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教学

2024-07-07

动物学教学(精选十篇)

动物学教学 篇1

一、课程内容和设置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实验动物学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内也开始关注实验动物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至今,国内一些高校开办了实验动物学专、本科专业,实验动物高等学历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1999年,扬州大学依托兽医学院,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率先设置了实验动物学专业,经过15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方向,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性人才,为我国实验动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扬州大学是总课程门数和专业课程门数开设最多的院校之一,开设了实验动物学、动物实验技术、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等课程。《实验动物学》是实验动物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主要讲述了实验动物学的相关概念、实验动物的环境与设施、实验动物遗传、繁殖与繁育体系、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及常用实验动物等内容,所以实验动物学的教学大纲以饲养标准化的实验动物为主线,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才能保证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当然教学大纲的制定及完善,教学内容及学时的调整,都应根据实验动物学科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如:随着实验动物新的国家标准的发布,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及监测中清洁级大小鼠应排除的微生物已不包括李斯特杆菌,在教学内容中应及时体现。

二、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我们需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授课技巧,加强对本学科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并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参观、学术交流,甚至出国进修,使其能较好地了解本门学科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加强对本门课程广度和深度的学习。随着学科的发展,教学内容也不断补充和更新,这给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按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内容,借助参考文献,把握合适的深度和广度,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三、实施分层次授课

本科生入校一学期后,通过学生申请、学院考核,将本科生分为创新班和普通班。创新班在授课时注重该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开设一些前沿的专题课程,引入科研内容,激发学生对实验动物学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而普通班在授课时注重多学科知识的横向交叉和教学内容的广博度,加强应用知识的讲授,让学生较好掌握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当然在上课的过程中,普通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申请在创新班上课,这种有针对性的授课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近几年已受到广泛重视,它对于促进教学的整体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多媒体把抽象的内容以图片、动画、教学录像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让学生多渠道、全方位地掌握所授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避免了教师枯燥的描述,也提高了讲课的效率,更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和平台的使用,上传教学多媒体课件,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方便学生答疑解惑并拓展知识面;提供每一章设计的复习题,方便学生自学和预习,并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给学生提供国际和国内比较有名的实验动物网址,如:杰克逊实验室(Jax,The Jackson Laboratory)http://www.Jax.org、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http://www.Lascn.net。此资源和平台的使用,提高了学生对本门课程广度和深度的了解。

2. 采用引导式教学法。

引导式教学法是指教师设计一系列逐步深入的问题,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为了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在讲授新课前,给学生设计相关的讨论提纲,如近交系小鼠是如何生产的?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新的知识点,在课前学生通过自学,分组讨论完成课下作业,并初步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发现问题:为何近交系的基础群、血缘扩大群、生产群的繁殖方法不同,具体有哪些繁殖方法?带着疑问学习新课。课堂上教师讲解完新的知识点后,首先请同学对预习的讨论提纲进行分组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每组分别选出1名代表发言,所有发言结束后,学生可针对其他组的发言发表不同的看法。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教师可进行进一步的启发引导,并作适当的拓展,掌握近交系的生产方法后,引导学生考虑重组近交系及分离近交系是如何生产的?这种通过学习小组集体完成的探索过程,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实验动物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还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3. 将实践性教学引入课程教学中。

实践性教学则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模拟、讨论、演练等方式对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小鼠的生理特性虽然看起来简单,理论讲授时为了生动形象,也借助了多媒体,但还是枯燥难以记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课程组将实践性教学引入课程教学中。首先,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用表详细列出所观察的内容,如:小鼠从出生到断奶这一阶段的生长变化、怀孕期、阴道栓的观察、雌雄的鉴别等;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饲养小鼠观察并记录有关内容;最后,课堂讲授相关内容,讲解时增加师生的互动和讨论,并拓展其他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理特性。该教学模式具有生动、形象、信息量大、记忆深刻等优点,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知识点,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结语

实验动物学是实验动物专业的重要课程,是本专业的基石,只有充分掌握了实验动物课程相关内容,才能更好地学习动物实验技术、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等专业课程的内容。这次改革的探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动物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实验动物学是实验动物专业的重要课程,笔者结合本院实验动物学的教学实际,对课程内容和设置作了介绍,通过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实施分层次授课,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泉,杨玲,王怡,等.实验动物医学课程建设及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5,(34):249-250.

[2]赵庆华,沈军,时德,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领域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4,33(8):1269-1270.

[3]李厚达.实验动物学[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4]周剑雄,苏辉,石志广.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4):55-57.

普通动物学野外教学实习大纲 篇2

实习对象:生物技术专业

实习时间:第四学期,后一周,共 一 周学 分: 1 学分

教导教师: 李淑玲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脊椎动物学所研究的是与人类衣、食、住、行以及亲缘关系最密切的一类生物,不论是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还是野外实习都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多年的实践证明:野外实习已成为生物学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野外实习,应该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巩固、验证和丰富在课堂上已学过的理论,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2.实践并学会野外科研工作和野外生存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锻炼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

3.学会各类脊椎动物的野外采集、分类鉴定以及标本制作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4.能够熟悉各种典型生境,识别一定数量的常见种类,了解其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5.用动物学、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动物的生命现象,探究动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结构、生命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

6.培养和锻炼不怕苦、不怕累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品格,以增强对各种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

7.使学生进一步贴近自然,感受自然,珍爱生命并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意识。

二、实习内容

观察并识别本此实习地生境中的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节肢类和哺乳类常见动物种类,了解该种动物的基本特征与该生境的关系。

三、实习时间安排

实习定在7月10日出发,共7天。

实习的7天时间,除去往返在路上的时间,实际在实习地的时间只有5天,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基本训练阶段

时间为1天,该阶段为熟悉环境、采集标本、认识常见种类、学习野外工作和生存方法的阶段,即进行动物多样性和生态学观察以及野外基本技能训练,根据实习指导教师的人员情况将学生按班级分为30~60人的小组,由指导教师分别带队并详细讲解各种典型生境的特点和代表动物、常见种类的野外识别和主要鉴别特征以及野外常识和工作方法。

第二阶段

专题研究阶段

时间为3天,根据第一阶段所找到的鸟巢种类、数量和繁殖情况、以及所发现的各类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兼顾第一阶段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和表现情况,同时考虑所要进行的专项课题的难易程度把学生按4~8人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各类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种群数量、食性、活动节律、繁殖行为等的专题研究。以实践和学习有关动物学、生态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和锻炼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阶段的特点是任务量 大、实习条件复杂、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较高,所以是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阶段

总结考试阶段

时间为1天,总结第二阶段专题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查阅相关的文献,撰写实习论文或报告。利用半天时间举行论文报告会,通过答辩和讨论以交流各组情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最后由主讲教师对实习的全部内容进行详细总结,加深印象和记忆,以便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考试采取口试方式,随机抽取题签,经短暂准备后回答问题。成绩计入总分。

每一天的实习内容主要是根据动物的活动规律来安排。例如,鸟类在日出后及日落前活动性较强,尤其是在育雏期最为明显,所以在清晨及傍晚观察为宜。爬行类一般多在地面晒暖后活动,晴天时8:00~10:00容易发现,而在夏季炎热的中午却很少见到,因而观察可在午前或午后进行。哺乳类多在夜间活动,一般只能根据其足迹、洞穴、粪便等分析判断,晚间可以布放鼠铗,进行种类调查和数量统计。有关鱼类、两栖类的实习内容可在实习中穿插安排。中午应适当休息。因此每天的实习可分为五个时间段,即5:00~7:00主要观察鸟类、采集两栖类;8:30~11:30熟悉生境、观察鸟类、观察鱼类和爬行类;11:30~14:30午间休息;14:30~17:30识别各种动物、采集标本、讲授相关知识;19:00~21:00晚自习,预习实习指导,写出预习笔记,整理观察记录、教师补充讲解问题以及个别访问等。如果遇到阴雨天,由指导教师分别就实习地的自然地理概况、各类群的基本情况、常见种类识别、研究方法和标本制作等做专题讲座,其时间可随时安排。

四、实习要求

1.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一切行动必须听从指挥,强化安全意识,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野外实习是集体行动、具有准军事化要求的特点,不论是往返乘车,还是野外实习期间的各种活动等都必须听从安排、遵守实习纪律,否则,野外实习工作将无法正常进行,也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因此,必须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严格的时间观念,这样才能保证实习队伍行动的协调一致。

2.任何人不得擅自单独行动,有事外出必须请假,且必须有三人以上同行。野外学习、参观时注意安全,不得擅自攀缘或到危险的地方去。

3.必须养成良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在野外不乱丢废弃物,能降解的物质可做掩埋处理,不能降解的带回驻地做垃圾处理;在没有得到老师的同意情况下绝不滥采标本,爱护一草一木;在驻地要保持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整齐,及时清扫。

4.尊重实习所在地居民的生活习惯,虚心向群众学习,讲文明、懂礼貌,注重当代大学生的形象,不得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特殊事件及时向老师报告。

5.尊敬师长,关心同学,团结合作,艰苦朴素,厉行节约,爱护公物。6.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要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实习中的各项工作。

7.学习认真刻苦,态度端正,勤于思考。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实习日记,回校后做好实习总结。

8.对违反纪律者,实习领导小组有权给予纪律处分,并将其遣送回校,实习成绩计零分。学科总成绩计为不及格。

五、实习的注意事项

1.野外观察脊椎动物与观察植物及无脊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在很多情况下,其观察效果取决于观察者的举动、秩序、注意力和警觉性。如果谈笑风生,争先恐后,大惊小怪都会在你没发现动物之前将其惊走,影响观察。

2.尽量统一穿迷彩服或草绿色服装。这样既有利于野外观察,又便于人员的相互识别 和管理。不要穿戴颜色过于鲜艳或易被动物发现的衣帽,特别是红、白等颜色,以免影响观察效果。观察鸟类育雏或触摸幼小动物时,手上切勿涂擦香料或清凉油等,因为幼雏或幼仔沾上异味后,可能会被双亲遗弃。

3.观察行进过程中,教师要走在前面,行进时要保持队形密集,要求动作迅速,保持肃静。不可跑到教师的前面,或者掉队。

4.发现鸟巢或其它数量有限的动物,应注意保护周围环境(尤其是要避免人员过多或过于集中而踏平植被),要作好标记以便其他班级或其他组的同学也有机会进行观察。翻动的石块或倒木等自然物要尽量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和形状。

5.如果要到距离驻地较远的地方实习时,一定要做好防潮、防雨的准备,同时也要带好防暑药品及饮水,贵重物品(例如照相机、望远镜、证件、记录本等)做好防水、防潮处理。

6.在林区、草原等容易迷路的环境实习时,在沿途要注意观察,做好标记,以免迷失方向,绝对禁止个人单独行动。

7.除非教学和观察必需,尽量不采或少采标本。在采集蛇类标本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可轻举妄动,以防被毒蛇咬伤。坚决杜绝毁灭性的采集,坚决执行并积极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注意依法行事。在暂养和标本处理时要善待动物,讲究动物福利。

8.每天清晨检查前一天晚间布放的鼠铗,将捕到的鼠类小心放入自封袋中,同时放入标签,注明捕鼠地点、环境特征及鼠铗的排列顺序等。自封袋口要封严,防止鼠类体表寄生虫的扩散。

9.在野外见到死鸟或其它动物的尸体时,不要随便用手拿,以防感染病菌;不吃生冷食物和不熟悉或者不洁净的野果,以防胃肠道疾病。

10.所采到的标本应尽量在当日及时测量和处理,以免腐败而影响环境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六、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

实习日记按实习内容及报告中的格式填写,包括班级、小组成员、时间、地点、观察内容。实习报告中应包括实习的学生班级、小组成员、实习的时间段、实习地点、实习的主要内容,实习中实际所观察到的内容,实习心得。

七、实习成绩的评定

学生总结专题研究,撰写小报告写出心得,通过专题报告会的形式互相交流;教师最后作全面总结。考试以口试形式为主进行。评分以实习的态度、实习内容完成情况、实习报告书写情况及实习纪律情况综合评分。评分等级分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生物食品系:李淑玲

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篇3

【关键词】动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Q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6-01

在我们学校,动物学实验作为对理论课程的补充安排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在理论课后1~2周开课。我们希望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风[1]。

目前我们的实验教学缺少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实验动物局限于比较常见的、容易获得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进行了以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1.精心选择合适的教材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第3版),由黄诗笺和卢欣主编。该教材内容分为基础性实验、自选性和设计性实验两部分,既包含了各主要门类代表动物的形态观察、内部解剖与比较分析、生命活动及分类等,又融入了较新的科研和教学研究成果。书中的插图,全部为高清晰度的原创实物彩色照片,非常形象直观。该教材还有配套的数字课程资源,具有补充、拓展纸质版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效果,为学生进一步提供自主学习平台和创新思维的作用[2]。有了这本教材,课堂以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实践。

2.合理设置实验内容

我们的实验教学共24学时,每次课4学时,一共可以安排6个实验。我们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以基础性实验为主,包括细胞制片与观察和细胞大小的测量、动物组织装片的观察、动物早期胚胎装片的观察以及虾、鲫鱼、牛蛙、鸡和小鼠这几种代表动物的解剖实验。虾我们经常在餐桌上吃到,学生们很熟悉,在实验课上能深入地认识其结构大家觉得很有意思;鲫鱼是水生脊椎动物,牛蛙是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脊椎动物,将两者放在一起比较,能让学生们充分认识脊椎动物在从水生向陆生进化过程中器官系统的演化规律,理解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及与环境的密切联系[3];鸡我们用来做骨骼标本,实验方法源于往届学生毕业论文的探索,这个实验我们还能兼顾外部形态观察和内部结构的识别,每次给学生演示胸大肌和胸小肌的作用时,大家都觉得好神奇,热情一下就调动起来了;小鼠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在科研上面的用途非常多;其他动物的相关知识则可以通过教材配套的数字课程资源加以补充。

3.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利用

讲授法、演示法、边讲边做、分组讨论等方法都各有优缺点[4],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多种方法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每堂课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对本次课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先进行简单的讲授,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的方法就因实验内容不同而异,如细胞临时装片的制备我们会先演示再让学生动手做;动物组织装片的观察,我们会边讲边让学生观察;在做鲫鱼和牛蛙的比较解剖时,老师先对解剖方法进行简单的演示,再让学生操作,自己辨认各结构,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鸡骨骼标本的制作我们是分组进行的,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课上有针对性地讲解难点和注意事项,在学生操作时,老师进行简单的指导,大部分内容由学生课下完成。

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开发新的实验项目

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我们设置了一些制作标本的项目,制作的标本可以用于以后的教学;另外,我们也探索一些新的实验项目的可行性,如前面提到的鸡骨骼标本的制作方法就是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实验结果优化的。

5.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前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的出勤、操作和实验报告占70分,期末理论考试占30分。现在我们将理论考试的30分换成了鸡骨骼标本的制作。学生们需要团队协作完成,而且大部分内容在课下进行,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评分也由老师评分变成了学生评分,老师对每个标本进行点评,每组选出2~3名学生代表分别对标本进行自评和互评,分别取平均值后按照自评30%和互评70%的比例算出最后得分,整个过程学生全程参与。

6.结语

经过以上改革措施,在现有条件下学生学习动物学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动手能力也增强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动物学实验的教学也要不断变化发展,我们将会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循序渐进,逐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刘凌云,郑光美. 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2]黄诗笺,卢欣. 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Ⅱ.

[3]马纲,张敏.动物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 123-124,137.

动物学教学 篇4

1 案例的选择

医学实验动物学标准化实验动物培养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学控制、实验动物的环境学控制和实验动物的营养学控制。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的经验精选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帮助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

1.1 案例一———遗传学质量控制

1.1.1 相关背景资料介绍

使用者因课题研究需要购进对白血病敏感的615小鼠。考虑到价格不菲且每次购进运输麻烦,故首次购进时除了实验研究需用的部分外,还额外购进部分615小鼠用于进行自我繁殖。然而经过几个世代的繁殖之后615小鼠并未像当初购进的615小鼠那样对白血病易感。

1.1.2 原因分析

应该是引进留下来进行繁殖的615小鼠并不是全同胞兄妹对,建议重新从核心群原种引种。

1.1.3 与学生讨论遗传控制的相关知识点

1)近交系要从核心种群原窝引种,确保原种是全同胞兄妹对。2)近交系保种大忌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将繁殖力最好的后代留作种用。近交系保种群最好选择同窝产仔4~6只为宜。3)要定期进行遗传监测,如对近交系要测定其基因的纯合性以及表型是否符合国际标准。

1.2 案例二———微生物及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1.2.1 相关背景资料介绍

本中心屏障环境中饲养了KM小鼠、NIH小鼠等常用品系以外,还饲养了MMTV-Py MT转基因乳腺癌小鼠模型及APCmin基因敲人结肠癌小鼠。在我们的一次普查中,所有品系的动物均为仙台病毒感染阳性。

1.2.2 原因分析

引种程序不规范:MMTV-Py MT转基因乳腺癌小鼠及APCmin基因敲人结肠癌小鼠是由实验人员从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自带回来的,运输包装不合格,且运输途中打开了包装。

1.2.3 与学生讨论遗传控制的相关知识点

1)对常用的普通品系采用的措施是消灭感染鼠群,对环境重新消毒,从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引入无病毒感染的种鼠;而对于MMTV-Py MT转基因乳腺癌小鼠及APCmin基因敲人结肠癌小鼠,笔者采用从感染群中除去所有新生鼠、断奶仔鼠和妊娠鼠等易感鼠,仅保留成年鼠,保持非繁殖状态2个月以后再进行繁殖,用ELISA法对繁殖后代进行血清抗体检查,证实已感染过仙台病毒的MMTV-Py MT转基因乳腺癌小鼠及APCmin基因敲人结肠癌小鼠后代抗体检测阴性,表明此法用于一些珍贵品系(如疾病模型动物、转基因小鼠、基因敲除及基因敲入小鼠等)的仙台病毒的防治是十分有效的。

2)仙台病毒是清洁级以上大小鼠必须控制和清除的病毒,因此研究和防治仙台病毒感染是十分必要的。仙台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急性表现多见于断奶小鼠,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毒力增强可引起致死性肺炎。初次感染仙台病毒的小鼠生产及保种种群死亡率较高,其他动物多呈隐性感染状态,可对实验研究产生严重影响。对仙台病毒的微生物控制主要是严格按照屏障换进的人流、物流及动物流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进入屏障饲料、垫料、笼具都应进行相应的灭菌消毒;饲养人员要进行淋浴及更换灭菌消毒衣;引种的动物要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3 案例三———环境学质量控制

1.3.1 相关背景资料介绍

饲养人员告知实验动物中心屏障环境中饲养的实验大鼠中出现不少母鼠流产和吃仔现象,而饲养人员日常管理同以前一样,饲料也没有变化。而在动物繁殖室不到100 m的校园内正在进行全科医生培训大楼的建设。

1.3.2 原因分析

基建打桩所造成的震动及水泥搅拌机等所造成的噪音使得怀孕及哺乳鼠高度紧张,造成部分孕鼠出现流产和哺乳母鼠吃仔现象。

1.3.3 与学生讨论环境控制的相关知识点

1)噪声对实验动物影响巨大,啮齿类动物对噪声异常敏感,能听见人们所不能听见的次声。怀孕和哺乳母鼠尤其敏感。2)噪声也能使实验动物处于应激状态,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要尽量避免周边环境及动物房空调等产生噪声对实验动物的影响。3)环境学质量控制不单只是噪声,还有诸如温度、相对湿度、氨浓度、光照等多种因素不达标都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1.4 案例四———营养质量控制

1.4.1 相关背景资料介绍

有人采用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诱导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模型组给予的高脂饲料配方喂养。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少模型鼠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的症状,而且不断死亡[1]。

1.4.2原因分析

模型组给予的高脂饲料配方是由66.5%的原基础料、20%蔗糖、10%熟猪油、2.5%的胆固醇及1%的胆酸盐混合而成。经过计算可得出该高脂饲料配方中蛋白质仅为13.6%,远低于啮齿类实验动物生长发育20%的蛋白质需求。加之因增加了胆固醇影响了饲料的适口性,从而使动物的采食量减少,营养缺乏引起死亡。

1.4.3 与学生讨论营养学控制的相关知识点

1)不同品系的动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同。营养成分缺乏不仅会影响实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样也会影响实验结果,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动物死亡。2)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加入成分的比例而不注意因加入其他成分后对原有成分比例的变化,从而使使用的实验动物饲料达不到国家标准。3)统筹平衡各营养成分的比例,特别是调整蛋白质饲料原料的比例,用高蛋白饲料原料代替低蛋白饲料原料,以保证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摄入量。

2 教学实践与评价

2.1 实施及评价方法

对本校2014级24名中西结合临床硕士研究生采用课堂理论授课形式。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对应地引入相关的案例,并在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无记名评价。问卷包括客观和主观两大部分。客观部分是对所采用案例的肯定及否定进行勾选,包括内容的好坏、是否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是否能提高学习实验动物学的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等,主观部分则是针对希望增加何种案例进行表述[2]。

2.2 评价效果

共发放问卷24份,收回问卷24份。对案例的内容得到了较一致的肯定,达到95.8%;对促进知识的理解同样得到了较高的肯定,达到91.7%;对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的肯定相对偏低,为79.2%。

希望添加何种案例的主观意愿从高到低依次为:希望能介绍一些综合性的经典科研案例,能从中全面了解标准化实验动物培养中四大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希望能介绍最近本校及附属医院的优秀科研案例,并尽可能详尽,有助于了解最新的进展;还有一些学生希望能介绍一些启发新思路的案例,能有助于自己今后科研能力的提高。

3 教学体会

本次教学实践表明,在标准化实验动物培养模块中引入案例教学,改变了以往传统填鸭式灌注教学的教学模式,将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典型案例为主线,结合实验动物质量的四大控制的理论依据,对实验动物质量控制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解决方案及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验动物学教学的一个有益尝试。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案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结合案例,主动思考、归纳和总结的能力,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差异,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实验动物学的重要性。

但同时也提示需进一步努力和完善的地方,尤其是精选一些身边的综合性案例显得十分必要。在案例设计时可以在实例基础上进行加工或整合,较全面地向学生展现知识点。同时案例的选择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和锻炼能力[3]。只有正确理解和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做到教学相长,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汤家铭,陈民利,谢家骏,等.医学实验动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出版社,2012.

[2]卢文丽,方肇勤,张园园,等.《实验中医学》课程引入科研案例的教学实践与体会[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8(5):12-14.

动物学教学 篇5

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周围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是普通高等院校生物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既有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又有野外实习等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主要以动物演化进程为主线,涉及了动物界从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的各个方面。既要求学生掌握动物各分类阶元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动物分类等基础知识,又要掌握动物的解剖及分类的基本技能。不仅其本身的研究内容广博,而且与农、牧、医、工等研究领域关系密切。在传统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的课堂讲解描述为主,枯燥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进行,新的教学手段引进动物学教学实践中是必然的趋势。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 A I)是当前高校教学手段改革的热点之一。它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点,在动物学教学中尤为重要。通过多媒体在动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加深、加快学生对动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动物学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一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于学生来说能否学好某一门课程最重要的取决于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动物学中有很多涉及到微观、动态的生理过程,同时还包括大量的形态结构、生理习性、分类进化等与生活经验无关的内容,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很难理解也容易感到枯燥。利用c A I进行教学,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通过特技处理可以把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结构、动态的生理过程、枯燥的分类进化等知识转变成形象的声像画面展现出来,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并且不受时空限制,教学形式的这种变化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大教学容量

内容增多课时压缩是目前普通高校进行的一项教学改革,动物学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则显得尤为突出,多媒体课件容量大的优势则能最大限度的弥补这个矛盾。在较少的时间内就能演示大量的知识内容。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优化实验教学

实验是动物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造性起着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而在动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当教师进行示范操作时,学生往往由于观察角度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观察到解剖要领,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实验效果。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多媒体既能化动为静又能化静为动,既能化快为慢又能化慢为快,既能化大为小又能化小为大,使教材内容及教师的意图通过画面鲜明、准确、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很快地掌握实验要领,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向学生如实展示动物的形态结构,深入阐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同时,也可以向学生展示我国丰富的动物资源和关于动物研究的悠久历史,从而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并培养学生深厚的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科研究的深入,信息技术及其成果不断被应用于动物学的研究,特别是动物学信息的管理中。cAI课件的开发和在教学中的应用,能促进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又精通动物学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形成。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对于培养2 1世纪所要求的具备信息化素质、多方面的学识修养和广阔科学视野的未来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应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课件设计和编制的问题

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充分体现其教学价值;要从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丰富而充实,具有足够的信息量,注重知识的添加与构建,要体现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层次感。同时,要有较强的逻辑性。要体现鲜明的艺术性,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与传统的动物学教学相比,有许多优点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具体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不能一味依赖c A I课件,要必须同时与传统的动物学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不应舍弃板书,因为书写板书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动物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问题

多媒体教室的光线较暗,影响学生看书和记笔记,同时也影响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上课时教师不要将视线只集中在屏幕上,要把握好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反映,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这就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熟练掌握教学内容。

(四)课件演示的时间问题

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上课的节奏和幻灯片的显示时间,指导学生如何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演示的时候要注意图像的适时出现,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避免一闪而过,走马观花,使学生对知识内容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

(五)不能取代学生实践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能够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但是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做才能达到教学要求,经过反复操作才能熟练。如果用观看录像的方法取代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将会削弱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六)总结提高的问题

课后要针对课件的不足及时进行修改和补充,针对学生对上课的反馈和要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 动物学cAI的发展趋势

课件的开发由于存在和教科书配套,事先确定的教学目标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的缺点,所以在教学中使用受到限制。第二代教学软件一积件是从课件的经验中发展而来的软件系统,具有开放性、可重复性和自我繁殖特点,更适应千变万化的实际教学。而由于网络教学具有突破学生人数和教学地点、时间的限制,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减少学习费用和教师工作量等优点,在国内、外大受欢迎。目前,经过各地教育技术同行的探索,以网络浏览器为基础的积件组合平台有可能成为教育软件平台的发展主流方向。因此,cAI课件的开发及应用必将向着积件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现在国际上生命科学的最新发展、教育经验和媒体素材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更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到生命科学教育中。动物学CAI课件必将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源,及时更新技术,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促进人才的培养。

动物学教学 篇6

【关键词】德育教育 专业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68-01

韩愈的《师说》中讲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即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播道理、教授课业和解答疑惑。这里的传道应该包括传授道德观念。德为先,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合格人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当代的大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在这个信息化社会当中,很多高校中的大学生容易受外界一些事物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判断出现偏差。所以,在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除了有专门的思想道德课程的教学以外,在大学生的专业教学中,我们专业课的老师们,如果在专业教学中,将德育教育加以渗透,让学生在专业教学课程中能潜移默化的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德育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德育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加强高校大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对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现代社会已经发展成信息社会,网络的普及和手机终端的使用,展现在大学生眼前的是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是正能量的,有些是负能量的。由于大学生阅历浅,对于很多事情并没有非常正确的判定和评价,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这将会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为了避免当代大学生在正确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应该加强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所以,在大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德育和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使是学习成绩再优秀,都不能视为合格人才。因为,没有很好的思想道德观念的高级人才,在其工作生活中,很容易被金钱所诱惑,在权钱交易中为社会为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在社会上引起负面的影响。所以高校教师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于专业教学中

对于专业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将德育工作有机地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中,做到在完成专业知识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2]。笔者在从事动物学的专业教学中,除了对专业知识进行详尽的讲解之外,在涉及到与道德教育相关的知识领域时,恰当地将德育知识融合到了课程当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了德育的教育,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鸟纲的专业知识中,讲到了鸟类的迁徙。在对其概念和习性的讲解中,与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不能唯利是图等教育相结合,将德育教育自然的融入到专业教学中。近年来,在鸟类迁徙季节,违法捕鸟现象一直屡禁不止。从捕鸟工具的贩卖、捕鸟、倒卖鸟到收鸟,好似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利益链条,使国家的林业部门和执法部门难以根除此违法现象。笔者认为,野生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自然界赐予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切实保护好鸟类资源,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自然生态平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鄙视那些为了金钱和利益残害野生动物的人们。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我做起,做一名维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人。并且用自己的思想感染周围更多的朋友。

三、将人生感悟渗透于专业教学中

动物的进化是动物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动物从低等向高等动物的进化中,其生理器官存在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进化过程。比如动物的心脏,从鱼类一心房一心室、两栖类的两心房一心室到鸟类的两心房两心室。从动物心脏的进化来看,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讲到以上专业知识时,笔者巧妙的将人生感悟与其相联系。因为,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同样也符合这个道理,循序渐渐、逐步完善自己。但是,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努力、坚持和持之以恒。笔者认为,人生哲理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多加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小结

美国德育教育家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一文中指出,“隐性课程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比显性课程来得更有力”。而在专业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正是通过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影响着个体道德素质的成长并全方位地渗透到学生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从小学开始,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教育的发展理念。作为人生最重要的大学阶段,是学生迈向社会前的最后一站,是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所以,对大学生德育教育显得更加重要。除了专门开设的道德思想教育课程之外,作为专业课的教师,能够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向学生渗透德育理念,可以促进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一名为社会讲奉献的合格的大学毕业生。

参考文献:

[1]于潇贺.大学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24):44-45.

[2]陈艳. 德育教学在机械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读与写杂志,2015,12(12):267.

作者简介:

动物学教学 篇7

本课程运用普通动物学的知识和手段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药用动物。在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和拓展知识面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教学,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 还要求学生熟悉研究药用动物的一般方法, 熟悉主要药用动物类群的化学成分特征, 在讲授中结合课程内容介绍动物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了解我国药用动物资源, 驯养繁殖和管理的基本规律, 进行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为学生今后从事生物制药和动物药研究与开发、鉴定、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认为有必要探讨一下药用动物学的教学意义和教学方法。

1 开设药用动物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1.1 是促进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需要

药用动物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渐认识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医药学科。由于其活性强、药源广、疗效高而备受历代医药学家的重视和青睐, 从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末我国首部医药著作《五十二病方》记载动物药54种, 到21世纪初出版的《动物本草》记载动物药1731种, 动物药的品种不但增加了30多倍, 而且从采集、炮制、化学成分、药理、临床等研究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建国以来的近60年中, 动物药的学科发展更是十分迅速, 成果层出不穷, 彰显了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态势。由此可见, 动物药已成为中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祖国药学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1.2 是药用动物资源保护的需要

中医称动物药为血肉有情之品, 各有独特成分, 其活性强、显效快、疗效高。在中国历代11万名方中, 含犀角的有2366个处方, 含牛黄的有1846个处方, 含麝香的有527个处方, 含羚羊角的有157个处方, 含熊胆的有396个处方, 含穿山甲的有616个处方等等。这说明中医运用动物药治疗疾病有充分的临床依据和文献依据。但由于人类对野生动物生态环境的破坏, 盲目和大量的捕猎, 走私野生珍稀动物, 使动物资源明显受到限制, 因此临床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开设药用动物学课程, 有助于更好地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 大力发展药用动物养殖业, 从而对动物药进行有效利用等, 使我国动物药的研究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重视药用动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探索和寻找新的动物药资源是目前药用动物学研究工作的又一大重点。

1.3 是中药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药用动物学是动物类中药鉴定的基础, 由于大多动物有其特有的遗传基因, 于是能表现出根本稳定的形态特征, 因此只用动物形态学的鉴别办法, 在中药材鉴定中“努力寻觅不同因子”就能够鉴定很多动物类中药材的真伪, 而不必全部采用理化鉴别的办法, 例如:石楠藤是蔷薇科的动物, 而有时采购来的药材表现出:节膨大、有扁节, 这是胡椒科的石南藤的特征, 这样就很明白了只需在石楠藤中出现以上两种特征就能够断定药材掺伪。

另一方面, 全世界大约有150万种药用动物, 如果不掌握动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以及动物解剖学、组织学等的基本知识。想对动物类中药材进行分类鉴定, 也是非常困难的, 例如, 不了解蛤蚧的形态特点, 分布规律及其生活习性, 就不能正确采收, 加工方法不当, 药效就会大受影响。乌稍蛇是无毒蛇, 在野外采集时, 如果不与其它毒蛇加以区别, 很可能会发生危险, 羚羊角、龟甲、骨类 (豹骨、猴骨等) 和贝壳类 (石决明、牡蛎等) 等药材, 要通过显微磨片观察其组织学特点, 才能鉴别真伪优劣;值得指出, 动物类药材的主要成分不同于植物类药材, 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 主要包括氨基酸、动物肽毒、酶及糖蛋白等, 许多都是动物药的主要有效成分。现已有大量报道, 利用它们含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和性质的不同,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法可成功的把动物药材与类似品、伪品区别开来。因此开设中药专业基础课《药用动物学》, 必将对动物药的鉴别及生药学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

1.4 是研究开发动物药新品种的需要

据有关资料统计, 目前我国已生产中成药品种4300多种, 而常用中成药1349种, 其中含有动物药的品种达507种, 占37.52%, 而这部分又以动物药为主 (为君) 的中成药最为常用, 疗效更为显著, 如含有蟾酥的六神丸, 含有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清开灵, 含有麝香的苏合香丸, 含有羚羊角的羚羊感冒片等, 动物药在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而其他药是不可替代的。目前全国有近50所高等农业科研院校 (所) 开设了动物药学大专、本科及研究生教育, 每年有近3000名药用动物学专业人才充实到兽药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监测及推广单位。但是随着兽药科研水平逐年提高, 动物药新产品不断上市, 这个数字仍不能满足需求, 因此, 加强和提高动物药行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 亦是药用动物学的任务之一。

2 药用动物学课程的开课情况

2.1 教材与师资力量

开设一门新课, 尤其是专业基础课, 首先必须有适宜的教学内容为依托, 尤其是教材。2009年出版的《药用动物学》一书已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全书共分为4篇19章, 在各章的“药用动物举要”项目中, 选择具有代表性, 药用历史悠久、价值大、具有可再生性或利于开展人工养殖的动物药进行编写, 并吸收了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新成果、新资料, 内容充实、鲜明、准确, 易于为学生所理解。

我校实验动物中心从2008年至今, 已开设《药用动物学》本科班和选修课两个班种, 由长期进行动物学、解剖学、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教授以及从事《中药鉴定学》研究, 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讲师授课, 保障了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目前累计授课学生已1000余人, 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反应热烈。

2.2 实验设置及实验条件

开设《药用动物学》必须具备必要的实验设施与实验室条件。我校中药系目前拥有中药标本馆、药材标本室及生药学中的形态与显微鉴定实验室、仪器中心实验室等, 都为《药用动物学》实验课提供了基本的标本材料与仪器设置保证。现阶段应添置的是一些必要的实验制备和检测设备, 如冰冻切片机、扫描电镜、氨基酸分析仪及蛋白质酶分析仪等。

3 药用动物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3.1 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 抓主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主要授课对象为生物科学专业或药学专业本科生, 因此, 讲授《药用动物学》课程, 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将“动物药”和“动物学”两部分内容有机的结合, 可以围绕某一种动物药材, 介绍其来源动物的形态结构, 药用部位, 种类、采收加工等,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 深透理解教材, 找出重点、难点以及如何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着重阐述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 这样, 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起来才能生动活泼, 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介绍鱼类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特点的关系时可采用设问启发法, 以问题的形式作为讲授的切入点, 给学生一段思考的时间, 启发学生重视问题、大胆设想, 寻找科学合理的答案, 最后教师做总结式讲解。这样, 学生既掌握了知识点, 又掌握了如何寻找答案的方法。

3.2 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 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由于种种原因, 教师不可能每学期都带学生进行野外实习, 因此必须以课堂讲授为主, 通过大量图片和影视资料, 投影、幻灯、动物标本、模型、录像、解剖实验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用动物学所研究的内容, 标本和模型可使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动物体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 视频可以展示海里游的各种鱼, 空中飞翔的各种鸟, 国家的珍稀动物, 甚至昆虫蜕皮等长时间过程都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播放;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又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动物学的学习生动有趣, 几个学期以来, 我们制作的药用动物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共收集各阶段动物形态结构图片200余张, 动物野外生活照片280多张, 有力地增强了理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提高了学习效率。

中国动物种类资源非常丰富, 药用动物来源也非常广泛。本课程将着重加强药用动物学的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强调为以后开展生命科学其它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接触自然、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去丰富感性认识;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从药用动物的整体出发概括和总结事物的本质。了解药用动物与人的关系, 培养保护利用和开发药用动物意识。阐明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 获得动物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以利于利用、控制或改造动物, 更好的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 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4.

[2]高士贤.中国动物药志[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3]万德光, 吴家荣.药用动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将心理学应用到动物学教学中 篇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因此, 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要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活动领域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教学心理与德育心理规律。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传授知识,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教育心理学认为, 要促进教师角色的形成, 首先要使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在正式成为教师前就对教师职业及相应的角色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其次要树立学习榜样, 通过榜样的行为示范, 掌握对教师的社会期待, 学会在不同情境中从事角色活动, 处理角色冲突。最后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因此, 在从事教师职业之前, 许多有经验的老师为我们新教师进行岗前教育培训。我们不仅学习他们如何讲授专业知识, 更是学习他们的授课方法。比如如何备课, 如何准备讲稿等等, 另外还学习他们如何应对讲课授课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首先, 结合实际, 学习高等教育学习心理

教育心理学认为, 一切教育工作都有相应的学习理论基础, 因此, 进行教学和德育工作要围绕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来进行。大学生学习的内容专业性强, 学科内容层次高, 学习方式主要以自学为主, 且课堂学习和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另外还应理解什么是学习动机以及如何培养, 什么是学习迁移以及如何促进等等。

综观《普通动物学》教材, 可以发现基本概念较多, 如果没有具体直观的标本或实体, 单纯依赖教材, 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很难理解。同时要注意重视课程教学中的课程作业、实验环节, 尽量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条件, 结合课程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大胆地进行“开放型”教学模式的尝试。比如多在实验室、或到动物园进行实地教学, 使学生通过对直观标本, 活生生的动物进行结构和分类观察。这种直观教学由于接触实际, 言之有物, 所获得的感性材料比较真实具体,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同时, 学生在接触具体事物的过程中, 容易产生好奇心,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 所得到的印象比较鲜明、生动, 掌握的知识比较牢固、稳定, 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避免“注入式”教学的沉闷气氛, 直观性强, 教学效果好。这样就是反映了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以及促进了学习的迁移。

2 学习高等教育教学心理

如高等学校学生知识的掌握规律、认知策略的学习规律、心智的形成规律以及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规律等, 为以后实际的教学工作提供基础。教育心理学认为, 大学生的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 观察具有明确目的性, 敏感性, 系统性和深刻性等等特点, 而且思维发展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辨证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 在常规性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 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在传统的动物学教学中, 许多章节的内容不容易被表现, 学生又缺乏相应的经验, 因此学生不能很好认识事物, 要想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必须积极思维, 而不能仅仅是被动性接受。而启发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只是很小的一方面, 更多的是要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及实验教学。动物是活生生的, 有生命的, 而动物学却是复杂的, 抽象的, 通过运用模式图、结构图、动物标本、模型、录象、解剖实验等, 有效地将两者结合起来, 由平面到立体, 使得抽象语言描述变为生动的结构展现, 使动物学的学习生动有趣, 学习效果就明显。比如通过观察各种标本和模型, 讲授动物体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 这样比较直观具体, 可使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而现在新兴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教学更是动物学教学中一个非常好的直观教学手段, 它不仅便于观察各种模式图、结构图, 还可以播放录象, 使学生要了解的动物在荧屏中出现, 比如海里游的各种鱼, 空中飞翔的各种鸟, 其他国家的珍稀动物, 甚至还可以将如昆虫蜕皮等长时间过程在短时间内快速播放;另外多媒体还可以创造模拟人为无法拍摄到的画面, 如恐龙的再现等等。因此, 上述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学习高等学校德育心理

如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及如何预防不良心理等问题, 从而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教育心理学认为, 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与其自我意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因此, 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事”的同时, 也要培养他们如何“做人”。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 在课堂中加入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相关内容, 是高校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就《普通动物学》教学来说, 辨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等的内容几乎随处可见。自然界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制约、错综复杂的整体, 生物界是物质的, 是普遍联系的, 例如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生物之间以及生物和周围的环境之间, 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 我们在进行教学以及指导学生学习《普通动物学》时, 必须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来学习研究。还有通过介绍我国动物学发展历史, 以及我国丰富的动物多样性资源,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 在动物学教学过程中, 要随时结合教学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自然,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资源, 保护环境。如当今世界范围内所面临的人口暴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能源消耗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也依赖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我们在教学中就应当教育学生, 从事动物学研究工作的人, 不仅要使动物学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而且要提供充分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的方法、途径和理论依据, 最终达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普通动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类的基础学科, 占有很大比例, 因此, 将高等教育心理学学好并运用到其中对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最终学好这门课有非常大的帮助。

摘要:普通动物学是农业大学重要的基础课, 因此, 如何把普通动物学讲好,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很重要的一个目标。运用心理学到动物学教学中, 如何掌握学生在动物学教学中的心理活动特点。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浅谈一些观点和体会, 努力使动物学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动物学教学 篇9

关键词:双语教学,动物学,农业院校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学》课程组多年来重视教学研究, 不断尝试双语教学改革, 确立了“加强基础理论、提高专业认知、实现国际接轨”的课程建设理念。通过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 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一、《动物学》双语教学体系的建立

(一) 确立课程体系结构

针对农业院校的课程特点, 将《动物学》课上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教学相结合, 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培养的定位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将双语教学贯穿整个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 建立包括理论教学、常规实验、自主选择性实验以及教学实习等一系列的全面递进式教学体系。

(二) 确立双语教学模式

为实现教学内容的国际性与先进性, 《动物学》课程组经过论证分析, 确立了适合农业院校开展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几方面的特点:

1. 授课方式。

双语教学必须遵从一个原则, 首先是“知识”, 其次才是“语言”。但由于农业院校生源背景相对较差, 因此必须依据自身现状, 建立一种适合我校学生英语储备不足的农学类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双语课没有必要把它上成英语课, 在每一讲中使用的中英文比例也不能是固定不变的, 必须从教学内容、学生能力和教师水平三方面综合的考虑, 由教师灵活把握两门语言之间的转换, 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目前, “英文课件, 中文讲授”的方式在我校《动物学》讲授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教材选择。

在原有中文版教材建设基础上, 精选国外现行原版教材, 同时将农业科学领域最新的国际研究文献介绍给学生, 以便增加学生的探索性认知欲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加学生综合竞争实力和广适性。我院选用了国内经典的主流动物学教材即《普通动物学 (第4版) 》 (刘凌云, 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为主要参考教材。另一方面, 我们还精心挑选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自主学习扩充性资料和双语教学辅助教材, 例如:动物生物学 (Fifth Edition影印版, Stephen A Miller, John P Harley。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物学原理 (Concepts in Biology, Tenth Edition。Eldon D Enger, Frederick C Ross。科学出版社) 、生物学导论 (影印版, Neil A Campbell, Jane B Reece。高等教育出版社, Pearson Education出版集团) 、Biology (Sixth Edition影印版, Peter H raven, George B Johnson。Mc Graw-Hill Education出版集团) 。上述教材都是全球公认的最优秀的大学教材。这些高质量的教材保证了教学效果。

3. 教学模式改进。

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 对学生双语学习进行跟踪调查, 进行了多次面向全部授课学生的双语教学情况问卷调查,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 不断改进。

(三)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常规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启发式、探讨式、研讨式、案例式以及对比式等。我院在《动物学》双语教学中, 除了采用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 还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结合时间教学与空间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从而扩充学生的学习空间。

首先, 建立内容丰富、更新及时、界面友好的动物学课程网站, 并及时更新内容, 将动物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和进展等内容实时反应在网站上。其次, 在已经上网的动物学英文教学课件、教案等资源的前提下, 将双语理论课更新的教案和更新的实验课录像全部上网, 并完成全部动物学互动题库建设, 供学生适时使用。最后, 充分利用新媒体, 建立新型学习平台, 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交流。

2. 建立图文并茂的双语课件。

《动物学》中有较多抽象且较难理解的内容, 加上双语讲授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为避免学生出现畏难情绪, 我们尝试多种方式将这些教学内容形象化, 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 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 充分应用拥有的国外先进的影像资料, 建立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素材库等。

3. 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鼓励学生围绕教学内同展开课堂讨论与知识交流;在课外, 我们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自主性学习与研究。通过这些方式,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地位,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构建多层次的实践环节

农业院校学生除了提高其业认知水平外, 更重要的是培养其生产实践能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 必须重视基础素质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常规实验、自主选择性实验、教学实习等实践环节中培养学生感性认识与自主创新,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如, 《动物学实验》可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建立学生实践平台, 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 让学生对实验实践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与空间;丰富选择性实验的内容,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实验思路与方法, 提倡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实施自己的设计思想, 从而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创新意识;在实践环节的指导过程中, 也能到学生参加科研项目, 建立研究性学生创新团队,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些多层次的实践环节在我院《动物学》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 利用学科建设平台, 加强教学交流

课程组所依托的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地研究所、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学术机构保持着长期、稳定地学术交流与合作, 同时积极、广泛地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六) 理论与实践结合, 教学与科研结合

在本科教学中, 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动物学》双语教学中, 我们提出了双结合模式, 即将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 将课堂理论教学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一,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引用大量相关的农业生产与生命科学研究案例,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开展自主讨论;第二, 依托课程组教师所在的科研平台, 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 教师根据最新领域内的科研成果, 不断完善与修订课程教学内容, 保持课堂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二、双语教学取得的效果

经过了两年的实践检验, 《动物学》双语教学体系在我校农学类专业中确实可行, 得到了学生与专家的普遍可定, 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推广价值高。通过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对《动物学》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讲评和指导, 并对各位专业的反馈意见进行总结与分析, 不断改进, 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专家们对我院《动物学》双语教学均较为认可, 认为许多教学模式都是十分值得其他农业院校借鉴的。通过调查问卷, 发现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意义与作用已经有了很高的认识, 59.57%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可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 53.72%认为提升外语知识和能力, 38.3%认为可开拓国际视野和意识, 19.68%认为能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学生们对双语教学持认同的态度, 76%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应保证质量, 稳步增加。

三、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国外的英文教材与国内的传统教材在体系上有较大差异, 内容侧重也有不同, 如何融会贯通, 需要下大力气。另外, 必须编写适合我国学生以及农学专业定位的《动物学》双语特色教材。目前, 我院动物学课程组结合农业院校《动物学》的课程定位, 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并针对如何编写相关教材开展了深入的教学研究。

第二, 学时有限, 如何兼顾专业知识学习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手段。由于农业院校《动物学》课程学时少, 因此必须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双语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总结, 我们认为, 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专业名词与实例分析等内容力求英语教学, 而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与难点难容则可以采用双语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积极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 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 达到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三, 学生课业负担重, 深入学习的时间不够, 部分学生认识上有一定偏差, 缺乏国际意识与创新意识, 缺乏把专业学习与外语学习看作同样重要的自觉行动, 这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

最后, 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 如何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并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需要不断研究、探索与实践。教师除了对教材熟练驾驭外, 还要了解学生当前的词汇量以及英文水平。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才能够有的放矢,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刘敬泽, 赵秀颖, 张燕.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综述及发展展望[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 (5) .

[2]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1) .

[3]王云燕, 袁永华.语言习得理论视野下的双语教学——云南农业大学双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之反思[J].中国农业教育, 2010, (2) .

药用动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 篇10

关键词:药用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

一、引言

药用动物学是中药类、药学类、农林牧类相关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2009年出版的万德光主编的《药用动物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和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它是运用现代动物学及传统中药学的知识和手段, 研究有药用价值的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分类鉴定以及本草考证、活性成分、主要功效等方面规律的一门课程[1]。全书主要介绍了药用的发展概况、任务及研究方法、动物体的基本组织结构和功能、药用动物的分类概述以及与药用相关的7个药用无脊椎动物门和1个脊椎动物门的5个纲 (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的动物主要特征、分类和药用动物举要;并对中国药用动物的地理分布、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驯化养殖进行了概述。

药用动物学是中药植物、动物和矿物中药用动物鉴定的基础课程, 由于同类动物之间形态结构的异同程度和亲缘关系较接近, 使得其能表现出相对共同且稳定的形态特征, 因此将动物形态学来作为进行动物分类的鉴别办法。

结合我校中草药专业开设的《药用动物学》选修课, 对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课的开设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措施。通过对实验课的实践教学形式、方法、内容和课程考核制度的改革, 改变以往按实验指导书叙述为主的教学模式, 避免成绩由实验报告决定而带来的片面性, 克服单纯验证性实验造成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的现象, 运用药用动物标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及动手能力, 促进学生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意识的提升。

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学习是对知识不断积累的认知活动, 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点通过对实体动物的验证和认知, 不断加以思考和消化, 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验课教学中, 对于学生观察的动物标本大都是由教师事先整理好和配备有具体种类鉴定标签的标本, 再让学生对照标本, 对所学知识去观察和验证。这样一来, 学生就可以将教材中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能够更形象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参与意识, 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验教学中, 特别是针对学习各类动物内部结构的特征时, 学生可在实践操作中有效解决理论中难懂或难以理解的问题, 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具体掌握各类相关动物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样也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 加强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求知识欲和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键。

开设《药用动物学》教学时数共计32学时, 其中理论课16学时, 实验课16学时。实验教学是课程建设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药用动物分类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常用的各门药用动物的分类特征和特点, 为专业课中动物药的鉴定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动物药的鉴别及生药学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药用动物分类实验是药用动物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从形态结构上识别常见的动物, 掌握动物基本的分类方法。全世界大约有150万种药用动物, 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动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那么对动物类中药材进行分类鉴定, 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2]。

三、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 利用药用动物标本进行直观教学

动物标本一般都是按照其在自然界状态中的体形、姿态等特征展现给我们的, 这样便于我们直观观察, 同时又能将本身的重要特征体现出来。动物学分类学是属于动物学研究的一门最基础的课程, 在教学中, 常利用一些常见的药用动物标本和野外采集标本过程中拍摄的图片等信息来辅助教学,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快速观察和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 从而更利于学生能够掌握动物分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应运药用动物标本来开展启发式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观察与独立思考能力。

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结合药用动物标本来指导学生如何学会观察标本的外部形态结构, 根据观察及掌握到不同动物的分类特征, 来区别动物标本。如:在节肢动物门的实验教学中, 特别是昆虫纲, 充分利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这一科研平台, 针对常见药用昆虫提供不同目的昆虫标本, 让学生通过对标本的细致观察及对比分析, 能够快速区别出不同目的昆虫, 从而掌握各目昆虫的鉴别特征, 并指导学生学会编制分目检索表, 可进一步提高和促进学生鉴定标本的能力。

教师在实验课中也可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动物标本, 学生通过对动物标本的观察和比较去探索动物间的差异。慢慢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动物分类的方法, 便于提高学生观察标本和掌握动物分类关键特征的能力。教师在讲解实验理论课时, 作进一步的分析, 学生能够轻松掌握和获得知识要点,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 也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及知识运用的能力。

(二) 增加实验课教学的生动性

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有关药用动物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更好的巩固, 在实验课的教学中, 常运用标本或模型、视频等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加强对各类动物的认识区别,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求知欲。针对开展较为困难的实验动物 (如毒蛇或大型哺乳动物) 进行多媒体教学, 采集、引用大量教学图片制作教学课件, 可放映一些药用动物的自然生态照片、录像、动画等, 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 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探知和思维能力, 同时也可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针对常见的部分药用动物, 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分类特征, 常选用新鲜活动的动物进行解剖, 以便学生能更直观地观察实验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特点。如:解剖药用两栖动物蟾蜍时,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蟾蜍的外形特征, 再指导学生观察和掌握两栖纲代表动物的主要外部形态的鉴别特征, 然后对其进行解剖, 观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结构, 便于学生更好地认知和掌握两栖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 改革实验课考核方式

传统的实验课考核方式大多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评定, 实验报告内容单调且具程序化, 学生间相互抄袭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3]。因而, 在高校考核过程中, 如何探索出创新型的实验课评价考核方式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工作。

《药用动物学》作为选修课, 成绩根据学生平时听课、完成实验、课堂讨论、作业等进行综合评定。考核成绩时, 按照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和调查报告成绩占70%综合计算最终总成绩, 这种评定方式弱化了实验报告所占考核比重和减少实验报告成绩的分数比重, 着重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 加大了野外调查报告成绩的分数比重。调查报告是检验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重要手段, 以此来判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我校2012级中草药专业学生43人, 分成8个实验小组, 引导学生对学校周边开展药用动物种类资源调查。通过分小组进行野外调查, 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也可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经过野外调查可掌握和了解部分动物的生活习性或行为。通过观察动物、采集标本和鉴定部分动物标本 (标本的采集、制作及鉴定是野外调查实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 并最终由实验小组写出一份野外调查报告, 这一实践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 转变了以往只结合标本来认知动物形态特征的观念, 让学生能将动物分类知识和自然界的实体动物特征相互贯通, 使学生能真正将学习到的动物分类知识学有所用。

四、结语

开设《药用动物学》实验课最重要且必须具备的, 是要拥有一些常规的实验设施条件。当前, 高校大多都缺乏药用动物标本或动物药材室且需要补充一些当前用于实验的原材料或活体材料;高校想更长远的发展, 还必须购置一些必要的实验设备, 如氨基酸分析仪及蛋白质酶分析仪等, 更重要且最基础的还是要积累标本, 建设药用动物专用标本室, 标本的充足与否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且标本室收藏的药用动物标本规模情况, 也可客观地反映一个学校相关学科建设的历史沿革与水平。

如何让学生在比较少的学时内掌握药用动物学的分类基础知识, 且能在实践中应用, 适应专业要求, 进一步适应未来的需要, 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尽管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 但仍需要在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 还有待今后继续去开发、挖掘。

参考文献

[1]万德光.药用动物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2]陈苑, 郭学军, 桑传兰, 等.关于中药专业基础课《药用动物学》的教学意义及教学方法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1) :170, 21.

上一篇:服饰文化下一篇:精英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