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女子

2024-09-04

应用女子(精选十篇)

应用女子 篇1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以广东省女子柔道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48kg健将1名,52kg健将1名,57kg健将1名,一级1名, 63kg健将运动员2名,70kg一级1名,共计7名。

(2)研究方法。一是观察法,二是文献资料法,三是数理统计法。

二、分析与讨论

注:表中“使用次数”,均为一场实战训练中的作用次数

(1)双手背负投技术的应用。观察广东某女子柔道运动员对双手背负技术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这种技术不仅是柔道中一个重要技术,也是训练中使用较多而且成功率大的技术。(见表1)

注:表中“使用”表示使用次数,“成功”表示成功数,“X”表示失败

(2)双手背负投技术运用的特性与技术特点。①双手背负投运用的特性。双手背负投技术是依据力学原理进行的,在进攻时,本体的重心比较低,而且稳定性很好,使用这种技术的本体在团身发力的时候,从双手把位到起蹲,本体的臂部是做圆圈运动,使得运动员在内圆发力,而对手的身体在外就会拉长一段, 使得其重心偏移,而且稳定性也会降低。当失去重心控制的时候,有利于双手背负投技术的完成。②双手背负投技术的特点。使用这种技术的运动员,身体一般是在被施技者的下方,而且施技者的左手还会把运动者的长度拉长,双脚蹬地会使得向前向后的力量加强。这样,就会使得对手失去重心和身体的平衡能力。对施技者手的拉拽和脚上的蹲蹬使对手身体翻跃,最后使得对手摔倒。使用该技术的运动员,行动目的很明确,可以配合其他技术,比如小内刈、躺刀、大外刈等动作,这些动作的配合会形成一个连络的技术。因此,可以发现,双手背负投的特点在于其速度之快、变化多样,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③双手背负投技术运用方法与使用时机。在柔道比赛过程中,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手法,最终目的皆是要改变对手站立的稳定角,为自己创造进攻的机会,实现最后的取胜。要让对手的重心移动,可以套用其他技术组合使用。例如,可以通过大内刈接双手背负投,使得对手的重心向前,在防前倒时保持重心,也可使用大内刈、小内刈、外挂等技术。总而言之,在应用动作的前后,要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使用技术动作的时候要迅速。

④双手背负投与连络技术动作的结合。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技术动作时,观察几名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如果两个人的实习差不多,一方要使得对手失败,只使用一种技术是比较难的。同样,采用双手背负投技术的时候也一样,如果不结合其他技术, 单一地使用这种技术和实力相当的对手比赛,取胜比较难。因此,运动员要学会使用连络技术动作。(见表3)

注:表中“使用”表示使用次数,“成功”表示成功数,“X”表示失败

用其他技术动作为双手背负投的实施提供条件,创造机会。我们从表2可以看出,如果和其他的技术动作结合使用,运动员成功的机会在50%以上。如果没有和其他技术结合使用,就算是多次使用双手背负技术,成功的机会也比较少。表中的8个运动员使用了9次该技术,只成功了两次,这就说明没有结合其他技术的情况下,双手背负投技术成功率难以保证。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①柔道比赛中,使用双手背负投技术的人有着极强的隐蔽性,在比赛中对对手构成的威胁很大,是一个较高得分的技术动作。②虽然双手背负投有以上特点,不过技术难度较大。在实战中,运动员要熟练使用这种技术,而且还要掌握把位的变化,并与其他技术配合。运动员在使用该技术前,应该有配套的训练技术,而且要做好基本功的训练,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2)建议。在训练中,要练好双手背负投技术的攻和防,就要加强投入的练习,还要做好半对抗性练习,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这种技术的作用。

摘要: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在柔道竞技中由两个对手通过身体间的接触以对手摔倒为最终目的。柔道赛中的最高分和其他运动项目不同,它是以“一本”作为最高分的,也就是说获得“一本”就有绝对优势。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发现,柔道中的双手背负投技术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这种技术是柔道中一种主要技术,而且在实际比赛中,这种技术动作是比较常见的,通常来说采用这种技术手段在柔道比赛中成功率是较高的。现采用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该技术进行详细分析,为柔道运动员提供参考。

应用女子 篇2

摘 要:目前来讲,针对高校范围内的女子篮球教学训练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女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相对较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女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较差以及怕苦畏难的实际情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地针对具体情况针对教学策略进行相关的调整是必然的选择, 本文主要通过变换规则策略的实施来激发女生对于篮球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滴活跃,最终达到提高女子篮球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的重要意义就是从规则变化的角度出发有效地提高高校中女子参与到篮球训练中的人数,并可以立竿见影地起到提高女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 持此之外还希望可以为同类学校篮球教学人员提供相关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变换规则;策略篮球;教学运用

一、变换高校女子篮球教学过程中的规则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般来讲,我们都知道: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女子的篮球教学素来是作为高校体育教学当中的难点而存在的,因为女生本身的篮球基础讲究比较差,同时身体素质也相对较弱,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上又会存在有怕苦畏难的精神因素的作用,所以就造成了这样的一种情况存在: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十分辛苦,同时相关的学生在学的时候也学得十分痛苦,所以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根据具体的情况针对女子篮球运动的训练计划进行适当地调整,同时并在合理、科学的基础之上讲规则进行相对容易些的改变和要求方面稍微地降低一些,这样一来,便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原有的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所在,同时也可以有效、且全面地调动女生学习篮球运动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 这样也会使得众多的女子篮球队的训练队员能够全面地掌握相关的技术技能,并在此基础之上更好地保健身体, 从而为最终有效地树立相关队员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前高校女子篮球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目前的高校女子篮球教学存在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表现为教条化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一现象较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见教材却不见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生搬硬套,缺乏针对能动性的发挥;其次表现为程序化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整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结构刻板,机械老套,同时也是使用统一的程式化来进行教学,缺乏新意 ;再次表现为简单化的趋势明显;最后一个方面表现为单向化的想象也很严重,这一方面表现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教师同学生之间开展互动和交流的环节, 更缺乏教与学之间的理解与对话。

1、目前针对高校女子篮球项目的教学和训练方法都较为陈旧。目前高校中虽开展的体育教学大多数都还是以“竞技体育”作为指导思想来实行的,但是这种做法的着眼点是要重点培养那些可以在体育方面获得辉煌成绩的专业运动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高校中开展的体育教学是要区别于专业运动员的培养为目标的。而在实际的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更是着重强调教学项目的难度系数,而完全忽视了教学对象在面对相关的训练项目时候的承受度,同时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教授为主,但是却忽视学生学的重要性,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教师还过分地对于课程的系统性以及运动员的运动负荷进行严格规定,这样一来,就很难很好地发挥学生开展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这样长期下来也很难让参与篮球训练的运动员改善原有的畏难情绪和逃避思想。

2、高校中的篮球课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可以肯定的是:高校女子篮球项目整个的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的作用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那么就再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师个人的专业水准、知识背景、相关态度以及整个人的素养方面都会对整个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深入的影响。这是因为教学是一种十分科学的双向活动, 它讲求的是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它的顺利完成当然也离不开作为主题的老师、学生还有教材等三个主体的参与和相互作用,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一个篮球专业出身的教师同一个非篮球专业毕业的教师相比较的话,在其后续的教学效果方面是存在有极大的差别的。

三、降“变换规则”的策略更好地应用到高校女子篮球教学中去

本文开展研究是重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提高高校女子篮球项目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所以立足于该观点本人认为如果想要提高高校女子篮球的教学效果,则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推动相关措施的施行:第一是有效地引发女学生开展学习的意愿和倾向,重点通过兴趣培养的方式,激发高校中的女学生开展学习的动机, 最终使得多数的女学生可以在想学、乐学、愿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学习;第二是尽可能多的采用女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开展教学。

1、可以将规则进行简化或者是采取降低学习难度的方式来使得女生对于学习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绪。这种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大部分女生都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达到或者完成相关的动作要求,尤其是需要重点强调的是那些相对来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的动作只有亲身经历了之后,才有可能在建立了相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增强开展学习的难度及要求。最明显的例子是在开展女子篮球五对五的相关教学训练中,可以将原有的规则降低为允许持球走二步然后进行二次传球,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到相关的传球和运球的技术;同时还可以重新制定规则:规定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进行投球时球一碰到篮框就计为胜出一分,在这种情况下,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参加练习的女生情绪逐渐高涨,同时也使得其兴趣显著提高,这样一来就可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调动多数女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更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完成了既有练习, 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并有效地激发了女生学习篮球的兴趣。

2、在可能的范围内降低器材的标准使得女生逐步地建立自信。坦白说:每个学习篮球的`学生都想要拥有精准的投篮技术、漂亮的突破技术、多变的运球技术以及神出鬼没的传球技术等等, 但是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上述这些多数情况下也只能在电视或者在相关的比赛中看见,而且女生自身的一些先天条件也注定了其在大多数状况下没办法实现诸如此类的梦想,所以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降低部分器材的使用标准,同时配合以相关教师的合理设计, 那么就很有可能使得多数女生的相关愿望可以得以实现, 从而最终实现使得女生建立自信以及相关的体验方面的愉悦感,从而最终热爱上篮球运动, 并将对篮球的选择作为其之后的体育学习的手段。

3、最终则是要在女生逐渐地适应了既定的规范之后逐步恢复原有规则。上述措施里面的通过降低器材的规格以及学习方面的难度, 逐渐地使得女生在对于篮球方面的学习兴趣变得越来越浓, 同时抢球、投球、以及投篮方面的技术都已经初步掌握,基本的战术也可以有效地完成了, 在这种情况下则是要及时地增添规则,这样可以使得那些自以为对于篮球训练感觉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的队员产生一定成的危机感,同时也可以使得更好地融入到未来的比赛当中去。

结论:综合来看,笔者认为在高校的女子篮球教学中适当地采用变换规则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因为变换规则的策略和方式的应用,不仅会使得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针对篮球教学的对抗性、娱乐性以及趣味性等层面的的开发,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始终保持女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 更为重要的是也使得她们能够产生并保持住浓烈的学习兴趣,进而可以在相关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愉快体验。长此以往, 就会使其在课后的活动中自觉地组织并参加篮球比赛方面的锻炼, 同时也愿意将篮球作为自己终身热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而持续地关注和热爱。

参考文献

[1] 方伟.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成功(教育), ,(04) .

[2] 曾卫红. 研究性学习在《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应用之初探[J]. 福建体育科技, ,(02) .

[3] 金卢静.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0,(23) .

应用女子 篇3

关键词:双子模型理论;灰色系统;女子;七项全能;田径;训练

中图分类号:G8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4009706

Abstract:"Gemimi Model" theory and the gray system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to analyze women's heptathlon project, an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1) There is unbalanced structure (dominant and weak factor) among each sub project of women's heptathlon; 2) "Gemimi Model" theory makes up the "bucket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building blocks"; 3) according to "Gemimi Model", heptathlon priority order is 200 m run, 100 m hurdle, long jump, 800 m run, javelin, shot put, high jump.Recommendations: Coaches should develop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200 m run and 100 m hurdle based on th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hletes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and bypass the disadvantage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athletic ability.

Key words: Gemini model theory; gray system; woman; heptathlon;athletics;training

女子七项全能由跑、跳、投三大类的不同单项组成,集体能、智能、技术于一身,被誉为“铁人”的综合性比赛项目,具有项目多、技术复杂、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高的特点。全能项目各子项竞技特点不同,在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不仅要顾及每个项目的技术特点,还要根据每个项目特征进行针对性训练,且该项目的日赛程安排紧密。因此,七项全能比其他项目更能体现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

当今世界优秀全能选手都朝向“全能型”运动员发展,过去那种“跳跃型”“跑跳型”或“速度型”的运动员都不符合全能运动未来发展的要求。正如“竞技能力均衡发展”训练原则中提到的,一定要保持总体竞技能力水平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但“竞技能力的均衡性只是相对的,非均衡性是绝对的”,因此,当面对女子七项全能整体成绩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瓶颈”态势,以及在各子项、类项中所表现的不均衡的这一现象时,进一步分析并明确其发展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此,本研究运用“双子模型理论”对国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项目进行分析与讨论,并阐述“木桶理论”和“积木理论”在七项全能应用中的不足,进一步明确七项全能项目中的“补短”和“扬长”并进的重要性,为今后七项全能项目的发展以及训练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15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七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的竞赛成绩。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官方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库查阅了有关全能运动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建立逻辑思维分析的起点和理论分析提供依据。

1.2.2 灰色关联分析法

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第15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七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的成绩进行灰色关联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国际田联网站、世界田径锦标赛官方网站获取所需数据,将所获取的与本文有关的数据用Excel进行数理统计整理。

2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国外优秀女子运动员七项全能项目分析

女子七项全能项目要求运动员各项目全面均衡发展,但即使是世界最优秀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存在不均衡性。为更加清晰地明确女子七项全能各子项目、各项群与竞赛成绩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第15届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成绩进行系统的分析。

2.1.1 各项目分析

从表1中关联度大小可以看出女子七项全能各子项的强弱关联顺序依次为:800 m、100 m跨栏、跳远、铅球、跳高、200 m、标枪。从各子项的权重值来看,个别项目的权重系数距离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权重系数的离散程度较大,各子项之间存在不均衡性。

数据显示:800 m、100 m跨栏与总得分的关联度最高,称为优势因子。标枪、200 m、跳高与总得分的关联度较低,称为弱势因子。其中,200 m项目在这届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在于运动员之间的竞技水平差异较大,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相差219分,因此在七项全能项目中关联度大小排在第6位,对总成绩的关联程度也较低。此外,也可能与比赛日程的安排有关,200 m项目是第一天比赛的最后一个项目,运动员在参加完前3项比赛后身体机能处于相对疲惫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200 m成绩的发挥。

2.1.2 各项群分析

按照项群理论划分,100 m跨栏、200 m属于速度性为主导的周期性运动项目,故归为速度类项目;为更直观地体现各项群之间对总成绩的影响程度,将跳高、跳远归为跳跃类项目;铅球、标枪归为投掷类项目;800 m跑是体能主导类耐力性比赛项目,简称耐力类项目。

通过计算总分与各类项关联度、权重的大小,可以确定该运动员的主导项群,关联度越大,总分与该类项的相关程度越高,对总分的影响越大;在关联度非常接近的情况下,通过权重大小可以确定该类项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1]。

从表2可以看出,女子七项全能总成绩与各类项的关联顺序依次为:跳跃类、耐力类、速度类、投掷类。数据显示:跳跃类项目和耐力类项目排在前两位,与总得分的关联度较高,称为优势项群;投掷类项目与总得分的关联度低,称为弱势项群,尤其是投掷类项目明显低于其他项群。

2.2 “木桶理论”在女子七项全能中的应用探讨

2.2.1 “木桶理论”简述

“木桶理论”是通过提高弱势能力并加强和改进竞技能力功能的方式,其核心内容的表述为实现事物的“均衡发展”[2]。在实践中,“木桶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诸多社会现象,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补和调换“短板”会创造性地解决很多问题,是对平衡的一种追求,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理论,在现实的竞技比赛中难以实现。因为“木桶理论”过分专注于七项全能项目中弱项的存在与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忽视了运动员特长及各项目之间存在的正向态的可迁移的关系。

2.2.2 “木桶理论”在女子七项全能中的应用分析

七项全能中的7个子项目相当于木桶的桶片,而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短木片的长度,将七项全能项目中的弱势因子(标枪、200 m、跳高)视为木桶的短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以及能否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将取决于各子项目间的均衡发展,即短板的补长。

以前3名成绩为例,从表中3可以看出,冠军和亚军选手在铅球和标枪两个项目中成绩最低,其他项目成绩均达到950分之上。根据“木桶理论”的补短效应,应对运动员的标枪和铅球进行补短,从而使七项全能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更高,也就是前两名女子七项全能的铅球和标枪项目的成绩也要接近其他子项目的竞技成绩,以达到其补短后的平衡发展。然而,这对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而言,要同时具备7个运动项目所要求的竞技技术与身体素质,在现实的训练中也是不可能完成的。

其次,从运动员技术特征来讲,速度类项目是人体的自身运动,而标枪、跳高项目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动作来完成比赛的,大大延长了运动员掌握该技术动作的时间。从运动员身体素质特征来讲,跳高、标枪项目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一定的速度,而且对运动员的爆发力要求较高,而爆发力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加大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增加运动员体重完成的。全能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等素质间是相互紧密关联的,当运动员力量素质达到个人的一定程度后,如果继续对运动员增加力量,就会导致肌肉形态发生改变从而会影响速度、耐力和跳跃等项目的成绩。因此,仅从“木桶理论”出发来实现补短后的平衡是片面的。

2.3 “积木理论”在七项全能项目中的应用探讨

2.3.1 “积木理论”简述

“积木理论”是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及其补偿效应设计的模型,阐明了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与补偿效应。追求充分发挥运动员优势竞技能力,谓之“扬长”。它是通过增强竞技能力结构中优势能力来实现、加强竞技能力的总体功能[3]。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中各子能力之间的不均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呈现着非衡结构的特征,从哲学意义上说,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绝对的[4]。总体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其他高度发展的某种素质或能力所弥补或补偿,从而就使得总体的竞技能力保持在一个特定水平[5]。

2.3.2 “积木理论”在七项全能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积木理论”揭示了七项全能项目中的非衡状态,认可了七项全能各项目间要素的转移,即通过加强优势项目可以对弱势项目在一定范围内给予一定的补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转移和补偿都是有效的、积极的,因为素质之间的转移既有正向的又有负向的。

从优势项目的发展变化来看,800 m跑在全能项目中与总得分的关联度最大,可见在女子七项全能项目中起着主导性作用,是运动员获得最终成功的关键。这与800 m是七项全能比赛的最后一个项目不无关系。 100 m栏是周期性的运动项目,100 m栏对总得分的贡献率仅次于800 m跑,在整个七项全能运动中所起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运动员在其他项目上技术水平的发挥。此外,800 m 、100 m栏项目在竞技中所表现出的速度水平是其他项目运动员所具备的核心身体素质,因此,800 m、100 m栏在这届竞赛中与总得分的关联度较高且成为七项全能项目的优势项目。

从表3可以看出,冠军和亚军中的铅球和标枪项目明显低于其他几项,而超过1 000分大关的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两个弱项,使运动员成绩一直处于领先水平,但是即使运动员的弱势项目得到了补偿,运动员的整体水平改变也不理想。“积木理论”描述的只是运用运动员的特长因子,或者强化自身的优势项目来提高总成绩,这样会对那些属于弱势项目的发展带来不可预期的影响,甚至是不可逆的不利影响。因此,若仅从“积木理论”方面来“扬长”以达到理想的竞技成绩也是不可取的。

2.3 “双子模型”理论在七项全能项目中的应用探讨

2.3.1 双子模型理论简述

双子模型理论是基于“木桶理论”和“积木理论”的基础上将之相结合,这两种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竞技能力的发展。前者侧重于补短,指出了竞技能力非衡结构存在的事实;后者侧重于扬长,不仅承认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阐明优势因子对弱势因子的补偿作用,同时,双子模型理论将“短板”制约与各因素间耦合给予综合,并且将两者间的补偿现象进行了完美的解释[6]。

2.3.2 “双子模型”应用在七项全能项目中的可行性分析

七项全能运动员在初级专项训练阶段主要以“补短”为主。原因在于,七项全能运动员只靠一两个单项的出色发挥所取得的成绩已经不符合当下该运动项目发展的规律,所以在运动员训练的初级阶段是以发展运动员的整体身体素质为主,以达到竞技能力的“平衡补偿“,即“补短”。而在专项提高训练阶段和高级训练阶段,高水平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主要选择的是“非衡补偿”方式,即以初级阶段为基础,发挥运动员的个人特长,达到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进而来提高竞技能力整体水平,即“扬长”。然而,并非如“木桶模型”理论所述的必须使运动员的各方面训练水平达到统一的高度,也不是如“积木理论”理论所描述的“优者更优,不顾其他”的发展。

“木桶理论”和“积木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和表述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关系与动态效能以及各子项之间的不同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更好地适应于不同的运动员,使“补短”与“扬长”齐头并进,即“双子模型”。在运动竞赛中,七项全能项目间各因素的转移与补偿是运动员正常发挥竞技水平的基本保证。在竞技与训练中,技战术等能力的迁移与体能中素质的迁移是同时存在的,其最终结果是使优势因素得到保持与发展,弱势因素得到改善与提高,达到“双赢”。否则,优势因素的迁移也是无助效应,甚至使优势裂变为弱势。

2.3.3 “双子模型”下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的应用分析

正确处理“强项”与“弱项”的关系,突出重点,努力向“全面型”方向发展,这将是未来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发展的大方向[7]。在女子七项全能的7个单项中都有自己的强项与弱项,诚然,要使每个单项都达到较高的理想水平,对全能运动员而言,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要使每个运动员在抓好强项的同时,力争使弱项得到提高与发展,进而提高运动员自身的整体竞技能力。

从表4可以看出,对弱势项目进行“补短”时,标枪项目与跳高、铅球存在正向相关,即,提高标枪项目成绩,跳高和铅球项目也会得到相应提高;与100 m栏、200 m、跳远、800 m存在负向相关,即提高标枪项目不仅不会提高四者成绩,反而会使4个项目成绩的发挥受到影响。200 m与100 m栏、跳远、800 m存在正向相关,与跳高、铅球、标枪存在负向相关,即提高200 m项目成绩,会促进100 m栏、跳远、800 m的成绩,而对跳高、铅球、标枪存在促退的现象。跳高项目与铅球、标枪存在正向相关,与100 m栏、200 m、跳远、800 m同样存在负向相关,补短时与标枪基本类似。

根据各单项的相关性得知,对优势项目进行“扬长”时,800 m项目与100 m栏、200 m、跳远存在正向相关,与跳高、铅球、标枪存在负向相关,且对铅球的影响最大。100 m栏与200 m、跳远、800 m存在正向相关,与跳高、铅球、标枪存在负向相关,对标枪的影响最大。

根据表4还可发现,跳远、800 m、100 m栏、200 m对其他单项的正向、负向的关联是平均分配。而跳高、铅球、标枪对其他单项的正向关联是2项,负向关联是4项。因此,对七项全能的项目无论是补短还是扬长时应优先考虑跳远、800 m、100 m栏、200 m4个项目,再考虑铅球、标枪、跳高3项。800 m和100 m栏作为优势项目只能进行“扬长”,200 m项目作为弱势项目只能进行“补短”。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对七项全能项目单一地进行“扬长”或是“补短”对其他几项的成绩的发挥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仅根据各单项的相关性无法判断优先发展哪个子项目或者哪些子项目,才能使七项全能各单项处于相对的均衡状态。且女子七项全能项目之间相互制约,某项对其他6项即存在正向关联又存在负项关联,单独提高一个项目对其他项目的影响会受到牵连。因此,本文对某个单项与其他项目的影响程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了各单项的实际贡献率,如表5所示。

由表5得知,200 m对其他6项的综合影响程度数值为1.587,排在第一位,而100 m栏则是1.572,排在第二位。因此,应优先发展200 m和100 m栏。其他的依次为:跳远、800 m、标枪、铅球、跳高。出现这样的情况并非仅仅是数字量化的指标,而是与运动员的训练等因素有关。

从表6看出,200 m项目运动员所具备的身体素质首先是速度,该素质不仅仅在200 m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其他6项中也起着关键性作用,速度仍是女子七项全能的核心和灵魂,所以提高绝对速度可以促进与速度相关项目的竞技水平,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其次是爆发力和速度耐力,100 m栏、跳远、800 m中都需要该素质,且这3项的运动员具备的共同素质就是200 m运动员所需的素质,因此优先发展此项目是毋庸置疑的。

发展某项对其他6项的影响数值排在第二位的就是100 m栏。除具备上述素质外,还要求运动员具备柔韧性和灵敏性,且200 m栏和100 m项目在比赛中都是臀大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肌群参与工作,都属于速度类为主导的周期性运动项目。排在第三位和四位的是跳远和800 m,跳远属于周期性与非周期性结合的运动项目,主要发展运动员的速度、力量以及快速起跳能力,该项目所具备的素质和速度类项目相近。800 m属于耐力项目,训练中和速度类项目有所区别,但速度在该项目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标枪、铅球、跳高对力量素质的要求较高,且对其他项目总的影响程度出现负值,因此不提倡优先发展该项目。

综上所述:七项全能项目中应以优先发展200 m和100 m栏为主,200 m项目属于弱势项目,100 m栏属于优势项目,因此,同时对200 m的“补短”和对100 m栏项目的“扬长”正是“双子模型”理论在七项全能项目中的充分体现。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女子七项全能项目中存在着非衡现象,优势项目是800 m和100 m跨栏,弱势项目是标枪、200 m、跳高。各项群与总得分关联度大小排序为跳跃类、耐力类、速度类、投掷类。

3.1.2 “双子模型”理论弥补了“木桶理论”“积木理论”的“补短”“扬长”为主的局限性;并进一步得出:七项全能优先发展顺序为200 m、100 m栏、跳远、800 m、标枪、铅球、跳高。

3.2 建议

3.2.1 女子七项全能的各子项对总成绩的影响程度并不是等值的,各项目之间还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尤其是投掷中的标枪项目。根据运动员自身不同的特点,发挥强项的优势,挖掘弱势的潜能,充分考虑各子项得分的易难顺序。

3.2.2 重视“双子模型”效应在女子七项全能中扬长与补短并存的应用。教练员在保持原有项目成绩的基础上,制定适合运动员提高200 m及100 m栏的训练计划,力求在未来的竞技比赛中取得理想成绩。

参考文献:

[1]马祥海,田勇.我国当今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灰色关联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4):117120.

[2]李赞,田麦久.非同步性发展视角下的竞技能力非衡结构及其补偿效应[J].体育学刊,2009,16(12):7982.

[3]吴长稳,张健,于奎龙.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热点与前景展望[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2):6875,107.

[4]严丽,席翼,谭思洁,等.中国优秀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2):8991.

[5]田麦久,刘大庆,熊焰.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双子模型”的建立[J].体育科学,2007,27(7):36.

[6]张庆如.对运动训练学学科体系的认识[J].搏击·武术科学,2012,9(3):105106,109.

应用女子 篇4

1. 合理得当的教学方法的意义

合理得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还可以让师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授课和听课过程中共同感受足球的魅力, 但怎样让学生快速增强体质, 学习并掌握必要的足球技巧是每个足球老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教师面对的只是普通学生, 因此目标是将足球培养成为学生的兴趣爱好, 增强学生锻炼身体意识, 并给他们的心理带来正面的影响, 使学生意志、拼搏、团结精神得到增强。

2. 基本教学方应用及技巧

现代高校女大学生的思维比较开放, 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 通常不会对她们觉得没有现实意义的事物感兴趣, 因此会出现兴趣爱好有所偏向的想象, 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因此足球老师如果能很好的展现将足球的魅力与精神实质, 相信会吸引不少女大学生的兴趣和热爱。体育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和兴趣后, 提出相应的足球授课方案。

女大学生足球教学一方面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身体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大学课堂足球教学属于小群体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简便快速的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建议, 有利于教师迅速调整梳理知识结构, 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 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足球课程的教学模式取决于足球的特点, 足球教学的具体方法取决于学生的特点。面对女大学生的足球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辅导, 从整体入手对足球进行简单规则介绍, 然后进入具体的技能训练。

第二, 在掌握基本规则和技能后, 再从强调战术意识入手, 使整个足球教学环节都贯穿着战术意识。

第三, 突出主要的运动技术, 可以忽略一些枝节性的运动技术。

第四, 注重比赛形式, 让学生在比赛和实战中培养对足球项目的理解和兴趣, 教师教学可始于“常识性比赛”, 终于“总结性比赛”。首先对学生进行战术意识的培训, 结合比赛实战, 让学生体验临场复杂的变化情况以及应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瞬间决断能力、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 同时于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领悟团队的力量。

让女大学生扎实的做好足球的基础训练, 提高身体素质, 培养对足球的兴趣, 有多种训练方法可以选择, 通常比较普遍的是重复锻炼法, 即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其外部运动负荷量的情况下, 按照既定的原则和要求, 反复地进行训练, 各次练习期间的休息时间比较充分并能使机体体能基本恢复的训练方法。

教师要注意学生训练后的反应和建议, 然后根据学生需求适度改变训练计划,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增加强度, 在女学生学习训练的过程中, 有意识的培养她们的自学能力, 例如作简单的演示动作让学生观察后自主开展练习, 教师则在一旁观察, 适当的鼓励学生, 让学生的自信心增强, 部分错误或者不规范动作会随着动作的熟练而慢慢消失。

3. 教师进行多方位全面学习

3.1 参考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 因此教学方法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但是教学思想和目的大多大同小异, 都是为了提高了课堂效率, 使学生快速正确的获取知识, 调动学习的主观性和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能力。因此足球老师可以吸取其它学科教学模式的优点, 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 并经过实践, 形成自己独有的创新的教学模式。

3.2 参考国外的教学方式

国外足球发展更早, 更为流行, 因此国外的足球教育方法和模式都相对成熟, 根据国情和学生现实的基本状况, 教师筛选先进的教学方法, 相信大学生女子的足球课堂教育有所收获。

3.3 综合多种学科研究成果

一个完善的教学模式的提出, 通常都要综合多种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模式, 再与本学科基本实际情况相结合, 进而提出先进创新的教育理念, 以符合教学改革和发展要求。

4. 总结语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体育改革的深入, 大学生女子足球也在不断深化, 大部分高校的足球教学改革已逐渐从单一的传授运动技术格局摆脱出来, 教师应该结合女子足球教育的基本特点,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让学生通过足球运动使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实现“终身体育”,

参考文献

[1]毛振明, 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研究案例,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9) .

女子读女子书 篇5

如果你也热爱读书,并想与大家分享好书,请与小编联系:邮箱zhaoyingno.1@163.com。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廖一梅 著 中信出版社

作者是有天赋的剧作家,打造了《恋爱的犀牛》《琥珀》等著名文艺爱情剧本。本书里,她非常执著地告诉读者,她是这样在想、在做、在坚持、在探寻,然而,没有结论。文字坚硬犀利,透露出的人生却是安稳温暖。矛盾,所以鲜明,让人深思。

《岁时记》+《不许流光入梦来》

苏枕书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清淡优美的小说,充斥着花、草、民谣、昆曲、能剧、诗词歌赋……这些感性的人都喜欢的元素。作者是旅日留学生,很多的“抛书包”,各种新奇知识。不看故事,只看这些风物,也蛮有趣。

《夜航西飞》

【英】柏瑞尔·马卡姆 著 陶立夏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个传奇的女子,1902年出生于英国,4岁时随父亲到肯尼亚,18岁成为非洲首位持赛马训练师执照的女性。她驾驶小型飞机在东部非洲运载邮件、乘客和补给物品,成为非洲第一位职业女飞行员。1936年,她成为第一位单人由东向西飞越大西洋的飞行员。这样卓越的女子还生得美丽、写得精彩,让人羡慕。

《不在梅边在柳边》

张欣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张欣是与时俱进的女作家。此书技巧、语言、故事,依旧不落俗套,构造了一个环环相扣的悬念世界。每个人物身上都带着伤,心伤造成了对生活的不同理解与回应。然而,不论何种情况,都需有底线与操守。理性、平和、克制的人才值得信任和敬重。

《少有人走的路》

【美】M·斯科特·派克 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

精彩锦句: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患有人格失调的人却不愿承担责任。与外界发生冲突和矛盾,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全在自己,人格失调症患者却把错误归咎于旁人。

为在人生旅途上顺利行进,我们需要绘制地图,为此显然要付出努力。我们的努力越大,对事实的认识越清楚,地图的准确性就越高。相当多的人却对认识事实缺乏兴趣。

容易做出决策的人并不意味着是最好的决策者。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做出决策的能力。

要使心智成熟,就须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机遇,不断自我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在爱的定义中,我用“意愿”这一字眼。“欲望”未必能够转化成行动,而“意愿”可成为导致实际行动的强烈欲望。爱的愿望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基于灵魂的行动。

不合理的给予以及破坏性的滋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给予者以“爱”做幌子,只是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从不把对方心智的成熟当一回事。

有些人一厢情愿,把自我牺牲当成是真正的爱。其实,他们的潜意识蕴藏着更多的恨,并渴望得到发泄和补偿。

真正有爱的人,不可能单凭爱的感觉行事。真正的爱,来自双方心灵的意愿,而不是一时的冲动。真正的爱,是自我决定和选择,无论爱的感觉是否存在,都要奉献出情感和智慧。

应用女子 篇6

女子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体育竞赛项目,有着复杂的技战术以及在比赛中灵活应用的高要求,技战术的发挥往往会成为比赛胜负的决定性因素[1,2]。因此,女子散打比赛的技战术分析既是运动员赛前备战训练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女子散打比赛技战术分析方法主要是“视频分析法”,即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日常训练或赛前通过反复观看以往的比赛录像,并结合运动员和对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技战术分析。该方法是目前女子散打运动中用得最多,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技战术分析方法[3]。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方法也表现出严重的不足。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教练员会积累越来越多的比赛视频,这无疑会降低视频检索的速度;其次,目前视频分析法中的视频检索手段主要是通过快进和快退等方法进行人工查找和定位视频。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查找和定位其关心的视频节点上,这就给使用者造成很大的障碍和麻烦,大大降低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从而也无法满足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技战术视频分析需求。在日常的训练或赛前的技战术指导过程中,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希望实现:能否凭借某种技术手段,只要给出某些特征描述(或检索条件),就能自动快速、准确的找到其所关心的所有视频片段,然后可以连续或有选择的播放(包括慢放和快进)检索到的视频片断,从而大大提高其实际技战术视频分析过程的效率。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其显著标志就是人类对信息的管理与处理方式实现了从人工到主要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转变。信息技术应用于女子散打比赛的技战术分析也是一种必然趋势。然而本研究通过实地走访和现场观摩女子散打运动队在日常训练和临场比赛中技战术视频分析的实际,发现在女子散打运动实践中技战术分析研究的手段与方式比较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女子散打运动的快速发展,因此实现我国女子散打运动技战术分析方法与手段的变革是一项必要而又迫切的课题。

随着视频数据库技术的诞生及其在排球、篮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中的成功应用[4,5],本文将视频数据库技术应用到女子散打比赛的技战术视频分析之中,在对以往女子散打比赛的大量比赛视频进行技战术剪辑和技战术标定之后保存在数据库中,从而构建起女子散打技战术视频数据库,并开发相应的技战术视频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使用时教练员或运动员只需要输入相应的关键词即可找到相应的视频剪辑,从而使教练员和运动员能快速、准确、简便地查找到所需要的技战术视频,从而为教练员开展针对性训练和临场技战术指导提供决策支持,进而为女子散打队备战各种大赛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服务。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

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是:首先将女子散打比赛视频中与技战术分析有关的视频片断剪辑为若干个序列,然后在这些序列中提取代表该段视频主要内容的关键属性特征(如比赛名称、运动员姓名、对手姓名、技战术类别等),用于在视频片断与技战术关键属性之间建立起关联,并将视频片断的关键属性同视频片断一起存入到技战术视频数据库中。在使用时,根据输入的关键属性特征在视频数据库中检索与之相符的视频片段,然后打开视频文件进行技战术视频分析。

2.2 系统功能设计

女子散打比赛技战术视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总体上分为三部分,即:视频数据库的构建子系统、视频检索与分析子系统和系统管理子系统;视频数据库构建子系统主要实现视频的剪辑和视频的技战术特征属性标定等功能视频检索与分析子系统主要实现按技战术关键属性检索视频片断和技战术视频综合分析等功能;系统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运动员(包括我方队员和主要对手)信息管理和系统维护等功能,其功能框架如下图1所示。

2.3 系统功能介绍

2.3.1 视频数据库的构建

视频数据库构建子系统主要包括视频剪辑和视频的技战术标定等功能。

(1)视频剪辑

在进行视频剪辑之前,首先要根据技战术视频分析的需要对视频进行分类,本研究将女子散打比赛的视频分为五类,即:优秀技战术动作及打法、主要对手技战术动作及打法、其他对手技战术动作及打法、我方主要队员技战术动作及打法和具有示教意义的视频等。然后针对每一类视频,利用视频剪辑工具,根据技战术视频分析的需要将视频分割成多个视频片段,为后续的视频技战术标定、视频数据库构建及视频检索打下基础。

(2)视频技战术标定

视频的技战术标定主要是将剪辑后的视频片段与该视频片段所对应拳法、腿法、摔法和其他技战术特征,以及比赛的时间、运动员及对手姓名、比赛级别等信息进行关联,从而建立起视频剪辑片段与具体的技战术特征及比赛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其操作界面如下图2所示。

(3)视频数据库的构建

在对每一段技战术视频剪辑标定完成之后,可以将这段视频文件的路径信息及其对应的技战术特征及比赛信息一起保存到视频数据库中。对剪辑后的所有视频片段都执行同样的操作即可构建起女子散打比赛的技战术视频数据库,从而为后续的技战术视频检索与分析提供依据。

2.3.2 视频检索与分析子系统

在视频数据库中要实现基于内容的检索比较困难[6,7,8]。在本研究中,由于在视频的技战术标定时已经将视频片断同特定的技战术关键属性建立起了关联,因此,在视频检索时可以根据特定的技战术关键属性来实现对标记过的技战术视频的检索功能。

(1)视频检索

在完成技战术视频数据的构建之后,就可以按特定的检索词对视频进行检索。可以按照比赛的基本信息、技术类别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既可单个条件进行检索,也可多个条件综合检索,如图3所示。

系统自动将检索的结果显示在一个列表中,然后单击列表中的某一条记录,系统自动将其详细信息(包括比赛的基本信息、技术类别和视频文件的路径及文件名等)显示出来,单击“打开文件”按钮,系统自动打开并播放该视频文件,从而方便教练员或运动员的使用,如图4所示。

查询出的视频剪辑文件列表可以连续播放,也可以选中列表中的某一个视频文件单独播放。播放时既可以慢放(最慢可以减慢到1/8),也可以快进(最快可以提高到4倍速),还可以选定某视频片断进行重复播放,从而方便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技战术视频分析。对查询结果列表里的多段视频剪辑也可以根据需要合成为一段完整的视频。

(2)视频分析

对视频剪辑数据库里存放的大量经过技战术标定的视频数据,运用数据库、统计学等理论和方法,对女子散打比赛中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战术行为、击打部位、得失分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以视频或图表等形式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从而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加直观、清楚地观察和分析对手的技战术优缺点,进而为开展针对性训练和赛前技战术策略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2.3.3 系统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运动员基本信息管理和系统维护等功能经,其中运动员信息管理又分为我方队员和主要对手基本信息管理,系统维护功能主要包括操作员管理和视频剪辑文件存放路径设置等功能。

视频剪辑文件存放路径设置功能可以更改视频文件存放的盘符(如移动硬盘等),这样教练员外出比赛或在外地集训时也可以使用该系统,从而为教练员随时随地的进行技战术视频分析提供了较大的方便。

3 系统的相关技术

(1)技战术动作的分类与编码

技战术分类及编码是视频剪辑和技战术视频数据库建立的基础。女子散打比赛的技战术动作种类繁多、数量较大,要快速、高效地实现视频数据采集,必须首先根据女子散打运动技战术分析的特点及实际比赛的需要对其技战术动作进行分类和编码,从而为视频剪辑和视频技战术的标定等提供依据。

女子散打比赛视频的技术动作分类如表1所示。女子散打比赛视频按战术打法分为:猛拼型战术打法、消极型战术打法和灵活型战术打法等。

每种腿法又细分为7种(见表2),每种摔法又细分为6种(见表3)。每种技战术动作的编码存放在数据库的各个字典表中。

(2)视频剪辑技术

视频剪辑数据库建立的关键是要能够将经过技战术标定的视频片断从整个视频中剪辑下来,与对应的技战术动作编码一起存入后台数据库中,以便于后续的视频检索及技战术诊断分析。本研究用到的视频剪辑技术是目前专业的媒体制作工具软件“绘声绘影”。

(3)技战术标定技术

在视频数据的检索机制上由于要实现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比较困难,本研究灵活地采用了对视频剪辑片断进行技战术标定的处理方法,通过对标定的检索来完成视频剪辑的检索功能。因此,对视频的技战术标定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后续的视频检索及技战术视频分析。本研究的视频技战术标定是通过设计一个人机交互界面(如图2所示)来实现的。

(4)视频检索技术

由于视频数据库中视频剪辑的数量比较大,检索的条件又具有多样性,所以系统必须提供用户多样化检索条件的输入,并快速、准确的检索出满足检索条件的所有视频剪辑。本研究利用数据库的模糊检索和技战术标定技术相结合来实现视频的多样化检索。

4 系统应用

本文将该女子散打比赛技战术视频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于第4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女子48、52、56、60、65、70公斤6个级别决赛的视频分析。分析参与6个级别决赛的12名运动员中国内和国外选手的技战术特征。

首先收集第4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女子6个级别决赛的所有比赛视频,然后根据本文提出的女子散打比赛主要技战术动作的分类对收集的比赛视频进行分类,并按技战术动作分类进行比赛视频的剪辑及其技战术标定,从而构建起第4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女子6个级别决赛的技战术视频数据库;最后利用本文开发的技战术视频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视频片段的检索和技战术视频分析,分析女子6个级别决赛中中外选手的技战术特征,从而为我国女子散打运动员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依据。

由于摔法一直以来都是比赛中致胜的最关键的技术动作,因此本研究以摔法为例重点分析女子6个级别决赛的6场比赛中中外选手的摔法应用情况。

采用Spss和Excel对第4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中女子6个级别决赛的6场比赛中12名优秀运动员的摔法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表4所示。

从表4中、外女子散打运动员平均每场运用摔法技术的对比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女子散打运动员在摔法的平均使用次数和成功率上都远远低于中国运动员,这说明了国外女子散打运动员摔法技术与中国运动员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此外,从表4的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比赛中中外运动员均体现出了强烈的摔法使用欲望,中外运动员的接招摔使用率都低于贴身摔,但其成功率都高于贴身摔。

本文只对6场比赛中中外选手摔法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样利用该视频数据库管理系统也可以对6场比赛中中外选手的拳法和腿法及其它的技术动作和战术打法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5 系统开发环境及特点

5.1 系统开发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 2000,Windows 2003;

(2)数据库平台:SQLSERVER;

(3)视频播放软件:GOMPlayer或暴风影音。

5.2 系统的特点

(1)视频检索效率高

系统通过构建技战术视频剪辑数据库,并利用数据库模糊检索和技战术标定技术较好地实现了视频片段的快速、准确定位,避免了原来手工查找和编辑技战术视频的繁琐和低效率劳动,大大提高了视频检索的速度和技战术视频分析的效率;

(2)支持多种视频文件格式

系统支持大部分通用的视频文件格式,如AVI、WMV、VOB和MPEG等。视频导入时不需要再进行视频文件的格式转换。

(3)系统实现了视频分析与视频检索功能的分离,将教练员从繁琐的视频检索工作中解脱出来,使教练员能够更专注于比赛的技战术视频分析。

6 结语

本文将视频数据库管理技术应用到女子散打比赛的技战术视频分析之中,在对女子散打比赛主要技战术动作进行分类与编码的基础上,利用视频剪辑技术,将大量的视频剪辑片段同相应的技战术关键特征标识进行关联,并保存到视频数据库中,从而构建起女子散打比赛技战术多媒体数据库,并开发了相应的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

利用该系统可以实现国内主要选手和主要对手的技战术特征分析,可以进行优秀技战术动作的示教。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教练员只需要输入其关心的检索条件,如技战术动作类别、主要对手姓名、成功或失败的技战术打法等,系统自动快速、准确地将技战术视频数据库中所有满足该检索条件的视频剪辑片段检索出来,从而提高了技战术视频检索的速度和视频分析的效率,实现了女子散打技战术视频分析手段的科技化和信息化,为教练员日常开展针对性训练和临场制定比赛策略、提高比赛获胜的概率等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文章根据女子散打比赛技战术视频分析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将多媒体数据库管理技术应用到女子散打比赛的技战术视频分析之中,在对女子散打比赛主要技战术动作进行分类与编码的基础上,利用视频剪辑技术,将大量的视频剪辑片段同相应的技战术关键特征标识进行关联,构建女子散打比赛技战术多媒体数据库,并开发了相应的技战术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从而为提高女子散打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开展针对性训练,以提高比赛获胜的概率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女子散打,视频剪辑,多媒体数据库管理,技战术分析

参考文献

[1]朱永光.中国武术散打职业化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14-16.

[2]秦念阳,李代勇.散手战术的训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3):92-93.

[3]于翠兰.十运会武术散打半决赛技术统计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6):22-24.

[4]张辉,李晓东.计算机视频技术在乒乓球比赛分析中的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6):47-50.

[5]叶成林,徐福盟,任光杰.多媒体数据库及其教育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3(9):100-103.

[6]王曙燕,周明全,耿国华.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5(2):73-75.

[7]王志强,蔡平.基于内容检索的视频数据库系统[J].应用技术,2001(2):24-26.

[8]李敏业,王颖.Visual Basic+Access数据库应用实例完全解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42-56.

应用女子 篇7

一、戊戌维新派女子体育的发展背景分析

1. 西学文化思潮是女子体育发展的理论基础。

康有为、梁启超等是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 他们在甲午战争之后, 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 将其与中国思想文化融合在一起, 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由此我们也可以说, 以康有为和梁启超等先进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戊戌维新派是在受到西学文化理论影响的基础上产生并提出女子体育的。除此之外, 戊戌维新派还以进化论和天赋人权等西方学说为理论基础, 深刻地揭露了中国女性被封建礼仪束缚而缺少自由的状况,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男女生来平等, 女性拥有受教育以及参与体育方面的权利。在具体的实践中, 戊戌维新派还从遗传学的角度对兴女学和女子体育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将女子强身健体运动与强国强种紧密结合起来, 从而使女子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这种思想从很大程度上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当时女子体育的兴起。除此之外, 梁启超通过分析和总结, 在《论女学》中也指出美国和日本之所以国力较强, 是因为他们的女学都比较发达, 再次强调了国家的强弱盛衰是与女学教育有着紧密联系的, 并由此间接地支持了维新派女子体育的产生。

2. 西方教会女校为戊戌维新派女子体育的实践提供了示范。

在鸦片战争之后的条约作用下, 西方教会开始在中国建立具有强烈文化侵略性的女校, 女校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作为传播的工具为西方教会向中国社会传播西方宗教文化提供活动场地, 并希望能够以此种形式来给中国民众施加思想控制以及文化影响, 进而实现他们的殖民统治[1]。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教会女校对中国女性的解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促进了维新派女子体育的产生。一方面, 教会女校将西方先进文化知识和理念传递给中国女性, 对其传统思想产生了有力的冲击, 改变了中国女性的认识, 从而为戊戌维新派女子体育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 教会女学中设置了体育课程, 并且具有重要的地位, 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 尤其是非常关注和重视体操课程, 这种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从某种程度上也为戊戌维新派女子体育的兴起和实践提供了借鉴和示范作用, 解放了中国女性的思想, 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国女子体育实践。在教会女学的影响下, 维新派人士在上海创立了第一所女学, 并设置了体育课程, 推动了女子体育的顺利开展[2]。

二、戊戌维新派女子体育发展的历史意义分析

1. 体操课开始进入女子学堂。

在女子学堂开设体操课, 这是戊戌维新派倡导女子体育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维新派的影响下, 当时担任上海电报局局长的经元善在1897年开始在上海筹办“经正女学”, 除此之外, 它还出资聘请了五十多位西方女性, 组织她们进行关于女子学堂规章和制度的分析和讨论, 并拟定了章程, 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了维新派提出的兴办女学的主张。“经正女学”作为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女子学校, 它起到了很大的带头作用, 并且在成立之后, 它还积极响应开展女子体育的号召, 对体操课的广泛开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意义。在其影响下, “中国女学”也将体育课作为学校课程的一个内容, 并且将西学中的一些思想和知识引入到国内的教学内容中, 不仅对智育和德育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同时也对体育教学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女子学校的兴办以及女子体育运动的展开, 一方面对于中国教育来说是一个重大转折, 另一方面对于中国女子体育的发展来说, 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不过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中国女学也随之停办, 但是不可否认, 女学的思想依然对中国女性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2]。后来在1902年开办的务本女塾的教学计划中, 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设置的时候, 再次将体操纳入教学体系中。学塾开设女子体操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之后体操课就成为女子学校的惯例。1903年, 龙级瑞等在长沙创办湖南民立第一女学, 由此可见, 在全国各地都开始了女子学校的积极举办, 并且也都将“体操”列为正式课程[3]。1904年, 蔡元培出任爱国女学校校长, 也对女子体育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在这个时期, 虽然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开设女子体操课, 但是, 女子体育仍然处于探索发起阶段。1907年, 在担任军机大臣兼管学部的张之洞的带领下, 《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出台了,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从官方的角度确立女学的地位, 进一步推动了女子体育发展的步伐。与此同时, 位于天津的北洋女子师范学堂, 也作出了积极的响应, 将体操课纳入必修课之中, 并且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了丰富, 体操和游戏等都被纳入课程范围内。后来, 随着各地女校的办立以及体操课的普及开展, 女子体育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社会舆论也开始对这一运动现象给予很大的关注和重视, 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促使女子体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从很多社会现象中我们都可以看出, 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和如火如荼的发展, 例如1903年起主编陈撷芬陆续在《女学报》上发表了有关女子体育的专论, 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4]78。

2. 女子体操学校开始创办起来。

体操活动在各地学堂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此时女子体育活动的教学师资就开始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当时虽然提出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但是在长期封建思想的束缚下, 女子学校的体育教员仍然还是选择女性来担当, 但是女性体育教员处于紧缺状态。1908年, 各方共同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女子体操学校, 这是我国近代体育史上第一所女子体育学校, 在这所学校中制定了非常完善的学校章程, 其内容主要有招生、考试、升留级、课程设置、学制以及费用等[5]。除此之外, 中国女子体操学校还聘请了从日本女子体操学校毕业的汤建娥, 使其在学校任职, 兼任教员和教务主任两个职务。虽然当时由于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和限制, 女子体操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比较艰苦, 但是也为近代中国培养了许多女性体育人才, 其中一些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创办了体育学校[6]23。

3. 女子运动会开始在中国举办。

随着女子体育教学的兴起, 一些女子学堂积极开展了体育运动会,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女子体育教育的成果进行检验。其中被人们赞誉为“中国女界之卢骚”的金天翮就是女子运动会的一个热心倡导者, 例如他在1903年出版的《女界钟》中就肯定了女子运动会的重要性, 首次提出了开展女子运动会的主张[7]。后来, 在1905年《女子世界》的女子运动专刊中就对务本女塾举行秋季运动会中十几个项目的盛况进行了详细的记载[8]。1908年, 中国第一所女子体操学校规定, 每年举行一次运动会。1909年, 第二次运动会由中国女子体操学校展开, 这在《民吁日报》中有所记载。总的来说, 戊戌维新派女子体育, 以废除缠足为开端, 积极创办女校并组织开设女子体操课程, 倡导并举办了女子体育运动会, 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国女子体育的发展[9]。

总的来说, 兴女子体育是戊戌时期一种新而重要的思潮, 是女子体育在我国先进人士主导下开展的最早实践, 由此可见, 当时的人们已经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戊戌维新运动由于种种原因很快以失败告终, 但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所提出的关于女子体育的思想和主张仍然对我国女子体育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首先从理论上来说, 戊戌维新派进一步阐释了女子体育对强国保种和保身自救的重要性, 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 从实践上来说, 戊戌维新派通过一系列举措, 例如创办女校, 开设女子体操课以及倡导和举办女子体育运动会等, 逐步推动了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和发展。

摘要:维新变法运动在我国近代改革发展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其中这次运动积极提倡女权, 提出了对于妇女思想的解放。下面本文主要分析了戊戌维新派女子体育的发展背景,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发展对我国女子体育的影响。

关键词:戊戌维新派,女子体育,发展背景,实践,影响

参考文献

[1]肖庆群.戊戌维新派女子体育论[J].体育文化导刊, 2013 (11) .

[2]赵玉婷.论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演进及其社会基础[J].兰台世界, 2009, 11 (6) .

[3]张蘅.戊戌维新时期中国女子体育发展管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14, 27 (8) .

[4]吴雁南.中国近代社会思潮[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5]任向阳.论戊戌时期的兴女学思潮[J].江西社会科学, 2012 (10) .

[6]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历史资料[M].中国妇女出版社, 1991.

[7]肖宁.对我国女子体育文化历史脉络的回溯与探讨[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

[8]刘人锋.晚清女子体育的兴起与发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 (6) .

应用女子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与江苏油田排球比赛的女职工, 共计362人, 教练员:18人。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2 研究结果

2.1 前8名各3场共1 2场比赛扣球技术统计[2] (如表1)

从表中数据来看, 八强队伍身高不存在明显差异, 都在165 cm左右;平均年龄方面, 除了1支队伍为29岁, 其他队伍都达到30岁以上, 最大的达到36岁, 8支队伍当中年龄最大的达到了52岁, 最小的为25岁。三强队伍三场比赛扣球次数基本差不多;扣死率按名次排列依次递减, 冠军队队扣死率接近三成, 第8名的扣死率只有一成, 通过录像中看得出基本上是轻怕过网, 球速比较慢;失误率按名次排列基本上是依次递增, 冠军队失误率15.38%, 失误率较低, 而第8名失误率将近四成, 失误率过高。技术统计的结果非常吻合成绩的排名, 可以看得出扣球的得失在业余女子排球比赛中直接关系到队伍的成绩。

2.2 被访者扣球存在的问题

67%的被访者认为自己在扣球时跳不起来或跳的不够高, 出乎笔者预料, 实际视频分析结果只有45%存在起跳不起来的问题, 通过视频分析来看, 主要是因为女队员年龄偏大, 而且女子本身弹跳力就较弱, 加之助跑时身体下蹲制动不够, 无法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弹跳力, 弹跳力普遍在20 cm左右;62%的被访者认为自己的手法不好, 实际视频结果为50.5%, 包不住球, 存在磕、抹、捅、轻怕、拳击等非规范的或吊球的手法, 48%的被访者认为上步节奏不好, 主要是因为上步的时机不对, 容易过早或过迟启动, 导致不能充分把水平速度转换为垂直的弹跳力, 这也直接导致跳不起来;有三成左右的被访者选择挥臂不充分和发不上力, 其实这主要是在击球时没有很好的把肩部打开, 鞭打时引臂和速度不够, 同时腰部力量没有充分用上;冲网主要是对球的判断不好, 近网球收不住盲目发力, 起跳制动不够。

3 提高业余女子排球爱好者扣球技术几点建议

充分认识到扣球技术在比赛中的意义。从表1来看扣球技术环节直接体现一支业余较高水平女子排球队的进攻能力, 尤其在扣死率和失误率方面基本契合比赛的成绩, 所以说提高进攻时队员的扣球能力对比赛胜负至关重要, 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应重视扣球技术环节的技术统计与分析, 提高扣死率, 降低失误率。

利用录像技术分析扣手的问题所在。每名攻手扣球技术的薄弱环节都不太一样, 教练在训练中用语言去纠正队员的动作不一定能取得很好的结果, 直接用摄像机把攻手多次扣球的技术摄录下来进行录像分析能客观清晰的发现问题, 攻手在直观的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后, 也能做出很好的调整与改正。建议录像法长期运用。

注重单个环节重复徒手练习和有球练习。单个技术环节的重复练习有利于动作定型并形成肌肉记忆, 在练习中不可或缺。比如:打固定球、甩毛巾练习包球手法与挥臂速度;原地、一步、两步、三步的助跑与起跳技术练习;针对缩进、近网、平球、高球、倒球等不同球况下的上步节奏与技术选择练习等等, 通过这些环节的多球重复练习, 能使队员在比赛中遇到类似球况, 大脑能快速做出反应选择合理技术, 而不是盲目的用同一个技术应付所有球, 从而必然提高扣球质量, 减少无谓的失误, 增加得分机会。

建立俱乐部与教练员训练机制, 一个好的打球氛围和机制对于提高业余爱好者打球积极性与技战术进步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大家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圈子, 平时打球可以多交流, 相互学习, 共同促进;有条件的情况下请一名专业的教练员可以规范大家的技战术, 使大家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错误动作和打球习惯, 从而在练习时能够针对性的重点提高。

参考文献

[1]梁健.排球[M].2008:47-48.

[2]郑兆云.影响高校女子排球运动员扣球水平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5 (6) :26-27.

女子称呼知多少 篇9

“女士”, 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 谓女而有士行者”, 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 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 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 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 源自《晋书》, 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 借以代表女性。

“女史”, 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 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

“淑女”, 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 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

“妙龄少女”, 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绝代佳人”, 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燕赵多佳人, 美者颜如玉”, 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扫眉才女”, 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 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 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 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 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 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女子形体健美 篇10

这里介绍的是轻器械的健美操——“拉力器操”。它是一种简单易学的健身方法,不论男女老幼都能锻炼,且不受场地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因其休积小、份量轻,还可随身携带。

“拉力器”是一种利用物体的弹性,产生收缩和伸展,并通过它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来达到锻炼的目的。它有以弹簧钢丝制成的“弹簧拉力器”,也有以橡胶或塑胶制成的各种弹性不同的圆柱形或带状的“弹性拉力器”(如苏州乳胶厂生产的彩色弹性拉力器)。根据不同的体力和锻炼目的,可通过增加或减少“弹簧”和“塑胶管”的根数来调整拉力强度的。也有比较简单地用不同宽度、不同长度和不同弹性的橡胶带制成各种型号的“拉力带”,这些都能达到同样的锻炼目的。

一、胸部的锻炼

二、肩、背部的锻炼

三、臂部的锻炼

四、背、腰、腹部的锻炼

五、臀部的锻炼

六、锻炼的注意事项,

1锻炼时注意,用力时要吸气,还原放松时要呼气,要协调配合。

2动作过程中,用力要平稳稍慢些。当肌肉用力收缩和拉力带伸长时,动作可稍为快些。拉力带在收缩还原时,肌肉群应用力控制住,使其慢慢收缩,这样锻炼的效果更好。不要突然放松还原。

3初练时,应根据全身均匀发展的要求,全身各部位肌肉群选择1~2个动作,每次训练共选择7~8个动作。每个动作练1~2组,每组练10~15次。每次练30~40分钟,每周练三次(隔天练)。

4练了一个阶段以后,可以根据自己所需重点发展部位增选一个动作,每个动作练2~3组。每组练8~12次。每次练45~60分钟,每周练三~四次。

5如果重点作为“减肥”训练者,各部位根据训练的目的,可选择2~3个动作或更多些,每个动作练2~4组,每组至少练20次,甚至30次~40次。每周练五~六次。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应用女子】相关文章:

形容女子气质清雅诗句描写女子安静美好的句子06-19

初中女子05-01

女子健身05-28

女子中学06-11

女子运动07-13

女子体育07-16

女子选手08-24

青春女子范文05-17

《惠安女子》赏析05-03

女子唯美语录05-15

上一篇:消费文化下一篇:疗效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