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市场

2024-06-25

商贸市场(精选十篇)

商贸市场 篇1

1义乌1982—2001 年: 商贸市场发展的初始阶段

20 世纪80 年代初,义乌廿三里村几个为义乌货郎提供针头线脑的小商户因发展受限,故相约搬至县城的湖清门摆摊经营,为走遍神州鸡毛换糖的货郎提供进货补货的便利。后因交易兴旺,管理无序,义乌县委力排众议,责成县工商局统一设摊,统一管理,因此商户群体迅猛扩大,经营的小商品种类不断增加。当时市场的建筑形态极其简陋,沿马路砌几排砖,搁上多孔板,画线排号,交费开张。紧随其后,贵州省安顺市的南华街和山东省滕县( 后改滕州市) 的通衢街,马路市场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雷,应运而生。这就是小商品第一代的雏形———马路市场。

义乌湖清门市场的摊位很快就供不应求。义乌工商局于1982 年筹资在义乌新马路征用土地10 余亩,建设小商品市场,地台摊位加清一色玻璃钢棚,千余摊位一抢而空,小商品市场交易的规模经营从此开始。

紧接着义乌布局城中路市场,1986 年建成开业,后又进行扩建,商户增至近3000 户。这时,义乌的商户已随着“鸡毛换糖”的线路,迅速走向全国各地,推动当地商贸市场的兴起。

同年,在安顺地委的支持下,采取村民入股、集体筹资的方法,由管元村出10 亩岩包地,建设小商品市场,设摊位千余个。其商品的覆盖率从安顺周边扩大到黔南、黔西南、六盘水、毕节甚至云南省一些地区,当时的安顺小商品市场成为西南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1987 年元月,滕县荆西程庄也采取村民入股筹资的方式,筹建滕县烟酒糖茶批发市场。魏庄亦于1988 年建成小商品市场,两个市场共有棚架摊位千余,是当时鲁豫苏皖地区的小商品集散地。

1987 年10 月28 日,地处边远山区的临沂服装小商品批发市场开业。

这时段的市场建筑形态主要表现为水泥地台、地柜加大棚,所以第二代市场称之为大棚市场。

随着国内市场的繁荣和开放,义乌成立国有控股的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市场开发和经营,先后于1992 年和1995 年投资新建的篁园市场、宾王市场,是我国首先进入室内的摊式市场,经营面积30 多万元,当时的市场经营条件为国内一流的。这两个市场的建成,使市场建筑形态实现了一次重要转型。

柯桥中国轻纺城、黄岩路桥中国日用品城、成都荷花池、昆明老螺蛳湾等市场均在这阶段发展中形成规模。这时的商贸市场建筑形态为: 由专业设计院设计,框架结构,建筑外形现代,一般为2 ~ 3 层,但室内摊位布置多为地台加地柜,每个摊位的经营面积仅3 ~ 5 平方米,且建筑单体规模不大,所以定义第三代批发市场为室内摊式市场。

2 义乌2001—2005 年: 商贸市场的发展阶段

作为义乌人,笔者有幸见证了前三代市场的发展,并于2001 年受命主持建设义乌国际商贸城。当时市场经营兴旺,行业分类日趋细化,市场经营条件较差、功能配套不足、缺乏扩展空间等矛盾陆续显现。在义乌市的 《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将义乌建成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发展目标,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商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势在必行。

我们经调研后认为:

( 1) 历经20 世纪80 ~ 90 年代发展,义乌的商贸市场环境已成熟,可通过扩大交易规模,改善交易环境,提升商品结构,迅速从区域性集散中心发展为全国小商品集散中心。

( 2) 市场的建筑形态虽已提升至20 世纪90 年代的室内摊式市场,但仍跟不上现代市场的发展需求,需要探索新的市场发展模式和建筑形态。

( 3) 市场将通过行业划分、分类集聚及物流链的配套组织,实现商品交易竞争优势与流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

( 4) 市场呈簇群状布局,并通过各类专业街来联系,更能形成集聚效应和良好的交易氛围。

( 5) 市场的开发和调整,将与城市中心的再造相结合,引导城市中心区的建设,并将与制造业、旅游业、餐饮娱乐业、物流业等产业的创新相结合。

在探讨国际商贸城一区建筑规划思路阶段,有两大难题亟待突破:

一是摊位的经营面积。原室内摊式市场每个摊位宽1 米加空间就3 平方米左右,经营空间小。我们会同商户和设计院多次分析后,最后确定建筑结构以9 米为标准柱距,同时参照国际展位标准3 米 × 3 米模数为基础,确定了9 平方米的室内商铺经营标准单元。

二是市场商户多是农户出身,集市交易积习难改,如规划多层市场,一层抢着要,二层勉强上,三层谁都不愿上。所以如何解决垂直交通,如何引导商户经营理念,久虑难定。恰好当时经上海因公出差,车送浦东机场二层出发厅甚是方便,这是国内第一个由国外建筑师设计的现代机场,笔者见此思路豁然,于是设专用车道,可上市场各层并辅以垂直货梯解决货物垂直交通的思路应运而生。

事实证明,9 平方米标准商铺确定和航站式市场开创,再通过划行归市的合理引导,建筑面积34 万平方米,共有标准商位7000 余个,服务配套齐全,符合国际化需求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于2002 年10 月22 日开业后获得巨大成功,这是商贸市场建筑形态向第四代室内铺面式的重大转型,其主要表现如下:

( 1) 市场的建筑形态由摊式市场向小商品第四代市场———室内铺面式市场转型。

( 2) 有效地解决了市场立体交通和行车难题,使各层次的商业价值趋于平衡。

( 3) 有效地解决市场经营和服务配套的关系。

由于国际商贸城一区建设期仅一年,可谓是边设计边施工,尚存在待完善之处: 区块面积达万余平米,消防管理难度大,商位均好性有差距,商位面积对部分行业还显小,高架车道的交通设计尚有改进余地等。

笔者在2002 年11 月主撰的义乌商贸城二期设计竞赛文件中,其定位为: 以展示交易为主体,集仓储、配送、商务、购物旅游、餐饮、娱乐相配套的国际小商品集散中心。同时要求在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建筑的标志性、经营空间的舒适性、商位布置的灵活性、物业管理的先进性、商品物流链的通畅性。

经过激烈的设计竞标,中标的杭州建筑设计院龙吟方案与一期有清晰的连续,并对后期的扩建留有良好的拓展空间。在建筑细化和商位设计阶段,经过反复推敲,最终的设计突破有:

( 1) 以5000 平方米为标准区块单元,区块之间以开敞式空间衔接,解决了消防设计的难点; 9 米 × 9 米标准柱距不变,商铺尺寸定4. 5 米 × 3 米为13. 5 平方米的标准单元,更适应各行业经营需求;

( 2) 从上海正大广场室内街设计中获得灵感,条形市场纵向中间加室内长街概念,使市场内主街商流导向明晰,次街布局均匀合理,提高了商位的均好性。

( 3) 以垂直汽车圆盘为交通节点,每层设计车道,并增加四层屋面停车场,有效增强垂直交通。

( 4) 商位的装饰设计,经过多次试样,确定以轻钢和铝材为主,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单元,造价低、施工快、形象好,数十万平方米的商位装饰,施工期仅需45 天。

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60 万㎡于2004 年10 月22 日开业,三区40 万㎡于2005 年9 月30 日开业,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小商品集散中心从此落定,并使市场的建筑形态由室内铺面式市场转型至第五代市场———室内街式市场。

2006 年后扩建的四区、五区,规划模式同前者。

3 滕州2013—2015 年: 商贸市场建筑形态的再探索

自义乌国际商贸城建成开业后,掀起了国内扩建新建商贸市场的高潮。10 余年来,纵观成都、昆明、河北白沟、安徽蚌埠等区域性商贸市场设计,除了建筑造型各异外,其区块单元、标准柱距、商位装饰等方面均搬照义乌国际商贸城二期的模式,少有提升。笔者已于2005 年10 月下海,专攻高端房产和市场开发,对市场建筑形态的发展情愫依旧,经过多年的调查和分析后认为:

( 1) 第四、第五代市场的建筑形态适用于国际性、区域性并以批发为主的商贸市场开发,但对于三、四线城市副食类、日杂类的行业和批零兼售市场的建筑形态有待斟酌。

( 2) 作为一张城市的名片,市场建筑大多气势磅礴,造型新颖,但分析其得铺率,一般在0. 35 ~ 0. 40,公摊面积大,综合效益低、商业气氛弱。

( 3) 神州之大,其中等城市的分销市场容量不可忽视。但安顺、滕州等地,却由于体制不顺等原因,至2012 年年末,其市场的建筑形态仍停留在大棚市场阶段,市场份额和地位如滕州市场地位被临沂替代,安顺市场被贵阳挤占。

( 4) 市场行业和商户调整较为频繁,商铺拆并费工费时。本人曾任职的北京百荣世贸商城,经营面积60 余万平方米,自开业起五年间,行业调整不断,加之设备维修,近半区域进行过拆改装修,耗费近5000 万元,经营成本很高。

笔者就职真爱集团后,于2012 年12 月落定开发滕州真爱商城项目,首期项目建筑面积30 万平方米,标准铺位约5000 个。项目于2013 年8 月12 日开工,2015 年1 月21 日盛大开业,经营条件的改善,商业理念的提升,滕州荆西老市场的商户搬迁积极踊跃。正因 “批发大世界生活大超市”的定位深得人心,地摊货转眼成为品牌货,开业至今平均客流量3 万余,商铺价值直线上涨,一举成为鲁南地区购物休闲的首选地,迅速提升了滕州市在鲁豫苏皖地区的市场主导地位。

4 滕州真爱商城在市场建筑形态上的重大突破

( 1) 真爱商城一区用垂直交通环街理念设计的立体商业街,解决了副食日杂类商铺的垂直交通难点,改变了商铺的价值观; 设计6 米层高商铺,铺内可根据经营需求,在3. 2 米处搭置货物隔板,解决了中转仓储的需求,商铺的性价比极高。

( 2) 中等城市的市场,直接服务乡村小店和城乡居民,以小量批发为主,零售份额较大,故考虑交易方式更具零售化的趋势,在室内市场设计中,采用商场中庭组合,用三纵双回路的最佳客流动线,完美的商铺均好性和商场化装修,使真爱商城的市场批发功能不变,零售消费功能加强,推动分销市场直接向商场式市场升级转型。

( 3) 商铺装修在标准化、模块化的基础上,进行了拆卸装配化的创新。施工时先固定天棚框架铺好地面后,商位分隔用轻钢构件进行装配,天棚材料则定制拆装便捷的铝方通,一举破解了行业转换、招商调整时的灵活拆并和设备维护的管理难点,这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创新成果。

( 4) 滕州真爱商城在平面设计中,对消防楼梯、配套用房布局进行性能优化,最终以56% 的市场得铺率雄冠全国,使商铺的性价比得以最大化,销售租赁效果极好。

5 结语

山东临沂商贸物流市场考查报告 篇2

省供销社:

我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贯彻省社“三个集团,一个中心”的精神,按照省社深化改革,推进联合,加快发展,深入思考和谋划全局的思路,于二OO六年三四月间,分别派出三批考察组,由三位副经理分别任组长,各主要科室科长、一线老职工、离退休职工为成员,共计十五人,对临沂的商贸物流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对临沂的人文、地貌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临沂的城市规划及发展战略有了清晰的概念。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为企业下一步开拓物流领域统一了思想。

临沂市场概况

临沂地处鲁东南,因濒临沂河而得名。全市场现辖三区九县,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18万,是山东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临沂物产丰富,是华东重要的建材基地。临沂交通便利,铁路、公路纵横交错,覆盖全市,并且是全国唯一的货车24小时不受交通管制的地区,临沂飞机场已开辟了国内20多条航线。

临沂的城市规划及发展战略

临沂市政府把城市规划作为“第一资源”和第一位工作来抓,确定了市区“一河五片,北上东进,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明确了“商兴水胜,荟萃人文”的城市特色,做出了“跳出老城建新城”的战

略决策。提升改造商贸物流城的规划、实施也相应而生。

临沂的商贸物流现状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商贸物流城,全市有各类交易市场1002处,年交易额达600亿元,其中临沂批发城由46个专业市场组成,商品成交额连续12年居全国同类市场前3名,商贸物流成为临沂重要的支柱产业。

提升改造商贸物流城

临沂围绕“现代商贸城、滨水生态城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色,跳出老城区,新建现代商贸城。位于兰山区的经济开发区作为提升改造商贸物流城,位于河东区的经济开发区作为国际商贸物流城,老城区功能转换、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

我们重点考查的是位于兰山区的提升改造商贸物流城。该商贸物

2流城规划面积800万m(1.2万亩),计划总投资150亿元,预计2007

年交易额600亿元。该区域规划有澳龙、香江、华药国际物流城,临沂汽车总站和候车大楼等近百项城市规划。已建成的澳龙国际服装城,澳龙国际鞋帽城,临沂汽摩配城、临沂家电厨卫城、华东板材化工城等。物流城、商贸城道路规划为井字型,路路联通、路城相连,井然有序。物流城、商贸城的规划充分考虑了人流、车流、物资流的空间,临规划道路留有宽阔的停车周转区。城内道路纵横,四通八达,与城四周的规划道路连接,城内道路以不同的名字命名。物流城,商贸城整体规划设计,整体施工建成,造型新颖,气势恢宏。商贸建筑主要以三层砼结构为主,分多种经营单元,每个经营单元分为营业区、办公住宿区、仓库区,三位一体。在城内修建了大型仓储库房和厂房,以二、三层为主,有环形车道或直车道直通各层,以解决垂直运输。提升改造后的商贸物流城,具有国际先进理念,现代物流理念,商贸批发和现代物流二位一体,完美结合,经营高效有序。

提升改造商贸物流城所需土地由政府统一征地,政府划拔,有偿使用。政府以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商。投资商有本地及国内企业,如蓝田集团、浙江义乌小商品城等,也有外资,如澳在利亚金龙集团、香港资金等。落户商贸物流城的项目特事特办,政府相关部门驻场办公,提供一站式服务。优惠政策,办事高效,商机无限,刺激了商贸物流城的快速发展。

物流模式

依托各专业的商品批发城,众多的建筑陶瓷厂、材料厂,全国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物流行业也欣欣向荣。现代物流以为企业发展服务为目的,以电子商务、专业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为主体,集海关,国际集装箱中转站,保税区仓库于一区进行运作。货运市场,货运物流以商贸批发城、另担托运为服务对象,全市大型的物流集散地有四家,其中以天源货运市场最著名,物流公司、货物托运部有几千家,既有配套齐全、管理先进的大型物流公司,如全国目前最大的商贸物流基地——澳龙国际物流城,也有小门、小店的货物托运部,不管大小物流企业,在全国各地都设有接待站。因此,形成了一个网通全国的物流网络。小到针头线脑,大到机器设备,只要有市场,就一定有物流公司的服务。

信息网络

物流带动了信息流的发展,信息流又推动了物流的繁荣。畅通共亨的信息网络把货主、车主、营运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澳龙铁通的物流信息中心是规模较大的一个共享信息平台,运营模式采用注册缴费会员制,按照金字塔的形式层层扩大,由上层会员发展下层会员。会员既是信息发布者,也是信息获得者,以快捷的方式把信息辐射到全国各地,推动着物流业的发展。

考查启示

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和相互促进的。由单一的仓储业务向专业市场、仓库储存、物流配送转变,形成规模物流链,打造现代物流企业,成为我公司的发展方向,也符合省社“三个集团、一个中心”的精神。利用我公司土地资源优势,盘活土地资源,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借鉴临沂经验,放胆放手招商引资,开发盘活,依托企业的特色,把市场准入的行业,如烟草、医药品、石油等行业,作为开拓的重要方面,做大市场,做大物流。通过这次考查,临沂人敢为人先、积极拼搏、科学决策的精神,体制多样、机制灵活、点多面广,货通全国的经营模式,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省供销储运总公司

两岸商贸互动 揭幕大陆市场商机 篇3

在当前两岸关係新形势下,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全面推进,经贸合作更加紧密,人员往来也愈加频繁,双赢局面更加巩固。从整体上看,两岸產业优势互补,对接互动发展的空间非常大,互惠互利,这必将有助於振兴金融危机后的两岸產业经济。

邮政合作天堑可以变通途

為了协助台湾中小企业拓展大陆市场,踩着2009年的末班车,作為台外外销主要推手的台湾外贸协会与台湾中华邮政,於2009年12月29日签署了策略联盟合作备忘录,二者的结盟象徵着物流、金流和资讯叁者的有机结合。这项合作备忘录的意义远不止於岛内的互利互惠,其重点是将目标锁定在开拓大陆市场,旨在使台湾產品在大陆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台湾外贸协会董事长王志刚在记者会上表示,大陆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0%,外贸协会今后要积极拓展大陆农村市场,让大陆农村居民享受到台湾中小企业和传统產业的平价商品。而中华邮政EMS服务据点遍及大陆各地,能够為中小企业提供优惠、便捷的快递及物流服务。通过中华邮政的支持,结合台湾外贸协会下属台湾经贸网的虚拟网路行销机制,台湾外贸协会旗下的上千家厂商可以直接进行网路行销,买家只要连上网,线上就可以一次完成即时下单和付款。物流、金流和资讯叁者的整合使得為大陆农村提供台湾中小企业和传统產业的质优、平价產品更加可行和便利,也正是因此,交易成本得到降低,外销效益大增。

两岸关係日渐转暖的新环境让这项合作更加引人注目。大陆方面坚定地扩大内需,推进家电下乡,再加上大陆农民收入2012年比2008年增长一倍的目标,都為台湾外贸协会与中华邮政的合作提供了更多掘金的可能,可谓商机无限。

事实上,2009年大陆採购团赴台採购已经為台湾的出口贸易助益良多。王志刚在记者会上提到,「台湾对大陆出口到2009年8月為止是负成长,但9月已转為正成长0.3%,10月正成长10.6%,11月正成长47%,12月则达到了91.2%。」随着大陆採购团来台下单效益的陆续浮现以及家电下乡的进一步推动,两岸外贸出口还会大幅增长,对台湾经济也有很大助力作用。

下乡有新政家电厂商卷土再战

随着大陆商务部、财政部公佈2010年家电下乡实施细则,在家电厂商的翘首以待中,2010年家电下乡產品招标公告终於尘埃落定。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解读新政策时表示,已公佈的2010年家电下乡政策主要发生了两个变化:

首先,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叁部门提高了下乡產品的价格上限,其中彩电从3500元(人民币,下同)提到7000元;冰箱从2500元提高到4000元;手机从1000元提到2000元;洗衣机从2000元提到3500元;壁掛式空调从2500元提到3500元,落地式空调由4000元提高到6000元。家电下乡的补贴力度将超出预期,高於以旧换新。对於原来限价内的下乡產品继续按照销售价的13%予以补贴,限价提高部分的下乡產品统一按原限价13%的补贴标準实行定额补贴,预计提高限价后下乡產品的市场份额要占到80%~90%。

第二,2009年的家电下乡政策覆盖范围并没有将国有农场、林场的职工吸纳进来。而从2010年1月1日开始,这个政策将把农场和林场包含在内,国有农场、林场将与农民一样享受补贴待遇。而受益人群的增多也就意味着潜在消费者的增多,对於企业来说自然更是干劲十足。

家电下乡新政策的出台使得广大家电厂商都开始行动起来,过去一年的「试点」,让赶上家电下乡这班车的企业精神大振,而失意者如今也酝酿着捲土重来。

家电下乡能為台资企业带来什麼切身利益?从过去一年的经验来看,家电下乡為家电製造商特别是面板製造商描绘出一个美好蓝图,大同、东元以及声宝等台商家电大厂积极与大陆彩电厂商接触,与此同时,台商面板厂包括奇美电子、友达光电等也都接获大量订单,许多已经停工的生產线又重新开通。

在家电下乡大潮中,面板產业已成為两岸重点合作的专案。据了解,在大陆电子资讯產业中,台资电子企业的营收占总体產值的20%,而且重点合作的两大產业之一,就是大陆彩电业与台湾面板產业的合作。所以这波大浪潮,也正是推动台资面板厂赴大陆投资,与大陆业者共同发展的最佳时机。工信部副部长娄勤俭就表示,「两岸未来合作领域,应聚焦平板显示器、TD、积体电路(半导体)3大关键技术,并促成两岸企业共同建立3大產业的研发中心。家电下乡為此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宽频下乡延续家电下乡热潮

2010年,工信部将扩内需的目光投向了农民。在家电下乡的基础上,工信部将考虑让更多的產品「下乡」,只要是农村有需求潜力的、农民需要的,都可以考虑纳入进来,比如进一步推动建材下乡、资讯下乡、宽频下乡、啟动轻纺等消费品的农村市场等。这样,也使上文所提到的「邮政合作」有了更多施展拳脚的地方。

工信部副部长娄勤俭于2009年11月24日在台湾表示,「大陆明年推动资讯下乡及宽频下乡与家电下乡结合,台厂从设备、晶片、网通到终端產品,都可以参与。」而在工信部发佈出要在农村推动「宽频下乡」的资讯之后,台湾业界也纷纷作出反应,市场预期台湾网通业者最有可能在其中争取商机,复製面板业者在上一波家电下乡中的成长动能,所以在「宽频下乡」消息发出后,台湾网通股股指纷纷上扬,彰显出台湾业界在「家电下乡」带来面板业成长之后,期待着网通行业的火热復苏。

事实上,大陆方面刚喊出「宽频下乡」口号,台湾方面已有公司受到助益。2009年底,大陆推动宽频基础建设,需求量在金融危机中呈现逆势走扬。台资企业网通IC设计「诚致」搭上了大陆扩大内需的潮流,2009年其ADSL晶片出货量年增率达到57.7%,市占率也大幅上升,成為全球领先的ADSL CPE晶片供应商。如果「宽频下乡」政策全面铺开,它对从网路建设端的基地台、晶片、IC设计、网通到终端消费性產品等行业都具有很大的助推作用。由此可见,宽频下乡,对產业成长的助力是很大的。

根据台湾拓墣產业研究所的预估,2010年全球通讯设备市场规模达4670亿美元,年成长率达8.9%,主要动能来自大陆、印度等新兴地区;由於大陆电信业者陆续开出标案,台湾网通业者也可望受惠,预估2010年台湾通讯设备產值将可达258.28亿美元,年成长率达9.8%。在「宽频下乡」的带动下,台湾网通產业的復苏已做好準备。

商贸企业市场营销渠道变革初探 篇4

1 商贸企业营销渠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商贸企业市场营销渠道产生问题的原因有企业管理因素、产品本身因素这两方面。产品本身的因素撇开不说, 主要分析企业在市场营销渠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 市场竞争日益恶化, 很多商贸企业选择以代销的方式进行商品推销, 但很多商场规定代销商品必须满足一定的销售状况, 可当清算己售完的代销商品时, 该商场由于资金安排不当, 仍不能完全及时付清货款。生产厂家或者感觉受中间商的“气”, 或者不满中间商的推销不力, 或者更崇尚自己的推销能力, 或者是其他原因, 纷纷设立自己的直销网点, 包括专卖店 (柜) 、直销店 (柜) , 如直接在商场租用柜台, 自己派售货员经营, 或另卖广告, 自设分销点等等, 分走了商业贸易企业的一部分客源, 而出租铺面的商业贸易企业己失去了商业贸易的职能, 沦为物业出租者和管理者了。

厂家直销使得生产企业进入了商业贸易企业的行列, 对于零售客户来讲, 其大量的广告宣传使得人们认为该类产品价格相对较低, 事实上厂家直销也可以减少多层批发的费用, 达到让利于消费者及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的目的。对于物资经营企业, 厂家直销的冲击更为明显, 生产厂家通过自己派出的营业代表向产品使用者直接推介产品, 实现产品由生产商到使用者的过程最短, 从而节约了流通费用。因而, 商贸企业可能被逼接受生产厂商提出的较低毛利水平、严格的付款制度、其他经销限制等条件。比如, 国内某商贸企业经营某知名品牌产品多年, 业务范围涵盖全国, 随着该品牌企业自身的拓展, 先后分别于北京和上海设立了产品经销点, 不仅限制了该商贸企业在北京和上海地区进一步开展业务, 也夺去了该企业原来在这些地区创建的业务关系。另外, 该商贸企业还必须限时结算货款, 并非买断经营的该商品不能退货, 只能换货, 加大了该商贸企业的经营难度。

另一方面, 目前的消费分散、无热点现象明显。当前消费开始向个性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人们不再侧重购买为满足需求规模而大量生产的商品, 而是在重视商品质量和体现自己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购买具有差别化的商品。这种消费行为上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市民的衣、食、住、行中, 增长较快的需求是衣、食以外的其他体现生活水平的需求, 包括房屋、汽车、旅游、家具生活美化等。人们追求能体现较高生活水平的舒适的环境, 包括衣食住行的各种服务。消费者的心理己经趋于成熟, 商贸企业的经营内容应该跟上消费者的观念转换, 但是, 由于大多数商贸企业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更加注重经验与实践, 忽视对消费者及环境的理论研究和分析, 用于经营决策的依据依赖于直观感觉或粗略的会计数据, 经营业务的内容则相互贴近, 出现某些商贸企业采取跟风政策, 只将眼光放在同行企业甚至邻近企业的营销渠道方式和内容上, 极快地予以参照模仿, 而对真正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转变重视不够, 从而采取低层次营销渠道方式。

还有笔者想分析一下B2C, 通俗点说就是运用电子网络系统进行商业贸易, 由于通讯技术的发展, 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在互联网上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比如公布自己的产品性能、特点、形象、价格, 发布想要购买物品的要求等等。电子商务的出现为买卖双方在网上直接交易提供了可能性, 可以大大缩短生产商、服务商和消费者的距离, 深受网络使用者的欢迎。据网上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网民人数已经有3亿人, 而且预计到2012年将达5.9亿人。

2 商贸企业市场营销渠道变革策略

综上所述, 笔者建议实行战略化的营销渠道管理模式。主要的模式有:

2.1 低成本战略模式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 降低成本是商贸企业在市场上继续立足、增加效益的必要途径。近年来, 市场上竞相降价、争夺用户的现象比比皆是, 却造成商贸企业销售业绩不见增长, 利润双双下滑, 比如某两个商贸企业均售卖家电产品, 两商场属于同一主管部门管理, 甲商贸企业为了扩展市场, 参照乙商贸企业某品种产品价格下调一定幅度进行定价, 并以此作为卖点予以宣传, 乙商贸企业不甘示弱, 跟着下调价格予以竞争, 两家商贸企业的家电销量均保持在一定的水平线上了, 利润却都呈明显下滑的趋势, 有些品种仅能做到保本经营甚至亏损, 而同样跟着降价的另一商贸企业却开始发展壮大, 究其原因,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部分企业把将低价格当作是低成本战略的运用, 而没能真正做到降低企业的生产或销售成本。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反映, 商贸企业从生产企业购进产品, 必然要使产品实现一定的增值, 这种增值要得到最终消费者的认可才能实现。对于商贸企业来说, 增值可简单分为二部分:经营成本、利润。利润是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利润受制于销售价格和经营成本, 当销售价格被限时, 必须降低经营成本, 才能实施低成本战略。低成本不是以不要利润的低价格为指导出路, 而是为了竞争, 通过降低成本, 获取经济效益。

2.2 蓝海战略模式

该战略要求企业利用自己创造的独特性占领市场, 实现差异营销渠道。实施该战略可以为企业带来独特的收益, 同时也可能要增

啤酒营销的新趋势

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信息管理学院杨明秀

摘要:本文针对啤酒市场在产品包装、渠道通路、混合营销等方面所体现出的新特点, 总结出了啤酒市场营销的新趋势, 对其他酒类产品的营销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营销趋势包装渠道通路混合营销

中图分类号:F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00 (2010) 06 (b) -016-02从2009年起, 啤酒市场上就出现了如火如荼的营销活动。2009

年7月三得利啤酒、朝日啤酒、麦氏啤酒推出最新PET装啤酒新品;奥克啤酒、三得利啤酒开发新的营销渠道;2009年涌现的城市啤酒节以及富有特色的体育和音乐营销手段, 在2009年这个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年度里显得格外醒目和耀眼。这些啤酒商在2009年开展的各种各样的营销活动, 正暗示了2010年中国啤酒市场新的营销潮流。

1趋势一:PET——引领中国啤酒的包装革命

2010年的中国啤酒市场, 似乎正在酝酿着一场新的包装革命。2009年7月31日, 三得利啤酒、朝日啤酒、麦氏啤酒的最新PET装啤酒新品在上海齐齐亮相。而早在3月份, 河南奥克啤酒也已召开新品发布会, 宣布其PET装“奥巴纯生”和“奥巴红牛”正式上市。此外, 中国一些主流啤酒商正在做PET包装的市场调研, 以及与PET生产商洽谈合作。

2009年7月31日, 在“玩转啤酒新喝法”啤酒节上, 三得利啤酒、朝日啤酒、麦氏啤酒携各自的新品首次与消费者见面。它们此次推出的啤酒采用了全新的酷乐瓶包装, 创新轻盈的包装设计, 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欢迎。据悉, 这种被称为“酷乐瓶”的PET瓶, 都来自苏州的中比啤酒有限公司。这种啤酒瓶的瓶盖犹如普通的塑料瓶盖, 加企业的成本支出。不过, 如果企业的独特性不能降低买方的成本或提高买方所认同的价值, 则并不能维持商品溢价从而产生歧异收益。由于全国商贸企业的经营品种越来越相似, 服务差异也在缩小, 顾客选购商品时容易比较价格, 并且对价格变化敏感, 所以, 企业如果要在差异性方面有所表现, 必须慎重地研究差异性成本是否能产生效益。

商贸企业运用蓝海战略模式时, 要立足于错位经营的思想, 先确定清晰的目标市场, 然后确定出自己的经营特色。实际操作是很困难的, 因为对于商贸企业来说, 要维持差异的持久性很不容易, 不论是企业的经营范围、服务方式, 抑或是企业的技术特征, 目前均是比较容易被模仿的。但由于商贸企业是以众多的消费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 因此, 善于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就变成了企业采取差异战略的较好入手之点。比如, 一些善于交际的销售人员经过企业的适当培训, 可以使被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而改变人的性格和文化是比较艰难的, 因而, 运用人才和创建特色的巧妙安排就具备了一定的持久性。

2.3 线上线下相结合购物模式

针对现今非常流行的网络购物, 笔者建议商贸企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此种模式优势在于避免单纯B2C购物的缺点, 又能发挥传统购物模式的优势。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商贸企业建一个企业网站, 网站管理人员把企业的产品以图片和文字介拧开就能喝, 瓶身采取单层高阻气性PET啤酒瓶代替玻璃瓶。拧开盖子, “酷乐瓶”的瓶盖与普通饮料不同, 它的里侧覆盖着一层白色的圆形塑料片, 这片塑料片比瓶盖稍小一圈, 四周突起, 虽然看上去很不起眼, 却把瓶盖牢牢地锁在瓶口上, 不让一点空气进入瓶体。

PET啤酒市场在我国发展速度较慢, 这与国内销售PET啤酒的啤酒商规模较小有关, 他们在市场推广上力度不大。而主流啤酒商缺席PET啤酒市场, 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不过, 这种局面在2010年有了明显的改善。国际啤酒品牌麦氏啤酒、三得利啤酒、朝日啤酒都相继推出了PET啤酒, 国内啤酒商也不甘落后, 河南奥克啤酒经过与美国奥巴酿酒公司开展技术联合, PRT纯生技术全线升级, 奥巴PET纯生啤酒已于今年3月全面上市。据了解, 目前青岛啤酒也正在做PET包装的市场调研。可以预料, 顺着PET瓶生产技术进一步完善, PET瓶这种节能、环保、卫生安全的新型包装将成为未来中国啤酒包装的主流, PET对中国啤酒包装革命的引领将取得巨大的成功。

2趋势二:新产品推广——主攻通路

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将新产品推广到市场, 曝光率极高的市场通路成为首选渠道。刚刚推出新产品的啤酒厂商们并不急于进入啤酒传统的强势渠道——夜场和餐饮, 而是将通路作为渠道首选。

麦氏啤酒贸易 (上海) 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威立表示, 麦氏啤酒第绍相结合的模式展现在网页上, 并通过网站SEO进行网站宣传推广。这基本和B2C购物网站的设计差不多, 但不同的是网友在网络购物的同时, 也可以去商贸企业内实地购买。这就避免了网络购物无法实际接触到货品的缺陷, 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传统店面人工促销的开支。

同时, 建议商贸企业采取线下促销和线上促销相结合的方法。企业网页实行会员免费注册, 凡是注册会员都可以通过自己购买产品的数量给予打折让利, 这样既留住回头客, 又可以吸引潜在消费群体, 而且可以使网站的用户体验度大大提高, 一举三得。

3 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国的商贸企业在2010年世博会来临之际, 如何把握国内外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经验以及市场营销环境的新变化, 进行新的渠道变革, 采取新的渠道策略, 并重组新的营销渠道, 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摘要:商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随时可能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等各种不利因素的侵袭, 如何应对这些困境, 只能不断变革市场营销渠道, 与时俱进, 通过网站、MSN、QQ等网络工具和数字交互媒体的帮助来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本文就当前商贸企业市场营销现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商贸企业,市场营销,渠道变革

参考文献

[1]杨小凯, 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种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框架[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46) .

[2]吴宣恭.企业集群的优势及其形成机理[J].经济纵横, 2007, 11.

商贸市场规范化管理的问题研究 篇5

摘要: 商贸市场存在的宏观管理不完善、管理主体责任不明确、内部管理模式落后等种种问题表明商贸市场已经走到了其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是继续发展还是退出历史舞台?这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深刻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对商贸市场规范化管理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1.商贸市场的正名和分类

按照传统集市贸易的定义和分类方式,批发市场是传统集贸市场的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集市贸易被定义为“以农民、个体工商户为主,经营计划外农副产品。工业小商品的一种贸易形式”,按商品交易方式划分,可以分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批零兼营市场,按产品品种划分,可以分为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而今天,作为集市贸易组成部分的批发市场是作为一种经营方式由企业投资建设,作为企业经营项目经营的;从其经营主体来看,企业的代理商、经销商代替了个体工商户;从经营产品上看,已不再有什么计划内外或是否是小商品,而是消费者需要的衣、食、住、行等各类商品;从交易形式上来看,占主导地位的应是批发市场,集市贸易只作为批发市场的零售市场而存在;从其规模上来看,已有成功上市公司;从其发展趋势上来看,已有批发市场发展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大型联合经营体,功能越来越综合;从其在我国城乡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批发市场已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国有批发渠道,为众多的商场、超市供应商品,成为今天商业经济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根据批发市场目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再运用集市贸易概括批发市场已极不合适。运用商贸市场这一名称将比集市贸易更能概括这一业态的经营特征和发展状况。商贸市场应定义为:自发形成的贸易市场或由投资者投资建设经营场所,并以招商的形式提供给他人进行商贸经营的商贸形式,是有别于百货商厦、仓储市场、超市的一种商业业态,兼具批发和零售两种功能。同时其分类方式也应作适当调整。可按交易方式将商贸市场划分为集贸市场和商贸批发市场(也称中心市场),按产品品种划分为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专业市场脆在形式主要有蔬菜、粮油、建材、电子、汽车、服装、家具、日用品等。

2.目前商贸市场经营不规范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商贸市场宏现管理上的不足

从商贸市场的形成、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分析出商贸市场宏观管理上存在的不足

2.1.1宏观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规划和合理布局

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关部门曾出台的《商贸市场管理办法》,对今天商贸市场建设的投资行为和内部经营户的经营行为既缺乏宏观引导又缺乏具体行为规范和相关管理措施,已不适应商贸市场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对商贸市场的规范性建设要求。因而目前我国缺乏适用的宏观调控和规范商贸市场经营行为的法规和制度。政府实质上仍处于摸索、探讨市场管理的阶段,对商贸市场这一新的商业业态如何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缺乏明确认识。结果一方面造成不少地区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居民数量和居民消费水平,也没有考虑到商贸市场同

其他商业业态的竞争关系而热衷于建市场。滥建市场,致使市场建设盲目扩张,相互雷同,有些市场不能完全招商,出现空市现象,造成个人财产和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出现无力治理商贸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严重等难以治理的恶疾。

出现滥建市场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过高地估计了商贸市场的作用,这一点,我们从地方政府的宣传口号——“办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兴一座城镇”中可以体会到。出于迫切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有些地方政府忽视了市场规范与管理,忽视了商贸市场同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作用,热心牵头建设市场,却没有能力发展相关产业,没有带动本地特色产品生产,因而出现了与办市场的初衷相反的结果。不少地区由于市场引进的都是外地廉价产品,反而对本地区的加工制造业造成了影响,使本地的加工制造业陷于停滞状态。这不仅极大地妨碍了商贸市场功能的综合开发,而且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1.2整体市场税收管理极不规范

税收管理不规范的表现主要是征税工作方法粗放,纳税主体混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的商贸市场都缺乏完整详细的经营纪录,市场的营业额都是粗略的估计,无法准确依据营业额计征应纳税额,因而税收管理上只能采用粗放的定额税制。税收部门对此种情况了如指掌但却无能为力,他们不可能—一验证每一个经营户的营业额计税。在实际征税过程中,纳税主体也是混淆的,商贸城总体与经营户的税额一起计算缴纳。如兰州市义乌商贸城,经营户和整个商贸城缴纳的税额每年大约有300万元,相关部门即使是税务部门也分清经营户和商贸城各缴纳了多少税额。而这些数据又无明确报表记录,想查也无从查起,无据可查。纳税主体都不明确,如何保证税收足额征缴?税收管理的极不规范造成了税收的大量流失,由于缺乏明确的经营纪录,我们无法准确估计税收流失的数额,只能从一个事例来说明税收流失的程度。个别经营户的个人资产已达到百万,但其所纳税额每月每个摊位不足200元。可以说商贸市场既造就了大量富人与其财富,也造成了大量的税收流失。

2.1.3市场经营主体层次低下

市场经营主体是指进入商贸市场进行批发和零售经营的经营户。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商贸市场的经营主体鱼目混珠,优质名牌产品代理商不多,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企业仍是少数,多数为个体经营者,其经营意识落后,经营水平低下,经营行为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商贸市场整体的经营形象和经营档次。

中国小商品城是由义乌本地农民自发兴起的,在市场形成后的相当长时间里,其经营主体都是个体经商的农民。虽然发展到1998年,个体经商的农民不少已成为大企业、大公司的总代理、总经销商,完成了由农民向现代企业主、批发商的转变,但从总体来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外国企业、国内知名民营企业进驻商贸市场经营的数量未占主导地位。从对兰州市义乌商贸城经营户的调查中发现:多数代理销售国有企业和经过现代企业建制的私营企业名牌产品的经营户的经营行为更理性,也更符合现代企业经营要求。但他们的数量也不到50%。缺乏现代企业的参与,商贸市场很难走出低档产品和集贸市场的影子,这就是有人预言它最终将被淘汰的原因。

2.2商贸市场管理方式先夭不足,管理主体责任不明确

商贸市场管理模式上存在管理主体责任不明确的现象。商贸市场招商完成开始运营后,其管理模式一般为工商管理部门维持市场经营秩序,行使管理市场的主要职责,市场投资者承担市场布局、经营户商位分配、收取租金等费用并代收税务工商税费等经营责任,对假冒伪劣等违法现象也具有一定的管理责任。这种模式本身就存在着管理权限模糊不清的地方。虽然管办分离,但它既不是一般工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也不完全是投资者自我经营自我管理,客观上存在工商管理部门和投资者共同管理市场的事实。这是商贸市场展致命的不足。因为商贸市场投资者实际上承担了两种责任角色,一方面它是投资者,对市场的经营户负有经营管理责任,另一方面由于它自身经营市场,因而必须接受工商管理部门的管理。极其矛盾的两种角色使他们不可能有效履行市场管理的职能。它不可能严格执法!它既没有权利,也没有这个意识。他们自己就是被管对象,又怎么履行管理职责?他们最关心的是能否收回租金,因此售假已无关紧要。所以我们看到虽然不少商贸市场都挂有“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打击违法经营”等宣传口号,但实际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贩假和违法经营事实,有些甚至是假货集散地。这就是管理主体责任不明确造成的管理效率低下。

鉴于商贸市场为其他经营者提供经营场所的特殊经营性质,我们认为:商贸市场投资经营者本身也是被管理的对象,商贸市场管理总体上应由工商管理部门负责。工商管理部门应利用法律和法规,加强对市场投资者和内部经营户的监管及对违法违规的处置力度并承担管理不利的责任。对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问题,经营户受罚,市场投资经营者也应受罚,程度还应更重。这样他们就不会只为自身效益而对售假等违法行为熟视无睹甚至庇假护假了。

2.3商贸市场内部管理模式上的缺陷

2.3.1商贸市场投资者经营理念与经营方式落后

目前,商贸市场投资者对商贸市场的经营性质认识不深刻,认为商贸市场是运营简单、赚钱容易的经营方式,因而在经营指导思想上采取了典型的“地主式”资产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方式上采取了简单收租的方式。他们认为只要完成征地、建市场的工作,剩下要做的唯一经营工作就是凭借摊位进行招商,然后收取租金,根本用不着服务等现代经营思想。这与出租土地、收取租金,用租金收人支撑生活的地主没什么两样。正是这一落后经营理念与方式导致了商贸市场出现滥建、简单盲目扩大市场规模、内部管理无序等短期行为,使商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2.3.2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商贸市场自建立以来就存在市场内部管理制度和规则不完善的问题,由于缺乏管理制度的约束,种种经营不规范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这些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无进货发票和原始凭证,这为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市场打开方便之门。(2)不开售出发票,这为假冒伪劣商品扫除了后顾之忧。因为出了问题,消费者没有任何有利的凭证要求经营者退换,工商管理部门也无据可查,无法处理;同时也使按销售额计税缺乏基本凭证保障。(3)价格欺诈,不明码标价。(4)极少售后服务,售出商品,不愿意负责。(5)无原始业务记录、内部经营记录,统计资料不健全,内部财务报表信息不真实。由于缺乏原始记录,对外披露的信息要么带有很大水分,要么缺乏内在联系。(6)内部布局混乱,卫生条件较差,综合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缺乏制度约束的不规范经营的最大危害是经营户无诚信,既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又损害正常经济秩序。

2.3.3盲目扩张

过度扩张,盲目扩大规模几乎是所有商贸市场的通病,病根在于投资经营者对投资认识不足。任何一种经营方式如果被不加创新地过度投资,都会出现过度竞争,最终导致多数拨资者破产失败的结局,商贸市场也不例外。商贸市场投资起特殊性在于为多人提供经营场所,客观上更要求数量上的旧制,如果遍地是市场,人人是商人,那么市场就不成其为市场,它将不再具有发展经济的作用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包袱。市场越来越多,即地主越来越多时,经营户有竞争力的货源有限,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有限;自然,有些摊位难以租出去,即使租出去,经营户赚不到钱,就会弃市而去,那么商贸市场的投资者就更是守着市场的地主了。

盲目扩张的另一个后果就是限制了产品差别化,使不同商贸市场的产品同质化,竟争白热化,导致一家市场的建立可能就是另一家市场衰退的结局。

2.3.4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市场缺乏个性,互相雷同

目前虽然已有一些精品和名牌产品代理商人驻商贸市场,增加了商贸市场的精品意识,但多数的商贸市场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都较低,质量较为粗糙,当然商品价格也较低。这迎合了中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从我们对消费者的访谈来看,几乎百分之百的消费者都承认,商贸市场低廉的价格对他们极有吸引力,但同时也指出:高档或耐用消费品决不会从这儿购买。他们也希望商贸市场能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提高价格,做到价廉物美。这说明,消费者已经有了提高商贸市场产品档次和产品质量的需求。要想适应这种需求,商贸市场就必须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的整体形象和信誉,吸引更好的企业进驻市场。

不同市场其产品雷同的根本原因是其进货渠道大同小异,缺乏本地特色产品生产的保障。关于这一点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给我们提供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在小商品城最鼎盛时期曾经有过一个口号:“买全国货,卖全国货。”这句口号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浙江义乌建设全国最大的商贸市场的雄心。但事实证明:这一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全国的货物集中到义乌,再从义乌发售到全国,人为增加了市场交易费用,使产品批发价格毫无竞争优势,完全背离了商贸市场节约交易费用的初衷,同时也造成了各个地方商贸市场由于学习浙江义乌,从浙江义乌进货而形成的各地市场产品雷同的结果。现在浙江义乌的经营方式已转变为:以商贸市场为核心,以当地企业为依托,以特色产品为龙头,供、产、销一体化经营,实现了批发销售的价格优势,起到了辐射周边地区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良性作用。这一启示应引起各地政府和商贸市场经营者的注意:缺乏本地生产优势保障的商贸市场,其功能单一,只是增加了商业业态的新形式,势必会加剧商业业态之间的竞争程度,既不利于商贸市场的长远发展又不利于地区工商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不能实现促进地区经济综合发展的目的。

2.3.5假冒伪劣严重

不论是消费者还是工商管理部门都非常清楚商贸市场存在假冒伪劣产品,虽然工商管理和技术监督部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假冒伪劣的生命力似乎总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怎么打击也不能根除。调查显示不少消费者都买到过假冒伪劣产品,但由于市场管理混乱、个人时间精力等种种原因,无力投诉甚至投诉无门。还有个别市场甚至就是假冒伪劣的集中

聚集地和发散地,这种市场成为假冒伪劣品的庇护所,反而排挤了优质产品,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某些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据保守估计约有20%~30%。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有工商管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直接监督管理尚且如此,地处边远地区的集贸市场的假冒伪劣、无证经营的产品就更无法控制了。

假冒伪劣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地方保护、打假手段与技术落后、打假人员执法不严、经营人员暴力抗法、缺乏消费者参与等。假冒伪劣实际上已成为严重制约商贸市场继续发展的障碍,治理迫在眉捷。

商贸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市场就业浅析 篇6

1 目前市场经济下商贸类高职院校就业形势分析

近来, 由于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经济市场的多元化、专门化已是不可规避的事实。考虑到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独立自主精神以及创业就业能力对就业市场乃至招聘单位的重要性, 针对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相关特长进行重点教育, 已经在各个商贸类高职学校的创业教育工作中达成了共识。分析眼下商贸类高职院校的市场就业趋势, 大部分院校均有所好转, 毕业生的就业率及自主创业成功率都有所提升, 这主要归功于经济市场的多元化、用人企业人才观念的转变和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进步等因素。但是, 即便现在这类院校学生的创业就业状况有所提升, 但是考虑到迅速变化着的市场体系结构等相关因素, 商贸类高职院校的就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要想进一步保持甚至进一步提高当前的就业水平, 需要积极探索和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

2 商贸类高职院校当前存在的就业问题及影响因素

2.1 该类高职院校就业的主要问题

2.1.1 狭隘片面的就业理念

据近几年对国内人才市场的调查和研究表明, 真正造成高失业率的原因并非是毕业人员找不到就业渠道, 而是无法寻觅到令自己称心的工作。显而易见, 这种情况下, 便会导致一些岗位的职务无人干, 有些人员没有活干的尴尬局面。尤其是这些年我国高等学校的入学门槛降低、入学率升高, 使得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员数量暴涨, 教育更加大众化, 就业的差异也就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然而有些长期受到传统观念影响的毕业生, 单纯地认为有一个高等院校的文凭及不错的专业水平就应该得到那些大公司、大企业的重视和聘用, 不愿在某些小企业、小单位就职。这种高校普遍存在的就业观念是不够全面、理性的, 只是看到了美好的夙愿, 却忽略了成功背后应该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从而导致了许多就业矛盾的出现。

2.1.2 错误的认知及悲观的就业心理

根据观察, 目前有不少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存在偏差, 有些人把就业看得过重, 以为“机会只有一次”, 或者把暂时的失败看做是终身的等等, 殊不知这样的认知状态将会使自己陷入一个误区, 往往会令自身无法认清市场的形势, 也不能综合地进行分析, 更无法从容地实现就业或者自主创业。

其次, 有一些商贸高职类学校毕业的学生由于受到“学历本位”观念的束缚, 普遍具有悲观的心理状态, 总感觉比不上本科或者更高学历的人, 进而无法看到属于自己领域的特点, 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 适应不了就业市场中的特殊需求。总之, 这种不正确的自卑心理必将严重干扰这类院校的就业情况。

2.2 影响商贸类高职院校就业的相关因素

2.2.1 当前就业市场形势的变化

目前我国的就业市场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动, 国内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并不断转型, 同时就业市场对人才选择的标准也产生了巨大变化。相当一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单位出现了专科人才缺失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一些高科技产业来说, 不仅需要专门的研发人员, 更需要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 这一类人习惯性地被人们称为“灰领”。像深厚的理论储备及丰富的创造力等人才市场所需的实际技能, 多数的商贸类高职院校完全可以满足, 所以目前看来高职商贸类院校的就业形势比较乐观。换句话说, 随着“灰领”这部分人才市场的缺口越来越明显, 大部分高职商贸类学校的学生都能通过转变观念来实现更好的就业。

2.2.2 社会因素

政策规定, 近来, 国内的商贸类高职院校涌现出了大批新型人才, 然而由于自身的教育体制仍旧不完善, 在根本上阻碍了本类学校学生的就业。目前形势下的就业不仅受到成绩文凭的影响, 还要依赖于国家的教育政策。例如, 国内跨省分派和流动在时间和空间范围上的限制, 减少了高职院校生的就业机会, 无法对专业人员进行合理配置。

2.2.3 招聘单位

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的理念和取向是决定就业状况的关键性要素。因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单位在选用人才等方面的标准存在着差异, 有些观念较为保守的单位, 甚至不想要聘用高职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其实, 这部分单位只是过度注重成绩文凭, 而没有考虑到应聘人员实际能力的考察, 从而很可惜地错失了相当一部分专业人才。

2.2.4 学校及学生自身因素

不少商贸类高职学校依靠过于传统保守的观念来进行专业的划分, 很难培养出当前就业市场急需的创新型人才, 填补人员缺口。高职院校的教育本身就是为就业服务的, 通常情况下, 接受此类教育的人都是直接在社会市场中打拼, 确立自己的定位。有些高职学校只顾着更低的教育成本和更高的经济利益, 从而严重忽略了创新能力及就业需求。另外, 由于大部分学校 (高职、专科院校) 对文化课等要求不高, 导致学生的专业素养仍然较低, 欠缺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等, 从而使这些学生无法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造成就业困难。

3 商贸类高职院校市场就业的实例及有效措施

3.1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对商贸类高职院校等专业针对性较强的专科类院校来讲,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自身的独到之处和自然优势, 努力打造能够展现自己特色、发挥优势的教育体系。例如, 学校深入地调查就业市场形势、进行市场调研活动、听取社会各界的人才培养意见和用人倾向以及对应届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去向做好回访和统计等工作, 都是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信息渠道等可以起到重要指导作用的内容。

拿具体实例来说, 某商贸类高职院校的一名成绩优异的应届毕业生, 在刚开始的创业和就业过程中屡遭挫折, 不是招聘单位对其实践、沟通、信息处理等能力的质疑, 就是感觉找到的工作不适合自身发展。那么,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究其原因, 虽然该名应聘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及思想文化素质, 但是由于接受的实践和创新等方面的教育不到位, 加上就业观念过于迂腐和传统, 从而导致了上述一系列就业问题的出现。根据这个例子, 各个高职类院校平时的教育中, 应当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学生实践水平的提升, 根据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 积极推行“产学结合”的教育形式, 像“学工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模式, 并且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 不断挖掘和探索同所教授专业最为相近的企业单位, 更好地为学生的市场就业服务。

3.2 健全就业机制, 转变就业理念

随着现代社会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市场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 就业体制为适应目前的就业市场, 也应当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并进行重新规划。不论是就业保障还是工作福利, 都应当依靠制度形式来体现, 加强毕业生的就业保障。

另外, 要想创建一个气氛宽松舒适、人才资源丰富实用的市场就业环境, 国家需要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就业的扶持力度, 鼓励、协助他们进行创业。就业理念受到制度规章、社会舆论以及招聘企业的影响, 国家和学校联手鼓励、扶持学生创业能够有效地拓宽就业渠道, 使专业与职位更加对口, 解决更多的就业难题。例如, 前一段时间备受关注的“破烂王”“猪肉哥”等高校人才市场就业事件, 曾经一度引起了全国各大媒体的持续关注。两个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为何没有找到一个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体面”些的工作, 而是转行做生意、发大财?本文认为这主要是就业体制的束缚以及就业市场的饱和度过高导致的, 加之就业观念的创新, 能够放得下架子, 认真踏实做事, 国家政策、学校补贴对他们的扶持和帮助作用, 是他们二人可以取得另一种成功的重要原因。因此, 国家进一步整顿市场就业机制、向特别是高职类学校的学生灌输一些适宜的就业观念, 都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举措。

3.3 尽早地融入就业市场

一般情况下, 刚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在进行就业时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这就需要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与一些能够使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迅速提升的活动或培训。这种在毕业之前经历的、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身特点及优势、明确就业方向和适应职场环境的培训和学习, 对每一名毕业生来说十分有益。举个例子, 学生在校期间所做的家政、模拟销售、学校组织的ERP沙盘模拟等社会活动, 不仅能够使学生积累起丰富的社会经验, 也可以让他们掌握一些职场技巧, 以便为他们日后更好地实现就业作下铺垫。

4 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商贸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来讲, 要想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市场经济形势、更快地解决毕业生就业中遇到的问题, 除了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帮助之外, 这些学校也应当采取一些措施, 比如:完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开展创业就业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等。同时, 学生自身也必须努力提升实践和创业能力, 及时转变就业观念, 以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需求。

摘要:随着我国日益严峻的市场就业形势, “就业”这一不管是本科生还是高职类学生都必将经历的环节成为了当前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对于商贸类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讲, 就业的意义更为深远:它不仅能够保障在社会中的基本生存需求, 同时也会培养各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 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并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但近年来, 由于教育体制的变革加上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虽然可以为市场不断地提供活力, 但也加剧了就业的困难程度。本文就当前商贸类高职学校大学生的就业理念、市场就业形势、影响就业的因素以及如何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更好地就业等几个重要的切入点, 结合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国家扶持以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具体案例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商贸类高职学院,大学生就业,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1]李玉侠, 宋国双.调整地方高校课程体系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l0) .

商贸市场 篇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经济因素注入市场环境, 这就要求相关专业型人才的支持。近年来在商贸业中现代物流、现代旅游、现代商务等各种经济成分溶入市场之中, 而从现阶段人才走向来看, 这些专业化的人才数量相当缺失, 以物流人才为例,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对物流的认识仍停留于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 其操作很大成分是人力, 而并没有使得物流成为一种深入到产品的生产、经营、销售等各环节的技术性管理与控制, 这就直接影响了现代性物流人才现代性培养, 造成现代物流人才整体性缺失, 就现阶段物流人才分布比例来看, 现代物流人才占不到15%, 而现代物流人才的提供源也极为有限, 如我国目前高校就读物流专业的学生总数不足10万人, 就2011年应届毕业生来看, 仅占总毕业人数的5%, 而未来5至7年我国将需要大批专业物流管理人才, 这就造成现代物流人才的缺失。与现代物流人才现状类似的还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金融人才等市场需求量大的各类新兴专业性商贸人才。

适应于现代商贸人才需求的人才缺失, 不仅体现在数量不足, 而且集中体现在现代型的专业化人才短缺, 就现阶段商贸人才专业性人才构成比例看, 高、精、尖的专业性人才相当缺失, 一些商贸业中虽然有一些专业性人才, 但是由于他们的商贸知识结构, 以及商贸活动经验仍不能适应商贸活动现代化, 信息电子化, 作业规范化等要求, 造成了经验与实际脱离, 从而影响着商贸业的有序性发展。

2 市场需求下的现代商贸人才本土化培养

商贸活动作为支撑整个市场经济活动的关键点, 其发展的有序性程度以及走向, 直接影响着整个经济活动的展开, 而由上面的分析, 我们看到新型人才数量化与质量化缺失, 商贸业整体高质性人才不足, 成为制约商贸活动的关键原因, 这就要求培养适应于市场需求的现代化商贸人才。

2.1 适应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 培养社会主义商贸人才

从宏观来说,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以及全球化经济的发展, 使得作为竞争主体的国家具有独立个体和世界成分两种属性, 我国的商贸活动首先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商贸活动, 这就要求在我国市场行情的环境中, 进行社会主义商贸人才的培养。从整个国家商贸活动来看, 其人才培养要以符合我国国情和以社会生产力的地区差距、部门差距、行业差距等为基本, 进行人才数量与质量的调控, 再就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使国与国之间形成紧密联系, 我国现代化商贸人才培养必须在落足本国实际的基础上, 积极学习和采用外国先进经验和培养模式, 以促进现代化社会主义商贸人才培养的实现。

2.2 立足市场整体, 扩大新兴人才数量

由上面分析可知, 新型商贸人才数量性缺失成为制约现代商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就要求立足商贸市场整体, 正确分析商贸市场人才需求量以及需求结构, 培养一大批市场最为需求的商贸人才。首先, 学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 这就要求学校通过专业学科设置、扩大招生、提升教学硬软件设备等方式进行相关专业型人才培养, 以为市场提供最广泛的人才来源, 这也是最为有效的扩充新兴专业型人才数量的方式。其次, 面向商贸市场, 进行商贸人才结构调整。从商贸行业整体人数来看, 人员数量远远高于市场需求量, 其人才结构分布的不合理性, 成为制约商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进行商贸行业内部人员调整, 对现有商贸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以转行培养、本行成员调整以及成员内部培养的方式, 进行商贸人员适量合理优化, 成为实现商贸人才现代化转向的一个重要方式, 其不仅稳固了商贸人员的整体性数量基数, 而且有效地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3 抓住市场需求关键点, 进行人才质量提升

市场经济下的商贸人才不仅是经济化的人才, 还是管理型、服务型的人才, 就其商贸人才培养既要进行商贸专业化培养, 还要进行商贸人才全能性培养, 以全面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首先, 实现商贸人才质量化。商贸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进行经济贸易, 这就直接体现出了人才培养的经济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进行商贸人才经济能力提升, 成为培养的关键点。现阶段的商贸人员一般是小商小贩, 或是转行性经营贸易, 即使一些大型商贸集团其管理层、经营层也是一些非专业性商贸人员演变而来的, 而他们的商贸知识浅薄, 知识结构不合理, 以及商贸经验老化等, 这些都成为制约商贸发展的因素, 所以, 加强专业商贸知识尤其是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学习, 成为有效提升商贸活动主体质量的基本要求。

其次, 实现商贸人才专业化。高、精、尖人才不但是商贸人才专业性的需求, 也是适应市场人才需求的关键出发点。实现高端人才培养, 这很大成分上要依托于商贸活动主体。第一, 加强商贸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培训, 使现有商贸专业人才提升市场分析能力、市场管理能力、市场经济能力以及一些商贸相关的能力, 使商贸人才真正实现技能人才的转变。现阶段我国商贸市场中集中缺乏物流管理型、市场营销型、国际商务型等方面的专业型的高质量人才, 这就要求相关行业加大人才质量培训, 如在物流专业人才培训企业引进物流系统的规划, 运用IT技术能力的培养等, 针对我国国情充实物流专业知识, 如电子商务、供应链流程、物流成本分析等, 提升物流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第二, 加强商贸独立实体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积极引进一些质量性与综合性的人才。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不仅是商贸实体内部的能量提升, 而且很大成分上依靠于外界的力量, 因为商贸活动是通过本身以外界的作用实现的一种经济性活动, 这就要求加强外界交流, 尤其是商贸实体之间的经验交流, 通过向外界吸取能量, 来提升自身的商贸人才专业素质。第三, 进行专业性实践, 提升实际专业实践水平。

最后, 实现商贸人才复合化。现代市场是多元性的复合体, 这对商贸人才的综合素质产生冲击, 这不仅需要专业型人才, 还需要专业型人才的综合化, 同时商贸活动的进行, 本身就融合了管理、经济、文教等多方面的要求, 可见, 无论是适应于市场经济的需求, 还是处于商贸自身要求, 都要求商贸人才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 使其成为适应于市场需求的复合型社会人才, 这就要使商贸人才通过培训或是自我学习的方式来实现人文思想的提升, 使其具备良好的市场诚信理念, 进行诚信经营;掌握相关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管理、行政管理、管理科学、金融学、统计学、保险、国际商务、市场营销、会计学、法律学等各方面的贸易知识以及社会知识, 以全面适应市场需求。

2.4 找准市场发展方向, 培养时代化人才

市场发展是动态化的, 其需求也是变化的, 商贸人才的培养, 要在适应于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人才创新培养, 以适应变化中的市场需求。例如,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市场贸易活动呈现信息化的趋势, 这是以往商贸活动没有出现过的, 这就要求科技时代信息化商贸人才的培养。首先, 适应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市场环境, 进行市场需求下的服务型人才培养。商贸活动的展开是通过交流性活动展开, 这基于商品交换的实现。其次, 适应人力市场向信息资源市场转变的市场环境, 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科技型人才。最后, 适应静态市场向动态市场转变的市场环境, 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性人才, 使得商贸人才具有市场前瞻性, 实现商贸人才的纵向发展, 促进商贸业的持续性发展。

3 结语

需求决定供给, 对于市场条件下的商贸人才培养也是如此, 商贸人才市场需求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走向, 只有认清商贸市场发展的趋势, 针对商贸市场所欠缺的人才进行专业型、社会型、市场型、综合型、质量型等本土化的人才培养, 才能实现人才素质的提升, 实现人有所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业贸易活动已经深入到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 基于市场多元性的发展, 市场对现代贸易人才的质量以及走向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就市场需求下的现代贸易人才培养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市场需求,现代商贸人才,本土化培养

参考文献

[1]杨以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效应研究——以江苏为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1 (02) .

商贸市场 篇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流通领域的现代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批发市场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严峻的形势逼迫着市场进行转型发展, 作为南京传统的批发市场集散地———南京中央门商贸区在这种变化中体现得格外明显。

上世纪90年代初, 建宁路上的一些仓储单位利用便利条件和闲置场地, 自发兴办起了一批大市场,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 凭借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航运码头等依托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商圈, 以批发零售、交通集散闻名, 有着诸如金桥、玉桥、鑫桥等多家大型批发市场, 市场发展高峰时期每天30万的人流量, 每年高达200亿的商品成交总额, 使中央门商圈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财富盆地。

然而, 随着流通领域不断更新、高端品牌的不断崛起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2011年以来, 很多批发市场出现了批发交易额下降、市场辐射功能弱化甚至“有场无市”等现象, 同时因为辖区内交通较乱、档次较低、形象较差等问题, 和新街口、湖南路等商圈相比, 中央门商圈一直背负着“脏、乱、旧”的名声, 整个中央门商圈的升级改造迫在眉睫, 而其中主要涉及到的就是传统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

生活资料批发市场是我国特有的产物, 是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和大量分散的乡镇市场的存在和发展相适应的流通形式, 从长远来看, 批发市场并不是永存的,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 生产企业规模化、组织化、集体化趋势的逐步增强, 以及总经销、总代理、连锁化经营的大型综合超市, 仓储式商店, 专卖店等各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的迅速发展, 批发市场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越发严峻。

二、批发市场转型的尝试和原因分析

面对电子商务来势汹汹的压力, 许多批发市场纷纷选择了“电商”项目进行试水, 有的选择了和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合作, 有的选择了自行搭建购物网站, 然而运行一段时间之后, 却发现效果甚微, 大家你追我赶的走上“电商”的大道, 却大多沿袭做平台的模式, 和现在已经非常成熟的占有统治地位的电商平台相比根本没有竞争力, 传统批发市场以电商为导向的转型之路困难重重。

一些批发市场选择了由批发向零售市场转型, 将批发市场简单的改造成零售商场, 有的甚至打出了“批发零售价”的口号来应对大型零售商场和电子商务市场的竞争压力, 但由于区域长期形成的“脏、乱、旧”的形象影响, 缺乏配套服务支撑, 消费环境差, 市场萧条的现状未得到明显改善, 市场转型升级一时陷入僵局。

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困难, 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 对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理解和投入不足。

经营电子商务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支持, 没有电子商务平台, 发展现代物流只是空话, 经营者舍不得投入大量的资金, 也没有相关的运作经验, 纯粹做产品出售的电子商务网, 竞争力不足, 配套功能不够, 显然是不会成功的。

(二) 对批发市场的资源整合不够。

传统市场主要分为产地型、消费地型和交通枢纽型三类, 批发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发展, 只有那些周边有产业基础或者可以依托交通优势快速接触到产业集群的批发市场才有可能继续壮大, 相比这些, 传统的中间流通环节已不具备竞争优势。

(三) 对自身情况认识和梳理不足。

传统批发市场惯有的特色就是大而全, 各种生活资料、生产资料批发鱼龙混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有很多传统的消费领域正在不断萎缩, 逐渐被更新更高档的产品所替代, 而市场对内部商户的经营品种缺乏足够的管控力度, 导致市场依旧处于自发的经营状态中, 转型过程中难以形成合力。

故而, 传统批发市场的转型, 要从自身特色、特点出发, 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三、批发市场向现代化城市综合体转变

2012年, 南京市下关区政府和相关企业将联手投入38.8亿元对中央门地区进行新一轮提档升级, 其中, 商贸设施建设投资25亿元, 道路基础设施投入12.3亿元, 河道环境整治、绿地工程投入1.5亿元, 重点从环境整治、市场规划等方面入手, 将中央门商务商贸集聚区建设成下关产业转型升级的亮点区域、南京城北地区的商业中心和华东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紧紧依靠批发市场的传统优势, 配套休闲和商务功能, 随着政府规划调整, 实现跨行业整合的大型主题商城、市场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应运而生。

它与传统的市场不同, 以传统批发市场资源 (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 为基础, 集零售、批发、展贸、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 结合城市建设和商务功能提升, 将商城、物流、总部、网络、品牌、供应链、终端等现代商贸形态和商务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等新经济模式融入到专业市场的发展之中, 构成了现代化、多元化、人性化、体验式的“市场型城市综合体”。

具体而言, 市场型城市综合体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交易现代化, 通过改革创新内部管理模式和物流组织方式, 积极推行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 使交易方式由原始的现金交易向现代交易方式转变, 从单纯的批发功能向交易、展示、信息发布等现代综合功能转变。

二是管理商场化, 通过整合和创新, 促进硬件设施上档次, 推进“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的商场化管理进程, 促进软件管理上层次, 建立与中心区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化、特色化市场服务模式。

三是资源集约化, 梳理市场内现有行业, 以区域内已产生聚集效应的某一领域不断深入做细做深, 沟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通过高度的专业化和特色化, 避开盲目的同质化竞争。

四、现代化城市综合体转型的实践

传统专业市场向市场型城市综合体转型提升主要有原地综合改造和搬迁式整合改造两种模式, 在南京中央门地区, 市场多是采用原地综合改造的方式, 整合现有市场资源, 以提升配套功能为主, 继而整合周边土地资源, 拓展酒店、商场、餐饮、娱乐等功能, 建设市场型城市综合体。

南京金桥市场首先进行了升级改造, 投巨资对金桥市场进行硬件升级, 将传统市场改造成现代化零售商场, 配套了物流配送中心和自助银行、餐厅等服务机构, 逐步消除传统市场的烙印。

玉桥市场紧随其后, 将市场更名为玉桥商业广场, 由批发市场转型为包含交易楼、酒店式公寓、综合配套楼、地下停车库综合性商业广场, 引进中高档品牌、休闲餐饮、国际影城等项目, 成为涵盖购物、餐饮、休闲、商务、娱乐等多种功能综合性购物和生活休闲中心。

作为后起之秀的鑫桥市场, 凭借其长期积累的孕、婴、童相关资源, 在旧市场拆迁后将新建总体量近十二万平米的综合性体验购物中心, 整合孕婴产品、女性内衣、儿童玩具、少儿服饰、学前早教等模块, 以特色化儿童乐园为主打, 配以女性消费和家长配套休闲项目, 打造集消费、体验于一体的家庭式休闲乐园。

在市场发展转型的同时, 中央门区政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打通了阻挡在市场之间的围墙、办公楼, 进一步优化交通体系, 实现金桥、玉桥、鑫桥北面的建宁北路贯通, 使得车流、人流在各个市场之间形成流畅的环形通行, 各商家共同开展形象提升、交通提升、环境提升、载体提升、产业提升等五大工程,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会彻底颠覆传统批发市场带来的“脏、乱、差”形象, 将中央门商贸区升级打造成为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商贸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流通领域的现代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批发市场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严峻的形势逼迫着市场进行转型发展, 而盲目地跟随“电商”潮流或简单地把批发市场转变为零售商场都使得转型陷入困境, 本文以南京中央门商贸区的转型发展为例, 分析市场转型的困难所在, 以及市场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在批发市场转型方式中的可行性。

商贸市场 篇9

一、30年来商贸市场发展的主要成就

1. 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城乡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30年以来,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工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 供给能力的快速扩张, 为国内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台州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198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十亿元, 达到10.08亿元;199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元, 达到100.44亿元。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17亿元。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18%,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11.7%。从各地区市场发展看, 市场规模也呈不断扩大之势。与1978年相比, 各县 (市、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幅在15%以上。从城乡市场看, 2007年台州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8.38亿元, 农村零售总额157.80亿元, 分别年均增长20.5%和14.7%。

2. 多层次商品流通网络基本形成, 商业服务设施功能不断完善。

在不断推进的商贸流通体制改革中, 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 台州积极调整农副产品收购政策和工业品购销形式, 推行商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大力发展私营和个体经济, 紧抓“菜篮子放心工程”、“百城万店无假货”和“千镇连锁超市, 万村放心店”等活动, 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的商品流通体制。台州的私营和个体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从业人员大量增加。据统计, 2004年末全市批发零售企业中非国有集体企业法人单位3500家, 从业人员3.8万人, 分别占全部批发零售企业的90.5%和80.6%;批发零售个体经营户已达到13.6万户, 个体从业人员达到21.9万人。在商品流通网络不断发展的同时, 商业服务设施的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在城市, 具有时代气息和多种服务功能的大型综合商厦不断涌现, 2007年末, 台州拥有8家大型百货零售商场。一些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也获得快速发展, 如连锁经营、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电视商场等, 2007年全市共拥有18家大型超市, 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乐购Tesco、欧尚已落户台州。在农村, 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千镇连锁超市建设”的推动下, 2006年全市共有镇级连锁门店135家, 村级连锁加盟店691家, 放心粮油示范店33家。

3. 买方市场基本形成, 商品供给总量充裕。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商品市场的买方市场特征日益明显, 商品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多数商品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改革开放初期商品供应紧张的状况已不复存在, 2007下半年商务部600种主要消费品供求状况数据显示, 市场上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99.2%, 只有5种商品供应偏紧。二是消费者地位由被动转为主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由于商品短缺, 消费者没有选择的余地。改革开放以后, 在逐步形成的买方市场中, 商品供应日益丰富, 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增大, 需求向多元化、高质量方面发展。三是市场对生产的导向作用增强。过去生产者按照计划进行生产, 生产与市场脱节较多。现在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 市场对生产者起导向作用。四是购物环境好转。在城市, 具有时代气息和多种服务功能的大型综合商厦不断涌现, 精美的装潢, 一流的设施, 丰富的商品, 优质的服务, 使广大顾客在购物的同时, 享受着现代生活的时尚。

4. 消费热点不断涌现, 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买方市场的出现, 消费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市场上名、优、特、新商品逐渐占居主导地位, 用于文化、娱乐、保健等精神享受方面的商品销售比重逐步上升。经过30年来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量变积累, 以体现提升生活质量的汽车、住宅、通讯等为主的消费热点逐步形成。现在, 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的商品, 也就是居民消费中扩张最快的一些新兴领域, 主要集中在:以移动通讯和信息为代表的通讯信息消费;以私人汽车为代表的交通消费;与住房相关的装潢装饰消费;以教育、旅游为代表的精神文化消费。一些新型高科技产品、升级消费品, 已逐渐成为市场新宠, 如家电音像器材类和通讯器材类等商品在零售额中比重逐年提高。随着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居民消费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居民在满足吃的同时, 用于发展和享受的消费支出增加,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有较大幅度下降, 标志着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影碟机、热水器等耐用消费品已逐渐成为居民家庭生活的普通用品;家用电脑、家用汽车、组合音响等高档消费品也渐次进入居民家庭。据统计, 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中, 家用汽车16辆, 彩色电视机199台, 电冰箱106台, 电话 (包括移动) 307部;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中, 家用汽车7辆, 彩色电视机142台, 电冰箱76台, 电话 (包括移动) 253部。

5. 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各类会展辐射力强。

各类商品市场的空前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商品流通网络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台州集贸市场从“以街为市, 露天交易、市日进行”开始, 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的恢复阶段和90年代的快速提高阶段之后, 形成了现代化、商场化, 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相结合的市场网络。2007年底, 全市拥有各类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84个, 全年实现商品成交额533.19亿元, 摊位总数达38829个, 营业面积达144.26万平方米。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等13家超10亿元骨干市场共实现成交额333.02亿元, 占全部亿元市场的62.5%。各种会展汇集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增强了台州商品市场的辐射能力。中国 (浙江) 汽车工业博览会, 中国日用品交易会、中国塑料交易会和温岭工量器具博览会等展会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重要会展。

二、商贸市场运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商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居民消费升级的加快, 台州消费品市场持续快速发展, 但制约市场发展的诸多因素依然存在。首先, 消费扩大滞后于经济增长。经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肩负着改革旧有体制的重任, 面临着行政干预和市场调控的两难选择。因此, 发展经济和扩大消费常常是不同步的。但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拉动消费增长在当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次。农村市场发展相对缓慢。2007年全市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5%, 与1978年59.6%的比重相比下降明显。台州农村拥有全市约80%的户籍人口, 其消费潜力是巨大的。当前制约农村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和消费环境差等。三是虚假广告、商品安全等消费环境问题影响居民消费信心和居民购买力的实现。虽然台州各级政府部门净化消费环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消费环境问题依然是影响居民消费信心和居民购买力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商品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屡禁不绝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已经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虚假广告含糊其辞或夸大功能, 引诱消费者上当, 也成为消费实现的重要障碍。最后, 流通企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多渠道、开放式竞争格局的不断形成, 各种新型业态形式和多种经济成份获得了充分发展, 商贸企业总体经济效益提高。但由于商贸业的激烈竞争, 部分大中型特别是国有大中型商贸企业竞争力下降。据统计, 2007年全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亏损面仍达18.3%。

商贸市场 篇10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 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建立系统的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和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 并付诸实践广泛应用于高职教育中。“十一五”期间我国下发了相关文件, 规定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 并对加强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措施进行了明确, 对多种教学模式和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改革思路进行了探讨。商贸类专业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之一, 其中商贸类专业具体包括:金融学、统计学、保险、国际商务、市场营销、会计学等, 本文主要针对市场营销进行分析, 对其专业人才也要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进行实践性的培养, 为社会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其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专门技能水平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高就业率。近几年, 各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进行得如火如荼, 而该模式的不断推进对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 商贸类学生就业竞争十分激烈, 而且高职高专商贸类人才培养总体状况表现为办学院校较多、竞争分化、各专业特色不显著、培养规模呈现出下降趋势等特点。然而, 就市场营销方面, 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 但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却寥寥无几。这些都造成了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而企业销售人员仍然短缺的现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存在问题, 市场营销教学和市场营销的实际发展无法契合。因此,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要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 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紧贴市场需求培养商贸类应用型人才, 对高职院校商贸类人才进行培养。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结合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践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对企业和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环境能够充分利用, 结合企业顶岗实习和校内课堂教学, 有效结合实践和教学。在“工学结合”模式下, 学生将学习和顶岗实习交替。这种教学模式对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高。以下是对具体人才培养要求所进行分析。

1. 多元化的教学主体。

人才培养路径拓展提出了多主体合作培养的要求。在“工学结合”背景下, 高职商贸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接受课堂教学, 而且还会将一定的时间用于顶岗实习。为了避免学生在顶岗期间的教育不脱节, 必须对高职商贸类专业学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首先, 在校内对学生开展专业理论课教学。其次, 实习场所由企业为学生提供, 学生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 员工守则的学习, 职业道德的遵守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对学生的施教人包括企业的管理人员、劳动模范、技术专家和优秀员工。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可以保证学生对教育内容有更高的认同感, 保证学生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2. 现实化的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学生传统的教育环境比较封闭, 学习形式也只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是非常狭隘的。对学生的教育要延伸到社会和企业, 但是这种延伸也有一些不足, 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对企业也会产生影响。企业追逐利益对学生会产生严重的思想冲击, 对学生的行为选择也会产生影响。因此高职商贸类专业对学生的培养内容要尽量现实化。在教学和实践中让学生对社会有一个真实的认识, 对社会现状能够理性地看待, 保证自己良好的综合素质。

3. 多样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 学生可能分散在不同的公司开展顶岗实习。学生工作和学习的时间是交错的, 情况也比较多样化, 开展专业教育复杂性较高。因此,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 在日常管理中要将专业教育融入其中, 在教育体系中将市场营销企业的管理人员、学校任课教师纳入其中, 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完成教学任务。

4.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教育方法主要是灌输性教学。在“工学结合”模式下, 学生能够直接体验企业一线生产、经营和管理, 通过实际经营岗位使学生真正掌握市场营销的实际技能。

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对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

在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 对高职商贸类专业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应按照以下基本原则进行。

1. 注重实践, 向职业化迈进。

工学结合使高职商贸类专业教育课程范围有所扩大, 专业教育难度更大。所以高职商贸类专业对学生的教育要注重实践, 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 还要将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岗位结合, 不仅对课堂教学要加强, 还要将教学和实践有效结合, 将职业纪律、职业精神渗透在教育中, 将教育融合在实践中。

2. 有效结合教育和自我教育。

在教育中, 学生对教师讲的内容要进行掌握, 并将其变为对自己的要求, 这才是教育的成功。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不可能像在学校一样自由和随意, 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培养自律意识, 主动和自觉学习。因此, 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时要将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 对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积极性进行启发, 对他们进行引导, 实现主动学习和自我反省, 保证学生的商贸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3. 通过思想问题的解决而解决实际问题。

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时要将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结合起来, 才能将教育的实际效果增强。对教育对象主体关注不够会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因此, 对高职商贸类学生的教育要将学生关心的具体问题当作重点, 保证对学生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 对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困难要关心, 引导学生正确解决问题。此外, 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行培养, 通过团体力量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进行培养, 从而保证毕业生更好地就业。

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对高职商贸类专业学生培养的策略

面对现在新的形势, 高职商贸类专业要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 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 构建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

1. 对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明确, 保证教育合力的形成。

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下, 校企双方有不同的目标, 企业在学生顶岗时能承担专业教育责任, 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的教育。企业的本质是盈利, 对学生的教育只是一部分。因此高职院校和企业在签协议时就要对企业在专业教育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校企双方要对协议内容进行规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 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学习企业的规章制度, 对工作心得和经验进行交流, 企业对学生进行引导, 并要求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2. 对学生教育的主体观要不断更新。

通过对教育主体观的更新, 可以对商贸专业教育观念进行创新。学生的教育实际上是学生和教师互动的过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学生的教育环境要求复杂程度高, 管理存在较大的难度。对高职商贸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对学生主体观进行更新, 让学生受到正确价值观的熏陶。此外, 对学生教育时要保证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在活动和交往中建立。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学生的道德能力进行培养, 保证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

3. 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中。

一个企业在经营、生产和管理中会形成该企业的道德规范, 价值准则等特色文化。这些企业文化能够塑造学生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素质,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 保证学生在未来走上社会时能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取得更好的工作成绩。在实训基地的保密、劳防、安全、考核以及考勤等一些列规章制度以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 能够培养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另外, 通过企业客座教授, 包括营销经理、营销业务骨干, 等等, 定期开展行业营销讲座, 对行业状况、营销运作模式等进行分析, 让企业文化融入学生的教育中。

六、总结

综上所述, “工学结合”已经成为对高职学生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通过“工学结合”, 学生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深化学生的专业理论,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再对学生的个人素质和思想品质进行培养。本文主要阐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要求、原则和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斌.高职英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 2012, (04) :23-25.

[2]刘瑞军, 赵丹, 曲芳, 符蕾.高职经济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 2012, (04) :3-4+10.

上一篇:栽培技术、南京地区下一篇:研究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