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

2024-07-18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精选十篇)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 篇1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生物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 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探究式教学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大程度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改变了传统教育简单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探究性实验则是探究性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更具探究性。

二、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课程改革在山东省已实行一段时间, 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以及对同类学校生物实验教学情况的了解, 发现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以下一些现象。

(一) 教师难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仅仅是讲述实验过程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采取“填鸭式”教学, 把学生培养成解题高手, 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和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很多时候只是讲实验而不做实验。他们只是从应试层面上看, 对一些识记性内容的掌握不一定要通过动手实验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认为学生“背”实验也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事实是学生的实验探究和思维能力难以得到启发。2.生物实验依照教材进行, 缺乏对实验的创新和探究意识。3.按照新课程理念开展探究实验课, 课堂秩序较难控制, 使得教学进程不流畅, 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课时内完成, 令教师灰心。

(二) 实验条件简陋, 有时想开展, 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以我校为例, 高中生物实验的开设情况如下:

必修三册开展的实验有:《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而且这其中有些还是用现成的装片来观察的, 其实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实验课, 开设的情况明显不足。分析其原因主要受实验材料难以取得和学校生物实验设备不完善的影响。

(三) 学生不重视, 影响实验效果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 经常出现课堂秩序比较混乱的现象:有的基本是只看不做;有的是怕动手出错, 得不到正确实验结果时, 就抄抄课本, 填填实验报告, 所以基本是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探究能力更是得不到提高。

三、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难点

(一) 学生创造性思维差

由于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 突然让他们主动探索去寻求知识, 他们的思维难以有创造性, 因而, 学生难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

(二) 学生动手能力差

平时教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不够, 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认识和操作能力较差, 因此, 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较难。

(三) 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差

实验是一门不断从失败中寻找真知的过程, 所以面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限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实验结果与预期出现偏差时, 学生就难以分析结果, 难以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四、生物课探究性学习的有关教学要求

(一) 对于教师本身教学素质能力的要求

探究性实验要求教师本身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定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参与者和研究者,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实验的创造中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经验。

(二) 对于创造性使用教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求

教师是“用教科书”, 而不是“教教科书”, 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 因此教师要做到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提高教学的开放性、探索性, 为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对于其他方面的要求

首先, 探究性学习由于需要教师比较详尽和耐心的指导, 可能对于人数很多的班级不太适用, 不能面面俱到, 所以探究性学习可能更适合于小班授课和小组讨论。

其次探究性学习可能更适合于已经得出正确结论然后用实验验证一下的简单实验, 还不能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学习课题。因为探究学习的教学活动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但难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

总之,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习方式, 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学中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策略, 让学生把从探究中获得的知识与从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 奠定可举一反三的科学知识。探究性学习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教学实践中要进行大胆尝试、探索和创新, 不断地积累、总结和交流取得的成功经验。在新的起点, 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进程中作出自己积极的探索和贡献!

参考文献

[1].祝函.活动式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刘艳清.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J].黑龙江教育, 2004 (29) .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 篇2

研究报告

郝艳芝 刘阳 郭继平贺翠琴 赵艳萍

【摘要】: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本文结合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和特点,分析了当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所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有效实施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策略,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一、生物实验课教学现状分析

实验课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生物实验教学实际状况是: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缺乏,对实验设计、方法、步骤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耐人寻味的是,一些学生对实验结果对答如流,实验操作却不尽如人意,而后者的培养正是实验课应完成的主要任务。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何在?长期以来,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质量不高一直困扰着人们,应当说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如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等硬件设施,也有的人说是受考试不考的影响。但这都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主观因素,包括实验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的安排、管理和实验教学评价。(一)实验教学观念不适应素质教育思想

1、实验教学观念主要指教师对实验教学意义、目标的认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角色扮演的理解。

2、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补充。这在某些教师对实验教学目标定位中显得较明显。生物实验教学应当完成哪些目标对教师而言应当是非常明确的,但现实却不是这样。从现有的初、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看,教学目的要求一项没有把实验教学单独列出,因此,教师对实验教学目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调查的187名中学生物教师中,133人认为实验教学目的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技能和能力,其中83%的人承认在实 1 际教学中目标的完成也正是按以上排序进行的。有27%的人认为除了完成以上教学目的外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和态度。仅有1.7%的人提到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这一目标定位结果看,实验教学仅被看做是一种辅助性教学,在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中,侧重于知识,在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中,侧重于思维能力。这种把两者人为地割裂的目标定位造成目前实验教学状况——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

3、教师在实验中应处于何种地位、应完成哪些任务呢?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师应是管理者。管什么?管纪律。实验课最难的,也是令教师最头痛的就是学生的管理。他们认为纪律管好了,实验课就成功了一半。可见实验教学组织管理在教师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在实验课上,教师们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维持纪律,要求学生正襟危坐,不让动手别动手,让你怎么做就怎么做。可是,正是这种束缚扼杀了学生的尝试欲望,使得学生们服从意识有余、创新思想不足。(二)教学方式机械、僵化

以上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教学方式上的偏差。在我们这次调查中发现,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获取新知识实验,其实验教学环节几乎是相同的,即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或照着黑板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教师提出有关实验结果性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一教学方式又被称为操作模仿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已运用多年,好处是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步骤,教师易管理,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二点:

其一,动手与动脑环节的脱离。由于学生是按指定的步骤要求进行实验,而教师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又是与实验过程无关,因此学生在动手实验时无需动脑思考,动脑时又无需动手。这种动手与动脑的分离使得能力的培养流于形式。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动手时不需动脑。“不动脑”的记忆是机械记忆,同样“不动脑”的“动手”也仅是机械性操作而已,根本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其二,学生在实验中被动成分大于主动。实验材料、实验用具的选择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实验时间和实验步骤的实施是按教师指令进行的,学生做实验仅凭好动的天性,既没有时间、机会去思考或询问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也不能去尝试。长此以往,将使学生养成不思进取、人云亦云的不良习性,不利于学 2 生创新意识、求实、求真品格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其三,由于动脑思考的问题与动手无直接关系,就造成生物实验教学注重实验结果,忽视实验过程,实验操作过程经常被作为教学中的点缀,其实质是为理论课服务的。然而实验能力、实验方法、态度主要就体现在实验过程中。(三)实验教学安排、管理不合理

实验课与理论课一样都是大班上课,五六十人在一起做实验,人多、空间小,往往是三四个学生做一个实验,看的多、做的少。由于人多,教师只能是走马观花地指导实验,经常是学生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该下课了。一次实验课下来,教师累得够呛,学生还没学到什么,实验效率很低;而另一方面,实验室利用率却很低,大都闲置着。我们调查的学校都有单独的生物实验室,但平均利用率仅为9.2%(按每学期17周、每周35学时计算),利用率如此之低很是惊人。实验安排不当也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四)实验教学评价方法单一

教学评价在教学中主要起反馈作用。它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实验评价不仅支配着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向,也制约着学生的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和进行实验所采取的策略,它已成为影响实验教学实效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学实验评价一般采取两种方式:

一是书面形式,为了考核学生对实验结果或要证实的理论的掌握;二是操作观察,为了考核学生的实验技能。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书面形式的考核被多数教师认可,因为它简便、省时,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在形式上如何改进、在内容上如何调整,它都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实验态度、习惯,这就造成学生做与不做实验得到的评价差异不大,这种单一的考核极易养成学生投机取巧、不踏踏实实做实验的坏习惯;而实验操作评价往往是突击性的,为了应付上面检查,学生们反复机械地训练操作技能,很难谈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以上各因素直接把生物实验教学逼入困境,使生物实验教学始终处于低效运行状态。二.课题界定

综观生物实验教学,其实验目的大多数在一个设计完整的实验框架范围内重复前人验证的结果,实验的结果都或多或少在设计者的预料之中,学生的思维和 3 科学素养表现的机会很少。另一方面验证性实验对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以及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挖掘不够,对学生的情感调动不够充分。而探究性实验教学以实验为载体,探究科学结论和发展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亲自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探究实验的特点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明确目的──掌握操作步骤──验证结论”的模式,采用“问题──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新模式,以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实现结果和过程的并重,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002年9月,我县(府谷中学)参加了全县的教改实验,开始使用新教材。为了加深对《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理解,从而更加自觉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我们以一节生物实验课为例,进行了生物实验课探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

1、课题的研究目标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试点地区逐渐向更广大地区的有序推进,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加强实验教学,如何利用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利用教材优势,使学生的实验学习和研究过程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的认知水平、研究水平得到发展称为重要研究课题。探究性实验教学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有哪些优越性?这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最为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可为广大教师进行适宜操作的探究教学模式的依据之一。

2、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效果研究,将为探究性实验学习在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运用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操作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使生物实验教学在促进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有力推动中学生物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效果研究,将有助于采用探究的方式主动建构知识,并在建构的过程中感悟科学方法, 学会实验探究的思维与方法,并将这种思维和方法运用于学习中,实现学习角色的正确定位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并能丰富情感体验,提高科学素养,对其谋求生存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久远的作用。

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效果研究和实验,有利于中学生物教师思考和接受新课程理念;也有利于中学生物教师从接受新课程教育理念向实施教育行为进行转化;同时也有利于地方中学的生物教师因地制宜、创造性的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探究性学习是倡导学生自主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各种潜能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品质,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训练的填鸭式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学习了知识,养成探索世界奥妙的积极态度。

有测验表明,在实施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之后,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对于少数喜爱生物学科的学生来说,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助于他们思考问题,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其生物学科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对于许多学习上不肯主动思考的学生来说,在探究活动中他们只做旁观者“跟着玩”,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不到真东西。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引导,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学生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探究性学习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导引的设计,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探究性学习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从已知的生物事实材料出发,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创设铺垫型问题情境,使学生能从问题出发,引发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主动投入学习,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生物学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还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高中学生有一定实验技能,实验基础知识的积累,因此可以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进行生物学实验。教师应该尽可能把能让学生做的实验都让他们动手去做,使他们融入实验中,5 成为实验真正的主人。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让学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生物学实验主题,根据多种思路和方案自行设计、组织和展开实验,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掌握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提高了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如根据“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教师可以在学生已经了解掌握了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实验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习洋葱鲜叶片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大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渗透吸水原理,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并总结出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规律。由于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学生便在学习的过程充分体验了探究未知的乐趣。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思考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学生不仅学习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还同时学习了有关科学实验研究的方法,进一步理解、掌握了课本知识。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实验法:课题小组成员对课题分别进行试验研究,组织课题小组教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搜集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设置实验班与对照班,对照研究,分析试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行动研究法: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不断总结已有经验,及时修正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修正研究方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将感性认识阶段的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并指导课题研究。

(4)调查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主要)等方法,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设计问卷或考查卷或根据事先拟定好的问题向学生口头提问,了解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家长对该课题所持的态度以及了解程度,有效搜集资料,加以分析处理和研究。

在自然状态下,不增加课时,不加班加点,对平行班中的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实践研究。

六、预期成果:

1.整理出一系列关于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案例;

2.总结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关于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般模式; 3.总结出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策略; 4.总结出比较可行的关于探究性实验的检测和评价方案;

5.在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上有所创建,将探究性实验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自2012年8月开始经历调研、初步实施及反馈、课题总结三个阶段:

1、前期调查阶段:(2012年8月)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调查本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以及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

2、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5月)选择府中学生作为试验样本,2012年9月-12月进行初步实验,把计划在4个实验班中试验,2013年1月-5月反思改进。

3、课题总结:(2013年6月-今)参照高考成绩,对比三次调研情况进行总结。

课题研究过程是我们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理解由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也是我们对探究性生物实验设计与研究不断反思和升华的过程。八.小组名单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思路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以前的满堂讲变成引导,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改变过去传授知识“为目标”,灌输知识为“主要目的”的课堂形式,而探究对这一要求更为突出,在探究中,使学生经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呢?

一、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对于中学生来说,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要依赖于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要具有引导性和探究的可能性。特别是现实的环境资料最容易引起学生的认识心理冲突,动摇学生的认知和学习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人教版生物选修一“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一课,可以先设计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问题,教师可以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洗过衣服,用的水是热水、温水还是冷水?为什么?”这样的事例贴近生活,学生有话说。又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如在“生物的遗传”课前,让学生调查自己的父母的一些特征,如眼皮的单、双,有无耳垂等,并试着加以解释。教师安排上课开始时,学生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但谁都无法正确解释,学习的积极性因而空前高涨。再如细胞吸水、失水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我们家里腌肉,或者在黄瓜里加入盐后,会有什么现象?”学生不难说出,会有水分出来,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这是为什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应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分析解决现实中的一系列问题,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提出问题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养成动脑的习惯。

二、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脱离常规,运用一些特殊手段锻炼学生的能力,启发学生自行获取知识,不能把实验变成简单的教师讲,学生做,按着课本做实验。而应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精心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设计实验: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

教师可先提出启发性问题:我们日常洗衣服用温水、冷水,还是热水?学生自然会轻松得出温水这个答案;教师继续提问、温度的不同会对洗衣效果产生影响,这是通过对谁的影响呢?学生根据所学不难得出是影响酶的活性。

2.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那么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学生不难得出是温度,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学生不难得出应该设置一些温度梯度。

教师继续问:“根据所所给的材料(唾液淀粉酶、淀粉溶液、碘液等)我们应该根据什么来判断哪个温度下酶的活性高还是低呢?”学生不难想出可以根据不同温度下蓝色(淀粉遇碘变蓝)褪去的快慢来判断。下面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步骤。

3.教师布置学生写出实验步骤,并进行不同的组别的比较,可根据实际提出问题,进行完善

例如本实验中学生会将淀粉保温后再加入酶,这里要注意引导,应该将酶也保温,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4.汇报实验方法

①取5个试管,编号后假如等量的淀粉溶液,各加两滴碘液。

②将各试管分别放入不同温度的水浴中保温。同时取等量的酶稀释液分别放入不同的温度中保温。

③相同时间后将酶加入对应的淀粉溶液中,反应相同时间。

④观察结果,并记录。

三、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加强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发现视野下有一较大的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但在图像上有一个污点,影响了观察效果。

1.教师提问根据平时实验同学们请归纳,污物可能在哪些位置?学生很快得出在目镜、物镜或者在装片上。

2.请大家讨论,如果污物在目镜上,你如何判断?请写出过程。

3.如果污物在装片上又如何呢?

四、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探究获取的知识,是按照人类认识的逻辑规律获得的,这种能力是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逐渐形成的。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才有助于他们总结规律,得出结论。例如在做“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这一实验时,两个学生在汇总时结论出现了矛盾,其中一个学生的结论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呼吸作用,另一个学生得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都能进行呼吸作用。究竟哪个正确?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让学生重新进行实验验证,并引导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达成共识,最终获得正确的结论。

探究实验完成,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如果教师引导到位,学生学的也会很轻松。教师引导方式可以有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那就要求教师先熟悉探究,明白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哪些方面容易出问题,再从这点出发,去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大的积极性,探究就更容易进行。

参考文献:

[1]高学哲.如何设计实验.中学生数理化,2008(12).

[2]马金生,王春燕.怎样设计实验.今日中学生,2008(Z5).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 篇4

一、制定拓展性策略的指导思想

新型教学和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拓展性策略的制定要紧紧围绕这一理念,通过实施拓展性策略,改变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逐步养成拓展性思维。

二、制定拓展性策略的原则

拓展性策略的制定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策略具备一定的科学性,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教学策略要具有可行性,从学校的设备、器材等资源状况出发;最后,教学策略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提升学生想象力,培养拓展性思维。

三、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拓展性思维策略及教学实践

(1)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拓展性思维的策略。依据上文所提出的指导思想,遵循其原则,制定以下拓展性策略,并将其按照概念界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实施进行分类整理。(见表1)

(2)教学案例。将总结的各类拓展性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分析教学效果。

案例一:丰富实验材料策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探究实验教学,教师引导下学生了解实验材料为含有较多过氧化氢酶的新鲜肝脏研磨液。启发思考:还有哪些材料含有过氧化氢酶?学生查阅资料,阅读文献,提出土豆、土壤等材料中也含有过氧化氢酶。实验过程中,学生以肝脏研磨液、土豆、土壤为实验材料,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肝脏研磨液、土豆和土壤中均含有过氧化氢酶,其中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的含量最多,其次是土豆、土壤。实施丰富实验材料策略,学生在原有实验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拓展实验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体验探究性实验的乐趣及伸展性特点,形成拓展性思维。

案例二:知识迁移策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探究实验教学,该探究实验目的为通过教材案例,完成环境因素中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并得出实验结论。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探究其他环境因素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土壤的水分多少,光照的长短与强弱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学生依据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其他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即知识迁移,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或实验设计思维,同时对其进行迁移变式从而设计新的实验,逐渐形成拓展性思维。

案例三:改进提升策略。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使学生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该实验过程较为繁琐,经过改进,将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改为探究土壤中微生物类群丰富度。学生显微镜下观察土壤,根据对土壤中各菌类形态特征的了解,运用目测估计法记录微生物种类,完成土壤中微生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报告,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实验的改进优化降低了实验难度,达到课标要求。实施改进提升策略,对于实施难度较大的探究实验,学生不再仅局限于课本提供的内容或方法,而是思考讨论,找出更合适、操作更方便的实验方法或者实验材料,逐渐养成拓展性思维。

案例四:深入探究策略。探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教学,启发学生思考:能否根据质壁分离以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现象,探究细胞液的浓度?引导学生回顾实验原理,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拓展为探究细胞液浓度大小的实验。运用深入探究策略,提升学生的拓展能力。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应用拓展性策略,引起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实验过程中多思考,多研究,举一反三;打破固守思维,认识到对于部分实验采取一些拓展性策略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实施拓展性策略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

四、小结

以上是根据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总结出的拓展性策略,并应用于教学实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希望能给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差异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校器材、设备等资源情况灵活应用拓展性策略,逐步对其进行丰富以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成为关注的焦点,拓展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分支,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本文从培养学生拓展性思维入手,以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为载体,总结归纳拓展性实验教学策略并应用于实践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拓展性思维。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实验教学,拓展性思维

参考文献

[1]葛小三,翟亮.测绘科学中拓展性思维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测绘科学,2011,36(4):258-259.

如何进行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 篇5

龙山县湾塘乡初级中学 李湘军

人教版初中生物新教材中有很多探究性活动,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又发挥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探究学习组织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是我们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做好第一个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年级上册第一个探究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重点理解变量和初中阶段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只允许出现一个变量。在教学中个人认为,教师在实验中无论学生选择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中的哪一个因素进行探究都是可以的,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为使实验设计更加完善,教师及时给予点拨:(1)需要做对照实验吗?需要探究几个变量?这么多变量需要设计几组对照实验?要几个实验装置?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然后教师讲解探究实验重点在于控制变量法,每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控制一个变量,其余条件都相同。这次活动需要较长的观察时间,教师要有耐心,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这样,一则学生有成功感;二则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引导学生熟悉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只注重七个步骤的记忆,而忽略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不能只注重探究过程的完整性而忽略各步骤的独立性。所以在教学中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比对课本示例,完善“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节中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有意识地设计了针对思维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子设计出完整的探究性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分散教学难点,而且可以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实际教学中,实验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的,而明确实验变量是实验设计的关键,也是学生实验设计的难点。

我们可以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不同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实验变量确定的方法,总结实验变量确定的方法。

方法一:直接从实验目的获取。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什么?(光)

方法二:分析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推出。如: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首先演示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别泡在浓糖水和清水中的萝卜条所呈现的不同现象。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浸在不同溶液中的萝卜条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如果将已经皱缩变软的萝卜条放在清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浓糖水和清水有何区别?萝卜条的细胞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实验原理是细胞吸水或细胞失水,找出实验变量——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主要在实验设计中理解“什么是对照”、“什么是干扰因素”、“如何巧妙地设置对照组”、“如何避免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等关于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思路。掌握了实验设计的关键,一举突破了实验设计的难点,所以对紧接其后的探究性实验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训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不能形成能力。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在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

1.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实验中增加将天竺葵的叶片与银边天竺葵叶片直接进行对比实验,用淀粉的产生部位同时也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以试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训练,从理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目前,围绕学生探究能力训练的试题不少,选择与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为背景的探究试题效果更好,也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生物学知识、事实和材料为背景编制训练题。在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无疑是对生物教师提出的一个更高要求。

浅谈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192-01

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面对新的时代,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最大的任务是如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而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先被告之结论,再由教师手把手教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学生成了完成实验的机器,完全没有思考和创新的过程,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重新设计,变原来的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行探究,积极主动学习,并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本文浅谈了高中生物探究性试验教学,以供同行参考与借鉴。

一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概述

1.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特点

高中生物开设探究性实验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特点包括:

(1)自主性。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就要求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并能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原理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会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解释实验原理、得出实验结果。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潜能,也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符合现代主体性教育理论的要求。

(2)探究性。探究性实验不同于验证性实验,这使得实验中出现什么现象,学生不能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只能通过细心的观察和思考得出。正因为其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养成求异思维品质,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3)灵活性。探究性实验对于所探究的问题,可以提出不同的假设;可以有不同的探究方法;可以有不同的材料用具;只要能够解决问题就行。对于一些硬件设施较差的学校来说,他们可以采用简便的方法和现成的材料进行探究性实验,甚至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教学,取消或增加一些探究性实验,从而,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2.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难点

(1)实验设计难。由于学生以前没有这样的经验,同时受学生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有较大的局限性,因而,学生难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

(2)实验完成难。由于以往认识的偏差和条件的限制,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够,而且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认识和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较难。

(3)实验分析难。限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独自分析实验结果、探索和思维获取结论。学生独自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比较困难,特别是对实验中某些条件的忽视或控制不好而造成的实验结果的偏差,难以得出合理的解释。

二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方法

(1)加强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了解实验仪器用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有利于他们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2)教给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①确定课题;②提出假设;③设计实验方案;④预期结果;⑤观察和记录;⑥实验分析;⑦得出结论;⑧修改实验方案;⑨重复实验。以上各环节不一定每个实验都需要。

(3)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骨干,把他们分散开并与其他同学合理搭配分组,以点带面,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4)及时督促、检查学生按照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操作与观察,认真做好实验结果的记录,不但要记载符合预期的现象,还要记载与预期相矛盾的现象,以便于对结果进行如实的分析。

(5)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总结交流;教给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事实进行科学的推理,得出相应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6)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对学生出现的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

(7)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群体意识、团结协作精神。

三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课的教学环节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通过实验来探究、通过调查来探究等不同形式。生物学实验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验进行探究,并将其内容要求尽可能多地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去。以探究為本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与一般意义上的探究是有区别的,也与科学家从事的科学探究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是基于中学生物学实验前提下的,由教师给予学生指导的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上,实验的结果、结论或许早就有了,但为什么还要组织学生去探究呢?因为要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表现,思维表现,学习能力表现等。探究性实验一般以小组合作开展,提倡“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探索,小组交流,重在发展”,它要求学生既要对所研究的课题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又要对实验过程开展学习活动。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课的教学过程结构归纳为以下六个环节。

(1)背景下提出问题→(2)假设→(3)设计实验(包括实验A、B、C)→(4)实施实验(包括实验A、B、C)→(5)结论→(6)表达交流。

以上六个环节可以解释如下:

(1)教师提供背景材料或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并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2)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3)制定探究计划,提出实验步骤,列出所需要的实验材料与用具,选择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4)实施计划,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评价这些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可靠性。

(5)描述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乎实验的解释,形成结论。

(6)撰写实验报告,口头或书面表达交流探究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 篇7

一、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分析

在教育教学大环境变化的情况下, 初中生物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应该与时俱进, 为此, 在初中生物课堂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已经成为生物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 有利于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征如下:

1.自主性。

与传统的老师讲述式的生物实验不同, 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 这就需要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的基本内容, 并能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原理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然后动手操作实验, 自主观察, 分析实现过程, 得出实验结果。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体验式的学习模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具有极大的空间, 突出了极强的学习自主性。

2.探究性。

这里所说的生物探究性实验主要是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或者活动来总结生物知识, 这与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探究性的答案是未知的, 需要学生自己去探求和解决。在探求的过程中, 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激发, 知识迁移被有效地运用, 创新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3.灵活性。

生物探究性实验对于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只要能达到教学和学习的目的, 可以选择不同的问题假设, 可以运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用具, 所以探究的过程有很大的灵活性。

二、优化初中生物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对策研究

以往生物实验教学的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为了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必须在生物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革新教育思想, 优化教学过程, 加大对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性,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现探究性教学, 可以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生物实验课课标指出:“有效的生物实验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重要方式。”因此, 开展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已经成为生物教育教学发展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题中之义。

1.重新界定师生角色, 做好课堂管理。

在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界定好师生之间的角色, 切忌教师满堂灌, 一定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教师是课堂的协调者与组织者, 不可以出现越位的现象,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与空间, 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就放手给学生自己去做, 学生不能完成的, 如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完成, 也让学生去做。针对学生不能完成的, 教师才给予一定引导或者指导, 这样学生才能提升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在具体的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 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 搞清楚学习的重难点, 这样带着任务去学习就会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自然也会提高学习的效率。

2.完善教学路径, 丰富探究方法。

要想实现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应该革新教学观念, 突出教学路径的创新与完善, 另外还要依据学情丰富探究方法。在教学路径的选择上, 只要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的都可以被利用, 比如情境教学法, 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实现知识的直观化教学, 还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存在与价值, 有益于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 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 教师一定要紧扣教材和教学内容, 考虑到学情, 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革新思维, 丰富探究方法, 如实验类比法、合作实验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阔学生视野, 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3.给足学生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动手操作。

要想实现探究性实验教学, 还必须给学生留足时间与空间,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和能够动手操作的能力。如在讲述《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这一节的内容时, 教师首先设问:水在绿色植物体中扮演什么角色?然后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合作, 动手试从果菜中找到水, 全班交流, 设计验证干小麦种子是否含水实验方案, 分组实验,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极有兴趣的带着这一疑问, 积极投入到实验中。待学生实验完毕, 找出结果后, 教师在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由于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和探寻知识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的, 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和总结的作用, 所以对于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知识, 他们会印象深刻的。

总之, 开展生物实验课堂探究式教学对于有效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实现探究性学习, 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新华.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3 (10)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 篇8

高中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旧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明显地加强了实验教学的要求。生物实验教学的加强,不仅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索科学知识的品格,促进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

从目前生物实验类型来看,一般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提出,是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亮点。与验证实验不同,探究性实验通常是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实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在这过程中,更注重学生本身的探究过程,而不强调实验的结论。

从探究性实验特点不难看出,整个实验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下,因此,要完全让学生自主建构,来完成探究性实验,可能在课时安排和实验操作上都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进行实验,可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目前自己正在进行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课题的研究及编写出版生物实验册的体会,对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如何应用混合式学习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合理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由于知识的积累,逻辑思维能力的加强,主动性探求知识能力也逐渐形成,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设立探究性实验,完全符合高中学生特点。教材中所要求的探究性实验许多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强调了情景创设、学生协作、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方面,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也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而排斥传统的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设计(也称“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我认为,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将这两种教学设计结合起来,进行“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一般按探究步骤进行,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但目前生物教材中所要求的探究性实验,在编写和操作上来看,还不是一个典型学生的探究性实验,学生在实施探究中,还有许多的思想、想法被抹杀了,如果让学生自主实验,可能又存在着课时不够、材料仪器不全等多种问题,如果让老师提供学生一个已设计好的方案或者教材实例进行参考模仿,可能又会将探究性实验变成验证性实验进行操作。利用“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设计中教师既可以很好地强调学生探究,进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又能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下面我结合高中生物必修一,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进行说明。

本探究的题目是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由于受旧教材的影响,许多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常把该探究变成“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验证性实验,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进行设计,使实验失去探究的味道。但若按“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可能只关心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表面现象,不会深入研究到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况,那又会使实验失去本来目的。为此,从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出发,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在生活中所碰到的植物失水或吸水体现在哪些场合,从而让学生提出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猜想细胞失水或吸水后细胞内部情况的变化,作出一定的假设,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并得出合理的结论。前半部分的教学设计,以“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后半部分的设计,为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以“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进行设计,当然在后半部分的设计,还要考虑探究实验的特点,充分鼓励学生探究。如在实验中,我给学生提供的不只是0.3g/mL蔗糖溶液,还准备了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甚至给学生提供不同浓度的不同溶液(NaCl、KNO3、尿素、甘油等),让学生采集不同的植物,用不同的器官进行实验,通过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探究性研究。

以上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能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培养,又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有利的。

二、“混合式学习”模式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以“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探究性实验,除了要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合理地进行设计外,还应根据实验操作时具体情况,适时改变方法,充分体现探究的过程。如在上述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操作中,制作临时装片时,按传统的取材方法,是用刀片在鳞片叶上划出格子,而后用镊子撕取一块制作装片。实际操作时,发现撕取并不方便,且取材太厚,常常将部分叶肉细胞也撕取下来,影响观察。这时我结合课堂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撕取理想的洋葱表皮。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发现只要将洋葱鳞片叶折断一下,将前后挫开一下,在折断处就有又薄又大的洋葱表皮,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撕取较厚材料的学生,我引导他们观察这些细胞的特点,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情况。学生发现,即使不是紫色的细胞,在暗的视野下,也能很好地观察到液泡范围的大小,了解到质壁分离的程度。

在“混合式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时,教师应注意分析每个探究实验设置的主要目的,确保该教学目的的达成。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三中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表面上看探究是要掌握生根的最适浓度,但该探究的主要目的是学会进行“预实验”,并不能把课本上“生长素浓度与根、茎、芽所起作用的关系”图作为预实验的结果,而是要让学生进行资料的查找,实际的操作实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课本上的图只是说明了内源生长素与生长的关系,并不是外源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同样,高中生物必修三中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的主要目的也不仅仅是掌握温度、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而是强调对照实验的设置,变量的控制问题和定量实验中,“量”的测定问题。

由于探究性实验的特点,在以“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还应将探究性实验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充分发挥探究性实验的作用,通过创造一定条件和实验室的开放,让学生从一个实验出发,探究到更多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也可将课本上的一些演示实验转变成探究实验,让学生去完成。

三、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评价

由于探究性实验注重实验过程,不注重实验结果,特别是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评价时应以及时评价为主,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评价。同时许多探究实验强调了小组的合作协作,在对个体评价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在小组中的作用。

教师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对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及时评价,而且能根据目标的达成情况和程度,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知识内容的具体掌握情况。

以上是我应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对高中探究性实验教学作的探索,通过具体的教学实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如何进一步有效地开展好探究性实验,还希望能与各位同行继续探索、交流。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初探 篇9

一、发掘学生思考潜能, 提高探究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思考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 由生成疑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 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 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 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

例如, 在教学高中必修模块2第3章第1节“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时候, 就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实验中包括有两个小实验, 我只给学生说明了科学家当时的探究思路、欲解决的问题, 以及选择使用T2噬菌体的具体因素和相关的背景资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学生后面发现问题作好铺垫。然后,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个实验, 并且暗示他们这个实验里面存在有问题。谁能把它找出来, 可以讨论。稍后学生提出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首个实验离心分离后沉淀物的放射性为何很低, 而非没有?二是其后的实验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为何很低, 而非没有?三是为何首个实验得到的沉淀物 (DNA) 全是蓝色, 而其后实验得到的沉淀物 (DNA) 却蓝红兼备四是为何离心分离后T2噬菌体颗粒比较轻, 而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却比较重?看到学生能提出这么多的有深度的问题, 我大喜过望, 因为这充分说明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释疑了。

二、拓展学生创造能力, 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拓展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我认为探索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学习。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 还在于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让他们渐渐地形成良好的探究态度、探究方法和思维品质。

在讲授高中必修模块2第6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知识时, 教师如果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必定是很表浅的, 即使记住了, 也只是“囫囵吞枣”。为了使学生认识与理解基因工程技术, 我是这样设计处理的:

1) 首先重温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与过程。传统育种方法一般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 而难以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上。有何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 打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 有的学生想出了“植物嫁接”的方法。

2) 嫁接后植物所生长的果实和接穗亲本的性?状完全是一样的, 然而假如只要物种的某个优点, 而非全部的时候又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 他们想出诸如基因杂交、基因嫁接、基因剪接、基因转移等方法。学生想到了这些, 至此我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因为这表明学生己领悟到了科学家们当时为什么要创造基因工程这个技术和他们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 我再要求学生进行假设、设计, 怎样来完成这个基因的“嫁接”技术。他们即使讲述得不是很完美, 但也会想出很多方法。当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正确答案的时候, 我再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基因工程操作基本步骤示意图, 并且与学生共同总结基因工程操作的“四步曲”:剪 (剪取目的基因) 一拼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一导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一检 (目的基因和蛋白质的检测) , 这时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我认为这样处理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而且能培养他们大胆假设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科学运用类比方法, 帮助理解知识要点

许多的知识点都很抽象, 很多的生理过程无法用肉眼观察, 这是高中生物的一个特点, 学生因此无法形成具体直观的经验。所以对于很多抽象的知识教师需要将其转化成形象的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知识来讲解, 这就需要运用类比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 在教学高中模块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主动运输”的知识点时, 就利用一个学生很常见的事例去进行类比:当我们来到河边要到对岸时, 需要船工用船渡过对岸的情境。其中, 河相当于膜.船相当于载体, 我们必须付钱相当于能量。这样一类比, 学生对主动运输的过程及特点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 然后进一步分析主动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用到类比这种教学方法。效果非常好。学生从中也掌握了当遇到抽象知识运用类比来帮助理解的办法。

总之, 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

摘要: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 因此而成为了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 激发学生思考潜能, 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 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 帮助理解知识要点。

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存在问题及策略 篇10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课堂气氛沉闷,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高中不同学科提出了不同要求。新课改对高中生物提出了探究性教学要求。通过这一学习方式,可以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虽然现在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已经进行了好长时间,但在课堂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学习质量,这一现状急需改变。

1. 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中探究性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对高中生物学习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1)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对理论知识很重视,但是却缺乏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虽然我国已经实行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但是很多高中生物教师依然坚持落后的应试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无法使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给学生讲解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知识,这样的课堂毫无生气,经常会有学生出现走神和昏昏欲睡的现象,因此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此外,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有限的课时内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希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这样就导致探究性学习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实践操作。

(2)对探究性学习缺乏科学的认识。目前,在我国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有些教师也尝试采用探究性教学手段,但是一旦发现学生学习成绩下滑或停滞不前,就会认为探究性教学是无效的教学方法,放弃这一教学手段,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也无法展开。同时,在具体探究性教学活动中,缺乏实验条件。例如:有些农村偏远地区,实验教学设备落后,甚至连生物课堂最基本的显微镜都没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生物探究性学习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另外,有些学校即使建立了实验室,但是资金有限,导致缺乏专业化的实验人员。如果只依靠任课教师的力量,会加重教师的工作任务。因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还要为实验准备器材,实验完成后还要对器材进行清理。在强大的压力下,教师很容易放弃探究性实验教学。

2. 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以上主要分析了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对此教师需要探究更加科学有效的对策,不断提升高中生物的教学水平。

(1)创造探究性的学习条件。高中生物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程度较高,有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消化和掌握,这需要占据课堂很长的时间。另外探究性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比较多,再加上应试观念对学生和教师的束缚较严重,教师容易放弃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想法。针对这一现象,对于高中生物教材的内容中可以加入探究性学习材料,并设置相应的问题,这样教师就会将探究性学习考虑在备课的范围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亲自体验,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固。

(2)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加入探究性要素。开展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整个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学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其中。现阶段,很多教师实验教学过程时,主要采取的手段是黑板讲解,或者让学生观看别人的实验视频,记忆实验要点。学生缺乏实际参与,导致动手能力无法提升。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加入探究性要素非常必要,可以将学生的操作能力作为评价的指标,将其作为学生总成绩的一部分。

比如,近几年的江苏高考生物试题,就加强了对探究性学习过程的考查,有一些实验题目考查的角度是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题目就能考查出“做实验”与“背实验”的区别。这样能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重视,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探究学生可以增加新知识和新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生物素养,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文章首先分析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并探究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摘要:高中生物是一门重要学科,这门学科与生活和大自然联系密切,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新认知和新技能,可以促使学生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究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存在问题及策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问题及策略

参考文献

[1]曲春梅.高中生物学科中探究性学习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63+66

[2]罗承林.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4.04:164

[3]张希超.生物探究性学习的渐进式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4.26:77

上一篇:临床探究下一篇:历史互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