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培训

2024-07-21

中职教师培训(精选十篇)

中职教师培训 篇1

一、教师培训的外部条件不足

除了教师自身的因素外, 中职教师培训还需要许多外部条件支持, 如培训经费, 工学矛盾的解决, 培训激励机制的建立, 以及有关技能培训的硬件配套设施等。但从调查来看, 这些外部条件尚不能满足中职教师培训的需要。

(1) 学校和管理部门对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一直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 作为地方兴办的中职院校, 并没有被地方列入教育预算中, 更不用说教师的培训经费了。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的经费迟迟不到位;有的基地甚至前一年的培训经费还没拿到;有的学员还拿不到自己垫付的培训经费。目前培训报到率低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外, 大部分是经费原因。

(2) 由于地方政府对中职教育重视不够, 没有建立健全培训的法规、政策、制度及有效的激励措施和约束机制, 导致教师对培训没有热情或消极对待, 降低了培训的效率。

(3)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还没有跟上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 这些基地大都依托普通高校设立, 受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设备的限制, 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很难满足中职教师多专业的培训需求, 因此必须加强国家级和各省级中职教师师资培训基地建设, 以满足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地方教育部门对培训人员的情况审核不严

国家级的中职教师培训, 是针对真正的骨干教师的培训, 对象是已经达到一定层次的教师。而中职教师参加培训必须由学校选派, 地方教育部审核。但是通过培训来看, 问题很多。

(1) 培训学员基础参差不齐, 制定教学培训方案难度较大。这一问题的形式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学员的选派问题, 有些中职学校认识不到所选派的学员专业较差, 专业不对口, 换岗多, 培训基地需为这些学员花很大精力, 且效果不好。

(2) 学员选派不合理, 差异性大, 培训效率低。全国培训, 学员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各基地向个性化培训努力是应该肯定的方向。但是, 个性与共性应适当平衡, 否则会降低培训效率。因此, 各教育主管部门在组织过程中应尽可能把转行培训排除在骨干教师培训之外。关于改行来进行培训这样的情况, 虽所占比例不大, 但仍有一定的数量, 给培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建议要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标准进行严格审核, 一些学校确实要增开新专业、教授新内容的, 其培训可以安排在省级培训中进行解决, 因为省级培训时间较短, 所在地区概括面比较大。

(3) 学员资格审查不严, 参培教师基础、水平参差不齐。选派的教师要尽量符合标准, 基地反映选派的学员有相当一部分不符合教育部文件的要求。很多真正的骨干教师由于任务繁重离不开岗位, 学校就派了一些非骨干、转行的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来应付培训学习。

在2007年度对全国47个培训基地的问卷中, 学员问题居基地所有问题之最, 占问题总数的29.67%。

三、提升职业资格困难重重

国家级中职教师培训想让参培的老师能提高一级职业资格, 想法是好的, 但是通过实践看来, 困难很多。职业资格证书的办理是一个严肃、规范的过程, 申报、考核、评审、审核等程序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 导致培训学员不可能在结业的同时就能拿到职业资格证书, 这样, 培训的真正目的大打折扣。在2007年度对全国47个培训基地的问卷调查中, 共有42个基地填报了本年度培训学员数, 计7671人;有32个基地填报了学员取得“高一级职业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学员数, 计2689人, 学员获取高一级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比例为35.05%。

学校考证, 特别是职业资格证培训, 时间短, 内容多。如果要都提高一级, 难度很大, 甚至达不到。资格证的取得强调企业培训非常重要, 强调技术训练非常必要。要因专业而异, 达到主管专业、主管部门的认可, 不能降低标准, 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教师达到什么水平, 能提高多少, 就按照提高的程度设计他可能获得的资格证书。

四、企业实践难

去企业实践是中职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也是中职教师的需求所在。但是根据访谈, 发现去企业实践很难, 而且效果不理想。

(1) 企业实践要注意理解企业文化与掌握这一技能的平衡。根据目前的状况, 强调、强化这一技能是正确的。同样应该注意到, 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是薄弱环节。实验实践要指导学员注重和了解与专业有关的不同类型的企业, 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智能要求的关键点以及职业工作的规范要求等。

(2) 要认真落实培训方案大纲, 花力量去寻求一些专业对口、管理科学、发展良好的实践企业单位, 一般得有5到6个实习基地, 并随时调整, 但现实操作中难度较大。要让我们的学员都实习、上岗操作有一定的困难。要达到高标准的企业实践还需进一步努力。

(3) 不少基地反映组织学员到企业实践困难。相应的实践活动大多不是通过组织关系安排, 而是通过私人关系寻求机会。

(4) 有些专业的教师到企业实践实际上是不可能甚至很难实现的, 或者是去了之后仅仅停留在表面。如果简单地按照要求, 1/2参培学员要到企业实践, 很多时候只能是做表面文章, 浪费时间。

在2007年度对全国47个培训基地的问卷调查中, 企业实践问题排在基地问题的第二位, 占问题总数的19.78%。反映有如下困难: (1) 有些专业缺乏固定、长期的实践企业; (2) 企业对培训工作不积极, 企业实践大多只在见习层面, 难以达到上岗、顶岗的地步, 效果不理想; (3) 企业实践成本高、时间长, 执行困难; (4) 实训教学给基地的教学资源增加了压力; (5) 企业实践的安全教育和计划性做得不够。

五、师资培训工作滞后, 校本培训没有很好开展

目前中职教师素质存在很多不足, 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师培训就是学历教育, 一旦达到中职院校要求的本科学历层次, 教师就没有了参加培训的动力;参加研究生班的学习也很难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因为在寒暑假期间, 教师学习的多是教育学、心理学课程, 研究生班针对职业教育的课程又很少, 且多为理论课程。教师对提高实践能力方面的培训有很强的需求, 但现在的中职师资培训尚难满足这种需要, 这种情况在中职院校普遍存在。若这种情况继续存在的话, 大部分教师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将处于“吃老本”的状态, 不能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前沿知识, “完成培养目标”只是一句空话。

在对湖南10多所中职学校的调查中, 只有17%的教师反映参加过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最主要的是培训教师的技能, 提供给教师真正需要的知识, 而不是从理论到理论、从讲解到讲解的形式化的培训。另外, 培训的师资水平不够高, 这也是造成教师对校本培训没有热情的原因之一。这可能是校本培训还没有真正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要以及职业教育特色的后果, 因此, 要从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角度出发, 加强各种形式的中职师资培训。

中职教师培训总结 篇2

暑假的中职教师培训对于已经进入职场多时的年轻教师是个绝佳的学习机会。我想每一位年轻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拥有的知识在一点点流失。我们在大学里系统的学习专业课,而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仅仅用了其中的两三门,对于在教学过程用不到的课程我们会暂放一边,用进则退,我们保有的知识越来越少;即使我们正在教学的课程,如果不关注它的发展,就会变成狭隘的“旧知识”。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而参加培训班是一个快速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很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学院学习将近一个月,回顾这一个月,我首先感谢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们培训班学员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细心的教导,使我们来自全省地的老师们对都有一种亲切感,从而都能安下心来认真学习。在这里我谨代表我自己向领导和老师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所做的一切,并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总结这一个月的学习,我的教育教学水平、专业技术能力有所提升,也学到了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以及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而更重要的使我开阔了眼界。次活动内容丰富,安排也很合理,使我得到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培训,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我目前和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是我参加了这次教师培训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后得到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职业教育理论课的学习

1、聆听名师讲座,更新职教理念

此次培训,我们每天聆听有名的专家和学者讲座,使我们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模式有了新的认识;使我们了解精品课程的建设理念及方法;使我们了解了中职学校的教学理念,掌握了课程开发的步骤,初步具备新课程开发的能力。如《中职专业课教师的实践困惑及其解读》,《礼仪》,《职业教育理论及课程与教学改革》让我们树立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了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了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新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更加贴近和符合中职教学的需要转变教学方法。了解了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模式,知道了当前我国中职课改应考虑的中职定位、中职双重职能、中职

学生分层等问题。

讲座内容涉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观、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理念与有效教学实践、教育研究项目设计与实施、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等。每一场报告,每一次对话,都是思想的洗礼,头脑的风暴。在聆听与对话中,我感受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步伐,感受到了差距,激发了热情。专题讲座课上,教授们的妙语连珠引得在场的学员们不时陷入深思。老师们新颖的职教观点和教学方法,风趣的讲解,使长期困扰我的中职生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问题,茅塞顿开。更新了职教理念,学员们课堂上忙着做笔记,下课后,围着授课老师提问、拷贝课件,那情景真让人难忘。在每次长达三个小时的讲座中,专家学者们很少停下来歇一歇,喝口水。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精辟的理论阐述,给我以深刻的启示,更重要的是我从专家们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看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这种精神,怎能不让我们感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们的身上体现出了人民教师这个名词的本义。

二、专业课程教学

本次培训我学习到了我未接触过的Java程序设计。通过老师们的细心指导,我已经对这门语言有了基本的认识,教我们的老师,他都有很雄厚的教学经验,不但对本学科的理论有深入透彻的理解,而且对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方向也有深刻的认识。

三,同行交流,解困答疑。

此次参加培训的教师多是年轻教师,走上教师岗位没多久,在教学水平和学生管理尚有不足之处,借此机会,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取他山之石以攻玉。作为年轻教师对学校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都有美好的期待,同时也有困惑。

无论这样的困惑何时能得到解答,目前我们只要立足教师的本岗,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为学生,集微显著,我们已经为我们的学校发展,为我们的中职教育发展出一份力。

总之,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不长,这一个月的学习生活我没有虚度,我过得很充实。通过培训和教学实践,使我对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进

中职学校教师在职培训调查 篇3

实际操作能力成为培训对象的期待

从调查结果来看,54%的教师认为此次培训提供的相对最多的是本专业的前沿理论,36%的教师则认为是职业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教学论知识。然而,希望将“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作为培训内容重点的教师却有66%,只有7%的教师希望将重点放在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上,24%的教师则更期待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方面有所提高。同时,教师们普遍比较看重职业技术教育的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实际操作与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培训内容的课程编排总体来说是合理且令人满意的,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参训教师原基础与知识专攻方向的不同,导致课程编排难度增加,从而使课程编排不能满足所有学员的要求。通过对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的统计,我们发现,此次培训的“入口”筛选不够合理,中职学校在对参训教师的筛选上,未能严格按照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下发的指导意见上报和选送参训教师。

半天理论半天实践最受欢迎

在前期培训过程中,大多数培训机构都是以“前半程集中理论培训,后半程集中实践培训”的方式开展培训,占72%,“前半天理论培训,后半天实践培训占15%,前半天集中实践培训后半天理论提高占8%”。而参训学员期望的最理想的培训模式主要集中在“前半天理论培训,后半天实践培训”的方式上。

此次调研的6所培训机构,3所设在理工类院校,2所设在综合性大学,1所设在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根据走访意见,学员中的大多数人认为在全国专业技能较强的对口学校或者条件较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培训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专业知识提升与开阔眼界是最大收获

在培训中,29%的教师认为所学知识脱离实际,30%的教师觉得所学与期望存在偏差,同时39%的教师对培训当地日常生活不习惯。不过,他们对此次培训的总体评价,持满意态度的占到了55%,18%的教师给予了非常满意的评价。调查表明,他们承认经过此次培训得到的收获较多,在开阔了眼界的同时,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3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技能有所提高,79%的教师认为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中职教师培训 篇4

教师一直是教与学的核心。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那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 尤其是青年数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呢?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为此, 笔者对苏州市某职业学校三位具备高级教师资格的数学教师T1、T2、T3 (他们的教龄分别为16年、22年、23年) 进行访谈, 访谈内容包括个人专业成长经历、个人专业成长中的重要因素、个人专业成长的注意点、如何更快更好地成长、给青年教师的建议5个方面。笔者从他们的个人专业成长案例中得到一些启示, 望能对中职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二、中职数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1. 人生目标的设定是个人专业成长的第一要素

从对T1、T2、T3的访谈中发现, 三位教师都把人生目标的设定作为个人专业成长最重要的因素。T1把人生目标设定为“成为一名数学特级教师”;T2希望“自己在数学教育领域能有所建树”;T3在教学中一直以“教学中不断突破自我, 实现自我”这一目标要求自己。在以往的教学中, 中等职业学校采用统一的课程设置, 这使得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驻足不前, 教学成了机械的重复, 而国家统一课程和办学标准化, 更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失去了活力。许多数学教师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为成绩不断奋斗, 疲惫不堪。此时, 如果不确立好自己的人生目标便只能在碌碌无为中度过。

2. 反思是数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阶段

从3位教师的访谈记录中归纳了3位教师的个人成长经历如下:T1适应→模仿 (师徒帮带过程中的模仿) →反思→成熟;T2学习→反思→选择 (确定自己的风格) →高峰 (已有数十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 并参与课题研究) ;T3迷茫 (从教开始阶段) →阅读→反思→成熟 (走出困境) 。这与其他教师专业成长研究中教育者的专业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基本一致, 即“基础阶段 (适应期、模仿期、完善期) 、成长阶段 (选择期、骨干期) 、成熟阶段 (高峰期、发挥期) ”。T3个人经历了从教开始阶段遇到了教学效果难以提高的瓶颈阶段, 通过不断探索、反思自己的教学, 同时从实践和书本中寻找解决的途径,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用分层教学法, 还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一年的实践不仅突破瓶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而且由此逐渐形成了自己成熟的教学风格。

Schon在1983年提出了反思性教师这一概念。他认为教师结合亲身经历中的疑惑, 通过一系列的反思、研究活动来寻求解决疑惑的方法, 是教师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在初为人师时, 多数教师常常因为以往教育中所接受的就是被动接受式教育, 然后他们用被教的方法来教别人。虽然可以暂时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数的目的, 但这样的应试教育不但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也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实践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数学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就需要教师不断反思, 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深度的挖掘与提炼来达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 才能认识到自身不足之处, 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而反思是数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阶段。

3. 科研是数学教师专业成长乃至成熟的必由之路

在这次访谈中, 三位教师都认为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乃至成熟的必由之路。T1、T2、T3每年都订阅大量数学教育相关杂志, 多次参加过校级、市级、国家级课题研究。T1认为“要了解学生, 必须通过认真细致的科研, 不能只凭经验或模仿”;T2认为“科研的成功与否也是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T3认为“教育离不开科研, 比如在进行函数概念教学时, 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函数之前有哪些基础?另外还要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理解概念的?这都需要课前认真的调查和实证研究”。

教育是科学, 是艺术, 需要实践和探究。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的。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生活在教学情景中, 最了解教学的困难和需求, 最能感知到问题所在, 我们可以从课堂上、作业中、考卷上了解教学中的问题。从这些第一手资料中分析问题、改进教学, 建构适合实际的教学情景。

4. 阅读是数学教师专业成长中至关重要的积累过程

三位教师都认为阅读是数学教师专业成长中至关重要的积累过程。访谈中, 在请三位教师对青年教师提出建议部分, 三位教师都建议青年教师增加阅读量来拓宽视野。T2建议要定时定量进行阅读专业书籍以及自己喜欢的书籍。T1、T2、T3每天的阅读时间分别平均约为3小时、2小时、2小时, 基本每个月都能坚持阅读完一本书。

许多专业知识是在对专业书籍的阅读中慢慢积累起来的。三位教师在给青年教师的建议中要求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 还要读一些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数学专业书籍, 以及有关数学史方面的书籍, 还着重要求青年教师应至少通读一至两种专业性的数学期刊。一般来说, 数学期刊刊载的都是数学或数学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 讨论的是数学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 反映的是数学及数学教育的最新动态。

我们常常发现, 几乎所有的优秀数学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阅读。他们的课堂正是由于他们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涵养才会既生动有趣又扎实高效。书本中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智慧塑造着每一位阅读者的丰富坚强的人格;同时, 书本也引发教师更善于思考, 更有教育的智慧, 课堂上也更添一份灵气。另外, 学科的快速发展, 也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 把握学科前沿, 加深理解, 提升教学, 进而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5. 合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

三位教师在谈及课题研究过程时都提到了合作在完成科研任务时的重要性, 以及加速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作用。

三位教师不仅建议要多与同事、同行合作, 进行学习和交流, 更要学会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工具增强和提高沟通的时效性、有效性。先进的网络工具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 探讨教学或科研中出现的问题, 同样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良好途径。

中职教师培训总结 篇5

作为从行业走进学校的非师范型教师,重点需要在专业、行业与教育教学的完美融合。在为期一个月的企业实习中,不仅让我了解了一家企业的运作模式和菜品制作中的种种。更重要是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当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中职学生能作为企业更为合适员工,为我们如何培养出更多“实用型”学生提供了有力的现实依据。

根据基地的课程安排,20xx年11月11日至12月6日,为期四周,我与其他几位同学在首旅旗下全聚德集团的四川饭店实习。从集团到企业的重视可以看出,行业对中职教育是支持的、大力协助的,最终也是能够受益的。

一个月的时间,以与专业对应的烹饪技术工作为基础,观摩大厨们的烹煮蒸炸烤,亲手经历老字号企业的规划范菜品制作技艺,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厨房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和企业的经营管理、人事行政等相关人员的交流切磋。经历和收获如下:

一、依据所在学校的学生培养模式和学生就业去向,就这次实习饭店经历,对今后教学工作中,我们会为学生讲解集团餐饮的运作模式,中央厨房、中心厨房与工厂化辅助,快捷厨房快速出菜的纯餐饮企业厨房运作,对他们进行模仿教学与实践,可以毕业后快速上手。

二、就类似四川饭店这样在餐饮集团下运作的企业的地方菜系菜品结构分析,作为老字号企业,数十年的菜品积累和与时俱进的创新与适应。通过与相关人员交流、沟通,可以将这些经验和变化,在合适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告知学生,学校专业教学的传统菜、基础菜和时尚菜除了掌握相关技能技法外,逐步的向不同就业去向的不通变化和适宜层度。

三、在有限时间里,利用工作之余时间,走访了类似实习企业的多个省份驻京办如贵州大厦、云南大厦、广西大厦、安徽大厦等,了解更多地方菜系在京的种种状态,了解他们在保持地方特色和适宜经营需求中的共同点、如何找到对接点等方法,也走访了几家设计平时教学需用到的西餐企业和他们的菜品结构与走向。希望将这些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汇总后,传授给即将毕业的学生,让他们就业后能够更快的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也采访一家正在做美食节的酒店和一家新川菜。撰写的《赤水美食飘香京城》的三个版本分别发表在贵州日报时政新闻版、中国食品报餐饮世界版和中国烹饪杂志上。撰写的《苏东坡的烹饪哲理》、《味里蕴含儒雅风》、《三苏酒楼眉山川菜》等即将在中国食品报、中国烹饪杂志、四川烹饪杂志发表。

四、对实习的思考:在因岗设人往因人设岗变化的当下,作为平时教学中跨门类较多的实际情况下,更希望能够一周一轮换或者两周一轮换实习企业的模式更佳。当然如果是非烹饪专业转岗烹饪的学员,则需要一个较为确定的岗位实实在在的练习,达到回校后即能上岗的目的。

中职教师培训 篇6

近年来,中职教师培训虽然在整体上对中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培训本身仍然存在着主体参与意识不强、内容动态生成不足、训后跟踪支持不够理想等问题。如何解决以上问题,不断增强中职教师培训的实效,成为我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的努力方向。综观全区、全国,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

第一,以需促培,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每一项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都应以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此才能较好地解决主体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在培训项目实施之前,区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可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访谈、问卷调查、档案分析、案例研究等方式,全面剖析教师的知识、技能等方面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充分发掘教师的显性和潜在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师培训项目的基本要求,形成系统、有效的培训方案。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参训者的现场反应,及时调整培训的方式,动态生成培训内容,有效地调动起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二,多元培训,适应教师个性化学习的特点。教师的学习具有较强的个性特点,培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满足不同参训个体的学习需求。在现今的多种培训活动中,嵌入式、游历式、菜单式等培训方式被广泛使用,培训效果显著,参训者普遍反映“能切实学到知识和技能”。另外,参与式、实战式、体验式等培训方式,亦可大力提倡。

第三,合作共享,营造教师学习的和谐氛围。教师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差异是参训者互相学习的宝贵资源,培训方应引导参训学员通过沟通交流、互动研讨、经验分享、合作学习等方式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学科素养与执教水平。因此,区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在组织培训的过程中,应努力为参训者搭建经验交流、共享和合作的平台,构建团结协作的培训文化。如:采用主题论坛、主题沙龙等形式,让教师围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开发、技能竞赛、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进行交流研讨;采用情境教学的形式,把培训课程直接嵌入到中职学校的课堂中去,就职业教育教学的现场进行观摩和点评;采用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组内教师充分展示经验,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实践项目或作品;等等。

第四,跟踪支持,促进教师学习成果的有效转化。为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对参训者进行教学跟踪和各种形式的指导、帮助非常必要。区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应制定有效的训后跟踪与支持保障制度,以促进教师培训成果的有效转化,例如为教师应用培训所学提供必要的时间和资源支持,根据参训者的考核评估情况指定相关学科专家或企业导师定期深入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现场指导等。

中职教师的良好心态 篇7

近几年我们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大力支持, 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度重视。中职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不断加大, 所担负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 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那么我们如何能在重重压力下,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呢?

1 认同教师角色, 肯定自我

教师一直以来受到社会的尊重与肯定。有句古话“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它曾经是人们所向往的一种职业。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人们价值观的不断改变, 大多数人往往喜欢用金钱衡量一种职业, 衡量一个人。虽然国家也在不断提高教师收入, 可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依然和高收入人群无法相提并论, 有些教师变得茫然。反复在想“每天起早贪黑, 累死累活, 一个月下来竟不如人家半个月甚至一天的收入多”, 在心里不停的问自己“值吗?”。于是他们开始把精力放在如何赚钱上。出去代课、当家教、炒股等, 搞起了第二职业。这样一来放在教学和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必定减少, 效果可想而知。这么做是不符合职业道德的, 也是不负责任的。教师所面对的不是机器, 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 面对的是一群生理和心理还未完全发育成熟的青少年。他们没能进入高中, 考取大学, 带着自己和父母的失望, 选择了中等职业学校, 希望能在这里寻找到新的光明和出路。他们在这里播下希望的种子, 企盼着收获的果实。每个教师身上担负着社会、家长和孩子们的信任与希望。这就是这一职业的特点, 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每个人在你选择教师的那一天起就应明白这一切, 并时刻铭记。我们要正确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 正确认识自己。并能愉悦的接受这一职业, 要热爱自己的工作, 喜欢自己的学生, 把教学工作和与学生相处当作一种快乐, 享受在其中。

2 与人和谐相处,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指能正确解决人际关系中的不同问题, 妥善处理与学生、家长、教师和领导的关系。

现在的中职生普遍被认为不好教, 不好管。原因其一, 是因为中职招生无选择性, 招来的学生基础差, 学习劲头不足。举一个真实的例子, 在一次数学课上, 老师问1/2+1/2=?有个别学生大声答到1/4, 老师哭笑不得。这是一种实际现象, 但我们作为教师不应该看不起他们, 或放弃他们。此时的中职生自尊心极强, 心里比较脆弱, 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作为教师要创造轻松、活跃的气氛, 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 学生敢说能说给予肯定, 学生不敢说要引导他们说, 学生说得不对要给予巧妙的修正。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一些不知道的问题。教师要独具慧眼, 要看得见学生的心灵之花。其二, 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多半是独生子女, 在家娇生惯养, 而且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 已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思想比较活跃, 对老师说的一些理论、看法不完全认同, 在这种情况下, 再利用传统的教育方法, 已经行不通了。此时中职教师应仔细研究学生们的心理, 采取巧妙、恰当的方法, 使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师生关系, 而是有进一步的朋友关系, 兄弟姐妹关系, 倾诉者与倾听者的关系, 使其关系融洽, 和睦相处。在“群众”中建立“崇高的威望”, 做一个深受爱戴的“群众领袖”。

老师和家长之间应该多进行换位思考, 多替对方考虑。其实老师和家长的心里是一样的, 都希望孩子进步, 希望孩子能学有所成, 将来在社会上实现自我独立, 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可是家长往往把全部希望放在学校和老师身上。这样一来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教育活动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 家长应密切配合学校, 配合老师, 做到相互沟通, 相互体谅, 一起努力, 解决孩子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师之间, 教师与领导之间, 应该建立和谐的关系, 具有融洽的气氛。我们应时刻心怀大志, 将国家的教育大业放在首位。团结一致, 朝着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学校、有利于学生的方向去努力。真诚、友善地对待每个人, 怀有一个博大的胸怀, 容纳世间万物!

3 做学习型教师, 提高自己

社会的发展对教育质量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教育质量的基础依赖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打铁还 (下转第108页) (上接第104页) 须自身硬”。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业务和素质方面。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 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以法律为依据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保证;提高自身素质是提高整体素质的关键;教师要更新观念, 树立新的学生观和知识观;科学的管理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保障。只有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才能促进教育的发展。可是教师平时工作繁重, 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无一不与之息息相关。另外, 大部分学校的骨干教师, 中坚力量, 也都是处于中青年阶段, 在家庭上承担着赡养老人, 抚养孩子的重任。在这种情况下, 有些教师在精神上和身体上开始懒惰, 放松自己, 给自己找各种理由。依然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知识和方法教授二十一世纪的学生, 知识内容陈旧, 教育教学方法老套。

作为教师, 尤其是处于二十一世纪知识大爆炸阶段的教师, 更应该努力学习, 不断更新自己。据专家预测, 2020年的知识总量将是现在的3至4倍, 到二十一世纪五十年代, 知识总量将实现在的100倍。如果我们不努力了解、掌握新知识, 认识新事物, 原地踏步, 在知识上停滞不前。那么我们很快会被淘汰, 经过我们培育出的学生也会被社会淘汰。教师要以平常心来看待自己, 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信息, 探索新问题,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用一生来学习, 使我们时时怀有一颗学习进取的心, 时时处于学习的状态, 永远保持学习的热情, 那么我们的知识之树才会常青。

学习是一件乐事, 我们要在学习中寻找快乐, 体会充实, 提高自我, 超越自我;在工作中体现自我, 肯定自我。只有充实的知识, 较高的业务水平, 良好的心态, 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才能为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提供雄厚的人才力量。所以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 修身养德, 致知力行, 方能做好教育工作, 赢得社会尊重。

心态, 即心理状态, 它亦正亦反。正的一面会使人积极、乐观、勤奋、勇敢;反的一面会使人消极、悲观、懒惰、怯懦。拥有什么样的心态, 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愿所有的教师能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愿我们的人生灿烂而精彩, 愿我们的国家繁荣而昌盛!

总之, 我国的教育事业正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我们教师必须加强修养,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锐意进取, 勇敢地迎接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中职教师培训 篇8

关键词:中职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内涵及其衔接

如何将中职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上来是现阶段我国教育部比较重视的工作, 这就需要有强有力的培育与培训体系作为支撑, 怎样对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在源头就开始给予保证, 对培养与培训的动态衔接上又如何实现, 将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上来, 这是现阶段有关部门及工作人需要应对的问题。

一、培训体系内涵分析

对于这个内涵有不同的看法, 一些人认为, 培训是训练与培养;一些人认为,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 出现了多样化的办学形式, 培养与培训分化、造就新生力量是培养的趋向。培训指的是就业人员、在职人员的短期再教育或专门的训练。和培训相对应的是培养, 一些文献中解释:依据相应的目标, 长期地训练和教育, 促进成长。同时也有这样解释的:令学生对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进行掌握, 构成思想品德, 对体魄予以完善的过程, 紧密地联系着教育。培养的目的需要通过教育予以实现, 它的内涵几乎等同于教育, 就是在修辞中存在着不同的用法。

在对培训进行解释时《教育大辞典》给出了这样观点:培训有三个特征:首先, 培训对象有着依赖性的现状, 培训是针对特定群体而实施的专门训练或者再教育;其次, 预估性的培训目标, 短期是培训的特征, 组织和规划的时候需要按照一定的预设目标进行;再次, 补差性的培训过程, 填补培训对象一些方面的现状和一定预设目标和预估目标之间的差异。培训对象的现状对培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对事物的静止状态进行依赖, 为了达到预先估计的一些结果是培训的目标, 是以现状往目标风奋斗的经过, 是准备达到目的的过程。提高中职院校教师的素质计划, 这当中的中职教师培训, 就是对中职院校新就业教师或者在职教师的短期再教育或者专门训练, 相反并非是将新生量造就出来的长期教育。各级各类教师目前的现状就会将受训对象的现状表现出来, 了解的时候一定要经过调研, 这是培训方案的前提条件和起点。各层次教育是应当具备的教学能力, 是中职教师培训的目标所在, 也是中职教师培训方案的前提所在。努力使一些具备特定起点的中职教师往终点行进的过程, 这就是培训, 是一种补差的情况, 对培训内容的系统化和完整化不必去追求, 同时这也是区别于培养的根本所在。就教师的培训体系, 很多人把它解释为科学体系化的培训内容, 然而, 培训的应有之义中并没有包含学科体系完整情况, 中职教师的培训体系是指有不同培训目标、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种种培训构成的整体, 是在全面的覆盖培训对象, 就是不管是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 还是刚刚入职的新教师, 有各种不同需求、来源于各种不同渠道的教师, 对他们所需的在职培训都能够予以获取。

二、培养体系的内涵

教师的专业化需要对本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人文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这些知识进行掌握, 主要通过教育机构专门教育和训练来对这些知识和技能上予以获取, 如此一来, 对教师的质量才能够从源头上给予保证。将中职教师的培养体系建立起来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根本措施所在, 将主要的来源渠道为中职教师提供出来。这当中的培养指的是对新生力量的造就, 就是依据相应的目的长期地进行训练与教育, 使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被教师们所掌握, 形成健全的体魄和优良的思想品德, 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对中职教学工作能够基本胜任的新生力量。体系在这里是指按照教学的目的, 对合适的教学内容上进行选择, 并把它们依据相应的内部联系和秩序构成整体, 就是按照新教师所具有的基本技能, 将完整规范的培养方案制定出来。因为会有一定的特殊性存在于职业教育中, 因此必定具有特定的内涵存在于教师培养体系中。培养中职教师的方案一定要把教师的专业化作为主要的目标, 就中职教师而言, 有特殊的内涵存在于专业化当中。第一, 没有根据学科划分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情况, 划分的时候是按照专业进行的;第二, 专业在中职学校中与大学专业有一定的差别, 它大多是与职业群和社会的职业相对应, 也就是, 对特定学科知识的掌握不是教师所特别需要, 而是掌握特定岗位工作过程中的知识。所以, 就职业院校的教师来讲, 对教师职业知识专业性特征不足以利用学科专业性去描述, 专业化的职业在描述起来也许会更加的合适, 在这当中, 对岗位技能的掌握上还特别的进行了强调。因此, 在培养我国中职教师的专业培养计划中, 对职业群或企业工作中的学习上予以强化。实践性的知识和条件性的知识对教师职业特征和教育效能的呈现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 所以在中职教师的职业专业化正是与技术工人、工程师的最大区别所在, 但是却有严重的认识误区存在于这样的认识当中, 很多人觉得, 一个优秀的高级技师和工程师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中职教师, 和其有关的是漠视中职教师教学的专业性。现阶段, 师范院校是我国普通教育教师的主要来源, 对教育教学理论及专门的实践培养都有所经历。然而, 就中职教育专业的教师而言, 对这种系统的要求和培训上还比较少, 对中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上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阻碍。实际上, 因为中考的“落选者”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对象, 在不同的程度上他们会厌倦和抵触理论的学习甚至整个学校教育, 这样将这些学生们培养成社会发展中所需的人才, 就将较高的要求抛向了中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培养工作。同时, 职业教育和普通的教育进行比较培养目标上是不同的, 特别是有着专业鲜明的专业职业属性。所以, 职业教育中的专业教学, 一定要在职业属性的基础上将其建立起来。而不可以通过普通教学有关的理论来取而代之。对职业教学中各个要素的特征一定要详细地进行分析, 这样职业教学的能力才能够在中职教师中构建起来。

三、二者的衔接

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 终身教育已成为一种必然, 教师的发展与成长, 应该通过之前培养同职后培训两方面予以构成。需要结合职前培养确定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 注意保持连贯性、科学性和衔接性, 在入职培训方面这一点尤为重要。按照教师接受的培养形式, 有三种类型存在于中职教师的入职培训中:第一类, 一些职教师资是从普通师范类大学毕业的, 具备一般的教学能力, 所以, 就他们来讲, 教育专业化较强, 帮助其掌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间存在的差异。在职业中, 对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予以提升是需要特别注意的。第二类, 一些不是来自师范院校的职教师资, 从教育专业上, 培训他们专业教学最基本的内容;从职业上来讲对他们的实践能力上需要着重进行培养。第三类, 一些教师毕业于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高校。在培养与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澄清的是, 教育专业化方面和职业专业化方面的学习是能够分开的, 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一定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方面, 以中职教学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出发, 传授是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主要目的所在, 这一点同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所以, 在学习专业的理论与专业的技能时, 对先进的教学模式上要进行使用, 面对不一样的教学内容, 对符合本专业特点和职业教育情况的教学方法进行使用, 令教师不但能够将专业能力提升上来, 对教学方法的示范性运用上也能够很好地进行体验, 令教学能力可以得到专业能力的支撑, 用职业教学知识来取代职业知识。另外一个方面, 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的过程中, 一定要结合起专业教学, 利用真实的案例来讲解与示范。一种复杂的结构不良的知识是教育教学知识的本质所在, 直接的应对关系并没有存在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之间。

文章通过上文对中职教育的培训与培养体系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衔接上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在中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 对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对于中职教师的培训与培养工作是绝对能够忽略的两个重要方面, 需要当作中职教育中的重点工作来对待。这就需要在培训与培养的过程中, 要充分地分析中职教育在这两方面的特征, 这样才能够为中职教育将优秀、合格的师资力量打造出来, 进而满足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永芳.中职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内涵及其衔接[J].职业技术教育, 2013, (09) .

[2]姜大源.职业教育:培训与教育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07) .

[3]毛齐明.认知弹性理论及其对教师培训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 2011, (01) .

[4]童莉.舒尔曼知识转化理论对教师知识发展的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 2008, (03) .

[5]凌云, 王浪.中职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09, (11) .

[6]赵玉, 黄郁仪, 吴天生.广州市中职教师专业知能现状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9) .

[7]赵军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如何建立教师威信[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2011, (20) .

[8]孙伟国.略谈中职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 (03) .

[9]施大发, 刘晓魁, 张大伟, 张华.中职专业教师培训与考核标准的开发与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7) .

中职教师培训 篇9

所谓“正德”, 是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要牢固树立人民教师正确的人生观。进而去教育和引领学生, 使学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修养水平能使我们在学生面前起到道德引领的作用。无论我们是否是学生们的启蒙老师, 我们都有义务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作为一个有效的施教者, 其主体的道德水准的高低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 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众所周知, 中职学校的学生的主要来源是各类初级中学的“三类学生”“等外学生”, 学生各方面素质都比较薄弱, 普遍存在德育教育的缺失。试想, 如果我们中职的教师, 自身没有过硬的道德修养和操守, 如何去影响和教育这些在九年义务教育中饱尝失败的痛苦心灵。

“博学”是指中职学校的教师, 应该力求博采众人之长, 集众人优点, 切实提高自身的知识积累水平, “在教中学, 在学中教”, 这是由职业技术学校的知识技能特点决定的。职业类院校面对的生源是九年一贯制的通用基础理论课的学习, 经过九年的不断强化和适应, 学生已经对基础学科的学习方式方法有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当他进入到职校来继续学习的过程中, 对于职校教学过程中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快适应, 加上本身就一直存在的厌学倾向, 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处置, 将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不能只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 还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的专业教学理论, 使我们的教学不仅立足于对专业知识的把握, 还要在此基础上, 钻研专业教学教法, 努力提高教学创新能力。在新形势下, 懂得如何去把握学生的兴奋点, 通过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的共鸣去打开学生思想教育和专业知识教学的突破口。

而“精技”则是特指职业教育类、特殊教育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以技能传授、训练、养成为教育目标的素质。如果说,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自古以来对教师教育目标和具体工作的准确描述的话, 那么对于职业教育而言, 它还肩负着传授技能, 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 成为社会合格的劳动者的这一特殊职能。这就客观上要求, 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想真正成为知识和技能的双重传授者, 必须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技术技能操作能力, 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形成、发展和提高等各阶段均能进行教学和指导。没有又精又专的专业技术实操能力的教师是没有办法完成实训课程的教学的, 更谈不上高素质了。

在上述三个高素质中职教师的素质要求体系中, 首先, “正德”是基础, 是师魂要求的核心。一个从事中职教育的老师, 如果没有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道德情操和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的心理素质, 是不可能使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 也不可能形成精湛的专业操作能力。其次, “博学”也就是说高深的专业知识积累对专业教师来说是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这其中的专业知识积累既包括了对专业知识的更新换代, 也包括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教学相关知识的创新和发展, 对于一个成长中的中职教师而言, 要提高自己的素质, 全面的加强职业类学生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必由之路”。第三, “精技”是对职业教育特殊要求, 是能力要求的核心。职业学校高素质教师区别与普通中小学教师的重要特性, 是与职业教育特点相对应, 适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素质, 需要不断强化和提高, 通过多维度、不断渐进的专项训练来提高技能操作能力。

如何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地学习和积累, 从而成为“德正、学博、技精”的高素质中职学校教师, 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教师的高素质即包括教师的师德、职业道德和修养, 也包括教师的专业教学技巧和能力, 还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三者辩证统一, 是高素质教师的综合特性, 相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这就需要在漫长的教师职业生涯中, 不断地通过各种灵活而科学的手段, 对教师的素质养成进行长期的关注、激励和成效考核。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各教育教学单位主要领导和教学工作的考评指导机构, 必须充分重视和教师素质的全面成长, 把这项工作作为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抓, 成为日常基础性的常规工作来抓。常抓不懈, 才能形成较为浓厚的氛围, 最终才能获得较好的结果。

二、将组织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教师的素质高低, 作为能力的主体, 教师本人的学习态度与组织对教师素质进行的相关培训内容是息息相关的, 同时也是最为直接和关键的因素。要想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离开教师本人的积极性, 将是无本之木, 不可能获得长期的提高, 更不可能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整体战役获得最终的胜利。所以, 从可实施性角度而言, 要想达到较佳的效果, 必须充分重视如何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并发挥组织培训的集体优势, 有的放矢, 双管齐下, 方能长期奏效。在现阶段, 必须做好教师的组织动员工作, 进一步解放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思想, 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竞争环境, 通过自主式学习和专题式培训相结合, 来有效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三、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教师师德教育

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 “德”处于各整体素质内容的核心地位。纵观世界各国教育史, 能成为“高素质”教师的各国教育家, 首先必须是个师德高尚的人, 其次才是较为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师德是社会各界群众对教师素质最为关切的方面, 同时也是教师自我成长、自我提高的基本条件。一个缺乏师德的教师, 不可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民教师, 一个不能提高师德的专家, 永远不可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光荣而伟大的任务的。我们既要加强师德教育, 同时还要注意师德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在教育的过程中学会使用最为生动、有效的师德教育方式, 改变过去那种“重形式、轻方式”的简单教育模式, 通过各种教师喜闻乐见、参与程度高、教育效果好的方式来组织师德教育, 优化师德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 必将获得更为理想的结果。

摘要: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教师, 要有崇高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精神, 要有关心爱护学生的情感特征, 要有治学严谨、善于钻研的求学态度和学习能力, 要有教学内容改造、教学方法创新的探索精神, 同时还要有甘于寂寞、求真求实、不求显贵的学者风范。

刍议中职教师的“教育敏感” 篇10

什么是“职业敏感”?职业敏感就是对事物、现象所显现的问题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还要对一些事件有一定的预见性、前瞻性,能够“未雨绸缪”,否则将会产生“船到江心补漏迟”的遗憾。怎样才能具有“教育敏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教学教育

案例:在学校的评教活动中,有位相当不错的老师却得到学生相当低的评价。怎么会这样?一个细节需要注意。在第二天上课前,教师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疑惑,顿时,教室里七嘴八舌地炸开了,在学生一句句慷慨激昂的抱怨中,他终于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1.学生不是对他有意见,而是对这门课有意见,他们不愿意学习这门课了;2.课时安排不合理。已经中断了一个学期的课程如今接着往下学习,本想换个老师好好学的,谁知这么重要的《制图》课,一星期只安排一次课,这节学的到下节都忘得差不多了,怎么学得好呢?

小结:教师应该注重细节,因材施教。不注重细节,就是缺乏了教师该具备的“教育敏感”,也就无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做不到因材施教。教师不应该只为了赶课时而忽略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如果能在接手这门课时,认真分析学生的意见,就会早一点发现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给学生以鼓励和安慰,消除他们的敌对和厌学情绪,从而得到学生的信任,组织好教学。

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下列现象:在课的设计中,教师只按自己的成规和过去的计划授课,而学生则对所设计的认知步骤不能适应,造成在教学进程中障碍迭出,处处受阻,格格不入;在讲课时,学生没听明白,正准备仔细聆听之时,教师却又轻描淡写,一掠而过,使学生感到迷茫;下课铃响,教师拖堂,想把问题讲完,学生对此感到烦躁,结果是教师徒费心机,学生毫无所获。以上种种现象,都集中反映了一点,教师缺乏“教育敏感”,对学生的认知不够,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心理情况处于一种很模糊的状态。

二、思想教育

案例1:场景1:学生去老师家中借钱,老师往里屋去,学生跟随其后,老师往里进,去开抽屉,学生立即跟上,并把头使劲往老师身旁移动,眼睛直直地往抽屉里面看……老师尴尬、无奈……

场景2:几个学生进入教师办公室,见办公椅空着便像到了自己家中一样,放松自由,没征得任何人的同意就一屁股坐到椅子上,翘着二郎腿……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要做一个有修养、懂礼仪的孩子”是不容易的,在诸如以上行为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可能会对学生不理不顾,任其发展,这是极为有害的,要知道教师的敏感性就在于捕捉对学生教育的最佳时机,在面临问题时不能对错误行为纵容,而要抓住最佳时期对其教育,如此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教育作用。

案例2:邹越教授的演讲报告会《让世界充满爱》,目前很是风靡,邹教授从“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四个角度,将“爱”字诠释得淋漓尽致,这是一次触动心灵的演讲。有个教师看到后,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时机,就让学生看了这段视频。当视频结束后,他趁热打铁,立即开了一个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在强烈的气氛中,学生被深深震撼。

这位教师的机智令人佩服,以往有的教师也开过这样的班会,但因为缺乏论据,渲染的气氛不够,往往是老师义正言辞地讲,学生不当一回事,认为是小题大做。这位老师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具备应有的“教育敏感”。

三、管理教育

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6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学生感情迸发强烈,容易冲动,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酿成大祸。

案例:某班学生张某,经常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仗着有人给他撑腰,在学校以“老大”自居,不是让老实的学生给他打水、买饭,就是欺负弱小的同学,让他们出所谓的“保护费”。王某生性胆小、内向,平时见着张某都是躲着走。可张某还是不依不挠,揪住王某不放。深受其害的王实在是气不过了,终于他爆发了,拿了刀子捅向张某……事情发生了,所有老师都震惊了,事后,人们不免把谴责的目光投向了他们的班主任马老师,这位学生为何作出了如此过激的举动?事件恶化到今天这种局面,到底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如果班主任平时能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的话,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这种事件发生?血的教训给我们以警示:班主任更要有相当强的“教育敏感”。

种种不争的事实都告诉我们: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敏感”:他们或察于渐变之微,敏于事之未发;或精于诱导之功,止于行之未萌;或依据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事物关系,洞悉内在的规律;他们有一幅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潜力,着力于“长善救失”,把隐藏的种种潜能变为发展的现实;他们有一颗细致的心灵,善于捕捉每个学生的细微变化,着眼于“对症下药”,把出现的种种不足变为进步的动力;他们有一腔温暖的情怀,善于化解每一个学生心中的郁结,着力于“春风化雨”,他们的敏锐、细致和温暖,产生一种奇异的力量:愚钝变为聪慧,玩劣变为文明,落后变为先进,“腐朽化为神奇”。

摘要:中职教育已越来越受国家重视, 中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中职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教育敏感”素质,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否则, 紧张忙碌的工作很可能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从教学、教育、管理三个方面对教师的“教育敏感”进行了探讨。

上一篇:食管癌根治性切除下一篇:齐白石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