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设计

2024-07-31

实验报告设计(精选十篇)

实验报告设计 篇1

1.1 问题的提出

1) 目前在美国、日本等国家, 都在中小学开设了机器人课程。机器人教育是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载体, 已经逐渐进入我国中小学课堂, 我校也就VEX机器人设计方面作为校本课程有所实践。

2) 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 这将有力促进机器人新兴市场的成长, 创造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3) 我市中小学机器人竞赛活动从2003年开始起步, 在市教委、市科协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培育下, 已经初见成效, 在国际、国内各类赛事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部分项目发展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从2010年开始, 市教委、市科协整合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和“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三项全国赛事的学生机器人竞赛项目。其中VEX机器人比赛项目是机器人竞赛的一个重要项目。

4) 近年来, 我校参与了南岸区牵头的课程改革和课程领导力建设, 在校本课程设计方面有了一点尝试, 但还不系统, 不成体系。另一方面我校参加全国、市、区组织的各级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已有7年, 成立了机器人工作室, 有6套VEX机器人, 专业辅导教师2名, 在这段时间, 我校参加区、市、全国各类比赛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如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初中组二、三等奖, 市机器人大赛连续几届一等奖等, 这些成绩在重庆市内有较大影响。近三年, 我校也在这一项目的校本教材编写、课程标准制订、课程评价体系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是这一项目还没能形成一门成熟校本课程。因此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希望通过此立项课题的研究, 可以改变我校没有正规的机器人课程学习的现状, 使我校的学生有一门正规可以选修的校本课程, 让学习机器人技术的学生在学习机器人课程时有正规化的课程内容和严谨的学习标准。另外, 可以通过此校本课程的开发, 提升研究教师的课程理论研究水平, 同时让VEX机器人的学习有课程体系作支撑, 丰富VEX机器人的学习内容。

1.2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1) 校本课程开发尽可能地反映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 及时融进最新的科技成果、社会问题, 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补充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2) 使创新教育理论与创新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明确提出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并曾40多次提到“创新”一词。机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正为创新教育理论与创新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及创新成果的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3) 为培养学生具备“21世纪技能”提供了有效的平台。适应能力、多种交流能力、非公式化的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及自我发展能力、系统化的思维能力被称为“21世纪技能”的组成部分。机器人课程以它自身具有的鲜明特点, 能为培养学生具备“21世纪技能”提供有效的平台。

2) 实践价值。

(1) 学生发展的需要。在中小学机器教学活动中, 学生必须亲手设计与制作机器人, 自己决定在组装机器人的过程中用到哪些零部件。在电脑上设计程序, 然后再不断地进行试验, 不断地修改相关设备参数, 实现最优化的实施效果。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可以得到很多方面的锻炼。

(2) 提升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能力的途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让没接触过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的学生从零起点学起, 以参加比赛为目标之一, 在搭建VEX比赛机器人的过程中, 以解决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为目标,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设计方案,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成长。最终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3) 学校科研兴校的需要。实现科研兴校是我校近几年发展规划目标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也是教师队伍内涵发展的关键环节, 更是我们学校能否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抓住课题研究这个机会, 通过专家的引领,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 从而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 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高效优质地实现学校内涵发展。

(4) 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 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 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空间和大显身手的机会。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 对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有促进作用。机器人是全新的信息技术教学领域, 在开展机器人课程开发过程中, 教师不仅是实施者, 更是教学的设计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探索规律, 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专业的学科知识, 精湛的教学艺术, 还要有整合贯通的综合能力。

2 理论基础与依据

2.1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教育心理学家强调, 在建构主义看来, 认识是一种适应性活动, 皮亚杰认为, 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 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 即建构了新的认识图式。VEX机器人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 有着许多交叉领域的知识, 结构比较复杂, 因此学生无法按照一个固定的路径或模式来接收相应内容, 也不能将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按照其特点归类, 再逐步分类解决。从硬件的搭建、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到运用各学科知识完成某项任务, 都由学生在相互的对话、讨论以及尝试中逐渐形成, 在此过程中, 学生不仅能共享提供的资源、工具, 还能在协商中分享各自的经验、观点,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2.2 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儿童天生有八种智能:视觉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这八种智能互相合作, 发挥功能, 又同时独立地存在。儿童会利用这八种智能认识这个世界和创造知识。机器人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也是有帮助的, 机器人制作活动透过真实的情境, 亲身的体验, 使用积木、传感器、马达及齿轮等组件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机器人, 并为机器人编写程序, 使它完成指定的动作。机器人制作也是一个跨学科的课程, 要灵活运用各种学科 (包括物理、逻辑、机械、电子和软件编程等) , 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 对多元智能的开发也有一定的作用。

2.3 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现在已成为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中影响最大和成果最多的改革之一。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围绕教学的主题, 以合作的学习方式, 由学生进行合作互助、探索研究, 通过学生能动性、主动性发挥, 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 促成学生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小学生虽然对机器人所涉及的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都知之甚少, 甚至可以说连新手都谈不上。但如果能提供了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 让他们参与到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活动中来, 并在个体之间的对话、协作、冲突中互动, 组成一个实践共同体, 具有共同的目标、协商的意义、实践、形成相互依赖的系统, 从而能把新知识和现有的知识整合起来, 明确阐述问题和推论, 不断地评论和重组他们的思维, 促进调节。所以机器人的课堂教学中, 在完成基本的知识把握之后, 关键是同学们以小组合作为形式, 进行创新设计、编制程序、组装部件、演习实验研究、研究反思等。

2.4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学生的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获得新信息;转换信息;评价、加工处理信息。布鲁纳发现的学习教学模式强调内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本课题中, 合理的VEX机器人设计, 能够让学生边做边想, 教师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条件, 而不是提供结果和知识, 从而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吸收者。

3 核心概念界定

VEX机器人设计:是学生学习机器人、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台。通过对这一机器人的学习与开发, 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的知识, 同时利用VEX机器人平台, 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了解并开展与STEM有关的课程, 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涵盖内容主要包括:移动机器人, 机械臂, 机械化自动, 机械系统, 安防系统模拟装置, 小型住宅结构设计, 人工智能等。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 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 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因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本课题所指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专指以VEX机器人设计方法为主的学习课程内容。

4 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4.1 研究现状

截至2016年1月,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以关键词检索, 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相关研究文献如下:

1) “VEX机器人课程”的相关文献0篇;

2) “VEX机器人”的相关文献5篇;

3) “机器人课程”的相关文献11篇;

4) “机器人”相关文献28 956篇;

5) “机器人教育”的相关文献42篇。

4.2 主要研究成果

1) 机器人教育理论。如彭绍东在《电化教育研究》上发表的《论机器人教育》 (上) 和 (下) 是对机器人教育较为系统、完整的研究。

2) 机器人教学的探索。对机器人教学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机器人学科教学的探索, 二是机器人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方面。如董艳秋的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机器人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彭丽文的“高中机器人探秘教学设计”。

3) 对机器人竞赛的研究。由于目前机器人竞赛在机器人教育中的作用与影响, 国内学者也对机器人竞赛做了一些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竞赛的剖析, 竞赛器械的制作等等。例如赵玉良的“中小学足球机器人系统设计”, 何智的“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的教育价值述评”, 浙江宁波市的鄞州中学把VEX机器人开设为校本课程, 名为VEX机器人工程建设。

4) 教育资源的建设。由于机器人教育刚起步, 机器人教育资源较匮乏。主要有:关于机器人优秀主题网站展台——小学机器人教育专题研究;中小学机器人教学资源网站推介;优秀主题网站展台——机器人教育在线等。

4.3 现状述评

从已有的研究我们发现:

在数量上, 机器人教育的研究目前相对来说都比较少。多数的文献都是一些简单的论文, 真正把机器人教育作为课题来研究的只有几个。

在研究角度上, 机器人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对机器人教育价值的挖掘, 教学实验的开展, 机器人教育理论的阐述, 机器人教育经验的介绍。但把机器人教育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的还没有。关于VEX机器人设计方面的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更是没有。

我校的机器人校本课程研究刚刚启步, 以往属于课外活动开展, 前两年我们编写了相关的校本教材与课程标准, 而本课程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开发体系, 所以有必要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一个成熟的体系。

5 研究的创新及研究的假设

5.1 研究的创新

我校的VEX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开发拟完整的开发一整套有关学生学习VEX机器人设计的技术型课程, 有着完备的课程开发的体系建设, 与以往很多学校的兴趣活动小组的建设有着本质的不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主要是把VEX机器人的内容开发为成熟的校本课程体系, 为以后的教学实施找到了正规化的方向。

5.2 研究的假设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探索出通过机器人设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策略, 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标准、教学模式, 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的理论体系。

6 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6.1 研究的目标

1) 提升教师课程研究的理论水平, 提高教师的VEX机器人教学能力。

2) 形成我校的科技类特长, 有正规的VEX机器人课程体系, 提升学生的自我创新设计能力, 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提升学生的机器人竞赛能力。

6.2 研究的内容

1) 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标准研制。

2) 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3) 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实施研究。

4) 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7 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科技类特长学生, 范围为我校学生中有兴趣、长期坚持学习VEX机器人技术的学生。

8 研究思路及方法

8.1 研究思路

8.2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在思考选题背景、拟定研究题目、课题研究进行过程中使用。

2) 调查法: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后期学习能力进行调查。

3) 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在课题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4) 经验总结法: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 不断总结, 归纳规律。

5) 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的能力提升情况。

9 研究计划及步骤

10 预期成果

1) 研究报告。

2) VEX机器人校本课程标准一套。

3) VEX机器人设计校本教材一套。

4) VEX机器人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一套。

5) 竞赛成果。

11 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12 课题经费预算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篇2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

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

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

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y/x=ω2x/2g.∴g=ω2x2/2y..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

四、光电控制计时法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

五、用圆锥摆测量

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

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

g=4π2n2h/t2.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方法

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

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摘要: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参量。地球上各个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和相对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异。一般说,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约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专门仪器,仔细测绘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地下资源进行探测。

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一个圣灯的缓慢摆动,用他的脉搏跳动作为计时器计算圣灯摆动的时间,他发现连续摆动的圣灯,其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与圣灯摆动的幅度无关,并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观察的结果,为单摆作为计时装置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应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简单方便,因为单摆的振动周期是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即决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摆长l,只需要量出摆长,并测定摆动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实验器材:

单摆装置(自由落体测定仪),钢卷尺,游标卡尺、电脑通用计数器、光电门、单摆线

实验原理:

单摆是由一根不能伸长的轻质细线和悬在此线下端体积很小的重球所构成。在摆长远大于球的直径,摆锥质量远大于线的质量的条件下,将悬挂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边(很小距离,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锥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摆动,如图2-1所示。

f=psinθ

f

θ

t=pcosθ

p=mg

l

图2-1单摆原理图

摆锥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当摆角很小时(θ<5°),圆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线,f也可近似地看作沿着这一直线。设摆长为l,小球位移为x,质量为m,则

sinθ=

f=psinθ=-mg=-mx(2-1)

由f=ma,可知a=-x

式中负号表示f与位移x方向相反。

单摆在摆角很小时的运动,可近似为简谐振动,比较谐振动公式:a==-ω2x

可得ω=

于是得单摆运动周期为:

t=2π/ω=2π(2-2)

t2=l(2-3)

或g=4π2(2-4)

利用单摆实验测重力加速度时,一般采用某一个固定摆长l,在多次精密地测量出单摆的周期t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和l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为其斜率,如对于各种不同的摆长测出各自对应的周期,则可利用t2—l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试验条件及误差分析:

上述单摆测量g的方法依据的公式是(2-2)式,这个公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否则将使测量产生如下系统误差:

1.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角的关系,可通过测量θ<5°时两次不同摆角θ

1、θ2的周期值进行比较。在本实验的测量精度范围内,验证出单摆的t与θ无关。

实际上,单摆的周期t随摆角θ增加而增加。根据振动理论,周期不仅与摆长l有关,而且与摆动的角振幅有关,其公式为:

t=t0[1+()2sin2+()2sin2+……]

式中t0为θ接近于0o时的周期,即t0=2π

2.悬线质量m0应远小于摆锥的质量m,摆锥的半径r应远小于摆长l,实际上任何一个单摆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论可以证明,此时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其摆动周期为:

3.如果考虑空气的浮力,则周期应为:

式中t0是同一单摆在真空中的摆动周期,ρ空气是空气的密度,ρ摆锥是摆锥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单摆周期并非与摆锥材料无关,当摆锥密度很小时影响较大。

4.忽略了空气的粘滞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实际上单摆摆动时,由于存在这些摩擦阻力,使单摆不是作简谐振动而是作阻尼振动,使周期增大。

实验报告设计 篇3

【关键词】实验室;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

1、综合管理实验室对证书报告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及意义

传统的综合管理实验室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执行力来保证校准检测和证书报告的质量,这不仅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化的需求,更是难以达到实验室评审的要求。对证书报告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将实验室员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生产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平。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实验室各部门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与职责划分,每个岗位都严格按照自己的任务要求进行分工协作,并对证书报告实施层层把关、多级审核,除此之外,还设立专门的人员对证书报告进行定期的质量抽查,对各个部门进行质量评审等等。总之,对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实施信息化管理,最终目的还是要最大化的保证证书报告的质量,使其既满足市场化的需求又符合实验室的评审标准。

2、综合管理实验室的业务流程

在综合管理实验室内,最常见的无非就是器具样品、器具设备、证书报告、标准规程等。在这个问题上,对实验室的业务规程进行一番分析,很有必要。经过总结,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流”:

2.1物品。所有的器具样品作为综合管理实验室测量的对象,都有一个收发测量返回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收→存→交→测→接→存→发。具体来说,在从客户手里接收到器具样品之后,将其赋码入库,接着将随样品送检单出库的器具样品转交给专业部门,然后由专业部门根据指定的标准规程对器具样品进行测量,在这一系列的任务完成之后,再由专业部门将器具样品及证书报告交回到收发存库,最后通知客户取件。

2.2单据。一般来说,在业务流程中单据很多,比如下厂单、完工单、收费单、交接单、对账单、抽样单、报价单、任务单、委托单等等。典型的单据流程应该是:填单→录单→审单→任务下达→测量过程→费用产值单→打印→收费。

2.3测量数据。测量数据的过程如下:测量→采集→分析→处理→发布→记录存档。对数据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下出结论,这是综合管理实验室证书报告的核心。一般来说,如果具有数字化接口的测量设备,这一过程可以得到简化。

2.4证书报告。证书报告的流程应该如下:任务下达→任务分配→测量审批→打印→盖章(印)→发放领取。证书报告从收样任务下达开始一直到客户领取结束,一般测量过程比较严格。在测量过程中,必须使用有效的设备,然后依据特定的标准规程进行测量,经过一层一层的严格审核之后才能产生具有特定类型格式的证书报告。

2.5收款。收款的流程应该是:报价→(预付款/转账)→产值分配→费用单→(定期)结算→开票。作为产值的一种真实体现,账款还只是体现了综合管理实验室的业绩水平,而单位的实际收益最终还要靠收费产值才能得以体现。

2.6监控。监控是确保证书报告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在测量过程中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从审单开始一直到完成证书报告之后甚至是以后的更长时间。监控的流程为:审单→任务下达→任务分配→进度限制→质量记录→审核→审批→(投诉)→抽查→质量评审。

3、综合管理实验室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型设计

综合管理实验室的业务主要是来源于政府与市场,一般表现为监督(强检)业务或者是委托业务,这两种业务对校准检测来说没有太大影响,它只是会使其在类别形式,证书报告类型以及某些栏目方面存在细微差异。在对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时,我们可以将其设计为两种模型,即业务模型与系统模型。

3.1业务模型。业务模型的整个业务链可以划分为客户、收发部室、专业检测部室、财务部室、管理部室以及其它(如网站、Call Center)等几个部分。首先,收发部室、证书报告与客户的关系较为密切,工作也比较繁杂,比如签订委托协议、收取器具样品、退还器具样品、发布证书报告等等。委托单的来源也比较多元,有报价单、网上委托单、抽样单等,在收取器具样品时,还需要对器具样品进行赋码管理;其次,检测部室会把任务和完成期限一并交给具有检测资质的技术人员,由其对器具样品进行测量之后制作出证书报告,审核员会对该报告的内容进行审核,然后由审批员对证书报告进行审批;其三,财务部室专门负责处理检测部室送交的委托单,并收款销单。收款的形式很多,有转账、现场缴费、定期结算等等;最后,管理部室主要进行证书报告质量的定期抽查、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存档以及对客户的投诉进行跟踪处理,以保证证书报告的质量符合各种要求。

3.2系統模型。系统模型是对业务模型的反向操作。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拓宽与客户的沟通渠道,通过语音查询、短信查询、网上查询等,让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业务流程与进展,全天候的与综合管理实验室进行实时互动。该系统模型还支持分步退单操作,能够更加方便的解决客户在正常运转过程中的修改或者是撤单需要。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型采用的是三层的结构模式,即数据层、逻辑应用中间层、客户端。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将这一系统模型划分为两种平台,即以证书报告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以办公、CRM、ERP等为代表的企业管理信息平台,这两个平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们主要是通过接口套件或中间层来进行协同工作。

4、结语

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抽象的概念,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简化工作中特别是检校准检测过程中的很多步骤和难题,实现自动化,对其中负责这些工作的工作人员也是一种解脱。对证书报告进行信息化管理同样也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迫切要求,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对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及意义出发,探讨了综合管理实验室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业务流程以及其系统模型设计。合理的模型设计可以降低项目风险,使证书报告的信息化管理与实际的业务运作更好的协调发展。本文的阐述还不够全面,可能还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以后希望会有更多人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杨炳旺,李翔,朱崇全,华敏刚.综合管理实验室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型设计[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6,14(2):32-33.

[2]蒙硕.用Word宏和VS.Net制作计量证书报告[J].中国计量,2010,9(4):102-103.

[3]马宁,赵华一.C#操作Word实现计量证书报告的网络传输[J].工业计量,2010,7(1):40-41.

实验报告设计 篇4

1 研究对象、步骤、方法及结果

选择朝阳市卫生学校2004级普通护理专业1、2、3、4班与2004级英语护理专业1、2、3、4班;设2004级普通护理专业1、2、3、4班为实验组, 2004级英语护理专业1、2、3、4班为对照组。

第一阶段:《剧本型临床实验课教材》编写出版阶段

按临床实验课教学大纲要求, 选择25个典型病例, 将患者住院当日所有的护理工作按先后顺序分成6段, 即接诊患者、排列病历→抄写医嘱→配药→处置→病情观察→护理记录的工作流程, 详细描述每段工作内容及评价标准, 最后将6段连接起来, 就是整体护理框架。编写成教材。便于学生规范操作, 提高临床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数量。

第二阶段:未应用剧本型临床实验课教材培训前,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传统的临床实验课集中教学实习指导上课, 两组临床实验课指导相同, 教学时数相同, 教学进度相同, 利用每天7、8节, 让学生做接诊患者练习, 然后按本教材编写的标准, 对接诊患者的体温单填写各个项目的正确与否进行比较、统计分析。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接诊患者的各项记录正确率无显著差异性, 见表1。

第三阶段:实验组应用剧本型临床实验课教材上课, 对照组采用采用传统的临床实验课指导上课。两组教学时数相同, 教学进度相同, 再利用每天7、8节, 让学生做接诊患者练习, 然后按本教材编写的标准, 对接诊患者的体温单填写各个项目的正确与否进行比较、统计分析。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接诊患者的各项记录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性。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第四阶段:应用剧本型临床实验课教材培训前后, 实验组学生体温单填写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性, 培训后明显优于培训前, 见表3。

2 结论

2.1《“剧本型”临床实验课》教材的应用, 提高了临床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临床实验课是使学生掌握专科护理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课程, 临床实验课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且与中专卫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息息相关。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自己没有亲自实践, 单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总觉得很肤浅, 要真正理解书本上的东西, 必须亲自实践。《“剧本型”临床实验课教材》是一本描写患者找医师、护士看病、治病过程的脚本教材, 学生两人一组, 一名扮演住院“患者”, 另一名扮演”护士“。将”护士“对”患者”住院当日的所有工作按先后顺序分成6段练习, 即接诊患者、排列病历→抄写医嘱→配药→处置→病情观察→护理记录的分段练习。

在第一段接诊患者、排列病历过程中, 学生需要问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大小便次数、性状、数量、饮水量、尿量、了解病史等, 通过这段的问诊, 锻炼提高了学生的问诊技巧和方法, 同时每张体温单都需要进行生命征的测量, 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巩固了生命征测量的操作技术。生命体征各项指标需要填写在体温单相应时间的位置, 强调了学生的时间观念。

第二段抄写医嘱过程中, 临时医嘱是需立即执行的医嘱, 护士执行后, 必须注明执行时间、签全名。护士将长期医嘱分别转抄至各种执行卡上 (如服药单、注射单、治疗单、输液单、饮食单等) 护士执行长期医嘱后, 应在长期医嘱执行单上注明执行时间并签全名。处理医嘱时, 要求学生应先急后缓, 即先执行临时医嘱, 再执行长期医嘱。对有疑问的医嘱, 必须核对清楚后方可执行。医嘱需每班、每日核对, 每周总查对, 查对后签全名。通过这一段的练习, 学生体会到了“时间就是生命”真正含义, 建立了先急后缓的原则。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 严谨而细致的工作作风, 通过查对和签名制度, 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通过第三段配药的练习, 培养了学生严格无菌操作观念和严格的查对制度, 巩固了学生的合理用药知识。加强了对药物配伍禁忌表的认识。

通过第四段处置练习, 强化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通过“患者”的痛觉反应来调节护士学生的操作技术, 使之对患者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培养了学生无痛注射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第五段观察病情练习, 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和技巧, 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 增强了临床适应性, 强化了各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

通过第6段护理记录练习, 学生了解了护理记录的重要性, 明确了及时、准确、完整、简要、清晰的记录原则。提高了学生规范填写各种护理文书的能力。学生在培训前填写体温单和各种记录单中存在的问题有: (1) 体温单页面不整洁, 有涂改现象, 个别病例字体潦草不清。 (2) 体温单绘制失真。如呼吸次数, 有的同学没有对“患者”的呼吸次数进行测量而进行填写。 (3) 体温单项目填写不全。如血压、大小便等未填写。 (4) 医嘱单眉栏、页码填写不全。 (5) 医嘱单有漏签字现象, 不知医嘱是否执行。 (6) 护理记录单缺乏规范性。 (7) 护理记录单缺乏完整性。 (8) 护理记录单缺乏准确性。学生在培训后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填写规范率明显提高。

对住院当日的患者进行接诊练习, 能使学生体验“患者”的痛苦、紧张、恐惧的心里, 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整体护理患者的程序和思维。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有较为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 缩短临床与教学的距离。

2.2《“剧本型”临床实验课教材》的应用,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运用剧本教材进行教学, 老师是“导演”, 学生是“演员”;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 在角色扮演中, 学生既能从“患者”角度, 理解“患者”的行为, 明了“患者”需求和渴望, 又能从“护士”角度掌握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操作要点, 加深学生对当前技能的理解, 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将在护理基础中所学到的单相技术和专科护理理论知识, 在“患者”的身上得到了综合的运用和提高。增强了对“患者”的同情和关爱意识。在互相扮演过程中, “患者”可以及时纠正“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时的错误, 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

2.3《“剧本型”临床实验课教材》的应用, 提高了学生有效地与“患者”人际沟通能力

在护士填写体温单和做各项护理记录时, 都需要询问“患者”, 如实填写患者的客观指标, 如尿量的询问, 患者不能准确说出尿量是多少毫升, 护士还需要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去描述 (矿泉水瓶) 每天能排几瓶, 然后再折算为毫升, 填写到尿量这一栏中。病情观察也需要用大众语言沟通, 然后转换为规范的护理术语, 填写在各种记录单的相应位置, 甚至在收集患者资料时, 采用了许多非语言沟通的方式, 如扎血压计袖带过紧, “患者”感觉到不适的表情等, 这些内容是在其他教材中很难体会到的。以往学生普遍反映缺乏与患者的沟通。特别是在操作过程中, 不知该怎样向患者解释、怎样与患者交谈, 感到很被动。而采用《“剧本型”临床实验课教材》进行模拟教学后, 按剧本教材进行角色扮演, 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锻炼了学生的提问、倾听、反应、积极关注等人际沟通技巧, 所以提高了学生与患者进行有效人际沟通的能力。

摘要:选择朝阳市卫生学校2004级普通护理专业1、2、3、4班与2004级英语护理专业1、2、3、4班;设2004级普通护理专业1、2、3、4班为实验组, 2004级英语护理专业1、2、3、4班为对照组。未应用剧本型临床实验课教材培训前,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传统的临床实验课集中教学实习指导上课, 对接诊患者的体温单填写各个项目的正确与否进行比较、统计分析,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接诊患者的各项记录正确率无显著差异性。然后实验组应用剧本型临床实验课教材上课, 对照组采用采用传统的临床实验课指导上课。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接诊患者的各项记录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性。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应用《“剧本型”临床实验课教材》可以提高护士生接诊患者的综合能力。

实验10,电镀锌工艺设计实验报告 篇5

二、实验原理

赫尔槽是 R·O·Hull 于 1935 年设计的形似梯形的一种电镀工艺试验仪,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速度快,效果好,消耗镀液少等特点,是电镀工艺者必须掌握的试验手段,随着电镀技术的发展,赫尔槽的用途和结构都有了新的发展,不仅用于研究镀液组分的影响,添加剂的选择,查明故障,确定电流密度范围等,而且用于测定分散能力,深镀能力。镀层的其他性能(整平性、脆性、内应力、耐蚀性等),能测定镀液和镀层的许多主要性能。

在电镀中,阴极和阳极总是平行放置的,如图 14(a)所示,为的是阴极上各部位电流密度趋向分布。但如果把阴极斜放,使阴极各部位与阳极的距离不同,如图 14(b)所示,则阴极上的电流密度就随各部位而异,赫尔槽就是应用这个原理设计的。

在赫尔槽中,阴极两端与阳极距离不同,离阳极近的一端叫近端,电流密度大,随着远离阳极电流密度逐渐变小,距阳极最远的一端称为远端,电流密度最小,如 267 毫升的赫尔槽试片上近端与远端电流密度相差 50 倍,因此通过一次赫尔槽试验就可以直接从阴极试片上观察到不同电流密度下镀层的状况,改变电镀液的组分和工艺参数并分别做赫尔槽试验,对阴极试片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可确定合理的配方和工作规范。

图 1.赫尔槽的结构图

镀锌过程:

阴极过程:

Zn(OH)42--2OH-→ Zn(OH)2

Zn(OH)2

+ 2e → Zn + 2OH-另外;

2H+ + 2e → H2 ↑ 阳极过程;

Zn

e

+

4OH-→ Zn(OH)42-

Zn

+ 2NaOH + 2H2O → Na2[Zn(OH)4] + H2 ↑ 也存在;

4OH--4e → 2H2O + O2 三、实验器材 赫尔槽、直流稳压电源、锌阳极、铜试片、NaOH、ZnO、一些添加剂 四、实验步骤 1.锌版用砂纸打磨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处理;铜片用去离子水清洗。

2.在赫尔槽加入体积为 1/2 的电镀液,将铜片与锌片依次放入赫尔槽。

3.计算出铜片被电镀液浸没部分的面积为 0.65dm 2,分别以 0.5A/dm 2、1A/dm 2、2A/dm 2计算出电解时的电流,得出电流分别为 0.325A, 0.65A, 1.3A 4.以上述电流恒流电镀五分钟 五、结果与讨论 1.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电镀试片拍照,并标明实验条件;

图 2.电流密度为 0.5A/dm2 电镀 5min 后的铜板

图 3.电流密度为 1A/dm2 电镀 5min 后的铜板

图 4.电流密度为 2A/dm2 电镀 5min 后的铜板 2.根据试片前后的质量变化,计算不同条件下镀锌的电流效率。

由 m=ItM Cu /2F 计算出各电流密度下的理论电镀质量,又有实验时测得的实际电镀质量,可算出个电流密度下的电镀效率。结果如表一。

铜片编号 1 1 2 2 3 3 电流 /A 0.325 0.65 1.3 镀前质量 /g 10.398 10.4025 10.506 镀后质量 /g 10.4288 10.4579 10.587 实际电镀质量 /g 0.0308 0.0554 0.081 理论电镀质量 /g 0.0323 0.0647 0.1293 电流效率 95.3% 85.6% 70.8%

实验报告(一) 篇6

摘 要:本文提出英语学习中的最大障碍是词汇理解、记忆和应用,合理利用“核心爆破英语”特色课程,解决英语学习的瓶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实现语言能力和学业成绩提升。

关键词:词汇学习;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学习的整合;自主式学习

一、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工具语言,是中学课程中的一门主要学科。我国目前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与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英语八级要求学会使用3500个词汇和 400-500 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英语新课标在“目标描述”中对各个级别的课外阅读量也作了具体要求:八级要求为30万词以上。同时,课程改革英语新教材是以话题为主线的编写方式,不同的话题需要由不同的语言材料构成,因此词汇的重现率比较低,这样的安排不利于词汇记忆。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如果词汇记忆环节出问题,学生就会感到英语难学,逐渐失去信心。而 “核心爆破英语” 正是抓住了这个关键的问题,从把词汇学习作为突破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结合词汇学习和学生理解、记忆的基本规律,从学习手段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学业成绩,我校研究决定开设由北京师范大学安博教育研究院研发的“爆破英语”这一实验课程,以探索和实践高效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二、实验过程和方法

北师大“核心爆破英语”课程是利用美国硅谷科学家历时十余年的研究成果——“记忆引擎”这一国际专利和智能化平台来驱动的全自动英语学习智能专家记忆跟踪系统。这项高科技技术已在全球申请了专利。“核心爆破英语”课程是国家“十五”重点教育课题的成果,由于其方法独特、效果显著被纳入国家“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石家庄第一中学是秉承“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拥有勤奋好学的学生群体和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在校领导的支持和网络中心的帮助下,我校高一年级九班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验。

2.1学前:

进行学前测试并记录每一位学生的成绩。对于学习成绩稍差,对提高成绩有强烈需求的学生进行爆破英语实验。因此选定了高一(9)普通班的60名学生来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之前组织老师学习培训,学校最终决定由曹九珍、郭亚、李超、王忻瑜四位老师作为此次爆破英语的授课教师,并由张亮老师作为计算机管理支持。另外将授课时间定为一周两节课(周一和周五第八节课),每课时40分钟。采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网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进度。

2.2过程:

在爆破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各位老师悉心管理,认真负责。在每一次的学习结束后都对综合学习效果及心理变化进行调查和评估,及时发现优势,总结不足。再根据评估结果,做出调整方案,制定教学计划。(见表格1、2)

2.3数据分析:

在学习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前后的比较,发现所有学生的单词记忆都有所提高。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程度也不一样。爆破英语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每位学生既不影响他人又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控制进度,充分体现了课程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来说,进步效果更明显,所以说爆破英语能够使学生摆脱学习成绩落后的状况。(见图1)

从必修第一册的学习效果图可以看出,通过爆破英语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整体的测试成绩都有所提高。差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37.50上升到66.14,中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46.87上升到83.40,优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72.01上升到93.69。其中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成绩提高最明显。差等生提高幅度为11.21%,中等生提高幅度为10.24%,优等生提高幅度为8.89%。在实验课程的学习中,每一课时学生平均记忆的单词量为80个,这与之前学生的自主单词记忆相比较来看,增加了一倍左右。所以说词汇爆破对于学生掌握单词背诵,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是很有帮助的。(见图2)

从必修第二册的学习效果图可以看出,通过爆破英语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整体的测试成绩都有所提高。差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35.51上升到69.15,中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47.23上升到78.88,优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63.08上升到90.55.其中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成绩提高最明显。差等生提高幅度为9.11%,中等生提高幅度为11.27%,优等生提高幅度为6.9%。在必修第二册的实验课程学习中,学生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样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爆破英语学习之后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重要的是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词汇的主动性明显增强。

2.4方法:

高一学生年龄特点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较差,因此学校安排了固定的教师进行管理,每次课程结束后都对学习效果进行测验,因材施教。另外,爆破英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动调整学习内容和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爆破英语实验课程还利用计算机的智能化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优化他们的学习方法,使每一位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实验总结

3.1课程学习心得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实验课程,高一(9)班整体的英语成绩有所提高,并且通过爆破英语的学习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另外单词记忆牢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也被激发出来,学生变得乐学,善学,并且更加善于学习,这对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对学习过程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已经可以脱离老师的指导,自主、自觉地进行词汇学习了,而且学习效果并不会受到影响。这就说明“爆破英语”课程是一个只要有电脑网络,就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

“爆破英语”高中课程,与学生在校学习的英语教材为基础,可以实现对学校学习的内容的补充和加强,利用计算机的智能化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优化学习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用这个课程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可以掌握三年课程的核心内容,而且学生可以在家学习,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家长也可以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分享学生学习的乐趣和进步的喜悦,增进亲子感情联系。

“爆破英语”课程是根据学生单词学习遗忘曲线图来开发记忆的培训课程,该课程的独到之处在于其学习过程由世界领先的人类记忆管理优化专家系统——记忆引擎来启动,从而达到人脑所不能达到的超常记忆效果。记忆引擎可以通过记忆物理的方法模拟和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确定最佳的复习时间点,通过最佳时间词汇复现将学生的记忆过程建立在 “记忆 - 遗忘 - 再记忆”之上,进而形成长期记忆,有效避免了“今天背,明天忘”的结果,将知识牢固地锁在大脑中。

3.2爆破英语的优点及不足

3.2.1爆破英语的优点

“核心爆破英语”在教学实践中易于操作,易于与本校特点融合,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形成适合本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校本特色。对于学生而言,“核心爆破英语” 网络学习操作简单,快速增加词汇量的同时,确保以前学过的单词不被忘却从而形成终生记忆。对于教师而言, 我们可以自动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爆破英语”采用纯正的美语发音帮助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学生在学习到一定程度时,系统自动激活篇章阅读,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所掌握的词汇,系统还内置了词汇学习游戏,这些游戏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并遵守词汇学习的客观规律,使词汇学习不再枯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核心爆破英语”注重学习的模仿性、直观性和启发式;内容生动活泼,方式灵活多样,能够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强化成就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该课程讲究适当监控,激励为主,宽于理解,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学生只需一两周就能记完一学期的词汇和短语,阅读理解能力也会有显著提高。

3.2.2爆破英语的不足

“爆破英语”课程为网络学习课程,对于计算机网络的需求较高,如果网速不够,就会影响到学习网页的打开,所以为了学习效果,就必须保证网络的畅通。在学校开设爆破英语实验课,对学校的教学设备要求也很严格,对那些家庭条件不允许的学生来说有些不方便。另外,由于要面对计算机进行学习,对于成长发育期的孩子们的视力有一些影响,因此必须要保证每学习一个课时就要放松休息。

这个实验课程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很实用,对于他们成绩的提高也最明显。而本身成绩不错的学生在词汇学习效率提升和进步幅度方面效果不太明显,课程该再多一些水平高的练习来帮助优等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余文森,《新课程系列专题报告提纲》[r]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03年1月。

[3]《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爆破英语学习导刊》第四版。

高中学生爆破英语实验报告 篇7

一、引言

(一) 宣化一中进行改进英语词汇实验的必要性

我校 (宣化一中) 自2009年秋全面实行新课程, 使用新课标教材。新教材从编写理念、设计思路以及课程结构上, 更趋向于与国际接轨, 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 新教材中成倍增长的词汇让教师和学生都叫苦不迭。教师们总感到课时紧, 学生无法真正掌握课标要求的词汇量。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和我们陈旧的词汇教学方法分不开的。多年来, 教授单词的方法仍以领读、朗读、跟录音读、学生记忆生词表等方法为主。大部分学生还是以听和记笔记为主, 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针对词汇教学所布置的作业, 几乎毫无例外的是拼写单词, 或用所给的单词造句或者翻译。而检查的手段也不外乎拼单词、默写。教师教得累, 学生学得苦, 没有丝毫乐趣。词汇学习成了学生学好英语的拦路虎, 所以改进英语词汇教学的实验势在必行

(二) 选择进行爆破英语的缘由

网络学习降低了现实环境中语言交际易产生焦虑的可能性, 使学习者能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

安博教育集团的“爆破英语E+C模式”, 正是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 将传统的教学与之相结合, 给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

爆破英语是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智能记忆引擎能针对每个学生的记忆特征, 形成独有的单词学习课程, 并产生母语般的记忆效果, 记单词的效率提高2倍以上。爆破英语自推广以来, 参加的学生近20万名, 无论英语基础好坏、学习速度快慢, 成绩都取得了大幅度的提高。全国已经有500余所学校有组织地开展课程的学习, 他们普遍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令人惊讶的学习效果。因此, 我校决定参与爆破英语实验。

二、实验过程

开班前, 我们发放了问卷调查表, 对学生的选择认真详细地做了调研, 以保证实验的客观性。同时, 我们还与部分学生进行座谈, 了解到新高一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词汇量和听力。单词记不住, 听力听不懂, 很多学生对此感到很焦虑, 但不知从何下手。了解到这些情况, 我们认为爆破英语可能真的能帮学生解决一些问题了。但是由于名额有限, 我们只挑选部分学生进入爆破英语的课堂。参加实验的是高一年级前六个班 (即1-6) 班, 按照成绩每班挑选10名学生, 共计60名学生, 成绩优秀的学生占30%, 中等生占40%, 学困生占30%。这样,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体验一下爆破英语的学习, 同时, 我们也能通过学生的学习客观地了解爆破英语的实验效果。

在随后的课程中, 我们指导学生如何登陆使用爆破英语的网络学习课程。然后, 我们进行了一次书面测试, 希望能和实验结束时的成绩做出对比。由于学生已经熟悉了爆破英语的网络课程, 又有教师耐心的指导, 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进展。从新课标必修一开始, 词汇、短语、听力测试、奖励的阅读文章、克服烦躁的小游戏, 学生一步步融入其中。

虽然爆破英语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但长时间重复同样的程序, 学生也难免会感到厌烦。因此, 我们经过精心备课, 为他们准备了一些词汇小游戏。如:抢答某一话题词汇、单词接龙;一位学生用语言或肢体描述一个单词, 全班一起猜词等。游戏与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两个月以后, 在经过教师的测试合格允许下, 不少学生都已经进入必修三的学习了。不少学生都感慨:这样记单词真是又快又轻松。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两个月的实验,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被它的魅力所折服。首先, 爆破英语“词块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词汇记忆方法。其次, 爆破英语这一教学模式使英语课堂词汇教学有很大改进, 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在参加爆破英语实验班学习之前, 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大多采用的记忆、巩固单词的方法是翻开词汇表, 孤立地背记单词, 有的学生甚至是按字母顺序死记硬背单词。在短短两个月的学习中 (共二十四课时) 绝大数学生都学完了第二模块的所有单词, 三分之一的学生学到了第三模块的单词。参加爆破英语学习的学生数是60人, 成绩优秀生是18人, 中等生是24人, 学困生是18人。他们记忆单词的速度较实验前要快, 记忆的准确度也比以前高 (以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三模块Unit1为例, 除非课标词汇外有30个单词) 。

“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报告 篇8

关键词:指导,自主学习,教改

这学期我接任的班级进行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的“指导———自主学习”实验。现将实验情况简介于下:

一、实验实施方案

(一)准备工作。

1.转变学生学习观:传统教学中采取强制式、灌输式的“要我学”,现在要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的新的学习观,学生能主动配合吗?我充分利用学生对新老师的好奇心和师生互相适应的转折契机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说明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学会学习,充分开发自我潜能,比单纯的掌握知识重要。通过宣传发动,学生都表示要主动配合,新的学习观开始萌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2.合理分组,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学生个体差异大,教学中我们既要考虑整体的进步,又要考虑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合理分组,并对不同对象作不同要求。

(1)合理分组,搭配座位。

(1)分类:先把全班学生按高一下成绩及平时表现分为:A为担任小组长的优生、B为中等生、C为需要帮助的学生三类,人数比例为1∶2∶1。

(2)分组:全班共56人分为14个组,每组4人,其中A类一人,B类2人,C类1人,由组长自愿挑选组合而成。

搭配座位:课桌排放,把全班课桌都按左右两张连接一起供每组四人并排而坐,成一字型,即“BACB”型。

(2)对不同类的学生分别作不同要求:

(1)整体要求:要求全班同学按老师布置的导学案,至少提前自学一节课,并把课前基础学习交流提前一天完成,由组长检查,并把完成情况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提前就掌握学生的一些自学情况。并要求全班同学做好学习笔记,带着问题进课堂。

(2)对A、B、C类学生作适合他们特点的不同学习要求。

注意:应做好C类学生思想工作,上面的分类及要求不是对差生的另眼看待,而是要让周围更多的人来关心帮助他们。

(二)课堂操作方式(检、议、导、练、结)。

1.检:目的是老师能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便老师能更好地导。

2.议: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讨论导学案中的问题或相关问题。

3.导:教师根据教学设计,以及上面检、议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精讲内容。做到提纲挈领,有启发性,对教材重难点在广度难度上有突破性,对疑点允许学生争辩。

4.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智能达标检测题,既可巩固本节知识,又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表现。可让程度不同的学生上台解答并讲解,让学生当一次老师;也可由学生对课本例题进行改造做变式练习,也可由学生上台发表本人对课本或导学案中相关问题的独特解决方法……

5.结: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对本节主要内容、重难点、注意点等给予概括小结,以便把点滴知识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并对各小组或个人表现进行评价。

(注:上面各环节没有严格界限,而是互相交织的。上面的操作形式也不是唯一固定的形式,有时根据需要可灵活变动并予以实施)。

二、体会及建议

(一)此项教改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一定要坚持课前自学和完成课前预习作业,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这就要求课前必须有“导学案”的设计,包括学习目标及重点、基础学习交流、合作探究的问题、智能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及学法指导等环节。

1.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要简单明了,切忌学习目标过多,别让学生在自学的开始就产生消极情绪。

2.导学问题的设计:导学问题的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特别是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不能简单地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的罗列。

3.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及探究方法的指导及抽象疑难问题分层次提示等。每堂课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如何,学法指导起到了关键作用。学法指导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并掌握学习方法。

4.基础智能达标检测的设计。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掌握和运用,一定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达标检测题,此环节要注意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后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二)建议。

1.教师必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时刻保护好学生的良好心态和学习积极性。

2.一定要设立学生个人进步奖、小组集体奖,引进竞争机制———否则要长期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和合作的激情就是一句空话。

3.经常召开各层次学生座谈会或进行个别交谈,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异常情况要及时了解并调控,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否则也会影响课堂合作互动。

4.一定要有检查机制。若不检查,个别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就不一定到位,这会对各个环节的操作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5“.学案”中的拓展延伸部分是否每节课都要进行,有待探讨。

实验报告设计 篇9

关键词:实验报告,实验教学,比较

0 引言

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 实验教学无疑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而书写实验报告又是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书写实验报告, 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掌握其原理、意义和方法, 巩固相关理论知识, 既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 又可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 采取适合的实验报告书写格式将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验课积极性。医学类课程的实验报告格式主要有四种形式, 分别是:传统式实验报告、讨论式实验报告、论文式实验报告和问答式实验报告[1,2], 笔者从2006年-2013年, 分别将这四种实验报告应用于医学实验教学的实验报告书写中, 现通过总结分析, 对以上四种实验报告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进行探讨。

1 传统式实验报告

1.1 报告格式

1) 题目;2) 实验目的;3) 实验原理;4) 主要试剂和仪器;5) 实验操作;6) 实验结果[2]。

1.2 优劣之处

1.2.1 优势

1) 经典而统一的书写格式使学生较容易接受并完成, 应用广泛;2) 教师批阅实验报告的工作量较轻。

1.2.2 局限

1) 学生不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 可导致学生照抄实验指导中的实验原理、主要试剂和仪器、实验操作等部分的原文后, 仅简单直接写上结果, 实验报告千篇一律;2) 学生对实验理解不深刻, 难以通过实验报告强化有关知识内容, 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3) 由于很多教师以实验结果是否正常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 使得部分学生会通过擅改结果, 弄虚作假等以换取高分;4) 学生抄得多, 想得少, 实验课积极性不高。

2 讨论式实验报告

2.1 报告格式

1) 题目;2) 实验目的;3) 实验原理;4) 主要试剂和仪器;5) 实验操作:强调不能照抄实验讲义, 应描述操作要点 (要求字数尽可能少于200字) ;6) 实验结果:要求尽可能详实的描述结果;7) 讨论:报告的重点部分, 要求结合实验原理对结果进行分析讨[2]。

2.2 优劣之处

2.2.1 优势

1) 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对实验班报告书写的重视程度;2) 要求学生使用最精炼的语言对实验讲义上的已有内容 (如原理、目的等) 加以总结, 并强调结果与讨论的重要性, 要求结合原理对结果加以讨论, 可得到较有个性化的实验报告;3) 要求结果真实, 以讨论部分为主, 并对结果加以详尽的讨论分析, 对于结果不正常者, 若分析到位讨论合理, 亦可得到较好成绩, 从而减少虚假结果的现象, 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4) 提高学生科学规范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其对实验报告的重视程度及学习兴趣;5) 学生可对实验教学内容、方法等提出意见或建议, 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便于师生交流, 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2]。

2.2.2 局限

1) 学生不能掌握科研论文的书写方法;2) 学生得不得通过查阅有关参考文献扩展知识背景的机会。

3 论文式实验报告

3.1 报告格式

1) 论文题目;2) 作者及作者所在单位等相关信息;3) 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内容;4) 关键词:要求提取3~5个关键词 (论著同时要求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均有英文表达) ;5) 前言:可包括实验目的、原理等内容;6) 材料与方法:包括主要试剂与仪器和实验方法与主要操作步骤;7) 实验结果:要求表格使用三线表等;8) 讨论:报告的重点部分, 要求结合实验原理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9) 参考文献:引用尽可能新的文献并要求按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于文末, 并在文中引文处用阿拉伯数字于方括号角码标明, 具体格式按照《检验医学与临床》参考文献格式及要求。 (全文要求序号按1, 1.1, 1.1.1的方法标注)

3.2 优劣之处

3.2.1 优点

1) 使学生掌握科研论文的书写方法, 可为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2) 在将知识和技能进行融会贯通的活动中,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有利于逻辑、语言等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3) 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 让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网上数据库等资源, 获取新知识, 培养及大大提高学生自主获取信息, 以及加工信息的能力;4) 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出自己的见解;5) 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便于师生交流, 调整教学计划;6)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3,4]。

3.2.2 缺点

1) 教师需对论文式实验报告的作出必要的、清楚的说明, 否则易出现实验报告“粗制滥造”;2) 论文式实验报告要求较高, 学生完成实验班报告的投入的时间与精力相对较多, 如果每次实验都进行论文式实验报告的写作将大大增加学生的负担, 教师可选择一些大型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采用论文式实验报告[3]。

4 问答式实验报告

4.1 报告格式

1) 题目;2) 简写实验目的;3) 简写实验操作;4) 登记实验结果;5) 回答有关实验原理、操作、临床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4.2 优劣之处

4.2.1 优势

1) 无需写冗杂的实验内容, 仅需精简地回答已给出问题, 大大减轻学生负担;2) 设立问题具有针对性, 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原理等重要内容, 亦有利于学生复习;3) 引导学生向教学重点方向思考, 培养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5) 大大减轻教师批阅实验报告的工作量, 提高批阅质量, 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4.2.2 局限

1) 学生不能掌握科研论文的书写方法;2) 学生可能对问题产生依赖, 即对于给出的问题重点学习, 而对未给出的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就认为不重要。

5 讨论

综上, 四种实验报告形式在实验教学中各有千秋, 详见表1, 而其书写格式上亦大同小异, 但总的看来, 论文式实验报告和问答式实验报告均可限制学生抄袭等不良现象, 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发展学生个性。其中, 论文式实验报告与其余三种相比, 更为灵活, 其不仅仅保留传统实验报告的基本功能, 且可使学生掌握科研论文的书写方法,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有利于逻辑、语言等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等。而问答式实验报告中, 提出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实验热情, 使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 有利于学生思考中实践, 在实践中进步, 增强创新的意识和能力[4]。而讨论式实验报告简单说来就是在传统式实验报告的基础上, 加强讨论的环节和加入个人心得体会, 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方法等的意见和建议, 更好地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医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撰写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其主要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总结分析的能力。学生在实验课中写实验报告, 也是日后在科学研究和工作实践中撰写研究成果报告或科学论文的模拟训练。不仅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实验教学的质量, 甚至会影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使其毕业后在科学实践中, 难以顺利进行科研工作[5]。因此, 各高校在实验教学中, 应根据具体学生情况、专业特点、实验类型等条件的有机组合, 选择相应的实验报告类型,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实验教学内容, 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文冲, 张海锋, 季乐乐, 等.做好实验报告提高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 11 (03) :296-298.

[2]李江滨, 黄迪南, 侯敢.讨论式实验报告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5, 11 (04) :352-353.

[3]沈澄.重视实验报告书写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浙江医学教育, 2006, 05 (01) :24-29.

[4]王惠芳.探讨论文式实验报告的重要作用[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 2010 (54) :212-213.

鸭大肠杆菌病诊治实验报告 篇10

1 发病情况

2008年8月份, 贵阳地区从湖南省引进杂交麻肉鸭5 500只, 由3户养鸭户分别饲养2 000只、1 500只、2 000只, 在8~10日龄左右3家养殖户的雏鸭都有发病, 其症状:上午发现鸭跛行, 行走无力, 晚上出现扭头、不断鸣叫、一侧眼角膜混浊, 第2天扭头进一步严重, 颈部僵硬、严重角弓反张, 肝脏、心包膜、浆膜均有一定的炎性变化, 疑似感冒诱发鸭传染性浆膜炎。前后用5%氧氟沙星、10%氟苯尼考、10%利福平、10%头孢曲松钠等药物治疗, 效果不明显。每群鸭每天均有10~12只病鸭出现, 临床发病率以0.5%~1%的速度递增, 病鸭多在发病后2~4 d死亡。

2 病状及剖检病理变化

病鸭多为单只脚跛行, 重者不能站立, 均有头颈扭曲僵硬、颤抖、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病死鸭肛门周边羽毛均被黄褐色稀便污染。单侧眼球凹陷, 眼角膜混浊, 有灰白色炎性病灶, 部分呈灰白色云雾状。剖检肺脏、肾脏、腺胃、肌胃及腺胃乳头无明显病变, 浆膜略增厚, 部分有炎性粘连。肝脏中度肿胀, 肝叶边缘变钝, 3只鸭肝脏表面有黏液性纤维覆盖, 心包膜增厚, 表面被黄白色渗出物包裹, 脾脏、胰脏上有出血斑点, 肝脏色泽不均匀, 个别病例见少量出血点。肠系膜炎性粘连, 肠壁增厚, 肠段大小不均称。其中有2只病鸭内脏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3 实验检测

无菌采集4只病鸭肝脏、脑组织。将病料接种在NAD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上经37℃培养24~36 h。结果为肝脏组织病料在NAD上生长出圆形、不透明、白色1~2 mm菌落;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出粉红色圆形菌落。脑组织病料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均未见菌落生长;在NAD培养基上只有4号病料有不透明、圆形菌落, 其他未见菌落生长。生化试验见表1。

注:-为阴性, +为阳性。±为可疑。

选用菌必治、庆大霉素、先锋VI、痢特灵、氟哌酸、多黏菌素、红霉素、利福平、卡他霉素、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洁霉素、链霉素药敏试纸片对分离菌株作药敏抑制试验, 结果菌必治、庆大霉素、痢特灵为高敏 (P≥20 mm) , 多黏菌素、利福平为中敏 (P≥15 mm) , 其他均不敏感。

4 诊断

根据病理剖检变化、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等检测确诊为禽源性大肠杆菌感染。

5 综合防治方案

5.1 治疗方案

1 500只的鸭群体用肠毒速灭 (10%庆大霉素) 、肝胆欣按1 kg拌料750 kg。

2 000只的2个鸭群体分别用肠毒速灭、“肠杆灵散” (自治的中草药制剂) 500 g拌料500 kg。

5.2 治疗结果

2 000只2个群体用药3 d后, 鸭群中未见神经症状病鸭出现, 第6天基本痊愈;1 500只群体用药5 d后症状减轻, 但鸭群中仍有少量神经症状出现, 后改用方案2连续用药4 d痊愈。

6 讨论

(1) 禽源性大肠杆菌病在临床以往多以拉“黄、白痢”、“菜绿色”稀便为特征, 其表现形式有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目前, 该病多表现为继发感染, 常见于IBD、CRD、REV、ALV等传染性疾病中;以侵害眼部为特征的大肠杆菌病以往多呈散发性感染, 其危害性并不严重, 本次在杂交麻鸭中发现以侵害眼部及神经系统为主的病例在以往的临床上较为少见, 且为原发性, 这是否与大肠杆菌产生的毒力性质及变异有关, 有待进一步探讨。

(2) 药敏试验表明, 该病例对目前常用的沙星类抗生素药物均有一定的耐药性, 应在以后的禽病临床工作中加以关注。

上一篇:参数计算模型下一篇:肿瘤患者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