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型胰腺炎

2024-07-13

坏死型胰腺炎(精选九篇)

坏死型胰腺炎 篇1

1 病例资料

患儿女, 11岁, 于2010年8月20号上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疼痛, 无法描述其性质, 后疼痛逐渐向脐周及上腹转移, 并向左侧季肋部放射, 伴恶心呕吐, 呕吐为胃内容物。患儿主诉呕吐物起初为黄绿色液, 后逐渐为暗红色液, 量不多。就诊于附近医院行腹部彩超提示:脂肪肝, 胆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未予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 患儿出现呼吸费力, 气紧, 伴出汗, 再次转到某医院, 行彩超示:腹腔积液 (中量) , 双肾膀胱未见明显异常, 建议进一步检查。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 来我院儿科, 门诊给予灌肠处理, 解稀水样便, 腹痛无明显缓解, 收住我科。

2 护理措施

2.1 嘱患儿禁饮食, 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 以减少胰液的分泌, 减轻对胰腺及周围组织的刺激。并告知患儿及其母亲置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减轻置管所带来的不适, 如口干、咽喉痛可以漱口等。

2.2 加强病情的观察 给予吸氧, 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意识状态, 皮肤黏膜温度和色泽;在患儿入院第二天护士为其翻身时发现其两侧肋腹部皮肤呈暗灰色, 压痛 (+) , 并告知医生及时做核磁, 结果回报为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为确诊疾病提供了一线资料。

2.3 补液应用抗菌素和抑酸药, 及时补充血容量, 防止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应用生长抑素抑制胰酶的分泌。由于该患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儿科医师考虑生长抑素短期应用对患儿生长抑制并不明显, 给予NS50 ml+生长抑素6 mg用微量泵以每小时2 ml静脉输注。

2.4 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给予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补液并监测中心静脉压。

2.5 患儿入院以来气促明显, 坐卧不安, 吸氧时仍感觉憋闷。监测血气分析结果示:氧分压58 mm Hg, 二氧化碳分压:32.9 mm Hg, 遵医嘱及时给予高频呼吸机辅助呼吸, 频率90次/min, 加强肺通气功能, 改善肺功能, 防止了ARDS的发生。

2.6 加强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 忍耐力差, 腹部疼痛或其他不适时哭闹不配合治疗, 护士用爱心, 耐心, 与患儿建立有效的沟通, 用各种方法转移患儿的注意力, 并与患儿母亲共同努力, 一起鼓励孩子, 尽量满足需要, 让其能配合治疗。

3 出院指导

经过及时的治疗与护理, 患儿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于入院后十六天康复出院。出院时告知患儿及其母亲不能暴饮暴食, 少吃油腻的食物, 应以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食物为主, 控制体重, 防止疾病的复发。若有不适及时来医院就诊。

4 讨论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比较复杂, 在国内胆道疾病是其最常见病因。而且胰腺炎发病年龄多在成年人, 儿童胰腺炎较少见。患儿入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化验, 高血脂可能是导致胰腺炎的诱因, 而且经了解其父亲曾患胰腺炎, 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3]。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变化快, 涉及全身各个脏器系统, 临床表现各异, 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时较困难。该病例通过护理人员准确及时的病情观察和全面细致的护理, 使医生能够尽早作出诊断并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案为患儿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挽救了患儿的生命。

参考文献

[1]曹伟新,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 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30.

[2]高虎云, 丁小, 陈加, 等.428例急性胰腺炎致病因素性征分析.中国医师杂志, 2009, 11 (1) .

“重量级”杀手--坏死性胰腺炎 篇2

警惕五大诱发因素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五种因素有关。

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示意图中,胆和胰输送消化液的管道殊途同归——从十二指肠的奥狄括约肌处排放。患有胆囊炎症或胆石症时,一方面胆道中胆液排泄不畅,逆流至胰管,激活胰酶,使消化功能增强,可引起坏死性胰腺炎。另一方面,胆胰之间的淋巴管受到感染,也可导致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生。

高脂血症血脂升高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间接地促使胰液贮留,堵塞胰管,引起胰腺自身“消化”。

妊娠后期妊娠并发坏死性胰腺炎者屡见不鲜,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妇女妊娠后期内分泌的改变,尤其与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

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使胰腺的工作一反常态,分泌以脂肪酶及蛋白酶为主。进食愈多,分泌也愈多,大量胰液就会导致胰液在胰管内贮留,压力升高,即会引起胰腺自身“消化”。

消化系统的其他感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也容易引起消化功能减退,导致体内胆、胰分泌功能异常,诱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防患未然尤其重要

了解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诱因和发病经过,其预防良方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饮食应有节制,即使在喜庆假日,也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要暴饮暴食。尤其晚餐要吃得少,这一点对防止消化液反流及胰腺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2.积极治疗胆囊炎和胆石症、高脂血症等疾患。胆囊炎、胆石症和高脂血症患者,平时若有反复发作,经药物治疗无效时,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现在,可采用腹腔镜打孔法摘除胆囊,不仅创伤小,而且术后恢复也快;对胆总管结石,可经口用十二指肠镜切开十二指肠乳头取石,也无需开腹。这些手术日趋成熟,一般不会有严重的后遗症。高脂血症患者,可以药物治疗与饮食控制相结合,持之以恒,必能奏效。患者还应定期复查血脂,把血黏度保持在正常水平作为治疗的目标。

3.怀孕期间要保持身心健康,在妊娠后期要定期检查血脂、血压。特别是原来患有高血压肾病、高脂血症的孕妇,除了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外,还必须定期检查血脂、血黏度、肾功能等指标,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4.经常参加各项体育运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各种细菌和病毒对机体的侵袭。

坏死型胰腺炎 篇3

1 临床资料

10例病例中, 男8例, 女2例, 年龄28~69岁, 术前均有上腹剧烈绞痛, 腹膜刺激征, 均合并有Ⅰ、Ⅱ度休克, 腹穿有血性液体, 急查穿刺液淀粉酶均>900U, 最高可达1900U, 血淀粉酶为80~1800U, 血糖7.4~13.1mmol/L, 血钙为6.4~8.5mmol/L。此10例病人经确定诊断后, 即刻手术治疗, 术后留置胃肠减压管、留置导尿管、胰头或胰尾引流管。腹腔冲洗及负压吸引管等。术后经过重症监护, 认真严格的治疗和护理, 8例痊愈, 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2 观察症状和体征的体会

AHNP的症状和体征与其病变的部位、程度有着重要关系。腹痛已经认为是在左上腹持续性疼痛及压痛, 本组中有8例以剑突下压痛为主, 2例腹痛偏左, (有报道AHNP的腹痛, 剑下53%, 右季肋部24%, 左季肋部17%, 全腹6%) 故可重新认识腹部疼痛的部位。AHNP的腹痛多为绞痛, 性质严重, 不同于其他急腹症的腹痛。其一开始就剧痛, 随病情发展更为严重。到晚期因反应程度低下, 可有减轻表现。AHNP的腹痛体征均有急腹症的表现, 10例中均有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腔血性渗液可达1000ml以上。休克多发生在病后3~4h, 出现休克越早。预后越差。其原因为腹痛引起, 大量呕吐, 腹腔渗出, 体循环骤减, 出血及大量肠激肽释放、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的后果。

3 检验结果

血、尿淀粉酶的高低不与AHNP的严重程度成正比:与发病后2~12h血尿淀粉酶即升高, 胰腺严重坏死, 以致丧失产生酶的功能。此时酶素系统检查, 可有正常和低于正常的表现, 故应多次测定血清淀粉酶以观察其动态变化。对我们观察AHNP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4 AHNP的护理体会

AHNP的诊断指标在高等医药院校外科护理书及医学文献上都说, 其诊断指标问7~12项。此偏重于客观化验, 缺乏临床症状体征, 急诊条件下有些检查不易做到, 故结合临床及资料总结为: (1) 血压为12kPa以下。脉搏120次/min以上, 体温38℃以上。 (2) 具有弥漫性腹膜炎症状和体征。 (3) 急查血常规白细胞20×109/L以上。 (4) 腹腔穿刺有血性混浊腹水。以上四项作为AHNP的重要指标, 及早做出护理诊断, 通知医生。对抢救生命, 促进疾病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5 术后护理

患者病情严重, 术后存在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如胰瘘。肠瘘, 腹腔感染, 脓毒血症, 多器官衰竭的可能。因此术后要制定严密的护理计划, 根据并请及时修改, 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1) 心理护理:由于本病疗程长, 治疗费用高, 患者心理压力大, 护士要注意发现患者心理问题, 并请家属配合做好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树立乐观。自信的心态, 利于疾病的康复; (2)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该病患者术后一般都留置多跟引流管, 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具有毒性的渗液, 胰液及继发的坏死组织, 所以各种引流管是病人痊愈康复的根本, 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是治疗的关键, 正确处理导管堵塞及引流不畅等情况, 防止逆流和污染, 及时准确地记录引流量、颜色、性质, 为医生治疗病人提供可靠的依据。

6 肠外营养的护理

患者术后长时间禁食, 肠道功能受到抑制, 容易内分泌失调, 可发生严重的负氮平衡, 营养失调从而导致抵抗力下降多脏器受损。肠外营养的供给是维持患者生命的基本保证。大量实验证明:静脉滴注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不增加胰腺的外分泌, 可使胰腺得到充分的休息[1]。我们采用中心静脉穿刺供给营养, 7~10d过度到场内营养, 在静脉穿刺及配制药液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应用特殊药物时。要加强巡视。防止药液漏在皮下组织中, 致使组织坏死, 给病人增加痛苦。

7 肠内营养的护理

在机体一般情况好转。肠蠕动恢复时要采用空肠造瘘管滴注要素饮食。供给机体营养。饮食温度要保持在36~38℃, 以防止过热过凉引起腹泻, 腹胀, 消化不良, 不利于吸收。在滴注要素饮食前后要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管子, 防止管道阻塞。同时要给适量的静脉营养。根据病情逐渐过渡到口服进食阶段。

8 其他护理

由于患者长期禁食, 要做好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卫生。长期卧床要根据病情定时翻身、叩背, 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对留置尿管的病人要做好尿道口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

9 出院宣教

宣教是饮食为主, 告知患者饮食起居要有规律, 不要暴饮暴食, 应以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为主, 禁酒, 不要熬夜, 注意休息, 不要劳累, 避免情绪激动、紧张, 以免复发。

摘要: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AHNP) , 是重症急腹症之一, 虽然只占胰腺炎的10%~20%, 但临床表现危重, 并发症多, 死亡率可达50%~90%。可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休克、腹膜炎体征、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其起病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 死亡率极高。一旦诊断明确, 即应及时手术治疗, 所以对AHNP的观察和护理, 在整个疾病发生发展和治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胰腺炎, 急性坏死型,护理

参考文献

坏死型胰腺炎 篇4

关键词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超前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10月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36例,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28~74岁,平均65岁。经实验室、B超、CT检查, 确诊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持续性剧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血尿淀粉酶升高,其中22例出现休克及腹膜刺激征(61%),10例出现肺功能衰竭(27.8%),就诊时间20分钟~12小时。

预防休克的发生:①监测生命体征指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可在短时间内出现休克,通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判断有无休克。②是否有意识改变:如出现烦躁、谵妄、淡漠、昏迷,提示病情已相当严重;如出现焦虑不安、幻觉、定向障碍、失语、昏迷者,提示已并发胰性脑病。③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若每小时尿量<30ml或24小时尿量<500ml,应考虑有脱水、休克或肾衰。④早期提供实验室动态数据: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血钙降低,血糖升高,严重感染时白细胞升高;循环衰竭及呼吸衰竭时出现动脉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pH升高、血钾升高;肝肾功能衰竭时可出现血浆白蛋白降低,白球蛋白比例失调,胆红素及血清转氨酶升高,肌苷和尿素氮升高等[1]

预测腹腔状态:①是否有腹痛性质改变:腹痛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体征。95%以上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多数发作突然,疼痛剧烈,以剑突下区最为多见。应及早做好剖腹探查手术的准备。②是否有腹围、腹压改变。③饮食的措施:患者入院后即给予下胃管,采取禁食及胃肠减压。在血尿淀粉酶降至正常,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后,可进低糖低脂流食,如藕粉、米汤等,少食多餐适宜为度,适当加量,直到每日恢复3餐。但忌油腻、高蛋白饮食,特别不可酗酒。④及早通便。⑤预测呼吸状态: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可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特别是腹腔内压力增加可导致胸腔压力升高,发展为成人呼吸窘迫症[2]。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加压氧气吸入,早期给予持续正压辅助通气,纠正低氧血症。随时评估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节律变化,及时清理呼吸道防止舌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及早建立静脉通路,加强巡视,观察静脉液体输入情况。

积极术前准备,均在无医嘱或口头医嘱下实施预见性超前护理及诊疗,争取抢救的“黄金时间”及手术时机。

结 果

35例救治成功,其中痊愈33例,2例发生并发症,死亡1例,死亡率2.7%。

讨 论

实施超前护理,缩短了抗休克和防止多器官并发症的时间。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人到病房后,最初的抢救速度和抢救质量对疾病的预后关系重大。通过对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等指标的临床观察,迅速做出护理诊断,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合理、有效治疗,使抢救工作由被动救治转为主动救治,成为生命绿色通道。

超前术前准备,使护士不再是以往的被动按医嘱执行准备,而是通过对病人病情的评估,主动采取相应措施,及早为手术做好准备,使病人及时得到手术治疗。

通过实施预见性超前护理,使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抢救“黄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同时,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意识,建立了快速反应的急诊抢救机制,培训了动作敏捷、观察能力强、操作技术熟练、急救能力高的外科护士。

参考文献

1 魯连桂.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233.

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疗效分析 篇5

关键词: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诊断治疗,急腹症

我院2004~2007年间共收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35例,病人均采用剖腹清除坏死组织,放置多根多孔引流管,行空肠造瘘术,术后行腹腔灌洗,治疗效果满意,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患者中,男27例,女8例,年龄24~62岁,平均42.5岁。胆源性胰腺炎20例,暴饮暴食10例,其他5例。患者均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不同程度地发热、血尿淀粉酶均高于正常值,28例腹腔穿刺抽出咖啡样液体,CT报告:胰腺弥漫增大24例;胰腺被膜粗糙,腺体、腺尾密度不均10例。

2 手术方式及结果

经右上腹直肌探查切口进入腹腔。切开胃结肠韧带分别固定在两侧腹壁,充分显露胰腺的腹侧面,沿胰腺长轴纵行切开后腹膜及胰腺腹侧被膜,钝性游离,向左直达胰尾,向右至肠系膜动静脉处,清除已坏死的胰腺组织。19例行解除胆道梗阻,取出结石,胆道“T”管引流,其中3例做胆囊切除术,全组病例胰周游离松动并冲洗,放置多根多孔引流管。所有病例均在发病后48h内手术治疗,术中见胰腺被膜高度肿胀,被膜下出血,胰腺周围组织充血水肿12例,胰腺大部分发生坏死20例。术后败血症死亡1例,胰瘘形成7例。

3 讨论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被充分地阐述清楚。任何致病因素使胰管阻塞,胰腺分泌突然增加,导致胰管内高压,腺泡破裂,胰酶高发性释出,胰酶激活,引起胰腺自身消化和血管变化,弹力纤维、血管破坏致胰腺坏死。血管活性物质(血管活性肽类、缓激肽类等)可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局部渗出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甚至休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一种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预后差的急腹症。早期诊断十分关键,这就为早期手术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手术采用剖腹清除坏死组织,放置多根多孔引流管,行空肠造瘘术,术后行胃肠减压,腹腔引流灌洗。胃肠减压、胆总管“T”形管引流减少了胃液、胆汁对十二指肠乳头的刺激,直接有效地抑制了胰腺的分泌,减轻胰腺的负担,尤其是胆源性胰腺炎。空肠造瘘为术后肠内营养提供了方便。腹腔放置多根多孔引流管对术后清除胰腺继续进行性坏死的组织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科学方法。反复多次灌洗清除坏死灶降低了死亡率。若术中清除坏死组织过程中发生广泛出血,可以使用止血海绵,无菌干纱布填塞止血。术后给予营养支持及综合治疗也十分重要,由于机体大量血浆外渗,如果没有足够的热量补充,将处于负氮平衡与低蛋白血症状态,应给予全血、白蛋白、脂肪乳剂、氨基酸等,以保证人体足够的营养代谢。

诊断方面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近年来影像诊断学发展迅速,除化验、X线外,B超、C T对本病诊断更有决定性作用,鉴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改变的轻重程度不一,几乎没有一种单项的临床表现,化验结果或特殊检查,可以作为确定诊断的唯一依据,更不能以此衡量手术指征或评估轻重预后的依据[1]。应采取全面分析方法,胆石症急性发作或酗酒暴食后发生的上腹痛。腹痛剧烈,伴恶心呕吐而体征相对轻。发病后24~48h内,血清淀粉酶>500U/d L(Somogyi法),血清脂肪酶>500U/L,或腹腔穿刺抽得血性渗液,且其淀粉酶测定明显升高,至少>血清淀粉酶。血Ca2+<2mmol/L,血糖>11.0mmol/L。B超或CT见胰腺显著增大,边缘不光滑,密度减低。血压<90/60mm Hg(1mm Hg=0.133k Pa)。脉搏>120次/min。体温>38℃。弥漫性腹膜炎体征。WBC计数>20×109/L。有前5项指标者,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再加上有后5项中1~2项者可诊断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具备后5项指标越多,说明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我院通过对以上10项指标动态观察,对早期诊断及手术指手术指征的选择:单有前5项指标者,可进行综合性非手术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如有前5项指标加后2项以上指标者应作为手术指征。

手术的目的在于清除坏死组织,被膜切开减压,引流渗液和去除病因。手术时机我们体会是并非越早越好,要提倡个体化治疗,对于部分无明显感染和并发症的早期病例,可以先行保守治疗,使其渡过急性期后再酌情手术。但对于非手术治疗1~2d后无明显好转且有恶化者,应行手术。有明显感染及并发症者应早期手术。对胆源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应早期手术。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术后,病变仍可持续一段时间,会有继续坏死渗出的产生,所以必须保持引流通畅充分,盆腔亦要放置引流管。我们通常采用双腔负压吸引,必要时配合灌洗,引流管数量宜多不宜少。

参考文献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整体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22~79岁。其中合并胆总管结石16例;慢性支气管炎1例;心脏病、高血压3例;糖尿病5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例;休克7例;多脏器衰竭3例。治愈38例,死亡1例。

1.2 治疗方法

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6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胃造瘘、空肠造瘘、腹腔引流术14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腹腔引流术9例。

2 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1]

2.1 恐惧

与死亡威胁、疼痛有关。护理措施:(1)在患者面前表现出镇静与自信,对患者态度要和蔼;(2)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了解恐惧的原因;(3)在住院治疗及预后方面提供积极意义的信息;(4)允许陪护陪伴,并给予抚摸与安慰;(5)遵医嘱应用镇痛剂并观察其药效(禁用吗啡)。

2.2 潜在并发症——出血

与应激性溃疡、局部组织被胰液腐蚀有关。护理措施:(1)严格监测生命体征变化;(2)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按医嘱补充血容量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休克;(3)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折叠,并定时挤压,准确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4)有出血现象时,安慰并关心患者,让其安静,绝对卧床休息;(5)观察呕血及黑便情况,并准确记录;(6)对需要止血的患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7)及时清除一切血迹,做好口腔护理及会阴擦洗。

2.3 潜在并发症——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与肺泡萎缩,肺间质水肿,出血、灶性肺泡塌陷、肺不张有关。护理措施:(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外界不良刺激;(2)密切观察呼吸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3)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值,随时了解SaO2、PaO2等变化情况;(4)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顺利输入;(5)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6)准确、及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7)准备好一切急救药品及器材,以备及时取用。

2.4 疼痛

与手术腹部引流管牵拉有关。护理措施:(1)根据手术疼痛的Price-Henry评分法[2]:1~3分的患者给予分散注意力的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听音乐缓解疼痛,协助和指导患者咳嗽时用双手按压伤口局部,深吸气时咳出痰液。4分的患者给予镇静剂并观察止痛效果;(2)血压平稳后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降低腹壁张力,减轻切口疼痛;(3)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因引流管移动而致牵拉疼痛;(4)加强生活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咳嗽、进食、入厕。

2.5 清理呼吸道低效

与全麻后痰黏稠、痰量多、切口疼痛、体质虚弱、咳嗽无力有关。护理措施:(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的重要性以取得配合;(2)教会患者正确咳痰技巧和深呼吸的方法;(3)协助患者经常更换体位并给予叩背促其排痰;(4)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2次/d;(5)患者疼痛时及时对症处理;(6)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必要时送检痰液,了解患者有无肺部感染。

2.6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营养物质吸收障碍、机体消耗大、长期禁食有关。护理措施:(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造成营养不足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2)遵医嘱执行全胃肠道外营养(TPN);(3)遵医嘱执行肠内营养(TEN);(4)观察患者应用TPN或TEN后营养状况及改善情况;(5)遵医嘱做好各项生化检查。

2.7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摄入不足、丢失过多、持续胃肠减压有关。护理措施:(1)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必要时协助医师进行深静脉插管,以监测中心静脉压;(2)准确观察记录24 h出入水量及每小时尿量、尿比重,以调整输液量;(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有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师;(4)保持各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质,并记录;(5)口渴时向患者讲明其原因,并用湿棉签湿润嘴唇。

2.8 有口腔黏膜改变的危险

与禁食时间过长、体温过高、营养状况差、口腔不卫生有关。护理措施:(1)向患者介绍口腔清洁的方法及其意义,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口唇干裂者涂石蜡油或唇膏保护;(2)随时评估患者口腔清洁度;(3)高热时及时对症处理,鼓励患者多饮水。

3 健康教育

3.1 保持各引流管通畅

翻身活动时,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引流管位置必须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引流液倒流。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置各种引流管的目的及保持各管道通畅的重要性,使其高度重视,不可自行拔出引流管,以防发生意外。

3.2 体位指导

术毕回科血压平稳后取半坐卧位,向患者讲明半卧位的目的及重要性,保证患者正确卧位,以利于引流。

3.3 饮食指导

(1)向患者讲明进食与禁食的意义和重要性,防止患者因无法控制饥饿而擅自进食,造成疾病反复;(2)待症状消失后,可给少油易消化、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采用热量充足,适量蛋白质。每日膳食中脂肪不宜超过50 g。忌暴饮暴食,禁止烟酒。

3.4 功能锻炼

(1)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训练,3~5次/d,5~10 min/次,教会患者掌握咳痰的技巧;(2)指导家属协助患者活动双下肢,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4 心理护理

SAP起病急,易反复发作,使该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焦虑、依赖性强等心理反应,有些患者还担心经济承受不起,表现为烦躁不安,闷闷不乐、沉默少言。一旦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反复就沮丧不已,对治疗缺乏信心,甚至拒绝治疗。针对不同情况,护理人员应选择高年资护士对患者采取连续性心理评估,实施不同的护理,有针对性地予以疏导和安慰,对病情及每项检查治疗的目的、疗效均给予详细说明,指出疾病具有严重性及较长的病程,保守的评估患者的愈后,给患者康复的希望,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5 出院指导

5.1 严格控制高脂肪类饮食尤其近期应低脂饮食,绝对禁酒,多食新鲜水果及蔬菜,忌暴饮暴食;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及情绪紧张。

5.2告诉患者本科室电话号码,若有不适或疑问可随时电话咨询。如出现腹胀、腹痛、发热及黄染等情况,及时来院就诊。

关键词: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护理

参考文献

[1]中华护理学会.整体护理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国护理改革现实.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8.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分析 篇7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男6例, 女26例, 年龄最小15岁, 最大76岁, 平均46岁。

1.2 病因发病前进油腻食物、暴饮暴食10例, 饮酒2例, 胆源性13例, 胆道蛔虫1例, 5例原因不明。

1.3 手术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4~24 h, 平均12 h。

1.4 主要临床表现及检查31例均有腹痛和腹膜炎, 腹胀28例, 休克13例, 黄疸10例, 腰部罕见的Gray?Turner征2例, 脐周Callen征3例。WBC>17×109/L 28例, 血糖>11.4 mmol/L 18例, 血钙<1.9 mmol/ L 10例, 血尿素氮>7.9 mmol/L 10例, 血、尿、腹水淀粉酶均增高, 腹水淀粉酶在517~2119u之间 (温氏法) 。B超显示夷头前后径增大, 体尾增大有液化灶和回声降低。CT胰腺增大质不均及腹水。

1.5 手术所见本组病例均有血性腹水600~2000mI, 胰腺均有肿胀、水肿和不同程度坏死。其中胰头黑色肿大18例, 提尾部肿大色黑13例, 胰被膜破裂2例, 其余均为点片状或中心型和周边坏死灶。胆源性者破裂13例, 胰外侵犯24例, 多见大网膜, 肠系膜根部、结肠脾区的皂化斑和坏死灶。

2 讨论

ANP内科治疗的死亡率高达80%~90%, 而外科手术死亡率为50%, 近年来病死率仍停留在30%~40%的水平上, 国内周宏滔等采用早期手术治疗ANP死亡率已下降至8.3%。笔者对31例ANP确诊后平均12 h早期手术治疗, 30例治愈、1例死亡, 死亡率占本病例3.2%, 笔者体会ANP发病早期, 患者一般情况尚好, 采取及时简单而有效的手术, 效果满意, 并发症少, 也符合ANP手术的基本要求。

2.1 早期手术的理论根据首先是ANP早期即有广泛渗出, 有“腹腔烧伤”之称, 腹腔丢失体液巨大4~6L, 而且胰腺所释放的激活酶和血管活性物质具有严重的毒性和致死性, 使患者产生休克 (酶性休克) 及MOF, 故早期 手术引流可减轻这些损害;其次, 这些血管活性物质, 毒性产物是体内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 故早期手术可清除感染和阻止MOF发生;第三, 早期手术除充分有效引流性渗液外, 还可促进使胰腺减压“休息”, 抢救残存胰腺组织, 促进胰腺修复。为临床积极分级治疗提供依据、抢救争取了时间。另外, 延期手术虽然可分辨坏死灶, 作彻底清除, 但此时胰腺坏死发展广泛, 胰外侵犯严重, 全身中毒症极严重, 患者全身情况极差, 使手术和围手术期处理极为困难, 而早期手术, 胰腺病变及胰外侵犯尚轻, 全身中毒病状不重, 患者一般情况较好, 通过手术充分减压、有效引流和彻底清除, 对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组早期手术治愈30例, 并发症也及时治疗。

2.2 早期手术的指征根据上述情况, 笔者认为具备以条件之一者都应急诊或及早手术:①诊断明确的ANP;②未能确诊的弥漫性腹膜炎或诊断性腹腔穿刺 (DPP) 获得性血性体液且淀粉酶超出正常范围者;出现肠麻痹, 全身中毒症状重;③有难复性休克者。本组31例均在DPP阳性和腹膜炎存在即早期手术而获得正确诊断和满意效果。

2.3 早期手术时机ANP的手术时机, 历来存在着争论。目前国内文献主张早期手术, 并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 降低了病死率。尽管一些学者认为手术并不能改变ANP的病程过程, 不能达到手到病除的效果。但本组资料说明, ANP在早期手术后患者病情即逐渐减轻, 提示ANP的恶性病理进程已被阻断, 至少未再继续恶化, 这就有力支持了早期手术。手术时机笔者认为具有上述手术指征者均应及早手术, 且越早越好。本组31例在入院后4~24 h, 平均12 h。同时, 根据Ransonll项评计指标, 认为阳性指标少于3项者且腹部体征轻微, 暂无手术指征者可继续保守治疗, 经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 体征明显、DPP阳性者应果断手术治疗。

2.4 早期手术方式ANP的手术方式无既定格式, 目前国内常用的有引流术, 坏死组织清除术和规则性胰腺切除术。但ANP手术力求简捷、手术范围尽量缩小是目前公认和遵循。MerCarier对100例ANP分别行引流术、坏死组织清除术和胰腺切除术、病死率分别为29%、50%和75%。九十年代以来国内ANP行胰大部切除的病死率仍高达50%。杨森华等也认为ANP的手术宜简不宜繁。本组术式符合以上原则, 其方法为:①切开胰腺被膜, 游离松动胰腺上下缘, 及部分胰床;②清除已坏死的胰腺组织, 以骚刮或钳夹至出血为止;③胰外侵犯区清除和引流;6例施行了减压性胆总管引流和营养性的空肠造瘘术。因ANP病程长, 消耗大, 多有营养不良, 故空肠造瘘对该病的术后营养支持, 体力恢复可起到积极作用。关于胆道内高压, 手术证实胆总管压力大多增高, 宜于引流。对胆源性更为适用。胃造瘘术组均未施行, 因术后正规的胃肠负压减压亦可达到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瘘的目的。

摘要:对31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早期手术 (24 h内) 治疗结果, 存活率96.8%。就早期手术的理论依据, 早期手术的指征, 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进行了讨论。笔者认为, 早期手术的成功取决于充分的胰腺减压。彻底的坏死组织清除和有效的引流及冲洗。

坏死型胰腺炎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中男性9例, 女性3例, 年龄28~69岁, 平均年龄37.5岁, 均有明显的饮食无度、暴饮、暴食、豪饮狂喝史, 发病到入院时间3~12h, 平均7.5h, 表现为突然发病, 伴疼痛难忍、呼吸急促、大汗淋漓、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1.2 手术方法

常采用CT、腹部平片、血尿淀粉酶测定后, 通过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病情减轻, 通过术后治疗和护理, 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疼痛护理。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疼痛剧烈, 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使用解痉止痛药, 如阿托品0.5mg、盐酸呱替啶50mg肌内注射, 也可以采用弯腰坐起或摇床使身体前倾等体位改变暂缓疼痛。禁食及胃肠减压, 减少胃液、胃泌素的分泌, 从而减轻刺激胰腺分泌消化液, 减轻胰腺负担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静脉注射5-氟脲嘧啶等药物, 也可抑制胰腺细胞分泌[2]。

2.1.2 心理护理。

该病病情重、进展快, 易产生紧张、恐惧及焦虑心理, 担心治疗效果、预后以及经济负担, 因此护士在进行治疗的同时, 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和安慰, 耐心解释和安慰患者, 说明精神、心理因素对疾病治疗影响。根据临床分析进行个体化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发病的原因及手术治疗的目的, 使其树立信心, 以坦然的心态对待疾病, 对情绪波动大的患者, 要耐心疏导, 减轻或消除其焦虑情绪, 鼓励患者家属、亲友轮流探视患者并给予安慰,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为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有关疾病的知识与必要的治疗、护理措施, 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3 健康教育。

由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多有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易复发, 应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避免暴饮暴食, 防止复发。

2.1.4 术前评估。

常见血、尿、粪常规以及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必须特别注意患者的电解质、凝血时间、心肺功能检查, 全方位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适应能力, 做好术前准备, 如:备皮、胃肠减压、留置尿管、注射术前针、更换病号服、禁食、准备床单元 (麻醉床) 、氧气、心电监测等。

2.2 术中护理

除密切配合医生行手术外, 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心电、血氧, 保持呼吸道及补液通畅, 做到遵医嘱及时、高效、准确给药, 发现窒息现象及时消除口腔异物和吸痰。

2.3 术后护理

2.3.1 合适体位:

术后患者应采取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止误吸, 待麻醉清醒后取头高位, 有利于腹腔引流, 协助患者翻身, 采取舒适卧位, 避免局部组织常期受压而缺血、缺氧发生褥疮。

2.3.2 病情观察:

安置患者于重症监护室,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尿量, 并详细记录, 如尿量<30ml/h, 说明血容易不足, 要及时进行液体复苏。在CVP监测的基础上调节补液量和速度, 常规持续低流量吸氧 (2~3L/min) , 如发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 频率>30次/min或者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以下, 加大流量无效, 需紧急通知医生并协助取得标本作血气分析, 以明确有无心肺肾等脏器损害[3]。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 尽早下床活动, 促进肠蠕动恢复, 预防肠粘连。

2.3.3 引流管护理:

患者术后往往有多根引流管, 因此要做好引流管的护理, 引流管置于低于切口30~40cm, 保持引流管通畅, 并每天更换引流袋, 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 防止引流管扭曲、成角、受压及脱落。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并做好记录。若引流液的颜色逐渐清淡, 量逐渐减少, 提示腹腕引流通畅, 残余液减少或消失, 若引流液由暗红、混浊变为鲜红色, 量较前增多提示腹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做出相应处理。另外保持胃肠减压通畅, 因为禁食期间胃内每天都有大量的胃液分泌, 对肠黏膜仍有刺激作用, 为减轻胃肠功能负担, 术后仍行胃肠减压是有必要的。

2.3.4 腹腔持续灌洗引流 :

(1) 用5%GS 250ml加庆大霉素32万U, (2) 5%GNS 500ml加PG 800万U, (3) SB 250ml, (4) NS 500ml加KC5ml。以上四种液体交替持续以60滴/min灌洗, 并保持引流通畅, 做好24h出入量记录, 灌洗早期可减少内毒素吸收, 后期可促进胰床及其周围脱落的坏死组织排出。灌洗时注意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 因腹腔浸液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黏稠度。灌洗液直到清亮时, 可停止灌洗, 观察2~3d, 如无发热, 无不适可考虑拔除灌洗引流管。

2.3.5 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急性期为了抑制胰液的分泌, 减轻胰腺的负担, 避免胰腺损伤加重, 应严格禁食, 由静脉补充营养、电解质, 当血尿淀粉酶指标下降, 腹部疼痛消失, 胃肠功能恢复后可以考虑进食, 先进少量水, 流质、半流质到软食逐步过渡, 饮食的质量与胰液分泌相关。与病情的恢复关系密切。开始宜进食清淡不含脂肪、蛋白质的果汁、米汤等。如无不适症状, 可由植物蛋白过渡到动物蛋白的流质, 如豆花、牛奶、蛋花汤1~2次/d, 密切观察消化道反应, 少量多餐, 仍无不适反应则进食少量的脂肪、蛋白质的半流质, 如稀饭、面条等, 少量多餐。忌油炸、油腻、刺激性食物和生冷饮食, 禁止暴食, 绝对禁酒[4] 。

3 预防各种并发症

3.1 休克的预防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由于腹膜反应致腹膜后间隙、肠间隙、肠壁渗出急剧增加, 液体丢失量可达4 000ml以上, 极易引起休克。护理上要专人护理,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密切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注意患者有无烦躁不安或兴奋等意识改变, 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情况, 及时发现休克早期症状并给予相应处理。

3.2 急性肾衰的预防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可致患者使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加上炎性反应介质的作用导致肾脏缺血、缺氧、肾血流量以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发生急性肾衰, 护理上加强观察和监护, 留置导尿观察患者的尿量, 如尿量<20ml/h应警惕急性肾衰的可能, 遵医嘱充分有效的液体复苏, 维持循环血容量, 增加心排血量, 恢复肾灌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 排除肾小管内梗阻物, 防止感染、防止DIC、肾缺血引起的肾实质的损害[5]。

3.3 其他

积极预防急性坏死性餐腺炎引发的其他并发症, 如胰性脑病、血糖紊乱等。

4 结果

本组12例患者中治愈9例, 死亡3例。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及时的治疗, 恰当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痊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除了关心体贴患者外, 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 才能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 配合治疗, 早日痊愈。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急性胰腺炎的预防重要性及方法, 如禁酒、进食要规律, 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措施, 避免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如先, 刘丽, 张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33例围术期护理 (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35) :68-69.

[2]于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护理 (J) .吉林医学, 2011, 32 (26) :5552-5553.

[3]郝艳军, 郑长青.重症急性胰腺炎内科综合治疗的护理55例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5A) :10-11.

[4]李维勤, 李宁, 黎介寿.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 (J) .肝胆外科杂志, 2003, 2 (11) :8.

坏死型胰腺炎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文全部病例均为内科住院患者, 共79例, 其中男33例, 女46例。年龄22~68岁, 平均 (50±14) 岁。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1.2 诊断标准

急性胰腺炎水肿型需具有: (1) 有暴饮、暴食、酗酒与胆石症史; (2) 急性起病、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 (3) 上腹压痛或局限性腹肌紧张; (4) 血淀粉酶>500U (Somogy) 尿淀粉酶>750~1000U (Somogy) ; (5) B超检查符合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需伴有: (1) 全腹压痛与反跳痛等腹膜炎征象; (2) 血型腹水, 腹水淀粉酶含量显著升高; (3) 胰外脏器并发症与 (或) 血清正铁血白蛋白阳性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基础疗法常规采用禁食, 胃肠减压、抗生素及补充体液与电解质等, 同时运用加贝酯治疗, 每次以加贝酯100mg加入5%葡萄糖盐水或林格氏液250~500m L中, 静脉滴入, 其速度控制在1mg/ (kg h) 左右, 最快不得超过2.5mg/ (kg h) , 开始用量为300mg/d, 症状缓解后改为100mg/d。对照组:基础疗法同前治疗组, 同时运用抑肽酶用常规剂量, 两组同时应用H2受体拮抗剂。

1.4 观察指标和方法

治疗前、治疗期间与停药后次日, 血、尿淀粉酶每日检查一次, 停药后第1~2周, 上述指标每周复查一次。用药前后两组均行血、尿常规、血小板记数、出凝血时间、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血总胆红素 (SB) 、凝血酶原时间 (PT) 、血尿素氮 (BUN) 及血肌酐 (Cr) 检查。

1.5 疗效判断标准

症状 (腹痛) 、体征 (腹部压痛) 与血淀粉酶在1~3d内缓解或恢复正常者称显效, 3~7d内者称有效, 7d以上者称无效, 以上3项中若有两项为显效者, 最后结论为显效, 其余亦同, 称为综合判断。

1.6 统计处理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缓解、体征消退、血淀粉酶恢复常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两组综合判断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复常时间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 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提前1.7~3.0d, 其差异显著 (P<0.05) , 见表2。

2.3 两组病死率比较

治疗组病死率为8.2% (4/49) , 对照组为23.3% (7/30) , 其病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 。

注:组间比较P<0.05

另外, 在治疗过程中, 治疗组在治疗期间3例出现局部皮肤疼痛, 2例静脉炎等不良反应, 均经控制输液速度后缓解。有5例患者因治疗效果欠佳转外科手术治疗, 对照组有9例患者因治疗效果欠佳转外科手术治疗。

3 讨论

急性重型胰腺炎是指有脏器衰竭或局部并发症如坏死、脓肿、假性囊肿的急性胰腺炎。本病预后凶险, 病死率高达30%~50%[1]。其发病机制由于各种原因使外分泌亢进, 各种酶以及其产生的有毒物质可到达全身各脏器, 造成其功能障碍, 成为威胁生命的关键。加贝酯具有抗凝血酶、纤溶酶与因子X等作用, 临床观察对中度与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超出抑肽酶20%。本文应用加贝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 结果显示, 此药能迅速阻止病情进展、缓解临床征象、缩短病情与降低病死率的功效, 与文献结果相同[2], 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充分发挥加贝酯的多种抗酶作用, 用药时要早期、足量用药。用药前如有严重脏器功能衰竭, 尚难逆转, 故对药物不能奏效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我们认为加贝酯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 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一种有效药物。

摘要:目的 观察加贝酯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观察症状缓解、体征消退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为治疗组73.5%, 对照组43.3% (P<0.05) ;两组在缓解症状、体征消退与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75.4%、71.3%与81.6%, 对照组37.8%、36.7%与40.0% (P<0.05, 三者均同) , 病死率治疗组为8.2%, 对照组为23.3%, 其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加贝酯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安全可靠、有迅速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 提高存活率之效。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甲磺酸加贝酯

参考文献

[1]Norton ID, Clain JE.Optimisingoutcomes in acute pancreatitis[J].Drugs, 2001, 61 (11) :1581-1591.

上一篇:选配助听器下一篇:商标专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