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低血糖的护理

2024-07-17

老年性低血糖的护理(精选十篇)

老年性低血糖的护理 篇1

关键词:老年性糖尿病,低血糖症,护理措施

老年糖尿病是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由于老年糖尿病具有心脑并发症多, 并且低血糖发生率较高。低血糖症发生与糖尿病患者饮食不当、运动过度、口服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应用不当等原因[1]。低血糖反应危害极大, 诱发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等加重原发的心脑疾病, 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为了能够提高老年性糖尿病低血糖症的护理措施, 对48例老年性糖尿病低血糖症的护理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2008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老年性糖尿病低血糖症48例。其中男30例, 女18例。年龄60~81岁, 平均年龄73.6岁。合并高血压16例, 脑血管病19例, 冠心病28例。用胰岛素治疗18例, 口服降糖药3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WHO 1997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低血糖诊断标准

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心悸、乏力、饥饿、肢体软弱无力、出汗等植物神经兴奋症状, 严重低血糖可以出现意识障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规检测三餐前后、睡前及凌晨0点、3点手指血糖或出现上述临床症状时, 血糖低于2.7mmol/L仍判断为低血糖症。

1.3 护理措施

1.3.1 生命体征检测

对出现低血糖患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及意识障碍和瞳孔变化, 同时做好详细的护理记录。

1.3.2 监测血糖

在应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时, 严密监测血糖, 用血糖仪常规测患者三餐前后、睡前及凌晨0点、3点手指血糖;对发生低血糖患者应随时抽取血标本, 观察血糖动态变化。

1.3.3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掌握患者心理动态, 详细向患者讲解低血糖是可防可治的, 只要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可以减少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消除患者紧张心理,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 激励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坚持治疗, 也尽可能减少导致低血糖的相关因素。

1.3.4 健康教育

对糖尿病患者应加强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教育, 让患者也了解低血糖的有关知识。在用药上, 老年人应尽量避免使用比较强的降糖药物, 如胰岛素、优降糖。也不能强求血糖控制过严格。应告知患者, 低血糖的临床症状, 如出现心慌、心悸、饥饿、出汗等植物神经兴奋症状, 应防止血糖进一步下降, 立即进食, 并向医生汇报调整治疗方案。

1.3.5 饮食计划

饮食无计划、无规律是导致低血糖的非常重要原因[2]。如进食时间错后, 进食时间不定时, 进食明显减少;因需要进行静脉抽血等检查需要晨起空腹导致进食延迟;患者患有消化系统疾病, 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导致食物摄入减少。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制定详细周到的饮食计划是非常必要的[3], 患者的进食和降糖药物保持平衡状态。如果患者因种种原因进食量减少、延迟进食或不能进食物, 应该减少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的用量。

1.3.6 合理运动

适当的运动对老年糖尿病非常必要[4], 可以降低血糖、改善全身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不合理的运动包括运动时间不合理、运动的强度大都能够使葡萄糖的消耗增加均易导致低血糖发生。空腹不宜运动, 运动应在饭后1h进行。注射胰岛素后1 h左右不宜参加运动, 因为运动可促进胰岛素吸收, 增加血糖消耗, 易发生低血糖。剧烈运动或餐前运动由于这个时段的血糖相对较低, 更容易导致低血糖发生[5]。对老年糖尿病采取清晨锻炼时应少量摄入食物;对运动强度应有计划和运动量固定, 切忌运动量忽高忽低, 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1.3.7 胰岛素的使用

胰岛素是老年糖尿病常常应用到的, 应用不正确非常容易发生低血糖。依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剂型、合理的胰岛素剂量, 胰岛素应在患者进餐前15~30 min采取皮下组织注射[6]。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进食量减少或活动量增加时, 根据医嘱降低胰岛素注射剂量。

2 结果

本组病例明确低血糖后, 对于可进食者, 立即给予碳水化合物和果汁糖水;对出现意识障碍或胃肠道疾病不能摄入食物, 立即静脉注射25%~50%葡萄糖注射液20~40 ml, 必要时继续予10%葡萄糖注射液维持静脉滴注。全部病例均于治疗后血糖恢复正常,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对老年性糖尿病患者应加强护理, 加强沟通;让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 掌握糖尿病及治疗知识;合理调节饮食;适当运动;正确应用降糖药物及胰岛素能够有效的避免和防止低血糖症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志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症[J].实用老年医学, 2003, 17 (1) :1022.

[2]王惠平.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陕西医药杂志, 2005, 34 (7) :8963.

[3]喻明.应用动态皿糖监测系统评估测糖尿病患者日内及血糖波动幅度[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6, 22 (3) :2864.

[4]张家庆.低血糖诊断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1995, 15 (2) :895.

[5]余江平, 周捷.老年低血糖症14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2, 2 (1) :516.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篇2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血糖;预防;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04-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人数也在逐渐增多,对人们的健康存在极大的威胁[1]。低血糖症的病发机制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血浆内葡萄糖含量下降至水平线以下,刺激临床交感神经亢奋,引起脑细胞糖分供应不足的综合征。但老年人群患低血糖症的患者无上述症状或症状轻微,因此很可能出现漏诊、误诊。低血糖症如不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会对患者器官功能带来负面影响,更甚者可能导致意识不清、昏迷,乃至死亡[2]。本文中笔者选取2005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进行分析研究,这些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58-84岁,平均年龄68.2±10.5岁。95.8%为2型糖尿病患者,剩余4.2%为1型糖尿病患者;72例患者并发症情况: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23例,冠心病患者12例,慢性胃病患者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9例,肝功能不全患者5例,呼吸道感染患者7例,热量摄入不足患者9例。经诊断参与研究患者均满足糖尿病伴低血糖症确诊条件。

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点:①病发时可能会伴随心慌心悸、面无血色、出虚汗、浑身乏力、颤抖、饥饿感;②血浆中葡萄糖含量降低水平线以下;③病发后对患者进行一定量的糖分供应,病症可以有效缓解。

1.3 临床处理 一旦患者表现出低血糖症状,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使用血糖仪检测患者体内血糖含量,结合患者病发症状以及末梢血糖值实施诊断。如患者病发程度较轻,能够自行进食,可以自主食用糖分含量较高的食物,如糖果、高渗葡萄糖液等,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基本可以缓解症状。若患者病发程度比较严重,已无法实现自主进食,则需要对其立即实施静脉注射,注射液为浓度50%的葡萄糖液,根據患者具体病情确定药剂用量,控制在40-80ml[3]。如果患者病情尚无缓解迹象,需再次注射,注射液使用10%葡萄糖注射液。滴注期间每30min检查1次血糖值,根据检测数据调整注射液的剂量以及滴注速度,持续到患者恢复意识,病情趋于稳定状态方可结束。

2 结 果

参与本次研究的72例患者均及时发现并采取治疗措施,病情得到控制并逐渐好转,身体情况恢复至发病前。其中存在1例患者并发症较多且脏器功能严重衰竭,治疗无效后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3 讨 论

3.1 病因分析 糖尿病低血糖症主要表现是人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水平,这种病症的发病制剂有很多种,对其病因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老年糖尿病患者时常伴随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降低交感神经对儿茶酚胺等物质的敏感度[4],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时症状表现不明显或存在缺失,造成误诊、漏诊,使血浆内葡萄糖含量进一步降低;②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药物或其他口服降糖类药物的使用不合理,药剂量过大或服用时间过短,都有可能引起低血糖症的发生。尤其是胰岛素的使用,导致低血糖发生率高达10%-25%。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或注射后行热水浴,以及注射过程中操作不当致使胰岛素进入肌肉组织,这些情况都会加快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另外,有些药物与降血糖药物同时使用也可能会引发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发生;③绝大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都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的存在,常伴有脏器功能障碍,从而导致降糖药物的代谢过程缓慢,排泄不及时等,身体内部容易存积降糖药物,使其半衰期延长,降糖效率提高,最终导致低血糖症的发生;④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是需要注意的,因此有些患者可能会采用饥饿疗法,严格控制食物摄入量,进餐间隔过长,导致体内血糖含量降低,诱发低血糖症;⑤适当运动对人体是非常有好处的,但如果运动过度,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就可能会造成机体内葡萄糖消耗过大,如不及时补充,会导致低血糖症的出现,空腹运动时更甚。

3.2 护理措施

3.2.1 加大宣教力度 加大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向受众讲解低血糖症主要症状及处理措施,提高其对低血糖症状的认知能力,能在低血糖症发生的第一时间实施自救或救助。一旦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轻度可以自行进食的患者口服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如糖果、水果、馒头等,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便可自行缓解[5];如患者发病比较严重,无法进食,需要及时对其进行静脉注射,50ml浓度为50%葡萄糖注射液。如病状没有好转迹象,再次进行注射,或进行5%-10%的葡萄糖水静脉滴注,致患者意识清醒,病情好转为止。另外,作为医护人员也要提高低血糖症状的早期识别能力。

3.2.2 血糖监测 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能够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整体反应,对治疗方案的设计与修改提供依据,在糖尿病病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授患者如何使用便携式血糖仪对自身机体内血糖含量进行测量,便于控制患者血糖含量,降低治疗危险性,同时医护人员还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血糖控制方案。

3.2.3 饮食控制 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最基础方法,科学的饮食能够有效预防低血糖症的发生。控制饮食的目的是对每日摄入总热量的控制,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如体重、每日运动程度、病情发展阶段等为其量身定做个性化的进餐标准,选择的食物应含有一定的蛋白质和脂肪,为机体提供能量,同时还要保证食物含糖量不可过高,提倡少食多餐,尽量避免饥饿情况的出现。另外,由于乙醇对肝糖异生有抑制作用,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糖尿病患者尽可能避免饮酒。

3.2.4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能够提高组织对胰岛素刺激的灵敏度,尤其是在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6],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含量以及身体体重比例,但运动不可过度,尤其要避免在空腹情况下进行,防止低血糖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赵士业.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病发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4-235.

[2] 李广群.纠正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失误控制低血糖发生的体会[J].西藏科技,2013(4):42-43.

[3] 李丽,黄荟莹,梁南中,等.老年糖尿病者无症状性低血糖的护理研究进展及实践[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03Z):251-252.

[4] 陈小娟,曹翠容.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的有效护理模式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24):103.

[5] 党慧芳.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过程中并发低血糖症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8):290.

老年性低血糖症诊疗分析及预防护理 篇3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27例, 男19例, 女8例, 年龄65~84岁, 平均68岁。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病程6月~20年, 所有患者发病前均在使用降糖药物, 其中接受胰岛素治疗者4例, 口服磺脲类降糖药者23例, 其中口服格列苯尿 (优降糖) 14例、口服消渴丸者4例、口服格列吡秦 (美吡达) 1例。因上感出现高热并进食少者5例, 急性胃肠炎3例, 大量饮酒者2例。伴有高血压病10例, 冠心病5例, 既往有陈旧性脑梗死4例, 肾功能不全2例, 心功能不全1例。所有患者就诊到确诊为低血糖症的时间为15 min~2 h, 平均1.5 h。

1.2 临床表现及处理

本组病例均急性起病, 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及神经症状, 其中9例伴有摸空、语无伦次、呆滞;3例伴有口吐白沫, 四肢阵挛性抽搐;11例伴有肢体偏瘫;2例伴有牙关紧闭;3例伴有尿失禁。实验室检测血糖值为1.2~2.7 mmol/L, 符合低血糖昏迷的诊断。本组病例在明确诊断为低血糖昏迷后均给予50 %葡萄糖40~100 mL静推及10 %葡萄糖维持静滴, 治疗后意识均转清醒, 无死亡病例, 但有2例患者清醒后有短时反应迟钝、近记忆遗忘。患者清醒后进食少许米、面等食物, 以防止再度昏迷。并停用降糖药或胰岛素。

2诊疗分析

2.1

低血糖症是指血糖低于2.8 mmol/L时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中枢神经代谢障碍的表现。由本组病例可见, 导致低血糖的病因及诱因主要有: (1) 接受胰岛素及口服磺脲类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常见。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过程中不进食、进食过少或进食不规律, 例如忘记或推迟进食等, 均易发生低血糖; (2) 有些老年人擅自增减降糖药物的剂量或自行购药服用但又未监测血糖导致低血糖发生; (3) 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症状, 尤其是当患者出现腹泻、发热等疾患, 进食减少、而降糖药物未相应减少, 是造成低血糖的主要原因; (4) 大量饮酒可抑制肝糖原异生致严重的低血糖反应; (5)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且肝肾功能有所减退, 某些药物可与磺脲类药物发生作用降低降糖药物在肝、肾的排泄, 增强降糖药物的效应, 例如水杨酸类、β受体阻滞剂等; (6) 老年人个体对低血糖耐受程度不同, 自主神经症状感知降低, 常常不能判断低血糖的发生而早期进行干预。患者年龄较大, 又以昏迷、瘫痪为首发症状, 故采集病史有一定困难, 发生低血糖昏迷时家属不能提供详细病史而可造成误诊; (7)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的低血糖表现易被正常的睡眠习惯所掩盖, 容易忽视, 而发生低血糖昏迷。

2.2

老年患者低血糖时应激功能差, 不能及时分泌升高血糖的激素, 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等, 而脑组织本身无糖原贮备, 所需能量几乎完全来自血葡萄糖。血糖下降可首先影响神经系统[1], 低血糖时脑部病变与局部缺血性细胞变化相似, 主要为神经元变性、坏死及胶质细胞浸润, 表现为以脑功能障碍为主的一些神经精神症状, 易被误认为神经症、精神病、癫痫以及癔症等神经精神疾病;另外, 低血糖时儿茶酚胺迅速增加, 脑血管痉挛, 引起脑供血不足, 脑组织缺血缺氧, 造成脑皮质抑制, 继而皮质下中枢脑干受损, 可表现为昏迷;低血糖还可引起脑血管内膜损伤, 神经系统不同区域对神经损害反应不同, 可能有选择性易损伤区, 此区内细胞血液供应上存在差异, 一旦失代偿即出现症状;而老年人多有动脉硬化病理基础, 脑组织处于低灌注状态, 低血糖可造成能量失代偿, 因而引起低血糖性偏瘫[2]。

3预防护理措施

老年人发生严重低血糖比较危险, 容易误诊, 是预防的重点。 (1) 加强护士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警惕性, 发现患者出现不能解释的异常表现要想到是否发生了低血糖, 如患者情绪低落、嗜睡、抽搐、头痛等表现, 提高正确识别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能力, 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 及早发现; (2)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热、腹泻时, 更要及时检测血糖, 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或降糖药用量; (3) 建议急诊医护人员接诊时将检测快速血糖作为昏迷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 避免误诊。

4体会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及胰岛素等降糖药物的广泛使用, 目前低血糖的发生呈上升趋势。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 我们体会到:要严防老年性低血糖症的发生必须以预防为主, 提高警惕性。老年人低血糖往往以神经缺糖症状为突出表现, 如:嗜睡、意识障碍、偏瘫、癫痫样抽搐、昏迷等, 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另外, 无症状性低血糖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当中也比较多见。护士要进一步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并取得患者的合作, 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及时根据血糖调整剂量, 学会掌握使用药物后的注意事项, 饮食疗法, 锻炼的具体要求, 帮助患者学会注射胰岛素, 学会测血糖等。正确识别低血糖症及处理方法, 减少老年性低血糖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春林, 赵瑞花, 李晓军.以昏迷为首发表现的低血糖症16例临床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 (23) :3257.

老年性低血糖的护理 篇4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182-01

糖尿病低血糖是指因治疗小当而导致患者出现血糖过低,可影响身体的正常神经系统,病情严重者会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1]。为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生活质量,笔者给予我院诊治的74例老年低血糖患者必要的护理十预,效果显著,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诊断的738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选取74例患者,其中男48例,女26例。年龄在60岁—78岁,平均年龄在(68士5.1)岁,病程在13年—21年。74例患者均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1.2 方法

通过对选取的7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得出引发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状的原因。最后医护人员根据这些原因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2 结果

通过对选取的74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进行诊断,其中有28例患者因为饮食控制不合理,13例患者因为运动量过大,23例患者因为用药不合理,还有10例患者是因為其他因素。然后医护人员根据这些病人的实际症状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3.1 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

3.1.1 饮食控制不佳

老年糖尿病出现低血糖症状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饮食控制不合理。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不到位,常常会出现过度控制饮食的现象,从而直接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3]。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常常有肠胃功能紊乱的症状,很容易导致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够。

3.1.2 用药不当

其一,没有及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的使用量。其二,服用的降糖药物量过大。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所服用的胰岛素剂量和其他降糖效果的药物量较大,或者注射的胰岛素剂量较大[4]。这样的快速降糖法很容易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迅速下降,甚至出现急性低血糖症状;其三,忽略了对其他疾病治疗过程中所服药物。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差,存在其他各种病因,这样在用服用多种药物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降血糖的效果。

3.1.3 运动量过大

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时间进行运动也很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症状。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长时间进行运动,从而导致运动量过大,引发低血糖症状。尤其是当老年糖尿病患者体内葡萄糖水平较低时更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症状,从而在较大的程度上增加了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几率。

3.1.4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身体新陈代谢功能逐渐下降,身体调节激素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同时,更重要的是老年患者肾上腺激素R受体兴奋性下降,植物神经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等多种病症发生导致肾上腺反应出现异常现象,从而引起糖尿病患者原来储备物出现不足和胰岛素储备过多等现象,这样很容易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

3.2 护理对策

低血糖是糖尿病的一个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病症主要表现在面色苍白、紧张、焦虑、出汗,血糖快速下降等,以及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因此,给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采取的主要护理干预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心理护理

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医护人员应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耐心的向糖尿病患者讲解病情发生的具体情况,以此来增强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还应该积极告诉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具体方案和措施,让患者配合治疗,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的效果。

3.2.2健康教育

在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采取护理措施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通过对这些患者采取一般治疗和针对性护理措施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的认识,从而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发展低血糖的几率。

3.2.3 用药指导

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严格监督和管理患者的用药情况,从而确保患者使用的胰岛素剂量、剂型正确,并且还应该准确把握注射的时间,有效防止老年糖尿病患者因为降糖速度过快而引发低血糖的症状。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记忆力较差,很容易出现漏用、错用、重复用药的情况[5]。因此,医护人员应该不断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让他们留意患者正确用药。

3.2.4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规范饮食习惯有利于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现象,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的情况。其中医护人员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时,要叮嘱糖尿病患者按时按量的进食,确保饮食的营养搭配和均匀。其中还有一部分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记忆力衰退,这样医护人员应该反复叮嘱家属和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巡视。

参考文献:

[1] 马平.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18-219

[2] 杨青.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急救处理及护理措施[J].吉林医学;2014(11):2458-2459.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反应的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6例2型糖尿病合并夜间低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22例, 女性14例, 患者年龄为62~78岁, 平均年龄为 (64.3±6.8) 岁, 患者病情为2~32年, 平均病情为 (12.8±3.5) 年。上述患者均符合2010年ADA对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1)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6.5%; (2) 患者空腹血糖 (FPG) >7.0mmol/L。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各18例患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以及血糖诊断值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注:与治疗前相比, P1) <0.05,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 P2) <0.05,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P3) <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ACEI类药物控制血压, 并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改善微循环, 并定期对患者测量血糖。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χ—±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 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方法

2.1 对照组

2.1.1 密切留意患者病情变化

夜班人员在巡房时应密切留意患者活动及神志情况, 同时应注意患者面色是否苍白、手心是否出汗等低血糖反应[3]。由于老年患者反应性较低, 部分患者出现低血糖时不会有明显的症状, 而是直接进入到昏迷的状态中, 对于此类患者应对患者加强血糖监测, 监测时间可选择在凌晨12点、凌晨3点、凌晨5点等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症状的时段。

2.1.2 胰岛素注射护理

对患者注射胰岛素时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注射, 不能自行调整剂量或自行添加其他药物, 以免影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从而导致血糖值下降[4]。当患者出现剧烈的运动后应避免对患者进行腹部注射, 其原因在于腹部注射胰岛素患者吸收较快, 容易导致老年患者出现低血糖。

2.1.3 夜间低血糖应激处理

当患者低血糖值低于2.8mmol/L时, 不论患者是否出现低血糖反应, 都需要给患者升血糖处理。对于症状较轻或无症状者, 可给予口服含糖食物或口服葡萄糖, 直到血糖恢复正常。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 尤其是出现低血糖昏迷者, 可给予静脉注射50%葡萄糖。

2.2 观察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及生活干预等临床干预措施, 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2.2.1 心理干预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较长, 饮食受到限制, 长时间的治疗让患者认为该病属于不治之症, 因此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护理时, 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状况,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同时应对患者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家属解答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让患者了解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 增强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 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 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2.2.2 生活干预

为患者制定一套合理的膳食方案, 方案中应包含患者每天的食物种类及饮食方式。患者每天热量的摄入不宜超过9000~10000KJ, 应严格限制患者的糖类及脂肪的摄入量, 糖类的摄入应占总热量的50%左右, 尽可能地选择全麦面包、燕麦、豆类、南瓜及土豆等食物应限制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甜点、油条、炸薯片、蛋糕等高糖份的食物摄入。

2.2.3 健康教育

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及认识, 会影响患者的治疗状况, 同时影响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效果。患者只有遵守医嘱, 长期合理地服用药物, 才能达到有效降糖,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健康教育, 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 让患者能清楚意识到停药后疾病对身体的危害性。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用药依从率、健康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1。

3.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 (FPG) 、餐后2h血糖 (2h PG) 和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后两组FPG、2h PG、Hb A1c均出现下降, 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观察组治疗后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结果见表2。

3讨论

夜间糖尿病经常发生在睡梦中, 因此患者不容易察觉, 当患者及临床护士可通过如下几点判断是否为低血糖症状:患者是否出现噩梦、出汗、汗湿、乏力、晨起头昏等症状对其进行判断。对于怀疑低血糖者, 可在凌晨1~3点的时段测定患者血糖值, 以便尽早发现患者低血糖症状, 及早对患者进行处理。老年糖尿病发生一方面与患者感染器官功能衰退, 导致对低血糖症状敏感性下降有关, 另一方面也与患者大多数伴有神经病变疾病有关, 从而导致患者肾上腺分泌不足以及胰高血糖素下降有关。因此对患者进行护理时, 处理加强对患者临床症状的观察外, 还需要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 让患者充分了解低血糖发生的原因, 同时应对患加强心理护理, 减少患者焦虑的心理, 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 饮食干预能减少患者摄取过多的糖分, 从而有利于患者控制血糖。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药依从率、健康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以及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从而说明对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患者加强护理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参考文献

[1]龚年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 2008, 12 (4) :128-129.

[2]王晓辉.糖尿病并发低血糖28例原因及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 2010, 14 (2) :254-255.

[3]刘桂华.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8, 6 (5) :269-270.

浅析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临床护理 篇6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1例, 其中男25例, 女16例, 年龄60~82岁, 病程1~18年;均符合WHO 1998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视网膜病变15例, 糖尿病肾病12例, 周围神经病变11例, 糖尿病足5例, 合并冠心病者12例, 高血压者15例, 脑血管病变8例, 肺部感染4例, 泌尿系统感染6例。本组患者经精心护理, 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 全部好转出院。

1.2 临床特点

老年人低于3.0 mmol/L时, 出现的交感神经兴奋及中枢神经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是与老年糖尿病的以下特点有关:老年人多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不能很好的被低血糖兴奋延误就诊时间, 严重的低血糖反应使脑细胞功能受损;老年人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不足, 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血糖调节, 热量摄入不足, 可引发严重低血糖反应;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每年下降1%, 胰岛素清除障碍, 肝脏糖原异生功能下降, 特别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时, 影响胰岛素和磺酰脲类药物的代谢和清除更易发生低血糖;胰岛素应用不当:低血糖多发生在胰岛素最大作用时间内, 如短效胰岛素所致低血糖, 常发生在餐后3 h左右, 晚餐前应用中长胰岛素, 易发生夜间低血糖;注射胰岛素同时合用口服降糖药;运动使血循环加速;胰岛素注射方法不当, 剂量错误[1]。

1.3 用药情况

本组41例患者, 发生低血糖前有17例使用胰岛素 (INS) 治疗, 20~46U/d。单用格列本脲 (优降糖) 者7例, 每次2.5 mg, 3次/d;单用格列齐特 (达美康) 者5例, 每次40~120 mg, 2~3次/d;12例应用磺脲类 (格列本脲或格列齐特) 与双胍类 (二甲双胍) 合用, 治疗药量为每次格列本脲2.5~5 mg或格列齐列40~120 mg;二甲双胍每次0.125~0.5 g, 均为2~3次/d, 个别患者加阿卡波糖每次50 mg, 2~3次/d;14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肾病, 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治疗[2]。

2护理

2.1 积极处理低血糖

患者入院后立即监测末梢血糖, 建立静脉通道, 得知血糖结果后, 即给予50%葡萄糖40~60 ml静脉注射, 然后静脉输注10%葡萄糖维持血糖在6~10 mmol/L, 直至低血糖效应期消失;做好昏迷期间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给予心电监护, 监测生命体征, 给予氧气吸入,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同时应预防压疮、口腔炎、泌尿系感染, 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2.2 病情观察

患者绝对卧床, 减少活动。根据轻重程度对症治疗;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类低血糖反应不同的临床表现, 提高早期识别能力;加强病房巡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提高识别能力, 如患者神志和活动情况, 有无脸色苍白、乏力等, 及时发现低血糖的反应及低血糖患者昏迷, 为抢救患者蠃得时间。

2.3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认识, 告知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指导患者不可擅自增减药量, 明白睡前血糖监测以及增加夜间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对老年反复发生低血糖者以及严重心、脑、肾并发症的患者需做好糖尿病健康教育, 患者血糖控制不宜过低或过快, 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按时按量进餐, 指导合理饮食及合理运动。根据每个患者情况制订一套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 使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方法, 嘱患者外出时备带“糖尿病急救卡”并随身携带一些饼干、糖果等, 以便及时纠正早期低血糖反应。

2.4 药物应用的护理

应用胰岛素时应注意剂量准确, 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注射前应了解患者食欲情况, 饮食准备情况, 能否按时进餐, 注射后勤巡视病房, 了解患者的进食情况, 如果患者消化不良或者食欲减退应及时报告医生, 减少胰岛素用量;护士应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降血糖药物的原理、剂量、用法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告知患者用药过量可诱发低血糖。应用胰岛素时应注意选择剂型, 抽吸剂量要精确, 注射时要抽取回血, 避免注入皮下血管内;合并使用其他药物者, 需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 嘱患者不可随意增减药物[3]。

2.5 饮食教育

饮食量及用药量需保持平衡, 饮食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 制订严格、科学的饮食方案;在患者药物治疗期间, 应注意按时进食, 针对根据患者并发症的不同, 制订不同种类的饮食, 如夜间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睡前需加餐;在用降糖药期间忌烟酒。

3小结

随着人口老龄化, 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 低血糖反应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低血糖反应对老年人危害极大。护理人员需动态观察病情, 重视老年患者的饮食及运动情况的变化, 合并内科病症者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因此, 应监测睡前血糖, 防止夜间低血糖发生, 一旦发生了低血糖反应, 应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474.

[2]王利花.老年患者的心理调查及护理.包头医学, 2008, 32 (1) :45.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 均符合WHO 1998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男39例, 女37例, 年龄63岁~80岁, 平均年龄 (73.25±5.12) 岁;糖尿病病程3年~32年, 平均 (13.22±2.85) 年;并发症:冠心病20例、糖尿病肾病31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2例, 脑血管病8例, 感染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38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无显著差异 (P>0.05) , 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降糖药物治疗, 其中口服降糖药物35例、胰岛素治疗29例, 胰岛素泵治疗12例。参考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对其进行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2.1 病情观察

(1) 加强对患者血糖水平的监测, 分别在晨起空腹时、3餐后2 h及午夜时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观察, 一旦发现低血糖则停止用药, 并告知主治医生进行治疗。 (2)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饥饿、面色苍白、出汗、无力等现象, 尤其是对反应迟钝的患者需要重点监测。 (3) 夜间血糖变化最大, 患者极易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 进入昏迷状态。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夜间血糖监测, 若睡前监测患者血糖<6 mmol/L, 则需重点监护;而对于诉说有不适症状或血糖不稳定患者, 则需加强监测, 尤其是00:00、03:00、05:00, 从而避免出现糖尿病低血糖性昏迷[2]。

1.2.2 用药护理

降糖药的使用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有效手段, 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医嘱给予患者降糖药物, 严格控制给药时间、剂量等, 如餐时或餐后给予患者双胍类药物, 餐前30 min前服用磺脲类药物[3], 尽量避免药物的重复使用。在对血糖进行控制时, 血糖水平可稍高于正常值, 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1.2.3 胰岛素护理

(1) 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手段, 胰岛素剂量、使用时间等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时, 医护人员要谨遵医嘱, 严格药物使用, 按时、按量对患者进行治疗, 同时将注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 如进食少或进食困难时尽量停用或减少使用;剧烈运动严禁腹部注射。 (2) 胰岛素泵在治疗时, 一些胰岛素敏感患者极易出现低血糖, 因此在治疗时, 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血糖的监测, 实行动态监测, 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情况。对于发生低血糖患者立即停止胰岛素泵的使用, 并告知主管医生进行处理。

1.2.4 心理护理

(1) 糖尿病多伴随严重并发症, 而一些无症状低血糖发生较为迅速, 患者无防备状态下出现, 极易导致恐慌、紧张现象。因此在治疗时, 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将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告知患者, 使其能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对患者进行安抚, 告知其低血糖是可防控、可治愈的,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争取患者的理解。 (2)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提高其对糖尿病及低血糖的认识, 对患者的饮食及运动进行合理指导, 同时将自我监测方式告知患者。

1.2.5 治疗措施

患者出现低血糖时, 症状轻微者可食用含糖食品, 症状严重者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 m L, 具体根据病情使用;之后静脉滴注10%葡萄糖500~1 000m L, 对滴速进行调节, 从而保证其血糖水平维持在6~10 mmol/L。低血糖症状消失后, 给予患者胰高血糖素治疗;对于出现昏迷患者, 采用50%葡萄糖静脉推注。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2例低血糖, 发生率为5.3%;参考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1例低血糖, 发生率为28.9%,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8, P<0.05) 。在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中, 以降糖药物使用量过大为主, 见表1。

3 讨论

通过降糖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有利于患者健康, 因此在治疗时, 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低血糖现象的发生。在给药时, 尽量由小剂量开始, 尽量选择短、中效降糖药治疗, 根据患者餐后2 h及空腹状态下血糖值对给药时间及药物剂量进行调整, 从而避免出现低血糖现象。而在治疗期间, 加强对血糖的监测有助于低血糖现象的及时发现, 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 效果显著。本文中,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 (P<0.05) , 其中降糖药物使用过量是导致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加强对患者血糖的监测, 严格药物使用, 从而减少低血糖现象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将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38例, 2组患者均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同时采用优质系统护理干预, 参考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并对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2例低血糖, 发生率为5.3%;参考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1例低血糖, 发生率为2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导致糖尿病低血糖的因素中降糖药物使用量为主, 其次为进食少、运动量过大。结论 导致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因素较多, 针对危险因素给予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钟金菊.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25) :3327-3329.

[2]陈雪.27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1) :214.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 患者 , 其中男49例 , 女31例 , 年龄58~80岁 , 平均年龄 (67.32±5.22) 岁 ;病程1~18年 , 平均病程 (8.96±4.33) 年 ; 合并症 : 冠心病18例 , 高血压14例 , 脑梗死6例 , 治疗方式 :胰岛素治疗32例 ,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48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40例 ,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比较。

1.2 方法

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给予患者常规的宣传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与健康教育, 主要措施如下。

1宣传教育。通过个人指导与集体教育相互结合的方法做好宣传工作, 将低血糖反应发生的主要表现、临床症状及处理方法告知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使其具有必要的识别能力及心理准备, 从而使其能够及时施救及自救。

2合理饮食指导。医护人员对患者体质量等进行准确计算, 并根据其实际情况计算出理想的活动强度, 每天热量摄入量等, 将基本的饮食知识告知患者, 了解其每天的饮食量, 并熟悉食物交换法。每天保持固定的食量, 保证饮食量与药量平衡, 患者减少进食时, 可相应的少腹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治疗患者需要每天按时进餐。

3适当运动。运动能够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从而更好的控制体重及血糖, 近年来运动治疗糖尿病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然而过量的运动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因此医护人员要注意把握安全有效的运动强度;在进行较大运动量的活动时, 患者需要适当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 同时随身携带含糖食物等。对于合并高血压、严重的心律失常、肺心病及视网膜脱落患者, 不用主张大量的运动。

4指导合理用药。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降糖药物的常用类型、使用剂量、作用高峰时间、使用时间、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患者尽量减少使用的优降糖、胰岛素药物, 无需强求将血糖控制在范围之内, 为保证安全, 可控制血糖稍微高点。

1.3 统计方 法

该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 , 计数资料采用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参考组 (P<0.05) , 具体见表1所示。

2观察组随访期内出现2例低血糖, 低血糖发生率为5%参考组随访期内出现10例低血糖事件, 低血糖发生率为25%,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老年人体质多比较虚弱, 同时生理功能减退, 因此在血糖控制时极易出现低血糖症状[2]。临床认为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主要与以下几点因素有着直接关系:1患者进食量较小或者未进食等, 或者患者服用降糖药物后未能及时进食;2患者运动过量导致其血糖分解[4];3降糖药物增减过快、药物使用不严格等, 同时老年人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敏感性降低, 能力下降等, 均可导致患者由于使用不当而出现低血糖等[3]。该次研究中 ,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同时接受优质护理干预, 患者饮食、运动及用药等均得到合理的控制及掌握, 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知晓率明显上升, 患者能够实现自身血糖的监测, 及时发现低血糖表现及症状, 从而更好的接受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 (P<0.05) , 由此可知, 在糖尿病患者治疗同时给予有效的措施及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40例,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及预防措施, 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参考组 (P<0.05) ;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 (P<0.05) 。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同时对其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维持血糖稳定, 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患者,糖尿病,低血糖,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李慧芳.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56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 2011, 23 (10) :875-876.

[2]王凌云, 申燕勤.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发生低血糖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中外医疗, 2012, 31 (2) :149-151.

[3]许睿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时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12) :148-150.

老年性低血糖的护理 篇9

【关键词】 跟进式健康教育;老年糖尿;低血糖;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0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09-02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糖尿病已超过1.5亿到2025年将增加1倍。DM病人的最终死亡原因大多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死于各种严重的并发症。低血糖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24.5%。随着护理工作从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病人为中心,健康宣教被公认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由于老年人生理性衰退其低血糖发生率70-80%,其症状不典型,易漏诊,重者发生休克、昏迷甚至死亡。我院采取跟进式健康宣教,对老年糖尿病人在院及出院后进行跟踪宣教与管理,大大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老年糖尿病病人76例,男40例,女36例年龄65-83岁,病程5-20年,对上述病人根据年龄、性别、基础病、用药方式、病程及血糖控制分成两组,进行观察。

1.2 方法

1.2.1 在院病人的管理 两组病人使血糖控制(空腹)小于6.0-6.8mmol/L,餐后小于10mmol/L。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糖尿病的相关因素、饮食、运动哦、休息、用药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及相关预防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及心理干预。①认知是通过发放低血糖的宣传手册,举办讲座和一对一讲解,放电视录像,让病人及家属全员参加,使其掌握皮下注射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剂量、方法准确确,注射部位正确,用药后及时用餐。介绍低血糖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易出现,有什么症状,预防方法,急救措施。及预防低血糖的重要性。使其提高对此病的认知能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就餐、外出携带糖果、饼干、饮料,并佩戴糖尿病救助卡,以便出现意外及时应对。②心理干预糖尿病病人需长期服药、应用胰岛素治疗、控制饮食,而老年人受自身条件的限制,缺乏糖尿病知识,易产生焦虑、烦躁、失望、悲观的心情,部分患者怕对胰岛素产生依赖,放弃治疗,易引起血糖波动,造成低血糖或高血糖,护士主动与之交流,向其讲解相关知识,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让病人明白其终身服药的重要性,配合医生治疗,才能战胜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③采用看图对话护理模式与患者互动,病室内挂图5幅,分别为糖尿病概念、病理、生理,健康饮食与运动,低血糖症状、发病机理,皮下注射胰岛素部位、方法,糖尿病治疗误区。护士给予讲解及发放手册。

1.2.2 病人出院后管理 建立病人的信息档案,与其保持联系,每周电话随访一次,追踪患者出院后用药、饮食、运动、休息及血糖控制情况。对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进行家庭随访,每半月一次,进行日常管理及评价,控制好血糖,减少并发症。

1.2.3 对在院及出院病人发放低血糖判定标准 ①一般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病人饥饿感、心悸、出冷汗、颤抖、焦虑、无力、面色苍白、心率加快,服糖后症状缓解。②低血糖的急救,轻者口服糖水、含糖饮料、进食饼干、面包。重者给予50%葡萄60-100ml静脉注射,神志不清者切忌喂食。③向在院及出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准确掌握病人信息。

2 结 果

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2例,1例因病人感冒、进食差,未及时调节降糖药剂量,另1例运动量过大,产生饥饿感,进食后缓解。而对照组发生低血糖5例,2例为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食,1例为饮酒,2例在等待检查过程中突发,其中4例治愈,1例因诱发心衰而死亡。

3 讨 论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男女比例71:49,年龄60~82岁,平均(73.5±8.6)岁。全部观察对象入选前均确诊为糖尿病,且有低血糖病史。不同观察对象之间性别、年龄和血糖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药物护理

格列苯脲和氯磺丙脲等磺酰脲类长效降糖药物均为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常用药物类型,也是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状的主要原因,所以,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选择短效磺酰脲类尿糖药物,例如胰岛素增敏剂和二甲双弧等,这类药物安全性较高,不易诱发低血糖症状。

1.2.2 饮食干预

老年糖尿病患者自身消化功能较差,因而需要护理人员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其制订健康合理的饮食方案。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每天定时定量进食,根据患者的每天运动量、生活习惯、身高、体重和性别等资料,对其每日所需的热量进行计算,并以此为依据制订食谱,从而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的稳定性。一旦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则可联合食用含高纤维、高蛋白质的食物,另一方面,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状通常发生在夜间,因而其睡前可适量摄入含高蛋白食物,包括鸡蛋、豆腐干等,严禁吸烟、酒精和咖啡因。

1.2.3 运动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天需适量运动,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医护人员应从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素质等情况出发,为其制订日常运动计划,除非患者患有需要卧床休养的并发症,否则均需每日适量运动,但需要对运动的强度进行控制,以轻微出汗、不感到心慌为度。

1.2.4 心理干预

老年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措施,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因而患者容易出现恐惧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影响临床治疗过程的开展。针对这一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主动倾听患者的表达,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其免受不良情绪的影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5 生活指导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随时携带糖果或饼干,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需要及时补充能量。同时,通过健康教育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低血糖防治的相关知识,使其掌握低血糖的识别和处理方法,保证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状后,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避免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后,血糖正常、高血糖和低血糖患者所占比例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经预防性护理后,观察组其血糖正常率

明显比对照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低血糖和高血糖症状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老年人群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且老年人群自身生理功能逐步衰退,体质相对较为虚弱,因而接受降糖治疗后,容易发生低血糖症状[1,2]。低血糖症是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低,进而导致脑组织缺乏能量及机体代偿性调节引起的症状群。由于老年人交感神经兴奋较缺乏,因此易产生无症状性低血糖症,且该症状非典型,使临床诊断难度加大,如若得不到及时救治,易导致脑神经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临床研究认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如下:(1)降糖药物使用不严格或是剂量增减过快[3,4];(2)老年人胰岛素调节能力较差,对于血糖降低的敏感度有所降低,血糖调节能力较差,因而一旦药物治疗不合理,就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3)患者运动过量导致其血糖分解;(4)患者进食量较少、未进食及服降糖药后未及时进食[5,6,7,8]。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观察到,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预防性护理后,其血糖正常率为80.00%,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26.6 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说明预防性护理通过指导患者选用短效磺酰脲类尿糖药物、为患者制订健康饮食方案并监督其实行、指导患者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增加护患沟通以及宣传必要的健康知识,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潜在的低血糖风险,实施包括药物护理、运动护理、饮食干预等在内的综合性预防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自我护理意识及护理能力,以实现患者血糖的实时监测,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睿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时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2):148-149.

[2]樊凌.老年糖尿病的预防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0):188.

[3]赵金娥.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0):355-356.

[4]丁一琴,吕建元,王浩.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111-112.

[5]欧美荣,李梓.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37例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13,31(2):142-144.

[6]吕春巧.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5):196 6-196 7.

[7]赵玉红,勇琴歌.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332-333.

上一篇:过氧化酶下一篇:广播媒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