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鞘内子宫切除术

2024-07-19

改良鞘内子宫切除术(精选八篇)

改良鞘内子宫切除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在本院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6例, ASA分级Ⅰ~Ⅱ级, 平均年龄 (41.3±11.6) 岁, 平均体重 (63.7±6.8) kg。排除慢性疼痛和癌症患者, 以及麻醉药物滥用者和椎管内麻醉禁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一周禁用各种镇痛药物。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1组和联合2组, 每组43例, 联合1组采用0.2 mg吗啡+25μg芬太尼, 联合2组采用0.5 mg吗啡+15μg芬太尼,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8 h禁食禁饮, 术前联合1组和联合2组分别于鞘内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 (国药准字H20013351, 沈阳第一制药厂) 0.2 mg和0.5 mg;随后分别注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 (国药准字H20113508, 江苏恩华药业) 25μg和15μg。麻醉前30 min阿托品0.5 mg加地西泮10 mg肌肉注射, 入室后进行相关监测和开放静脉通道, 6 mL/kg聚明胶肽注射液10 min静脉输注, 均行2%利多卡因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方式, 采取0.1 mg/kg咪达唑仑静脉注射辅助麻醉, 每30分钟进行利多卡因硬膜外追加。术后48 h内对于VAS≥3分的患者采取0.05 mg/kg吗啡静脉注射补救镇痛。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手术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情况,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法) 对两组患者术后6、12、24、48 h疼痛情况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补救镇痛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药物用量、手术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的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联合1组的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联合2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术后镇痛效果情况的比较

术后6、12、24、48 h采用VAS评分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进行评价, 各时间点, 联合1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联合2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和补救镇痛情况的比较

联合1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联合2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联合1组补救镇痛率为2.3%, 低于联合2组的7.0%, 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例 (%)

3 讨论

吗啡和芬太尼用于术前鞘内注射临床镇痛效果均得以肯定, 考虑两种镇痛药物在镇痛中不同的优缺点, 可以将两组药物进行联合, 以弥补各自的药效短板, 发挥最大的镇痛效果[4,5]。本研究参考文献[4-6]来确定两组药物联合剂量, 并对联合作用效果进行评价。

本研究显示, 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联合1组的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联合2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两种联合剂量均不会改变麻醉药物用量和手术时间, 但联合1组吗啡0.2 mg+芬太尼25μg, 可以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缩短排气时间, 可能与低剂量吗啡对胃肠功能抑制较轻有关[7,8]。本研究显示, 各时间点, 联合1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联合2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联合1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联合2组, 与高宝柱等[9]的报道结论一致。本研究显示, 联合1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联合2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1组补救镇痛率为2.3%, 低于联合2组的7.0%,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联合1组可以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这可能与联合1组采用小剂量吗啡和大剂量芬太尼, 而芬太尼代谢较快, 小剂量吗啡对5-羟色胺受体影响有限有关[10]。

综上所述, 0.2 mg吗啡与25μg芬太尼联合用于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前鞘内注射镇痛效果更佳, 安全性较好, 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Gharaei H, Imani F, Almasi F, et al.The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TAPB on pain management after 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J].Korean J Pain, 2013, 26 (4) :374-378.

[2]陈蕾, 卲雷, 刘文瑶, 等.VAS结合镇静评分在地佐辛干预200例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硬膜外镇痛中的效果评定[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21) :3523-3525.

[3]SlavkoviZ, StamenkoviD M, GeriV, et al.Comparison of analgesic effect of intrathecal morphine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bupivacaine and fentanyl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gastrectom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clinical trial[J].Vojnosanit Pregl, 2013, 70 (6) :541-547.

[4]夏云飞, 郑吉建, 王莹恬, 等.微量吗啡鞘内注射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 23 (18) :78-80.

[5]程惠平, 吴城, 张中伟, 等.舒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与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3, 32 (3) :308-311.

[6]Saracoglu A, Saracoglu K T, Eti Z.Comparative study of fentanyl and morphine in addition to hyperbaric or isobaric bupivacaine in combined spinal anaesthesia for caesarean section[J].Arch Med Sci, 2011, 7 (4) :694-699.

[7]杨洪顶, 王军, 张承.肋间神经保护技术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3, 12 (3) :214-215.

[8]马伟, 冯世海, 李林, 等.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持续镇静治疗观察[J].中华烧伤杂志, 2013, 29 (4) :382-384.

[9]高宝柱, 赵军.术前鞘内注射不同剂量吗啡-芬太尼对子宫切除术的镇痛效果[J].天津医药, 2012, 40 (2) :172-173.

改良鞘内子宫切除术 篇2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对非脱垂子宫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对子宫肌瘤、功血、子宫腺肌病而无子宫脱垂病变的患者施行改良TVH。对手术时间、副损伤、术后肠功能恢复、感染率、出院时间进行分析。结论:对于熟练的阴道手术医师来说,80%的良性子宫疾患可经阴道途径解决。

关键词:非子宫脱垂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71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89-01

非脱垂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是利用天然孔道施行手术,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恢复快、手术时间短,腹部无瘢痕,无需昂贵的设备,医疗费用低等优点。现总结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108例非脱垂子宫施行改良TVH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行改良式TVH108例,年龄35-75岁,平均55岁,均为经产妇。功血15例,子宫肌瘤89例,腺肌瘤4例,均术后病理确诊。子宫相当于孕6-14周大小,平均10周。妇检:子宫活动度好,阴道宽松,无附件疾患。彩超检查单个肌瘤直径4-12cm。宫体最大14孕周。

1.2手术方法

1.2.1术前准备

术前3日每日均以0.5%的活力碘擦洗阴道2次,每晚以1:5000高锰酸钾坐浴。2天半流质,术前1天流质。术前晚及手术晨清洁灌肠。

1.2.2麻醉方式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膀胱截石位

1.2.3手术操作

a.导尿后,钳夹宫颈前后唇向下拉宫颈,1:250付肾素20ml注入两侧主骶韧带。b.膀胱宫颈附着处下约0.5cm处切开阴道前壁,分离膀胱宫颈间隙达反折。c.直肠宫颈附着处上约0.5cm切开阴道后壁,分离直肠宫颈间隙达反折。d.垂直切断双侧主骶韧带,并上推,暴露子宫动静脉,钳夹切断并缝扎,上推至宫角部,再次结扎。e.打开前后反折进入腹腔。自后穹窿翻出子宫。f.钳夹切断双侧圆韧带、输卵管峡部及卵巢固有韧带,切下子宫,10号丝线缝扎,再次结扎。g.1-0可吸收线以两个半荷包方式缝合阴道前后壁及腹膜,将附件残端固定在阴道残端上。术毕阴道内放入碘伏绷带1卷,插尿管。术毕标本称重后剖视送检。

2 结果

108例非脱垂子宫成功经阴道切除,切除的子宫平均重约280g,术中无一例反转开腹。术后病理确诊功血15例,子宫平滑肌瘤89例,腺肌瘤4例。平均手术时间115分钟,无一例副损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24小时。术后病率,术后48小时内体温37.5-38.8℃15例,48小时后无发热,住院天数6-8天。术后1月随诊,阴道残端愈合好,盆腔彩超检查无异常。

3 讨论

3.1非脱垂子宫改良TVH适应症:

因为非脱垂子宫越大,手术难度增加,所以要考虑子宫大小,活动度,阴道松弛度。国外报道经阴切除子宫大如24周孕,重1290g。国内报道孕22周,重1150g。我们认为应视患者情况,手术医生对阴道手术技巧的掌握程度来决定是否经阴手术。但对子宫活动度差,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有可能致粘连的应慎重选择。

3.2非脱垂子宫改良TVH的优点

a.直接切断宫骶主韧带,不需单独缝扎

b.直接暴露、切断子宫动静脉主干,阻断其主要血供,为碎瘤或缩小子宫体积时减少出血奠定基础。

c.整个手术只在子宫动静脉及宫角处进行缝扎,其他筋膜组织无需步步结扎或缝扎,减少了手术步骤,也减少了因缝扎所致的组织缩短,使阴道手术野相对宽大。

d.钳夹住子宫动静脉残端,沿子宫侧壁向上撕,推过阔韧带无血管区,使子宫进一步下降,输尿管进一步远离创缘,减少损伤。

e.打开前后腹膜反折,紧贴宫颈绕行充分剪开阔韧带后叶,包括松解子宫峡部筋膜组织,可以使子宫下降至阴道口附近,使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变得更加简单、安全、合理可行。

f.对大子宫不能下降者,采取将宫颈对半切开至子宫体或切除宫颈。挖出肌瘤或将宫体、瘤体呈楔状一块块切除,减少了子宫体积,最终达到能翻出子宫切除之。

g.将圆韧带及卵巢固有韧带的残端缝合于阴道残端两侧,使阴道向上提升,减少阴道顶端脱垂的可能性。

总之,本资料显示改良TVH對非脱垂子宫是安全可行的,其成功关键在于选择合适患者及熟练掌握手术方法。此手术不增加医疗费用,住院时间短,不需要昂贵的医疗设备,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改良鞘内子宫切除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3月-2012年8月在本院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4例,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分级Ⅰ~Ⅱ级, 年龄18~60岁,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32例。排除正在接受或既往曾接受慢性疼痛治疗的患者;对布比卡因、硫酸镁及芬太尼过敏的患者;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有椎管内麻醉禁忌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手术前1天晚上开始禁食, 手术当天清晨口服泮托拉唑40 mg。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ASA分级、麻醉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入室后, 常规行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建立静脉输液通路, 同时开放静脉输注林格溶液15 m L/kg。患者取侧卧位后, 定位L3~4间隙, 局麻后, 25号针穿刺穿入蛛网膜下腔。对照组给予2.5 m L (12.5 mg) 布比卡因+0.5 m L (25 mg) 芬太尼+0.5 m L生理盐水;治疗组给予2.5 m L (12.5 mg) 布比卡因+0.5 m L (25 mg) 芬太尼+0.5 m L (100 mg) 硫酸镁。所有患者药物注射完后, 留置硬膜外导管, 所有患者均给予面罩吸氧4 L/min, 术中血压和心率每5分钟监测一次。

1.3 监测指标

感觉阻滞采用针刺试验来评估, 感觉阻滞开始时间 (定义为完成鞘内注射到T8以下感觉完全丧失) 、运动阻滞开始时间根据改良Bromage评分[4]间隔5 min评估一次至15 min (0分-没有运动阻滞, 1分-髋关节不能弯曲, 2分-不能曲膝, 3分-不能弯曲脚踝) 。感觉阻滞持续时间 (感觉完全丧失到感觉恢复时间) 、运动阻滞持续时间 (下肢不能活动到运动恢复的时间) 。采用Ramsay镇静评分[5]评估手术过程中的镇静程度。1分-患者焦虑、躁动不安;2分-患者配合, 有定向力、安静;3分-患者对指令有反应;4分-嗜睡, 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敏感;5分-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迟钝。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治疗组感觉和运动阻滞开始时间要较对照组延迟,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在5 min时运动阻滞 (改良Bromage评分) 两组无明显差别, 然而, 在10 min时运动阻滞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延迟 (P<0.01) 。两组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2 两组麻醉副反应的比较

两组麻醉副反应比较, 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 (RR<10次/min) 、寒战、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和嗜睡等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例 (%)

3 讨论

全子宫切除术是妇产科常见的手术, 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多选择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及骶管麻醉[6]。笔者研究结果表明, 在接受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的同时, 鞘内注射硫酸镁可以使镇痛持续时间显著增加。同时, 也可以明显延迟感觉和运动阻滞的开始时间。

鞘内注射镁的安全性已经在动物和人类的研究中得到评估[7]。Lee等[2]对剖宫产术中患者鞘内注射镁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进行了研究, 在本研究中, 剖宫产患者使用了与本文相同的硫酸镁鞘内注射, 结果表明鞘内注射硫酸镁不会增加产妇的不良事件, 且可以延长阿片类药物镇痛时间。因此, 鞘内注射镁似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笔者研究也表明, 两组麻醉副反应比较无明显区别, 低血压的发生率在治疗组为18.6%, 这与其他的研究相近[8,9]。

在一些研究中发现镁可以诱导增强布比卡因和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但鞘内注射镁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效果国内外研究得较少。Ghrab等[10]的一项研究表明, 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患者, 鞘内注射硫酸镁 (100 mg) 和吗啡100 mg可以提高术后镇痛的持续时间而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Malleeswaran等[11]的研究也表明轻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患者, 采用硫酸镁50 mg联合布比卡因和芬太尼鞘内注射可以延长镇痛持续时间, 减少术后镇痛的要求且无额外的副作用。

硫酸镁鞘内注射延迟感觉和运动阻滞开始时间及延长麻醉镇痛时间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考虑可能是由于硫酸镁改变了p H值, 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寻求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同时, 镁可以激活细胞色素P450 (CYP) 从而使布比卡因的代谢增加, 出现感觉和运动阻滞的延迟[12,13]。但是, 它仍然不能解释运动持续时间的变化。

鞘内注射镁的最佳剂量尚未报道。以往的研究认为50、100 mg的剂量可以有令人满意的镇痛效果而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增加剂量可能携带呼吸抑制的风险[14], 但患者没有任何发作的呼吸抑制。鞘内注射镁也未发现任何全身毒性的迹象, 如低血压、心律失常、嗜睡、复视、口齿不清等。

总之, 100 mg镁鞘内注射复合布比卡因及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可以显著延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感觉和运动阻滞开始时间, 延长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延长而不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借鉴和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鞘内注射硫酸镁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4例择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32例。对照组蛛网膜下腔给予2.5 m L (12.5 mg) 布比卡因+0.5 m L (25 mg) 芬太尼+0.5 m L生理盐水;治疗组给予2.5 m L (12.5 mg) 布比卡因+0.5 m L (25 mg) 芬太尼+0.5 m L (100 mg) 硫酸镁。观察两组躯体感觉阻滞、运动阻滞开始时间及持续时间、镇痛的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感觉和运动阻滞开始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延长,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两组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100 mg硫酸镁鞘内注射可以在不增加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下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同时, 可以明显延长感觉和运动阻滞开始时间。

子宫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4例, 平均46岁 (39~57岁) , 经阴道分娩平均1.5次 (1~4次) 。子宫肌瘤54例, 子宫肌腺瘤10例, 合并卵巢囊肿者10例 (囊肿大小3~6 cm) 。

病例选择标准:①已婚、已育30~50岁;②经询问病史、妇检、B超, 必要时CT确诊为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瘤;③宫颈刮片检查, 排除恶性病变;④肌瘤直径≤10 cm, 子宫≤孕12周, 子宫、附件活动度好, 无粘连;⑤阴道无炎症, 伸缩度好;⑥无宫颈、峡部、阔韧带肌瘤及性质不明的卵巢占位性病变。

1.2 手术方法

采用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联合腰麻或静脉复合全身麻醉, 根据手术时间进行选择。最好选择联合麻醉, 术中麻醉效果好, 术后可留置止痛泵。麻醉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用7号丝线缝合固定小阴唇于大腿内侧, 保持一定张力即可, 会阴部大单缝合固定以防器械掉于台下。阴道上下用带光源阴道拉钩拓开, 用双齿宫颈夹持钳钳夹宫颈, 向下、向外牵引子宫, 用1:1 500肾上腺0.9%氯化钠注射液注入膀胱阴道间隙, 膀胱宫颈间隙、宫旁间隙及宫颈直肠间隙, 于膀胱沟下方0.3~0.5 cm处环宫颈切开阴道黏膜, 深达宫颈筋膜层, 弯组织剪紧贴宫颈黏膜向上推进撑开, 分离膀胱宫颈间隙, 两侧达2、10点处, 提起膀胱腹膜返折, 打开并向两侧扩大。4号丝线缝合腹膜于12点处留标记。如法处理宫颈直肠腹膜返折, 必要时用双手食指进行钝性分离, 于返折处剪开腹膜向两侧扩大至4、8点处, 于6点处用4号丝线缝腹膜留标记。将宫颈牵向一侧牵拉, 充分显露对侧骶主韧带, 用直考克钳断扎骶主韧带, 同法处理对侧骶主韧带, 将宫颈向一侧牵拉, 单手中指和食指伸入探查子宫动静脉, 用大弯血管钳于子宫峡部水平紧贴子宫钳夹血管, 并切断宫颈压板将子宫压向对侧, 10号线双重缝扎。如法处理对侧, 向上牵拉宫颈, 用左手食指和中指伸入宫体后方扪及宫体后壁和宫底, 于手指和宫体之间水平放入带线附件钩钳于宫底并旋转90°, 钳尖朝上钩取附件, 取线头收紧结扎附件, 用大弯钳钳夹切断附件, 双重缝扎之。处理对侧附件时根据子宫大小决定, 子宫小者此时可将子宫托出阴道, 用大弯血管钳于子宫角钳夹切断双重缝扎, 若子宫较大钩取后将子宫推向腹腔同法处理较方便。肌瘤较大标本从阴道取出困难时, 可纵行剖开子宫, 用肌瘤剥离器剥出肌瘤后取除子宫标本, 用10可吸收缝合线。从两侧向中间标记线连续内翻缝合盆腹膜及阴道黏膜, 放油纱置于子宫颈处, 完成手术。

2结果

本组64例均经阴道完成手术, 无2例中转开腹, 手术时间20~120 min, 平均52 min, 术中出血30~150 ml, 平均50 ml, 术后体温恢复正常1~5 d, 平均1.8 d, 住院天数3~7 d, 平均4 d, 56例均应用止痛泵3 d, 没有自述疼痛, 2例于术后8 h残端渗血, 给予明胶海绵及纱布压迫24 h, 出血停止, 6 d正常出院。术后经病理证实, 54例为子宫平滑肌瘤, 10例为子宫肌腺瘤, 均于术后3个月来院复查, 未见残端息肉、溃疡等异常情况, 双合诊盆腔无异常, 无并发症。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手术中的常规手术, 术式有开放子宫切除,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 (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 LAVH) 。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切除, 历史较长, 是经典的成形术式。非脱垂阴式子宫切除, 很多学者认为阴道手术术野狭窄, 操作困难, 手术指征受到限制[1]。我们对手术器械加以改进, 扩大阴式子宫切除的适应证, 欧美国家近几年对阴式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很受欢迎, 手术率达到60%~90%[2]。手术成功率96.7%。本次结果显示, 阴式子宫切除对腹腔的干扰轻, 因而对患者局部及全身的影响小, 使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没有腹部切口, 因而不留瘢痕, 达到美容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的方法、效果及手术要点。方法 通过对手术器械加以改进, 对64例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 平均手术时间32min (20~120min) , 平均出血量50ml (30~150ml) , 术后住院平均4d (3~7d) 。结论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疼痛轻, 对手术器械加以改进, 使手术更安全、可靠、迅速, 达到微创手术的治疗目的 , 完全可行, 值得推广。

关键词:非脱垂子宫,子宫全切术,阴式

参考文献

[1]董浩梁.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121例分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5, 5 (3) :187.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研究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非脱垂性子宫病变患者40例。其中子宫肌瘤26例, 子宫腺肌病12例, 功能性子宫出血2例。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 同期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切除术。符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 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 陈旧性会阴Ⅱ度裂伤等子宫良性病变的手术指征[4]。术前进行常规宫颈细胞学凃片检查, 必要时采用阴道镜下活检除外宫颈恶性病变, 严格检查排除生殖道恶性肿瘤;两组患者子宫增大均≤12周, 子宫活动度好, 无明显粘连, 无明显附件肿块。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体重、孕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进行常规查体, 做B超和宫颈液基细胞学的诊刮术检查排除子宫恶性病变。术前3 d进行冲洗清洁阴道, 并口服相应的药物进行肠道准备, 手术前晚及术前4 h清洁灌肠。

1.2.2 麻醉方法

采用硬外麻结合腰麻, 观察组取膀胱截石位。

1.2.3 改良阴式切除 (TVA) 方式

在成功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 采用常规方式铺垫消毒巾, 将两侧的小阴唇用4-0丝线固定在大阴唇外侧皮肤上, 裸露出阴道口, 并用纱垫将肛门进行遮盖处理。导尿后在可视状态下使用双爪钳将宫颈前后唇、左右旋转宫颈, 分辨出直肠、膀胱与宫颈交界的皱襞。于膀胱沟下方0.3~0.5 cm处环切, 深度为阴道壁宫颈附着处的黏膜, 深达宫劲筋膜层, 为减少出血可在宫颈两旁注入生理盐水 (1000 m L生理盐水加入肾上腺素0.5 mg, 若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则将肾上腺素改用缩宫素即100 m L生理盐水加入缩宫素20μL即10 m L) 。环切位置为前壁距宫颈外口约1.8 cm, 宫颈两侧距宫颈外口约2.0 cm, 后壁距宫颈外口约2.5 cm (根据病患的身体情况可以自行微调一定的距离) , 这样切口较宽大, 利于下一步的操作。钝锐性分离膀胱宫颈间隙、直肠宫颈间隙;运用弯组织剪的尖端部紧贴宫颈的筋膜由下向上推进, 撑开, 经过1~2次的分离, 就可以将宫颈前后间隙的达腹膜反折, 撕开穹隆, 进入腹腔。将钳夹宫颈的双爪钳向上提, 使分离部位推移到阴道的后壁处, 即直肠凹处, 剪开悬浮的腹膜, 采用拉钩来对直肠进行保护。向反侧牵拉宫颈, 快速剪断宫骶韧带和主韧带宫颈下部, 不用进行缝扎。用纱布适当用力轻推, 使宫骶韧带和主韧带及筋膜组织从子宫颈下部位沿子宫颈侧壁的血管表面滑走, 露出子宫动脉的下行支和主干, 并使其远离输尿管, 避免损伤。对子宫动脉和静脉主干先用钳夹夹住, 再用7-0丝线进行缝扎, 切断后再一次进行加固缝扎。钳切子宫动脉时还需要对牵拉在子宫动脉主干下方的宫旁组织同时钳切。打开膀胱和直肠的反折腹膜。由于此时子宫动脉主干已切断缝扎, 整个过程将不会出血, 子宫也就会缓缓下降, 再进行切除。手术中若有子宫过大情况时, 没办法依照常规方法进行子宫切除或取出时, 可以在宫颈处对子宫进行对半切术;若是有瘤体的情况影响到了子宫的下降, 可先对肌瘤进行挖出处理, 当子宫的体积缩小后再一并牵出[5,6]。采用固定韧带用的钩形钳对卵巢中固有韧带和输卵管以及圆韧带进行一起钳夹、切断组织及用7-0丝线进行残端双重缝扎处理。认真检查在腹膜与阴道黏膜之间止血状况, 没问题后对断端缝合处理。运用4-0丝线对盆腔的腹膜以中线为起始端向两顶端做两个半荷包状缝合;用1-0强拉力线对阴道黏膜进行褥式缝合。对两侧的子宫圆韧带组织进行缝合处理时, 应当缝合在阴道两侧顶端的前后壁上, 橡皮引流管也在收紧打结前放置, 用来进行常规引流。术后将阴道中填塞碘伏纱布, 术后观察引流管及尿管的流量, 当引流量<30 m L/24 h可以取出引流管, 留置尿管24 h。

经腹式全子宫切除 (TAH) 方式:常规消毒腹部, 取下腹正中纵切口约10 cm, 逐层切开进入腹腔, 依次钳夹、切断、缝扎双侧圆韧带, 卵巢固有韧带 (切除附件的卵巢骨盆漏斗韧带) , 子宫主动脉, 主骶韧带, 沿穹隆环切, 取出子宫, 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断端, 清理腹腔后逐层缝合关腹[7]。

1.2.4 术后处理

术后对生命体征、阴道出血情况、引流管及尿管进行严密观察病情, 并结合抗感染、镇痛等药物进行治疗。手术后6~8 h后可以进食, 阴道内纱布和导尿管在12 h后进行取出和拔除处理, 过后引流液量少于100 m L, 持续24 h没有增加, 即可对引流管取出处理。

1.3 观察标准

观察两组平均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术后疼痛、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天数, 术后病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来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0例子宫切除手术都成功, 均没有发生邻近脏器损伤, 出院时进行B超检查, 盆腔内无发现混合光团。术后1个月随访, 两组均无下腹坠痛, 观察组的阴道残端愈合良好, 切口部位没有感染, 盆腔检查没有异常。对照组有3例患者腹部切口处有未完全吸收好的丝线头, 对残端进行清除处理后愈合良好。术后3个月后进行复诊, 两组盆腔都没有炎性包块和血肿, 性生活质量也不存在明显差异。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 (97.45±53.26) m L、手术时间为 (45.32±15.22) min, 比对照组的 (134.24±45.27) m L阴道出血量少、手术时间 (61.33±18.71) min短,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都要短, 术后病率及术后疼痛例数也少,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两组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感染、伤口部愈合不良、阴道长息肉、血栓栓塞等, 两组虽然在阴道长息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但观察组术后的感染率、伤口部愈合不良等低于对照组, 而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3.1 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用于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子宫切除适应证:功血症、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 (瘤) 、宫颈病变等, 子宫增大在12周以下, 子宫的活动性好, 没有粘连盆腔或者粘连较为不严重, 需要排除恶性肿瘤, 没有下腹部较大手术历史 (女扎和阑尾炎等例外) ;不存在阴道显著狭窄的症状, 但不排除没有经过阴道进行分娩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利于实施手术的情况有阴道较宽松, 子宫的活动性好, 可实行牵拉出子宫的试验, 无麻醉状态下均可将宫颈牵至阴道外口处者, 实施手术也比较容易[8]。禁忌证:子宫的大小超过12周以上 (根据手术者的经验可作为相对参考禁忌) ;生殖道存在恶性肿瘤;盆腔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慢性盆腔炎或者盆腔内存在较为广泛粘连和子宫固定;阴道的形状不正常, 即畸形者。

3.2 手术特点以及应用价值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手术 (TVA) 不同于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手术, 它只需要对膀胱与宫颈的间隙进行分离, 再经由前腹膜切口处来实施翻转子宫处理, 切除子宫同腹式切除术的顺序相同, 是“顺行式”切除[9]。从上述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结果可总结以下几点手术的优点: (1) 用双爪钳夹向左右旋转宫颈的前后唇, 在直视情况下更能方便精准的找到宫颈中阴道黏膜的分界线。以此作为分离起点处, 可以更利于膀胱与直肠的推开, 将其推至前后腹膜反折处。对于分离子宫前后腹膜的间隙时通过利用弯曲组织钳尖端紧贴宫颈筋膜向上推进, 撑开, 使其分离更加简便、快速, 并且解剖层次更分明, 熟练基本操作可成为减少手术中出血的关键。因开腹式手术, 腹部纵切口有10 cm长, 再逐层切断、缝扎, 其出血量相对改良阴式手术要多。出血量多少, 对病患的体力恢复有一定的影响。 (2) 将子宫主骶韧带直接进行切断、分离, 不用再缝扎, 大大简单化了手术的操作步骤。而且还能够使其组织得到充分的伸展, 拓宽了手术的可见视度。在可视和简化手术步骤的情况下, 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因开腹式手术, 需要对切断的各种韧带及组织进行缝扎处理, 所以手术时间相对比较长。 (3) 要将子宫主韧带切断部、子宫膀胱韧带以及宫旁组织尽量靠上推进处理, 这样膀胱就靠子宫较远, 其输尿管也就远离了子宫动脉, 此时子宫动脉主干充分露在手术视野中, 更利于使用钳夹、切断、缝扎子宫血管的操作, 大大提高了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因开腹式手术, 切断, 缝扎所使用的钳夹多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手术的视野。 (4) 对圆韧带、输卵管和卵巢固有韧带从以前的多次钳夹改为在直视情况下一次钳夹、切断处理。节省了手术时间, 并减少了手术缝线的使用, 异物等, 术后吸收热也减少。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手术因减少了手术缝线, 较大程度地缓解了因传统腹式子宫切除手术的后期缝线吸收不良引起出血, 血肿及术后感染等相应的并发症[10]。

3.3 手术要点

对于分离膀胱与宫颈间隙一定要正确, 仔细认真找寻白色带滑动感的腹膜反折处, 精准的打开反折腹膜。为了更便于找准腹膜反折, 对于宫颈阴道部位的黏膜切开位置和深度要掌控好, 切口处应在膀胱与宫颈沟下0.4 cm左右 (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可以自行微调一定的距离) , 由浅到深, 切开阴道黏膜全层至宫颈前筋膜, 分清层次, 分辨正确的指感光滑易分离。掌握好阴式手术指征对于子宫从前腹膜切口翻出较容易。最后, 手术成功对于麻醉效果也有相应的关系, 采取全麻效果要好, 阴道比较松弛, 手术顺利[11]。

3.4 注意事项

(1) 手术指征要严格掌握好, 排除恶性病变:对于妇科恶性肿瘤、盆腔粘连较广且严重、程度较大的子宫肌瘤、位置相对比较低的宫颈肌瘤, 阔韧带的肌瘤及阴道明显狭窄等不适宜进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所以手术前应认真仔细做好相应的辅助检查, 充分评估手术适应证, 确保患者手术顺利完成。 (2) 对前后腹膜的打开, 可根据实际情况处理。若粘连在直肠窝处时, 可先将膀胱处的腹膜反折打开, 再将子宫从前穹隆翻出, 若翻出来较为困难, 严禁用力拉拽, 当确实无法翻出时, 可对盆腔再一次采取腹腔镜检查确认有无严重粘连后, 对子宫进行肌瘤取出或子宫切碎取出术, 其实只要掌握好阴式手术指征, 对于翻转子宫相对比较容易[12,13]。在锐性分离之后, 再将其直肠窝腹膜打开, 反之也一样。 (3) 手术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对膀胱及直肠的损伤, 主要是进入腹腔时造成的, 所以在手术中认清宫颈直肠反折线至关重要 (位于宫颈阴道和后穹隆之间的宫颈直肠分界颜色改变处) 是避免直肠损伤的关键。剪切进入腹腔应选择在上推开宫颈直肠间隙的两者之间相对较为安全。 (4) 若有盆腔粘连, 可根据子宫活动度的检查等方法来判断粘连程度, 应选择先从粘连较轻微的一侧实行手术切除, 待手术视野较广后再实行另一侧手术, 可以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是利用人体的天然孔穴-阴道来进行手术与传统经腹子宫切除手术比较, 节省了手术时间, 减少了手术的出血量, 手术将两侧阴道顶端和圆韧带缝合在一起, 有向上提拉阴道的作用, 可以做到预防阴道壁的脱垂。经阴道的改良阴式子宫切除病变手术既符合微创外科的理念, 又因腹壁没有切口, 对盆腔内器官影响少, 避免了腹式子宫切除时手进入盆腔内所引起的相应并发症[14]。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 (TVA) , 改善了传统术式的技术困难, 既简化了手术操作、让手术更快速, 节省了手术时间, 又大大减少了手术中出血量、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因拓宽了手术视野, 也一定程度地扩大了手术的适应证、减少了对腹腔的干扰、减轻了病患的痛苦, 手术后起床活动、排气早, 进食早, 体力恢复也快, 用药少, 术后病率低, 因为腹部没有伤口, 体表没有瘢痕, 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也较小, 节省了住院时间, 节约了住院费用等诸多优点。总之, 在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提倡微创技术的今天。无论是在微创还是在经济的角度, 无需昂贵的设备, 只要求术者必须熟悉盆腔中阴道术区的各器官解剖关系, 具备娴熟阴道手术操作技巧, 改良的阴式子宫切除术值得在各级医院临床推广应用[15,16]。

摘要:目的:比较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非脱垂性子宫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20例, 其中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为观察组, 开腹子宫切除术为对照组,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中平均出血量、肛门排气、术后疼痛、住院时间、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及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手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排气及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手术较开腹子宫切除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 手术中出血少, 术后病率低, 体力恢复快, 费用低, 体表没有瘢痕等优势, 是一种安全、手术效果好的子宫切除术式, 值得在各级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改良鞘内子宫切除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8例子宫脱垂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乐杰主编《妇产科学》 (第七版) 的诊断标准, 且经体征及相应检查确诊, 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下坠感、腰酸、排尿或排便困难、阴道肿物脱出等症状;对照组均已婚, 年龄43~68 (53.8±2.2) 岁。观察组均已婚, 年龄42~68 (53.4±2.3) 岁。子宫脱垂POP-Q评分分度:Ⅲ度32例, Ⅳ度16例;妇科检查子宫活动较好, 无盆腔粘连, 排除宫颈恶性病变。所有患者均因已生育, 且年龄较大而无需保留子宫。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阴式子宫全切术进行操作;观察组行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具体操作如下:术前准备与传统术式相同, 待连续硬膜外麻醉满意后, 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于膀胱水平环宫颈作切口, 环形切开阴道壁宫颈附着处的黏膜, 深达宫颈筋膜4mm, 以钝、锐性法分离宫颈膀胱间隙, 至膀胱腹膜及直肠, 上推膀胱至子宫膀胱反折腹膜, 用弯剪剪开直肠陷凹腹膜, 扩大术野, 剪开两侧主骶韧带约4cm, 上推主韧带断端, 充分暴露子宫动脉, 并钳夹、切断子宫动脉、双重缝扎并剪线, 随后牵出子宫, 并用手指帮助顶出膀胱腹膜反折, 钳夹韧带及附件, 切断前先用粗线结扎一次, 在钳内侧切下子宫, 观察附件及残端有无异常出血, 同时处理好子宫血管。不缝合腹膜, 双侧对称打结, 采用1-0可吸收线经尿道口下方切口顶端, 将黏膜、各韧带断端, 阴道壁黏膜层, 至阴道穹窿处连续扣锁缝合, 不留死腔, 常规修复阴道后壁。术毕留置导尿24h, 阴道填塞油纱卷一个, 24h后拔出, 常规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拔尿管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并于术后随访3个月, 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和t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观察

观察组术中、术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附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术后随访情况观察

两组术后均未发生阴道残端脱落及肠疝发生, 且大小便及性生活无异常。

3 讨论

子宫脱垂是妇科临床常见症状之一, 主要是因过度分娩致使盆底软组织及神经受损, 另外先天因素、绝经激素分泌减少、长期腹腔内压力增加等因素也可能降低盆腔支持, 迫使子宫脱垂[2]。临床治疗以子宫手术切除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我院实施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在秉承传统经典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点之上, 对手术步骤进行改良, 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 改良术式拓宽了手术指证, 不再以有严重盆腔粘连、严重阴道瘢痕狭窄及盆腹腔手术史作为手术绝对禁忌证; (2) 阴式手术经女性自然生理通道入路, 避免开腹操作, 符合微创治疗的理念; (3) 相较于传统阴式手术, 以钝、锐性法分离宫颈膀胱间隙, 至膀胱腹膜及直肠, 上推膀胱至子宫膀胱反折腹膜, 可缩短打开子宫膀胱腹膜折返时间, 避免因传统术式在膀胱宫颈沟下>0.5cm处分离, 而增加术中出血量, 延长手术时间[3]; (4) 改良术式在处理阴道残端缝合时, 改变传统术式逐层缝合, 而是将黏膜、各韧带断端, 阴道壁黏膜层连续扣锁缝合, 不留死腔, 进而可有效预防术后残端血肿, 加强盆底组织支持, 降低术后阴道顶复发脱垂发生率, 并缩短手术时间; (5) 术中可同时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等症状, 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提高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的安全性, 术者应于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切开子宫颈阴道粘膜的部位及深度, 以利于快速寻找腹膜反折; (2) 由于经阴道手术的术野受环境所限, 术者在行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时, 必须熟盆腹腔生理局部解剖层次及与周围组织毗邻关系, 并有丰富的妇科手术经验, 以此提高手术安全性[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拔尿管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中,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术后随访无生阴道残端脱落及肠疝发生。结果提示, 对子宫脱垂患者行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相较于传统术式手术操作更趋于合理方便, 术后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复。

综上所述, 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 且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该术式更加安全可行,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摘要: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8例子宫脱垂患者, 分为对照组和4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阴式子宫全切术, 观察组行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两组术后均未发生阴道残端脱落及肠疝发生, 且大小便及性生活无异常。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 且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该术式更加安全可行,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脱垂,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于合珍, 史丽芳.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壁修补术术式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5 (6) :154.

[2]王晶.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3, 30 (1) :109-110.

[3]张健.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4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12, 19 (6) :636-637.

改良鞘内子宫切除术 篇7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3~2006年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改良组135例,年龄32-60岁,平均43岁,子宫肌瘤108例,子宫腺瘤15例,功能性子宫出血12例。选取同期年龄分布及疾病类型近似的传统子宫切除术(以下称传统组)100例作为对照,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医生技术水平及熟练程度相当。

1.2麻醉方式两组均采用联合阻滞麻醉.

1.3手术方法(1)取耻骨联合上缘二横指横切口,皮下脂肪及腹膜钝性分离。传统组取下腹纵切口开腹锐性分离为主.(2)一次性处理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或骨盆漏斗韧带。传统组分开处理。(3)剪开膀胱子宫反折腹膜稍向下推开膀胱,暴露宫颈两侧子宫动静脉上行支,相当于宫颈内口水平处切断并缝扎子宫血管。传统组分离膀胱达阴道穹隆处,同时切断子宫主韧带及宫骶韧带。(4)在宫颈内口水平,骶韧带水平以上环形切开宫颈筋膜层深0.3-0.5 cm达宫颈肌层,上提子宫向下分离达宫颈阴道部。传统切断子宫主韧带及骶韧带。(5)碘伏消毒阴道残端,以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阴道断端及宫颈筋膜层。(6)徒手对位脏、壁层腹膜,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腹直肌前鞘皮下,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3针。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1可见,改良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康复快,术后病率低。

3讨论

改良腹式子宫切除术具有以下优点:(1)选取的耻骨联合上横切口在皱折处,术后张力小,疼痛轻,愈合快,瘢痕不明显,外表美观。(2)开腹时皮下脂肪及腹膜钝性分离可避免下腹两侧腹壁下动脉下行支损伤,保存血管、神经及细胞的完整性,减少出血,促进切口愈合。(3)腹壁切口采用筋膜皮下组织连续缝合,皮肤外缝3针,缝合间距宽以利引流,手术时间短。(4)圆韧带和附件同时切断,可缩短手术时间,且圆韧带有固定附件的作用,避免手术后附件脱垂。(5)筋膜内子宫切除保留了主韧带及骶韧带,筋膜的缝合形成了新的中心腱,维护了盆底的支撑结构,使其他脏器保持在正常位置[1],防止术后阴道脱垂。手术切除宫颈管内膜及移行带既达到了全子宫切除的目的,又保持了阴道生理解剖的完整性。(6)手术在筋膜内进行,子宫动脉下行支未切断,减少了盆底血管神经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另外,分离范围小,避免膀胱及输尿管的损伤[2]。此术式的缺点为不适合子宫及附件恶性肿瘤。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腹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对135例患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行改良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同时随机选择100例同期类似患者采用传统子宫切除术作为对照。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切口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康复快,最大限度地保留盆底正常结构。较传统子宫切除优越。

关键词: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全子宫切除术

参考文献

[1]赵铀,张通,尹旭.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128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2):107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45例临床分析 篇8

关键词:子宫切除,阴式子宫切除术,改良方法

阴式子宫切除术是目前临床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以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疾病需切除子宫组织的患者所采用的手术方法。但阴式子宫切除术下的手术操作视野有限,操作难度大,故应用范围有一定局限[1]。近来有临床研究报道[2],对阴式子宫切除术进行改进,调整手术方法与手术步骤,可弥补传统术式存在的局限,对提高子宫切除的有效性有重要价值。为观察应用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方法与临床价值,2015年1-9月收治行子宫切除的妇科疾病患者90例,通过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比常规阴式子宫切除术与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9月收治行子宫切除的妇科疾病患者9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3~55周岁,平均(45.8±2.5)岁,31例子宫肌瘤,8例子宫腺肌瘤,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观察组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3~56周岁,平均(46.2±2.1)岁,30例子宫肌瘤,9例子宫腺肌瘤,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两组患者就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

①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阴式子宫切除术。②观察组:观察组采取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具体手术方法:对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于宫旁注射1:200 000肾上腺素盐水10.0 mL以控制出血。对膀胱进行分离并直达子宫间隙,向上推膀胱直达子宫膀胱腹膜反折,将子宫膀胱韧带直接剪断后进行充分上推,对宫颈组织进行嵌夹处理同时上提,在手术操作视野下打开后穹隆部,进入腹腔后快速插入拉钩,并对直肠组织进行保护。与宫颈组织紧贴,依次对主韧带、宫骶韧带进行剪断与分离处理,不做钳夹与缝扎等特殊处理。将子宫切脉主干充分暴露于手术操作视野下并进行钳夹,应用7#丝线缝扎后间断,再次进行加固,并将子宫动脉断端上推,以推过阔韧带无血管区为标准。手术操作者于直视状态下将子宫膀胱腹膜反折组织剪开,并观察患者阴道组织情况。若阴道松弛情况良好,可以自前穹隆或后穹隆直接翻出子宫体,于两侧宫角位置对圆韧带进行钳夹与切断处理。若卵巢组织可见固有韧带以及输卵管,则将钳夹线于内侧进行切断,再选用10#丝线对断端进行双重结扎处理。子宫动脉残端再次进行加固缝扎,然后对阴道断端进行缝合。手术操作者可将阴道黏膜与腹膜同步缝合,使用1-0可吸收线以12~6点作为起始点,向左侧、右侧进行半荷包式缝合,于阴道组织两端对附件残端进行固定,阴道断端中间位置缝合线打结即可。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尿管留置1d。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

统计学处理: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术中、术后一般情况均为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子宫切除是妇产科常见手术方式之一,在子宫卵巢器质性病变、子宫脱垂以及产科急性并发症大出血者中均有较好的适应性[3]。在微创手术理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在国内外临床实践中不断推广应用,已成为子宫切除的最常用手术方式。随着研究经验的不断累积,相关学者发现[4],按照常规手术方法与步骤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操作过程中的手术视野比较有限,操作困难,导致手术难度较大,手术时间较长,还可能导致邻近器官出现损伤,影响手术效果。故在常规阴式子宫切除术基础之上,对手术方法与步骤进行调整,改良手术式,已成为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中数据显示,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整体价值更为确切。总结认为,实施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优势在于:①手术操作过程中不对主韧带、宫底韧带进行钳夹与缝扎处理,组织伸展程度充分,手术操作视野显露完整,一方面能够降低手术难度,避免手术操作的盲目性,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②对阴道残端进行半荷包式缝合,能够对手术创面加以充分封闭,起到腹膜化作用,对预防阴道顶端脱垂有重要价值,故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以及控制阴道流血等方面均有确切价值;③手术过程当中将子宫附件残端直接缝合于阴道残端两侧,能够对阴道顶端进行牵拉,对预防阴道残端脱垂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应用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阴式子宫切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缩短排气时间、有效控制阴道流血、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汪新妮,彭幼.阴式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切除非脱垂大型子宫的临床比较[J].广东医学,2011,32(23):3104—3106.

[2]彭冬先,何援利,王雪峰,等.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3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3755—3757.

[3]陈旭萍.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与非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比较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857—2858.

上一篇:改进探讨下一篇:夹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