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疗法

2024-08-11

耳穴贴压疗法(精选十篇)

耳穴贴压疗法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选取2013 年6 月至2014 年6 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焦虑患者70 例作为观察对象。入选标准: (1) 高血压诊断标准符合2013 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相关内容, 收缩压≥ 140mm Hg和 (或) 舒张压≥ 90mm Hg; (2)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评定总分> 14 分[3]; (3)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继发性高血压者; (2)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3) 精神异常不能完成调查者; (4) 住院期间服用抗焦虑、抑郁药者; (5) 住院时间< 14 天者。将患者按最小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34 例和耳穴组36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医保、文化程度、职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1 .2 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降压治疗和一般护理。耳穴组患者接受耳穴贴压疗法, 取神门穴、心穴、肝穴、三焦穴、肾穴。耳廓常规消毒, 用GY-I型耳穴探测仪寻找敏感点, 然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0.5cm × 0.5cm胶布贴在选定的耳穴上, 操作者以拇指、食指置于耳廓的正面和背面对压, 手法由轻到重, 直至患者出现酸、麻、胀、痛或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 每次每穴按压约20 秒, 3~4 次/d, 3 天更换一次, 两耳交替使用。

1.3 焦虑状况判定标准采用1 4 项H A M A , 由1 4 个问题组成, 每个问题配有0~4 共5 个选项, 每个条目满分4 分, 总分> 14 分为患者肯定有焦虑, 总分值越高焦虑程度越重。该量表是精神科常用量表, 总分的信度为0.93。由指定的经过培训的两名研究者同时进行, 一名负责询问, 另一名负责观察, 分别独立完成量表评分。患者出院后, 通过随诊、电话及家访的方式继续进行调查, 记录焦虑评分及血压值, 1 次/ 月, 随访半年。

1.4 统计分析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 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收缩压比较 (表2) 组间比较:耳穴组出院时及出院后1、2 个月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余时间点组间收缩压水平差别不大。组内比较:两组出院时收缩压均较入院时明显下降, 出院后即进入平台期, 变化不大。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舒张压比较 (表3) 组间比较: 耳穴组不同时间点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 尤其是出院后1、2、3、4、5 个月,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两组出院时舒张压均较入院时有明显下降, 出院后耳穴组即进入平台期, 变化不大, 而对照组出院后1、2、3、4、5 个月较出院时舒张压有明显升高。

2. 3 两组不同时间点焦虑评分比较 (表4 ) 组间比较:除入院时外, 其余时间点耳穴组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两组出院时焦虑评分均较入院时有明显下降, 耳穴组焦虑评分出院后即进入平台期, 变化不大, 对照组焦虑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3 讨论

耳穴贴压疗法是中国的传统疗法之一, 《内经》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 其气血上于面而走空窍, 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又云:“耳者, 宗脉之所聚”。脏腑通过经络与耳联系密切, 不仅脏腑病变外显于耳, 而且刺激特定耳穴可调节脏腑功能, 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956 年, 法国学者Paul Nogier提出了42个耳穴点和形如倒置胚胎的耳穴分布图, 遂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研究耳穴疗法的热潮。

中医学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为“头痛”“眩晕”等范围, 焦虑属“郁证”范畴, 病因、病机皆与肝、肾两脏器关系密切。有调查显示[4],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中以肝火亢盛最多, 其次为阴虚阳亢。我们选用肝穴疏肝理气、清泻肝火并熄风以泻实, 配以三焦穴, 更增强疏肝理气的作用;肾穴滋补肾阴、滋水涵木以补虚;心穴养心安神;神门穴镇心安神。诸穴相配使邪得泻、虚得补、心得安、脏腑平和, 而眩止郁解。本文结果显示, 耳穴贴压疗法具有良好的近期协助降压、抗焦虑作用, 与有关文献[5]报道结果相一致;停止干预2 个月内, 耳穴贴压疗法远期协助降压、抗焦虑效果较好;对照组出院后1、2、3、4 、5 个月较出院时舒张压有明显升高, 考虑与患者年龄偏大、服药依从性不佳、随诊不积极及西药控制舒张压效果差[6]有关。

综上所述, 耳穴贴压疗法具有良好的辅助降压、抗焦虑作用, 但需结合自身特点, 适宜持续干预, 停止干预后疗效会逐渐减弱。本文不足之处是纳入病例数较少, 结果有待增加样本数后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Holt RI, Phillips DI, Jameson KA, 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xie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findings from the hertfordshire cohort study[J].J Affect Disord, 2013, 150 (1) :84.

[2]单大玲, 刘运杰, 刘畅, 等.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 2013, 14 (7) :548.

[3]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34.

[4]韦庆丰, 温宗良, 岳桂华, 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系统综述[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 27 (4) :4.

[5]徐晓春, 郑求姣, 高美娟, 等.中医耳穴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焦虑患者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10) :996.

耳穴贴压痛经不怕 篇2

首先,先要学会将痛经作一下分类,因为不同类型的痛经取穴不同:

在经期前和经期出现小腹胀痛或刺痛,痛时不喜欢按压,经色紫暗有块,舌质颜色紫暗或舌的边尖有瘀点,可选内生殖器、肾、内分泌、交感、皮质下、肝和神门七个耳穴(图1)。

在经期前和经期出现小腹绞痛或冷痛,痛时喜欢热敷,经色暗黑有块,经量偏少,舌质颜色较淡,舌苔色白或白腻,可选内生殖器、肾、内分泌、交感、皮质下、脾和胃七个耳穴(图2)。

在经前小腹疼痛,不喜欢按压,经期疼痛加剧,经色鲜红或暗红、质稠有块,经量多,经期长,舌质偏红,舌苔黄腻的,可选内生殖器、肾、内分泌、交感、皮质下、三焦、腹七个耳穴(图3)。

第二步就应该掌握贴压的方法了:你先得准备一些生的王不留行子,该药中药店有售,很便宜,一般购30克可以用三个月经周期。如果没有,也可用中药苏子或小粒的绿豆代替。在月经前一星期左右,洗干净一侧耳朵(最好用酒精棉球消毒有关耳穴部位),用8毫米见方的胶布(或麝香伤湿止痛膏)将王不留行子固定在所选的耳穴上,用手按压,以有明显的痛、胀、灼热感为度。每日按压3~5次,每次5~10分钟。2~3天后,换贴对侧耳穴,经净或净后数日停止贴压。一般治疗应坚持三个月经周期。

耳穴贴压治疗室性早搏100例 篇3

关键词:室性早搏,耳穴贴压,临床研究

室性早搏 (或室性期前收缩) , 简称室早, 是指在窦房结冲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 由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以20~40岁为常见, 多数为频发, 可由心肌炎后遗症、神经官能症等各种疾病引起。本研究采用耳穴贴压治疗室性早搏,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室性早搏患者200例,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患者中, 男性56例, 女性44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性48例, 女性5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第8版《内科学》[1]和第6版《黄宛临床心电图学》[2]室性早搏诊断标准: (1) 症状标准:心悸、心跳、间歇感或无症状;可闻及提前心搏, 其第一心音增强, 第二心音减弱, 可呈联律出现, 或不规则、早搏的脉搏较细弱, 甚至不能扪及。 (2) 心电图诊断标准:QRS-T波群提前出现, 其前无异位P波;QRS-T波群畸形增宽, 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往往有一个完全代偿间歇;可呈多源性或多形性。

1.3 纳入标准

居住在福州市区的常住居民;符合室性早搏的诊断标准;年龄18~30岁;暂未用药物干预者;获得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年龄>30岁者;室性早搏由原发性心脏病或其他脏器疾病引发者 (如恶性心律失常及潜在性心律失常) ;继发于药物或其他因素的室性早搏患者;耳廓有冻疮、湿疹、炎症等;室性早搏伴精神病患者;胶布过敏者。凡具有以上条件之一者, 均排除出研究。

2 研究方法

干预组所选主穴为:心、神门;配穴:交感、内分泌、皮质下。使用耳穴探针探明穴位后, 将耳廓皮肤用75%酒精局部消毒, 取王不留行籽1粒, 剪1cm×1cm医用胶布, 贴于心、神门等穴, 对准耳穴贴压后, 再用手指按摩1~3min, 其强度以患者能耐受即可, 每天1次, 每次一侧耳穴, 两耳交替, 贴后稍微用力按压, 共15次, 嘱患者每日按压3~5次, 每次3~5min。对照组除常规健康教育外不进行任何干预, 保持原来的生活行为习惯。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结果及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 比较两组基线指标, 以衡量两组平衡性。

2.4 随访

干预后, 每周随访1次, 并在15天后复查临床症状、体征、常规12导联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血压等, 以判断远期疗效。

2.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完全消失;有效: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无效:动态心电图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2.6 统计分析

使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Ridit分析,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经治疗后,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4.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n (%) ]

注:经Ridit检验, *P<0.05。

4 讨论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异常, 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可由各种原因引起, 安全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现在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热点。临床上抗心律失常药副作用较大, 易产生耐药性, 同时易致新的心律失常[3,4]。有些类型的心律失常临床上不建议药物干预但还是有自主症状, 影响生活和工作。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范畴, 其病位主要在心。中医认为“心寄窍于耳”;《素问·举痛论》说:“惊则心无所倚, 神无所归, 虑无所定, ...”;《证治准绳》指出“心为耳窍之客”;《灵枢·口问》篇曰:“耳者, 宗脉之所聚也”等都表明心与耳的密切联系。心主血脉以荣耳, 心神系耳以明意。耳为手足经脉所集聚之处, 耳穴刺激能促使经络恢复气血运行, 抗御病邪, 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故治疗取耳穴。

耳穴疗法在心脏问题的治疗上尤其是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上因其无创伤性、无毒副作用、经济实用而被临床医生所关注, 而且运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中[5,6,7,8,9,10,11,12]。耳穴贴压疗法可以调节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乙酰胆碱与肾上腺素的平衡作用, 并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 对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有良效且易于被患者接受。但它大多只作为辅助手段或经验疗法, 难以判定其单纯疗效。

本研究在不用任何药物干预下单纯用耳穴贴压法对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干预, 摒除了其它药物方面的干扰, 亦非辅助性干预, 对室性早搏患者的干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判断单纯耳穴贴压法的疗效。本研究取主穴:心、神门;配穴:交感、内分泌、皮质下。耳穴心可活血化瘀、补心气、扶心阳, 直接增强心脏的功能;神门穴镇静安神, 是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穴;交感穴滋阴潜阳, 现代医学认为可调节植物神经;内分泌穴可调整机体的内分泌;皮质下穴能调整大脑皮质, 平衡兴奋与抑制, 治疗心律失常、神经衰弱等具有显著疗效。

本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应用耳穴贴压法对临床常见的室性早搏疗效显著, 可缓解症状, 其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其为耳穴贴压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临床使用范围提供依据, 亦是对中医传统疗法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葛均波, 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陈新.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3]KNOEBEL SB, KNOEBEL, MD, et al.Ventricular Arrhythmias:why is it so difficult to find a pharmacologic cure[J].JACC, 1989, 14 (6) :1401-1416.

[4]邹建刚, 黄元涛.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8, 2 (1) :52-55.

[5]余萱, 余芸.耳穴贴压治疗心悸60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20) :23-24.

[6]蓝玉松, 陈怡秀, 班华娟.稳心颗粒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60例[J].广西中医药, 2012, 35 (5) :16-17.

[7]李杰, 李慧丽, 肖文娟, 等.耳穴压豆治疗心悸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3 (8) :78-79.

[8]刘桂珍.麝香保心丸耳穴敷贴治疗室性早搏100例[J].上海医药, 1996 (8) :8-9.

[9]徐颖梅, 杨丹红.耳穴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 2013, 48 (9) :700-701.

[10]吴耀龙, 肖伍华.耳穴贴压治疗心律失常100例[J].湖南中医药导报, 1997, 3 (5) :17-18.

[11]张彪.耳穴贴压治疗各型快速心律失常86例[J].中国针灸, 1999 (7) :402.

耳穴贴压疗法 篇4

【关键词】 呃逆;针刺;耳穴贴压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8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66-02

呃逆,中医古称为“哕”,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呃逆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呃逆持续发作可引起失眠、疲劳、以及吸入性肺炎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笔者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方法治疗呃逆4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主要有两个:①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为脑梗死、脑出血患者,有头颅CT或MRI明确诊断。②脑卒中后出现呃逆,症状持续24小时,不能自行好转。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脑卒中后呃逆患者40例。其中脑出血25例,脑梗死15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8岁。

1.3 治疗方法

1.3.1 针灸治疗 主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攒竹。肝气犯胃者加阳陵泉、太冲,脾胃虚寒者加脾俞、胃俞,脾胃气虚者加中脘、关元。属寒呃,加膈俞配合隔姜灸,热呃加厉兑。操作:患者平卧,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攒竹穴,平刺为主,平补平泻。内关、中脘、足三里以直刺为主,平补平泻,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每次留针30分钟,隔5分钟行针一次,每日治疗一次,15次为一疗程。

1.3.2 耳穴贴压 选取单侧耳穴神门、缘中、耳中、脾、胃、肝,将王不留行药籽置于0.6cm×0.8cm的胶布中间,将药籽贴压在耳穴上,每日按压4次,每次每穴约l分钟。每日治疗1次,15次为一疗程。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3次后,呃逆消失,停止治疗后无复发;显效:治疗3次后,呃逆消失,6小时内复发,再次治疗有效;好转:治疗3次后呃逆有所减轻,但不消失,再次治疗后仍不消失;无效:治疗3次,呃逆不减轻,亦不消失,甚至有所加重。

2.2 治疗结果 痊愈32例,占80%,显效4例,占10%,好转2例,占5%,无效2例,占5%。

3 讨 论

本病古称“哕”,又称“哕逆”,引起呃逆的病因很多,其病因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肌所引起。其病位在膈,病变的关键脏腑在胃,与肝、脾、肺、肾有关。现代医学认为此病是膈肌受到物理、化学等因素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而产生一侧或两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而产生的一种短促特别的声音。脑卒中呃逆患者常于脑干见到病灶,近年研究认为呃逆中枢位于脑干,包括孤束核背侧吸气核团、疑核的腹侧核团、脑桥的呼吸调节中枢(终止吸氣)、假定的长吸呼吸中枢(可终止呼吸调节中枢的活动)、下行的皮质脑干束。患者也常合并消化道出血。呃逆加重了胃肠道的应激反应,在应激状态下,胃黏膜上皮H受体被激活,使得胃酸与胃蛋白酶分泌,损伤胃黏膜,屏障被破坏,氢离子反向弥散使胃黏膜糜烂溃疡出血。中脘穴为胃之募穴,有理气和胃,宽胸利膈之功;攒竹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穴,因足太阳膀胱经挟脊循行,与膈、脾、胃相连,有调整气机升降,降逆止呃的功效。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主一身之里,因手厥阴经脉下膈、络三焦,故针刺内关穴有通调气机、止呃逆的作用;足三里,胃之合穴,主要作用为调胃肠、降气逆,温中和胃,在和胃降逆的同时益气健中。针刺以上各穴主要是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对机体起调节作用,有利于解除膈肌痉挛。

祖国医学认为“耳者,宗脉所聚也”。耳与五脏均有生理功能上的联系。十二经脉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脏腑病变可通过耳穴来诊治。耳穴神门具有镇静安神作用;缘中,又名脑点,具有健脑安神,改善大脑皮层的血液循环的作用;耳中、脾、胃、肝,能调节中焦气机,和胃降逆;诸穴相配,起到健脑安神,和胃降逆止呃的作用。

4 总 结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脑卒中后呃逆起效快,不易复发,操作简便,为治疗呃逆的有效治疗方法,易于推广,同时应注意在治疗期间,应禁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多食粥类食物,注意情志调节,心情宜开朗。

参考文献

[1] 王麦绒,张鹏天.针刺结合穴位按压治疗呃逆48例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8):3758-3759.

[2] 员珊,王珩.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15-116.

耳穴贴压疗法 篇5

关键词:失眠,电针,耳穴贴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疗效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竞争加剧,失眠发病率逐年上升,增加医疗费用,降低社会工作效率,已成为许多国家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研究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8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病房原发性失眠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4~74岁,平均53.67±14.25岁,病程6~120个月,平均44.33±33.34个月,高中及以上学历16人;对照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18~73岁,平均53.70±16.55岁,病程6~126个月,平均44.33±31.91个月,高中及以上学历者13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准则第四版(DSM-IV)[1]:①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②失眠引起患者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③每星期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④失眠并非继发于身体疾患、睡眠疾病、精神疾病及药物。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PSQI>7分;智力正常,能理解量表内容并配合治疗;既往无精神疾病;年龄18~75岁。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不能配合治疗;环境与外在因素所致的暂时性失眠,各种器质性病变、睡眠疾患、药物引起的失眠;经专科医生诊断为精神疾病患者;耳朵有炎症、湿疹、溃疡、冻伤或较大瘢痕组织;孕妇及哺乳期患者;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并伴有高度贫血者。

1.5 剔除标准

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期间使用其他药物或疗法,有可能干扰研究结果者;因各种原因中断或退出治疗者。符合上述任意一条者从本试验剔除。

1.6 方法

对照组采取电针治疗,治疗组采取电针和耳穴贴压,均每周治疗3次,具体时间视情况而定,4周为一疗程,1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体针参照王启才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关于失眠的治疗处方:神门、内关、百会、安眠,阴虚火旺加太溪、太冲、涌泉;肝郁化火加行间、太冲、风池;痰热内扰加中脘、丰隆、内庭;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三阴交;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丘墟。耳穴贴压按常用经验效穴[2]取神门、皮质下、心、交感、枕、内分泌,阴虚火旺配肾穴;肝郁化火配肝、胆穴;痰热内扰配脾、胃穴;心脾两虚配脾穴;心胆气虚配肝、胆穴。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停用本试验以外所有镇静安神中西药物与疗法,治疗期间配合心理疗法,嘱患者适当参与体育锻炼。

1.7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两组效果。

1.8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检验,由PEMS3.1进行统计。α=0.05。

2 结果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1)P<0.01;与治疗前相比,(2)P<0.01

治疗后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总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性差异(P<0.05);对照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总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性差异(P<0.05);治疗组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3 讨论

现代医学主要用药物治疗失眠,药物短期使用有效,但没有研究数据支持其长期效果,且药物副作用不可忽视,如延续效应和蓄积作用、耐药性、依赖性、戒断反应等,患者治疗中后期常难以忍受而中断治疗。祖国医学治疗失眠具有悠久历史,辨证论治,即针对患者体质采取相应治法,疗效显著。辨证论治虽是中医精髓,却难以进行统计学处理,所以科研设计常选专方专证型的治疗研究。辨证依靠临床表现、舌脉,主观性较强,难以做到辨证统一,疗效多以睡眠时间、临床伴随症状改善为判定标准,缺乏公认可靠的标准;诊断标准与疗效标准不规范,资料可比性说服力差,临床疗效难以客观。另外,中成药剂型多,但剂量和规格不统一,毒性药物含量及应用缺乏统一标准。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经济、疗效肯定和无副作用等优点。相关文献报道,很多医者用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其操作简单方便,能明显提高愈显率。此研究体针选神门、内关、百会、安眠治疗失眠,耳穴贴压取经验效穴,如神门、皮质下、心、交感、枕、内分泌,随症加减;治疗组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可见,电针配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失眠副作用小,具有安全、可靠、简单、有效的特点,是临床治疗失眠的安全有效手段。

本研究因时间关系只观察患者治疗后28天的情况,未进行远期观察及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又因研究经费有限,未能选用多导睡眠图评定疗效,今后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M].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

耳穴磁珠贴压治疗身材矮小的疗效 篇6

儿童身材矮小是指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民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的两个标准差以上或低于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的第3个百分位。引起儿童身材矮小的原因很多,如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家族性矮小(FSS)、Tumer综合征(TS)、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甲减)、宫内发育迟缓(IUGR)、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CDGP)及目前不明原因的特发性矮小(ISS)等均可引起生长障碍。

笔者基于耳穴疗法治疗疾病的安全、方便、无痛、易接受的优势,将耳穴贴压法应用于治疗儿童身材矮小,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身材矮小患儿58例,其中家族性身材矮小49例(其中曾接受过生长激素治疗6例),不明原因的特发性矮小9例,年龄9~15岁。

治疗方案:①患儿多吃蔬菜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禁止吃零食(尤其是袋装食品及饮料),以免影响代谢;②患儿晚上9:00-9:30必须睡觉,争取人体分泌生长激素时,患儿处于熟睡状态,以增强效果;③每天睡前口服1片药准字的维D钙片,给增高准备充足的营养;④嘱患儿每天最少做10 min跳跃动作,以刺激骨骼发育;⑤取耳穴垂体、脑干、肾上腺、甲状腺、内分泌、兴奋线(西医理论取穴)、肝、脾、肾、三焦(中医理论取穴),按取穴方法的不同将这些穴位分在两个耳朵用磁珠贴压,每天按压5~6次,2~3 min/次,1周换1次,换贴时双耳穴位交换。一般4周后患儿下肢会出现生长痛(已出现第二性征的患儿要6~8周才会出现),查耳郭,在对耳轮上脚可见充血的毛细血管出现,这时再双耳加下肢相应部位三粒磁珠连贴。3个月为1个疗程。

结果

1个疗程结束全部有效,患儿3个月增高2~5 cm。疗程结束后3个月回访,患儿继续增长2~4 cm。接受过生长激素治疗的患儿,在注射生长激素的时候5个月增长4~5 cm,停止应用生长激素后3~4个月身高未变,改用耳穴治疗2个疗程增高7~9 cm。

讨论

1956年在地中海针灸学大会上,诺吉尔公布了耳穴在耳郭上的排列,相似于子宫腔内倒置胎儿缩影的学说,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轰动,他说外耳并非单纯唯一弯曲软骨,它是与内脏器官存在密切联系,内脏疾患时在耳郭上有相应点出现。现在全球有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应用耳穴治疗疾病,耳穴治疗的理论基础:经络学说、全息学说、神经体液学说,耳穴疗法安全、无不良反应、无痛苦、易于接受、没有依赖性。

身材矮小多为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导致身高不能正常生长,西医治疗方法为注射生长激素,然而注射生长激素价格昂贵并会引起其他激素的代谢正常(本组接受过生长激素治疗的患儿,后因甲状旁腺素异常而被迫中止治疗)。

耳穴取穴依据:按中医理论,身材矮小属于“五迟”,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三焦调节五脏六腑,通利关节;内分泌、脑干、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兴奋线、皮质下为西医理论取穴,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内分泌及激素水平,调节机体代谢,再加上纠正日常生活的一些弊端,加强运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耳穴磁珠贴压治疗身材矮小的效果。方法:收治身材矮小患儿58例,使用耳穴磁珠贴压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个疗程结束全部有效,患儿3个月增高2~5 cm,疗程结束后3个月回访,患儿继续增长2~4 cm。结论:耳穴磁珠贴压治疗身材矮小有一定效果。

耳穴贴压疗法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致睡眠问题患者64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1]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18~52岁,平均33.19±12.31岁,病程0.3~21年,平均5.16±2.59年;初发患者19例,复发患者13例。对照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17~56岁,平均34.76±13.78岁,病程0.4~20年,平均5.89±2.45年;初发患者18例,复发患者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治疗[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口服氯丙嗪片,每日350mg以内;氯氮平片,每日300mg以内;奋乃静片,每日20mg以内。三种药物可联合或任意二者联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联合使用时注意调整剂量,实际给药种类及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取心、脑、肾、额叶、神门等穴,并选择2~3穴进行耳穴贴压。将王不留行籽贴附于3~5cm正方形胶布正中,对准各穴贴紧并稍加用力,力度以使患者感到酸麻胀痛、放射性压力及给药处微微发热为宜,每次坚持90s,每5天更换一组穴位,并根据之前的疗效评估适当增加或减小压力。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自知力恢复,可正常参加生活与学习;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对疾病有一定的自觉、自知能力,但缺乏深刻认识,可参加一些日常工作和学习,但不能完全任其自由,恢复一定生活能力;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仍存在,对疾病尚未建立任何自觉、自知,并缺乏认识,完全不能使其参加任何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能力完全无恢复。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睡眠问题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3]。目前治疗多以西医用药为主,鲜有通过中医穴位疗法进行治疗的病例。中医学中以耳为宗脉之所汇聚之地[4],早在《灵枢·口问》中就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记载,由此可知耳与五脏内的各项功能均具有一定联系。

本研究选取心、脑、肾、额叶、神门等穴,正因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脑为元神之府,凡视觉、听觉及精神状态等病理变化均与脑有联系,脑穴为大脑皮层的相应投影区,与神门均具有调节大脑皮层和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兴奋和抑制的作用。同时,在查阅文献资料时笔者发现,精神分裂症致睡眠问题的发病与额叶纹状体功能障碍有关[5],此后绝大多数病理报告也均发现患者额叶、顶下叶、颞叶损害明显,故选取额叶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87%(P<0.05),提示耳穴贴压能提高精神分裂症致睡眠问题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耳穴贴压治疗精神分裂症致睡眠问题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明园前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89-94.

[2]王亚军,陆爱益,卢莎,等.耳穴联合喹硫平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的睡眠问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3):331-332.

[3]路巍,石建喜,周小东,等.体针合并耳穴压籽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睡眠问题顽固性幻听的疗效观察[J].四川精神卫生,2006,19(4):236-237.

[4]夏镇夷,徐韬园,张明园,等.实用精神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09.

耳穴贴压疗法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者均来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针灸科门诊, 其中男15例, 女5例;年龄3岁~13岁, 平均年龄为7.5岁;病程0.5年~5年, 平均2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第九版) 《推拿学》中的诊断要点“多发生于3周岁以上儿童, 睡眠较深, 不易唤醒, 轻者数夜尿床1次, 重者一夜尿床多次, 小便常规及尿培养多无异常, 部分患儿X线片显示隐性脊柱裂”而确诊。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未使用任何治疗方法。

1.4 排除标准

创伤、肿瘤、及其他疾病所致的遗尿。

2 治疗方法

2.1 艾灸疗法

取穴;肾腧、命门、三焦腧、膀胱腧、神阙、气海、关元、中极。

操作方法:采用温灸器灸, 将艾柱的一端点燃, 插入艾灸盒内, 用手掌心先试温度, 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再放置于穴位上。先放背腧穴, 再放腹部穴位, 每穴灸5 min~10 min, 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次取上述穴位4~6个, 每日1次, 10 d为1个疗程。休息3 d~5 d, 2个疗程后, 隔日1次。

2.2 耳穴贴压

取穴:皮质下、神门、脑干、肾、膀胱、心、脾、肺、内分泌、尿道。

操作方法:先用手按揉一侧耳廓, 使局部充血, 再用75%酒精消毒, 将王不留行籽粘在0.4 cm×0.4 cm白色胶布中央, 贴敷于一侧耳穴上, 然后按压2 min左右并嘱患儿家长每日进行按压3~4次, 每次2 min, 以局部发红发热, 酸胀为度[1]。2 d更换1次, 两耳交替进行, 5次为1个疗程。休息3 d~5 d, 进行第2个疗程。

2.3 医嘱

在治疗期间, 嘱患儿父母帮助小孩养成按时排尿的习惯, 合理安排生活作息, 不使其过度疲劳;临睡前2 h内最好不要饮水, 少吃或不吃流质食品;夜间入睡后, 家长应定时叫其起床排尿。艾灸尽可能于15:00~19:00时间段治疗。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 3个月内未复发;好转:在原来基础上遗尿次数减少2/3,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20例患儿均为治疗2个月后判断疗效, 结果治愈14例, 占70%;好转6例, 占30%;无效0例, 总有效率100%。

4 典型病例

患者, 男, 4岁, 2012年9月15日初诊。症见:面色白, 神疲乏力, 形寒肢冷, 小便清长而频,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细无力。腰骶椎X线片显示:骨质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遗尿 (肾气不足) ;西医诊断:小儿遗尿。治则:温肾固摄。艾灸:取肾腧、命门、三焦腧、膀胱腧、神阙、气海、关元、中极。采用温灸器灸, 先放背腧穴, 再放腹部穴位, 每穴灸5 min~10 min, 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耳穴贴压:取皮质下、神门、脑干、肾、膀胱、心、脾、肺、内分泌、尿道。用75%酒精消毒一侧耳廓后, 将王不留行籽粘在0.4 cm×0.4 cm白色胶布中央, 贴敷于一侧耳穴上, 然后按压2 min左右。并嘱患儿家长每日进行按压3~4次, 每次2 min, 以局部发红发热, 酸胀为度, 2 d更换1次, 两耳交替进行。治疗10 d后症状基本消失;休息3 d~5 d, 继续巩固治疗, 隔日1次, 直至症状完全消失。3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5 体会

中医认为遗尿的发生多与先天禀赋不足、久病体虚、习惯不良等因素有关;西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小儿大脑尚未发育健全所致。因此, 治疗遗尿应以温肾固摄为原则。艾灸肾腧、命门、膀胱腧、三焦腧可以温补肾阳, 下元虚冷得温, 则膀胱制约能力加强, 三焦气化有力, 遗尿可止。神阙、气海、关元、中极为任脉上的重要补益穴位, 任脉虽为阴脉之海, 用艾柱温灸这些穴位能激发人体阳气, 具有阴中求阳的作用, 并有极强的补中益气、培元益精、调摄下焦、固肾止遗之功效。尿液的排泄, 主要是膀胱的生理机能, 但依赖于肾阴抑制与肾阳推动作用的平衡, 肾气蒸化与固摄作用的协调, 若肾气与膀胱之气的激发与固摄作用失调, 膀胱失约, 则可发生遗尿。按照中医子午流注针法, 15:00~19:00是膀胱经和肾经经气最旺盛的时间, 所以利用这个时间段治疗效果最佳。耳与经脉联系十分密切, 正如《灵枢·口问》所言:“耳者, 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 人体脏腑有病变时, 往往在耳郭的相应部位出现压痛敏感点, 通过对反应点及某些特定部位进行刺激, 可达到治疗遗尿的目的[1]。艾柱用温灸器灸, 操作方便, 易于掌握, 家长在家即可操作, 艾灸为主配合耳穴贴压, 疗效可靠, 且无痛感, 患儿易于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艾灸为主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遗尿的疗效。方法 艾灸穴取肾腧、命门、三焦腧、膀胱腧、神阙、气海、关元、中极, 10 d为1个疗程, 休息3 d5 d, 2个疗程后, 隔日1次;耳穴贴压取皮质下、神门、脑干、肾、膀胱、心、脾、肺、内分泌、尿道, 隔日1次, 两耳交替, 5次为1个疗程, 休息3 d5 d, 进行第2个疗程。结果 治愈率70%, 总有效率为100%。治疗3个月后随访无复发。结论 艾灸为主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遗尿安全、有效、并且实用,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遗尿,小儿,艾灸疗法,耳穴贴压

参考文献

耳穴贴压疗法 篇9

关键词:耳穴贴压;全膝关节置换术;疼痛

【中图分类号】R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43-01

本研究对确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耳穴贴压护理管理术后疼痛,取得較满意效果,现回顾总结并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住院患者,并观察符合纳入标准的KOA行TKA患者7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见表1。

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KOA诊断明确;(2)年龄55-75岁;(3)意识清楚。

1.3 排除标准:(1)有重大手术史;(2)疼痛感觉障碍;(3)耳廓皮肤破损、溃烂或有胶布过敏史。

2.研究方法

2.1对照组

本组病例行常规TKA围手术期护理。

2.2研究组

本组患者在常规TKA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再加耳穴贴压护理。选取患者双侧耳廊皮质下穴、神门穴、内分泌穴和膝穴,采用耳穴贴压护理常规护理[1]。行TKA前首次行耳穴贴压护理,TKA术后回病房时,以及术后每日8:00、14:00、20 : 00同法按压一次,直至术后第5天。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rating scale,NRS),按0-10评价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由患者自述疼痛的程度对应的字数。评价时间:回病房后4小时及术后第1、2、3天每天9 :00。

3.2 统计学方法

釆用统计软件SPSS17.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r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NRS疼痛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法,睡眠时长患者数量统计釆用卡方检验。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治疗结果

3.3.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的疼痛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4.讨论

4.1耳穴贴压护理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Gbandi等[3,4]研究发现,在NRS评估5分及以上的疼痛明显地影响了日常的人体活动功能,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可促进患者的康复。赵继军等[5]研究表明,当患者术后NRS疼痛评分≥5分时,医务人员应使用有效的镇痛药物进行治疗;当疼痛评分≤4分时,护士可根据需要,釆取敷贴等物理方式进行治疗。耳穴贴压法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祖国医学认为“十二经通于耳”,中医学所说的耳穴,即人体五脏六腑在耳朵上位置的反映。西医学表明耳廟的神经十分丰富,其与肢体、内脏均密切联系,刺激耳廊上相应部位,可提高患者痛阈,减轻疼痛。本研究两组患者术后NRS疼痛评分均≤5分,只行预防性使用镇痛药物。研究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天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回病房后4小时及术后第3天的NRS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小时可能因为全麻效应,患者的意识和对疼痛的感觉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术后第3天则可能由于患者术中受创伤组织逐步修复,疼痛得到缓解,或是患者对疼痛产生耐受,痛阈提高,疼痛缓解。

4.2结语

本研究证实了耳穴贴压护理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本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副作用少。今后在TKA围手术期使用耳穴贴压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早期康复,解决广大患者疾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园园,柏赟,陈晓青等.耳穴贴压超前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4,13(11):1094-1096.

[2] 俞国红.耳穴贴压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

[3] Gbandi R,Jage J,Fichtner J,etal. The use of a questionnaire for improvement of the prostate [J]. Acute Pain, 2003,5: 17-24.

[4] Leila NM,Reino P, Birthe R,etal,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effect of preoperative factors [J].Pain Management Nursing, 2007,8(3): 122-129.

[5] 刘洋,于辉,王国年.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血糖、皮质醇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2)180-181.

耳穴贴压疗法 篇10

2 治疗方法对照组: 只采用耳穴贴压治疗, 观察组采用足浴按摩配合耳穴贴压治疗。

2. 1 足浴按摩指导患者睡前做足浴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 使用深圳详利电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CH - 2821 型按摩足浴盆进行足浴, 水温38 ~ 40℃, 足浴15 ~ 20 分钟至全身微热, 擦干双足。之后由培训过的专业护士给予患者足部按摩, 应用一指禅推法按摩三阴交穴、足三里穴、涌泉穴、太冲穴、申脉穴等5 ~ 10 分钟。每周连续足浴按摩5 天, 5 天为1 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2 天, 连续干预2 周。

2.2耳穴贴压取神门、交感、心、肝、肾、脑点, 用王不留行籽进行单耳贴压, 每日按压1次, 每次每穴按压30~60秒, 每日更换1次, 双耳交替, 5天为1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2天, 共进行2个疗程。

3 结果参照文献[2]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见表1。

χ2检验;△P<0.05

4讨论失眠是困扰老年人群的一个重要疾病, 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身心健康疾病, 探索老年人失眠的有效治疗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耳穴贴压是一种无创伤、无不良反应的物理疗法。祖国医学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 十二经脉皆上通于耳。因此, 刺激相应的耳部穴位, 能通经活络、调节阴阳。心主神明为火脏, 肾藏精为水脏, 两者水火相济则神志安宁;肝为木, 木生火, 补肝即可补心;心、脑、肝、肾4穴配合补益心脾、交通心肾。本研究取神门、交感、心、肝、肾、脑点, 较好地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 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大大提高。足浴按摩起源于中国, 从祖国医学经络学说来看, 人的五脏六腑功能在足部都有相应的穴位或反射区, 足部按摩可激发经气, 疏通经络, 促进气血运行, 提高睡眠质量。已有研究表明[3,4], 足浴按摩有安神和助眠作用, 治疗失眠疗效肯定, 且不良反应小, 无依赖性、成瘾性, 安全可靠。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耳穴贴压基础上对老年失眠症患者给予足浴按摩疗法, 操作方便, 易被患者接受, 既避免了安定类药物对失眠患者的副作用, 又较好的达到了治疗老年人失眠的效果, 且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实施耳穴贴压, 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非药物干预老年人失眠的临床治疗模式,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Buyss D J, Reynolds C F, Monk T H, et al.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A new instrument for psyehiatric predict and research.Psychiatry Researeh, 1989, 28:193.

[2]王彦恒.实用中医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89.

[3]章萍, 刘金妹.中药足浴按摩改善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研究.护理学杂志, 2008, 23 (3) :4.

上一篇:英语计算机教学下一篇:噪声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