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

2024-07-18

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精选十篇)

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 篇1

环境影响着会计的发展, 而经济作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其知识经济的出现, 必然会使会计的一些因素受到影响和冲击。在新知识经济时代, 必须要从新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探索。

1.1 知识经济对会计对象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会计对象的影响。在知识经济出现前, 人们的意识里认为固定资产等才能创造财富, 因此对于财富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有形资产之上。而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和人也被作为一种资源, 并且是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纳入了会计的研究当中。像在高校、医院等这些脑力劳动突出的工作场合, 知识和人力资源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机器、设备所起到的作用。因此, 知识经济下, 会计对象更加广泛, 必须重新修改,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2 知识经济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对会计目标的定义, 是满足各种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要么侧重于“受托责任观”, 要么侧重于“决策有用观”, 但是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是企业反映的信息主要体现在资本、物质等财务资源的增长和创造上。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 会计的目标不仅局限于此, 更要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情况的需求。

1.3 知识经济对会计报告披露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及时性和真实性要求会计披露必须及时充分。在知识经济时代, 应当对会计披露的的及时性和充分性给予新的认识。为了提高及时性可以打破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等传统的会计期间划分, 根据企业的自身经营特点, 实现不定期、不等距的报告制度, 以实现企业信息的及时传递。对于提高充分性, 不仅要反映已发生的经营活动信息, 及时披露正在进行的经营活动的信息, 还要预测某些信息。

知识经济虽然给会计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但是同样也带来了不小的好处。例如, 知识经济时代,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 使信息披露的成本大大降低。而某些无形资产的投入, 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远远大于当初投入的实际价值, 利于企业的增值和发展。

2 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创新原则

既然知识经济给会计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那么会计必须有所改变才能以适应这些变化, 这就涉及到会计的创新。在知识经济下会计的创新必须考虑到以下原则:首先, 会计的创新必须注重成本效益原则。也就是说进行会计创新之后所带来的效益要大于在进行创新时所发生的实际投入, 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是指企业获得会计创新成果之后, 每次使用时也必须本着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如果在使用这一成果时所花费的各项成本大于收益, 那么我们就不认为这是一项创新。其次, 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保证会计创新既要保证企业在短时间内的发展, 又要保证企业的长远利益。从深层次上讲, 既要把握各种潜在机会, 又要降低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如由于行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风险;由于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由于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产生的风险;由于流动性差导致的风险等。再者, 注重资源的有效配置原则。前文提到知识经济中, 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那么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如何实现这两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源泉之一, 如果将能将资源的有效配置嵌入到企业的会计管理活动过程中这无疑是最好的方法。例如将知识资源的成果以作业成本法为核心的成本控制系统, 配以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即人力资源, 密切关注每一作业的成本动因, 为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最后, 注重信息披露原则。关于信息的披露可以从内部管理者和外部使用者两个方面来说。对于内部管理者, 能够迅速获得企业内外部信息并根据获得的信息及时作出决策是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企业及其职工随着社会知识水平及结构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其知识结构, 会减少企业被市场淘汰的风险;产品生命周期的延长, 将降低企业存货风险以及产品设计开放防线, 而这些信息的披露, 无疑会使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增强对企业长期投资的信息。

3 知识经济下会计创新的主要内容

3.1 会计假设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出现了许多虚拟主体, 如“虚拟公司”, 这些公司就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存在, 当任务完成时, 公司随着解散, 那这些企业的会计应如何处理?所以会计主体假设应从一个绝对实体转向一个相对开放的主体。

虚拟公司的存在可能只是某一段很短的时间, 而传统财务会计是建立在持续经济假设基础之上的, 针对知识经济下虚拟公司这一产物, 对这一假设的创新迫在眉睫。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每一时点的资产负债表以及不同时段的损益表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实时报告系统及时生成, 使得会计分期的时间间隔可以不断缩短, 利用计算机提供实时信息是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创新。

企业不应只以货币进行反应企业价值, 对于人力资源、企业外部环境、地理环境等因素, 都要采用一定的计量手段, 增加非货币化的信息, 这是对货币计量的创新。

3.2 会计基础创新。

会计基础包括历史成本计量和权责发生制。对于知识经济时代, 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已无法计量或无法准确计量的资产及负债, 可以采用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市场价格、可实现净值或多种模式相结合的计量模式。历史成本在经济时代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权责发生制不利于反映现金流量信息, 容易使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经营业绩脱节。但是收入实现制却在反应企业现金流量信息上有一定的优势。因此, 笔者认为, 在这方面的创新可以是某些信息上选择利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

3.3 财务报告创新。

财务报告的创新可以从报告时间和信息表达方式上予以反应。首先,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利用网络向企业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发布实时报告越来越容易。实时报告取代传统定期会计报告, 或两种类型报告同时存在, 是时间发布上的创新。传统经济下, 信息表达方式主要是报表, 这是一种最有效最节约成本的方式。但是报表与图像相比, 简明易懂清晰明了的优势更明显。除此之外, 会计信息更容易被不具有专业会计知识的使用者接受, 减少使用者读取有用会计信息的成本。

4 结语

知识经济的来临固然对会计有一定的影响和挑战, 但是有句话说的好, 有压力才有动力。有挑战, 才有创新, 只有创新, 才能寻求发展。笔者相信,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这些挑战的解决和创新, 财务会计又会向前迈进一个新阶段。

摘要:本文对知识经济的定义简单介绍了知识经济, 其次从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报告的披露三个方面介绍了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 从而提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需要创新, 紧接着提出了会计创新所要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 最后总结了会计创新所涉及到内容:会计假设创新、会计基础创新以及财务报告创新。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创新,影响,原则,内容

参考文献

[1]姚荣辉.知识经济与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模式创新[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5, (3) .

[2]朱玉梁.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理念及会计创新[J].民营科技, 2009, (1) .

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 篇2

关键词:知识经济;财务会计;影响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知识经济的气息扑面而来,而经济越发展,财务会计工作越重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和影响着财务会计,但财务会计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又有反作用。本文从知识经济的概念与特点出发,分析知识经济对会计环境的影响、对会计准则的影响、对财务会计核算的方法的影响、对现形会计工作和对会计机构组织设置的影响等,提出财务会计适应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对会计确认和计量理论的影响

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均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依据一定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应记入会计账簿,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就是会计确认,包括要素项目确认和时间确认。确认标准和时间选择是会计确认的核心。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各项财产物资都须以某种尺度为标准确定它的量。货币计量是以货币为尺度。传统会计理论,将货币计量作为一项基本假设,以是否可计量作为能否纳入会计信息系统的一项基本标准,在计量属性的选择标准上,首先考虑的是其可靠性,即这种计量必须是建立在已发生、客观存在、可以验证和检查的基础之上。在这一基本观点下,包括人才智力资源在内的许多经济现象都无法在会计上得到反映。人才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初步形成了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两大基本内容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和智力的重要作用要求我们加强对智力资本和人才智力资源确认和计量的研究,这势必对现有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准则及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这些方法是在手工记账程序下的产物。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传递方式、数据载体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提高,现行会计核算方法的局限性日益显露出来。知识经济对会计准则与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复式记账方法的影响。现代会计中所采用的复式记账法是在单式记账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二是对现行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设置的影响。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所进行的一种分类,其目的是为了取得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包括综合数据和核算指标。三是对现行原始凭证的填制与传递的影响。

三、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会计电算化从低级向高级稳步发展

会计是最早应用计算机的领域之一,实现会计电算化,是会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领域除日常财务会计业务外,将逐步向管理会计电算化和财务预测决策电算化方向纵深发展。会计电算化实质是将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即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已经跨入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阶段。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快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进程,使会计电算化技术更进一步,实现与国际接轨,以加速推动我国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2.会计信息时效性和多样性的增强

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以便做出相应的经营决策和制度控制,提高经济效益,是现代会计的经营决策和制度控制职责所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在手工条件下很难或者无法及时提供的,甚至无法提供的信息,都可以及时提供,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多样性,为管理决策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四、知识经济对会计工作和人员的影响

1.知识经济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以计算机技术为平台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使会计处理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影响有:1. 繁琐的手工劳动被快速、准确的机器程序所代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2. 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将改变会计信息系统与生产经营信息相互分割的状态,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使会计与生产经营活动各系统建立信息联系。3. 在新技术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传统会计期间的季报,还是半年报都不能适应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及时需求,将被新出现的在线系统、即时系统等新的报告形式和渠道所代替。

2.知识经济对会计人员知识提出更高要求

(1)通晓专业理论并掌握会计应用理论。一名出色的财会人员必须有宽厚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会计实务技能,熟悉会计基本理论、发展会计理论和比较会计理论。(2)擅长计算机操作和应用。(3)必须是具有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总之,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挑战是严峻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同时又给了财务会计一个改革创新的机遇。财务会计应该积极应对,不能也不会面对知识经济束手无策,相反,财务会计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小春,王小如.经济师[M].山西经济出版社,20xx,1.

[2]陈德平,江西财税与与会计[M].江西财政出版社,20xx,3.

[3]罗霄,会计师[M].中国经济出版社,20xx,10.

[4]海福安.知识经济时代中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xx,13:128.

会计准则对会计制度经济后果的影响 篇3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经济后果

引言

会计准则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入世,以及会计领域的变化等。我国各个领域的人士对于会计准则建设这一块儿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关心了。为了保证所制定的会计准则可以达到其该有的效率和公平性,能够调节和保护各个企业间的利益,则我国必须在会计准则所产生的经济后果这一块儿加大研究力度,从而达到将我国会计准则的质量有所提高的目的。

1、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

1.1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定义

我国会计领域对于会计准则有着不同的观点,而且会计理论圈儿内还提出了部分关于会计准则的定义,并且比较特别,例如:《中国现代会计手册》中指出,“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工作的理论思想方法政策和技术标准的总称。会计准则,就其包括的内容来说,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既包括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又包括会计处理的方法和程序。”

1.2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辩证关系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有区别但是也有联系,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及会计法律法规都被称为会计制度,而且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也都是会计标准。虽然说有的会计标准相对原则化,有的则是较为具体化,不过却都能够体现出他们运用的会计政策。

1.3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作用

首先在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中起着灯塔的作用,有利于加强会计作业的统一性;其次是各单位核算财务收支、判定运营作用和编制会计报表有必要遵循的规则;然后是各单位的会计报表和运营作用的一同核算基础;还有,会计准则的首要作用是规范会计举动,确保经会计信息的真实无缺,推进会计人员出产和供应可靠、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具有多重功用,在会计规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功用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的。

1.4会计准则同会计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一是能够影响企业各个股东以及接受财务报告的人,对于不一样信息内容的财务报告,董事会的股东们以及接受者也会给予不一样的选择;二是对搭便车的一类人群有着一定的影响,他们可以在财务报告公开以后,无条件获取财务报告信息;三是对于公司本身来说有着一定的影响,公司会通过一些经济行为达到让财务报告更加好看的目的,从而得到正面的市场评价。

2、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的兴起及评价

2.1经济后果研究的兴起

“经济后果”学说诞生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由于社会的进步,资本主义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后果”学说成为了会计思想真正革命的代表。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也氛围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层面,宏观的经济后果就是会计准则直接产生的经济后果,微观的经济后果则是由于企业会计政策的变更和选择才产生的。会计准则自身就具有直接的经济后果,就外表形式来说,会计系统提高的信息,从经济内容的角度看,不管是报表还是凭证或者是账本等,他们都是信息载体,而他们所呈现的数据所代表的经济内容都是不相同的。比如,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则会显示出盈利的高低,而这也会直接影响企业外部各利益关系人的利润分配。

2.2对经济后果的评价

由于会计准则一定会产生经济后果,因此在实际的实施运行中,会计准则是无法达到公允和完美的,尽管理论上有些会计准则似乎可以达到公允又真实的效果,不过在执行的时候往往是困难重重。所以会计准则的制定,仅仅是代表制定机构的主观意愿。

3、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及建议

3.1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

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理应考虑经济后果的利、弊两方面。千万不能够忽视经济后果,因为一旦忽视将会无法确定需要颁布准则的问题范围。还有不要只考虑经济后果,还要考虑会计信息和契约的成本。因为企业本身就是由一组契约组成,而契约又有这契约成本的客观存在性和不完备性以及刚性。所以为了避免企业因为技术性违约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就应该把企业的契约成本和会计信息成本考虑进去。

3.2对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随着我过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也逐渐深化,会计准则在制定和实施上的斗争也越来越白热化,但在其在制定程序上相对来说还有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不够公开化,参与意识比较低等方面。必须在这些出现问题的方面加以改进,以下是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四点建议:

3.2.1我国目前的形势,会计制度因为缺少强大的外部投资者,所以必须依赖政府,所以在这方面应该加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独立性。

3.2.2借鉴欧美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时的方法,重视财务报表提供者的视野变化,为投资者提供正确决策的信息。

3.2.3让公有制经济和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利益代表都可以参与会计准则的制定,鉴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公有制经济占着主导地位,所以应该让公有制经济的利益代表相对来说名额多一些,其最终目的就是增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广泛代表性。

3.2.4在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上进行改进,加强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公开性,努力做到广泛的征求对会计准则制定的意见,充分的利用他人知识并让各个利益主体充分较量。在此基础上让会计准则更加的科学合理和完善,降低实施过程的难度。并加强我国准则制定机构与证券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与交流。

4、结束语

我国政府虽然有着会计准则制定者以及产权利益主体两个身份,但是在研究会计准则产生的经济后果的时候,却也要利用会计准则去协调各个集团的利益,让个经济主体达到均衡的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1]郝振平.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发展的国际趋势及其影响[J].财务与会计,2003,(9).

[2]杜兴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对会计准则制定的态度及对策探讨[J]会计研究2003(7).

[3]曲晓辉.试论具体会计准则及其社会影响[J].财政研究,2004(2).

论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 篇4

一、知识经济对经营理念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 会计所服务和操作的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信息等无形资产的处理, 将在会计系统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传统经济模式下的会计理念与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的需要。因此, 加强研究知识经济下的会计理念, 对拓展会计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满足现代企业管理战略的发展需要等方面,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更加注重增值概念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企业经营的目的已不是单纯地追求利润, 而是为参与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谋求利益, 增值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企业的增值不仅包含合理的利润, 还包括对社会进步所作出的贡献。知识经济的本质就要促进社会的进步, 社会进步产生的价值也是企业经营的目的之一。那么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如何全面衡量一个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呢?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增值的概念。因此, 会计部门要定期编制增值表, 借以反映企业增值的形成情况以及其在企业各个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分配情况。只有这样, 才能让社会公众了解到企业所创造的全部价值, 对知识经济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2. 更加注重资源的配置

企业的发展战略应该按照“不断增加股东财富”的目标去设计, 同时, 这一设计要求也理应体现在会计的日常的管理中, 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资源有效配置的观念体现于会计管理的整个过程当中。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经济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大量的资源消耗, 单位GDP所消耗的资源要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只有更加注重资源的配置, 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在知识经济下, 传统资源的重要性相对减弱, 知识资源、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这种背景下, 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企业增值的重要前提, 将每一项作业的成本动因同资源配置紧密地联系起来, 对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打下了新的基础。

3. 更加注重信息披露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知识经济比传统的经济形式更加的复杂, 对知识经济的了解也需要更多的信息, 因此, 知识经济的内容需要更加详细的信息披露, 以知识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大量地传递各种信息, 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了分析手段, 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因此, 新时期的会计工作应力求提供多种属性的报告:不仅要包括最低层的原始数据, 还要包括高浓缩的综合信息;不仅要包括定量信息, 还要包括定性信息;不仅要包括历史信息, 还要包括预测信息等, 使披露的会计信息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其服务的特征, 以便不同层次和知识背景的社会群众都能了解这类企业的发展情况。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构建会计理论体系和指导会计实践的基础。知识经济的来临, 必将引起会计理论与实务的重大变革。

1. 对会计目标的冲击

传统会计的目标是向管理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 内容包括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等方面的信息。然而,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由于智力和知识是经济的基础, 人力资源等信息将成为主要的会计信息内容;同时, 信息产业已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 高科技产业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产业, 因此, 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将会在会计信息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同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 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将会逐渐完善, 因此会计信息必须包含有社会公众借以了解企业对社会公益事业贡献的相关信息。

2. 对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假定的挑战

所谓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假定, 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假定。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数据的处理都要以这一系列的基本前提假定为依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现行的会计基本假定是与传统经济形式下的会计环境基本适应的, 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 会计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同时, 会计信息接受方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 故而, 会计假定也应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3. 对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挑战

所谓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是指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以及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这些原则都是从会计实践中归纳而来的, 与会计所处的环境关系密切。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以便与经济环境相互适应, 随着会计的发展, 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遭遇了挑战。

4. 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属性所作的基本分类, 是设计会计报表内容和结构的依据, 也是进行计量和确认的依据。所谓会计对象, 也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而言, 会计所面对的对象可以分解为许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的内容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会计要素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因此会计要素的定义应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及时做出修改。

摘要:知识经济的到来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在推动经济一体化的同时, 也为会计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对于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研究, 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影响

参考文献

[1]孟宪祥.会计理念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创新[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1, (01)

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 篇5

一、知识经济主要对权责发生制原则和相关性原则提出了挑战

1.权责发生制原则方面。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业高度发达,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使得企业从生产经营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的速度都有明显提升,社会经济活动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适时、准确、快捷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特点,而这也正是权责发生制的“天敌”,因为权责发生制的弊端在于不利于反映企业本期现金流量信息,即不适时。而现金流量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一项财务数据,如不能及时反映就不能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这样就由于不适时导致不准确,不快捷;同时虚拟企业的收支在同一交易期内完成,收入与费用的确定采用收付实现制要合理于权责发生制。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权责发生制不应是惟一的会计核算原则。

2.相关性原则方面。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必需满足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会计主要是通过各种会计报表来提供会计信息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相关性原则也即充分披露原则,是指企业在公布主要会计报表、补充报表、附注,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对未来营业状况的预测时,必须全面、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得有意忽略或隐瞒重要的财务数据。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和经济风险的加剧以及投资者的日渐成熟,充分披露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的各会计报表要在传统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许多非货币性计量的、无形的,但又对企业生存发展和投资者决策意义重大的信息,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及其相关的如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都要有充分的披露。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传统的会计披露有待完善,和会计相关的信息有待扩充,这就是知识经济对相关性原则的影响。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确认原则的影响

1.对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影响。在传统会计中,有形资产的地位是相对高于无形资产的,因而由有形资产特点所决定的历史成本因其客观、可验证、易取得的特性在传统会计中长期处于“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在知识经济社会,由于无形资产在资产中所占比重的大幅度上升,甚至在某些高科技企业中占绝大多数资产是无形资产,所以这就对由有形资产特点所决定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产生挑战,如按历史成本计价,往往会低估无形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如果对知识资本按历史成本计价,可能只是几本书的价格,或是委托培养费以及其他为取得知识而花费的实际支出,这极大地歪曲了知识资本的价值。实际上,许多无形资产是很难准确定其历史成本的。故而,单纯根据历史成本原则来计价,将有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因而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对会计确认原则的影响。第一,知识经济对收入确认原则的影响。传统的收入确认原则是营业收入或收入实现的确认原则。其弊端在于:收益揭示不完整,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的判断。企业收益,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资产置存收益,是指由于置存资产尚未实现的收益;另一类为营业收益,是指销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传统会计不承认未实现的置存收益。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蕴藏于人脑中的智能也是一种置存的资产,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知识密集型产品,知识产品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具有更高的增值性,这就意味着在知识经济时代置存资产的比重日渐增加,忽略其置存收益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整体评价。因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收入确认不仅应包括营业收入的确认,还应包括资产置存收益的确认。第二,知识经济对会计确认的影响。会计确认就是确定一个项目能否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确认要求遵循可定义性、可靠性、相关性、可计量性四项标准。由于确认标准严格,于是许多只符合其中某个标准,但不符合全部标准的项目被排除在会计系统之外。然而这些项目却对使用者的决策非常有用,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下降。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财富的最大驱动力,因而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的确认提上了议事日程。第三,知识经济对费用配比原则的影响。在配比原则下,费用是在其支出的效用真正发挥作用时而非相关现金的支出时予以确认的,这样,在费用的确认中就存在着不适时的问题。这会使计算出来的净收益与企业实际资金运行过程不尽相同,不利于信息使用者预计、比较和评估未来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及时、准确的信息就是财富,因此现有的费用确认方法将受到冲击。

浅议知识经济时代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篇6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会计;会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E232.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化,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将是一个全新的体系。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网络的完善,会计所处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作为实用科学的财务会计学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会计反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并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对现有的财务会计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将从几个主要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财务会计适应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对会计理论方面的影响

(一)对资产概念的影响

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但在现有会计理论中,资产作为经济资源,主要指有形资产,由于各种原因,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始终占次要的地位。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及智力被认为是生产的重要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及所创造的价值大大超过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特别是人才智力资源,是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资产形式,其价值几乎全部体现为人才智力资源,房屋、设备等有形资产有时显得毫不重要。

(二)对利润涵义的影响

收入大于支出即为利润,它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生产經营活动所获得的各项收入与各项支出相抵后形成的经营成果。现有会计理论认为利润是实体资本创造的,因此属于实体资本出资者,员工被看作被雇佣者,其回报仅仅体现为工资薪酬,利润表只是站在实体资本所有者立场反映其投资回报。知识经济条件下,利润是智力资本和实体资本共同投入产生的回报,并且主要是由智力资本创造的。会计必须重新明确利润的涵义,划分员工劳动薪酬和智力资本回报的界限,明确确认和计量智力资本所带来的利润。

(三)对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影响

会计确认和计量均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依据一定的标准,确认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应计入会计账簿,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即为会计确认,核心是确认标准和时间选择。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的核算过程中,对各项财产物资都必须以某种尺度为标准确定它的量,货币计量要以货币为尺度。传统会计理论中,货币计量作为一项基本假设,以是否可计量作为是否纳入会计信息系统的一项基本标准,在计量属性选择标准上,首先考虑其可靠性,即这种计量必须建立在已发生、客观存在、可以验证的基础之上。根据这一基本观点,包括人才智力资源在内的许多经济现象都无法在会计上得到相应反映。

人才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初步形成了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两大内容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和智力的重要作用要求我们加强对人才智力资源和智力资本确认和计量的研究,这势必对现有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产生重大影响。

二、对会计实务方面的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从低级向高级稳步的发展

会计是较早应用计算机的领域之一,实现会计电算化,既是会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改革的重要任务。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领域除日常财务会计外,将逐步向管理会计和财务预测决策的电算化方向纵深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实质是将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即是以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目前已经跨入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阶段。因此,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快会计核算软件开发的进程,使会计电算化更进一步实现与国际接轨,以推动我国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二)会计信息多样性和时效性的增强

及时、完整、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以便做出相应的经营决策与制度控制,来提高经济效益,是现代会计的职责所在。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的应用,很多在手工条件下很难或者无法及时提供、甚至无法提供的信息,都可以及时的提供,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多样性和时效性,为管理决策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三、知识经济对会计工作和人员方面的影响

(一)知识经济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以计算机技术为平台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会计处理技术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影响有:1、繁琐的手工劳动被快速、准确的计算机程序所代替,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计算机数据处理将改变会计信息系统与生产经营信息相互分割的状态,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使会计与生产经营活动各系统建立起信息联系;3、新技术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传统会计期间的季报、还是半年报,都不能够适应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及时需求,将被新出现的在线系统、即时系统等新报告形式和渠道所代替。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人员的影响。

知识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人员知识将提出更高要求一名出色的财会人员必须有宽厚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会计实务技能,发展和比较会计理论,擅长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现代会计经济业务的重要特征是综合性,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不能只限于本专业,还要涉及其他学科和领域,对本专业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的见解,做到深广相结合,因此,会计人员既要“专才”,又要“通才”。

四、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会计创新

面对知识经济对会计各方面的影响,唯一的选择就是迎接时代挑战,认真研究财务会计的科学框架、进行会计改革创新,来满足信息经济时代使用者对会计的新要求。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创造企业财富的主要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企业必须转变财务会计的理财观念,不能只盯着物质资产和金融资本,必须转到重视知识资本管理的观念。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知识的首要载体是人,即知识要有人掌握、创造和发展。人才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相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更具增值性。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

(二)引入新的计量手段

知识经济时代下,会计计量重心要从财务资源转向知力资源,其中最大障碍就是会计计量问题。传统的计量手段已不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必须制定新的计量准则,在计量手段上需要革命性的变化。在会计系统中引入多重的计量手段,根据不同会计事项性质选择不同计量手段。

(三)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务会计系统

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劳动主体是智力劳动,智力劳动的知识价值如何确认、计量、和报告,应该是这一时代财务会计的重要内容。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知识资本的时间、空间范围将比财务资本宽广得多,财务会计要想跟上这种要求,就必须拓宽视野,把知识资本延伸到企业外部范围的内容都纳入核算范围,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

会计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会计人员必须懂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操作等一系列新的技能和知识。随着会计发展日益国际化,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国际会计理论和方法,还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随着会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提高,会计管理职能要充分发挥,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有关预测、决策的基本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能力。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人员将是兼容科技与管理知识、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高智能复合型会计人员。

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篇7

一、经济环境与会计之间的关系

会计的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变化是相互作用的,会计一直以信息系统的身份去为经济主体进行服务。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会计必须要学会适应当下经济形势,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存在价值。会计在本质上属于一门社会学科,同时也具备着自然科学的交叉性和综合性,所以它存在于社会中实属是必然现象。从某种角度分析,会计不单单是受着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对环境因素的变化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研究会计的时候,必须要首先将环境作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分析会计实践与理论中存在的不同问题,保证其完全适应当下社会,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促进实务与理论的共同发展。

二、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会计工作目标的影响

简单来说,会计在工作中的最终导向就是会计的工作目标。会计目标处于社会经济环境中,一直以来,会计目标都是完全与社会经济环境相互适应的。因此,在确定会计目标的时候必须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环境发展阶段必定要有不同会计目标。

(二)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会计计量是指用货币等单位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计量的过程,主要作用就是解决在记录的过程中对于相关数据描述出现的不足。计量属性在会计计量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确定会计要素金额的重要前提,不同的计量属性对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属性的选择直接关系着相关者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会计的计量属性对于核算结果的影响十分显著。

(三)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具有的基本功能叫做会计职能。从企业的发展来看,会计的基本职能分为两部分,主要是资金的监督和核算。但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职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核算和监督了,一些决策和预测等顺应时代的新功能相继产生,与此同时,也它们将逐渐变成经济管理中比较高端的职能。

(四)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会计监督对象的影响

“监督对象”完全可以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指会计在工作中所要监督和反应的相关内容。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所反馈的内容也会相应不断的发生变化。

三、新形势下会计面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一)会计必须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眼下,我国绝大多数会计机构都存在着人才匮乏、内部机构重叠的问题,这对会计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而西方国家却恰恰相反,国外的会计公司实力雄厚、同时还具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子公司遍布全球,我们根本没有实力与其相比。为了更好的提高我国会计公司的实力,我们必须要建立起一个功能强大、资质高、管理严格、布局合理的会计事务服务系统,同时进一步确立好发展核心,组建高水平、大规模的事务集团。除此之外,还要多多吸收专业的技术人员,不断的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产品类型,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这样才可以保证我国会计服务市场的竞争力可以不断的提高。

(二)会计的发展必须要顺应国际化进程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化贸易日益频繁,由于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的会计准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必须要向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学习和借鉴,然后根据目前经济环境现状制定合适的新会计准则,尽量使其和国际标准保持一致,符合国际会计惯例。为相关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使得我国会计法规不断向国际路线靠拢,从而推动我国会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培养国际型会计人才

要想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要做的不仅仅是建立合适的会计准则,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树立会计国际化观念,增强会计人员的竞争意识,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仅熟练掌握国内会计业务,也要精通国际会计知识,必须要会电脑、懂外语,牢牢掌握国际惯例,与此同时也要具有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培训力度,多举办相关竞赛,建立自己的职业技能考核体系。领导层要选择人性化管理,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出素质高的企业高端人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会计市场的不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将会越来越严峻,因此,我们必须要适当的加强与国外会计公司的合作力度,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让我国会计行业逐渐步入国际化轨道,同时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从而促进中国会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敬孝.山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人力资本作用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

[2]张燕.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综[J].当代财经,2008.

[3]汪丁丁.近年来经济发展理论的简述与思考[J].经济研究,2009.

简谈知识经济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篇8

一、知识经济对成本的计量与控制理论产生巨大影响

传统的成本计量与控制理论是在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 主要以控制产品的物质消耗为主, 而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经济下的产品成本结构和态性不同。在知识经济下, 对所有的知识型企业或高科技企业来说, 其主要的成本是研究开发成本, 产品从“有形”转为“无形”, 固定成本上升, 变动成本和产品加工成本的比重很小, 这种成本结构都使得工业经济时代的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已不适用知识经济时代, 需要建立新的成本计量与控制理论, 因此成本会计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 努力寻求和确定新的成本控制点, 并且发展新的成本控制方法; (2) 认真划分研发成本的收益性支出和资本化支出界线, 避免知识产品成本计量的失真; (3) 需要建立新的知识产品成本预测基础和方法。由于研制活动风险大, 研制成本的未来预期收益不明确、保证性差, 而变动成本又少, 使得无论研究开发成本还是产品的加工成本都不能单独作为收益预测的基础, 因此建立新的预测基础和方法迫在眉睫。

二、知识经济下高科技产品的成本构成及特点

知识经济条件下, 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高, 物质构成低, 主要以专利、非专利技术、信息产品等为主, 它有别于以传统工业产品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经济, 而是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 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 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产品成本主要由研究开发成本和少量的加工成本构成, 这一点与传统工业时代物质产品的成本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产品的物耗成本低而人工成本高, 加工成本或复制成本低而研发成本高, 成本与收益的关联性差, 即产品的成本与使用规模无关。一般来说, 知识产品的研究开发成本包括: (1) 知识企业中研究开发人员的薪金、工资和其他相关费用; (2) 消耗的材料和劳务费用; (3) 设备和设施的折旧费用; (4) 间接费用的合理分配; (5) 其他费用, 如专利权和执照费用的摊销。

三、知识经济下产品成本的控制重点

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日益加剧, 企业的价值将更多地体现在其技术的创新能力、先进程度及有效利用等方面。因此, 研究与开发费用在知识产品企业总支出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 占据了主要地位, 产品价值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技术。所以成本会计新的控制重点就是研究开发费用。

首先, 要对研究开发成本进行科学的计量。研究开发费用的特殊性质要求我们发展新的成本控制方法, 关键要解决以下问题:研究开发成本如何控制, 会计上怎样处理, 是作为资本性支出, 还是作为收益性支出?

2007年以前, 我国对自主研发支出采取的是“全部费用化”的原则, 这种处理方法很容易导致知识产品收入与成本的严重不匹配, 2007年新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则重新作出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 应当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支出”,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 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并且还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 在同时满足: (1) 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 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 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 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 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 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4) 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 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 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 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五项条件的情况下, “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

由此可见, 目前我国对自行研制开发的项目采取的是“一定条件下资本化”的原则。在目前会计界一些人士看来, 这虽然在理论上弥补了“全部费用化”原则的不足, 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比如:如何合理地界定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多产品多项目开发采取何种手段分配间接费用更科学, 如何避免企业故意利用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划分界线模糊不清来作为调节损益的工具……这些都是摆在现代成本会计面前的几个难题。

其次, 如何控制研究开发成本中的人工成本。上面已经提到, 研究开发成本是知识企业成本的主要部分, 而研究开发工作如何进行?当然是得靠科技人员来做, 因此发生在研发人员身上的各项费用就成为研究开发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一般特点是通过单独计量人力资源招聘、选拨、安置、培训等成本, 将有关人力资源取得和开发的成本进行资本化形成人力资产, 然后, 按受益期转作费用, 因此, 笔者认为不论从管理上还是从会计核算上, 都应对知识企业的人力资源核算引起足够的重视, 是否可以采取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这一新兴的会计计量模式, 将研发人员成本单独进行计量和控制, 合理进行资本化。而且有些专家又提出, 人力资源成本还应包括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 即工资和薪金部分, 即应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全部投资转化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笔者个人比较赞同这种做法, 同时认为, 对于人力资源进行计量可以公允价值, 即以劳动力市场为基础, 以劳动力的现行市价计量较为合理。

四、知识产品的成本与效益的关联性较弱, 需要寻求建立成本—效益的预测模型的方法

通过上面的论述, 我们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知识产品的成本与效益的关联性较弱, 由于产品研制成功与否无法准确预计, 有时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开发项目, 一旦失败, 其损失不可估量, 而有时可能投入很少的一项成果, 却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这就要求高科技的知识型企业的成本会计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 而且也要在一定程度下了解本行业的专业知识, 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成本与效益连接点的位置, 建立成本—效益的预测模型。简单地套用传统的量本利法已经不适应新型知识经济的现状了, 那么如何更有效地测算出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呢?笔者认为, 知识产品一经开发投入市场后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 尽管不同程度地受到顾客消费心理、产品功能、产品售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最终还是受到产品成本高低的制约。在市场竞争中低成本既是增加产品经济效益的源泉, 又是制定有竞争能力价格的基础, 为此, 经济产品—效益预测模型的建立不应离开这一中心。同时, 从经济事实考虑, 企业的显性 (经济损失) 和非显性损失 (人力资源损失、智力资源损失和时间损失等) 都会给知识企业带来现实或未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具体以何种因素为基础来测算最为合理, 需要会计界的有识之士进一步探讨得出。

五、企业要提高维权意识, 从加强对知识经济产品保护的角度降低其成本

目前, 许多类型的信息产品、知识产品和服务, 如软件使用、新型技术、信息数据等等都具有可复性、公用性、共享性的特征, 其知识成本由开发企业负担, 使用却面向大众, 因此在现实经济运行中, 如果知识产品得不到有效保护, 一个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出来的新产品, 一旦投放到市场, 便马上会有大量仿制品在市场上出现, 这些仿制品或许在质量上差人一等, 或许根本就是抄袭之作, 但由于其成本中不含知识成本, 可以低价销售, 对产品的研制开发企业构成极大的威胁, 得利的反而是那些不重视科技投入而热衷于抄袭模仿的小企业, 这在一定程度上变相地加大了开发企业的成本支出, 提高了收益风险。另一方面, 在企业治理结构中, 如果没有建立健全的知识投资分配机制, 知识产权的投资在企业收益分配上得不到有效保护, 科技人员带着技术、带着科技成果效力于企业, 最后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回报, 这一切将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此相同的还有企业的商誉、商标权、非专利技术等等, 这都需要企业加强管理, 利用各种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 避免损失。

六、知识经济下成本会计核算对象的种类日益增多

知识经济下, 知识经济所带来的科技水平提高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性因素之一, 知识产品的内涵更加丰富, 除了上面提到的专利、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及人力资源会计, 目前会计界又产生了知识资本、智力资本等诸多与知识经济密切相关的概念, 使得知识经济社会成本会计核算对象的范围更加广泛。

七、成本会计要采用日趋完善的多种管理手段加强对知识产品成本的控制

知识经济对成本会计的影响及对策 篇9

(一) 知识经济对成本补偿的影响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 “C+V”是生产商品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 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补偿尺度, 也是补偿的基本界线。在经济环境中, 知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与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 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我国传统会计模式中, 主要围绕有形资产来设计和运行, 实践中一直把科技这种无形资产耗费放在期间费用, 而不反映其价值补偿积累, 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劳动成果, 也是可以交换的商品, 既然知识资源已成为生产要素的主要因素, 因而知识资源消耗理所当然应成为成本的组成部分。工业经济社会中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 即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产品成本构成中直接材料消耗一般占65%, 直接人工消耗一般占20%, 制造费用的消耗一般占15%。知识经济社会中生产的三大要素将变为四大要素, 知识将成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构成部分。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因素已不再是资本资源, 而主要是知识资源。与此相对应, 企业资产的主体已不再是有形资产, 而主要是知识资产即无形资产。因而企业必须适应新的生产要素的消耗和企业资产结构的变化, 改进成本的计算。

(二) 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新的制造环境表现为自动化和电脑两个特征。可以从事产品多样化生产, 解决了产品精致化的要求。经营复杂性增加, 引起产品和服务类型及客户类型的多样化, 因此, 公司拥有资源的消耗也因客户的不同有很大的不同。电脑辅助设计系统的应用, 提高了电脑的功能, 也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用电脑辅助系统减少了人工成本, 节省了工作时间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 竞争加剧使管理当局更希望得到准确成本信息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到来和使公司间的竞争空前激烈, 管理当局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视成本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 他们更想知道准确的成本信息。

(四) 网络公司的出现, 改变了成本会计核算前提

对于某一交易业务, 要么是虚拟公司的各方独立地进行成本核算, 要么由一个临时的“联合财务部”进行核算, 这些都与传统的成本核算实体有本质的区别。由于网络公司是一个临时性组织, 当某项交易完成后立即解散, 因而在成本计算时, 似乎没有必要将短暂的经营期限再划分为若干会计期间 (成本计算期) , 成本计算方法将发生根本变化。

(五) 企业的生产组织特点将发生变化

在知识经济社会, 人们的社会需求丰富多彩, 企业大批量地生产将被满足客户特定需要的顾客化生产所取代, 企业在生产组织与安排上必须体现出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技术的进步, 使产品生产周期大大缩短, 生产周期与成本计算期可能始终一致, 分步法和品种法的核算显得必要性不大。

(六) 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更需要成本精确计算

技术的飞速发展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因此, 发现成本计算错误时, 公司没有时间做出成本计算调整, 迫切需要企业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七) 新的管理理论与方式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 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 先进的计算技术将普遍地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过程。新的适时生产企业 (JIT企业) , 使存货保持最低水平, 在低存货情况下, 会计人员为了简化存货计价, 可以采用倒推成本法, 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成本计算时必须采用的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等, 对现行成本核算体系将产生巨大影响。

二、知识经济对成本会计的间接影响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 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 对成本会计系统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适时制

就是在生产需要时才购进零部件或有顾客需求时才生产产品, 从而使存货保持在最低水平。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 会计人员为简化存货计价, 可以采用倒推成本法。所谓倒推成本法, 简言之, 就是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 倒过头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的方法。这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正好相反, 传统的生产成本的记录、归集和分配, 是随着材料与产品实体的转移而转移, 即生产成本会计记录和生产成本发生的实物流是同步的。但在采用适时制的企业, 从收到原材料到产品制成所耗用的时间大大缩短, 而且期末存货量也变得很小, 使得传统的分批或分步成本法详细记录各类存货 (如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 的必要性受到怀疑。由“成本—效益”原则, 对少量的存货做详尽精确追溯, 无疑得不偿失。为了克服上述问题, 倒推成本法便应运而生。

(二) 全面质量管理 (TQM)

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持续的改进产品质量的管理理论。TQM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零缺陷”, 并由顾客最终界定质量。适时制与全面质量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TQM对计量和报告员工业绩的会计来讲, 就是产生了质量会计这一新学科。但由于提高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 质量会计发展的重点就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上。一般认为质量成本由五大类构成: (1) 预防成本; (2) 检验成本; (3) 内部失败成本; (4) 外部失败成本; (5)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另外, 在TQM情况下, 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及时性等促进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非货币性指标。而传统的货币性绩效衡量标准往往挫伤了管理人员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积极性。

(三) 战略管理

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 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确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标。像“以人为本”的人事政策;以“差异化”还是“成本领先”的市场定位策略;以及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产品质量策略等等。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的提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指企业在生产与竞争者同质产品时, 成本要低于竞争对手, 使顾客能以较低的代价, 取得同样功能的产品 (或享受到同等品质的服务) 。战略成本管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价值链分析、市场定位、成本动因分析, 每一方面都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

(四) 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

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量自身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性地确定基准, 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日本丰田公司是贯彻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典型。基准和持续改进被称为“永无终点”的比赛, 管理人员和员工不会满足于某一特定工作水平, 而是谋求不断的提高, 采用该方法的企业发现以前似乎高不可攀的目标现在竟然达到了。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和会计师们认识到降低成本要向本行业最好的公司学习, 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降低成本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公司总是可以找出办法使本年度成本和费用低于去年。

(五) 限制理论

根据限制理论, 每个公司至少有一个瓶颈制约着它的发展, 否则无论公司定下什么目标都会实现 (如利润最大化) 。限制理论把企业看成一系列链状相连的过程, 如果薄弱的联结处得到了加强, 那么整个链也就得到了加强, 但是如果加强了其它的联结处, 整个链就不会得到加强。如果销售是公司的瓶颈, 而让采购人员采购更多的原材料, 生产人员生产更多的产品, 这根本无济于事。明智的做法是提高销售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扩大销售量, 提高市场占有率。限制理论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是, 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认识到, 在某些情况下, 不能一味强调降低成本和费用, 要有逆向思维, 在企业链条中的薄弱环节要加大投入量, “为了省钱而花钱”。如果企业待解决的瓶颈是要更新新型设备, 那么, 引进新型设备可能导致一笔较大的支出, 但是, 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 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 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 这样就总体而言, 效益有所增加, 这也是“成本—效益”原则的另一种诠释。

(六) 目标管理

要求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的奋斗目标, 如利润总额、资金利润率等, 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这个总目标, 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人都应当制订自己的奋斗目标, 如销售量目标、成本目标等, 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 以保证总目标的完成。实行目标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克服盲目性, 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目标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

三、加强和改进成本会计工作的对策

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应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 借鉴他人成功经验, 结合国情, 引进、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并总结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 走出适合我国企业的道路。

各级政府机关、各级主管机关以及企业各级领导要重视成本管理。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 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 懂会计和财务管理, 还要懂经营管理, 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成本会计人员要努力学习生产技术, 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 在成本会计工作中, 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在经济型成本会计工作转变为经济与技术结合型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 成本会计人员要熟悉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 学会预测, 学会决策, 学会控制, 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以适应现代化管理和成本会计的新发展。

会计理论界在引进介绍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成本会计新方法的同时, 要研究理论, 结合我国国情使先进管理方法能在我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为我国广大企业所应用, 理论转化为实际, 使我国的企业成本管理更加先进、科学。

成本会计核算手段要实行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应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 加快信息反馈速度, 增强业务处理能力, 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 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 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 对企业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现代成本会计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成本会计的全盘否定, 更不是完全照搬照抄西方的成本会计方法, 也不是要求成本会计要高等数学化。只要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生产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会计管理方法, 都应视为现代成本会计方法, 如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 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 实际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内容, 至今仍是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必须是一种创新, 而创新要在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 完善原有方法的情况下实现。

西方企业按现代化生产要求, 实行了严格的科学管理, 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确实值得我们借鉴。但是, 我们在学习外国经验的基础上, 要结合我国国情,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在认真总结我国成本会计经验的基础上, 进行成本会计改革, 提高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提升我国企业产品竞争力, 以促使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宏, 赵兵兵.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统计与咨询.2004 (4) .

[2]汪泱若, 张锡惠.成本会计 (修订版) [M]1999.

[3]欧阳清.会计大典:成本会计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

浅谈知识经济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篇10

1、知识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工业经济社会中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 即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产品成本构成中直接材料消耗一般占65%, 直接人工消耗一般占20%, 制造费用的消耗一般占15%。知识经济社会中生产的三大要素将变为四大要素, 知识将成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构成部分。企业之间竞争的成败关键因素已不再是资本资源, 而主要是知识资源。与此相对应, 企业资产的主体已不再是有形资产, 而主要是知识资产即无形资产。因而企业必须适应新的生产要素的消耗和企业资产结构的变化, 改进成本的计算。

2、知识经济改变了成本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网络公司的出现, 使成本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成本核算的主体发生了变化。由于网络公司只是一个虚拟公司, 因而进行成本核算时, 传统意义上的核算实体已不复存在, 对于某一交易业务, 要么是虚拟公司的各方独立地进行成本核算, 要么组成一个临时的“联合财务部门”进行核算, 但这些与传统的成本核算实体都有本质的区别。其次, 成本计算的期间也发生了变化。由于网络公司只是一个临时性组织, 当某项交易完成后立即解散, 因而在成本计算时似乎没有必要将短暂的经营期限再划分为若干个会计期间 (即成本计算期) , 网络公司的出现使成本计算期与经营期的一致不仅可能而且必要。第三, 成本计算的内容及方法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网络公司出现后, 现行的制造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占全部生产经营管理成本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小, 成本构成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3、知识经济下适时生产管理系统的出现使“零存货”成为可能

知识经济社会中, 先进的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普遍地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和营销过程, 企业的电脑一体化制造系统将成为现实。企业实施电脑一体化制造系统后, 新的适时生产系统也将成为现实。适时生产系统将一改过去推动式生产系统下后面工序的被动地位, 前面工序必须严格按照后面工序所要求的数量、质量和时间来组织生产, 原材料的供应、前面工序对后面工序产品与劳务的提供、产品的销售等都必须“适时”到达, 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必须相互协调, 像钟表一样准确无误地运转。在这种由后向前拉动式的适时生产系统下, 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库存已显得多余。“零存货”的出现, 对现行成本核体系将产生巨大的冲击。

4、知识经济使企业生产组织的特点发生变化

在知识经济社会, 人们的物质财富将极大地丰富, 社会需求也丰富多彩, 企业的大批量生产将被为满足客户特定需要的“顾客化”生产所取代。企业在生产的组织与安排上必须体现出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小批量生产和批别核算将成为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主要特点。

我国目前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制造成本法, 这与现行的经济环境相适应。知识经济的到来改变了现行成本核算的环境, 现行的成本原理与核算方法已越发显示出它的不适应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成本核算的内容应进一步拓宽。第二,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亟待改进。制造费用的内容和金额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初制造费用只占人工成本的近60%, 且占全部产品成本的比重也只有10%左右, 将制造费用按照各产品的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的比例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既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又不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然而现在的制造费用其内容越来越多, 金额越来越大, 已相当于人工成本的300%左右。第三, 分步法。品种法的核算显得必要性不大。知识经济社会中, 企业的生产将由以前的生产导向型变为消费导向型, 生产厂家应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进行生产, 小批量“单元生产”和批别成本核算将成为主要特点。此时, 繁琐复杂的分步法显得没有必要, 分批法的成本核算将成为成本核算的唯一的基本方法。第四,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将不再存在。由于适时生产系统、零存货及顾客化生产的出现, 企业的生产将以小批量的单元生产为主, 加之技术的进步, 使产品的生产周期大大缩短, 从而使产品的生产经营周期与成本计算期有可能始终一致, 当生产经营期与成本计算期一致时,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将不复存在。

二、知识经济环境下成本核算的改进

1、无形资产核算的改进

我国目前财务会计中涉及的无形资产仅有专利权、商标、商誉、版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和专有技术, 对于自创的无形资产很少单独进行准确的计价和核算, 且无形资产的价值都在不少于周年的期限内均衡地摊人管理费用。然而, 知识经济社会中无形资产的内容越来越多, 范围越来越广。这些无形资产已构成企业资产的主体部分, 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因而必须改进现行的无形资产核算。第一, 正确计量各种无形资产, 提供完整的核算资料。第二, 应将无形资产的价值摊入产品成本。知识经济社会中, 有形资产的地位急剧下降, 产品成本中知识资源磨损价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如果无形资产还像现行财务会计那样核算, 则产品成本会严重失真。因而计算产品成本时, 应计算四大生产要素的消耗特别是知识资源要素的消耗, 对于有些无形资产如商誉、企业品牌、管理方法等在摊销时, 可保留其传统的核算方法, 将其价值摊入管理费用;对于服务品牌、业务伙伴、长期客户等无形资产可以在其摊销时记入“经营费用”, 也可以仍然记人“管理费用”;对于职工教育状况、工作能力、业务能力等人力资源则应摊销记入成本;对产品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技术。利等无形资产则必须在摊销时记人产品成本, 可增设技术、专利、人力资源等成本项目进行核算。第三, 适当调整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知识资源一方面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征, 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其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快, 因而应适应其更新的速度调整其摊销的期间和方法, 可以像当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那样采用快速摊销的办法, 也可以适当缩短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这样, 既能准确地核算无形资产, 又能准确地进行知识产品成本的计算。

2、引入作业成本计算方法

现行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各产品的成本水平, 因此必须加以改进。笔者认为改进方法有二:其一是区分各种不同的制造费用, 分别采用不同的分配标难。这种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因为各项标准可能会因时因地不断变化。其二是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分配方法, 引入作业成本核算。由于作业成本是从成本动因上寻找各项费用的分配标准, 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分配标准不科学的弊端。

作业成本计算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 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 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 然后按各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各最终产品, 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作业成本计算必须解决以下问题:第一, 作业的划分。一方面要树立新的企业观, 即把企业看作是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 看成是一个由内到外的作业链;另一方面企业的最终产品, 既是一系列作业链的集合体, 同时又是各个作业价值的凝集体, 即价值链的集合体。第二, 准确记录各作业中心的资源消耗。可以设置各作业中心资源耗费明细账, 在各项生产资源耗费时按其各受益对象分别记入各作业中心, 从而计算出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这是正确进行作业成本计算的基础工作。第三, 按照各产品所耗作业的类别和数量将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分配计人各最终产品, 从而计算出各最终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第四, 进行作业分析, 降低产品成本。对于不增值作业应尽可能消除, 对于增值作业也应尽可能降低其资源的消耗, 只有这样, 才能降低产品成本。这正是由作业成本核算引伸出来的作业管理思想, 也是作业成本核算应该也能够取代传统成本核算的根源。

摘要: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以及一种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对当今社会经济的形势、对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等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从而使企业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等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仅就知识经济条件对成本会计环境的影响及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社会, 改进当前成本核算体系进行阐述。

关键词:知识经济,成本核算,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贝多广:证券经济理论[M].上海:三联书店, 1995.

[2]Modigliani.and Miller M.H.: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8 (6) .

[3]朱成全:2013.经济学方法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4]张曙光:制度·主体·行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

[5]伍中信:高级财务成本管理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2.

[6]包勃·瑞安、罗伯特·斯卡彭斯、迈克尔·西奥博尔德著, 阎达五等译:财务与会计研究:方法与方法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上一篇:表现和运用下一篇:教育与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