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导入

2024-07-27

课前导入(精选十篇)

课前导入 篇1

一、悬念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活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进行的, 悬念是教师抓住了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 以问题的形式提示矛盾, 让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欲罢不能、牵肠挂肚的感觉, 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讲述《伟大的开端》一课时,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大家都知道, 为了庆祝新中国的诞生, 在开国大典上鸣礼炮, 当时是54门礼炮齐鸣28响, 设置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 齐鸣28响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 那么, 为什么要在如此隆重的时刻来纪念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又是怎么成立的?

二、谜语导入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 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 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就会力求认识它、研究它、想法获得它, 而谜语以它的趣味性、知识性、文学性, 越来越被学生喜爱, 每次猜谜, 学生总是兴趣盎然, 踊跃回答。如在讲《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时, 我先出了一个谜语给大家猜, 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 谜底是“我国古代一人名”。学生听后, 七嘴八舌, 议论纷纷……当听我说出谜面时, 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三、音乐导入

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魔力, 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 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有选择、有目的地运用与教材内容合拍的音乐导入新课, 能够创设一种情与景, 意与景融合的艺术境界, 通过动情的音乐语言, 传达动情的事物, 从而交代背景, 渲染气氛, 启发想象, 唤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如在讲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课时, 可先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边听音乐边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蕴涵的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 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 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

四、图片导入

历史讲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年代久远。要把历史的内容由抽象变直观, 由遥远拉到眼前, 对学生才会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运用图片等直观材料的展示与解说, 可以给学生强烈的视觉震撼, 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 并且印象深刻。如在讲述《为民族独立而战》一课时, 先出示一张美国国旗图片, 然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美国国旗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 老师解释:13条横条带象征美国独立前的13个殖民地, 50颗小星星象征美国现在的50个州。现今的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 在国际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可就在二百多年前它却是英国的殖民地, 那么, 美国是怎样赢得独立的呢?华盛顿又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呢?如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时, 教师先展示两幅图片: (1) 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后的残迹; (2) 当时画工绘制的圆明园全景。法国作家雨果称其掠夺者法兰西、英吉利为两个强盗……这已凝结了一百四十多年的伤痛, 是民族的灾难和屈辱。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联系生活导入

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 越是贴近生活, 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历史知识往往被认为和生活无关, 因而大多数学生都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教材内容, 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和生活情景入手, 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景之中, 就能消除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厌倦情绪, 使学生感受到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 使消失已久的历史有了生活味, 从而对历史产生亲切感。如在讲述《电气时代的来临》一课时, 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 每当我们打开电灯看书, 打开电视看节目, 或者使用微波炉的时候, 我们都需要什么呢?那么电这个奇妙的东西是谁发现的呢?它的发现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什么时代?它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又产生了什么?

六、电视媒体导入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 成长期的青少年有极强的表现欲, 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赞同许可。如果教学中能很好地抓住他们的心理, 给予他们充分的表现机会, 他们的学习就会很投入。根据这种状况, 在教学过程中, 把《幸运52》和《开心词典》的快速抢答方式引进历史课堂,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璀璨的文学艺术》一课中, 我先问同学“诗仙”“诗圣”分别是谁?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我的话还没说完, 几个急不可待的同学马上抢着说出了答案。这样, 在上新课之前, 几个小小的抢答已完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还可利用电视的形、光、声、色等导入, 如在讲《蒋家王朝的覆灭》一课时, 播放一曲威武雄壮的战歌, 同时配以一组解放战争胜利的投影片来渲染课堂气氛, 看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伟岸英姿, 看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英雄气概, 看五星红旗飘上总统府的胜利凯旋……学生在这雄壮的歌声中, 精神振奋、思绪激昂。

总之, 以上六种课前导入方法, 为我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当然, 历史教学的课前导入方法还有多种, 但导之有法, 导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 不管采用何种方法, 都要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 都要遵循启发性、趣味性、知识性和鼓动性的原则。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

(普兰店市第十九中学)

摘要:有效的历史教学要注重有效的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影响一节课的成败。结合历史课特点、学生心理特点, 现代历史教学的课前导入方法可分为悬念导入、谜语导入、音乐导入、图片导入、生活导入和电视形式导入等等。

精彩课前导入 篇2

刘洪波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好书,一段流行的音乐、一篇精彩的演讲稿能否一下子吸引住读者的眼球和打动听众的心灵,开头很重要,一堂好课也同样,设计 精彩的课前导入是上好音乐课的第一步。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应用以下几种课前导入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效果:

一、精湛的语言艺术导入

一堂好课中语言运用的精彩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音乐教师是艺术教师,尤其要讲究语言艺术,用精湛的语言艺术导入,让音乐课更具有艺术性。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发音要规范,音色要甜美,语调要起伏,表情要生动,语句要简洁,语感要有磁性,形体要有乐感。

比如我在指导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课中的导言是这样设计的:“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你们这些花季少男少女们经常悄悄憧憬的话题——“爱情”(富有悬念的第一句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聚集到教师身上,期待下文)。爱情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在追求的路上可能是一马平川,也可能遇到曲折坎坷,千百年来流传下的经典爱情悲喜剧被许多艺术形式所演绎,(播放“爱情主题”,熟悉的旋律让学生相视而笑)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欣赏经典爱情主题旋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导言简练,直奔教学内容,又抓住了学生青春萌动的好奇探究的心理,在开课伊始就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起来,学生就会很快融入到乐曲的欣赏当中了。

再比如,欣赏《伏尔加河船夫曲》一课时,开课我就在大屏幕上打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同时轻声播放着《伏尔加河船夫曲》,然后开始了我的新课导入:“同学们,《伏尔加河船夫曲》 是俄罗斯民歌中的精品,是描写伏尔加河船夫拉纤的歌声。伟大的画家 列宾 的代表作 《伏尔加河的纤夫》 就是描写这个情景的。在画面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拉着货船,在酷日下向前挣扎,荒芜的沙滩上只有半埋在沙里的几个破筐。纤夫们的步子那样沉重,人们仿佛听到低沉的 《伏尔加船夫曲》 从远处传来,仿佛是来自地底的深沉,一阵阵沉重敲打在心灵上,浑厚的男低音歌唱来自最深远的地方。来自午夜的深邃,来自最真实的叹息 —— 微弱的无奈声、号子声中仿佛一群衣衫褴褛、胸前套着纤索的纤夫,用整个身心负着沉重的货船前行,蹒跚着,紧紧地拉住了自己的生命之纤,深沉而又粗壮有力。伏尔加河 空旷辽阔的沙滩上留下一串串脚印,前面的路程仿佛永远没有尽头„„”教师诗一般的导言为学生接下来的欣赏作品渲染了情绪,为理解本作品中的力度变化作好了铺垫。

二、以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

中学生对叙述性内容的艺术作品较为关注,尤其是自己不太熟悉的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命运变化或是一些传世之作的幕后故事感兴趣。平时我很注意与教材欣赏作品相关的资料的搜集和积累,欣赏课前精选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故事题材作为开场,能使学生对艺术作品尤其是大型艺术作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作为顺利欣赏作品的过渡。比如说,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我讲的是光未然北上延安抗日,被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抗争搏击的精神所震撼,把一路上的所看所闻所感写成长诗的故事;欣赏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我把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韩英、刘闯为代表的洪湖赤卫队,带领洪湖人民配合红军主力夺取红色政权过程中的剧情梗概 向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以及本节欣赏曲目演唱的前后情节故事,使学生们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记忆;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我讲的是学生时代的俄罗斯画家列宾历时三年创作著名的油画《付尔加河的纤夫》的经历。在教学过程中,有了开课前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创作背景的介绍,学生们不仅可以准确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体会到了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同时还了解了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又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以朗诵的形式导入

音乐本身具有非语意性、模糊性的特点,在欣赏过程中,有时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借助姊妹艺术诗歌开场,既是同学们喜爱的形式,又能一语道破主题,为情绪情感推波助澜。诗与音乐的结合,能使艺术形象更加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同时,满足同学们多角度的审美。

比如学习歌曲《阳关三叠》时,课前我在投影仪上打出诗词全文,请一位同学领诵:“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 浥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其他同学以附和朗诵的形式导入新课学习。很多学生在学唱歌曲时不太注意控制声音的力度,通过课前朗诵,学生们体会了诗词的韵律和表现的意境,那么在歌曲演唱中的艺术处理就会有意识的控制声音和情感,诠释这首古诗清雅而略带离愁的情感体现; 还有 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开课导入我也采用配乐诗朗诵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古诗词《 春江花月夜》的朗诵,体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等诗句的描写意境,并在课堂曲目的听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对古曲的鉴赏能力。

四、以表演的形式导入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给学生实践的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更能提高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尽管“每周一歌”的音乐课对学业繁重和面临考试压力的初中生来说已经是校园中的一片轻松乐土了,但还是喜欢每节课都有新奇、新鲜的学习形式和值得期盼的教学内容。

经过学情了解,我掌握了每个班级的文艺骨干的艺术特长,选择团队活动、慰问联谊、新年晚会等适当的机会让学生们表演,使他们的表现欲得以张扬。为了培养他们的即兴表演能力,课前导入我也经常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吸引学生们的眼球,例如,学习电声乐队一课时,课前我请拥有全国电子琴业余考级八级证的白雪同学演奏了两首著名的电子琴曲,并给同学们规定了欣赏要求,如你从中听到了哪些音色的变化,电子琴等较其他传统乐器在表现力方面有哪些优势?现今各式各样的电声乐器的出现给我们的视觉和听觉带来了哪些冲击?由于是自己班级同学代替了音响亲自演奏,同学们都给予高度关注,在白雪同学演奏的过程中听得格外认真,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同学们的学习和表现热情也一直很高涨,那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当然,作为音乐老师,我也常常展示专业特长担当表演导入的主角。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我用钢琴独奏了同学们熟悉的贝多芬的名曲《致爱丽斯》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关于这位音乐巨人的生平和传世作品,导入新课《命运交响曲》的欣赏;再如学习《长江两岸的民歌》一课的开课,我就给学生们表演了独唱《龙船调》和《十送红军》两首歌曲,请同学们感受这两首歌曲旋律、情绪风格的不同,再引入新课的学习。由我用表演形式做课前导入,一直很受学生们欢迎,因为中小学生都具有向师性的心理特征,他们会从老师精彩的表演认定老师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专业上的优秀。欣赏老师的能力,也就喜欢学习老师所任教的学科,因此更热衷于在老师的课堂上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那么也就达到了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追求目的。

五、利用多媒体手段导入

多媒体教学具有鲜明生动、具体直观、形象逼真的特点,它能够使教学内容得以充分的表达、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共享了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音乐老师的好帮手。

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能够使教学导入更有动感。如在学习《非洲的灵感》一课时,课前导入我播放了成龙主演的电影《我是谁》中的主题曲,伴着热情奔放的旋律和富有非洲特点的鼓声,大屏幕上又出现了茂密的丛林、原始的舞蹈、奔跑的斑马和一望无际的草原,一下子就把学生们吸引住了。当我揭示课题时说:“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也体会一次非洲之旅,学唱非洲的歌曲,学敲非洲的鼓点,探寻非洲丛林中土著人的生活中的音乐,好吗?”话音刚落,教室内一片欢呼声。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银幕上的感观印象一直激发着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灵感,无论是歌曲演唱还是非洲鼓模仿演奏都是充满了激情;尤其;又如在学习《我心永恒》、《怀念战友》、《梨园金曲》等课前,我让学生们欣赏影视作品《泰坦尼克号》、《冰山上来客》、《沙家浜》、《铡美案》等的一些经典片段,从中了解影片的主要内容,学生很快的领会了歌曲、唱段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而顺利的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高一英语新教材之课前导入 篇3

【关键词】英语  课前导入  教启发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004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使人联想起英语教学也必须重视“源头”,才会有“活水”来。

教学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学习或工作,长时间过多地采用某种单调呆板的模式,就容易让人产生疲劳。学生的学习常处于程式化的状态,就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领悟知识,进入自己的“角色”,这种学习状态其效率势必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讲究英语课前导入艺术,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活起来。上课伊始,教师三两分钟的导入,犹如打开知识殿堂的大门,引导学生登堂入室,教师巧妙设计、扣人心弦的引入,耐人寻味的设问,独具匠心的渗透,均能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Well begun is half done.),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几分钟,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巧妙、灵活地进行课前导入,是关系整堂课成败的关键。

英语课前导入是一门艺术,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差异、教材的内容特点和类型,结合所教学生实际,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等原则,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产生一种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我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所学语言材料特点和导入手段,在课堂导入环节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图片导入

1.利用现成的教材插图导入。

教材每单元课文都配有插图,这些图片有的创设情景,有的提示教材重点或难点。贫困山区的高一学生见过的事物较少,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机械讲解很难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更不用说调动学生兴趣了。所以,恰如其分地运用直观图片,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均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觉得身临其境。

2.利用多媒体图片进行导入。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教育系统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能够把文字、图形、声音、影像、动画等手段集于一身,其交互性能好,信息量大。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兴趣,它能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提供捷径,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景中,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提高教学效益,达到教学目标。例如,讲授Book2 Unit 6 Lesson44:Christmas with Jenny,Lesson45:Li Ming’s Favorite Festival两课时,利用网络上搜集的加拿大风光图、圣诞节盛况图,包括圣诞老人、圣诞树,以及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有关图片等等,让学生兴趣盎然,身临其境。

二、实物导入

实物是巧设情景最直观有效、最简便的手段,它能使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和交际化。实物导入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创设一定的交际活动情景,把实物带入课堂,使学生觉得新鲜、有趣,而且方便、简洁、语境真实。

三、视听导入

视听法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手段之一,播放电影片断或英文歌曲能够使学生在充分的视听效果中愉快学习。如身临其境的画面、美妙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会给学生带来全方位的视听感受,从而促进其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Book2 Unit 2 Colors and Clothes,向学生展示一些色彩缤纷的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各种物体的不同颜色,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使学生在视听中获得顿悟,在顿悟中享受愉悦,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又如,讲授“一般过去时”,利用歌曲形式,其导入效果不同凡响。选择有“一般现在时”的歌曲播放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去跟唱,等学生熟悉了以后,再要求他们把歌曲中“一般现在时”改为“一般过去时”,反复演唱。

Song: Leaving on a jet plane

(Change all the verbs in the first verse into the simple past tense)

All my bags are packed, I am ready to go,

I am standing here outside your door,

But the dawn is breaking, it is early morn,

The taxi’s waiting, he is blowing his horn,

Already I am so lonesome I could cry.

这种轻松愉快的方式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和理解,远比干巴巴地做语法练习要强得多。它能将枯燥无味的语法教学变得富有生机,令学生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真正充分享受课堂。

四、巧问导入

教师课前机智巧妙的设问,无疑是一个调味剂。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思维,有目的地设疑问难,讲究提问质量,问得有启发性,切忌发问肤浅。在提问方式上,少问些“是什么”,多问些“为什么,怎么办?”提问应注意难易度适中,科学合理,才能避免冷落后进生,使学生都能人人参与、个个发展。

五、游戏导入

高一年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童心未泯,爱玩、好奇是他们的天性,创设情景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以达到乐学的效果。正如教育家罗琳所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的形式很多,例如,讲授Book1 Unit 7要求学生掌握数字的表达方式这一内容时,可巧妙设计一轮猜价格游戏,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有奖竞猜”。这样,原本枯燥的一节课顿时变得热闹非凡,笑声不断,学生的兴趣极大地激发出来。

六、结束语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还可以用类比导入、背景知识导入、时事导入、讨论导入、演讲导入等。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类型,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等原则加以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同时还应避免盲目追求表面的花哨和热闹,不顾及导入内容,使导入流于形式的做法。“教无定法”,只有导入的得法,才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2]李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全书.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4.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前导入设计 篇4

关键词:汉语,教学,课前,导入引言

一、课前导入方法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对汉语课堂教学的导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方面是因为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我国的汉语母语教学,另一方面是因为对于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所以,在汉语教学中,教师扮演者一个多重角色。对于课堂的导入设计一方面包括课前的新课导入,一方面包括在课堂学习中对中国文化的导入。所以,在这儿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课前的导入设计。目前,常用的导入方法主要有一下几类。

(一)物品展示导入

1.图片展示导入对于初级汉语和中级汉语学习者,他们的汉语水平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提升的空间。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直观的课前导入方法。比如这节课,我们是一堂讲关于“花卉”类的词汇课,教师不可能把一大盆花搬到教室给同学展示,然而又不可能用具体的语言去描述说,这节课我们要讲什么。这个时候用美丽的花卉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让同学们对这类事物感兴趣,同时对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实物展示导入教师在讲解与具体实物相关的课程的时候,可以先教学生生活中常用、常见、常听的事物,可以将实物带进课堂。[1]如讲解“春卷”“饺子”“包子”这一类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食物的时候,用语言是很难描述“春卷”是一个什么东西,是一种怎么样的食物。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把做好的春卷带到教室让学生品尝,在同学们品尝的同时,就可以乘机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中国的传统美食,今天我们就将学习其中的几种。

3.绘画导入法绘画导入也是物品再现的一种方法。同样是上动物课,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一种动物,让同学们通过简笔图画来猜猜动物的名字。紧接着教师就可以趁着学生的兴趣劲引入讲解关于本课的知识。

(二)多媒体方法导入

1.歌曲导入法多媒体的应用在现代教学中已是屡见不鲜了,虽然不主张多媒体课件的随意滥用,但是课前导入方面,我们还是可以适当采用这个方法做媒介的。比如教师在上关于中国古典乐器的文化课的时候,就可以以一段优美的乐器演奏曲来进行课堂导入,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听觉效应,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

2.影视导入法影视导入的方法,更多情况下是适用于文化课程的导入。播放影视导入能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视觉效应,烘托气氛,增强直观感受启动积极情绪。比如老师要讲解古典成语的时候,就可以以影视作品为导入。用多媒体把成语故事以影视作品的形式放映给学生观看,同时要注意一定要配有学生的母语语言。

(三)话题导入法

1.提问导入课前讨论和课前提问也是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比如我们在讲解《元宵节》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提问导入的方法,问一下学生,他们自己的国家都有一些什么样的节日呢?或者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习俗。

2.话题导入很多教师在上课之前就会把关于这堂课的某个话题提炼出来,让学生进行课前讨论,同时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考虑到学生学习时间长短的问题,这种导入方法最好在中高级班使用。

(四)设疑导入法。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恰当地创设“问题意境”。提出学生不能单独利用已有知识和习惯方法加以解决的问题,引起他们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1]例如我们在给初级学生讲解《旅游》这课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导入。比如:同学们想去中国各地旅游吗?你们知道怎么出去旅游最省钱吗?等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就会引发学生对这堂课产生的兴趣。

(五)直接导入法一些教师认为,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有时候没有必要进行导入设计。也许课本上早就对这一课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老师也让同学们课前对新课内容进行了预习,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再花时间去进行课前导入设计。

二、目前导入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导入还有的导入根本就没有按照课程的内容来,只是一味的取用导入环节的表面功能,并没有真正的以学生学习为目的的导入。

(二)导入的时间过长我们在课前导入这个环节过程中强调的是导入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正常的课前导入一般是3-5分钟左右就行了,而有的老师把课前导入时间用到了10分钟甚至更长,这样就让学生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例如,有的老师在上《长城》这篇课文的时候,就花了差不多20分钟左右的时间放映视频给学生欣赏长城的美丽风光,虽然课前的导入和欣赏是有必要的,但是考虑到来中国的很多学生都已经去过长城,即使是没去过也听说过了长城的雄伟壮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花这么长的时间进行课前的导入设计。

(三)导入的方式不合理课前导入虽然很有必要,但是导入也要符合正确合理的导入方式。一些老师在设计导入的时候,虽然也是按照该堂课所要进行讲解的内容设计的,但是设计的思路和设计的方法很难与新课内容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没有达到课前导入的效果,同时还会适得其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怎样提高课前导入设计的有效性

符合学生的兴趣导向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如果老师的导入设计或者说是上课方式,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这样的课程设计是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的。

导入时间的合理性作为一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教师,在课前导入设计的时间分配上,一定要把握好。要从课程内容的实际出发,在短时间内,把学生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不要为了课前导入而导入,也不要一味的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延长甚至不合理的利用导入的时间,从而造成了本末倒置的现象。

参考文献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前导入设计 篇5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本国的母语文教学,同时也对教师的各方面素质有更高要求。本论文通过对已有的汉语课堂教学课前导入环节的总结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然后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汉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汉语;教学;课前;导入引言

一、课前导入方法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对汉语课堂教学的导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方面是因为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我国的汉语母语教学,另一方面是因为对于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所以,在汉语教学中,教师扮演者一个多重角色。对于课堂的导入设计一方面包括课前的新课导入,一方面包括在课堂学习中对中国文化的导入。所以,在这儿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课前的导入设计。目前,常用的导入方法主要有一下几类。

(一)物品展示导入

1.图片展示导入对于初级汉语和中级汉语学习者,他们的汉语水平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提升的空间。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直观的课前导入方法。比如这节课,我们是一堂讲关于“花卉”类的词汇课,教师不可能把一大盆花搬到教室给同学展示,然而又不可能用具体的语言去描述说,这节课我们要讲什么。这个时候用美丽的花卉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让同学们对这类事物感兴趣,同时对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实物展示导入教师在讲解与具体实物相关的课程的时候,可以先教学生生活中常用、常见、常听的事物,可以将实物带进课堂。[1]如讲解“春卷”“饺子”“包子”这一类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食物的时候,用语言是很难描述“春卷”是一个什么东西,是一种怎么样的食物。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把做好的春卷带到教室让学生品尝,在同学们品尝的同时,就可以乘机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中国的传统美食,今天我们就将学习其中的几种。

3.绘画导入法绘画导入也是物品再现的一种方法。同样是上动物课,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一种动物,让同学们通过简笔图画来猜猜动物的名字。紧接着教师就可以趁着学生的兴趣劲引入讲解关于本课的知识。

(二)多媒体方法导入

1.歌曲导入法多媒体的应用在现代教学中已是屡见不鲜了,虽然不主张多媒体课件的随意滥用,但是课前导入方面,我们还是可以适当采用这个方法做媒介的。比如教师在上关于中国古典乐器的文化课的时候,就可以以一段优美的乐器演奏曲来进行课堂导入,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听觉效应,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

2.影视导入法影视导入的方法,更多情况下是适用于文化课程的导入。播放影视导入能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视觉效应,烘托气氛,增强直观感受启动积极情绪。比如老师要讲解古典成语的时候,就可以以影视作品为导入。用多媒体把成语故事以影视作品的形式放映给学生观看,同时要注意一定要配有学生的母语语言。

(三)话题导入法

1.提问导入课前讨论和课前提问也是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比如我们在讲解《元宵节》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提问导入的方法,问一下学生,他们自己的国家都有一些什么样的节日呢?或者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习俗。

2.话题导入很多教师在上课之前就会把关于这堂课的某个话题提炼出来,让学生进行课前讨论,同时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考虑到学生学习时间长短的问题,这种导入方法最好在中高级班使用。

(四)设疑导入法。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恰当地创设“问题意境”。提出学生不能单独利用已有知识和习惯方法加以解决的问题,引起他们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1]例如我们在给初级学生讲解《旅游》这课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导入。比如:同学们想去中国各地旅游吗?你们知道怎么出去旅游最省钱吗?等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就会引发学生对这堂课产生的兴趣。

(五)直接导入法一些教师认为,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有时候没有必要进行导入设计。也许课本上早就对这一课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老师也让同学们课前对新课内容进行了预习,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再花时间去进行课前导入设计。

二、目前导入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导入还有的导入根本就没有按照课程的内容来,只是一味的取用导入环节的表面功能,并没有真正的以学生学习为目的的导入。

(二)导入的时间过长我们在课前导入这个环节过程中强调的是导入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正常的课前导入一般是3-5分钟左右就行了,而有的老师把课前导入时间用到了10分钟甚至更长,这样就让学生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例如,有的老师在上《长城》这篇课文的时候,就花了差不多20分钟左右的时间放映视频给学生欣赏长城的美丽风光,虽然课前的导入和欣赏是有必要的,但是考虑到来中国的很多学生都已经去过长城,即使是没去过也听说过了长城的雄伟壮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花这么长的时间进行课前的导入设计。

(三)导入的方式不合理课前导入虽然很有必要,但是导入也要符合正确合理的导入方式。一些老师在设计导入的时候,虽然也是按照该堂课所要进行讲解的内容设计的,但是设计的思路和设计的方法很难与新课内容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没有达到课前导入的效果,同时还会适得其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怎样提高课前导入设计的有效性

符合学生的兴趣导向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如果老师的导入设计或者说是上课方式,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这样的课程设计是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的。

导入时间的合理性作为一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教师,在课前导入设计的时间分配上,一定要把握好。要从课程内容的实际出发,在短时间内,把学生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不要为了课前导入而导入,也不要一味的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延长甚至不合理的利用导入的时间,从而造成了本末倒置的现象。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课前导入 篇6

一、课前导入的重要性

“斯克里温纳在他的《学习教学:英语教师指南》中有这样的一段话:The teachersmost important job might be to ‘create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learning can take place. The skills of creating and managing a successful class may be the key to the whole success of a course.” 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恐怕就是创造一切条件使学习成为可能。那么课前怎么组织教学就是成功的第一步。课前热身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鼓励学生,进一步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准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能否在较短的时间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思维进入兴奋状态,迅速融入学习中来,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上课前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前奏。

导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现在越来越受学生欢迎的是热身活动。教师在一上课就设计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形成愉悦、轻松的氛围,可以使学生放松心情,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课前导入活动不仅能够调节气氛,而且还能复习旧的知识,起到巩固作用并引出新的教学内容。

二、课前导入的方法

首先课前做什么最好?

我们传统的课堂每次以读课文或者默写单词开始,往往會让学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疲乏感。新课程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课前强调集中学生注意力,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因此课前的热身活动(warming up)显得尤其重要。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课前的热身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唱英文歌曲(Sing English Songs)。英文歌曲可以用学生学过的简短、易懂的汉语歌曲旋律,学生谱以新的英文歌词吟唱,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当然所选的歌曲应和后面的教学主题相贴近。

(二)值日生报告(Duty report)。值日生报告可以由简单的句式表达到较为复杂的句子表达,可以采用自我介绍、小故事、小幽默的形式来逐层深入,培养口语英语。并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话题,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自由会话(Free Talk)。自由会话可以由学生给教师提问题,教师来回答;或者教师谈论学校活动,同学小事,社会新闻来使学生参与发表个人见解。也可以每天给学生规定一个话题,如“My favourite season”“My family”“My school”等,让学生提前准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及培养学生语感和胆量。

(四)新闻播报(News report)。新闻播报可以让每节英语课都有学生按学号进行准备,播报的内容必须要是最新的新闻,学生必须整合新闻材料并脱稿播报,播完可进行提问,检查听众的收听情况,新闻材料留底稿,最后汇编成册进行展示。不过这个形式的课前活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基础。

最行之有效的是结合初中英语教学要求和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课前导入活动。同时老师也要有一定的学期计划,使这些课前活动成为一个project,持之以恒。

再则,如何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积极状态?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课堂的开始是最重要的,它或多或少决定了这堂课的成功与否。老师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都调动起来,接下来就可能不再存在任何纪律问题。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初中生不再像小学生一样幼稚,已经不再喜欢各种可笑的比赛或者游戏了。其实,游戏自古以来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属于孩子,也属于大人。在课堂开始,就可以设置一种竞争状态,告诉学生这堂课的竞争结果和奖励规则,并实践它。当然每次的比赛形式可变化,比如分小组,或者按照座位排数,等等。

那么,老师怎样才能在活动中起着促进作用呢?

老师应该按照活动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给学生平等的机会来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我们学校,每班一般有40个左右的学生。对于这样的班级,老师要组织和管理课堂交际活动是有难度的,而且学生参差不齐,两级分化严重。最好的方法是把学生分成小组(一般四人一组),以便于管理,特别是对那些平时内向的学生来说,会有更多练习的机会。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分开,让他们自由选择搭档。除此之外,为了便于管理,老师应该在每个小组中选一位老师助手,以便协助老师组织课堂交际活动,并迅速地把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在我看来,老师助手应该轮流指派,以便让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机会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当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出现错误时,老师不必马上给予改正,相反地,老师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正如我们前面所强调的,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十分有益。与此同时,老师应该清楚怎样控制课堂活动,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避免出现那种混乱的局面或冷场的现象。新课程英语的课堂仍然是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能力的主要渠道,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效果。新课程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英语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前的组织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轻快和谐、平等安全的课堂氛围。能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不仅有好的情绪和注意力,而且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能被激发。

参考文献:

[1](英)斯克里温纳《学习教学:英语教师指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第一版

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课前导入 篇7

关键词:课前导入,误区,方法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虽然一般的课堂导入只有短短两三分钟的时间, 但是一个好的导入却可以带活接下来的四十分钟的教学活动,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技巧。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它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物理这门课, 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 同时, 物理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探索能力等的培养也具有很多的优势, 因此学好物理这门课程无论是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将意义非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 在上物理课之前, 要努力上好课前导入部分, 争取为物理教学工作开一个好头。

一、课前导入的误区

1.导入方式单一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一提到课前导入, 教师就会想到在课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回忆, 或者是给学生讲几个学生早就耳熟能详的物理学家的故事, 这样的课前导入事实上很难起到导入应当起到的效果, 并且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2.导入形式大于内容

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很注重课前导入部分, 这当然是好事, 然而问题就是很多教师是为了导入而导入, 过分地注重导入的形式, 而忽略了实质内容。例如, 为了增加导入的趣味性, 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的时候, 往往严重偏离了物理学科, 让物理导入变成了学生的游戏时间, 这样就失去了物理导入的实际意义。

3.导入时间过长

一般而言, 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的时候一定要把时间控制在三到五分钟之间, 毕竟一堂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如果一个导入占用了太多的时间, 势必会影响接下来的教学进度。

4.课前导入偏离学生的实际

课前导入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 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的时候无论是举例子还是提问题都不能偏离生活实际, 否则不但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甚至还会出现反作用, 例如, 当教师利用提问进行导入的时候, 由于所提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实际和认知水平, 使得教师的问题一出, 班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试想, 这样的导入又怎么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因此, 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的时候一定要努力避开这些误区, 努力让课前导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个好的课前导入就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以便促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只要符合这些要求的都算的上是优秀的课前导入, 以下几种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到的几种导入方法。

二、常用的导入方法

1.生活实例导入法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 因此, 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物理学科的这一特点, 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入手, 这样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也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 我在上到关于热的现象时, 我就从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入手进行导入工作, 像是我们平时打开冰箱的时候往往会看到一些白色的雾气涌出来、家里用的樟脑丸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会慢慢变小直至最终消失、灯泡用久了会发黑, 等等, 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是十分常见的, 很多学生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一旦把这些学生习以为常的事物和现象拿到课堂上来讲, 学生立马会产生好奇心, 并迫切想要知道这些现象里到底包含哪些物理知识, 这样不用教师要求, 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也会认认真真地听教师讲课, 以期能够在教师那里获得答案, 满足好奇心。

2.悬念导入法

一般来说, 人们在看书或者看电影的时候, 都不希望事先知道结局,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好奇心, 而带着好奇心去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候会让活动本身更具吸引力。根据人的这一心理特征, 在上物理课之前, 就可以采取悬念导入法, 教师要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一个悬念,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这样边思考边学习的效果当然会很好。例如, 我在上“大气压强”的内容时, 就给大家变了一个“小魔术”。首先, 我拿了一个塑料瓶子, 并在这些瓶子的底部用针扎了很多小孔, 接着再往瓶中灌进去一些水, 然后迅速的拧紧瓶盖, 这时候, 学生就会发现, 水并没有像他们预期的那样会从底部的小孔中流出来, 这是为什么呢?我看见学生在下面都睁大了好奇的双眼, 希望能够得到答案, 这时候, 我就充分地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认真听我接下来所讲的内容, 让他们在听课过程中去寻找答案、解除疑问。

3.实验导入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理实验是一种融合了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等为一体的活动, 因此,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的这些优点, 通过物理实验进行导入。例如, 当我在讲到惯性的内容时, 我就给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 首先我拿出一个杯子, 接着在杯子下面放上一块手帕, 这时候, 我就问同学们:“大家觉得一旦我把手帕从杯子下面抽出来, 杯子会倒下来吗?”这时候, 大部分的同学说杯子会倒下来, 接着我握住手帕迅速地把它从杯子底下抽出来, 结果杯子纹丝不动地立在那里, 这样, 很多学生都感到很惊奇, 这时候, 我在顺势导入:“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物体存在的惯性所导致的”。通过这个简单的小实验, 学生不但亲眼看见了惯性的作用, 同时也使得学生对于惯性的概念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理解, 这对接下来的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进行实验导入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来, 例如, 我在上到“杠杆原理”的内容时, 就拿来了两块用钉子钉在一起的木板, 然后我就请学生上来帮我用手把这个木板掰开, 这时候很多自认为力气很大的学生都纷纷举手要求上来试一下, 结果都以失败告终。接着, 我又拿出了一个工具螺丝起子, 接着找了一个比较瘦弱的女生上来用起子把木板撬开, 结果这个女生很轻易地就办到了。通过这个实验, 我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开始了杠杆原理的讲解。利用这样一个由学生参与的实验进行课前导入, 起到的效果往往更加理想。

4.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也越来越广泛。多媒体与常规的教学工具相比具有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等一系列的优点, 而这些优点刚好就是课前导入所需要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导入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例如,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工具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一个模拟实验, 甚至是一首歌曲, 通过这种导入方式, 学生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样, 自然会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 课前导入的方式还有很多种, 只要教师积极努力地去探索、去研究, 会发现更多的有效的导入方法。

课前导入 篇8

一、课前导入环节的功能

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巧妙的课前导入环节一定要能够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因为学生在刚进入上课状态的时候, 往往注意力不会很快集中, 如果这个时候, 教师跨过导入环节, 直接进入新课讲授环节, 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做好准备, 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而这时候如果能够采取一些方法来对新课内容进行导入, 就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过渡时间, 让学生能够做好学习的准备, 把注意力拉回到学习状态, 这样, 教师再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就会顺利很多。

2.明确学习目标

一般而言, 课前导入环节的内容都是与接下来要上的新课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并且大部分的情况下, 我们课前导入的内容都是围绕着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目标等来开展的, 因此, 一个好的课前导入除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外, 往往还可以明确学习目标, 让学生通过短短的导入环节, 对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活动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这样, 会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针对性。

3.启发学生的思维

课前导入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抛砖引玉, 教师在开展课前导入的时候, 通过一些导入内容的引导, 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一些问题的思考, 这样, 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在此过程中得到提升, 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以上是课前导入对于课堂教学所具有的功能, 而为了使这些功能得以发挥, 我们在进行课前导入的时候也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二、课前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

由于课前导入的功能首先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 要想实现这个功能首先就要保证课前导入内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 我们在开展化学课堂教学时就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 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化学史、一些名人事迹等, 又或者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导入, 把一些抽象的化学知识通过多媒体工具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等。通过这种有趣的课前导入, 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有效地被吸引过来, 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2.简洁性

有的教师了解了课前导入的重要性以后就非常重视课前导入环节的开展, 在上课之前往往洋洋洒洒地说上小半节课, 学生在教师有趣的课前导入中也感到轻松有趣, 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而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核心则在于对新知识的讲授, 如果仅仅在课前导入环节上就占用了太多的时间, 那么接下来, 教师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新知识进行详细地讲解了, 这样势必会影响整个教学质量。因此, 一般而言, 课前导入要维持在三到五分钟之间, 不宜过长, 否则占用了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 只会使整个教学活动显得头重脚轻, 失去了课前导入应有的积极作用。

3.启发性

我们进行课前导入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启发, 因此, 我们在进行课前导入的时候可以注意引入一些启发性的内容。例如, 我们可以尝试着采用设疑导入法, 在上新课之前根据接下来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提出一些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 这样, 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 还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活动, 从而达到锻炼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目的。因此, 我们在选择课前导入内容时要注意选取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内容。

4.结合实际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在实施课前导入的时候有很多方法可以用, 如故事导入法、歌曲导入法、实验导入法、直接导入法等, 至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什么导入方法就要结合实际情况了, 这里的实际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 又要考虑到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实际, 只有结合实际, 才能够使得我们的课前导入环节发挥应有的功能。

初中科学课前导入方法探究 篇9

笔者听过很多教师展示的教学比武课或观摩课, 感觉凡是特别优秀的课, 听了特别舒服的课, 其课前常有一个精彩并独具匠心的导入, 能让听课者 (教师与学生) 在没有看到执教者之前, 或是执教者没有开口前, 从先前的一种课程思维状态很快转入到学习科学的思维状态中。

一、挖掘情感因素, 实现以情优教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 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总会产生各种情感, 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教学活动是具有强烈情感因素的行为, 学生和教师的情感都渗透其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充分发挥情感这一因素, 对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如何挖掘情感因素?一是教师可以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从情感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组织;二是拓宽或延伸教材内容, 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素材, 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拓展或延伸。我们只要用心体会、挖掘、收集, 几乎每堂课都能找到自己所需的情感因素。

案例1:《安全用电》教学

杭州市第十中学的市教坛新秀朱老师, 在一次杭州市教研活动中, 执教了《安全用电》一课。课前, 朱老师让学生观看短片《中国达人刘伟的故事》:“刘伟, 1987年出生, 在10岁时因触电失去了双臂。但他自强不息, 12岁时开始学游泳并进入了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 仅仅两年之后, 就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为能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夺得金牌, 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导致了刘伟免疫力下降, 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在医生的劝告下, 他不得不放弃游泳, 但很快他又有了另一爱好———音乐。23岁那年, 刘伟出现在《中国达人秀》的比赛现场, 用脚趾演奏钢琴曲《梦中的婚礼》, 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当评委高晓松问他:‘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刘伟说:‘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 要么赶紧死, 要么精彩地活着。’”

看完视频, 朱老师请学生谈谈感受。有的说刘伟对生活自强不息的态度值得学习, 有的说安全用电尤为重要, 等等。师生间情感的交流瞬间展开, 震撼的感受一触即发。接着, 新课导入自然顺畅, 听课者都被深深地吸引了。

从该案例可以看出, 朱老师在《安全用电》的教学中充分挖掘, 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素材———不注意安全用电, 将导致一个正常人变成残疾人的严重后果, 并对其进行拓展、延伸———中国达人刘伟自强不息的故事。观看视频强烈地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效率, 增加了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而且还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教育意义, 从而实现了以情优教的目的。

二、创编游戏竞赛, 激奋内心状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那么, 如何使学生达到这种状态?笔者认为在课前创编游戏竞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教学中可作为导入课题用的游戏是相当多的, 如角色扮演游戏、小品剧游戏、拼装模型游戏和实践操作游戏等。教师若能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想象, 利用常见材料大胆地设计各种游戏, 那么就可使课前导入变得生动有趣。

案例2:《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教学

在全国第三届“睿达杯”初中科学名师课堂教学峰会活动中, 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深圳的雷老师执教了《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一课, 其课前导入是:一、播放视频与歌曲, 内容是在优美的“团结”歌声中, 展示班级学生的生活照片, 如学生和老师一起吃饭、拔河、跳绳、做眼操, 等等;二、课前小游戏———学生做教师指令的相反动作, 全体坐下 (全体起立) , 向前转 (向后转) , 用力拍拍你的脚 (轻轻拍拍你的手) , 再轻一点 (用力一点) , 请站立 (请坐下) ……接着, 课堂导入为:我们来玩“沙子”好不好?学生在高昂的情绪和振奋的内心状态下, 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新课的教学。值得一提的是, 接下来的整堂课围绕着学生玩“沙子堆山”的游戏进行。

在上述案例中, 雷老师正是利用初中学生喜欢游戏、好动好玩的特性, 通过播放生活视频和歌曲, 让听课者融入其中, 又通过逗人的实践操作游戏———相反动作, 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 从而顺利导入到新课中。接着, 又通过“沙子堆山”的游戏, 形成了学生互相激励、团结奋进的学习场景。

三、创设问题场, 提供思维线索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又叫做设置“问题场”, 它能为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提供思维线索, 进而达到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目的。

如何创设问题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紧扣学生熟悉的生活、自然现象或事例创设问题场;二是运用多媒体集结问题素材创设问题场;三是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过程、现象、疑问等创设问题场;四是倡导学生参与和思考生产、生活中的科学活动创设问题场;五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和课内外比较创设问题场。[1]总之, 在学习中创设“问题场”, 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因素的相互作用, 也即“场”的作用, 可以促进科学问题的酝酿和生成。

案例3:《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

在浙江省优质课评比活动中, 一等奖获得者杭州外国语学校丁老师执教了《原子结构的模型》一课。课前, 丁老师播放了视频《从一亿光年到0.1费米的穿梭》:从广袤的宇宙空间, 到太阳系, 到地球, 到一座建筑物, 到一所学校, 到一个运动场, 到一位学生, 到一只手, 到手的内部……视频将学生的思维从宇宙空间带到了一个大家都有但同时又十分陌生的微观环境。建立在学生已有“分子由原子构成”知识的基础上, 丁老师提出了:“你看到过原子吗?”“原子可以再分吗?”等问题, 接着再运用难以认识、观察、描述的一些事物变得直观、易懂的模型法, 点出教学主题, 同时设计成了一副对联“观微观世界精彩, 探原子结构模型”, 拉开了一堂课的精彩序幕。值得一提的是, 新课结束时, 屏幕再一次显示了开课时的那副对联, 并请学生注上横批, 结果出现了诸如“微观世界真奇妙”“科学很神奇”等五花八门、妙趣横生的横批。

在此案例中, 丁老师通过视频展示, 巧妙地创设了“问题场”,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身体部件”产生兴趣:我身体上的微观粒子到底是怎样的, 可不可以再分……这样的导入,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来源于身边, 学习原子结构模型是为了解自身组成的需要, 而不只是为学习原子结构而学习。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 兴趣自然得到了激发, 教与学也就更加相辅相成了。

有一位学者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 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 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 涌出来的是一股极大的感染力。”新课课前的导入技巧还有很多, 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 几乎每堂课都能挖掘到我们想要的素材, 达到课堂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课前导入策略研究 篇10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课前导入的必要性

“万事开头难”这句俗语用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非常合适. 课前导入是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新课讲授的时候运用的手段之一, 科学的课前导入将起到很好的效果, 既能使学生提起兴趣, 产生学习物理的动力, 也能让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上[1]. 教师想要获得良好的物理教学效果,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抓住学生注意力, 因此在物理课开始之前, 教师仅仅需要花费一两分钟, 让学生从课间休息的精神放松状态中定下心, 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师所设置的课前导入情境和物理问题中, 激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速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 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物理知识, 为整堂课的物理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初中物理课前导入的具体实施策略

在初中物理课前导入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设置悬念导入法、结合生活导入法、背景故事导入法、教学活动导入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从而有助于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 现结合具体的实施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1. 设置悬念导入法

初中生总体上来说还是孩子, 因此强烈的好奇心就是初中物理教师进行课前导入的切入点之一[2].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 在物理课开始前给学生设置悬念, 使学生积极踊跃的思考并参与到物理知识的讨论中, 教师再引入正题, 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物理知识.

例如, 教师准备一个纸杯和一个乒乓球, 在课堂开始前向学生提问: 如果将乒乓球放在纸杯里, 再沿着平行于纸杯开口的方向吹气, 乒乓球还会不会老老实实的呆在纸杯里? 提问之后, 学生会做出各种各样不同的猜测, 教师可以让回答“会”的学生亲自到讲台前进行实验, 让回答“不会”的学生用自己的见解回答为什么不会, 并在学生讨论最热烈的时候解答, 引出本节课流体压强的课程重点. 在这种课前导入方式下, 学生被教师设置的悬念吸引, 并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中, 教师再趁热打铁, 引出本堂课教学知识点, 达到物理知识的顺利代入.

2. 结合生活导入法

在未进入到初中阶段学习之前, 学生从未接触过相关物理知识, 因此, 初中物理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 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再进行物理课程的引入[3].

例如, 教师在课前提问学生: 大家有没有注意过, 衣柜中的樟脑球时间久了就变小了, 冰箱门打开之后会有白色的气体, 雪化的时候反而比下雪的时候温暖, 这些都是什么原因? 学生通过回想日常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展开激烈讨论, 教师在更加深入的设问: 大家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 将这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归类? 在学生积极思考的时候,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热现象”的课程题目, 进行本节课的讲解. 这种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能够拉近物理和生活的相关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背景故事导入法

在日常生活中, 学生听到最多的或许就是新闻了.因此, 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向学生讲述一段有关于物理现象的新闻背景故事, 让学生脑海中呈现一副故事景象, 从而达到将学生引入课堂主题的目的.

例如, 教师向学生讲“一个馒头引发的伤害”新闻故事, 在火车轨道边躺着一个人, 头部有伤口, 距离人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沾血的馒头, 让学生猜测这个人是由于何种原因而受伤的, 学生因为这个严肃与趣味并存的话题会积极探讨原因, 在学生纷纷猜测的时候,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加速度”三个字, 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4. 教学活动导入法

教学活动是一种物理课堂上的实践, 教师通过小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 手脑结合的过程中, 学生既学会积极思考, 也学会积极动手参与, 从而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4].

例如, 教师准备粉笔、乒乓球和核桃, 让学生用手分别捏碎这三样物品, 再向学生提问: 捏碎这三种物品的感觉有何不同? 学生积极回答, 教师就此引出“压强”的物理知识点, 在本节课上讲解.

总之, 初中物理教师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提升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就必须掌握正确的课前导入方式. 正确的课前导入方式能够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让学生能够在新课程和新知识的学习开始时就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志伟.谈初中物理教学情景的创设[J].新课程导学, 2016, 13 (2) :110-111.

[2]许晓明.人文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功能[J].吉林教育, 2016, 11 (2) :142-143.

[3]高世明.浅谈影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J].教育革新, 2008, 16 (5) :221-22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课前导入】相关文章:

新员工入职培训导入09-02

新员工入职培训导入06-12

微课导入08-11

新课导入方法05-06

新课导入法06-24

高中语文导入课08-28

新课导入艺术08-03

新课导入法范文05-22

共创成长路导入课06-29

高校思政课课堂导入08-12

上一篇:农村婚姻下一篇:投资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