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监控一体化

2024-08-31

教学与监控一体化(精选十篇)

教学与监控一体化 篇1

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及《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都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始终没有摆脱重理论轻实践的普通教育传统模式, 从而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特点, 提出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 将理论学习与工程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对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方式、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 为培养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1“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是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 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 教学环节相对集中, 由同一教师主讲, 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 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 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 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 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 而理中有实, 实中有理,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围绕职业技能训练要求, 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 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 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职业技能训练。二是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在教学中既可先讲理论内容, 用以指导实际操作, 也可从生产实习开始, 先接受感性认识, 再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总结, 提高认识程度, 还可以在实习教学中就现场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 从理论上进行辅导,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及应用》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依据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与应用》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也是一门能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课程。其目标是针对发变电技术岗位群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岗位的人才培养要求, 培养具有良好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该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很高, 因此要求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必须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 并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 而一体化教学正好满足这一职业培养模式要求。

3“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3.1 明确培养目标, 构建一体化教材和教学大纲

目前国内正式出版的教材中, 要么是高校类理论分析为主的教材, 要么是培训类技能训练为主的教材, 基本没有适应高职院校教学要求的教材。为了满足培养“一专多能, 零适应期”的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高技能人才目标的要求, 我校特地组织校内专业骨干教师、同时聘请校外工程师、高级技师、行业专家共同编写适应一体化教学的教材。整个教材分为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工程技术和发展趋势四部分, 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适用”为度, 技能培养以岗位为导向,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将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有机结合在一起。为指导教学, 编写《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与应用》一体化教学大纲, 以“工学结合”为原则, 以企业需求为课程培养目标, 强化实践教学, 加强能力培养。总学时为86学时, 其中实践教学环节为54学时, 占63%。

3.2 加大硬件设施建设, 构建一体化教学场地

要进行一体化教学, 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室与实训室相分离的状态, 构建融教学、实验、实训、考核于一体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我院决定投入130万筹建一体化教学基地, 包括模拟电厂、模拟开关站、计算机监控中心, 总体构架如图1所示。该基地采用基于C/S模式的构架, 融入最先进的模拟仿真技术, 拥有国内一流的设备, 能实现水电站计算机监控基本实现项目、复合实训项目和强化实训项目50多个。同时该基地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使其具有多媒体教学、演练实训、实验、强化训练和考核等多种功能, 满足了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在这种教学环境下, 师生双方可以实现“为做而学、为学而教、在做中教、在做中学”, 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既可以学习理论知识, 也可以对照实验设备, 提高感性认识, 还可以及时进行技能训练,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3 优化教学内容, 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整合教学内容, 力求课程结构的一体化。即根据职业岗位分析, 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 将原理性的学习内容和与之对应的实践性学习内容有机融合, 形成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主线”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以设计开发一个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为任务, 通过深入分解、层层剖析, 分解出很多子目标, 每个子目标的实现是由一个小的项目完成, 然后将整个课程的理论知识点以及技能训练融合到各个子项目中, 形成以下的一体化教学安排如表1。

在这种模式中,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下面简要说明具体实施过程。

(1) 教师提出任务

首先由教师介绍该任务提出的背景及目的, 然后给学生下达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对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 任务设计与选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务设计时要求教师根据岗位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 依据教学大纲,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步骤及方法。

(2) 学生分析任务, 收集资料

当任务下达后, 教师不要急于讲解, 可让学生分组讨论, 分析实现该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去收集与任务相关的资料, 为任务的下一步开展做好准备。

(3) 学生开展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进度适时给与理论知识的讲授, 讲授时要把握量和度, 学生需要的关键知识点要讲清讲透, 不需要的理论则不需浪费时间讲解, 给学生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探讨和实践。

(4) 对项目成果总结评价

完成一个项目后, 先由学生对项目完成情况和学习收获进行自我评价, 总结问题及经验。然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考核评分, 指出项目成果存在的不足及所应采取的解决办法。

3.4 重视教师培训, 建立一体化师资队伍

师资一体化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条件。理实“一体化”教学将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有机结合在一起, 仅由一名专业教师担任教学任务, 因此, 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能够进行基本理论的讲授, 而且还能进行操作示范, 以及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 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高素质教师。对于学历高、实践经验少的理论教师, 应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 增强操作和实践技能;对于学历较低、实践经验多的实习教师, 要鼓励他们继续进修, 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加强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各学所长, 各补所短。此外, 可以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工程师、技师或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 形成专兼结合的一体化师资队伍, 有力推动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3.5 提高教学效果, 构建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一体化的考核方式

主要通过期末理论考试和平时考勤及作业成绩进行综合评分的传统考核方式, 是不利于考查学生岗位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 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 必须对旧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1) 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

理论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 而技能操作则侧重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两项各占50%的比重。

(2) 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在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中又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项。具体的考核方式比例分配详见表2。理论的平时考核内容主要是项目完成后的总结报告以及讨论、答辩中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理论的期末考核主要采用笔试。实践操作的平时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设计、调试等综合应用能力, 期末考核主要是对监控系统的操作能力。

(3) 开卷与闭卷方式相结合

总结报告采用开卷方式, 期末理论考核采用闭卷方式。

4 结束语

一体化教学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 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 体现了能力本位的特点。通过项目实践教学, 让学生参与了项目研究的全过程,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

摘要:《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与应用》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针对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提出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 从教材、教学场地、教学体系、师资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如何进行一体化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一体化,水电站计算机监控,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Z].2004.

[2]教育部, 等.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4.

[3]李文.“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24 (1) :119-120.

[4]张仁贡.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教学实验平台的构建[J].人民黄河, 2008, 30 (2) :74.

教学与监控一体化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源管理,防范纳税遵从风险,建立健全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的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机制,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根据税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以下简称监控分析工作)是各级税务机关利用信息对税源与征管状况进行分析,形成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的工作机制,并针对纳税遵从风险采取监控管理的系列活动。监控分析工作制度是规范各级税务机关、各部门之间税源管理职能及协作的工作准则。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三条 省级及省以下税务机关应成立监控分析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征管数据分析应用小组),组织专门人员从事此项工作。

第四条 监控分析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本机关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定期召开会议,审议制定监控分析工作制度和措施,部署和督导相关工作。

第五条 监控分析工作小组是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小组由各业务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监控分析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检查和指标体系的维护以及监控结果的发布等日常工作。工作小组办公机构设在各级税务机关征管科技部门。

第三章 工作机制

第六条 各级税务机关要建立监控分析工作纵向互动机制。

税务总局负责制定全国监控分析工作战略规划和总体目标;建立监控分析指标体系;下达全国性风险预警指标;确定分阶段风险监控方向,部署监控分析工作任务;建设监控分析工作应用系统,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和纳税遵从风险特征库;发布监控分析结果,指导各地税务机关开展监控分析工作;组织实施对各地税务机关监控分析工作情况的检查、考评与通报;负责回复下级税务机关反映的有关问题。

省、市局负责制定本级监控分析工作规划和目标;根据上级发布的监控分析指标和数据,结合实际建立本级征管状况监控指标体系、纳税评估模型和纳税遵从风险特征库;发布监控分析结果,确定风险监控重点,下达风险处置任务,组织实施本地区监控分析工作的检查和考评;落实上级下达的监控分析工作任务并反馈有关情况。

县局、分局(所)和税收管理员负责根据上级发布的风险预警指标和风险处置工作任务,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

第七条 各级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要建立监控分析工作横向联动机制。

政策法规管理部门负责税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税收政策执行状况的监控分析工作;

税种和专业管理部门分别负责税种管理、大企业税收、国际税收等监控分析工作;收入规划核算部门负责税收经济分析、行业税负分析、重点税源预警分析等监控分析工作;

纳税服务部门负责纳税服务工作状况的监控分析工作;

征管科技部门负责综合性征管、税源管理和科技手段等状况的监控分析,并承担监控分析工作统筹协调职责;

税务稽查部门负责涉税案件的查处工作状况的监控分析和以查促管工作。

电子税务管理中心(信息中心)负责监控分析所需数据的抽取、提供和数据维护等技术支持工作。

本条所称税种和专业管理部门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内设货物和劳务税、所得税、财产和行

为税、大企业税收管理、国际税务管理等部门。

第八条 各业务部门在开展监控分析工作时,需要基层落实、涉及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任务应通过工作小组整合,形成综合性工作任务,报领导小组审批后统一下达;属于各税种或专业管理部门工作任务由该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其他部门予以密切配合;相关业务部门提出的监控分析工作任务与其他部门交叉的,由工作小组负责协调,不得重复下达。

第九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作,建立经济税源信息(第三方信息)的共享机制,完善综合治税、协税护税的体制、机制;规范、发挥税务代理机构在税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第四章 指标设置

第十条 监控分析工作通过设置监控分析指标实现。监控分析指标由相关业务部门根据本部门监控分析工作需要分别提出,经所在部门(成员单位)领导审核同意提交工作小组整合,报领导小组审批后统一发布。

第十一条 各业务部门负责对所提出的监控分析指标进行说明和解释。指标说明内容应包括监控分析指标名称、指向、口径、计算公式、数据来源、发布时限等。

第十二条 工作小组负责收集各业务部门提交的监控分析指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和规范,形成标准化指标体系,提请各业务部门确认,报领导小组审批后统一转交电子税务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实施数据抽取和技术支持。

第十三条 监控分析指标可结合经济发展、税收政策、税源变化和征管措施等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根据监控分析主题需要分期发布。

第五章 系统应用

第十四条 省以上税务机关要充分利用信息集中条件,建设统一的监控分析应用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监控分析,并实现各系统的信息共享。对能够固化的指标要固化到应用系统中并实现自动生成和逐级钻取,以提高监控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对于暂时不能固化的,应创造条件,规定权限,由各业务部门自行抽取分析使用。

第十五条 各业务部门需要在监控分析应用系统中实现的监控业务,应将相关业务需求提交工作小组,由工作小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业务和技术实现论证,报领导小组审批后纳入系统予以实现。

第十六条 各级税务机关监控分析应用系统由工作小组办公机构统一掌控使用。访问权限和访问接口标准由工作小组统一制定,系统所需设备资源和相关技术维护由电子税务管理中心(信息中心)负责。各有关业务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系统使用。

第十七条 各有关业务部门如需新增系统使用权限,应向工作小组提出申请,经工作小组组织论证并报领导小组批准后施行。

第六章 结果应用

第十八条 监控分析结果要有效用于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等各管理环节,形成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面、线、点有机联系、逐级递进、双向反馈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各地税务机关要根据税务总局发布的监控目标、监控分析结果,结合实际,将本地区的情况与全国平均水平、同类地区、同行业水平和历史同期等情况进行比较;将发现的问题逐级分析到具体纳税人和具体管理环节;对监控分析结果明显偏离全国或本地区、同行业平均水平的,要重点分析,及时查找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及时堵塞征管漏洞。

第十九条 监控分析结果实行按月分析、按季发布制度。发布时限为每季度终了后15日内。电子税务管理部门(信息中心)应在每月10日以前将监控分析数据提交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应于两个工作日内完成分析报告,经领导小组审核后统一发布。

第二十条 各有关业务部门负责每月对职责范围内的监控分析指标进行分析,提出分析

报告,由工作小组汇总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对监控分析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第二十一条 各级税务机关监控分析工作小组要根据监控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督导检查工作方案,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并通报结果。

第二十二条 各级税务机关要将监控分析中发现的问题落实到具体部门、岗位和责任人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根据本制度制定具体工作制度和操作办法。

教学与监控一体化 篇3

关键词:教学一体化案;自我监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80-1

“教学案一体化”是指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教案与学案的有机融合中真正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案一体化”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我校最近几年一直着力打造以“分层递进、分步实施”为指导思想的教学一体化案,分“课前案、课中案、课后案”三个环节,而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是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在进行学习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过程,认真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在一体化案的编制中,笔者一直重视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抓手,下面我就一体化案的设计来谈一下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思路。

一、课前案的设计要加强学习者对自我监控的认识

学生的自主学习跟学生的认知习惯、知识基础和智力因素有关,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时,缺少指导的情况下自主学习目的性不强、效率低下。教师编写课前案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前案编写过程中,根据章节知识特点,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积极创设获得新知,体验成功的机会,以增强其成功感和自信心。从而增强自我监控能力,如布置预习任务时,可采用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回顾,启发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设计一些基础的、简单的训练题,学生在很快上手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故课前案编写时着力点放在思路引导上,通过适时评价、思路点拨等形式,力争使“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以达到促进师生良性互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习活动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课中案的设计要着力培养学习者自我监控的习惯

课中案是教学一体化案的主体,首先教者要帮助学生制定目标、计划。教师在课中案的设计中应指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要求要达到的目标,重点应突出,难点应适中,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学习目标应是学生能跳一跳就达到的。这样有利于学生设置真正激发内部动机的学习目标。目标确定后要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目标实施情况的检查和反馈。

其次,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反思并修正自已的行为。让学生建立起自我监控的习惯,创设开放的课堂气氛: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开展个别教学、小组教学: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充分独立的思维时间,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学习。同时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得到反馈来弥补学习上的不足。要鼓励学生做记录提高自我调控水平。如: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要求其上课做好笔记,对练习题的训练时间,教师可规定时间,并告知学生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帮助学生,通过心理暗示的办法,“我保证在多少分钟内做完”等,不断养成自我监控的习惯。

最后在课中案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学习任务的安排和评价,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造性能力等素质的评价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调动各方面的能力主动高效地学习。开展必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设计中一定要渗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只有当学生装学会如何去学,才能充分分发挥主体作用,才会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三、课后案的设计要强化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训

在教学一体化案设计的最后环节,不能简单地布置一些练习题结束,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关教师能够在自我监控学习方面给予较多的教学、辅导、监督和启发,那么,学生就能从中获得较多的实际体验,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学习活动的全部过程,正确地使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及时对学习的效果进行反馈和总结,从而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布置课后学习任务,教师不妨多从几个方面进行。

1.鼓励学生自我提问和相互提问来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后复习时进行自我提问和相互提问。在自我提问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解题时可自我提出如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用的是哪些知识点?还有其它方法吗?我掌握解题的思路吗?在相互提问时,可鼓励学生就公式的记忆、解题思路、解题过程进行提问,以相互取长补短,逐渐养成自我监控能力。

2.运用出声思维方式来训练自我监控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描述自我监控的信息思维过程,让学生运用出声思维方式来训练自控能力。如为提高后进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后辅导环节,先让后进生大声说出解决某一问题的思维过程,然后把优秀生的解决问题程序告诉他们,并进行对比,鼓励他把优秀生用过而他们未用过的策略记录下来并讨论原因。然后再为后进生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其模仿使用。这样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同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样,要通过系统的训练来完成。教师在教学一体化的设计中要有机渗透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意识,对预习的方法要引导、在自学中形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课中案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课后案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不断发现问题,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总之,提高学习者自我监控能力,就要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心态,使之能够认识自我,战胜自我,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主地、独立地、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实践活动。

现代监控技术一体化教学实践 篇4

一、现代监控技术授课现状

目前, 现代监控技术主要采用讲授和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方式, 优点是能经济有效地、广泛地培养人才, 并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其缺点是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 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不利于因材施教。

二、一体化教学的几点尝试

(一) 现场化教学使学生具有“实战”效果

知识的传授要理论联系实际, 也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课堂与操作对象的结合问题, 应做到每一课题讲授之后, 有相应的产品供学生使用。这就要求我们主动找产品, 并根据产品, 做好实训内容的安排, 以保持教学和实训有节奏地进行。然后是实训内容与理论知识的联系问题, 教师应在施教过程中, 针对课题涉及的电学、图像传输、光学等学科的知识, 给予适当说明, 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 现场化教学应当考虑以下三点: (1) 怎样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 最为有利; (2) 怎样充分利用教学时间、空间和其他条件, 使之发挥最大作用; (3) 怎样把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学得好, 学得快。衡量一个学校现场化教学的优劣, 主要看是否具备以上三点。

在现代监控技术的授课教学过程中, 我们以实际任务为依托, 开展教学任务。例如, 简单监控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

第一步:现场勘察

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 分组带学生进入需要安装监控的现场, 现场讲解勘察的要领。如监控点的距离和需要监控的面积, 是否要有夜视功能, 观察并根据施工难易、监控需要等因素, 确定布线的方式和路径。

第二步:监控系统设计

根据系统设计要求及现场勘察的结果, 画出布线图、安装图。为学生提供几种设备, 并列出功能及特点, 供其选用, 要求学生列出设备清单。本步骤主要是锻炼学生对监控系统的设计能力, 以及对于经济原则的考量, 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工程实施的多种条件。

第三步:任务实施

1.施工工具和材料的准备

主要工具和材料:冲击钻、组合螺丝刀、万用表、尖嘴钳、超五类线、电源导线、PVC线管、膨胀螺栓。

2.施工人员的安排

将班级成员分为5组, 每组6—8人, 分别负责5个监控点的安装和调试工作。每组指定一名组长, 负责组织协调工作。指定一名安全负责员, 主要负责组内成员的安全, 监督成员操作是否符合操作规范。

3.现场施工

现场施工主要是布线和设备安装, 也是教学最困难的一个环节, 不仅要动脑, 还要动手, 要求学生能读懂图纸, 还能熟练使用各种工具完成布线和安装, 尤其注重对安装工艺的要求, 一旦施工出错, 将给后期的系统调试增加难度, 甚至对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4.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必须严格按调试步骤进行, 不能操之过急, 盲目通电造成设备损坏, 增加成本或者严重降低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建议教师必须提前做好检查, 也可人为设置故障, 提高学生的调试排除故障能力。

(二) 现场教学实施将更好地满足安全工作的需要

我系的这套监控系统 (如下图所示) 不仅仅是教学的实施设备, 同时也是安全防范和学生管理的助手, 利用互联网技术, 坐在办公室就可以看到教学楼的情况。

三、目前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困难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 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在施工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1) 该教学方法打破了旧的教学方式, 是一种创新教育, 如何进行、怎样进行, 对待不同的课题和不同的对象均有不同的效果。例如, 高中生源的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强, 组织协调能力也比初中学生强, 效果就有差别。每个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有所不同, 也决定了现场教学的成败。

(2) 教学组织者投入较大的精力, 搜集项目、策划教学等, 给教育者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量, 不利于广泛实施现场化教学。

(3) 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培养的是技术人员, 需要大量的实训设备和案例来保障教学。教学设备若不充足, 现场教学的效果就不能充分体现。

(4) 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大部分“双师型”教师只是持有双师证书, 并未有过实践的经验;部分确实有着实践经验的教师, 由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 不再有接触实践的机会, 对行业发展也逐渐疏远。而学校又缺乏长效工作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 由于教师自身的技能欠缺, 无法将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制约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保障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几点建议

首先, 创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作为新专业, 应加强与大中型相关企业 (如建筑行业、高校、大型商场、酒店、写字楼) 的联系, 共建联合实训基地。一方面, 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作业环境顶岗实习;另一方面, 学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

其次, 理论与实习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时间安排、教学过程由实习、理论教师一起商定, 相互参与, 共同完成。在实训实行课题负责制, 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 将若干课题进行分工, 每位教师负责一类专业相近的课题, 进行课题负责制教学, 学生根据课题安排进度轮转。这样, 一可以保证教师对擅长课题深入研究和潜心研究,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二可以节约实习材料, 落实教育成本核算;三可以解决实习师资不足的问题。

五、结语

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系到建筑智能化行业的振兴与发展, 涉及教学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计划等, 充分利用一体化教学, 采取零距离的培养模式是办好本专业的根本。

摘要: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步伐, 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专业技能的训练方法必须更为科学合理。如何培养出技能娴熟、技术过硬的楼宇专业人才是教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学校,现场教学,一体化教学,安全防范

参考文献

[1]芦乙蓬.视频监控与安防技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2.

[2]雷玉堂.安防视频监控实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机房一体化监控主机应用方案要点 篇5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不再 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衣、食、住、行,对周围的居住环境及环境安全越来越重视,安全技术防 范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重要工具也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重视。在银行、博物馆、政 府机构、商店(超市、居民社区等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与出入口门禁控 制系统作为安全防范系统最基本、最重要的子系统, 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采用闭路监控 与出入口门禁控制为主的多种技术防范结合的系统是预防和制止犯罪最为有效的措施。数字硬盘录像系统不仅存储费用低、效率高, 而且还具有网络传输、远程传输和循环存 储等优点。与此同时, 硬盘录像系统的数字化和传输网络化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与防盗报警 等系统联网联动,及时准确地反馈现场信息,为报警事件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

二、系统设计原则、依据 1 设计原则

根据机房的总体结构和布局图来设计, 前端设计采用高清晰度彩色摄像机, 视频传输采 用抗干扰高屏蔽同轴电缆, 保证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准确传输;监控录像系统采用数字化 硬盘录像系统,可以实现循环录像,并方便检索回放。

a、先进性: 在投资费用许可的情况下,系统采用当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一方面能反映系统所具有 的先进水平, 另一方面又使系统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以便该系统在尽可能的时间内与社会 发展相适应。

b、可靠性: 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可靠性, 系统一旦瘫痪的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系统必须可靠地、能连续地运行,系统设计时在成本接受的条件下,从系统结构、设备选择、产品供应商的 技术服务及维修响应能力等各方面均应严格要求, 使得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少。即便是 出现故障时,影响面也要尽可能小。

c、安全性: 对于安全防范系统,其本身的安全性能不可忽视,系统设计时,必须采取多种手段防止 本系统各种形式与途径的非法破坏。

d、可扩充性: 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今后的发展需要,系统应具有预备容量的扩充与升级换代的可 能。

e、规范性: 由于本系统是一个严格的综合性系统, 在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参考各方面的标准 与规范, 严格遵从各项技术规定, 做好系统的标准化设计与施工。一切应从实际出发, 使智 能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效能。这也是智能建筑在当今之所以能迅速兴起并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系统架构

本监控系统由摄像、传输、图像处理和显示等四个部分组成。摄像部分

作用是把系统所监控的目标, 即把被摄体的光信号变成电信号, 摄像机的种类很多, 不 同的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而选择不同的摄像机及镜头等。

传输分配部分

作用是将摄像机输出的音视频信号馈送到中心机房或其它监控点;本部分能够应用的产 品有视频分配器、视频放大器、馈线等;本系统采用高屏蔽的同轴线缆保证传输质量。图像处理与显示部分

图像处理是指对系统传输的图像信号进行切换、记录、回放、加工和复制等功能;显示部分 则是使用监视器进行图像重现, 有时还采用投影电视来显示其图像信号。图像处理和显示部 分的主要设备有:视频切换器、监视器和硬盘录像机等。在本系统中采用的硬盘录像机(DVR +监视器 来实现图像存贮处理和显示两个环节的

四、系统功能

机房网络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下述主要功能: 监控图像实时监视

对机房关键区域和出入口通道进行 24小时全天候监控,现场画面实时显示在本地或中 心监控中心的屏幕上。

监控图像存储和备份

前端摄像的音视频信号经编码压缩转换, 录制成文件方式保存在本地硬盘中, 支持长时 间连续不间断的录制和存储。前端所有网点的 DVR 可实现本地实时或动态录像,录像文件 和资料至少保存 1个月。

监控图像本地回放

本地可以通过监控录像回放软件, 直接在前端监控端上显示, 支持时间进度条查询和文 件查询双模式,支持同步播放模式和自由模式,切换自如。

监控图像控制

通过云台和快球等控制前端摄像的前后、左右、上下转动, 通过镜头的三可变装置控制 景深、焦距和光圈等。(未安装云台和快球此功能不能使用

通道网络状态监视

通过客户端实时监测前端设备, 在每个通道上的状态栏可以实时显示出当前通过的网络 信息,包括当前视频流的大小、累计视频网络丢包数。

五、系统特点 1.领先的应用架构

系统采用领先的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联网架构, 可通过高效的视音频编码技术、灵 活的网络处理技术以及智能的应用整合技术, 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远程监控整体解决方 案。

2.开放的设计体系

基于开放的设计体系,可提供差异化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以满足公安、军队、政府、金融、教育、能源、医药、交通、工业厂矿、连锁超市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不同领域的应 用需求。

3.业务功能丰富

系统可提供丰富的业务功能,包括图像浏览、声音播放、PTZ 控制、录像存储、点播回 放、语音对讲、报警联动、电子地图等。

1、产品概述

KTR-TH23型小型机房监控一体化机是一款具有温度和湿度采集, 红外遥控信号学习与发送的功能的空调控制小型主机, 可以学习市面 上 99%以上的红外遥控器,并可控制两路开关量输出,检测 3路开 关量输入。

该产品可实现对机房温湿度实时采集,空调遥控,开关控制等, 方便对小型机房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

2、主要参数 ● 技术指标 :

1、电 源:DC 5-12V(具有反接保护

2、工作环境:温度-20~+50℃ 相对湿度 ≤95%RH

3、控制范围:0~99℃, 0~99%RH

4、控制精度:温度 ±0.5℃,湿度 ±5%RH

5、功 耗:< 1W ●基本功能 :

1、温度测量和控制,测量范围:0~99℃

2、湿度测量和控制,测量范围:0~99%RH3、2路开关量输出4、3路开关量输入

5、可按照用户需求增添功能 ● 硬件参数

1、通讯 接口:RS485

2、传输速率:9600 bps

3、浪涌保护:RS485每线都具有 600W 雷击、浪涌保护

4、电气接口:3.96mm 标准接线端子(15位

5、体积:120*78*28(mm

6、安装方式:壁挂式

小型机房监控一体化机外观示意图 1 电 源 正 2 电 源 负 3 485 A 4 485 B 5 继 电 器 A 公 共 端 6 继 电 器 A 常 开 7 继 电 器 A 常 闭 8 继 电 器 B 公 共 端 9 继 电 器 B 常 开 10 红 外 发 射 管 正 11 红 外 发 射 管 负 12 开 关 量 输 入 A 路 13 开 关 量 输 入 B 路 14 开 关 量 输 入 C 路 15 开 关 量 公 共 端 接线端子定义(从左到右)

教学与监控一体化 篇6

关键词:信息运维监控,关联分析,设计理念

1 项目背景

目前, 公司信息运维监控手段不够完善, 主要表现在监控范围不够全面, 需机房动力环境系统、灾备监控软件 (Goldengate Director) 等多个支撑系统辅助监控;缺乏实时告警手段、监控工作量大、操作繁琐;对系统运行的监控仅依靠系统健康运行时长等接口数据, 告警时系统已经出现异常, 缺乏通过对系统硬件、数据库、中间件的监控实现系统运行状况预警的手段等方面。

2 项目概况

信息运维监控一体化平台研究了多系统集成环境下的信息运维综合监控技术, 实现了具备智能关联分析功能, 针对业务系统及网络通道、软硬件平台、灾备复制、机房动力环境、信息安全、运行评价指标的一体化监控告警平台。

3 主要功能点

3.1 综合展现界面功能

将业务系统、网络通道、软硬件平台、灾备复制以及机房动力环境等告警信息及运维人员信息综合展现在同一界面中, 以状态灯、业务系统矩阵等方式提供综合告警平台, 提供图形化告警界面、声音告警等全方位的告警手段。

3.2 实时状态监测功能

构建一个实时监控告警平台, 最低探测频率精确至1分钟。能够实时地在页面中通过气泡图的形式, 反映出各个被监控对象的运行情况。

3.3 声音告警及告警统计分析

采用3种告警级别、14大类、190小类告警类型, 根据通用规则、特殊规则等精细化的规则定义确保告警的准确性及时性;在故障发生及对业务产生致命影响前采取措施、有效解决, 保障业务的连续运行。

3.4 信息运行评价指标实时监测

对事件工单准确率、设备信息完整率等7项运行评价指标, 对采购订单完成率、采购申请完成率等5项应用评价指标, 对内网桌面终端违规外联次数、内网桌面终端注册率等9项安全评价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并提供实时声音告警。

3.5 统计报表

定制调控中心运行报表, 每日自动统计信息网络系统运行情况, 包含信息系统非计划停运情况、网络运行情况、日灾备复制关系运行情况、运行规范性、信息安全情况等。

3.6 定制工作流

提供故障分析报告上传、审批工作流功能, 便于对业务系统及网络、灾备、机房动力环境运行异常情况进行记录与存档。

4 技术实现

4.1 总体技术架构

平台基于PI3000平台, 采用“三层一库”架构, 即数据采集分析层、协同调度层、应用展示层和统一信息库。总体技术架构图如图1。

各层的具体作用如下。

数据采集分析层:是对所有IT资源对象根据管理策略对运行状态、资源配置、资产、安全等数据进行采集, 分析处理, 并转发和存储。

协同调度层:提供统一流程引擎, 负责对数据处理层上传的数据进行派单和处理, 并提供资产、知识库、文档管理。

应用展示层:通过统一的图形平台为上层应用、管理与展示提供统一的界面。

统一信息库:是平台的核心数据结构和存储, 为上层应用展示模块提供统一、完整、准确的数据。

4.2 一体化监控采集技术

一体化监控采集采用两层系统架构即数据处理层和数据采集层。

数据采集层通过SNMP采集器, Telnet/SSH, FTP文件采集, Syslog采集器, 业务仿真等采集手段按照预设的采集策略完成资源配置数据, 资源性能数据, 网络拓扑数据, 告警数据的采集。数据处理层通过对事件的标准化、压缩、过滤、归并及关联分析等一系列操作, 一方面将处理结果直接转发到统一告警平台;另一方面, 将处理结果转入告警库以便后续告警的查询、统一分析及统计计算。

4.3 图模库一体化技术

平台采用图形工具组件作为图形支撑, 为上层应用展现和监控提供“图-模-库”一体的实时图形编辑功能和监控展现功能。可以通过该图形工具灵活定制个性化的监控视图, 实现各种运维关键指标数据的实时、综合展现。

5 技术创新点

5.1 实现以业务系统为中心, 对基础设施与业务系统的综合管理

通过监控网络设备、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机房环境等IT资源的运行状态来评估业务系统运行状态, 体现出以业务系统为中心、对基础设施与业务系统综合管理的管理思路。

以业务系统运行为核心, 建立业务与IT基础设施关联的运维管理模型, 通过采集支撑业务运行的各IT基础设施运行指标, 从连续运行、系统及设备负载等多视角监控业务系统的运行状态, 真正做到以业务为中心的运维模式, 可把控各系统的运行状况, 做到提前发现、快速定位、快速解决的最佳运维模式。

5.2 实现所有机房环境的即时监控

实现机房场景动态监控和可视化管理, 通过对机房建模及UPS、配电柜、空调、机柜、漏水以及烟感等环境动力数据的接入与分析提供机房场景编辑、环境管理、运行管理、设备定位、设备告警等功能, 能够实时监控机房的环境和动力数据, 保障机房环境的安全运行。

5.3 实现业务系统、软硬件平台、机房环境三者的智能关联分析

根据业务系统与软硬件平台的资源关联关系、业务系统主机安装地点与机房监控点的关联关系进行告警智能关联分析。通过机房环境指标与业务系统运行指标关联建模, 机房温度过高时可以与业务系统部署主机进行告警关联分析。

5.4 实现业务系统物理集成的智能关联分析

根据业务系统物理集成关系进行告警的智能关联分析, 对共用数据库的业务系统运行状态及其数据库实例状态、数据库主机状态关联建模。若同时出现系统运行异常及数据库主机或实例告警, 则自动提供告警建议, 从大量告警信息中定位故障根源, 给值班人员提供最佳故障解决方案。

5.5 浏览器模式下的实时图形化运维监控技术

采用目前先进的Flex技术自主设计开发了一套图形支撑模块。基于该图形模块设计的统一展现实现了Web客户端的实时、矢量、动态图形监控功能。具有界面交互灵活、美观, 数据实时、动态, 并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不同展现视图等特点。并且通过采用数据封装和分发处理技术, 将原本需要多个并发请求才能完成的功能通过一次请求响应就实现了, 减少了带宽的利用, 降低了服务端消耗。

6 项目应用情况及成效

目前, 平台共监测39个业务系统、32条广域核心网络链路、12个灾备数据库复制进程、6个灾备存储复制一致性组, 接入省公司8楼信息系统机房、信通公司2~5楼机房的动力环境及通信除硫监控系统告警, 实现了对21项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及应用评价指标的实时监测与月度自查。

教学与监控一体化 篇7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设计与分析

0 引言

变电站是电网处理发电、配电、输电和调度的环节的核心平台, 变电站的智能化是实现电网智能化的必须步骤。为了满足现代智能电网更高效和更可靠的运作性能要求, 我们必须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中合理引进先进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 科学配置各种资源, 实现变电站智能监控系统的一体化。目前我国变电站的智能化进度缓慢, 很多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仅仅是实现了部分设备的智能化, 对于单个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和检修展开了研究。而对于整个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集成, 则普遍存在子系统数目众多, 且相互独立, 集成度低, 不能实现各自动化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通讯, 难以实现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的一体化。本文依据有关建设规范, 分析一体化监控系统结构组成和功能组成, 对一体化监控系统的配置方案展开了研究。

1 一体化监控系统结构组成

智能变电站的一体化监控系统是指在全站信息数字化、信息共享标准化和通信平台网络化的基础上, 实现整个智能变电站信息的统一处理, 集成运行监测和管理、自动控制、数据分析、智能预警和其他辅助功能与一体的监控系统。一体化监控系统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 是智能变电站生产、配电和调度系统以及各自动化设备的连接纽带, 也是变电站实现整体自动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通过直接采集智能设备的各种运转信息和整个电网的运行状态信息, 并实时与其他监控系统和设备进行信息交换, 实现变电站系统的动态监控。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安全Ⅰ区和安全Ⅱ区。位于安全Ⅰ区的监控主机的主要功能是实时采集智能变电站的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 以及电网整体运行状态信息, 并对采集的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然后将这些信息数据上传至系统服务器。安全Ⅰ区的有关运行信息通过直接采集和直接传送的方式, 经由安全Ⅰ区通信网络, 与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调控中心实现实时信息交互。为了提高这些信息的可读性, 所采集的数据信息需要进行规范化处理, 生成可读性较高的标准文本格式。安全Ⅱ区的作用主要是采集并处理智能变电站环境监测、安防、消防等信息。通过对变电站输变电设备状态进行监测, 并实时与其他辅助设备, 以及综合应用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同样的, 这些采集到的信息也要经过分析和规范化处理, 然后上传至调控中心。

2 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包括运行状态数据采集与存储、数据总线与访问接口、电网运行状态检测、控制、数据分析与处理、电网运行管理和其他辅助功能等。变电站的智能化即要求一体化监控系统分析并处理所采集的监控信息, 输出可读性强的标准化信息, 实现对变电站内所有设备运行状态以及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和控制。同时, 一体化监控系统还应该提供变电站设备以及电网运行状态远程浏览服务, 便于相关工作人员实时了解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信息。智能变电站另外一个功能就是能实现相关设备的就地和远程控制。通过引入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 实现对站内一、二次设备的精确控制, 并应设置紧急状况下的开关和闸刀控制。利用一体化监控系统的调控中心, 根据采集到的状态监测信息分析结果, 对变电站内设备进行远程调度和控制。此外, 一体化监控系统还应对变电站内的环境信息, 消防信息、安全信息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其他辅助设备和综合服务器, 对这类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处理, 对出现的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提供准确的报警信息。对于智能变电站内的各种设备应建立档案, 将各种设备完备的基础信息输入一体化监控系统服务器, 并实时录入各设备的运行、检测和故障维修等信息, 实现设备的智能管理。

3 一体化监控系统设备配置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网络可分为站控层网络、间隔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站控层主要设备包括监控主机、操作员站、各安全区通信网关机、数据服务器等。监控主机的主要功能是采集和处理变电站内设备以及电网的运行状态数据, 并集成了安全防护功能。操作员站则是提供人机交互界面, 为变电站内操作员提供各种设备运行状态查询和远程控制等功能。各安全区通信网关机则实现区内信息与服务器和调控中心的通信, 实现信息的实时交互。根据智能变电站的电压不同, 站控层设备的配置也会存在相应的变化。一般监控主机宜采用双套配置;220k V以上的智能电网数据服务器应该踩踏双套配置;网关机和操作员站设备等视智能变电站负载情况合理配置。间隔层的测控装置应该独立配置, 继电保护装置则根据变电站电压不同而相应配置。测控装置的配置模式有三种, 即单套测控装置接单网模式、单套测控装置跨双网模式和测控双套配置模式, 在配置时应根据智能变电站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过程层的主要设备包括合并单元、智能控制柜和智能终端等, 其配置方案决定于智能变电站电压。电压较高的智能电网过程层设备宜都采用双重化配置, 电压较低的则可以采用单套配置。此外,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设备还包括交换机、接口设备、光缆等网络通信设备。站控层网络应配置2台交换机, 且每台交换机都能提高足够的端口以满足需求。间隔层网络按智能电网电压等级配置。过程层网络交换机的配置方案较多, 当智能电网电压较高, 测控装置和保护装置布置较为集中时, 应配置更多的交换机, 随着电网电压的降低, 其所需的交换机数量也逐渐减少, 以适应电网负载。

4 结论

变电站智能化是推进电网智能化进程必须完成的关键任务。尽管目前我国在建设智能变电站上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在核心技术开发、设备研发和电网运行维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是在构建高度集成的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方面仍然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 主要体现在设备集成度低、自动化程度不高以及信息传递的实时性不强等方面。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 改进和完善一体化监控系统方案, 才能够不断提高我国智能变电站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冬青, 李刚, 何飞跃.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的设计[J].电网技术2010, 34 (10) .

教学与监控一体化 篇8

项目发表论文3篇, 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 发明专利3项。项目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有:

1.低带宽技术 (8 M带宽) 条件下地县调自动化系统互联技术。

2.地县调之间低带宽技术条件下数据分布采集与集中处理结合的数据采集及处理技术。

3.地县调高可用环形网络 (使用一个连续的环将每台设备连接在一起) 互联技术的探索及实现。

4.多层级 (地调、县调) 、多模式 (调度、监控、集控、巡维) 一体化电网运行监控巡维技术的架构创新。

5.基于反向隔离装置的反向数据主动同步请求技术。

6.县调多种建设模式 (远程终端模式、数据分布式采集模式、数据分布采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模式、在线容灾备用模式四种模式) 混合使用的地县一体化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现。

7.实现了基于SOA服务的地调、县调监视、控制、巡维多层级一体化功能。

本项目以快速提升县调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水平, 以及地县调度自动化高度集约化为目标, 研究了地县一体化电网运行监控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模式, 即地调调度自动化系统采集全地区变电站、发电厂信息, 并通过网络延伸技术, 将地调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延伸到所辖县调, 县调不再建设独立的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 只需配置必要的工作站, 即可实现对调管范围内厂站的监视和控制。

教学与监控一体化 篇9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下简称综自系统) 是变电站运行必不可少的项目, 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前提。而视频监控、安防系统、门禁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统称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 是近年来兴起的变电站辅助系统, 对于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管理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 辅助控制系统与综自系统各自独立、互不关联, 2套系统之间没有数据交互, 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视频系统由于不是按照变电站应用来开发的, 与变电站日常管理工作关联性不大。综自系统进行操作、控制时, 不能看到所操作设备的现场图像;设备发生异常或报警后, 也无法迅速查看报警点的图像, 往往需要从独立的另一个系统中费时费力地找到对应图像, 甚至要人工控制摄像机对准目标设备, 或派人现场进行巡视查勘, 实用性大打折扣。因此, 将变电站综自系统与辅助控制系统结合起来, 实现多功能的一体化系统, 从而提高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 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也是大势所趋。

由于综自系统与辅助控制系统本身都是比较庞大、比较复杂的系统, 要实现两者的完全融合需要有一个过程。考虑到变电站日常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本文主要研究将视频监控系统与综自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 实现可视化的监控平台。

2 设计思路及实现方式

2.1 设计思路

本设计方案依托电力行业现有的技术, 将综自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两者进行一体化设计。该设计将增设1台视频服务器, 跨接综自系统网络与视频监控系统网络, 在实现综自系统现有全部功能的基础上, 最终实现综自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的联动, 达到可视化操作的目的。

2.2 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1) 综自系统统一组网, 采用DL/T 860通信标准。站控层由监控主机兼操作员站、数据服务器、图形网关服务器、综合应用服务器、数据网关机、故障录波及网络通信记录分析系统及其他智能接口设备等组成, 提供站内运行的人机联系界面, 实现管理控制间隔层、过程层设备等功能。

(2) 站内辅助控制系统独立组网, 设置专用工作站进行管理, 实现站内视频监控、消防报警、环境监测等功能。

(3) 架设一套专用视频服务器, 配置双网卡, 跨接在站内综自系统网络与辅助控制系统网络之间, 以达到辅助控制系统与综自系统共享图像信息的目的。

与普通智能变电站综自系统相比, 该方案仅增加了一套双网卡的视频服务器, 由于该服务器同时支持MODBUS及IEC61850标准, 可以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与智能辅助系统之间充当桥梁, 将视频监控系统与变电站管理业务紧密结合, 以实现部分深层次功能。如视频图像与远动操作联动, 当异常、报警时能视频联动, 从而在进行遥控操作联动、刀闸分合时自动切换到相关摄像机, 定位到刀闸位置, 并通过视频识别刀闸的分合状态。也能够将综自系统中各种有用的信息实时叠加到摄像机图像上, 除时间、地点信息外, 还能叠加电流、电压、温度、湿度、SF6状态等信息。叠加信息是智能选取的, 当摄像机对准不同的设备, 就会相应叠加该设备重要的监测信息。

3 实现功能

3.1 实现视频监控系统与综自系统联动

SCADA可以获取视频监控系统的图像、音频、报警信息, 在SCADA系统进行操作时, 可以自动弹出所操作设备的图像, 并且摄像机转到该预定位置, 自动对该设备进行特写式监控, 实现可视化的操作。SCADA遥测报警或遥信变位时, 自动弹出该设备图像, 并定焦到预定位置, 实现可视化报警。在视频图像中能自动叠加遥信、遥测数据, 实现可视化监控。

3.2 变电站智能巡视

变电站自动巡视系统是为替代值班人员现场巡视, 实现无人值守所设计提出的, 覆盖变电站的主要位置, 需合理布置视频摄像头及环境监测点。自动巡视系统可根据要求设计智能巡检路线, 通过布置于站内的摄像机, 遵循一定的顺序对巡视项目进行逐一显示, 一个摄像机监控多个目标时则逐一扫描。将巡视项目的视频信息进行网络传输, 操作人员无须到达现场, 就可以实现远程对站内设备的巡视。

3.3 视频智能分析

通过智能分析和图像识别技术, 可实现基于视频图像的开关及刀闸状态识别, 辅助操作人员判断。通过摄像机扫描, 分析图像, 可实现电弧、明火、烟雾识别等变电站异常情况的监测。

4 经济技术性能对比

与变电站分别安装综自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相比, 如采用一体化设计方案, 将带来较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 具体如表1所示。

5 需改进的技术问题

视频监控与综自系统一体化设计有助于提高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程度, 但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 视频传输必然带来较大的网络传输流量, 可能会引起综自系统站控层网络的拥塞, 需要进行更多的试验分析。该问题可以通过将视频服务器与监控主机直连的方式加以解决。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 篇10

通过把监控系统和调度系统有效的融合在一起, 确保了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实现, 这不仅有效的将各个部门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 而且还对电网运行的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有效的保证了电网运行的质量。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分为管理结构和分布监控, 而系统中的任务与功能是分开的, 管理部门包括远方终端和主站, 而各个工作站任务的设计则需要根据电网生产、管理及运行的不同分工来确定, 因此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的管理分为生成管理级、运行管理级和厂站终端级。

主站结构是分布式分布的, 因此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把各个功能节点有效的连接在一起, 可以确保数据通讯的便捷性和信息的共享。而且在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中, 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开始更加多样化, 其实现了对数据的实时分析、监控和处理能力, 而且数据会经过微机远动终端处理后再加主站系统进行再处理后才能在显示设备上的进行显示。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得以不断完善, 可以综合性的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并且各个模块都可以进行一体化的数据和图形设计, 有效的保障了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与此同时, 还实现了无缝报表, 可以随时的对历史数据和相应信息进行查询, 统计各种运行数据, 这样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且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扩展性, 这对于电网运行效率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设计

由于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对于电网安全运行及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具有直接的影响, 所以需要对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给予充分的重视, 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与当前电网行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 而且还能够更好的促进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的完善。

2.1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设计原则

首先, 坚持经济性与安全性相结合。电网运行过程中恒久不变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安全性, 因为电网的安全运行, 直接与社会各个行业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关系到社会的安全团结, 所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在构建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过程中要以安全原则为第一要务, 为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最大限度的确保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由于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所以在构建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时, 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其经济性, 这样才能确保电网在运行安全的基础上, 确保经济效益的提高。

其次, 坚持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构建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更好的提高电网的运行水平, 所以需要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 这样才能确保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的优化, 所以在构建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的过程中还需要坚持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论结合在一起, 从而有效的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益的同时, 也更有效的加快推动调度监控一体化的实现。

2.2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实施策略

为了保证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实现, 应该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涉及到人员配置、职责范围和工作流程等多个方面, 稍有不慎都会影响到电网的整体运行。所以在实施过程中, 需要从全局出发、从整体着眼, 整个调度监控系统进行整体的规划, 尽可能的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与此同时, 为了降低实施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难度, 还需要把实施目标进行划分, 分步实施, 从而可以优化人员配置、明确职责、规范流程, 提高了实施的效率和成功率。

2.3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推行重点

首先, 设立明确的组织机构。仔细研究智能电网建设的方法, 从而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运行模式来管理整个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另外还需要制定配网运行和检修范围、变电工区业务划分界限、主要调度业务的流程、人员配置情况、各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责。同时在不同的阶段,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相应的对人员进行调整。

其次, 需要建立技术支撑体系。根据电网发展情况的不同, 选择不同的技术支持, 确保各个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比如, 变电站需要格外的重视设备的综合化改造, 调度部门需要重视构建视频监控、大屏幕系统和自动化系统。总的目的就是确保电网可以安全稳定高效的进行运行。

3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管理问题

第一, 变电所的设备过于陈旧。电网调度监控的一体化的实现需要有先进的设备, 但因为缺少资金, 不能对全部的设备进行更新, 甚至还在使用一些应该淘汰的设备。为了确保电网调度监控的一体化的实现, 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对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

第二, 电网行业的发展追求的是经济利益, 但是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不能够产生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 因此使得一些电网企业并不重视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 导致了一体化不能够顺利的实现。

第三, 电网行业的规模大、分布广, 并且变电所的数目多、分步零散, 严重的阻碍了数据信息的有效传输。

为了确保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的实现, 需要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措施解决电网运行中所出现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自动化和一体化提供有利的条件。

首先, 要加大投入, 更新和改造电网设备。对损坏的设备进行维修和改造, 对不满足运行条件的设备进行更换, 为一体化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有效的提高电网运行效率。

其次, 充分认识到一体化系统对电网运行的促进作用。电网要想可持续的进行发展就一定要实现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一体化的实现为电网的运行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大力的推动了后期经济效益的提高。

4 结语

在当前电网建设过程中, 构建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是电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需要充分的结合当前电网行业的实际情况, 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快调度和监控中心的融合, 使信息资源和设备有效的实现, 加快推动调度监控一体化的实现, 这不仅有利于电网行业成本的降低, 而且还能够有效的电网运行的效率, 确保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廷瑶, 邓小明, 常立民.浅析调度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建设[J].湖北电力, 2012 (13) .

[2]刘秀娟, 任睿华.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规划探析[J].供用电, 2011 (24) .

上一篇:怎样享受学习的乐趣下一篇: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