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

2024-07-30

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精选十篇)

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 篇1

1 高职护理生物化学课程的困境

1.1 课程学时偏少

随着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 各课程都作了调整, 按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的要求, 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专业实训技能培训的力度。而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理论化、基础化, 学生不感兴趣, 使教师的积极性不断降低, 更有部分教师将生物化学视为无关紧要的课程。在这种片面理念的影响下, 生物化学课程的学时被削减。忻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生物化学总学时为92学时, 而现在只有30学时左右, 见表1。

学时减少的后果为: (1) 缩减了很多教学内容,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2) 学生认为生物化学与护理专业关系不大, 以后工作不需要, 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动力。

对我校2013级护理大专学生生物化学进行了问卷调查, 将学生掌握程度分为4个等级:完全能掌握、多数能掌握、少数能掌握、不能掌握。结果显示, 有6.80%的学生完全能掌握, 32.13%的学生为多数能掌握, 56.47%的学生为少数掌握所学知识, 4.67%的学生为不能掌握, 与朱洁等的研究结果相吻合[1], 我校2011年的问卷调查结果中, 56.41%的学生为多数能掌握, 说明学时的缩减严重影响学生的理解及掌握程度。

1.2 教材针对性不强

高职院校还没有统一的规划教材。现阶段高职护理专业学制3年, 在校学习2年, 临床实践1年。在有限的学时下, 各校本着适用的原则各显其能, 各用各的教材。有的学校使用正式出版的传统教材, 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存在知识结构庞大、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的缺点, 不易于学习和理解;有的学校使用其他院校编写的教材, 不能充分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 与行业的实际联系较少;还有的学校使用自己学校编写的教材, 与临床实际联系方面比较紧密, 但删减的内容太多也很随意, 不能推广应用。

1.3 教学方法不灵活

目前的教学方法是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讲得絮烦、学生听得麻木, 师生对教学过程都没有新鲜感。有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兴趣采用了多媒体教学, 但基于本课程的局限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 对教学并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 特别是在重难点的阐述上更显得力不从心, 没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发挥出来, 长期下去不但起不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师资不平衡

学校的教育依托的是教师, 提高教学质量更需要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然而随着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生物化学课程学时压缩, 有部分教师考虑到自身的发展, 慢慢转向专业核心课或行政管理工作。我校目前护理专业有生物化学教师4人, 都是<35岁的年轻教师, 师资年轻化。

2 解决生物化学课程困境的对策

2.1 准确定位

生物化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是疾病学基础等专业核心课的基础和铺垫。课程设计的定位是以岗位主导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 以就业为导向。根据护理专业技能培养目标, 将岗位需求与生物化学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优化教学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课程设计应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组织协调及沟通能力的培养。

2.2 编写新教材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在2012年护理专业课程改革中, 为更好地完成护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整合原有知识、紧密联系临床, 我校编写了适合护理大专学生使用的《人体生物化学》, 包括16章内容, 并投入使用。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为了协调文科、理科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增加了化学基础知识, 如溶液的浓度、溶液的稀释、溶液的渗透压、生物分子概述等内容, 有针对性地满足护理专业的需求, 同时删减了繁琐的代谢过程, 精简纯理论性知识, 突出生理意义, 加入与临床联系密切的案例, 真正体现出高职护理专业的特点。2014年随着护理专业基础课内容的进一步改革创新,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将解剖学、生理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的知识进行整合, 组织编写了《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 其中生物化学是第十六章, 在内容上删减了纯理论的化学反应。

2.3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还应该寻找适合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教学方法。首先要转变思想, 把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转变为积极获取知识的求知者,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教学就是一种能驱动学生主动思考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 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 既活跃课堂气氛, 又可以使教学从单向的输送知识变为双向的互动过程, 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提高了学习兴趣, 增强了自信心。

在教学中应使授课方法多元化, 如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其中多媒体教学是解决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结合实际需要, 将大段的文字转换成图文并茂、动静相依的现代化课件, 适量插入生动和贴近生活实践的典型图片、表格及图例, 使知识更有益于学生理解、掌握。在目前的护理教学方法改革中, 案例教学法广受学生的亲睐, 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建设适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库。教师通过典型案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促使学生进行综合分析, 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 对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法。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预先设计和组织特点教学内容, 在一些资料的辅助下让学生主动寻求知识,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开拓学生的思维, 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每种教学方法都有优缺点, 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4 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

合理、高标准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发展的基础, 建设过硬的师资队伍包括教师群体结构合理和个体素质的提高。依据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要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以此为基础组织教学活动。

实践证明, 通过课程定位、编写教材、优化教学方法、打造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改革,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突出专业特色,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 篇2

摘要:五年制学生没有经过高中阶段学习,基础知识较差,有效的学习方法还未养成,开展化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以及动手能力,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有积极影响,所以,非化工专业开设化学课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厌学、自制力差等问题,教学效果不明显。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抓课堂纪律、注重基础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信心,树立、培养学生学习意愿等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五年制非化工专业;化学教学;思考

一、五年制非化工专业开设化学课的意义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学制,五年制高职教育以其独有的优势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逐步发展壮大。五年制高职教育前两年实行中职教育,课程内容以高中阶段全科知识教育为主,教学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与工农业、日常生活、医学、材料等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五年制学生没有经过高中阶段学习,基础知识较差,有效的学习方法还未掌握,开展化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有积极影响。所以,非化工专业开设化学课是非常必要的。

二、五年制非化工专业化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非化工专业化学教学现状

五年制非化学专业化学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围绕着课程重点、难点讲授,以完成每一节所有知识点的讲解为任务,忽视了基础知识讲授,对于非化工专业学生尤为困难。在教学方式上,还是以教师黑板板书讲课为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不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较少,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非化工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生厌学情绪普遍,自制力差。五年制高职为初中生,这类学生基础薄、成绩差、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普遍较低。进入高职院校后,因本身为非化工专业,但又必须学习化学,学生觉得没必要,产生抵触厌学心理。又因化学为自然科学,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较多,对于学生来说更是艰难,学习兴趣自然提不起来。五年制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思想不成熟,安逸享乐思想严重,缺乏上进心,自制力差,学习意愿很弱,容易受不良事物的影响,所以,学生整天玩手机打游戏现象普遍。二是缺乏专用实验教材,实验课时较少。以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为例,五年制非化工专业教学采用了“十二五”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应用化学基础》,但并没有采用配套的实验教材,每学期开设的实验课程都为教师随机选取,实验内容合理性有待考证,同时每学期安排实验学时较少,占理论学时总数不到三分之一。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生观察和动手机会较少,学习效果自然不明显。

三、提高五年制非化工专业化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意见

(一)狠抓课堂纪律,塑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五年制生源为初中生,学习成绩差,自律性普遍不强。进入五年制高职院校后,面对更是宽松的环境,学生自律意识更差,旷课、迟到、早退、上课说话及玩手机等不遵守课堂纪律行为很是普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良好的课堂纪律非常必要。教师一定要从严管理,严格考勤。可以从第一节课开始,将化学课堂纪律、考勤纪律等与他们期末考试分数联系紧密的事项给学生讲明白,加大课堂纪律、课堂考勤在期末分数中所占比重,引起学生重视。坚持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等必要手段引起学生注意。针对玩手机、不听课现象,从上课开始就要求全部上交手机。每第一节课都要严格要求,每一节课都不能放松,让学生养成好的上课习惯。

(二)注重基础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对五年制非化工专业学生来说,化学课属于非专业基础课,学习的意愿不强,在讲课过程中如只注重完成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还容易激起厌学情绪。所以,在讲解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如,注意与初中化学知识衔接,多讲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化学内容,让学生觉得化学学习很轻松,很容易,也很必要,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加强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实验教学必不可少,而且应该占较重比例。可以筛选适合五年制学生学习的实验教材,在实验内容上多安排一些趣味实验。还可以去校外化工厂参观,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多关注、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年制学生在初中阶段成绩较差,经常不被教师关注,学习自信心不强,所以,对于五年制非化工专业学生,教师要做好化学教学,还要做到细致、耐心,多关注、鼓励学生。教师讲解时要多讲几遍,多请学生回答问题,答对了多表扬,平时成绩给予加分,答错了也不要责备嘲讽,要做到耐心细致讲解。总之,教师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多关注学生,尽量少批评、多鼓励,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五)更正观念,树立榜样,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榜样是仿效的楷模,是某种道德理想的集中体现。在中学时期,评判学生优秀的标准是学习成绩好,学生以成绩好的学生为榜样。进入五年制高职院校学习,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上学就是要学习成绩好的观念中。但是,五年制学生成绩差是普遍现象,而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所以,教师要更正学生的观念,让他们明白成绩不是评判成才的唯一标准。同时,要注重榜样的力量,选择那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取得瞩目成就的年轻人的故事激励他们,让他们明白成绩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只要自己感兴趣,愿意去学,有恒心、有毅力、肯钻研,自己也能够成功。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讲解,更正学生成才的观念,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愿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年制非化工专业开设化学课是很必要的,通过化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为其他课程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作用。目前,五年制非化工专业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加上学生本身素质较差,非化工专业化学的教学还有一定难度,所以,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多改进,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良生.论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

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 篇3

关键词:高职护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医学生物化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是医学生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方法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具备技能。

为了适应高职护理专业任职岗位的需求,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对高职护理专业的生物化学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以全面提高高职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使高职护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岗位,更好地服务社会。

1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1.1 整合生物化学传统实验

根据高职护理专业的特点及培养目标,我们对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进行整合序化,删除与护理岗位任职要求不相关的实验项目如蛋白质的两性解离与等电点测定及肝中酮体的生成等。增加了与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项目如血糖的测定、血清甘油三酯的测定等。学生在认真完成这些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接触到护理操作知识,这样使他们提前接触到护理操作知识,为后续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及顶岗实习做好准备。

1.2 增加临床生化的实验项目,与临床相对接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适当安排临床相关内容,如通过增设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水平测定项目,加强学生对肝脏疾病的认识。通过增设血清尿素测定实验项目,加强学生对蛋白质代谢相关知识的理解。通过增设血清胆红素测定实验,让学生对胆红素代谢及黄疸相关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实践项目的完成不紧促使学生具备初步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而且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也得到很大拓展。

2 选择适合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2.1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启发式、问题导入式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把理论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制定任务让学生先预习实验内容,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制定实验操作路线,按实验操作路线开展实验,最后完成实验结果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都得到有效加强。

2.2 应用多媒体等实验教学手段

将生物化学的四大基本技术(层析分离、电泳分离、分光光度技术、离心沉淀)制成录像,学生边看录像边进行操作,这样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生化常用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了实践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3 运用角色互换 将实验教学从传统的

“以教师为主” 的模式转变为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动脑机会,如开展设计性实验,让学生查阅资料,确定实验内容,确定实验方案,学生根据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践项目,此方法不仅可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而且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也得到很大提高。

3 充分开放实验室,加大学生学习的机会

按照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生物化学实验室进行全面开放,充分挖掘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使实验室的资源得到最大化使用,实验室开放增加了护理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弥补教学计划中实验教学的不足,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的技能,拓宽了学生今后从事临床工作的范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也可进行实验操作的练习,这就为其提前进入护理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我们将实验考核分为理论实验考试、操作技能考试和实验报告分析等,将实验考核占总成绩的30%,实验技能的考核尤为重要,这种评定方式,既考核了综合素质,又考核了学生的基本技能操作,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结合教学实际,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对高职护理专业的生物化学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通过改革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锻炼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更好的为护理实践服务,体现高职护理专业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史锋.浅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247-248.

[2]陈雷,吴矿琴,郝蕊.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3):91-93.

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 篇4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与一般专业的教学要求不同,其内容主要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在医学上应用,该课程直接为护理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承担着提高学生全面文化素养的任务。然而,医用化学内容繁杂、反应机理难懂、新知识猛增、学时压缩,因此,讲课时稍不留意,就会陷入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泥潭,也就造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医用化学的最基础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我们教研室主要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教学等四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1.教学体系的改革

五年制高职学生化学基础薄弱,初中阶段只学过很简单的化学理论知识,对化学学科的分类以及应用化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基本属于空白,如果直接讲一些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学生根本无法接受,针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我们重点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以“基础化学”为先导的新课程体系,将该专业化学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与重组,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打通和整合,例如打破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界线,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多穿插一些简单实用的药物化学知识,以达到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强化各课程之间的渗透与联系,以及删除陈旧、减少重复、精简学时。为了达到反映前沿、提高水平、强化能力的目的,在新化学基础课程体系中,《医用化学》理论教学删除了一些陈旧的知识。

2.根据高职护理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过去我校护理专业《医用化学》的计划学时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时的减少,为确保知识的完整与够用,怎样结合原有的教学内容,是教师们研究探讨的新问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基层的高级技术人才,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摒弃了原来的本科压缩型内容体系,删去了与专业联系不密切的部分,适当增加了反映近代药物化学发展的新内容,并增加了与社会生活、专业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介绍。

如何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接受能力,来选择难易适中、先进实用的教学内容,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医用化学包括无机化学及有机化学两部分,这两部分包含的内容很多,我们精选了和专业联系紧密的内容精讲,无机化学部分侧重于四个方面,即:物质结构与性质、碱金属与卤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以及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有机化学部分侧重于烃的性质、烃的衍生物系列,特别是油脂、维生素、糖类及氨基酸。有机化学部分重点强调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点,而忽略掉对一些空间异构、反应历程以及立体化学部分等较深的理论。另外,“医用化学”教学内容还补充了一些边缘学科的知识,例如: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化学与能源及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补充的内容以讲座的形式进行,结合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等。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打破了书本单一而枯燥的理论教学,通过调整后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能正确理解并运用医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释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并能较熟练地进行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化学计算。

3.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能力培养

当今的教育方式,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师应加强智能培养,使学生既掌握医用化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又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取决于教师本身的学说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也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可分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会应用,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课程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就非常重要了。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按照课本讲解,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局面,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会慢慢丧失学习的兴趣,根据专业以及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多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一是直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通过外部的感觉来教授一切知识,如果某种东西能够同时用好几种感官去接受,就应当用多种感官去接受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决基础化学知识的抽象问题,我们用大量的直观教学法。例如:模型、图片等,特别是对于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通过模型,学生很容易接受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二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基础相差比较大的学生都能有进步?在开始的教学中我总想面面俱到,总想把什么都教给学生,结果效果并不好。经过认真思索及长期实践,我在上课尽可能使用启发式。例如,每一章节要求学生必须提前预习,上课前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你认为本节内容的难点、重点是什么?这样,能让基础好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也让基础差点的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薄弱处,上课就会更加认真。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跟上教师的思路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应用。要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必须发展新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根据医用化学学科的特点,我们认真整理和制作幻灯片,开发和引进电视系列教材,这些教学工具的应用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比较少,我们一直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掌握重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学会自己获取知识的本领。

4.密切联系实际,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验教学是学生巩固、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它对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起着重要作用。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要求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医用化学是一门凭借实验发展起来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强化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医用化学实验并没有脱离理论知识独立开设,我们

中专化学学生实验改革略论

赵洪喜

(洛阳市财会中等专业学校,河南洛阳

摘要:传统的学生实验,在实验形式上为验证式实验;在教学顺序上全部安排在学生学完有关章节之后;在实验内容上是重复教师在课堂上已演示过或已在教师指导下做过的实验。这样的安排方法,使学生只能按照教材所讲的内容或模仿教师的演示去进行操作,结果往往使学生只知道实验应该怎样做,而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做,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笔者依据现代启发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对学生分组实验做了一些改革,以供探讨。

关键词:中专化学思维能力学生实验实验教改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现行中专化学教材突出体现了化学学科的这一特点,例如注意并加强了实验教学、课堂实验(演示或边讲边做的实验)以及学生实验的数量都有新增加等。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它仍未摆脱传统教材的老框子。如在实验形式上,学生分组实验大部分仍为传统的验证式实验;在教学顺序上,学生实验全部安排在学生学完有关章节之后,作为“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在实验内容上,有许多实验是重复教师在课堂上已演示过或已在教师指导下做过的实验。这样的安排方法,使学生只能按照教材所讲的内容或模仿教师的演示去进行操作,结果往往使学生只知道实验应该怎样做,而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后,学生未学到发现知识的方法和探索知识的途经,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了改变这些情况,近年来,笔者依据现代启发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对学生分组实验做了一些改革,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供探讨。

一、准备阶段———以教师为主导,奠定知识基础,设计实验内容

要把学生分组实验提前到学习有关教材内容之前来做,这只靠学生原有的知识是不能胜任的。为顺利地完成实验,保证实验效果,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先为学生奠定知识基础,再引导学生确定实验内容,进行实验设计。

1. 讲清实验所依据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明确探索方向。

在学生尚未了解实验所依据的基础知识之前,让学生进行他们根本不能理解的实验,是不会取得理想效果的。为了避免实验的盲目性,笔者在进行每个实验之前,首先向学生讲清进行实验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例如,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实验《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安排在讲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之后和讲授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之前来做。为了让学生明确应该怎样探索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前,笔者安排一课时,引导学生解决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内容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在这一节课中,笔者首先让学生回忆他们已学过的金属、非金属单项及其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引导他们总结出判断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化学性质依据,然后再让学生讨论:为探索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应当进行哪些实验?使学生明确了实验原理,并初步了解了实验的内容和依据。

2. 引导学生正确设计实验。

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结合实验目的来设计实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生学会设计实验的方法,实验的设计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而应在教师的启发

下由学生自己完成。如,为进行“探索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这一实验,笔者在引导学生明确实验原理、选定了实验内容之后,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应怎样进行这些实验?”通过讨论,确定了为“探索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应该进行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在讨论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肯定正确设计,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内容及设计要指出原因。最后,通过总结学生提出的各种设想,归纳出正确的实验方案。

二、学生实验阶段———以探索为主进行实验

把学生实验提前到有关章节之前来做,仍要以教材中所规定的内容和步骤进行,以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作用。但将实验提前做,已使实验目的由“验证”变为“探索”。

由于学生预先讨论和预习,有了充分准备所以对实验的内容、方法步骤比较熟悉,操作起来比较熟练,不再是一边看书一边操作的“照方抓药”式。由于放在讲授有关章节之前来做,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做实验,而事先并不知道实验的结果,所以实验过程自始至终都处在积极思维的气氛中。这样学生操作认真、观察细致、记录详细,既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使他们学到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为了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实验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动手操作,笔者配合上述改革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课外活动时间或自习时间开放实验室或将简单实验用品送到教室,让学生进行实验,将一个教学班分为两个小班轮流实验和减少实验小组的人数等。

三、信息整理加工阶段———以学生为主体总结实验

学生在实验中探索中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些信息经过思维加工使之上升为理性知识,是分组实验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关键。

在实验总结中,仍然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即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形成正确认识,从而获得应有的知识和猎取知识的方法。例如,在学生做完《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后,紧接着就进入“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的教学,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比较全面地总结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十几年来的改革试验初步收到了成效。笔者的体会是:

1. 把实验提前到讲解相关知识内容之前来做,对学生预

习的要求高了,学生通过预习,不仅知道了实验应该怎样做,还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实验过程中,目的明确,较以前积极主动,改变过去学生中存在的预习实验时“照抄课本”,进行实验时“照方抓药”的不良现象,从而提高了实验效果,同时也克服了教师教学过程中为实验而实验的形式主义,从而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2. 这样的安排方法具有较强的启发性,符合学生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学生学得容易,记得牢固。学生不仅获得了应有的知识,还知道了这些知识是怎样获得的,使他们能逐渐掌握、了解一个化学实验的多种方法,提高了学生通过实验和运用已有知识总结归纳推理探求新知识的能力。

3. 这样安排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学和练习,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 篇5

摘要:阐述了我院药学类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加强对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要在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方式、实验考核模式等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不断改善实验室环境条件,不断端正学生实验态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确保“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及《药学类学生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及其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我院药学类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实训与资格证考核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用人单位相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

对于药学类专业而言,由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及物理化学等学科构成的基础化学是药学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专业学习和发展的基石。基础化学课程主要是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与药学相关的化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其在药学中应用即理论方面;二是规范化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及其在药品生产和检验中应用即实验方面。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对于基础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应以“必须,够用”的原则,而基础化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众多化学理论和化学规律的基本源泉和出发点都源于化学实验,同时任何理论的检验、评价乃至应用,又都是以实验为依据的。它以其直观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既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对于药学类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化学实验的理论和方法是学习后继课程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今后从事药物研究工作所必须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基础化学实验在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关键的环节,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分析我院药学类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改革措施。

我院药学类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基础化学实验课的目的是:“掌握实验方法,正确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技巧以及正确使用基本实验仪器,并将这些知识在药品生产和检验中应用。另外,还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肃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现有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 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理想。由于实验课程是依照理论课程体系设置的,在具体安排上需要尽量保证与理论课程设置的一致性,因此实验课程变得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从属地位。而其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没有被关注,也就很难充分发挥化学实验自身的教学作用。②实验内容不够合理,课时不足,不能很好的与药学类专业联系。实验教学内容大多依附于课堂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实验和经典实验,而能够反映学科前沿性的内容以及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性、设计性实验少。另外,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与药学类专业联系不够紧密。③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实验教学中多采用“抱着走”的教学方法,实验讲义和实验用品讲解得越来越详尽,学生“照方抓药”进行操作,造成学习主动性被抹煞,创新思维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得不到培养。④ 考核形式和评价方式不够全面。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思维导致老师们不注重实验考核,有的不考核,有的虽然有安排考核,但也只是简单的考核。这种考核形式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⑤ 实验室仪器和条件相对落后。学院正处于刚起步发展阶段,实验室仪器和条件都相对落后。⑥学生的实验态度不够端正。有些学生思想松懈,对化学实验不够重视,表现为实验预习不够认真。不够充分;实验过程经常以应付和完成任务为主,观察和思考较少;课后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和职业能力。

我院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课程体系改革根据2008年教育部的预评估专家给我院的建议,我院把药学类专业原有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四门化学整合成一门基础化学,在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基础化学实验课在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中的重要性,课程体系中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提高基础化学实验课的地位,将实验课时从原来占该课程总课时的1/3提高到1/2甚至更多。对原有四大化学实验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考虑到课程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改变了四大化学实验“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结合药学类专业的特点,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精简和重组,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单列,同时又渗透在各个具体实验项目中,这样既便于学生纵观全貌,又利于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同时又充分体现化学知识在药学专业中应用,使学生明确学习基础化学的目的,学为专业所用,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C33。实验内容的改革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药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立基础化学的目的是为药学类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化学基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充分考虑本专业的需要。实验教学也不例外,以“加强基础训练,注重能力培养,贴近生产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对实验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将化学与药学、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联系起来,精选与药学专业相关的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保留基本操作实验。第一.把实验课的要求定位在对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及常用仪器的规范化训练和掌握上。涉及到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物质的加热与冷却,化学试剂的取用,物质的溶解,试纸的使用,药物制备、产物分离和提纯过程中的过滤、重结晶、萃取、蒸馏与分馏、干燥等基本操作技能,定量分析中的天平称量,滴定管、移液管及容量瓶的正确使用和滴定基本操作,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等。这些操作都是药品检验工作中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第二,将化学基本操作和技能应用于药品生产和检验之中。以中国药典为基础,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药物为实例进行分析和测定。这些实验令学生将所学的分析方法有效地应用到药物检验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某种药物的制备和检测,涉及加热回流、合成操作、分离操作以及药物含量测定的基本方法以及标准曲线制作、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等内容。从而进一步巩固药品检验常用操作技能,并树立正确的“量”的概念。

第三,实验内容尽量结合药学知识进行综合实验技能的全面应用。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实验室知识、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从实用的角度选择综合实验,或者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学习相关学科理论进行设计方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创新意识。

举例1:以前实验教学中乙酰苯胺(磺胺类药物的原料,可用作止痛剂、退热剂、防腐剂和染料中间体)的制备、乙酰苯胺的重结晶捉纯、乙酰苯胺的熔点测定是四个单独的实验,而改革后把这四个实验综合成一个实验,使学生对乙酰苯胺的制备和测定过程有个全面的认识。

举例2:我们还选择了“对氨基苯甲酸乙酯(通用名:苯佐卡因)的合成和鉴定”实验,这也是一个综合性实验,先通过氧化、酯化和还原步骤合成制备得到对粗产物,在进一步通过分离提纯得到较精制产物,最后将产物用KBr压片法测定红外光谱与标准图对照。通过综合实验能使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学习知识,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举例3:课程中还安排了设计性实验如“蔬菜中叶绿素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实验,第一步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蔬菜中叶绿素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拟定出实验方案,第二步根据所拟定的提取方案,在实验室内南自己准备所需的仪器和实际等,经教师同意即可进行实验,第三步是根据所拟定的分离方法对所提取的样品进行分离得到叶绿素,第四步是应用一定的测定方法测定提取的叶绿素含量。通过设计性实验能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参与实验,既动脑又动手,更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实验方式的改革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在有限课时数里,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分小班教学:过去整个班50多个同学同时实验,实验环境拥挤嘈杂,老师也没办法同时顾及所有学生,个别学生甚至整个实验根本就没有动手做过实验,实验结束后更加不知所云。为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质量,我们改整班教学为分班教学,每次实验人数一般在25~3O人,每人一组独立完成实验。

每个学生都必需亲自动手独立操作,由于人数较少,老师能够观察到每位学生做实验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手把手地进行指导。

多应用多媒体: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对较复杂的基本操作,且仪器数量也比较少,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供学生在课前浏览,观看,模仿,比如酸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旋光仪等仪器的操作,这样能化抽象为具体,减少了演示工作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还有很多特殊的、特定的实验,如有毒有害物质参与且不易排污的实验、化学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不易操作或难以成功的实验、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反应慢导致单位课时中难以完成的实验等也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视频资料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抓好预习,强调实验过程,重视实验报告和课后总结:

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进行充分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步骤和牢记注意事项,并要写好实验预习报告,使学生对实验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来,在学生进实验室之前随机检查预习的情况,为了避免有些同学纯粹为了完成预习报告而抄袭教材内容,我们将采取实验讲解过程中随机提问并将提问回答结果记录他们的成绩中,提问让每个同学都更加认真预习和注意听讲,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和演示,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严格把关,反复训练,使学生尽快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指导、督促学生认真观察,要求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所有的实验现象和数据都必须记录在预习报告本上,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在实验结束后断水断电,清洗自己所用的实验玻璃仪器,清理台面,实验室卫生打扫,做到干净爽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最后对本实验进行总结,要肯定好的方面,应指出实验过程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较为突出的问题,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要求每位同学下课后及时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归纳总结,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得出结论,对实验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其合理性和误差分析或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改变教学模式:实验课教学和理论课教学是不一样的,理论课上是重点教学生理解某些内容,解决某个问题,掌握某些知识;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般先由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注意事项等基本内容,然后就可以让学生开始实验了,然而在这个讲解过程中大有学问,并不是把实验步骤讲解的越详细越好,这种“被动式”、“机械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只会“照方抓药”进行操作了,虽然实验会做的很顺利,但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逐渐地改变实验教学模式现更多地采取启发或探究模式.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及原理、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并启迪学生理清实验中的思路,并处处都给学生留下问题。让学生积极去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实验并能学而有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考核模式的改革通过考核提高学生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结合我院对考核方式要求多样化的规定,我们将基础化学实验的考核方式也做了调整,实验考核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40%)、期末操作考试成绩(30%)和期末实验笔试成绩(30%)3部分组成l6j。①平时成绩:平时考核主要从实验预习的认真到位程度;课堂提问回答完整程度;平时实验过程中操作正确程度和规范程度;实验现象数据的记录清晰程度、完整程度、规范程度、实事求是;实验结果合理程度;实验报告中是否有对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的讨论等;实验过程中主动性、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些态度和实验过程的习惯、整洁、卫生、安全等几个方面来量化考核。② 期末操作考试成绩:操作考试题目主要从一些已做过的实验和基本操作中抽取,制定评分标准.由学生来抽签决定在一定时问内完成某个实验,这种考核方式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自觉学习,对学生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很有帮助。③实验理论成绩:书面考核主要考查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实验原理、注意事项、数据处理、分析讨沦等。检查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

改善实验室环境与条件 学院把实验教学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实验教学的相关政策,制定和汇编了实验室规章制度。为了满足了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学校非常重视实验条件的改善。先后投入资金,添置基础实验室仪器、设备,用于改善实验条件和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

另外,实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技术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能够把一些较为复杂繁琐的仪器部件及其使用方法交待得清晰、简练,易于学生理解掌握,自然会提高实验的效率,调动了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端正学生的实验态度 这门实验课程属于实验启蒙课程,对于学生建立正确、严谨的实验态度,养成正确实验操作的习惯以及为以后的实验学习树立信心至关重要。通过老师对学生不断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强调实验的重要性,课程体系改革后实验课时增加了,分小班教学手把手教的时问更多了,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和实验总结实验报告都抓得更紧,考核评价方式比以前多样,使学生思想上更加重视,认真充分地预习实验;实验过程注意观察和认真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实验失败不要紧,关键足要找实验失败的原因,作一份实验失败的分析报告,万万不可杜撰、篡改实验数据。

结语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我院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提高基础化学实验的地位;将化学与药学、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联系起来,精选与药学专业相关的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保留基本操作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而在实验教学方式中的改革,坚持改小班实验,多应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实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好预习环节、强调实验过程、重视实验报告和课后总结,变“抱着走”的教学模式为“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考核方式上,以“平时成绩(40%基本操作考核成绩(30%)+实验笔试成绩(30%)”的考核模式综合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更公平、合理、全面的考核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另外,不断地完善学院的实验室环境与条件,不断地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素质也是不容忽视的。

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探讨 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4-0026-02

对于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医用化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讲究教学策略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针对医用化学课程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医用化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1 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工作主要表现在制定教学目标方面。首先,教学目标的内容应该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成传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方面。其次,教学目标必须清楚明了。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前准备与教师教学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是一堂实验课,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教师最好预先做个实验,通晓实验结果及正确的实验数据范围,而且要对实验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验操作技术做充分详实的准备,尽可能估计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检查仪器的工作情况,试剂量的多少等,以保证实验教学效果。除准备教材外,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情况,从而找到最适合于学生的特定教学方法。此外,注意自己能力素质的培养,要经常观摩经验丰富教师的实验教学,学习他们的实验教学设计、教学监控和因材施教的能力,在相互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1]。

2 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2.1 不同教学内容的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的双边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实验课的教学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习惯的培养。由于专业总学时数的减少,要将医用化学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讲解是不可能的。要做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使他们对医用化学产生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必须进行实验教学内容的融合。增加一些既与学生专业相关又与生活有关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2.2 尝试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有力措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先讲原理、步骤,再演示,最后学生做。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能够得到有效发挥。改进教学方法,就是要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2]。

实验教学本来就是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课程,课堂实验教学的好坏,学生的预习情况是个关键。把实验课要做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指导学生做好实验的预习准备工作,让学生熟悉实验目的、原理、内容、步骤。对于学生的预习,要列出合适的参考书,及其有关资料,并在教研室的网站里放置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通过留言板对疑难问题进行及时解答,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进行适当引导。

积极采用讲授式教学与学导式教学相结合。讲授式教学以教师一边讲授一边板书为特点。学导式教学则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它是自学、辅导、讨论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特点,把讲授式教学和学导式教学结合起来,既可发挥两种教学法的优势,又弥补了各自的不足[3]。教师还可以在实验结果的讨论中采用专题讨论法教学。专题讨论不同于一般的课堂讨论,是整堂课运用讨论法,由学生就一个或几个专题展开讨论,实质是学生集体形式的作业,学生做完实验紧接着参与讨论往往会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多媒体以其内容丰富、交互性好、形象生动等优点在几乎所有的课程教学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医用化学课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先进教学手段,来改善教学的效果。医用化学实验中涉及到酸度计、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滴定管等许多仪器,这些仪器的操作及其使用注意事项通常是实验的重点。但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如果单靠教师的讲解示范,耗费不少时间、精力,效果却不尽理想。据此,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件中插入一些视频演示,让学生观看仪器的操作过程。多媒体能以声音、影像、文字等多方位动态信息,在短时间内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即便是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也不能确保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完全把握仪器的使用要领。对此,要结合实验进度,针对学生不易掌握、容易出错的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同步播放该内容并适时提醒,以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掌握仪器的使用。或者,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自行选择观看相关内容,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 教学评价及调查总结

3.1 科学的教学评价策略教学评价策略的核心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持学生的自信心,树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要注重学生平时实验成绩的考核。医用化学实验的总成绩分为2部分——期末理论考试和平时实验成绩,前者占总成绩的80%,后者为2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预习情况、动手实验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以及实验习惯。要求学生认真预习,规范操作,配合默契;实验报告书写规范,数据记录完整,结果分析合理;实验后认真完成清洁整理工作。这种考核方式,实际上是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4]。

3.2 课后调查总结实验课的成功与否,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开头固然重要,结尾也不能忽视。在每次实验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操作规范,结果满意,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结果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在每一次实验完成后,都要将学生集中起来,就学生的预习、仪器装置、基本操作、产品质量和数量、安全卫生、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实验小结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起到积极作用,促使学生加深对实验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对实验的分析和总结,而且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赵先英.有机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2]李哲.工程基础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大学医用化学,2005(3)

[3]吴英华,侯小娟,季怀萍.医用化学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7(3)

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专科学生1~4班。其中1、2班230人为对照组, 3、4班261人为实验组。两组学生的入学年龄和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 且所用生物化学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时数相同。

1.2方法

1.2.1 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讲授时, 以教材章节框架为主线, 以理论讲解为主、提问为辅, 授课期间穿插少量病例, 并进行简单解答。

实验组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用教学方法。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3 种方法。

(1) 病例导入新课法。例如在讲“氨的代谢”时, 先向学生展示病例:患者, 女, 38 岁, 反复发作性昏迷3 个月, 每次发病前均有进食高蛋白食物史。今发病2 小时入院治疗, 此次发病前吃了很多虾。肝功能显示:血氨:167 μmmol/L;ALT:174 U/L。让学生思考:患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护理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进食高蛋白食物会引发该病?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讲授结束要求学生回答该病的初步诊断、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等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说出自己的看法, 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2]。

(2) 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 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在学习中解决问题。课堂上, 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为教学服务[3]。这里的“内容”可以是一节课上的某一个重要知识点。如在学习“维生素A”章节时, 我们采用PBL教学法。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1设置问题:南北朝时期, 王珂带母亲在山区躲避战乱。后来, 王珂发现母亲的眼皮干燥, 晚上看不见东西, 便用弹弓打了几只乌鸦, 用其肝脏熬汤给母亲喝, 母亲的眼睛很快就好了。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先提问, 王珂母亲是缺乏哪种维生素?多数学生回答是缺乏维生素A。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王珂母亲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这种病?

3学生自主探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每组4~6 名学生, 教师点拨指导, 提醒学生哪些食物富含维生素A。

4小组间交流: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

5教师总结:维生素A参与构成视觉细胞内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构成, 对弱光敏感, 与暗视觉有关;维生素A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 所以缺乏维生素A将发生夜盲症和干眼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动物肝脏、鸡蛋、牛奶和胡萝卜等。

(3) 课题研究型教学法。这种模式对学生搜集资料、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力有一定要求, 教师需先对学生进行指导, 并选取学生较熟悉、生活中较常见的课题展开探究学习, 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完糖、脂类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后, 我们从代谢角度分析糖尿病患者出现“三多一少”的原因, 并要求学生制定一份糖尿病患者一周的食谱。

1教师列出课题:制定一份糖尿病患者一周的食谱。2学生自由结合分组, 一般4~5 人一组。3学生分工, 查阅相关资料。 4学生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 写出初稿。5教师组织各小组间交流课题研究结果。

1.2.2 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理论考试两种方法, 得到相关资料, 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和教学效果的差别[4]。

问卷调查:学期末对两组学生进行生物化学课程满意度调查, 进行 χ2检验。

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 总分为100 分, 通过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 采用u检验对两组成绩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课程满意度比较 (见表1)

两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经 χ2检验, P<0.01, 有显著性差异。

2.2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2)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经u检验, P<0.01, 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1) 应用病例导入新课法, 提高了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 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听课, 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同时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理论与临床的联系, 缩短学生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时间。

(2) 应用PBL教学法, 教师先提出问题, 在问题讨论及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消化知识,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 应用课题研究型教学法, 更能体现探究式教学的开放、合作、自主特征。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 如提醒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查找资料, 如何记录材料及其出处;要求学生汇报课题研究进展等, 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5]。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贵在得法。探究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过程都必须探究。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对象和学科章节特点因材施教,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芳娟, 魏增云, 薄一览, 等.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 31 (4) :132-133.

[2]张健.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10) :72-73.

[3]田野, 吕学儒, 李树香.基于护理岗位需求的高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护理研究, 2013, 27 (7) :2018-2019.

[4]田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生物化学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2) :119-120.

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 篇8

1. 课程性质与任务

化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基础, 是现代护理工作者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必须掌握的。所以根据护理工作者的培养目标和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将《医学化学》规定为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使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化学的有关领域打下比较广泛和必备的理论及基础知识, 以便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2. 课程目标

2.1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涉及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2 知识培养目标

使学生基本掌握有关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技能, 了解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在医学上的应用, 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化学基础。

2.3 素质培养目标

注重化学科学美育, 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爱国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 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 不断提高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完善所需的基本品质。

3. 教材选用

我选用的教材是陈常兴主编的《医学化学》。这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是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该教材以教育部“十一五”规划为指导,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原则, 按照“三基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五性 (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 ”和“三特定 (特定的读者对象、特定的时限、特定的内容) ”的写作规范编写。围绕培养目标, 突出了“两强两精” (强应用, 精理论;强实际需要, 精学科架构) ;针对护理专业特点, 突出了“五个体现” (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体现“人文教育”精神, 体现“职业和学科发展”需要, 体现医学化学学科特点, 体现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 ;注重把握了“四个贴近” (贴近教师的教学要求、方便教学, 贴近学生的学习习惯、方便学习掌握, 贴近后续课程的学习需要、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 贴近今后护理工作需要) ;力求反映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符合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符合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需求, 该教材很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4. 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4.1 课程的重点

各章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技能, 特别是溶液的渗透压、缓冲溶液、高分子溶液。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常用的化学实验操作。所学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和医学中的应用。

4.2 课程的难点

溶液的计算、缓冲作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5.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1 教学方法

根据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坚持“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除了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外, 还应强化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自学指导教学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 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 加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5.2 教学手段

5.2.1 强调素质教育, 在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教育

医学化学应在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同时, 进行人文教育。应在化学理论讲述时进行医德医风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和爱国主义等教育,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2.2 酌情讲授, 必需为准, 够用为度

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高考成绩比较低, 化学基础非常薄弱, 要想在一个学期内把化学知识学懂学透, 会应用, 难度非常大。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把化学知识学好, 教师必须因材施教, 以必需为准, 够用为度, 结合专业要求对教材酌情讲授。

5.2.3 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

教学中应强化启发式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自学指导教学法的恰当应用, 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到教学中, 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自学、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2.4 理论联系实际, 多向医学偏移

化学与医学、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化学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联系日常生活中和医学中的实例,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理解化学知识, 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有助于更好的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

5.2.5 广泛应用多媒体电子课件进行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使比较抽象的知识化静为动, 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具体, 改变了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 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5.2.6 加强实验课教学, 改革实验课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上好实验课,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利于对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课教学中将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操作—小结的教学模式, 改为提出问题—小组设计方案—实施方案—综合评价四个步骤实验教学模式。通过改革,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6. 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

6.1 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 (见表1)

6.2 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安排

7. 考核方法

医学化学与医学有着密切关系, 是学习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本课程的内容分为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两大部分;有些内容在医学工作中被直接应用, 有些内容是后续课程的必要基础知识。为了更好地学好该门课程, 在学习上能做到有的放矢, 本课程考核如下:

7.1 本课程考核总分为100分, 其中理论考试占70分 (理论考试为闭卷考试) , 实验考核占20分 (包括学生实际操作) , 平时成绩 (包括2~3次单元测验) 占1 0分。

7.2 考核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掌握、熟悉、了解, 其分值分别为:掌握70%, 熟悉20%, 了解10%。

7.3 考核试题要求

7.3.1 试题知识点的覆盖面要求较广, 在教材内容的70%以上。

7.3.2 试题的难度适中, 其中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占80%, 应用提高题型占20%。

7.3.3 题型类型:选择题, 填空题, 计算题, 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 推断题, 鉴别题,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等。

参考文献

[1]蒋大惠.化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谢吉民.医学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刘斌.有机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涉外护理专业化学双语教学初探 篇9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知识经济蓬勃兴起, 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目前在中国大中城市中, 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实施或准备实施双语教学。南通体臣卫生学校是一所教学理念现代化的职业学校, 为了与国际接轨, 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学校在2006年成立了涉外护理专业, 由于所培养的学生日后将接触外国病人或就职于国外, 因此, 涉外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也是以国际化为标准。从涉外护理专业成立以来, 就开始进行了学科双语教学的实施工作。我作为涉外护理专业的化学教师, 也在该课程上进行了适当的双语教学, 虽然时间不是很长, 但是对双语教学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也引发了我的一些实践后的思考。以下是我的一些关于化学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

一、什么是双语教学

在英语中“bilingual”是个形容词, 意思是“能说两种语言的”, “bilin g ual education”也就是双语教学。

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双语教学, 也正是目前中国大多数的学校所采用的教学形式, 即以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来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非语言学科, 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 并能使用其中任何一种语言进行知识的掌握, 两种语言思维系统能在脑中熟练转化。

二、双语教学的目标

对于化学双语教学而言, 首先从课程内容上, 专业难度要与母语教学相同或相近, 不能因为实施双语教学而降低教学难度, 影响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其次从课程目标来讲, 又分为专业目标和语言目标, 以专业目标的达成为主。教学语言为英汉两种语言。语言的使用比例应在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前提下, 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 不好一概而论。教学过程会有两个难点:专业难点和语言难点。教学中要处理好它们的关系, 不能让二者同时成为难点。

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 通过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 将学生的外语 (目前主要是英语) , 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 使之能代替, 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

三、双语教学中的实际困难

然而在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我发现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

1、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很有限, 特别是专业词汇更加缺乏, 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求知兴趣, 阻碍了学生的理解和表达。

2、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由于学生的生源地不同, 毕业的学校不同, 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也相差很大, 特别是普通中学和郊区的中学毕业的学生的英语基础较薄弱,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英语的使用比例很难把握。

3、学生对双语教学尚未完全认同。由于学生词汇量的缺乏, 影响了学生课堂内容的理解, 许多学生对双语教学产生抵触情绪, 认为增加了课堂和课后的负担。

4、教师个人的偏好以及语言上的偏差, 特别是我们非英语专业的教师, 一来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 二来为了学生理解的方便, 并不追求严密的语法要求, 表达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也会造成英语语言纯正、地道性的缺失。

5、缺乏合适的教材和参考资料。由于我国双语教学试验工作刚刚开始, 所以在双语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没有现成的、合适的英语化学教材, 使教师在教学时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难。因此, 在教育主管部门尚未组织力量编写化学双语教学的教材之前, 化学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能胜任双语化学教材的编写。只有拥有与职业教育配套且切合实际、价格适中的双语教材, 双语教学才可能获得成功。

6、缺少高素质的化学双语教学教师。化学双语教学的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不仅可以用外语进行日常会话, 而且精通化学内容、化学专业英语, 能流畅自如地应用双语进行教学。此外双语教学的教师缺乏正规的培训, 双语教学的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也阻碍了化学双语教学的广泛开展和研究。

7、双语教学课程的不足。语言的学习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语言环境, 只有化学一门, 或其它一两门课程开展双语教学, 显然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使得学生外语的提高非常有限。

四、双语教学的优势

尽管在双语教学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 但不可否认化学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 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学习化学知识, 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听力及口语水平, 扩大了学生的视野。通过介绍化学与生物, 能源, 材料等众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而发展起来的前沿领域, 克服了常规教材的相对滞后性,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 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化学双语课以其内容具有趣味性、研究性、拓展性、前沿性等特点, 教学具有新颖性、开放性、灵活性等原因, 获得了大多数学生的好评。学生对化学和英语的学习都增强了兴趣和积极性, 从而形成学科学习的良性循环。通过与学生的合作, 交流和探讨, 正所谓“教学相长”, 也要求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改变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实现教学过程中主体角色的转变, 实现教学知识取向向能力与素质取向的转变。要改变那些习惯了的, 自以为是的经验认识, 代之以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真正让课堂成为展现学生生命活力的绿洲。

下转第205页

(4) 有利于课件著作版权的保护。

(5) 交互功能强。

从目前的信息传播发展趋势来看, 知识的获得不在局限于课堂教学, 学习者可以通过In tern et网络获取知识, 采用Dreamweaver或者F rontpag e等网页制作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先天优势, 可以无障碍迁移到网络上发布, 这样极大地扩展了学习者的时间和空间, 同时方便同行之间的快速交流。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展了这方面的课件制作,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这种方式制作课件对于制作者的计算机水平要求较高, 如果制作者知识面不是很广, 一般采用集体创作的方法, 由课件教学人员为主要负责人, 其它在计算机、动画等方面有优势的人为辅, 这样才可以快速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

一套完善的课件不只是知识内容的“展览”, 还要包括复习、提问、习题、测验、评分等交互模块, 根据笔者经验, 采用Power Point软件或者专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软件来实现这些模块不是很理想, 有些功能模块比如测验、评分模块几乎无法实现。而采用Dreamweaver等网页制作软件, 通过X M L、J AV A等语言可以方便的创作各个功能模块。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看到的也不再是一个个单独的知识点页面或者文件, 而是整个课程体系, 可以随时复习、测验, 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内容, 哪些内容还有待加强, 这种类似于个性化的教与学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能够实现类似Dreamweaver等网页制作软件的课件制作软件还有Auth orware等, 但是由于Auth orware软件不够普及, 价格较贵, 加上目前Auth orware软件的出品公司M icrom edia公司已经停止对Auth orware软件的进一步开发, 所以采用该软件作为课件制作软件的应用人员不多。

4多媒体教学课件差异化比较

通过以上分析以及笔者经验, 把各种多媒体教学课件差异化比较得出如表1所示的结论。

5结语

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拓展教学与学习的途径, 但是不管从制作方式还是知识内容体系结构, 都要严格遵循教学大纲要求,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各种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作为课件制作入门者来说, 可以先期采用Power Point软件来制作课件, 逐步熟悉课件制作软件以及制作流程后, 再利用网页软件把原来的课件内容转换成网页多媒体教学课件, 同时实现或者扩充复习、提问、习题、测验、评分等交互模块, 这样才可以制作一套功能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参考文献

[1]崔敦汉, 曹晓颖, 王俊.关于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几点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7, 4 (1) [2]游泽清, 卢铁军.谈谈“多媒体”概念运用中的两个误区[J].电化教育研究.2005, 第6期.

[3]刘震.专业技术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势[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7卷, 2期.

[4]李井永, 王芳.多媒体教学方式选择浅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 22卷, 8.

陈新华 (1971.11-) 男湖南隆回讲师.学士主要从事通信技术、计算机、电子

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邱丽芳 (1964.7-) 女湖南益阳教授.硕士电气系副主任主要从事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谭耀辉 (1958.4-) 男湖南长沙副教授.硕士电气系主任主要从事电子、电工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上接第202页

机能状态处于较高水平, 如不进行调整活动而立即停止训练, 会造成身体机能状态突然下降的不适应而有碍身体健康, 不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与超量恢复。训练课结束部分进行必要的调整活动, 如采用原地放松跳、徒手操、慢跑等方法, 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 加速排除代谢产物, 不仅在生理上使机体“软着陆”, 同时使训练者心理上得到一定调整, 有利于课后其它学习、生活的进行。

4、课间休息问题

大学课程教学一般是45~50 min为一节课, 连续安排两节, 课间休息10 min。体育课作为一门身体活动的课不同于文化课的脑力活动课, 当前体育学院的术科课和运动竞赛的训练课都没有课间休息, 是有一定道理的, 是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和运动训练原理的。常有一些大学体育教师因学校规章制度或部分学生要求而采用和文化课同样的课间休息10 min是不合适的, 应遵循人体生理规律和运动训练原理的要求将教学训练计划连续进行, 以保证教学训练的效果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邓树勋, 王健, 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张焕臣 (1972-) 女河南范县人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

上接第203页

五、化学双语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在我们学校双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 许多方面还处于摸索之中, 根据本人一段时间以来的体会, 认为化学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本人把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 、适应阶段

要“以母语教学为主, 适当地渗透英语”, 这个阶段教学内容选择的是:学生已学过的化学知识, 以降低双语教学中理解化学知识的难度。这样, 新知识 (化学专业英语) 就可以和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相关的化学知识相联系并发生相互作用、被同化而成为学生自身的一部分。而且学生用一种新的语言去学习他们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时, 会产生一定的兴趣,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 、展开阶段

此阶段仍以“以母语教学为主, 适当地渗透英语, 但逐步提高英语在课堂教学中的比例”。教学内容选择的是:新授课。在每节课中标题用双语表示, 同时渗透几句专业英语 (课前发给同学) , 句中涉及的化学专业术语注上中文含义和音标。课堂教学时间允许的前提之下, 可以发放给学生一些的简单的化学方面的英文说明文作为补充阅读材料。

(三) 、理解阶段

此阶段“以英语教学为主, 甚至全部用英语教学”, 教学内容选择的是:全部是学生没有学过的新的化学知识。最终使学生能用英语思考化学问题、做化学作业。在上课形式上, 开始可以选择拓展课、选修课或活动课等形式进行双语教学。这样既不影响正常教学, 又可以使学生逐渐适应、接受双语, 从而为在专业课上实施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化学双语教学是新的教学形式, 因此也必须要找到一种适应这种教学的教学措施和方法。由于每周的课时所限, 再加上学生本身的英语水平对专业词汇接受的难度也相当大, 因此本人无法对每一节课都进行大量的双语实践, 只能是在保证他们在汉语全部掌握并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英语教学。

希望化学双语教学的开展是有价值的, 也希望在化学学习中使用英语, 能够取得双赢的结果。

作者简介

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 现为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助理讲师。

摘要:对于化学双语教学而言, 首先从课程内上, 专业难度要与母语教学相同或相近, 能因为实施双语教学而降低教学难度, 影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其次从课程目标讲, 又分为专业目标和语言目标, 以专业标的达成为主。教学语言为英汉两种语言语言的使用比例应在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提下, 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 不好一概论。教学过程会有两个难点:专业难点和言难点。教学中要处理好它们的关系, 不让二者同时成为难点。

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 篇10

1.高职院校药物化学课程实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药物化学是药学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其发展需要大批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 以推动我国药物化学学科进步,进而推动药学事业发展。双语教学为新型药物化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 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既学习专业知识,又掌握外语表达,还有助于学生阅读大量国外专业文献,快速有效地获取最新的药物化学相关信息和进展因此,用中文和英文对学生授课,探索适合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必定成为药物化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2.高职院校药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

2.1对教师英语水平要求高

在双语授课过程中, 教师要做到既能引导学生理解药物化学抽象的理论和问题,又能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知识。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除需具有扎实的药物化学知识外,还要能熟练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教学。因此,双语教学对师资水平要求很高,教师要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英语口语表达要标准流利,这也是双语教学的基础。

2.2学生英语基础较差

经过多年英语学习, 大部分同学的英语学习都集中在应试教育上,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较差。再加上药学专业词汇较生僻,学生对专业英语比较畏惧,这对于双语教学的开展是很大的障碍。

2.3教材选用困难

目前国内并没有专门药物化学课程的双语教材, 很多学校采用国外原版教材进行授课。但药物化学原版教材内容很多,语言难度大,鉴于本校学生英语水平较差,盲目效仿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加剧学生对英语的惧怕心理。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本校情况, 自行编写符合本专业的双语教学教材。

2.4药物化学教学课时偏少

我院药物化学的教学时数为72学时,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完成双语讲授, 又要完成授课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是一个挑战。

3.药物化学实施双语教学实践

3.1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药物化学是一门课时较少的专业基础课, 如果将双语教学贯穿整个药物化学课程,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另外,面对高职院校学生薄弱的英文基础也不太现实。为此,我们选择部分章节进行双语教学,如在镇痛药、镇静催眠药、麻醉药、抗寄生虫病药等章节实施,双语教学内容的课时数约占整个理论课时的三分之一。

3.2加 强师资建设

在双语教学中, 必须提升教师英语水平, 尤其是口语水平。因此,可先让英语较好的药物化学老师负责双语教学本分的内容,其他药物化学教师要努力提高英语水平,通过自学和培训等多种方法充实自己, 学校应该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使双语教学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3.3提 高学生兴趣

课前:针对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的问题,课前把单词发给学生,尤其是一些专业词汇,鼓励学生提前预习。课中:对于课本上的概念,采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反复强调,确保既不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尽量用英语书写板书,针对课本上的问题用英语进行提问,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英语回答。课后:要求学生用英文做总结,开始时,可给同学准备时间,甚至可以事先打好草稿。待学生水平提高后,再逐步提高要求。考核:考试过程中,适量添加英文题目,提高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兴趣和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在课件中使用一些具有特色的设计,使上课更加生动、有趣,强化教学效果。教学中,适当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对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运用直观形象的表格、图像、动画演示,把讲授内容的中文注解在屏幕上清晰展示,并对相应的英文翻译进行标注,进一步强化多媒体双语教学效果。

3.4加 强教材建设

必须根据本校学生和本专业的特点, 参考中文教材和国外原版教材资料,编写双语教学的讲义和课件。我们以现行中文教材为主,原版资料为辅,同时增加一些讲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专业词汇的发音、构词的基本知识等内容,编写适合我校学生自身特点的教材,做到既考虑学生的英语基础,同时又能传达最基础、最重要的专业知识。

4.结 语

上一篇:水稻育秧播种下一篇:数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