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规划

2024-08-12

有机农业规划(精选九篇)

有机农业规划 篇1

发展有机农业, 除了考虑食品安全、经济利益外, 还应兼顾其他相应的原则。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 (英文简称IFOAM) 认为, 有机从业者只有坚持健康原则、生态原则、公平原则和关爱原则等四大原则, 才能有效推动有机农业稳步发展[1]。在生态敏感和脆弱区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加快这些地区的生态治理和恢复, 特别是水土流失的防治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有机农业规划保护环境的功能

2.1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

有机规划首先遵循经济、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有机产品开发既要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修复受破坏的生态系统, 促进整体生态环境的优化与美化, 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又要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使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社会公正、关爱健康的意识。因此, 有机产品开发以实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 同时也提升了环境保护理念。

2.2 遵循生态学原理并实现资源循环

有机食品特别强调是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 有机农业是20世纪20~4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并逐步发展为一门学科, 具有其独特的指导思想。实践表明, 在常规农业生产地区开展有机农业转换, 可以使农业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天敌数量和生物多样性也能迅速增加, 农业生产环境可以得到有效地恢复和改善, 土地、水资源、植被和动物界所受到的破坏与损害的程度将较轻。有机农业与生态旅游都基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服务于生态环境[2]。从保护农村环境的角度来看, 有机食品产业又是新兴的环保产业, 是农业生产体系中的清洁生产。

2.3 有机规划纳入休闲、慢生活元素

有机规划中营销体系规划应可以与休闲旅游规划相互衔接。可以借休闲旅游的机会, 教育市民认识有机食品, 体验乡村有机生活, 更重要的了解有机食品的安全性和改善维护自然生态的环保功能。在强调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同时, 通过休闲农业活动, 宣传生态有机农业、环境保护等, 培养人们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有机农业和有机规划的重要目标是生产优质、安全健康的有机产品, 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机产品蕴涵着丰富的环境友好理念, 因此倡导以简朴、方便、健康为目标的生活方式—“休闲、慢生活文化”自然就成为有机产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慢生活不是降低生活的品质, 而是对真正高品质的要求。

3 有机规划实现有机农业的必要举措

3.1 有机规划应立足于当地资源特色和现有有利条件。

有机规划不单纯是农业规划而是一个产业规划, 它括有机种植规划、养殖规划、加工规划、营销策划和保障措施, 更重要的是要立足于当地资源特色和现有有利条件。以新疆玛纳斯县有机规划为例, 该规划立足的资源特色有“中国优质酿酒葡萄之乡”、“中国萨福克之乡”、“中国优质加工番茄之乡”等。除了自身自然地理环境与生态基础条件优越外, 玛纳斯按照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 将区域划分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 保证了有机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富硒种植区、配备县乡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已有的丰富的有机农产品、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等都是玛纳斯发展有机食品产业现有的有利条件。

3.2 培养一批有机产品产业的技术人才队伍。

要通过培训 (采用请进来, 送出去的方式) 全面提高农业、林业、畜牧、环保、水产等部门相关人员的有机产品标准、认证要求等相关知识与有机生产、养殖的原理与技术基础, 培养一批有机产品开发的技术能人。在农业、林业、畜牧、环保、水产等体系中都要建立一支有机产品开发的专业技术队伍, 建立起有机产品开发的技术研究、推广与培训咨询体系。

3.3 纳入有机规划的基地内部质量管理要求。

基地按照《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 19630.1~19630.4-2011的要求建立和保持有机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形成文件, 加以保持和实施, 并予以持续改进。文件分管理性文件和技术性文件, 管理性文件包括有机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各种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和任职要求等技术性文件包括国家有机产品的标准、有机产品生产各过程中的操作规程、产品生产的技术规范等。文件的执行要始终体现和贯彻企业和基地的经营方针和目标, 例如诚信、无污染、健康、环保。

4 以新疆玛纳斯县有机规划为例

玛纳斯县现状农业生产条件差异明显, 同时存在自然物种资源多样、农业生产经济产业结构单一,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 导致玛纳斯县与发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存在差距。制定有机农业规划, 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对全面改善县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 进一步开发利用农业资源, 发挥资源优势和改善生产条件, 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投资效益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编.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检查员培训教材.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5, 8, 4-5.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规划说明书 篇2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设计单位: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项目编制时间:二零一一年 三月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目 录 前言.............................................................................................................................................................................................................................................................................................................................2 1.1 规划背景..............................................................................................................................................................................................................................................................................................................2 1.2 规划依据..............................................................................................................................................................................................................................................................................................................2 1.3 规划期限..............................................................................................................................................................................................................................................................................................................3 1.4 规划范围..............................................................................................................................................................................................................................................................................................................3 1.5 规划成果..............................................................................................................................................................................................................................................................................................................3 2 区域发展概况及规划区现状.....................................................................................................................................................................................................................................................................................5 2.1区位条件...............................................................................................................................................................................................................................................................................................................5 2.2自然条件...............................................................................................................................................................................................................................................................................................................5 2.3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6 2.4规划区现状交通条件...........................................................................................................................................................................................................................................................................................6 2.5规划区基础设施条件...........................................................................................................................................................................................................................................................................................6 2.6规划区现状高程...................................................................................................................................................................................................................................................................................................6 3 前期研究与分析.........................................................................................................................................................................................................................................................................................................6 3.1相关规划与政策解析...........................................................................................................................................................................................................................................................................................6 3.2有机农业发展分析...............................................................................................................................................................................................................................................................................................7 3.3项目开发评价.....................................................................................................................................................................................................................................................................................................10 3.4案例借鉴.............................................................................................................................................................................................................................................................................................................10 4规划理念与规划布局................................................................................................................................................................................................................................................................................................12 4.1 规划原则............................................................................................................................................................................................................................................................................................................12 4.2规划目标.............................................................................................................................................................................................................................................................................................................12 3.3规划构思.............................................................................................................................................................................................................................................................................................................13

1、园区发展定位.................................................................................................................................................................................................................................................................................................13

2、园区产业发展.................................................................................................................................................................................................................................................................................................13 3.4建设布局规划.....................................................................................................................................................................................................................................................................................................14

1、空间结构.........................................................................................................................................................................................................................................................................................................14

2、功能结构.........................................................................................................................................................................................................................................................................................................14

3、总体布局.........................................................................................................................................................................................................................................................................................................14

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5

3、绿化系统规划.................................................................................................................................................................................................................................................................................................15

4、基础设施规划.................................................................................................................................................................................................................................................................................................15

5、有机农业技术方案.................................................................................................................................................................................................................................................................................................18 5.1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概述.....................................................................................................................................................................................................................................................................................18 5.2 植物营养与土壤施肥.........................................................................................................................................................................................................................................................................................19 5.3植物保护.............................................................................................................................................................................................................................................................................................................19 5.4有机畜禽生产技术.............................................................................................................................................................................................................................................................................................20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前言

1.1 规划背景

现代都市农业是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利用城市非建设用地而构筑的新型现代农业业态,是城市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60年代,都市农业首先出现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90年代初开始,我国上海、深圳、北京等地也相继开展了都市农业的研究和规划建设。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越高,越需要现代都市农业的支撑,发挥其在生态保护、改善环境、农副产品供应等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都市农业已成为城市生态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和水平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环境优劣的重要评价指标。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专用原料基地,改善生产、加工、信息、市场等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种植大户,在条件适宜区域,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大生产基地建设力度,扶持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建设,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从统筹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快现代都市农业的规划建设,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乡村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变,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化特大型生态湖滨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创全省“两个率先”的先导区和示范区,都将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由一个体系、八大片区构成,本次规划用地位于八大片区之一:环太湖休闲度假型农业片区。由此可见,本项目的发展时机已经成熟,与城市未来的发展相适应。

1.2 规划依据

1.21政策法规与相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3、《无锡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

4、《无锡争创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和示范区行动纲要》

5、《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6、《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

7、《无锡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8、《无锡市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9、《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10、《无锡市滨湖区综合发展区规划》 1.22相关规范标准

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规范》

1.3 规划期限

根据无锡市农业园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农业旅游的发展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考虑到市场需求,结合建设单位的意见,同时为使本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相对接,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保持一定程度的弹性,本次规划期限为3年:

近期:2011、2012年,项目启动推进阶段; 远期:2013年,全面实现阶段。

1.4 规划范围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位于无锡市滨湖区西南部,地处滨湖区荣巷街道龙山社区,坐落在无锡惠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南依梁溪河,北接龙山山脉,三面环山,本规划范围面积约300亩。

1.5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图纸。1.5.1 规划说明书

1.5.2 规划设计图纸主要内容:

1、宏观区位图

2、交通区位图

3、规划范围图

4、基地周边环境分析图

5、现状用地分析图

6、现状道路分析图

7、现状高程分析图

8、空间结构规划图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9、功能结构规划图

10、规划总平面图

11、道路系统规划图

12、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

13、入口区平面及意向图

14、特色养殖区平面及意向图

15、有机农业生产区平面及意向图

16、生态温室区平面及意向图

17、生产仓储区平面及意向图

18、经济林及花卉种植区平面及意向图

19、技术人员办公区平面及意向图 20、有机农业会所区平面及意向图

21、植被景观意向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区域发展概况及规划区现状

2.1区位条件

无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中心,北纬31.34,东经120.18,东距上海市128公里,西里南京市183公里,南濒太湖,北临长江,是常见三角洲最活跃、最具潜力的人流、物流、商品流的重要集散地,是区域性交通枢纽,集铁路、公路、空运、水运于一体,已形成发达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滨湖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无锡市西南部,东临上海,西接南京,南依太湖,北靠长江,古来就有“鱼米之乡”之美誉。2000年12月21日,由原无锡市郊区、马山区和锡山市部分乡镇组建成立。全区现有区域面积608.5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62.49平方公里,下辖胡埭、马山2个镇,蠡园、滨湖、华庄、雪浪、太湖、河埒、荣巷、蠡湖等8个街道以及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江苏省蠡园经济开发区、江苏省无锡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江苏省无锡经济开发区、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等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2007年末,户籍总人口47.22万人,常住人口64.77万人。“十一五”期间,滨湖区将不断加快统筹发展,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力争将滨湖区建设成为无锡市新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科教中心、旅游度假中心、设计创意中心、生态中心。

本次规划区位于无锡市市中心西南侧六公里处,滨湖区荣巷街道龙山社区,坐落在无锡惠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南依梁溪河,北接龙山山脉,三面环山,规划区位十分优越,既是城市的繁华中心,又是无锡城市中心绿核,是发展都市农业、有机农业的绝佳场所。

2.2自然条件

2.21地形地貌

无锡市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南部为水网平原;北部为高沙平原;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西南部地势较高,为宜兴的低山和丘陵地区。宜兴地区山体均作东西向延伸,绝对高度500米以上,最高峰为黄塔顶,海拔611.5米。锡山、江阴和市区的山丘总体上呈北东、北东东走向,其高度由西南往东北逐级下降。最高峰为惠山的三茅峰,海拔328.98米。

规划区位于惠山、龙山、青山三山交汇的山坳处,地形呈慢坡状。2.22气候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气温,1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无锡市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48毫米。雨季较长,主要集中在夏季。全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属湿润地区。无锡市区日照时数2019.4小时。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风、连阴雨、干旱、寒潮、冰雹和大风等。由于受太湖水体和宜南丘陵山区复杂地形等的影响,局部地区小气候条件多种多样,具有南北农业皆宜的特点,作物种类繁多。无锡市气候特点是:气温特高,盛夏高温明显,降水正常略少,日照充足。

2.23水资源

无锡市共有大小河道3100多条,总长2480公里。市区河道总长150公里,平水期水体容积800万立方米。太湖为江南水网中心,面积2338.1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44.28亿立方米,年平均吞吐量约52亿立方米。因此,无锡地表水较丰富,外来水源补给充足。地下水资源据不完全资料测算,市区储量为6349万立方米,年补给量为6453万立方米。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规划区南侧距太湖紧3.5公里,且规划区北部为现状水库,水量充沛。2.24物产资源:

无锡市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粘土矿、石灰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全市已通过省级以上技术鉴定的矿泉水井(泉)共有11处,已开发的有5处。2.25生物资源:

无锡市除栽培植物外,拥有自然分布于地区内以及外来归化的野生维管束植物共141科、497属、950种、75变种。主要用材林有竹、松、杉,优良用材的树种有杉木、檫树、樟树、紫南、红楠、麻栎、锥栗、榆树等。药用植物400多种。鸟类有170多种;鱼类为90多种,太湖中的银鱼,长江中的刀鱼、鲥鱼、河豚鱼是名贵鱼类;兽类有30多种,主要有华南兔、穿山甲、豹猫、黄鼬等。

2.3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

规划区土地共约300亩,现状基本为闲置地,基地北部及中部各有一个较大的池塘,基地东北角有部分林地。

2.4规划区现状交通条件

基地对外交通主要依靠龙山于青山之间的一条南北向道路,连接其南部的大池路、荣巷街、梁清路。基地内部交通现状有一条靠基地东侧的道路通往基地北端,内部路网不完善。

2.5规划区基础设施条件

基地内部现状无基本的基础设施,但水电等有预留接口。

2.6规划区现状高程

规划基地南低北高、西低东高,总体呈慢坡状,南北长约600米,高差20余米,平均坡度3.4%。前期研究与分析

3.1相关规划与政策解析

3.11《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培育开发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公认的名优品牌,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产业带,构建适应国际化合作与竞争的农业产业体系。

3.12《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以现有产业为基础,按照生态、高效、集约、精准的要求,发展优质稻米、精细蔬菜、经济林果、特色养殖及加工产业,主要农副产品从生产、加工到营销实现全程标准化作业、无害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和信息化管理。到2010年全市现代都市农业总面积210万亩,占2003年底农用地面积的55%,其中优质水稻、精细蔬菜、水产养殖和经济林果等分别达到80万亩、35万亩、35万亩和60万亩。合理布局畜禽养殖,规划建成若干个现代化的奶牛企业和生态型畜禽养殖场,作为鲜活畜禽产品和都市农业有机肥料的生产供给基地。市区现代都市农业总面积53万亩,占2003年底市区农用地面积的53%,占无锡市城市规划农村用地面积的75%。其中规划发展优质水稻20万亩(锡山区13万亩、惠山区5万亩、滨湖区2万亩)、精细蔬菜8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占50%以上)、经济林果等20万亩、特种水产5万亩,建成现代化奶牛企业和生态养猪场各12个。粮食、果品、蔬菜的自给率在20%-30%,新鲜叶菜基本自给。都市农业对城市的生态平衡贡献率达60%以上。

全市现代都市农业由一个体系、八大片区构成,包括城市绿地生态体系、市区六大现代都市农业主题片区和江阴、宜兴市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片区:

本次规划区所在的环太湖休闲度假型农业片区将规划精细蔬菜2万亩,优质稻米2万亩。以滨湖区沿湖乡镇为重点,建设集旅游、观赏、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环太湖休闲度假型多功能农业园区。重点建设马山观赏鱼基地、滨湖镇观赏葡萄沟等特色景点,与龙寺生态园、太湖花卉园、九龙湾乡村家园、唯琼农家乐园等一起形成环太湖休闲度假农业带。

3.2有机农业发展分析

3.21有机农业的发展概况

1、全球有机农业发展概况

根据IFOAM的统计,有机食品市场近十年来一直保持在年20%-30%的增速。2007年,全球的有机食品的市场规模为460亿美元,IFOAM预计到2010年,全球的有机食品市场规模为1000亿美元。有机食品的主要的消费市场是美国和欧洲,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2007年有机食品和有机饮料的销售收入约为200亿美元。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中国有机农业发展概况: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着全球最多的农民数量和农业面积。

有机农业在80年代开始在中国兴起,是属于比较新兴的行业。根据中国统计局统计,至2006年底,我国约有2300个企业获得31家不同认证机构的有机食品认证,有机认证面积210万公顷,产量280万吨;转换面积110万公顷,产量100万吨;采集面积208万公顷,产量5万吨。生产总量的年平均增长为30%-50%。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有机食品一种纯天然的食品,有着严格的生产标准。中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规定:一年生作物需要24个月的转换期,多年生作物需要36个月的转换期。目前,我国的有机食品主要是:.新鲜和加工的水果和蔬菜、谷物类、籽仁类、茶叶、蜂产品、坚果、食用菌、蛋肉鱼。3.22有机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有机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能使用化学合成农药、激素或者转基因技术等原因,相较于普通农作物,有机农作物:

1、需要施用更高成本的有机肥;

2、生长周期长;

3、更高的管理成本,更多的劳动力需求;

4、需要更高的栽种技术;

5、在2-3年的转换期期间,产量下降和成本上升,但是售价却未能提高,增加了生产投入;

以上这些因素导致有机食品的售价高出普通食品的数倍,使得有机食品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孕妇、高收入者等小数人群,从某些方面来说,有机食品和奢侈品行业有某些相似。目前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主要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

影响中国有机行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

1、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得有机食品的消费群体日渐扩大;

2、食品行业普通食品的负面新闻增多以及健康意识的增;

3、技术的发展,有机产品的成本降低;

4、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劳动力价格的影响较大;

5、土地价格因素,工业和农业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工业的发展使得土地成本日益高企;

6、行业规范; 3.23有机农业的未来前景

相信没有人不认同有机食品的健康理念,但其昂贵的售价却使得很多人退而选择其他的食品,这也是制约有机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即使在发达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有机食品的销售额也仅占总食品行业销售额的2%,而在中国这个数据甚至低于1%。有机食品企业发展缓慢,即使被投资的企业也并没有快速的发展。

有机农业是新兴农业,可以说是食品中的奢侈品。即使消费大国的美国,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也仅为2%。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受制于消费水平,中国的有机食品市场在未来的几年不会有很大的发展,我们认为仅面向国内市场的有机企业的发展存在瓶颈,类似于wholesale这种国外的成功有机食品销售渠道的模式在中国还为时过早。

对比有机农业的产业特征:中国有庞大的种植面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丰富且低廉的劳动力。这些让我们的有机农业相较于国外的有机农业有着很大的先天性竞争优势。我们认为机会在于规模化的有机农业生产企业,有机肥料生产企业等。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3.3项目开发评价

1、发展机遇

《农业部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意见》中提出,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进程,树立品牌形象。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坚持政府推动为主导,在加快产地认定和强化产品认证的基础上,依法实施标志管理,逐步推进从阶段性认证向强制性要求转变,全面实现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和安全消费。绿色食品作为安全优质精品品牌,坚持证明商标与质量认证管理并举、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并行,以满足高层次消费需求为目标,带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有机农产品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手段,坚持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逐步从产品认证向基地认证为主体的全程管理转变,立足国情,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有机农产品。

无锡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为无锡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有机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政规条件。

2、面临挑战

⑴、基地内部现状为闲置地,地表被建筑垃圾覆盖,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打造有机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⑵、产业竞争严峻。无锡沿太湖周边地区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迅猛,外部市场环境竞争加剧,给规划区的产业起步发展带来了影响。

3、发展优势

⑴、政规优势。省、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有机农业的发展开发,将给予该地区最优惠的政规服务和良好的公共服务。

⑵、区位优势。规划区可以非常便捷的与周边区域联系。规划地区处于无锡市中心区,同时又具有城市中心无法具备的自然条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4、发展制约

⑴、资源缺乏整合,规划区土地资源较少只有300亩、水资源及景观资源缺乏有效开发,形不成整体优势,没有有机农业的基础,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⑵、环境启动条件尚待完备。周边软硬环境尚难以满足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急需优化提升,从而影响区域整体发展效率。

3.4案例借鉴

根据有机农业园的性质、定位、经营等方面的特点,其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传统观光型有机农园。主要以农业生产过程为主,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尽享田园乐趣。

都市科技型有机农园。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农、林、牧生产基地,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展示功能。

休闲度假型有机农园。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如森林、牧场、果园等吸引游客前去度假,开展农业体验、自然生态领略、垂钓、住宿、游乐等各种休闲观光活动。

有机农业是农业中的奢侈品,目前我国专业的有机农园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有机农业的产量不高、成本较大,发展较为缓慢,有机农园的建设也主要为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兼顾观光的模式。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1、吉林凉水有机农业观光园。.项目总建设规模为5公顷,建设内容分为联动式有机农业观光大棚、农业科普中心、有机农业产品展示体验区、朝鲜族民俗体验区、有机农业采摘区、生态保健疗养区、农业科普馆及与之相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腾出一部分有机农田,改良现有果林集中布置游客采摘区,供游客采摘的主要品种为:香瓜、西瓜、西红柿、草莓、辣椒、茄子等。以木醋液厂为中心周边建设深加工基地,通过发展和调整,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有机农业产品逐步多样化和特色化,形成集农耕体验、餐饮、疗养、娱乐和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

生态观光:生态景观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技术观光。

生态餐饮:全部提供绿色食品,可自我采摘。

休闲度假:生态保健和疗养(黄土石屋、香草疗养、远红外线火炕疗)。

生态产品生产:园林苗木花卉、特色蔬菜瓜果、特色禽畜。

生态农业示范和产业化:生态农业模式(大田立体种植、水体立体种养、水生、湿生、中生、旱生植物的水平布置),建立循环发展模式。

科普教育:农业科普馆、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及地区农业研究中心。

经验借鉴: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和管理模式,按绿色食品或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生产放心菜,放心果。合理布局园区,力求农业园的建设发展和生态保护相一致。

2、句容市有机农业示范园。.项目位于句容市最南端的宁、镇、常三市交界处,属茅山丘陵腹地。园区耕地面积2.302万亩,加上周边山林地达3.5万亩。

整个区域规划为八个有机农业种植、养殖区,两个生态旅游渡假区,另有一有机农产品加工区,一培训基地,一交易市场和一有机生态村。科技主要依托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和南农大、江苏农科院、南林大,全面采用综合利用,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优质应时鲜果、茶叶为主的经济林果,以牧草种植为前提的食草畜饲养以及优质粮油、蔬菜等四大产业,开发有机农业项目。有机产品采取内销、外销并举的策略,质量确保全国一流水平,优质高效。

经验借鉴:以高科技为起点,兼顾生产和观光功能。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4规划理念与规划布局

4.1 规划原则

1、统筹规划,区域协调。

规划从区域整体出发,结合农业结构调整、观光开发以及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实力及综合竞争力;

2、集约整合,合理布局。

集约利用乡村土地,整合利用有限土地、景观以及水资源,合理确定规划区功能布局,形成“耕种社区”、“市民农园”;

3、改善环境,设施配套。

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整体生产、生活环境,形成一体化的有机农业园区;

4、循序渐进,有机更新。

规划充分考虑进期、远期规划的关系,寻求近期发展的可行性,远期规划的合理性,促进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使整个园区在滚动发展的过程中尽可能达到各个阶段的功能布局相对合理完善。

5、区域规模化。

坚持基地建设相对集中、规模连片发展。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基地向周边逐步延伸扩展,不搞星星点点,零星分散,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区域优势。

6、生产标准化。

从生产环节的良种繁育、病虫防治、肥料供应、科学研究、技术培训,到流通环节的加工、包装、贮藏、销售、质量检测,严格生态有机农业生产操作 规程。

7、管理集约化。

成立专业协会组织,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充分调动方方面面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8、质量认证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有机农产品认证步伐,在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加工增值率、出口创汇率上下功夫,力争生产基地亩效益比常规农业高5-30倍。

9、品牌优势化。

积极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农业品牌。

4.2规划目标

以打造无锡市中心高品质、独一无二的有机农庄为总目标。以农田园林化、布局区域化、作业机械化、农艺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经营规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模化、农民知识化为主要内容,开展扎实有效的有机农业园区建设,形成生产设施化、技术集约化、环境园林艺术化、功能多样化、管理企业化、效益最大化的,集农业生产、科普展示于一体的,具有突出示范作用和辐射扩散功能的有机农业园区。

3.3规划构思

1、园区发展定位

园区的建设目标定位是有机都市型农业,集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于一起,承载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市场化、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产业化、人文化的新型农业。形成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天人合一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景点。具体体现为以下六点:

⑴、生产功能。生产科技含量较高的就有特色的名优农产品是主要功能。可为都市居民提供充分的名特优、鲜活嫩的农副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物质消费需求,同时保证生产者有较高的稳定收入;

⑵、生态功能。是农业在都市地区不断被强化的重要功能,调节环境、平衡生态是都市型农业重要的功能之一。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创建一批生态林区、休闲农区、绿色屏障、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满足都市人们价值观念更新,讲究生活质量,注重环境意识,和回归自然的要求;

⑶、观光休闲功能。向会员提供清洁优美的休闲、采摘、游览场所,通过开发农业观光产业,提高人们休闲生活质量,展示浓郁的农业文化,提高休闲生活的意境和档次,提高农业效益。

⑷、出口创汇功能。建设特色精品农业,利用外资、外技和产业化经营,建立出口创汇型农业企业,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型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开拓国外市场,增加外汇收入,改善投资环境。

⑸、教育功能。让市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接触农业和农业科技,体验农业生产和农业文化,条件具备的可办成“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寓教育于生产。⑹、辐射示范功能。大都市具有交通便利、信息畅通等显著优势,现代化都市型农业凭借大都市的经济实力、凭借科技、资金、人才等优势,在农业设备装备、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开发和农业生产水平等方面,将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园区为推动全国农业现代化提供经验,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2、园区产业发展

⑴、体确定重点发展以下产业;农业高新技术、优良品种培育与展示、有机农业种植、有机农业加工、特色养殖、农业文化展示。

⑵、农业高新技术:智能化田间监控技术、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有机高效施肥技术、名特优品种种植技术、农牧结合农业生态技术等。⑶、优良品种培育与展示:名特优蔬菜、食用菌、山野菜、鲜桃、酥梨、鲜食枣、特色苗木花卉等。

⑷、有机农业种植:建立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多茬、立体蔬菜种植,无限生长番茄、无公害辣椒、萝卜、西红柿、木耳、香瓜、西瓜、草莓等蔬菜的种植。

⑸、有机花卉苗木种植:园林苗木花卉、特色瓜果。⑹、特色养殖:特色禽畜的养殖。

⑺、农业文化展示:一定程度的发展农业观光、科普展示的功能,向会员进行农业高新技术展示科普等。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3.4建设布局规划

1、空间结构

规划用地三面环山、背面为惠山、西面为龙山、东面为青山,总体地形南低北高、西低东高,成慢坡状,本次规划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所有功能区沿南北向展开,形成由低到高的南北轴线,总体营造围合的、园林化的、景观轴线明确的空间形态。

2、功能结构

本次规划将用地按功能与空间景观的要求,分为“一轴、八区、多节点”的功能结构,使不同功能既有良好的区分,保证各功能区的独立完整,又在各功能之间建立必要、方便的联系,使各个功能达到良好的协作,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考虑空间景观的要求,在功能与空间衔接以及功能区内部核心处设置景观节点,增加空间节奏的变化,营造园区的整体环境。

3、总体布局

以产业规划和项目布局为基础,综合有机农业园区生态系统架构,形成“一轴、八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为各项土地利用提供框架作用。

⑴、“一轴”园区发展主轴与近期建设发展主轴:规划园区发展以南北向内部水系为基础,以渐进滚动模式南北向发展,同时依托的景观资源以及有机农业科技基础,沿轴线两侧组团式开发,在区域结构规划的指导下,规划期限内最终形成一个配套齐全,有机农业园区特色鲜明的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园区近期建设力争在短期内达到满足有机农业基本生产发展的规模及条件,并为园区远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状用地大都为闲置地(易于改造成有机农田耕地),在体现规划功能和要求的前提下,园区必须着重各个功能区产业的合理布局,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有机农业生产、科技农业技术、有机育苗、以及为这些功能配套的基本服务设施。

⑵、“八片”沿轴线由南到北将园区分为“入口门户区、特色养殖区、生产仓储区、有机农业区、生态温室区、经济林及花卉种植区、技术人员办公区、有机农业会所区”八大功能片:

入口门户区:该区位于基地南部。

设计思路:结合自然地形主要以生态植被景观绿化为主,在有那向北道路转向东侧的弯道东部设置入口广场,生态停车位场、入口雕塑、指示牌等设施,以满足短暂停留及入口指示的功能。

特色养殖区:该区位于入口门户区正北,紧邻入口门户区。

设计思路: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规划部分山珍及家禽的养殖区域,如,野猪、鸵鸟、山鸡、大雁等。同时设置池塘养殖虹鳟、罗非、武昌等鱼类。生产仓储区:该区位于园区西南部。特色养殖区以北。

设计思路:该区主要满足农业劳作工人的休息以及农机具的仓储功能,因此,将该区设置在有机农业区、生态温室区、特色养殖区之间方便工人的劳作与管理,该区内部形成围合的内向空间保证工人的休息环境。

有机农业区:该区位于园区的中部,占地最大。

设计思路:主要以无公害、无污染、纯生态、天然传统的耕作方式种植适于当地气候和土壤的特色种植作物,不种反季节农作物,根据四季变化规律种植适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宜的农产品,中质量不大但品质较高。

生态温室区:该区三面环有机农业区。在园区的中部偏北。

设计思路:该区重要功能为满足园区内部农作物以及花卉的育苗功能,因此,温室的规模及数量不大,只需按照功能的不同布置不同的温室。经济林及花卉种植区:该区位于园区北部。

设计思路:主要种植景观性花卉及经济林,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技术人员办公区:布置在园区北部,园内主干道以东。

设计思路:该区主要是提供园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休息、办公、及餐饮,因此,该区相对独立且隐蔽。有机农业会所区:该区位于园区最北端。

设计思路:该区主要提供会员的活动,休息功能,设计结合地形将该区布置在园区北端的高地上,从景观上能俯瞰全园景色,同时也和生产劳作等功能分开,相对独立。

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合理配置公共活动内容及场地,新建广场、会所、等服务设施。适当进行铺装、增设小品、路灯等设施,种植树木改善环境并布置公厕、垃圾站等。形成园区绿化景观中心,完善基本活动设施。

统一规划园区内的文化标识以及街道家具系统,对现有绿化景观系统进行改造与完善。

园区进行会员管理,入口处设门卫室,平常为了保证生产不对外开放,定时对会员进行开放观光及摘菜活动。

3、绿化系统规划

⑴、突出重要绿化景观节点,形成体现乡土文化、农耕文化的景观亮点,打造有机农业品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⑵、形成系统的、具有规模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总体绿化结构。⑶、营造层次感强、乡土味浓、极具当地特色的绿化景观体系。

⑷、规划从点、线、面三方面,全面立体的进行绿化系统的维护与加强,具体如下: 点——宅间、宅前、院落绿化;空废院落或小片空地改造、利用为绿地。线——道路均绿化,主要道路加强绿化的带状联系与渗透。

面——设置大片空地的绿化。提供休闲与活动的空间,充分发挥环境对品性、人格的熏陶作用。文化活动广场在满足绿化景观的要求之外,适当增设小品,完善公共开放空间功能。

树种选择配置上,充分利用当地树木资源丰富的优势,多采用乡土树种,增加成活率、降低投资成本,并根据植物季节性、色彩、造型进行配置。

4、基础设施规划 ⑴、道路交通规划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道路系统由三级道路构成,园区车行道路、园区步行道路和园区生产道路。园区车行道路路面宽度基本为7-8米;园区步行道路路面宽度2-3米;园区生产道路路面宽度3米。

车行面形式分为混凝土道路和碎石道路,园区车行道路为混凝土道路,步行及生产路为碎石路面。⑵、给水工程规划 ■用水量估算: ①用水量标准:

根据《村镇规划技术要点》,结合园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全区沿线的自来水普及率为100%,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150升/人.日。②用水量计算:

到规划末期,预计规划区生活用水及生产用水日用水量为:1.15×(5000×150)=863立方米/日。■水源:

根据园区的现状情况,生产供水水源以地下水源及北侧水库水源为主,采用修建统一的取水点、高位蓄水池集中供水。生活用水以自来水和自备井水源为主,随着园区的发展、生产生活规模的不断增加,可在原址附近增设深水井和高位蓄水池的数量,以满足用水量需求,并为远期发展用地预留管道。

■管网规划:

园区给水管道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方式,干管环状布置,给水管道管径90-160毫米;支管枝状布置,最大管径为50毫米,最小管径为25毫米。⑶、排水工程规划 ■现状:

园区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排水体系,污水直接排放。雨水依靠自然地形和道路边沟排放,排洪渠只修了一半。■排水体制: 采用雨、污合流制。■污水量计算:

污水量取园区总给水量的80%计算,则到规划末期,污水量为690立方米/日。■雨水量计算:

雨水量按无锡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Q=q·ψ·F

2813.583(11.317lgp)(l/sha)0.9227(t21.5)q=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1/s)q—设计暴雨强度(1/s·ha)ψ—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a)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管网规划:

园区的地势为北高南低、雨、污水收集主要沿园区路网由北向南排放。⑷、电力工程规划 ■负荷估算

用电负荷预测计算面积20公顷。采用国内流行的分类综合用电预测方法,并参考国内同类城市和地区进行比较。综合考虑同时率和负荷虑因素,规划期末用电负荷为5千KW,负荷密度为0.4万KW/K m2。

■电源及电力线路规划

为了提高用电的可靠性和便于管理,园区内采用380伏/220伏电压等级。中压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均均采用电力电缆线路,原则上均采用直埋敷设方式。按照规划要求,在南北走向的道路上,电力线路位于道路东侧;在东西走向的道路上,电力线路位于道路北侧。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5、有机农业技术方案

5.1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概述

1、立体种养综合利用技术原则

借鉴传统的连作、间作、套种、轮作换茬等技术方法,运用生态学物种共生互惠原理对时间、空间和营养需求差异等进行组合的技术手段。⑴、林农或林农多层平面套种方式果树的行间种植豆类、蔬菜、牧草、食用菌、小麦等。

⑵、山区、丘陵区立体种养方式桑基鱼塘(S);人--鸡—猪—沼气—农田(N)杨梅—茶叶—一年生作物—家禽(鸡、鸭、鹅)。

2、环境要素的调控技术原则

⑴、光的调节:不同植物对光的需求不同,通过调整光的波长、强度、辐射量实现最适条件。

⑵、温度调节:不同植物对温度要求具有差异,通过温室、地膜覆盖调节植物播种收获期。

⑶、水分湿度调节:采用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法补充土壤水分和调节设施中的湿度。⑷、气的调节: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原料的补充技术。

3、土壤的施肥和培肥技术原则

⑴、施用有机肥技术:秸杆还田、增施生物菌肥和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提高土壤生命活力。

⑵、培肥土壤技术:种植绿肥、残茬覆盖、合理灌溉+适度耕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根据最优化原则施用自然矿之质肥料。

从病虫草生态规律出发,综合应用各种生物、物理的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和利于各种自然天敌繁衍生息的生态环境。保证有机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逐步提高土地持续利用能力,达到持续稳定增产的目的。

4、有机禽畜产品生产技术原则

⑴、家畜饲养系统必须符合动物最高福利标准。包括:健康状况、长寿、繁殖性能力及生理和行为指标; ⑵、动物应有良好的饮食和自由的运动。家禽饲喂必须适合他们的生理特性,饲料应大部分来自本系统。

⑶、兽医治疗将永远避免常规预防性药物的使用。主要通过良好的自然预防措施,即:良好的环境和生活条件、合理的营养和科学的饲养管理系统来保证家畜健康。

5、有机水产品生产技术原则

生产应根据水生生物的生理和行为特性进行。生物应该被允许按照其固有的行为方式生存,生产水平和生长速度的控制依据需根据生物的健康和福利而定。主要包括:鼓励多种微生物、植物和水生动物组成的生物循环体系;利用人类不食用的自然饲料;采用各种非化学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禁止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提倡多种水产品生产。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5.2 植物营养与土壤施肥

1、养分补偿

养分补偿学说是养分归还学说的发展,是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

2、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

不论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对农作物来说都是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缺一不可的,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种营养元素,作物就会出现缺素症状,而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结实、甚至会死亡,导致减产或绝收。

3、报酬递减

在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增产率为递减趋势

4、根据各国有机农业的相关规定

天然矿质肥料的投入量严格地被控制在,每年170Kg/hm2以内,并且施用的原则必须是在保证有利于最优化培肥土壤的前提下进行。• 施肥时期:作物养分需要临界期; 作物养分需求最大效率期等。

5.3植物保护

1、害虫分类

⑴、经济作物害虫 昆虫中有48.2%是以植物为生,人类种植的各种经济作物,无一种不受其害,有的造成十分惊人的损失。

⑵、卫生害虫 有些昆虫能直接为害人类,有些还能传染疾病,危害人的健康,甚至引起死亡。如跳蚤、蚊子、虱子、臭虫等。

⑶、家畜害虫 许多昆虫能为害家畜、家禽,如牛虻、蚊、蝇、虱、蚤等,直接吸取家畜的血液,影响它们的栖息和健康。

⑷、传播植物病害(麦蚜、飞虱、叶蝉等等)。

2、昆虫的习性

昆虫的重要行为习性有:趋性(趋光性性、趋化性、趋温性);食性(植食性、肉食性=捕食性、寄生性、腐食性、杂食性);群集性;迁飞性;自卫习性;

3、害虫的调查与预测预报

要防治害虫利用益虫,首先需对昆虫的种类、发生情况和为害程度等进行实践调查。通过调查,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昆虫发生动态,同时还能积累资料,为制定防治规划和长期预测提供依据。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实践调查,才能对某些主要害虫作到认识其特点、了解其发生规律或习性,进而运用有效地方法防于未患,治于始发,提高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的效率。

4、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它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显著的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或变质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引起植物生病的原因称为病原。它是病害发生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主导因素。

5、植物病害的病原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生物因素:由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侵(传)染性病害。主要病原物有真菌、细菌和植原体、病毒和类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

非生物因素:由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非侵(传)染性病害,又称生理病害。非生物性病原,指引起植物病害的各种不良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的变化、营养不均衡(大量和微量元素)、空气污染、化学毒害等。

6、病害症状和病状症状是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无论是非侵染性病害还是侵染性病害,都是由生理病变开始,随后发展到组织病变和形态病变。因此,症状是植物内部一系列复杂病理变化在植物外部的表现。各种植物病害的症状都有一定的特征和稳定性,对于植物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以依据症状进行诊断。

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病状。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7、植物病原

真菌是菌物界真菌门生物的统称,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分枝的菌丝体,具有细胞壁和真正的细胞核,以吸收为营养方式,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微生物。

真菌种类多,分布广,可以存在于水和陆地上。真菌大部分是腐生的,少数可以寄生在植物、人类和动物上引起病害。由真菌所致的病害称真菌病害。植物病害中,约有80%以上的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如黄瓜霜霉病、辣椒疫病、番茄灰霉病、西瓜枯萎病、苹果腐烂病、梨黑星病等都是生产上危害严重的病害,有时甚至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真菌病害的特点 真菌病害的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蔫,少数为畸形。特别是在发病部位常有肉眼可见的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等病征,这是真菌病害区别于其他病害的重要标志,也是进行病害田间诊断的主要依据。

植物病原病毒是仅次于真菌的重要病原物。据统计,有900余种病毒可引起植物病害。很多植物病毒病对生产造成极大的危胁。如马铃薯、番茄、辣椒的病毒病、十字花科蔬菜的病毒病、苹果病毒病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品质。

8、植物病毒侵染来源

⑴、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

⑵、田间病株

⑶、土壤

⑷、介体昆虫

9、杂草防治 ⑴、人工除草

⑵、栽培措施调整播期;合理密植;作物间作与轮作;地面覆盖等。

⑶、生物防治以虫治草;以菌治草;放养草食动物;以植物拟制杂草(芝麻---白茅)

5.4有机畜禽生产技术

1、饲养场地和畜舍建设必须创建能保持畜禽健康、行为自然的生活条件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畜舍建设通常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适宜的气候、宽敞的空间和阳光、洁净的空气和饮水等),以保证动物在任何时间能够随意采食和饮水,有足够的空间运动和休息,并有助于动物等级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减少潜在伤害和有利于清除垃圾等。

2、饲养动物密度原则

不同种类的动物密度不同; 同种动物不同的生育期、利用目的亦不同; 放养和圈养密度不同;饲养动物量产生的总体氮量≤170kg/hm2.年

3、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⑴、植物类禾谷类植物、豆科植物、块根类植物及其副产品、牧草及其他(海藻等)。

⑵、动物类牛奶及奶制品;鱼类和其他水产动物及其副产品等。⑶、添加剂天然矿物质和维生素

4、疾病的预防措施

⑴、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

⑵、通过提升自然免疫力和刺激免疫增加抵抗力。

⑶、注射疫苗(严格依据相应规定实行)

5、育种与繁殖

育种:价值取向;多样性原则;杂交育种

繁殖:主要依靠动物自然繁殖力,严禁使用胚胎移殖和发情激素,在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原则下,允许使用人工受精技术。

提倡动物的自然母爱关怀和母乳喂养与自然断奶;哺乳期间不需要着意引导幼畜进食精饲料等。

6、动物疾病防治

⑴、顺势疗法(以微小或几乎痕量剂量,持续使用一种药物为基础,其原料来自细菌或病体培养)

⑵、微生态制剂(动物微生态平衡、失调、营养、防治理论,具有维护或增强肠道微生物活性、有助于消化吸收、解毒、刺激免役力等作用)。

⑶、药物治疗(严格依据有机规定使用药物和记录治疗细节)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有机农业规划 篇3

把有机农业与旅游进行有机的结合,将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模式。有机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态环境为背景,以有机农业为依托,为人们提供观光、体验、度假等广泛参与形式的新型旅游形式。通常有机农业旅游的内涵有四方面:一是到生态环境中旅游;二是旅游活动的开展以有机农业为依托;三是促进有机农业、农业旅游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提高旅游的参与性。

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以及美化的旅游。所谓体验式旅游是指“为游客提供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使游客从感悟中感受愉悦。”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中国一度兴起的城里人到农村“住农房、吃农饭、干农活”就是体验式旅游的雏形。人们开展旅游活动大多是为了扩展个人视野,感受不同的生活体验或者获取个人生活范围以外的信息。

有机农业生态体验式旅游适时填补了都市人“回归田园、回归内心、回归原真”的“回归”情结需求,适应了人们对原生性和生态性的要求,可以给人们提供一方净土放松心灵、感受自然。有机农业可以融入沟通、互动和消费等体验方式以及精神享受,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成为体验式旅游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城乡互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

一、无锡有机农业体验式旅游的现有产品类型

无锡“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目标指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农业与二、三产融合发展,充分展现无锡“岸青水碧、蔬果飘香”的江南鱼米之乡农业特色,依托我市丰富的自然山水和农业物种资源优势,建设一批以产业发展为基础,集生态、文化、教育、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特色农业休闲基地,实现农业与旅游产业的紧密结合,适应市民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无锡旅游要以“旅游城”建设为目标,以发展定位为统领,以发展战略为抓手,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无锡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使无锡成为“最适宜旅游休闲度假”的国际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无锡应打破城市与农村的对立,实现和谐共生、成就新型农业特色示范,加快城乡一体化先导示范镇建设,打造一批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推进健康、养老、旅游等生活服务业健康发展。积极开展有机农业,并打造有机农业的多功能景观,以满足现代城市居民对有机农业文化性、娱乐性生活的多维体验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发娱乐主题的休闲旅游。

目前无锡市正在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有机农业,到2015年,基本形成锡东生物农业、锡西优质果蔬产业、锡澄高效设施农业、宜南特色精品农业和环湖休闲农业等五大现代农业板块。但高品质的有机农业资源仍未得到有效开发,产品同质性高、功能单一、档次较低;目前供应的有机农业产品结构单一,经营粗放,档次偏低,缺乏精细化经营;现有产品多打观光牌、生产牌,配套设施少,游客往往乘兴而来、阑珊而归;目前已开发游憩产品以同质性高的农家乐为主,缺乏更加深化的娱乐、休养、运动、消费等游憩功能。仍停留在对休闲农业资源的低层次运用,不够重视生态融合。

据初步调查,目前无锡市以有机农业为主题的产品类型如下:

(一)主要依托农产品销售

如龙寺生态园,主营采摘茶果(杨梅、水蜜桃、醉李、枇杷、葡萄等)、湖边垂钓、品尝太湖美味、木屋品茶等项目,附带烧烤欢聚、CS拓展、帐篷野营。另外还有阳山村、天蓝地绿休闲农庄、“尚田”农业、“好壹家”主题农园等。

(二)主要依托旅游

依托农业资源,发展休闲观光、采摘、养殖、素质拓展、会议服务、运动(有氧跑步,田园骑行)、写生等项目。如红沙湾农业观光区,作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无锡市乡村旅游示范单位,主要种植茶叶、枇杷,采摘、烧烤、农家乐。

(三)依托自然资源、地方文化

如马山古竹村,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近有湿地、远望青山,毗邻灵山景区,设有精品民宿,农家餐饮,地方名俗文化体验等项目。雪浪山生态观光园,以薰衣草观赏为主;山联村挖掘历史文化,打造特色旅游景区;鸿山都市农业生态园,突出“泰伯故里”、吴文化发祥地的亮点等。

(四)依托农业文化、科普

无锡现代农业博览园,以农业文化、科技、产品、模式、展示为基础平台,主要经营亲子体验、政商会务培训、生态采摘等农业旅游产品。

(五)主要依托房地产开发

如“田园东方”,国内首个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在农村融入都市文化,适应城里人体验农趣的市场需求。(图1)

二、有机农业体验式旅游的类型

有机农业带给旅游者带来最高层次的享受是深度的互动体验,是对自然与生命的探索,是身体的调养与心灵的愉悦,我们将这些非物质的感受统称为“生命感悟”(启示),如个别领先的有机农业推出的“佛法农禅”(例如:有田)、“慢生活”。

游客的体验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称为“4 E”(Entertainment,Education,Escape,Estheticism),即娱乐、教育、逃避与审美。游客离开日常居住的环境(逃避现实),接受不同文化与异域风情的洗涤(审美),尽情享受休闲时光(娱乐),并通过一系列感官刺激和心灵感受,获取精神的成长(教育)。

(一)娱乐体验

娱乐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愉悦身心的方法之一,也是最主要的旅游体验之一。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节庆活动、历史文化,在有机农场可以打造多元主题活动,游客可以与家人共聚天伦,与朋友谈天说地,在不同乐趣中放肆快乐。游客通过观看各类演出或参与各种娱乐活动使自己在工作中造成的紧张神经得以松弛,让会心的微笑或开怀大笑抚慰心灵的种种不快,从而达到愉悦身心、放松自我的目的。

(二)教育体验

游客在旅游中见识到的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点,总会以其独特的自然知识或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传统、高超的技艺等令人耳目一新,学习自然而然地就融入旅游的全过程当中。有机农场面向核心家庭开展了形形色色的亲子活动。来自城市的孩子们可以亲身体验栽种、采摘、烹饪等环节,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劳动的艰辛,体会植物成长的点滴。游客在田间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品尝自己亲手种植的纯天然绿色蔬菜等食物,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种植、管理知识,并在亲自躬耕于农田时体会到种植和收获的乐趣。

(三)逃避体验

工作的压力、日常生活的烦恼、人际交往的复杂、生活空间的拥挤与喧闹使人们希望能定期到尚未城市化的地方修心养性,忘却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寻找生活中另一个摆脱束缚的真实自我,远离都市,与田野、清风为邻,净化身心灵。近几年农家旅游的出现客观上满足了游客的这种需求,到农家体验田园生活,可以使游客在相对淳朴的人际关系中放松自我;在与自然、田园零距离接触中体味陶渊明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在平淡、与世无争的状态下重新发现人性的美好。

(四)审美体验

美好的事物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游客在感受名山大川姿态各异、人文建筑的高超艺术之美时,就是获得从身体到精神的放松、通畅、忘我感觉的过程。乡村建筑、稻田、菜园、花田、鱼塘等农村元素,以其独特的色彩、肌理、线条、尺度,都能给都市人提供别样的形式美感受;田地劳作、渔舟晚唱、节日喜庆等各种生产、生活活动,又呈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表现美。

三、有机农业体验式旅游规划与发展的方向

有机农业旅游有一些基本的特征与本质表现,比如乡土味、文化味、人情味,这三种味道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强调有趣味,包括趣味运动、趣味教育、趣味劳动、趣味营销等等,只有趣味性在各个环节得到体现,才能调动顾客深度体验的积极性和快乐感。自然就能达到“值得回味”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能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促使消费者做一个津津乐道的义务宣传员,能勾起他们美好的回忆并最终促成回头消费的目标。

(一)发展目标

提升一个有机农业体验式旅游的功能与品位,大致有六个方向,一是山与水的交融,这是满足空间审美的主观性与普遍性;二是城与乡的互动(城乡要素的对流),这是促进资源要素的流动性与重塑性;三是动与静的结合,这是统筹乡村休闲的舒适性与趣味性;四是古与今的对话,这是保持文化传承的连贯性与鲜活性;五是中与西的合璧,这是匹配信息社会的时效性与开放性;六是情与景的升华,这是掌控细节处理的艺术性与灵活性。

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服务的个性化、灵活化,以及更多的体验和参与。有机农业旅游开发在吃、玩、住、行、养生、运动、教育等方面,如何更好地增加体验值?有机农业的规划开发,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传统景观。将“农业资源”和“体验经济”相结合,从市场定位、产品设计和定位等方面,为目标客户设计个性化消费特征的旅游产品,以适应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旅游需求的转变。

1、从资源中转化价值:无锡“山、田、湖、城”的基底上,有很多珍贵的资源。如“隆元”、“太湖明珠”等知名地方大米品牌;“长江三鲜”、“太湖三白”和“滆湖湖鲜”为代表的优势水产品产业集群;阳山水蜜桃、马山杨梅、璜土葡萄、阳羡茶叶等规模化优质茶果产业;无锡太湖花都、锡山高科技园、阳光农林、红豆杉科技产业园、农博园花卉市场等。因此,立足无锡“鱼米之乡、江南水乡”的传统农业特色,注重挖掘和弘扬江南鱼米之乡的农耕文化资源的积淀,注重拓展农业的生态、文化、教育、休闲等功能,形成一批森林和湿地生态景观、休闲体验农庄、乡村度假基地、农业科普基地,充分展示现代有机农业新形象,吸引市民前来体验旅游。

2、从趋势中把握方向:无锡已经告别资源依赖的时代,深度体验之外更需要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回归。旅游已被提升为转换心境的生活必需品,产品的供给亦应随之走向精神层面,关注外在景观的基础上、注重文化内涵、回归人性成长,从视觉感官升华为精神感悟——关注人文回归层面需求,从大众走向小众——关注细分市场及潜力市场。比如瞄准家庭市场,围绕亲子活动、儿童教育等目标开展亲子DIY活动:陶艺,扎染,绘本阅读,烘焙,烹饪,艺术手工课(树叶、果实),涂鸦,或者以动物,植物,农业,儿童训练营等主题教育。

3、从市场中挖掘机会:充分深挖增长市场、积极引导潜力市场。分析客户群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等,了解他们需要吃什么(农家饭、下午茶),需要怎么住(酒店、民宿、帐篷,是否过夜),喜好什么活动(农事体验、观光、采摘、运动)。注重互动及体验的核心家庭,偏好商务度假的政企团体、青睐个性休闲的青年情侣;潜力市场包括,期盼颐养天年的财富长者,关注健康有机的养生之客,需要社交休闲的商务精英,热爱文化体验的国际游客。

4、从产业中延展题材:针对不同的客户群需求开发旅游,兼容历史,并蓄文化,融合自然,将一切吸引元素打包为可销售的产品,如亲子运动,主题游乐,品质会奖,自然感知,精致度假,健康疗养,科普体验,有机食品,企业培训,文化休闲,高端运动,私人社交。

(二)资源评价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首先掌握游客的基本信息,包括游玩次数,距离,交通工具,游玩目的,人数,年龄,文化程度,然后理解游客对景区满意的地方,需改进的地方。进行旅游资源评价,分析景区的资源吸引力、市场影响力,以科学地实时调整开发项目。

有机农业 篇4

秀兰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科0901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在对传统农业、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系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有机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和主要发展方向;通过详尽剖析我国现阶段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旨在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与借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因此,发展有机农业对我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业传统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中国已加入WTO,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竞争,农业的现代化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领域,实现农业的“战略产业”地位[ 2,3]。纵观历史,中国作为世界上农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三个阶段。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到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从过分迷信技术力量和人定胜天盲目执著的现代石油农业到追求“与自然秩序相和谐”“天人合一,物土不二”的有机农业,农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否定和肯定、摒弃和吸收的过程,是人类对自然不断再认识、科技手段和开发能力不断进步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环境观不断发展、完善和成熟的过程。

当前,世界农业和农村发展主要面临四大难题,一是食物安全,这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十分严峻,具有长期性;二是安全(质量)食物;三是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四是农民增收与经济安全。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阶段,有机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和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生态农业的建设经验,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解决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进农业市场化与国际化进程,突破绿色壁垒对农业发展的制约,协调统一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 4][ 1]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历程

脱离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中国便进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阶段。传统农业提倡“天人合一”的系统生态观,强调因地、因时、因物制宜的“三宜”耕作原则,也即“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 [ 6,7]。然而,传统农业是建立在人类过分崇拜自然、被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生态合理性,但仍隶属于生产力相对稳定而低下的农业范畴。传统农业以人畜力为主,技术基础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对自然的依附状态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必然决定了其经营分散和规模狭小的特点,势必影响了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合理利用,导致农、林、渔生产结构上的不协调,最终阻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广泛应用化肥、农药、生长素、转基因技术等,带来了诸如水土流失、食品污染、品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现代农业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和不持续性,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替代农业研究运动的推动下,旨在探求农业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生态农业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有机结合,适度合理的投入技术和劳力,运用种植业和养殖业食物链的网络来达到资源的多次增殖循环利用,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生产潜力的深度开发。实践证明,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问题三方面的结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成为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常规农产品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实施农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主要技术障碍,食品质量和安全已经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必须进一步严格监控和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才能顺应世界有机化的发展潮流,真正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有机农业在肯定与否定、继承与摈弃传统农业、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并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的发展方向。

有机农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博大精深的环保文化内涵,开发有机食品不仅是实现环保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且是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和重要保障。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开发。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有机食品的出口贸易总额1995年为30万美元,1997年达到800多万美元,1999年又猛增到1500万美元,年出口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可见,有机食品已成为我国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并将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前景十分广阔的产业[ 8]。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 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分析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食品质量及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以往的配额、许可证、关税等国际贸易壁垒正在逐步取消,而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绿色壁垒则呈日益增强的趋势。“民以食为天”,在消费者环境意识大大提高的今天,“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其主动适应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从根本上提高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体而言,我国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如下战略意义:①有利于解决现代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能源危机、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等一系列问题。②有利于解决农村人口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妇女加入到有机生产体系中,提高妇女社会经济地位。③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促进当地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避免因长江、黄河上游重要功能区的环境破坏,保护西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基因库。④有利于实施科技扶贫战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及其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9]。

可见,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客观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一方面可以实现我国有限资源的持续利用,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进程,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2.2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可行性分析

1994年OFDC的成立,为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创造了必要的现实条件和技术支持。1999年OFDC顺利通过欧盟和美国的有机食品认证专家对OFDC有机认证的评估,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有机食品质量与国际标准接轨,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有机农业国际化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国际有机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增长为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近年全球有机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全球有机农产品销售额2000年为180亿美元,2006

年根据OrganicMonitor的数据达到了386亿美元,是2000年的两倍。美国是有机农产品最主要的消费国,2006年美国市场销售额达177亿美元。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有机农业生产增幅趋缓,中国有机农产品出口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再者,中国国内有机消费市场发展迅速,增长潜力巨大。国内市场自2000年启动以来,增长迅速,2006年销售额达到56亿元,未来几年,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中国将会成为美国、欧盟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有机农产品消费国。世界的有机化潮流为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市场机遇,国际国内市场对有机食品需求的不断扩大,为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发力度较小,污染相对较轻,很少使用甚至不使用化肥、农药,这为我国加快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转换,发展有机食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此外,有机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经过适当的技术培训,很容易成为发展有机农业的生力军。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策略与前景展望

3.1 中国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探讨

(1)认真总结和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进一步利用和完善传统农业中物质循环利用技术,将生物多样性利用、立体种植、时空布局,用养结合、地力常新等可持续技术应用到我国有机农业建设体系中去。

(2)利用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必须充分利用我国生态农业已取得的成熟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生态工程技术措施。我国可以借鉴生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如专家提出完善理论,政府部门积极支持,科研机构参与探索实践等,加快生态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变,以获得更多的理论和技术来推进我国有机农业的顺利发展。

(3)借鉴国外有机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国外有机农业是以完善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成熟的市场需求为驱动,以严格的质量监控为保证,以定期的咨询服务为依托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目前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而忽略长远利益,导致理论基础缺乏,市场体制不健全,政府部门过分干预的现状。所以,我国必须从市场需求和资源存量双重因素人手,把握农业发展的新契机,在资金方面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并制定发展有机农业的相应政策法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机农业经营体制及合理模式。

(4)建立科技支撑平台,提高与完善我国的有机农业技术。我国必须尽快弥补“有机农业技术专业化”空白,培养专门技术人员,为我国有机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与依托。目前有机农业正面临着基因工程、污泥利用、辐射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严峻挑战及其自身技术的持续性问题[ 10],我国必须加强有机农业基地建设与实践探索,完善有机食品深加工技术,提高有机产品增值潜力,促进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

(5)加强有机农业机构建设和管理工作,完善我国有机食品的认证体系。进一步强化中国有机农业认证机构的能力,提高认证机构的国际地位,加强中国现有的认证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探索推动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为中国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3.2 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前景展望

加入WTO对中国农业发展既是机遇,更是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经济与环境的互动必将推动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积极发展有机农业,不仅有利于实现我国有限资源的持续利用,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实现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有效结合,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识,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市

场国际化进程,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突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限制,加速我国农业产业的战略结构性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因此,我国必须以农业经济产业结构性调整为契机,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品种质量的整体改善与提高,认真总结和发掘我国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生态农业的建设经验,加快生态农业向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转变,大力加强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科学研究,尽快建立有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实现科研、服务、生产、贸易一体化;同时顺应世界有机化潮流,把握市场机遇,积极开发有机食品,促进有机农业向产业化、规范化与国际化的方向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 11]。

[ 1 ] 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1~5.[ 2 ] 钦佩等.生态工程学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60~72.[ 3 ] 张壬午等.论农业生态工程[J].生态农业研究,1998.6(1):14~18.[ 4 ] 吴文良,孟凡乔.国际有机农业及我国生态产业发展探讨[J].中国蔬菜,2001(3):3~7.[ 5 ] 卞有生等.国内外生态农业对比——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69~75.[ 6 ] 宗良纲等.我国传统农业持续性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9,20(2):

有机农业骗局 篇5

比如, 一些有机农场主经常吹嘘自己不用农药, 因为有研究称95%的有机爱好者购买有机农产品的最大理由是怕吃到农药, 所以这面金字招牌还是很管用的。但是, 只要是有一定规模的农场, 农药是必不可少的, 否则害虫早就把农作物吃光了。据统计, 美国有机农场使用的有机杀虫剂超过20种, 都是经过正规有机认证机构认可的。更有意思的是, 有机农场不但用农药, 而且用量往往比非有机的还要多, 原因就在于有机种植所使用的“天然”农药的药效往往比人工合成的农药低, 必须加大剂量才管用。美国农业部的有机认证机构从来不敢统计有机行业农药的使用量, 就是怕有机爱好者们接受不了真相。

正是因为用量太大导致成本高昂, 美国有机农场偷用化学合成杀虫剂的情况相当普遍, 美国《消费者报告》组织的一次抽检发现有25%的有机农产品偷用了人工合成的农药, 说明这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

也有一部分有机人士承认自己用农药, 但坚称天然农药比人工合成的农药更安全, 可惜这个说法同样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很多自然界现成的杀虫剂毒性很强, 比如提取自某些亚热带植物根部的鱼藤酮 (Rotenone) 就是一种很厉害的毒药, 它能抑制线粒体的呼吸链, 不但有很强的生理毒性, 还能诱发帕金森氏症。鱼藤酮被当作有机杀虫剂使用了很多年, 直到2005年才被美国农业部禁止, 但部分欧洲国家以及部分鱼类养殖业至今还在使用。

再比如, 有机行业经常夸自己的产品比非有机的更健康, 可惜事实并不支持这个说法。英国科学家曾经系统地研究了半个世纪以来发表在同行评议期刊上的162篇论文, 涵盖了3558项相关研究, 发现有机食品在15种重要营养物质的含量和质量方面与非有机食品没有区别, 用有机方式喂养的家禽家畜也和非有机喂养的没有差别。如果再想深究的话, 研究发现有机食品通常含硫多, 非有机食品则含氮多, 但这点差别和营养价值无关, 不足以对人体健康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有机农产品不但营养上没有优势, 而且比非有机农产品更有可能含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害病菌, 因为有机农场大量使用粪肥, 稍微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污染。非有机农场也会使用粪肥, 但他们会通过辐照或者化学合成杀菌剂等“非有机”方式杀菌, 所以污染的可能性较小。一项研究表明, 欧美市场上售卖的有机食品当中大约有十分之一含有大肠杆菌, 非有机食品当中仅有2%含有这种有害病菌。另一种沙门氏菌几乎只在有机食品当中才有, 非有机食品十分罕见。1990~2001年这12年里, 全世界一共有超过1万人因为吃了含有这两种病菌的食品而生病, 其中相当一部分病例源于有机食品。

还有人认为有机食品的味道要比非有机食品好, 但这个差别主要来自品种的不同, 而不是种植 (或者喂养) 方式的差异。曾经有两位美国科学家分别做过双盲对照实验, 在不告诉烹饪者和受试者所用食材来源的情况下让他们试做试吃, 结果受试者根本分不出他吃的东西到底是有机的还是非有机的。

浅析有机农业及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 篇6

1 有机农业病虫害的防治

1.1 推广农作物间作、混作、轮作

在种植有机农作物时, 将几种农作物混合穿插着种植, 利用农作物间的相生相克的作用, 干扰病虫害的生活习性, 减弱病虫害寄居农作物中的适应能力, 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性。

1.2 建立有利天敌增殖、繁衍的生态条件

培养病虫害的天敌, 给它们创造有利的生存条件, 根据大自然界生存法则, 调节和保护大自然中的生物链的持续发展, 控制病虫害。利用在有机农业田的缓冲带、隔离带、诱集带、种植农作物的生态园、田边地头的矮树丛、农田保护带、田地边的环境, 给益虫和天敌创造生存的空间。

1.3 有机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有机农业病害防治技术, 包括抗性诱导技术、抵抗微生物和农用抗生素。有机农业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可分为2个方面讲, 从用途上讲有保护天敌、帮助繁殖天敌、释放天敌、引进天敌;从方法上讲用益虫防治害虫, 利用扑食性天敌捕食害虫, 寄生性天敌寄生在害虫中, 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用有益菌防治害虫, 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和代谢产物杀死害虫。

1.4 有机农业天然药物防治技术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 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它们之间有相生相克的作用, 所以利用这个特点对有机农业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代替人工化学农药的使用, 达到绿色有机农业的真正目的。例如:培养有机农业害虫的天敌, 利用有机农业害虫的天敌捕杀害虫的方法, 防治有机农业的虫害问题。

1.5 有机农业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技术

有机农业物理防治是利用寄生技术消灭害虫的一种技术手段, 防止害虫的幼虫寄生的一种方法;有机农业的防治主要是有效的利用耕作物, 破坏害虫的生存环境, 以达到破坏越冬虫卵和病菌。

2 有机葡萄病虫害的主要种类

有机葡萄的病虫害分为病害和虫害2种, 病害主要包括:葡萄自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黑痘病、葡萄霜霉病、葡萄自粉病及葡萄穗轴褐枯病。虫害包括:葡萄绿盲蜷、葡萄短须蜗, 斑衣蜡蝉、金龟子、葡萄一星叶蝉等。

有机葡萄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主要是, 葡萄种植园中杂草的清除, 预防病虫害的发生葡萄的培育等。有机葡萄虫害的防治可以利用人工的方法, 也可以利用机械防治的方法。有效的利用病虫害发生的规律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使用一定的药物进行辅佐防治。例如:使用荧光灯或是太阳能发电, 引诱害虫, 杀死害虫;在有机葡萄的果实上套袋和防虫网等隔离和防止害虫的破坏。

3 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的综合策略

有机葡萄的种植不同于普通的葡萄种植, 是遵循自然的规律, 维护生态的平衡, 尽量保持植物的生存本性。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主要是采用规范化防治的方法, 不可以大量的使用农药, 这样就会破坏了有机葡萄的质量, 即使是使用农药, 也只能是使用有机农业专用的农药, 不可以使用化学合成的药剂。

3.1 检疫合格的植物才能带入新区

预防病虫害的关键步骤就是检疫方法, 只有通过检疫合格的有机葡萄树苗才能带入新区。一经发现有病虫害的树苗, 要马上进行处理, 在进入新区前, 在临时建立的苗圃中进行隔离观察, 严格杜绝带有病虫害的树苗进入新区。设置检疫部门, 可以制止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3.2 选择耐害性强的品种

在对有机葡萄的品种进行选择的时候, 要多选择一些耐害性比较强的树苗, 进行培育。有机葡萄的品种很多, 其中耐害性比较强的品种有:夏黑, 具有抵抗葡萄霜莓病的特点;圣诞玫瑰, 具有抵抗葡萄霜莓病和葡萄自腐病的特点。必须注意的是, 有机红提非常的容易感染葡萄霜莓病和自腐病、自粉病;关人指也容易感染葡萄自腐病。

3.3 葡萄生长期的施肥管理

有机葡萄的施肥与普通葡萄的施肥方法不同, 是利用人工制造的发酵有机肥料进行施肥的。具体的发酵方法就是在土壤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有机质和菌糠, 再加入动物的粪便, 通过长时间的有机发酵, 将这些的混合物作为有机葡萄的底肥, 促进有机葡萄的生长发育。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还要不断的给有机葡萄喷洒营养液, 增强有机葡萄的抗病能力。

3.4 及时进行深翻和除草

在栽培有机葡萄前, 要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 保证土壤的无菌性, 减少病原体的发生。对种植园内的杂草进行有效的清除, 降低病菌的存活率, 达到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效果。

3.5 采用药物防治

有机葡萄病虫害比较严重时, 可以采取物理防治方法与药物防治方法共同结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埋土前, 在葡萄的根部刷一遍石硫合剂, 在葡萄树放叶的时候喷洒波尔多液进行预防。还可以利用药剂在葡萄的根部进行灌根处理, 以预防葡萄根瘤蚜的作用。在每年的5月下旬时, 1个星期喷洒1次除虫菊乳油, 防治葡萄发生一星叶蝉。

4 讨论

在有机农业的生产中, 不建议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 给预防有机葡萄病虫害带来了难题。国外有机葡萄培育认为改善葡萄园的环境, 给葡萄树增强免疫力是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工作。

在我国主要将重点放在清耕法, 以新疆有机葡萄种植园为例, 清耕面积占葡萄园总面积的90%以上。在葡萄种植园内使用生草法, 为培养大量的有益虫的繁殖和生长提供生存环境, 使天敌益虫扑食害虫。生草法的实施, 能提高葡萄种植园的土壤肥料, 改善土壤的结构, 种植园永久性使用生草法, 还可以提升葡萄含糖量, 降低酸度。同时, 生草法还可以在葡萄种植园中起到保湿的作用, 增强有机葡萄的品质, 降低葡萄毛毯病的发病率, 增加了天敌益虫的种类和数量, 建立生态环境有机葡萄园。但是, 生草法在降水量多的季节里, 由于加大了种植园的水分, 大众了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对有机葡萄种植园起到了反作用。在有机葡萄园的管理中, 使用生草法综合性防治有机葡萄的病虫害,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是有机葡萄培育和法则的重要工作。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一定要注意有机农业在生存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本文通过对有机农业和有机葡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分析,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一定要遵循生态环境的法则, 利用大自然中相生相克的原则进行对有机农业和有机葡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药物只是起到辅佐的功效, 并不是防治的重要手段。

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有机农业和有机葡萄作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产物, 带动了农业科学化进程的脚步。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有机农业和有机葡萄发展中的重要工作, 因为有机农业和有机葡萄不使用人工合成肥、农药等防止破坏有机农业和有机葡萄生产的产品质量。在有机农业及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 不可以使用带有高浓度的化学合成农药, 而是依据病虫害的生存条件、规律, 进行逐一给药, 对病虫害进行有机农业专业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有机农业,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王忠跃, 李兴红, 董雅凤, 雷志强, 战吉成.有机农业及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5) .

[2]舒丹, 胡红锋.有机农业及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J].农家顾问, 2014 (3) .

[3]刘佳, 刘晓, 陈建.四川地区有机葡萄生产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 .

电网规划与城建规划的有机融合 篇7

关键词:电网规划,城建规划,有机融合

当前,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 使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要想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与提高, 做好城建规划是关键。对此, 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 充分考虑城市环境、人文地理以及空间格局等因素, 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城市建设规划的发展离不开电力资源, 所以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 将城市电网规划纳入总体规划中, 促进城建规划与电网规划的有机融合, 从而提高城市资源利用率, 改善城市市容市貌, 提高城市环境水平, 实现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作为推动社会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电力企业的发展时刻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电网建设已经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设施, 而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中得到有效体现。当前, 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用电量逐年增加, 这使得城市整体发展与电力供需矛盾进一步升级。因此, 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 必须统筹城市电网规划, 使其能够与城建规划有机融合, 然后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 有效开展城市电网规划工作, 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优秀人才, 提高城建规划的工作效率, 确保城市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从而促进城市经济与城市电网建设统一协调发展。

一、我国城市电网建设在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城市发展速度加快, 用电负荷增长, 电网用地减少

在城市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的形势下, 城市用电量逐年增长, 使得电网系统的用电负荷也呈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近年来, 城市工程建设项目增多, 使得城市用地面积越来越少, 而用在城市电网建设的土地资源更少, 这也不利于城市整体规划和城市电网规划的共同发展。虽然我国土地资源充足, 但是可有效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却少之又少, 如果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 势必会影响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另外, 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电网规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在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时, 必须将城市电网规划纳入其中, 不然在城市发展规模逐步扩大的情况下, 城市电网建设很难与其相适应。

(二) 城市电网规划与基础设施规划之间的矛盾

当前, 我国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规划上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 城市道路街边的电力设备和城市道路建设无法保持一致, 市政单位过于注重道路的扩建, 而忽视了电网建设的合理规划, 致使电网建设规划存在诸多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另外, 市政单位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过程中, 没有与电力企业协调沟通, 在城市电网改建和城市基础设施改建中存在诸多矛盾, 两者没有协调统一, 不仅增加了改建成本, 还影响城市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 城市电网建设影响城市环境

由于城市电网规划没有与城市建设规划有机结合, 导致城市电网建设对城市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复杂的线路不仅影响市容市貌, 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 城市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噪音, 给市民日常工作与生活带来不便。

二、如何实现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的有机融合

(一) 实施城网规划与城建规划同步进行的发展策略

就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而言, 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面向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都要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来开展规划工作, 同时要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情况, 统筹兼顾, 与时俱进, 从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 实施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同步进行的发展战略。因此, 在编制城市建设规划方案过程中, 也需要与城市电网规划方案的内容编制相协调, 解决两者之间存在融合的缺陷与不足, 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电网规划同步进行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规范性, 而且在审核规划方案阶段, 也需要同步进行。由于以往的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电网规划缺乏相辅相成、协调进步的规划目标, 在目标不统一的情况下, 实施同步进行的规划发展策略, 是对城市电网规划方案的一种保护, 也符合城市电网规划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要求。只有这样, 才能协调统一好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建规划, 同时, 在现代化城市高速发展时期, 城市可利用土地资源日趋减少, 唯有统筹兼顾, 保持城网建设与城建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 在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将城市的有限空间, 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二) 城市电网规划要争取政府的支持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发展对电网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 城市电网规划落实后, 在实施阶段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 电力企业需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 以便于解决电网规划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从而保证城市电网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在实际电网建设过程中, 如果电力企业与建设单位发生经济纠纷或者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可以在政府的帮助下, 将双方召集起来开会, 并对相关矛盾纠纷进行讨论, 通过审核双方签订的合同条约, 了解合同的具体内容, 因为合同具有法律效应, 所以依靠合同的内容来评判双方矛盾纠纷的对错, 并采取合理的手段和方法来调节和解双方的矛盾纠纷, 从而有效解决城市电网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在城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 良好的电力保障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为实现城市现代化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不仅需要电力企业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当地政府也需要大力支持, 利用行政管理方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城市用电安全, 确保城市供用电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政府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以大局为重, 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原则, 加强对城市电网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 协调配合电力企业各方面的工作, 合力解决城市电网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另外, 城市供电企业和地方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建立政企战略合作的关系, 确保城市各地区供用电的安全可靠, 提高供电企业生产效率, 满足城市各地区用电需求, 促进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同时, 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能够给城市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 也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抓住机遇, 转变观念, 促进城网规划与城建规划相互融, 共同发展

当前, 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快, 这给我国城市经济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必须牢牢抓住机遇, 转变城市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从而满足和适应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城市现代化发展速度加快, 城市建设规划离不开城市电网建设的支持和配合, 所以在城市建设规划实施过程中, 如果城市电网规划跟不上节奏, 两者不能同步发展和提高, 就很难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这种情况下, 城建规划部门和城市电网规划部门要加强沟通和交流, 始终将城建规划与城市电网规划放在同一起跑线上, 以此促进城市电网规划的顺利进行。另外, 城市电网规划阶段, 要与市政建设单位进行沟通交流, 落实电网建设过程中具体的施工问题。各个行业都需要对城市电网规划项目做出科学合理的配备方案, 确保各个建设单位在施工环节都能够相互配合、统一协调, 在施工过程中, 尽量避免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满足节能环保的建设理念。

(四) 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减少对城市环境的破坏与影响

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电网规划过程中必然会对城市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所以, 在不可避免的情形下, 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城市建设规划和电网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 要同时兼顾城市电网规划, 由于以往很多城市在规划建设国过程中没有与电网规划相融合, 致使城市出现许多不协调的现象。例如, 电网线路布置错综复杂、环城高速紧靠居民楼、火车轨道横跨城市中心等, 这些不协调的现象不仅带来极大的噪音与空气污染, 还威胁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 将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建规划有机融合是促进现代化城市发展必须采纳的有效途径, 也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时代的不断进步, 城市规划建设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而城市电网规划更要注重以人文本、为民服务的准则和态度, 将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有机融合, 减少对城市环境的破坏, 从而为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威, 常明.试论城市电网规划现状及解决对策[J].科技风, 2012 (21) .

[2]高晶.城市电网规划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11) .

[3]葛宏飞.城市电网规划的可靠性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10) .

[4]赵聘, 陈卫东.浅谈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机制的设计及其评价[J].企业导报, 2012 (06) .

有机农业“热风”背后的隐忧 篇8

从IT到地产, 从电子商务到饮料业, 富豪们纷纷投身有机农业, 各路富豪和资本的强势介入, 使得这一领域正式进入爆发期。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 自2006年至2011年上半年, 中国新农业领域已披露的投资案例累积达到114起, 其中104起披露金额案例共涉及投资金额17.6亿美元。另据媒体报道, 2011年前9个月, 中国西南城市重庆大约有2850位公司老板扩大经营范围进入与新农业有关的产业, 其中大约有300位房地产开发商……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 资本如火如荼的背后也暗藏隐忧。身体力行在农业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年的外行人发现, 投身有机农业, 得有点儿兴趣, 有点儿理想主义, 还要有人要有钱, 得从改良土地环境做起, 得尊重传统农业、尊重并依赖农民。甚至还要做好颗粒无收的准备……

刚做多利农庄时的张同贵, 拿几个亿砸进去改良土壤, 完全没有收入, 全靠吃老本;正谷农业三兄弟发现有了有机蔬菜还远远不够, 还要靠自己卖, 家庭客户很难找, 找到企业客户才算站住脚跟。有机农业不仅要种菜, 更要会卖菜, 不仅要做好农业, 甚至还要做好电子商务、冷链物流, 产业链长上加长。产业链稚嫩的现状, 让很多有机农业的先行者不得不练就一身“跨行”运作的高超本领, 一切都像是百废待兴一样, 无法借力, 只能自立……

火热源自政策给力

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的有机食品需求呈现稳步增长, 之前一直以出口为主的有机蔬菜开始转攻国内市场。在北京、广州的超市里, 各种品牌的有机蔬菜十分畅销。

清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肖认为, 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一再刺激公众神经, 公众希望找到安全、健康、可信赖的食品 (主要是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 , 因此突出绿色、有机等概念的农业企业脱颖而出, 其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 风投在农业上的投资呈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 甚至在2010年, 其投资额呈现爆发性增长。

投中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 2006年, 私募股权机构投资于农业项目的金额仅为0.56亿美元, 而2007年, 这个数字猛然增长至3.96亿美元, 到了2010年, 其投资金额达14.89亿美元, 这一年的投资金额超过了前4年的总和。

为何风投机构会突然加码对农业的投资?对此, 投中集团分析师冯坡表示, 2006年陆续开始有农业投资, 而到了2010年农业投资逐渐白热化, 未来现代农业的投资力度还会更大。目前算是投资现代农业较好的时机, 一方面有政策上的支持, 另外一方面市场需求也逐渐体现。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政策上的支持相当明显。据了解, “十二五”期间, 北京将划定城市、近郊、平原、山区和京外合作区5个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圈, 依据不同区域特点高效配置农业资源要素, 突出大城市郊区农业区的特点。市农业局局长赵根武日前表示, 通过农业产业圈建设, 将使北京蔬菜自给率提高到35%, 设施农业产值和效益提高30%以上, 景观农田达到100万亩以上, 农业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提高10%。

北京仅是中国城市中的一个风向标, 从广西的“十二五”规划来看, 计划是未来5年广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除此以外, 还有诸多城市都开始在现代农业上加大投入, 希望能借着“十二五”的东风也火上一把。

争抢新农业项目

指向农业投资的风投不在少数。随着农业投资逐渐受到重视, 2007年10月24日, 国联水产获得智基创投旗下智龙基金一期、毅美投资、同创伟业旗下南海成长创投基金等投资机构联合157.7万美元的投资, 2010年国联水产成功登上创业板的舞台, 身为外资的智基创投也成功“上岸”。

其管理合伙人陈友忠曾表示:“从海产养殖的观点来看, 国联水产掌握着三样很重要的法宝, 一个是虾苗;其次是饲料;第三是病虫害防治的药品和设施。这三点都是技术性很强的环节, 一般的虾农很难掌握。”更确切地说, 国联水产对于这些技术的掌握正是现代农业的体现。

而在2010年6月, 北京百年栗园生态获得天图创投3 000万元的投资, 紧接着2010年11月, 上海多利农场又获得了青云创投等机构7 000万元的投资, 这个号称是土地“洗”了3年的农庄, 据说光水循环系统就花了6 000多万元投资。

就这样, 一系列新农业项目被风投们拿下。在合众资本总裁曹越看来, 作为投行的合众重要任务便是引导更多的风投资金进入到低碳农业之中。他预计, 无论是医疗还是清洁技术, 都不如这场即将到来的新农业投资潮规模宏大。

遭遇风投热捧

秉鸿资本近日在洛阳又下一城, 这次看上的是嘉乐农业。秉鸿资本创始合伙人孔强说, 公司管理基金已于1月完成对洛阳嘉乐农业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投资。

孔强所说的嘉乐农业成立于2006年, 主要生产以高端杏鲍菇为主的珍稀食用菌。秉鸿资本对高端农业一直情有独钟, 先后投资过河南科迪乳业投资、好想你枣业、大连雪龙、北京中地种畜等公司。

孔强将高端农业称之为“新消费中的先进农业”, 包括生产方式、经营模式、销售运营都是先进的。对此孔强的解释是, 低端农业产品大多以成本优势取胜, 为获取利润只能不断降低成本, 当这种方式达到成本下限时就有可能引发食

像现代农业这样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 真正做起来成本并不高, 利润是传统农业的许多倍。

品安全问题。相反高端产品附加值较高, 可以较少考虑成本问题, 食品安全迎刃而解。孔强表示, 2012年秉鸿资本依然会注重农业企业及产业升级的投资。

秉鸿资本只是众多“淘金者”中的一个。2010年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巨头黑石集团为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砸下6亿美元。凯雷投资集团以1.9亿美元下注海洋鱼类捕捞公司中渔集团。之后, 凯雷又以1.75亿美元购入饲料生产商卜峰国际的股权。2010年10月, 九鼎投资与天峡鲟业正式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

此外, 专注绿色领域的青云创投联合汉理资本注资多利农庄;达晨创投等十几家风险投资机构频频出入武汉, 考察集种苗、饲料、屠宰和成品制造为一体的卤味食品商精武鸭脖;联想投资联手常州本土风投九州投资于2011年8月完成了对江苏武进立华畜禽公司的投资, 注资规模接近2亿元。

选择成熟企业

尽管现代农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 但是其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毕竟农业企业受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 更重要的是, 就农业企业而言, 从投入到盈利的时间周期较长, 对于那些投资早期农业企业的风投而言是莫大的考验。

而在国内农业投资紧锣密鼓开展之际, 农业海外投资的步伐也紧紧跟上。在过去两年, 全球粮价大涨的背景下, 不少发展中国家对自身的农业也更加重视, 对外部资金介入本国农业会有更多的考虑。由于中国企业进入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有的地区政局不稳定, 法律不健全, 政策朝令夕改, 这些都是农业企业所面临的政治风险。

对此, 投中集团分析师冯坡解释道, 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于农业企业主要看中的就是商业模式和食品安全。因为现代农业企业都是现代化和规模化的企业, 需要的资金量较大。

正因为此, 投资早期农业企业的风投并不多, 大多都是上市前的投资, 或者是投资已经成熟的农业企业。

据一位资深创投人士透露, 农业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壁垒较高, 因为前期投入

较大, 收益很小, 甚至没有收益。不过像现代农业这样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 只要认准了企业就应该大胆投资, 因为农业企业真正做起来了之后, 成本并不高, 而一旦加上

了绿色、有机、环保等字样, 利润是传统农业的许多倍。

难怪靠IT起家的柳传志也在去年透露:“希望能在大农业投资上下工夫。”

发展面临瓶颈

虽然目前安全食品有市场需求, 有些企业发展势头也不错, 而且其中还有一些企业得到了机构的大额投资, 但现在绿色农业, 特别是有机农业在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

投中集团分析师冯坡表示, 有机蔬菜食品企业在扩张上可能会面临一定瓶颈, 如果企业做配送, 可能会慢慢发展成一家重资产企业。另外, 这种模式可能不具有复制性, 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可能容易推广, 但是在二三线城市的需求会比较小。所以, 企业的收入规模、盈利能力将来可能会面临瓶颈。初期可能发展很快, 但是到一定阶段后很难再增长。毕竟这种高端需求相对来说整体规模较小。而且, 有机农业的标准较严格, 种植成本较高, 所以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比普通食品要贵几倍, 这样会进一步限制需求。

有机农业规划 篇9

1 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及污染现状

1.1 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

农业面源污染指的是农业生产中,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的水环境的污染[2]。研究表明,对于湖泊、水库等封闭水域,当水体内无机氮总量大于0.2 mg/L、磷酸盐磷浓度大于0.01 mg/L时,就可能引起藻华现象[3]。太湖“零点行动”以后,点源污染源基本得到控制,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源就成了当务之急[4]。

1.2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和广度已经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而潜在的压力更与其他国家无法相比[5,6,7]。近年来虽然国家和地方每年都投入了巨资,“十五”期间用于包括水污染治理的环境整治的投资规划为7 000亿元,已达到了中国GDP的1%,但是到目前为止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仍然有增无减[8]。全国主要淡水湖泊、水库的营养盐水平已基本达到富营养化标准,26个主要湖泊中,具有中营养水平的占39%,而达到富营养和重营养水平的占61%[9]。地表水中50%以上的氮、磷负荷来自农业面源污染[3]。2005年,滇池流域污染负荷中,来自农业面源污染的总氮、总磷分别占总量的60%~70%、50%~60%[10];巢湖总氮的65.9%、总磷的51.7%来自于面源[11]。在太湖的外部污染物总量中,工业污染仅占一小部分,为10%~16%,农业面源污染所占的比例目前已达59%[12],其中来自农业面源的氮量占入湖总氮量的77%,磷占33.4%[13]。

2 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

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农田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大量氮、磷随径流进入水体;农村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畜禽排泄物的任意排放;农村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造成的径流污染;污染水域底泥的污染物缓慢释放等[14]。其中农田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和集约化畜禽养殖的排泄物是最主要的原因[15]。在太湖流域,来源于农田面源和畜禽养殖业的总氮分别为30%和23%,总磷分别为20%和32%,贡献率超过来自工业和城市生活的点源污染[5]。本文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和畜禽排泄物的任意排放作主要阐述。

2.1 化肥和农药

太湖流域是我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全区面积仅占全国的0.4%,而化肥消费量占全国的1.3%[16]。近几年,环太湖地区的施肥量基本保持在400~600 kg/hm2[4],大大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 kg/hm2的安全上限[17]。太湖地区农田系统中氮、磷一直处于盈余状态,更严重的是土壤中磷的积累现象,这对地表水构成了潜在的威胁[18]。太湖流域农药用量为8.072 kg/hm2,是全国平均使用农药水平的3.572倍[9]。但是,化肥和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却很低,氮肥平均利用率为30%~35%,磷肥为10%~20%,70%的农药流入江河、土壤中[15]。肥料比例失调也是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土壤积累和流失率高的原因。太湖地区有机氮的投入,从20世纪60年代的46.6%下降至目前的不足15%[4]。我国南方降水多,与施肥期耦合,会引发大量的农田氮、磷随径流流失。而且太湖流域河网、沟渠纵横交错,即使在地表径流较小的条件下,也很容易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5]。

2.2 畜禽排泄物

除了化肥的过度使用外,集约化的畜禽养殖对水体富营养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每年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及粪水超过17亿t[15]。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初步测算,即使只有10%畜禽粪便由于堆放或溢满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氮对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率就可达10%,磷可达10%~20%[5]。可见,流失的畜禽排泄物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环太湖流域大约有2 000多家集约化畜禽养殖场[19]。由于畜禽排泄物的处理难度大、成本高,因此许多养殖场对畜禽排泄物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只图省事省钱,将农田作为最终的处置场所或直接排入太湖和附近河道[3]。大量禽畜排泄物的随意排放,成了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20]。按照上海市环保局的调查结果计算环太湖周边地区畜禽养殖场排入太湖的氮高达2.3万t[4]。畜禽排泄物的COD和BOD的流失量也逐年增加,到2010年,COD的流失量将达到728.25万t,BOD的流失量将达到498.83万t[21]。

3 发展有机农业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必然性

我国的面源污染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有了较快的进步[22]。但在政策方面,我国只是做了部分探讨。对湖泊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目前也主要按照点源污染的治理模式,而没有按照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基本规则,对整个流域各类型水源涵养地统一布局,从源头上进行氮、磷输入的总量控制[23]。

有机农业是一种持续稳定的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 19630-2005)中将有机农业的定义为: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24]。只有将农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系统内部物质的良性循环才有可能大幅度减少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发展有机农业就是实现此目标的最佳选择[19]。

3.1 国际上有机农业发展迅速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食品和环境安全意识的逐步增强,有机农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公众的重视。目前,有机农业在发达国家发展迅猛,全世界约有130个国家进行有机食品的生产,它们主要是欧洲国家、美国和加拿大,其中欧洲的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较早。我国有机农业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25,26,27,28],但发展十分迅速。IFOAM 2009年2月发布的数据(源自全球144个国家)显示,全球以有机方式管理的土地面积为3 220万hm2,亚洲的有机生产面积将近290万hm2,其中中国就占了160万hm2,并且是有机方式管理土地面积第三大的发展中国家。

有机农业模式下生产的农产品是源于自然、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环保型安全食品[26]。目前,我国有机食品的销售额只占当年全球有机产品的1%[29]。可见,我国有机食品市场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有机农业,能够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30]。

3.2 我国需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在流域治污上,我国在末端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太湖流域为例,当日降雨量为50 mm时,对流域农田产生的径流进行末端治理需要日处理能力为100万t级的污水处理厂1 000座,日处理费用为5亿元[6]。同样,20世纪60年代日本也是不得不历时25年,耗资185亿美元,才逐渐使琵琶湖从V类水恢复到可饮用水的水质标准[31]。在欧洲,即使有巨额补贴,农民也无力支付处理畜禽养殖场污水的费用[6]。

由于末端控制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上不现实,应当采用源头控制的对策。因此,亟需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从源头上控制氮、磷向水体的输入,减缓太湖流域水体的富营养化。

3.3 太湖流域具有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生产者的素质高,接受新技术快,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有机食品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将现行的农业生产方式转换为有机方式,将对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及生态保护与恢复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31]。因此,在太湖流域发展有机农业是完全可行的,并比其他区域具备更优越的经济条件和市场优势。二是政策鼓励。政府已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解决太湖流域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在2007年9月通过的《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第三十九条中指出太湖流域要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也指出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验收技术报告中也提出要将有机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作为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源头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32]。相信不久政府就会出台相关具体措施来鼓励太湖流域的农户发展有机农业,保证太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4 发展有机农业的措施

4.1 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对有机农业的优势和前景大力宣传,提高人们对有机农产品的健康意识;可以引进韩国的农业直补制度[33]以支付农民因发展有机农业造成的损失,同时在税收、认证费用方面给予减免;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WTO的“绿箱政策”,建设有机农业基地,培育有机食品市场,促进有机产品出口创汇[34]。

4.2 加大科研和推广的投入

目前我国在有机农业生产技术上还不够成熟,应加大科研投入,重点研究和开发适合有机农业的安全生产技术,研究高效安全的生物农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有机肥、生物肥料等,探索并建立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有机栽培体系[30]。同时,也可以借鉴匈牙利的成功经验[35],在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方面形成政府、科研机构和相关大学合作,民间的有机农业协会积极参与,专业推广公司介入的良好格局,从而为太湖流域乃至全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保证。

4.3 健全地方有机认证机构

国内现已有几十家有机认证机构,但许多机构认证的规范性和掌握的标准还不能与国际接轨,不同的机构和检查员执行标准的差异性也很大[34],往往得不到大众的信任。应健全地方有机认证机构,并促进其与国际有机认证机构的合作和互认。此外,还必须加大对有机农产品生产认证的监管力度,严格按照《认证认可条例》的要求和国家认监委的有关规定[36],进一步调整、规范和完善认证管理制度,保证认证工作的有效性、公正性和规范性。

4.4 健全和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在农业发展中应高度重视有机农业的生产管理,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扶持,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和规范有机农业的生产管理。建立以农业主管部门为主体,认监委、科技部、海关等相关部委积极配合,健全和完善在相关部委内对有机农业生产监管的机构,强化管理以促进生产和贸易、维护有机产品质量为目的的组织,以确保有机农业的技术攻关、生产、营销、监管、认证等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37]。

4.5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匈牙利的有机农业在中东欧国家的农业发展中最具特色,这得益于匈牙利国内各类非政府性质的有机农业协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35]。为了使政府能够更好地统筹兼顾,应该鼓励和推动国家和地区的非政府组织,发展农业协会、相关中介、专业咨询团体,提供技术和市场咨询、召开研讨会和组织技术培训等。通过非政府组织形成有机农产品品牌,产生品牌效应,形成统一的销售网络,使中国的有机农产品市场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38]。

5 结语

上一篇:一流专业人才下一篇:35kV母线失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