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服务事业

2024-07-25

广播服务事业(精选十篇)

广播服务事业 篇1

一、乡镇广播电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覆盖中国广大农村的乡镇广播电视事业, 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服务亿万人民群众, 助力新农村建设。

1.发挥广播电视导向作用, 凝聚新农村建设中坚力量。广播电视在现代化传媒中具有重要地位, 同时也是最受欢迎的文化传媒方式。利用乡镇广播电视的强大传播力, 可以引导新农村建设的舆论导向。广播电视的舆论导向功能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 它可以很好的凝聚人心, 动员及组织干部、群众积极的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之中。

2.发挥广播电视激励作用, 构建良好文化氛围。乡镇广播电视服务于农村, 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掌握了基层群众的心理特点。因此, 乡镇广播电视可以选择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正面引导群众, 为新农村建设构建良好文化氛围。这些精神食量不但满足了人们群众的精神需求, 而且鼓励、感染了广大群众自觉投身新农村建设。

3.发挥广播电视教育作用, 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媒, 其教育功能也是不能被忽视的。广播电视的信息传递方式生动、形象, 社会效益良好, 受众反响强烈, 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

二、广播电视事业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有关对策

1.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对于乡镇广播电视来说, 宣传引导工作是其工作的重点, 而宣传的最终目的是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首先要创建一个良好的播出平台, 然后将党和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及时、准确的传达给广大群众, 发挥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的作用。广播电视不仅是群众获得政策动向的一个渠道, 也是沟通和协调政策在农村落实的重要力量。由于乡镇广播电视深入基层, 最先得到群众的呼声和反馈情况, 因此, 应该通过广播电视及时解答群众的疑惑, 最大限度的为政策落实扫清障碍。广播电视台要不断为构建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明确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 搞好节目定位, 将广大群众作为服务对象, 找准发展的切入点, 面向市场、面向农村不断拓展, 为农村创建一个电视节目播出的良好平台。

2.更新广播电视内容, 加大节目创新力度。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身就是对传统农耕社会的一种变革和创新,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这场变革中, 中国农村的旧面貌将彻底被改变。乡镇广播电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身也需要进行改革。不仅要利用广播电视将我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传递给广大群众, 还要将新农村建设惠及农民的好处宣传出去。乡镇广播电视应该义不容辞的承担起宣传教育、鼓励、引导广大群众的责任, 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带给广大群众。随着群众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 现有的广播电视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要, 需要广播电视台不断创新, 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而使群众从思想上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自觉配合新农村建设。

现代农村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农民角色的也发生了多种转变, 广播电视台要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改进节目, 但是要以实用的服务性节目为主。广播电视台不应追求内容新奇和节目数量, 而是要在保证节目质量的基础上, 精心策划一些精品节目, 满足当今广大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如政策信息与服务、法律服务、科技服务、农产品市场信息、公共卫生服务等。

3.完善广播电视体制, 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长期以来, 我国乡镇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尤其是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制约了其发展。因此, 必须从完善乡镇广播电视台的管理体制开始, 不断加强其各方面的建设, 弥补其发展中的不足, 最终形成一套适合乡镇广播电视台发展的管理制度。

广播电视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 发展的关键是技术, 但是技术是掌握在人才手中, 归根结底来说, 决定广播电视发展的还是人才。因此, 广播电视台的领导干部要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训, 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乡镇广播电视台要采取措施, 吸引高技能专业人才加入其中, 同时加强各类专业技术的业务培训工作。培训工作不能只注重形式, 应该重视其内容的丰富。选取先进的专业技术作为培训内容, 不断拓展培训手段, 鼓励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创新。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拥有良好的广播影视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广播电视台还要培养懂管理、懂经营的综合型人才, 成为业务骨干或专业带头人。

三、结语

我与酒泉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篇2

----我在酒泉电视台的二十年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酒泉的面貌日新月异,酒泉广播电视事业今非昔比。可以说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应该总结的东西太多太多,酒泉值得夸耀的东西不胜枚举,酒泉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该总结的东西太多太多。局党组组织这样一次演讲比赛,我理解其目的就是要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总结总结自己,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我认为总结自己不仅可以促进自己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启迪他人。

应该说演讲是属于成功者的事,因为,只有美好的东西才可以向世人展示,只有成功才可以分享。也就是说我不应该走上这个讲台。但我是总编室目前唯一的男人,再加上本部室几个女人一再谦让、挤兑,我又不得不走上这个讲台。要说酒泉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真有说不完的成就,但要说我与酒泉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又真没什么值得说道的,就说说我在酒泉电视台二十多年的工作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给刚走进酒泉广电行列的年轻人一个启迪,权当我对酒泉广电事业发展所做的一点最有意义的事情吧。

虽说二十多年前,我也曾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热血青年,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幻想,对酒泉的广播电视事业更加充满期待。如今,我已年过不或,在酒泉广播电视战线工作了二十多年,虽然也做了一些工作,但对酒泉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来说都微不足道。这绝不是我故作谦虚,而是真感自己的渺小。

二十多年前,酒泉的广播电视事业,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当初只有一套广播节目、一套电视节目,并且基本属于转播中央台节目的状态。尤其是酒泉电视台,二十多年前刚刚建成,根本没有自己的节目,全台职工不到三十人,人才匮乏,资金紧张,职工收入不高;时值今日,酒泉电视台已经拥有四个无线频道,两个无线自办频道,三个自办数字频道,而且是自办节目天天有,1精品节目年年出,光纤网络通全市,数字信号百余套,全省行业走在前,精品电视栏目上了全国榜,职工人数已过百,人才济济争创优,进账一年过千万,职工个个腰包鼓,谁人不说酒泉电视台是个好单位。

在酒泉电视台走过的二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使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农家子弟,成了一名国家干部;虽说在这二十多年里,我没有做出多么重大的贡献,也没有创造出什么值得能在是人面值得夸耀的东西,但也是我一步步走向成熟,积累一些人生经验和工作经验;二十多年的发展道路,酒泉广播电视事业,从无到有,正在一步步走向辉煌。我为我是一名酒泉广电人而自豪、骄傲!因为酒泉广播电视事业已与酒泉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已与酒泉人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也因为我因此拥有了和我有同样童年的同龄人所没有的许许多多;同时,我又为我是一名酒泉广电人而惭愧、遗憾。惭愧和遗憾是因为,我在酒泉广播电视战线工作了二十多年,从一个热血青年工作到成了一个小老头,酒泉电视台使我的生活一天天变得更加美好,我竟没有一样能说是对酒泉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有所建树的东西,没有一点点成就感。网络建设中很少有我的身影,精品节目创作中没有我写的一个字、我拍摄的一个镜头,上千万元的创收中几乎没有我挣得一分钱。这怎能叫我不感到惭愧、不感到遗憾?!

“我与酒泉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这是我到了四十岁以后经常苦思的一个问题,苦思的真是有些太晚。有时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就有一种愧为广电人的感觉;就对自己非常地不满,更有愧对已经双逝的曾经为供我读书,不惜自己身体,没白没黑辛苦劳作的父母双亲;愧对那些曾经对我抱有希望的所有人们的感觉。

说实在话,我也并不是不珍惜“酒泉广电人”这个称号,我也不是不热爱我所从事过的岗位,我也不是没有为之奋斗、为之努力过,只是我的奋斗、我的努力似乎都没有明确的、固定的、专一的方向或目标,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都是瞎胡闹。当初的酒泉电视台,二十几名职工,大多都是来自不同企事业单位的工人和复转军人,有学历的国家干部只是凤毛麟角,而我就是这凤

毛麟角中的一员。所以一心想着要干大事,根本看不上值机搬开关、写写例行的公文这等小事。仗着自己有学历、有国家干部的身份,对所从事的一般性工作总是以能够交差了事为最高标准,总想做干更大更重要的事情,甚至天真地以为自己就应该是酒泉电视台的主宰。岂不知万丈高楼平地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更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完成的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是在为自己的成长打基础,长本事。

回想我在酒泉电视台二十几年所走过的路,我最大的失误就是一开始没有对自己的前途早作打算。俗话说:机会和成功始终只属于有准备的人。不为自己的前途早作打算,就是没有准备让自己成为成功者。也不是不想成功,而是对自己认识不清,不知道怎样定位自己。一个对自己定位不准或不知道自己定位的人,表面上看起来是个听话的人,是组织让干啥就干啥的人,是个好孩子,说得时髦一点就是党叫干就干啥,其实质是没有自己的目标,或者说是不知道自己能干啥,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我现在才真正认识到,对自己的不负责人就是对单位、对工作不负责任,说大了就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就拿我自己来说,刚被调到台里的时候,因为自己学过一点无线电基础知识,让我在技术部工作,岗位是值机员,一个星期后被局里抽到全区广播电视工作检查组,回到台上后,也就是我到电视台一个月后,台里又抽我到办公室帮助建立规章制度,从此在台办公室工作了十四年之久。这中间自己曾经也要求过会技术部,但领导说办公室缺人,以后再说。在办公室的十四年里,我是主任说干啥就干啥,很少有自己的想法。后来换了新领导,又让我到总编室工作,思想上还是领导让干啥就干啥,就这样一干就干到现在。二十几年,我干了三个岗位。但这三个岗位我都没有干好,都没有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更没有取得令领导满意的成绩。说实话并不是岗位不好,应该说什么岗位都能成就人,关键是要把自己的岗位当成自己的爱好,把整体事业与个人奋斗统一起来,努力经营自己的长项,把完成每一件事情都当成不可多得的学习成长的机会牢牢住抓住,当成打造业务功底的机会扎扎实实做好。

就因为我对自己认识不清,不能坚持经营自己的长项,没有打好自己的业务功底,没有把个人奋斗与整体事业很好地统一起来,没有在自己的岗位上扎下坚实的根基,结果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到头来只落得要技术没技术,要特长没特长,没有一点成就感,虽然身处酒泉电视台,有时觉得自己就像个局外人,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会干,更谈不上干得好,心里常常发虚,没一点儿踏实感,时时担心有一天会被淘汰。

成功人人向往。怎样才算成功?怎样才能成功?我都说不好,因为我并非成功者。但是,这个世界不乏成功者,广播电视行列不乏成功者,我们身边不乏成功者,希望我们大家特别是广大年轻的同事们,真心以他们为榜样,像他们一样,做自己所说的,说自己所做的,最终走向成功!

各位同事,特别是各位年轻的同事,在你们还很年轻的时候,要坚持彻底地批判自己,因为只有毫不留情地彻底地批判自己,才能认清自己,才能准确定位自己;只有真正认清自己,准确定位自己,坚决地经营自己的长项,把自己的岗位当成自己的爱好,因为你喜欢什么你就是什么。广大年轻的同志们,用极大的热情拥抱我们的广电事业吧,她不仅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朝阳产业,更是关注民生、推动文明有力工具,也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依托。在自己的岗位上扎下坚实的根基,树立坚定的使命感、责任感,一步步最终走向成功。免得像我一样,工作到成小老头了空发慨叹!

上述观点,很可能存在极大的谬误,非常愿意接受领导和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耽误大家时间,谢谢大家。

广播服务事业 篇3

我县广播影视工作与其他事业一样,在党的领导下走过了一段光辉历程,1951年1月建立播音站,1989年6月成立广播电视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门类较齐全的广播影视体系,建成了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传输方式覆盖的广播电视网。

目前,县广播电视局新闻采编播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农村电影放映员共26人,局机关设办公室、音像技术员事业管理股,下辖广播电视台、技术事业管理中心、农村电影发行管理站、电影放映公司4个事业单位,负责全县电视新闻宣传、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农村电影放映、行业管理等工作;县电视台开设有《红河县新闻》《民生在线》《法治红河》《精彩红河》4个自办栏目,每年播出新闻稿件1500条以上;全县建有广播电视“村村通”18072户,全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6400余户。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到2011年底,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4.11%和95.05%。

广播影视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成为人民群众获取资讯信息、享受文化娱乐的主要渠道,成为最普及、最便捷的宣传工具、信息工具和娱乐工具,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当前,我县广播影视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推进“三网融合”、全面推进数字化、构建惠及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央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随着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不断突破,我县也成为桥头堡建设的前沿阵地,这也是我们广播影视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把广播影视工作融入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大构架中并有所作为,是我县广电工作面临的严峻考验。从目前我县广播影视发展现状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数字化建设滞后制约着我县广播影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边远山区的广播电视覆盖率还要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运行维护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完善;地方财政困难,投入不足,制约着广播影视可持续健康发展;广播影视人才培养、引进、招录还有待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少数民族语译制工作还要加强;广播影视应急系统还需完善;安全播出还要加强。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我县广播影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在这一背景下,我县广播影视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既要体现时代特征,又要结合红河实际;既要践行政治目标,又要满足人民需求。因此,我县广播电视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当好喉舌,在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构建和谐、凝聚人心、促进发展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紧紧围绕“宣传管理、行业管理、事业发展、产业促进、安全播出”五项基本职能,为全县广播影视事业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十二五”期间我县广播影视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广播影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舆论引导能力显著提高;全面完善覆盖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加大本地自办节目覆盖,州县节目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服务桥头堡建设的能力显著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标,“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提高宣传质量,不断增强服务桥头堡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自办电视栏目的质量,增强舆论引导力,积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红河县桥头堡建设、为推动红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营造浓厚氛围。加大外宣力度,加强与州电视台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向外界推介生命红河、绿色红河、和谐红河,让我县滇南侨乡、歌舞之乡、棕榈之乡的“三乡”品牌更加鲜活。

二是努力加快数字化进程,全面加强广播影视传播能力建设。加强新闻宣传内部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双向化改造,加快地面数字电视发展。

三是进一步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建设和无线覆盖发射台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2012年确保完成480个自然村7773户卫星接收设备的安装任务,同时,巩固和推进村村通建设成果,完善运行维护长效机制;到十二五末,全县基本完成52559户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并增加投入建设辖区内13座州县电视节目发射基站,确保户户通用户能收听收看州县广播电视节目;加快推进阿扎河、宝华、浪堤三个乡的无线覆盖发射台建设;2013年完成县城西山公园无线覆盖发射台升级改造。

四是进一步抓好城乡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力争在2015年以前完成一座数字电影院建设。抓好城乡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在确保每年完成1056场公益电影放映任务的基础上,主动进入社区、校园、企业,努力扩大公益电视覆盖面。三是做好农村电影放映公示工作,确保群众真正享受到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带来的实惠。

五是加快推进县城新区民族文化产业园的少数民族语译制中心项目建设。建设少数民族语译制中心,积极向上级申请开办红河县广播电视台民语广播节目。

六是加强管理,确保安全播出,促进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健康发展。不断完善技术监测监管体系,做好安全播出技防、物防、人防工作,确保安全播出;加强广播电视广告管理,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广告播出行为,查处违规播出广告行为;加强网络视听节目、户外电子显示屏等公共载体广播影视节目播放活动的监管,引导新视听媒体业务健康发展。

七是开拓创新,在桥头堡建设中有所作为。认真做好规划,超前建设,适应红河未来发展需要。在国家和省州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红河广播影视发展进行高起点的全面规划。要积极开拓广播影视市场。

小议我国广播事业的改革方向 篇4

一、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这一点在广电媒体表现的也十分突出。新兴的网络媒体强势登陆, 以其独特优势迅速占领市场, 给广播媒体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此外, 广电行业内部的竞争也愈加激烈。随着时代的进步, 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时间广播事业媒介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好宣传服务成了研究的热点。各级广播事业系统都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发展广播事业的关系这一大课题, 深入开展关于广播事业改革思路、趋势、经验、教训、办法、措施的研究, 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起, 我国的广播事业业务研究伴随着广播事业改革的进程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随着广播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广播事业从业人员不断解放思想, 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 不断发掘广播事业媒体自身的传播优势。90年代, 中国广播电台空前热闹, 各种新的节目形式不断出现在听众眼前。围绕名牌栏目展开对节目形态的研究成为广播事业业务研究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 我国社会主义广播事业渐成规模并初步实现了现代化, 尤其是90年代末的几年时间我国广播事业随着产业化步骤的加快, 一批广电集团的组建改造等呈现出了一种高速增长的态势。进入21世纪, 我国广播事业产业又面临许多新的形势变化。随着新技术的使用, 传播渠道已经从稀缺变得过剩, 广电媒体“自己人”之间的竞争也是前所未有的激烈。由于市场的竞争, 所以给我们广播业带来了压力。但是, 很多时候压力就是动力, 只有在压力面前, 我们广播传媒人才能痛定思痛, 将我们的广播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而不是一味在过去的老路上徘徊不前。所以, 有竞争才有发展, 竞争是广播业发展的源动力。

二、我国广播事业的改革方向

1. 多开发节目资源。

播节目可以当作几种节目生产形态来运营, 那么就可以考虑到把它作为一种产品形式放到市场当中, 接受经济规律的考验。所谓节目资源的充分开发, 就是一个节目可以在不同角度, 在不同的市场领域当中对它实行销售或体现它的价值, 即开发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多范围的。显而易见, 目前中国广播媒介只是开发了广告经营这一个部分, 其他经营方式比如节目交易, 节目素材交易和延伸市场的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即使在广告领域中, 也还存在精耕细作的问题。改变广告营收模式, 还必须要革新广告管理机制。为此, 各电台还要探索适合自我发展的广告管理机制。

2. 加强报道力度。

新闻有着特殊的性质, 那就是时间性, 任何一个媒体在发生新闻后都会第一时间向大众解读。广播业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传播新闻快。所以, 我们的广播业要抓住这一特点, 多报道一些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新闻, 这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如果广播媒体能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信息的话, 那我们的广播收听率自然会上升, 受众影响力也会有所提高的。我们这方面是起到了自己的关注民生的角度。当然, 我们在报道中不光是报道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我们要加大报道力度, 引起政府重视, 从而让政府来解决老百姓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是我们广播媒体的职责所在。当然, 广播业的整体影响力也会有所扩大。让广播将老百姓和政府联系起来, 使老百姓的生活更加透明, 广播媒体还起到监督和舆论的作用, 使我们的政府更好的发挥其职能。

3. 打造多个广播频道。

大家都看到电视业的蓬勃发展, 我们的电视频道由之前的几个频道已经发展至几十甚至上百个频道, 我们不得不感叹电视业的发展迅速。当然我们的广播电台在今后的发展中也是要走多频率道路的。现在的听众要求越来越高, 电台广播应该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而开发不同的广播频道, 尤其是中央级别的电台, 更应该多开发其他频道, 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发展多频率的过程中, 我们要从听众出发, 打造一个有个性和针对性的广播频道, 以提高电台的认知度。当然, 我们每个开设的频道之间也是存在竞争的, 之前我们就说过, 良性的竞争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动力和发展契机, 可以让电台和市场挂钩, 为电台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打造多个广播电台还能帮助电台抢占细分市场, 使其定位更加鲜明、合理。紧紧盯住细分市场, 确定每个频率的理念, 形成鲜明的个性。使电台的受听率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在科技高速发展, 媒介竞争激烈的今天, 改革创新直接关系到事业的发展, 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迎接挑战、发展自己。中国的广播媒体还有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希望我国广播传媒人能够不断加深对广播电视理论创新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更好的运用相应的改革发展策略, 使我国的广播事业发展的很快更好。■

参考文献

[1]罗哲宇.广播电视深度报道[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

[2]杨伟光.中国广播电视论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我市农村广播电视事业调研报告 篇5

我市辖渝水区、仙女湖风景名胜区、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和分宜县,设17个乡、15个镇、有446个村民委员会、3760个村民小组。全市共有广播发射台3座、电视发射台1座、中波实验台1座、MMDS(多路微波传输系统)发射站1座,网络传输公司3个,主要由它们共同承担我市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射、传输及对农村广播电视的覆盖任务。[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农村广播电视的覆盖情况

广播的覆盖情况:广播主要采用调频无线发射的方式覆盖。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广播的覆盖范围有了很大的提升,全市广播的综合覆盖率达98以上。新余的城乡居民基本上都可以收听到来自省高山台、市发射台以及其他设区市发送的中央一套(90.7兆)、省一套(92兆)、新余本地3套(94兆、95.3兆、96.2兆),中波585千赫、其他设区市2套以上共7套以上的广播节目。

电视的覆盖情况:电视的覆盖主要采用有线联网、微波传送、卫星接收、无线发射的方式进行综合覆盖,综合覆盖率达85以上。

1、有线联网方式覆盖:至目前,光缆有线电视开通乡镇32个,开通率100,开通行政村165个(分宜117个、渝水48个),开通率为40,开通自然村785个(分宜655个、渝水130个),开通率为21。分宜县共架设光缆干线500多公里,接入网电缆总长达1500多公里,全县155个行政村有117个已开通有线电视,占75。渝水区架设光缆干线总长289公里,接入网电缆总长650公里,291个行政村(含仙女湖26个、高新区6个)通有线电视48个,占总数的16。开通信号的村庄主要集中在乡镇及村委周边比较集中的地带,接入农户约2.1万户(分宜1.2万户、渝水0.9户万),这些农户可以看到和城市居民相同的频道、同等的信号质量的节目。农村有线电视的发展由于受巨额的建设资金、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施工的难度、网络的维护、以及地形、地貌的影响等,有线电视在农村的普及还有相当的难度,还须较长的一段时间。

2、以微波方式覆盖:渝水区传送的微波电视开通了11套电视节目,在渝水区的覆盖率达85,目前接入行政村186个、自然村515个,接入农户8.6千户,信号质量相对光缆电视要差些。

3、无线接收方式:农户接收来自省高山台、市无线发射台的电视节目,有中央一套、中央7套、省一套、新余一套的电视节目,以上几套节目在我市的综合覆盖率达85以上,农户只要通过电视机本机天线或架设室外天线即可免费接收以上1-4套电视节目。该方式信号质量根据各地覆盖的场强不一而不同,易受天气、外界电子干扰的影响。

4、卫星小前端方式:对一些边远山区,光缆无法联网且无线信号又覆盖不到的地方,采用卫星小前端的方式建立独立网,以解决部分农户的需求。

二、农村广播电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总体水平还不高,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城市居民享受的广播电视服务在数量和质量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起点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

光缆有线电视在农村的普及率还不高,入户率仅占农户数的10左右,能收到10套以上能够电视节目的农户数为3万户左右,其中8千多户农户收看的微波电视的信号质量较光缆电视差,信号不是很稳定,大部分的农户主要靠接收无线发射的信号收看电视节目,收到的节目为1-4套。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县、区、乡镇、村委及村民小组的发展现状不一,如县里主要采用光缆有线联网的方式,起点高,效果好,区里主要采用微波电视,实施较简单,但信号质量相对要差些,乡镇、村委及村民小组的发展格局也不一,有的普及率高,有的普及率底,有的主要采用安装有线电视、微波电视的方式,有的则只靠接收开路电视信号的方式。

(二)、有线电视的入户率不高

我市农村的光缆联网率应该说还是比较高的,乡镇达到了100,分宜的村委联网率达75,村民小组达50,但总的入户率还不高,全市农村有线电视户数为2.1万户,仅占农户数的10左右,有些村开通光缆信号后入户数仅为1-2户。

(三)、无线覆盖还存在盲区

我市无线覆盖主要依靠省703台、706台和我市的无线发射台发射的信号,对全市农村广播电视信号收测表明,中央一套、7套在我市的覆盖率为70左右,省一套、市一套的覆盖为80左右,几套节目的综合覆盖率为80以上,盲区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南方向以及部分高山的阻挡区,椐统计全市还存在75个盲点村,涉及到3950户农户收看不到广播电视节目。

(四)、维护、管理水平还有差距

农村广播电视的维护、管理主要靠乡镇广电站的人员实施,目前,我市每个乡镇都落实了乡镇广电站队伍,配备立刻2-5名不等的管理人员,也落实了办公场所和必配的设施,但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还不高,有的责任心不强,管理的水平、技术手段还相对比较落后,难以满足农村广播电视发展的要求。

三、我市农村广播电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体现在事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矛盾,“村村通”工程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而具体实施单位是省广电网络公司,全省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整合后,产业功能与事业建设剥离,企业注重是经济效益,讲究投入产出比,没有效益或效益低的项目不发展或缓发展。而“村村通”工程的经济效益低下是客观的,尤其是有线电视后期的发展需要更高成本的投入,这就为“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带来很多不利因素。二是农村点多、面广、地形复杂、用户分散,在资金投入、施工难度、网络维护等方面都较城市大,致使农村广播电视发展步伐不快。三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如果采用光缆联网的方式,每个村通光缆信号的平均费用为1.6万元,这还不算分配网和入户的费用,而上级补助的资金与建设所须资金差距较大,如去年我市的37个重点建设村共投入112万元,三级财政补助资金仅为28万元。四是农村的经济状况致使农村居民的入户率不高,覆盖率与入户率比例差距大,投资回报率太低,有些村开通光缆信号后入户数仅为1-2户,甚至没有。五是省局对高山台无线覆盖盲区还没有进行有效的补点。

四、加快我市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思路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

“村村通”工作是广播电视服务“三农”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是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为使“村村通”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各级广电部门要成立村村通领导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建立运行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和督促检查。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村村通”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每年考核各级广电部门工作目标任务的一项主要指标,纳入各乡、镇党委、政府考核干部的内容。二是要建立健全“村村通”工作领导机构和运行机制,要成立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为“村村通”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县、区广电部门作为“村村通”工作的具体承担者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抽调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工程的规划、建设。三是要明确工作目标,狠抓任务落实,层层明确任务和落实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将任务落实到每个乡、镇,把该项工作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四是要加强对“村村通”工作的宣传引导,大力做好有关宣传工作,加强政策扶持,提高农户入网的积极性,为“村村通”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技术手段综合覆盖

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规划、实施村村通工程。可采用的方式有有线电视光缆联网、MMDS、地面卫星接收小前端和无线覆盖相结合的方式。在人口相对集中或离乡、镇光缆干线较近的地方,采用有线电视光缆联网的方式到行政村和自然村;在边远农村、村落分散和人口较少的区域,采用MMDS覆盖,作为光缆有线传输覆盖的延伸和补充;对光缆延伸不到、无线覆盖不好的边远自然村,采用卫星接收小前端新建独立网的方式解决。鉴于有线电视在农村发展的现状以及广播电视“村村通”仅依靠有线电视在近期还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形,要着力发展无线覆盖,如采用以无线方式为主导方式结合的“村锅”、“村网”、有线联网进行综合覆盖,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应定位于以综合覆盖的方式进行,而不应过分强调采用有线方式,以减轻建设单位和农户的负担。如省高山台目前发射的节目有中央一套、7套、省一套,并可较好地覆盖我市,为扩大新余电台、电视台信号的覆盖,在市政府下拨5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的基础上,我局自筹50万元资金,完成了广播电视发射台址的搬迁,并对发射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将无线发射台搬迁至仰天岗450米的山顶,实行高点发射,有效的提高了广播电视在农村的综合覆盖率。下一步村村通工程将侧重向无线覆盖方向发展,如总局、省正在建设的高山台4T 2R频道的无线发射,可在短期内全方位的覆盖广大农村,农户无须交纳接入安装费和收视维护费。特别是今年即将开通的卫星直播电视,将极大地推进“村村通”建设进程,农户只须交纳少许的安装费(机顶盒),就可收看到数十套电视节目。

(三)、加强监管,确保村村通、长期通

为确保“村村通”发挥长期效应,防止返盲现象出现,建立长效机制是确保长期通的关键,要从监管机制、队伍建设、维护经费等方面入手,加强维护管理。一是组建乡镇广电站管理队伍,乡镇广电站队伍的建设是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管理的极为重要的环节。为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稳定乡镇广电站队伍,要尽快推行县(区)对乡镇的广播电视垂直管理,落实服务机构和维护人员,保障维护经费。目前我市共设立了33个乡镇广播站,每个站聘用了2-5名管理、维护人员,负责该乡、镇的广播电视的安装、维护、管理。二是建立专人负责机制,落实岗位责任制,制定安全播出技术维护管理制度,将每个村的维护、管理落实到具体人身上,绩效挂钩,年终考核。三是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优质服务,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并通过他们及时掌握村民的需求动态,以便提供相关的服务。四是确保维护管理经费,通过适当收取的收视维护费(光缆用户和微波用户),作为日常的维护管理的主要经费,以防止返盲现象的出现,确保长期通、时时通。

广播服务事业 篇6

(一)广播电视综合覆盖情况。全国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17%,比2014年增长0.18%。全国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77%,比2014年增长0.17%。

(二)有线电视用户情况。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数2.39亿户,比2014年增加400万户,增幅1.7%。全国数字电视用户2.02亿户,比2014年增加1100万户,增幅5.8%,数字电视用户占有线电视用户比重84.5%。

(三)广播电视总收入情况(不含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2015年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包含广播电视广告、节目制作播出、网络传输等)预计4454亿元,比2014年的4226亿元增加228亿元,增幅5.4%。其中2015年全国各级财政对广播电视行业的资金投入预计540亿元,比2014年增加52亿元,增幅10.7%。

(四)广播电视广告收入情况。2015年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预计1543亿元,比2014年增加79亿元,增幅5.4%。其中广播广告收入预计151亿元,比2014年减少9亿元,降幅5.6%。电视广告收入预计1100亿元,比2014年减少16亿元,降幅1.4%。其他广告收入292亿元,比2014年增长104亿元,增幅55.3%。

(五)广播电视网络收入情况。2015年全国广播电视网络收入预计904亿元,比2014年增加77亿元,增幅9.3%。其中有线电视基本收视费收入预计479亿元,比2014年增加22亿元,增幅4.8%。付费数字电视收入预计70亿元,比2014年增加3亿元,增幅4.5%。三网融合业务收入预计77亿元,比2014年增加19亿元,增幅32.8%。

广播服务事业 篇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下简称”六中全会《决定》”) , 对进一步加快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强调要“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 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 (室) 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从性质看, 公共文化服务主要具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公益性, 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免费的, 体现对人的关怀;二是均等性, 所有人均可享受;三是便利性, 近距离、经常性、随时随地都可获得;四是基准性, 属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的服务, 超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范围, 可通过文化市场获得;五是多样性, 服务和产品及服务对象多样, 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的需求。传播学家麦奎尔将公共广播电视的特征归纳为服务的普遍性、内容的多样性、编辑的独立性、社会责任至上、高质独特的文化内容、公共财政、经营的非营利性。这与公共文化的要求和特征是相符合的。由此可见, 广播电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不仅是最直观的文化产品的生产者, 而且是最快捷的文化产品的传播者。快捷便利、费用低廉使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成为我国公民最为主要的文化生活, 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建设、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共建共享, 这是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公共文化和谐建设对广播电视的要求

(一) 公共文化和谐建设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大力构建和谐文化, 这对广播电视媒体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不同消费能力的群体。根据共建共享这一公共文化基本要求, 广播电视节目要面向普通大众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让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强信心, 从而把构建和谐社会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要以科学的文化知识来武装人们的头脑, 帮助人民群众提高科技文化水平, 满足人民群众自我发展的需求, 鼓励他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要以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陶冶情操, 满足他们的精神娱乐需求, 在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中感受社会的和谐。

(二) 公共文化和谐建设对广播电视公共覆盖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播电视公共覆盖体系的构建是公共文化和谐建设的实现途径之一,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六中全会《决定》中,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被明确列为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9大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要在公共文化和谐建设中发挥好广播电视的作用, 就要求广播电视公共覆盖体系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到、收听收看好广播电视节目的要求。所谓“收听收看到”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无论经济水平如何, 无论生活在哪个地区, 都能收听收看到一定套数的广播电视节目。所谓“收听收看好”, 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到质量好、数量多的广播电视节目。只有满足了人民群众这两个方面的需求, 广播电视所传播的先进文化才能实现全社会共享。因此, 大力建设广播电视公共覆盖体系, 特别是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手段实现广播电视对贫困地区、边缘农村的有效覆盖, 是当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 公共文化和谐建设对广播电视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管理是广播电视部门的重要职责和永恒主题。良好的管理可以为广播电视的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进而推动公共文化和谐建设。在宣传管理上, 要当好“守门员”, 绝不能容忍不和谐之声和低俗腐朽的文化从我们的阵地上传播出去。在安全管理上, 要守好阵地, 抓好广电播出传输安全管理和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管理, 时刻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 坚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行业管理上, 要适应科技和市场发展的需要, 认真研究新媒体的管理办法, 对网上视听、手机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公共传播新媒体, 要主动介入, 依法管理, 促进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

(四) 公共文化和谐建设对广播电视发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播电视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广播电视不仅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而且也是物质基础。广播电视自身如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就谈不上积极地推动公共文化和谐建设。广播电视的发展能力可分解为创新能力、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创新能力要求以内容创新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体制创新为保障, 注重内生原创能力的培养, 为群众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经营能力要求广电系统充分发挥产业属性, 在确保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 增强市场意识, 坚持市场导向战略, 努力开发和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达到盘活资产、提高经营能力的目的, 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竞争能力是广电行业参与市场活动、抵御风险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目前, 我国各级广播电视台竞争激烈, 国外传媒也伺机渗透。在这场争夺眼球的竞争中, 没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就会失去受众, 也就失去了发展的机会。由此可见, 创新能力、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都是发展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也是广电部门必须重视和提高的能力。

(五) 公共文化和谐建设对广播电视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适应公共文化和谐建设的新要求, 广播电视队伍应做到素质更高、业务更强、作风更好。广播电视是引导人往前走的, 自己要走得更快、更好。首先, 要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 坚持“政治家办广电”。只有政治过硬, 才能正确地观察社会、负责地反映事实、用心地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其次, 要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 突出抓好新闻宣传、艺术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管理等业务骨干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只有不断提高对社会舆论的驾驭能力, 对新闻规律的把握能力, 对高新技术的运用能力, 对产业资源的运作能力,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公共文化和谐建设;第三, 要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引导干部职工爱岗敬, 在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以上五个方面的要求, 是新形势下党和人民赋予广播电视部门的光荣职责, 是广播电视公共文化和谐建设需要思考、研究、探索和把握的重要问题, 。

三、广播电视在公共文化和谐建设中的作为

(一) 深化改革, 分类管理, 确立主频道主频率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性

要继续深化广电体制改革, 激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作为政府主管部门, 广电行政部门在公共文化和谐建设中应起到推手作用, 因而要提高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管理广电的能力和水平。要不断提高指导、管理和服务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既要强化对广电公共服务的主导职能, 又要强化对广电市场的监管和服务职能。各级电台、电视台的频率、频道可探索分类管理, 将各台的主频率、主频道与子频率、子频道相分离, 强化主频率、主频道的主流媒体地位和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平台地位。主频率、主频道以政府为导向, 确保公共资源优先配置, 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标, 在节目形态和节目内容上尽力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地域受众的需要, 特别要满足老年人、少年儿童、农民等弱势群体的文化需要, 确保受众平等、方便、不受干扰且免费地获得所需要的文化服务。子频率、子频道作为主频率、主频道的补充, 以市场为导向, 提供富有特色的节目供受众自主选择, 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广大受众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

(二) 横向联合, 抱团发展, 强化县级广播电视台服务“三农”的主功能

一边是农村文化生活单调缺乏, 农民群体的文化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一边是县级广播电视台在各级广播电视台的激烈竞争中日益边缘化, 这是公共文化建设中一种显著的不和谐现象。要改变县级广播电视台盲目跟风城市广播电视台的做法, 摒弃浮华作风, 重新确立县级广播电视台服务“三农”的主功能, 从而找准县级广播电视台在公共文化建设中位置。县级广播电视台要针对当地农业发展情况、农村建设情况和农民的文化需求, 提供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文化产品, 引导农民群众更新观念, 帮助农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 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推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不断提高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制作能力和水平, 除了加强队伍培训外, 可以实行县级广播电视台横向联合, 组建合作体, 共同策划、共同制作、共同播出, 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共享和优化。同时, 通过合作体实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县级各台从业人员的水平。

(三) 引领风气, 抑制低俗, 增强广播电视媒体的公共文化社会责任感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广播电视媒体应强化公共文化社会责任感, 在凝聚意志和力量、发布权威信息、监督社会良性运行、推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正、化解社会冲突、疏导社会情绪、促进社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要以先进文化来熏陶群众思想、引领社会风气, 以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基本内涵为指导, 寓教于乐、寓理于情, 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传统, 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要全面贯彻“三贴近”原则, 关注民生、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摒弃以粗俗取悦浅薄、以刺激迎合猎奇的倾向,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人间真情、社会正气以及家庭和谐的精神向往;要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不断创新节目形态,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方式来传播先进文化, 努力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在传入千家万户时更准确、更及时、更亲切、更生动。

(四) 扩大覆盖、提高质量, 努力追求广播电视公共覆盖城乡一体化

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是实现公共文化共建共享的先决条件。然而, 实现广播电视完全覆盖是与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的, 因而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 要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的要求, 在农村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在城市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程, 让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好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要逐步实现广播电视公共覆盖城乡一体化, 让城镇和农村都能收听收看到同等数量和同等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 让城市居民和农村用户都能享受平等的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

(五) 提高警惕, 加强防范, 确保广播电视公共传输系统的安全性

维护广播电视公共传输系统的安全性, 直接关系到公共文化的有序传播和公共文化和谐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央的政令畅通、国家的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随着广播电视技术和事业的快速发展, 广播电视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系统设备升级换代不断加快, 专业分工越来越细, 新技术、新系统、新设备、新人员对确保广播电视日常的安全播出提出了新的挑战。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安全播出的精神, 时刻警醒, 警钟长鸣, 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 切实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好防范非法的攻击破坏;一手抓日常的安全播出工作。要落实好安全播出工作责任, 加大技术投入, 增强防范能力, 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传输工作不出问题。

(六) 厘清属性, 发展产业, 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广播电视产业的积极性

论广播电视事业的法制化管理 篇8

广播电视事业法制化管理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其本质是法治经济, 广播电视事业虽然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具有特殊属性, 但同时也具有商品属性。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 广播电视领域进行的产业化、集团化改革, 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明确产权关系、优化资源配置、重组管理体制、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正是这一属性的反映。近年来, 虽然我们已经探索建立了一系列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 但法制化管理广播电视事业是其必由之路, 是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是对管理科学化提出的更高要求, 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广播电视事业的法制化管理首先能够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执行的过程中, 它通过制定和执行各种法律、法规、条例、规章等法律文件, 依法管理, 能够有效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有效地保证和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法制化管理的规范是这一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 这些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 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条例或行政法规, 以及其他有关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制定的规章, 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这一管理模式最大的优点是法制面前, 人人平等, 有利于培育公平的创新竞争环境, 公平由“人人期待”变成“人人可见”。比起其他的管理模式, 法制化管理更加稳定、公正、更有活力, 也更能服众。

法制化管理是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要求, 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以来, 我国一直致力于依法治国, 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坚持依法治理广播电视事业, 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广播电视事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广播电视事业法制化管理的社会基础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法制化管理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 标志性事件是1986年广播电影电视部成立部法规领导小组, 正式设立法规处, 1988年升格为政策法规司, 职责是制定立法工作计划, 随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加强了广播电视系统依法管理制度建设。15年来, 我国基本形成了广播电影电视管理的法规体系。

这一体系由以下各部分组成:第一是《宪法》的有关部分, 《宪法》第22、35、51、53条涉及新闻工作基本规范、基本原则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义务等方面;第二是法律有关部分, 如《民法》、《刑法》、《著作权法》等法律中的相关条款;第三是行政法规, 主要是国务院颁布实施的若干条例、办法, 如《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第四是部门规章, 如广电部发布的《广播电台电视台设立审批管理办法》、《广播电影电视行政复议办法》、《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电视管理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等。此外, 还包括广播电视同业组织、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等制定的有关职业道德的自律性规范文件等。2009年, 《广播电视节目审议规则 (建议稿) 》是我国广播电视法制化管理和建设的重要创新成果。国务院颁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1997) 、《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 (1990) 、《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 (1993)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2000) 、《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 (2010) 等行政法规和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布的《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 (1990) 等部门规章是目前法律效力最高的广播电视业管理法规。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高速发展, 各地均认识到法制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各地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 还建立健全了各项地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随着各地、各部门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 广播电视工作将更加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 广播电视业的经济属性日益凸显, 各单位法制观念、法律意识也在逐步提高, 更意识到法制化管理对于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上述成就, 为开展广播电视事业法制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优势。

广播电视事业法制化管理的症结

我国现行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是与上世纪8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90年代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其体制的局限性弊端日益明显, 但受各种因素制约, 目前仍在艰难的探索之中, 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破解。诸多法律法规还是在法规包装下的行政管理, 重律轻法、重管理轻权益, 管理薄弱、立法滞后。

首先, 广播电视管理的法律法规不系统, 缺乏完整立法。目前为止, 我国的《广播电视法》尚未出台, 许多规范性文件还停留在较低的“规制”层次,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法制。大多数规制属于限制性的“义务”, 而不是保障性的“权利”, 缺乏有效保护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大众媒介的采访权、报道权的规定。

其次, 机构建立不科学, 立法程序不足。目前针对广播电视管理的立法工作, 缺乏公共立法程序, 只有内部工作的技术性程序, 没有立法听证, 因为公共规范和政策产生于非公共的程序, 所以“系统内”、“体制内”特点鲜明, 执法者的自由裁量权过于宽泛, 以至于必须依靠行政指令三令五申、反复推行, 才能奏效, 法规管理过程中甚至有某些低效率的行政干预和过度保护垄断经营的行政操作等。

再次, 广播电视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滞后。广播电视已初步形成了广播产业、电视剧产业、网络产业和广播电视广告产业等蓬勃发展的格局, 如何进一步完善电台电视台、电视剧制作单位的许可证制度, 如何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节目审查制度, 严厉打击虚假新闻、虚假广告在广播电视领域的泛滥, 如何进一步加强网络管理, 尽快从立法层面遏制“网络水军”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广播电视事业法制化管理的思考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成就巨大, 已经发展成为包含地面广播电视、有线广播电视、卫星广播电视、互联网广播电视等传播方式复杂、庞大的门类, 高度行政化的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和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迅速发展的新形势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的出台。

法制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必须提高立法的紧迫感, 促使广播电视事业管理法规与国际接轨, 加快法制化进程。通过法律引导、法律规范、法律保证, 对广播电视产业进行法律化、规范化的协调与管理, 使广播电视产业化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 要对已有的广播电视法律法规等进行全面的修改或废止。

法制化管理建设总的目标是探索和构建以宪法为根本, 以广播电视管理专业法律为主干, 法规、规章、政策相互配套, 协调统一, 集立法科学、普法广泛、执法从严、违法必究于一体的, 符合国家法制建设总体要求, 符合广播电视基本规律和特点的广播电视政策法律新体系。

立法过程中, 必须启动公共立法程序, 处理好保护新闻自由权、舆论监督权、采访报道权和公民人身权、财产权、法人身份权、名誉权等的平衡, 实现“第四种权力”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要通过立法明确准入条件、禁入情形、属性界定、产权关系、内容标准、垄断制约、主体制度、保护知识产权和报道权的商品化等焦点问题。避免部门利益法制化, 有效地解决阻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法律之忧, 为依法管理, 推进广播电视事业的法制化建设, 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另外, 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发展, 必须适应新的技术条件和形势的要求, 尽快出台互联网基本法, 建立准入和审查制度, 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行为, 完善互联网违法信息投诉机制, 强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 营造一个干净的互联网环境。

从2010年开始, 我国大力推进三网融合, 广播电视事业被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之中, 这对广播电视事业来说,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任重而道远, 相信通过法制化管理, 一定会推动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实现新跨越。

参考文献

[1].汪凯、詹小路:《广播电视业:走向制度化的自律》,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9 (7) 。

[2].王敬松:《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中国行政管理》, 2007 (3) 。

[3].邱履曾:《三网融合立法为先》,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9 (8) 。

[4].《中广协会推介广播电视节目审议规则》, 《新闻战线》, 2009 (5) 。

广播服务事业 篇9

改革开放之初,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青岛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从宣传思想、宣传内容、节目设置等方面开始转变。在宣传思想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为广大群众服务上来。在宣传内容上,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加强了经济建设的宣传,新闻节目有了评论,增强了思想性。青岛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张相逢告诉记者:青岛广播电视的宣传改革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不断取得新成绩。

信息量增加,时效性增强。从1983年开始,广播新闻节目由过去每天4次改为每天7次,加快了新闻信息传播,基本做到上午发生的新闻中午播,下午发生的新闻晚上播,晚上发生的新闻第二天早上播。广播专题节目也由每周两三次调整为天天有,便于进行连续性的报道。

新闻报道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1984年,青岛被确定为沿海开放城市后,新闻节目由只传播本地区消息的封闭、单向传播,改为开放、多向传播,除选播全国各地消息外,还选播世界各国的消息,通过摄制专题片《今日青岛》,译成英、日语等多种语言把青岛宣传到国外,同全国上百家省台、城市台和报社开展了新闻信息交流,青岛电视台与50多个城市电视台建立了横向联系和信息交流。

宣传形式多样, 生动活泼,接近群众生活,提高了收听收视率。广播采取消息、通讯、录音报道、座谈会录音剪辑、主持人节目等多种形式,1987年后,电台、电视台专题节目的品种和栏目设置不断增加、创新,综合性、专题性、服务性、版块式、现场报道、录音报道、录音录像访问、实况转播、主持人节目等形式多样,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抓住重大事件、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大力进行宣传,加强了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例如,1991年对青岛市建置100周年的宣传,以及多角度反映青岛市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大型电视新闻专题系列节目《合力篇》等,舆论导向好,有声势,有深度,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广播电视文艺在宣传改革中依靠社会力量,发挥地方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努力提高节目制作能力和水平,使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丰富多彩。

技术手段的改进保证了宣传质量的提高。1988年,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广播系统首先试用了《广播新闻编辑与管理微机网络系统》,全天4次新闻全部用微机编审,实现了编写组合新闻节目手段的现代化。

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宣传水平

青岛市广播电视局为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密配合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的部署和举措,拓宽经济报道的路子。青岛经济广播电台于1992年10月5日开播。它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突出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的特色,通过节目版块结构、主持人直播、听众参与双向交流等方式,融新闻、信息、文艺、教育、知识、服务、娱乐于一炉,使节目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百姓生活,提高了广播的时效性、可听性和参与性,迅速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听众的肯定和赞许,开创了青岛广播改革新局面。

记者在青岛广播电视局采访得知,目前,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现开办新闻、经济、文艺、交通、音乐体育5个频道,每天共播出广播节目105个小时;青岛电视台现开办新闻综合、生活服务、电视剧、电影、文化体育和公共教科等6个频道,每天共播出电视节目110余个小时。

技术事业不断进步,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位居全国全省前列。广播电视节目摄、录、编数字化程度达80%左右;新闻和专题节目非线编辑网络系统建成并应用,虚拟演播技术开发及应用在全省领先,在全国率先用高清晰数字设备摄制电视剧,2005年建成数字高清演播室和开放式全数字新闻演播室;拥有十讯道以上全数字大型电视转播车1部。

青岛有线数字电视传输16套广播节目、55套电视节目,开通了互动点播电视;“有线数字传媒”设立政务、商务、新闻、奥运等16个便民版块,形成鲜明特色。青岛传媒网每天对电台新闻频道、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节目进行实时网上直播。

有线(数字)电视发展迅速。目前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160万户,其中市区60多万户。2003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将青岛列为全国第一批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3年10月在全国率先启动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整体平移。2004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先后来青岛广播电视局视察;“青岛模式”由中央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向全国推广。至2005年底,在全国率先完成市区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国家广电总局授予青岛市为全国首个“有线数字电视示范城市”。

媒体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以广播广告、电视广告及网络经营为主体,广播、电视栏目生产等相关产业为辅的传媒产业链。全局收入以两位数的幅度持续增长,至2005年底,全局资产总额达到18亿元。文化产业开发稳步推进,“满汉全席”和“小白帆”两个电视品牌栏目公司化运作取得成效,完全推向市场。引入社会资本积极探索广电产业多元化发展,组建广电影视文化公司实现电视剧生产的市场化,成立了移动数字电视公司积极开拓媒体新领域,成立青岛同步广告公司,广播频率市场化运作取得了实质进展。

做大做强,建设区域性强势媒体

2000年以后,青岛市广播电视局坚持以宣传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发展高新技术为手段,以强化媒体经营作支撑,以加强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来保证,构筑“建设区域性强势媒体”的发展新格局,努力提高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2002年12月1日,在市(县)级广播电视机构转变职能改革中,青岛电视台联合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崂山、黄岛、城阳等市、区电视台, 共同开办了青岛电视台公共频道并正式开播。2002年12月26日,青岛市崂山、黄岛、城阳三区成立广播电视中心,归属青岛市广播电视局直接领导。这是深化青岛市广播电视改革,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的成果之一。

青岛广播电视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强势媒体的合作,通过加大对中央台、山东省台的发稿力度,与国内兄弟城市联办节目或联合直播节目、利用中央、省级卫星电视和境外传媒“借船出海”, 加强与海外和港、澳、台传媒的交流合作,加大了青岛的对外宣传力度和青岛广播电视对外辐射力, 为青岛建设国际化城市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是青岛广播电视局建设区域性强势媒体的中心环节。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建立了较完善的“节目质量评估体系”,将新闻、经济、文艺、交通、音乐5个频道100多个自办栏目,全部纳入到节目监控范围之内,保证了全台各类节目的优奖劣汰和整体节目质量的不断提升,各套节目的综合市场占有率常年保持在90%左右,也高于全国中心城市平均水平。至2008年,广播各频率的市场占有率在青岛地区始终保持绝对优势,宣传创优也保持强劲势头。

广播服务事业 篇10

一、重产业轻事业

广播电视具有政治属性和喉舌功能, 作为社会公益事业, “政府主导、财政投入”应该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广播电视又具有经济属性和产业功能,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它需要自己创收、自我发展。近年来, 广播电视系统重产业轻事业的倾向逐步抬头。作为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的媒体业, 广播电视在经济发展中的分量加重, 而其社会公益事业的形象在弱化。这种现象导致了其娱乐大众功能增强, 舆论引导作用减弱, 有关部门和地方投入严重不足。

二、重硬件轻软件

广播电视是高科技行业, 作为一个传统而又现代的产业, 它的发展既要有坚实的基础还要有充沛的动力。近年来, 基层广电部门投入巨资添置设备、更新装备, 但机制创新、科学管理却跟不上趟。专业人才匮乏, 技术力量不足, 存在着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状况, 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县级广电部门囿于事业单位体制原因, 优秀人员进不来、业务骨干留不住, 更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三、重当前轻长远

广播电视作为强势媒体, 它的发展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一方面, 传统的平面媒体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 互联网又给现有媒体带来了强力冲击。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既需整合进报刊杂志等传统产业, 又要容纳进网络等新兴产业。但由于体制、机制的问题,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们的媒体产业整合不够, 缺乏竞争力。如果不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 广播电视产业当下的繁荣很容易变成昨日黄花。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 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 理清发展思路, 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发展步伐, 必须改变经营模式和发展策略,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实现广播电视事业科学发展, 首先要强化它的社会公益事业定位, 努力构建完善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同时, 要切实推进产业发展, 要努力构建完善的现代传播体系, 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及移动多媒体化发展, 切实提高广播电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广播电视作为一个政治性、专业性和科技性强的行业, 需要不断进行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广播电视部门要努力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及管办分离、制作分离、所有权经营权分离, 理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分开运营的关系。要强化各级媒体、各类媒体间的整合, 形成大的传媒集团。广播电视部门要努力改变思维方式、改进宣传方式、改善管理方式, 要在系统内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起人才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通过理顺用人机制, 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机制。

听广播、看电视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广播电视部门要强化为民造福意识, 作为基层广播电视部门更要加大造福工作力度。要在上级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 加大微波传送和网络改造工作力度, 要建立起覆盖全地区的无线网, 让群众随时随地实现听广播看电视的愿望。同时, 还要加大数字化整体平移的力度, 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现有线电视用户数字化整体平移, 不断提高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效果。

二、开创广播电视发展繁荣的新局面, 归根到底要依靠班子、依靠党员、依靠队伍, 要积极建设一只政治上和业务上都过硬的广电队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党的十七大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 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树立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既要查找并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也要查找并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播电视系统党员干部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 对照十七大对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 自觉地检查和联系自己的思想、工作和作风。要把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作为组织要求来落实, 作为道德修养来加强, 作为素质能力来提高。努力在科学发展、广电惠民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践行。

上一篇:Power下一篇:水位数据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