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池持续引流护理

2024-07-11

腰池持续引流护理(精选六篇)

腰池持续引流护理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90例中男70例, 女20例, 年龄20~65岁, 其中颅脑外伤术后30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 垂体瘤3例, 脑膜瘤1例, 1例脑外伤后硬膜下积液, 脑脊液漏8例, 颅内感染5例, 脑积水2例。

1.2 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 头和双下肢屈曲, 利用硬膜外麻醉穿刺针于L3~4或者L4~5间隙穿刺, 见脑脊液流出后, 置入硬膜外导管至蛛网膜下腔5 cm以上, 用3 M敷贴外固定导管, 以防滑落, 导管外接无菌引流袋。引流袋末端高于穿刺平面8~10 cm以上维持正常颅内压[1]。

2 结果

经持续腰池引流后, 脑脊液漏逐渐减少至停止, 加上使用抗生素, 加强营养, 伤口及管道的护理, 8~12 d后拔管, 无1例死亡, 有5例动脉瘤和7例外伤术后在拔管前出现高热, 拔管后体温正常, 2例脑外伤昏迷患者在置管期间出现颅内感染, 其中1例出现导管堵塞后家属放弃治疗, 另1例在全身及鞘内给药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

3 护理

3.1 共性护理

共性护理即为腰池引流的常规护理, 包括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及管道护理。

3.1.1 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治疗的目的及重要性, 消除其紧张心理。

术前半小时快速输注20%甘露醇250 m L降低颅内压, 以免因脑脊液压力梯度差过大诱发脑疝形成。

3.1.2 术后的护理:

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正确区分颅高压还是颅低压性头痛, 颅低压性头痛的特点是抬高床头和坐立时头痛加剧, 放低床头, 减慢引流速度后头痛缓解。②妥善固定引流管, 保持引流通畅:硬膜外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5 cm以上, 用3M敷贴固定导管, 导管外接一次性无菌引流袋, 留置导管和一次性引流袋连接口用无菌纱布包裹, 并用胶布固定[2], 保持引流通畅。对于躁动或者意识不清的患者, 可以将引流管沿脊柱向头部方向延长固定, 从肩侧伸出接引流袋固定于床下15~20 cm。若患者极其躁动可以加用约束带必要时遵嘱予镇静剂, 防止牵拉和误拔引流管。在护理过程中, 还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关于引流管护理的宣教, 床上活动幅度不宜过大, 注意引流管不要受压, 扭曲等。③严格控制引流滴速:持续腰池引流过程中要均速, 切记忽快忽慢, 引流管末端高于穿刺平面8~10 cm, 10 m L/h, 2~3 d/min, 保证脑脊液引流的量在200 m L/d, 根据引流的量调整高度, 使用可调节的引流装置, 若不合理调控引流的速度, 一旦脑脊液引流过多造成低颅压、气颅等并发症。当患者改变体位, 头部高度发生改变时应重新调节引流速度, 使得患者颅内压维持在正常的水平。④观察引流液的变化:正常的脑脊液应该是无色、清亮、透明的, 分泌量为0.3 m L/min, 约400~500 m L/d[3]。其分泌与吸收是稳定的过程, 治疗的过程中严密观察脑脊液的颜色、性质、量的变化, 一旦有异常及时汇报, 必要时留取脑脊液送检。⑤严格无菌操作, 预防感染:腰池持续置管引流一定程度上是使得颅腔与外界相通的, 因此预防颅内感染非常重要。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病房每天消毒1~2次, 严格限制探视陪护人员;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洁固定, 一旦有渗液汇报医师及时更换;搬动患者时应先夹闭引流管, 防止逆行性感染。⑥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 按时翻身扣背, 鼓励咳嗽咳痰, 多饮水, 以防尿路感染。若为气切患者加强气道湿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应做好口腔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对便秘患者应及时遵医嘱使用缓泻剂, 帮助排便, 保持大便通畅。⑦做好心理护理:本研究2例肿瘤的病人置管期间心情紧张, 在给予健康宣教后有所缓解。因此对于清醒的患者除了置管前给予心理指导外, 术后也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⑧拔管的护理:腰池引流置管时间一般3~7 d, 不超过14 d, 留置时间越长, 感染概率越大。本组5例动脉瘤和7例外伤术后在拔管前突然出现高热, 拔管后体温立即恢复正常。

3.2 个性护理

个性护理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结合患者置管引流目的不同以及自身条件的不同给予针对性护理, 如下:①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将血性脑脊液持续引流防止出血阻塞脑室系统, 导致颅内压增高, 同时可以清除引起脑血管痉挛的因子[4], 防止继发性的脑血管痉挛, 护理中要严密观察脑脊液颜色及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若颜色突然变深或者量突然增多及时汇报医师。并遵嘱予抗癫痫及抗血管痉挛的药物, 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及效果。②治疗脑积水:20%~25%SAH易发生脑积水, 引起意识障碍, 严重者可致死亡[5]。持续腰池引流将不正常的脑脊液流出, 减少蛛网膜粘连和脑水肿反应。本组1例脑积水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效果显著, 并且患者意识较前好转。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中予抬高床头, 多观察患者的意识, 严密监测颅内压的变化, 合理调节滴速, 防止低颅压诱发脑疝的形成。③治疗脑脊液切口漏:颅脑术后, 尤其是后颅窝术后, 常因为脑脊液吸收障碍, 切口愈合差发生脑脊液切口漏。本组1例为后颅窝行脑膜瘤切除术, 术后第4天行腰大池引流, 置管8 d后拔管。对于此类患者除了常规导管护理外多观察患者伤口的敷料, 一旦有渗液汇报医师及时更换, 防止颅内感染。④治疗垂体瘤发生的脑脊液漏:垂体瘤最严重的并发症即为脑脊液漏, 若处理不及时会导致张力性气颅甚至颅内感染。对此类患者要严密观察鼻部敷料漏出液的颜色、性状、量。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咳痰的方法, 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同时告知其禁止抠鼻, 防止逆行感染。⑤治疗硬膜下积液:本组中1例脑外伤术后突发意识下降伴瞳孔增大复查CT示硬膜下积液, 立即予腰池置管持续引流, 使脑脊液从正中孔及侧孔流出后将流向压力较低的腰大池, 蛛网膜下腔压力降低, 脑脊液将失去进入硬膜下积液腔的动力。对此类患者除了共性护理外还可多观察患者原术区头皮肿胀、膨隆及骨瓣悬浮感是否消失, 加用脱水药的同时要预防低颅压, 增加补液量, 严格记录出入量。⑥治疗颅内感染:神经外科手术后的颅内感染是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持续腰池引流将脑脊液方向转移, 减少逆行感染的可能。同时还能动态观察脑脊液的外观, 随时取脑脊液进行常规检查, 细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 指导治疗。感染严重者予鞘内给药, 控制感染, 本组1例在全身及鞘内给药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护理上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的变化, 查体时也要观察患者有无颈项强直等颅内感染的阳性体征, 注意观察长期联合使用抗生素后的不良反应和肝肾功、血常规的变化。鞘内给药后要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加剧, 心率, 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烦躁不安等情况, 同时还应做好预防感染的共性措施。⑦严格控制血糖, 本研究中6例出现高血糖, 2例既往有糖尿病史, 4例应激性高血糖, 都予胰岛素控制血糖。高血糖一定程度上会成为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同时还会影响伤口的愈合甚者会导致颅内感染, 因此在共性护理之外严格控制血糖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 持续腰池置管引流能持续动态的反映脑脊液的变化, 引流异常脑脊液的同时也减少了对蛛网膜的刺激, 防止脑血管痉挛。作为神经外科护士, 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之外, 还要针对不同的患者, 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 寻找侧重点和特殊点, 准确及时的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 落实好健康宣教, 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总结行持续腰池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根据治疗方法及目的的不同寻找护理中的共性与个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我科收治90例持续腰池引流 (CLCFD) 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本组90例, 经持续腰池置管引流812 d, 1例出现管道堵塞颅内感染家属放弃治疗, 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 持续腰池引流是临床上较为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根据不同的患者置管引流方法目的不同, 护理上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寻找侧重点和特殊点, 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持续腰池引流,共性护理,个性护理

参考文献

[1]李俭敏.腰大池外引流术的观察与护理[M].中国医学工程, 2012, 20 (10) :180-181.

[2]廖俊, 罗英.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5) :722-723.

[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3.

[4]王耀宇, 马廉亭, 秦尚振, 等.腰池引流对破裂动脉瘤患者血浆和脑脊液浓度及脑血管痉挛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 10 (3) :176-178.

腰池持续引流护理 篇2

关键词:综合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

【中图分类号】R74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60-02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后导致的脑底部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出血的脑血管疾病,血液会直接流入到患者的蛛网膜下腔位置。积血可以使颅内高压程度进一步加重,随之出现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严重症状,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1]。本次对接受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接受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病时间1-18小时,平均患病时间(4.1±0.6)小时;患者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5.7±1.5)岁;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病时间1-16小时,平均患病时间(4.3±0.5)小时;患者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5.9±1.4)岁。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采用常规引流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⑴术前:说明腰大池引流的目的、必要性、操作方法,做好心理護理,以便取得患者的配合。⑵术中:对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状态的变化进行观察,如果出现烦躁可给予镇静剂,防止脑血管痉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手术操作能够顺利的进行。⑶术后:①病情观察:对意识状态、肢体活动、瞳孔情况、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置管后12小时内,应该每半小时测一次颅内压水平,24小时内应该每一小时监测一次颅内压水平。倾听患者主诉,有异常及时报告并处理。② 引流管护理:引流袋应置于与患者身体平行的位置。脑脊液蛋白含量高、引流液较稠厚的患者,引流袋高度应低于创口10cm左右。引流速度一般控制在每分钟5滴左右。保持引流管通畅,,躁动者可用约束带。引流出的脑脊液由红转黄属于正常,如果始终为红色,则说明处于持续出血状态,如果由清变浑浊,则说明发生了感染。③ 预防感染:保持空气流通,减少人员流动,每天消毒。置管的部位也应该坚持每天消毒,并对敷料进行更换,敷料应该保持清洁干燥状态,更换引流袋需严格无菌操作。搬动患者的时候应该首先将调节器关闭,防止脑脊液发生倒流对颅内造成感染。留取少量脑脊液送检。④ 及时拔管:拔管前先试行夹闭24小时,对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无异常可拔管。拔管后对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情况进行继续观察,如有脑脊液漏,则应该进行缝合处理,在加压状态下进行包扎[2、3]。

1.3 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出院的当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不记名打分调查,100分为满分。80分以下为基本满意,以上为满意,不足60分为不满意[4]。

1.4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5 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 )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

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后(10.54±2.97)d对照组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彻底消失,治疗计划共实施(13.82±2.64)d;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后(7.16±1.37)d治疗组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彻底消失,治疗计划共实施(11.06±2.50)d。两项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详见表1。

3 讨论

腰大池引流术在操作过程中主要通过腰椎穿刺进入到患者的腰大池内,将引流管置入之后,对脑脊液进行引流,可使蛛网膜下腔粘连现象减少,使脑水肿程度减轻,从而对血管痉挛事件的发生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同时可以使患者的颅内压水平缓慢降低,对脑脊液的分泌产生有效的刺激,使新分泌出来的脑脊液能够得到良好的稀释和冲洗,使脱水药物的应用量明显减少,从而控制治疗期间的并发症,使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提高。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干预和各项相关准备工作,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相关固定,术后对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做好引流管护理,预防并发症,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5]。

参考文献

[1] 卢叶玲,李惠敏,李次发等.终池闭式引流置换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出血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2,22(19):22-24.

[2] 陈茂君.王春芝.王睿.神经外科病人行持续腰穿外引流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35(9):537-538.

[3] 李远秀.持续终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护理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13,15(4):305-306.

[4] 耿正顺.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13(30):283-284.

腰池持续引流护理 篇3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腰池引流,蛛网膜下腔出血,不良反应

持续腰池引流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常用手段,但在治疗过程中必须给予良好的护理服务,否则可能会造成各种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1]。为探讨分析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本文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该病患者96例进行研究分析,其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2例。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最大为76岁,最小为22岁,平均年龄(47.45±17.57)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腰池引流方法进行治疗,92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均无较大区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护理服务。护理内容主要包括病情护理、心理护理是、生活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几个板块[2]。患者在进行持续腰池引流治疗时,应该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瞳孔以及各项生命指标的变化情况,了解患者有无恶心、头晕、头疼等相关反应。同时,要控制好引流速度,注意观察引流液流量和性质变化,根据这些情况判断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另外还需要注意密切观察引流管有无发生折叠、堵塞或脱落的情况,注意保持引流管的畅通。在心理护理方面,护理人员应该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感受,及时排解患者心中的疑虑、焦躁、恐惧、紧张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让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同时对患者实施适当的生活护理,定期为患者调整体位,主动询问患者是否需要开水、如厕等。在饮食方面叮嘱患者尽量使用低盐、低脂肪且易消化的食物,严禁使用辛辣刺激类食物。定时帮助患者清理身体,保持身体的清洁。为了避免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患者引流穿刺部位是否有感染情况,保持置管部位清洁干燥,并尽量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定期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有发生感染迹象的患者,需要及时报告医师进行治疗。完成治疗,拔管后有需要注意进行局部加压,促进穿刺点尽早愈合。经过不同的护理服务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有2例患者再出血,其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3例再出血、2例颅内感染、1例气颅和1例脑疝,总共发生并发症7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服务表示非常满意的有29例,比较满意15例,不满意2例, 满意度为95.66%;对照组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服务表示非常满意18例,比较满意19例,不满意9例,其满意度为80.43%。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情危重等特点[3]。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极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对外伤性蛛网膜患者进行治疗时,持续腰池引流疗法较为常用,临床治疗效果也较为确切[4]。但由于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需要患者长时间卧床治疗和休息,且患者通常体质较弱,同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本身疾病较为危重,更加容易出现各种突发情况,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所以通常常规的护理手段无法满足临床需要,而本研究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部分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后,结果显示患者临床并发症有显著减少, 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优质护理模式在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洪英.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76例的护理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34-235.

[2]金沁,雷文雁,周明静,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腰池引流的护理干预[J].西部医学,2013,25(12):1894-1896.

[3]杜文丽.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腰池引流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3):235.

腰池持续引流护理 篇4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术;皮肤软组织缺损;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48—02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是德国医师Fleischmann于20世纪90年代首创,1994年裘华德教授等在国内率先引进的一种应用于软组织创面的新型引流术[1]。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原理是,用贴膜覆盖创口建立封闭的引流区,用医用泡沫作为创面和引流管间的介质来增强引流效果。引流管的负压通过医用泡沫充填物均匀分布到封闭的引流区,增强了引流效果并能较长时问保持引流通道的畅通。我科自2008年6月—2012年10月,应用该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及严重感染创面30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0-73岁,平均45.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1例,机器绞伤12例,重物压砸伤7例。上肢损伤12例,下肢损伤18例。其中19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骨折,以及肌腱、血管、神经的损伤,于伤后6~8h内急诊行清创骨折内固定,肌腱、血管、神经修复术。VSD材料于术后皮肤坏死界限清楚后应用。皮肤缺损面积:最小约10cm×8cm,最大约60cmx18cm。

1.2 VSD材料

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专用敷料,成分为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内有多侧孔引流管;英国施乐辉公司生产的具有分子阀功能的生物半透性薄膜;“Y”形连接头。

1.3 治疗方法

1.3.1 清创 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炎性肉芽、脓液、渗液。

1.3.2 设计VSD材料 根据创面大小裁剪或拼接VSD材料。

1.3.3 覆盖填充创面 将VSD材料修剪成与创面大小相一致的形状,覆贴于创面,引流管可从距创缘2cm正常组织处截孔引出,边缘可间断缝合数针固定。

1.3.4 贴膜 良好的封闭是保证引流效果的关键。清洁干燥周围皮肤,使生物膜粘贴密闭牢固,粘贴时薄膜的覆盖范围要包括3-4cm的创缘健康皮肤。

1.3.5 維持负压 连接引流管与负压引流瓶,检查负压吸引管与接头连接是否严密,确保中心负压吸引通畅。

1.4 结果

9例病人持续负压引流5~7d,创面经植皮后再次进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后植皮全部成活,创面愈合,12例病人持续负压引流7~14d后,创面经植皮加带蒂皮瓣修复术创面愈合,9例创面经植皮纱包加压包扎植皮成活治愈。

2 临床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要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病人在不可预测和无法避免的突发灾难面前没有思想准备难以接受现实,紧张、恐惧,焦虑、愤怒等心理普遍存在。因此,护士在面对病人时首先要稳定病人的情绪,简明扼要的介绍医生、护士及医疗护理水平,用自己的语言行为让病人有安全感。同时用娴熟的抢救技术,分秒必争的态度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配合抢救治疗。其次,列举治愈病例告知病人负压封闭引流系统虽然较单次普通换药的材料费昂贵,但是由于它显著减少了换药次数,减轻了痛苦,缩短了治疗周期,总体医疗费用反而降低[2]。本组病例中多数病人对突发灾难、肢体残缺不能面对,积极心理疏导后均能配合治疗。

2.2 特殊物品准备: VSD材料、负压引流装置、多侧孔引流管、生物半透性薄膜、“Y”形连接头。

2.3 术后VSD管道护理

2.3.1 保持创面持续有效的负压[3] 检查各连接处的密闭状态,维持持续负压在125—400mmHg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负压引流的有效指标为:接通负压后液气体迅速引出,泡沫材料随之塌陷,薄膜下呈现真空状态,无液体积聚。本组病例均使用中心负压吸引管道,调节负压在有效范围,在更换引流瓶及搬动患者时用血管钳双重夹闭管道,保持密闭状态。

2.3.2 引流管的护理 定时挤压引流管,以防血块堵塞[4]。如发现引流管无气体或液体引出,三通管内有暗红色的凝块,表示管道堵塞[5]。处理方法: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5ml注射器抽吸0.9%氯化钠注射液逆行注入堵塞管道,反复抽吸,待堵塞液稀释、软化后,接通负压吸引管即可。本组病例中,4例引流管堵塞5次,均采用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1年来我科医师对创面大、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患者在VSD手术时特别留置冲洗管道,以输液器外接0.9%氯化钠注射液,做到定时或有选择地局部冲洗,减少了VSD管道堵塞的发生。引流管长度保持在90cm左右,如太短,沉积在管内或引流瓶中的液体有时会返流污染手术创面,引起感染,且在翻身过程中易发生护理安全事件;如太长,使用的中心负压吸引管道内压力可能会因管道过长而衰减,影响治疗效果。

2.3.3 预防的漏气发生 护士应注意观察负压吸引的状态,保持负压材料塌陷、能看见清晰条索状地管型、是否有气体及液体引出等情况。如发生VSD材料膨胀,管型消失、有漏气声或引流管口有渗出等使VSD薄膜与皮肤逐渐分离,并出现漏气现象,应及早处理。采用透明敷贴重新粘贴固定。本组3例经上述方法处理后,重建负压引流畅通。本组治疗的患者常见漏气部位有引流管的系膜处、接头连接处、皮肤皱褶处,对本组30例患者的护理认为将引流管较长一段妥善固定于肢体或躯干上,可避免因体位改变致反复牵拉薄膜引起的漏气。

2.3.4 严密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数量 术后3d内,引流液较多,较大创面每天引流液可达到800-1200ml,详细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及尿量,若发现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时应立即汇报医师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的存在,并及时处理。本组病例病情危重,多数病程中有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准确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数量显得尤为重要。若引流液少于20ml/d时,即可拔管。本组病人置管5~14d,有4例病人引流管严重塌陷,无液体流出,将负压由400mmHg降至300mmHg后,管道恢复通畅,引流有效。2011年来在VSD手术时特别留置的冲洗管道,冲洗的0.9%氯化钠注射液量须进行交接班记录,应在每天引流液量减去,避免出现护理记录错误。

3 结论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不仅具有引流通畅、不易堵塞管腔的优点,而且还能及时清除引流区渗出物和坏死组织,有利于改善局部微循环和促进组织水肿消退,负压下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同时抑制细菌的生长,并与周围环境隔离,减少外来感染的可能,从而加速创面愈合。本组患者进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时认为保持创面持续有效的负压、对VSD管道护理观察、预防的漏气发生、严密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数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同时根据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营养管理、康复指导锻炼是患者全面恢复不可缺少的铺垫。

参考文献:

[1] 裘华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27.

[2] 李艳华,崔爱琴,张俊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应用的护理观察[J].中外医疗,2010.1:166-167.

[3] 王颖,王虹.VSD治疗伤口创面的护理[J].医药与保健,2010,18(4):164-166.

[4] 朱紫英,沈决英.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组织缺损骨外露1例的护理[J].上海护理,2007,7(2):62-63.

腰池持续引流护理 篇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困难, 需要综合措施抢救治疗, 早期手术治疗后, 颅内引流管常在72h内拔除, 但是, 患者蛛网膜下腔、脑室积血常未完全引流出, 目前大多数采用腰椎穿刺方法引流, 但引流效果较差, 患者恢复困难, 出现多种并发症。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 采用腰椎穿刺置入引流管持续腰池引流替代常规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 临床观察, 治疗效果有改善,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中男45例, 女35例, 年龄10~80岁, 平均 (39.5±10.3) 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9例, 高处坠落伤24例, 其他类型7例, 其中23例为复合伤, 包括骨折12例, 闭合性胸部损伤8例 (肺挫伤5例, 血气胸3例) , 闭合性腹部损伤3例 (脾破裂1例, 肝破裂2例) , 手术前第一次行CT检查为伤后0.5~3h, 平均1.1h, 手术时间为CT检查后0.5~2.5h, 平均1.25h, 术前GCS评分分别为3~5分30例, 6~8分35例, 9~12分15例。瞳孔改变情况双侧瞳孔散大为9例, 单侧瞳孔散大45例, 双侧瞳孔正常26例。

1.2 CT表现

所有病例均有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硬膜下血肿最常见, 达39例, 脑内血肿21例, 硬膜外血肿伴脑挫裂伤13例, 后颅凹血肿7例。

入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 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根据其年龄、性别、入院时GCS评分、头颅CT检查、病情及损伤严重程度经均衡性检验, 两组存在可比性。

1.3 治疗

全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 (1) 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后, 伴有脑挫裂伤者可同时根据脑组织挫伤的轻重决定是否行破碎脑组织清除, 根据颅内损伤情况及颅内压力情况决定是否行额、颞极切除、去骨瓣行减压。 (2) 硬膜外及脑内血肿清除术后可根据病情及颅内损伤情况及颅内压力而定。 (3) 多发伤则视具体情况作相应处理。术后常规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引流管通畅, 估计短期内不能清醒者尽早作气管切开。维持循环、内环境稳定, 促进脑功能恢复, 控制颅压, 预防脑血管痉挛, 早期给予胃肠内外营养支持, 预防消化道出血, 预防感染等。

所有患者均放置硬膜下、硬膜外引流管, 引流管在24~72h内拔除后治疗组即在L3~L4或L4~L5间隙行腰椎穿刺置管术, 穿刺成功后置入Medtronic腰大池置管, 深度为3~6cm, 置入成功后可见有血性脑脊液流出, 固定腰大池引流管, 连接三通阀及灭菌引流袋密闭系统。引流管最高点可根据脑脊液引流情况及患者表现调整, 一般高于侧脑室Monro孔水平5~15cm。引流量控制在每天100~300mL, 平均每小时引流量控制在5~15mL。定期行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测及细菌学检查, 并行药敏实验。拔管指征:脑脊液肉眼观察澄清, 连续2次测颅内压正常;脑脊液中红细胞<100×106/L;脑脊液中蛋白<0.8 g/L即可拔管[2]。拔管后以2%碘伏于置管处消毒后予无菌敷料加压包扎,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 置管穿刺点处有无脑脊液渗漏, 通常引流时间不超过2周。对照组常规腰椎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见表1。

2 结果

见表2。

脑积水发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脑积水1/48例 (2%) 和4/30例 (13%) ,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 讨论

3.1 tSAH是颅脑损伤患者, 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临床具体表现。外伤后颅内桥静脉及脑表面血管损伤造成。主要为脑挫伤造成蛛网膜破裂, 脑表面血管出血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 出血多集聚于脑池内, 可弥散至全脑, 常与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和脑内血肿相关。tSAH对脑组织可造成多种继发损害, 主要有: (1) tSAH刺激及红细胞碎裂可释放多种有害物质包括 (5-羟色胺、内皮素、特别是氧自由基等) , 这些有害物质可继发引起脑血管痉挛 (CVS) , CVS可使脑血流量 (CBF) 进一步下降, 减少脑部供血, 可加重脑水肿, 并且有导致脑梗塞的可能。 (2) tSAH后血液可阻塞中脑导水管、第三、四脑室、基底池及蛛网膜粒的绒毛孔, 可影响脑脊液循环和吸收。 (3) tSAH可致Ca2+通道开放, 从而使细胞内脂质和蛋白质的正常代谢受到破坏, 严重者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诱发交通性和 (或) 阻塞性脑积水的主要因素。因此, 积极正确地处理t SAH对预防脑血管痉挛、防止及减轻脑积水十分重要。

3.2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反复腰穿引流、置换脑脊液[3], 不仅创伤大, 不能及时清除脑脊液中的血液及降解产物外, 而且不能快速缓解对脑细胞造成的继发性损害, 出现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新方法, 近年来在神经外科已得到广泛开展。

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机制:首先脑脊液由所有脑室内的脉络膜丛分泌而产生, 通过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枕大池及蛛网膜下腔流到上矢状窦旁蛛网膜颗粒被吸收。腰大池持续引流通过脑脊液循环途径可将蛛网膜下腔内血性脑脊液及时排出体外, 避免血性脑脊液对脑血管的刺激, 引起脑血管痉挛, 同时还可以加速脑脊液循环、促进脑脊液生成。从而有利于形成脑脊液的良性循环演变, 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3.3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优点

(1) 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 能达到充分的引流目的, 治疗组引流量明星多于对照组。 (2) 创伤小, 避免频繁腰穿、减少患者痛苦及损伤, 减少医师工作量。 (3) 腰大池引流可减少脑脊液起到降低颅内压, 且能控制引流量及速度从而使颅内压得以平衡, 避免了腰穿所致引流量引流的不均衡而形成的压力梯度, 减少脑疝发生的概率。本组部分患者有颅内压监护明确提示持续腰大池引流后颅内压明显下降, 减少脱水剂用量, 减少对容量及电解质干扰。 (4) 同时脑脊液检验、检测颅内压、鞘内给药更方便。 (5) 能加快脑脊液的循环、减少对脑血管的刺激, 有利于减轻脑血管痉挛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3.4 持续腰大池引流最常见的并发症有

(1) 颅内感染:由于长期置管可并发逆行性颅内感染, 因此在预防性抗感染的同时应尽量减少留置时间, 脑脊液外观正常, 生化检查基本正常, 达到引流目的及时拔管, 本组平均保留时间10d。置管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避免颅内感染, 定期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菌学检查。保持置管处敷料清洁干燥, 定期行留置导管和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连接口处消毒。 (2) 引流过度造成颅内压过低, 诱发新的出血, 引流过快甚至可引起枕骨大孔疝的可能, 应根据穿刺的初压来决定引流的速度和量, 本组患者均是手术后充分减压病例, 无诱发脑疝出现。 (3) 脑脊液瘘, 一般与留置时间较长形成瘘道, 拔除后未行局部加压包扎有关。一般出现后经加压包扎及局部缝合后均可愈合。 (4) 局部神经损伤, 一般与穿刺部位及操作的熟练度有关。 (5) 引流管堵塞, 出现后可行生理盐水冲洗或重置引流管。本组患者采用Medtronic腰大池置管, 较多数医院采用硬膜外麻醉包引流管直径大, 质地软, 堵塞少。

3.5 综合上述, 持续腰池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简便易行, 较腰椎穿刺引流能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优点更多, 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晓华, 陈杰, 单国进.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J].浙江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1, 30 (1) :31.

[2]齐一龙, 季学满, 周国庆, 等.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3, 12 (11) :765-766.

腰池持续引流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在神经外科中采用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术的200例患者, 其中男112例, 女88例, 年龄17~68岁, 平均年龄为38.8岁。开颅术后或者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共122例, 颅内感染的患者共29例, 外伤性及经蝶窦入路行鞍区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的患者共4例, 外伤性或开颅术后的硬脑膜下积液患者16例, 经椎板减压和开颅术后的切口漏患者28例。

1.2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穿刺导针一根直径为1.8 mm, 长10 cm;细塑料引流软管一根直径为1 mm, 上面有着25 cm的刻度, 其总长为40 cm;除此之外还有带三腔开关的连接管和脑脊液引流袋[1]。 (2) 方法。患者取侧卧位, 胸背平面与床面垂直, 同时让患者的下肢和头尽量向胸腹屈曲, 使腰背部后弓, 取3、4腰椎棘突间隙作为穿刺点, 对患者进行消毒后局部麻醉, 然后用穿刺导针进行穿刺, 穿刺针进入患者身体3~6 cm后[2] (其间有3次明显落空感) , 就会发现患者的脑脊液流出, 退出导针针芯, 将细塑料引流软管置入患者的蛛网膜下腔 (其在蛛网膜下腔的长度6~12 cm) 。等到患者的脑脊液呈现流通情况以后, 拔出导针, 然后直接在进行穿刺的地方进行缝合, 将细塑料引流软管牢牢固定。最后就将管道连接好, 用胶布和消毒后的纱布进行覆盖。

2 结果

2.1 治愈率

200例患者治愈率为100%, 见表1。

2.2 患者颅内压的变化

在一般情况下, 排除脑脊液外漏的患者以外, 其他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颅内高压情况。12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 在腰池引流之前普遍存在持续性较剧烈头痛及其他症状。在引流术后, 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得到了减轻。只有2例患者在引流后头痛先得到缓解, 后来又产生了头痛的情况, 经分析主要考虑颅内低压综合征[3]的可能性大。切口漏及脑脊液鼻漏, 采取引流后颅内压降低, 切口张力降低, 为切口愈合创造了条件。

2.3 患者生命以及局部体征的变化

16例硬膜下积液的患者中, 患者在治疗以后手术区肿胀的情况完全消失。4例的脑脊液鼻漏患者也逐渐好转, 切口逐渐愈合。蛛网膜下腔感染的患者和切口漏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也在逐渐恢复正常。

3 讨论

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技术通过持续、匀速、缓慢引流脑脊液,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患者脑脊液的引流速度为10~15ml/h, 每天引流总量约300 ml左右, 这种的引流速度就相当于每天进行多次普通的腰椎穿刺引流, 但腰椎穿刺引流释放脑脊液速度过快, 更容易导致低颅压及枕骨大孔疝。本研究12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 在经过了几天的引流之后, 患者的头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脑脊液颜色恢复正常, 脑脊液生化、常规指标也恢复正常, 其中有5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通过TCD的检查发现其在接受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术以后的脑血管痉挛有了显著的好转[4], 证明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术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确实有着明显的效果。若患者是脑脊液外漏的情况, 就必须进行持续的多量的脑脊液引流, 这样的话就会造成患者暂时性的颅内低压情况, 这时患者的漏口处组织才具备黏附的条件和可能[5]。颅内感染患者通过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 引流出异常脑脊液, 由新生成的正常脑脊液进行置换, 同时配合抗生素的治疗, 患者的脑脊液也会渐渐恢复正常, 从而治愈颅内感染, 大大降低了这类患者的病死率。这200例患者采用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术以后确实得到了100%的治愈, 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 说明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术在神经外科中确实是一种科学、高效、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 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

摘要:目的 研究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在神经外科中采用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术的200例患者, 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2例, 颅内感染患者29例、硬膜下积液患者16例, 切口漏患者29例, 以及脑脊液鼻漏患者4例。结果 在神经外科中采用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硬膜下积液、切口漏、脑脊液鼻漏的治愈率为100%。结论 在神经外科中, 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术是一种高效、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神经外科,持续腰池,脑脊液

参考文献

[1]Huang CI, Huang MC, Chen HI, et al.Di-verse a-pplications of continuous lumbar drainage of cere-broupinal fuid in neurosunncal patients[J].Ann Acad Med Sngaxre, 1993, 22:456-458.

[2]Graf CJ, Gross CE, Beck DW.Complications of spinal drainage in the management of cerebrospinal fluid fistula:report of 3 cases[J].J Neurosurgery, 1981, 54:392-395.

[3]大田和博, 和久幸之助, 兵行和, 等.X线透过性胸腹部食管异物症的统计与观察[J].日本气管、食管学会学报, 1990, 38∶300-229.

[4]孙瑾, 田新华, 张俊卿, 等.脑室外引流合并Ommaya储液囊植入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20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 14 (12) :772-773.

上一篇:量子阱激光器下一篇:职业卫生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