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综合课

2024-05-23

体育综合课(精选十篇)

体育综合课 篇1

1.1 结构概况

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是为上海举办2011年世界游泳锦标赛而新建,整个工程包括综合体育馆、游泳馆、室外跳水池、服务中心、大平台及室外大平台等单体工程。

其中,综合体育馆结构高43m,长166m,宽172m。地下2层,地上3层。钢结构体系主要由10榀跨度达151m的钢架组合而成。10榀钢架截面均为空间倒三角型,单榀钢架重量达550t。整个综合体育馆工程总用钢量约6 000t。

本工程中钢架按吊车起重性能分成5段~7段,由钢架柱、钢架梁分段组成。

综合体育馆三维轴侧模型见图1。

其中,钢架柱最重达148t,钢架柱空间上为一头重脚轻的棱台型;钢架梁最重68t,钢架梁空间上为一倒三角管桁架。

单榀钢架柱安装时,由于构件向内侧偏心,既要考虑构件的竖向稳定,又要考虑构件的侧向稳定。

钢架梁安装时,一端与已经安装到位的钢架柱主弦杆连接,一端通过临时支撑搁置。临时支撑为Φ609×12管组成的平面格构架、三角格构架、四方格构架三种规格。格构架底部通过转换钢梁将竖向力传递至混凝土结构柱。临时支撑作用点经设计认可,安全可靠。

1.2 支撑系统结构概况

为满足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工程建造的需要,在桁架上弦节点附近位置设置了临时支撑系统。临时支撑结构采用Φ609×12钢管,各支撑钢管之间连接采用20A槽钢。支撑系统模型如图2和图3。

1.3 支撑系统卸载原则

为选择合理的卸载顺序,将支撑内力安全快速地传递给永久结构,并保证结构在卸载过程中的变形合理、强度安全,对支撑系统卸载拆除过程进行全过程计算机仿真模拟,对支撑进行了反力和稳定性验算,并在卸载同时对整体钢结构进行变形验算和内力验算。

卸载原则必须满足:

1)须保证所有联系梁、环形桁架安装并焊接完成(不包含BRB防屈曲耗能斜撑安装);

2)须保证临时支撑结构处于安全状态,保证不会发生整体失稳;

3)须保证钢结构的变形协调;

4)卸载前,在支撑顶部刀板处预先开设卸载门洞,用于之后卸载割除部位。割除要求如图4所示。

5)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步骤次数尽可能少、每步幅度尽可能大以及确保结构以及支撑的安全性。

根据上述条件制定了支撑卸载的原则:

首先在施工阶段过程中按照施工方制定的方案拆除中圈钢拱柱临时支撑,拆除顺序“从中间往两侧逐根拆除”。

第二步考虑到中圈支撑下部为混凝土立柱,在卸载过程中所承受荷载不宜过大,所以在卸载时逐步“从外往里,从中间往两侧”进行循环拆除,使其荷载由支撑承受转换成结构自行承受。

2 支撑卸载说明

本工程共设置54组支撑点,其中20组支撑点为拱柱支撑,采用单根支撑Φ609mm钢管。剩余34组支撑点由Φ609mm钢管组合成的格构柱。支撑卸载原则从中间榀桁架向两侧进行循环卸载支撑,先卸载TR1和TR6支撑,再卸载TR2和TR7支撑,TR3和TR8支撑,TR4和TR9支撑,最后卸载TR5和TR10支撑,见图5。

2.1 支撑开始卸载前

支撑卸载前,结构的最大应力为150MPa,出现在TR2和TR7格构支撑底部支撑钢梁处。结构的最大位移为24.6mm,发生在结构中部区域。

2.2 卸载工况分析

根据卸载步骤可以划分为6个施工阶段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分析。卸载步骤及工况对应关系见表1所示。

3 卸载步骤

3.1 钢拱柱处Φ609支撑卸载

拱柱两侧加设的Φ609mm斜支撑,从中间向两侧一次性卸载,卸载按两榀对称考虑。卸载步骤如下(见图6)。

3.2钢桁架格构支撑卸载

本工程屋面自变形最大达70mm,为更好地将屋盖荷载安全快速的由临时支撑传递给永久支撑,跨中的34组临时支撑进行循环卸载,循环次数为九次。卸载量见表1进行,循环流程见图7。

4 测量监控

本工程采用逐点循环进行卸载的方式,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以及对计算进行对比,采用以下监控保证措施:

1)在临时支撑顶部刀板处刻画尺寸线,以控制每次卸载量。示意图见图8。

2)在结构卸载前,应在中间四榀桁架的中部以及各支点顶部设置变形控制点,监控设备采用全站仪和直尺。在

每次卸载过程中,结构变形值必须与设计值进行比对。

5 施工验算

5.1 施工完成后结构与原始结构的比较

采用MIDAS7.3.0有限元模型计算。

模型自重取值考虑1.15倍的节点载荷与1.05倍的脚手载荷,因此为1.21G。

边界条件:支撑上部与下部均为铰接。

施工模拟分析顺序根据现场卸载顺序进行。

1)应力(见图9)。

2)DX位移(见图10)

3)DZ位移值(见图11)

5.2最大应力位移汇总(见表2和图12与表3图13)

6 结论

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心得 篇2

⒈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一节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应使学生的心率曲线呈现出上升―稳定―下降趋势。为了实现这一规律,我们在实践课的教材选择上应注意运动量的大小搭配合理,以及强弱出现的时机安排恰当。例如:以长跑为主教材的课上,在课的开始阶段可以安排运动量较小的武术教材,作为搭配教材,而在课的结束阶段则安排一些舞蹈性的放松练习内容,作为搭配教材,从而可以确保学生整堂课的生理负荷有一个正常曲线变化。

⒉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其注意力要比小学生更具有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他们能够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于他们要完成的动作和感兴趣的事物上,不过对那些过分抽象、枯躁无味、与他们的感知较远的教材,则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保持稳定的注意。鉴于上述心理特点,教师应注意选择生动活泼的内容作为搭配教材,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从而能自觉努力地去学习。

⒊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

中学生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合理搭配教材,能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故在选择教材搭配时,应注意上、下肢搭配以及各项素质的搭配,如在上下肢搭配方面,跑、足球等项目下肢力量负担较大,则可以搭配一些以上肢负荷为主的双杠、单杠、实心球、铅球等项目。再如在素质项目搭配方面,举重、哑铃、引体向上等可以发展力量素质,但是由于其在灵敏、速度等方面发展比较欠缺,若以球类、短跑项目加以搭配,就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教材搭配必须遵循实效性原则

⒈符合教师自身的实际

由于各教师间的年龄差距、性别差异和特长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若不注意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教材,则其教学效果无疑是令人担忧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搭配教材时应尽量考虑到自身特点,以己之长克己之短,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⒉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在年龄、性别、身体条件上的差异,从而在选配教材时有的放矢,具有实效。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常将游戏与田径教材搭配;在高年级教学中,常将各类小型竞赛穿插在球类或体操教学中,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完成了主教材的教学任务。

⒊符合体育实践课的授课形式

现有授课形式一般分为混合班和分班两种,我们在教材搭配时应注意区别对待。分班授课的搭配教材可充分发挥分班优势,根据男女生特点选择适宜项目作为搭配教材,但是混合班的搭配教材,则要根据男女生的特点分别选择,例如以球类作为搭配教材时,男生可选足球,女生则可选羽毛球等其它项目。

⒋符合实际教学条件

一种好的教材搭配形式,如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场地布局,就会给教师教学管理带来不便。例如在选择双杠与短跑教材相搭配时,虽然其搭配形式比较合理,但如果双杠区离跑道较远,就不便于组织管理和队伍调动,从而直接影响课的练习密度。同样若运动器材较少,也会限制学生的正常活动,这时就需搭配相应教材来弥补运动器材的不足。例如,为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教师安排推哑铃练习。然而,若哑铃数量较少,则应选择同样能发展上肢力量的掷实心球、推杠铃、俯卧撑等教材与之搭配,以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来加大练习密度,使学生在有限的练习时间内能确保完成课的任务。

⒌符合气候条件的实际

选择的搭配教材还应考虑到气候变化,从而通过搭配教材的调节,起到使人的生理规律与自然规律相吻合的目的。例如在寒冷的天气上课,就需选择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在炎热的天气上课,就可以选择运动量较小的项目。

三、教材搭配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

⒈教材搭配的引导性

合理的教材搭配,除了遵循以上的原则外,我们还可以从实用性角度考虑教材的搭配。例如学习三级跳远主教材时,可预先练习与其相关的下肢力量素质内容,如单足跳、跨跳、双足跳等,从而为能学好三级跳远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⒉教材搭配的辅助性

有时,一节课中,在教材搭配上还可以创编一些对主教材学习具有辅助较果的搭配教材,来有助于主教材的学习与巩固。例如在篮球运球教学时,采用多种形式的运球竞赛以及运用各类篮球步伐组合的游戏与主教材进行搭配,从而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

⒊教材搭配的灵活性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各年级均可安排一定时数的选用教材,这就为我们能根据各校特点灵活地选择搭配教材创造了条件。例如一个排球传统项目学校,排球群众普及性好,学生参与这项活动的积极性也高,所以选择此运动项目作为那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的主教材的搭配教材,必然能起到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并有助于主教材的学习。

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篇3

一、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自例信用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塑造成学习主体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一)教师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应是促进者

多少年来,教师的功能就是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通过示范、讲解、统一练习要求、纠正错误动作、统一掌握标准来促使和检验学生掌握必要的动作和技能。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首先是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继而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突出组织、帮助、鼓励、引导和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运动技能的掌握,从而在实际运用中逐步改善和提高。

(二)教师不应是学生个性行为的约束者,而应是启迪者

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是在一个特定的气氛和环境中进行的,教学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等无时无刻都影响着学生个性行为的各个方面,作为教师,应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学习实际,关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倾听学生的呼声,理解学生的需求,并利用教师自身学识、能力、个人魅力等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还要勇于丢下架子,真正走到学生中去,向学生学习,达到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从而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价值。

二、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丰富了课程教学的理念、内容和形式,体育教师更应强化以下几项基本素质:

(一)语言方面: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的特点是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或媒体表象,然后学生进行系统练习,通过评价、游戏、竞赛等方式检验教学效果。语言讲解是教学的首要手段,但根据体育与健康教学特点,应力求简明、清楚、概括性强;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敢于尝试练习,勇于参与练习;教师的语言要能向学生传递和渗透爱的信息,要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用清晰的口令引导教学活动和练习过程,能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从而高效地实现教学目的。

(二)行为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用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参与到学生练习中去,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身教重于言教,把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你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三)仪表方面:包括容貌、姿势、风度等方面。教学行为要举止大方,穿戴也应适合体育教学的要求,仪表端庄,而令学生“神往”,既为学生起表率作用,又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感悟。

(四)教态方面:教态是教师教学综合思想素养的体现。如讲解是否认真、全面、细致,示范是否准确,有美感,指导是否有耐心、深入、热情,对学生是否能全面关心爱护,教法是否多样灵活等,教师的教态要适应新时代中学生的特点。

(五)教风方面:教师不论遇到任何情况,如自身健康原因或因恶劣气候条件等,均应精神饱满地上好每一节课,给学生一种健康快乐蓬勃向上的影响力。同时引入竞争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与学风。教学活动中应主动耐心地关爱每个学生,让所有学生一道为他们的每一次成功,每一点进步而欢呼雀跃。

(六)信息素养方面:教师不仅应会使用多媒体教具为教学服务,使学生树立用网络等信息技术获得体育知识和信息,欣赏体育健康之美的意识,还应逐步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三、体育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认真撰写论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素养

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总结工作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认真撰写教学论文,从而不断提高教科研素养。只有这样才能:

(一)有利于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巩固专业思想。从事论文撰写可使体育教师从“单调乏味”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发现新的知识和奥秘,产生新的灵感和创造,充分体验到探索研究的乐趣,从而激发热情,坚定信念,牢固确定终身从事体育工作的专业思想。

(二)有利于体育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体育教师为了从事体育论文的撰写,必须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各方面的新信息,因而,撰写论文是体育教师更新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

(三)有利于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技巧的形成和提高工作水平。体育教师结合本职工作以教师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观察、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对象,寻找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形成教师教育教学技巧,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体育综合课 篇4

1 研究方法

1.1 实地考察法

走访陕西省、北京市、河北省、广东省、山西省、河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部和体育院校的主要领导或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社区体育管理人员, 了解高校场地经营管理、对外开放现状, 同时也了解了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与现有困境。

1.2 专家访谈法

走访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体育场馆负责人以及社区体育负责人员。

1.3 逻辑论证法

运用归纳法、定义法、分类法、演绎法、等多种逻辑方法, 探讨有关高校体育场馆综合利用与社区体育协同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策略研究

2.1.1 合理安排高校教学、训练、竞赛及学生课余活动

2.1.1. 1 日常教学、训练优先

日常体育教学训练是高校体育场馆的首要功能, 其它各项功能都要在保证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因此, 合理地安排与使用对服务高校教学以及场馆的综合利用都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场馆管理部门应在每学期末与教务部门及时沟通, 了解学校下一学期具体教学计划, 同时与各院系积极联系, 了解新学期各院系对场馆使用的基本需求情况。根据以上情况, 首先安排教学场地的使用并且安排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场馆、具体的时段。其次安排场馆的训练与竞赛场地, 以满足学校运动队的训练和竞赛需求。最后酌情留出机动场地和场馆机动时间以备各院系组织体育活动。

2.1.1. 2 积极为学生课外活动提供有利条件

为学生的课外活动服务是高校体育场馆除了日常教学、训练竞赛外的另一个重要功能。这种课外活动的安排相对比较灵活, 可采用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自由开放, 学生可以在课余时段免费使用该场地, 一般学校的室外田径场、篮球场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这种场地面积大、维护费用低、设施简单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基本锻炼需求。另一种是分时段开放, 在中午或者非高峰时段为在校师生提供场地的免费使用, 如篮球馆、网球馆、羽毛球馆、游泳馆、健身房等。这类场馆运营成本、维护费用高, 这种分时段免费开放方式, 可降低场馆维护等一系列费用, 也满足了不同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差异的需求。

2.1.2 统筹安排向社会开放

2.1.2. 1 合理安排对外开放时间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时间的安排首先要考虑满足校内基本教学、训练、竞赛、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进行选择。一般意义上, 高校场馆向社会开放应避开周一至周五白天的基本的教学时段,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与教学发生冲突影响基本教学工作, 也有利于保证学生安全。对外开放时间应集中在节假日或双休日, 部分场馆也可选择在晚上、节假日及双休日开放, 这样不仅不会影响教学也保证了开放时段的基本客流量。

2.1.2. 2 认真选择开放项目

在开放项目的选择上首先应立足于学校场馆的自身条件, 同时结合当地健身市场的需求, 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较为普及的运动项目可以作为主要开放内容。同时一些新兴的趣味性强的项目也可以作为开放内容, 例如轮滑、攀岩、小轮车等等, 这些项目倍受青少年及都市白领喜爱也可作为培训或开放项目。也可以利用现有场地优势承接一些社会、企业的竞赛与比赛。

2.1.2. 3 制定有优势的开放价格

由于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和受众与其他综合性体育场馆有着很大差别, 所以在价格制定方面也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了最基本的分时段定价、会员优惠定价等, 对高校体育馆言, 还存在校内师生优惠定价。就是说, 在规定的对社会开放时间内, 本校师生凭证使用场地设施可享受一定的校内优惠价。

2.2 社区体育发展困境

2.2.1 体育人口不断增加, 体育场地设施不足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推广, 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 更多的人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社区作为现代人生活的主要载体, 现有体育设施已无法满足现代人对体育的需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调查资料显示, 我国现有的体育健身场所, 大都是近几年才相继建设的, 这些健身场所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我国体育活动的开展。但是, 也应看到, 在社区体育资金投入和运动场馆建设、器械购置等方面上, 还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 与发达国家的标准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如我国人均体育用地面积为0.6 m2左右, 发达国家超过2 m2。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但从全国范围来看, 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不均衡性, 大多数中小城市的社区体育存在供给不足的现象, 这都与各级政府社区体育的建设意识不强有关。与此同时, 中国社区体育还缺乏场地的日常维护和器械的检修保障, 由于没有适当的维护造成了场地设施不必要的浪费, 这种浪费也是造成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2.2.2 社区场地受限, 体育设施建设单一

现代社区建设中开发商更多注重商业开发, 导致社区内建筑密度随之不断增大, 使得现代社区中可用于体育设施建设的场地不断缩小。社区内无法建设对场地面积要求较高的体育设施, 因此健身路径成为社区现有的最主要体育设施。这就导致了社区体育设施过于单一, 只能满足部分老年人的体育需求, 无法调动中青年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 使得社区体育参与人群呈不均衡趋势。

2.2.3 社区建设规模扩大, 国家社区体育投入资金有限

由于现代人口的不断增加, 新兴新建社区不断兴起, 向城市各个方向扩张。但国家对于社区体育的投入并没有与社区建设成比例增加。目前社区体育的经费来源经费主要依靠政府下发到的街道拨款和少量的单位赞助。而社区中的非正式自发体育组织只能依靠成员出资活动。营利性组织受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较差的影响, 收入并不乐观。社区体育组织均存在没有固定经费来源的问题, 社区体育活动也因此表现得单调, 缺乏生机。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高校体育场馆在满足基本教学、训练、学生课外活动的基础上有能力向社会提供开放时间。高校体育场馆在合理安排对外开放时间的前提下不会影响学校基本教学。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可以灵活选择开放项目, 丰富体育文化生活。社区体育存在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 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对体育活动设施的需求。由于社区场地有限导致社区体育活动内容单一, 活动方式简单、趣味性不强、无法调动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现代社区的不断增多, 但国家对于社区体育的投入有限, 所以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无法普及到每个社区, 导致社区体育发展的盲点。

3.2 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建议联合高校体育场馆优势创建与社区体育协同发展模式, 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基础上为社区体育提供更多支持, 推动社区体育发展。

3.2.1 发挥高校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作用, 提供社区免费活动时段

目前高校体育的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政府及高校三个方面。虽然高校体育场地场馆主要服务于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等工作, 但高校体育场地场馆依然有为社区体育提供公共服务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在满足高校自身体育需求的同时, 可选择定时免费向周边社区开放部分场地场馆设施, 例如田径场、室外篮球场等活动面积大、运营成本低的活动场所。

3.2.2政府购买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时段, 为社区体育服务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已成为推动公共体育场馆改革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同样也可以用于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中。对于没有场地建设或现有体育设施不充足的社区, 政府、街道对于社区体育的投入可以转变为向就近高校体育场馆购买活动时间。这种社区向高校购买体育活动的方式不仅可以弥补社区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 也可以丰富社区体育活动的内容, 调动更多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同时高校体育场地场馆应该以略高于成本价格将活动时段出售给政府, 这样不仅发挥了高校体育场地场馆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 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 同时也获得一定收入弥补高校场地场馆维修管理费用。

3.2.3 发挥“学区体育”优势, 为社区体育助力

随着全国各地大学城建设的不断推进, 大学校区逐渐向城市周边外迁, 各学校主要的教学活动都集中在新建校区。各大学原有校区依然保留, 但已不承担主要的教学活动。高校原有校区地理位置都处于城市社区较密集区域, 可充分发挥原有校区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结合开展以大学为中心的“学区体育”活动, 综合利用高校场地场馆资源。对社区居民来说, 无论晨练、晚练或节假日健身, 活动半径都很合理, 开放时间也能够充分满足群众健身的需求。一些体育设施先进、齐全的学校更是周围居民群众理想的健身场所。利用高校地理优势建立高校体育场馆综合利用与社区体育协同发展模式, 最后实现高校体育场馆和社区体育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波, 邹玉玲.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谈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效益目标定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2 (5) .

[2]曹可强.高校体育场地的社会开放策略[J].体育学刊, 2004 (3) .

[3]张莉莉, 等.对影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发效益因素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 2005, 11.

[4]徐峰.制约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和谐统一因素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9.

[5]冷迎辉.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有偿开放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2.

[6]余涛.关于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多元化发展的研究[J].体育教学与研究, 2011, 79.

[7]罗汉礼.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 2004 (1) .

[8]周洪凯, 张庆春.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特点及建议[J].长春医学, 2009 (7) .

[9]谷礼燕.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改革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1 (1) .

小学体育综合素质说课 篇5

体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特意提出要培养学生综合身体素质,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小学生对体育活动具有广泛的兴趣,喜欢做游戏,愿意在教师的带领下参加集体活动。

孩子早期是否有充足的爬行训练将影响到心理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前庭平衡能力的发展,现在学校有许多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前庭平衡能力失调的问题,严重影响到 学生的身心发展。即使是对前庭平衡能力较好的学生,爬行对上肢、腰、背肌群,对心脏、智力、视力、协调能力、心理品质等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此的基础 上,我制定了这节体育课。

一、教学内容:

综合素质练习

二、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初步学习快速安全通过障碍物的技能,发展灵敏、速度 耐力平衡等身体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精神

发展弹跳力及快速反映能力

三、教学要求:

学会徒手操,培养身体的正确姿势和节麦感

每个学生能按照老师设计的路线完成任务

四、教学重点: 各节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教学难点:爬的动作协调程度,以及跳跃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教学法, 集体练习法。

六、教学原则:

符合生理特征的原则,适应学生心理的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七、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学生成两列横队站立,师生问好,课堂常规的练习

2、基本部分:热身操是本课的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方法和集体练习的方法来进行热身操的练习,同时热身操的动作有些简单、连贯、要领好记,重点就在后面的身体综合素质练习为目的的游戏中,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

培养学生认真练习和坚持到底的优良作风。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薄弱的上肢力量及腰背肌肉力量。一节课的几分钟爬行效果是有限的,所以重 要的是激发学生对爬的兴趣。跨过小溪,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腿部的弹跳能力,穿过设置好的障碍物发展身体的协调性,把这些平时看起来,做起来很单调的各种素 质练习,放在游戏中,不但达到了锻炼的目的,而且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运动,并能从中找到快乐。

3、结束部份:学生欢快地进行放松活动,课。

八、场地器材:

田径场地

体操垫子若干

绳子若干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结束本 标志物若干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及其培养 篇6

一、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1.思想品德素质.这是教师素质整体结构的核心与灵魂;是影响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主要包括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思想品行、修养操守、敬业精神、理想追求、价值取向等内容.

2.身体心理素质.高水准的教学教育质量,必伴随教师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素质而产生.教师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学体育教师的身体心理素质主要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以及宽容、理解、勤奋、和善、负责、热情和富于想象力的心理素质与特征等内容.

3.科学文化素质.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首先,要求中学体育教师具有大学毕业文化水平,具有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文化修养;其次,中学体育教师要了解与掌握现代社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及与本学科相关的美学知识与美育素养.因此,中学体育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应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心理科学知识和体育文化与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等内容.

4.体育专业素质.一名合格的、专业素质高的中学体育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应成为本学科教学教育的专家,需要掌握多方面的基础能力,诸如体育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体育科研能力、教学革新能力、组织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自我评价与自我控制能力、教育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继续教育能力等内容.

二、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1.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塑造人们的心灵、思想和品格的职责.因此,教师的政治立场、观点、态度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体育教师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尤其要加强个性与人格的修养.此外,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坚强的意志,稳定良好的情感以及浓厚广泛的兴趣,都是[HJ1.5mm]跨世纪体育教师不可少有的重要心理品质.

2.更新教育观念,增强体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体育教师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是一场观念的变革,只有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就是要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魄、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体育学科能力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体育素质教育的任务,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3.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提升体育教师自身的知识层次

知识经济时代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知识的创新和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在21世纪知识经济即将来临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和完善的能力,对于一位优秀的教师来说将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要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及时掌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了解体育保健学、运动营养学、健康教育学以及心身医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与应用,特别是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从而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地全面发展.

4.加强教材教法研究,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变,必然带来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教育方法的革新.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材和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学生.改变过去把学生当作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被动接受者,改革体育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要通过广泛的学习和教育实践,认真钻研体育教材教法,选择与完善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去粗取精,摸索出既适合自身特点,又具有科学性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素质教育能力.

5.加大职后培训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提高体育教师整体素质,改进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而言,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改善职前教育质量,提高未来教师的素质;二是改善职后教育的质量,提高在职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小学体育教师综合能力提高研究 篇7

1. 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教学热情不高, 缺少爱岗敬业的责任心

当前小学体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少爱岗敬业的责任心, 教师在教学中的责任心不高。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 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接受体育知识方面较慢, 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困难,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工作量大, 教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 在教学中不认真, 只要保证在体育课上不出现学生意外伤害就可以了, 没能将全部的工作精力都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去, 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师没能实现教书育人的重任, 没能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健康知识与锻炼身体的方法, 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对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2 教学理念落后, 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教学方法缺少变化。虽然我国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 要求体育教学也进行教学改革, 可是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不深入, 没能与时俱进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 教学理念的落后也会影响到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学理念的落后, 也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单一, 在教学中一成不变的使用传统的模式, 教学方法缺少新意, 教学氛围不理想, 学生体育课学习的效果没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1.3 科研水平低, 理论知识薄弱

小学体育教师大都是专科、本科生, 研究生较少, 教师学历偏低造成了教师科研水平的相对薄弱, 教师在理论知识上相对也比较匮乏。小学体育教师很少进行体育科学研究, 教师的科研水平较低, 没能跟上时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 教师缺少对科研的关注, 没能将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组成。科研能力的不足, 会直接导致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下降, 影响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2. 提高小学体育综合能力策略分析

2.1 培养体育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

体育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提高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 要在工作中体现出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著的精神, 这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体育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乐观、坚韧的品质, 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体育教师要树立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理念, 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 体育教师的工作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进而影响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树立, 很难实现教书育人的任务, 因此, 体育教师要时刻警示自己, 不断提高爱岗敬业的精神。

2.2 更新教学理念, 完善教学方法

针对当前体育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教学方法单一的现状, 体育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 与时代教育接轨, 实现体育教学的现代化, 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完善教学方法, 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安排相应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多采用游戏法、鼓励式教学, 加强对学生的关爱与引导, 使学生接受自己, 配合体育教学的进行, 真正实现快乐体育教学的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2.3 提高体育教师科研水平

体育是一门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学科, 不仅要求体育教师要有较强的运动技能, 还要求教师必须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 教师还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体育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不断学习体育相关的科学知识与基本教学方法, 还要专研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 掌握与体育教学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保健学等相关知识,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才能开阔视野, 拓展自己的科研领域, 更好的为学校体育工作服务, 更科学的开展体育教学工作。

小结

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肩负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任,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师的本职工作, 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现代化, 体育教师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体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进行适应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书红.规范课、模式课、特色课, 小学体育教师成长的路径[J].文理导航 (中旬) , 2014 (03) .

[2]青松.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及其专业化发展研究[J].新课程 (小学) , 2014 (03) .

[3]沈红萍.提升我国小学体育教师素质的对策研究[J].科学时代, 2009 (01) .

[4]宋国清.21世纪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与需求的调查[J].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10 (12) .

[5]朱志英.小学体育教师应“四情”育人[J].群文天地, 2011 (20) .

体育综合课 篇8

在新加坡提出退出举办2013年第27届东南亚运动会后, 菲律宾、越南和缅甸争夺主办权, 最终缅甸新首都内比都获得了主办权。缅甸曾于1961年、1969年两次举办东南亚运动会, 对时隔44年之后再次举办该赛事尤为重视, 尽管可投入场馆建设的资金有限, 建设周期短, 但对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非常重视, 期待在新首都建设一个功能完备、设施先进、造型现代的奥林匹克中心。

第27届东南亚运动会组委会因对原设计不满意, 2010年底在场馆建设场地道路路基已基本铺设, 可容纳3万人的主体育场基础已完工情况下, 对奥林匹克中心总体规划和未建的其他比赛场馆设计进行招投标。我院的设计方案充分保留现有场地路网、小山体等现状, 总体布局科学合理, 各单体建筑实用美观, 建设成本低、工期短, 充分考虑后期场馆运营管理等方面优势, 有幸在新加坡、泰国、台湾等众多设计公司提交的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 获得第1名, 取得该项目设计任务。

主场馆建设在缅甸新首都—内比都Wunnatheikdi奥林匹克中心。内比都坐落在缅甸中部锡当河谷的一块小盒地内, 距旧首都仰光390km, 距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243km, 人口约115.8万人;从2006年才开始作为缅甸联邦首都, 作为新兴城市, 除高尔夫球场外, 没有任何已建可利用的比赛场馆。该届运动会由东南亚11个国家的6000多名运动员角逐33项比赛的1400多枚奖牌, 除帆船﹑皮划艇﹑传统龙舟和高尔夫球项目外, 其他全部赛事都在Wunnatheikdi奥林匹克中心内的场馆举行。根据比赛项目和预估观众人数及赛后运营管理规划, “小而全”的体育中心应运而生。

2 总体布局

主办方依照第27届东南亚运动会比赛项目设定和安排赛程, 根据内比都现有体育设施, 经多方论证确定, Wunna theikdi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除了在建的3万座主体育场外, 还应建2500座游泳馆及配套训练馆、1000座室外网球比赛场和训练场及配套用房、3个4000~5500座的室内比赛馆和1个训练馆, 才能满足有关要求。

经过多方比较、综合评估, 设计在满足有关要求条件下, 充分考虑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总体布局依照现有基本建成的路网, 保留2处小山体等现状, 尊重和延续在建主体育场的设计理念, 利用用地中部低洼地段已有水资源, 设置成滨水体育公园, 以体育公园为中心, 将游泳馆及附属训练馆单独成区, 布置在东北角狭长地块内;用地南侧在建主体育场对面依山而建室外网球比赛场、训练场及配套用房;巧妙地将3个室内比赛馆“一”字形排开, 串联在一起, 形成“三馆合一”的体育综合体———缅甸国家体育馆 (因3个室内比赛馆相互独立又相互联动, 训练与比赛的功能交替便捷, 所以就不再单独设置训练馆了) , 该体育馆布置在西北角地块内。总体规划张驰有度, 科学合理, 经济实用, 建筑体量、体形对比均衡 (见图1、图2) 。

3 体育馆单体设计

在建设周期短、投入资金有限又受已建部分设施约束的情况下, 唯一的应对设计方略是“整合”“共享”, 以期达到集约化设计的目的。体育馆将5500座的椭圆形综合馆居中布置, 两翼分别布置4000座的羽毛球馆和乒乓球馆, 其中羽毛球馆兼做综合馆主馆进行决赛或重大比赛时的临时训练馆。

南面通过综合馆的北退, 形成由3馆围合成有玻璃盖顶的共享大平台, 作为2层观众人流的集散空间, 避挡风雨, 遮蔽烈日。“三馆合一”的体育馆, 形成一个长达360m、宽120m的大型体育综合体, 在体量和气势上与东南角的主体育场相匹配, 整个建筑方圆结合, 和谐统一, 气势磅礴, 充分展示了体育建筑特有的力量感与超大尺度的体量感 (见图3) 。

3.1 功能的集约与分散

综合馆作为主馆, 可布置篮球、手球、排球、塔台体操 (男子、女子) 、室内网球、藤球、柔道、跆拳道、艺术体操、拳击、举重、摔跤、卡巴迪、击剑等标准场地, 篮球比赛直接在场地木地板上举行, 其他比赛根据比赛项目要求铺设比赛专用垫或者搭台。乒乓球馆和羽毛球馆均可兼作网球、篮球、排球、手球、不塔台体操等室内比赛场地。根据比赛项目和赛程安排, 依照大场地项目涵盖小大场地项目原则, 通过对3个比赛馆场地的统筹安排、合理调配, 完全可以满足第27届东南亚运动会室内项目的所有比赛要求。

羽毛球、乒乓球是东南亚各国非常普及和民众喜爱的运动项目, 也是东南亚国家在国际赛事中取得好成绩的主要项目, 是每届东南亚运动会单项比赛奖牌和亮点最多的项目。根据当地体育设施发展规划, 这2馆将作为缅甸乒乓球、羽毛球国家队的专用训练基地, 应主办方要求单独设馆 (见图4) 。

3.2 流线分析

各馆的辅助用房均设置在1层, 呈内廊式环形布置。1层各馆间设车行通道 (兼消防通道) , 与外围广场连通形成环形通道, 不同区域位置上设运动员、裁判员、贵宾和体育器械出入口, 各馆流线清晰、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均能同时进行各自的项目赛事 (见图5、图6) 。

2层与屋面连成一个整体, 在空间和使用上3馆间又相互融合, 相互关联, 各馆的观众出入口都设在2层大平台上, 乒乓球馆和羽毛球馆入口大平台前各设有大台阶通至地面, 中间综合馆前、后共享大平台共设有3个通至地面的大台阶, 均可作为左、右2馆的疏散通道。3个馆观众主要入口分别设在东、南﹑西3个方向上, 人流各有主次, 自成体系, 同时又共享中间的观众集散平台和疏散大台阶等 (见图7) 。

3.3 可持续的运营与管理

当今的体育建筑发展日新月异, 可变与持续已经逐步置换了过去人们的固有思维模式, 看台座椅作为比赛时的观众载体, 需求很多, 这与非赛时的几乎闲置形成强烈反差。各馆设计采用了大量可折叠收起的活动座椅, 占到总座椅数的20%。根据内比都体育设施现状与发展规划, 该体育馆至少在5年内仍是缅甸进行全国性或地区性体育竞赛的主要比赛馆。

举办第27届东南亚运动会后, 乒乓球馆与羽毛球馆除了作为专项比赛馆外, 还通过将第1层大部分赛事功能房间改成运动员宿舍、收起可折叠的活动座椅等临时改造, 日常分别作为缅甸国家乒乓球队和羽毛球队的专用训练基地﹔综合馆作为主馆除了承载各项重要比赛外, 还可兼容举办大型文艺演出、展览、集会等活动, 作为新兴城市建设过程中公共设施的重要补充;外围一些附属用房通过可变设计将比赛功能房间转化为可对外服务出租功能场所, 以提高使用率和贴补运营开支;注重场馆本身的城市功能以及它作为一个城市空间的必要性, 发挥其社会功能, 从长远和根本上融入城市生活, 成为城市的良性构成[1]。

4 建筑造型设计

体育建筑的美学源于其特殊的空间尺度与结构形态, 而非烦琐的外部装饰。一味地去追求夸张的形态、超前的表现, 往往会带来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的增加, 到头来体育建筑的尺度失真, 可识别性降低[2]。一个成功的体育建筑的造型应该与内部空间属性一气呵成, 以最优的姿态解决工艺和使用要求, 将有效空间固化还原[3]。

体育馆通过第2层的大平台与屋面的折板将“三馆合一”, 椭圆形主馆嵌入巨大的长方形体状中, 与东侧的梭形游泳馆和占据东南角的圆形主体育场, 在不同角度上形成形态各异、色彩争奇斗艳的良好视觉享受, 各场馆以体育公园为中心, 形成相互协调统一的大型体育建筑群。

起伏的天际线、厚重的柱廊、宽大壮观的大台阶、晶莹剔透的浅色玻璃、橘黄色的大体块底座和椭圆形屋顶, 通过虚实、横竖的对比, 不仅充分烘托出热烈的赛场氛围, 也与内部空间属性一气呵成。两个方形馆主入口上采用不同方向斜面的大片实墙体, 形成不对称的舒展外形, 在增加不同场馆主入口的可识别性同时, 也动感十足, 体现体育馆建筑的简洁和力量之美。略为遗憾的是幕墙玻璃未按设计要求采用高透光双银Low-E中空玻璃, 建成后外观显得过于空透 (见图8) 。

5 结语

缅甸国家体育馆项目于2013年6月竣工并通过国际奥委会场馆技术委员会认证, 10月正式投入试运行。作为第27届东南亚运动会的主要比赛馆, 通过比赛运行的充分验证, 各馆场地均完全满足各项赛事要求, 取得主办方与参赛单位的一致好评, 为缅甸首都人民提供了一个精美实用、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的地标性体育综合体。在中小国家或新兴城市举办国际运动会时, 多馆合一而建的集约式设计是场馆建设的优秀策略之一。

摘要:中小国家举办区域性国际运动会的场馆设计, 除了满足比赛项目有关要求外, 还应从本国国情出发, 遵循主办城市体育设施发展规划, 对运动会赛事、赛程进行科学统筹安排, 设计出经济实用、功能完备、设施先进、富有特色、充分考虑赛后运营管理的比赛场馆;发挥其社会功能, 从长远和根本上融入城市生活, 与城市融为一体。

关键词:东南亚运动会,集约,体育综合体,运营

参考文献

[1]梅洪元, 陈禹, 杜甜甜, 等.从“全运”到“全民”由第十二届全动会看体育建筑新发展[J]·建筑学报, 2013 (10) :48-54.

[2]许程光.基于结构美学表达的体育建筑创作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 2014.

如何发挥体育课的综合功能 篇9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质。体育课上教师要做到, 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 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 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思想, 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

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尊师敬长, 爱护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 为人和善, 言行一致, 文明礼貌, 不损人利己, 不投机取巧, 爱护公物。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要靠师生的合作, 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 才有凝聚人心的力量, 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 热爱集体, 为集体争荣誉, 教会学生在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中尊重人, 理解人。也要让学生明白, 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 才能创造出优异的成绩。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 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对自己应做的事做到坚持不懈,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 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 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 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过硬的文化科学素质

培养学生求知好学的精神。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 通过体育教学手段, 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 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 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学到系统全面的体育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体育教学中, 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 编排徒手操, 设计场地, 制作体育器材等。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 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 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 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 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 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三、培养学生健全的身体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 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 增强体质, 提高各项身体素质, 练就强壮的身体,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学会自我保护, 提高自理自控能力。

培养学生健身锻炼, 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的意识。体育教学中有很多运动能伴随人的一生: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 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 使学生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要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艺术素质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爱好。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 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 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 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 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 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 发挥学生的特长, 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 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 并从中发挥自身艺术才能和特长。

五、培养学生朴实的劳动素质

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 而且体力劳动往往会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 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 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

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和敬业教育。学习体育动作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要经得起反复磨炼。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 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 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劳动, 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 敬业爱岗的目的。

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刍议 篇10

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教育将以更为深刻的内涵与意义来实现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超越。对内在精神的向往与关怀是一种崇尚高尚情怀与理念的教育,外在表象的工具性的教育实质已走进历史,教育将以生成人、解放人、提升人为其核心使命,是对人的教育。学校教育对体育教师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创新水平等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新、更高、更深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高校体育教师应正确理解个体素质的内涵,努力把握终身素质的发展,优化自身的素质结构。因此,全面加强研究和提高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21世纪现代人才的关键所在[1]。

1. 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育改革问题主要是教师的问题,体育师资是保证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而目前的研究表明,中青年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所占比重较低,仅为19.5%,同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人员较少,绝大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从属于经验操作型,而长期未能有效地调查[2]。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将是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背景下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果没有一支事业心强、业务素质好的教师队伍,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只会是一句空话。因此,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是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治学能力,适应21世纪对教师发展需要的关键。我们只有利用最短的时间、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才能完成21世纪对高校体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为我国新世纪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合格接班人。

高等院校体育教师注重素质培养是个人成长的需要,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开拓创新的过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不能离开学习,不能离开个人素质的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再学习,才能做到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不断充实,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2. 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现状

2.1 思想观念陈旧

近些年来,很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如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科学教育思想和创新教育思想不断被引进高等教育领域。但是一些体育教师未能从根本上消除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束缚,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教育理论薄弱,教学能力不强,理论与实践脱节,培养的学生缺乏科学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2.2 敬业意识淡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大部分体育教师为培养一代代新人尽职尽责。但是受趋利观念的影响,部分体育教师的人生价值取向趋于“中性人格”,反映在行动上,对教学敷衍了事,对学生不负责任,只教书不育人,只讲报酬不讲奉献,个别教师还把大量精力用于市场投机及一些商业性的服务活动之中,极大地影响了自身水平的提高和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教育的实施产生了不利影响。

2.3 教学能力不强

有些体育教师知识面狭窄陈旧,教学内容肤浅,教学方法呆板,照本宣科,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有些教师工作马虎,不求进取,教学能力不强。这些表现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势必影响教师形象。

3. 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苦力型”的体育教师,必须向能钻研教材大纲,适应教改形式,探索新教法、新内容的“学者型”体育教师转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的科研成果信息,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校体育的更快发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3.1 提高身心素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体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而且必须育人,而“育人先育己”,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平时的教学中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影响和教育。

3.2 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

面对21世纪的创新教育,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人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现代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如讲究效益、遵守信誉、善于合作、勇于竞争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了这种教育观念,体育教师才能正确认识实施创新教育同体育教育学的关系,才能改进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为体育教学的核心和最高境界。

3.3 提高知识的广博度

知识是教师宝贵的财富,是科学赋予的力量。无知必无能,所以教师的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实践证明,教师的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教学效果也就越明显。体育教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心理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人们提取和获得知识的途径大大增加,体育教师必须树立终身求学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保持自己跟学生之间的知识落差,以大量新鲜、准确、生动的知识和信息去撞击学生的心灵,保持长久而强烈的知识魅力。

3.4 培养和提高科研能力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与科研是统一的。新世纪体育教师要突出研究创新教育的实质、价值、目标,体育教学中实施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探索符合体育教育要求的理想的体育教学模式,力求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实现由“单纯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的转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结合实践,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性认识。

3.5 提高双语教学能力

双语教学能力是21世纪社会发展和进步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对于承担新世纪教育使命的体育教师来说,除有自己的业务专长以外,还要有适应自己工作所需的外语水平和科学知识的素养,并善于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在信息高速化的今天,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和扩宽,世界的融合迫切要求教育提高外语运用能力。外语是进行世界交流合作与竞争的条件,是教师获得国际学术认可的基本保障[1]。

4. 结语

高等教育是一个特殊的生产过程,它的劳动对象是人,生产的产品是高级人才。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重要环节,高校体育教育目标和任务的最后完成,有赖于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所以我们应该加强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晓洁, 任洪飞.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新论[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2) :118-120.

[2]马谦.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28) , (22) :2763-2764.

上一篇: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下一篇:中美贸易中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