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计算课

2024-07-29

如何上好计算课(精选十篇)

如何上好计算课 篇1

一、大胆改革, 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小学计算机数学中

数学是现实世界研究数学关系的一门科学, 而计算机科学是在数学基础上解决计算机问题的方式方法, 两者相辅相成, 有着质的联系。在小学阶段, 计算机教师若能从计算机机算法、算理的高度出发,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进行计算机数学教学, 不仅能使学生解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还能帮助他们从计算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 学生常玩的游戏“石头、剪刀、布”, 计算机无法从感性上认识剪刀, 那怎样判断游戏的输赢呢?将上述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 即用石头代表2, 剪刀代表1, 布代表0, 它们相遇的情况如下:

布剪刀01输

布石头02赢

石头剪刀21赢

石头布20输

剪刀石头12输

剪刀剪刀11平

石头石头22平

布布00平

让计算机确认, 如果结果是22、11、00, 则表示平局, 如果是02、21、10, 则表示赢, 反之则输。就这样, 学生兴趣盎然的地知道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学会了从新的角度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类似这样的计算机数学问题很多, 例如, 累加器、冒泡排序法、电梯调度法等。

二、形象举例, 变抽象为直观

在教学中有许多计算机术语是很抽象的, 小学生一时难以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巧用生活中的实例, 进行形象的比喻, 就能轻而易举地让学生接受计算机知识。比如在教学计算机的组成时, 教师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 人的感觉器官 (如手、脚、眼等) 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输入信息到CPU (相当于人的大脑) 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 (嘴巴等) 输出来。这样一讲, 学生不仅感兴趣, 而且印象深刻, 还记得牢。

三、抓住特点, 利用口诀, 加强记忆

在小学计算机的学习过程中,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熟悉电脑键盘。对于键盘上的一百多个按键, 学生要熟记各键的功能, 除了加强练习外, 必要的记忆也是需要的。在教学中, 为了加强学生记忆, 教师可采用口诀法。如在教学中讲删除键的时候, 教师可让学生熟记“删除之前先插入, DEL键后面除, 连续按动退格键, 前面字母个个无”的口诀, 并将口诀做成桌面背景, 让学生时刻能看到, 并牢记于心。

四、运用多种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于长时间的集中, 极易被其他事情所吸引。在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可运用游戏、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的好奇心, 使得他们对每一节的内容都充满好奇心, 都想去实践。例如, 在教学“鼠标”的操作时, 融入“纸牌”游戏, 在翻牌的过程中, 学生熟练了单击操作, 在移动位置时, 又巩固了拖动操作。这样就达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目的。学生不仅玩得高兴, 而且学得好, 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又如, 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多媒体演示软件, 展示计算机的各种用途, 其中重要的是将以往学生制作的作品, 如贺卡, 报刊、统计成绩等让学生看, 告诉他们这是我们的学生设计出来的, 学生马上觉得信息技术离他们并不遥远, 只是触手可及, 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五、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上机实践是信息技术课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有基础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课堂知识, 能自由操作, 而无基础的学生却接受起来较困难, 不会操作;有基础的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开小差、不认真听讲的问题, 而无基础的学生却因为教师辅导不过来而得不到很好的练习。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那怎样才能解决这个矛盾呢?在此笔者结合下边例子进行阐述。例如, 教学画图的“保存”这一内容时, 很多学生接受起来很难, 但有基础的学生或者已经学会的学生却早就掌握了这一知识点。于是, 我先进行统一讲解, 然后让已经掌握的学生“分组包干”, 一人负责一个小组来辅导其他学生。我要求他们在辅导的过程中要具体、耐心, 讲解要慢、清楚。而我则巡视、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让“小老师”汇报一下辅导的情况, 我再提出一些指导建议。通过这种方式, 我明显感觉到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他们一般都能掌握当堂所教知识。这既锻炼了优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又使差生很快掌握了知识。

六、结语

总之, 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教师就要从多方面入手, 除了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外, 更多的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找方法, 不断地探索、研究、创新教学法, 上好计算机课。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计算机在小学教学中也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其开设的目的是让小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以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而要想上好小学计算机课, 教师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 就必须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勇于尝试, 大胆改革, 注重实践, 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只有这样才能上好小学计算机课程, 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教学,高效

参考文献

[1].王琰, 陈军, 田亚兰, 于成, 魏小石.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J].成才之路, 2008 (12) .

[2].赵龙忠.例谈打造小学信息技术课生态课堂的尝试[J].学生之友 (小学版) (下) , 2011 (9) .

[3].邢成思.浅议中小学教学中的计算机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 .

[4].叶贤超.关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考[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5 (5) .

如何上好中职阶段的计算机课 篇2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正越来越深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作为当代中职学生,学好计算机信息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提向自身素质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己任。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已经经历了十多个年头,在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由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计算机已经成为中职学校以及大学的基础学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随着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不同的诱惑充斥着互联网,尤其近两年wifi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已经由最基本的努力学习打字、排版,到对电脑、网络的熟练或者对网络沉等现象的不断涌现,学生对上计算机相关课程不感冒,上计算机课不是睡觉就是埋头玩手机,或者背着老师在电脑里玩一些游戏等,最后,课堂40分钟的效率可想而知。如何加强计算机教学的艺术技巧,提高课堂效率,更是每一位职校计算机教师都得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课教学方法

【正文】在计划生育导致人口增长速度减缓以主普高热下的中职招生日趋困难,而选择就读中职的学生在学习中也存在学习热情不高,自觉性差,对学习没有激情,提不起兴趣和学习热情,对计算机课程更是只热衷于玩游戏、上网、聊天现象,普遍存在着上课睡觉、玩手机

等现象。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只必须更新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由枯燥变得生动,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师所讲的内容中去。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计算机课程教学艺术的培养。

一、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能力。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经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要有满满的一桶水”。也就是说作为授业的老师,不但需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还要他们能吸收新信息,具有新思维,也就是说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有现代的新鲜的“活水”。作为从事计算机相关的教师就更加需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素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发展迅猛,我们不能再单单的停留在书本的原有知识上,要通过不同的路径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积极参加教育能力培训和学科培训。结合学生特点和兴趣爱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易学易懂,易于接受,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睡觉、玩手机和游戏中转移到学习中去。其次,要转变教育方式和思想观念,课程定位上,以强调知识的整体性、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目标的实践课程;授课方式上,由传统课堂灌输知识的主宰者转变为自主创新学习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把传统的教育模式转换成为教师讲授为辅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从中指导为主的教学模式。由于中职生对教材要求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基础水平及接受

能力组织教材,研究教法,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同时,提高课堂的组织管理能力,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技巧。

(一)教学内容必须坚持实用为原则

教学内容要以实用为原则,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不断推出新的技术,所以教学的内容不能照书搬,不能一成不变地按书来进行授课。综观现在的计算机教科书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教师按照书本的内容一成不变的向学生授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对上课无兴趣了。所以上计算机的课程,必须对一些滞后的内容及时删除,在授课时可以省略。而对于一些新的知识,书本上还没有及时更新的内容,老师可以及时对学生补上这些内容。比如在网络的上网方式,对于早期的电话线拨号上网方式,老师可以选择省略,而对于书本上暂时还没有而现在又非常流行,使用方便的wifi技术,老师可以对此添加到课堂上,这样,就不会让学生觉得上课学的东西落后没用了。另外计算机教师在上课准备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讲课,特别是中职生,他们可能由于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或者理解能力欠佳。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地整合开发课程资源,重组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起来不会觉得无论怎么费劲都学不会,还可以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并且学习到知识。

(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中心环节,作为一名教师,对这一环节是绝对不能放松的。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合理设计教学任务,让大家都有事可做。计算机课很多都是操作课,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但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老师设计任务的时候就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同学觉得任务很难,不会做,有的同学却觉得任务很简单,不想做,而要做到让大家都有任务可做。

如:某老师在对“掌握WORD中的查找和替换”进行教学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该老师分别给出了几段各有特点的文字要求学生进行查找和替换,这些任务有的可以一次就做到,有的要做多次才能做到,还有的要学生先思考大概的步骤然后才能逐步完成。要做好这一步的前题是老师要对学生的真实水平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2.充分发掘并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当一个问题出现时,或是一个反常规的现象出现时,都会很吸引人的注意力,同时也会使人产生一种寻找答案的冲动 在进行 Word 软件的“查找替换”教学时,先给学生一篇很长的“歌手排名”的文档,让学生查看一个歌手的排名,学生在操作中产生查找麻烦的问题,之后在学生完成“带格式的替换”操作中,又有学生出现操作错误的问题,就是在这样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学生逐步掌握了查找替换的操作方法,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 这种问题教学法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去解决的,因此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

3.分组讨论(分组比赛)。有竞争才有活力。年轻人在竟争中发挥出来的活力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们分组讨论(分组比赛),就可以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促进他们的学习。分组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按男生女生分,按座位分,按小组分等等。在上计算机课的时候,同样可以采取分组讨论、分组比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WORD排版的时候,老师可以把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的电子板报比赛,这样既可以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也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当然这样的小组讨论不一定要在学习完某一知识点之后才能进行。在学习某一知识点进行前或者进行中都可以进行。

4.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仅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互动是指相互感染、影响、交流。师生间的互动主要包括语言、行动和表情三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的神态,根据学生的神态对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交际模式,突出了师生间的互动,这里面的互动可以是老师与全体学生或者与单个学生,或者与部分学生之间,又或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可以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以及对所学的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

5.设计一些小游戏和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大部分学生都是爱玩游戏的,在教学中能够做到以游戏为引导,自然的推出教学内容,可

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Photoshop图片处理的时候,老师把一些人的图片发给同学们,让同学们使同自己学的技术把这些人像转换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最后让大家评选出最有创意,最酷的一个。这样的游戏可能最后得不出一个公正的结果,但是同学们却在欢声笑语中学到了知识。中职生需要已经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时时需要奖励和表扬,但是适当对学生进行奖励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那奖励不是物质的,而是一个口头的表扬都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的,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希望自己受到表扬,受到肯定的。

6.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其实并不是只用PPT来展示课件,还应该包括一些电影片段、动画、声音等等。用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课的一个特点,因此,我们在上课时要充分发挥这一特点的优势,给学生们造成听觉、视觉上的感受,就能很容易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也不能一味地采用多媒体教学,不停地反复给学生演说是不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还必须要给予学生充足够的时间去操作练习,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何上好职高计算机课 篇3

一、开课前针对学生间的差异把学生分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计算机教学中,针对学生间存在能力、基础上的差异,在班级中根据学生间的差异程度和相互关系组成小组,选出小组长,采用由小组间的同学互学互问、互帮互教的教学方式。这种形式的计算机教学方式,可以使同学们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在小组间解决,反馈回来的一些问题,老师只要向组中小组长或某位同学讲解一遍,就可以使全组的同学掌握,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基础较好的同学也非常乐意做一个小教师,展现自己,这既发挥了他们的作用,激励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学习起来更轻松有趣。不可否认,同学间的交流比与师生间交流更易接受,也更易理解。

二、课堂上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现介绍两种导入方法:

1.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目标明确

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问题式导入的第二种形式是在新授内容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突出重点。

2.演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通过课件的演示或作品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例如,在教授Flash新课时,可以先通过演示用Flash制作出来的动画作品,如MTV、游戏、小短片,作品中诙谐、无厘头似的提问思路与职高学生的思维习惯比较接近,容易产生情感上的亲近并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上课时灵活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要根据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其教学效果。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强的特点。而且不同的专业课其特点也各不一样。因此,在教学过程必须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1.利用实例项目式教学法,分解知识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采用实例或项目式的教学方法,把计算机教学中的内容和枯燥的理论知识点分解到一些具体的实例中去,使同学们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知识点和内容。实例的安排要从易到难,每完成一个实例,都会使同学有一种成就感,通过这种方式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进行AutoCAD的教学时,每节课都是完成一些基本的图形实例绘制,从最简单的点、线开始,绘制房屋等点线的图形实例,后来在图形实例上加入弧线,比如加入一个弧形窗,自然引入了圆弧的画法,对形成弧的条件进行变化,如各类圆弧形的零件绘制,学生必须要理解和掌握各类弧线的画法理论知识,才能完成这些图形。随着课程进度的发展,实例中引入新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随着一个又一个实例的完成,学生们也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课程内容。项目式教学法和实例式教学法类似,把一个大的项目分解,每节课程在老师的示范下同学们完成项目中的一部分,随着每个小部分的完成,最后完成了整个项目,也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2.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为学生创造展示的舞台,促进计算机教学

在竞赛活动中,学生们会自己积极主动、广泛地收集材料,积极主动地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求助于书本或询问老师等。比如在Flash教学中,对于Flash课程,我会先给学生介绍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然后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文件和教学课件,让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出要求,鼓励学生设计具有个性的Flash作品,同时,我采取了小组比赛的形式,看哪组的作品做得最好,最后由小组的自评分,学生打分和教师打分,最后得出总分,最后按总分排名。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点评,及时对各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另外,学生每独立完成一项任务,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时教师的及时表扬与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使其在不断建构与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提高了对自身的认识与评价,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如何上好一堂高职计算机课 篇4

一、观念上的认识

观念影响行为,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因此, 我们首先需要对什么是课、什么是好课的问题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什么是课?从表面上看, 授课的过程就是知识传授的过程, 即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将教师所知转变为学生所学的过程。而从更深的层面来看, 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的双向理解过程。教师的教学, 不论是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手段的选择, 还是教学效果的评价, 都应当围绕着促进师生间的相互理解这个目标来进行。这种理解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 教师对教育内容的理解, 这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性条件。如果教师对所要讲授的内容都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 就不可能将教学的内容准确的传达给学生, 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其次, 教师对学生的理解, 这是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性环节。“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教学活动也是如此。正确的教学目标的制定, 合适的教学手段的选择, 都需要我们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爱好兴趣等方面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因此, 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备学生。最后, 教师对自身的了解。教无定法, 课堂教育有规律, 但这只是原则性的规定, 每一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性格、特长与业务专长, 通过教学实践, 会逐渐形成一定的教学习惯与教学风格。一堂比较好的课, 还反映在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特点, 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良好的教学习惯与独特的教学风格, 避免人云亦云。

教师的理解是一堂好课的前提, 而学生的理解才是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转化为今天教育思想的时髦话语就是“以学生为本”。现在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很热烈, 也很深入。我在此不加赘述, 只提一个问题:“在教学活动的师生地位哪个占有优势地位?”可能很多老师会说:“这还用想吗?当然是老师。你看, 老师选什么, 学生学什么;老师怎么教, 学生怎么学;老师讲多少, 学生学多少,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掌握着绝对的话语霸权。”是这样吗?我想应该打个问号。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在这里打一个比方, 老师好比是知识产品的提供者, 而学生则是知识产品的消费者。老师可以将自己的知识提供出来, 但却不能强买强卖, 老师的讲课不能代替学生的认知过程, 老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 一句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选择的权利。”这种思想在过去看来纯属笑谈, 学生想学不想学是他自己的事情, 与老师无关。但在今天看来却是我们应当确立的一个观念, 教育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学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关系到每位教师的切身利益, 只有保证学生的质量, 学校与教师才能在今后更加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方法上的选择

“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 这句话强调了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功底, 但从某种角度上说, 它也造成了我们的误解, “一桶水”只交给学生“一杯水”, 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学生更多地给予需要我们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对于上述理念的贯彻, 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方面来操作。适合高职课堂的教学方法有以下这几种。

1. 悬念法

上课时, 教师可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如在教“数据库”时, 可问学生:“如何将全班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家庭地址、家庭电话等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存放起来, 供查询等使用。”然后引出建立数据库的方法, 教学生建立这个数据库, 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引用这个数据库。又如在学习数据库的“命令文件”时, 可事先设计好一个界面良好、简单实用的程序, 上课时运行给学生看, 然后让学生想想, 怎样才能用编程来实现, 并告诉学生这个程序设计一点也不难, 只要学习相关的几个命令, 每个学生都可自己完成。这样, 可以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再引出教学内容。

2. 类比法

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 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教师应化繁为简, 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 这就需要教师多钻研教材教法。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和形象比喻的方法最容易为学生接受。如在讲计算机网络中的TCP/IP协议时, 教师可形象地将TCP比喻成邮局里的邮件分捡员, 专门负责将邮件打包;将IP比喻成邮递员, 专门用来传递邮件。在数据结构课程中, 可将树型结构与大家熟知的族谱加以类比, 体会双亲结点、子女结点和兄弟结点的关系, 将堆栈与日常生活中洗过的碗的迭放和取用加以类比, 体会堆栈后进先出的工作原理, 等等。由于形象生动, 学生会感到所学的内容与生活是接近的, 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了。

3. 成果展览法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欲望, 教师可以搞一些计算机竞赛, 如文字编辑排版比赛、程序设计比赛、网页设计比赛、图像设计比赛等, 让学生有个小小的奋斗目标, 让全体学生参加成果展示, 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展示, 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4. 案例教学法

真实的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深刻理解学以致用的意义。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已经投入生产应用的优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Internet网站、数据库应用软件等内容和项目为案例, 让学生亲自参观和使用, 然后聘请项目开发者进行实例项目的结构、设计方法、开发过程和调试等内容的剖析, 使学生对实际应用系统的开发有一个生动、直观和全面的了解。此外, 在讲解网络工程中的“综合布线”时, 可以带领学生到网络工程布线现场, 由教师现场讲解网络几何中心位置的确定, 设备间、配线间, 以及水平布线、垂直布线、建筑楼光缆连接等技术要求, 让学生通过观看和动手学习综合布线的内容。

5. 任务驱动法

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应用课程, 教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课本的主要思想和问题向学生作引导性的讲授, 然后有目的地布置一些经过周密考虑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实际意义的课题或小型项目, 并简要提示解决问题的思路, 让学生通过讨论、查资料、做实验和社会调查等方式完成任务, 感悟和理解相关知识与应用, 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课题, 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锻炼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E-Learning教学法

即采用E-Learning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E-Learning学习方式。E-Learning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技术设计、执行、选择、管理、支持和扩展传统学习, 将整个学习过程和效果评估构建在互联网基础之上, 因而具有许多传统学习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E-Learning的教材形式生动活泼, 将网络教材引入了多媒体, 将E-Learning学习方式引用到实际学习中, 可使枯燥无味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 通过大量的Flash、PPT等多媒体课件, 不仅可将抽象的课本知识形象地演示出来, 而且每页教材都有大量的辅助链接, 学生有任何疑惑, 只需轻点鼠标, 马上就能查到相关的知识。E-Learning教学系统还包含由网络所提供的在线实验、实验考试等内容, 更多、更及时的测验可以在网上完成, 考试系统会随即作出评价, 为教师下次上课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水平上的提高

上述提到的教学观念、教学理论要落实到教学实践过程中, 取得教学成绩, 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为此, 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1. 注重教学理论的学习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加强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技术学校, 大多数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 很少注重对教学理论的学习, 这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当前, 新的教学理论层出不穷, “同化学习理论”、“迁移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等, 无不引领着我们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影响着当前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因此注重教学理论的学习对于提高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善于开展教学交流

“他山之石可以功玉”, 对于每个教师来说, 我们的视野、思维都是有限的, 通过教学经验的交流我们可以在优势互补的过程中发挥集体优势, 凝聚集体智慧, 提高集体的教学水平。开展教学交流的方式有很多, 包括听课、集体备课、评课、专门性的教学经验交流会等, 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

3. 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 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 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 “教然后而知困”, 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 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 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 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 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和学生学习新方式。

总之, 教师要在教学上不断取得进步, 从书本上学, 从别人身上借鉴, 固然都是必要的, 但更为重要的是要经常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和总结, 进而不断改进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尚卫.普通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英]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M].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7.

如何上好口语课 篇5

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不但要会听,会说,还得讲究文明礼貌。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会有不同等味道,所以常常有人讲,这个人很有修养,那个人说话太丑。口语交际是一种综合素质,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必须着眼整体,追求综合效应。科学的做法应当是突出重点目标的同时兼顾其它素质的训练,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比如专题口语交际训练“自我介绍”,教学的重点是交际时如何说,学会把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就读学校、父母亲工作单位等说清楚、说明白。除了说的知识、技能训练外,必然涉及到听的问题,别人在自我介绍时,其它学生要仔细倾听,听的质量如何、有没有听出问题、能不能作为听众作出交流(如即席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等等,听与说是水乳交融的。整个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还得注意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态度以及语言背后隐藏着的思维、品质等,相机作出恰到好处的指导。坚持整体原则,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会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灵活地用好教材

因为《中小学普通话口语训练》这本书都是一些由词语、句子、对话、儿歌、片段等口语化内容 组成的训练,而这些内容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出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实施方案,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进行口语训练。

三、创设情景,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互动式的教学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利的,特别是在口语交际这类课中。所以,创设一定的情境,不失为上好口语交际课的一种好办法。创设情境来上口语交际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进行交流,促进他们独立思考,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的意见,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锻炼,对学生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好教学内容 创设的情境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所以选择内容的时候要注意:第一,要选择有价值的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内容的难度要适当。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还不够,所以不能选择太难的,要不然会让它无从下手;但也不能太简单,那样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要选择难度适当的内容。2.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一两天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这样在上课时才有足够的材料。另外教师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一方面可以适时的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知识,避免教师被学生问倒;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冷场的发生。3.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口语交际课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学生说,特别是对那些平时不大发言的学生,教师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大胆的说,已达到提高口语表到能力的提高。

(二、)在比赛中进行口语训练。魏书生说: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学生好胜、渴望成功,期待受到奖励的心理特征,注重创设一种竞赛情境,给他们设置好拼比的舞台。

(三、).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口语训练

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还与他们的情感态度有密切的联系。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容易调动。例如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可以挖掘学生无穷的创造力。

四、方法灵活,扩展生活教无定法,口语交际教学同样如此。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个总钥匙,即一个“活”字。提供交际案例,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案例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办法。案例就是一个交际的情境,既可以描述正确的做法让学生仿效,也可以放一些问题让学生发现,并探索、讨论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途径。比如“学会向别人解释”专题训练,教师可以提供案例。小明吃早点时服务员不小心把汤泼到了她的身上,小明无奈之下只好回家换衣服。等她到校时课已经开始了,老师马上当众批评了小明。下

如何上好一节计算机课 篇6

计算机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逐渐被重视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注重教学效果。让计算机课真正地吸引学生,给学生构造一个充满魅力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一、精心设计导入新课

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导课的方法有很多,能做到巧妙导课,以趣启思,就是好的。如,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我事先设计好一封致同学们的信,信的内容已用加密程序进行加密,我告诉同学们:老师有些话想对同学们说,但是不好意思直接说,请同学们打开老师写给你们的信。但学生打开时却发现是一封奇怪的信,根本看不懂,我让同学们猜信的内容,猜来猜去,各种搞笑答案层出不穷,始终猜不出答案,带着他们的好奇心,我引入了新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他不知道的事物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的求知欲望变得特别强烈。

二、创设有吸引力的情境

创设的情境新颖、有导向性、启发性、探究性和层次性,有利于学生发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如,在“信息的加工表达”教学中,我引用了几份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简历,要求学生假设自己是用人单位,查看他们的简历,并录取他们中意的人才,并说明录用的原因。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对几份求职简历纷纷发表意见。之后,我又要求学生穿越时空到大学毕业时,你们将如何设计自己的求职简历?求职是人生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他们今后必将经历的一个过程,简历中通常都会包括学历、学校、自我评价、特长、专业技能、荣誉等等。同学们在制作时非常专注,认真的设计自己将应聘什么岗位,有什么特长、专业能力,学生们说通过这次课的学习甚至引发了他们对未来人生的规划和思考。看似简单的情境中蕴含的情感与人生哲理契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最佳点,从而使教学富有感染力和实效性。

三、教学方法形式多样,灵活运用

1.情境任务驱动法: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并进行网上宣誓,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增强学生面对网络的自我约束力。

2.分层教学法:通过设计“必做的情境任务”(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和“选做的情境任务”(拓展任务),让不同基础层次上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确定学习进度,有基础的同学可以根据需要学习得更深入,而没有基础的同学又可以循序渐进地从基本内容开始学,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都会提高。

3.演示法:教师适量的演示教学,结合启发式教学便于学生对信息搜索技巧的深层次把握,并从中获得启迪,从而顺利地完成较为复杂的信息搜索任务。

4.成果展示法:将学生的信息搜索成果通过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的“转播”功能在全班同学中进行展示,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认同,从而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热情。

5.讨论法:围绕两种不同的信息搜索的方法,分析讨论思考题,以弄清分类搜索与关键字搜索适用的场合、搜索范围的不同及搜索精确度的不同,从而提高学生信息搜索的技能和技巧,更好地从因特网获取信息。

四、课堂练习采用半成品加工方式

一堂信息技术课,留给学生练习或创作的时间不可能充足,要让学生在有限的练习时间里完成一件作品,一般来说,可能性不大。因此,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采用了半成品加工这种方式。半成品加工方式,避免了一些重复性的、简易的操作,既可以解决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难于独自完成作品的问题,也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地完成作品。

半成品加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信息需求的内涵和技术操作要点,提高了课堂讲授、概念理解和实践练习的效率,优化了学习情景与训练环境。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半成品资源时,要有效地设计悬念,要留有充分的创作空间,让学生具有继续练习或创作的冲动。

五、灵活多样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自评。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第二,他评,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第三,教师点评。评价时应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教师通过网络广播教学演示功能,课堂中多展示学生作品,会使学生有成功感,感到莫大的欣喜,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而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

怎样上好计算机实习课 篇7

一、充分及精心设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机房中上课, 学生们一进机房就是自由式, 很容易注意到别的东西, 再加上很多学生根本就不愿意学习, 所以教师讲什么, 当然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重要。在课堂的前十几分钟, 学生情绪高昂, 注意力也相对集中, 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根据要讲的内容, 通过作品的演示导入课堂内容, 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就能触动学生心弦,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比如, 在讲Word版面设计这一课时, 先通过电脑演示几幅制作精美的贺卡, 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 我趁机插入:“同学们, 这些个人贺卡美不美啊?它们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 你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 也能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贺卡。”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 从而为下面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二、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努力挖掘学生潜能

1. 大胆放手,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多年来的教育教学结构都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 甚至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 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作为学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用耳朵在听, 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我认为, 在教学中老师应大胆放手,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提出问题, 然后让学生动手,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 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 讲Word绘图工具时, 可以展示一张图文并茂的海报, 或一篇编排合理的文章, 让学生照着做。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们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或疑惑, 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 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把自己的海报装扮得图文并茂、精致华丽, 当遇到没有学过的内容时, 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去寻找解决的方法。事实证明, 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 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 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所以说, 大胆放手,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切实提高实习课教学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采用互动式教学。

实习课是上机操作, 除了让学生们锻炼动手能力外, 同样也要练习语言能力。因此, 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 也就是让学生多回答问题或让学生们自己操作及讲解, 这样既可以把课堂气氛带动起来, 又可以让学生的知识接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完成实习报告情况是计算机实习效果的体现

作为计算机实习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实习课结束后应完成实习报告, 以便及时总结实习中的收获, 对实习过程进行回顾与概括, 对实习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在程序设计实习报告中学生还应该完整写出自己编写的或经过调试修改后的程序清单。学生在实习报告中还要完成实习提纲中的思考题及实习课上布置的作业, 教师对学生所做的实习报告应认真进行批阅, 以了解和掌握学生上机实习的效果。

对于上好一堂计算机课的理性思考 篇8

课堂是计算机教学的主渠道、主战场。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只有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才能有效地运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以下就我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有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来与大家分享。

一、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

大专院校的招生条件放宽以后, 学生的素质变得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认知水平较低, 接受能力差, 学习目的不明确, 喜欢上网但缺乏对计算机课堂的兴趣和热情, 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 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课堂教学, 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不会合理地利用时间, 爱玩、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低, 教学中容易产生敌意和对抗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 思想状况, 个人爱好, 这样才有可能从实际出发, 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 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 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实现。

二、教学目标及方式的确定

要想上好一节计算机课, 教师就必须熟悉教学内容,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 找准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兴趣爱好, 准确恰当地制定教学目标, 从而进一步明确通过教学, 学生必须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以及怎样去达成这些目标。

例如, 对计算机网络模块的教学而言, 案例教学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一个实际例子的学习, 引发学生思考, 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迫使他们开动脑筋, 努力思考, 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具备创新意识。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计算机教学中, 特别是网络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东西, 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们的理解, 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因此, 应该加大学生的实践操作部分的内容,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 进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应培养学生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鼓励学生把一些有疑惑的问题提出来, 由全班同学讨论解决, 营造一种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 做到集思广益, 通过“一疑”而解“群惑”, 充分调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多展示优秀的作品,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当然, 所谓优秀作品不一定要是完美的, 而是指有新意、有特点、有个性的作品。只要其中有可取之处, 就应该给予鼓励, 向学生展示, 指出其特点所在再让学生去举一反三。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使其充满成就感, 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其自信心。

综上所述, 经过在工作中的不断总结与探索, 我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如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等。但同时我也发现, 只有不断反思, 总结经验, 才能找到更有效的方法,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并最终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默.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方法的研究[J].大众科学, 2007 (10) .

如何上好习题课 篇9

一、习题课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在习题课上讲的过多, 学生积极性没调动出来

有些教师不能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 “讲授”占据了课堂教学时空的主体, 这样的话, 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被动接受型, 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 学生的积极性也没调动起来。考试时, 有的题目老师上课讲过多遍, 学生仍不会做, 这种现象表明, 教师讲题时, 学生没有独立思考, 也就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2. 重点不突出, 面面俱到

教学中普遍存在细而全、没有重点、课堂效率低下的现象, 多数老师恐怕学生学不会, 怕遗漏了任何一个问题, 所以凡题必讲, 没有重点, 使得课堂教学秩序混乱, 无效行为较多。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应想办法让学生表现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 应帮助、指导学生, 使教学有序进行。

二、上好习题课的几种有效方法

1. 突出重点,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习题讲评, 最忌不分对象, 不看内容, 一概而论, 没有重点, 笼统的讲。事实上, 不同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做错的题目不可能完全相同, 这就对讲评的针对性提出要求, 因此教师在讲评时要有所选择。讲评的重点应首先根据全班学生的答卷情况, 选择错误率较高的问题;其次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 选择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要选准了问题, 才能保证讲评重点突出。

2. 选择典型例题, 开拓学生思路

高中化学考点多, 考题千变万化, 一份习题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罗列进来。讲评时, 不能只针对某个错误, 而应对典型的例子, 联系到若干相关或相通的其他问题,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拓展思路。这样学生才能融会贯通, 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之目的。同时, 也有助于引导学生摆脱题海战术的束缚, 培养学生的辐射思维能力和复合思维能力。

例1把2.1克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O2充分燃烧后, 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 固体的质量增加 ()

通过此题的分析, 可以找到以下规律: (1) 将Na2CO3和Na OH的化学式改写为Na2O2.CO和Na2O2.H2的形式, 更好理解CO与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 产物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 导致固体质量增加的原因。 (2) CO或H2完全燃烧后, 产物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 固体增加的质量是CO和H2的质量。 (3) CO与H2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 充分燃烧后, 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 固体增加的质量是CO与H2的总质量。 (4) 能拆写成CO与H2的组成形式的有机物, 如HCHO、CH3OH等充分燃烧后, 产物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 固体增加的质量就是该有机物的质量。

题目经过如此挖掘, 极大地丰富了原题目的内涵, 扩大了知识的覆盖面, 深化了所学知识,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能力。

3. 一题多变, 巩固知识

一般说来, 课本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固定, 但设计出的题目却是多种多样的。因此, 教师讲评时可针对知识点, 对题目“改头换面”, 一题多样。这样, 即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又可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

例2 p H=2的HCl溶液和p H=12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得到的溶液的 ()

此知识点是电解质溶液部分的重点、难点, 此题很容易判断, 若将题目中的条件变化, 又会怎么样?

(1) 若是弱酸和强碱呢?

p H=2的CH3COOH溶液和p H=2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

(2) 若是强酸和弱碱呢?

p H=2的HCL溶液和p H=12的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

(3) 进一步发问:若是二元酸和强碱呢?

p H=2的H2SO4溶液和p H=12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

0.005mol/L的H2SO4溶液和0.01mol/L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

(4) p H=2的酸溶液和p H=12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

0.01mol/L的某一元酸与p H=12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

如何上好地理课 篇10

那么如何上好地理课呢?

一、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说的容易, 但真做起来却非常难。我们许多教师更习惯把自己摆在第一位, 从上课开始就讲个滔滔不绝, 一直讲到下课, 结果自己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也听得找不到东南西北。其实, 我们教师太小瞧了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其实有很强的自主探究能力, 有许多知识学生是自己能够看明白的, 教师讲反而打消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教师只做导演, 而学生却做主演, 这样的课才是最成功的。

二、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形象、直观, 既可丰富学生的感官, 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愧为教学的首选方法。世界各国的和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景观亮点、美丽动感的画面等都可以通过投影、电视录象、课件制作等生动有趣地展现给学生, 让他们做在教室能看到世界。另外, 一些常规教学中的难点, 可以通过“FLASH”简化它的难度, 让学生深入浅出, 例如世界地理中的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 对于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 学生由平时的生活容易理解, 但地球公转产生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四季的形成, 学生由于立体感差, 很难建立多维的空间, 教学难点难以突破。如果采用“FLASH”教学, 通过立体的旋转画面观看以后经过思考很快就明白了。这样, 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三、课堂上多讨论少讲解

现在的考试纯书本的知识涉及较少, 都是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这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课堂上应该放开思想包袱, 大胆让学生去讨论, 逐步培养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 千万不要局限于书本之中。学生都是十多岁的孩子, 正富于想象。实践证明, 学生思维有时要比教师开阔的多。例如, 东南亚一节, 有个题目是:东南亚的河流对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教参中只给出了:地位差异导致上游多水能资源, 下游河口三角洲、平原适于发展农业。学生讨论的结果除了这两个以外还有:在中游利用地势稍低水源充足的优势发展林果业;在下游利用地势平坦的优势可以建设一些工厂等等。学生讨论的影响要比教参中的多许多, 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走出课堂, 实地考察、调查

地理学习的知识内容极其广泛, 许多知识的获取和能力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难以达到的, 所以走出课堂, 进行实地考察、调查, 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农村的田间地头、工厂的机房生产、大自然的流水植被等都是他们涉猎的内容, 这样使地理贴近了社会、贴近了生活、贴近了实际, 把书本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从实际中获取有效的学习信息。

五、练习多样化, 作业少而精

知识的变化是无穷尽的。一味的搞题海战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我们只能指导学生找到通用工具, 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读图、归纳等能力。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当今社会已经得到了认证。课堂教学中用到的地图尽可能的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划出来, 培养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课本知识不要让学生一味的背背念念。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如学生相互提问, 小组比赛抢答, 角色扮演等, 尤其是角色扮演学生最能、也最乐于接受的。例如, 讲述《日本》时, 我让学生扮演日本的财主要投资办厂, 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说出自己的打算, 这位学生分别从市场、原料、运输、工厂选址、工人配置、技术含量等多方面说出了自己的构想, 完全把课本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饿理解, 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网络销售实务下一篇:学生胜任力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