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回购

2024-05-29

股权回购(精选六篇)

股权回购 篇1

关键词:股权回购,缺陷,完善

一、股权回购的制度缺陷

(一) 主体范围狭窄

根据《公司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行使股权回购请求权有三个基础, 第一, 主体为异议股东;第二, 条件为股东须对股东 (大) 会关于某特定事项所作出的决议持反对意见;第三, 该权利须在股东 (大) 会作出决议并且股东明确表示反对后向公司行使;那么, 无表决权的股东和在股东会议前表示反对而缺席股东会的股东是否享有股权回购请求权法律并无规定。笔者认为, 无表决权的股东只是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但要因此而丧失受法律保护的权利是不合理的。而在股东会议前作出反对的意思表示的缺席异议股东, 不能因其缺席而视其为放弃表决权或默认公司决议。

(二) 股权回购的合法事由过少

《公司法》第75条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适用的三种情形。第143条第1款第4项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禁止收购本公司股份的除外事项。这些情形主要保护股东的分红权、保护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在公司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公司存续等问题的利益。这显然不够, 应该在与股份回购之禁止相协调的情况下, 适当拓宽权利适用的具体事项。

(三) 法律规定的具体情形之弊端

首先, 在《公司法》第75条规定中, “连续五年不分红”易被规避。且我国《公司法》没有明确规定公司应该多长时间分红, 也没有禁止股东之间对分红作约定, 而公司章程、股东协议基于意思自治应当得到法律尊重和认可。

其次, 在股东对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的情形中。根据《公司法》第44条和第104条规定, 异议股东即使不赞成公司合并或分立, 但根据资本多数决原则, 依然改变不了既定决议。

再次, 《公司法》第75条中的“转让主要财产”, 这种情况并没有在《公司法》第38条规定的股东会议决议事项之列, 因而, 异议股东的股权回购请求权事实上仍然没有保障。

(四) 缺乏法定的股权回购程序

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回购程序, 《公司法》第75条第2款中作出了规定, 而关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回购程序, 《公司法》第143条没有提及。且我国《公司法》对于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的适用程序规定得太过简单, 不利于股东有效的行使权利, 不能充分保护股东利益。

(五) 未明确规定股权收购价格的评定标准

股权收购价格关系到异议股东的根本利益, 根据《公司法》第75条的规定, 确定收购价格的方式是当事人协商确定“合理”价格或协商不成请法院确定。何为“合理价格”?立法上缺乏解释, 而若需法院确定, 在法律没有一个统一规范与指导的情况下, 很难做出公正估价。

二、股权回购制度的立法完善

(一) 拓宽股权回购请求权主体范围

公司发生重大变化, 危机每一个股东的切身利益, 法律应当充分尊重不同股东的利益, 例如对无表决权的股东, 可允许其以书面方式提出异议, 赋予其股权回购请求权;对缺席股东会的异议股东, 也允许其以书面方式表达异议, 效力同等于股东会议上的反对票。

(二) 扩宽股权回购合法事由的适用情形

根据《公司法》75条和143条, 股东只能依据三种情况行使股权回购请求权, 然而在实践中, 股东遇到的现实情况远比规定的原因和情况复杂。为了更好地保障股东利益, 立法上应进一步完善, 法律应尽可能囊括典型情形, 然后给实践中的“其他情形”留有余地。

(三) 详细规定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的行使程序

1. 明确规定公司的告之义务

公司在要做出影响股东利益的重大决议的股东大会召开前, 应当告知股东有提出异议, 并且异议股东享有股权回购请求权的权力, 并将行使权力的程序、后果一并告知。

2. 明确规定异议股东在股东会前书面提出异议的义务

在公司履行告知义务后, 异议股东应股东会议召开前, 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异议。

3. 异议股东须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

异议股东须在股东会上投反对票是关键的一步, 缺席的异议股东可以书面形式作出异议的意思表示, 视为反对票。

4. 书面请求公司收买其所持股份

当股东会的决议通过后, 异议股东应在法定期间内以书面形式请求公司收购其股份。

5. 确定股权回购价格

若公司章程对股权回购价格有明确规定或双方当事人能协商达成一致, 根据“意思自治”原则, 可以就此确定。若双方协商不成, 进入司法程序, 那么法律应当规定相应的标准。法院应当请专业的评估机构来确定合理股价, 评估机构的选择权, 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 协商不成, 由法院指定。

6. 股份收买与处分

价格确定之后, 公司在法定期间内向异议股东收购股权, 股东向公司交付股份凭证。

三、结语

股权回购作为股东利益救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本多数决”给中小股东带来的利益损失, 对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股权回购制度的规定存在疏漏与不足, 使得异议股东的利益不能得到周严保护, 股权回购请求权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因此, 我国应立法制定一系列有关股权回购的规定以弥补现存法律之不足, 通过立法的不断完善, 使我国的股权回购制度日趋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陈志超.论股份回购的法律问题[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1, 3 (5) .

[2]葛伟军, 白帆.<论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之行使障碍及对策>——对我国<公司法>第75条的评价[J].证券法苑, 2012, 6:337-352.

[3]黄爱学.有限公司股东退股制度立法评析[J].新疆大学学报, 2009, 7, 37 (4) .

股权回购协议 篇2

本股权回购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由下列双方于年月日签署:

股权回购方(下称“回购方”):

地址:

股权被回购方(下称“被回购方”):

地址:

以上两方中的任何一方以下称为“一方”,统称为“双方”。

鉴于,1.回购方系一家在中国成立的企业(营业执照注册号:),其注册地址为:,其注册资本为万元,实收资本为万元;

2.目前,回购方的股权结构如下:;

3.回购方有意将被回购方持有的回购方百分之(%)的股权以协议的金额回购;

4.被回购方有意转让上述股权。

因此,考虑到上述前提以及双方的互相承诺,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定义

1.1

定义.为本协议之目的,除非文义另有要求,以下词语具有如下规定的含义:

“工作日”系指星期一至星期五,但法定休息日和节假日除外。

“中国”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协议之目的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

“股权回购”系指被回购方百分之(%)的股权根据本协议的规定从被回购方转让给回购方。

“登记机关”系指负责回购方登记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回购的股权”系指被回购方在本协议签署时持有的回购方百分之(%)的股权,包括该百分之(%)的股权所代表的被回购方对回购方注册资本、资本公积、任意公积、未分配利润、以及本协议签署后成交之前宣布或批准的利润的全部的权利、利益及相对应的股东义务。

“回购价”系指协议约定之转让价。

“人民币”系指中国的法定货币。

“成交日”具有本协议第6.1条规定的含义。

第二条

股权回购

2.1

回购

根据本协议条款,股权回购方向股权被回购方支付第3.1条中所规定之回购价款作为对价,按照本协议第4条中规定的条件回购股权,回购股权为被回购方所持有回购方百分之(%)的股权。

2.2股权变更

在股权回购完成后,回购方持有被回购方原持有的百分之(%)的股权。回购方作为内资企业,应向登记机关申请股权变更登记。

2.3

递交申请文件

本协议经双方签署并且完成了股权回购所必要的所有其它公司程序后,被回购方应促使目标公司向审批机关提交修改后的目标公司的合同与章程,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交目标公司股权变更所需的各项文件,完成股权变更手续。

第三条

转让价格及支付

3.1

回购价格

a.双方确认并同意,被回购方曾以知识产权出资入股成为回购方公司的股东,现以被回购方出资入股的该知识产权经评估后作价为本协议股权回购的对价。在本协议签署之日起个工作日内,回购方应向被回购方支付该等回购价款。回购价指回购股权的购买价,包括回购股权所包含的各种股东权益。该等股东权益指依附于回购股权的所有现时和潜在的权益,包括目标公司所拥有的全部动产和不动产、有形和无形资产的%所代表之利益。

b.双方确认并同意,该股权回购价格是回购方向被回购方支付的全部价款,回购方没有义务就本协议项下的股权回购向被回购方支付任何额外的款项,回购方亦无权因任何未披露债务要求被回购方承担偿还责任。

3.2

税收

回购方和被回购方各自负责缴付有关法律要求该方缴纳的与本协议项下股权回购有关的税款和政府收费。

第四条

股权回购之先决条件

4.1

先决条件

股权回购以如下全部事件或交易出现或完成为先决条件:

a.回购方股东会通过批准根据本协议条款进行的股权回购的决议;

b.回购方的其他股东愿意就回购的股权放弃优先购买权;和

c.被回购方促成回购方到登记机关完成了股权回购的有关变更登记手续。

4.2

合作

双方同意尽最大努力促成本协议第4.1条规定的先决条件的满足。

第五条

陈述与保证

5.1

陈述与保证.本协议一方现向对方陈述并保证如下:

a.每一方陈述和保证的事项均真实、完成和准确;

b.每一均方系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按中国法律设立并有效存续,拥有独立经营及分配和管理其所有资产的充分权利;

c.具有签订本协议所需的所有权利、授权和批准,并且具有充分履行其在本协议项下每项义务所需的所有权利、授权和批准;

d.其合法授权代表签署本协议后,本协议的有关规定构成其合法、有效及具有约束力的义务;

e.无论是本协议的签署还是对本协议项下义务的履行,均不会抵触、违反或违背其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章程或任何法律法规或任何政府机构或机关的批准,或其为签约方的任何合同或协议的任何规定;

f.至本协议生效日止,不存在可能会构成违反有关法律或可能会妨碍其履行在本协议项下义务的情况;

g.据其所知,不存在与本协议规定事项有关或可能对其签署本协议或履行其在本协议项下义务产生不利影响的悬而未决或威胁要提起的诉讼、仲裁或其他法律、行政或其他程序或政府调查;

h.其已向另一方披露其拥有的与本协议拟订的交易有关的任何政府部门的所有文件,并且其先前向它方提供的文件均不包含对重要事实的任何不真实陈述或忽略陈述而使该文件任何内容存在任何不准确的重要事实。

5.2

被回购方进一步保证和承诺

a.除于本协议签署日前以书面方式向股权回购方披露者外,并无与股权被回购方所持目标公司股权有关的任何重大诉讼、仲裁或行政程序正在进行、尚未了结或有其他人威胁进行;

b.除本协议签订日前书面向股权回购方披露者外,股权被回购方所持目标公司股权并未向任何第三者提供任何担保、抵押、质押、保证,且股权出让方为该股权的合法的、完全的所有权人;

c.目标公司于本协议签署日及股权回购完成日,均不欠付股权出让方任何债务、利润或其他任何名义之金额。

5.3

保证和承诺的效力

除非本协议另有规定,本协议第5.1及5.2条的各项保证和承诺及第6.2及8条在完成股权回购后仍然有法律效力。倘若在第4条所述先决条件全部满足前有任何保证和承诺被确认为不真实、误导或不正确,或尚未完成,则回购方可在收到前述通知或知道有关事件后

14日内给予被回购方书面通知,撤销“回购股权”而无须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被回购方承诺在第4条所述先决条件全部满足前如出现任何严重违反保证或与保证严重相悖的事项,都应及时书面通知股权受让方。

第六条

成交和保密

6.1

股权回购完成日期

本协议经签署即生效,在股权回购所要求的各种变更和登记等法律手续完成时,股权回购方即取得回购股权的所有权。

6.2

保密

双方同意对了解或接触到的机密资料和信息(以下简称“保密信息”),尽力采取各种合理的保密措施予以保密;非经另一方的事先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给予或转让该等保密信息。双方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将保密信息仅披露给有必要知悉的代理人或专业顾问,并促使该等代理人或专业顾问遵守本协议项下的保密义务。

上述限制不适用于:

a.在披露时已成为公众一般可取得的资料;

b.并非因任何一方的过错在披露后已成为公众一般可取得的资料;

c.任何一方可以证明在披露前其已经掌握,并且不是从其他第三方直接或间接取得的资料;

d.任何一方依照法律要求,有义务向有关政府部门、股票交易机构等披露,或任何一方因其正常经营所需,向其直接法律顾问和财务顾问披露上述保密信息。

双方同意,不论本协议是否变更、解除或终止,本第6.2条将持续有效。

第七条

违约与救济

7.1

双方应严格履行本协议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在本条中以下称为“违约方”)不履行或不完全或不适当履行其在本协议项下的义务,或其在本协议中的陈述与保证被证明为不真实、不准确或有重大遗漏或误导,即构成违约;在这种情况下,本协议另一方(在本条中以下称为“守约方”)有权独自决定采取以下一种或多种救济措施:

a.暂时停止履行其在本协议项下的义务,待违约方将违约情势消除后恢复履行;

b.如果违约方的违约行为导致股权转让无法完成,或严重影响了守约方签署本协议的商业目的而且无法弥补,或者虽然可以弥补但违约方未能在合理的时间内予以弥补,则守约方有权向违约方发出书面通知单方面解除本协议,该解除通知自发出之日起生效;

c.要求违约方赔偿其所有的损失,包括因本协议发生的所有成本和费用。

7.2本协议规定的权利和救济是累积的,且不排斥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或救济。

7.3

本条规定的守约方的权利和救济在本协议或本协议的任何其它条款因任何原因而无效或终止的情况下仍然有效。

第八条

法律适用

8.1

本协议的签署、有效性、解释、履行、执行及争议解决,均适用中国法律并受其管辖。

第九条

争议解决

9.1

协商

双方如就本协议的解释或履行发生争议时,首先应努力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9.2

仲裁

如果在六十(60)日内双方经协商对争议仍然无法达成一直意见,该争议应依本协议规定提交仲裁,以作为最终及排他的解决方式。仲裁应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并按该委员会届时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该规则内容应被认为以提及方式包括在本条内。申请人一方和被申请人一方各自选定一名仲裁员。任何一方未能在仲裁规则规定期限内选定仲裁员的,由北京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为首席仲裁员,由北京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应于北京进行。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对双方都有约束力。

第十条

生效和变更

10.1

生效日

本协议在双方签署本协议之日起生效。

10.2

变更

对本协议的任何变更除非经双方书面签署,否则不应生效。

第十一条

通知

11.1

本协议条款之下所允许或被要求发出的所有通知以航空挂号邮递、快递或传真等书面通知方式发送至另一方如下地址(或另一方书面通知的其它地址),则应视为通知发出方已经适当履行了通知义务。本协议下收到通知的日期或通讯往来的日期为信件寄出后的五(5)天(如果以快递等邮递方式递交的信件),或者是发出后的两(2)个工作日(如果以传真方式发送)。

送至:

回购方

地址:

邮编:

收件人: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送至:

被回购方

地址:

邮编:

收件人: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第十二条

其它

12.1

本协议构成双方之间有关本协议事项的完整协议,取代此前与本协议相关的任何意向或谅解,并且只有经双方授权代表签署书面文件方可修改或变更。

12.2

本协议条款可分割,即如果任何条款被认定为不合法或不可执行,该条款应当从本协议中取消,且不影响本协议其他条款的效力。

12.3

任何一方不行使或迟延行使本协议项下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其它合同或协议项下任何权利、权力或特权不应视为对该权利、权力或特权的放弃,并且任何个别或部分地不行使任何权利、权力或特权不应妨碍任何将来的对该权利、权力或特权的任何行使。

12.4

本协议以中文写成并签署一式六(6)份,其中回购方和被回购方各执二(2)份、回购方留存二(2)份备档或用于登记之用;各份文本具有同等有效性和效力。

(以下无正文)

回购方

签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被回购方

签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回购 篇3

关键词:股权回购;有限责任公司;适用;完善

一、引言

股权回购是指公司在特定情形下,通过一定方式将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购回的行为。股权回购作为《公司法》的立法条文,其存在有一定的价值基础:

1.保护异议股东的利益

在公司股东会上,“资本多数决原则”使占据控股地位股东的意志多数情况下会上升为公司决策,小股东不愿听任大股东的独裁决策,只能要求公司回购自己的股份;其设立在于平衡股东之间的利益,让小股东持回购请求权来抑制大股东的专制或非理性行为,从而实现效益与公平的制衡。

2.维护公司长远利益,优化公司资本结构

公司通过主动回购股份,来作为职工持股计划或股票期权等股权持股激励计划的保障,主动回购股份在股份有限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实施反收购来维持公司控制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主动回购走上了历史舞台,为大多数国家所允许,以此来适应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需求。

3.股权回购行为作为一种请求权,只有在提出申请的情况下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

刺激了更多的小股东或异议股东去行使该项权利,减少公司治理过程中的消极行为,鼓励股东参与公司的管理与决策,提升公司经营活力。

二、我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回购问题

1.立法规定

我国《公司法》74条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该公司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利润条件的;(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六十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①但这些规定不能涵盖实践中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多样化的利益情形。立法前两款针对性较强,并且出现的概率较小,因此,我国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适用有待借鉴经验拓宽。

2.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的适用

(1)适用主体:我国立法上对强制回购的支持使异议股东可作为主体申请公司回购所持股份,但公司不能主动回购股东的股权,因为公司若作为主体主动回购股东股权,则与保护股东的利益相悖,容易导致公司局面混乱。

(2)适用程序:刘俊海教授认为“股东与公司启动股权收购协议的谈判程序并非必要的前置程序,而是立法者推出的一个倡导性规定。倘若股东跨越与公司的协商程序,经行向人民法院起诉亦无不可,人民法院不宜以原告股东尚未与公司协商谈判未有拒绝立案”。②同时,学者葛伟军、白帆也认为“公司与股东达成股权收购协议只是进一步详细约定一种法律关系的实施细节,如协议不成亦可直接提起訴讼。”③从以上两段言论中,我们不难看出,股东回购请求权的两个程序协议回购与诉讼回购之间存在是否协议回购为前提程序的问题。

笔者比较赞成刘俊海教授的观点。异议股东对于适用程序的选择应充分遵循股东的意思自治,尽管诉讼回购较之协议回购更为复杂、成本更大、亦或会增加法院的负担,但对于股东,应充分遵循其意思自治。当事人对于回购方式的自主选择也是公司自治的一个体现。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公司法》将协议收购划为诉讼回购的前置程序(大部分人都这样理解)是不恰当的。

三、我国股权回购请求权的司法现状

(1)在程序适用方面,协议回购是否应作为诉讼回购的前置程序,不同地区法院存在不同的认识;在回购条件方面,不同的公司存在不同的实际情形。而法律对于回购条件未做出普适性的规定,而公司章程中往往又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

(2)从权利救济方面来说,缺席股东在会议中,以反对票记之。而公司未告知股东拥有异议回购请求权的,使股东不知该项救济,在法司法实践中也是难以判定的;

(3)回购股权的处置:股权回购之后,持有人变成了公司,造成了公司法人人格与股东身份的混同。回购的股权应作何处理?通常情形下,股权应予以注销,这时会导致公司资本不能维持,与公司的三大资本原则相悖。同时,注销股份可作公司减资论,公司减资不仅容易造成公司内部经营结构上的不稳定,也容易侵害债权人的利益。

四、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的法律思考

1.公司告知义务

要求有限责任公司在召开重大决议股东会之前,应对全体股东履行股东享有回购请求权利的告知义务。这种告知义务可以以书面贴出告知的方式,广而告之,使得全体股东知晓。同时,在有限责任公司未能履行该项义务的情况下,法律可适当延长异议股东行使股权回购请求权的期限。

2.滥用回购权的控制

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往往不分离,而股东行使回购请求权,会对公司产生巨大影响,为防止权利滥用而干扰公司正常经营,应由特别决议决定是否回购股权,确定股价、股权处理。实践中,若公司不同意回购,则股东可请求司法强制干预,也会使股权回购变得相对公平公正。

3.公司主动回购的放宽

公司为了公司经营能长期有效的发展,可以召开股东会,对于股权回购做出决定,决议应由全体股东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决定回购的股权比例,以及向全体股东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的按出资比例回购股份。回购的资金来源应是在不影响公司经营和分红的分配利润,不能减损公司资本,从而避免主动回购造成对债权人或股东利益的损害。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74条、第75条.

②刘俊海.《公司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Page 128.

③葛伟军,百帆.“论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之行使障碍及对策——对我国《公司法》第75条的评析”.《证券法苑》,2010年第六卷,Page340.

参考文献:

[1]李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案例——对“顾宝河案”的分析,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简介:

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回购法律问题研究 篇4

股权回购制度主要是学界所提的概念, 对于这一概念, 不仅在立法没有明确界定, 在学术界对于这一制度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学术界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股权回购既包括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的回购, 还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回购。而狭义的股权回购仅指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回购, 在实践中更多的体现为上市公司股权的回购。根据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资和性和人和性的特点, 本文选择狭义的股权回购概念, 对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回购制度进行研究。

股权回购制度作为优化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结构的方式, 是资本市场运行良好的体现, 可以提振市场人气, 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并有助于避免市场的大起大落和过度波动。但是, 由于股权回购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发行公司的股价, 同时它还具有极高的可控性, 这就可能导致内幕交易和操作市场股价的行为多发, 债权人和中小股东合法权益受损。

二、我国股权回购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分析

我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赋予了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回购的可能性, 股权回购在我国法律制度和实践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 但是其仍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 具有政府主导的政策性工具色彩。

(一) 我国股权回购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

在股权回购制度问题上, 我国还没有法律层级的规范专门加以规定, 对于这一制度的规定, 缺少相应的法律文件, 更多的是体现在部门规章中。2005年10月27日修订通过的《公司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股权回购制度。同年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 从回购的方式、回购的条件、回购程序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对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的行为做了规范。2008年10月9日, 证监会发布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补充规定》, 对于上市公司出现的几种竞价交易回购股份进一步补充规定, 从而来适应资本市场发展实践的需要。2013年12月28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新修订的《公司法》, 可是对股权回购制度的规定相比旧法没有变动。2014年10月20日, 证监会公布了《上市公司章程指引 (2014年修订) 》, 对收购股份的方式和资金来源等内容进行了规定。2015年8月31日, 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银监会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现金分红及回购股份的通知》, 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

(二) 对我国股权回购制度立法现状的分析

1. 股权回购事由过窄

我国从2005年《公司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股权回购制度以来, 都用的是“原则禁止, 例外允许”的立法模式, 既体现出了我国对资本充实原则的重视, 又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不过过于严格的限制也不利于公司的经营, 可能会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产生消极影响。

2. 股权回购制度基本内容和具体操作不明确

当前, 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中对股权回购制度的规定都比较空泛, 虽然部门规章的规定较为具体明确, 便于操作, 但是其内容一般都有一些限定条件, 例如“上市公司”等。另外,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回购的份额要求、价格范围、资金来源、决策程序及具体方式等股权回购制度的基本内容在法律规范中都没有明确体现, 这些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在具体股份回购操作时无法可依, 给予公司的权利过大, 不利于对债权人的保护。

3. 股权回购信息披露不健全

在股权回购的问题上,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我国的相关法律中并没有对股权回购制度的信息披露进行详细规定。而对于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回购的信息披露, 更多的体现在证监会发布的相关规定之中, 可是这些具体规定基本都有限定范围, 仅对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股份来实现减资目的的行为详细规定了信息披露的要求, 但是对于其他的三种回购情形, 都没有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

4. 违法回购行为的效力规定和问责机制不明确

在违法回购行为的效力问题上, 当前我国立法仍属空白。实践中违法回购的行为也层出不群, 对这些行为该如何确定其效力没有法律依据。法律救济是法律制度的保障, 违法的股权回购会给债权人和利益相关人带来损失, 有时还会扰乱资本市场秩序。可是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仅规定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勤勉义务和注意义务, 当他们因为违反了这些法定义务而给公司造成损失时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但在实践中可操作性差。

三、完善我国股权回购法律制度的建议

股权回购制度有利有弊, 公司取得自己的股份并不必然与资本充实原则相冲突, 其作用也并不完全是消极的, 所以应当有配套的法律措施对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回购进行规制, 进而充分发挥该制度的优势。

(一) 扩大股权回购的事由范围

在我国采取原则禁止, 例外允许的立法模式下, 公司法仅规定了四个允许回购的事由。这是不满足资本市场健康运作的。而由证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鼓励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现金分红及回购股份的通知》体现了支持上市公司回顾股份的政策导向。因此, 有必要扩大股权回购事由的范围, 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二) 规范股权回购制度的具体内容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我国赋予了股份公司股权回购可能性的时候, 就有必要对股权回购的基本制度做规范, 在便于股权回购的同时, 也使每一个程序做到有法可依, 从而达到保护债权人和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目的。我国应在借鉴其他国家对该制度的立法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情, 对现有法律规范加以修改。首先应肯定股权回购积极意义, 其次必须对股权回购制度的基本内容进行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只有明确了回购的基本要素和程序, 才能限制其可操作性, 防止公司的滥用。

(三) 建立完善的股权回购信息披露制度

股权回购制度不仅会对公司的股东结构和证券市场的波动产生影响, 而且也与债权人、股东的利益息息相关。同时, 股权回购还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和操作或然性。这都说明建立完善的股权回购信息披露制度实属必要。在股权回购的细节问题上, 立法需要完善持续性信息披露。具体包括, 回购资金来源及总额、回购股份的数量、种类以及回购股份的期限等股权回购的基本要素。

(四) 明确违法回购行为的效力和相关人员的赔偿责任

对于违法回购行为的效力问题, 是公司法理论中广受争议的问题。而在立法上, 大多数国家为了避免股份回购的消极作用, 在立法上对违法回购行为认定无效。鉴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监管制度仍不完善, 建议对违法回购行为采用无效说。另外, 法律救济是法律制度的保障, 还有必要完善问责机制, 明确规定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以制约公司管理层违法违规操作、操作股价和内幕交易等行为, 保障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

摘要:股权回购对于稳定和发展资本市场有重要意义, 如果缺乏配套制度和立法规制, 那么操作不当和弊端就是不可避免的。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回购在我国法律制度和实践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 可是其中的不足和模糊之处也逐渐明晰。本文从股权回购的概念和意义着手, 分析了我国股权回购制度的立法现状, 进而从五个方面提出建议, 以期对我国股份回购制度的发展有帮助。

关键词: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回购,立法现状,完善建议

参考文献

[1]王清林, 顾东伟.新公司法实施以来热点问题适用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9.

[2]朱庆.股份回购操纵市场“灰色地带”的形态及法律规制[J].法学, 2011 (09) .

[3]华国庆.股份回购若干问题探析[J].政法论坛, 2001 (02) .

[4]刘慧明, 严骥.股份回购的弊端及防范制度研究——以日本法为鉴[J].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04) .

[5]朱庆.证券高可控度信息的相关法律问题——以股份回购为视角[J].法学, 2015 (01) .

股权回购协议书 篇5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xxxxx

法定代表人:

乙方(转让方):唐某,男,汉族,住址xxxxxxxxxx

鉴于:

乙方为甲方的合法股东,乙方认缴出资xx万元人民币,占甲方注册资本xx万元的x%

甲方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登记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xx万元,实收资本xx万元。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同意将本公司所持有xx%的全部股权以xx万元(大写 )的价格转让给甲方,甲方同意按此价格和条件购买该股权。

乙方保证对其向甲方转让的`股权享有完全的独立权益,没有设置任何抵押、质押,否则对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全额赔偿。

二 、股权转让全部费用(包括手续费、税费等),由甲方承担。

三 、本协议签订之日起xx日内,甲方全额付清股权回购的价款。

四 、本协议签订之日起xx日内,甲方全额支付乙方股权回购价款。

五 、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六 、本协议经甲乙双方及甲方全部股东签字盖章后生效。

七、甲、乙双方均不得单方面解除本协议,若因任一方单方面解除协议给他方造成损失的,违约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八、违约责任。

本协议签订后,任何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本协议约定条款的,即构成违约,违约方应当赔偿其违约给守约方造成的一切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九、争议的解决。

本协议有效性、履行、违约及解除等有关争议,各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则向协议签订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本协议正本一式叁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一份,各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股权回购 篇6

为加快培育大型煤矿企业和企业集团, 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 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国家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预计2010年底, 全国年产量1亿吨以上、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要分别达到6-8个和8-10个, 全国小煤矿数量控制在1万座以内, 上述政策推动各省将整合大限设在2010年底。

黑龙江省将全省7个矿务局合而为一, 河北到2010年底将原有349个煤矿减少到60个, 形成南"冀中"北"开滦"两大集团。

山西省规划到2010年底, 省内煤矿企业规模不低于300万吨/年, 煤矿数量已由2600多座减少到1053座, 办矿企业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

内蒙古2009年煤炭产量最多, 其煤矿总数已由10年前的2009处减少到现在的501处, 到2010年, 全区煤炭企业控制在200个以内, 矿井控制在400处。

河南省1997年之前, 共有各类煤矿6000多个, 其中小煤矿5800多个, 经过多轮重组兼并之后, 目前小煤矿在600个左右。

预计陕西省2010年煤矿数量减少到700处以内, 其中:榆林市将389处地方煤矿整合为200处。

煤炭资源整合的实质是对资源整合、对企业重组, 因此, 涉及到资源价款的缴纳以及企业间的并购重组, 在整合的不同阶段引发了较大的融资需求, 如并购贷款的融资需求、股权投资需求、项目建设的固定资产贷款需求以及项目建成后配套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

一般而言, 如央企或省企作为整合主体, 其融资需求更多的是并购贷款, 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如地方实力型的民营作为整合主体, 银行从风险角度考虑较多, 其并购贷款的融资需求较难获得支持, 由此, 融资成本相对较高的私募股权投资特别是回购式股权投资成为首选。

二、回购式股权投资性质及交易结构设计思路

上世纪70年代后, 股权投资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 股权投资主要投资于非上市公司, 追求在中短期内获得高额回报, 并通过上市或回购股权等渠道成功退出。

2006年以来, 国内银行业通过借道信托开展银信合作, 通过充分发挥银行和信托各自的功能和优势互补, 陆续推出了多种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 满足了客户资产配置多元化的需要, 在经历2008年以来股市潮起潮落的系统性风险之后, 股权类理财产品尤其是回购式股权投资理财产品已成为通账时代的有效应对工具。

回购式股权投作为一种风险适中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 对融资方和增资方均具有吸引力,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退出机制灵活。

回购式股权投资涉及投资人、理财产品发起银行 (委托人、账管人) 、信托公司 (受托人) 、目标公司 (投资对象) 、投资顾问、回购担保人等角色。其交易结构设计思路及流程是:由投资顾问对投资对象进行尽职调查与项目可行性分析;确定资信水平较高的回购担保主体, 以及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缓释措施;利用银行信用募集资金;委托信托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与管理;预先设定持有期限及回购溢价, 到期由回购主体实施回购退出。

三、回购式股权投资的运作思路

回购式股权投资以其事先约定持有期限、固定股权回购溢价、用煤矿股权质押等设定自偿性组合担保以及低于民间融资成本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 获得民营煤矿整合主体的青睐。

其具体运作思路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直接增资。对目标煤矿进行评估, 以股权信托方式进行增资, 并确定股权比例, 到期由目标煤矿的原股东进行回购, 此方式适合于目标煤矿数量极少的情形。二是间接增资。由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与股权信托共同出资注册成立壳公司, 然后以壳公司名义对目标煤矿注入资金, 可以约定以借款方式, 也可以约定以增资方式进行。此方式更适合于同时对多个煤矿进行集合并购投资的情况。无论哪种方式, 均需设定回购担保, 包括但不限于股权质押、采矿权抵押以及实际控制人或大股东承担连带责任保证。

四、企业对回购式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一) 增资阶段的会计处理

1、在直接增资方式下, 如目标煤矿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 则其在接受股权投资时, 在增加货币资金的同时增加了实收资本。如为普通合伙企业, 在一般情况下, 为规避风险, 代表股权信托的信托公司将成为新入伙的有限合伙人, 目标煤矿企业必须变更为有限合伙企业, 如原为有限合伙企业, 则仅须变更合伙人协议, 会计处理同上。

2、在间接增资方式下, 注册成立壳公司时, 须将先整合煤矿的股权进行评估后出资到壳公司, 然后信托公司以股权资金进行增资, 在增加货币资金的同时增加了实收资本。此处会计处理的难点是以股权方式出资发生增值, 壳公司对整合煤矿的长期股权投资出现“溢价”, 同时, 还受公司法规定的关于“货币资金出资比例不低于注册资本30%”的比例限制, 壳公司可以选择以借款或增资方式向目标煤矿投入资金。以增资方式注入比照上述直接增资的情形处理。

3、目标煤矿按事先约定的用途使用股权资金, 多数情况下, 该笔资金将用于并购其他煤矿或收购小股东股权, 即表现为对外投资或变更股权结构;如用于技改建矿, 在符合关联方资金占用规则的前提下, 则以借款方式投入资金可按税法规定, 比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实现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有利于企业未来技改投产后, 通过计提折旧实现税前抵税, 但此方式同时影响企业进一步取得银行借款的额度, 如以增资方式投入资金, 则可充实或提高项目资本金比例, 有利于按比例获取银行借款, 但在股权投资退出前, 须由整合煤矿落实资本金用于置换股权投资, 否则, 以回购式股权投资作为项目资本金, 易引起银行方面的质疑。

(二) 股权持有期间企业分期支付股权回购溢价的会计处理

1、直接增资方式下。

企业 (原股东) 将向信托公司支付分期股权回购溢价款, 从本质上看, 企业所支付的溢价是用原股东享有的现有的未分配利润及未来取得的净收益提前向信托公司支付股权转让溢价, 区别不同情形做账处理, 即借:应付股利 (或其他应收款) , 贷:银行存款。

2、间接增资方式下。

壳公司如以借款方式投入资金, 实质上是一种例外处理, 此情形下, 目标煤矿按支付利息处理, 即借: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同时, 按税法规定的关联方支付利息税前扣除的相关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壳公司如以增资方式投入资金, 根据目标煤矿是处于经营期还是建设期, 分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即目标煤矿向壳公司分红及壳公司支付溢价时, 借:应付股利 (或其他应收款) ,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壳公司作账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投资收益 (或其他应付款) , 向信托公司支付股权转让溢价时, 借:其他应收款 (或其他应付款) , 贷:银行存款。壳公司取得投资收益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处理

(三) 股权回购时的会计处理

1、直接增资方式下。

目标煤矿原股东可通过增资方式置换信托公司的股权投资, 即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原股东、贷:其他应收款, 同时, 回购信托公司股权, 即借:实收资本—信托公司, 贷:银行存款。

其次, 目标煤矿按会计准则规定可通过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方式置换信托公司股权, 即借: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贷:实收资本, 同时, 借:实收资本—信托公司, 贷:银行存款。

再次, 目标煤矿在符合《公司法》及《公司注册登记管理条例》的前提下, 可通过减资退出信托公司股权, 即借:实收资本—信托公司, 贷:银行存款。

2、间接增资方式下。

壳公司原股东可通过增资直接回购信托公司股权, 比照前述方式处理。也可以先通过目标煤矿的减资处理, 再进行壳公司股权置换, 或者在符合《公司法》及《公司注册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的程序后, 也可以通过公司解散方式退回信托公司股权。

五、防范回购式股权投资风险的建议

回购式股权投资实质上类似于优先股, 持有期间须由被投资企业支付回购溢价 (视同优先股股息) , 到期平价回购。总体而言, 其投资风险主要为目标煤矿的现金流支付风险, 如目标煤矿处于建设期间, 则投资风险包括了煤矿的建设风险、筹资风险、偿债风险, 持有期间的溢价支付须由回购主体另行筹资解决, 因此, 对在建煤矿进行股权投资, 如投资期限过短, 与煤矿建成投产期间不匹配, 但整体风险较大。如目标煤矿在产则可产生持续的现金流, 整体风险相对较小。为了防范回购式股权投资风险, 建议如下:

1、首先慎选项目、尽职考察和严格的可行性核查。对所投资的目标煤矿至少提出以下要求:

(1) 股权结构明晰, 设计产能达到120万吨以上。

(2) 企业及主要控制人或股东信用记录良好, 负债率较低。

(3) 项目预期回报高, 或企业拥有其他产生现金流的优质资产。

(4) 估值和预期投资回报合理, 退出期限与项目预期产生的现金流匹配。

(5) 项目可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或在未来可具备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条件。

2、其次做好法律文本的尽职审查, 落实煤矿股权质押、采矿权承诺抵押及实际控制人或主要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组合担保的保障措施。

3、健全监管制度, 成立董事局, 委派具备行业经验及管理经验的董事, 在约定的关键事项行使审查权及否决权, 帮助企业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 为企业制定成长路线图, 委派董事承担监督管理层执行规划的职责, 并且为管理层出谋划策。

4、引进先进的财务和运营方面的工具和控制系统与制度, 健全目标煤矿的治理机制。

5、充分利用信托公司的自主管理、投管人的咨询报告、银行账户的监管手段等管理人才和技术, 给目标煤矿提供必要的工具和价值, 促进其快速成长。

摘要:回购式股权投资, 一种普遍的做法是, 大都以信托计划持股的方式, 投资某个公司或项目, 投资方按照约定在某段时间内持有股权并且取得相应的回报, 到期后, 则由融资方回购股权。

上一篇:趣味语音教学下一篇:回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