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是成功的关键

2024-07-09

因材施教是成功的关键(精选十篇)

因材施教是成功的关键 篇1

一、因材施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早在数千年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直至今天“因材施教”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教学方法也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技术引进课堂。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的教法,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唇干口燥,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或是远远地坐在后面角落,不停地玩手机、玩平板电脑等。一节课45分钟下来,教师辛苦,个别学生玩手机眼睛也酸,课堂收益也不大。想要扭转这种局面,好的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动脑筋想办法。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尽量吃透,深入浅出,启发学生,循循善诱,还应结合学生自身的基础,难点重点讲解,对基础差点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如:笔者在讲授《电子技术应用》内容时,利用学生对各种家用电器、学生电器(手机、mp5、平板电脑等)是如何工作的强烈好奇心,多做一些电子电器的基本检测和基本技能训练,教学生如何判断家用电器的简单故障。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因好奇而感兴趣,在学习时就会积极开动脑筋,配合教师课堂教学,带着问题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自身素质及专业能力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

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远远不够。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层次较高,专业性、实用性较强。要求教师在专业领域有专长,功底扎实。一个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首先渊博的知识,要求教师博览群书,精通所教学科,对所教学的知识有较系统而透彻的了解,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广泛涉猎相关学科。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指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及教育规律的应用能力。教师工作实上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收到预期效果,就必须具备完整的能力结构,诸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口头、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能力,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情绪、情感的自我控制能力,等等。

三、师生互动、教学做合一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措施。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教师学识渊博,满腹经纶,讲得再好,一切努力都必须通过学生才能产生效果。因此,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学生。笔者认为要上好每节课,首先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校要重视学生德育课的学习,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提高学生对各种事物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树立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远大理想。其次,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从各个方面进行教育,关爱帮助学生,学校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尽量关爱每位同学,启发他们带着问题思考学习,大学教师不像中学老师有升学率的压力,有早晚自习,在大学学习靠的是自觉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笔者在电子技术教学中运用了下面几种互动方法:1.运用“二会、二懂”的方法进行基本技能互动教学。“二会”是指通过演示教学(各种教学演示板如彩色电视机故障演示教学板)、演示实验,教师教学生做(测试),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一会应用各种仪器、仪表、设备对元器件进行好坏判断、极性判别、参数的检测;二会用万用表对三极管放大电路、振荡电路、集成块各脚在线电位进行测量,掌握判定三极管、集成块是否正常工作的检测方法。“二懂”是指通过必要的电路原理教学,使学生一懂电路的工作原理(直流通路、交流回路),信号的来龙去脉,以及信号幅值和频率的变化;二懂元件的作用(放大、振荡、运算、耦合、传输、选频、滤波、陷波、检波、整流、阻尼等等)。2.组建制作兴趣小组。辅导学生制作或组装无线话筒、迷你广播电台、助听器、小型单放机、超外差式收音机、功率放大器、逆变电源等。通过对这些电子器件、维修设备(工具)的制作和组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故障、排出故障的能力。3.在校园网建立师生互动平台(BBS),师生沟通交流、教师授业解惑。

综上所述,因材施教、师生互动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摘要: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思想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文章以两方面展开论述:其一教师如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其二,学生应明确学习目的,端正态度。二者有机结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机遇是成功的关键 篇2

机遇是留给准备好的人。劳伦斯.J.彼得不是说过,不要有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想法。只要你是锥子,哪怕是放在口袋里,年长日久,也会冒出尖来。机遇是富有神奇色彩,一个人的成功有一半是机遇,一旦失去了机遇,那将终身遗憾。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聪明过人,才华横溢,但总得不到上司的重用,在一次镇压政变中,他的军事才能发挥了作用,致此一举成名,以后便飞黄腾达,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皇帝。许多成名的艺术家亦是偶然的机遇被发现而大发光彩,歌唱家张建一在澡堂的一声大叫,被慧眼发现,这个五音不全的男高音,经过学习训练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

首先,我们要了解,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它像凤毛麟角,希罕至及,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曾慨叹过: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筹笔驿》诗中的两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机不可失,时不在来。万事都皆求一个,天时地利人和,若不能慧眼识辨,它就会瞬间消失。

其次,我们必须善于抓住机遇。每一次机遇的到来,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它不仅需要我们有坚实的功底和知识储备,更需要我们在看到机遇的时候,拿出拼搏和应战的勇气来。翻开人类奋斗的史册,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因为抓住机遇而“柳暗花名又一村”,正摘取着成功的桂冠;也有的人因为与机遇擦肩而过,还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甚至为错过机会而抱憾终生。所以说抓住机遇也是一种能力,它会帮助你在人生道路上,苦苦跋涉时来一次转折性的飞跃,让你看到成功女神的微笑。

因材施教是成功教学的阶梯 篇3

【关键词】 因材施教 方法 成功教学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它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成功实施因材施教,彰显因材施教的魅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

1.根据学生的性别特点进行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表明:男女学生在生理、心理上确实存在着差异。一般说来,女生在生理发展上较男生早熟一、两年,在小学和初中低年级时,女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机械识记能力一般强于男生,加上这一阶段学习的内容中抽象思维的成分比较少,所以,此时女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比男生好。上初三乃至高中后,学习内容中机械识记成份逐渐减少,抽象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男生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女生则在理科的学习中显得较吃力。所以,教师应看到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分别保持和发展各自的优势,共同进步。比如:初三及高中的老师,对女生理科方面的学习应多加指导,使她们的文理科都能平衡发展。 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

同一个班的学生,年龄相差两三岁是司空见惯的,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说,人的各年龄阶段都各有其特征,十六岁以上的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差不大,但是十二三岁和十五六岁的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差就很远。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比如:让初一学生默记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不到五分钟,他们全都变成朗读了;初三学生却能"默而知(志:记住。)之"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孔子说:"君子有三个方面需要戒备:年少的时候,精力还没有稳定,要戒备因为美貌而产生的感情和欲望;等到壮年的时候,精力正是旺盛的时候,要戒备争斗;等到年老的时候,精力已经衰弱,要戒备贪得无厌。"孔子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分别提出了应注意的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

3.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

能力的水平差异主要是指智力差异。经大量的测验证明,能力的个别差异有大有小,基本上呈常态曲线式分布:两头小,中间大,智力优秀的和智力迟钝、有缺陷的,所占比例都很小,而智力处于中等水平的所占比例大;人的能力表现早晚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人才早熟也有大器晚成;能力在结构上也有差异,有的想象力丰富,有的记忆力强等等。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 

4、采用及时肯定,培养学生自信、自主、创新的方法

首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努力了,有了一点进步,就对他赞赏并让他有表现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这对学生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喜欢优秀学生,但任何班级中都有几个"怕学习、学不好"的孩子,因此我们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的信心。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比如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尽可能让后进生回答问题,让他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果他们回答正确,加以鼓励,如果回答错了还是鼓励他:鼓励他敢于回答问题。让别人正确回答后,再让他复述一篇,同样给予他鼓励,这样既不伤害他的自尊心,又能激励他下次能认真学习和思考。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跟我学"到"我要学",以主人的姿态投入训练。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权让学生独立自主,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参与度深了,并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学习的过程逐步成为学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活动过程,同时让独立探索成为学生的强大支点。

5、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与层次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时,不仅要问在点子上,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都能回答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基础组、普通组、提高组三组,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的方法,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

如:1、设计全体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可以让基础组的学生通过看书回答,其他层次的学生当然要求能熟练回答。又如在进行课堂小结时,让学生回答,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这类问题,既是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总结,既起了巩固知识的作用,又能调动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这些问题,要求基础组的学生只要能回答出其中的一两个方面即可,而普通组和提高组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完整地回答。2、设计中下等生回答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做到在新授课中的复习铺垫部分和练习课中的问题让基础组的学生思考并回答。对于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启发就能回答的问题也让他们回答,并做到适时地予以鼓励,以增强中下等生学习的自信心。3、设计中上等学生回答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尽量设计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后才能判断、推理的问题让中上等生回答,以发展他们的思维,如"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你还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进行解答吗?" 

6、結合教学内容,做好针对性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如:1、对于提高组的学生,注意多引导他们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让他们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2、对于普通组的学生,应指导他们也去做稍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兴趣,争取进步。3、对于基础组的学生,他们对于学习缺乏自信心,知识欠帐较多,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这些学生,应结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准确有条理地进行表述;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解题,在补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让他们逐步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总之,因材施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之一。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并让学生体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才能使得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在课堂上得到落实,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优质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所以我呼吁,全体同仁,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祖国的明天,请你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因材施教是成功的关键 篇4

近些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我国高等教育中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即高职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高职院校承担起了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为促进地方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充足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前人说过,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 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这一名言充分说明了理念领先的重要性。在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中, 如何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指导学院的改革和发展, 是所有发展中的高等职业院校共同和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 高职院校要想自我突破, 寻求进一步的发展, 创造竞争优势、培植和增强竞争实力, 确保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就要着力在办学理念、办学机制、战略定位、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在培养富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整体综合素质上下功夫。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和“因势利导”的实训途径, 保证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社会经济建设、迎接就业挑战的能力。

1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和特点使“因材施教”成为必须

1.1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和特点高职生一般是在专科层次录取

的, 他们大多属于智商较高、情商较差, 自尊心、上进心较强而学习能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其中有些是因为农村的基础教育薄弱而影响了学习的质量, 有些是因为家庭的变故或父母疏于管教而耽误了学习, 有些则是因为自己的任性或贪玩而曾中止或放弃过学习。他们虽然在文化基础知识方面学得确实不够扎实, 但毕竟经过了十几年基础文化知识的强化训练, 也属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一般求知欲、学习热情较高, 关心专接本、专升本、自考本、英语和计算机过级等考试信息, 但对自己的前途未来和社会定位却较为迷茫和无助。

高职生生源质量的现状, 表明了他们在中学学习阶段存在着一定的学习障碍, 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大学学习阶段在学习上仍存在着普遍性的问题:

1.1.1 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不甚明确, 学习的主动性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强, 虽有一个基本的学习目的但具体目标或达到目标的途径并不明确, 缺少学习的源动力。同时由于就业的压力比较大, 学习的实用主义心理较为突出, 通常具有较为鲜明的机会主义倾向。许多学生片面重视实训、实践课程的学习, 而忽视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夯实。导致他们在学习某些基础理论课程或专业理论课程时情绪低迷, 有的甚至表示就是不喜欢学习, 有的有厌学情绪。面对某些较难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或考试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

1.1.2 欠缺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由于高

职生在中学时的文化基础知识就学得欠佳, 上了大学以后, 许多教师反映这些学生基本就不会学习, 许多学生也感到专业课的学习难度较大且无所适从, 因此有些学生在学习上就采取了消极地应对方式如逃课、上网、睡觉、打牌、考试作弊等;许多学生的学习缺乏计划性和关联性系性, 课前基本不预习、上课时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课后复习则以老师留不留作业为标准。许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学习方法上出了问题, 对于大学学习以自学为主极不适应, 自学能力、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互动能力、学习效率等均存在欠缺。对“读书苦”有畏难情绪, 对“苦读书”还不习惯, 使得学习的心态极为浮躁, 缺乏学习的持久性。

1.1.3 学习的认知能力偏差, 学习的探究性有待引导高职院校

的学生学习的认知策略、知识的迁移、记忆策略等相对而言较为缺乏, 使得学习效果不佳, 学习的自信心由此发生动摇, 自我心理压力也因此而产生。由于学习缺乏探究性, 致使许多学生难以体会学习的乐趣, 缺乏对所学专业知识课程及所学学科的整体把握。因此, 理论知识尤其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难以拓展, 学习的深度以及所能达到的高度受到较大的限制。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知识的指导, 在实践、实训课程的实际操作中, 遇到相关的理论问题又往往难以展开, 影响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1.2 高职教育贯彻“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因材施教”是我国

的大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的一个教育原则, 强调的是要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 给予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对于我们的要求就是, 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来组织我们的教学大纲、有针对性的来实施我们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不仅涉及到教学方法的问题, 其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了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问题, 体现出了教育管理的人性化。在我们高职教学中一个最大的弊端问题是在教育教学中以“谁”为中心的问题, 答案很简单:应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我们的生源是专科二批A或B, 处于享受高等教育学生中的较低的层次;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既掌握一定的法律基本理论, 又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对此, 如果我们的教师仍是拿着原来教大本、大专的教案来教我们的高职院校学生, 这就在教学目标上出了问题, 教学效果最终也就难以保证。

也许有人会说“因材施教”在理论上没有问题, 可在实际教学当中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就对肩负“传道、授业、解惑”之责任的我们政法类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的教师应充分了解、分析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 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应为我们的学生想的更多、做的更多, 使学生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要实现“因材施教”,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应对:

1.2.1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人生远大理想高

职院校学生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对象, 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由于我们的学生学习目的不太明确, 所以欠缺把学习目的具体细化到现实学习中的能力, 也迷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因此, 高职院校在实施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工作中, 应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尊重和平等的前提下, 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帮助学生树立更加远大的人生目标;同时, 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困难心理的研究, 采取各种富有成效的措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学习目标,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激励教育,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鼓励学生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1.2.2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教

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从中学进入大学一年左右的时间内, 中学时期养成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手把手的教学方法、“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学习方法, 会使我们的学生在大学学习的初期, 还会应用这些习惯。因此, 对大学学习中教师传授大容量的知识之后, 主要依靠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消化感到非常的不适应, 再加上学习的科目多、课时少, 教师又不给留作业、不告之重点。一下不知该学些什么?该怎么学?对此, 我们的教师应了解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 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随后的大学学习生活, 甚至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特别是教授一年级课程的教师, 要在讲授课程的同时从学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 以教材为主线, 在全面剖析讲课的重点、要点、难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多做练习,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 使其掌握较为全面的学科知识体系, 并进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2.3 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认知能力, 逐步引领学生探究性的

学习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自然, 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都有差异, 作为教师, 我们应时刻注意到这一特点。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 不仅要加强教学的现代意识, 不断充实现代的知识理念, 还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的教学设备, 帮助学生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同时还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进行不同侧重点的指导, 有效地激发起每位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大量的事实证明, 成功的学生并不只是简单被动的听课、完成作业, 他们往往是一个积极的有计划的学习者。对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或直接讲解、或应用示范、或边学边练, 让学生理解教授的知识内容;鼓励学生在相似情境和不同情境进行多次的应用练习, 使学生不仅能掌握所学知识、把握学习要领, 并在教师的指导和矫正下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这样, 学生学会了应学的知识, 教师的教学也收到了最佳的效果。

2 高职生“就业难”的现状使“因势利导”成为必然

2.1 高职生“就业难”的现状到了二十一世纪, 我国的高等教育

已经从“精英化”转向了“大众化”;高校毕业生的毕业分配也从“统包统分”转向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

高职生则因其学历层次、所学专业知识、获得的专业技能均处于较低位,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前最先受到了冲击, 学生的就业成为高职院校的第一要务。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市场机制, 在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又多属理论研究型而非实际应用型人才, 已远远落后于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 高职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再加上我国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渡时期, 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在进行着调整, 全社会都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也在其中, 存在着毕业即失业的难题。为此, 高职院校要想发展, 就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 创建起具有自己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而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 毕业生的总量在逐年增大, 全国就业和再就业的岗位又很有限, 学生和其家长的就业观念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 而目前高校的专业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掌握的专业技能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及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这些都表明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我国的就业工作, 特别是高职生的就业工作将面临者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2.2 高职教育落实“因势利导”的必然性“因势利导”源于《史

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 因其势而利导之”, 是讲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导向正常的道路。“因势利导”就是要求我们在为学生安排教学计划、内容、进度的过程中, 应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科学谋划, 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专业理论知识扎实, 专业技能过硬, 综合素质优良, 具有就业竞争力的献身与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学生是学校的产品, 对市场经济起着主导作用的就是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并最终形成信誉和声望而站稳市场。我院要想获得长期稳定地可持续发展, 就需要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此,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2.1 专业理论课程“精讲实用”, 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

素养学生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 教学形式大多数情况下是以教师讲课为主线;教学内容则是以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所教的知识为主。我们常提的“精讲够用”也只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提出的, 而被教育者的态度却被忽视了, 而制定大纲和计划的根据是什么?是学生的真实需求吗?是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吗?如果根本没有考虑被教育者的利益, 则是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出了问题。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以满足学生的利益需求为主, 而学生的需求就是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 教师在安排讲课内容的时候, 应充分考虑到那些知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应传授给学生的最有用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应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专业课程的课外学习和研究, 引导形成正确专业学习意识, 最终获得一生受益的专业素养。

2.2.2 实训课程扎实有效, 重点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体验高职

院校的特点要求专业理论课与实训实践课并重。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实训、实践课程的设置, 使学生增加接触实践、接触社会的机会, 积累专业实践经验, 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专业知识技能是求职的基础, 而工作态度、沟通能力、规划与工作能力这些综合素质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用人单位多要求1—5年的工作经验, 包括校内和校外的, 这与应届毕业生急于就业形成一定的冲突。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同时, 多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现在的用人单位招聘人才也更加理性、实际, 大多不重学历重能力, 最看中的还是相关岗位工作经验, 有的甚至信奉“经验为王”理论将经验作为招聘的前提条件。学生的校内实训便是学生获得工作经历和经验的重要手段, 学生通过实训课程的学习、模拟、演练, 专业实践技能得到了历练, 不仅能使课堂上所学的抽象的课本知识得到了巩固加强, 而且发现了学习中的不足。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尝试采用各种方法实施校内实训, 有的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工学交替”、“产学互动双赢”、“学练交替”等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2.3 就业课程形式多样, 重点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增长社会实

践经验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由基本素质、关键能力和专业特长三个方面组成。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重在掌握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积极的思想观念、心态及行为方式。关键能力则包括: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索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及责任感、终身学习的能力。专业特长是指学生自己所具有的专业特殊能力的集合。可见, 竞争力是学生就业、创业成功的法宝。因此,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给学生上就业课的时候应反复强调:要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求职成功, 基本素质、关键能力和专业特长三方面缺一不可, 否则就业过程不可能顺利, 即使一时获得了理想的工作恐怕也难以胜任。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在高年级后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了解社会、认识自我, 将课本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同时告戒学生要:坚定信念、诚信敬业、踏实勤勉、执著顽强, 做事先做人, 诚实的人品和快乐的性格也成为招认单位看中的条件。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又关注生存条件;既重视前途发展, 又重视待遇工钱从企业的发展前景, 个人的发展机会等多方面理性的选择就业岗位。在近半年的人才市场招聘会上, 对高职生的需求渐旺, 达到了50%以上, 用人单位看中的就是这些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优势。只有“出口畅”, 才能“招生旺”, 解决了就业问题, 就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 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在锐意进取、誓争一流的同时, 也应当树立忧患意识,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不断的更新我们的办学理念, 创新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 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近些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教育模式, 其教育目标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因材施教”、了解市场对学生的要求进行“因势利导”。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关键,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参考文献

[1]曲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清华大学.2006.150.

创业成功的关键是 篇5

我相信,“创业”是你能做的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最伟大方式之一,如果你把一群人用正确的股权激励方式组织起来,你可以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释放人的潜能,让他们做到原本不可思议的事。

既然创业组织这么伟大,为什么他们中绝大部分都会失败?我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是因为我12岁就开始创业。当时,我在初中学校的公交车站卖糖果;到了高中,我开始自己做太阳能设备;大学时,我又做扬声器。

而当我大学毕业,我开始创建软件公司,然后大概是在前,我创立了Idealab,之后二十年,Idealab共产生过100多家公司,其中很多获得成功,也有很多失败得很难看,我们从这些失败中学到了很多。

到底哪五个因素影响着创业成败

让我们回到正题。我觉得影响我刚才那个疑问的,有以下五点:

第一,是创业公司的“想法”。

我过去曾认为“想法”就是一切,我把我公司命名为“IdeaLab”,就是因为我非常崇敬一声“啊哈”想出想法的那一瞬间。

但过了段时间,当我有所成长,我开始觉得,也许“团队、执行力、适应能力/灵活性”,要比“想法”重要得多。

我其实从没想过我会在TED台引用拳击手泰森的话,但他曾说,“每个人对一件事都有计划,直到他们脸上挨了一拳。”这句话用来比拟商业,真是再恰当不过。

一个团队的执行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它适应客户打在他脸上拳头的能力,客户是真正的现实主义,这也是为什么我后来觉得,团队可能是最重要因素的原因。

再接着,我开始关注“商业模式”:

这个公司是不是有非常清楚的客户收入模式?商业模式的重要度突然在我脑海中上升,我觉得它可能是影响一个创业公司成功或失败的最重要因素。

再接着,到了第四阶段,我注意到“融资”。有时公司会面临资金紧缺压力,也许这是最关键因素?

然后,当然,再下一个阶段,是“时机”。这个想法是不是太前卫,世界其实还没准备好呢?你是不是比别人提前了,以至不得不教育市场?或者说,“时机”正好?还是已经太晚,现在已有很多竞争对手?

原来,最重要的居然是时机

所以,当我思考大量公司,我一直非常仔细考量这五大因素。我大概看了IdeaLab的100个公司,以及100个非IdeaLab公司,希望能获得一些科学性的答案。首先,在Idealab公司中,我找了五家最成功公司,分别是:Citysearch、CarsDirect、GoTo、NetZero和Tickets.com,他们都是价值十亿美元级别的公司;

然后,我又在IdeaLab里挑了五家最不成功的公司,分别是:Z.com、Insider Pages、MyLife、DesktopFactory、Peoplelink,我们曾对他们期望很高,但他们不成功。

然后,我试着按规模对他们进行打分,再根据分数进行排序;接着,我又在非Idealab公司中挑了像Airbn、Instagram、Uber、Youtube和LinkedIn这样世界范围内都极其成功的公司,以及一些失败得也非常恐怖的公司,比如Webvan、Kozmo、Pers.con Flooz和Friendster。

后面这些公司,基本都拥有大量资金,某种程度上,甚至有自己商业模式,但都没成功。我想从中了解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因素,结果让我大吃一惊。

排在首位的最重要东西是:时机。将成功和失败公司的差异进行比较,时机因素占到了42%;第二,是团队和执行力;想法的可辨性(Differentiability)和独特性则排在第三。

当然,这个结论不绝对权威,也不是说“想法”不重要,但它确实让我感到吃惊,想法原来不排在首位,有时一个恰当的时机更为重要。

而排名最后两个,分别是商业模式和融资,这对我Make Sense。商业模式没那么重要,可能是因为最开始创业时可以没商业模式,如果用户对你创造出来的东西有需求,你可以发展后再慢慢加入商业模式。

融资也一样,如果你最开始资金不足,但项目的确有吸引力,你可以非常轻松就得到大笔钱,这在今天尤其如此。

现在,让我给你一些关于上述每条结论的具体例子。拿Airbnb举例,我们都知道它很成功,但最初很多聪明的投资者都没有投资,因为觉得:“没有人会把自己家租给陌生人”。当然,用户证明这种想法是错的,但它成功的原因中,除了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一个好想法,超棒的执行力外,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时机。

Airbnb恰恰创立于经济周期中的“经济萧条”时,人们非常需要额外收入,这也许有助于人们对钱的渴望,超过他们不想把房子租给陌生人的想法;而Uber其实也差不多,它需要司机加入系统的“时机”如此完美:大量司机正寻找额外收入,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还有我们一些早期成功的案例,比如Citysearch这家公司,它就是在大众需要网页时出现;而GoTo.com,早在就在TED讲台上宣传过自己想法,当时,它正寻找低成本但有效率的方式获取流量。我们觉得它的想法简直太完美,但实际上,好像时机更重要。

然后是我们自己的一些失败案例。我们开了家叫Z.com的在线娱乐公司,当时,我们曾对它特别兴奋,融了足够多钱,还有超级棒的商业模式,甚至令人难以置信地签下了一堆好莱坞天才级人才加入。但到间,宽带普及率太低,用户要在线观看视频很不容易,你得把编解码器放到浏览器,并帮用户做完所有事,最终这家公司在倒闭。

然后呢?仅仅两年时间,Adobe Flash解决了编解码器问题,美国宽带普及率也超过 50%,YouTube完美抓住了这一时机。事实上,YouTube最开始时都没商业模式,他们甚至都不确定这家公司能否活下去。但最终结果是,YouTube真的赶上了非常非常棒的时机。

所以我到底想说什么呢?总结一下,我要说的就是:行动力很重要,想法也很重要,但时机更重要。那么怎么评估时机?看用户是否真的已准备好接受你提供的东西,并且你自己要对时机这个问题,有百分之百的真诚,不能去否认你看到的任何事实性结果,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有自己非常喜欢,也是你很想把它往前推进的事,你就要在关注“时机”这件事上,非常非常诚实。

资源是成功的关键 篇6

人生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时间资源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人常说,年轻就是资本,这是指年轻人有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业。即使挫折、失败也可从头再来,而上年纪的人只有感叹。

2.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也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一个人拥有的知识,与他成功的机率成正比。在未来,在某一行业、一专业领域里学有所专的人才大受用人单位欢迎。

3.人际关系资源

众所周知,办成一件事,或一个人的成功,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固然很重要,但人际关系的贡献竟然占60 %一80 %。可见,人际关系对人生的决定性影响力。

在人生的道路,有三大人际关系资源需要精心经营:

(1)亲缘关系。包括父母、夫妻、兄弟姐妹、叔叔阿姨等亲戚。他们是你事业的坚定支持者。

(2)学缘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在纯情年代结下的深厚友谊。很多人的成功得益于同学的帮助和提携,同学不但帮助你解决问题,而且提供各种机会。微软总裁巴尔默就是比尔? 盖茨的大学同学,盖茨不但将他从学校中拉到微软公司,而且给股份,给职位。如今,巴尔默身价几百亿美元,还担任微软公司总裁。

(3)业缘关系。处在同一行业内的同事、伙伴,由于业务、工作上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无数事实证明,你身边的人对你最重要。古人云,远亲不如近邻。这两句话都说明,业缘关系,可以在工作上、生活上使你受益匪浅。

4.健康的身体

工作需要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来支撑。在未来社会,加班很正常,特别是重大项目攻关阶段。保持好身体的关键是劳逸结合,有张有弛。一些行业和特殊工作岗位聘用人才,首先看身体。如市场推广人员,要“能适应工作强度,能经常出差”。

5.金钱资源

桂龙药业成功的关键是专注 篇7

古人云, 大商谋道, 小商求利。谋道者, 道与利兼得。求利者, 道与利俱失。

古人以简洁形象的语句道出了企业经营与社会责任高度统一的重要性, 如今, 富有远见的企业家非常注重企业与其他利益群体的良性沟通和互动, 从行业发展、生态环境、公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的角度出发, 让企业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 确保企业真正获得长远发展的有利空间。

桂龙药业1989年成立于晋西北高原一个贫困小县, 20年的时间, 桂龙药业实现了“贵”与“隆”的宏愿。公司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厂, 发展成了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国中药行业知名企业。目前, 桂龙药业旗下拥有两个GMP生产企业,

一个经营公司、一个科研所和一个投资管理公司。两个生产企业总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 均为现代化的花园式GMP工厂。

业内人士表示, 桂龙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主要有3个原因:强大的品牌号召力、独特的营销模式以及企业文化带来的品牌溢价。

专注经营使企业成为行业领袖

在呼吸系统及咽喉类用药市场, 销售规模过亿元的单品很少, 来自桂龙药业的慢严舒柠却连续5年实现年销售过2亿元的骄人战绩。2010年4月22日, 桂龙药业迎来了企业20周年庆典。这家起自晋西北高原贫困小县的药企, 在短时间内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厂, 发展成了一家集研发、

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国中药行业知名企业, 成功的关键是两个字:专注。

这家起自晋西北高原贫困小县的药企, 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厂, 发展成了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国中药行业知名企业, 成功的关键是两个字:专注。

桂龙药业成立伊始, 便专注于呼吸系统及咽喉类用药领域, 立志做呼吸系统及咽喉类用药的领军品牌, 20年如一日不改其志。据记者

了解, 桂龙药业为了打造呼吸系统及咽喉类用药领军品牌, 投入的人力物力是巨大的。企业数据显示, 桂龙咳喘宁胶囊和慢严舒柠清喉利咽颗粒的研发费用累计高达数千万元。

事实证明, 桂龙的努力换来了巨大的成果, 其独家生产的产品桂龙咳喘宁胶囊已成功跻身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 自1989年上市以来, 已成为由感冒引起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首选良药;2000年, 桂龙药业又推出了专治慢性咽炎的专业用药——慢严舒柠清喉利咽颗粒, 迄今单品销售规模已达2亿元。

透过慢严舒柠清喉利咽颗粒制作过程, 桂龙药业的专注、专业程度可见一斑。据了解, 该药源自清代宫廷御药“宽胸利膈代茶饮”。在生产过程中, 企业尤其注意产品的品质, 精选上等原料, 并结合企业专利配方, 严格按照GMP标准生产加工。同时, 企业于2006年年底引进微波萃取设备, 使药品纯度及有效率大幅度提升, 大大为患者缩短了治疗时间。在“健康中国·中国药品品牌榜”评选活动中, 慢严舒柠清喉利咽颗粒以其“疗效好, 见效快, 价格实惠”等优势从同类竞品中脱颖而出, 赢得评审员及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认可, 最终夺得咽喉口腔用药类榜眼之位。

坚持走品牌之路

说起桂龙药业, 很多人不一定熟悉, 但是提起桂龙药业独家生产的产品“桂龙咳喘宁胶囊”以及治疗慢性咽炎的专业用药“慢严舒柠”, 相信很多人都会知道, 尤其是后者。

“感觉喉咙老有东西, 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 早上刷牙还恶心干呕?这是慢性咽炎的症状!”——这句广告语一出, 随即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桂龙“慢严舒柠”也随即红遍了大江南北。作为慢性咽炎的专业用药, “慢严舒柠”清喉利咽颗粒已成为国内慢性咽炎市场的第一品牌, 且市场仍在健康迅速地扩张。

据悉, 桂龙药业十分重视品牌管理, 管理层认为:“企业的成功最终表现为品牌之成功”。因此, 从2000年开始, 桂龙药业以大量投入电视广告和平面报纸广告为标志, 开创了专业治疗慢性咽炎产品——“慢严舒柠”品牌宣传的先河, 同时也开启了桂龙的品牌发展之路。10年的广告投放、创新的媒介投放组合、经典的广告创意, 使慢严舒柠品牌深入人心。经过长期的持续宣传, 桂龙产品的指名购买率始终名列同类产品的前茅。

桂龙药业总经理王俊新表示, 桂龙药业用了20年的时间, 不断追求在中成药领域的研发与创新以及为人类健康不懈努力的路途中, “熬”出了“桂龙”这一个值得信赖和充满力量的品牌。

形成合力文化, 是一个企业不可战胜的竞争力。

60岁的王秉岐对手机短信“情有独钟”。这位桂龙药业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数不清自己每天要花费多少时间一个字一个字地将建议、劝告乃至叮嘱发给下属或合作伙伴。意犹未尽之处, 还反复琢磨修改。

“为教育一个员工我发几千字上万字短信的时候都有, 因为你要给他把道理讲透”, 王秉岐说, “我给员工发的短信, 有的2000年初的他们还保留着呢。”

与其说他是企业家, 不如说是人生导师。也正因此, 在20年的创业过程中, 他才能将员工和相关合作者聚集起来, 形成合力, 把一个起步于晋西北高原偏僻贫困小县的企业做成了慢咽市场的领头羊。

“做人做大人, 走路走大路, 赚钱赚大钱”。他说。

实际上, 这“三大”也是王秉岐20年来时时向员工传递的。虽然他将之视为人生信条, 但却从不刻意强加于人。在他看来, “管”与“理”, 后者显然才是基础。

“老板的理念很重要, 但把老板的文化变成大家的思想, 是一个漫长的传教过程, 不是一劳永逸或一蹴而就的。”他说。

不过, 并不急于求成的王秉岐从来没放松过细节的渗透。在负责营销的桂龙药业副总经理戴峰的办公室里, “团队中没有不重要的人”几个金色大字占据了整整一面墙, 这就出自王秉岐的提议。

“面对一个团队, 分成三教九流是没法管理的。对待员工只能看成他们的分工、承担的责任不同”, 王秉岐强调说, “汽车的发动机重要不重要?重要, 但是掉了一颗螺丝它就转不起来。”在桂龙, 甚至连清洁公司派来的清洁工, 同样能享受到桂龙的福利。而对于那些一时“跑偏”的下属, 他反复劝告, 甚至因对人过度信任吃过不少亏, 但这也并没能让这位儒雅的管理者变得更为严厉和事必躬亲, 他相信制度, 同时, 也相信人心的力量。

让合力营销成为一种模式

不但对内, 桂龙的合力文化还延伸到了外部, 甚至在业内开创了合力营销模式。

谈及此, 王秉岐体会颇深。“大家合在一起做生意, 一定是从战略的高度去考虑, 才能够长远。如果只是为了分钱, 那终究要出毛病, 走不长。”他说。

多年来, 中国医药流通业一直存在一种怪现象:好卖的产品不赚钱, 甚至赔钱。因为厂家总会下达高不可攀的任务, 并用逐渐递增的返点来引诱经销商。为完成任务, 经销商不得不低价销售, 甚至把返点贴进去, 由此形成怪圈。众多流通企业苦不堪言。

2004年, 感受到流通业逐步集中趋势的桂龙, 却冒天下之大不韪对这种传统模式加以挑战。将近600家经销商, 浓缩到12家, 再从其他的几百家中精选出一部分转为二级分销商, 大大降低了管理难度。同时, 率先取消了对经销商的任务, 并给出了相当于行业平均水平5倍的返点, 而且在全国各级市场统一价格——这就是桂龙所亮出的合力营销模式, 意在与经销商共同长期、稳定、良性地发展。

至少在当时, 如此举动承担了太多的风险, 也遭受了种种置疑。但桂龙最终做到了。

“我们不断去影响经销商, 要求所有的销售经理给经销商‘洗脑’, 让他们给我们信心。”戴峰说。另一个杀手锏则是对违规经销商毫不留情的处罚。其实以前很多企业也尝试过, 但因为怕得罪经销商, 常是雷声大雨点小。桂龙却坚决彻底, 而且一旦经销商出现问题, 负责的销售经理也要“连坐”, 且处罚很重。第一年, 罚款总额甚至高达20多万。不断纠错之后, 无论内外都意识到, 桂龙真的是决心把流通秩序理清了。

“之所以不怕得罪经销商, 是因为我们相信一点, 长期来看, 这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戴峰说。“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流通企业九州通说, 我们这种营销模式是他们最梦想的, 而我们做到了。”

效果也很快就显现出来。桂龙的大力营销, 辅之以稳定的价格, 高额的返利, 一切都让经销商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而桂龙在经历了最初两三个月销售回款大幅下滑之后, 迅速迎来了好日子, 2005年, 整体销量开始翻了一番。

挑战成功之后, 桂龙开始常识将合力营销延伸至终端零售。从2007年开始, 桂龙跟全国主流的连锁药店也展开了价值合作, 在其正常的利润之外, 给予额外返点。并且对药店店员进行培训。一些破损退换货也都及时进行处理。

“虽然很多都是一些很小的工作, 但不是每一个企业都愿意这么去坚持做。”戴峰说, “我们的营销模式其实没有太多高深的秘密, 但是把他们组合在一起, 系统地、坚持地做下来就不简单了。‘坚持是最大的差异化’”。

在谈及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时, 桂龙药业总经理王俊新表示:“目前国内很多中药企业之所以发展受困,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缺乏专注精神, 往往一个品牌的药品没有做深做透, 旋即转攻其他, 最后导致企业没有明星产品。桂龙药业则有效避免了这种情况, 在守住既有明星产品阵地的同时, 投入新品的研发, 保持药品开发的持续性。”

桂龙秉承“执著、诚信、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康健民众为宗旨”的企业使命, 以卓越的领导力, 领先的科技力和不断创新的营销力, 正在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争当现代制药企业的领跑者。

情感因素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 篇8

古今中外的作家对于感情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早已有所论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与。” (《毛诗序》) 巴金对香港中文大学的师生谈自己创作的体会时说:“生活靠勇气, 写作靠感情。”写作, 尤其是文学创作, 如果不是有感而发, 文章就难免平淡、苍白, 即使有华丽的形式, 也难以感人。许多优秀的诗文都是在作者的真情推动之下产生出来的。

什么是情感?情感也称“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 是人对世上万事万物的一种态度。文章, 是作者思想素质、感情素质、思维素质、表达素质的综合体现。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文章是心灵的产物。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就要正确而深刻地认识事物, 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就必须靠真挚的情感去体验。

情感是认识的催化剂。情感是人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客观世界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和源泉。但是, 情感又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激发、推动人的认识活动向纵深发展, 丰富人的认识内容。带着情感去认识事物, 被认识的事物必然受情感的影响。如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 自然界的风雨花草都是那么多情:“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桃树、杏树、梨树,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下成百上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高兴起来了, 唱着宛转的曲子, 跟清风流水应和着”。读了这些, 谁不和作者一样喜爱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呢!有些学生的作文枯燥无味, 就是因为认识事物时没有兴趣, 缺乏情感。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古人说“言为心声”。好的文章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感情, 没有感情就写不出好文章。我们读鲁迅的《友邦惊诧论》“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 炮轰机关, 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 追炸客车, 捕禁官吏, 枪毙人民, 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连年内战, 空前水灾, 卖儿救穷, 砍头示众, 秘密杀戮, 电刑逼供, 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丝纷扰, 他们就惊诧了!”时, 无不为作者的那些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所打动。如果对写的人物缺乏真切情谊, 对写的事物无动于衷, 对写的景物没有“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的情感, 那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这些情感, 必须在日常生活和作文训练中加强培养。

下面本人从几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情感写作的一些尝试。

1. 感悟生活, 激发情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 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 这些深具情感美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 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 不吐不快”的力作, 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在教邹韬奋的《我的母亲》时抓住文中动情之处, 向学生畅开自己的情感, 即兴地动情地叙述母亲二、三事, 道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在讲到母亲为了照顾我, 在冬天睡了一星期的水泥地而落下腰痛的病根时, 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来;又从为人母的角度叙讲了对女儿的爱, 学生的情感由此被感染、激活, 纷纷讲起了自己的母亲, 有同学讲着讲着就泣不成声了。然后, 请学生当堂写作, 就这样一篇篇真情之作显然纸上, 平时需要二节课才能完成的作文一节课就完成了, 平时才写四五百字的同学一下子写了洋洋三张, 并对自己的作文爱不释手, 他们这才感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只要情到深处, 就会尝到了写作的淋漓之快。当然, 在教学中不能采用说教的方法, 而是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去感受生活, 走进生活, 积淀情感, 拓宽写作。

2. 引导实践, 培养情感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观察实践, 认识生活, 才能为作文解决源头问题。例如写一个运动场面的作文, 首先必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运动比赛。只有参加, 才能对比赛的艰辛有所认识, 对比赛成果的甘甜有所体验, 失败有所感受, 文章的内容才比较真实、充分, 而且有真情实感。如果平常没有参加, 只能搜索枯肠, 最终三言两语去写, 就写不出饱含激情的好作文。作文同生活的关系是密切的, 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走生活作文的道路, 克服作文教学脱离生活, 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病, 把各种实践活动引进作文中来。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走进生活, 了解生活, 懂得生活, 享受生活, 热爱生活, 在生活中发现真正的美、丑、善、恶。才能找到情感的价值, 审美的情趣, 做人的标准。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 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余活动中选择习作素材, 让他们在游戏中完成习作。组织内容丰富的班队活动, 如参观、游览活动, 智力竞赛, 问答比赛, 辩论会, 小记者采访活动, 文娱表演活动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动口、动手、动情, 去感受、去品味、去吸收, 可以释放心灵, 体验到课外学习给生活、给写作带来的帮助和乐趣, 从而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 培养学生作文的情感。

3. 肯定成绩, 深化情感

根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即成就需要。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 唤起学生的想象精神,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 认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产生超越的自豪感。”因此, 无论是优秀生、中等生还是差生, 只要写出了优秀的作文或此次作文有明显进步, 哪怕只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或只是只言片语, 就应该正面肯定作文的可贵之处, 趁热打铁, 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情感式评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成绩, 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可嘉可贺!细致的内心活动描写, 巧妙的前后照应, 证明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其二, 可在学习园地、校园板报栏、学生作文集上, 发表学生的一两篇作文, 在课堂上范读他们的习作, 可以是以小组形式集体讨论、交流;可以编著自己的作文集;可以在班报、班刊上发表;还可以借助计算机和美术, 对文章的外观进行图片加工……积极的情感反馈能调动、促进学生一切可以调动的情感因素对写作投入更大的兴趣, 对文章进行再加工, 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对他们无疑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此外, 教师可尝试让学生与学生进行相互评价、相互修改。

总之, 我们在作文教育中, 要时刻想到这是在培养人, 是对人的教育。作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作文教育应从情感教育着眼、着手, 让学生真正站在人的角度去率性表达, 真切说话, 言而由衷地砌词造句。如果学生有了一颗丰富敏感的心灵, 有一个健康多彩的情感世界, 那么他的内心语汇肯定是缤纷的。“夫情动而言形”, “理发而文见”, 因此作文教育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敲开学生沉睡的情感心灵。有了丰富健康的情感世界, 学生就能“观山则情满山, 观水则情满水”, 可谓“心术既形, 兹华乃瞻”。

参考文献

《写作精要探要》江苏文艺出版社凌焕心主编

《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张云源、汪潮主编

《张君梅语文教学理念和艺术》浙江大学出版社王增昌主编

宽容,关爱是班主任成功的关键 篇9

“叮——当, 叮——当”, 星期二早自习的下课铃声响了, 同学们向食堂涌去, 唯有一位同学在学校的操场一角徘徊, 他就是初三的王玉洁同学, 我是他的班主任。作为一位教师凭着职业的敏感, 作为一名班主任的责任, 他的异常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走了过去, 他神色慌张, 我轻轻地问:你怎么不去吃饭呢?他结结巴巴, 在我的再三追问下, 他向我吐露了实情, 仅有的生活费拿去打牌赌博, 造成身上没有生活费了。“才星期二呀, 就没有生活费, 这一周的日子怎么过呀, 又怎么安心学习呢?我很生气, 又相当的无奈。我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教育后, 摸出5元钱让他吃早饭去。

教育一个学生就是那么的艰难!时间才过去一周, 王玉洁同学离开了教室, 离开了学校。我如热锅上的蚂蚁, 问班上的同学, 问他的家长, 问他相好的朋友, 却都没能找到如意的答案。四处寻找也不见他的影子。

就在星期五的第四节课, 我班的同学向我报告王玉洁被派出所抓到了, 在民警的看护下清扫街道垃圾。我一下子懵了。下课了, 我没有来得及多想, 也没有来得及多问, 就决定和几名班委一起到派出所。从派出所得知, 他是因为打牌赌博, 钱输了个精光, 然后与社会上的流浪儿吕强一起在街上盗窃。

家长火速赶到, 清退了赃物。经过派出所民警的耐心教育后, 王玉洁同学回到了学校。

面对学生, 我严厉地指出了他所犯错误的严重性, 同时, 我一改过去教师威严, 表现出莫大的宽容, 面带微笑, 明确表示我将继续接纳他为我班上一员, 我乐意帮助他, 决不对他另眼相看, 希望他自我反省, 振作精神, 重新做人。一句句严厉的警示, 一句句温馨的提醒, 一句句鼓励的话语, 深深地触动了他的灵魂, 他情不自禁地留下了行行热泪:“老师, 我一定听你的话, 好好做人, 立志成才……”

和谐教育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 篇10

一、教师和学生的和谐

传统的教学观把课堂看作是一个师生从事特殊认识活动的场所, 而新型的课堂教学观却把课堂视为一个活动与情感交织共生的生活世界, 可是现在我们中的不少语文课堂不但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反而把课堂变成了“军营”, 教师是发号施令的“首长”, 活泼好动的孩子成了绝对服从的“士兵”, 师生之间缺少真正的交流, 学生没有积极思维。这种做法的结果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教师讲得头头是道, 学生听得莫名其妙。这样一来, 学生的思维凝固了, 想象的翅膀僵硬了。所以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 学生才能充分发挥潜能, 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例如, 我在教《孔乙己》这篇课文时, 感到重点多, 难点多, 逐个讲, 太繁琐, 蜻蜓点水, 学生一无所得。于是, 我就一改往日的做法, 先让学生自读文章, 分工合作, 给孔乙己填个履历表, 这个表一出示, 学生先是惊奇, 然后便是群情激昂, 学生立即翻书阅读, 有了疑难就相互讨论, 几乎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自己解决, 我在这当中只起一个引导和总结的作用,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成功的课堂应是师生心灵上的沟通, 情感上的交融, 否则教学气氛就会凝固, 学生思维就会停顿。课堂上只有形成和谐的气氛,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才能拨动他们思维的琴弦, 打开他们的情感闸门。正因如此, 作为语文教师有义务也更加有条件与学生架设起一座情感的桥梁, 从而达到训练他们的思维, 陶冶他们的情操的目的。那么, 这种师生之间的情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我认为用精美的语言导入来营造一个和谐的情感氛围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设计导语的目的是为了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课文中来, 同时, 教师激情洋溢的导语也会奠定整节课的感情基调, 从而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中去。例如, 我在讲《春》这篇课文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 一年四季, 最美的要数春天。阳光明媚, 万紫千红, 生机盎然, 给人以无限希望。古往今来, 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润物细无声”, 王安石笔下的春风, 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 那么, 在散文家朱自清的笔下, 春又是怎样的呢?通过这样的导入, 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来写的, 那春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若要真正长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抓住学生的心, 教学风格要多样化, 教学手段要灵活。如, 剖析议论文, 要用哲理性强的语言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分析说明文, 语言力求准确客观;提炼主题时, 慷慨激昂, 不失时机地做到文道统一。教师的这些精心设计, 都是为了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 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乐听、乐写、乐说、乐读中培养使用语文的技能。另外, 根据不同的文章还可以配以不同的音乐, 有时还可以缓解一下学生的紧张的神经, 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作为语文老师, 上课时声音一定要宏亮, 吐字要清晰, 并做到高低有节, 轻重有度, 语气、语调要亲切自然, 抑扬顿挫, 体态语的使用应恰到好处, 运用各种语气、语调表情达意, 力争做到有艺术处理之功, 却无人工雕琢之痕, 真正达到课堂始终处于和谐的状态之中。

三、要有和谐的作业观

作业是课程与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和谐的作业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作业过分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和确定性, 作业几乎都是以文字的形式进行的, 在作业的批改上是结论性的, 批改后的作业再划一个等级, 这种做法往往会对部分学生造成伤害。长此以往, 学生会越来越厌恶做作业, 甚至反感这个科目的老师。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我现在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布置不同的作业, 避免了以前那种所有的学生都回答同一个问题得出同一个答案的怪圈。在作业的内容上, 除了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 大部分作业的内容都突出了开放性和探究性, 作业的答案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 在作业的形式上体现了新颖性和多样性。在题目的表述上尽量做到趣味化和心理化, 在作业的评判上, 我非常重视过程性和鼓励性, 多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这样一来, 不管学习成绩多么不好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做语文作业, 不知不觉中, 我所代班级的语文成绩在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我心理上也感到很满足。

上一篇:毛泽东外交思想下一篇:农村交通安全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