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社会责任

2024-08-29

建筑企业社会责任(精选十篇)

建筑企业社会责任 篇1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 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包含两个层次: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层次是指企业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企业最基本的责任在于创造利润, 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 同时要守法经营, 依法纳税。社会责任的更高层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人的尊重, 这既体现在对企业内部员工要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也体现在企业外部讲究诚信、尊重消费者的利益、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体现在企业奉献社会, 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捐资助学、帮困扶贫等社会公益事业。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存在的价值, 就在于能为整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特殊的功能和贡献。也就是说, 它必须服从于和满足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必须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如果企业只注重自身盈利, 不考虑社会效益, 甚至危害社会利益, 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和存在的条件。

现在我国许多企业已认识到并也在努力地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但也有许多企业对此缺乏认识,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其不良行为产生了许多不利于社会的恶果, 导致企业环境日趋复杂。例如, 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使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受到破坏;由于不当的劳资关系和不公正的分配引起社会的不安定;由于不当的商业行为使企业与社会的对立日趋激烈。此现象表明:这些企业未能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针对上述问题, 国内一些学者进行了一些研究, [1,2,3,4,5,6]提出了一些增强建筑企业社会责任的方法和措施。

结合中国建筑企业特色, 本文提出建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以下几种责任。

二、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企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经济活动, 依法向国家交纳税金和各种费用。法律是一定社会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在多元组织存在的社会里,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保证组织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法律责任同时也是社会所有组织都必须共同承担的基本责任。每个国家制定的经济法律和法规都很多, 诸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环境保护法、商标法、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矿产资源保护法等等。这些法律都是企业必须遵守的, 否则, 社会经济运行将处于无序状态, 不仅危害社会, 而且危害企业。针对建筑企业的特点, 应着重强调以下法律责任。

(一) 认真遵守相关法律

建筑企业认真贯彻《建筑法》等国家法律法规, 严格执行《工程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 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提供优质合格的建筑产品。作为负责任的业内大企业, 不仅要做遵纪守法的典范, 而且要通过更为严格的企业内部标准, 为社会奉献更多的精品工程、满意工程、为人民造福, 为自身添彩。

(二)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这是对建筑企业的基本要求。建筑企业的这种社会责任, 要求建筑企业按照建筑行业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政府规定的其他责任义务, 并接受政府的干预和监督, 不得逃税、偷税、漏税和非法避税。

三、道义责任

道义责任是指企业必须遵守和维护法律责任以外的社会道德、行业道德和社会正义。法律并不能把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事无巨细地规定进去, 在法律规范以外, 只有靠道义来起作用。企业绝对不能为自己赚钱而不顾道义, 发生对社会有害的行为。道义责任和企业经济活动紧密联系, 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中应当承担的本职责任。其重点应在以下几方面:

(一) 诚信经营, 承担维护和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的责任

一是守法经营, 依法纳税, 在为股东创造利润的同时, 为社会创造财富。做假账, 偷税漏税, 损害的最终是企业自身的利益。二是杜绝非法操作工程招投标, 坚决抵制扰乱建筑市场的不法行为, 为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近年来, 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各种行贿受贿、串标围标、暗箱操作等操控招投标的不法活动, 愈演愈烈, 作为负责任的大企业, 有必要以自身的市场影响力, 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引导市场、净化市场, 为建筑市场的良性循环发挥独特的示范作用。三是以满足客户和业主需求为中心, 履约经营, 同时切实维护自身权益。对于少数不良业主和客户, 在坚决利用法律手段维权的同时, 要通过行业协会, 联合同行对其行为予以抵制, 甚至封杀, 共同维护建筑企业的集体利益。

(二) 认真履行安全施工的责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带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建筑工程的质量越来越为人民所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 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 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所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加强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确保建设的高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是建筑企业的头等大事。安全施工形势的好坏, 不再仅仅是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问题, 而是一个企业是不是真正对社会负责、对公众负责、对生命负责的大事。建筑行业作为安全施工事故高发行业之一, 一系列血淋淋的事实已多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建筑企业方面要加强内部安全施工教育培训, 如:认真学习施工过程需要遵守的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 加强投入, 为安全施工创造一切必须的条件, 另一方面要指导、监督各分包单位、尤其是农民工的安全施工, 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把安全事故频率降到最低。第三, 积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有效防止高空坠物, 维护施工周边居民和行人的安全, 为施工区周边保一方平安。

四、相关责任

相关责任是指企业在基本责任及本职责任以外, 在一些与企业相关的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社会尽责。如关注消费者权益, 尽力提供就业, 对企业职工不搞性别和种族歧视, 帮助社区发展经济文化事业和慈善事业, 支持教育和科学研究等。这一责任不象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一样, 要求企业必须承担或履行, 但社会期望企业在这些方面能有所贡献。建筑企业也应该履行这些责任。

(一) 文明施工的责任

认真贯彻实施文明施工标准, 积极营造优美施工环境, 努力改善因施工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污染, 协调社会关系, 形成施工与周边环境的良性互动, 把污染点变成景点和美点, 这也是建筑企业履行的一种社会责任。

(二) 建筑企业对本企业职工的社会责任

尊重企业内部员工, 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 是建筑企业的一项基本义务。一个建筑企业就是社会的一个单元细胞和个体,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促进员工健康的生活和工作, 为社会创造财福的同时, 也维护着社会基本结构的秩序。

(三) 建筑企业对社会慈善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

建筑企业应热心公益事业, 在社会上树立一个富有责任心和爱心的企业形象。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是靠一两次商业赞助、商业推介所能获得的, 而是靠企业长期内外的企业人格铸造的, 捐资慈善事业, 保护环境, 帮助弱势群体等等, 需要企业点滴的精神和长期的积累。另外, 建筑企业还应以企业名义直接出资承担其他公益事业的义务, 如城市绿化、保护动植物、资助知识竞赛和群众性娱乐活动及体育运动等。社会慈善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不仅是社会而且是负责任的企业的必然回报。

总之, 作为多元组织社会里的一员, 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就在于通过建筑企业活动提高社会生活的素质、居住环境, 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而不是为了组织或集团利益而危害或妨碍社会发展。建筑企业要做的事是使建筑企业目标和社会目标保持一致, 以彼此有利的方式把企业和社会结合起来, 促进社会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滕国玲.当代企业社会责任探析[J].新疆职工大学学报, 1999 (3) .

[2]樊建中.试论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山西建筑, 2005 (2) .

[3]吴建军.建筑企业的公共使命和社会责任[J].中华建设, 005 (1) .

[4]吴建军.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分析[N].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5 (6) .

[5]张连营, 秦沛.从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看我国建筑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构建[J].天津大学学报, 2007 (9) .

建筑企业内部责任承包合同 篇2

工程名称:建设单位:甲 方:乙 方:合同编号:

(项目负责人)

xx建设内部责任承包合同

甲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乙方:(项目经理人,项目承包人)地址:

身份证号码:

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开拓业务渠道,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以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规范经营行为。

第一章 合同性质

第一条 本合同乙方是指根据甲方授权对工程项目实施全面管理的项目经理人(项目承包人)。故乙方属甲方员工,应遵守甲方内部规章制度,并在甲方授权范围内代表公司履行职责,切实对公司负责。

第二条 乙方与甲方签订的《xx建设工程内部责任承包合同》是一种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而非通常所称的“清水包”合同。其目的是更好的履行甲方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防范经营风险。

乙方不得越权对外签订本合同所涉及工程的分包和转包合同,不得越权对外签订借款合同。如乙方违约,则对甲方所受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章 合同标的

第三条 乙方承包的工程:

工程名称:,合同造价: :

开工日期,竣工日期:,合同工期: 天,质量目标: 合格。

第三章 双方权利义务

第四条 甲方权利和义务:

(一)项目担保

1.在甲方与建设单位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后,甲方有权根据工程项目和乙方情况,要求乙方提供相应的担保:

(1)担保采用保证金担保、抵(质)押担保、第三人以信誉及财产担保(担保合同另订);

(2)抵(质)押原则上应为乙方现有的自有资产,慎用其未来权益(如其他项目应收款项)和第三方资产。乙方在该工程项目中以自有资金进行的垫资,可以被视为抵(质)

押物;

(3)抵(质)押设定程序遵循《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甲方关于担保的相关制度和规定。

2.对乙方提供的抵(质)押物价值和用于该工程项目的甲方资金的风险程度,甲方有权全程监管,并视情况及时要求乙方对担保的方式和款物进行调整。

(二)工程款管理

1.所有工程款必须汇入甲方账户,再由甲方扣除管理费及乙方应承担的费用后支付给乙方,乙方必须同时向甲方提供相应的合法、有效、真实的票据。乙方不得以项目部或个人名义向建设方领取工程款或借款,一经发现,乙方愿意立刻归还款项并接受所领取工程款或借款额的10%~20%作为处罚。

2.工程所需的保证金及带资、垫资款均由乙方自行解决。如需甲方帮助解决,乙方需承担利息,并经公司董事长审批后方可实施,如因不可抗力及其它原因造成上述款项无法收回的,所有经济损失均由乙方承担。

3.在施工过程中,由乙方负责收取工程预付(备料)款、进度款、竣工结算尾款。资金不足时,由乙方负责筹措和垫资。如建设单位资金不能按时到位,由甲方配合,乙方负责催讨;竣工后工程款不能结清,由乙方负责催收,并按甲方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奖惩。

4.工程款应在承包期内专款专用,履行甲方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甲方有权随时要求乙方出示现金明细表,若发现乙方违反公司资金、财务等管理制度,侵占、挪用工程款的行为,甲方有权予以制止;情节严重的,甲方有权单方面解除本合同,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工程施工管理

1.乙方如发生以下行为之一时,或建设单位要求,甲方可以单方面解除本合同;(1)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到岗率未达到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要求或未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2)管理的工程项目发生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3)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4)因身体原因(应有市级以上医院证明)不能胜任项目管理工作的;(5)其他不可抗力的原因。

2.甲方有权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参加工程中间验收、竣工验收,并审核乙方上报的工程量报表和工程结算。

3.甲方有权对本合同涉及的工程质量、工期、安全问题进行监督,定期进行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第五条 乙方权利和义务

(一)对外合同的签订

1.乙方经甲方授权对外签订涉及本承包工程的重大合同前,需将拟签订的合同文本交甲方相关部门审查。待甲方审查批准后乙方方可签订。如乙方未经甲方批准而签订合同给甲方造成损失的,需承担赔偿责任。乙方对外签订涉及本承包工程的一般性合同,需报甲方备案。

拟签订的合同是否为重大合同,根据甲方内部相关规章制度界定。

(二)工程利润分配

1.按甲方和建设单位所签《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结算方式结算,工程款汇入公司指定帐户后,公司先按 %提留,等工程竣工并与公司移交结束后按以下的费率一次性结算:乙方按工程结算总造价的 %交纳承包(管理)费,二级建造师使用费 元/月,承包工程支出的各类费用(包括各类税费及当地建筑主管部门的各项管理费)由乙方自行交纳或由甲方代缴。

2.乙方收入须在其结清材料人工费用后,经甲方审批发放,并代扣法定税,未经审批

结清前,乙方管理的资金材料均为公司财产,乙方不得擅自处理固定资产和周转材料。

3、为有利清偿乙方潜在债务,如乙方在甲方处无后续工程,甲方可根据合同履行情况暂扣部分款项作为押金。具体数额视乙方资信情况而定。

(三)工程结算

1、由乙方编制工程项目竣工结算书经甲方备案后,由乙方报建设单位委托具有审计资格的机构进行审计。乙方负责与发包方(建设单位)进行工程结算核对、审结,并催收应收款,以利于本工程内部责任承包的结算。

2、因工程提前或延误的奖罚的权利义务全部由乙方承担。若延误工期,乙方需承担对建设单位的违约金和相关损失赔偿。发包方(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文明施工和安全的奖罚的权利义务全部由乙方承担。

3、工程竣工后,保修期内发生的维修工作和费用由乙方负责。预留在建设单位的保修金,保修期满后由乙方负责追讨,待保修金进入甲方帐户后,再拨付给乙方。

(四)工程施工管理

1、乙方在承担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过程中,在甲方授权范围内负责甲方所承接的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并严格依法履行甲方与建设单位所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义务。

2、乙方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甲方《项目经理管理办法》等规定,服从甲方管理。因乙方在履行甲方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过程中产生违约责任,由乙方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3、乙方有权组织项目管理班子(需报公司审批)、调配并管理进入工程项目的人力、物资、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落实材料的供、管、存、发工作,编好材料的收、发、存台帐。

4、乙方有权参加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按审核后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及时办好经济、技术签证,落实设计变更及停电、停水等造成影响工期或经济的签证工作。

5、乙方应每月28日前向甲方上报工程进度和各类报表,及时上交成套竣工资料,以便甲方监督。若不能按时上报各类报表,处以乙方工程总价0.3%的罚金。

6、乙方必须严格执行甲方制定的项目印章使用、管理规定,在授权范围内正确使用代理权限。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需超越原授权范围的,也必须事先征得甲方同意和批准,否则乙方应承担由此引起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五)材料采购

1、对在《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中约定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乙方依照《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相关条款行使权力,履行义务。

除建设单位提供材料以外的材料,经建设单位同意在确保材质和要求的前提下乙方可自行采购。乙方采购材料和半成品,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尤其对供货方提供的格式合同要认真审核,对材料质量、数量及付款方式等条款要尽谨慎注意义务。付款方式要充分考虑工程款的支付进度。

(六)安全和质量管理

1、乙方在施工过程中要杜绝重大质量事故,严格将事故频率控制在0.5‰以内。确保工程一次交验合格,工程质量达到甲方对该工程的承诺。如工程获得市级以上优质工程奖,甲方按其内部文件规定给予乙方奖励;若达不到合同要求,乙方需支付①合同要求省级及以上标准的、而未达到省级的则支付合同价的3‰,未达到市级则支付合同价5‰的罚金;②合同要求市级标准、未达到市级标准则支付合同价3‰的罚金。出现重大事故,按甲方有关处罚条例执行。

2、乙方按结算产值的/‰上交甲方作为质量、技术研发基金,实行专款专用,按《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使用。乙方按结算产值的/‰上交甲方作为安全、技术研发基金,实行专款专用,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使用。乙方按结

算产值的/‰上交甲方作为财务基金,按公司财务部有关规定实施专款专用。

3、乙方须做好对外来人口管理登记工作,并完成职工教育培训计划。

第四章 违约责任及管辖约定

第六条 因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乙方为第一责任人,由此产生的费用原则上由乙方承担。

乙方应及时按合同约定支付应由其支付的各类款项(包括民工工资等),若因不及时支付引起诉讼,导致甲方(含所属单位)银行账户被司法冻结的,15天内经乙方妥善处理能解冻的,不予处罚;账户被冻结超过15天的,从冻结之日起,乙方除一次性赔偿查封标的额10%的赔偿金外,还应向甲方支付每日标的额的0.5‰的赔偿金;被法院执行划扣的,按扣划标的额20%罚款。

工程未按期完成,建设单位向甲方要求赔偿的,由乙方承担赔偿责任。同时,乙方应支付给甲方 1000 元/天(不足一天按一天算)的违约金,甲方可以从应付或将会支付的任何进度款、结算款等款项中优先扣除。违约金不免除乙方完成工程的责任和其它合同约定的责任、义务。

第七条 双方中一方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并由违约方向非违约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以本工程造价的3 %计。

第八条 因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双方首先应友好协商,协商不成,双方均可到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章 其他

第九条 本合同采用书面形式,于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工程竣工验收达标,移交全部工程资料,结清管理费用后终止。合同中未尽事宜,由双方共同协商做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条 甲乙双方根据现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签订的其他合同、责任书等,按照相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执行。

《xx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管理办法》等甲方内部规定同时适用于本合同。

第十一条 补充条款: /

甲方:(盖章)乙 方:

负责人: 联系电话:

社会转型中的建筑设计企业发展研究 篇3

建筑设计企业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发展

单一公有制所有制形式已不符合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经济占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改革思路。因此,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企业制度原则,根据建筑设计企业是智力服务性企业的特点,确定相适应的建筑设计企业所有制结构。不同的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最有利于形成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最有利于推动企业设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最有利于提离企业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所有制形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企业类型是多元化的,因此,建筑设计企业所有制结构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应该是相互补充的,所有制结构发展的模式可分为:

由于城市总体规划、军事工程、保密工程和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和命脉的领域属于不开放的领域,因此,专门从事此类工程设计的单位宜采用公有制所有制形式,保证机构构成和人员构成相对稳定、可靠,以及管理相对严密。此类工程设计业务不进入市场,由政府直接委派。建筑设计企业的工作目标是保证国家安全,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而不是单纯追求企业经济效益。

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设备密集型企业,如工程总承包公司、专项工程承包公司,尤其是国际型工程总承包公司所有制结构宜有采用股份公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形式。主要是考虑到该类型企业需要多种类型技术、管理人员合作,需要较大的企业运作资金必要时需要社会融资,因此,采用股份制或股份有限责任制所有制形式,能比较合理地处理协调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管理体制比较适合大量资金的筹措和运作。

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需多种专业和专业技术人员配合,提供技术设计、技术管理和技术咨询智力服务的企业,如工程设计公司宜采用股份有限责任制或股份合作制所有制形式。主要考虑到工程设计公司不是资金密集型企业,没有大量的固定资产做抵押,也不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动作,同时体制能够比较合理地解决企业内部投资者、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责、权、利明确,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效率。

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只需少数人合作提供单一专业技术设计、技术管理和技术智力服务的企业,如建筑师事务所,结构工程师事务所等宜采用合伙人所有制形式。主要是考虑到该类型企业规模较小,专业技术人员单一,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和设计人往往是几个人,因此,采用合伙人所有制形式比较适合企业特点和动作。

建筑设计企业机构性质和构成的改革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设计企业属事业性机构性质,其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的要求,更不能满足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则,确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行业特点的建筑设计机构性质、机构构成和人员构成以及相应的机构管理方式。

建筑设计企业要建立社会化企业,完成组织机构和人员构成专业化改造,实现机构企业化和市场化管理,具体的模式有:

除进行国家军事工程、保密工程和控制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设计单位以外,其他适合社会市场竞争发展的智力服务性建筑设计机构应转变成真正的市场导向型和经济效益型的自我注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企业,建立相应的企业管理制度,进行企业化管理和企业化经营。

在建筑设计企业组织机构调整方面,要实现计划经济体制下综合性的建筑设计企业机构构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专业化的机构构成的转变。在人才结构调整方面,要实现做创造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人员与做服务性技术工作的人员相对分离,实现做技术性工作的人员和做后勤管理服务性工作的人员相对分离。要强化做创造性技术设计和管理的人员,合理配备做服务性技术设计的人员,减少或社会化后勤管理服务人员。

建筑设计企业在人事管理和劳资管理制度调整方面要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和劳资制度,要实现技术设计中的骨干人员由单纯的劳动者向既是劳动者又是企业部分资产拥有者的转变;要承认科学技术无形资产在建筑设计行业的价值存在,并体现在分配制度中;在一般人力资源利用方面,要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实施海绵式的动态吸纳机制,以符合市场需求变化和形成企业自身保护的能力。

在建筑设计机构管理方式调整方面,应该围绕如何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和服务质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最终形成市场竞争能力进行调整。要将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事业单位进行行政性管理的方式,转变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企业进行企业化和市场化管理的方式,要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起来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

建筑设计单位企业类型结构的改革发展

在建筑设计单位企业类型结构方面,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结构体系调整企业类型结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多元化企业类型结构体系。通过市场的导向,引导企业向多元化企业类型结构转变,在统一的建筑设计市场体系下,逐步实现工程设计市场与工程总承包市场相对分离;工程设计市场与专项工程承包市场相对分离;工程设计市场与工程项目管理市场相对分离;工程设计市场与工程劳务服务市场相对分离。按照市场结构体系,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综合性的建筑设计单位转变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动作的多种类型、多种功能的企业。

具体模式为:

原国务院部委所属大型工业设计单位,尤其是以成套设备和工艺为主的工业工程设计单位可转变成为工程公司,有条件的可转变成为国际型工程公司,主要为业主提供工程总承包服务,提供交钥匙服务,提供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和咨询服务,以及联合或配合国外工程公司和工艺软件承包商,承担工程总承包或技术劳务承包。

原国务院部委和地方政府所属大中型建筑设计单位,有条件的可转变成为国际型的工程设计咨询公司,为业主提供多种行业和多种专业技术的工程技术设计、技术管理和技术咨询服务,包括设计前期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研究、工程方案设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以及后期技术咨询、物业管理等服务,甚至为业主进行工程建设融资方案的策划研究。

原有地方所属小型设计单位,有条件的可以转变成为国际型的单专业工程设计事务所,为业主提供单专业的设计咨询服务。如建立建筑师事务所,结构工程师事务所等。

部分有条件的建筑设计单位可以转变成为项目管理和技术咨询公司,作为业主代表,为市场业主提供项目管理和有关工程建设政策、技术、经济分析等咨询服务。

部分有条件的建筑设计企业可转变成为专项工程承包公司,为业主提供专项的工程项目承包服务,提供设计、施工、安装、调试以及维护一体化的服务。如建立玻璃幕墙工程公司、建筑智能化工程公司等。

部分有条件的建筑设计单位可成立技术劳务公司,承担施工图设计、建筑渲染图或三维动画设计、建筑模型设计制作等技术劳务工作。

建筑设计单位业务范围的改革发展

在建筑设计业务和服务范围方面,建筑设计单位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市场需求提供工程建设全过程智力服务,促进建筑设计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建筑设计单位应实现从单一技术设计型机构向智力服务型机构的转变;设计工作应实现从生产任务型向社会服务型的转变;设计业务应实现由“点”到“面”到立体空间的转变。

具体模式为:

部分原国务院部委所属建筑设计单位业务范围应由提供单一行业工业工程、土木工程或建筑工程设计转变成为提供多种相关行业工程建设总承包,提供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服务。

部分原综合性建筑设计单位业务范围应由提供单一行业技术设计转变成为提供多种相关行业和专业技术设计、技术管理、技术咨询服务和相关服务。

部分原建筑设计单位的业务范围应由提供单一行业技术设计扩展到提供工程项目管理和专业技术咨询服务等多方面领域。

建筑企业社会责任 篇4

一、借助社会媒体, 吸引注意力, 提升社会知名度

1. 突出重点, 把握角度, 形成攻势。

对外宣传攻势的关键是提高企业对外宣传报道的投稿量和中稿率, 核心内容是企业的整体形象和综合实力与工作业绩。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要树立整体一盘棋的大宣传意识, 借助电视、报纸、网站、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之力, 对工程开交工、企业庆典, 以及施工过程的“第一”等重大活动和工程关键节点, 有计划地进行宣传报道;对重点工作、典型人物和成功经验等突出主题, 全方位、多渠道进行综合宣传;对临时性有新闻价值的活动提前策划、及时报道, 从而不断推出一批质量高、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稿件。还要加强企业网站、画册和专题片等“窗口”建设, 提高更新传递效率, 向社会公众充分展示企业精神风貌和两个文明建设成果, 传递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品牌内涵, 谋求业内和有识之士、政府部门的广泛认同, 扩大企业的社会知名度。

2. 加强沟通, 利用平台, 扩大覆盖面。

海尔公司的成功不可忽视其与“新闻界”良好的关系, 而这正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弱项, 因施工分散利用社会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和展示企业不够, 只是圈内人知道, 而圈外人知之寥寥。因此, 要注重与社会新闻媒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特别要加强与国家和行业、当地媒体的联系和沟通, 以经典工程、人物典型或重大活动为依托, 有目的地适时分批邀请社会新闻媒体记者进行专题性深度采访, 进行声音、文字、图像、摄像报道, 全面反映企业突出成果和工作亮点, 塑造和展示企业形象。同时还要高度关注社会新闻媒体有关企业的各种报道, 特别是负面报道, 一旦发现这方面的苗头, 要尽最大努力做好工作, 挽回影响, 这本身也是考验企业、展示企业作风和诚信的一个平台。

3. 集中主题, 选准时机, 蓄势展能。

利用社会新闻媒体, 塑造和展示企业形象, 不仅要常规化、及时化, 而且要阶段性地围绕某一专题, 选准时机, 进行集中宣传, 使社会公众强化对企业优势品牌、优秀文化、发展历程和工作业绩的认知, 从而使潜在客户主动要约工程投标, 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开发铺路搭桥。就建筑施工企业来说, 主要集中以下三个专题进行:一是要围绕企业十年一大庆的时机, 集中宣传企业的发展历程、综合优势和竞争实力;二是围绕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 (银) 质奖、鲁班奖、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项, 集中宣传企业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三是围绕国家发展专题, 参加新闻媒体组织的大型企业专题论坛, 通过社会平面和立体媒体有针对性地推介企业, 构筑企业综合形象和特色形象。

二、借助项目实体, 传递文化力, 提升品牌认可度

人常说: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建筑施工企业虽没有固定的产品, 但有固定的地点, 每一项精品工程的矗立就是最好的名片, 是宣传企业形象的物质载体和广告牌;每一个施工现场都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文化理念蕴藏其中, 是展示企业形象和实力的平台和窗口, 打造企业品牌的现场, 能够为建设业主和潜在客户提供一个视觉冲击和情感诱惑的感知平台, 因而重视施工现场形象建设, 以其内在品质和外在美感传递企业文化, 赢得业主的青睐和认可。

1. 切实落实“三标一体”管理体系, 维护施工现场的管理形象。

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三标一体”认证是融入国际管理标准、进入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 也是国内建筑市场衡量施工企业的标志和准入条件。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基本都取得“三标一体”认证, 而且进行了全覆盖, 但是并没有使其真正在工程项目“落地”、“生根”。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为主体, 以顾客、环境因素和危险源为关注焦点, 以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安全生产活动为落脚点, 持续改进管理制度和执行程序, 完善施工现场的基础管理, 强化施工安全文化, 落实“三标一体”管理体系, 实现施工项目管理创新和工作绩效的提高, 维护企业的内在形象。

2. 积极开展“三创”活动, 提高施工工程品质。

开展“创建优质工程、科技示范工程、文明工地”等“三创”活动, 是建设精品工程创品牌的有效措施, 是展示企业形象、提升无形资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 建筑施工企业都高度重视“三创”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地方创建标准, 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和创建规划, 并强化质量管理, 落实文明施工措施, 推动新技术应用、科技创新和工艺革新, 提高工程的内在质量和外观美感, 创建省部级和国家级优质工程, 以良好的品牌质量赢得客户的口碑, 争取后续工程的优先投标权, 甚至拓展国内外市场空间。同时借助各级“三创”评委检查和指导之机, 赢取他们的赞赏, 并通过他们的口碑向社会、向政府和行业、潜在客户传递企业的实力和形象、提升企业的信誉。

3. 要构筑整齐划一的识别系统, 打造特色企业形象。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文化表象,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包括企业的理念形象、行为形象和视觉形象, 其物质承载者和体现者重点在施工现场、办公区域和全体员工。现阶段, 国家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都很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 并建立了各自规范的识别系统, 关键是要全面应用并全覆盖和统一规范, 因而要时刻注重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规范统一职工的思想行为, 并使企业本身所代表的意念和文化深深根植于客户的观念之中, 藉此提升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特别是要加大强化和管控力度, 在张扬员工个性的同时体现企业的特色形象, 实现统一化、规范化, 坚决禁止各自为政、各打各的旗、各唱各的调。

三、借助重大活动, 扩大影响力, 提升企业美誉度

1. 寻找交流合作点, 增强现代施工企业魅力。

交流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进步的需要, 也是占领和拓展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要注意与社会上有影响群体共同寻找合作点, 如参加国家和地方行业协会、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科技成果推广交流会、QC成果发布会、施工现场会以及技术比武、文化体育比赛、经济文化研讨交流等活动;参加省部级和国家级工法、优质工程评审交流和颁奖活动等等, 架设与同品质、同需求的社会公众进行广泛交流的桥梁, 全方位多角度推介企业理念和形象, 从而获得高度认可和信任, 树立管理科学、技术领先、文化深厚、诚信共赢的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形象。

2. 开展企业文化活动, 展示现代施工企业风貌。

企业文化活动是根据企业经营发展需要, 结合员工需要和特点所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 也是企业及每一位员工塑造和展示企业形象的坚实基础。现代建筑施工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 组织开展主题教育、评先树优、业务培训班、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羽毛球和乒乓球竞技比赛、重大庆典歌舞晚会、旅游参观以及企业标识有奖征集活动、企业形象宣传研讨会等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文体娱乐和福利性活动等, 为员工摆放一桌桌丰盛高雅的“满汉宴席”。还要通过企业高层特别是“一把手”研讨文章在相关媒体的刊登, 以其个人魅力和理论素养提升企业形象, 从而充分展示员工激昂飞扬、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 体现企业的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 扩大企业在当地的社会声望和美誉度。

3. 协作筹办社会公益, 扩大现代施工企业张力。

善弈者谋势, 不善弈者谋子。企业形象塑造和展示实际上就是在谋势的基础上谋子。协作筹办社会活动,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 不是在作秀, 而是企业实力的较量和正向张力的检验, 也是宣传和展示企业良好形象的最好广告。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要审时度势, 量力而行, 积极协作筹备当地视频媒体、地方政府和协会组织的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公益募捐活动, 通过轰动效应吸引社会媒体和各级政府、有影响人士的注意力, 进一步拉近与社会公众特别是政府、潜在客户的距离, 强化对本企业的认知、关注和支持, 扩大企业社会。

建筑企业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书 篇5

综合治理目标管理

汨 罗 市 建 设 局

工程,工程所在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中发[2000]8号)精神以及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建设系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方案的要求,与你单位签订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状,其目标如下:

一、承担计划生育管理职责,确保无计划外生育。与建设单位签订“施工企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合同”,在招聘外来临时用工和建筑工程劳务用工时,必须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持证率达100%,必须与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签订计划生育合同,每季度组织已婚妇女进行一次查环查孕,保证合同率、“两查”率达100%,并将育龄妇女名册通报现居住地街道办事处,通报率达100%。发现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对象,随时报告市建设局以及现居住地街道办事处,并积极配合落实补救措施。

二、在办理房屋租赁手续时,要查验承租人的计划生育证明。

三、施工现场有计生管理领导机构:明确一名专管负责

人和一名计生专干。

四、施工单位中标后,在接到中标书的20天内来市建设局质安站签订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

五、如责任单位出现违规情况,一经查实,除按有关规定处罚外,我单位将在企业资质等级晋升和参与招投标时,作为一个衡量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条件。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市建设局、责任单位各执一份。

汨罗市建设局:(盖章)法人代表:

年月日

责 任 单 位:(盖章)法人代表:

建筑服务社会 文化引领未来 篇6

朱小地担任院长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BIAD)与共和国同龄。20世纪50-60年代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北京工人体育馆等宏伟建筑,记载着它光辉的脚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BIAD是上级主管部门的宠儿,许多大的、重要的建筑设计任务,很自然地落在它的头上。传统的体制性因素决定了这个“老院”的经营工作只能是等待型、封闭型,缺乏自主、自觉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BIAD面临着一场“转型”的大考:不仅要重设计,还要重经营。经营工作必须由等待型、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外向型。对于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发展历史,承载着那么多辉煌业绩的大型国有事业单位来说,走企业化道路──完成这个大转变、跨过这个大关口,其难度令常人难以想象。朱小地就是在这样的时刻走上了行政领导岗位。他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时说:“我所做的,就是把一个有55年历史的设计院,一个事业单位,变成全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结合企业文化建设,构筑新的企业制度。” 这,就是朱小地从一个青年建筑师成长为优秀青年企业家的背景,正是这样的历史条件造就了他这样一个跨越两个领域的优秀人才。

■服务社会——企业与市场结合的纽带

朱小地和他的同事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建筑设计单位要实现企业化,就必须把它推向社会。离开社会需求,建筑设计只是一张张没有生命力的图纸;离开社会需求,企业的产品只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有了对形势的客观判断,决策者把树立BIAD的核心理念作为带领队伍转型的第一步,提出──建筑服务社会。

朱小地对此做了这样的诠释:“我们院始终把自己的作品与社会需求统一起来;始终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始终考虑设计作品对社会发展的贡献。BIAD正是通过向社会贡献作品、传播知识、奉献人才,主动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同时普及、传承着中国的建筑文化。”

朱小地把“建筑服务社会”分解为具体化、广义的、深层次三个层面。具体化的阶段性目标是:确立BIAD在行业中“领航者”的地位。这个目标,对全体建筑师、工程师是个极大的激励。广义化是一种新境界的追求,贵在进一步吸引社会上高水平的人才,以提高设计团队的整体竞争力,更好地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产品,提高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深层次理念,包括应对“入世”种种挑战的能力。面对“洋设计”及其竞争,中国建筑师要有一种觉悟意识,要在传承中国建筑文化的同时,不断创作出新的、具有中国原创精神的建筑作品。服务社会理念的提出和实践,使BIAD向企业化方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也锻造了朱小地作为一位企业家的优秀品格。

■包容——设计师的情操,企业家的胸怀

设计师异于匠人之处是思想的开放,企业家有别于业主的是追求事业的最大发展。这就是朱小地的思想境界。

BIAD有院士、大师及一批在业内有声望的专家。我国第一批全国设计大师张、张开济、赵冬日曾担任BIAD的总建筑师。现在,这里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还有熊明、胡庆昌、何玉如、刘力、柴裴义、程懋等。面对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要实现BIAD建筑服务社会的理念,就要用一种机制把以这些人为代表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围绕BIAD设计核心,整合国内外一切优势资源。

朱小地在出国考察时,发现国外优秀设计师都是把设计当作产品,将自己的设计触角延伸到最终用户。这引发了他要搞“高完成度产品”的念头。“高完成度产品”就是尽快地完成符合最终用户需要的设计,早日变为立体的建筑。“高完成度产品” 理念使参与设计的各个专业的人员将注意力集中于整个产品的合理性上,减少内耗,从而提高了设计质量。BIAD正在进行网络升级和技术培训,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产品完成度,增强核心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具特色、各具优势的设计人员的才能,实现服务社会的理念,BIAD积极探索实行新机制下建筑创作的团队模式——建筑工作室。2004 年4月1日,BIAD的10个建筑工作室开始正式运行。有的工作室为各类项目提供从前期策划到工地施工指导的全程服务,有的工作室则具有人员优化组合、生产机制整合、高端品牌推广、专业化社会服务等特征。无论哪种形式的工作室,其成功的运行都为“高完成度产品” 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BIAD已集聚起一大批建筑设计领域的优秀人才,并逐步形成了一个优秀的设计团队。他们以设计师的睿智与敬业精神,为BIAD、为北京乃至中国赢得了荣誉。BIAD近期连获多项全国设计大奖,充分显示了其雄厚的设计实力。

对国外,BIAD与许多国家的著名设计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设计包括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办公楼、北京顺义国际学校、深圳文化中心、国家大剧院、东方广场、LG大厦等工程。正在合作设计的项目包括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文化中心、国家会议中心、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等项目。

朱小地说:“合作是必须的,合作是互利的,合作会达到共赢。”他认为,BIAD以开放的心态取他人之长,丰富了BIAD的品牌。强强联合,整合优势资源,就能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就能为中国建筑文化的普及和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团队建设——现代设计与企业发展的基础与必要条件

以往,完成一个设计工作,要靠行政领导来协调项目设计工作的方方面面,以保证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面对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竞争的加剧,这种“包办婚姻”式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业主们抱怨,设计人员也有意见。

同时,国有设计单位中还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有些设计人员自发地、无声无息地、临时组合起来干一个项目,尽管没有行政领导管理,但工作效率却很高。这种现象使朱小地受到了启示:设计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和劳动组织的高效运转必须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离开了市场机制,泛泛地去谈什么调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都是毫无意义的。

因此,BIAD开始组建各专业的团队。这种团队按照市场的需求、以双向选择的方式组建。团队实行自主管理的模式,工作质量成为团队能否对接市场、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团队的市场指向性非常强,面对竞争,团队会拼命提升自己的专业化优势,不断提升竞争能力;这种团队会自觉积累技术经验,促使新型专业人才的成长,这种人才不但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且具有很强的市场开拓本领。这样的团队正是BIAD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团队的概念并不局限在设计工作范畴,也包括从事经营、研发等工作的团队。在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以团队的模式促进各专业之间协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大家都去关注市场、经营市场,从而获取更多的市场回报,实现BIAD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朱小地认为,设计机构改革客观存在着两个根本问题和一个衡量标准。两个根本问题是:是否真正调动了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否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就是竞争力是否真正得以提高。

朱小地认为,团队建设的本质是团队获得与团队工作职责相一致的权力。就BIAD的管理现状而言,要特别重视将过去不断集中的权力逐渐向团队转移,使各专业设计团队形成成本核算中心,使项目管理的营销团队形成利润中心。

改革决不是一个短期的工作,而且不可能缺省任何一个环节。为此,BIAD选择了“小步快跑、步步为营”的策略,不仅注意到职工对利益调整的承受能力,而且关注职工对观念转变的承受能力,不搞观念转变上的 “一刀切”。

BIAD特别强调“过程控制”。他们把团队建设归纳成以下工作:1.对于团队建设制定规划,确定每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目标;2.注重宣传作用,使每一个职工对改革方案都能有所了解;3.鼓励一部分理解改革方案、有能力并愿尝试的设计人员组建团队;4.及时总结团队在组建和运行中的问题,调整工作状况,形成经验;5.推广成功经验,在全员范围内组建团队 ;6.确实没有能力组建团队的设计人员,暂时按照原有体制运行。每一阶段工作的成功,都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创造条件,而下一阶段的改革又以上一阶段的改革成果为基础。每一阶段工作的开展,都为职工提供了一个平台和一次展现的机会,其业绩成为评定能否进入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

团队建设完成之后,BIAD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整合各团队能力,形成全院的综合实力上。如果这项工作完成不好,各个团队的力量就难以集中起来,就会降低整体竞争力,甚至会造成优秀团队的流失。为此,BIAD将全院的整体改革确定在“平台建设”上。这个“平台建设”包括:营销中心、技术管理中心和研发中心的建设。三个中心的工作开展完全依托信息化建设的成果。目前正在加紧制定信息化建设计划。三个中心下设不同的专业团队,依据各自优势开展工作,相互之间以市场机制形成项目设计组。各中心为各团队提供必要的市场指导、质量控制、技术培训、信息联动的服务,形成既独立灵活又统一协调的工作状态。

建筑企业社会责任 篇7

在2005年,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该项法规对现代建筑过程当中出现的状况的责任归属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当劳动者在建筑过程中受工伤时, 建筑企业应当为此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其重点注意的是, 用工主体责任并不仅仅指的是用人单位责任。劳务关系是否成立, 关键要看用人单位是不是雇佣劳动者, 并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 而且, 还要看劳动者是不是接受了用人单位相关制度的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 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的劳动者的直接雇主往往是包工头, 他们的工资也是由包工头决定, 并未与建筑企业进行直接接触。因此, 我们可以认为劳动者与建筑企业之间并未建立确切的雇佣关系或者劳动关系。那么如果此种劳动关系不成立, 那么对于这种状况而言, 用工主体责任到底需要谁来负责呢?我们对《通知》进行详细分析发现:《通知》当中所规定的用工主体责任, 主要目的是对这类劳动者进行倾斜保护。换句话说就是, 如果劳动者在施工过程当中出现受伤等事故, 但是对他进行直接雇佣的包工头无法承担责任时, 就需要建筑企业来承担。这种责任归属认定的内容不仅仅出现在《通知》当中, 在别的法律法规当中也有体现。例如, 在《劳动合同法》当中, 就明确提及了发包方以及雇佣方, 应当对劳动过程中的意外状况具有连带赔偿责任。基于此, 建筑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用工主体责任。在此过程当中, 建筑企业应当注意一些问题。首先, 责任范围以此项工程外包的包工头应承担的责任范围为准, 建筑企业的责任也要按照包工头与劳动者的雇佣关系来确认。其次, 此种责任属于连带责任的范畴, 建筑企业在承担责任以后, 可以向包工头索取偿还。最后, 建筑企业要学会运用保险的手段来抵御风险。例如, 建筑企业可以为劳动者购买意外保险。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意外伤害险与工伤保险不同, 意外伤害险的直接受益人并不是建筑企业, 工伤保险是国家强制要求的。如果想要对两者进行抵扣, 那么是存在法律限制的。

二、我国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劳务用工的状况分析

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自从开展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措施以来, 逐渐开始了以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为空头的局面。其中又以专业分包企业为核心, 以劳务分包企业为支撑。在现在总承包企业管理层以及作业层逐渐分离的状态下, 其中采取的劳务用工方式, 也逐渐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以下分析总承包企业在进行劳务用工时主要采取的途径:

1. 劳务分包。

所谓的劳务分包, 意思就是总承包企业将现在手上有的工程劳务资源, 发包给外部的劳务分包队伍执行。由分包队伍提供劳务人员, 开展劳务工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劳务分包是建设工程总承包企业最常采取的方法。农民工是分包队伍的首选雇佣对象。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 而且分包企业数量上有很大缺口。因此, 目前市场上违法分包、再次分包的行为较多, 最终导致劳务用工面临着合同签订率低下、农民工工资得不到保障、安全事故频发、责任归属不明确等状况。

2. 直接用工。

直接用工, 指的是由承包企业直接雇佣劳务人员参与建筑施工的方法。一种是由企业直接雇佣劳务人员组建劳务班组, 按照固定组织的形式参与建筑施工。企业一般会与劳务人员签订相应的劳务合同,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 建筑企业为了节省成本, 不会为劳务人员购买社会保险。另一种是在企业与其内部的分支机构、职工之间签订完善的承包合同, 内部承包人从外部雇佣工人, 外部劳务人员的薪资由承包人和劳务人员协商决定。一般情况下, 企业不与之前招来的外部人员签订合同, 也不会为这些外部人员购买社会保险。第三种是企业招揽退休人员, 由他们进行门卫、看守等工作。或者返聘一些退休人员, 继续参与一些对技术经验要求较高的工作。此时企业要与他们签订正规劳务合同, 并支付相应的薪资。

三、建筑企业承担用工主体责任采取的措施

1.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以及用工管理制度。

总承包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 建立一套完善的用工管理制度, 以此来保障用工管理的有效实施。首先, 要建立完善的劳务分包管理制度, 对各个组织机构要承担的责任范围进行明确划分, 而且还要严格控制劳务分包合同制定审核过程、工程款的结算支付过程, 以及农民工工资的结算过程。其次, 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劳动合同管理体系。对企业各个部门在劳动合同设计、签订、执行当中的职责范围进行详细说明。最后, 要确定有效的、合理的企业薪资分配方式。在对各个岗位承担职责的具体分工上, 确定公平、明确、统一的薪资发放制度。

2. 巩固基础, 让各项管理策略都得到落实。

在总承包企业当中, 管理人员相对缺乏, 管理意识、风险防范意识较低, 加上劳务人员流动性较大, 因此, 导致在管理力度上不够, 出现了较多的管理漏洞。企业要加强管理手段的执行, 保障各项有关劳务用工的措施都得到落实。同时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坚持将施工安全作为整个工程的第一准则。还要时刻对建筑场地进行检查, 时刻关注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到位。

3. 严格按照法律进行分包, 加强劳务队伍准入审核。

总承包企业在进行选择劳务分包企业时, 必须要进行严格筛选, 这样可以避免以后不必要的麻烦。总承包企业应慎重选择与其构建劳动关系的企业, 应选择具备相应的资质、具备严谨的安全措施和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禁止私人或无授权的企业分包工程。在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前, 总承包企业要对劳务分包企业进行考察, 分析出其是否有能力完成此项工程;严格审查分包企业的证照, 加以确定其提供的相关证照是否授权真实有效, 具有真实的法律效应。

4. 加强对劳务合同的监管, 保证劳动合同及时签订。

劳务用工时, 为了确保法律的保障, 总承包企业应加强劳动合同的签订管理。一是总承包企业要时刻督促劳务分包企业与其聘用的劳务人员及时签订劳务合同;二是必须与总承包企业构成劳动关系的施工现场企业和承包企业雇佣的劳务人员及时签订劳动合同;三是在劳务派遣单位派遣用工时, 总承包企业要督促劳务派遣单位及时与其派遣的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

5. 加强对薪资环节的监管, 确保民工工资准时发放。

鉴于以往的民工工资发放案例, 总承包企业应加强对民工工资支付的管理, 制定相应的政策以确保民工工资能准时按月发放, 有条件的单位, 应该采用代扣代发的形式进行工资发放, 每月在支付劳务队伍的工程款前, 依据其相应单位提供的民工工资发放清单和委托书, 完成代发民工工资的任务。有些单位采用现金发放, 为了保证民工的利益, 必须要求民工本人领取, 在领取时予以签认;采用银行卡发放工资的单位, 应在工资发放前要求民工签字确认其银行账号信息准确无误。时刻掌握着农民工的工作岗位变动情况, 避免民工工资被冒领或漏发, 确保农民工的利益得到保障。

6. 及时进行投保, 降低工伤赔偿风险。

经过长期的案例调查和分析, 总承包企业应为其雇佣的劳务人员的人身安全负责, 所以总承包企业不但要为其雇佣的劳务人员办理工伤保险, 还要督促劳务派遣单位为其派遣的劳务人员办理工伤保险。考虑到施工的工地随时随地都有安全隐患, 在部分劳务企业没有相应的能力、不能为其聘用的民工办理工伤保险的情况下, 总承包企业应该为民工办理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当再次聘用退休人员时, 由于不能为他们办理工伤保险, 则需要为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险。只有通过对其聘用的劳务人员进行及时投保, 总承包企业才能有效地分散劳务人员因工伤亡时的赔偿风险。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建筑企业的用工问题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既要吸取历史的教训, 又要结合现实进行考虑。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建筑企业用工主体责任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并分析了我国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劳务用工的状况, 以及建筑企业应当采取何种措施, 去发挥自身的责任主体价值。本文仅是通过长期调查和相关法律法规相结合而作的一些探讨, 希望能对建筑企业用工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摘要:当前, 在我国的建设工程领域内, 我国法律法规在建筑企业用工主体责任的归属问题上还存在较大的争议, 再加上不同的地区对这些情况的责任归属看法不同, 由此就导致建筑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本文首先介绍了有关建筑企业用工主体责任的相关法律, 并分析我国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劳务用工的状况, 分析了建筑企业如何承担自身的用工主体责任。

关键词:建筑企业,用工主体责任,法律

参考文献

[1]周月萍, 纪晓晨, 刘文军.建筑施工企业用工特点及风险防范[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3 (12) .

[2]何满洪.建筑行业劳务分包管理现状与应对方法[J].中华建设, 2013 (07) .

[3]赵惠珍, 程飞, 王要武, 金玲, 陈琦.2012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 2013 (03) .

[4]王卫东.专业承包企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招标, 2013 (23) .

[5]孙波, 林镓茵.企业如何在劳务派遣中落实同工同酬[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3 (11) .

建筑企业社会责任 篇8

建筑施工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 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创造利润。项目管理是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和基础, 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果。因此在施工企业中, 加强工程成本管理,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经验, 就如何加强责任成本管理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 当前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近年来, 不少施工企业的项目都存在着成本失控、效益难保的怪象, 有的项目甚至产生巨额亏损, 以至于给企业和项目拖入困境。症结何在, 笔者认为主要存在着粗放经营、重干轻管、先干后算、干而不算等问题, 但归根结底是意识不强, 理念落后, 职责不清, 责任不落实造成的。主要有以下表现:

1.1 成本意识淡薄, 管理流于形式

一是有的施工企业没有成本管理意识, 只搞成本核算, 不搞成本管理, 更不抓经济活动分析, 责任成本和成本核算流于形式。二是有的企业管理缺失, 为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弄虚作假, 欺上瞒下, 成本不进账, 故意减少和转移费用。企业在考核时不认真、不全面, 甚至有的项目因为时间较长, 项目负责人更换频繁, 没有考核或无法考核。

1.2 管理职责不清, 责权利难落实

目前的项目一般都设有成本核算部门, 但业务基础还是各职能部门, 核算部门只能起到牵头的作用, 不可能替代职能部门进行业务基础工作, 因此容易造成互相扯皮、职责不清的问题, 有的项目部分管领导也不明确, 责、权、利无法落实到位, 造成成本核算滞后, 成本分析不准, 没有成本控制措施, 往往最后发现亏损为时已晚。

1.3 考核兑现不及时, 影响各方积极性

一方面由于考核监督机制不健全, 施工企业没有按时进行考核兑现;另一方面由于项目工期一般较长, 即使是工程竣工后, 业主也往往拖延结算办理的时间, 或长期拖欠工程款, 致使成本考核兑现无法实现, 这些都严重挫伤了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1.4 管理组织分散, 缺乏有效沟通

项目成本发生在投标、中标, 直至交付使用, 甚至保修期这样一个长长的链条上, 许多环节的侧重各不相同, 譬如项目部的组建、布局和施工方案的确定, 施工队伍选用, 物资设备保障, 安全质量控制, 施工进度安排等等, 涉及到多方的职能和责任, 这都需要项目部及时组织协调, 动态分析控制。但项目部往往缺乏有效组织, 各职能部门也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 成本控制流于形式, 成本节约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1.5 成本管理漏洞多,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有的项目成本管理水平不高, 在合同条款、分包结算、材料采购、施工方案、材料消耗、施工组织、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漏洞, 有的项目花钱大方, 管理费超支严重, 安全质量事故频出, 以至于造成项目利润流失, 形成事实亏损。

2 加强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对策

2.1 创新成本管理理念, 提升创效管理意识

2.1.1 树立“没有亏损的项目, 只有亏损的管理”的理念

同样在一个平台的项目, 有的项目会亏损, 而有的项目能盈利,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人的因素, 不同的人管理会有不同的效果, 即使是投标亏损的项目, 都能通过变更优化、协调沟通等方法, 弥补亏损, 直至盈利。因此, 必须树立“没有亏损的项目, 只有亏损的管理”的理念。

2.1.2 树立“方案决定成本, 成本决定成败”的理念

当前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低价竞争已成为业界的普遍现象, 施工企业靠什么胜出, 靠什么赢得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降低成本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而施工方案不同, 工期就会不同, 所需机械设备和施工方法也会不同。因此, 适量投入、优化选择施工方案是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

2.1.3 树立“成本从经营承揽抓起”的理念

项目是企业效益的源泉, 企业创效必须从项目的源头抓起, 严把经营承揽关, 提高经营质量。因此, 经营承揽不仅要注重其数量, 更要注重其质量。目前建筑市场大多推行最低价中标, 如果不把好经营承揽关, 分析经营风险, 采取必要措施, 企业可能会陷入困境, 也将无从发展。

2.1.4 树立“二次经营创效”的理念

市场竞争的压力导致投标价格必须适应市场机制, 只以“节流为主”的成本管理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因此开源与节流同样重要。变更索赔是企业利用合同条款和有关规定, 对工程项目变更或实际合理支出要求进行补偿的行为, 是施工企业的基本权利, 我们必须牢牢把握。

2.2 抓住管理重点, 实现成本有效管控

2.2.1 完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

根据施工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 要建立各级责任成本管理体制, 明确职责和权限, 全面推行责任成本管理。集团总部作为责任成本监管层, 主要任务是负责建立以体制、机制和操作模式为主要内容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 制定有关成本管理的办法和相关措施, 有计划地对各单位责任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二级公司作为责任成本的管理控制层, 主要职能是审批下达项目责任预算、施工方案、各种单价, 确定上交款比例, 核定项目部岗位工资总额, 审批项目部效益工资总额等。项目部作为责任预算的执行层, 负责落实工程公司编制的责任预算, 对各责任中心实施考核兑现, 在确保完成上交款的同时, 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职工收入等。

2.2.2 建立健全责任成本管理制度

一是经济责任承包制度。实行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经济责任集体承包制, 在公司内部引入竞争择优机制, 项目经理实行竞聘上岗, 人力资源、机械设备等建立内部生产资料市场。公司与项目经理签订项目管理目标合同, 作为项目管理的依据。二是施工方案的逐级控制、优化制度。明确各级总工程师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把施工方案的科学优化作为控制项目投入的重点, 把施工方案同责任成本预算紧密挂钩, 并根据谁优化谁受益的原则, 理顺企业、项目部和责任中心三个层次之间的经济关系。三是工程数量的逐级控制制度。通过对工程数量的逐级控制, 将各级的经济责任、经济利益与工程数量的控制相关联, 防止效益从计量过程中流失, 堵塞漏洞。四是劳务、材料、设备等三项招标制度。为了控制价格, 项目部必须在公司监督下对外部劳务、材料、设备等组织进行招标, 合理确定单价。“三项招标”要在企业统一的平台下进行组织招标, 选择实力强、价格低、信誉好的合作方。

2.2.3 强化法人管控, 规范项目管理

要深入推行“法人管项目”, 建立法人为核心的管理团队, 组织职能部门经常检查督导, 履行各项审批制, 严格控制项目支出, 严格规范各项规章制度, 选好委托人, 用好委托人, 使法人管项目落到实处。一是审批对外劳务计价, 严格控制工程数量、工程单价和合同外项目, 没有审批的计价、结算, 不得作为付款依据;二是材料、分包单价、设备租赁单价的调整必须报职能部门审批, 较大金额报企业法人批准;三是开支实行预算管理, 项目开支要按预算进行控制, 不得随意超支;四是施工方案实行审批制, 项目方案必须报职能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变更方案的必须重新组织审批;五是实行资金集中管理, 项目付款必须按计划支付;六是对外部队伍实行信誉评价制度, 定期进行信誉评价;七是加强监督检查, 定期、不定期设立专门的督察组, 督察组对项目各项基础业务进行检查, 发现违反规定的现象要严肃追究责任人责任。

2.2.4 规范过程控制, 实行降本增效

一是实行限额领料制度, 加强材料现场管理。坚持按定额消费量发料、合理堆放、减少搬运等, 实现现场材料的有效管控。二是严格外部劳务成本控制, 防止效益流失。要建立完善的分包竞争和监管体制, 降低分包劳务成本, 决不能以包代管。三是加强施工组织, 合理施工投入。加强施工组织, 合理工序转换, 合理投入各项资源, 提高工人作业面和机械利用率, 防止窝工、资源浪费等, 都是控制成本关键。四是实行责任分解, 完善考核机制。项目部要按照下达的责任预算, 根据责任分工和施工特点分解落实责任人和责任部门, 建立责任中心, 并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兑现。五是控制安全质量成本, 防止返工返修。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适当增加预防成本, 确保安全质量, 从而达到控制降低成本、增加项目效益的目的。六是坚持成本分析, 及时发现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坚持定期的成本分析制度,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将隐患排除在萌芽状态。

2.2.5 高度重视变更索赔, 强化清概清欠

“干活养队伍, 索赔争效益”, 不会索赔的项目经理就不是合格的项目经理, 工程不完, 索赔不止。项目部要建立索赔的责任制, 项目经理要带头搞索赔, 明确职能部门的责、权、利, 充分调动和发挥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为最大限度地调动项目人员变更创效的积极性, 项目部要实施变更索赔奖励机制, 对变更创利的有功人员进行特殊奖励, 调动项目人员变更索赔创效的积极性, 积极和业主、监理沟通, 按照合同规定, 提出合理化建议。

3 结束语

尽管许多施工企业都推行了项目责任成本管理, 但由于各单位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所面对的环境和条件也各不相同, 责任成本管理要实行精细化, 并落实到每一个项目,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 只有思路对头、方法对路、持之以恒、逐步完善, 才能促进企业责任成本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摘要:当前,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处于完全竞争的生存状态, 如何做大做强、提高创效水平是每个施工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因此, 施工企业也大都推行了责任成本管理, 但由于企业管理粗放, 重干轻管、重揽轻算, 责任成本管理的推行效果不尽相同。本文分析了当前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的现状, 总结提出加强责任成本管理的一些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责任成本,责任意识,创新理念

参考文献

[1]柴建国.浅析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与控制[J].山西建筑, 2010 (29) .

[2]周章彬.浅谈施工企业的责任成本管理[J].金融经济, 2008 (22) .

建筑企业社会责任 篇9

赵伯廷, 男, 汉族, 出生于1971年10月, 中共党员, 研究生学历。高级会计师、高级国际财务管理师。现任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财务总监。

2013年8月31日, 2013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438.7亿元的营业收入跃升第238位, 比2012年提升34位, 五建作为建工集团旗下10个子公司之一, 贡献产值高达124.5亿元, 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

创财务再造的神话

广西建工集团五公司快速发展期, 适逢大数据时代, 人人身处变革之境。全球财会制度与管理也在变革,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挑战与转型。在庞大的数据流与信息流冲刷下, 如何把握财务制度与管理变革趋势, 创新财务管理营运模式成为公司财务总监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大经济环境下, 他认识到数据将成为企业在人力资源、生产资料资源和资本之外的第四资源。这无疑与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陈登坤看法不谋而合。陈登坤认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变革支撑企业打通信息流最后一米!”

面对手工账越来越难以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速度的情况, 赵伯廷在财务管理中大胆引入了移动互联网技术, 通过网络设备进行企业财务管控, 账务处理、流程审批、报销、进度查询等, 提升了企业财务效率, 把员工碎片化的时间系统化, 工作变得触手可及。会计信息化把会计人员从繁琐的手工账中解放出来, 从账房先生向管理型会计转变。短短几年, 赵伯廷带领公司财务人员打造出一个走在行业前列的信息化财务体系, 突破财务时空瓶颈的限制, 完成了一个财务再造的神话。

财务剑术里的战略口诀

广西建工集团五公司作为历史较久的老国企, 管理体系根深蒂固, 伴随公司上升到新的发展阶段, 管理也必须随之升级, 取其精华。与之同时, C F O也必须调整自己的角色和地位, 从管人管事到管财务战略。

赵伯廷认为, 危机和机会是相伴相随的。在房地产调控的重压之下, 身处紧密关联行业的广西五建却逆势而上, 以百分之三十几的增速迅猛发展, 如今走进广西, 广西建工五建的标志随处可见。

赵伯廷十分赞同一句话“对于C F O而言, 思维和工具的转变迫在眉睫, 这种转变显然是战略层面的”。国家对房地产业的调控使得施工企业面临资金紧张、开工不足、回款滞后等财务压力, 作为一个过百亿企业的C F O, 赵伯廷准确定位自己的职责, 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了从核算型到管理型再到价值创造型C F O的华丽转变。他通过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的影响, 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战略性的谋划, 对实现强管理、争效益、上水平的三年目标积极部署财务策略, 并有预见性地制定了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战略方案。这一系列的战略方案增强了企业财务竞争优势, 为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提供保证。

财务“正能量”的组建者

当“正能量”一词在各类媒体迅速串红时候, 作为五建的C F O, 赵伯廷笑了, 早在“正能量”一词流行之前, 他已经着手组建一支充满正能量的财务团队。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 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 原有的财务人力建设显得日益不足。因此, 他对财务队伍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从纵横两个方面对财务团队建设进行整改提高。

在纵向建设方面, 提出并实施了总公司财务会计委派制, 编制了《财务责任人委派制实施办法》, 使得公司的财务管理立足于清晰正规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委派会计, 及时选派业务能力强、具备综合管理能力、高素质的财务负责人, 增强对分公司的管控力度。公司的总体经营方针和目标在分公司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实施, 几年来各分公司均能全面完成各项经济指标, 公司产值增长显著。

在横向建设方面, 进一步加大对在岗会计人员培训学习力度, 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管理素质和理财能力。仅2013年组织和参与财务方面培训就有18期, 参加培训人员达633人次。在强化原有员工会计素质的同时大量引进新会计人才, 为公司的财务环境注入新的活力, 极大改善了财务年龄断层现象, 保证财务团队持久长远发展。

在赵伯廷的领导下, 企业财务团队真正实现了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相融合, 会计信息质量大大提升, 及时准确地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持, 使公司的业绩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财务后视镜里的大视野

如果说五建是一辆行驶中的大客车, 那么财务就是客车的后视镜。作为公司的董事兼财务总监, 赵伯廷常说, 财务肩负着企业健康运营、规避风险的重大责任。这块后视镜里有他不为人知的大视野, 反射出企业面临和可能面临的风险。

2013年, 广西建工集团五公司实现的营业总收入突破150亿元。作为CFO, 赵伯廷看到的远远不只是高速的增长, 还有不断积聚的业务风险。他认为财务应该发挥好“后视镜”的作用, 防范承揽及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通过风险把控为公司的高速发展保驾护航。为了让企业持续高速地发展, 在产值高速增长的同时, 赵伯廷带领财务处力图通过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的安排, 寻求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动态平衡。他认为量和度的把握非常重要, “业务拓展方面要把握量, 即要把握产值收入结算量, 形成资金良性循环;合理把握结构, 包括资金结构和承接的工程量结构:即垫资的比例、BT项目比率、正常施工的项目率等。”

此外, 对于最为重要的资金风险, 赵伯廷设定了两条管理“硬线”。一是将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的比例保持在一个适中的水平, 同时通过资金的集中管控, 动态把握流动资产中货币性资产的比重, 以保证货币性资产能够随着经营规模的变化而在全公司内灵活调剂, 保证各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

二是在资本结构中要关注短期资本与长期资本的比例, 特别是短期资本中临时筹资的比重, 因为临时筹资往往是为应付经营高峰而借入的短期信贷, 风险最大, 所以更加注重长短期资本的比例协调, 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协调, 通过较小的长期财务风险来稀释高速增长的经营风险。

《建筑与文化》杂志的社会责任 篇10

把杂志办成城市管理者、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文化人和房地产开发商交流的高科技、高文化的平台;办成“中外建筑文化交流和促进世界对中国建筑文化的了解和中国对世界建筑文化的了解”(以上是新闻出版总署同意创办《建筑与文化》的函中所示)交流的平台,从而促进中国城市建设高速、健康的发展,这就是《建筑与文化》的社会责任。

由此,哲者嘱本刊中云:

“城乡建设的实质是为经济构建发展载体,为城乡居民创造生活空间。”(李源潮)

“我们的城市现代化既要高度的物质文明,又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刘忠德)

“实践证明,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彰显其灿烂的民族文化,而且需要不同城市,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孙家正)

“作为历史的城市,总是要规划未来,使城市生活不断适应未来的需要,必然既要有新陈代谢,又要留下历史的‘记忆’。”(周干峙)

……

诚然本刊已成有影响力之人士、政府要员、学术泰斗、文海前辈、艺术大家各述良言、交流之平台,何患不能承担赋予之社会责任。

上一篇:留住好时光下一篇:模式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