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试验

2024-07-26

治疗试验(精选十篇)

治疗试验 篇1

1.1 材料

1.1.1 药物及器械:硝氯酚、吡喹酮、硫双二氯酚、显微镜。

1.1.2 试验动物:在呼伦贝尔阿荣旗地区通过临床诊断、粪便虫卵检查, 挑选肝片吸虫感染病羊40只。

1.2 试验方法

1.2.1 粪便虫卵检查;

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 检查受检羊粪便中肝片吸虫卵, 选取感染肝片吸虫病羊40只。肝片吸虫卵为 (131~152) × (75~9 0) pm, 呈椭圆形, 有卵盖, 褐黄色, 卵内有一胚细胞。

1.2.2 实验羊分组:

将挑选出来的40只羊随机分成4组, 分别按标准剂量口服吡喹酮, 硝氯酚, 硫双二氯酚。试验分组及给药剂量、方式见表1。

1.2.3 虫卵计数:

虫卵计数投药前对4组羊逐只收集新鲜粪便, 计算出每克粪便中的虫卵数 (EPG) , 然后投药, 观察症状。投药后第五天、第十天, 对各组的羊只重新计算EPG。

2 试验结果

各组羊在投药前EPG和投药后第五天、十天EPG变化, 详见表2。

硝氯酚, 硫双二氯酚作用机理是抑制虫体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 影响虫体糖代谢过程。吡喹酮服药后可使吸虫活动兴奋和肌肉挛缩, 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实验结果显示, 在上述3种常用肝片吸虫治疗药物当中, 硝氯酚、吡喹酮效果显著优于硫双二氯酚。在此次试验中部分病羊灌服硫双二氯酚后出现腹泻现象, 因此羔羊和体弱羊不宜选用。

治疗试验 篇2

关键词:茜草散;超微粉;腹泻;试验

中图分类号:S858.32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1085(2015)03-0035-03

鸭腹泻是鸭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高,造成较大损失,危害严重。目前控制方法主要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但由于耐药性和菌群调节机制的原因,抗生素防治效果不理想[1]。由于滥用抗生素,给机体造成了一定的耐药性,同时也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问题,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因此,研发抗生素的替代品和中草药制剂,势在必行,已成为新的研究焦点[2]。根据鸭的生理特点,中兽医基础理论, 以清热止痢、健脾益气为组方依据,自拟“茜草散”,应用中药超微粉碎技术,针对鸭腹泻病症初次进行防治试验,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 茜草、马齿苋、血见愁、二花、地榆、黄连、陈皮、甘草等中草药,按比例配合,由河南豫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工粉碎过400目筛,搅拌制成散剂,分装成1000g/包,备用;氟苯尼考+硫酸新霉素。其中马齿苋、茜草由本教研室组织学生采集挑选,其余药材均由河南豫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地点及试验动物

1.2.1 试验地点 开封尉氏某养鸭基地。

1.2.2 试验动物 2014年5月22日,开封尉氏某养鸭基地饲养的210日龄的蛋鸭22000只,共12栋,发生一种以腹泻为主的病症,并伴有体温升高,食欲下降,产蛋率降低且有死亡。经诊断(剖检和实验室检验)为鸭伤寒继发大肠杆菌病、坏死性肠炎。从鸭群中挑选出病鸭2878只为试验对象,就近鸭舍的分为一组,共分4组。对照组鸭群:选用该基地的第6栋鸭舍的鸭群,存栏1050只。

1.3 试验时间 2014年5月25日~6月25日,观察期5d,试验期15d。

1.4 试验设计 试验组和对照组饲养管理一致,饮水、饲料中不添加任何抗生素等。试验组分组情况,鸭群分别为Ⅰ、Ⅱ、Ⅲ、Ⅳ组,Ⅰ组鸭群989只、Ⅱ组鸭群975只、Ⅲ组鸭群965只、Ⅳ组975只,第6栋鸭群对照组为Ⅴ组。每组试验鸭群的处理见表1,对照组不添加。饮水:水中中药按1kg/t进行添加,5d为一疗程。对于个别病情较重、食欲废绝的鸭进行隔离,灌服本药,方法:中药粉剂:水=1:1.5~2的比例充分混合,5~15ml/只,2次/d。试验期间观察记录鸭群死亡情况及鸭群产蛋情况,计算各组试验期死亡率、恢复后蛋重率。

2 结果

2.1 试验期间各组鸭死亡情况 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试验组使用不同剂量的复方中药超微粉治疗后,Ⅰ、Ⅱ、Ⅲ组鸭群逐渐恢复健康,每天鸭的死亡数逐渐减少,其中第Ⅰ、Ⅱ、Ⅲ、Ⅴ组在观察期内死淘率分别为0.091±0.138%、0.124±0.173%、0.147±0.197%、0.093±0.141%,与对照组(0.732±0.288%)相比,差异显著(P﹤0.05)。中药各实验组,添加量增加,效果越好,治疗效果与西药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均在用药的第4~5d停止死亡,而对照组死亡数目逐渐增加。

2.2 鸭群产蛋情况 见表3、表4。

从表3、表4中可以看出,试验各组在观察记录的10d,试验各组的只日产蛋量、产蛋率逐步回升,试验Ⅰ、Ⅱ、Ⅲ、Ⅴ组的产蛋率提高了40.98%、39.28%、36.23%和22.55%,而对照组的产蛋率却降低了10.77%。

2.3 试验鸭群采食情况 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试验各组在观察记录的10d,试验各组的采食量逐步回升,其中中药组提高了50%以上,试验Ⅰ组达68%,而西药组(Ⅳ组)恢复较慢,为37.26%。而对照组的采食量则下降了21%左右。

3 讨论

3.1 试验结果表明:复方中药“茜草散”超微粉能显著降低腹泻发病率和大肠杆菌等多因素作用下的死亡率,且随着剂量增加,治疗效果较好[3]。这与李书宏、李茜、文素华等研究结果一致。

3.2 腹泻是畜禽疾病的常见病症,常用化学药物及抗生素进行治疗,长期大量使用致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及药物残留[4],导致基因突变、遗传耐药基因、生产性能显著下降、经济损失严重[5]。而细菌耐药性增强时,虽表现一定治疗效果,也很难治愈,生产性能恢复缓慢[6]。研制的复方中药“茜草散”超微粉源于天然植物, 其抑菌机理与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类药物不同,具有无残留、多靶点、无耐药性的特点。临床试验表明:在控制腹泻方面,不亚于西药组,在提高采食量和恢复产蛋率上,优于西药组,且使用效果良好。在后续对鸭场的追踪观察中,通过“茜草散”治愈的蛋鸭采食、饮水、粪便均无异常,精神状态良好,生产性能正常 。所以, 复方中药“茜草散”超微粉散剂与西药制剂相比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

3.3 禽腹泻在中兽医上属脾胃肠症范畴,是指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粪如水样的病症[7]。在禽腹泻病症中,多为泻痢腥臭或赤白脓血等,属胃肠湿热症,现代西兽医学认为是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等。本研究“茜草散”中药组方清热止痢、健脾益气为组方依据,主药茜草、马齿苋等杀菌、清热、止痢;黄连、陈皮健脾行气;血见愁、地榆活血止血等,诸药组合成“茜草散”,试验证明对蛋鸭腹泻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3.4 “茜草散”通过本养鸭基地初试,在防治消化道疾病、改善其功能状态、提高其生产性能方面较为满意,至于能否大面积推广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书宏,王刚,陈庄等.抗鸡大肠杆菌病复方中药超微粉制剂的研制及药效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 2010,37(7):153-156.

[2] 李茜,侯海锋.中药超微粉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前景[J].动物医学进展,2010,(31):260-262

[3] 文素华,吴晓林,罗灵等.千目纯中兽药制剂肠毒神草对蛋鸭腹泻的疗效试验报告[J]. 中兽医学杂志,2013,(3):46-47.

[4] 孙玉新.鸭副伤寒病的诊治与预防[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8): 92-93.

[5] 王丽宏,吉红,张宝彤等.中草药保肝作用的研究进展[J].饲料博览,2012,(11):41-44.

[6] 董发明,邱妍,王天奇等. 中药超微粉对断奶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10,(4):45-47.

[7] 杨保伟,盛敏,席美丽等.沙门氏菌抗生素抗性机理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9):1479-1484.

羊口疮的比较治疗试验 篇3

2015年3月, 六盘水市钟山区某种羊场暴发了羔羊口疮。针对此次病例, 我们设计了4种治疗方案, 开展临床对比治疗试验, 旨在寻找最佳治疗方案。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病例材料:钟山区某羊场20~40日龄口疮患病羔羊, 25只。

1.1.2试剂与药品:高锰酸钾、5%碘酊、甲紫、鱼石脂、冰硼散、红霉素软膏、头孢噻呋钠、青霉素钾、利巴韦林、康复羔羊的血清。

1.2方法

1.2.1发病情况调查:主要调查羊场环境、羊群结构、饲养管理状况及历年该病在当地流行情况, 以及发病羊群年龄、性别结构、发生和传播过程等。

1.2.2临床检查:主要通过视、触、嗅、闻等方法观察患羊精神状态, 体表皮肤黏膜有无水疱、脓疱及结痂, 检测体温、呼吸、心跳, 嗅其呼出气体等进行诊断。

1.2.3治疗

1.2.3.1基础治疗:所有患羔均采用0.1%高锰酸钾液擦洗患部, 彻底除去病灶上的污物及硬痂, 口腔腐烂严重者去除腐烂组织, 再反复用0.1%~0.2%高锰酸钾液冲洗干净。在发病的中后期, 采用肌肉注射青霉素与利巴韦林, 1次/d, 连用3 d, 以防继发感染。

1.2.3.2分组处理:将本场发病的25只患羔随机分成4组, 每组6~7只, 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方案进行治疗方。方案一:局部用高锰酸钾溶液处理之后, 用棉签蘸取5%碘酊涂于患处及周围;方案二:局部用高锰酸钾溶液处理之后, 用棉签蘸取自行配制的口疮膏 (将高锰酸钾、头孢噻呋钠、鱼石脂、冰硼散与红霉素按照1∶2∶2∶2∶4质量比例混合, 调成糊状) 涂于患部及周围[4,5];方案三:局部处理之后, 用棉签蘸取甲紫液涂于患部及周围;方案四:局部处理同方案二, 之后再给每只患病中后期的羔羊分别注射羊口疮康复羔羊血清3 m L, 见表1。

1.2.4辅助措施

1.2.4.1及时将病羔与母羊隔离在母子栏内, 将无母羊的病羔隔离在产羔房内, 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1.2.4.2对于无母羊的病羔, 安排专人饲喂。喂奶的人员在喂奶以前应洗净双手, 羔羊的奶瓶应保持清洁卫生, 健康羔与病羔应分开用。喂完奶后随即用温水冲洗干净, 用0.1%高锰酸钾消毒, 再用温水冲洗干净。

1.2.4.3平时不要接触病羊, 尽量减少或避免致病因素。出现病羔及时隔离, 由专人分管。

1.2.4.4搞好环境清洁卫生, 用2%~3%火碱、3%来苏儿等对产羔房、母子栏、圈舍、运动场进行彻底消毒。

1.2.4.5减少羔羊群密度, 将4只/m2羔羊减少为2只/m2羔羊。

1.2.4.6给15日龄以上的羔羊单独饲喂羔羊料, 坚硬的羔羊颗粒料, 用30~40℃的温水泡软, 捣成糊状, 同时单独给羔羊饮水, 要经常换水, 并用0.1%高锰酸钾给羔羊饮水器械消毒[6]。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结果

2.1.1羊场环境:羊舍建在一座山上, 共8栋羊舍, 羊舍为半坡式、单列、高床、单槽式标准化羊舍。周围植被茂盛, 饮用水源为地下井水, 水源充足, 水质好, 符合畜禽饮用水标准。

2.1.2羊群结构:该羊场3月份羊群存栏量为459只, 其中成年黑山羊公羊12头, 后备黑山羊公羊8只, 成年黑山羊母羊105头, 后备黑山羊母羊41只, 商品黑山羊149只, 羔羊144只。

2.1.3饲养管理状况:春季、冬季羊群主要采取圈养和放牧的饲养方式, 其它季节以放养方式为主。放牧草场主要为山坡和退耕林地, 牧草资源为野生杂草、灌木枝叶和种植牧草 (黑麦草、白三叶) 。羊场饲养管理制度为:上午7:30放牧至下午6:00喂精料。

2.1.4疫病流行情况:每年3—5月、9—10月是羊口疮的高发期, 在该种羊场及周边地区均零星发生, 2015年呈暴发流行。往年该病主要导致1~6月龄的羊发病, 母羊发病率高于公羊。本次发病羊全为20~40日龄的羔羊, 其中公羊6例, 母羊19例。发病羔羊25只, 发病率为17.36% (25/144) 。

导致本次发病的原因为:冬季保温措施导致羔羊舍通风不好, 圈舍粪便清理不及时 (几个月没有清理) , 羊床板下面羊粪堆积, 阻碍尿液排出, 湿度过高, 氨气含量超标;3月份天气变化、气候反常、忽冷忽热;没有提前做好羊口疮疫苗接种, 刚出生小羊抵抗力差, 很容易被感染;羊场技术人员流动较大, 长期无专人管理, 羔羊疾病防治无专人负责, 治疗混乱;接触病羔后不及时消毒, 病羔没有及时隔离。

2.2治疗结果 由表2可知, 4种治疗方案对不同发病时期的口疮患羊治愈率均为100%。

3讨论与结论

3.1羊口疮是山羊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 呈散发性流行, 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多见于春末夏初, 以3月龄以下的羔羊最易感。该病宜早发现, 早治疗, 早期羊口疮羔羊以清洗患部、消炎、收敛为治疗原则, 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病症短时间内即可治愈。中后期病羊, 治疗较复杂且治疗时间也较长, 经过一定的对症抗菌消炎治疗和全身辅助治疗, 也可治愈。

3.2碘酊是一种常见的消毒药, 对细菌、病毒都有杀灭作用, 对组织毒性小, 穿透力强, 能浸透到皮下, 通过局部处理涂擦碘酊, 又具有消炎、防腐, 促进肉芽再生, 有利于创伤恢复的作用。试验发现碘酊对于早期口疮病羊的处理可以起到一定的疗效, 而且很快痊愈, 但对于中后期的口疮病羊效果不很好, 致使治疗时间很长。

3.3口疮膏主要成分是高锰酸钾、头孢噻呋钠、鱼石脂、冰硼散与红霉素的混合配剂, 其中头孢噻呋钠不仅抗菌谱广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半衰期长, 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或交叉耐药性, 可用于易产生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尤其是它呈现有选择性的集中分布, 在感染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比在正常组织中高2~4倍, 并与体内蛋白质进行可逆性结合, 使头孢噻呋钠缓慢释放出来, 保持体内持久有效的杀菌浓度;红霉素对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内的革兰阳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高锰酸钾为氧化消毒剂, 0.1%的溶液能杀死多种细菌的繁殖体, 2%~5%的溶液在24 h内能杀死芽胞, 用于对口唇周围的清洗和消毒, 可有效防止外源性细菌、病毒感染;冰硼散的功能主治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 可减轻羔羊的疼痛感, 吃奶量增加能保证羔羊正常生长发育的要求;鱼石脂具有温和的刺激性消炎防腐作用, 可抑菌、消炎、消肿、抑制分泌。以上药物混合使用, 可显著缩短羊口疮的疗程。

3.4甲紫溶液为其乙醇、水的1%溶液, 属三苯甲烷类染料消毒剂, 能与微生物酶系统发生氢离子的竞争性对抗, 使酶成为无活性的氧化状态而发挥杀菌作用。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 如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表皮癣菌有杀灭作用, 对其它革兰氏阴性菌和抗酸杆菌几乎无作用。本品毒性小, 对组织无刺激, 且能与坏死组织凝结成保护膜, 起收敛作用。通过第三种方法可以看出对于早期的羊口疮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对于中后期的病羊效果不是很理想。

3.5康复羊血清是羊口疮痊愈羊的血液经过自然冷却、冷藏后析出的血清。羊口疮的病原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 (ORFV) , 具有高度的嗜上皮性[7],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ORFV主要引起局部强烈的免疫反应, 且以细胞免疫为主, 在血液中可产生抗体。因此用该血清给羊口疮病羊进行注射, 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3.6通过4种试验方法的对比研究发现, 第四种方法最好, 即在有条件进行血清注射的基础上, 运用配剂口疮膏局部涂抹。如果没有条件注射血清, 用第二种方法进行治疗也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 即将高锰酸钾、头孢噻呋钠、鱼石脂、冰硼散与红霉素进行配比、混合均匀制成黏糊状配剂, 进行清洗消毒后涂抹于患处, 每天1次。

参考文献

[1]申尚平, 王治贵, 田雄.波尔山羊传染性脓疱的治疗[J].贵州畜牧兽医, 2008, 32 (6) :25.

[2]范春玲, 孙斌, 政伟, 等.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7 (8) :32.

[3]王廷璞, 赵菲佚, 安建平, 等.羊传染性脓疱病毒42K囊膜蛋白基因克隆及表达[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6, 28 (1) :30.

[4]方万林.山羊传染性口疮炎的防治[J].浙江畜牧兽医, 2006, 31 (2) :36.

[5]赵魁, 贺文琦, 高丰.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 2008, 35 (11) :136.

[6]陶立, 黄文学.羔羊唇型传染性脓疱的诊治和预防[J].广西畜牧兽医, 2008, 24: (4) 238-239.

治疗试验 篇4

一、材料与方法

1. 基本情况。2015年7月中旬,我校水产养殖基地2个8米2的水泥池分别暂养体长4厘米左右的淡水石斑鱼鱼种2万尾,水深1.5米,养殖用水为自来水,水温31℃,用增氧机充氧,每天分3次投喂适口的全价鱼种颗粒饲料,根据水质状况,适时换掉大部分老水,加入自来水。7月15日,发现其中1个鱼池有二十多尾死鱼。

2. 诊断结果。从发病池随机捞取几尾活鱼,肉眼观察,发现鱼体两侧、各鳍条布满针尖大小的白点;剪掉患鱼一侧的鳃盖,可见鳃丝鲜红,无其他异常;剖开患鱼腹腔,可见肠道有少量食物,但肠管无异常,其他内脏器官也正常。随后,取患鱼体表黏液、各鳍条、少许鳃丝及其上的黏液做成湿片进行镜检,放大40倍(目镜10倍,物镜4倍)和100倍(目镜10倍,物镜10倍)观察,均发现有大量活的小瓜虫幼虫,偶见小瓜虫成虫(虫体内有透亮的U形大核),确诊淡水石斑鱼鱼种感染小瓜虫病。

3. 治疗试验。①硫酸铜治疗淡水石斑鱼鱼种小瓜虫病试验。7月15日18时,在一水族缸中加入100升自来水,加入0.7克硫酸铜(溶解后再加入,使药物浓度达到7克/米3),在水族缸中放入患小瓜虫病的淡水石斑鱼鱼种20尾,到17日18时发现水族缸中有1尾死鱼,再往水族缸中加入0.7克硫酸铜(溶解后加入),18日17 : 3 0从水族缸中随机捞取3尾活鱼,肉眼观察及镜检均未发现活体小瓜虫。随即对发病的暂养鱼池按7克/米3的浓度全池泼洒硫酸铜,隔天再用药1次,死鱼陆续减少,21日18时从发病池中随机捞取5尾活鱼,肉眼观察及镜检均未发现活体小瓜虫,成功用硫酸铜治愈了淡水石斑鱼鱼种的小瓜虫病。②甲醛治疗淡水石斑鱼鱼种小瓜虫病试验。7月15日18时,在一水族缸中加入100升自来水,加入20毫升甲醛,使药物浓度达到200毫升/米3,放入患小瓜虫病的淡水石斑鱼鱼种20尾,1小时后20尾淡水石斑鱼鱼种陆续死亡。16日18时,在另一水族缸中加入100升自来水,加入5毫升甲醛,使药物浓度达到50毫升/米3,放入患小瓜虫病的淡水石斑鱼鱼种20尾,18日18时检查未发现死鱼,第二次往水族缸中加入5毫升甲醛,接着随机捞取3尾活鱼,肉眼观察发现鱼体两侧、各鳍条还有针尖大小的白点,镜检患鱼体表黏液、各鳍条、少许鳃丝及其黏液均发现活体小瓜虫,尤以鳃丝上寄生有大量活的小瓜虫幼虫。20日18时,第三次往水族缸中加入5毫升甲醛,缸内未发现死鱼。21日17 : 30从水族缸中随机捞取3尾活鱼,肉眼观察及镜检均未发现活体小瓜虫。21日18时对未发病的暂养鱼池按50毫升/米3的浓度全池泼洒甲醛,隔天再用药1次,共用药3次,成功防止了淡水石斑鱼鱼种小瓜虫病的暴发。③食盐治疗淡水石斑鱼鱼种小瓜虫病试验。用5%食盐溶液浸泡患小瓜虫病的淡水石斑鱼鱼种,30分钟后患鱼全部死亡。

二、小结

1. 国内多数资料报道,硫酸铜不能用于治疗小瓜虫病,因其对小瓜虫不但无效,而且还刺激小瓜虫更快形成胞囊,加快虫体繁殖速度,加剧病情等。但国外一直将硫酸铜作为治疗小瓜虫病最适合的药物。本次试验表明,用硫酸铜按7克/米3的浓度全池均匀泼洒,隔天再用药1次,能成功治愈淡水石斑鱼鱼种的小瓜虫病。试验结果还表明,用甲醛按50毫升/米3的浓度全池泼洒,隔天用药1次,共用药3次,也能治愈淡水石斑鱼鱼种的小瓜虫病。

2. 小瓜虫临床症状为鱼体表、鳍条、鳃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囊泡,因虫体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黏液,致使鱼体表覆盖一层白色黏液,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一层白色薄膜;寄生处组织发炎、坏死、鳞片脱落、鳍条腐烂而开裂;鳃组织因虫体寄生,除组织发炎外,还有出血现象,鳃呈暗红色;虫体侵入眼角膜,能引起发炎致瞎。患鱼游动缓慢,运动失调,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养殖密度大、水质差的鱼池容易发病。

3. 小瓜虫适宜的水温为15~25℃,流行于初冬、春末,但近年来小瓜虫有耐高温的趋势,此次水温高达31℃时仍然暴发了小瓜虫病。

4. 小瓜虫病宜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大量死鱼造成的经济损失。外购鱼种放入大塘前,宜用显微镜检查是否有小瓜虫寄生,如有小瓜虫寄生,须在水泥池内用硫酸铜或甲醛按上述方法治好后再下塘,避免暴发后治疗困难。

(作者联系地址:广西南宁市青山路7号广西水产畜牧学校 邮编:530021)

奶牛子宫内膜炎生殖激素治疗试验 篇5

1 材料

1. 1 试验牛

选用西宁市郊区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63 头作为试验牛。

1. 2 试验药品

氯前列烯醇,宁波市三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为130106) ; 催产素( 缩宫素) ,山东省芮城科龙兽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为20120801) 。

2 方法

2. 1 分组与用药

将试验用63 头患病奶牛分为2 组,试验1 组41 头,氯前列烯醇0. 4 mg肌肉注射,7 ~ 10 d重复1 次。试验2 组22 头,采用催产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天3 ~ 4 次,连用2 ~ 3 d。

2. 2 判定标准

母牛经1 ~ 2 个疗程后性周期恢复正常,发情时从阴门内排出的分泌物清亮透明,直肠触诊子宫收缩反应良好,治疗后2 个情期内配种受孕者为痊愈。治疗后性周期恢复正常,发情时从阴门内排出的分泌物稍浑浊,直肠触诊子宫收缩反应良好者为好转。经2 个疗程的治疗后,发情时从阴门内排出的分泌物浑浊,直肠触诊子宫质地厚薄不匀,收缩反应微弱或无收缩反应者为无效。

2. 3 数据处理

各项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用样本的显著性检验分析差异显著性。

3 试验结果

试验采用催产素和氯前列烯醇治疗的63 头子宫内膜炎患牛,经过1 ~ 2 个疗程的治疗,2 个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 7% 、95. 5% ,无效率分别为7. 3% 、4. 5% 。其中试验1 组10 头牛子宫积脓并伴有持久黄体和黄体囊肿,全部治愈。试验2 组的12 头牛轻度和中度产后子宫内膜炎全部治愈。各组的治疗结果详见表1。

4 分析与讨论

1) 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催产素和氯前列烯醇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疗效显著。治愈率分别达到80. 50% 、86. 40% ,两种药物的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

2) 试验发现,催产素和氯前列烯醇两种药物对不同类型的奶牛子宫内膜炎疗效不一样。催产素对轻度和中度产后子宫内膜炎疗效好,这与催产素通过刺激子宫收缩、排除子宫内病理性分泌物有关。但在治疗后48 h内要用雌激素处理,以增进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氯前列烯醇对慢性子宫内膜炎,尤其对子宫积脓并伴有持久黄体和黄体囊肿的病例疗效更佳,这与氯前列烯醇具有促进子宫收缩、溶解黄体的作用有关。同时,氯前列烯醇还可缩短分娩与下次妊娠的时间。

中药组方治疗奶牛乳房炎效果试验 篇6

据调查, 唐山市某奶牛场患乳房炎的奶牛较多, 应用多数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针对这种情况, 本试验采集了该奶牛场临床诊断为乳房炎的患病奶牛的奶样, 进行了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以便对该养殖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

兔鲜血琼脂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三糖铁琼脂斜面、营养肉汤、血清肉汤, 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迭氮钠鲜血琼脂培养基 、改良爱德华培养基, 均按常规方法配制。

细菌生化微量鉴定管 (批号为200091203-20100310) , 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新霉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曲松钠、卡那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妥因的药敏纸片 (批号为20100312) ,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中药组方 (蒲公英、连翘、瓜蒌、通草、川芎、土贝母、芙蓉叶、金银花、王不留行、当归) 的药敏纸片, 由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产科实验室自制。

2 方法

2.1 奶样的采集

采集临床确诊为乳房炎患牛的奶样30份。先用温水擦洗乳房, 然后用0.1%新洁尔灭清洗整个乳房, 最后用75%乙醇擦拭乳头, 待干后每个乳头先挤去前3把奶, 然后以无菌操作的方法从每个乳区挤取奶样约10 mL, 标明牛号、乳区、日期。随即带回实验室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2.2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试验

取每份奶样5 mL置于灭菌离心管中, 3 000 r/min离心10 min, 弃去离心管中的上层液体, 留取底部沉淀物;无菌操作吸取沉淀物0.1 mL, 分别接种于兔鲜血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 37 ℃恒温箱内培养24 h, 观察生长情况和菌落特征;挑取菌落进行涂片, 革兰染色, 镜检。根据菌落特征、溶血情况、染色特性及菌体形态初步判定细菌类属[4,5], 并将其进一步纯化、培养。

2.3 病原菌的鉴别培养及形态观察

根据细菌的生长情况、菌落的形态特征及染色特性, 将可疑的单个菌落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改良爱德华培养基、迭氮钠鲜血琼脂培养基中进行鉴别培养, 于37 ℃恒温箱中培养24 h;进一步观察其生长特性并再次纯化培养, 直到培养出单个纯菌落, 革兰染色, 镜检观察形态染色特性。

2.4 病原菌的鉴定

球菌的鉴定:镜检形态符合葡萄球菌特性, 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和血液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金黄色、灰白色或柠檬色菌落, 且接触酶试验、凝固酶试验结果为阳性的细菌, 即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接触酶试验、凝固酶试验结果为阴性和三糖铁试验结果为阳性的细菌, 即鉴定为表皮葡萄球菌;三糖铁试验结果为阴性的细菌, 即鉴定为腐生葡萄球菌;镜检形态符合链球菌特性, 且接触酶试验结果为阴性的细菌, 即鉴定为链球菌属细菌。若细菌CAMP试验结果为阳性, 不水解七叶苷和马尿酸钠, 即鉴定为无乳链球菌;若细菌CAMP试验结果为阴性, 不水解七叶苷和马尿酸钠, 即鉴定为停乳链球菌;若细菌CAMP试验结果为阴性, 水解七叶苷和马尿酸钠, 即鉴定为乳房链球菌[6]。

杆菌的鉴定:革兰阴性杆菌氧化酶试验阴性, 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粉红色, 在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紫黑色带金属光泽菌落, 在三糖铁琼脂斜面上培养产酸或产气, 不分解尿素, V-P试验阴性的细菌, 即鉴定为大肠杆菌;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可形成黏液状浓厚、圆凸、闪光、丰盛的菌落, 以接种环挑之易成丝, 甲基红试验结果为阴性, V-P试验结果为阳性的细菌, 即判定为克雷伯菌;在湿润的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一片薄膜状扩散的或呈波状的菌苔, 吲哚试验结果为阴性,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结果为阳性, 镜检可见多形性、长丝状、无芽孢等, 即判定为变形杆菌[6]。

2.5 药敏纸片的制备

新华1号定性滤纸, 用打孔机打成直径为6 mm的圆形纸片, 每50片放入清洁干燥的青霉素空瓶中, 瓶口以单层牛皮纸包扎, 经121 ℃高压消毒2 h后放在37 ℃烘箱中数天使完全干燥, 备用。

中药组方药敏纸片的制备:在上述含有50片纸片的青霉素瓶内分别加入中药组方1 000 μL、1 500 μL、2 000 μL (药敏纸片药物含量分别为10 μL/片、20 μL/片、40 μL/片) , 分别记作D (低剂量) 、M (中剂量) 、G (高剂量) 组。

翻动纸片, 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 同时在瓶口上记录药物名称, 放37 ℃温箱内过夜, 干燥后密闭保存[7], 备用。

2.6 菌悬液的制备

从每种已鉴定的分离株培养基上挑取一接种环细菌, 接种于含5 mL营养肉汤的试管中, 置37 ℃摇床上振荡培养8 h, 取出后与0.5号麦氏标准管浊度进行比较, 若肉汤浊度低于0.5号麦氏标准管浊度, 则继续培养;若肉汤浊度超过0.5号麦氏标准, 用生理盐水稀释调节至与0.5号麦氏标准管相同的浊度。

2.7 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8]。用移液枪吸取菌悬液0.02 mL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 (链球菌接种于5%血液琼脂平板) , 参考世界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 推荐的纸片扩散标准判定结果。

3 结果

3.1 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从30份奶样中分离得到8种156株细菌, 根据菌落形态、染色特性、培养特性及各类细菌按相应生化特性作进一步鉴定,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8株 (37.2%) 、大肠杆菌17株 (10.9%) 、表皮葡萄球菌10株 (6.4%) 、无乳链球菌38株 (24.4%) 、乳房链球菌15株 (9.6%) 、停乳链球菌16株 (10.3%) 、克雷伯氏菌1株 (0.6%) 、变形杆菌1株 (0.6%) 。说明葡萄球菌、链球菌为主要病原菌, 其次是大肠杆菌, 这3种细菌超过总菌数的98.7%。

3.2 药敏试验结果

2种葡萄球菌对中药组方 (M、G) 、环丙沙星、林可霉素、头孢曲松钠、新霉素、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和卡那霉素均呈高度敏感, 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呈中度敏感, 对氨苄西林呈低度敏感或不敏感, 其中中药组方 (M、G) 、新霉素的抑菌圈在25 mm以上, 林可霉素、头孢曲松钠抑菌圈也接近25 mm。

3种链球菌对中药组方 (M、G) 、新霉素、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林可霉素、呋喃妥因呈高度敏感, 对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呈中度敏感, 对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氨苄西林呈低度敏感或不敏感, 其中中药组方 (M、G) 、新霉素、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林可霉素的抑菌圈在25 mm以上。

大肠杆菌对中药组方 (M、G) 、新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林可霉素均高度敏感, 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头孢曲松钠呈中度敏感, 对呋喃妥因、氨苄西林呈低度敏感或不敏感。

变形杆菌对中药组方 (M、G) 、新霉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林可霉素等呈高度敏感, 链霉素、头孢曲松钠呈中度敏感, 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呋喃妥因低度敏感或不敏感。

克雷伯氏菌对中药组方 (M、G) 、新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呈高度敏感, 对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阿米卡星、林可霉素呈中度敏感, 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氨苄西林呈低度敏感或不敏感。

药物敏感性结果见表1。

注:抑菌圈直径≥20 mm为高度敏感, >15~<20 mm为中度敏感, ≤15 mm为低度敏感或不敏感。

4 分析与讨论

1) 据报道, 奶牛乳腺炎主要是由多种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 目前已发现150多种, 常见的有23种[9]。以金黄色葡萄球、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 占整个奶牛乳房炎病例的90%以上[10]。本试验从30份奶样中分离得到156株病原菌, 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是大肠杆菌, 超过病原菌总数的98.7%。与相关报道基本符合。从细菌分离培养结果发现, 患病奶牛均呈混合感染, 多数是由2种, 甚至3种以上病原菌引起, 这可能与牛场的消毒方式、饲养管理不严格有关。据调查, 该牛场由多个养殖户组成, 各户饲养管理方式不一致, 消毒管理不严格, 粪尿清理不及时, 因此要加强环境和挤奶工作的卫生管理, 对整个养殖场各个小区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消毒, 减少或避免疾病的互相传播。

2)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对中药组方 (M、G) 、新霉素呈高度敏感, 抑菌圈直径均在20 mm以上, 这可能与临床上治疗奶牛乳房炎较少使用这些药物有关。对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曲松钠、卡那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呈中度、低度敏感或不敏感。据调查,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药物是该牛场治疗乳房炎的常用药物, 大多数致病菌已产生耐药性, 大量抗生素在乳汁中残留, 这给奶牛乳房炎治疗的选择用药带来很大困难。

5 结论

本试验从30份奶样中分离得到8种156株病原菌, 其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其次是大肠杆菌, 这3种细菌超过病原菌总数的98.7%。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引起该牛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对中药组方 (M、G) 、新霉素呈高度敏感, 对其他抗生素呈中度敏感、低度敏感或不敏感, 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章孝荣.兽医产科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1.

[2]王新, 张秀英.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兽药杂志, 2004 (2) :43-46.

[3]李铁拴, 张彦明, 刘占民.兽医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1.

[4]东秀珠, 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5]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6]魏小娟, 蒲万霞, 周绪正, 等.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动物医学进展, 2007, 28 (8) :113-114.

[7]孙丽蓉, 李芳萍, 康宏昌, 等.药用药敏纸片的制作与应用[J].内蒙古畜牧科学, 2001, 22 (3) :37.

[8]陈坤永, 翁良树, 吴慕贞, 等.深圳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中国兽医科技, 1999, 29 (9) :36-38.

[9]叶宝娜, 王国林.奶牛乳房炎防治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奶牛, 2007 (12) :33-34.

枇杷汤对鸡感冒的治疗试验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

选取三都县三合镇林下养鸡户蒙某的176只106日龄发病症状明显的病鸡, 进行隔离饲养。

1.1.2 中药原料:

在当地附近山上自采生枇杷叶、过路黄、刺梨根, 在县中药店购买干党参、大枣。

1.2 方法

1.2.1 诊断:

患病鸡群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 羽毛松乱无光泽, 翅下垂, 鼻腔内有大量的澄清浆性黏液流出;眼睑肿胀, 有少量眼泪;呼吸困难, 呈张口呼吸, 伴有咳嗽;少量鸡肛门周围有粪便污染物, 拉黄色或绿色的稀粪。解剖3只病死鸡, 可见喉头肿大, 喉管有黏液;肺部肿大充血, 气管有炎性渗出物, 内有淡黄色黏液;肝脏表面附有白色浑浊纤维素样渗出物, 肠管有间断性出血性溃疡。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对鸡群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情况, 诊断为鸡感冒。

1.2.2 中药制备:

把枇杷叶、过路黄、刺梨根生切2~3 cm, 党参、大枣切细, 分别按1 200、300、200、40、20 g的比例配伍组成, 加清水5 000 m L, 常规煎煮到总水量的一半即可。

1.2.3 用药方法:

把煎煮好的药汤对患病鸡进行饮水方式口服, 每只鸡5 m L, 早晚各1次, 连续用药5天, 观察临床效果。

2 结果

本试验共治疗感冒病鸡176只, 经中草药治疗后, 用药第2天死亡6只, 用药第3天死亡2只, 其它均有好转现象。到用药的第5天, 一共死亡8只, 死亡率4.5%, 治愈168只, 治愈率95.5%。治愈后鸡精神状态良好, 呼吸正常, 食欲恢复, 眼睑肿胀消退, 咳嗽、腹泻停止, 排便正常, 治疗效果明显。见表1。

3 小结与讨论

3.1 方解

根据该病的临床症状, 按中医理论属于风寒侵袭导致的风寒感冒。因此, 笔者按中医“寒症热之”的理论, 使用在当地可以采摘到的中草药枇杷叶、过路黄、刺梨根配伍治疗。枇杷叶归肺、胃经, 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抗菌消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对肺热咳喘、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等病症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1,2]。过路黄能祛风散寒、清利湿热、消肿, 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头痛、身痛、腹泻等症[3]。刺梨根有健胃、消食、滋补、止泻的功效, 应用于胃痛、泄泻、痢疾、带下、久咳[4]。党参为补气中药, 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菌、抗肿瘤、宁心安神及抗衰老的效果[5]。大枣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临床试验表明, 5种中草药配伍对鸡风寒感冒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2 加强饲养管理

在林下养鸡生产中需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 根据不同日龄鸡提供优质的配合饲料, 保持鸡舍清洁卫生、通风、干燥。定期对鸡舍以及养殖场地进行消毒。新引进的鸡群要进行隔离观察, 并实行全进全出制, 确保鸡群健康生长。

3.3 加强免疫, 提高鸡群免疫力

提高鸡群免疫力是预防鸡群发病的重要手段。根据当地疫情实际情况, 做好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常见传染病免疫接种, 最好做2次加强免疫。有条件的情况下, 按期采样送到当地兽医室进行抗体水平检测, 确保鸡群免疫达到最佳免疫效果。

参考文献

[1]林玉霖, 林文津, 林立强.枇杷叶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前景[J].中药材, 2006, 29 (10) :1 111~1 1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142.

[3]黄珂, 吴铁明, 吴哲.过路黄组植物研究进展及园林应用展望[J].林业调查规划, 2007, 32 (4) :47~50.

[4]宋德万, 刘庆红.刺梨根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J].贵州畜牧兽医, 2012, 36 (6) :41.

一例仔猪球虫病药物治疗试验研究 篇8

1 病例

2012年2月12日广西百色市某专业母猪养殖场发生一起猪球虫病, 全场一批9日龄的仔猪发生腹泻、脱水等症状, 当地兽医用环丙沙星、头孢菌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无明显效果, 发病率为91%, 死亡率为4%。现场调查发现当时连续多日阴雨, 猪舍阴暗, 通风不畅, 大批粪便处理不及时, 堵塞下水道, 地面潮湿;仔猪数量多, 密度较大, 活动空间较小, 仔猪之间相互拥挤。

2 临床症状

现场询问发病过程, 2月7日开始发现少数仔猪腹泻, 排黄色、黄白色或棕褐色粪便, 以黄色粪便为主, 个别患猪粪便中混有奶油状、粥样或水样的黏液和血液, 身上粘满液状粪便, 仔猪逐渐消瘦, 被毛粗乱, 皮肤苍白[4]。到2月11日全场发病率达90%, 部分下痢特别严重的仔猪出现脱水, 导致死亡, 死亡率为4%。现场诊看:大部分病猪出现大便失禁, 不断排出稀粪, 稀粪中带血丝, 有恶臭味, 猪体的后躯污染, 肛门四周肌肉红肿, 并伴有努责现象。

3 剖检情况

剖检8头病死猪, 主要病变见于盲肠、空肠、回肠、结肠;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坏死, 其内容物较稀薄, 混有暗红色的血液和黏液, 味酸臭;空肠和回肠黏膜全部肿胀, 呈坏死性纤维素性炎症, 肠系膜水肿或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5]。大多数死猪肛门多松弛, 4头病死猪可见肺呈大叶性肺炎, 肺呈暗红色。

4 药物治疗试验

4.1 试验设计

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该场发生仔猪球虫病后, 从出现症状的仔猪中挑选病症、体重基本相似的病猪100只, 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具体如下:试验1组30头病猪, 用百球清按每1 kg体重0.1~0.2 mL, 每天1次口服[6], 连用3 d。试验2组30头病猪用强效氨丙啉按每1 kg体重20 mg, 口服, 连用7 d。试验3组30头病猪用莫能菌素, 按每1 kg体重1 mg, 每天口服1次, 连用7 d。对照组10头不用药物。

4.2 病仔猪饲养与数据统计

4.2.1 病仔猪饲养与观察。

病仔猪均在相同条件下饲喂10 d, 每天定时记录仔猪的精神状态、食欲、粪便及死亡情况。并解剖死亡仔猪, 观察病变, 采集病料做涂片镜检。

4.2.2 死亡率、治愈率调查统计。

凡在试验期间仔猪下痢特别严重, 出现脱水等症状并死亡, 尸检发现是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纤维素性坏死典型病变, 要与其他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 如传染性胃肠炎病毒、C型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轮状病毒、蓝氏类圆线虫相区别[7]。因此, 涂片镜检:有临床症状的仔猪粪便中有球虫的卵囊。将每天死亡的病仔猪带回实验室解剖, 凡具有典型病变, 经镜检粪便中发现球虫卵囊者, 均记录死亡时间和数量, 用药后各组仔猪死亡数及死亡时间, 计算各组死亡率。凡在试验结束后精神、食欲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腹泻, 虽然被毛粗乱, 脱水, 消瘦, 增重缓慢, 但病情不再加重的患猪均属治愈, 根据治愈数计算治愈率。治愈率用T检验其组间差异性。

5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 试验1、3、2组病仔猪分别在用药1、2、3 d后停止死亡, 而对照组则在6 d后才停止死亡。说明3种药物对仔猪球虫病都有治疗效果, 以百球清组能迅速制止患病仔猪死亡, 对仔猪球虫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由表2可知, 3种治疗方法都可以有效治疗仔猪球虫病, 以试验1、3组最佳, 效果明显好于试验2组 (P<0.05) 。

6 结论与讨论

6.1 讨论

(1) 百球清和莫能菌素治疗仔猪球虫病疗效好, 见效快。由于仔猪球虫病的病原类型繁多, 容易产生耐药性, 许多养殖场 (户) 不按规定用药或滥用药物, 致使该病的临床治疗愈发困难。由表1可知, 试验1、3组病仔猪分别在口服1、2 d后, 死亡迅速停止, 且试验1组患仔猪的食欲、精神状态迅速恢复。

(只)

(2) 用莫能菌素内服可预防仔猪球虫病病原体对仔猪的威胁。对同群受威胁仔猪用莫能菌素剂按100 kg饲料添加100 g混匀供仔猪自由采食, 1 000只仔猪仅有7只仔猪出现发病症状, 但恢复很快, 连续内服莫能菌素1周后, 该仔猪群所有仔猪只均恢复正常。说明莫能菌素内服对仔猪球虫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1]。

6.2 结论

通过上述对仔猪球虫病病的诊断、防治过程可知:猪场饲养管理不良、猪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室内地面严重潮湿, 饲养环境粗放, 污染严重, 卫生条件差;猪圈空间过小, 饲养密度过大, 空气不流通以及各种应激因素导致仔猪球虫病的发病率较高。在防治上采取加强饲养管理和进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措施;及时发现, 及时治疗, 切忌盲目用药, 选择高敏药物和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仔猪球虫病的关键。通过不同药物对比治疗试验表明, 目前采用百球清、莫能霉素等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治愈率达92.8%以上, 可以有效提高存活数, 降低病仔猪死亡率。

摘要:选取80头9日龄临床诊断为球虫病的仔猪, 随机分成4组, 研究百球清、强效氨丙啉、莫能菌素等西药对仔猪球虫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百球清、莫能霉素等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治愈率可达92.8%以上, 可以有效提高存活数, 降低病仔猪死亡率。

关键词:仔猪球虫病,剖检,发病症状,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曲悦.莫能菌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 2005 (4) :3-6.

[2]杨光友, 曾智勇, 郭莉, 等.四川省仔猪球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科技, 2004 (3) :31-34.

[3]刘光辉, 宁长申, 张龙现, 等.猪等孢球虫纯种卵囊扩增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4) :52-58.

[4]叶文喜, 高延涛, 王凤丽.仔猪球虫病防治报告[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6 (10) :60-61.

[5]徐秀荣, 王慧敏, 邓艳文, 等.引起仔猪腹泻的几种病毒性传染病及其防治[J].广东农业科学, 2006 (12) :74-76.

[6]赵峰, 薛新梅.集约化猪场仔猪球虫病的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1 (4) :60-61.

治疗试验 篇9

我国首个治疗性乙肝疫苗将在年底完成三期临床试验

经过22年的艰苦努力,备受关注的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发工作终于进入了"收官阶段"。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闻玉梅在参加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承办的"第三届中日科学论坛"时透露,由她所在的实验室承担的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将在今年底完成三期临床试验,届时,我国将有望成为首个使用治疗性疫苗治疗乙肝的国家。

据闻教授介绍,慢性乙型肝炎之所以难治,原因之一就是人体会对乙肝病毒产生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免疫耐受。这种情况会导致人体对乙肝病毒无免疫应答反应,使得乙肝病毒能持续地在人体内存活。而治疗性乙肝疫苗具有调动人体的免疫应答来对抗乙肝病毒的作用。闻玉梅教授说:"传统的预防性乙肝疫苗调动的是正常人的免疫系统,而治疗性乙肝疫苗调动的是已经受到乙肝病毒感染病人的免疫系统,它介于药和预防性疫苗之间。虽然治疗性乙肝疫苗并不是包治乙肝的灵丹妙药,但是相比干扰素而言,它具有疗效好、副反应小、成本低、治疗周期短等优点。"最后,闻玉梅教授表示,如果三期临床实验结果令人满意,治疗性乙肝疫苗有望在3年内开始在临床上应用。

日本研发出治疗肺癌的新方法

据《朝日新闻》报道,近日,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可通过向人的咽喉内喷入化疗药物治疗肺癌的新方法。

这种治疗肺癌的新方法中使用了一种叫做“脂多糖”的物质。实验中,研究人员准备了两组患有肺癌的老鼠,并向其中一组老鼠的气管中喷入了混有脂多糖的液体。两周以后,没有使用这种方法治疗的老鼠,其肺癌病灶明显扩大。而使用这种方法治疗的老鼠,其肺部的癌细胞已基本消失。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于脂多糖激活了老鼠体内具有免疫作用的巨噬细胞,最终杀死了肺癌细胞。另外,由于这种喷入法可直接向肺癌细胞投放脂多糖,所以不会引起大的毒副作用。

最后,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将对这种疗法进行改良,力争在5~10年内将其应用到临床上。

高血压疫苗有望在五年内上市

在不久的将来,高血压患者只需注射疫苗就能有效地控制血压。近日,英国《每日电讯报》等媒体都报道了这条可造福上亿人的好消息。

该报道称,瑞士的一家制药企业经过多年的研发,终于制成了具有控制高血压作用的疫苗。据研究者透露,该疫苗在被注入人体时,会"感染"并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使其生成大量的血管紧张素抗体,从而抑制血管紧张素的分泌,把血压降下来。目前,该疫苗还处于小范围的临床试验阶段,已有48位高血压患者使用了该疫苗,并取得了预期的降压效果。

据悉,该疫苗将于五年内上市。相关的研究结果已发表在英国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

坏消息

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城市

居民的常见病

2010年1月至4月,中国科学院医学部的科研人员进行了一项针对我国城市居民患慢性病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已经成为继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之后第四个我国城市居民的常见慢性病,其发病率高达20%,而且此病患者发病的平均年龄已由55岁下降到48岁。

参与此项调查的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蔡迺绳教授介绍说,骨质疏松之所以会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的常见病,主要与城市居民不经常运动、作息时间不规律和精神压力大有关。就骨质疏松的高发病率而言,人们对防治骨质疏松知识的缺乏让参与调查的专家们感到特别担心。调查发现,仅有22%的被调查者知道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可预防骨质疏松,仅有不足50%的被调查者知道进行适量的运动可预防骨质疏松,而有超过90%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骨质疏松。

最后,蔡教授指出,骨质疏松是一种危害面极广的疾病,它不仅会引发腰腿疼痛、骨折等病症,还是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先兆之一。因此,城市居民应坚持进行运动、多补钙、经常晒太阳、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并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更年期女性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进行治疗,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易患心脏病

最近,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易患心脏病。

负责此次研究的吉奥瓦尼博士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对1687名正在寻求治疗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在这10年里,他们中有137人曾出现过心绞痛发作或患上其他严重的心脏病,发病率达到了9%,这比正常人患心脏病的几率要高得多。吉奥瓦尼博士认为,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易患心脏病主要是其体内睾丸激素水平偏低造成的。睾丸激素不但是维持男性性能力的重要激素,同时还具有清除血管内的杂质、降低人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男人体内一旦缺乏这种性激素,就容易患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此外,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大多患有肥胖症,这也是其易患心脏病的原因之一。

最后,吉奥瓦尼博士表示,此项研究结果也提醒那些有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治疗性功能障碍的同时,别忘了定期检查心脏功能,以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新知

女性经常摄入高碳水化合物类

食物易患心脏病

2010年3月,意大利米兰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称,女性经常摄入高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可增加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负责此项研究的萨比娜·西埃丽博士带领她的研究团队对15171名男性和32578名女性的饮食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研究。结果发现,经常摄入高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的女性罹患心脏病的几率约是很少吃高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女性的2倍。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情况是由于高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会导致人体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而引起的。

不过,研究人员表示,只有女性经常摄入高碳水化合物类食物才易患心脏病,男性这样做却不会,其原因尚不清楚。

得了慢性病能否活到100岁

慢性病患者能否活到100岁?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2010年3月12日的报道,波士顿大学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即使在年老时患了心脏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同样也能活到100岁。

负责此次研究的工作人员电话采访了700多名百岁以上的老人。结果发现,他们中有2/3的人并未因年迈而患上重大疾病,但有1/3的人却在85岁前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不过他们的健康状况却几乎和那些未得病的百岁老人一样良好。参与这项研究的威廉·豪尔博士解释说,这些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之所以可以活到百岁高龄,主要与其能在患病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关。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吸烟、不饮酒、节制饮食、热爱运动、心态平和等。而哈佛大学的另一项研究显示,男性在70岁左右时如能远离吸烟、酗酒、肥胖、不爱运动等不良因素,那么即使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活到90岁的几率也可达到54%,而此类人如果在患有慢性疾病的同时至少还具有上述危险因素中的一种,那么其活到90岁的几率只有0.4%。

另外,威廉·豪尔博士还表示,在上述患有慢性疾病但还活到百岁高龄的老人中,多数人有上网、看音乐电视、玩电子游戏等“时髦”的爱好。专家认为,这些时髦的爱好可以让老年人感到自己还很年轻,同时也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被社会“遗忘”,从而为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行结肠癌测试能使

43%的结肠癌患者免于死亡

日前,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英国的研究报告指出,进行结肠癌测试可以使43%的结肠癌患者免于死亡。

中药涂剂治疗母猪乳房炎的疗效试验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猪的选择与分组

在青海省湟中县某猪场, 以自然病例的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确诊为患乳房炎的经产母猪96头, 随机分为2组, 分别使用纯中药外用疗法和抗生素疗法。

1.2 药物组成

当归, 马钱子, 皂刺, 白敛, 连翘, 山慈姑等药研制成中药外用剂。

1.3 治疗方法

将上述中药研制成外用剂, 每两日贴一次, 连用8天为一个疗程。

抗生素组用青霉素240万单位, 链霉素200万单位, 注射用水20毫升, 肌注。2天1次, 连用4天为一个疗程, 或视症情增加一个疗程。

痊愈:治疗后患猪的乳房红肿消退, 乳汁恢复正常, 产奶量恢复至健康时水平, 精神及食欲恢复正常。

好转:乳房红肿热痛基本消失, 乳汁尚有少量凝块, 产乳量恢复或痊愈7天后复发者。

无效:患猪用药8天后乳房症状无好转或更严重, 或转为慢性炎症, 乳腺失去泌乳能力或表现瞎奶头。

2 试验结果

中药膏剂组共治疗48头产后母猪, 治愈37头, 好转9头, 无效2头, 治愈率77%, 总有效率95.8%;抗生素组共治疗48头, 治愈28头, 好转12头, 治愈率58.3%总有效率为83.3%。

3 讨论

(1) 试验采用外用新剂型治疗母猪乳房炎, 治疗结果表明纯中药制剂组对临床乳房炎的总有效率和总治愈率分别为95.8%和77%;抗生素组对临床乳房炎的总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8.3%和83.3%, 纯中药制剂组治疗效果优于抗生素组, 可能是因为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2) 长期以来, 兽医临床经常用口服或注射的方式来治疗疾病, 其缺点是药物需经胃肠或肌肉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而且要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 实际进入乳房组织的药物很少, 造成药物利用不当。而透皮疗法将药物直接施予患处, 使药力直达病所, 药物经乳房皮肤吸收首先进入乳腺组织, 并维持较高的浓度, 充分发挥药效, 提高生物利用率, 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 有利于乳房炎的治疗。外用剂型应用于奶业安全生产是一种创新。

(3) 注意事项。外用药不宜内服;乳房坏疽、损伤性乳房出血忌用;严重的全身症状, 可与其他药物配合治疗;对于急性病例, 可先冷敷, 再给药;对于慢性病例, 可先热费, 再给药。

4 小结

上一篇:人才流动机制下一篇:Inventor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