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美术发展现状研究

2024-06-06

电脑美术发展现状研究(精选十篇)

电脑美术发展现状研究 篇1

西北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是中国艺术的重心之所在。20世纪中国许多重要的美术家和流派都得到西北山川、风土人情和艺术精神的惠泽与陶养。“许多美术家从画室走向了西部广阔的空间, 从赵望云、沈逸千、司徒乔、张大千到傅抱石、吴作人、董希文、再到黄胄、刘文西、周韶华……无不在西部和西部的艺术中找到了滋养自己艺术生命的养料, 锤炼了新的艺术语汇, 从而使自己的艺术风格发生了转换或走向了成熟。” (2) 这些艺术家的本土西行, 积极的促进了西北美术创作的发展, 同时对西北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也意义深远。如著名画家吕斯百、常书鸿、刘文清、哈孜·艾买提、武德祖、朱乃正等。正因为有了他们, 西北的油画创作和教育才有了较高的起点, 坚实的基础以及长足的发展。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一大批名作都表现的是西北的风土人情和西北的粗犷博大精神。黄胄、刘文西等名家的艺术创作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对西北的关注和思考。二十世纪西北美术创作在整个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回顾二十世纪西北美术的发展, 有太多的大师、太多的作品、太多的艺术事件值得记载与研究。但当我们审视西北美术理论研究时, 却又与美术创作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反差。西北美术理论研究相对于美术创作而言, 处于严重的滞后状态。西北美术理论的现状如何, 怎样发展;美术理论如何实现与美术创作的稳步共进。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做深入的思考。

纵观西北美术理论研究的现状, 搜索著作出版情况, 目前, 只有田卫戈老师编的一套丛书《西北美术研究》。这是一套以西北当代美术历史与现状为主题的文化史和文化研究系列出版物, 是西北地区首部综合性地方美术研究论著。除此之外, 对西北美术整体研究的专著, 再无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也比较零散, 多是对画派、画家的个案研究, 对整个西北美术宏观把握的文章, 少之又少。二十世纪以来的很多艺术事件, 由于缺乏理论意识, 都没有被完整记录下来。比如, 甘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兰州当代艺术”现象, 虽然在当时比较具有现代意识, 也比较活跃, 但却没有做相应的文字、图片记载。如今的研究只能靠当时参与者的口述, 通过访谈、回忆录进行。这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现代理论研究的难度。所以, 理论研究的跟进对促进西北美术的发展意义重大。西北五省中, 现如今专门的颇有影响的美术刊物, 只有西安美术学院的院刊《西北美术》, 从刊物名称, 可见应该是立足于西北美术研究的,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 该刊物更多的把视角放在了陕西, 尤其是西安美术学院, 对其它西北各省的影响较小。西北五省中, 专门的艺术类院校也只有西安美术学院, 如果能形成以西安美术学院为中心, 各省之间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艺术发展局面, 这样将会十分有利于西北美术理论的研究与创作的发展。

目前西北美术理论研究在方法体系上比较单一, 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诸如社会学等, 相对比较陈旧。拓展新的、宽泛的研究方法, 用于西北美术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比如可以采用比较学、民族学、心理学等新的方法来完善这一体系。另外, 目前的西北美术批评研究也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只有批评才能促进艺术的良性发展。西北美术批评目前的现状是:“在全球化语境下, 以及新的现实条件下不能有效的批判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其次, 没有更好地自我更新, 从而保持美术批评所应有的批判力量;再次, 在一定程度上逃脱了对价值的说服力, 甚至失去了对价值的清醒判断, 让美术批评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人们把美术批评戏称为“美术吹捧”可见一斑。” (3) 虽然“美术吹捧”是国内美术批评界目前的普遍现象, 但西北地区的美术批评较之其它地区还是相对很薄弱的。

西北有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迹, 故此, 史学理论的研究是不容忽视的。研究历史, 一方面是为了记录历史, 一方面是为了推进历史。因为生命需要延续。西北地区各省, 在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特征时, 又具有着一种地域文化的共性。目前, 西北美术理论研究中对史学理论的研究依然是很薄弱的。无怪乎会产生“敦煌在中国, 敦煌学在国外”的感叹。许多历史痕迹正在渐渐消失。所以, 对西北美术理论的研究, 要注重史论和时论两个方面。

造成目前西北美术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美术创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地域、经济、市场这些外部因素, 也有西北美术理论界自身的问题。理论家对艺术事件的关注度、敏感度不够。正因如此,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 西部美术、西部精神热化时, 有必要审视西北美术理论研究的现状。当我们费解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 大批艺术家的本土西行, 九十年代至今大批艺术家的离开西北, 去外地发展的现象时, 总是很轻易的将问题归结于西北经济落后, 条件较差。当然, 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西北在二十世纪美术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深远, 影响了一批人, 也成就了一批人。但是, 滞后的理论研究, 较差的交流、研讨氛围, 使得美术理论研究, 不能对艺术创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也因此使西北美术创作无法打破现有水平。故此也造成了目前西北艺术人才外流的现象。

综上所述, 西北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在二十世纪美术发展进程中, 留下了很多大师的足迹, 也成就了很多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在美术创作方面, 有过活跃期, 也有过滞缓期, 但西北美术理论研究却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地。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是两个互助的活动。所以, 在未来的西北美术发展中, 有必要加大美术理论研究的力度, 从研究的方法体系到研究的内容、深度都应该做更深入的探讨。从基础理论、史学理论、美术批评等多个层面展开深入研究。

摘要: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大批艺术家的本土西行,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北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发展, 促使西北美术在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与美术创作的现状比较起来, 西北美术理论研究一直是处于滞缓的发展状态, 研究成果少、研究方法单一。在未来的西北美术发展中, 有必要加大美术理论研究的力度, 从研究的方法体系到研究的内容、深度都应该做更深入的探讨。从基础理论、史学理论、美术批评等多个层面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西北美术,创作,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卉等.“当代地域美术研究全国研讨会”纪要[J].艺术探索, 2009.No.1, Vol.23.

[2]宗贤.西部与中国现代美术[J].文艺研究, 2003 (03) .

电脑美术发展现状研究 篇2

当前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但是认识归认识,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们并没有按照新的大纲去要求自己,只是一味的停留在形式上的变化而没有从内容和态度上进行根本的变革。所以现阶段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在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和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实施教学策略,增强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问题上都没有很好的解决。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现状;提高

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把人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这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形式。但是经过我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的中学美术教育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守旧

美术课是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但是,目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处于旧式的绘画性为目的的模式上,追求更多的技法训练,应付检查。为了追求升学率,强制性的把成年人的教学模式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对着范本临摹而度过一堂课。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违反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导致了学生个性扭曲。这种现状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相违背。具体而言,这种以绘画性为目的教学方法,不符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要求的直观性、系统性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碍于创造想象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碍于创造想象和视觉记忆发展及中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缺乏对对象本质特征的分析和审美概念的表达,是一种被动刻板的教学模式,结果是仅有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收获甚微。

二、社会各方面对美术教育有偏见

长久以来,我国一直在实行的都是应试教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成为那个年代人们心中的名言。而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的音乐、体育、美术被称为副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美术是“不务正业”,既耽误学习又浪费钱财,只有学好文化课才是正路。还有些家长有这样的想法:我的孩子将来不做画家,不考美术院校,学美术有什么用?有这种思想的家长可能即使发现孩子有美术方面的兴趣爱好,也不会给予支持,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美术本身就是一种高消费。笔墨纸砚,颜料工具等开支比较大,即使将来考上美术院校,相对较高的学费也令许多平民阶层的家庭难以承担,只能望“美”兴叹。有些学生即使对美术有兴趣和天赋,也因得不到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看不到出路,只好放弃。

三、学校与教师方面的不重视

学校方面,不能及时摆正美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在“升学率”决定一切的风气下,只抓主科教学,把美术教学放在了无足轻重的地位上。有些学校虽然想开设美术课,但是,碍于教学设备以及师资力量的缺乏,使美术课不能顺利开展。教师方面,有些学校的美术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比如语文老师教授美术课,或者数学老师教授美术课等。中学教师的工作量本来就很繁复,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充实自己的美术知识,专业水平可想而知。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一些学校班主任拥有很大权力,班主任为了自己班级的学生能够在主科的各类考试与考

核中取得佳绩,大部分时间美术课不是被其他学科占用,就是作为活动课。无情占用学生的美术课,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去感受美术的魅力,接受美育的熏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少,形成了恶性循环。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在当今社会,许多家长和老师还是把孩子是否能考入一个理想的大学来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主要标准。他们的观念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使孩子心中萌生了一种印象,那就是美术无用论。另外,我国现在中学班级人数众多。有的学生自控力比较差,管不住自己。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兼顾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得不到同步发展,而在课堂上处于看似乖巧,其实是茫然而置身事外的状态,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

五、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的思维被死死的限制住了,因为它违背了孩子们的发展需求。在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有自己明显的特点。特点一,自我意识发展明显。

自我意识是青少年对自己心理的认识和评价。所以这时期的孩子们对世界充满好奇、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性,不愿受成人影响。但是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偏偏要让孩子们知道只有学好要参加考试的科目才能取得好的人生这样一个观点。这无疑是对那些爱好画画和搞小发明的同学的抹杀。特点二,广泛而浓厚的兴趣日趋增强。兴趣是指主体对某一特定客体所产生的心理动力倾向性的积极态度。特点三,意志发展日趋坚定。相对而言,儿童的心理意志是脆弱的、不稳定的,是非自觉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自我独立意识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以及认识范围的扩大,少年逐渐具有了克服心理阻碍、自觉调控心理活动、以便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品质这就是意志。这个时候就剥夺了孩子们视觉欣赏和创作的热情,那么以后要再培养就难了,因为孩子们已经形成了坚定的意志,那就是其他不重要升学最重要!

六、提高当前中学美术教育质量的方法

揭露问题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对现在的中学美术教育说三道四,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现在的孩子的处境,为了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基于现阶段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中学美术界和社会各界应积极探索中学美术教育规律,重视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充分认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探索各种可行的途径和方法,拓展美术教育功能,促进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第一点,就是要提升美术在学科中的地位。第二点,教学方法的革新。第三点,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美术教育发展历史及现状研究 篇3

关键词:中外美术教育;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现状

1 西方美术教育发展史及现状

古代西方美术教育史最早可追溯到被后人称为“自由育”或“完全教育”的古希腊时代。雅典教育,这是古希腊对人进行全面教育的理想式教育。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盖伦认为可以将美术教育看作自由学科,其对绘画与雕塑的认识是这样的:一方面它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它们又具有体力活动的性质。

西方中世纪的美术教育是一种纯技艺性的工匠教育。当时的美术工作者被称为画家,独立的绘画公会直到1339年才在佛罗伦萨成立。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教育主要是临摹名家作品和画模特,美术教育方法有所改善,更在乎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的培养。艺术家在这个时期才获得中产阶级的地位并跻身于知识分子阶层。著名艺术家阿尔伯蒂就主张尽力提高绘画艺术家的地位。学院式教育如美术学院相继诞生。达·芬奇学院于1498年诞生,是最早的艺术学院;佛罗伦萨绘画学院于1562年由著名美术史家瓦萨里倡议创办;波伦亚美术学院是1585年由卡拉奇兄弟创立;圣卢卡学院,1593年在罗马成立;巴黎皇家绘画雕塑学院创立于1648年,其教学内容和方法趋于系统性,是现代美术学院的雏形。这些学院美术教育发生重大转型的产物,其作用和意义重大。

近现代的美术教育在不同国家都呈现出更重要的位置。18世纪初,美术课被正式列入学校学习的课程表中。19世纪,图画课程被英国、德国、法国、美国以及俄国等普遍设置到普通学校里,普遍在普通学校设置了。1872年8月日本规定图画为小学14门必修课程之一。1870年,美国马萨诸塞州要求向居民社区中的15岁以上的学生教授图画。1873年史密斯建立了美国第1所教师培训学校——马萨诸塞州师范美术学校;1874 ~ 1877年组织了第1个职业美术教师协会——马萨诸塞州美术教师学会。[1]美国在90年代初提出了“DBAE”全面综合性美术教育,认为美术要向多元化发展,提出美术教育内容包括美术创作、美学、美术评论和美术史。日本美术课从小学到高二的美术课均为每周2课时。法国1987开始规定美术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小学每周1课时,初中为2课时,高中为定向培养,重理科者选修美术,重文科者必修美术。美国中小学的美术课就已不单纯是绘画训练,而包括了雕塑、陶瓷、编织、金属工艺、摄影、美术史、美术批评等教学内容。[2]

2 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史及现状

中国古代美术教育主要有博雅教育和实用教育。博雅教育之一是鸿都门学,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学校,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于公元1782年2月创立。博雅教育之二:宋代画院。由朝廷设立的皇家画院。五代时期公元891~965年的西蜀和公元937~975年的南唐开始设公立画院,为皇室服务。宋朝沿袭了画院制度,并加以发展,成立了翰林图画院。中国古代的主要教学方法:注重整体素养的提高;临摹、观察、记忆和写生相结合。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由社会上属于匠的那一类人承担,具有实用性和物质性的特征,技艺包括了画、塑、铸、剪、刻、雕、漆、烫、磨、贴等技法。在中国历史上以官办形式进行工艺教育的只有少数几个朝代,如唐朝的少监府,聘用社会上技艺超群的师傅传授徒弟。

近代美术教育诞生的主要原因:洋务运动后,中国科学与实业的发展,催生了以图画教育为特征的美术教育出现在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中。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设船政学堂,其教学科目包括画法。1867年又设马尾绘事院,培养制图专门人才、内分两部:主要有:1880年创办的天津电报学堂、1890年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和1895年创办的天津中西学堂。近代也是中国专业美术教育的诞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专业美术教育,刘海粟、颜文梁、徐悲鸿、林凤眠等贡献甚大。辛亥革命以后,我们的专业美术教育开始出现,并加速发展。1911年冬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第一所正规美术专门院校——上海国画美术院成立。1918年4月5日,我国第一所公立美术学校——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成立。1922年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成立。1927年秋中央大学艺术系成立。1928年3月,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成立。[3]

1949年以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第一,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美术课改称图画课,每周1课时,50年代初期是效仿苏联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是写生,包括素描、铅笔淡彩、水彩、命题画、图案和欣赏。1958年课程增加了中国画和工艺美术的内容。第二,“文革”期间是文艺大普及的时代,音乐、美术合称革命文艺课,是服务于政治的实用主义的美术教育。第三,70年

代末到20世纪末:1978年正式将图画课的名称改为美术课,小学一二年级为每周2节,三至五年级和初中三年为每周1节。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初审稿)》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初审稿)》提出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1990年首次提出包括艺术、音乐和美术,主要在高中三年级开设,是在《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提出的分科性选修的课程设置,1992年,教育部颁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1999年提出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小学阶段应该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应该以分科课程为主,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第四,2000年以后: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4]

在美术教育理论研究方面,近20年来,研究机构主要关注着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美术学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价值等课题,其中以师范院校美术教师为主体的研究者们为主。自90年代末期以来,主要研究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特点,重点研究美术学科发展趋势问题、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和全民教育的关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美术教育相关的思想研究、不同国家的美术教育比较研究也开始向更深更广层次开展。

3 结语

美术教育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份宝贵财富,其发展史值得我们学习。美术教育的发展史是实践与理论认识的发展史,其中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以及国家政策制度对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了解和熟悉美术教育史对今后美术教育发展十分重要,对深化了教育思想和美术教育改革起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郎绍君.论中国现代美术[M].无锡: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3]潘耀昌.世纪中国美术教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4]杨东平.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M].上海: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36.

电脑美术发展现状研究 篇4

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都与民间美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 现代文明的高度成就令世界各国所瞩目。然而, 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文化艺术能完全同步。新的生存方式和文明氛围, 使人们日益在职业技能、社会地位、生活行为、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方面发生巨变, 民族民间文化受到新的威胁, 民族民间文化形态在社会生活中逐渐衰退, 中国民间美术的创造主体由于自身社会心理的变化而日趋萎缩。鉴于民族文化艺术面临逐渐消亡的形势, 国家适时地出台了抢救非物质遗产的政策, 不少民间美术得到及时“抢救”。保护不是目的, 只有传承才能使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

高等艺术教育承载着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重任, 但从教育形势上看, 高等艺术院校美术教育教学中的民间美术依然没有摆脱危机, 从高等艺术教育的课程设计、教学形式、教学大纲、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中民间美术作为高等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尤其不容乐观, 发展十分缓慢, 从某种意义上已经到了“真正的边缘”。民间美术是哺育滋养华夏民族文化艺术的母体艺术, 理应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高校建立民间美术教学体系是对中国美术教育的补充和完善, 有利于促进民间美术的保护和发展, 有利于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 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高等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是高等美术教育的应有之举, 当地丰富的民间美术教学资源为地方高校提供了坚实的办学基础, 同时可以传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 美术是记载和传播文化的最好载体之一。美术教育以独特的活动方式传递着人们的情感, 表达着人们的审美需要。美术教育作为国家的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 已普遍性存在着。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当前学校的美术教育中, 对逐渐衰微消亡中的民间艺术来说, 无疑是必须的, 它将对民间艺术的延续起到一定的传承作用。

高等美术教育中的民间美术研究, 应结合高等美术教育的体制及民间美术发展的地域性特征, 寻求高等艺术院校的民间美术教育和各地的实际情况的结合点, 积极利用校内和地方资源, 多方位、多角度探求新的高等美术教育形式。

一、推进高校民间美术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需要, 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载体。

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艺术教育在各高校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到:“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 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根, 是文化发展的源泉。这是我们的母亲文化, 我们不能忘了‘回家的路’。因为人的情感需要它, 人的心理需要它, 我们走向未来需要它。”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与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 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 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间美术因其独特造型与审美方法, 产生出鲜明的美感特点, 质朴与淳厚所蕴藏着的民族精神, 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

分布广泛、随处可见的民间美术不仅具备审美教育的功能, 而且可以开发智力, 启发思维, 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化, 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方面也是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完全符合我国新课程标准下艺术课程对于体现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把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很好地结合起来的要求。由此可见, 我国的民间美术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

高等美术教育是培养专门美术高级人才的基地,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应该是现代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 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质, 造就一代爱祖国、爱人民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专门人才。

二、探索高等美术教育教学中民间美术的课程设置, 传承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的传承, 一方面是政府部门和民间自发组织对民间美术进行整理、研究和保护, 如建立中国美术博物馆, 组织民间艺人出国交流表演, 出版大量的民间美术读物等。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启动也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然而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则是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向全民普及民间美术知识, 使人们了解热爱并尊重身边的艺术;在美术院校开设民间美术专业和课程, 以培养更多的专业师资力量;同时在非美术院校开设选修课, 使民间美术能得到

谈《艺术造型训练》课程中创造力的培养

李晓楠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系, 江苏徐州

摘要:《艺术造型训练》是我校建筑与艺术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 是在以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和三大构成为主的现代设计教育基础课程体系上发展而来的。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与观察、创造能力是教授《艺术造型训练》这门课程的目的。在课程中选择合理的课题, 并通过观察、分析、想象、创造这个过程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关键词:《艺术造型训练》课程创造力培养

以三大构成为主干, 针对艺术设计各专业所开设的造型基础课是来源于1919年成立的德国包豪斯学校所创立的设计基础课程, 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 也是现代主更大程度上的传承和发扬。中国民协秘书长刘春香在一次授牌仪式上说:“在进行民族文化建设的今天, 民间文艺要走进学校, 走进课堂, 走进社区。”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无疑是一个落脚点, 特别是在大学的文化情境中。而大学是主体教育, 通过组织民间艺术家、专业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艺, 把握民间美术的民族精神, 才有可能为民间美术做出实质性贡献。

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实施美术教育的具体实施形式, 决定了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和质量及教学的实施,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民间美术在高等美术教育中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同时应探索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如:公共选修课和讲座, 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 建立各类工作室, 提供学生必要的实践场所, 建立校外民间美术实习基地, 聘请民间美术家担任实践指导等, 形成了解、熟悉、亲近民间美术的氛围。

三、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科研支持, 推进民间美术的发展与创新。

科研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应是民间美术得以发展和创新的有效途径, 高校应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 作为民间美术的教学和研究基础, 设立专门的民间美术美术研究机构, 这是高校推进民间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能为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

四、民间美术研究结合地域特点, 促进民间美术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民间美术, 从大的地域上来说, 所指的一般是我们整个中华大地。但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民俗文化, 这也必然产生千差万别的地域性, 不同地区根据地域特色结合高等美术教育, 形成地区文化, 共同形成了民族美术的多元化发展, 共性中突出个性。拥有不同特色民族民间艺术的地区, 也为其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平台。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是不能脱离文化情境的, 特别是本土文化。民间美术浓厚的地区, 人们能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 认为各种艺术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民间美术的发展与研究也应该结合地域特点。

义设计的发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 此课程系统被引进到我国相关院校的设计与工艺美术等专业的教学体系中, 进而成为艺术设计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和基本研究方法。在引进与发展的过程中, 各所学校亦针对不同的专业与发展情况不断进行课程调整和改革, 使其更加适应各自专业的发展要求, 从而培养出能充分适应我国设计行业发展要求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一、课程特点与教学理念

《艺术造型训练》课程以平面与立体的形式作为基本的视觉艺术表现手段, 但在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构思上却已与以前大不相同。《艺术造型训练》是将各门相对独立

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承载着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的重任, 通过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有效地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使民间美术得到有效的保护, 不仅仅是对民间文化的负责, 对自己负责, 更是对后代负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 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接触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和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家乡和祖国深入了解,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了解民间美术的历史和现存状态, 加强对于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 更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世代相传。

民间美术教育传承, 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 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 而且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动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 是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

民间美术立足于本土, 反映民俗习惯, 具有浓厚的地方性艺术特色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在文化和艺术上有其深刻的内涵, 是一种无法被同化或取代的教育资源。因而从这个意义上, 对抢救、保护、发展民族文化有着重大的作用, 同时, 能有力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有力地促进和推动高等美术教育体制的改革。

摘要:民族文化艺术面临逐渐消亡的趋势, 国家适时地出台了抢救非物质遗产的政策, 不少民间美术得到及时“抢救”。但是, 保护不是目的, 只有传承才能使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承载着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的重任, 要通过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有效地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使民间美术得到有效的保护。

关键词:民间美术,高等美术教育,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葛田田.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元素传承研究.西南大学.

[2]白亮.民间美术的传承及发展.武汉理工大学.

[3]吴禾.地方高校民间美术教学体系的建构.泰山学院学报.

[4]丁文静.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电脑美术发展现状研究 篇5

【摘要】:由于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导致美术课程一致处于边沿课程的位置。中学学校对美术教学的不重视导致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然则历史和时间始终是向前的,伴随著新课改对传统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相信美术课程作为边缘课程的格局一定会被打破,而美术教学模式也会越来越好。

【关键词】:美术鉴赏 美术教学模式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是在世纪之交,素质教育开展已经取得一定的经验,借鉴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新课程下中学美术教学的模式改革供给一些有重要的参考。美术课堂中还要求学生欣赏的同时还要对作品作出自己的评述。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之中,学生作为美术学习者的主体,对美术教学模式起着关键作用。其实学生本身才是影响课程确定的重要变量,当学生相信课程能够使他们学会重要的东西时,他们会认同并努力学习这些课程。课程内容与他们的需要、兴趣和关切没有必然的联系时,他们可能就会完全听从学校安排甚至能通过学校对其测试,很快将所学内容忘得一干二净。学校和老师却能通过影响学生而成功的处理这些问题。

1、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现状

1.1理论依据

大多数中学所采用的美术学科的教材都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出版社出版的课本及讲义被称为立项教材或者统编教材,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教师多数以教科书和随教科书附带的光盘为主要的讲课依据,不重视书外的其他衍生知识,忽视各科学科的相互联系,不利于学生的进行各学科之间交叉联系的学习。

1.2教学目标

虽然美术课程作为边缘性课程但是根据学校要求美术课堂教学还是以大纲和教材规定的目标为目标,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为唯一评价尺度。美术虽然是有知识性和理论性,但是技能性也很重要。知识单一按照教材的内容教学容易让学生造成纸上谈兵的状况,达不到动手创作出好的作品。

1.3教学程序

在常规授课阶段,教师主要“传递―接受”“示范―模仿”等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进行课程开展。无论是在美术鉴赏课领域还是造型、表现设计课领域方面都显示出单一的授课模式。教师根据课前备好的教案中的程序进行课堂模式的发展。教案是上课的脚本。按照既定的教学程序上课,按部就班,课堂气氛死板,学生容易缺乏兴趣,不重视美术课程,不重视美术创作。

1.4实现条件

由于对美术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大部分家长、领导和教师受长时间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美术教育不重视,更有认为美术课就是休息课。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美术教育更加偏爱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而忽视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所设的课时也比其他学科相对来说要少的多。很多学校对美术教学的投入比较少,美术硬件设施达不到一般教学要求,使得美术参考及书籍资料、专用的美术创作教室、美术教学设备与器材等短缺,导致欣赏、手工等教学内容无法开展,不利于学生美术学习。

1.5教学评价

中学美术教育的评价主要通过考察考试和总结来完成,且限于教师评价。教师采取简单明要的诊断式的形成性检查测量连接所有的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差距和错误,并马上详细的反馈给学生,这种教学评价方式非常单一而且容易造成教师的主观性思想强压学生创想性思想。

2、优化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策略

2.1高度重视美术教育课程

为了中学美术课堂教学得以提升,最重要的是要让美术教育得到普遍的认可。所有存在的美术作品都是创作者处在当时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并把自身的审美方式和情感出发于美术作品之中,这些美术作品是通过创作者有意识或无意识来表现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大多数的美术作品时具有富厚的内在涵义和意蕴,是一种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的表现。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美育的教育是主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必然的指导意义,需要社会、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多方面来充分重视美术课,积极配合并给予支持,使得美术课堂能够完好地发展。

2.2重视美术教学设计

(1)学习特征分析

目前,我国普遍的中学生都有较大的学习压力,并且其学习任务也较多,学校的关注、老师的要求以及父母的期望,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加重。所以,在进行美术课程的实施时,美术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来自各方面的学习压力,首先需要营造一个完好而又具有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紧凑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美育的学习使其得到放松,让学生在美术鉴赏的课程中用心去感受和体验美术作品带来的艺术美,并且去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2)教学目标设计

从我国美术新课程标准和制定新课程标准专家对教学目标设计的评论来看,引用了布卢姆的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教育总目标是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定。在进行美术课程时,让学生更多的学习和了解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融入在一起,并将美术丰富的语言运用于各科的学习之内;培养美术情感的持续发展,提高审美和艺术素养,挚爱中国传统文化,并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

(3)教学实施设计

在掌握学生学习程序的具体运用时,还要依靠对学情状态的了解,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灵活多变地选取最适合的。在课堂实施设计过程综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美术认知学习和美术技能学习,还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功能以及网络进行对美术课堂的辅助,抓住学生的多重感官的吸引力,打造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自身在美术理论和实践中进行美术鉴赏。

2.3提高中学美术教师素质

中学美术教师自身的素质对美术教学与课程的发展和推进有必然的联系,各学校应当更加关注美术课程,提升美术老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并且使美术老师在自身对美术的喜好之情全身心地投入于美术教学中。并且还应公开招聘优秀的具有丰富美学素养和美学理论的专业美术教师,建强美术教学的师资队伍,使得美育的开展和实施得到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6

摘 要: 美术活动是幼儿成长早期精神活动的开始,在促进幼儿艺术素养与个性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幼儿美术教育存在诸如功利化、评价方法简单等问题,本文探讨了幼儿美术教育对策。

关键词: 幼儿美术教育 现状 对策

引言

美术是人类文明最早和最主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思想和情感是整个人类历史中一种主要的文化行为。美术活动(尤其绘画),是幼儿步入人生的早期精神活动的开始。幼儿通过绘画记录生活、表达愿望和宣泄情感。在美术形象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领悟审美思想和审美形态,逐步完善自我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有益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美术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启蒙幼儿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和观察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幼儿艺术素养与个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国家对素质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心中,为大众所广泛接受。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人们对美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基本上从幼儿园就开始开设类型丰富的美术课程。同时,社会上充斥大量针对幼儿的美术辅导班、培训班。但是,在如火如荼的幼儿美术教育背后,也存在诸如功利化、评价方法简单等问题。本文在讨论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对策。

一、幼儿美术教育现状

(一)幼儿美术课程内容开设不均。

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中,几乎所有幼儿园都开设专门的美术课程,主要有美术欣赏、绘画和手工等。与中、小学不同,幼儿阶段的美术欣赏主要是欣赏一些简单的美术作品;绘画以简笔画为主;手工则主要是折纸、剪纸、泥塑、废旧材料再利用等难度不高、易于实现的美术活动。

(二)教育目的功利化。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1]但事实上,幼儿美术教育目的存在重功利、重技术、轻感受的现象[2]。由于经济利益的诱惑,许多幼儿园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倾向于自身利益,迎合家长的要求,而不是以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另外,幼儿美术教育不断地被专业化、成人化,关注的只是各种美术技能,忽视甚至无视幼儿本身的特点及其身心的发展要求。凡此种种,使得幼儿美术教育严重偏离了《纲要》中提出的价值取向。功利化了的幼儿美术教育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阻碍和限制了幼儿思想和素质的发展[3]。

(三)教育内容着重写实模仿。

虽然有学者认为把幼儿美术定位于写实没有大错[4],但更多研究认为幼儿美术定位于写实模仿,对儿童美术的发展特点而言是“倒行逆施”,会严重阻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5][6][7]。幼儿正处于创造欲强烈、想象力不断发展的时期,其美术作品大多是通过想象力创造的,如五颜六色的头发,会说话的南瓜,有翅膀的花朵,绿瓢红仔西瓜等,正是这些天马行空、天真执著的想象,使得幼儿乐在其中,且不厌其烦地沉浸于创作,赋予幼儿美术作品率真的稚拙、生动的形象和动人的力量。但当前很多幼儿园把幼儿美术教育内容着重于写实模仿,以“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教学范式展开教学。幼儿美术不再是自主想象、自由表达,而是“依葫芦画瓢”,限制的思想、生硬的技法让幼儿失去兴趣,幼儿美术作品成了复制品,失去了其特有的稚拙、新奇、夸张、自由的特色,限制了幼儿的发展潜力,抹杀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评价方法单一,且片面化。

当前社会主流认同画得像才叫美术学得好,篇幅大才叫艺术杰作,获奖多才是荣誉。这样的社会主流同样表现在幼儿美术上,如画得像是对示范画的模仿程度,画得好是图像清晰、涂色饱满、颜色鲜艳等。许多教师采用即时评价,以自己作为唯一现场评价人对幼儿作品作一简单的横向比较,评价内容则偏向于幼儿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方面,评价结论常常是“像不像”、“颜色是否合理”、“构图是否饱满”等成人化的美术评价观,抹杀了幼儿创作热情[8][9],忽视了对幼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考量,偏离了《纲要》的指导思想。

事实上,幼儿美术评价从宏观上明确了幼儿美术重在表达而非“表现”,并且这种表达是情感和思想上的。很多时候,我们对幼儿美术评价的方法仅限于理论探究,忽视了实践的应用与理解。另外,我们缺乏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这些现象给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及家长、教师的认识沟通上带来了许多障碍,制约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美术教育对策

解决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加以努力。本文仅就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推行创造性美术教育、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三个方面予以探讨。

(一)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纲要》在艺术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1],因此,各幼儿园应根据《纲要》精神,一切以幼儿艺术素养的提高与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摒弃功利思想,制定、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实施美术教育活动。

(二)推行创造性美术教育。

当今幼儿美术教育普遍存在的写实模仿教育,限制了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不应站在成人而应从幼儿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的实施。要大力推行创造性美术教育,让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造、发挥,没有任何羁绊地进行美术创作。对幼儿美术作品的点评要以鼓励为主,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欲望。即使是有在成人眼中不符合逻辑的美术作品,我们也要从幼儿的眼中去观察,而不是批评打击,使幼儿畏缩不前,丧失创造的动力。正如鲁迅所说:幼儿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幼儿的发达。所有教育措施都应该以幼儿为本位,鼓励幼儿无拘无束地想象、创造,为他们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新奇、夸张,甚至是离奇的作品点赞,以扫除他们在创作时的心理障碍,从而不断地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完成作品。做以这些,实现《纲要》提出的“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的三个主要目标,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三)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幼儿美术作品是其内心情感的体现,科学合理的评价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有的幼儿美术作品虽然并不美观,却是其丰富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因此,我们应当运用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幼儿美术活动,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互补充,并根据不同情境和要求及有关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除了以教师作为评价人外,也可以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如,有幼儿园会展览所有幼儿的作品,并要求他们一起参与评价,让孩子们互相审视、交流,积极发表看法。这种评价方式既有教师的观点,又有幼儿的看法,有利于幼儿间的思想交流与其思维的激发。

传统的幼儿美术作品评价,其评价通常是针对作品本身,没有考虑作品的形成过程。吴丽华指出幼儿美术评价应包含幼儿美术创作过程和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9];韩丽等提出建立绘画电子学习档案袋,以清晰显示幼儿成长历程[10]。

学习档案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简称学档评价,是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中小学评价改革运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质性评价方式。学习档案分为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两种基本类型。纸质档案存在占用存储空间大、评价方式有限、保存难、转移费力等不足,电子档案则以“最低限度的存储空间”、“易于备份”、“便携性”、“科学提取性”、“可长时间保存”、“易接近性”[11]等特性,解决了纸质档案不足的问题。最早采用学习档案评价法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开展的“零点项目(Project Zero)”。2005年6月,教育管理系统全球学习联盟发布了电子学档规范(IMS-EP规范),建立概念模型,对学档中的各组成元素也做了较精确的定义。标准、规范的形成,为电子学档开发提供了标准参照。《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提倡使用学习档案作为主要的质性评价工具,它直接促生了学习档案这一新生事物在学前教育界的应用与研究。王凤莉提出建立学习档案,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观点[12],周惠燕指出幼儿档案袋的6个内容和创建的三步骤[13],马丽提出家园共建幼儿成长记录册实施方法[14]。

结语

美术教育对培育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广泛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和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美术教育应当引起包括幼儿园与家长在内的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这种艺术教育在幼儿情感和体验表现上的天然优势,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推行创造性的美术教育,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美术在艺术教育中的有效性,促进幼儿艺术素养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幼儿教育,2001,9.

[2]唐莲.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的三个误区[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0,(4).

[3]包海玲.如何开展幼儿生活化的美术活动[J].新课程(小学),2012,(6).

[4]张念芸.《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读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4):21-23.

[5]李文馥.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J].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02.

[6]刘伟伟.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248.

[7]黄立安.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8]吴敏.关于装饰画教学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7,10.

[9]吴丽华.关于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J].学前教育研究,1999,(4).

[10]韩丽,许晓春.幼儿园绘画教学情况调查报告[J].理论观察,2010,(1).

[11]BARRETT H C.Researching electronic portfolios and learner engagement: The REFLECT initiative [J].Journal of adolescent&adult literacy,2007,50(6).

[12]王凤莉.建立动态评估型成长档案 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4,(05).

[13]周惠燕.浅谈幼儿档案的设置及其意义[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6,(3).

[14]马丽.家园共育幼儿成长记录册之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

本文受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2JY15)资助。

笔记本电脑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篇7

轻薄和易携带笔记本电脑是市场成长的重点,主要数据特征是:(1)面板尺寸介于7~12吋之间;(2)使用Intel Atom or VIA CPU;(3)可执行Windows XP、Vista或Linux等作业系统;(4)有输入键盘及无线传输功能,可上网与运用多媒体功能;(5)不再设定价格区间等。当前笔记本电脑产业上、中、下游产业之关联性,如图1所示。

一、笔记本电脑产业运营模式

1. 生产合作模式

全球运筹合作模式可分成委托代工(OEM)及委托设计制造(ODM)模式、接单后生产(BTO)到接单后组装(CTO)、台湾整机出货(TDS)模式。

(1)委托代工(O E M)及委托设计制造(ODM)模式。1993年至1997年因制造商生产基地大量外移至东南亚及中国大陆,演变为以委托代工(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OEM)及委托设计制造(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 ODM)的生产管理模式。

(2)接单后生产(B T O)到接单后组装(CTO)。自1998至1999年,为顺应满足顾客需求朝向多样化、个人化的变迁,生产模式乃修正为接单后生产(Build-To-Order)、接单后组装(Configuration-To-Order),此种产销分工模式.使国际电脑大厂节省运输时问及成本,将库存的压力及风险转移给供应商,而在回应市场变化与需求方面,无疑是增加服务速度与生产弹性。从此,个人电脑产业全面进入全球运筹管理时代。BTO是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先选择自己喜爱的产品规格和配件之后,再依消费者所下的订单,将产品制造完成,交货给消费者。随着全球电脑的高度普及,使得电脑产品的价格与生命周期逐日下降,而整个电脑产品市场也因客制化产品需求的提高而遭受冲击,整个生产型态渐由预测后生产(BTF)转变为依订单生产(BTO)及接单后组装(CTO)的产销模式。

(3)台湾整机出货(TDS)模式。由于笔记本电脑对开发产制能力与运送配销速度的严苛要求。大部分的厂商都是利用到海外设置发货仓车或组装厂来就近提供给顾客更优质的服务。但为避免配合客户需求至海外市场设组装厂增加营运负担,以及因应国际大厂日渐严苛的供货速度要求.台湾笔记本电脑厂商乃以TDS(Taiwan Direct Shipment:TDS)模式,遂取代了原本的BTO模式。采用TDS模式的优点包括:主导零组件采购、掌握库存量,使厂商可维持一定的利润空间;国际大厂与代工厂商的合作关系更为紧密,使其转移订单的成本也上升。但是TDS的生产模式缺点是使代工厂商承担国际大厂的存货风险;为了加强供应链的弹性应变能力,代工厂商的资金需求与营运成本都可能提高。

2. 物流运输模式。

物流运输模式分为当地运补中心(Local Buffer Center)、海外组装中心(Configuration Center)和直接运送(Direct Shipment)。

(1)当地运补中心LC(Local Buffer Center)。沿袭货运承揽传统,将客户提货数量做为双方交易的依据。当地库存风险,由制造商承担,把货物送至客户当地仓储中心,以当作补货中转站。在主要外销市场附近设置成品“发货仓库”,特别是设置在“保税区”内,达到顾客订货立即送货目的,以节省自工厂至消费地运送时间;关税在出货时缴纳,以减轻货物负担。

(2)海外组装中心(Configuration Center)。将半成品运至海外具有装配货和维修功能的分公司,针对当地顾客的需求就地采购主要的零配件组装成品出售。针对客户不同规格与订单需求,在客户当地设组装中心,依据客户销售预测,先提供成品货和半成品至海外组装中心,再加工组装后运送至终端销售商。

(3)直接运送(Direct Shipment)。根据供应链体系建立,使供应商在资源分享情况下,做到快速反应,接到订单后在2~7天内将成品运送到顾客所在地。由于信息产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制造商必须在非常短时间内,把整个供应链发挥至极限,跳过中间转手和组装程序,直接将订单所需产品运送至终端销售商。

二、笔记本电脑产业发展趋势

1. 笔记本电脑将成为未来电脑市场发展主流。

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笔记本电脑从业者采用低价化竞争策略,笔记本电脑与台式型电脑的价格差距逐渐缩小。英特尔大力推行无线区域网路(WLAN)连结技术,发展迅驰(Centrino)无线运算技术平台,笔记本电脑在性能上与台式电脑的差距也不断缩小,甚至在移动办公上有独特的优势。自2003年以来,笔记本电脑年均增长率均在20%以上,远远超过台式电脑。种种现象显示,笔记本已逐渐成为电脑主流。

近年来,全球笔记本电脑销售增长势头迅猛,远远超过了台式机。来自市场调研机构IDC公司资料显示,2007年全球销售的笔记本电脑达到1.07亿台,其中我国台湾电脑制造商生产的笔记本电脑为9019万部。2008年笔记本电脑全球销量达到1.3亿台,2009年达到1.7亿,2010年达到2.3亿;2011年笔记本电脑全球销量预计将达2.8亿,2012年预计为3.3亿。

目前,惠普、戴尔和苹果等全球主要电脑制造商,已经把笔记本电脑产品全部外包给中国台湾笔记本制造商,日本东芝、富士通和索尼等日本笔记本制造商的产品外包比例也在继续增长。

2. 笔记本电脑与信息家电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在信息家电时代,特别是手机带动的移动通讯风潮驱使下,各种规格与款式的产品皆被提出,包括Email Terminal、e-Book、PDA、Smart Phone、MP3、Screen Phone、Web Pad、Game Console、Thin Client、Server Appliance、DVR、KIOSK、Home Networking、Residential Gateway等。虽然信息家电层出不穷,但真正在市场上能够长期立足的产品并不多。

在产量上,信息家电与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仍然有很大的差距。1999年,信息家电约为台式电脑产量的10%,2003和2004年约能占到台式电脑产量的50%。从发展历程看,信息家电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已实属不易,因为台式电脑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是信息家电产品十分多样,如Set Top Box、Game Console、Email Terminal、Web Pad、PDA、Smart Phone、Thin Client等。就单一产品而言,其产量实际上很小。

信息家电目前所面对的最难的问题仍然是市场需求。从产品功能看,大多数信息家电商品虽然定义颇佳,但在发展上却忽视了与原有信息产品间的差异性,以及在市场上使用共通性,最终导致消费者不知如何适从的局面。此外,到目前为止,信息家电产业还不能算为上下游群聚整合的完整产业。

考虑到信息家电产品本身的缺陷性,笔记本电脑已经朝向数码消费类产品演变。就产品定位而言,各厂商积极将笔记本电脑塑造成数字媒体中心,除了轻薄以外,能够不断地增加各种信息家电产品的各种功能。由此可见,笔记本电脑将逐渐吸纳部分信息家电产品的功能,并实现融合信息家电的发展趋势。

三、产业发展关键影响因素

产业成功关键因素是指影响产业中企业赢利的主要因素,如产品性能、竞争力、能力、市场表现等。从性质上说,产业成功关键因素是所有企业为了在竞争和财务上成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或条件。一般而言,产业关键成功因素包括与技术相关的关键成功因素、与制造相关性的关键成功因素、与分销相关的关键成功因素、与市场行销相关的关键成功因素、以及与技能相关的关键成功因素等五部分内容。以下逐一分析电脑产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台湾笔记本电脑产业,从90年代的OEM代工,客户将自有设计交由代工厂生产,发展至今日的纯粹ODM代工。客户只要提出笔记本电脑的规格,所有的设计皆由代工厂商自行研发,然后将完成的产品交与客户,甚至帮客户负责某种程度的维修。

过去几年中,笔记本电脑的规格,与台式电脑规格越来越相近。以往台式电脑的规格要比笔记本电脑的规格高,但由于近年来电池效能大幅提升,节电技术进步,使得笔记本电脑的性能已与台式电脑不相上下。

笔记本电脑价格在过去数年当中,快速下滑。低廉的价格提升了消费者在汰换旧电脑时,会考虑买一台新的笔记本电脑。近年来更因Intel Centrino技术,加上无线上网需求,使笔记本电脑成了大部分消费者在换机时的主要选择。

1. 供应商议价力

供应商竞争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市场状况及其所提供物品的重要性。以笔记本电脑代工厂商而言,大部分的主要零件由顾客决定(面板、CPU、硬碟、Memory等零件),仅有部份零件是由代工厂自行决定。而这些由代工厂自行决定的零件,是代工厂商获利的主要来源。

2. 顾客的议价力

顾客(即买方)竞争力视具体情况而定,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要素:买方所需产品的数量、买方转而购买其他替代产品所需的成本,以及买卖双方各自追求的目标。顾客可能要求降低购买价格,并要求高品质的产品和更多的优质服务,结果将使产业竞争者们相互削价竞争,导致企业整体利润下滑。现阶段国内代工厂的主要客户都集中于世界前十大的品牌厂商,因为所下定单数量都十分庞大,顾客议价能力也相对大。其五大笔记本电脑厂商,即占了全世界近70%的市场占有率,他们的议价能力相对很大。

3. 产业内竞争者的威胁

笔记本电脑产业现有竞争者根据市场规则,运用各种手段(包括价格、品质、服务、广告、销售网路与创新等),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并争取更多消费者,以对同业厂商造成威胁。

4. 潜在新进者的威胁

潜在新进者是产业竞争的一股重要力量,之前有部份韩国厂商挟面板及Memory等零组件优势,与台湾厂商竞争笔记本电脑代工订单,但成效并不佳。近两年来,韩国厂商渐渐退出代工厂商竞争行列,反而是有越来越多的台湾二线厂商,争相投入笔记本电脑代工行业。

5. 替代品的威胁

低价电脑及与通讯产品结合的高端PDA,都是笔记本电脑的潜在替代品。近年来,不断有厂商声明,将制造美金100元的笔记本电脑供学生使用,将采用Linux操作系统,用电量小,手摇杆自行发电,可连网状网路(Mesh Network)。此举将为笔记本电脑市场带来极大的冲击。另外,在高端无限通讯PDA,不但可以打电话,还可以透过区域无线网路上网,也可处理文件系统,该类产品也是笔记本电脑潜在替代品。

四、笔记本电脑产业变革驱动因素分析

产业变革驱动因素是指那些改变产业环境的主要因素。产业环境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因为一些重要的力量在推动产业的竞争者(竞争厂商、顾客或其他购买者)改变他们的行动。一般来说,产业变革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长期增长率变化

产业增长率上升或下降会影响产业供应和购买需求之间的平衡,影响竞争厂商销售的难易程度。长期需求攀升会吸引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鼓励现有厂商增加生产能力,市场收缩则会导致产业的某些公司退出该产业,剩下的厂商会关闭效率低的生产工厂并收缩业务量。如INTERNET对产业的影响。

2. 产品使用方式变化

产品使用方式的改变迫使产业中的竞争者改变客户服务的方式,改变产业产品销售结构,迫使生产商扩大或缩小产品线。

3. 产品革新

产品革新会扩大产业的客户群,重新实现产业的增长,扩大竞争厂商之间产品的差异性,从而动摇已有的竞争结构。新产品的成功导入会加强革新公司的市场地位,而对于那些固守老产品的公司来说,其利益则会受损。

4. 技术创新

技术进步可以大大改变一个产业的结构,使得供应商可用更低的成本生产新产品,并且打开了整个产业的前沿领域。技术进步还可以带来资本要求、有效生产的最低工厂规模、垂直一体化的利益和经验曲线的变化。

5. 销售方式革新

如果竞争厂商能够成功地引入产品销售的新方式,那么,他们就可以激起购买者的兴趣,扩大产业需求,提高产品差别度,降低单位成本。戴尔电脑就是一例。

6. 厂商进入或退出

一家或多家外资公司进入某个曾为本地厂商所统治的市场,几乎无一例外地会动摇市场的竞争环境。同样地,其他产业中的一家拥有相当实力的公司通过购并或建立自己的新公司进入本产业时,这家公司通常会以某种创造性的方式运用其技巧和资源,从而使竞争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大公司的进入往往会开始一场全新的竞争游戏,带来一些新的重要厂商,并会建立一些新的竞争规则。同样,大公司的退出也会改变产业的竞争结构,减少市场参与者的数量,导致剩余厂商纷纷尽力抢夺现有厂商的客户。

7. 技术扩散

如何开展某项具体业务或实施某项生产技术的知识一旦扩散,那些被有关厂商因为持有这些技术诀窍而拥有的以技术为基础的竞争优势就会遭到侵蚀。一般来说,购买一家拥有自己想要的技术专利或生产能力的公司,往往就可以得到该技术诀窍。近年来,跨国界的技术转移正成为全球化市场和全球化竞争的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随着各国能够获得技术诀窍的公司的增加,这些公司将从长远的角度提高公司的制造能力,直接同既有的地位稳固的公司展开竞争。其中设计技术具有策略性的作用。

8. 产业全球化

某一个产业的产品需求可能会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销售,贸易壁垒可能会降低,技术转移可能会成为更多的国家、更多的公司大规模的进入本产业的方便之门。国家明显的劳动力成本差异可能推动有关公司在低工资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厂。

9. 成本和效率变化

关键竞争厂商之间成本和效率的差异性的扩大或缩小会大大改变竞争的格局。例如,传真和电子邮件的成本经济优势给传统的邮政服务的相对无效率和高成本经营带来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1 0. 购买者偏好变化

当购买者的偏好由产品差别化转向标准化,市场上价格的激烈竞争将不可避免,这时,竞争厂商不得不降低成本,使其价格更具有竞争力;当购买者的偏好由产品标准化转向产品差别化时,厂商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特性,改变款式和风格,提供选择余地,利用广告和包装创造形象差异的手段提高购买者的忠诚度。购买者偏向的转变,致使竞争态势的演进方向也会有所不同。

五、小结

电脑美术发展现状研究 篇8

民间美术是一种地域性、民族性、群体性的文化形态, 体现更多的则是非物质的内容, 是普通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和日常的民俗中创造、应用并与生活相融的一种美术形式。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都与民间美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0余载, 现代文明的高度成就令世界各国所瞩目。然而, 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文化艺术能完全同步。新的生存方式和文明氛围, 使人们日益在职业技能、社会地位、生活行为、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方面发生巨变, 民族民间文化受到新的威胁, 民族民间文化形态在社会生活中逐渐衰退。中国民间美术的创造主体, 由于自身社会心理的变化而日趋萎缩。鉴于民族文化艺术面临逐渐消亡的形势, 国家适时地出台了抢救非物质遗产的政策, 不少民间美术得到及时“抢救”。保护不是目的, 必须传承才能使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

高等艺术教育承载着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但从教育形势上看, 高等艺术院校美术教育教育中的民间美术依然没有摆脱危机, 从高等艺术教育的课程设计、教学形式、教学大纲、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中民间美术作为高等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尤其不容乐观, 发展十分缓慢, 从某种意义上已经到了“真正的边缘”。民间美术是哺育滋养华夏民族文化艺术的母体艺术, 理应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高校建立民间美术教学体系是对中国美术教育的补充和完善, 有利于促进民间美术的保护和发展, 有利于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 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高等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是高等美术教育的应有之举, 当地丰富的民间美术教学资源为地方高校提供了坚实的办学基础, 同时可以传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

一、民间美术的特性

高等艺术院校要把民间美术教育工作做好, 首先应该了解地域民间美术的特征。总的来讲, 中国民间美术具有传承性、民俗性、多元性的特点。

1. 传承性

中国多种多样的民间美术形式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是数代艺人经过传承改良完善发展之今, 形成较成熟的面貌展现出来。如木板年画, 取材神话、历史故事、传说中的人物, 就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发展, 同事也体现了深厚的历史积淀, 使木板年画充满了浓郁文化艺术气息, 逐渐的演变成为民间绘画的一个分支。也体现了民间的美术传承性。木板年画复杂多样的表现形式和繁杂的制作工艺也都是经过了民间艺人的传承发展而来。

2. 多元性

中国地大物博, 民间美术更是表现为一种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形态, 地域的多元化使得中国每一个不同的地域形成了自己具有鲜明特点的民间美术表现形式。如山东潍坊的风筝, 河南浚县的泥咕咕, 西北的剪纸艺术等。同时不同的的地域中的同一种艺术形式, 也根据自身的历史发展特征呈现出具有鲜明特点表现形式。

3. 民俗性

民俗性在民间美术的三个特性中应该说是最为主要的。民俗既是指的民间风俗, 是一个民族中众多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历经传承的生活文化。只有具有民俗性才能使得这种美术形式称之为民间美术。

二、高等艺术院校民间美术的传承

高等美术教育中的民间美术研究, 结合高等美术教育的体质及民间美术发展的地域性特征寻求高等艺术院校的民间美术教育应结合各地的实际。积极利用校内和地方资源, 多方位、多角度探求新的高等美术教育形式。

1. 推进高校民间美术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需要。

高等美术教育是培养专门美术高级人才的基地,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应该是现代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质, 造就一代爱祖国、爱人民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专门人才。

2. 探索高等美术教育教学中民间美术的课程设置, 传承民间美术。

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实施美术教育的具体实施形式, 决定了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和质量及教学的实施,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民间美术在高等美术教育中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同时探索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如:公共选修课和讲座, 进行有效的时间教学, 建立各类工作是, 提供学生必要的实践场所, 建立校外民间美术实习基地, 聘请民间美术家担任实践指导等, 形成了解、熟悉、亲近民间美术的氛围。

3. 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科研支持, 推进民间美术的发展与创新。

科研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民间美术得以发展和创新的有效途径, 高校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 作为民间美术的教学和研究基础, 设立专门的民间美术美术研究机构, 是高校推进民间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为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

4. 民间美术研究结合地域特点, 促进民间美术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民间美术大的地域上来说, 所指的一般是我们整个中华大地。但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同地域都有不同的民俗文化, 这也必然产生千差万别地域性, 不同地区根据地域特色结合高等美术教育, 形成地区文化, 共同形成了民族美术的多元化发展, 共性中突出个性。

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承载着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有效的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使民间美术得以有效的保护, 不仅仅是对民间文化的负责, 对自己负责, 也是对后代负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 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们接触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和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家乡和祖国深入了解,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了解民间美术的历史和现存状态, 加强了学生们对于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更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世代相传。

另一方面通过民间美术教育传承, 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 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 同时, 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 是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

民间美术立足于本土, 反应民俗习惯, 具有浓厚的地方性艺术特色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在文化和艺术上有其深刻的内涵, 是一种无法被同化或取代的教育资源。因而从这个意义上, 该课题对抢救、保护、发展土家族文化有着重大的作用, 同时, 有力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有力地促进和推动高等美术教育体制的改革。

摘要: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0余载, 现代文明的高度成就令世界各国所瞩目。然而, 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文化艺术能完全同步。新的生存方式和文明氛围, 使人们日益在职业技能、社会地位、生活行为、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方面发生巨变, 民族民间文化受到新的威胁, 民族民间文化形态在社会生活中逐渐衰退。

关键词:艺术教育,民间美术,传承性,民族性,多元性

参考文献

[1]程浩.浅析民间美术在云南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大舞台, 2011, (03)

[2]胡俊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民间美术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9, (02)

[3]韦静涛.中国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29)

[4]谭宏.构建民间美术的教育传承体系——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视角[J]民族艺术研究, 2011, (03)

电脑美术发展现状研究 篇9

一、中国传统美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状

1. 中国传统美术受西方文化冲击较大

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增多, 世界文化发展也呈现多元化趋势, 这种发展趋势让中国传统美术有机会被世界所了解, 但同时中国传统美术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西方美术文化也有高雅庸俗之分, 对于一些庸俗美术文化的侵入, 我国并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筛选, 一些庸俗的文化进入中国的美术界之后, 影响了中国传统美术的发展。

2. 中国传统美术课程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和老师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文化考试课程上, 美术作为一门辅助课程, 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学校对于美术课程的安排一般是一周一节课, 课时不但少, 而且部分教师对于教学应付了事, 学生别说了解中国传统美术, 就连基本的美术技能都学不到。全部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底蕴厚重, 教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会学生中国传统美术的知识, 学生不了解、不热爱, 更不重视这门课程, 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3. 中学美术教师对中国传统美术的了解不足

现在大部分中学的美术教师掌握的仅仅是绘画技巧, 虽然这些老师能画出风格各异的图画, 但是由于其自身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了解的不足,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只讲授画画技巧, 并没有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进行讲解、鉴赏、传播。

4. 应试教育的影响

中高考并不对美术课程进行考察, 学校不可能对美术课程给予过多重视, 即使部分艺术生的美术考试, 也只是进行绘画方面的考查, 这也导致了教师教学更侧重于实际的绘画技巧, 鲜有提及中国传统美术。

二、改善措施

1. 在中学美术课程中专门设立中国传统美术教育板块

中国传统美术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民族的骄傲。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文化, 增强文化底蕴。只有自己有了一定的美术文化底蕴后, 再去学习西方美术、接受西方美术文化时, 才能更有选择性, 才会辨别真假善恶美丑, 对于西方庸俗的美术文化才会自动筛选。

2. 提高中学美术老师的传统美术文化素质

由于美术课程没有作为高考考试科目, 造成多数学校和老师对于美术课程不够重视, 多数美术老师没有充分地去学习、了解、掌握中国传统美术文化, 造成传统美术文化知识的缺失, 更导致了在美术教育中传统美术教育的缺失。为改变这种状况, 学校应让美术老师定期参加培训, 让老师开阔视野、增强素质, 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 改善课堂内容与教学方式

美术教学中应当兼有文化课程和实践课程, 但是现在的中学美术教学中, 并没有实现这一点。为了提高中国传统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培养学生对传统美术的兴趣, 提高学生对传统美术的鉴赏能力, 增加学生对传统美术的了解热爱, 在美术教学中, 老师可以结合书法和剪纸等传统的中国文化, 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进而热爱传统文化, 献身传统文化。

当今世界, 科技在不断进步, 文化在迅猛发展。中国正处在高速发展和变革时期, 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在这样的大背景、大环境下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弘扬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刻不容缓。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只要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师生能共同努力,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一定能让中国传统美术在中国、在世界大放异彩。

摘要:中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 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能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奥妙和事物的美好,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有意义。中学美术课程虽然按新课标要求进行了开设, 但在各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不足,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美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状进行陈述、分析, 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传统美术,中学,美术教育,现状,策略

参考文献

[1]陈瑞涛.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来看美术教育的发展[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09 (07) .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研究 篇10

目前在农村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中小学生接触不到专业的美术教育, 他们接触到的大多只是应试教育。在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今天, 如果培养出来的这些学生仅仅是会考试的“机器”, 那么当他们走出学校成为社会当中一员的时候, 他们的身心健康很难得到全面发展。中小学美术课最大的目标应着重于启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以达到创新的成效, 并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协调发展, 达到完美的高尚人格。中小学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 提高他们对真、善、美的鉴赏能力, 远离假、恶、丑的侵袭, 并陶冶其道德情操, 培养其艺术气质。从而与儒家思想“成教化, 助人伦”的教育观念相辅相成, 这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鼓舞作用。有不少农村学生, 由于缺乏美术基础, 使他们对人体艺术作品和淫秽画作的界限区分不清, 从而使其审美观得不到正确的提高。因此, 只有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才能使他们认识到人体艺术作品是为了再现人体外在形体美和内在精神美, 是对人自身的赞美和对生命的讴歌, 它是一种极为健康向上的, 具有极为高尚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德的教化;而淫秽画刊宣扬的却是以低级趣味、庸俗低下的方式诱导人们走向消极的道路, 更有甚者, 败坏社会风气, 于人于艺术品皆得不到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 良好的美术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目前, 农村中小学学生对美术课缺乏热情以及美术课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校方面

受我国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 许多学校重视智育轻视美育, 在大多数人眼里都明显有“主”“副”科之分, 再加上升学率的影响, 使得美术课成了可有可无的“副”科, 没能引起学校的重视。有些学校虽在课表上安排了美术课, 实际上却并不上课, 只是把它当成综合课使用。到了关键时刻, 如临近期中, 期末考试, 或是毕业冲刺阶段, 美术课就被主课占用。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 对这样的教育模式嗤之以鼻, 然而在升学率的压力下, 也由不得任何科任教师有不同的意见。另一方面, 农村的绝大部分学校, 严重缺少美术教师队伍, 大多数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 更有甚者, 安排非美术专业老师代课。很多中小学生连最基本的美术基础技能都没有, 绘画水平仍停留在小学一二年级水准, 美术教育特有的美育功能也就根本无从谈起。

2. 学生方面

一直以来, 农村美术教育倍受冷落。课堂上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完全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 美术教育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的学习氛围, 减轻学生在日常繁重学习过程中所带来的压力。但是, 由于学生缺少美学基础教育, 不管老师怎样创设情境, 想法有多好, 整节课也收效甚微, 又怎能提高学生美术创作能力呢?

3. 家长方面

多数农村学生家长意识不足, 对孩子的培养太过于急功近利, 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 未满五周岁便送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学习。这无异于揠苗助长, 严重阻碍了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扼杀了他们的纯真本性。孩子脑子里除了考试还是考试, 连基本的美术知识都不了解, 更别说容得下创作思维了。

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农村中小学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改变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1. 转变观念, 明确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在塑造健全人格, 提高民族道德素质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另外, 美术教育不光要完成大纲的任务, 还要完成发现和培养艺术人才的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的竞争, 素质教育不仅有着现实意义, 而且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校教育必须在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的同时也要满足人类个性均衡发展的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及时改变旧的教育评价体系, 消除“主”“副”科之分, 并且和普通课程一样不受到升学考试的压制, 把美育与智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

2. 解决好中小学美术教师紧缺的问题

一方面, 现有的美术教师应该派遣他们到专业美术院校再度通过培训、进修, 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另一方面, 采取有效措施, 加大培养力度, 建设一支农村中小学美术专业教师队伍, 以填补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空白。

3. 学校和家庭和社会都应重视美术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的美育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应重视学生的美术教育, 从儿童基本的学具做起, 这让学生学习美术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其学习美术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书画作品展等活动增加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 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成效。

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风俗等深层文化的社会心理和行为习惯。不应该再墨守成规地坚持传统, 要根据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颁发已久, 为什么如今却还没有多大的成效呢?这个问题, 不得不引人深思, 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 更应该引起教育部门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关系到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新农村建设, 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关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 提高并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 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

摘要:中小学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德、智、美、育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人性美及艺术美的审美趋向和审美能力;是激发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然而, 在农村中小学美术课堂中却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研究, 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术教育,审美意识,情操,个性思想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刘斌.张静.美术教学方法论[M]北京.中国戏剧学院出版社.2009.70

[3]杨恩泉.中国美术教育[M]2011.第二期.41

[4]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5]陈会利.浅谈农村基础美术教育[J]美与时代2009年3期

[6]胡彦瑞.浅谈美术课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校园导刊教育版.2010

[7]王婕.中学教育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浅谈美术课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和比重[J]魅力中国.2009年2期

[8]唐乙月.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J]今日教育:当代幼教.2010年4期

[9]段雪芹.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吉林教育:现代校长.2005年5期

上一篇:小学体育情境教学下一篇:工程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