植物配植园林设计

2024-07-08

植物配植园林设计(精选八篇)

植物配植园林设计 篇1

水生植物是现代园林水体景观的重要造景素材, 常用的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香蒲、芦苇、菱以及藻类等, 通过科学、艺术的造园手法, 与园林水体有机结合, 形成引人入胜的园林水体景观, 如苏州园林的“曲院风荷”、承德避暑山庄的“观莲所”、“采菱渡”, 北京颐和园的“荇桥”与“水木自亲”等。

1 园林水体植物配植原则

园林水体中, 在满足植物良好生长的同时又要体现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 兼顾生态性和艺术性, 借助美学、文学、艺术的原理和法则, 在考虑环境生态条件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植物色彩、形态、质感等来综合创造景观。

1.1 超大尺度空间原则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城市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 因而决定园林水体景观设计要以超常规的大尺度来规划设计, 如滨海、滨河、滨湖景观设计。

1.2 生态性原则

水体的植物种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人工水边及水中植物群落, 在种植设计中, 要充分了解植物的生态需求和习性, 再根据园林水体的类型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园林水生、湿生、沼生植物进行合理的配植。

1.3 文化性原则

中的植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使人在观赏古典园林时感受到现代景观设计的气息。

1.4 艺术性原则

除了要遵循园林植物配植的一般艺术法则, 园林水体植物种植设计中还应考虑植物与水面配植所产生的特殊的艺术效果。

a.线条构图。平静的水面与竖线条、水平线条、点状、块状等不同姿态的植物搭配。可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与竖线各植物 (水杉、水松搭配, 则视觉冲击力强;与水平线条的植物 (如睡莲) 搭配, 则祥和宁静。

b.色彩构图。水体的色彩是园林景观的色彩背景。水色的变幻可以与植物、建筑、天空等的色彩达到高度协调。

c.倒景、借景与透景的应用。水体在提高空间亮度和扩大景观空间的同时, 产生的变幻无穷、静中有动、似静似动的倒景能加深水景的意境和赏景的乐趣。同时, 通过疏密有致的植物配植或将园林远景借入园中, 或将园区或景区的外景借入园中, 或利用四季大自然的变化与园景配合组景,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植时, 应根据场地的立地条件, 保留可透视远方景物的空间, 远方空间的终点是可以被观赏的具体景物。

2 园林水体植物材料的选择

园林水体植物种植设计是水生植物群落及其周围的湿生植物, 甚至一定范围内的陆地植物景观的综合设计, 在种植设计时应合理选择搭配种类, 在了解水生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基础上, 创造出较为稳定的群落类型, 达到较长时间内能维持预期的景观效果。

在园林水体植物景观设计中所涉及的水生植物主要分为5类: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水际或沼生植物, 另外还有作水边栽植的岸边植物。

2.1 挺水植物

根或根状茎生于水底泥中, 植株茎叶高挺出水面, 如荷花、水葱、千屈菜。

2.2 浮水植物

根或根状茎生于泥中, 叶片通常浮于水面, 如睡莲、王莲、芡实、菱。

2.3 漂浮植物

根悬浮于水中, 植物的叶片通常浮于水面, 可随水流四处漂浮如凤眼莲、浮萍。

2.4 沉水植物

根或根状茎扎生或不扎生水底泥中, 植物体沉没于水中, 不露出水面, 如黑藻。

2.5 水际或沼生植物

能适应湿土至浅水环境的植物, 如黄花尾等。水边栽植, 由于生态环境的限制, 必须选择耐水湿的乡土植物, 尤其水位较高的湖畔、池沼或自然式缓坡驳岸旁植物更是如此。

3 园林水体植物的配植形式

园林中各类水体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水体的景观。植物能够为水景带来生命与生机, 柔化水体的边缘, 能为人们带来四季的丰富色彩和不同意境, 也能将水景与整个园林景观充分融合。园林水体植物的配植主要有:水面、水边、驳岸以及堤岛的植物配植。

3.1 水面植物的配植

水面主要通过配植浮水植物、漂浮植物以及适宜的挺水植物形成优美的水面景观, 分割水面空间, 增加景深。

水面植物配植要与水边景观呼应, 注意植物与水面面积的比例以及所选植物在形态、质感上的和谐。水边景观加上水中倒影, 正是入画美景, 所以至少留出2/3的水面面积供欣赏倒影。

3.2 水边植物的配植

水边植树最忌讳同等树种、同等大小、同等距离绕水一周、形成单调呆板的景观, 而应结合水边道路、地形进行灵活栽植。水边道路有时临水, 有时离水较远, 湖边留出一块空地作树丛栽植, 乔灌木的栽植也应疏密结合, 使游人在水边行走, 忽而临水, 忽而转入树丛, 视线也时而开朗, 时而郁闭, 在疏与密、明与暗的强烈对比中使湖景的变化增加游人游湖的情趣。

水边植物配植的重点在于线条的构图上, 其景观主要由湿生的乔灌木和挺水植物组成, 不同的植物以其形态和线条打破平直的水面。作为丰富天际线栽植的乔木, 必须选择用体形巨大、轮廓分明、色彩与周围的绿树有差别的树种。湖边的树丛应有起伏变化的林冠线从对岸观望才能产生雄伟、浑厚的表现力, 也有借助湖边小山的树群丰富岸边林冠的变化。在植物种植上切忌等距离种植及整形修剪。我国园林中水边多以垂柳、柔条拂水、幼感的竖向线条打破水面的水平线条, 给整个水景注入动感。挺水植物以大小不等群丛与石矶、小桥、栈道搭配, 别具情趣。

3.3 驳岸植物的配植

水体的驳岸是水陆交错的过渡地带, 在自然状态下往往是物种丰富、生产力高的区域。岸边植物的配植与水体驳岸结合非常重要, 它能够使岸与水融为一体, 扩展水面的空间。

规则性驳岸的植物配植, 整齐而且坚固, 游人在岸边活动能够比较随意, 在园林水景中应用较广泛。但是, 结构性驳岸的线条却显得有些生硬, 尤其是规则的驳岸。因此, 通过岸边种植合适的植物, 柔化其线条而弥补其不足就显得尤为重要。

非规则性驳岸的植物配植, 应结合道路、地形、岸线布局进行设计。非结构性驳岸一般自然蜿蜒, 线条优美, 因此植物配植应以自然种植为宜, 忌等距栽植, 忌整形修剪, 以自然姿态为主。结合地形和环境, 配植应该有近有远, 有疏有密, 有断有续, 有高有低, 使沿岸景致自然有趣。

3.4 堤岛植物的配植

水体中设置堤岛是划分水面空间的主要手段, 堤常与桥相连, 而堤岛的植物配植不仅增添了水面空间的层次, 而且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 倒影成为主要景观。

堤起着划分水而后作用, 堤上的植物则是水面空间或联系或分割的关键。堤上植物的种植设计应该遵循总体设计的意图, 疏密有致以其丰富的四季变化来丰富水面空间景观。

基于植物配植的高校景观规划设计 篇2

植物是景观的核心部分,中央提出任何建设项目都要将生态和环境放在首位,植物景观在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出来。在高校的景观规划设计中更是如此。本文阐述了植物配植在高校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结合高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特点,总结出在高校景观规划设计中植物配植的原则及配植模式,旨在为高校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提高人们对高校植物景观规劃设计重视,促进高校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植物配植 景观规划设计 高校 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2-0126-02

十九世纪美国风景园林学奠基人、著名风景园林师奥姆斯特德首先提出了景观规划设计这一概念,它涵盖了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同济大学刘滨谊老师在其著名的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中指出,现代的景观规划设计应涵盖三大方面即: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景观规划设计越来越关注生态与环境,造景植物的合理配植成为景观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随着高等院校的蓬勃发展,高校作为主流文化的导向,它的建设和发展是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缩影,如何利用植物营造优美和谐的校园景观,如何促进植物与人、植物与建筑、植物与环境的融合,已成为高校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

一 植物配植在高校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的福祉和民族的未来。高校作为各类文化激流交汇的场所,作为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组织,应借助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和引领文化的优势,在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师生建设生态园林式高校的意识,让高校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力量。

高校的任何建设项目均要求将生态和环境建设放在首位。这样,在高校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植物景观的重要性更是凸显出来。硬质景观是高校景观规划中所必须的,它可以改善环境,服务师生,提高资源利用率,但它并不具备生态效益,若硬质景观过多反而会增加热岛效应,使高校失去生机和活力。因此,硬质景观的规划应要掌握一定的比例。高校的景观规划建设在满足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更应重视环境的改善,以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高校景观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要重视植物景观的营造。植物维持着自然界的碳氧平衡,有降温、增湿、减尘、涵养水分等作用,植物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占有尽量大的比例,这也是评价高校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 高校景观规划设计中植物配植的原则

园林植物是高校景观规划设计中最基本的材料,如何合理的选择与规划利用是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这就要求高校景观规划工作者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时首先要做好各方面的调查工作,要充分了解高校整体或局部的绿化任务,了解师生的需求,以近期为主,远期结合考虑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做好绿化植物的选择,做好景观规划方案,避免盲目。高校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植物配植可遵循以下原则:

1 适用性原则

我国地域广阔,有着不同的气候带,也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不同区域适宜生长的植物不同,不同的海拔也有着不同的植物景观,植物景观规划的核心就是“师法自然”,即在进行植物配植时悉心请教大自然这位老师。

我国各个高校处于不同的地域,在对高校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应注重校园所处的地理气候特点,选择适合该区域生长的植物进行造景。体现造景植物的适用性,选择高校所属区域的优势种,首先勾画出高校景观规划设计的外轮廓线条。如低纬度高海波地域可选用冷杉、水杉等杉类植物,处于热带、亚热带的高校可选用榕属植物等。总之景观规划设计者要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不能单纯地追求艺术效果而忽略植物的习性要求。

2 科学性原则

高校植物景观规划的科学性要求规划者根据高校的性质特点、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因素,深入了解适合上述因素的植物资源,能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多种功能的植物种类。兼顾各高校的类型及性质,满足绿化植物的综合功能,适当的选择已驯化的外来树种以增添校园特色,注重乔灌花草、攀援植物的搭配为所营造的人工植物群落提供丰富的素材,常绿、落叶、速生、缓生树种的合理搭配以体现高校景观的多样性。另外,在进行高校景观规划时要充分挖掘植物的内涵,结合校本特色在打造良好景观观赏度的同时构筑深刻的人文意境,突出高校校园文化。

3 艺术观赏性原则

高校植物景观规划同样遵循着绘画、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韵律。

统一原则可体现在高校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及一般树种的规划。在对高校植物景观进行统一规划时,首先应确定几种乡土树种作为校园的基调树种,形成统一的基调。如电子科技大学普遍选用银杏树作为行道树,四川师范大学则主要选用香樟作为行道树。同属树种的选择同样可体现高校景观基调的统一,因同属植物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能产生统一感,它们的合理搭配可以既生动又和谐统一,基调树种的选择可凸显一个校园的特色。而高校的各个区域因其功能的不同也可选择不同的主景树种,如武大的樱园、梅园等。高校景观规划中的一般树种则表现在种类多但量少,色彩斑斓,起变化的作用,在变化中求统一,可体现一所高校的活力。

调和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在进行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协调,也要用差异与变化产生对比效果。调和的植物景观使人平静、舒适,如教学区域内宜采用该种手法造景,而对比的手法让人形成兴奋、热烈、奔放的感受,适合高校的学生活动区域。在对高校建筑物周边进行植物配植时,要注重体量、重量、视觉等比例的协调。如在行政办公楼、教学楼等高校的主要建筑物四周可用冠径较大的树木与其协调,林下可用矮的色彩不同的灌丛形成色块,体现变化的节奏。而植物色彩的搭配可参照色彩构图,红、黄、蓝为色彩三原色,它们中任何一种与其他两色搭配都能组成互补色,我国造园艺术中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鲜明的例子,这样的植物配植可产生跳跃、新鲜的对比效果。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合理搭配植物色彩,可突出造景主题,突出校园特色。

nlc202309041012

均衡原则是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植物配植的一种布局方法。采用均衡原则进行植物配植的校园景观可显得稳定、顺眼。如高校各主道上树形、高度一致的行道树,校园广场上整齐的树阵都是规则式均衡的植物配植,而在学生休闲活动区域的园路两旁分别种植大乔和数量较多,单株体量小的花灌则是自然式均衡的植物配植。

韵律和节奏的原则是指在对高校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在植物的配植上有规律的变化,产生韵律感。如校园中灌丛色块高低不同的配植,行道树中落叶与常绿的重复运用,这样延径行走时就不会感到单调,会感到有韵律的变化。

三 高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几种模式

在高校的规划建设中,常常将学校分为几个功能区,各个区域的功能不同,植物造景的模式也不尽相同。

1 整体、开放模式

整体、开放的植物配植模式主要体现在校园的入口景观中。高校入口至主体建筑之间的空间往往是人流、车辆集散地,入口景观因突出校园风格、文化特色,高校的入口景观对所在城市形象都影响甚远。因此,基于这些特点,高校的入口的植物配置应简洁、明快、自然、烘托主题,突出高等院校的文化氛围。若高校入口所在位置比较宽敞,入口处应设重要景点为主景,避免一览无余,所植植物应注重横向与竖向的对比,配植植物应低矮、整齐。

2 简洁、大气模式

简洁、大气的植物配植模式适合于高校的主体建筑物区域、如图书馆、体育馆等。高校的主体建筑一般位于中心景观的中轴线终点,是景观中的焦点,而这些区域的植物造景使主题建筑“隐”于其中或其上,与主题建筑相融合。故该区域的植物选择不易太复杂,以简洁为主,植物群落简单,层次分明,若要种植行道树或树阵,则应选择高大、冠幅较好的大乔,以烘托主体建筑物的大气。

3 优美、安靜模式

高校的教学科研区域的景观适用优美、安静的配植模式。该区域的植物造景应营造优美、安静的环境,不能影响室内的采光。植物配植采用自然式布局,可运用水景、修建花架、亭廊、坐凳等,各种园林小品与植物景观相结合。以紫藤、三角梅等攀援植物或较高大的腊梅围绕花架以创造幽静的环境;以雀舌黄杨、金叶女贞、红叶石楠、冬青等常绿灌木高低配植形成半封闭的的学习空间;以高大香樟、大叶女贞、天竺桂等乔木与校园大道、运动场等区域连接过度,形成防尘、防噪的空间。

4 简单、有序、流畅模式

学生生活区域、公共活动区域的植物配植易用简单、有序、流畅的模式。该区域环境安静、卫生,硬质铺装比较多,人流较为集中,学生活动频繁,对该区域的管理强度较大,所以该区域不易配植珍稀植物。易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配植方式,可砌筑花池,其内种植低矮修剪整齐,形状统一的花灌木,较宽敞的区域可种植冠幅较大的落叶乔木,这样在提供大量绿色的同时也不影响建筑物内的通风透光,学生在大树下活动时还能遮阳、乘凉。

5 整齐、开敞模式

体育馆馆、运动场的景观规划可采用整齐、开敞的模式。可以大量的草坪及高大乔木形成区域的基调,突出该区域的特色,起整齐统一的作用,周边配以四季能交替开花的小乔或矮灌以寻求景观的变化,这样能为体育馆、运动场创造出热烈、运动的氛围,具有内涵的模纹花坛的配植亦能赋予景观意义深刻的情感。

四 结语

景观规划设计中植物的配植可突出规划设计的文化性,不同的植物从古至今都被赋予了丰富内涵,文人骚客寄情于景,留下了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诗篇,从单纯的赏景到意境美的升华,是造景者情感的表达,也是观赏者情感的寄托,使景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植物在景观规划中的大量运用还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是景观设计的灵魂,对植物进行合理配植的景观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植树、种植花草,而必须是要融入高校景观的规划设计中,或可直接是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植物景观的合理规划可使师生的思想感情与校园环境融为一体、升华交融,让师生从植物景观中体会到人格美。高校的景观代表着某一时间范围内的文化特点,植物景观更是影响着一所高校的特色风貌。一些较早的高等院校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高校的植物经历了百年沧桑,已经成为高校的符号,成为校园中不能分割的一部分。

浅谈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与配植 篇3

随着人们对景观的建设, 各地的占地面积较大一点的湿地被人们充分的利用起来, 打造出以湿地为主体, 适当的配置植物景观来供人们休闲娱乐及开展科学研究的湿地公园。在对湿地进行开发改造的过程中, 在保护湿地的现在植被的基础上, 结合该地的历史、文化内涵来对湿地进行植物配置, 从而打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以供人们休息、观赏等的需求。

1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根据生物环境以及周边环境的不同, 划分为以下几种场地类型对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进行设计方法的分析。

1.1 水体植物景观

水体中的植物, 可以扩大和丰富园林水景空间, 增添情趣。水面空间主要选用水生植物, 包括挺水、浮水沉水、漂浮植物, 依据不同的水质、水深与水域面积合理搭配。同时要注意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能力, 研究表明, 一般沉水植物最强, 漂浮与浮水植物次之, 挺水植物最弱。水面的植物种植与水岸距离应有近有远, 不宜等距, 在种植量方面也应有疏有密, 不宜均匀种植, 以免呆板, 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水生植物, 应布置在游客视线较为集中的地方, 以充分展现其形体。同一水面配置多种水生植物时, 应注意种类的选择与搭配, 避免相互竞争与抑制生长。此外, 考虑水体自然特征, 笔者对水体中的植物配置做出以下分析:

1.1.1 依据水体面积大小而言, 针对不同面积的水面, 采取不同

的植物配置, 在水面较大处, 应种植大而连续的植物, 从而在量上给人以壮观的感觉, 同时这些植物在配置时要分清主次, 体形、特点等要相似, 不能给人以杂乱的感觉, 要适宜远观。但如果水面面积较小时, 则对植物的高度则有更高的要求, 较小的水面不适宜远观, 所以在近景的情况下, 对于植物的要求, 则需要种类少、个体矮些, 这样就能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协调感, 同时还能映衬出水面镜面的感觉。

1.1.2 水体的深浅对植物的选择也不同, 水深的地方, 如果离岸

还较远, 面积分应选择有净水作用的植物, 但在数量上要控制好, 以免其生长过快而影响水体的质量。同时对于浅水的地方植物的选择上主要以观赏为主, 所以可栽植挺水、漂浮类植物。

1.1.3 依据水体流动状态而言, 静水环境下可选择沉水、漂浮、浮水与挺水植物, 流水状态下应主要使用挺水植物。

1.2 堤岸植物景观

堤岸连接水面与陆地两种不同的生境, 起着衔接与过渡的作用, 岸边的乔灌木枝条垂向或平伸向水面, 抑或是植株挺拔高耸, 成为水景的组成部分, 与平静的水面形成强烈的对比, 意趣丛生。该地范围内植物类型丰富, 包括挺水植物、耐湿的乔灌木以及一些湿生草本植物。

1.3 植物配置方面, 大多采用片植或群植的形式, 可同种、亦可

不同种, 但都应做到有疏有密, 留出一定的透景线, 此外, 林缘线与林冠线应柔美而舒展, 岸边植物与水面有近有远而竖向上高低错落, 力求自然而完整。同种片植或群植体现了一种自然属性, 比较有气势, 不同种的大量栽植宜注意种类、高低与观赏特性的搭配, 有主有辅, 协调统一。同时, 游客在游览时, 水体岸边植物季相的变化最为直观而深刻, 配置时应尽量使岸边四时有景, 具有特色, 可安排不同花期、叶色的乔灌木分层种植, 在最下层可配置草本花卉或地被植物, 以延长、丰富木本植物的观赏期。

1.4 园林建筑周边植物景观

在湿地景观中园林建筑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其中亭、台、廊、榭、塔、楼、桥、码头等建筑物或构筑物, 它们需要与园林景观中的环境相融合, 这样建筑与植物的合理配置, 使湿地公园形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1.5 湿地公园陆生植物景观

湿地公园中的岛屿并不少见, 在岛屿植物的配置上要注意所栽种的陆生植物要具有一定的耐水性能, 这样才能适当岛屿上水湿性强的特点, 所以各种陆生植物在配置上不仅要有较强的适应性, 还需要有一定的观赏性, 这样才能使岛屿上的植物群落和谐、优美。同时在植物的栽种上不能太单一, 需要成群、成片的效果, 要针对不同的风景地貌特征来选择植物的种类, 这样所形成的景观才会有一定的层次性, 从而形成景观的良好的群落结构。

1.6 园路植物景观

公园中的园路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下绿化类型:主路、支路、游步道、滨水路, 以及道路节点。主路两侧可适当采用规则行列式的种植方式, 以增强气势;支路和游步道多蜿蜒曲折, 应尽量采用自然式种植, 灵活而宜人。滨水路的植物配置应考虑有聚有散, 留出一定的水面透景线。道路节点处的园林植物应与众不同, 在体量、姿形与色彩方面有独特的观赏性, 形成鲜明的对比与视觉冲击。

2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应注意事项

2.1 保持湿地的完整性

依托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群落, 是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对原有湿地环境的土壤、地形、地势、水体、植物、动物等构成状况进行调查, 在准确掌握原有湿地情况的基础上, 科学配置与湿地原生态系统相互结合, 起到相得益彰的景观效果, 才能在设计中保持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2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在考虑人的需求之外, 湿地景观设计还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整体和谐。通过调查周围居民对该景观的影响、期望等情况, 在设计时才能统筹各个因素, 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 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这样也才能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 保持自然生态不受破坏, 使人与自然融洽共存, 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持湿地网络系统的完整性。

2.3 保持生物多样性

在对湿地的植物配置上, 首先要针对本地植物适宜生长的特点, 所以首选是本地植物, 同时还要适度的增加易于成活的新种类, 以便于植物之间良好的搭配能对水体污染起到更好的效果。然后在植物的选择上还要有多样性, 这样植物在视觉上才会有好的效果。

3 结语

在湿地公园中, 城市湿地公园显得尤为重要, 它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湿地系统进行景观设计时, 要十分尊重原湿地的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人文环境, 始终把生态优先作为设计前提。设计师的责任是在于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 使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良好的结合, 最终让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

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资源的重视, 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逐渐被大家所关注。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对环境进行改造, 资源的短缺使人们更加的意识到环境对人们的重要性。近几年随着城市园林景观的不断建设, 人们开始因地制宜的利用湿地来进行适当的开发建设, 从而打造成湿地公园以供人们观赏。本文从植物选择、整体和局部景观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植物景观设计, 最后对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方面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1]黄成才, 杨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4, 8:26-29.[1]黄成才, 杨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4, 8:26-29.

[2]李学伟.城市湿地公园营造理论初探[C].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4.[2]李学伟.城市湿地公园营造理论初探[C].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4.

草坪中植物的配植 篇4

草坪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植物景观”, 用于城市绿化、美化和组成园林的绿化地, 以其多少, 好坏而显示物质、精神文明。所以, 在国际上, 将草坪作为衡量现代化城市环境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草坪也是小区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线, 几乎所有正规的小区都会有草坪, 草坪可以说是设计师进行设计的画龙点睛的那一笔。但草坪如何选择?草坪又如何和周围植物进行更好的搭配呢?

1 草坪中植物配置原则

在园林绿地中, 草坪植物的应用是自成体系的, 既要注意发挥它的各种防护功能, 又要考虑与其它因素的关系。在园林绿化上草坪植物的配置应注意掌握以下基本原则。

1.1 注意草坪植物各种功能的有机配合

草坪植物属多功能性镇物, 因此在配置时应先考虑它的主要功能, 同时又要适当注意草坪的其它综合性功能。

(1) 在广场、公园的草坪中, 应注重选择观赏价值高、有较好遮荫效果的树种, 如雪松、银杏、法桐等, 而在学校、烈士纪念园内应选择象征意义强的树种, 如学校的草坪中多栽植碧桃、紫叶李等树种, 借以暗示桃李满天下之意, 而烈士纪念馆的草坪中多植松柏以烘托庄严、肃穆的气氛。 (2) 在工厂、路旁等污染较重的草坪中, 有针对性地选择抗污染、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树种, 如路旁的草坪内多植泡桐、国槐、木槿、合欢等抗噪音、吸尘效果好的树种, 而在有二氧化硫污染的厂区草坪中, 适合栽植紫薇、罗汉松、白皮松、碧桃等抗二氧化硫污染强的树种。 (3) 在油库、煤气站等地的草坪中应选择银杏、黄杨等防火树种。

1.2 注意充分发挥草坪植物本身的艺术效果

草坪是园林造景的主要材料之一, 它本身不仅具有独特的色彩表现, 而且有极丰富的地形起伏, 空间划分等不同变化, 这些都会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

草坪植物自身具有不同的季节变化, 如暖季型草坪初春逐渐由浅黄变为嫩绿, 这会让人感到春回大地。夏日夕阳西下, 绿毯随风翻波, 让人身心愉快。深秋绿草渐黄, 平坦的草坪, 让人感觉秋高气爽。冬日一片金黄, 为冬游提供活动场地。另外, 草坪的开朗、宽阔, 林缘线的曲折变化, 都能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1.3 根据草坪所在地的外界环境因素选择草坪中植物的种类

(1) 光照条件不同就选择不同的树种。如在光照条件差的草坪中应选择珍珠梅、楠木、花柏等耐荫树种。 (2) 据草坪所处的地形条件选择不同的树种, 如:在低洼处选择法桐、水杉、枫杨、垂柳等耐水湿树种;在迎风口处, 选择低矮灌木或深根耐寒的乔木。 (3) 据土壤肥力、pH值的不同选择喜肥沃或耐瘠薄树种、喜酸性或耐石灰质树种。 (4) 在草坪内一般不栽植根萌蘖力极强的树种, 如火炬树, 以免给草坪管理增加困难。因此在选择时, 必须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 选择生长习性适合的草坪植物, 必要时还需做到合理混合搭配草种。如需四季常绿供人欣赏的, 就必须对冷季型草品种进行合理搭配, 使各种草的生长习性进行互补, 必要时还必须混合一些暖季型草种。

1.4 注意与山石、树木等其他材料的协调关系

在草坪上配植其它植物和山石等物, 不仅能增添和影响整个草坪的空间变化, 而且能丰富草坪景观内容。如现在有不少的庭院绿化, 都能较好地利用地形和石块等变化来丰富草坪景观, 使草坪的空间出现较多的曲折变化, 大大提高了绿地的艺术效果, 在草坪上配置孤植树和树丛时, 树木的叶色变化, 如红枫的红叶, 无患子的金黄秋叶, 紫叶李的紫色, 金丝柳的金色等, 都能给草坪锦上添花。在一些街头绿地, 设计者常喜欢在草坪边缘配置各种绿篱, 草花类, 球根类等作为草坪的镶边植物, 或用石块、鹅卵石来装饰草坪, 增加草坪的色泽, 提高草坪的装饰性。总之, 应充分利用其它材料, 增加草坪的实用效果, 使草坪与其它材料更加协调统一。

1.5 草坪中配植植物时, 还要掌握量的尺度

既要达到预期的效果, 又不能喧宾夺主, 而且要根据周围建筑及其设施考虑孤植乔木的形态和丛植植物的布局总之, 通过对草坪中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形成一个乔、灌、草多层次、立体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 不仅打破草坪单一、呆板的色调和格局, 而且增加了绿地的绿量, 大大提高了城市绿地生态效益, 同时丰富自然的色彩组合又增强了绿化效果和艺术欣赏价值

2 草坪与绿色植物配置

草坪的种类很多, 但是不管哪种草坪, 都离不开树木花草的配置, 或用树丛环绕草坪, 形成野趣横生的林间空地, 或在草坪中点缀乔木或花草, 都能打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致。草坪中栽植的植物首先必须适应当地的外界环境因素;其次是必须和草坪所处的位置相协调, 并在色彩搭配上要得当, 否则会影响绿化效果, 失去观赏价值。

2.1 利用常绿树及常绿灌木和草坪的有机结合营造景观气氛

常绿树及常绿灌木是园林绿化中重要树种, 在点缀草坪中能起到独到的烘托效果。雪松作为世界著名观赏树, 其树形潇洒飘逸, 树冠苍翠隽美, 适宜散植于大草坪的边缘, 二者相得益彰, 夏季绿色浓淡相间, 韵味无穷, 冬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令人心旷神怡。侧柏、桧柏多行植于草坪边缘, 被修剪成篱笆、几何体, 或将其单植、丛植于草地中, 或修剪成鸟、兽等造型, 为草坪增光添景。大叶黄杨、小龙柏等常绿灌木可广泛用于草坪绿篱, 也可在草坪中配置其球形树, 更显其庄重古朴, 或于草坪边缘、入口、甬路两旁作背景树, 也平添不少景趣。小叶黄杨叶片光亮翠绿, 与红叶小檗间植于草坪边缘或用于分割草坪空间, 红绿相映, 对比强烈。丝兰具有刚毅有力的叶姿和高大挺拔的花序, 多与乔、灌木混植, 于草坪一隅栽植, 也可用密植组成圆形花坛, 与矮生草花配置点缀草坪, 美化效果令人满意。草坪和树木相得益彰。

2.2 利用落叶植物和草坪的搭配来完美体现景观效果

用来点缀草坪的植物色彩与季相, 能直接影响整个草坪的景观效果。利用不同植物展叶、开花、结果等四季变化构成的季相特色装点草坪, 也可形成不错的景观效果。如春季配置开花的白玉兰, 连翘、黄刺玫、碧桃、贴梗海棠、榆叶梅, 紫荆等;夏季有紫薇、花石榴、花色丰富的月季等;秋天有银杏、栾树、法桐等摇曳着金色的叶片, 海棠、苹果、梨等果树果实累累, 呈现出十分诱人的景色。

2.3 利用宿根花卉和草坪的互相点缀来烘托园林气氛

园林工作者还能利用花色丰富、花期不同、品种繁多的宿根花卉, 使点缀草坪的植物更加丰富多彩。如美人蕉花期正值盛夏少花季节, 可群植于草坪明显之处, 达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马蔺色彩淡雅, 耐践踏, 丛植或孤植于草坪中都很别致, 尤其是用马蔺镶边, 使草坪层次分明, 色调多变, 群体效果突出。地被菊抗污染、管理粗放, 花期长, 花色繁多, 群体效果极佳, 可为草坪镶边, 也可植成花带或图案。另外, 地肤、万寿菊、黄花景天、假龙头、金鱼草、紫菀、福禄考、黄葵等也都是点缀草坪的理想材料。

3 结束语

其实, 点缀草坪的植物还有很多, 其选择和配置需要根据草坪的类型、功能及周围环境、气候条件等进行规划设计, 从而创造出优美的绿地景观。这些用于城市广场、街道、庭院、园林景点的草坪、要求美观、称为观赏草坪或园林草坪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园林建设的发展, 草坪在园林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无论是公园、风景区的建设, 还是街道、广场、小区、庭院的绿化;而且在防护林、风景林和运动场、球场的建设, 甚至在公路、高速路及山体、水体的边坡防护上, 都少不了草坪。文章介绍了草坪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并进一步提出草坪如何与植物进行搭配。

关键词:草坪,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1]苏雪痕, 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7.

[2]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城市广场绿化植物的配植 篇5

随着园林绿化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 纷纷提出创建园林城市, 有效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 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品位和投资环境。然而对于实现园林城市, 尤其是各个城市都有大大小小的诸多广场, 如果绿化的植物配植得比较合理。它不仅可以美化市容,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也是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更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市民素质, 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 是城市永葆青春, 永续利用的功能, 否则后果就是不堪设想。

2新郑市炎黄广场绿化植物的配置

我们新郑市有炎黄广场、黄帝故里广场、郑新璐北双猫广场、高速路入市口的东广场等等大大小小有十多个广场。就炎黄广场来说吧。

由于广场上植物就像建筑物的地面、天花板或围墙一样, 具有建造功能, 包括限制空间、障景作用、控制广场空间的私密性, 以及形成空间序列和视线序列等。因而炎黄广场东西长179.3米, 南北长283米, 占地面积33042平方米, 绿地面积11000平方米, 还装了高杆灯和其他照明设备。一走进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央有个音乐喷泉和炎黄二帝像。音乐喷泉为75×15米, 水面面积1050平方米, 总体控制采用程序控制和音乐控制相结合的方式。三种喷水造景, 树冰群, 蒲公英群和直流组合群。此外音乐控制部分使用旋转、华尔兹及可调直流组成摇摆、水花等喷头。灯光效果有水底彩灯、水底射灯、陆面射灯相结合。喷泉往南是炎黄二帝像, 像高12米, 高高耸立, 给人以勃勃生机, 貌似在鼓励每个人好好做人好好做事, 凡事只要努力都一定会成功的。喷泉两边有三米多人行道, 之外两边是百日红、月季、草坪等等纵横交错, 花的色彩与质地植物的色彩搭配的很具有情感, 它通过树叶、花朵和枝桠等各个部分呈现出来的。虽然树叶的主要色彩是绿色, 但它们不同种类的植物也会有深浅的变化, 或者是黄、蓝或褐色的成分。即使是同一种植物, 其色彩还会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色调来。而且同所有物质一样, 绿化植物也有肌理的表情, 使之具有粗犷、厚重、轻柔或细腻之分。

夏季和冬季占据着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 而秋天的色彩维持的时间却很短, 因此这是对不同植物进行配色设计时, 更多地考虑了夏季和秋季的色彩。而且, 在植物色彩的处理上, 使用一系列色相变化的植物, 使之在构图上具有丰富的视觉层次。

当然, 由于季节和枝叶密度都是可变因素, 其构成的空间于是也具了可变性, 从而使广场空间更加丰富。像广场南边三分之一部分是多种植物的综合利用, 塑造出更多不同类型的空间。植物的叶丛是影响广场空间围合感的一个因素。叶丛越浓密、体积越大, 其围合感越强烈。这正如南部上空高大的雪松。而落叶植物的封闭程度则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可以构成开敞空间;这是南部的银杏、合欢以及地上草坪和月季花配置的效果。高灌木雪松与地被植物搭配则可形成半开敞空间;具有浓密树冠的遮荫树雪松可构成一种顶部覆盖、而四周开敞的空间, 它的枝叶犹如广场的天花板, 影响着垂直面上的尺度。“绿色走廊”就是由道路两侧的行道树树冠交错遮荫而形成。高大的雪松, 旁边的合欢、大叶女贞等在上面遮荫的叶丛密体积大围合强烈。好像上面曾这一把打伞。下面有小石子小道、长凳、棋台及休闲娱乐工具。为人们休闲娱乐乘凉提供便利, 每天从早到晚总有好多人在那里打牌、下棋、唱戏、还有小摊小贩等等应有尽有无所不有。

由此, 炎黄广场已是新郑市文化活动的中心, 也是平日普通市民休闲、晨练的好去处, 从每年是平日普通市民休闲、晨练的好去处, 全球华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到戏迷票友的自发演出, 这里一年到头, 总在不断上演着群众文化活动的好戏。因而被百姓称为“没有大门的剧场”。名为新郑市“周末大家乐”广场文化活动与全国65个文化活动一起, 被评为“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2006年10月25日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

广场东、南、西三侧是今年改植的银杏树, 银杏叶是药材:敛肺, 平喘, 活血化, 冠心病, 心绞痛, 高血脂, 抗凝固, 有一定概率提高记忆力。银杏树抗烟尘、抗火灾、抗有毒气体。银杏树体高大, 树干通直, 姿态优美, 春夏翠绿, 深秋金黄, 是理想的园林绿化、行道树种。

总之, 炎黄广场上的绿化植物的配置比较合理, 是根据形状、习性和特征的不同, 采取一点、两点、线段、团组、面、垂直或自由式等形式。在保持统一性和连续性的同时, 显露其丰富性和个性来。在不同功能空间的周边采用海桐球和龙柏球交替种植做“围墙”。起到阻隔、装饰和保持水土的作用。色彩与质地植物的色彩具有情感, 通过树叶、花朵、枝桠等各个部分呈现出来的, 再根据土壤作为树木生长发育的“胎盘”, 选择合适的植物配植有可以让树木长久的茁壮成长;土壤自身不会流失;对环境影响具有抵抗力。

摘要:新郑市的地形概况, 我们新郑市地处中原腹地, 总面积近千平方千米, 市区20多平方千米。人口60多万。位于北纬34度16分~34度39分, 东经113度30分~113度54分。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秋季温暖风多, 夏季炎热雨丰沛.。市区有24条道路, 在这样的环境下, 为了进一步优化新郑市路网结构, 完善道路交通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更好地美化城市形象。城市广场绿化植物配置的比较好。

居住区的植物选择与配植 篇6

一、现代居住区绿化设计的现状

尽管现代居住区发展迅猛, 但在居住区的绿化建设上, 尚有不少问题, 概括起来主要有:

1.“为绿化而绿化”的设计规划观念粗糙[1]

主要表现在一些居住区方案设计阶段粗糙的规划设计, 这类方案仅仅满足了符合规范或绿化法规条例的要求, 但缺乏持久的绿化空间设计, 有些住宅区绿化甚至有拒人于园外感觉, 草坪、花坛、绿地景观被铁栅栏、围栏包围, 这样的绿化达了标, 但其绿化的实用功能却远远不能发挥, 更与有主题的均好性绿化相违背。

2. 绿化设计千篇一律, 千园一图

大多城市居民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他们的住宅区没有特色, 客人很难快速准确地找到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少小区都是一片草坪, 中间点缀几棵苏铁、夏鹃或刺柏、红叶小檗镶边等, 住宅区往往是一样的植被, 一样的空间布局形式, 这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居民的心理需要[2]。其实, 开发商关注绿化环境时, 不妨关系异性植物搭配, 这样, 可以使你开发的楼盘从众多的楼盘中脱颖而出, 便于识别。

3. 绿化过分重视单一草坪, 而忽略植物群落

在居住区的绿化上, 目前有一种过分追求大面积草坪的倾向, 单一大规模倾向, 确实并不科学, 草坪相对植物群落而言, 观赏性强, 但实用性弱, 而且大范围的草坪养护费用很高, 会增加居住区内经费的负担。

4. 绿化设计与使用后的维护脱节

不少居住区在正式使用后, 因疏于管理使得环境破坏而得不到及时维护, 加上水、电供应及太阳能设施等脱节, 使居民的外环境遭到破坏, 从而大大降低住宅的销售量。

二、居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

居住区的绿化树种总的原则有:一是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可以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 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和地方品种。二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三是绿化树根据居住区的各种环境, 如:阴面、阳面、山墙、屋顶、阳台等选择植物, 应做到:

1. 抗 (无) 污染, 无伤害性

居住区所选植物本身不能产生污染, 忌用有毒、有刺尖、有异味、易引起过敏的植物, 应选无飞毛、少花粉、落叶整齐的植物。生活区的污染主要来自锅炉煤烟、生活污水、污物、污气 (CO) 以及四周街道上扬起的灰尘。因此所选树种 (植物) 应有较强的抗污染特性, 如:女贞、广玉兰、栾树、苏铁、龙柏、黄杨、法青、木槿。

2. 少常绿, 多落叶

居住区由于楼房的相互遮挡, 采光往往不足, 特别是冬季, 光强减弱, 光照时间短, 采光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要多选落叶树, 少选常绿树。

3. 以阔叶树木为主, 乔、灌等有机搭配

居住区是人们生活、休息和游憩的场所, 应该给人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但在中国传统美学中, 针叶树的松柏给人的是庄严、肃穆感。所以小区内应以种植阔叶树为主, 在道路和宅旁更为重要。另外乔、灌等有机搭配, 丰富植物种类, 创造四季景观, 如夏荫 (五角枫、广玉兰等) , 春花 (白玉兰、榆叶梅、丁香、连翘等) , 秋实或彩叶 (金李类、乌桕、栾树等) , 冬青 (法青、石楠、海桐、黄杨等) [3]。

4. 选择有小果、小种子的植物

栽植一定数量的结果实和种子的植物, 能模拟出自然景观, 引来鸟类, 形成“鸟语花香”的环境, 如:李类、金银木、苹果类、菊类、向日葵、柳树、串红类等。

三、居住区周围绿化植物配植

植物扮演着建筑配合物的角色。建筑是规则的、硬质的、持久的, 通过种植丰富的植物使整个环境变得富于自然、动感和季节的变化。在运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 与建筑、山石、道路进行搭配时要充分考虑协调性。

1. 绿化植物与建筑的配植

建筑在形体、风格、色彩等方面是固定不变的, 没有生命力, 多是生硬的几何线条, 需用植物衬托、软化其生硬的轮廓, 植物的形体和质地, 比起建筑显然柔和多变化, 建筑因植物的季相变化和树体的变化而产生活力。种植以后, 会使这部分空间和谐而有生气。如在住宅的墙壁上, 用紫藤、木香、凌霄, 地锦、爬山虎、蔓生月季等植物垂直绿化, 则自然气氛倍增。一般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高层住宅附近, 要植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 如雪松, 若树体太小会显得极不相称;在结构细致精美的住宅四周, 要选栽一些叶小枝纤、树冠致密、姿态雅致、色彩较为鲜艳或具有芳香的树种。在住宅南面, 为了不影响室内采光, 在离住宅较近的距离 (一般是5米) 内不宜种植高大的乔木, 以花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住宅北面, 因环境荫蔽适宜种植一些耐阴的地被植物如玉簪、沿阶草、万年青、杜鹃、山茶、八仙花等。在住宅角隅部分, 面积较小, 常植一丛灌木, 或加几块山石, 如丛生竹、南天竹、芭蕉、丝兰、腊梅、含笑、大叶黄杨等。窗外植姿态雅致的树木, 与窗构成框景, 如竹、芭蕉、梅、腊梅、碧桃等[4]。

另外, 城市高层住宅周围的绿化对选择植物种类也有一定的要求, 这些地段, 由于高层住宅的阻挡光照减弱, 尤其是北面, 可能终年没有阳光直射。因此应尽量选用耐荫观叶植物。如黄杨、海桐、桃叶珊瑚、常青藤、八仙花、罗汉松、云杉、冷杉、珍珠梅、樟、桂花、木荷等。对于那些喜光的观花植物, 因花量、花期、花色受光照影响强烈, 不宜选用, 以免影响景观质量, 如月季、石榴、玉兰等。

2. 绿化植物与山石的配植

按照石与土的比例高低可把假山分为土山、、石山和土石山。一般来说, 土山上宜种茂密、高大的植物, 以创造森林般的景观;石山上的植物宜矮小、匍匐, 以体现山石之美;土石山介于两者之间, 土多处可植大一些的树, 土少处宜配小一些的植物。

植物与山石相配, 要表现起伏峥嵘, 野趣横生的自然景色, 一般选用乔灌木错综搭配, 树种可以多一些, 树木姿态要好一些, 能同时欣赏山石和花木的姿态之美。

3. 绿化植物与道路的配植

道路一般起着组织交通、导游路线、连接观赏点等作用。道路两边的植物可以强化道路的作用, 或方向感增强, 或幽深, 或边走边赏。植物与道路组合成景观的路面两旁如无树木、草皮或其他地被植物覆盖, 不但生硬呆板, 而且直接影响到行人的情绪。树木栽于曲折道路两侧分隔空间, 可达到“曲径通幽”的意境, 也可达到“草路幽香不动尘”的环境效果。[5]从景观上来说, 画面应是连续的, 不应被道路或其他的物体生硬割裂, 所以在自然式的园林中经常要求行道树自由式布置, 如果画面需要, 有些树甚至可以“长”在路上 (功能不允许时除外) 。硬质地面也一样, 可以种植一定量的乔木、灌木和花草, 以求得整体画面的完整、和谐与统一。

道路同时也是景观线, 因此要注意道路上各种潜在的观景点的视觉效果, 注意处理好绿化与道路的进退关系、视距、绿化的层次和疏密等问题。如果是车行道, 绿化单元体 (如某树丛或色块) 可以适当放大, 适应快速移动下的视觉需要。如为步行道, 或小型绿地, 则绿化单元体的尺度可适当缩小, 并加强细部处理, 以满足慢游情况下的视觉要求。在道路转弯处、尽端、交叉口等部位可作重点处理, 以丰富视觉景观。

从功能上来说, 道路是人们从一处到另一处的通道, 绿化尽可能使行走其上的人感到舒适。如路面平整、舒适;夏天有良好的遮荫, 冬天有温暖的阳光;树木帮助游人进行路线识别和人流组织等[6]。

在居住区的道路设计中, 对道路进行地形处理以形成适当的起伏, 或用步道台阶缓冲平坦的路面, 可达到调节游人步伐, 缓解疲劳的作用。道路两边的地势呈起伏状, 既满足了排水, 又使道路具有流动性和方向性。采用不同材料点缀路面, 如用鹅卵石或碎石拼成图案, 可以从色彩、造型上丰富园林景观, 且有助于健身。

参考文献

[1]祁卫红, 城市绿地与复合空间开发探讨[J].中国园林, 2001, (1) :87~89.

[2]陈自新.北京城市园林生态效益研究[J].中国园林, 2004, (3) :1~6.

[3]况平.关于城市居住区绿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园林, 2003, (2) :55~57.

[4]李尚志, 李发友, 陈开崇, 等.城市环境绿化景观[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3.

[5]何平, 彭重华主编.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化工企业附属绿地植物的配植应用 篇7

我国植物配置现状主要是以“师法自然, 回归自然”为原则, 从而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来满足人们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时代需求。而西方, 则处于理性主义哲学的主导, 从而表现出一种“理性的自然”和“有秩序的自然”。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渴望自然, 回归自然, 创造自然的植物景观如今已成为潮流趋势, 其中一些国家选择在植物造景时运用大片栽植同一类的植物, 以体现“量大就是美”的原则, 还有一些则对园林的理解已不仅仅局限于个体, 而是从国土的整体规划开始就注重了植物景观, 从而随之衍生出植物景观能体现在不同的产业、经济领域中。而其中化工企业就是一个典范。

如今, 在化工企业中, 其附属绿地的植物配置已不再是原始的乱植, 只追求表面的绿化面积, 而是从化工企业区的生态环境平衡角度去考虑植物的配置规划, 这样才能将化工企业所遗留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良好的改善, 给产业区内员工一个更优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心态, 尽可能的减轻长期接触化工环境给人体带来的危害。

(一) 化工三废对植物产生的影响

化工三废指的是:废气、废液、废渣。化工企业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工业三废, 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 这些物质通过土壤渗透, 会造成土壤污染, 从而破坏植物的生长环境, 使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更或是使其走向枯萎坏死。此外, 严重的是, 许多植物受到破坏后被动物食用, 在一系列的过程后, 通过食物链的作用, 造成各个食物链所在层次的生态混乱, 甚至导致部分动植物的灭绝, 如此循环, 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二) 化工企业对植物需求的现状

如今, 化工企业的类型有很多, 形式也很多, 但仔细分析, 均有着以下几个共同的功能区域:厂前区、生产区、生活区、工厂道路等, 不同的功能分区中的植物配置也是各不相同, 应根据实际功能来定义植物配置的方向, 才能达到对现代植物景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时代要求。经过分析, 在化工企业附属绿地中, 在植物的选择上主要有以下几个严格的要求:

⑴需要选择生长好, 能适应化工环境生长的植物。⑵能创造较好的绿化艺术效果, 应选择经济价值高, 观赏性强, 有利净化自然环境的植物。⑶植物应能大量吸收工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一些废气, 废水, 废渣等, 此时在选择植物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的乡土树种, 特别是对这些有害物质具有抗性、净化能力强的植物。⑷化工企业区的植物应具备耐瘠薄, 有改良土壤的作用。⑸植物应能适应粗放管理。⑹植物取材主要以当地植物为主, 价格低, 易种植。⑺植物选择上应满足慢生与速生植物、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 追求季象变化景观的营造和防护。⑻沿海工厂选择绿化植物时应具备抗盐、耐潮抗风、抗沙尘等特性。

以上几点虽然并不是植物选择要求的全部, 但却是最重要同样也决不能忽视的部分。在实际的化工企业绿化实施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态度去种植, 这样才能达到最好、最快的效果。以下是对于上海化工企业进行的大致分析和研究。

二.化工企业植物配置分析

如今的中国, 虽然是以经贸、国际化为主, 但在城市的生活、发展中, 人们还是不能脱离工业的部分。在经过不断的化工企业整改后, 化工企业的三废排放量已得到一定的改善, 但是距离成功, 还是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下去。化工企业中的植物配置应用, 在美化环境的基础上更具有其不可小觑的深入作用。

(一) 化工企业中植物配置上的优点

1.选用适用性强、抗性强的树种

⑴由于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都避免不了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等有害物质, 因而工厂区周边的空气、水、土壤等自然条件都比其他地区差;同时工厂区地上地下管线多, 会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 所有选优具有灵活适用性和抗污染能力的树种是十分必要的, 有助于植物在此的生长。

图四拍摄于上海化学工业区, 可见工厂旁边种植着一排珊瑚树。珊瑚树一年四季枝繁叶茂, 遮蔽效果好, 具有减少噪音, 抗有毒气体, 防粉尘的抗污染效用。此外, 该植物耐火力较强, 可作防火障。

在厂区内, 以下树种满足抗污染性:

夹竹桃、女贞、泡桐、广玉兰、乌桕、银杏、丁香、蚊母树, 臭椿, 海桐等树种, 成列植、对植或群植于园内, 对于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皂荚: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害气体抗性很强, 当其叶子受到危害时, 能较快地萌生新叶和恢复生长。也是“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

侧柏:作为针叶树中抗污染最强的树种之一, 对氯气和氟化氢抗性强, 有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 对有害烟气也有抵抗力。

桑树:对二氧化硫的抗性较强, 对硫化氢有一定的抗性。在氟化物污染下, 含氟量增加2.5倍至数十倍也不受其害。

柳树:对二氧化硫有抗性, 具抗汞污染能力。

⑵除了化工污染, 有些工厂的噪音也是污染源之一。而植物除了能吸收一定的化工有害气体, 也可以有效程度地帮工厂降低噪音, 减少声污染的发生。枝叶茂密, 树冠低矮的乔灌木, 是有效的噪音隔离带, 例如, 大叶黄杨, 石楠, 小叶女贞, 珊瑚树等。

⑶而具有大量粉尘的化工厂车间需要密植滞尘, 抗尘, 叶片粗糙的植物。例如, 榉树, 石楠, 无花果, 臭椿, 枸骨等。

2.选择病虫害较少的树种

化工厂区环境因为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容易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而当其受抑制时, 其自身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就有所减弱, 易于感染各种病虫害。所以由此考量, 工厂区更因选择那些生长良好, 发病率低的植物, 在保持存活率的基础上, 也方便管理养护。

3.考虑到植物生态需求加以种植

植物的一切防护作用都是在其能正常生长的基础上显现的, 所以种植植物时必须根据其生态习性来选取种植场地, 即所谓的“适地适树”。而除了优先考虑当地植物外, 也可以通过引种驯化或改变环境等方法来创造出适宜植物生长的条件。

由于化工区处在城郊乡间等地区, 管理方面相对薄弱, 且为避免外地树种“水土不服”, 生长得不尽如人意, 大多选用乡土树种。

在厂区内, 也都大量种植了栾树、枫树、青铜、合欢等乡土树种。

(二) 化工企业中植物配置上的不足

1.形式单一, 未能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绿化

由于现今化工厂区的植物配置选用主要考量在于抗污染这一方面, 所以基本上种植树木多为乔、灌木类, 并停留在地面栽植程度上。而未能充分利用工厂区建筑的墙面、屋面等空间进行配置, 使厂区绿化形式先得空洞单一。生态习性来选取种植场地, 即所谓的“适地适树”过引种驯化或改变环境等方法来创造出适宜植物生由于化工区处在城郊乡间等地区, 管理方面相生长得不尽如人意, 大多选用乡土树种。

2.部分植物栽植位置、配置选种不合理

通过实地走访考察, 发现部分植物的栽植位置过于草率, 不够合理:

⑴乔木等高大树木相隔厂区建筑距离太近, 影响了底层操作间的通风、采光。

⑵乔灌木与厂区地下管线的距离不符合有关的技术规范要求, 影响了管线的正常工作。

而植物选种方面, 也有如第二点所提及的。未能结合厂区的特点或根据厂区不同功能建筑形成的室外空间及绿化功能的要求处理好乔灌木比、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以及选择合适的植物树种进行配置, 是绿化的空间缺乏层次,

绿化效果不够理想。

图五拍摄于考察地化工厂的一角, 较为杂乱的植物种植, 过于草率, 没有考虑到植物层次的多样性以及植物区块的搭配感。同时, 此块区域的植物配置也没有结合到化工污染的预防减少效应。

三.化工企业附属绿地植物配置的思考与总结

(一) 化工企业附属绿地植物配置的宏观建议

工厂绿化树种选择要使工厂绿化树木生长好, 创造较好的绿化效果, 必须选择那些能适应本厂生长的树种。

⑴一般工厂绿化树种应选择观赏和经济价值高的、有利环境卫生的树种。

⑵有些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一些有害气体、废水、废渣等。因此, 这些工厂的绿化就要认真选择适当当地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的乡土树种, 特别是应选择那些对有害物质抗性强或净化能力较强的树种。

⑶沿海的工厂选择绿化树种要具有抗盐、耐潮、抗风、抗飞沙等特性。

⑷工厂的厂址往往选择在土壤瘠薄的地方, 所以这里绿化要选择能耐瘠薄、又能改良土壤的树种。

⑸树种选择要注意速生和慢生相结合, 常绿和落叶树相结合, 以满足近、远期绿化效果的需要, 冬、夏景观和防护效果的需要。

⑹一般来说, 工厂企业绿化面积大、管理人员少, 所以要选择便于管理的当地产、价格低、补植方便的树种。

⑺因工厂土地利用多变, 还应选择容易移植的树种。

(二) 化工企业附属绿地植物配置的微观分析

1.分析主体:植物种类的选用

针对化工企业内的植物选用问题, 从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具体方面入手, 各自均有极大的开发空间。多种植物形式的组合可以增加植物配置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保证其吸附、排毒等能力的基础上更具有极大的美学功能。

就乔木而言, 以银杏、国槐、臭椿为例。银杏对烟尘的抵等有害气体, 在化工区中具有重要作氟化氢、氯化氢、氯气、二氧化碳等抗力强, 且能强力吸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在化工区中具有重要作用。国槐可抵抗氟化氢、氯化氢、氯气、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 可有效阻挡化工区中氯氢化合物的污染。臭椿, 其枝叶有分泌臭椿素的功能, 具有极强的吸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能力,

可使化工区的空气始终保持清新。

就灌木而言, 以绿萝、夹竹桃。散尾葵为例。绿萝能同时净化空气中的苯、三氯乙烯和甲醛, 有"高效空气净化器"的美誉。夹竹桃有抗烟雾、抗灰尘、抗毒物的作用, 其叶片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气、氟化氢等化工区中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也有较强的抵抗作用。散尾葵则利用其叶片吸收二甲苯和甲醛。净化空气, 保护环境。

就地被而言, 以香蜂草、紫露草为例。香蜂草又名吸毒草, 专吸室内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 如甲醛、氡气、苯气、二氧化硫、氨气, 以及烟味、异味。在化工区的室内生产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紫露草可吸附空气中甲醛, 且颜色多变, 如紫色、蓝色、白色等, 在吸附毒气的同时很好地增添了绿化的趣味性。

2.分析客体:政府、化工企业、群众的三方合作

首先就政府而言, 要加大宣传、监管力度。与企业及群众多沟通联系, 做好二者间的桥梁作用。若对企业管理不当则可能造成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困扰。因为植物的吸附、排毒作用毕竟有限, 在化工区中只具有一定防护作用,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就必须保证企业在国家相关法规的规定下进行规范生产, 不超标排放三废等, 否则再多的植物也不能满足其绿化需求。

其次就化工企业而言, 在正视排污排废问题的基础上应积极配置植物, 调查运用多品种吸附、清洁能力强的、适用于室内和室外的植物, 以降低企业长期生产化工产品带来的危害, 更好地净化企业室内外空气, 保证企业内人员有一个无毒无害的工作环境。

再次就群众而言, 可积极为化工企业的植物配置方面出谋划策, 与政府及化工企业相关负责人主动沟通, 为改善企业及其周边环境尽一己微薄之力。

生态型居住区公共绿地植物配植探析 篇8

(一) 缺乏整体的生态设计理念。

生态设计不是简单的将植物进行叠加而是在设计中尽可能的保持原生态的自然植物群落, 同时也要考虑在植物造景时人与生态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因此, 在造景上要充分考虑植物个体的形态和习性以及植物群落之间的共生关系, 合理地利用植物的这些特点创造出丰富的自然群落和优美自然生态景观。

(二) 缺乏对植物种群之间关系的了解。

植物种群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同时也有相互抑制生长的情况。

(三) 缺乏科学性, 设计师有时为了获取好的景观表现图随意表现图纸内容。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景观表现图使得要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达到的景观设计在一时之间全部呈现, 有的甚至只考虑其美观性。要想得到好的设计效果, 必须要对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特点有所了解, 科学合理的利用植物。

(四) 园林植物造景缺乏地域特色。

利用园林植物生态习性的不同及各地气候的差异, 致使植物的分布显现出其地域性, 形成不同植物景观。根据当地气候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乡土树种, 并与其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地域性文化植物景观。运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材料弘扬地方文化、营造地域植物景观。

二、居住区环境植物种植

植物配植是构成居住区环境景观的主体, 它可以起到改善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作用, 同时也应考虑到居住区绿地特有的环境和特殊功能。

(一) 植物造景生态化理念初探。

生态园林的兴起, 将园林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的高层次阶段。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3个方面的内涵:1、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2、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 能够美化环境, 创造宜人的自然景观, 为人们提供游览、休憩、娱乐场所;3、依靠科学的配置, 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半自然植物群落, 提供一个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二) 生态型植物配植原则。

1、适地适树, 因地制宜的原则。植物是生命体, 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特性。因此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 借鉴该地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 把各种生态效益好的树种应用到景观设计当中去。2、生态位原则。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 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 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以利种间互相补充, 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3、生物多样性原则。要使生态园林稳定、协调发展, 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就必须充实物种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 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 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 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4、艺术性原则。生态园林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既要显示多样性, 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及统一性, 同时要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 体现调和的原则。

(三) 生态型居住区公共绿地植物配植要点。

在植物配植过程中, 根据场地的现状和设计师的意向, 植物造景的类型和方式也是各有特点, 特别是在越来越强调和重视生态景观、生态生活的今天, 居住区公共绿地不仅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提供优美住所有重要意义, 而且在调解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减少污染、提高城市的生态生活指数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观赏型半自然植物造景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的重要类型, 多选择观赏价值高、多功能的园林植物, 运用风景美学原理, 经科学设计、合理布局, 构成一个多单元、多层次、多景观的生态型。观赏型植物群落中季相变化应用最多, 在设计中讲究春花、夏叶、秋实、冬干, 通过对植物的合理配置, 达到四季有景。让居民一年四季都能享受到美妙的景观变化。

保健型半自然植物造景利用植物造景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 植物的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能起到增强人们健康和防病治病的作用。在公园、居民区、体育场等公共空间, 应以园林植物的净化空气、杀菌特性为主要评价指标, 结合植物的吸收二氧化碳、降温增湿、滞尘以及耐阴性等测定指标, 选择适用于绿地的园林植物种类。

强抗性半自然植物造景以园林植物的抗污染特性为主要评价指标, 结合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污染物特性等测定指标, 进行分析, 选择出适于污染区绿地的园林植物。以通风较好的复层结构为主, 组成抗性较强的植物群落, 提高生态效益, 对人们健康有利。

人文型半自然植物造景在公共开敞空间收集多种植物群落, 按分类系统, 或按种群生态系统排列种植, 建立科普性的人工群落。植物的筛选, 不仅着眼于色彩丰富的栽培品种, 还应将濒危和稀有的野生植物引入园中, 既可丰富景观, 又保存和利用了种质资源, 激发人们对地方文化的关注, 热爱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爱护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三、结语

植物造景是植物学、环境科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综合的边缘学科, 同时涉及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生态的居住区环境的创造不只是植物造景, 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各个体系的综合体, 是人类生活开敞空间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居住区公共绿地的植物造景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规划过程中要把居住区景观作为一个综合的整体考虑。特别是在倡导生态生活、创造生态环境的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 居住区公共绿地的规划设计更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在满足人性化要求的前提下, 兼顾构思、总体布局, 对居住区环境景观各个要素进行合理规划, 达到居住区环境功能性、合理性、观赏性和生态性的统一, 从而为居者筑造一个可持续的完美人居空间环境。

摘要:本文对居住区公共绿地的作用、规划原则特别是植物配植作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阐述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原则, 以及如何运用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 将自然生态融入到居住环境中, 使居住区环境各个要素相互协调, 塑造美好的居住区环境景观。

关键词:居住区,公共绿地,植物配植

参考文献

[1]需兆祯.人居环境中的园林[J].中国园林, 2005, l (1)

[2]汤振兴.浅谈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J].河南科技, 2005, 9 (上)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植物配植园林设计】相关文章:

植物配植园林设计论文04-19

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植06-28

园林植物设计08-20

植物园林设计06-07

园林植物寓意04-27

岭南园林植物06-10

园林植物图文07-16

园林植物环境05-06

园林植物景观05-17

城市园林植物05-29

上一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下一篇:数学学困生的辅导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