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市场

2024-07-03

中国出口市场(精选十篇)

中国出口市场 篇1

今年三季度以前,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另外, 中美双边投资有所增长。美国仍然是中国外资最大的来源地之一。截至2012年11月底, 美对华实际投资达到700亿美元。

中国对美投资继续呈增长趋势, 前11个月在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亿美元。截至2012年11月底, 中国企业在美累计非金融类投资86亿美元。

据中国海关统计, 今年1~11月, 中美贸易额达到4386亿美元, 中方顺差2003亿美元, 同比上升8.3%。2012年, 中美虽然经济矛盾增多, 但保持着高层会晤及经贸对话, 其中包括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美。

中国出口市场 篇2

1、港口吞吐量稳步增长,船舶租金小幅上升

①出口增长稳定但增速回落。据海关统计,2014年1至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近3.90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1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7%,增速回落2.6个百分点;进口1.7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8%。11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688亿美元,同比下降0.5%。其中,出口2117亿美元,同比增长4.7%;进口1572亿美元,同比下降6.7%。

②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平稳。2014年1至11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422.07万TEU,同比增长6.1%。11月,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755.81万TEU,同比增长7.2%。③世界集装箱船舶租赁市场总体行情回暖,租金水平出现小幅上涨。据克拉克森数据统计,11月多数船型集装箱船舶平均租金较上月出现上升,但升幅都在5%以内。其中,2000TEU型集装箱船舶租金升幅最高为4.6%。

2、欧地运价触底反弹

欧洲航线,据欧盟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在前三季仅保持微弱增长,同时欧元区失业率已连续数月保持在11.5%的高位,高失业率对民众消费能力有所抑制,拖累运输需求回升势头。受市场运输需求表现疲软影响,原定于月初的运价上涨计划被迫推迟,欧洲、地中海航线市场运价在本月上旬继续回落,市场最低运价分别低至575美元/TEU、750美元/TEU。至月中,此前超低的运价令众多航商在推涨的执行力度上较为坚决,而货主方为规避物流成本增加选择提前出货也推升当周内两条航线的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至95%,欧洲、地中海市场运价分别取得82.2%和57.7%的较大涨幅。此后,在部分航商运力控制措施的努力下,货量略有回落的欧洲、地中海航线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仍保持在90%以上水平,涨后运价虽有回落,但跌势较缓。12月31日,中国出口至欧洲、地中海航线运价指数分别为1329.71点、1425.10点,较上月同期分别上升5.2%、2.1%。12月,中国出口至欧洲、地中海航线运价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243.7点、1350.4点,较上月平均分别下跌1.1%。、3.9%。

3、北美航线持续回升

据美国商务部12月23日公布数据显示,在消费者开支与商业投资增长的带动下,美国三季度实际GDP终值年化环比增长5.0%,为2003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大增幅。北美航线市场运输需求在美国稳健的经济增长带动下继续回暖。受航线供需情况良好支撑,市场在月中的推涨计划取得较大幅度成功,美西、美东航线的累计涨幅分别超400美元/FEU和300美元/FEU。不过美国西部口岸因港口劳资双方谈判始终悬而未决,影响地区的货量稳定性,同时不断增长的运力也对运价产生了一定的下行压力,市场运价在推涨后逐周回落。12月,中国出口至美西航线运价指数平均值为986.2点,与上月基本持平。美东航线在旺盛的市场运输需求以及良好的运力供给控制下,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基本稳定在95%以上高位,舱位情况时有紧张,运价上涨成果因此基本得以维持。12月,中国出口至美东航线运价指数平均值为1363.8点,较上月平均微涨1.1%。

4、波红运价小幅震荡

波红航线,市场进入传统淡季,运输需求出现一定波动,航商于月中执行的运价推涨仅取得微弱成果,累计市场平均运价涨幅不足70美元/TEU。不过在航商运力控制措施的配合下,上海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基本在八至九成范围内波动,市场运价呈小幅震荡走势。12月,中国出口至波红航线运价指数平均值为1114.4点,较上月平均上涨4.4%。

5、澳新市场运价低迷

澳新航线,在失去了圣诞货源的支撑后,市场运输需求下降明显,虽然众多亚澳运价协议组织成员积极执行轮流停航计划,但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也仅在八成左右的水平徘徊。受此影响,市场运价在月内逐步走低。不过因目前运价基数已经较低,运价下调幅度较为有限。12月,中国出口至澳新航线运价指数平均值为828.0点,较上月平均下跌1.6%。

6、日本航线供需不佳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市场月评 篇3

1进出口贸易继续迅猛增长,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回升态势

(1)进出口贸易继续迅猛增长据海关统计,2010年1—4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8 559.9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42.7%,其中:出口4 360.52亿美元,同比增长29.2%;进口4 199.40亿美元,同比增长60.1%;贸易顺差161.12亿美元,同比下降78.6%。2010年4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 381.60亿美元,同比增长39.4%,其中:出口1 199.21亿美元,同比增长30.5%,比上月提高6.3个百分点;进口1 182.39亿美元,同比增长49.7%。

(2)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回升态势2010年1—4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 368.06万TEU,同比增长22.4%,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 941.96万TEU,同比增长22.1%;内河港口完成426.10万TEU,同比增长26%。2010年4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 162.85万TEU,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 048.28万TEU,内河港口完成114.57万TEU。

(3)世界集装箱船舶租金水平大幅上涨2010年4月,世界集装箱船舶租赁市场行情明显呈上升趋势,各型集装箱船舶租金水平均较上月大幅上涨。据克拉克森统计,2010年4月,各型集装箱船舶平均租金较上月大幅增长15.5%,其中,2 750 TEU和3 500 TEU船型的租金均较上月上涨27%。

2欧线运价趋于稳定

本期欧洲、地中海航线运输需求处于由淡转旺的上升期,货量持续增长。封存已久的运力启封,表明船公司看好后市行情。4月下旬的出货小高峰为船公司带来充足货量,加之上海世博会召开及“五一”小长假对班轮运输的影响甚微,本期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达到9成。由于货量表现好于预期,不少船公司打算加快运力调整步伐,以应对日趋临近的传统旺季。基于以上情况,欧地航线运价趋于稳定,欧洲、地中海航线运价分别维持在美元/TEU和1 800美元/TEU的水平,波幅趋窄,维稳信号明显。2010年5月14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欧洲、地中海航线运价指数分别报点和0点,上海出口至欧洲、地中海基本港的市场运价(包括海运附加费)分别为1 845美元/TEU和1 797美元/TEU。

3美线舱位紧张推动运价上涨

本期北美航线年度合约谈判于5月上旬基本结束,新合约价格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大客户的运价涨幅高于无船承运人,北美航线扭亏为盈的希望很大。货量方面,从4月下旬开始,船公司订舱情况渐转火爆,船舶保持满舱水平,舱位紧张推动美西、美东航线运价“勇攀高峰”。随着北美航线传统旺季的到来,预计货量表现将好于上年同期。据悉,目前已有部分船公司开始酝酿6月上旬的旺季附加费征收计划,费率约为400美元/FEU。2010年5月14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美西、美东航线运价指数分别报1 029.41点和1 230.88点;上海出口至美西、美东基本港的市场运价(包括海运附加费)分别为2 504美元/FEU和3 609美元/FEU,较上月同期分别上涨424美元/FEU和470美元/FEU。

4日本航线运价稳定

美国反超中国成日本最大出口市场 篇4

日本发布截至3月底的财年贸易数据, 这些数据显示, 对美出口同比增长10%, 至11.4万亿日元 (1 160亿美元) , 而对华出口下滑9%, 至11.3万亿日元。

中国对日本产品的需求几乎全线下降, 其中发电机械、机动车以及钢铁制品的出口总值降幅最大。与此同时, 美国市场对日本汽车、汽车部件和电气机械的需求大幅转强。东京国际货币研究所经济调查部长佐久间浩司表示, 美国取代中国是一个“大变化”, 尤其是在日本与亚洲邻国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较长期趋势背景下。

日本对华出口还受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2013年第一季度, 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7%, 而此前一个季度的同比增幅达到7.9%。

美国在2009年失去日本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 当时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出台了激进的财政刺激。此后日本对美出口的月度数据有时超过对华出口, 但这主要是由于季节性的贸易因素。最新贸易数据似乎表明,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重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努力可能在更大程度上依赖美国, 而不是中国。在雷曼兄弟破产后的艰难时期, 中国市场曾帮助许多日本出口商渡过难关。

中国出口市场 篇5

内容提示:从1~2月的数据看,机械工业权重最大的汽车行业带动作用突出。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15.5%,高于机械工业行业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与我国宏观经济全面下行的走势相反,机械工业的开局逆势上行,增势之强远超预期。然而,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4月14日召开的专家委会商会上,各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对后市并不看好,一致认为行业下行仍未见底,订单不足的压力巨大。

手握“好看的成绩单”,中机联特别顾问蔡惟慈表示“不得了”。但他同时强调,绝不能因为开局良好就误以为机械工业已全面回暖,受上年基数前低后高影响,估计今后同比增速很可能逐月回调,全年走势或将前高后低。从全年看,行业总体需求仍将偏紧,行业发展将维持平稳的主基调。

后续订单不足 行业尚未见底

从中机联提供的数据看,前两个月机械工业开局增速偏高,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国工业。其中,机械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2.7%,高于去年同期3.7个百分点,同时高于全国工业

4.1个百分点,高于制造业2.9个百分点。机械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8901.27亿元,同比增长14.43%,比全国工业同期增速高6.4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832.88亿元,同比增长29.24%。

此外,2014年1月机械工业价格指数均为98.7%,2月均为98.8%,均小幅提升0.1%。从2月份数据看,机械工业进出口好于预期。2月份机械工业进出口总值1032.51亿美元,同比增长12.93%,实现贸易顺差109.26亿美元。

尽管统计数据喜人,但从各行业反映情况看,回暖态势并不乐观。

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陈惠仁表示,前两个月机床行业销售同比基本持平,但金切机床同比下降,而且已经下降到“一定份儿”上了,即便这样,也不敢说已经见底,只能说下降速度趋缓,目前订单仍然持续减少,缺订单依然是行业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从2012年1月到今年2月,金切机床订单已经连续26个月持续负增长。而且,其利润下降幅度更大。今年前两个月,金切机床利润同比下降97%,企业亏损面已经超过60%。

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行业下滑走势还未见底,惟一亮点是出口形势尚可。重型设备行业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依然是市场萎缩,订单少。很多重型厂已经意识到,拼订单不是出路,但转型升级难度很大,特别是高端人才缺乏,而且流失严重。

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2月行业同比增长41%,3月份旺季不旺,主要源于企业安排市场计划时提前铺货。预计今年的市场情况略好于去年。

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首席顾问赵志明表示,整体来看,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尽管石油石化设备制造业前两个月有一个同比高速增长的开局,但持续稳定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可能性不大。因此,在1~2月高速反弹后,近期可能会出现一次回调波动过程。

另外,海洋工程设备制造具备一定的后发性增长潜力,尤其在出口方面,经综合分析,赵志明预计,2014年全年我国石油石化装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15%左右,出口交货值和利润同比增速约为10%。

可喜的是,去年,我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二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国和第一大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国。行业发展一大亮点是从中低端向高端发展取得新进展,海洋工程设备成为石油石化设备行业提供出口交货新的增长点。赵志明建议,相关部门在制定“十三五”规划中对高端产业给予引导和扶持。

汽车一枝独秀 两极分化凸显

蔡惟慈表示,今年前两个月行业的逆势上行源于:汽车行业的强力拉动;去年同期基数相对较低;和前两年的去库存相比,企业到了补库存阶段;上游原材料价格处于低位等等。

机械工业13个行业中的汽车行业利润增长36.37%,远高于同期行业平均水平7.13个百分点。在机械工业新增利润414.73亿元中,汽车行业新增利润228.56亿元,占行业的比重55.11%,拉动机械工业利润增长16个百分点。

蔡惟慈特别强调,当前,机械行业和企业两极分化情况愈发明显,几家欢乐几家愁。比较好的行业有:汽车、农机、通用、石化。内燃机和工程机械行业呈触底回升态势。另外,机床(尤其是主机厂)、重型(尤其是一重、二重等排头兵企业)、电工、仪器仪表等行业情况不乐观。在此情况下,他建议,好的企业不宜盲目乐观,行情不好的企业也不宜过分悲观。

电工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行业利润不好,降本增效压力很大。而且,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很多。行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依然是市场需求不乐观,很多企业反映订单很难拿到,后续订单几乎没有。他表示行业发展前景迷茫。

对此,蔡惟慈强调,固定资产投资连续走低是机械工业的共性问题。数据显示,1~2月,机械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91.95亿元,同比增长11.82%,继续低于同期全部制造业(15.1%)和全社会(17.9%)固定资产投资增幅。

分析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回落的因素,蔡惟慈认为,一是地方财政投资增速减慢,国家预算内投资增速放缓;二是全社会融资规模缩小,资金使用成本上升,制约了企业投资;三是上年新开工项目投资持续低迷,预示着今年后续投资将放缓;四是企业上年主营活动利润增速持续较低,企业投资信心不足。

关于主营业务利润率低的问题,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奚家成表示这是行业共性问题。他说,当前,机械行业利润总额远远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存在一定假象,因为很多企业的利润来自于“理财”,这对行业发展很不利。他认为,行业发展还没有见底,预计将缓缓见底,也许在今年,也许会更久,触底回升也将缓慢进行。

赵志明同样表示,今年前两个月,石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14%,同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7.82%,同比提高了46个百分点。从国有企业前两个月的各项指标看,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同比增速都有了很大提高,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和成本利润率都很低,分别为2.21%和2.49%,仅为行业平均值的40%左右。因此,国有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有待提高。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月评 篇6

1前10月进出口贸易额下降率首次低于

0%,世界集装箱船租金走势趋稳

(1)前10月进出口贸易额下降率缩至2成以内据海关统计,2009年1—10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超过1.75万亿美元,同比下降率缩至2成以内,为19.9%。10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 975.4亿美元,同比下降10.7%,其中:出口1 107.6亿美元,同比下降13.8%,连续4个月超千亿美元;进口867.8亿美元,同比下降6.4%。

(2)10月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略有回落2009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 989.72万TEU,同比下降7.1%。10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 078.11万TEU,较上月减少约10万TEU,其中:沿海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67.65万TEU,内河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0.46万TEU。

(3)世界集装箱船租金走势趋稳随着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需求回升,世界集装箱船租金基本探底。10月集装箱船租金走势趋于平稳,各型集装箱船平均租金仅比上月微跌0.6%。

2欧线运价水涨船高

由于欧洲、地中海地区的收货人库存不如往年同期充裕,2009年的圣诞货出运高峰期有所延长,原本看空的11月运输需求依然强劲,大部分船公司的平均舱位利用率达到95%以上。得益于此,欧洲航线市场运价稳中有升,11月初的运价普涨计划基本实现。11月20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欧洲航线运价指数报点,较上月同期上涨7.1%;上海出口至欧洲基本港的市场运价(包括海运附加费)为,较上月同期上涨53美元/TEU。随着欧洲、地中海航线旺季即将结束,货量将不可避免地进入下行通道,各大船公司仍在缩减运力以保持市场供需平衡,缓解运价下降压力。同时,考虑到2009年上半年欧地航线运价急剧下滑导致航线收益大减,不排除船公司为弥补损失而继续涨价的可能。

3北美航线东西有别

近期美西与美东航线市场形势迥异。传统上,11月正是北美航线由旺转淡的货量回落期,但由于2009年的圣诞货出运高峰期较往年略有延长,加上各大船公司持续缩减运力,美西航线运输需求旺盛,船舶始终保持满舱水平,运价基本稳定。美东航线则由于圣诞货已基本出清,需求转淡,市场运价开始松动。11月20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美西、美东航线运价指数分别报868.46点和点,较上月同期分别上涨1.0%和下跌3.2%。

4日本航线运价稳定

中国有望主导东南亚豆粕出口市场 篇7

据第一财经日报3月27日报道, 中国有望主导东南亚豆粕出口市场。过去多年的快速发展, 令中国的大豆压榨产能严重过剩, 不到50%的产能利用率不仅限制了这个行业的再发展, 也使得国内的豆粕价格高企。这种局面有望在未来得到改变, 而改变的方向则是寻求将豆粕出口至东南亚。

根据荷兰合作银行的最新报告, 中国有望取代南美, 成为豆粕出口东南亚的主要国家。目前中国大豆压榨工业的使用率还不到50%, 只要加大目前的行业能力, 中国将能满足区域需求, 为中国的大豆压榨行业提供显著的成长机会。果真如此, 中国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大豆供给的争夺, 西方的压榨工业将被迫开发新的市场或索性关闭。

“近年来东南亚地区对豆粕需求大大增加, 并且逐渐成为重要的出口市场, 占2012年全世界豆粕贸易的20%。”荷兰合作银行分析师Pawan Kumar称, “到目前为止, 东南亚地区主要依赖南美国家的进口, 而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来满足其需求。然而, 如果从中国进口豆粕, 则可以节约20%的运输费用。”

中国工程机械出口东盟有市场空间 篇8

从上半年工程机械产品出口情况来看,挖掘机产品主要出口到泰国和菲律宾,其后是美国、印度;装载机主要出口到土耳其、俄罗斯、菲律宾、沙特、越南和印尼;推土机主要出口到俄罗斯和菲律宾;压路机主要出口到美国、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工程起重机主要出口到越南、委内瑞拉、新加坡、印尼、印度和菲律宾;塔式起重机主要销往韩国、越南和马来西亚;叉车主要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泰国、韩国和土耳其;混凝土机械主要出口到越南、菲律宾和印尼;隧道掘进机主要出口到新加坡。

工程机械每一类细分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中几乎都有东盟国家,其中又以菲律宾、泰国、印尼、越南、新加坡等五国最为突出。缅甸以及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家,对小型工程机械的需求较大,同时,缅甸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对工程机械的需求有着较好的潜在市场。据调查,去年以来,缅甸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建设、建筑工程和采矿工程等对工程机械的需求量有增无减。

中国出口市场 篇9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是国与国之间主要出于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教育输入与输出[1]。我国留学经济仍属于严重“入超”阶段,而随着开放教育服务承诺的逐步兑现,我们只有通过教育服务贸易的出口来不断缩小逆差,促进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1 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境外消费)出口现状

在WTO框架下,“境外消费”是对各成员国最有利或者是利大于弊的贸易形式,所以“境外消费”发展非常迅速,成为最主要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形式。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出口也主要是境外消费方式。

1)出口规模。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来华留学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来我国留学。2004年突破10万,2006年超过15万,三年内增长了46.78%。

2)主要出口对象。

按洲别统计(见表2),在我国的外国留学生中,有四分之三来自亚洲国家。随后依次是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2003年SARS过后,欧洲和美洲生源增长趋势明显。

按国别统计,2004—2006年连续三年来华留学生人数排在前五位的国家为韩国、日本、美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而其中越南、印度尼西亚、美国的来华留学生增长很快。

3) 留学生层次。

留学生大致分两类:学历留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学历生主要包括访问学者和短期语言生。

从表4中可以看出,2004—2006年,来华留学生的层次稳步提高,攻读学历的留学生有明显增加,增幅达到73.52%,超过了2004—2006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增幅46.78%。但是学历生在留学生总数中的比例只占了三成。

4)教育服务出口学科类别。

按学科划分,2004—2006年,来我国学习的留学生以文科类专业学生居多,主要是学习汉语,其次是医学类专业;理科类、农科类、哲学和教育体育专业留学生较少;学习经济、管理和法学的留学生有很强的增长趋势(见表5)在汉语、中医和历史学科上,我国应该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但是2005—2006年来中国学西医的留学生数目超过了学中医的留学生数目,而且2006年学中医的留学生数目少于2005年;在历史学科上,经过2003年SARS后留学生数目增长缓慢,至今没有达到2002年的水平;而2004—2006间,经济学科留学生数目增长了61.50%,法学为50.40%,管理为109.80%,而同期学汉语的留学生数目增长了31.13%。

2 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境外消费)出口市场分析

对中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的市场分析主要是从国外学生对中国教育的需求和我国国际教育供给两方面考虑。

2.1 需求分析

对国外学生对中国教育的需求分析,主要是结合中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出口现状,着眼于需求表现、原因和需求趋势来做探讨,实质上涉及中国教育的出口优势分析。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留学热潮。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教育必须融入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循环中,这就促使人才在各国间的流动,引发留学热潮。而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保证了留学生的国际流动不会存在语言障碍;同时,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留学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上的便利。这是催生留学需求的大环境。同时,国际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势差在短期内不会消失,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会有大批学生出国留学[3]。

2)环境优势上的需求分析。

由于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际影响力在扩大;中国整个留学环境变得越来越友好,越来越国际化等,更多的留学生会选择来华留学。

3)出口价格优势上的需求分析。

相对其他国家来说,虽然我国也对留学生实行高收费政策,但从总体上来看,由于我国教育生产要素在价格方面十分低廉,我国的教育出口价格远低于发达国家。这是吸引外国学生来中国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吸引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留学生。

4)区位需求分析。

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出口国家主要是在亚洲,韩国来华留学生数量连续几年居各国首位,而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数量增长速度居于前例,达50%以上。这是由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同属东亚文化圈,地缘相近,文化相连,经贸往来非常频繁,了解中国社会文化为这些留学生以后的求职和进行对华贸易铺平了道路[4]。

5)学科需求分析。

近年来欧洲和美洲的来华留学生明显增加,国别统计中美国是来华留学生的第三大生源国。因为现在国际市场对汉语语言有巨大需求,在亚洲、欧洲和美国,汉语已成为一门新的必须掌握的语言。而由于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差异较大,来自欧美的学生也大多局限于汉语的学习,攻读学位的相对较少。而来自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对专业的选择相对广泛,除了汉语,有很多人在中国学习经济、金融、法律、新闻等人文学科及其它应用学科。

6)攻读学历需求分析。

虽然来华学历留学生规模还是偏小,只占全部留学生的三成。但是留学生中的学历生比例不断提高。因为,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逐渐得到国外大学或国外来华青年的认可,并且中国加大力度在国际市场上宣传自己的高等教育质量。

7)派生需求分析。

除了对教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外,外国留学生产生了新的需求。比如说,留学生的勤工助学需要。目前,我国的外国留学生多半来自亚洲国家,且主要是亚洲一些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赴国外留学的学生家庭并不都具有强大的经济支付能力。此外,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实习需要也是最近两三年特别明显的一个问题。

2.2 供给分析

我国国际教育服务的供给分析主要是针对我国教育服务的出口现状和国际留学生的需求来发现供给方面的不完善,实质上是分析中国教育服务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国际化程度比较低。首先,从师资结构上看,国外来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非常之少,既不利于学术的国际交流,也不利于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水平的提升,难以吸引更多高层次的留学生;其次,从师资的能力来看,能熟练使用双语教学的教师十分有限,这无形中增加了外国留学生前来中国进行专业学习的难度;另外,中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制和国际先进教育水平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限制了来自欧美国家的留学生学习专业课。

2)中国某些特色学科的吸引力减弱。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的供给上,除了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数目一直很快增长,中医以及历史学科的留学生数目增长缓慢或减少。中国在市场经济改革中似乎没有好好宣传和发挥自己的传统优势,使这些学科对留学生的吸引力减弱。

3)我们提供的留学生教育服务技术含量太低,留学生教育的层次不高。我国在保持本科生教育水平的情况下,研究生教育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对亚洲和非洲这两个地区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4)中国教育服务供给价格相对上升。中国教育服务价格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是现在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价格优势可能会有所削弱。而我国对留学生实行高收费政策,且大部分来我国留学的留学生都是自费生,享受政府奖学金的人数很有限。

5)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重知识、理论的传授,轻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规划不重视教育体制与劳动力市场的广泛联系,在中国实习是外国留学生遇到的较大困难。

6)我国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投入也严重不足。我国高校设置的来华留学生奖学金金额标准较低,覆盖面窄,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上的软、硬件建设方面也远低于国际标准[5]。总体而言,我国尚未形成适应市场需要的外国留学生教育投入机制,经费投入渠道单一。

3 政策和建议

为了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留学,中国还需要积蓄更多的实力才能对国际学生更具吸引力。现阶段,我们应该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发展我国的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具体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把质量和特色建设作为发展教育服务贸易的根本措施[6]。形成本国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是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教育服务贸易中的长期战略。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的教育竞争力较弱,但提供的教育服务在要素禀赋方面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应仔细分析、充分理解并利用这些优势来为输出教育服务。如,充分发挥我们在汉语、中医、戏曲传统领域的优势,创设名牌专业,发挥特色,以吸引更多留学生。此外,要想赢得竞争优势,还必须与世界接轨,开设国际化的专业和课程,以吸引学生来中国学习。而提升留学生教育层次说到底也是要为留学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

2)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把我国的教育推向国际市场。目前我国的外国留学生主要来自亚洲国家,来自欧美和其他地区的学生则很少。因此,一方面,政府可以多组织中国大学走出校门,通过多举办国际教育展扩大中国大学在海外的影响,使世界各国更了解我国各大高校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教育中心,在海外设立代理机构,发布招生信息,为我国的教育机构在全世界推销教育产品和服务提供一切方便[7]。

3)针对外国留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和组织科研。目前各高等院校用英语讲课的科目比例尚小,而外国留学生在语言方面存在障碍,可以针对其专业水平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给学生找一些原版教材以及相关的学术论文布置自学任务。另外,在给留学生确定研究课题时,要了解其学习、科研背景,了解其来华学习的目的和想从事的研究内容,充分调动留学生从事研究的积极性。

4)有效减轻留学生的学习生活费用负担。目前,我国的留学生奖学金主要由政府提供,金额低、种类少、覆盖范围小。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的政府奖学金是不现实的,但可借鉴国外经验,适当增加奖学金的数额和种类,除政府奖学金外还应设立其他性质的奖学金,如,学校设立的留学生奖学金,还有民间团体和企业财团设立的留学生奖学金,以扩大享受奖学金学生的份额。

通常来说,能享受各类奖学金的留学生只占少数,大多数留学生仍需边学习边打工筹措学习费用。因此,弹性学习制度和允许留学生打工的制度是影响留学生流动的两个重要条件。在我国,相关法律只允许留学生从事与其知识特长或所学专业相关的科研、文化等服务活动,不允许做其他方面的兼职,这一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费留学生的进入。而留学生教育发达的国家一般都允许留学生从事兼职工作,这方面我国应适当放开对来华留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的限制,以部分解决其学习和生活费用。

5)实习问题。教育部还没有关于实习问题的明确规定,完全取决于各个地方和各个接待单位。在南方很多企业里,都是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实习的,因为这些企业本身就和这些国家有外贸关系,所以非常愿意有人到它这里来[8]。相反在有一些地方,企业还没有非常外向型,所以没有提到日程上来。这个问题应尽快有一个明确的原则,以利于我们发展高层次的外国留学生到我们国家来学习。

摘要: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是最主要的教育服务贸易方式。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出了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出口现状,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对中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出口作了市场分析,最后给出促进我国境外消费服务贸易出口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服务贸易,境外消费,市场分析

参考文献

[1]彭运锋·教育服务贸易走出去[J]·瞭望新闻周刊,2006(10):64·

[2]国家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EB/OL]·[2007—10—20]·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1020·ht m·

[3]靳希斌·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研究———理论、规则与行动[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4]杨军红·在沪外国留学生来华心态调查[J]·美中教育评论,2005(4):43-48·

[5]王亚飞·论“后过渡期”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1):10-14·

[6]王亚飞·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研究[J]·Forward Positionin Economics,2006(6):55-60·

[7]何叶·亚太地区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及其启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3-98·

中国出口市场 篇10

2011年我国汽车出口同比增长50. 0% 。但总体而言, 我国汽车出口尚处于起步阶段。2014年的整车出口也是表现偏弱。2014年的整车出口金额仅为整车进出口总金额745亿美元的18% ,较2007年的40% 高点下滑23个百分点[1]。 对于二手车的出口来说,根据目前的出口相关政策,对原产于中国的二手车出口需参照新车出口相关的规定执行。如果按新车出口的规定办理,就需要二手车出口商在产地检验、 符合新车的技术标准、需要取得生产企业授权并获得出口许可证,这就导致二手车出口门槛过高,二手车出口企业通常无法符合要求。

2中国二手车出口市场前景分析

2.1国外二手车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目前,在许多没有民族汽车工业的国家,对二手车进口并没有过多的限制。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二手车甚至占据市场主流地位,且二手车的车龄普遍较长。如非洲市场以二手车需求为主,刚果、塞内加尔等市场二手车的份额约为70% ~ 80% 。亚太地区缅甸、越南、中国台湾、柬埔寨、朝鲜、印尼等国家和地区都是允许国外二手车进口的,这些都为我国二手车出口提供了商机。

2.2二手车出口的国际环境有所改善

近年,我国主要汽车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营销网络、售后服务等方面加大了投入。例如,长城汽车已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在全球80多个国家建立了营销网络。吉利已在俄罗斯建设了7080个销售网点。同时,这些企业的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热销也证明了中国汽车产品在海外市场的认可度正在逐渐提升,这为中国二手车出口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3国内二手车流通障碍驱动二手车出口

目前,我国机动车环保和油耗标准迅速升级,全国已有300多个地级城市出台了二手车限迁的政策 ( 主要是排放要求) ,这就为二手车的异地流通带来了非常大的障碍。二手车异地流通渠道不畅会导致限迁城市成为黄标车聚集区,既不利于节能环保,也不利于新车销售。因此,我国发展二手车出口具有内生驱动力。2015年6月新限迁标准出炉,随着各地对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限迁城市基本上包含了全国大中小城市,国四标准也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二手车在国内的流通障碍将驱动其出口。

3国外二手车出口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一,美国、德国、瑞士、日本等二手车的销售量分别是本国新车销售量的3. 5倍、2倍、2倍、1. 4倍,而且第三方鉴定评估中心、旧机动车的质量认证体系、与新车同等待遇的售后服务以及便捷透明的交易环节等都是国外旧车市场能够繁荣的因素。另外,消费者购车观念的更新也是二手车市场能够欣欣向荣的重要力量。

第二,在欧洲国家很多城市都可以进行跨国买卖,只要是经过了系统认证的机动车都可进行流通,而这些都是由二手车商通过互联网来完成交易的。互联网外销渠道的推行使得在东欧的很多国家甚至可以买到日本的二手车,这就意味着真正实现了二手车的大流通。

第三,在日本拥有自己完善的二手车信息系统,同时日本已形成一套非常完善的收购和销售的体系,健全的二手车拍卖系统,以及各种评估机构公正、有效地运作都使得日本二手车市场长期趋于稳定的状态。而且日本对于二手车检查非常严格,费用高昂。2005年起日本实行 《汽车报废回收再利用法》,购买者需为车辆支付相应的报废费用,但用于出口的二手车可以退换报废费用,这就极大地提高了经销商发展二手车出口的热情[2]。

4中国二手车开拓国外出口市场的策略

4.1充分了解二手车国际市场情况

由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性, 国外二手车的交易市场环境复杂,只有这样才能对国际二手车市场的开发做好最充足的准备。目前,在许多没有本国自主民族汽车工业的国家,当地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减少、消除二手车对其市场的冲击和影响,这为我国民族汽车工业提供了商机。建议企业应当将国际二手车市场作为突破口,在出口工作中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策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4.2建立一套完善的二手车流通体系

建立一套完善的二手车信息系统,消费者可以凭车辆的VIN码在这个二手车信息系统上方便地查询到车辆的所有相关的信息,很好地解决了二手车流通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同时,形成一套非常完善的收购和销售的体系,健全的二手车拍卖系统,以及各种评估机构公正、有效地运作都使得二手车市场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

4.3建立良好的二手车国际信誉,加强售后服务

加强二手车诚信体系建设,包括机动车自购置之日起的保养、维修、保险等各项相关记录,消费者及二手车经营单位等可联网查询记录,并作为二手车交易中必须提供的证明文件,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应将其作为评估的主要依据。建立较好的售后服务保障,行业加强对二手车严格检查,建议由专业机构牵头,汽车企业参加编制二手车出口市场和出口车型指南。根据汽车企业海外营销网络建设情况,明确每种车型在哪些国家和地区可以得到售后服务保障。

4.4加强行业协会组织以及政府的作用

针对中国二手车的出口,行业协会可要求开展二手车出口商需持有相关执照,并须成为汽车拍卖市场的会员,同时需要具备进出口商的标准代码,海关方面可根据进出口商标准代码对出口商的信誉做出判断。此外,各国对二手车进口有不同的规定,行业协会可以针对这些规定设立相应的检测机构使其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同时对于二手车出口商的资质和出口产品的质量也需要有关部门进行把关。因不同国家对进口二手车都提出了不同的规定和条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制定标准化的出口检查和整备要求。

4.5积极运用“互联网营销”模式促进二手车的外销

二手车商可以建设自己的互联网站,国外的消费者可以登录网站,去查询自己喜欢的车型。如果确定购买,通过现在发达的网络支付形式,即可在线随时下订单完成支付。二手车商完成正规的出口手续之后,再通过现在同样发达的国际货运物流将汽车运送到消费者所在地。这种网络销售模式,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二手车商的库存中自己向往的品牌、款式以及价格,对于二手车商来说,二手车的库存及应收货款方面的风险都会降低。

5结论

现阶段,随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我国汽车二手车出口尚存巨大的增长空间。我国二手车交易开始代替新车销售逐渐成为汽车主体市场,中国在2020年有望实现新旧车交易量的1 ∶ 1比例关系。在新车销量不断增加以及汽车保有量不断扩大的共同作用下二手车市场蓬勃发展, 我国已经进入二手车时代,这为二手车出口提供了时代背景。在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中,国IV及以上的机动车所占比例将越来越高,二手车的质量也将不断提高,并将逐渐具备出口海外市场的条件。

摘要:随着我国新车出口的逐年递增,国内二手车的出口也在逐渐酝酿。二手车出口是中国目前还没有被挖掘的一块“新鲜蛋糕”。然而在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二手车的出口却是早已步入正轨的贸易活动。二手车出口可能成为未来缓解中国汽车保有量过大的出口。而业内专家也预测,“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二手车出口不无可能,而且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成为新的亮点,虽然现在时机未成熟,国家的政策也并未有明确的开放,但积累已经有必要。

上一篇:纸样设计下一篇:红外线光通信装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