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体育组织

2024-05-19

群众体育组织(精选十篇)

群众体育组织 篇1

从(表1)中显示常州群众居民体育活动形式的选择中排在前三位的是:与同事朋友一起锻炼、个人锻炼和与家人一起锻炼为主,缺乏相应的组织,指导与管理。群众体育组织基本以街道为层次或惟一层次,受街道周围的体育设施,以及该街道或社区的群众体育意识影响很大,许多群众体育组织在运行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自身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1.1、缺少场地

现在日益快速发展的老年群众体育组织,他们使用的场地大多是一些广场,小区的公共使用区域,他们使用的时间大多是早晨或晚上的时间,活动场地周围有许多的居民,他们的活动时间与许多居民的休息相冲突,也产生了许多的矛盾,体育场地直接制约了群众体育组织的活动与发展。

1.2、缺少系统的指导与管理

许多群众体育组织主要是依靠群众中一些体育积极分子的组织才形成的,相互之间缺少相应的管理与制约,许多群众体育组织也缺少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体育组织内部管理乏力,无长期活动计划。

1.3、缺乏体育活动经费

许多群众体育组织的活动经费主要是依靠自愿缴纳,部分是依靠组织内的富裕会员或一些企业的资助,少量依靠一些体育表演所得,活动经费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并存在着短缺与系统管理的问题。

1.4、体育意识心态的不稳定和单一性

许多人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主要是情绪导向而不是目标导向,情绪高时参与积极性高,情绪低时参与意愿不强,许多人对体育缺乏真正的了解与喜爱,同时也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另外一些人在体育活动时,参与的项目也比较单一,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练习另外一些体育活动。

2、建议

2.1、加强群众体育组织管理,形成条块结合的三级网络系统

在区,街道,居委会要形成体委、体育协会、体育小组三级体育组织,要有统一的体育指导法规,统一的管理程序,上级对下级要有科学地,系统地指导,规范地管理,有效地监管,有力地协助。下级对上级进行有效地沟通,系统,科学地开展工作。要善于通过政策法规、良好的舆论导向、有效的体育科普知识与手段,去引导、发动和激励广大群众自我参与、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社区体育,形成体委指导、协调,街道办,居委会干的工作体系。

2.2、完善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体制

体委应与各级政府想合作,系统地制定群众体育锻炼与比赛的计划,协助各级政府组建各级体育组织,完善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体制,不断地宣讲群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增强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的体育文化素养。

2.3、充分利用,管理好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

现在的群众体育组织普遍存在着使用场地不足的问题,现在可以使用的场地主要是学校的体育设施、政府的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市场性经营的体育场馆、公园与社区的体育设施以及一些公共场地。其中学校的体育设施,政府的体育场馆、体育公园使用明显存在着不足,系统地开放这些场馆将可以大大地缓解群众体育组织场地不足的问题。

2.4、培育居民参加自治性体育组织进行体育活动的意识

一方面要大力地宣讲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要让社区居民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意识,另一方面要群众体育组织在做一些表演或宣讲,用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体育组织中去。

2.5、在经济上扶持城市群众自治性体育组织

除了对群众体育组织开放一些公共性的体育场馆以及给予科学地指导,规范地管理以外,还要给予群众体育组织一定地经费的支持,经费一方面用于体育组织的管理、指导与训练,一方面用于体育设施的使用,另一方面用于体育设施地维护。体委与体育协会要科学与系统地调查与研究以后做好体育经费的预算与管理。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咨询访谈法等对常州群众体育与常州群众体育组织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从群众体育活动的场地、社区体育指导员、群众体育意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常州群众体育,群众体育组织,社区体育指导员

参考文献

体育活动的组织 篇2

《早期教育》07、10

内容:

一、保证各班场地面积

分配方式:共享场地、轮流场地、主场地+辅场地

二、班级轮换共享器械

根据课程的需要和现阶段孩子的发展需要,拟订出40项适宜的运动项目,然后分班级制作,每月轮换,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使用效率。

三、保证锻炼的有效时间

四、避免家长的交谈干扰。

群众体育组织 篇3

关键词:自发性 体育活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使得群众体育发展非常迅速,各种体育活动随处可见。因此这种自发性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对象。我国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总人口数的12%,并且健康观念的不断增强,加上我国社会保障体制还不是很健全,看病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导致老年人更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达到不生病、少生病,尽可能的保持自身的身体健康。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大部分城市离退休人员都有参加健身的习惯,因此政府办体育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群众体育的发展。近几年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在城市的广场、公园、甚至路边开展。如何有效地促进这种自发性的群众体育活动更好的开展就需要创新体制。城市自发性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的形成、维持、发展的研究,是群众体育活动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城市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是指具有共同体育兴趣或体育目的的人们自愿组织起来的松散的体育组织。

1 城市自发性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的形成

群体性的活动都是出于对某一事物有着共同的爱好、追求和动机。而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都是出于对健康的追求,他们的人员组成比较复杂,如广场舞是最近最为流行的体育锻炼方式。对参加人员没有限制,只要场地足够大,参加成员人数少的几十人,多的几百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其组成部分大多数为女性,年龄为三十岁以上的妇女居多,占到九成以上。他们因为什么而聚集在一起呢?通过访问,共同的爱好和对健康的追求是大家走到一起很重要的原因。另外由于组织成员比较多,而且可以找到年龄相仿,各种行业的人员进行交流,在这种组织里可以交到许多朋友。自发性的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很容易在自发性组织中寻找情感的归属感,不断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共同的爱好和情感交流的诉求使各种自发性群众体育活动组织不断形成。

2 城市自发性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的发展特点

城市自发性群众体育活动组织不同于正式体协等组织,正式的组织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成员进行约束。而自发性的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结构比较松散,成员的随意流动性比较明显。成员由于某种原因脱离的组织的情况时有发生,如疾病、搬迁等。调查发现规模较大的体育组织人数有几百人,少的两三个人。许多组织通常都保持着稳定的成员人数。但少数流行的组织发展非常迅猛,如各种形式的广场舞参与人数众多,他们队伍整齐,甚至许多都穿戴统一,热情高涨。参加这种体育活动组织的场所一般以公园、广场、商场门口等公共场所为主,城市自发性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的活动的时间一般为晚上七点以后,持续时间在春夏秋天为2个小时左右。

3 自发性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存在的问题

城市自发性体育活动组织的成员以中老年人为主,老年体育群体对健身欲望最强但却容易被有关部门忽视,因此缺乏场地设施是他们的一个主要困难;第二,参加城市自发性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的成员越来越多,管理就是一个难题,目前都是以自发性为主,成员自己管理。但这样存在不少弊端,高音喇叭扰民、活动场所的环境破坏、甚至有些扰乱交通的行为出现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三,健身项目不少需要跟上时代,尤其是广场舞、排舞等紧随时代的新项目,所以不少组织缺乏技术指导者。

城市自发性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非常迅速,缺乏指导和管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该建立相应制度进行规范,比如:自下而上的模式,主要是通过城市居民自发形成体育活动组织,形成以后通过社区对组织进行指导和监督,从而使城市自发性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不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明有.榆林市城乡群众体育活动现状的调研分析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16).

对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发展的思考 篇4

关键词:自发性,群众,体验组织,发展,思考,分析

自发性的群体组织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产生, 其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趋势。依据相关统计, 在多种群众的的聚集点中其群众自发的体育组织就已经占据了60%以上, 但是由相关社区所组成的自发性组织却占据了78%以上。所以,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 自发性的体育群体组织已经成为大众体育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促进了我国的体育发展, 也积极的满足了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因此, 本文就对此做了简要的分析。

1、有关自发性群体的形成原因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 我国的经济体制就已经逐渐向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转型, 此时群众体育也正由相关的单位管理逐渐走向社会性参与。直到21世纪的初期,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让自发性的群众体育也变的日趋多元化。而在最近几年中, 人们在相关的体育运动方面实际投资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其中老龄人口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与此同时, 那些具有相同体育爱好者也自发的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团体组织, 一直到现在其已经发展到新的高峰。因为一些社区的服务体系与相关体育场馆供给不能达到满足, 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群众的实际体育需求不能达到满足, 这就给那些自发性体育群体提供了新的机遇。

2、有关自发性群体组织的特点与现状

经过相关调查我们知道, 女性的自发群体组织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男性的自发组织。其中, 年龄在50-60岁之间人数相对少一些, 而61-70岁的老年人居多, 同时女性所占的比例要高于男性。而在这些年龄段中离休与退休的老人居多。其相关的职业性质要多以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居多, 但是, 其学历并不高, 多为中专、高中的学历。相关体育成员参与到自发性的组织训练均是以锻炼、消遣为主要目的。

其在进行项目的选择时, 都以那些适合自己的项目为主要标准。除此之外, 其相应的居住地点也较近, 这一特点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因为对自发性群体来说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依据相关调查我们可以知道, 其流动性比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体育需求不能达到自己的满足, 这就造成了相关组织成员的目的与动机不相符合, 如果所有的组织都不能得到个体的满足, 就会寻找其他方式来从新满足自己的体育锻炼需求。想要维护自发群体组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感情维系好, 要有共同的体育爱好与话题, 自发性的群体组织中其感情基础就比较深厚,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组织发展的更快、更好。

在很多城市中, 有一些大型的自发组织中会向相应的成员收取一定的费用, 每年10到30元不等。对这部分来说其主要用于成员之间用品与服装的购买等。除此之外, 还要借助一些运动性机械项目自己备用器材。比如:门球、自行车以及轮滑等多种项目。如今的一些自发性体育锻炼组织大多数都是以羽毛球、广场舞、足球以及轮滑等项目为主, 还有一些个别的项目能够达到上百人, 比如一些广场舞。

3、有关自发性群体主要成因

自从西部大开发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不断提高了人们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明。因为实际管理体质的不断转型, 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得到完善, 其相应的群众体育实际需求也在日益增高, 但是因为社会体育实际供给的缺陷, 让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而这种矛盾已经成为了一些自发性群体的主要外部因素。在这种以锻炼与爱好为主要目地的群体为自发性的组织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个自发性群体中, 均以技能比较高的为主要成员核心, 同时要负责多种工作。因为其核心成员的号召力比较强, 其具有一定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影响力。换句话说, 其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一定的职责与工作。

4、有关自发性体育组织的主要目的

其一, 可以大力丰富中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同时也相对提高了一定的生活质量。并且在相应的组织内部一些较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为老人提供充分的娱乐空间, 来不断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其二, 可以带动同一区域内的所有闲散人员, 不断增加相关人员的数量。因为其自发性体育群体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因为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健身性, 从比较客观的状态上影响了其他人的锻炼意识, 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成员。

其三,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和谐。因为在自发性的体育群体中其相应的组织人员实际参与度比较高, 流动性也比价大, 其人员构造也比较复杂。但是, 因为自发性群体组织可以更好的发展, 并不断推进社会的发展。为彼此之间的成员沟通与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5、结语

总而言之, 自发性的群体体育组织终将成为时代的发展新趋势, 它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还促进了时代的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提供一定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智勇.成都市非正式羽毛球团体形成、维持及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 2013, 8 (04) .

[2]孙波.影响沈阳市非正式大众篮球俱乐部生成、维持与发展的因素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 2010, 9 (05) .

体育组织行为学 篇5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需要:

供给:

激励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准则

怎样经营价值观?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征的知觉。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晕轮效应:是造成错误知觉的一种原因。它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报复水平:

抱负水平:

效价:

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群体压力:群众压力实际上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个体在同一群体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群体意识:

群体冲突:

填空

社会知觉的种类:个人、群体、组织特征

人际关系影响因素: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2)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双因素理论概括的内容:保健与激励

(1)双因素理论修正了传统的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传统观点是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赫兹伯格的观点是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2)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们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极大的调动。(3)激励因素的核心是工作,即激励因素是在工作进行时发生的。

ERG理论: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成长需要,(奥德弗认为在管理实践中将员工需要分为以下三类较为合理,)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以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期望理论:从物理学角度看期望理论:

(1)M=V*E激发力量=目标效价(目标具有价值)×期望值(实现目标可能性)

【2】从心理学角度看期望理论,它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个层次是经过努力取得的成绩,这一目标可以是产量、质量、利润等指标(定量),也可以是表现好、中、差等评价(定性)。第二个层次是取得了绩效或评价后所导致的结果,如晋职、提薪、表扬等精 神和物质的奖酬。处理冲突的方法①协商解决②仲裁解决③权威解决

引起冲突的原因:①信息基因冲突②认识基因冲突③价值观基因冲突④本位冲突

群体理论影响绩效因素?对。群体间互动行为集中反映出组织中群取容忍的态度 改变情景 精神发泄 体间的相互作用的行为特点。群体间互动连接两个不同的组织群体,以某种群体关系作为基础。互动的效果和质量会对一方或双方的工作绩效和成员的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气质决定原则?否 气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也具有可塑性,气质会随着环境、教育程度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原则也会随着改变。利润最大化价值观与生活最舒适什么关系?工作态度与工作积极程度成正比?组织行为学学科性质: ㈠①多学科性②多层次性(个体 群体 社会)㈡①具有两重性①人的两重性②管理的两重性(与人了相关的社会属性,与生产力相关自然属性)如何减轻认知失调带来的紧张感?如何运用个性理论? ①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工作成就运用②个性理论提高健康水平③运用个性理论提高管理水平需要层次及不足?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他把人的需求归纳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并由低到高形成阶梯。优点:①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人的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关系②从需要来研究人的行为,专注了问题的关键,而马斯洛说指出的需要层次性和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趋势,是一般共同心理过程③为组织管理提出了调动积极性的工作方向和内容。不足 ①理论建立在“满足—上升”基础上 忽视了人还有“挫折—倒退”的现象 ②理论认为每一个时期只有一种突出需要,而实际上任何一个时期内,人的行为出现都有一个或几个以上需要发生作用③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严格按由低到高逐级上升不存在越级,而事实上,不仅逐级上升,而且存在越级。期望理论处理那些关系? 期望理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发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到该结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表示为:M=V·E。处理好三个方面: ① 努力与绩效,人总是希望通过一定努力达到绩效,如果概率较高,就会有信心激发出工作力量,但当目标过高的时候,努力也不会有绩效,就失去动力导致消极。② 绩效与奖励关系。取得绩效后能获得合理的奖励,就有可能产生工作热情,否则就没有积极性。③ 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人总是希望获得奖励来满足需要。而对于不同人,采取同一种奖励能满足需要的程度不同,所激发动力也就不一样。挫折因素有哪些?如何对待? 挫折理论: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不能克服时产生的紧张状态或者情绪反应。产生原因:环境(自然和社会)个人(个人条件因素和动机因素)抱负水平个人容忍力 表现①攻击,可能直接指向阻碍其到达目标的人或物也可能把攻击行为转向某种替代物②倒退。表现出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③固执,个体与行为采取一样一成不变的反应方式,即使以后情况改变,而这种已有的刻板性反应方式仍会盲目继续出现、④妥协1文饰作用,以各种理由原谅自己或者为自己辩解②投射作用,把自己存在的不良品质强加到别人身上。③替代作用,即一个人目标无法到达时,会设置另一个目标取代原来的目标④表同作用。把别人具有的,且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到别人身上。

农村基层体育组织改革研究 篇6

摘要农村体育基层组织是实现农村体育工作目标的关键。本文结合当下农村体育基层组织改革势在必行的趋势,对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乏力的原因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面向“十二五”,我国农村体育基层组织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关键词基层组织改革

一、农村体育基层组织改革势在必行

农村体育的基层组织主要是指县级体育组织、乡镇体育组织和村级体育组织,它是实现农村体育工作目标的关键,为组织和实施农村体育计划的有力的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扶助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村应当发挥村民委员会、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作用,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体育活动。”根据郑文海200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部分农村地区43%的乡镇没有具体分管体育事业的机构和人员;71%的乡镇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高达69%的乡镇下属村委会没有负责农村体育的干部。[1]”显然,农村体育组织建设近些年来没有质的提高,很多问题依然滞留。罗宾斯说过:“制定良好的计划常常因为管理人员没有适当的组织机构予以支持而落空。[2]”如果不改变这种责任主体不明确,执行上无人问津、无源、无根的状态,农村体育的开展仍将维持在自发、无序、零星的初级状态。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体育健身的深入人心,农村体育基层组织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二、农村体育基层组织建设乏力的原因

(一)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权限受限

在我国,农村体育活动组织的主要执行机构是农民体育协会,同时,还存着十几个监管体育的部门,比如,妇联、文化站、教育、民政等。在这样的大环境,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就面临着一个“无人管理”、“多头管理”的局面,导致当下越权监管,交叉职责不清,责任落实含糊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形成无人管理的局面,使着农村体育基层组织的管理工作很难开展下去。

(二)组织建设投入多,回报少

农村体育事业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它的公益性就决定了农村体育事业的“绝对支出”,但开展农村体育工作需要一定的人、财、物等资源做保障,就目前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基层政府的经费有限,需要投入的方面太多,分摊到体育方面的投入就更显不足了。

(三)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硬性的控制手段

在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市场条件下,农村基层政府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等方面,而对于投入大、见效慢的体育公益事业则受到了冷落。另一方面,在农村体育工作中还缺少一些硬性的控制标准和奖励措施。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两个法律文件来强化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然而综观这两个文件缺乏明确的违规惩处细则,从而导致部分地方政府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建设和健全农村基层体育组织。

三、面向“十二五”,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发展的途径

(一)改革现行的农村体育管理体制,鼓励群众性社会体育组织的建设

首先在体育局下要设立一个子系统,专门负责农村体育事业的规划,增加具有体育管理经验和经历的人员编制,提高其工作力度和能力。其次要尽快建成农村基层的县(市、区)、镇(乡)、村三级体育管理网络机构,使国家的行政组织延伸到乡镇一级的文化站,并在行政编制上予以保证。

另一方面,政府要鼓励群众性社会体育组织的建设,加大这些组织的影响力,鼓励农民参加社会体育组织和各种体育协会,发展农民会员,培养农村体育骨干。

(二)广开门路,建立多元化的经费筹集体制

发达国家农村体育的发展经验证明,农村体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在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由此各级政府必须引起重视,加大投入,以保证农村基层体育组织管理的正常运行。但是单靠政府的财政拨款犹如杯水车薪,所以应广开门路,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经费筹集体制。

(三)加强对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力度

首先,要在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中,增加体育统计指标的数量,如人均体育场地的面积、体育人口的比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等,来增加体育事业在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中的比重。其次,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目标责任制。深入乡镇检查督促工作,举办体育法规和体育知识培训班。

(四)加强对农村体育组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

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士和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参与,要定期举办体育培训班,为农村培养体育骨干。在招考大学生“村官”时,可以考虑优先录取一批具有体育工作经验或者具备一定体育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从事“村官”工作,会对农村体育工作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村体育活动

农村体育管理工作中最直观的是农村体育活动,建设富有本地文化气息的体育活动,能够凝聚人心,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乡镇可以结合本地民俗及留守居民的生活习性,开展农民乐于参与、具有本地特色的健身活动。

(六)加强农村基层体育组织与其他部门间的横向联系

农村基层体育管理机构的建设中,可以借鉴其他横向部门成功的经验和体制,形成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发展局面。比如可以借鉴嫁接目前农村文化管理机构的经验和体制,形成以“文”促体、以“文”带体、文体一家的农村体育工作新局面[3]。

參考文献:

[1]郑文海.乡镇社会体育组织及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6.17(6):62-66.

[2]郭朝阳.管理学(中国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65.

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策略研究 篇7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虽然当前社区体育也逐步成为城市社区居民从事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但是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无论是在管理制度,还是在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

基于上述情况,当前我国急需对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的现状进行全面的研究,找出阻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发展的因素, 发现改善社区体育组织发展的因素,进而为推动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1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的现状

1.1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

1.1.1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的管理机构

组织机构是一个组织开展活动的程序体现,一个组织机构设置的科学与否对于组织的发展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的管理机构设置与其行政机构相一致,是以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三层管理组织,但是各个部门之间还没有建立明确的在社区体育组织活动中职责,这导致了我国社区体育管理制度的缺失。

1.1.2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服务体系

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城市城市社区体育组织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并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内的文体活动,还都是以自愿性为原则,社区居民愿意参加就可以自动参加,不愿参加也没人专门的管理,同时各个社区内的体育活动类型单一,缺乏吸引力和科学的组织服务。

1.1.3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指导服务体系

在实际调研中发现,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并没有专门的人才进行指导,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基本上是依据以往的经验或朋友间的相互指导,没有专业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进行专门的指导和帮助,总得来说,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的指导服务体系处于缺失状态。

1.1.4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信息服务体系

社区体育信息服务体系的含义是指社区体育服务信息的流通。城市社区体育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主要依靠社区体育组织管理部门的宣传。宣传力度大,社区居民的关注度高,就能够形成良好的社区体育锻炼氛围,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但是,大多数街道办事处只是简单的在公告栏内贴公告的形式进行宣传,这样的宣传力度小,影响力低,社区居民看到的可能性小,起不到宣传的真正效果。

1 . 2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1.2.1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人员资源

城市社区体育的管理人员是开展好社区体育的保障。良好的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专业的体育活动组织人员进行全面的负责和运作。但是,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管理人员的资源状况缺失,大多数城市社区中并没有专业的的社区体育人才。

1.2.2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资金资源

钱财是开展一项活动的基础。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的建设加快,但是当前我国的社区体育资金资源并没有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增长。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资金来源形式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和来源方式。

1.2.3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资源

场地资源是社区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基础。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开展的场所一般在社区的全民健身路径、社区周围的公园、社区周围的广场等开展。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社区的居民还不能够较好良好的利用这些场地资源。总体分析,当前社区居民从事体育锻炼的场地资源还不充足,不能满足广大城市社区居民的继续体育锻炼需求。

2当前影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发展的因素分析

2 . 1我国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机构责权划不一致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存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等问题。在健身点有计划组织一些活动上报请求拨款、人员技术支持时,没有明确的机构和责任划分,无法及时、快速、明确的去解决这些诉求,很容易让前期活动计划无法实施。而管理组织的松散,也容易产生一些安全死角,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例如:很多公园附近的居民进行锻炼的时候就是到公园里进行锻炼,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范,而河水旁边没有安全救助器材,极易引起不安全事故;健身路径器材坏了,谁负责维修, 谁负责管理等等问题的存在,进一步印证了社区体育组织机构责权划分的不明确。

2 . 2城市社区体育法制建设不健全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社区体育的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没有建立相应的法制制度。社区体育的法制制度建设呈现明显的滞后发展状态。社区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无法可依的混乱状态。这最终导致了社区体育的发展无法按照有序的情况顺利开展和运行。

2 . 3城市社区体育经费来源形式单一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经费来源形式总体来说较为单一,经费来源形式的单一就导致了经费总数的不足,经费总数的不足就导致了社区体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许多活动和人员受制于经费而无法开展,最终导致社区体育的发展处于一个缓慢乃至停止的阶段。

2 . 4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组织中的管理者多不是专业的, 多是兼职的。他们虽然对于社区体育活动有着积极的热情,但是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的知识和专门的管理才能。许多社区体育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承担其自身应该肩负的责任,这就导致了社区体育的发展所到了加大的制约。

3加快建立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的策略研究

3 . 1加快城市社区体育法制建设进程

社区体育的发展必须以有法可依为依据,因此,在社区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尽管完善相关的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的法律法规, 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政治文件,去促进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进而建立完善、科学的社区体育组织服务管理体系。

3 . 2进一步优化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机构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机构松散、运行不流畅等管理问题,须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情形下,加快组织和管理机构的建立和优化。使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运行制度和运行机制,使社区体育的组织成员可以清楚的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利。

3 . 3多种形式加大城市社区体育宣传力度

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开拓社区体育的宣传方式和宣传力度,对社区体育的宣传力度和选择形式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宣传形式和宣传途径,进而逐步提高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3 . 4步拓展社区体育经费来源的渠道

社区体育管理组织机构要多方面的拓展社区体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团体参与到社区体育锻炼中来,使社区体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3 . 5进一步加打社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社区体育人才培养对于社区体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尽管我国社区体育在发展中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但是我国在这方面培养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体育的发展。因此,高校中加大社区体育的人才培养,进而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人才方面的支持。

4结语

社区体育作为一项在社区内开展的城市体育活动组织形式, 对于我国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和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和价值。但是,总体来说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存在管理制度缺失、运行机制不流畅等问题,因此,必须从组织管理、法律制度、经费来源、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促进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

摘要: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对于培养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增强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推动价值。本文采用文献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在发展过程中的的组织管理为研究切入点,在深入的研究了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策略,希望通过此研究可以加快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

如何组织中职体育教学 篇8

用较短时间, 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 集中注意力, 明确内容和要求,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精神振奋, 情绪活泼地开始一堂课的学习。一般说来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身体温热起来, 提高肌肉伸展性和弹性, 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使人体由比较安静的状态过渡到适宜的活动状态, 使神经系统兴奋起来。一般性的准备活动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得到充分的活动。专门性的准备活动, 主要是指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骨肉群、关节、韧带和器官, 以及各系统机能作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获得良好的示范效果, 教师应带领学生一起作准备活动。因此简单的跑跑步, 做几节操是不够的。

二、基本部分

这一部分是完成教学目的任务的主要部分。它包括讲解、示范、学生做练习, 纠正错误和保护与帮助等几个主要环节。讲解示范和学生做练习的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属新课, 学生对所要学的项目没有概念, 可先示范, 讲解要点, 再让学生做练习, 或边示范, 边讲解, 学生接着做练习, 如果是其复习课, 也可不先做示范, 只提示要点, 让学生接着练习, 或先让学生做练习, 再提示要点, 有针对性的做示范。讲解、示范和学生做练习的顺序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1. 讲解:

教师讲解进度要语言精炼、用词确切。讲解要抓住重点, 抓住本课的重点。例如:教急行跳远, 它的重点是助跑和踏跳。又如:第一次教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需要需要东西很多:如垫球的重要性, 高球如何垫, 低球如何垫, 脚的位置, 腿的姿势, 手臂动作等, 但不能都讲, 只能抓住腿的姿势和手臂动作来讲, 而且要着重解决手臂动作。一般说来正面双手垫球手臂动作的要点是:靠掌、夹臂、提肩、压腕。这些动作不是容易掌握的。在教学实践中, 简化条件, 让学生双手靠拢, 臂伸直, 抬臂端球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讲解时教师要知其所以然, 也应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联系实际就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示范:

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动作概念直观性很强。现在我们教学手段还比较先进, 一般学校都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因此, 教师必须正确的示范。示范和讲解统一起来, 即讲到的要能做到。对示范动作总的要求是能做到正确熟练, 形成牢固定型, 对不同类型的动作示范时还应突出该项目的特点来, 如青年拳或三路长拳示范要做出“拳”的意思来。另外注意示范动作的可接受性, 在器械体操中示范要做的轻松自然, 协调优美, 舒展大方, 可使学生消除害怕心理, 提高学生积极性。

3. 学生分组做练习:

准备活动结束, 讲解示范完了之后, 要安排适量身体练习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并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做练习, 注意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 并找出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 属于个别学生的错误动作, 要及时个别加以纠正。属于多数学生的错误动作并带有普遍, 可把学生集合起来, 指出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 提出有针对性的改正错误的办法和示范, 再让学生分开练习, 但不要过多的集合队伍。发现学生有些疲劳, 因而练习情绪不高, 可以集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鼓励, 同时也得到休息, 对于再练习是有利民的。纠正错误要运用教师语言, 要有耐心, 如有的学生一时学不好动作, 不要说他笨, 有的学生上器械体操时胆怯, 也不要说他胆小, 怕死等令人不愉快的话, 而就循循善诱, 正面启发鼓励, 简化条件, 帮助学生克掉怕字, 树立信心。教师为人师表, 言行要起表率作用。如随便一说, 就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使之产生自卑感, 影响到以后上课的情绪。如发现有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 可用简短的话提醒其注意, 课后再进行个别谈话。要提高教学质量还必须把课组织的生动活泼, 也要保持课堂热烈的活泼气氛,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一堂课必须有适当运动量, 才能经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对于中职生的一堂体育课平均心率究竟多少合适, 尚有待研究。

4. 注意安全教育, 加强保护与帮助, 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上课前, 教师要对课中有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加以分析, 做到心中有数。场地器材应在课前检查, 准备活动应做的充分, 安全教育作在前面, 练习中还要不断提醒学生注意。运动量大小要适当, 贯彻区别对待,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上器械体操课要注意保护与帮助, 讲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选认真负责的学生当保护员, 注意伤害事故的发生, 因此加强安全教育要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重视起来。

三、结束部分

为使一堂课堂善始善终, 结束部分, 必须做好整理活动和小结, 是体育课必要的组成部分, 它的任务是使人体由紧张的活动状态逐渐安静下来, 使体内代谢产生 (主要是乳酸) 得以加速消除。引用国外研究报告说:“一般人训练后相当于最大吸氧量40-50%活动时血乳酸消除最快。”普遍体育课的整理运动的量决不是越小越好, 而是逐步的过度, 最好做些放松练习是必要的, 但内容变化宜多, 使之属于趣味性。

小结是对一次课教学情况总结, 要总结课的任务完成情况, 学生的自我感觉, 组织教法成功的经验, 掌握技术的简单统计, 课堂纪律, 学习情绪, 伤害事故等要扼要地写在小结栏内。只要认真写下去, 日积月累对以后改进教学方法, 掌握教学规定, 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帮助的。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形式, 是实现和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体育课教学中既要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 掌握体育理论知识, 技术和锻炼的方法,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还要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快乐体育”的教学组织实施探讨 篇9

“快乐体育”教学是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 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的一种体育教学形式, 也是现代体育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和落脚点。原有的体育教育模式突出教师讲授的主导地位, 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 老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 学生没有获取知识的自由和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的自由, 从而淡化了“学”的地位。课堂教学缺乏快乐、生动的教学氛围。

“快乐体育”教学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 显示出集体与个体的结合。学生在快乐的教学环境中, 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兴趣有选择性地参与。这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发现适合自己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的运动模式,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快乐地参与体育教学, 享受一个主动、全面、和谐的体育教学过程, 以便提高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变化在于淡化了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 而更多地是告诉大家“教的原因”和“教的结果”。“教的原因”和“如何去教”出现了较大的内涵建设空间, 使全体体育教育者在教学中学会创新、学会发展、学会完善和适应。

所以, “快乐体育”教学基于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目标的实施过程, 目标在于怎样设置教学手段, 改变教学方法, 以便适应广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身心的变化, 使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和学习, 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二、“快乐体育”教学的具体目标特征

“快乐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教师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运动主观性、参与自觉性、建立快乐、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使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并能够成为学生今后适应各种生活和学习的奠基石。

1. 改进体育课堂教学

通过“快乐体育”教学的实施, 使原有的单一的课堂传授技术动作得到改变, 使学生参与到实际教学中去,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克服学生的惰性,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意识, 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发展。

2. 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通过“快乐体育”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发挥自己的特长, 并掌握适合自己的运动技能和技术,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身体正常发育,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3.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通过“快乐体育”教学的实施, 使学生从思想上的“讨厌学习”变为“乐意学习”, 身体上的“苦中锻炼”变为“快乐锻炼”, 思想上的“规定我练习”为“我选择练习”。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 以趣味性、主动性与和谐性相结合为出发点来实施课堂教学, 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学生学习的目的。让学生从自己思想意识上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从心灵上分享成功的喜悦, 感受体育的乐趣, 享受体育的美感。

三、“快乐体育”教学的实施和教学原则

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的有关文件中指出: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这一思想也为体育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 “快乐体育”教学的目标正好适应了这一思想, 改变了原有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 将原有的教学课堂传授改变为主动学习和学生参与教学, 建立了一种新的师生教学关系,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教学内容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单一的“教”与“学”实施转变为全面、和谐的体育教学过程, 产生了一个快乐、生动的教学氛围。

1. 尊重实效

“快乐体育”教学不只是注重表面的教学形式———快乐、生动的气氛, 重点更在于它的内涵建设———体育教学、学生学习质量的保证, 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培养潜在的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最终的教学目标是走向终身体育, 使体育进入学生的生活, 使体育成为学生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生命力量的延续。

2. 重在情境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建立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 使学生在快乐、生动、和谐的情境中保持学习的良好心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在教师和学生融合的环境中, 主动学习和积极自觉锻炼,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掌握体育技能, 使学生的身体、综合身心素质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3. 强调平等

发扬教学民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显示出无私、理智、普遍和稳定。教师应从平等尊重出发, 尊重学生人格, 一视同仁。在教学中, “快乐体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待, 和睦相处, 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在课堂中无拘无束, 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 加强教育

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德育为首、五育并举”, 体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快乐体育”教学是通过普通的体育教学, 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以学生主动、乐观学习和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因此, 在“快乐体育”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个性的教育, 更要着重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思想的培养教育。

5. 增加趣味

要使师生在共同的教学中融为一体, 就必须要求教学“科学有趣”, 不能脱离科学性, 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和谐的教学原则。趣味性、和谐性等是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安排以及语言运用上不可缺少的因素。

6. 激励机制

在“快乐体育”的实施过程中, “快乐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 “主动学习”才是真正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水平制定教学和学习的目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实施锻炼。要实现目标就要制定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目标。目标没有实现, 就要寻找差距和原因, 鼓励和激励学生克服困难, 实现目标。使学生在肯定性的成功中获得满足感, 增强自信心, 提高心理素质。

四、“快乐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传统的体育教学主体作用表现不够。以教师坚守为主要特征, 突出发挥“教”的作用, 从而限制了学生个性的自主发展。教师讲解多、示范多, 学生模仿学习。整齐划一的动作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的一样, 考试标准要求一致, 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快乐体育”教学表现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愉快地学到知识, 获得分析、归纳问题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快乐体育”教学要还给学生一些选择学习的权利, 使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选择性学习活动能使不同身体条件、能力水平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快乐体育”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本身固有的能动性, 如好奇心, 学生对成功、成就感、自尊的愿望, 贪玩、好动的习惯, 使学生不断学习知识、掌握新技术, 对学习变得更具兴趣。

体育教学体现“健康第一”思想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应该提倡“快乐、和谐、趣味的教学”, “快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营造出快乐、和谐、个性的学习氛围, 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 学生从中获得成功喜悦, 达到身心和谐发展。“快乐体育”教学则体现了新的理念,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师主导及学生主体作用, 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手段,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在“快乐体育”教学中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对现在的学习, 将来的生活工作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促进其身心发展, 提高其综合素质,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 2003 (2) .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组织探析 篇10

有了体育教学计划是不够的, 如果得不到落实, 或者只是表面上把任务分配下去, 没有组织协调, 则会进入片面发展的局面。当前是知识爆炸时代, 知识更新快, 在管理上也是如此, 我们不能把某种好的方法或手段看成永远是好的东西, 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过时的现象。所以, 面对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教材等新事物层出不穷时, 学校体育组织必须向更高的目标看齐, 根据学校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的需要, 有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

一、实施分组教学

在水平一与水平二 (年级) 教学时,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 组织纪律性差, 所以一般不会运用分组教学法, 这样是为了便于管理学生。可是到了水平三, 学生有了自律能力与自我调控能力, 我们可以把学生按年纪分组, 如可以按能力分组, 可以按兴趣分组, 也可以按性别分组的组织形式, 这种做法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动成绩, 培养他们的表现欲, 让体育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高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 他们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为了便于教学,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中的分组可以多种多样, 如可以是兴趣爱好式的分组, 可以是友伴式的分组, 可以随机分组、同质分组, 也可以是异质分组。这样, 让学生的分组有很多的空间可以选择, 学生在学习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 更容易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 学习效果自然也就更佳。

二、根据教学内容尽量使用简单的组织方法

体育课对于场地、器材的使用要求要与班级人数相当, 不可乱搭配, 要求较高。比如用到器材的器械体操、球类等项目, 没有器材就很难上体育课或者上不成体育课。也有一些内容不需使用器材, 或者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 人数的多少都可以, 如没有器械的武术、跑、跳、各种娱乐性的游戏等项目。不同的内容对于组织教学的难度也各不相同, 所以一方面要对本校的学生进行了解, 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再与学校的实际联系在一起, 把那些便于开展的体育项目与学校条件相比较, 多组织对场地没有要求, 又相对集中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班级学生多是一个教学难题, 所以要选择集体性活动的项目来进行教学, 这样能避免学生人数多而不易组织的困难。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证明, 选择的内容如果能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再加上对教材和场地加以改造, 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能很快地掌握运动技能, 减轻了教学组织过程中因场地器材的限制和练习形式的单一带来的压力。

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组织教学

体育教学中, 如果教师把自己的角色从一个统治者变成为一个引导者, 做学生的好朋友、好导师, 那么, 学生在学习体育技术时就会有着很大的情感动力。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配合, 学生在一种自主的氛围中学习, 思维方式得到了改善, 学习体育的态度好转, 这是一个良性的发展, 能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转变观念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要求教师从思想转换开始进行课程改革。我们的教学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因为学生是有思想的, 他们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有基础能力、有思维方式、有学习方法不同等, 他们的学习动机不同, 兴趣爱好也就不同。所以, 体育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方式来学习, 既不恶意地批评学生, 也不全是表扬。在教学中不要强制性地要求孩子, 而是帮助他们学习, 解决问题。从学生的人格出手, 把学生的所需看做解决问题的办法, 引导他们走上成功之路, 感受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 有效的体育课堂组织离不开对课堂的改革与调整, 合理地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 为了方便学生的体育知识技术的学习而上好每一堂课, 组织好每一节课, 那么,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常规, 组织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体育课堂将会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乐园与智慧园, 同时也会成为体育教师充分施展个人才能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杨国英.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融入快乐因素[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8 (2) .

上一篇:接入网技术应用设计下一篇:聚合物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