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2024-07-14

积极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精选十篇)

积极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篇1

一、数学课互动交流很重要

在教学中, 由于每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同, 在探究新知过程中各自的建构过程也是各不相同的。这种差异实际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而交往互动正是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共同学习, 共享资源, 还可以完善自己的认知, 使自己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如, 教学《线段的认识》时,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之后, 让学生汇报:谈谈你对线段的认识有哪些?

生1:我觉得线段都是一段一段的。

生2:线段很直。

生3:线段有头有尾。

……

通过这样的交往互动, 学生分享了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充实了自己, 形成了线段的完整概念, 达到了共同提高, 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在整合中优化数学教学

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 有这样一段实录:

师:7是一个奇特的数, 古代许多问题与7有关, 七巧板有7块, 一星期有7天, 古诗也有7言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古诗。 (播放《枫桥夜泊》) , 这首诗四句共多少个字?你能用一句口诀来回答吗?

生:四七二十八。

师:实际生活中, 你发现了哪些与7有关的问题?

师用多媒体出示:七个小矮人伴着音乐唱歌:“一个兄弟一张床, 七个兄弟七张床。一个兄弟两个碗, 七个兄弟十四个碗。”

下面请同学们听着音乐自己再往下编一编。这样教师将乘法口诀同文学、音乐、生活常识等有机整合, 采取了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学生在操作、讨论、对话、唱歌中思考, 把7的口诀由抽象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 让学生在“玩”中、“做”中、“唱”中不知不觉地将枯燥的口诀输入到“记忆存储器”中。

三、在情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我们一线老师都知道, 数学学习最好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如, 教学“年月日”时, 老师创设“大象伯伯”过生日的情境, 然后引入大象伯伯对小动物们说的话:

我是大象伯伯, 我今年已经50岁了, 你们猜我过过多少个生日?49个?48个?50个?不对, 不对!我呀, 每个生日都过, 可是, 我只过完了12个生日,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的生日是个特殊的日子。等学完了今天的年月日知识你们就会猜出我的生日是哪一天喽!小朋友们, 快快去学吧!……

积极推行集体备课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篇2

当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教学这一特殊“生产力”需要得到快速发展,教师的业务素质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改进,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广大师生的共同期盼和奋斗目标。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做好备课这一环节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有效地实行集体备课,下面我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提高认识,积极推进集体备课常规化。

过去,就教学常规而言,我们的备课一直是实行传统的“单干式”手写备课,虽然有诸多弊病,但我们习惯了,愿意墨守成规,对“集体备课”这一新的作法心存疑虑,有众多担心。一是担心部分教师在备课上形成依赖性,增强惰性,一味指望别人。二是担心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从网上一下了之,应付检查。三是担心集体备课千篇一律,死搬硬套,失去针对性和实效性。正因为这些担心,所以集体备课一直以来没有得到认可。但自从创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展开以来,我校教师积极学习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权衡利弊,制定管理办法,扬长避短,充分肯定集体备课的好处,对集体备课形成了共识。

通过实践,一是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师队伍中的人才资源,即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又有可能激发每个教师的“潜能”,使教师在集体备课中产生灵感,进而形成集体智慧。二是集体备课是一个“炼钢”的大熔炉,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集体备课有利于形成浓厚的教育科研之风。四是集体备课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了高度的认识,就一定能克服弊病,变被动为主动,使集体备课逐步走向自觉化、常规化。

二、深入研究,努力促进集体备课科学化。

集体备课也好,个人备课也好,都必须体现科学性。我认为集体

“三备”原则,即备教材、备学法、备教法,特别是“备教法”跟以往相比有所不同,高效课堂要求它不仅要备“如何教”,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备“如何学”,即把教学和学法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二是“一体化”原则,即教师备课形成的“教学案”、或导学案,实际上是教案、学案一体化,体现了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三是同步性原则,即备课组成员的教学内容、计划、进度等应基本同步,否则就难以达到合作创新、互相学习借鉴的目的。四是合作性原则,这是集体备课的关键所在,集体备课要求成员在整个备课过程以至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集体研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取长补短。合作程度越深,共同提高越快。

三、加强监督,大力推进集体备课规范化。

集体备课必须规范化,否则就真会出现前面我所说的那几种令人担忧的问题,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甚至形式都成了幌子。所以集体备课必须加强监督,集体备课要规范,收集备课参与资料;二是主备人初编导学案;三是集中交流,主备人主讲,集体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设计等;四是修改教学案(导学案);五是主备人执教首先试教;六是再次调整教学案;七是教学活动结束后将教学案存入备课资源库,以备今后使用。

学案必须要经过备课组长和学科负责人的审查合格后方能提交集体讨论。二是严把讨论关,集体备课的关键一环是集体讨论,讨论的意见必须在备注修改栏中留下记录,讨论结束后学科负责人要签字,并注明时间、地点、人员等。三是严把试教关,每份教案形成后,都由主备人首先执教试讲,便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供其他成员借鉴,调整教法。四是严把导学案回收关,发给学生的导学案,在本课教学活动结束后要求教师回收导学案,以便检查落实情况,反馈信息,总结经验。

四、加强管理,切实做到集体备课制度化。

集体备课形成长效机机制,除了科学化、规范化以外,还需要管

周查制,学校每周对教师的备教改进行检查,重点查导学案运用和落实情况,其次是查教师是否做到了超周备课,特别是主备教师。二是将教学常规落实情况与绩效工资及时挂钩,实行月结制,将连续四周的周查情况汇总,将结果当月公布,及时反映教师的备、教、改等常规落实情况。三是备课组实行领导蹲点制和学科负责制,负责人参与备课和教学的整个过程。四是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使集体备课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

如何积极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篇3

关键词:数学课堂;高效策略;互动交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设计,引领学生主动探索,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数学课互动交流很重要

在教学中,由于每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同,在探究新知过程中各自的建构过程也是各不相同的。这种差异实际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交往互动正是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共同学习,共享资源,还可以完善自己的认知,使自己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如,教学《线段的认识》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之后,让学生汇报:谈谈你对线段的认识有哪些?

生1:我觉得线段都是一段一段的。

生2:线段很直。

生3:线段有头有尾。

……

通过这样的交往互动,学生分享了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充实了自己,形成了线段的完整概念,达到了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在整合中优化数学教学

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有这样一段实录:

师:7是一个奇特的数,古代许多问题与7有关,七巧板有7块,一星期有7天,古诗也有7言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古诗。(播放《枫桥夜泊》),这首诗四句共多少个字?你能用一句口诀来回答吗?

生:四七二十八。

师:实际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与7有关的问题?

师用多媒体出示:七个小矮人伴着音乐唱歌:“一个兄弟一张床,七个兄弟七张床。一个兄弟两个碗,七个兄弟十四个碗。”

下面请同学们听着音乐自己再往下编一编。这样教师将乘法口诀同文学、音乐、生活常識等有机整合,采取了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学生在操作、讨论、对话、唱歌中思考,把7的口诀由抽象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玩”中、“做”中、“唱”中不知不觉地将枯燥的口诀输入到“记忆存储器”中。

三、在情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我们一线老师都知道,数学学习最好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如,教学“年月日”时,老师创设“大象伯伯”过生日的情境,然后引入大象伯伯对小动物们说的话:

我是大象伯伯,我今年已经50岁了,你们猜我过过多少个生日?49个?48个?50个?不对,不对!我呀,每个生日都过,可是,我只过完了12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的生日是个特殊的日子。等学完了今天的年月日知识你们就会猜出我的生日是哪一天喽!小朋友们,快快去学吧!……

这样的情境,使每个同学都觉得很“神奇”,怀着好奇的心情,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接着,老师再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探究“年月日中闰年二月29天”这个奥秘,并揭开谜底。使学生自主探究有了机会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在第一时间内就能学会新知。

积极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篇4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感到“亲和”

孔子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师生关系融洽, 就会让学生感到课堂气氛轻松, 教师乐“教”, 学生乐“学”, 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 学生才能信任你, 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 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所以教师必须要以信任为基础, 以情感为载体, 真心热爱学生, 赢得学生的信任, 做学生的朋友, 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

二、课前精巧设疑, 为学生适时点拨

孔子云:“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 实际上更需要教师充满睿智的引导, 找准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 “吃透”教材与学生, 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多挖掘、多观察、多体验, 创设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其积极地参与探讨, 并自始至终参与教学活动,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各组分工协作, 让学生主动“合伙”

讨论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辅助方式, 它有利于教学相长, 实现信息的互动交流, 能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 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为了使合作交流能够行之有效, 教师要敢于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留给学生充裕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敢于让学生积极辩论, 尊重他们的想法和见解, 允许他们尝试和探索, 鼓励他们创新与实践.让他们相互协作, 积极探讨, 自觉展开讨论.

四、鼓励学生大胆展示, 使学生“洒脱”

“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 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必须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学习过程中, 要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 用智慧去判断, 用语言去表达.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的变化而变化, 面向全体学生, 努力为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 多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通过展示,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积极思考, 让他们从点滴进步中,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进一步树立自信心.

五、课堂尽显其能, 让学生学有所获

通过巧妙创设问题情境, 创造“自由”的学习环境, 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时空, 教师及时捕捉并积极引导,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课堂上运用一些形象直观的手段, 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 引导学生动手参与, 鼓励学生积极探讨, 让学生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引导学生开拓

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让数学生活化, 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延伸到课外.数学实践的过程, 就是数学化的过程, 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载体, 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使学生热情高涨, 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逐渐养成了留心周围事物, 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 并自觉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

七、实施分层作业, 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

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 改变题海战术, 力争借助高效课堂模式, 实现“零作业”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 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保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所设计的题目一定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启发性, 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从深度、广度上都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并注意变式与拓展, 重视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 而不是盲目布置, 草草了事, 使学生通过作业真正能把知识消化吸收并加以提高创新.

八、课后因材施教, 帮学生释疑解惑

积极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篇5

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这么简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想所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就是让学生先主动学习知识,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学的知识来确定自己的教学方向,也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怎样落到实处,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实效性呢?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把学生摆在第一位。

“先学”中的“先”字,其含义是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希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先入为主,主动探究。以自主学习、生生合作等方式,为“课堂教学”建构一个前置性平台。“后教”中的“后”字则更是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对权威的弱化,它更多的是强调教师要转变角色,走下讲台,以服务者、促进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打破以往老师教学生学,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僵死的教学模式。

“以学定教”中的“学”指的是与学生的发展有关的内容,诸如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等。“教” 指的是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关的内容,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等。“教”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作适时、适当的引导、点拨,以实现课堂教学时间有效运用、高效运用,从而避免教学的低效和无效。

二、先学后教,教学互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积极构建“先学后教,教学互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课前预习自学,根据年级的不同,对学生的预习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低年级主要读通课文,标划好自然段,尝试自学认识生字。中年级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题或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阅读,并进行初步的质疑和标注;高年级则在中年级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初步的分析,并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步:检查预习、巩固预习,重在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等基础知

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问题再次进行尝试性自学,看看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步:集体研讨,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突出思考的习惯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操作中,紧扣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体研讨,教师适当引导,落实以学定教,进行合作释疑,这是重点。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兴趣点,并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点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到“以学定教”和“三讲三不讲”(讲学生通过自学还未解决的问题,讲规律、讲方法,学生没有充分预习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交流能解决的不讲)。以此培养学生的“三学会三养成”(学会自学、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交流与思考,养成参与课堂讨论,倾听老师和同学意见,并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第四步:检测巩固,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紧扣。首先,教师在每次新授课之前,都要安排预习内容,提出预习要求,设计自主探究的题目,要求预习任务具体化,以题引领预习,使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并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利用上课5分钟的时间,检查学生对生字词以及课文朗读的检查,夯实生字词的基础。然后再根据预习中的其他内容进行简短的再次自学,目的是为集体研讨打基础,为小组交流做准备。其次,集体研讨,本组内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研讨情况进行引导,实现知识的迁移,情感的升华以及对内容的内化,达成学习的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最后,反馈矫正,巩固所学。

三、以教导学,以学促教,促进学生互动学习

“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已经超前先学了,那么怎样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1、要建立课堂教学新常规。这是一种有别于旧常规的压抑、严整、呆板的课堂制度。它以学生精神放松,形体自如,活中有序为表征。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创造性学习中,允许学生发言不举手,先上就上,各抒己见,并学会倾听,快速思考;学会补充,表达

自己的想法。

2、引起学生学习意向。创设学生认知冲突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欲望,让思维擦出火花,让矛盾碰撞,使学生积极加入有意义学习行列。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个性自主张扬,焕发思辩活力,从中汲取他人的观点为我所用,激活学生挑战、迎战的能力。

3、让学生选择学习方式。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手段、角色等表现自我,表达自己的行为,表述自己的认知,表演自己的创作,满足学生表现欲望。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情感需要,以“让”为“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4、提供必要的帮助。当学生思维没有方向时,给予指点迷津,确立航标;当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铺路架桥,纠正错误;当学生思维外放时,给予正面牵引,把握教材;当学生思维定势时,给予侧向、发散的启发;在学生思维“山穷水尽”时,给个“柳暗花明”的启示。

5、把球抛给学生,促进交往互动。创设机会,把球抛给学生,也让教师多说一些“我也不懂,不知道”,装装无知和愚笨,让学生多些互动,多些探究。课堂教学中注重以活动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通过活动提升学生交往能力。互动可分为师生互动,让教师做个“平等中的首席”;生生互动,让出机会,让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生本互动,引导学生与书本(教材)交流,回到文本中再认知,再发现。

积极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篇6

一、 准确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特点推行导学案

导学互动的推进,是一场教学改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推进才能有成效。否则必将流于形式,成为过眼烟云。这个规律就是学生此阶段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必须牢牢把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其中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等基本能力主要是通过语文学科加以培养。此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应能独立识记3000汉字;在阅读上能欣赏文学作品,并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并逐步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在语言交际上注意倾听,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在综合性学习方面能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等等。

首先,在“分数为王”的局面下,语文考试试题设计要充分体现以上各项能力的锻炼,考试的导向要体现导学互动教学的意图,实现考、教、学三者有机统一。同时,语文导学互动教案的设计应提高针对性,除充分考虑此阶段学生能力素质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外,在推行中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注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应发挥导学互动在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的独特作用;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益。需要强调的是,导刚的确定,导学方法的选择,包括导学互动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推动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影响导学互动推行的深度和质效。

二、实施“三次备课”,精心打造高质量的语文导学互动课

什么样的语文导学互动教案能称得上高质量的语文互动课?这是值得我们语文老师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一份高质量的语文导学互动教案必须能体现共性与个性统一。如何实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导学互动教案的编写必须经历“三次备课”,这是形成高质量导学互动课的先决条件。原先从学校管理层面来说强调组内分工,专人提前备课,编写导学互动教案,供集体备课时讨论。在这样的前提下,必须强调教师个人二次备课,对组内其他老师导学互动教案的编排意图应有正确的理解和领会,并应注意结合本班学情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文本解读的个体差异性,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次备课不可缺少,必须认真加以执行,这样形成的导学互动教案既有集体的智慧结晶,又不失教师个人的独到见解、独特的教学方法,坚决拒绝空白导学互动教案进课堂。在此重点强调第三次备课,这也是教学反馈和评价提升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适当的督导有利于提高语文组三次备课的执行力和落实程度。在二次备课的基础上,组内每一个老师上完某一篇课文或某一课时后应重新审视这份导学互动教案,根据使用情况,认真做好教后反思,对导学互动教案提出修改意见,不断地完善,由备课组长收集后下一次集体备课再议,最后完成导学互动教案这一轮的定稿。这三次备课充分体现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可操作性极强,力争让每一份最终审定的导学互动教案成为精品。在备课中,应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可在一定区域内跨学校、跨区域共建导学互动教案精品信息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既可以减轻语文老师一次备课的压力,也有利于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三轮备课,这样的导学互动教案必然会受到大部分语文老师的欢迎,这是导学互动教案深入推进的前提。

三、灵活协调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

学习的过程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学生学是内因,而教师的教是外部条件,是外因。也就是说在导学过程中,教师的“导”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学”是根本,“导”为辅助。“导”是为了更好的“学”。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与传统课堂模式相比,语文导学互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舍得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质疑问难。

例如笔者执教《都市精灵》一课时,在课前导刚部分设计了三大部分:①通过独立查找字典或查看书下注解等方法扫清阅读障碍;②初步读懂文章主题;③阅读中产生哪些疑问或是有价值的思考。从批阅的情况来看字词障碍和文章主题学生都能自己解决,课堂上无需再花费时间。质疑那部分,学生提出了30多个问题,或深或浅。这为下一步的课堂导学奠定基础,真正了解了学情。所以语文导学互动教案课前预习部分基本上可以让学生完成对文本的初步阅读和质疑问难。根据对这些问题的整理归纳,选择了三个主问题进行教学:

问题1:品读现代文学馆“一景”、“一宝”、“一幸”部分文字,仔细体会作者的情感。(提示:抓住关键词句,在书上做批注。)

问题2:关于乌鸦的写法问题。(提示: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

问题3:都市的繁华和都市精灵能和谐共存吗?依据文本,说说理由。(提示:与美相结合,抓住关键词赏析。)

用PPT把提问者的姓名都展示出来,无疑给予这些学生极大地鼓舞。课堂研讨时还是或让学生独立思考、个人探究,或小组合作、生生互助,教师只辅之以适当的方法、及时的帮助,并关照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情境中,自己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自我表现,在合作探究中自求顿悟,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显然“导”也是不可缺少的。语文老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帮助确定学习目标、组织学习、创设情境、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互动等。合理评价对于语文这门科目而言尤为重要。情感与价值观的渗透往往是浸润在文本中的,要允许多元解读。课后练习选择哪些内容作为训练点,采用何种训练方式,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由教师精心准备。所以说学生的“学”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两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积极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篇7

一、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出发, 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 良好的教学目标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不恰当的目标则会严重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教师们制定太高的教学目标的话,学生会很难完成任务,导致压力增大,丧失学习的信心。如果制定过低的目标的话,学生不经努力便可以实现,从而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并提高学习质量。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地, 课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建立互信、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护和关心自己的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挖掘学生的优点,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体育教学气氛。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能够消除学生的焦虑压抑、紧张,有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体育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灵活运用体育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学生之间的差异及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将各种练习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将游戏教学和比赛教学应用到体育教学中 。

利用比赛达到体育教学中练习的目的, 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方法。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质量比、快比、高比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竞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将游戏应用到体育教学中,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调节学生存在的不良情绪、打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的快乐,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热爱健身、热爱锻炼的意识,有利于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2.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中 。

只有将传 统教学方 式和多媒 体技术恰 当地结合 起来才能够优化体育教学。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动听的音乐和丰富的图片贯穿体育教学中, 再搭配上体育教师们细致的讲解便可以为学生营造创新的体育学习气氛, 引起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采用分组教学法 。

为了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教学。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针对一些学生难以掌握、具有较大难度的动作,可以利用分层法实施教学,把学习能力相当的学生分到一组,进行动作的练习。比如,在教授学生跨栏时,可以将学习能力好、身体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分到同一个组进行提高训练。针对身体比较柔弱、胆子比较小的学生,可以降低动作的难度,用柔软的橡皮筋代替强硬的栏杆进行训练,避免碰撞。

对于一些动作比较简单的运动项目, 教师可以将基础比较差和基础扎实的学生分到同一个组, 这样学生之间可以互帮互助, 通过彼此之间的帮助,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4.互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所以在体育教学当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当老师进行准备活动。每节体育课之前,学生可以自己编排、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在旁边进行教学指导;在课间,学生可以体验当老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做伴进行动作练习。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并且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印象。

5.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 。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健康积极的教育思想,不但要教会学生相关的体育技能和知识, 还要让学生学会健康科学的健身方法,从而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自主探究、自主练习的空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篇8

一、知情交融, 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教学是知识情感相伴交互作用的过程. 知识是情感的载体, 情感是知识的升华, 知情交融和谐发展是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有效方法. 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 才能想学、爱学、善学、乐学. 因此, 在学习生活中必须根据这一目标, 最大限度利用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个个精神饱满地投入所学习的活动中去. 课堂中, 教师借助现代教学手段, 给孩子创设了一个他们熟悉的环境、感兴趣的环境, 让卡通人物走进课堂, 让卡通把儿童带到了一个动感的童话世界中, 使学生在卡通情境中对熟悉问题产生现实和生活感.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钟表》一课的设计中, 老师用龟兔赛跑的童话故事把学生带到一个假想的童话世界中, 小兔跑一圈, 乌龟则走一大格, 生动形象的动感画面,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从同学们的灿烂的笑容里, 可以看出, 学生对时、分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巧设问题, 给学生探索空间

教学中, 针对小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特点巧设问题, 能扩大学生思考的范围, 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视野, 促使学生更深人地思考, 努力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 例如:教学五年级“梯形面积的计算”时, 教师提出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我们用什么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是用什么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能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吗? 可能会转化成什么图形? 三是老师这儿有一块梯形纸板, 要求它的面积, 你能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老师解答出来吗? 显然, 这几个问题给学生留出了足够的思考和探索空间. 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情境中被激活, 个个情绪高涨, 跃跃欲试, 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仅轻松地学到了知识, 而且活跃了思维, 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 同时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崇尚合作, 让学生轻松学习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构建数学知识, 设计大量的实践活动让每名学生平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 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更大的自由度. 教师可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实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可以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例如:在教学“小兔请客”一课中, 教学20 + 30 = 50 时, 让学生小组讨论, 同学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讨论中去, 通过手中的学具 (小棒、计数器) , 摆一摆, 拨一拨, 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有的同学认为用计数器, 先拨2 个十, 再拨3 个十, 一共是5 个十, 算式:30 + 20 =50;有的同学认为用摆小棒的方法, 先摆3 捆小棒, 在摆2 捆小棒, 一共是5 捆小棒, 算式:30 + 20 = 50.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讨论出这么多的算法来, 令我吃惊,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把这节课的内容学会了.

四、联系实际, 让学生学有动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中, 教师应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 创设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识、新问题. 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开始时利用电脑课件创设故事情节, 放映一位农民伯伯在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上除草的情境. 问:“这是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 你们想知道有关这块地哪些知识? ”同学们纷纷说出: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能收多少菜? 卖多少钱? 面积是多少? 然后教师进一步激发、诱导学生的创新欲望:“同学们, 想知道的知识可真多啊! 我们也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 你们觉得怎样? ”这样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 启迪学生思考, 激活学生思维, 使学生从“我想知道”到“想怎样解决”, 产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和学习兴趣, 也就把教学内容复杂化变成了简单化,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也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五、有趣多样, 使学生快乐学习

“ 爱玩” 是儿童的天性, 教师要创造多种的数学游戏, 并把知识寓于游戏之冲, 让学生在游戏快乐的不知不觉地学会知识, 技能得到锻炼, 智力得到开发, 让学生在“玩中长智, 乐中成才”.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拔萝卜”时, 通过课件出示同学们感兴趣的小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继续比赛, 这次只有算对萝卜上的题, 才能把萝卜拔出来, 你能帮帮它们吗? 学生一边做题, 一边体会比赛的乐趣. 再如:通过给小树治病这一有趣情景, 诱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同时揭示了学生容易出现的计算错误, 培养认真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学生在一边玩, 一边巩固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

如何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篇9

一、把握教材, 精心备课, 找准激发兴趣的切入点

首先要备教材, 认真吃准吃透教材, 掌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提出教学难点, 思考教学内容与知识间的衔接, 用哪种教学方法策略来演示。其次是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经验与多数学生的需要等等, 这样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最有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师都要提前思考。最后是备教法学法, 因为教无定法亦有法, 学法各异取其优。只有做到以上几点, 才能准确地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比如, 我在备“圆锥曲线”一章的教学时, 首先认真查找了大量的有关资料, 特别是相关的高考试题, 然后对这些习题进行归类, 总结相应的解题方法。同时, 对于这些习题, 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相应地处置。对于课堂上的提问, 习题的讲解, 我都根据习题和学生的特点做好了准备, 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从课堂效果来看, 的确非常好, 层次好的学生能够比较快地掌握较难的习题, 并能对相应的习题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 而层次相对差一点的学生也能做出相应的习题。

二、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 教师应将学生的身心活动与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针对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 在课堂上创设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游戏情境, 帮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使学生在玩中学。例如, 1.一张白纸对折一次得2层, 对折两次得4层, 对折三次得8层, 若对折x次所得层数为y, 则y与x的函数关系如何?

教师利用一张白纸对折以后层数的变化来设置问题情境, 进而引出指数函数的定义,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发兴趣。2.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 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 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在这个歌谣中我们是否会发现数字的规律呢?

青蛙的嘴:1 2 3 4…

青蛙的眼睛:2 4 6 8…

青蛙的腿:4 8 12 16…

同学们会发现嘴的数字之间相差1, 眼睛的数字之间相差2, 腿的数字之间相差4, 从而引出了等差数列的定义。这样做使学生对概念记忆深刻。

三、发现数学的美, 激活学生的学习情绪

数学具有自身的魅力, 数学美集中在自然美、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悬念美、意象美、逻辑美、奇异美以及数学思想美、数学家的情感美。在美的享受中启迪人们的心灵, 引起精神的升华,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美, 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激发起来。例如, 我在讲“函数的奇偶性”之前, 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很多对称的东西, 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哪些?”大家开动脑筋, 发挥想象说出了很多答案:街道两旁的路灯, 鸟的翅膀, 人的眼睛, 两双手等等。通过对称美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他们要学这节课的积极性。

四、设置恰当的课堂教学环节,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的教学环节是教师成功的法宝, 可以分以下几步来完成。

1.以案导学, 自主学习

课前, 教师给学生发导学案, 让其结合课本, 对所学知识有个了解, 学生看完之后会有问题要问。

2.合作交流, 组织讨论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让其分组讨论, 每个小组的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不一样, 可以由组长带头来研究这节课所要讲的内容。

3.展示点拨, 解难释疑

课上由各组学生发问, 教师来解答他们的问题, 最后加以总结。

4.课堂检测, 知识拓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在课上出几个小题来检测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否到位, 还可以给其进行延伸。总之, 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的, 这样学生才会注意力集中。

五、改变低效的课堂提问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 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要想做到这样的效果, 教师应在课前认真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 因人因材而问, 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课堂提的问题要生活化、趣味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了, 就能体现出数学的价值, 让学生明白原来学数学是有用的, 不只是用来考试而学它的。趣味化的数学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改变课堂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2.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和“量”

教师课堂提问时, 问题的设计应该从易到难, 从简到繁, 层层递进。这种提问方式, 会使大多数的同学都能跟着教师的思路一点点地去思考, 使中下等生逐渐进步, 最终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 兼顾优差生

课堂上的问题应该分出层次来, 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而且最好是能回答正确, 给其树立自信心。

4.问题设计要开放

教师设置的问题可以不唯一, 例如, 举例说出生活中的N次独立重复试验, 简单随机抽样,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等等, 这样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想, 开动脑筋。

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篇10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要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我们知道,一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还必须添加适量的佐料.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一两个幽默的动作,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这样的课堂才可能是有效的课堂.

二、全方位的备课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上好一堂课的方法固然很多,但备好课无疑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著作中曾谈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历史老师的公开课极其成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得这样好,请问您备课用了多长时间?”他回答道:“可以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要问直接备课的时间,那我告诉你,只有十几分钟.”可见,教师的备课是全方位的,不光要从教的角度来备课,还要从学的角度来备课,要以人为本,重点是要备学生.如果我们不切实际地、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上,就好比是营养成分最高的食品,可学生却不愿意吃,怎么谈得上消化呢?

备课首先要钻研教材.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其次是精心设计教案,设计不同的梯度,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再次是精心制定学案,这是学生课堂主体意识的一种体现,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的一种方法.教师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制定成学案,学案分课前预习部分和课堂演练部分.让学生课前预习,初步了解本节要学习的内容;再通过课堂演练,掌握并巩固所学的知识.制定的学案要有一定目的性、灵活性、针对性和拓展性,让课堂中的每一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归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好主导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让学生人人都会学,人人都肯学,人人都学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谓“先学”,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按照教师所揭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自己学习教材内容并尝试回答有关的问题.所谓“后教”,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整理、评价并进行必要的补充.所谓“当堂训练”,是指教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本节课的作业.因此,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模式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向互动和内在结合.

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高效课堂的动力

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该基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赞可夫曾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会变得高度有效.”我们只要抓住学生心情愉快、求知欲高的时机进行愉快教学,就一定能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1. 创设问题情境

巧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能起着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例如我在讲授“等可能性”时是这样引入的,“如果抛掷一枚质量均匀的骰子,奇数点朝上与偶数点朝上的机会是否相等?”同学们对这一早已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如教九年级数学“圆锥的侧面积”这节课时,我特意戴了一顶圣诞帽到教室,学生们大感惊奇,这无疑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情景导入的环节,就像一出戏的序幕,如果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达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2. 利用实物演示

演示可以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深奥的东西浅显化,从而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例如在教学“蚂蚁怎样走最近”时,我就拿出一个事先做好的可以活动的圆柱体教具,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然后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变成长方形,让他们对比自己的猜测与实际的区别,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使他们学得轻松愉快.

3. 运用电教手段教学

一堂课只有45分钟,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屏幕上的图像和文字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表现清楚.对于要由一个运动的图形得出规律并要证明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数学软件制作动画课件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例如要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制作一个运动着的课件,直观地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的五种关系逐步展示出来,并找到内在规律.

上一篇:俄语国家下一篇:航空航天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