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专业毕业生

2024-07-20

数学专业毕业生(精选十篇)

数学专业毕业生 篇1

关键词:毕业设计,数学类专业,教育研究,理工科院校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数学类专业本科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科研素养、提高本科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目前很多高校数学类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得不到应有的培养、锻炼, 这必然会影响到数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已有一些文献考虑了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相关问题。[1,2]等探讨了如何改进高师数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 [3,4]等分析了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选题构成。本文以华东理工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设计为例, 分析了 (理工科院校) 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开设本科毕设课、毕业论文部分盲审等改进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

以多年来指导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实践为基础, 结合华东理工大学数学系近年来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 作者发现 (理工科院校) 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学生、指导教师不够重视本科毕业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 其成绩与学生的就业、再深造关系不大, 很多学生都认为只要过关即可, 没有认真对待。学校对毕业设计的考核不严格, 也是学生、指导教师忽视该环节的原因之一。

(二) 学生的基础不扎实

由于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抽象性比较强, 因此要想学好必须付出努力。然而, 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 觉得可以完全放松了, 没有目标, 学习懒散, 自我管理能力不强, 从而没有学好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 以至于毕业设计时力不从心, 文献看不懂, 理论分析、数值实验都有困难。

(三) 本科毕业设计与就业、考研时间冲突

本科毕业设计大多从第七、八学期开始, 此时正是学生找工作、考研的关键时间。学生真正用于毕业论文的时间很少。

(四) 选题不适合学生

有些毕业设计的题目太难或太简单, 太难的题目学生很难完成, 太简单的题目不能有效地培养、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此外, 毕业设计的题目大多是导师指定的, 一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选题不感兴趣。

三、改进措施

针对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 加强本科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

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科学性, 因此要想较好地完成数学系本科毕业论文, 必须尽早做好前期准备与积累。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在授课时, 要加强对课程背景、应用的介绍,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好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 为做好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2.开设文献检索课程, 让学生学会使用常见的中文、英文数据库查阅所需的资料与文献。

3.在某些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的考核中设置Project环节, 锻炼学生查阅文献、撰写小论文的能力。

4.第五学期开设关于毕业设计的介绍说明会, 向学生说明毕业设计的意义, 基本步骤, 需要的基本知识与能力等, 从而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论文, 也可以早做准备。

(二) 提前毕业设计的时间, 选择合适的时机, 开始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设计大部分从第七或第八学期开始, 此时正值学生考研、找工作, 严重占用了毕业论文的时间。因此, 可以适当提前开始毕业论文的时间, 在第四学期后, 选择合适的时间, 开始毕业论文。具体地,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任课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 应努力将教学与科研结合, 介绍一些相关的科研问题以及研究状况, 上课期间多引导学生思考, 提出合适的问题。如果学生有兴趣, 则可以此为基础, 开展毕业设计。

2.在三年级开设学术讲座, 请各位老师尤其是研究生导师介绍相关的学科前沿问题及研究现状, 有兴趣的学生则可以加入老师的研究小组, 尽早开始毕业设计。

3.多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或数学建模活动, 以此为基础, 完成毕业设计。

(三) 在第七、第八学期开设毕业设计课程

毕业设计期间, 学生无统一管理, 如一盘散沙, 是毕业论文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如果开设毕业设计课程, 加强平时管理, 会大大改善学生平时不努力, 答辩前临时粘贴拼凑论文的现象。

由于毕业设计选题的任意性, 因此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可依据学科方向, 每个方向选择1个老师, 由这些老师共同任课。作者认为, 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应包括:毕业设计的意义, 撰写数学论文的方法, 常见的英文数学词汇, 学生轮流汇报毕业设计进展。

(四) 完善毕业论文的选题模式、健全评阅与答辩制度, 加强毕业论文的监管

以华东理工大学数学系为例, 毕业论文的选题遵循双向选择的原则。通常首先由教师给出题目, 学生进行选择。然而由于本科生的知识结构有限, 往往对所给题目的方向不了解, 只是稀里糊涂地选择。因此, 在选题前最好由老师对自己的题目进行介绍, 便于学生选择, 也会有利于后续的毕业设计工作。此外,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题目难度适中, 各教研室应对本教研室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审核, 依据理工科院校数学系学生的知识结构, 去掉太难或太简单的题目。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评分的公平、公正, 毕业论文的评阅应由院系统一按照学生的论文方向指定教师, 还需要在制度上约束评审老师, 杜绝应付行为。此外, 要严肃评阅、答辩纪律, 对于完成情况较差的学生, 应延缓答辩。

学校对于毕业论文的监管力度应加强。虽然多数学校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检查, 但往往仅限于检查论文的格式。为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学校最好每年抽查一部分毕业论文进行校外盲审。

参考文献

[1]刘小松.高师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论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3 (2) :54-55.

[2]栾庆芳.关于高师数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若干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6 (3) :25-28.

[3]李开慧.关于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引起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 2010, 19 (1) :93-95.

数学专业毕业生求职简历 篇2

姓    名:***                 性    别   男

出身日期:23/10/1977          籍    贯: 上 海

专    业:***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教育情况:

1996.9—2000.6 ***大学

1993.6—1996.6 ***中学

个人能力:

良好的.英语听、说、写能力

熟练运用OFFICE软件

能用C、VFP编程

掌握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实现方法

掌握市场、效率分析的理论和实现方法

个人素质:

自我激励,善于自学

团队精神,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社会实践:

1997—1998  ***英语俱乐部副主席

1998—1999  ***学院组织副部长

1999.7—1999.8  ***公司实习员

课程设计:

小型图书馆管理系统(VFP)

计算机**辅助管理子系统(VFP)

专业课程:

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数据结构、

系统仿真、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

运筹学、统计学、决策系统工程、

管理原理、市场营销、经济学、工程经济学

所获奖励:

1997 **学院围棋联赛亚军

1998、1999 **大学排球联赛冠军

1999 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兴趣爱好:

网络、围棋、旅游、读书、摄影

联系方法:

***

***

数学专业毕业生 篇3

关键词:英语专业 小语种 就业

一、语言类专业的地位和境遇

在大学中,每个专业和学科都是独立存在但是互相联系,并且相互依存的。并没有好坏之分和高低之说。但是,就当代中国的发展情况和国际形势,理工农医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比例和待遇要高于文科类专业毕业生,特别是国家继续的高精尖技术人才和矿、油、医类专业,更是招聘会上的香饽饽。

在文科学科中,称得上有技术能力的,语言类专业算其中一个。其实,语言类的需求从建国开始就一直处于平稳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语言类毕业生的需求更是迅速增加。但是,最近几年的情况看来,语言类中的英语和少数小语种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而某些小语种却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

二、当前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问题

(一)英语专业的扩招和教学中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外语特别是英语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英语专业日益炙手可热。继而我国高校连年扩招,外语院系频繁开设,使得近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数量激增,而市场已逐渐达到饱和,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供过于求。

在专业知识上,因为开设英语专业的学校多如牛毛,这这就导致那些本来不适合学英语或者生源质量不好的学校毕业出来的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不够过硬,这就导致了英语专业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有所下降。另外,大学英语基础教育的不断提高也使得英语专业学生收到很到的竞争。

学校的盲目扩招,偏离了英语专业教育的目的和办学方向,英语专业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的设置,也没有满足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学生语言以外的职业技能的需求。现有的英语教学课程基本上是以围绕培养学生英语基本功(听说读写译)来设置的,它有两个缺陷:在教学课程设置上,严重忽视社会需求的变化,缺乏就业方向的指导;授课方式上,严重忽视学习语言的习得规律,忽视学习者内在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成就感。

(二)英语专业学生自身问题

有些英语专业毕业生只愿他意到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就业,不愿意到缺乏英语人才的欠发达中小城市就业;有些毕业生在各种选择和诱惑面前无所适从,或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就业期望值过高;有的毕业生幻想无须付出太大努力而获得稱心如意的工作,而待遇优厚的好岗位却没有能力去胜任;还有的毕业生与其他找到较好工作的同学攀比,眼高手低,宁愿待业也不愿意从较低职务做起。

三、 当前小语种就业情况

作为语言类中吃香的一类,一部分小语种的就业形势可谓是蒸蒸日上。根据去年全国大学本科生专业收入排名看来,法语专业位列第一,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可喜的事情。随着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对非洲大陆的投资,非洲法语区的人才需求人数也不断增加,这不断推动法语人才的走热。同时,西班牙语专业和葡萄牙语专业也随着巴西、阿根廷和南美国家的经济崛起而日益呈现可喜的态势;并且,阿拉伯语专业的就业也随着全球石油行情的走热一直保持强劲的势头。

小语种的俄语、韩语、日语、和德语等虽有小语种之名,但因为其语言辐射力的影响,其毕业生工作多数较稳定但收入并不很高,而且社会供需也比较平衡,主要集中于外资企业、翻译、外交人士。其毕业生就业好的也都大多出自于北外、上外、广外、天外、川外和西外等老牌、专业外语院校。

还有一类小语种专业由于开设过少,并且社会需求也没有前两类大,所以其毕业生生存状况一直处于鲜为人知的境地。这些有:斯瓦西里语、蒙古语、僧伽罗语、缅甸语等等。开设这一类专业的学校也只有北大、北外、上外、中国传媒大学等少数几个外语类和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其毕业生就业去向也比较传统:对外电台、报社、政府翻译部门和研究所等。

四、对于当前英语专业毕业生和小语种专业学生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

转变择业观,要主动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择业去向,眼光不要只盯着传统意义上的“白领”、“精英”岗位。英语专业毕业生应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到基层去,到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及民营企业、民办学校等急需英语人才的地区和用人单位去就业。西部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有利契机,合理调整就业期望,为家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

同时,英语专业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也是很好的选择。选择当一名人名教师也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教师不仅社会地位较高,并且在国家的支持下,其收入也是可观的。

(二)加强自身专业知识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虽然普通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不算太好,但英语中的高级人才任然紧缺。随着国际会议的需求不断增加,英语“同传”和“交传”人才需求却很大,英语专业学生如果致力于高级翻译事务,可以去参加英语翻译资格证的考试。

(三)选择第二专业或“双学位”

对于竞争激烈的社会和市场,单一的技能远远是不够的。选择在大学期间辅修双学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不仅仅对英语专业的学生适用,对于小语种专业学生同样适用。虽然就目前小语种专业的就业形势看,小语种人才供不应求,但是,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未雨绸缪。毕竟,成为拥有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更加保险的措施。

五、结束语

对于大学生来说,求职成功无疑是重要的一件事。大学生想要就业好,最重要的还是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个人能力。因为没有哪一个专业是就业的“万金油”。专业的好坏也只是暂时的、相对的。所以,当代大学生要坚持自己的选择,看清形势的努力提高自己来更好的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朱霞.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走向及应策[J].内江科技,2007年28卷1期.[2]白以香.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3]李铮,《浅析英语专业毕业班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M].科教文汇,2007.

数学专业毕业生 篇4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湖北文理学院两个数学类专业2010-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367篇的选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 在学校图书馆查阅很多相关资料, 在教务处网上查阅了湖北文理学院毕业论文管理文件, 对2010-2012届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数学类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和归纳, 为研究奠定基础。

(2) 数理统计法。

对归纳整理出的数据应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3) 访问调查法。

与分管论文的副院长、教科办主任、部分指导老师和学生进行访问调查, 了解情况, 得到第一手材料和意见, 为本文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4) 经验总结法。

经验来源于实践, 又高于实践。经验总结法是科学研究中一种相当重要的研究方法[2]。本文总结自己的教学科研经验, 并对指导论文过程进行总结思考, 运用归纳、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 客观地分析所研究的问题。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选题为中学数学研究及数学史的所占比重很大, 这主要因为这个专业的培养主要为师范生, 但同时会发现这个比重又在逐年降低, 主要因为这两年这个专业分为师范方向和统计方向。应用领域的研究所占比重在逐年增加, 这与这两年教育部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要培养应用能力人才。基础领域研究相对较少, 主要因为学校为二本, 学生能力有限, 基础研究相对有点难。

同表1方法可以统计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应用领域研究占48.37%, 系统设计占33.7%, 这与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基础研究占13.04%, 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及数学史研究占很少, 因为学院制定政策, 这个专业除非副修教育学与心理学课程, 且参加教育实习方可选这个方向的论文。

3 结论与建议

3.1 选题没有创新性

本科毕业论文是学术创新和检验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实践性教学内容[3]。从2010到2012届毕业论文选题来看, 三年的题目变化很小, 基本都是在一个问题里变来变去, 核心研究内容没有很大变化。

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贯穿于整个四年的学习中, 首先要在开设课程中有所体现;其次是参加各类比赛给学生搭建平台。因此建议学院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深化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 同时要开设一些专题课程或讲座, 开拓学生的视野及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 为学生创造研究和展示提供机会;多组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比赛, 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研究的兴趣和动机, 这样他们在选题时就有更大的空间。

3.2 少数方向重复现象研究

对这三年的选题汇总可以看出有很多相同方向的选题年年重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要以“行列式的计算”、“极限方法总结”、“中学教学方法”等为课题的研究占很多。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要以“网站设计”、“系统设计”为课题的研究居多, 大多数主程序都是一样的, 只是换个方向, 不能体现应用知识的能力。

首先, 学校要制定制度要求同一教师指导学生论文中不得出现相似选题情况。其次, 学校可以借助教学管理系统, 建立一个论文选题软件平台, 来完成对毕业生论文选题相似度的排查。第三, 还可创建一个指导教师选题的数据库, 以供学生选择, 要以教研室或者同一研究方向教师为一个基本单位上报选题。同时要鼓励学生研究社会热点, 树立正确的研究理念。

3.3 选题不平衡

近三年数学类专业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学分析》、《概率论》、《数学建模》、《数学教学论》、《Java语言》、《数学库系统及应用》, 而《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泛函分析》、《图论》涉及很少, 有些甚至根本没涉及, 出现严重不平衡现象。

这种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和授课老师的教学能力。为此一方面要求学校优化课程设置;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授课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建春.师范生毕业论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 (3) :109-111.

[2]黄寿军.安徽5所新升本学院体育专业近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分布及成文评鉴[D].上海:东师范大学, 2009.

数学专业毕业生自荐信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您们好!

本人是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专业毕业生,经慎重考虑欲加盟贵学校,特拟此自荐信。以下是我的自我介绍,敬请参阅。

在大学三年里,时刻按照“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标准去锻炼及发展自我,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已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完善、适应能力强、富于协作精神的时代青年。

我相信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成功的学习者在充分的认识到书的价值的同时,也应认识到书的无价值。因而我在学习之外,积极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课余活动,如“计算机协会”、“数学建模”等。所有这些活动都有利于我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2007年下半学期在江西省会昌县第二中学教育实习一个多月,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个方面得到较好的锻炼,掌握了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了解了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具备了独立从事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在实习期间表现出色,受到当地教师、领导的认可,被学校评为“优秀实习生”。在班主任管理方面及和学生沟通方面获益匪浅,管理好一个班不仅仅靠能力,更重要的是用心,有激情,只要拥有朝气蓬勃的活力才能更好的把工作做好。

我坚信命运之神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目睹过去深感母校的培养恩深,注目将来惟有以热血、真诚、眼泪和汗水回报社会的赠与,让生命之烛高举奋斗之光!

我将贵校作为首选目标,是因为贵校拥有优美的教学环境和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我相信在贵校领导的帮助指导下,我一定会学得更多,做得更好。

随信附上我的个人简历,期待与您的面谈。相信您的眼光,相信我的选择。

诚候佳音!

此致

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篇6

摘 要: 面对严峻的食品专业就业形势,做好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在对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困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做好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食品专业 就业现状 困境 对策

食品专业毕业生是食品行业发展的人才保障,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高职食品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食品行业发展的未来。分析和研究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困境,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还关系到高职院校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和发展。

一、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1.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

从表1看出,四年的就业率相对稳定,还有待提高。升本人数呈增长趋势,就食品类企业而言,需要的研发、检验、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人员相对较多。但从科研能力方面看,高学历毕业生更适合做研发型、技术型人员;从实际动手能力方面看,大专生甚至高中生更适合做生产人员;这就造成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导致相当一部分人把追求高学历作为将来更好的就业捷径。

2.行业流向统计分析。

食品专业毕业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难以到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由表2可看出,2011-2014年,平均每年有大部分高职毕业生走向了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已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而毕业生向往和追求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对食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少。

3.专业对口率。

由表3可看出,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专业不太对口的职业,这个数字呈逐年递增趋势,到2014年有所回落,以后人数会越来越多。说明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没有学以致用。

4.区域流向统计分析。

从表4可知食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区域集中分布在河北各地市和北京范围内,天津和其他省份就业的毕业生较少,这种趋势容易促使该区域人才需求达到饱和,因此,应鼓励学生扩大就业范围。

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

1.食品安全事件增加了就业难度。

由于食品企业多而杂,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大量民营企业不断投入到食品加工行业中,民营企业发展基础薄弱,管理相对落后,问题层出不穷。一部分企业诚信缺失,疏于自律,部分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导致“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等公共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带来了食品安全危机,为食品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给即将毕业的食品专业学生就业增加了很大难度[1]。

2.专业素养不够深厚,缺乏就业竞争力。

许多用人单位表示,毕业生的专业综合素养低,对一些专业的基本技能生疏,在工作岗位上很难快速进入岗位角色,培训时间长,让用人单位觉得有点“头疼”,安排的工作完成质量不高,只能干一些搬搬扛扛的活。而许多被访毕业生表示,在学校学得远远不够用,到企业以后还得从头学起。

3.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大多数学生不愿到生产一线,怕苦怕累,对单位安排的苦活累活能躲就躲。有的学生到企业几天就待不下去了,频繁换工作,希望找到一个舒适轻松的单位。这部分学生不仅给就业工作造成了重复推荐,增大了就业工作的难度,还在企业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4.薪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

食品专业毕业生薪资待遇普遍较低,比有些专业的薪资低很多。并且食品企业属劳动密集、薄利多销型、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多数毕业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甚至难得有周末休息[2],福利待遇比起机关单位差好多。再者,毕业生在这类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很小,与就业前期望值相差很远,这类企业往往成了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先学经验,再创业”的一个暂时落脚点。因此导致食品专业类毕业生工作更换频繁,继续深造现象频频发生[3]。

三、促进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1.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加强教育引导。

我校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毕业生树立创业观念、竞争就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大力宣传国家政策,推进支援西部计划的实施,激励当代青年大学生到基层去、到艰苦环境中。

2.加强专业课程调整,推进教育模式改革。

近几年,食品专业学生就业率相对较低,而且就业质量相对较差,这就要求我们考虑办学特色的同时,更应考虑市场的特色,拓宽就业面,打通就业通道,以就业为导向,对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作为食品专业教学工作者,应努力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及时采取求真务实的新举措,删去一些陈旧的、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内容,添加一些新的、前沿的、尖端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实际能力提高,不能纸上谈兵。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3.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食品专业创业能力仅依靠课堂教学是培养不出来的,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才能主要来自于他们的亲身实践。我校通过知识讲座、参观考察、展览、实践、义务支教、社会调查等活动,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培养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观点的多样性、思维的灵活性、认识的新颖性,以及人格的独立性与较强的成就动机。我校举办的食品节活动,学校提供实践活动场所,学生自行设计产品,并自己检测产品质量。我校建立了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开设糕点店、奶茶店等经营场所,让学生出售自己亲手制作的,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创业的一些经验和认识。我校每年过中秋节给学生和老师们发放的月饼,都是学生亲手制作的,非常有创意。同时,在食品厂、饮料厂、啤酒厂等40多家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不仅磨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训练学生的就业技能。另外,鼓励学生参加创新知识竞赛、创业计划大赛、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自身实力和就业竞争力。

4.立足校内,拓展校外,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

高校应充分发挥就业工作者和食品类专业教师的作用,营造“全员就业”的工作氛围。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走出去,请进来”,积极走出校门加强与各地区人事部门、人才交流中心和企业的联系,通过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举办地区专场招聘会、和一些用人单位签订订单培养、与国外合作办学、与食品人才网站建立合作关系等形式开辟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1]。

四、结语

总之,随着食品专业毕业生增加,“低质量”就业问题会越来越明显。高校必须以食品专业就业市场的需求为依据,对食品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进行相应改善,才能有效促进他们“高质量”地就业[4]。

参考文献:

[1]武国剑.食品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

[2]王昭.高等农业院校食品学科类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学,2008(4).

[3]候爱香.地方农业院校食品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和对策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9(2).

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研究 篇7

一、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和现状

近几年来, 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金融行业主要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和金融业监管部门等。在接受本次调查的同学中, 43%的就业方向是银行, 29%为证券公司, 13%为保险公司, 15%选择其他行业。从就业困难程度的调查看, 有30%的同学认为作为金融专业毕业生找份工作比较容易;有61%的同学认为要因人而异;另有9%的同学认为竞争激烈、就业很难。从调查结果来看, 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更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 因为该行业要求从业者有一定的相关行业知识背景, 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 并且大多金融类毕业生都愿意前往银行工作, 因为银行业一向被公众认为是高福利低风险的行业, 传统的“铁饭碗”就业观念仍在左右着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方向。

在对薪资调查方面, 54.4%的毕业生刚工作时, 薪资在1, 500元以下;有36.8%的毕业生刚工作时薪资超过3, 000元, 其中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占到83.4%;通过试用期并转正后, 有36.4%的毕业生薪资达到了5, 000元/月以上, 18.2%的毕业生薪资在3, 000~5, 000元之间, 只有18.3%的毕业生薪资低于2, 000元/月。对比其他专业毕业生的薪资, 我们发现金融类毕业生的薪资待遇普遍较高, 中华英才网“猎头在线”于2007年发布的《金融行业人才研究报告》指出, 金融专业毕业生平均起点工资和平均定级工资分别为2, 628.52元和3, 794.91元, 排在IT业等高收入行业之前。

对调查问卷中“您觉得企业最看重金融毕业生的哪方面素质”的回答中, 45%的同学认为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是“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主动性等处事能力”, 另有22%和18%的同学分别选择了“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 只有不到10%的同学选择了“学业成绩”。因此, 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扎实地学习好专业知识, 增加实际操作能力, 更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和学科竞赛等途径锻炼自己的管理、沟通、表达、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

二、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和机遇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标志性产业, 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 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金融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

自2006年底, 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之后迎来新的阶段, 温家宝在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金融业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期, 也处在一个重要发展期。以我国的金融中心上海为例, 上海金融从业人员仅十多万人, 只占到上海总人口比重的1%以下, 而伦敦、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 这个数字要在20%左右, 上海国际金融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则更加捉襟见肘。综合而言, 金融业务经营类人才将成为各金融单位迫切需求的人才。

三、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从20世纪九十年代后, 金融热逐渐升温, 各大高校纷纷开设或扩招金融专业学生, 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招生, 金融专业的报考人数都远远超过招生人数, 金融专业毕业人数也不断攀升。而2010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金融专业毕业生被列为就业最困难的十大专业之一。近两年的往届金融专业毕业生不断积聚。在全球正在进入一个经济复苏性增长的“后金融危机时代”, 尽管全球经济呈现复苏迹象, 但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仍是“低就业率时代”, 金融行业对高素质金融人才的需求总量加大但金融人才需求增速小于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增长速度, 这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同时, 留学生回国潮也一浪高过一浪, 直接挤压了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海外留学生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及各国法律制度比较了解, 加上在国外多年金融市场的锻炼, 社会实践能力和对各国文化的理解能力较强, 是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强劲对手。金融业人才需求将逐步向“高精尖”倾斜, 本科生在人才市场上所占的份额逐步缩小, 硕士、博士生相对更受用人单位青睐。从20世纪末至今, 国内外金融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 对金融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金融人才具备时代性、创新性、市场性, 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金融专业学生要在竞争中获胜, 必须强化学习, 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针对目前就业形势的对策

1、大力开展“第二课堂”,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 提高创新能力。

我们都了解在高校的教育模式中, 课堂教学的“授业”模式一直以来是高校主要教学形式, 是以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为主, 并且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而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和科技活动, 却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场所,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比如, 建立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教学实践基地, 设立开放型实验室等, 鼓励学生多参加像“挑战杯”竞赛、模拟证劵投资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这样的科技活动。另外, 让学生参与到学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中去, 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进行科研, 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

2、多方位拓展就业渠道, 搭建校企合作桥梁。

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 也应该充分利用高校的有效资源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这不仅仅是在校园有限的环境里, 而更应该扩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高校一直是为企业输送人才的优质渠道, 而企业和高校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的关系, 互为生存。要拓宽就业的渠道必然离不开企业的配合和支持。在目前就业困难的前景下, 学校不能仅让学生单独联系企业或是等用人单位主动联系学校, 这样的模式不适合当前的就业形势。为了让学校的人才能得到有利输送, 也为了企业吸收优秀人才, 学校应主动搭建一座桥梁, 利用学校资源、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和企事业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如建立实践基地、实习基地等, 让学生了解企业, 也让企业了解学生, 为学生就业大开方便之门。校企合作有利于让学生能更早的接触社会, 了解企业, 了解企业最需要的是哪方面的专业和能力, 这样会对自身的认识有更好的把握, 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般来说,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形成是在大学阶段通过各种途径循序渐进培养的, 而在此过程中, 社会实践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更是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当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很多大学生对社会了解较少, 不能很好地正视自己, 同时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亦不能很好地运用, 导致其对就业存在迷茫和担忧。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知识理论转化为实践, 明确其将来就业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实践中, 大学生根据社会需求结合专业知识和自己的兴趣爱好, 有针对性地投身到社会实践的各个工作岗位, 弥补自身的经历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并且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社会所需, 更好地明确自己今后努力方向, 提高自身接受知识的自觉性, 通过两方面的互动, 形成良性循环, 一方面增长才干, 另一方面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增长社会经验, 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4、培养良好就业心态,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在毕业生的就业大军中, 一直存在这样的老问题:一心想进大城市, 工作只选“铁饭碗”, 最后高不成低不就。要想改变这样的观念, 一方面学校的教育引导非常重要, 应通过老师引导、系列讲座、经验之谈等多种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另一方面学生必须加强对自我情绪和心态的调整, 及早考虑就业问题,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择业前建立正确的就业观, 让自身在就业过程中能以平常心面对, 以冷静的思维进行择业。要孕育真、善、美的感受, 学会积极心理调适, 保持良好心境。通过合理的宣泄途径和放松训练, 排除诸如不满、愤懑、嫉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要打破对就业方向上的原有束缚和传统意义上的“就业+终生职业”的择业观。树立大金融意识, 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 跳出从众、攀比等社会心理陷阱。

摘要: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进程在世界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下逐步加快, 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有增无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 分析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 力图对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金融,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褚红素.金融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报告[J].湘潮, 2012.12.

[2]崔量.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J].企业导报, 2011.17.

数学专业毕业生 篇8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专业能力,大、中专毕业生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不断更新换代, 对卫生类职业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为适应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需要, 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在山东省教育厅指导下, 莱阳卫生学校牵头, 联合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济南护理职业学院、滨州职业学院、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泰山护理职业学院、临沂卫生学校等于2013年9—11月在山东省范围内开展调研工作, 以期对山东省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专业能力现状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为山东省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和范围

采用自编问卷, 利用山东省各地区召开医学影像年会之际向参会人员发放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专业能力调查问卷并现场填写, 同时由参会人员将问卷带回单位由各自单位的其他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员填好后寄回。

本次调查共涉及山东省烟台地区、济南地区、潍坊地区、滨州地区、泰安地区、临沂地区136所综合性医院 (一级医院44所、二级医院69所、三级医院23所) 。共发放问卷300份, 收回245份 (大专毕业生197份, 中专毕业生48份) , 有效回收率81.7%。

1.2 调查内容

调查山东省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专业能力和目前山东省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就业岗位设置情况。

2 结果

2.1 大、中专毕业生X线、CT、MRI检查能力调查 (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专和中专毕业生满意或非常满意自己的X线检查能力;多数大专毕业生满意自己的CT检查操作能力但不非常满意自己的MRI检查操作能力;多数中专毕业生不非常满意自己的CT和MRI检查能力, 其中尤以MRI检查能力为甚。

2.2 大、中专毕业生X线、CT、MRI图像处理能力调查 (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专和中专毕业生满意自己的X线图像处理能力;但不满意自己的CT图像处理能力和MRI图像处理能力, 其中尤以中专毕业生为甚。

2.3 大、中专毕业生X线、CT、MRI设备故障判断和维护能力调查 (见表3)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中专毕业具备X线设备故障判断能力和维护能力, 但多不具备CT和MRI设备故障判断能力和维护能力, 其中尤以中专毕业生为甚。

2.4 大、中专毕业生超声检查能力调查 (见表4)

调查结果显示:大专毕业生的超声检查能力、诊断能力和设备故障判断能力均优于中专毕业生, 但由于目前超声检查技术操作与疾病诊断的不可分离性及操作人员需要具备执业医师资格, 临床上除一级医院外, 无论是大专还是中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 真正从事超声检查工作的非常少。

2.5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

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包括X线检查技术操作技师、CT检查技术操作技师、MRI检查技术操作技师、核医学检查技术操作技师、放射治疗技术操作技师和介入治疗技术操作技师、超声检查技术操作技师等, 其主要任务是熟练操作相关医学影像设备, 并对医学影像图像进行处理, 以符合影像诊断医师对医学影像图像质量的要求。

3 讨论

3.1 不同学历层次学生培养目标定位

目前, 山东省在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员的学历主要是大专和中专层次, 少数为本科层次, 大专包括高中起点的三年制大专和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大专两类, 中专包括初中起点的三年制中专和少数高中起点的两年制中专。中专的培养目标为技能型人才, 大专的培养目标为高端技能型人才, 但是大专和中专培养目标的界限比较模糊且没有具体的岗位指向。

目前大专和中专层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一致, 都是按照学科体系设置, 专业课都包含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影像检查技术、X线物理与防护、超声诊断学等, 区别是中专的课程内容基本是大专课程内容的压缩版, 并没有体现出不同学历层次学生对学习内容要求的差别。

不同起点的大专和中专学生其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具有较大差别, 因此不同起点的大专和中专学生的课程内容基本一致, 培养目标之间界限模糊且没有具体岗位指向的现状显然不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

通过调查, 发现大、中专毕业生X线检查能力、X线图像处理能力、X线设备故障处理能力几乎没有差别, 但是CT、MRI操作能力, CT、MRI图像处理能力, CT、MRI设备故障处理能力大专毕业生明显好于中专毕业生。针对这一现状, 应该因势利导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专和大专学生的培养目标重新定位, 明确岗位指向性, 即中专培养目标应该是毕业后从事X线检查技术操作, 经过培训可以从事CT检查技术操作;大专培养目标是毕业后能从事X线检查技术操作、CT检查技术操作和MRI检查技术操作, 经过培训可以从事核医学检查技术操作、放射治疗技术操作和介入治疗技术操作等影像检查技术操作。

3.2 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调整

课程内容应与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有效衔接。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确定为X线检查操作技师、CT检查操作技师、MRI检查操作技师、介入放射技术操作技师、核医学检查操作技师、放射治疗技术操作技师、超声检查操作技师等。目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沿用的依然是学科本位体系, 每门学科按照自己固有的学科体系进行课程设置, 各学科体系较完备, 知识量丰富。但是这种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 强调学科的独立性、重要性以及逻辑体系, 将课程设置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 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学科成为中心, 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科发展的手段, 导致学习内容繁、难、偏、旧等, 教学也更侧重于知识灌输, 且没有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 没有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严重制约其职业能力的发展。

依据每个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 应把原来学科体系中的X线物理与防护、医学影像设备、X线摄影化学及暗室技术、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及超声诊断学等知识和技能有机整合为按工作过程本位课程体系设置的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介入放射技术、核医学检查技术、放射治疗技术、超声检查技术等课程。这种课程设置, 打破了原来的学科体系, 将知识和技能按照每一个相关岗位的工作过程重新构建, 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 也符合学生职业发展要求。中专学生应该针对其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重点学习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 大专学生应该针对其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重点学习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

目前各校使用的教材仍然是按照学科体系编写的, 缺乏职业岗位特点及职业岗位的层次要求, 已不能满足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教学要求。因此, 探索打破目前学科本位的课程内容, 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开发以项目教学为主的, 适应不同岗位、不同学历层次要求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理论和实训教材迫在眉睫, 通过教材开发更好地满足不同学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针对超声检查技术, 由于其技术操作和疾病诊断不可分离, 并且操作人员需要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等特殊要求, 无论中专还是大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对该技术均应以了解为主、够用为度。

参考文献

[1]李敬哲.创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1) :131-132.

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篇9

关键词:金融危机,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

本文为200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号:HB09BYJ062)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深层原因分析

(一)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欧美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2, 000万个岗位流失, 大批人员失业, 甚至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人才都丢掉饭碗, 许多在海外效力的“海归”回国谋生。在中

导方法是归纳课堂理论, 引导学生实践, 总结实验结果, 记录实验成绩的方法。在实验中, 要求学生分组, 在实验过程中, 鼓励发挥团队精神, 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实验, 更加准确地掌握了知识, 并学会了应用, 几年来的实验课程都深受学生的欢迎。

4、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

现在学生人数多, 且许多本科毕业生也联系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 因此学校应发挥最大的主动性, 同会计师事务所协商, 定期输送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应制定全年计划, 尤其是在下半年, 各事务所最忙的时候也是最需要人员的, 此时, 可国, 由于许多方面还没有与国际接轨, 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方面, 我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而那里也是高技术人才聚集的地区, 随着外贸进出口量的急剧下降, 导致许多企业开工不足, 人才下岗, 他们与“海归”一起加入到就业大军中。显然, 他们的能力和经验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无法相比的, 而且大量用人单位也借机抬高“门槛”, 这使本来就面临就业难的大学生又遭受到更大的冲击。

(二) 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英语专业就业面窄、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十分突出。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 熟练掌握外语是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顺利进行所必需的, 因此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考生选择外语专业。但是, 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渠道狭窄、人才饱和, 跨专业的话, 隔行如隔山, 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无法与既懂英语又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再就业人才相比, 甚至无法与一些常用的管理专业毕业生相比。正如一个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所抱怨的:“这个专业看似前途光明, 但实

以多派学生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 并由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老师全程参与指导, 与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一道指导学生的审计事务。

5、加强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现在所开的计算机课程一般只能达到会用或知道有这个知识而已, 而在具体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现代审计过程中, 由于审计时间的关系, 对电脑使用要求很高。首先, 应开设专业讲解EXCEL的课程, EXCEL功能强大且应用广, 除了讲解通常的基本操作、表格、数据录入外, 还应讲解函数的应用、数据处理、财务处理等方面;其次, 对财务软件增加课时与操作上际就业面太狭窄, 对口职位只能是教育或翻译, 而且涉及管理、经济类的专业我们又不太了解, 一点竞争力也没有。”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专家介绍, 从企业需求上看, 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形势确实不容乐观。很多企业目前更急需的是两类英语人才:英语专业能力特别强的人才从事文字类工作, 比如翻译;除具备英语能力外还具有其他专业背景的综合型人才从事市场、管理类工作。“近年来家长和学生对于英语专业的热情和投入一直居高不下, 过度关注的结果, 导致市场需求饱和, 使大批只掌握了英语的求职者陷入了求职无门的窘境。”

(三) 毕业生英语实际能力低下影响其就业。

在铺天盖地的学英语热潮的遮掩下, 到处可见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低下、高分低能的现象:六级考试拿到500多分, 却连简单的接电话都难以用英语准确地表达;GRE高分考生, 无法正确书写英文论文;英语专业的学生面对外宾的询问, 连一句话也说不出。在上海举行的某翻译资格考试中, 一位考生将“富贵不能淫”翻译成英文后的答案是“富贵但不能性感”,

机时间, 主要让学生掌握一种主要的财务软件, 如用友财务软件等。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苗美华.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3]何伟威.《审计实务》课程中的案例实训教学方法探索之我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这样的翻译让众多评委啼笑皆非, 要是让孟子他老人家知道了更得气得从土里钻出来怒斥他几句。要知道参加考试的都是所谓的“英语精英”。这样的尴尬情景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并不鲜见。一边是席卷全社会的英语学习浪潮, 一边是实际应用中层出不穷的笑话。《环球时报》上刊载过一句话:对于一部分英语学习者而言, 学了好几年英语, 却连熟练地和外国人打招呼都是个问题。一点都不夸张, 学英语的热潮无法掩盖让人忧虑的尴尬。

(四) 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大学生找工作就高不就低, 一个条件优越的岗位让大学生千军万马蜂拥而至, 而普通岗位或层次低的岗位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这不光是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观念问题, 其他专业的也是如此, 只不过又是纯英语专业又有优越条件的岗位更是少之又少。

当前, 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基本过去, 经济形势正在好转, 就业形势也正发生变化, 虽然高层次, 条件好的岗位仍然“僧多粥少”, 一个公务员岗位竟然吸引几千大学生报考, 这其中不乏英语专业的学生。但普通的或层次低的岗位如产业工人岗位却出现较大缺口, 就看这些口中常说能找到工作就不错还挑什么的大学生们能否真正转变观念, 低下高贵的头, 屈下“天之骄子”的尊, 丢掉幻想, 回归现实, 认认真真地学习, 踏踏实实地工作。现在很多生产制造企业的高端设备都是进口的, 需要有英语专业的人才去读懂它、使用它, 为企业创造财富, 同时也为自己创造财富。

二、以金融危机为机遇, 解决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的袭来, 对我们来说是挑战, 更是机遇, 我们要在与金融危机的斗争中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 对大学生特别是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就是应通过金融危机尽快了解全球金融贸易的基本情况, 熟悉我国对外贸易制度和流程, 掌握外贸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努力提高自己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此外, 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还应学习掌握一些其他专业技术, 为自己就业拓宽渠道。要达到上述目标,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练好基本功, 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程教授说:“学英语最重要还是要把语言基础打牢, 只有真正把英语学好、学精, 才能谈得上就业甚至将来的发展。先练好基本功, 才能在此基础上掌握实际运用的能力。英语, 不仅仅是一门工具。”勤学苦练, 这是学习英语最基本的要求, 每个英语专业的大学生都知道的, 这里不再赘述。

(二) 扩充知识面。

在谈到如何应对众多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冲击时, 一名来自浙江大学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坦然承认这种窘态:“现在很多英语专业学生学得很不过关, 而非英语专业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却在不断提高, 这样在就业时, 他们将占更大的优势。”就连招聘一位项目销售员也要求“熟练掌握中、英文, 优秀的电话沟通与谈判技巧, 出色的市场调查分析能力及因特网技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各个方面都在逐渐与国际接轨, 英语的涉及面越来越广, 既懂英语又懂其他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将受到广泛欢迎, 因为他们上天就能驾飞机, 下海就能开轮船, 飞机、轮船出故障了他们还能修, 国家需要这样的高素质人才。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英语专业的学生将英语学透, 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层次, 同时在学有余力时还要其他的专业技术知识, 如对外贸易、企业生产、旅游导游等,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为拓展就业渠道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 大学院校要在抓好在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同时, 提供机会, 创造条件, 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在其他专业方面的兴趣, 对已经毕业的英语专业人士除进行“充电”外, 还要教他们如何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并引导他们放弃“期望短期内达到高层位置”的想法, 因为企业更愿意招收有想法、有激情、有创新精神、能将自己充到的电合理而充分地释放到生产中去, 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员工, 而非急功近利者。

(三) 调整就业目标。

追求高层次的工作岗位是每位大学生的就业理想, 但理想总归是理想, 能够实现更好, 如果不能实现只能是幻想。幻想破灭了, 我们总要低头看看自己的真实水平, 进而调整一下心态, 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甚至降低就业目标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1、在就业方向上, 重点可以放在教

育、医疗、科研、基础设施、服务等行业, 因为这些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且对人才有较多的需求。

2、将就业的目标区域选在需要更多

人才的二三线城市和广大城镇, 如青岛、珠海、温州、威海、烟台等。不难看出, 现在毕业生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里, 误以为留在大城市就有更好的发展。实际上我国大量的二线、三线城市都很缺乏人才, 将大学毕业生合理地分散到各区域中, 不但有利于职场新人的职业发展, 还能起到缓解一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3、就业岗位的选择方面, 不要去挤

“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岗位, 全国各地有实力、有前途、产品有竞争力的企业数不胜数, 而这些企业的发展正急切地等待年轻大学生的到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目前, 受经济回暖的带动, 我国东南沿海的生产企业因技术工人缺乏而面临着开工不足, 企业老总拿着订单等产品的现象随处可见, 而这些企业大多有外贸业务, 既懂英语又能参与生产的英语专业大学生到那里应该有施展拳脚的舞台。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问题, 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这点不容忽视, 但在生活中不难看出, 很多大学生将就业难这一问题一味地推给这个其实不是内因的原因上, 从而消极地对待自己的学业和职业规划, 这是非常危险的。

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学习成绩分析 篇10

近年来, 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迅速, 高职院校的生源状况也随之不断变化, 入学新生高考成绩逐步下降已成为普遍现象。此外, 随着相关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护理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我院自2005年起在护理专业实行了文理生兼招和男女生兼招。为探索生源类别、性别及入学成绩的变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同时从数据分析的角度进一步了解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 笔者对本院2010、2011、2012三届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各门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 以期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招生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资料和方法

资料 选择我院护理专业2010届毕业生704人 (其中文科生370人, 理科生334人, 男生40人, 女生664人) 、2011届毕业生875人 (其中文科生450人, 理科生425人, 男生39人, 女生836人) 、2012届毕业生821人 (其中文科生486人, 理科生335人, 男生, 32人, 女生789人) 。毕业生均为文理混合编班, 在相同条件下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考试。选取语文、英语、信息技术、护理应用解剖学、护理应用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护理心理学、护理基本理论与技术、健康评估、卫生保健、药物学、精神科护理、老年护理、母婴护理、中医护理、成人护理、儿童护理、现场急救及重症监护等20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为研究对象。考试各环节严格执行学院及国家考试管理的各项规则。

方法 (1) 分别比较。分析文科和理科生源、男女毕业生的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 用spssl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分别对两组均值作独立样本t检验。 (2) 比较。分析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 用spssl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对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分别作双变量相关分析;分析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成绩, 用spssl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对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成绩分别作双变量相关分析。 (3) 用spssl9.0统计软件对2011届毕业生的20门课程成绩进行相关分析, 分析距离, 在相似中选择余弦产生关系表格, 再对其进行多维度展开分析, 得到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图。

结论

文理科生源毕业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 文科和理科生源的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 在文理科生源的两组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20门课程成绩中,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13门课程成绩三届毕业生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5门课程成绩两届毕业生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2门课程成绩一届毕业生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其中英语、护理心理学、精神科护理、老年护理课程文科生源毕业生成绩好于理科生源学生, 信息技术、生物化学、护理应用生理学课程理科生源毕业生成绩好于文科生源学生。

男女毕业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 不同性别毕业生的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比较如下页表2所示。由下页表2可见, 三届毕业生中男女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20门课程成绩除2012届毕业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外, 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其中, 除2010届毕业生信息技术课程成绩男生好于女生外, 其他所有的成绩皆为女生好于男生。

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双变量相关分析的相关系数如下页表3所示。由下页表3可见, 入学高考成绩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显著相关, 与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 仅与语文、信息技术两门课程不相关。

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各门课程的相关性分析 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各门课程成绩的双变量相关分析的相关系数如下页表4所示。由下页表4可见, 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的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 仅与信息技术课程成绩不相关。

毕业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对毕业生在校学习的课程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和多维度展开分析后得到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图, 如图1所示。

注:*表示在0.05水平 (双侧) 上有显著差异

注:*表示在0.05水平 (双侧) 上有显著差异

注:**表示在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表示在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注:**表示在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表示在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讨论

文理科生源毕业生在高中阶段的课程学习侧重点不同, 一般而言, 文科学生对物理、化学类的知识相对欠缺, 理科学生文史类和管理类的知识则不足。我院自2005年起在护理专业实行文理兼招, 到目前为止, 三届毕业生的在校学习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的结果表明, 文理科生源毕业生大部分课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毕业前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也没有显著性差异, 仅在英语、信息技术、生物化学等早期课程及护理心理学、精神科护理、老年护理等少数课程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说明在总体上文理兼招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并无明显影响。

长期以来, 女性在护理专业领域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近年来, 随着临床上对男护士的需求不断增多, 我院自2005年起在高职护理专业开始招收男生。三届毕业生中男女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的结果表明, 几乎所有在校学习课程成绩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上男女生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入学成绩、入校后的学习主动性、男生作为少数群体在班级中的性别压迫感等都有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可能因素。

一直以来, 生源质量被认为是人才培养质量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的比较也印证了这一点。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显著相关, 与在校学习的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但需要指出的是, 我院三届毕业生都顺利通过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取得了执业资格, 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 都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

通过对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各门课程成绩的相关分析以及毕业生在校学习课程成绩之间的相关分析, 可以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做出评估。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的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 充分说明了现有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图也有助于我们理清课程之间关系的相对紧密程度, 从而可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刚, 薛彩霞.高职教育中成绩分析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 2011 (15) :434.

[2]李凯军, 冯修猛, 闫实.成绩分析及其对教学管理的指导作用[J].医学综述, 2009 (16) :2552-2554.

[3]李琳, 徐雨明, 孙士兵.数据挖掘在教学质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 (3) :86-88.

[4]罗添荣, 顾江, 杨棉华.汕大医学院新教学模式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2) :62-64.

[5]苏银利, 吴元清, 张广宁, 等.影响学生护士执业考试成绩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 2010 (4) :178-180.

[6]王娟, 王心旺, 雷毅雄.不同专业医学统计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 2012 (7) :503-505.

上一篇:智能检查下一篇:城市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