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关系

2024-09-05

电压关系(精选七篇)

电压关系 篇1

1 锯齿波触发电路

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

根据电工学叠加定理,V4管基极电压:

式中:K1,K2,K3分别为叠加等效系数:

K1=R8//R9/(R7+R8//R9);

K2=R7//R8/(R9+R7//R8);

K3=R7//R9/(R8+R7//R9);

Ic为恒流源电流Ic≈V9/(R4+R3);t为C2充电时间;Ub为偏移电压;UK为控制电压即图中UC。

V4管基极电压ub4=0.7 V时,是产生触发脉冲时刻,该时刻对应的时间为t,由ωt=α+π/6,可知t=(α+π/6)/ω,ω为电源角频率。

1)当UK=0时,对应产生触发脉冲的时间为tmax,触发控制角为αmax,由ωtmax=αmax+π/6,知tmax=(αmax+π/6)/ω,由式(1)可得到式(2):

由式(2)可知:

注意:需要说明的是在装置中,若控制电压UK为正给定(即UK>0),则αmax为变流装置α移相范围中的最大值;若UK为正负给定(即UK既可大于0,也可小于0),则αmax为变流装置α移相范围中的中间值。如DKSZ-1装置既可用于整流,也可用于有源逆变,α理论移相范围为0~π(实际装置为10°~160°),故UK正负给定时,αmax=π/2,只有正给定时αmax=π(实际装置中αmax=160°)。

2)当UK≠0时,对应产生触发脉冲的时间为t,触发控制角为α则t=(α+π/6)/ω。把(3)式代入(1)式,令ub4=0.7 V,则可得式(4):

化简式(4)可得式(5):

由式(5)可知:相同条件下,要得到同一α角,电源频率f增加,则UK下降;

相同条件下,要得到同一α角,电容C2增加,则UK下降(但C2不可太大,否则放电过程时间延长,锯齿波波形差);相同条件下,要得到同一α角,充电恒流Ic增加,则UK上升(但Ic增加,一方面锯齿波斜率增大,α对UK的变化灵敏度小,另一方面使α不易达到αmin)。

2 KJZ6型集成六脉冲触发电路

该集成六脉冲触发电路是由3块KJ004,1块KJ041与1块KJ042集成组合而来。在这样的电路中寻找到控制电压UK与输出电压ud之间的关系,可以建立直流电动机闭环调速和过电流保护系统。要确定这个关系,首先要了解一下KJ004集成触发器电路(图2)。

图2中±15 V电源、R6,R23,RP1,C1构成电容负反馈锯齿波形成环节。当V4导通时,C1通过V4(c,e)和VD3构成迅速放电电路;当V4截止时,由±15 V电源、R6,R23,RP1,C1构成电容负反馈锯齿波形成环节。C1两端电压呈线形增长,锯齿波斜率由通过R23,RP1的充电电流IC1和电容C1来决定。在每个半波C1开始充电时,两端有1V左右电压,故uC1=(Ic/C1)×t+1Ic≈15/(R23+RP1)与锯齿波触发电路同理,可得到控制电压UK与α的关系。只要把前面式(3)右端0.7 V改为0.7-K1再代入式(4),式(4)中等式左端加K1,其他推导过程同上,最后式(4)整理后,就得到与上述式(5)一样的结果。此时式中:

3 α与整流装置输出电压平均值Ud的关系图

以4种常见的整流电路为例,分析关系如表1。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很方便得到晶闸管变流装置控制电压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为变流装置实现过流保护和闭环自动控制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总结上述关系,希望能为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开发、电气设备维修人员以及变流技术开发应用爱好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摘要:晶闸管变流装置通过改变触发控制角α从而改变装置的输出电压ud,而α角与触发器电路的控制电压UK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正确分析与探索控制电压UK与输出电压ud的关系,从而为变流装置实现过流保护和闭环自动控制提供了一个平台。

关键词:晶闸管变流装置,触发控制角α,输出电压ud,控制电压与输出电压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刘丽萍,刘广孚.DKSZ—1型电机控制系统实验装置的改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8,12(2).

[2]申伯虎.晶闸管变流装置触发脉冲与主电路电压的同步问题的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2003(5).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篇2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用电流表测同一只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会用与待测电阻串联的滑动变阻器调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电路连接和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在前三章的学习中已经把电路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分别进行了学习,而本节是一节建立电流、电压、电阻三者关系的课.采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得出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当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建立了电流、电压、电阻的联系.

教法建议

正确地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重点,而做好实验是难点也是关键,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方法认真完成实验,在分析数据时,如分析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时,应先算出 、 ,再算出 、 ;分析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关系时,应先算出 , ,再算出 、 ,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只能说成“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不能说成“当电阻一定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同样地“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不能说成“电阻与电流成反比”.这是因为这样才能正确地反映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与电压、电流无关.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的概念,电流不但有方向,还有强弱,即大小.那么导体中通过的电流大小与什么有关?由什么决定?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问题1 电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老师进一步引导,这就是说,只有导体两端存在电压,导体中才会产生电流.没有电压导体中不会产生电流.

同学们从这一点可以猜想电流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

导体中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可能有关,电压大,电流可能大.

问题2 什么叫电阻?(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猜想,电阻大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电流就不容易流过,对电流会产生影响,同学们从这一点可以猜想,电流大小还可能跟什么有关?

电流大小还可能跟电阻有关.

以上我们的这些猜想对不对?只有靠实验来验证.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探索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电流限电压的定量关系,电压一定时,

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的定量关系;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关系.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同一只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会用与待测电阻串联的滑动变阻器调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3)使学生初步体会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

电压关系 篇3

关键词:滑动变阻器;实验器材;实验数据

“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它由“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和“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两部分内容构成,主要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学习科学猜想、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表格、分析论证、感悟科学方法。这两个实验是探究电流、电压与电阻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开启欧姆定律知识大门的钥匙,因此也凸显出它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实验中为什么要用滑动变阻器?

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用干电池做电源,只能测出一组电压和电流的数据,这样无法达到多测几组数据寻找普遍规律的目的。如要改变电压,需要改变干电池的节数来实现,并且还不能保障电阻两端的电压真正成倍地变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电压的分配,从而达到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这样更方便、更快捷,同时滑动变阻器还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在该实验中,应多次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接入电路,但同时电阻两端的电压也发生了改变,因此要及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的位置,来保持电压不变。

问题二:进行实验之前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实验之前,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并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让学生经历整个实验电路图的设计过程。如先选用实验器材并能说出它们的作用,同时再根据所选器材画出相应的电路图,让学生按照设计好的电路图去连接实物图。

在实验之前,应向学生强调:首先开关是断开的;其次因为实验中还选用了电压表和电流表,所以要注意两个电表的接线柱使用的情况(保证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以及为了减小误差要选择合适的量程;最后就是要注意滑动变阻器的接法(按照“一上一下”的原则),同时还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

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有些学生急于动手操作,忽视了电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所以在连接电路时,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要让学生养成检查电路的好习惯。

问题三:在处理实验数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可以利用实验数据分析论证,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因果推

理,例如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在控制电阻不变的条件下关注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通过电阻的电流随电压改变的关系,推理出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

也可以利用图像进行数据的处理,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描点的方法,把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反映出来。由于在实验中存在着误差,所画的图像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教师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这样能培养学生用图像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以上这些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科学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这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电压关系 篇4

1 RLC串联电路原理分析

2 RLC串联电路源电压恒定时输出端电压和电源频率关系理论和实验数据比较

图2中回路取U源=2V并保持恒定, 改变电源频率测量输出端电压U端。我们取三次实验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实验值, 基于以上理论用Origin Pr7.5软件计算输出端电压作为理论值并作图。

3 结论

理论表明当电源电压恒定时RLC串联回路中总阻抗会随着频率改变而改变, 由图2可以从理论和实验看到输出端电压会随着频率改变而改变;在谐振点处总阻抗最小即输出端电压最小, 在远离谐振点处总阻抗比较大即输出电压比较大;理论值和实验值在谐振频率附近的相对偏差比较小, 而远离谐振频率点处相对偏差比较大, 我们可以推断在远离谐振点处系统引入的误差比较大。

摘要:本文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以保持电源电压恒定, 随着电源频率改变测量回路中输出端电压并和理论值进行比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RLC串联电路中的伏频特性。

关键词:RLC串联,阻抗,输出端电压

参考文献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 篇5

竹溪县花桥中学 谭国林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在九(5)班主讲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物理公开课。课后得到了同事们中肯的评价,指出了课堂值得发扬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让我深受启发。

这节课是一节实验课,设计的初衷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设计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并让学生在自己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让知识的生成水到渠成。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说教学思路是清晰的,问题的设置是具有引领作用的,如课上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要测量什么?用什么测量?怎么测量?”等。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是:

1、时间把握有待调整。

客观上来讲,由于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总害怕学生不会操作,因此过于注重实验设计的全面性,使得实验设计环节用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导致后面学生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后没有当堂练习巩固时间。

2、学生分工合作上还要进一步指导。

有个别小组学生,在做分组实验时,组内成员分工不明确,不知道该干什么,只是呆呆的看着个别同学做。

电压关系 篇6

油纸绝缘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主设备,在电力系统的电压变换、电能分配和传输等环节中都起到核心作用[1,2],变压器能否安全运行对电力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若变压器发生故障,不仅会造成自身与电力系统的重大损害,同时给经济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4,5]。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变压器的油纸绝缘系统中都存在着不同含量的水分,存在的水分会使绝缘介质的介质损耗增大。同时,降低其击穿电压,对绝缘介质的电性能和理化性能将造成很大的危害,且有可能会使油纸绝缘系统受到永久的破坏[6,7]。

同时投运的同类变压器,即使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也可能因水分含量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老化受潮程度。因此,诊断油纸绝缘系统的水分含量有助于更有效地评估变压器的老化受潮状态,它能够为变压器维护和状态维修提供重要决策的信息,从而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地运行[8,9]。

1 诊断含水量的方法

国内外存在许多诊断油纸绝缘变压器微水含量的方法,例如卡尔费休滴定法、油纸水分平衡关系曲线法、露点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可能对设备造成绝缘污染或分析数据不易获取等不足之处[10,11,12]。

本文将采用介质响应法中的回复电压法来诊断油纸绝缘变压器中的微水含量,利用回复电压极化谱特征量的变化规律,分析研究其与油纸绝缘系统微水含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来判断油纸绝缘变压器中的微水含量, 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数据不易获取、损伤变压器等缺陷,系统地分析回复电压极化谱多个特征量与变压器油纸绝缘系统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更全面地研究含水量与油纸绝缘设备老化特性的内在联系,从而能更精确地评估油纸绝缘变压器的老化受潮状态。

2 介质响应法诊断含水量

介质响应法是研究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极化特性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无损诊断绝缘老化受潮状态的方法。可通过分析研究绝缘介质及其老化产物的介电常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判断绝缘材料老化受潮状态[13]。

变压器油纸绝缘系统的绝缘介质主要为绝缘油和绝缘纸。绝缘油为非极性液体,其介电常数变化很小,油中溶解水分的极化强度很小,可忽略不计。绝缘纸的主要成分纤维素为极性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将有大量的偶极子被极化,吸收特性显著[8]。因此,极化强度的贡献主要来自于绝缘纸以及油纸绝缘系统的极性老化产物的转向极化和界面极化,且水分是主要的极性老化产物。

水分子(H2O)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三个原子不是分布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分布在一个以氧原子为顶,底角为104.5°的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如图1 所示)。因此,水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其相互作用不能抵消[14]。因此,水分的存在会使绝缘介质的极化程度大大增加,使介电常数增加。由此可见,水分的存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绝缘介质的极化特性,同时也会改变绝缘介质的弛豫时间。极化造成的影响可以等值为水分含量,而水分含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绝缘系统的老化受潮程度。绝缘系统中的水分含量越多,绝缘状态越差。因此,可通过测量介质响应特征量来诊断绝缘系统中的水分含量,进而评估油纸绝缘变压器的绝缘老化状态。

3 回复电压法简介

回复电压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绝缘检测方法。回复电压极化谱的整个测量由多个单次测量的循环组成,每个单次测量循环又分为四个阶段:充电、放电、测量、松弛[15](如图2 所示)。介质响应的回复电压法获得的特征量主要有:回复电压峰值Urmax、峰值测量时间tpeak、主时间常数tcdom、回复电压初始斜率d Ur/dt。

4 回复电压极化谱仿真分析

根据回复电压法的测试原理,利用回复电压测试仪(本文采用的仪器为Tettex公司的RVM 5461自动恢复电压测试仪)对多台油纸绝缘变压器进行现场测试,并取绝缘油样利用CA-100 微水测定仪测试变压器油纸绝缘系统的水分含量(变压器的基本信息见表1、表2)。测试到的回复电压极化谱如图3、图4 所示。

注:变压器T3、T4 为同一台变压器检修前后的不同状态,T3 为检修前,T4 为检修后。

由图3、图4 可看出,回复电压极化谱曲线会随着油纸绝缘变压器老化受潮状态的不同而变化,回复电压极化谱特征量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变压器的老化受潮状态。

4.1 主时间常数与含水量的关系

主时间常数反映了绝缘介质极化完全建立的时间,同时也反映了绝缘介质的弛豫时间。水分是强极性分子,会影响油纸绝缘介质的弛豫极化时间,则水分含量的不同将会对主时间常数有着较大的影响,主时间常数是有效诊断油纸绝缘系统微水含量的指标之一。

由图3、图4 的对比分析可明显看出,主时间常数越小,则变压器油纸绝缘系统的含水量越高,主时间常数可很好地反应出油纸绝缘变压器的老化受潮状态。

选取了三台相同电压等级的变压器进行现场测试,基本情况见表3。

将三台变压器的测量数据输入至回复电压测试仪自带的Tettex SWRVM2.0 软件进行拟合,并将其特征量折算至20 ℃时的值,确定其在20 ℃时的主时间常数。将变压器T5、T6、T7 的水分含量与折算后的主时间常数进行对比分析(如表4 所示),也可得出,主时间常数越大,则油纸绝缘变压器的微水含量越高,那么变压器的绝缘状态越好。

为了进一步探讨主时间常数与变压器水分含量的关系,在实验室中应用绝缘纸、变压器油、电极、碘量瓶容器、老化箱、若干导线等搭构简易的变压器油纸绝缘模型系统,往干燥的绝缘纸中滴入不同含量的水分,制备出不同水分含量的绝缘纸样,再将不同含水率的绝缘纸样浸入干燥的绝缘油中,经过12 h的充分浸泡即可得到已知含水率的油纸绝缘试样,然后应用回复电压测试仪测取主时间常数与水分含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5 所示。

表5 中所测量到的数据可拟合成主时间常数与油纸绝缘系统含水量关系的曲线,如图5 所示。

同时,对表5 中数据的拟合可得到主时间常数与含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表达式为

式中:t表示回复电压极化谱中的主时间常数;H表示油纸绝缘系统中的含水量。由此也可得出,回复电压极化谱中的主时间常数与变压器油纸绝缘系统中的水分含量成对数关系,主时间常数越大,则其水分含量越小。利用主时间常数与水分含量的内在联系,可以诊断油纸绝缘系统的含水量。

将现场测得的变压器T5、T6、T7 的主时间常数值代入式(1),求得这三台变压器的微水含量,并与表4 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如表6 所示),可验证此拟合公式的准确性。因此,基于回复电压法并利用现场测试的回复电压极化谱特征量(主时间常数)可获取变压器油纸绝缘系统的含水量,从而能更有效地对变压器的老化受潮状态进行评估。

4.2 回复电压最大值与含水量的关系

从图3 的两条回复电压极化谱对比可以看出变压器T1 的回复电压最大值小于T2 的回复电压最大值,结合两台变压器的含水量情况(T1 的水分含量为1.631%,T2 的水分含量为2.984%),可得,变压器的含水量越高,其回复电压的最大值越大。为了更明显地辨析出回复电压最大值与含水量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取了变压器T3、T4 在不同充电时间下的回复电压最大值进行比较,如图6 所示。

图6 对比了变压器T3、T4 在不同充电时间下的回复电压最大值,同时结合两台变压器的微水含量(由表2 可知T3 的水分含量高于T4),综合分析比较可得,含水量高的油纸绝缘变压器的回复电压最大值较大。

4.3 初始斜率与含水量的关系

除了主时间常数之外,初始斜率也是诊断油纸绝缘变压器老化受潮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初始斜率是回复电压的变化率,在外加电场恒定时,其初始斜率越小,则电导率也越小,那么变压器的绝缘状态就越好。初始斜率与变压器等值电容的乘积即为变压器的去极化电流,等值电容的大小不影响初始斜率,因此可以通过初始斜率来判断油纸绝缘变压器的老化受潮状态。

现通过现场测试的变压器回复电压的特征量来探讨回复电压初始斜率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

图7 对比了变压器T3、T4 的回复电压的初始斜率值,同时结合表2 中两台变压器的含水量情况,可得,回复电压初始斜率越大的变压器的水分含量越高,这与理论分析的结论是相同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初始斜率与含水量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取了几个不同充电时间下的初始斜率值进行对比分析,如图8 所示。

从图8 可更明显地分析比较出,回复电压的初始斜率越大,则变压器的含水量越高,且在较短充电时间下变化更为明显,当充电时间大于50 s,初始斜率的变化已很微小。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回复电压的初始斜率也可判断出油纸绝缘变压器的微水含量情况,初始斜率越大,则变压器中的水分含量越高。那么,可将主时间常数与初始斜率结合来判断油纸绝缘变压器的微水含量情况,从而来进一步评估变压器的老化受潮状态。

5 结论

本文基于介质响应理论的回复电压法,应用回复电压测试仪现场测试不同绝缘老化状态变压器的回复电压极化谱曲线,将理论分析与现场数据、回复电压极化谱特征量结合起来,探讨研究回复电压极化谱特征量与变压器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极化谱的主时间常数越小则变压器的水分含量越高;极化谱的初始斜率越大则变压器的水分含量越高;同时,回复电压的最大值会随着变压器中水分含量的提高而增大。基于回复电压极化谱特征量与含水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可通过分析研究极化谱特征量的变化规律来诊断油纸绝缘变压器的微水含量。

摘要:水分是强极性分子,会改变绝缘介质的弛豫时间,从而影响变压器的绝缘状态。因此准确诊断变压器中的微水含量,对分析变压器的老化受潮状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介质响应的回复电压法,结合现场测试的回复电压极化谱特征量进一步探讨了回复电压极化谱的特征量与油纸绝缘变压器微水含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主时间常数越小,则变压器的含水量越高;初始斜率越大,则变压器的含水量越高;同时回复电压最大值也会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可通过分析对比回复电压极化谱特征量来诊断变压器的微水含量,从而更有效地评估油纸绝缘变压器的老化受潮状态。

电压关系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2008年,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各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全部病例就诊符合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年龄35~65岁,平均53岁,男38例,女30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变、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其中1级高血压30例,2级高血压25例,3级高血压13例。正常对照组6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年龄25~60岁,平均49岁,男35例,女25例。均排除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做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由专业人员记录和分析。

1.3 心电图诊断

ECG:RV5+SV1>3.5 mV(女),RV5+SV1>4.0 mV(男)者为左心室肥厚,在I,aVF,aVL和V5导联上,R波分别>1.5 mV,2.0 mV,1.2 mV和2.5 mV者为左心室高电压。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处理。

2 结果

在高血压患者中共有左心室肥厚10例,左心室高电压11例,占总数的30.88%,其中1级高血压中左心室肥厚1例(占3.33%),左心室高电压8例(占26.67%);2级高血压中左心室肥厚6例(占24%),左心室高电压2例(占8%);3级高血压中左心室肥厚3例(占23.08%),左心室高电压1例(占7.69%)。正常组左心室肥厚1例,左心室高电压4例,占总数的8.33%,高血压组中心电图对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高电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不仅患病率高而且还是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血压的升高,病情的延长,为了适应高血压的改变,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肌肥厚,心室扩大。心肌肥厚是心脏为适应各种刺激而产生的心肌细胞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其病理变化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心肌间质细胞增殖及心脏细胞外基质改建等多方面的改变,即心肌重构。虽然早期心肌肥厚有利于维持正常的心功能,但由于心肌肥厚本身也可增加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肌顺应性,故长时间会导致心力衰竭,增加猝死发生率[1]。左心室肥厚一方面是心脏的适应性肥厚,是一种代偿机制,另一方面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主要变化为心肌细胞肥大,胶原蛋白沉积,纤维组织增多,心肌变硬,心室壁肥厚,心脏扩大等,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其病死率较无左心室肥厚者增加8倍,死亡原因多为与心室重塑及心室肥厚相关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心力衰竭[2]。有报道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意外(56.8%),单纯左心室高电压不是高血压患者独立的危险因子[3]。心电图无创、直观、简便,可重复检查,人为因素影响小,是检测左心室肥厚的常用方法,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监测病情,一旦出现左心室肥厚,应积极进行抗高血压治疗,使肥厚的心室得以逆转,以减少对心脏靶器官的影响。

摘要: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左心室高电压和左心室肥厚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2007~2008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8例各期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心电图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随着血压的升高,左心室肥厚检出率明显升高。左心室高电压和左心室肥厚在高血压组中共占30.88%,正常对照组中共占8.33%。左心室高电压和左心室肥厚在高血压组1、2、3级中分别占26.67%、8%、7.69%和3.33%、24%、23.08%。结论 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高电压可作为监测高血压病情的指标之一,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发现高危患者,积极治疗,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

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电图

参考文献

[1]戴文建,王以光.心肌肥厚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9,30(1):47-49.

[2]宋志芳,郑泽琪.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节律异常对利钠肽及左室质量的影响.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3):199-201.

上一篇: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下一篇:生态环境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