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悦情感教学

2024-06-21

愉悦情感教学(精选六篇)

愉悦情感教学 篇1

快乐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心理科学情感理论。它的含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一系列方法、技巧、技能和实验等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学习的热情, 使之在快乐中动脑、动手、动口, 积极主动地学习, 愉快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 以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解决为线索,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 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索的能力, 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枯燥的概念、法则总是让学生头痛不已, 背不出、记不住是最大的问题。要避免这种“背诵式”教法, 最好的方法是先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热情。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 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最近, 教育界出现了一些怪现象, 例如, 西安的“绿领巾”、内蒙古包头的“红校服”, 他们都是戴着有色眼镜去“激励”差生, 这样做非但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反而会因为强烈地刺激差生的自尊心, 而导致他们选择自暴自弃。这种忧虑不无道理, 每个人都有攀比心理, 当自己的成绩不如同学的时候, 内心已经有了一种落差和尴尬。如果这个时候教师不去抚平这种落差或伤痕, 反倒在这种自尊心上撒把盐, 可想而知会给学生带来多大的伤害。

有句名言:“没有学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自己班级的学生成绩不如意, 作为教师, 首先应该去寻找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 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这才是教育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价值所在。但事实上, 很多教师没有耐心对每一个学生关怀备至, 而是选择大锅烩, 唯成绩论英雄, 丝毫不在乎也不去关心每一个学生自身的不同特点。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在教育的结晶中会有一些在学校学习不好的学生长大后却成为成功人士之类典型案例的原因了。所以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二、培养动机, 提高兴趣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兴趣, 才能逐渐培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所以, 利用兴趣教学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常用方法。因此, 我们设计问题时要紧贴生活, 对生活与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例如, 在教学二次函数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某商场销售一批衬衫, 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 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 增加盈利, 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 在一定范围内, 衬衫的单价每降1元, 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问降低多少元能使商场一天的利润最大?本题对销售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学生很感兴趣, 学习时也非常主动。

三、抓好课堂提问

1. 目的明确, 语言简明

在每一节课里都要根据本节内容和实际需要, 有目的地提出设计好的问题, 比如温故知新的复习性提问、组织学生的定向性提问、理解知识的启发性提问、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提问等。同时, 提问对象要明确,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还是面向个别学生的。在提问时, 语言要简明, 一般不要重复提问,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2. 要有针对性, 时机要恰当, 语言要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材, 围绕教学目的, 针对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提出问题, 有助于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揭示薄弱环节。同时, 提问的时机要恰当, 要有启发性, 问题提出后要留有一定的时间, 使学生经历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 达到诱发思维的目的, 进而解决问题。

3. 面向全体学生, 不能只想到少数学生

素质教育的一个最基本要求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体现这一要求, 以保证素质教育能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因此, 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提问的难度和方式, 问题提出后不要马上找学生回答, 要让全体学生都有考虑的时间, 更不能先点名再提问题。提问时不能只想到少数学生, 只提问所谓的“重点生”, 这样就不能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时间长了反而会挫伤大部分学生的自尊心, 不利于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 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4. 适当降低难度, 注意能力培养

当今社会, 对人才的要求是要有发展观念、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学固然有自己的特点:教学的严密性、高度的抽象性、运算方法的技巧性等, 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 要能根据实际情况, 适当降低难度, 坚决抛弃“题海战术”, 取而代之的是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做到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是通过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 使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合作学习是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合作品质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参与活动的基础上, 与此同时, 通过参与合作活动产生的身心愉悦感能够让学生更加乐意融入这种学习方式中。相反, 如果学生感受不到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 体验不到和合作伙伴交流互动后产生的愉悦感, 那么教师再怎么进行说教都是无济于事的。

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愉悦” 篇2

【关键词】语文阅读;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情感教育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热点,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层面。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情感性和教学内容的情感性,也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认识过程,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伴随着认识过程产生、并影响着人类认识和活动的进行。积极的情感激发往往是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因此,情感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不引起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那么,这种教学一定是呆板沉闷、枯燥乏味的。

“情感愉悦”的方法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情感教育的规律,运用特殊的媒介和方法,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受到深刻的情感熏陶。这里的“愉悦”作动词,乃“激发情感使之充分活跃”之意。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情感愉悦”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熟知的特级教师于漪、钱梦龙老师,就是情感教学的高手。他们很善于运用课文佳作所包含的真挚感情去叩击学生的心弦。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情感愉悦”的方法,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人类创造性的活动往往是由情感激发和推动而来。哥白尼曾说,他对天文的深思产生于“不可思议的情感的高涨和鼓舞”。但正是这种情感才使他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鲁迅也说:“创作需情感,至少总得发点热。”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愈丰富愈激越,中枢神经愈兴奋愈强烈,脑细胞活动愈活跃,就会从记忆的仓库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表象,同时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激发人类潜藏着的力量,使思维更活跃,从而生发出多种多样新异的联想和想象。想象力丰富的人,创造力就强。因此,使学生“情感愉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但任何情感都是由一定的对象引起的,都有其客观原因。从来都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愉悦学生的情感,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和采用多种方法,笔者在这方面作了如下尝试。

一、储情于胸,充盈情感

在教学中要“愉悦”学生的情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作为教师一方来说,首先自己要有真情实感。要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情感,自己首先得进入作品的意境之中,言语表情形象逼真,创设情感境界,用自己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以情传情。因此,教师备课就应做到“披文以入情”,储备充足的情感,课堂上才能做到“情动而辞发”。

记得第一次准备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教案时,因备课时资料掌握有限,教材钻研也不够深,特别是没有把作品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结果本来是一片充满强烈激情的演讲稿,却没有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可见教师只有“情郁于中”,才能“发之于外”,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有了这次教训,我以后就特别注意积累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当我第二次准备此课教案时,对作者已有了整体了解,并已被作者那种“拍案而起”、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备课时加进了使我感动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如闻一多抗战时蓄须明志的一些小故事等,并反复练习朗读课文,酝酿情感,以在范读时能声情并茂。当我走进课堂讲解时,备课时的那种激情就自然而然地从自己的表情、声音中流淌出来。当学生被吸引,全神贯注或纵情激奋时,我又及时抓住课文中感叹句、反问句、反义词等最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词、句进行剖析、渲染、生发,让作者的爱憎感情去打动学生的心,让学生的心潮随作者的感情急流澎湃。一节课下来,从学生的表情来看他们对这节课是满意的。

二、激情导入,预蓄情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阅读活动开始之前的特定的情绪状态,往往会跟随学生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活动的展开。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要让学生预先蓄积与作品相协调的情感氛围,会增强对作品中人物形象与意境的感受和理解的效果。这时,教师的导入就至关重要。如果教师能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渲染气氛、描摹景物、创设情境,就容易唤起学生的情感,引起他们激动的情绪,进入“角色”。

三、直观带动,激发情感

教学中,直观道具的运用,往往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图片、录音、录像、幻灯等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愉悦学生视听感官的同时,也带动学生进入了语文的情感世界。那优美的音乐、丰富多彩的画面,给我们创设了一个生动、具体的教学环境,渲染了课堂气氛,能最快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印象最深的是在教《记一辆纺车》时,我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其中一段录像中有一位小姑娘“白鹤亮翅”的纺线动作是那样舒展,优美,再配上动听的音乐,学生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深切感受到了作者那种“劳动也是乐趣”的思想境界。

四、入境体验,加深情感

我们在讲读课文、分析讨论中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优势,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创造的特定情景,让学生入境体验,“触景生情”,则可以丰富、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如《陈毅市长》一文中有一场戏是化学家齐仰之接电话,台词都是齐仰之的。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当堂先口头准备一下打电话人的台词,然后指定两位同学分别扮演打电话者和接电话者(齐仰之),学生饶有兴趣地在课堂上打起电话来,其他同学也听得兴趣盎然。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加深了对齐仰之固执、清高性格的感受和理解。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鼓励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愉悦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高涨之时,往往也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总之,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情感愉悦的途径很多。轻松幽默的教学语言,教师适时的动作姿态、充满激励的眼神、真诚的微笑等,都能增强阅读教学的感情色彩。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是为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初中美术愉悦教学策略探究 篇3

一、愉悦教学的内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就会消除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 从而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对学习活动不再感到枯燥乏味, 而觉得轻松、愉悦。愉悦教学能让学生在基于深厚兴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与技能, 提高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丰富想象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美术素养、陶冶情操的目标。

二、开展愉悦教学的意义

1.改善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参与度。在传统教学中,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或简单应付, 或不着边际。而在愉悦教学中, 教师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 学生对美术知识有所认识, 课堂互动就会逐渐增多, 有的学生甚至会主动提出问题。

2. 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很多教师受“考分至上”错误观念的影响, 片面地认为美术学科应为主科让道, 这种观念致使学生对美术也逐渐疏远。愉悦教学通过手工、游戏、设计等活动能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让他们对美术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改善了师生关系。受所谓“师道尊严”的影响, 学生会认为教师是教学的权威, 高高在上, 师生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 导致学生不善表达、不敢质疑。愉悦教学让师生在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汇中勤思善问, 彼此分享、彼此合作, 从而迸发智慧的灵感。

三、愉悦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习兴趣。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不能急于求成, 在学生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急于进入正题, 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不能生硬地将知识“抛”给学生了事, 而要学会“抖包袱”, 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选取学生感兴趣、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素材, 诱导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 由趣生疑, 由疑而引思, 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在《线的魅力》教学中, 教者播放蔡依林的演出视频, 让学生在聆听欢快音乐的同时感受线条的无穷魅力, 从而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生活, 展开丰富的联想, 对于不同的线条产生不同的美的感受。学生们在思考后纷纷畅所欲言, 有同学认为润扬大桥是个倾斜线, 给人以飞跃感;平静的湖面是水平线, 给人以宁静感;古典教堂是垂直线, 给人以高耸感……巧妙地引入能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让他们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给美术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大大地提高了美术教学的质量。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于一体, 将素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其图案逼真, 色彩绚丽, 形象生动, 教师要凭借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有意识地创设多媒体情景, 开阔学生视野, 丰富学生知识, 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2. 注重师生之间对话与生生之间的合作。“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与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活动的开展和目标的实现。一方面, 教师要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呵护学生, 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将自己的情感灌注于教学内容之中,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 从而引发情感的共鸣。师生的对话要做到有效, 避免假对话、空对话, 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要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另一方面, 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绘画能力各异, 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见解、互帮互助,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变迁中的家园》教学中, 教者以课件展示滨海的旧容新貌, 对过去、现在、未来的家园进行对比, 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畅谈感受。学生纷纷表示昨天的茅草屋简陋, 露天厕所不卫生;今天的公寓美观、舒适。接着让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 谈谈自己的构思, 打算以何种形式、构图和方法来表现家园, 并用什么样的景色来衬托。教师尊重学生的感受, 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 让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后畅所欲言、大胆表述, 使作品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多样。

3.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教师不能困囿于教材,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努力研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 要针对初中生天真活泼的特点, 不断丰富教学形式, 把快乐引入美术课堂。如在《时间的“表情”》教学中, 教者让12名同学围成一个圆, 如钟表一样, 每人站在整点位置, 在圆心的位置站的同学以一手替代时针, 另一手为分针, 在老师的指令下摆出某一时刻的动作。通过游戏活动, 学生能更好感知时间的存在, 释放情感, 使课堂松弛有度, 从而增强美术课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愉悦情感教学 篇4

关键词:移动应用程序;交互设计;情感化设计;愉悦感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在用户中大量普及。以移动设备为载体的移动应用程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移动应用程序不断涌现并迅速深入到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一点一滴,我们正逐步迈入信息驱动的体验经济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用户对移动应用程序的交互设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情感要求。

1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移动应用程序交互设计

移动互联网是当今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移动设备则是市场潜力最大的交互平台,移动应用程序正是移动互联网与移动设备相结合的产物。移动应用程序集成了多元化的交互方式,相比传统的交互产品有着很大的区别。用户日以继夜与移动设备相伴,随时随地与移动应用程序进行交互,这种紧密的联系使用户与移动应用程序之间建立了独特而富有情感,能否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情感体验成为了移动应用程序交互设计的关键所在。移动应用程序代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交互方式,设计者需要对传统交互产品的设计方法进行反思与改进,从研究用户的情感入手,找到设计的切入点。

2 情感化设计与愉悦感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单纯满足功能使用的产品已经不能打动消费者,人的需求正向情感互动的层面发展,能否为用户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对于交互产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认知心理学家Donald Norman在2002年提出了情感化设计理念,他认为设计应该将目标聚焦于人本身,特别是人的情感需求。情感化设计的提出旨在扭转功能主义下技术性凌驾于人感情之上的局面,使得以物为中心的设计模式重新回归到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主线上[2]。通过探索产品与用户情感之间的联系,将情感融入到设计当中,最终达到美感与可用性的统一。

愉悦感属于人类情感的一种,是一种先天形成的,直接由神经和大脑活动所引起的正性情绪反应[3]。愉悦感一种心理认知现象,是由外界刺激产生的肯定、積极的情感反应被人同化到自身认知情绪结构中的一种感觉。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品牌设计营销专家Patrick Jordan认为愉悦感是“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一种情感,是产品能为用户带来的快乐与实际上的实惠”[4],用户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是否体会到愉悦感将直接影响其对产品的印象。通过分析如何在交互过程当中激发用户的愉悦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实现产品的情感化设计,从而创造出“富有情感”的交互产品。

3 基于愉悦感的移动应用程序情感化设计

Donald Norman将情感化设计分为三个层面:“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反思水平”,强调了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决策与情感的紧密联系,并指出从以上三个层面展开交互设计可以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接下来本文将对三个层面下的移动应用程序情感化设计进行分析,探讨在每个层面上激发用户愉悦感的有效方法,指出愉悦感对移动应用程序情感化设计的可用性价值。

“本能水平”主要涉及产品的外观,是指产品给人带来的感官刺激。对于移动应用程序来说,“本能水平”上的情感化设计主要指移动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设计。移动应用程序通过界面外观激发用户的愉悦感,可以直接引发用户产生肯定与兴奋的情感反应,使其不自觉地被吸引,进而留下积极与深刻的印象。移动应用程序如何在“本能水平”上激发用户的愉悦感需要注重用户界面的视觉设计,例如:精美的应用图标,与产品定位相符合的配色与视觉元素,合理安排空间尺寸与布局,在操作过程当中加入适当的感官反馈(包括声音,震动)等等。

“行为水平”主要涉及产品的操作流程,是指产品执行任务的方式与效率。移动应用程序的最终目标是帮助用户高效地完成指定任务,对于用户来说,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操作所带来的愉悦感将有助其保持轻松、信任、自信等正性情绪反应进而直接影响工作效率。激发“行为水平”上的愉悦感之关键在于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关注每一个操作步骤与可能出现的情况。尽可能的减少用户在操作过程中的挫败感,合理展开移动应用程序的功能设计,例如:在移动应用程序首次启动时提供指示与引导,以帮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产生准确的理解;在工作流程设计上应符合行为逻辑,并为用户提供必要的导航与帮助;合理地利用手势、多点触控等技术,简化操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考虑用户在不同硬件设备、屏幕尺寸与使用环境下的使用习惯,保证用户界面的可读性与易用性等等。

“反思水平”主要涉及产品的价值定位,是指产品引发用户进行的深层次思考。对于用户来说,移动应用程序并不仅仅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应该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是一种愉悦的存在。移动应用程序只有通过激发用户对品牌与产品的长期愉悦感,才能使其与用户之间更好地建立情感的纽带,从而影响用户的自我评价与满意度,并在功能实现的过程当中能获得认知、总结与反省。激发“反思水平”上的愉悦感需要设计者精确捕捉到用户对产品功能与情感诉求的结合点,投其所好地做好品牌与价值定位,使用户在与产品交互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上体贴与关怀,并透过产品本身进行自我反思。

4 结论

移动应用程序从出现直至今天,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正是因其不断地激发用户内心的愉悦感,进而最大程度地满足着用户情感上的需求。从研究用户的愉悦感出发,可以合理地实现移动应用程序的情感化设计,进而创造出优秀的交互设计产品。

参考文献:

[1] Jennifer Preece,Yvonne Rogers,Helen Sharp.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 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关于语文愉悦教学方式的探究 篇5

一、精心乐学的课堂气氛

老师要明白与把握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审美趋向与特征,还有就是学生的行为习惯与特征等。再依据教学内容细心设计适合学生学习水平、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的教学与体验氛围,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在设计中注重情与景交融,通过愉悦的学习形成学习的愉悦。设置教学恰当的情景对培养学生的趣味,创设乐学的氛围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卡尔威特先生曾经说过,教学的关键在于: 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让学生发现问题。小学语文第五册文章《给予树》是一篇非常打动人心的文章: 圣诞节快要到来的时候,小姑娘金吉娅把要给亲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并不认识的需要帮助的小姑娘。文章表扬了金吉娅的善良与她的高贵的品质。圣诞节是西方人最看重的节日,它是一段温馨暖人的时光。在这样的一个温馨的日子里,一个小姑娘希望得到一个洋娃娃的希望,另一个并不认识的小姑娘为她实现了,这是一篇多么暖人的文章。在讲这篇文章时,我使用了情景导入法: 选定圣诞节当天来学习,课前让学生戴自己亲手设计的圣诞帽,再给学生讲了每个国家圣诞节的时候圣诞老人给学生们送礼物的传说,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引发同学们的想象力,让同学们感受到国外学生过圣诞节的喜悦,把同学们的思绪引入文章描绘的情景中,教学成效很不错。

二、调控积极的课堂情绪

心理学原理有所体现,人们的感情伴随着人的所有行为,愉悦的情绪,感情与心态带给人们活力,有助于提升活动效果。情绪与感情对从事脑力工作的人而言,更加重要。假如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大脑的高级神经行为就会产生压抑,大脑的行动效能就会大幅度下降。我们时常发现这种场面: 上课已经打响,很多学生喘着粗气跑进教室,课前准备非常不充分。一位老师看到这些情况,控制不了内心的气氛,对学生开始发火,可是学生却有些并不在意。老师心情波动很大,一个人讲,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教室氛围很安静,甚至让人感到压抑。一节课上完了,教学目标也未能达到。而还有一个老师面对上述事情,他环顾全班,用严格的目光看着学生,态度庄严,表面上又很平静,这次讲评很有限度,用简洁而又严厉的语言让所有学生很快平静下来,明显后面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老师要经常用乐观、向上、积极的心态去熏陶学生,让课堂环境轻松愉悦,学生学习聚精会神。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老师要扮演羊群里的领头羊而不要把自己变成牧羊人。第二,在课堂教学里还应时刻注意满足学生的需求,营造自由的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特别是口语交际的课程,更应该适时把握学生好动的趣味广泛、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竞争与协作中共同体验成功喜悦,感受学习的快乐。第三,歌舞、画画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它能活跃课堂,激发思维,促进想象。所以老师应适时地用绘画再现情境,用歌声烘托气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另外,老师基于严谨的设计,指引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愉悦中领悟。让学生愉快地读,放松地读,有问题就问,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自主的去探究去发现,去领悟。如此,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角,达到了愉悦教学。

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老师应该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的学习文化,用思维指导学习,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乐趣,保障强烈的学习欲望。比如,讲《会摇尾巴的狼》这篇文章,老师让学生提前自主学习文章,然后老师提出问题: “课文题目写的是一只什么样的狼?”“原本狼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它晃动硬尾巴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重点难点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接下来让学生说: “狼与羊给同学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同学们说“狼非常狡猾、凶狠; 而羊则是善良的、喜欢帮助别人的。”“狼是怎么通过计谋向羊求助的呢? “老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清净让学生进行表演。狼坠入陷阱中,怎样爬也不能爬出来。狼求助于山羊,很热情地向老山羊说话,狼的行为、神情、语气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扮演,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同学们都非常高兴,课文中心思想在很短时间内就知道了。

五、高度密切地联系生活

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将语文教学和生活割裂的课堂必定是波澜不惊、枯噪乏味的,语文老师应带领学生一起领略语文教材中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在快乐地感悟生活中的真谛。令我记忆十分深刻的一节公开课是一位年轻女老师周老师所上的一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她所上的课题是《到民间采风去》。她的课件设计十分贴近生活,先让学生从地图上认识家乡所处的位置,在介绍特产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兴致勃发地将自己所知的特产推荐出来,然后周老师将人气最高的“豆豉、鱼腐、肉桂”展示出来时,学生不禁为这些特产喝彩。在过渡到家乡方言这一环节时,周老师先开展了一个绕口令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交流兴趣,在学生们的交流中,周老师让一位学生用家乡话说一段话,引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接着周老师让同学们将这段家乡话翻译成白话。周老师总结这一环节的学习时,鼓励学生既要学习好普通话,又要热爱家乡的方言。

六、构建赞赏式评价体系

老师不要吝惜自己的笑容和鼓励,要及时发掘学生体现出来的闪光点,并适时给予鼓励。老师的激励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教育不同的学生。比如,如果学习不好的学生不能正确答出问题的时候要耐心鼓舞说“别着急,再回答一遍”“只要你好好想肯定会回答好的”,让学生都可以体会到成就感与自身优点; 对学习消极、动力不足、心理负担与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应给予细心地引导与帮助。赞扬是老师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学生实行情感沟通的关键方式,常常被表扬的同学,在他心中学习是愉悦的、主动的,能够促使学生去解决困难、迈向成功。再有,赞扬还能为别的学生竖立榜样,指明学习学习的方向。因此,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优秀表现给予适时的赞扬,让学生在老师的赞扬里体会成功,进而增加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自豪感,从而提升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老师要赞扬每个学生表现出的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成绩; 赞扬每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进步。

上述几种做法,纯属我个人的一点经验总结,但是我知道还不够系统、不够完善、不深刻,理论根据并不是太充足,可是自己觉得还是有可行之处并且效果很好。我还会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究,去践行,力求使学生非常愉快地走入课堂,高高兴兴学语文; 力争让自己轻轻松松进课堂,舒舒服服教语文。

摘要:愉悦教学方式是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地引入快乐元素,有计划地创设快乐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在自由愉悦中学习文化、运用思维、分析文章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知识水平。愉悦教学并不等于忽视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平常的学习中时常会碰上一些困难,而解决困难更要学生拥有饱满的热情、拼搏的精神、进取的意识,这恰恰是愉悦教学的实施目的。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是培养与保持学生兴趣的有效方式。

如何运用愉悦教学法 篇6

1.“愉悦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认真执行“愉悦教学法”的目的在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愉悦教学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为学生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愉悦教学法”,学生能杜绝课堂上紧张感的出现,有助于学生心情的调节以尽快融入课堂的学习中。

(2)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愉悦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刺激传统语文教学方法自主进行优胜劣汰,避免填鸭式教学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发挥的空间,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3)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小学阶段正处于人格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如果教师只重视学习成绩,往往就会忽略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但通过“愉悦教学法”就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2.“愉悦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2.1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权威

学生具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因此,对于学生的质疑和疑问,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赋予学生发表各自观点的权利。如在《麻雀》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就对麻雀吓退猎狗的可能性提出了质疑,当然这样的质疑有着学生这个年纪所独有的稚气和片面,但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勇敢和创新精神,所以对于这种大胆的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大力表扬,同时也要努力维持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愉悦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创造力。

2.2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全面认识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积极使用各类教学手段,激发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具体的教学来看,有以下三种方法能激发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1)充分展现教材独特的魅力。随着小学语文教材的不断改版,其编写更注重于人性化的特点,增加了各种优美的插图,且更注重课本内容的经典性和趣味性。如:在《假如》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对课文中极具特色的比喻进行生动地讲述,必要时可用肢体语言配合讲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在对“缩着身子”这一动作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示范这一动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2)对教学工具进行合理利用。以《乌鸦喝水》这一课为例,可以对课文中的画面进行情景重现,将石子陆续投放在装着水的玻璃瓶中,最终让水溢出瓶口,这种情景重现能对学生的视觉感受造成直接的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利用表演形式。在日常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表演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当讲解到《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在教室悬挂一幅有关瀑布的画作,让学生对李白进行角色扮演,在“瀑布”下吟诵出这首诗。这种形式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一齐参与,更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2.3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已然成为新时代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工具,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以丰富教学的方式与形式,一改传统呆板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注意力,愉悦课堂氛围,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学的趣味程度直接影响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以《桂林山水》这一课为例,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曾游览过桂林山水的秀美风光,因此教师可利用桂林山水景色的图片,通过多媒体的运用,给这些图片添加背景音乐并制成幻灯片进行放映,让学生都能真实地感受风景的秀美。这种方式的课堂教学能愉悦课堂氛围,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

综上所述,对于不断改革的小学语文教育来说,“愉悦教学法”是教师成功进行教学的必然选择,教师要按照实际教学情况来积极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只要当学生处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中,有轻松愉悦的学习心态,教学的开展自然就能随之顺利进行。

上一篇:老年风心病下一篇:剖宫产手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