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相关风险分析

2024-06-16

融资融券相关风险分析(精选七篇)

融资融券相关风险分析 篇1

融资融券, 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或保证金交易, 是指投资者从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证券 (融资交易) 或借入证券将其卖出 (融券交易) , 并同时提供相应担保物的经营活动。目前学术界主流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肯定了融资融券对证券市场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提高市场流动性, 扩大交易规模;稳定证券价格, 改善“单边”交易机制降低价格发现效率的状况;给投资者的盈利模式和风险管理提供更多选择;优化资产结构, 增加客户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 开拓新的盈利增长点等等。

考虑以上积极影响, 我国自2006年起逐步放开针对两融业务的政策。在监管方的合理引导和风险监督下信用账户开户数量、业务规模不断增长, 融券品种、融资额度利用率不断增加, 交易的日益升温也使得证券业盈利状况明显好转, 盈利能力日益增强。但融资融券业务在我国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信用交易规模占总交易规模的比重很小, 交易制度的健全程度仍有欠缺, 再加上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行, 融资利率和融券费率将随市场供求状况不断调整, 届时, 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将紧密相关, 权衡收益和风险将成为证券公司在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背景下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二、主要数量性风险管理指标

(一) 可冲抵保证金证券的折算率

由于上市交易的金融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为解决投资者因资金占用而无法实现交易的问题, 两融业务允许投资者用具备冲抵资格的证券代替保证金。

目前监管方对可冲抵保证金证券折算率的要求较为笼统, 一般只按照证券种类 (上证180成分股、其他A股、ET F指数基金、国债、其他证券等) 分别给出统一的上限。而理论上, 折算率的制定原则应该是与市场整体走势相关度越高、占总融资比例越高、流动性越差、波动性越强的证券折算率越低。根据杜海涛 (2003) 在股票质押比率确定中对V a R的应用, 由于流动性风险和波动性风险是系统性风险的主要组成部分, 结合V a R方法得到的V a R值和L_V a R值可以较为合理的确定股票质押比率, 即标的证券折算率:折算率= (股票价值-V a R-L_V a R) /股票价值1

(二) 保证金比例

融资融券业务中客户缴纳一定比例保证金的目的是防范信用交易模式下, 因股票下跌而出现客户无法到期偿还所借资金或证券的风险。因此, 一般理论上把投资者融资买入某股票卖出 (或融券卖出股票) 所获得的价差扣除交易成本后的亏损额作为融资的保证金, 即可通过对某股票收益率的V a R分析, 把一定置信水平下的V a R值 (最大损失比率) 作为保证金比例设定的参考。

当融资融券业务达到一定规模时, 保证金比例的设定可以考虑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差别对待, 即最大损失比率为基准线, 考虑客户的信用评定等级给予不同额度的浮动空间并实时监控, 动态调整。目前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证券公司对于保证金比例的设定仅仅是严格遵从监管方要求中50%的保证金比例下限的规定, 而没有按照风险管理理论计算, 并进行灵活调整, 也没能按照客户的信用状况差别对待。

三、主要数量性风险管理指标的合理性分析

(一) Va R基本原理

V a R (V alue at R isk) 是指某一金融资产 (或组合) 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 其存在必须和给定的置信水平相伴随, 又称“风险价值”或“在险价值”。金融学中常把V a R定义为投资工具或组合损益分布的分位数, 其数学表达式如下:prob (ΔpΔt≤V a R) =α或prob (ΔpΔt≥V a R) =1-α。其中ΔpΔt表示Δt持有期内市场组合价值的变化, 即等式的含义是组合价值的损失高于的概率为α, 或把损失控制在-V a R以内的概率为1-α。

(二) 关于资产流动性和波动性的风险管理理论

本文在确定融资融券可冲抵保证金证券折算率时, 依据杜海涛 (2003) 有关股票质押率的定义式:折算率= (股票价值-V a R-L_V a R) /股票价值, 其中V a R和L_V a R分别为个股波动性和流动性风险指标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在险价值。该定义是基于如下考虑:在影响个股折算率的诸多因素中, 流动性和波动性最易量化且数据可得性更强;流动性风险和波动性风险是影响个股价格的最主要因素, 所以可将二者作为压低个股折算率的抵减项。

进一步, 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其变现能力的强弱, 即在一定的价格水平或买卖价差下, 成交量越高, 变现能力越强, 流动性越高。因此流动性风险指标可以定义为:Ld= (当日最高价-当日最低价) /当日最低价/当日成交额;而波动性风险指标可用个股收益率来衡量:个股收益率= (当日收盘价-前日收盘价) /前日收盘价*100%。

(三) 风险测度Va R的蒙特卡罗模拟法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法的V a R计算原理的是以给定的统计参数为基础重复模拟风险变量的随机过程近似得到它的整体分布情况, 并计算出特定置信水平下的V a R。优点是分位数不会受历史极端值的影响, 更利于时间序列经济变量的预测, 最典型的应用就是预测股价。以某股票价格为风险变量, 利用蒙特卡罗法计算V a R的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 选择随机模型:

2014年第11期中旬刊 (总第570期) 时代T im es几何布朗运动 (G B M) 假设资产价值变化在时间上的不相关性, 是描述股价变化中最常用的模型, 更便于计算的离散模型表示为:, 其中, ΔPt+1=Pt+1-Pt, Pt表示t时刻的股价, Pt+1表示t+1时刻的股价, μ表示股票收益率的均值, σ表示股票收益率的标准差, ξ表示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第二步, 随机过程模拟价格走势 (Pt+1, Pt+2, …Pt+n)

利用计算机软件产生标准正态分布随机序列ξi (i=1, 2, ..., n) ;定义持有期为t到T时刻, τ=T-t为时间间隔, 且Δt=τ/n, 按当前价格出发依次进行模拟得到:

第三步, 确定VaR值

重复步骤二k次 (k值越大模拟效果越好, 越接近真实分布) , 得到T时刻的一系列股票价格PT1, PT2, ..., PTk并将其排序, 选择合适的置信水平α从而确定降序排列的模拟序列中, 第kα个价格与Pt的差值即为该置信水平下股票的最大损失。

此外, 蒙特卡罗模拟得到的股票价格中第k (1-α) 个模拟值可作为该置信水平下股票的最高价, 与Pt的差值即为最大价差。因此, 在险损失率和在险价差都可得。

(四) G证券公司折算率和保证金比例设定的合理性分析

鉴于蒙特卡罗模拟法在预测股价时间序列方面的优点, 本文以浦发银行A股为例, 借助模拟值计算其市场流动性风险指标L_V a R和市场波动性风险指标V a R, 并进一步根据前人的理论模型, 计算符合风险管理要求的个股折算率及保证金比例。最后, 将理论值和G证券公司设定的实际指标进行对比从而对分析指标设定的合理性。

1. 确定Va R和L_Va R。

(1) 选取浦发银行A2013年4月2日至2014年1月29日期间的201个样本交易数据, 包括:当日收盘价、当日最高价、当日最低价和当日成交额; (2) 剔除第一个样本数据, 计算剩余200个样本当日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变动率2的均值和标准差, 分别为μ=0.0122%, σ=2.338%;μ=0.0129%, σ=2.512%;μ=0.0124%, σ=1.907%, 同时令n=10, τ=1, 即Δt=τ/n=0.1, Pt分别为2014年1月29日的收盘价9.29;最高价9.31, 最低价9.20; (3) 运用步骤 (1) 中设定的参数分别模拟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变动, 分别得到三张蒙特卡罗模拟值数据表, 每张包含100个模拟值。 (4) 按照95%的置信水平, 取第一张表中第10个模拟值作为当日收盘价的在险价值, 确定波动性风险V a R的蒙特卡罗模拟值= (8.489-9.29) /9.29*100%=-8.62%。 (5) 计算200个交易日的平均日成交额为14.96亿元;取第二张表中降序排列的第10个模拟值10.967作为当日最高价的在险价值;取第三张表中升序排列的第10个模拟值8.987作为当日最高价的在险价值;计算流动性风险测度指标L_V a R= (当日最高价-当日最低价) /当日最低价/当日成交额= (10.967-8.987) /8.987/14.96*100%=1.47%。

2. 折算率和保证金比例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杜海涛 (2003) 在股票质押比率确定中对V a R的应用, 融资融券股票的折算率为:折算率= (股票价值-V a R-L_V a R) /股票价值*100%假设投资者在2014年1月30日用浦发银行A作为抵押品参与G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业务, 根据该理论, 折算率应为:浦发银行折算率=成分股折算率不超过70%的规定, 将浦发银行股折算率设定为70%, 但与理论值89.91%相差较大, 且作为首批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试点单位, 该公司自始至终保持70%的折算率, 期间并无调整。因此, 虽然G证券公司在股票折算率的设定上虽然能充分抵御有关抵押品价值波动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但未能对这一重要的风险指标根据市场状况灵活调整, 限制了投资者的资金运用, 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身的盈利能力。由于V a R可作为保证金比例设定的参考, 按照该理论, 8.62%的保证金比例即能有95%的可能性保证融资融券业务的安全性。即使加入其他未考虑的系统和非系统性风险, 交易所规定的50%初始保证金比例和G证券公司60%的初始保证金比例仍然显得太高。从理论值和实际值的对比中可以看出, G证券公司对两大融资融券风险管理指标的设定能够充分降低风险, 保证融资融券业务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但不足之处在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客户资金使用效率和自身的盈利能力。诚然, 风险管理指标的不断更新会加重证券公司的成本负担, 也会给投资者带来很大不便, 如何权衡调整的幅度和频率也是证券公司两融业务风险控制的一项挑战。

四、结论

融资融券作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必备的信用交易机制引入我国已近三年时间, 在监管方的合理引导和风险监督下该业务的各项发展均稳中有升。但鉴于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 我国证券公司和金融市场仍面临很大风险。作为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完善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意义重大。在对G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实证分析中发现, 其股票折算率和保证金比例两大风险管理指标的设定值都远高于理论值。这虽然能够充分降低风险, 保证融资融券业务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但不足之处在于限制了客户资金使用效率和自身的盈利能力。因此, 我国证券公司在有效控制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的同时还应兼顾客户的资金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提高。风险管理指标不是一成不变, 而是需要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的。因此, 在考虑公司和投资者显性和隐性交易成本的基础上, 应合理权衡业务的收益和风险, 才能谋求融资融券和整个证券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玉洁、杜灵基.应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计算Va R的实证分析, 《当代经理人》, 2006年第05期.

[2]杨德勇, 吴琼.融资融券对上海证券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流动性和波动性的视角,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1年第05期.

防范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篇2

融资融券交易在为证券市场带来各种好处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这些风险若得不到控制, 失控的融资融券交易将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 严重时甚至会波及金融市场, 诱发金融危机。因此, 通过风险控制严格规避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 对于防范金融危机是至关重要的。下面从参与该业务主体的角度来分析其存在的风险。

一、从券商的角度分析

(一) 投资者给券商带来的主要风险

融资融券给券商的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投资者通过券商买空和卖空过程中可以给券商带来的风险有以下几方面。

1. 投资者违约风险

这是融资融券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 即投资者在损失超过保证金后实施违约行为产生的信用风险。在融资交易中, 投资者交易中的一部分资金来自于券商, 股市行情不好, 投资者面临套牢的处境, 如果到期不能偿还融资款项, 券商将对客户的交易帐户强行平仓, 如果平仓所得资金仍不足以偿还券商的融资款项, 违约风险随之产生。

2. 资金流动性风险

券商以自有资金或依法筹集的资金给客户使用, 一般都会被占用一个月到半年左右的时间。券商从外部筹集的资金是有期限的, 如果资金到期还被客户占用, 这样券商可能出现资金短缺的局面, 影响券商正常业务的发展。这时券商如果执行强行平仓, 客户可能事后对平仓的结果不予接受, 甚至会引起客户提起赔偿诉讼。

3. 管理、操作等风险

在融资融券交易中, 券商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融资融券业务流程, 或制度执行力不够、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系统或信息技术系统功能不健全、操作不规范, 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等因素而导致的风险。

(二) 券商应对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的措施

1. 提高投资者的准入门槛

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业务时, 券商要对其资金来源、资金实力、信用状况及过去的交易记录进行严格审查。例如, 国泰君安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拟实行客户推荐人制度, 公司对前台业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由推荐人对客户的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投资经验和风险偏好、实际需求情况等进行充分了解, 对客户的资格进行初步审查, 出具推荐意见, 并向客户揭示融资融券业务风险。对未按照要求提供个人有关情况, 在公司从事证券交易不到半年、投资经验不足、缺乏风险承担能力或者有重大违约记录的客户, 不得提供融资融券业务, 从融资融券交易的入口环节把好关。在此基础上, 券商需要借助外部信息, 尤其是客户的银行征信系统, 进一步对客户信用进行评级, 这是客户授信额度时的重要参考数据。在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初期, 可借鉴日本的做法, 限制那些风险承受能力差、收入低的客户介入该项业务。

2. 提高动态监控能力

券商应加强对客户信用账户的管理, 对信用交易客户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 使客户充分认识到信用交易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根据市场的大趋势、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确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标准。在制定风险揭示的基础上加入预警系统, 证券公司总部建立集中监控系统, 实时监控客户担保物价值与客户债务价值及其比例的变动情况。当该比例低于合同约定的最低维持担保比例时, 及时通知客户补足担保物, 对风险账户及时与客户沟通直至强行平仓, 将蕴涵的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3. 强化内部管理

在交易操作过程中, 一些技术系统故障在所难免, 但是人为的因工作责任不明确、工作程序不恰当或指令错误可能造成的损失要尽量降到最低。对不按规定进行融资融券交易的, 以非合规资金参与交易的以及不按制度和流程规范操作的部门和个人, 券商应制定严厉的违规处罚制度, 彻底杜绝违规行为的产生。

二、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

融资融券业务使得商业银行的资金通过借贷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 虽然资金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 但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 主要风险

1. 市场风险

不论是集中授信模式还是分散授信模式, 商业银行以证券金融公司或证券公司的抵押证券为担保向其提供贷款, 而抵押证券的价值很可能面临股票市场行情不好, 股价大幅下滑的风险, 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证券信用交易扩张银行的信用规模, 所造成的信用扩张比一般信贷引起的乘数效应更复杂, 这种变化增加了中央银行对社会信用总量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当宏观经济或政治出现波动时, 信用交易可能会出现失控并诱发金融危机。

2. 道德风险

在融资融券业务的初期, 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 监管不力, 银行从业人员可能会与证券从业人员合谋以套取银行资金, 银行资产因此会遭受较大损失。商业银行应对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的措施。风险管理是金融领域的一项永恒主题, 也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必须提高商业银行内外部的风险管理水平, 才能保证商业银行向证券公司的融资顺利进行。商业银行为了严防融资融券业务所带来的风险, 概括地说, 商业银行要紧扣贷款发放流程, 从制定业务细则、贷前审查、签订合同直至贷后管理的每个环节, 通过对信用额度及保证金比率、质押率的控制来防范风险。

(二) 应对措施

1. 做好券商贷款前的信用评级工作, 严格审查券商的信用状况并控制信用额度

在融资融券试点初期, 可用银行常用的打分卡形式, 着重审查券商近几年的财务数据, 给出信用评级结果, 以此来确定信用额度;也可通过对资本净值比例的要求来实现对券商的信用额度的控制, 从谨慎原则出发, 可取两者中的较小值。

2. 着重审查用于抵押的证券是否具有融资融券交易资格并对其价值进行评估, 将评估过程标准化

在对证券评估时, 重点对流通股本、交易规模、净资产、公司的发展前景等指标进行考察。

3. 做好贷后监控工作

商业银行对保证金比率应该实施每日动态监控, 确保在借款人期满不能偿还借款时, 拥有无须借款人同意就能转让股票的权利。

4. 完善银行交易制度, 严格规范从业人员行为

相关交易制度的缺位或不完善, 必然会引起一些从业人员的不道德行为, 使之与银行外的从业人员进行勾结而导致银行投资受损。

三、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

融资融券业务放大了收益, 也必然放大风险。融资可以使投资者以较少的资金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融券提供了卖空机制, 使得投资者在股市下跌时也可能获利。但是, 如果投资者判断失误, 投资风险也会成倍放大。如投资者在将股票作为担保品进行融资交易时, 既需要承担原有股票带来的风险, 又面临新投资股票下跌带来的风险, 还得支付一定的利息。融资融券交易的复杂程度较高, 判断失误或操作不当, 则投资者可能出现严重的亏损。另外, 我国是大陆法系的国家, 相比英美法系来说, 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比较多的漏洞, 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还远远不够。因此, 作为弱势群体的中小投资者, 不仅要承担自己判断失误的操作风险, 还要承担投资利益被机构投资者恶意侵害的风险。投资者应对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的措施。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投资心态不成熟, 风险意识差, 抵抗风险能力较弱, 再加上有关融资融券交易的法律规范不完善, 导致融资融券交易在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 投资者在从事融资融券交易前, 需注意以下情况: (1) 投资者必须了解券商是否具有该业务的资格。在此基础上应选择经营风格稳健, 经营规范, 风险控制良好的券商。 (2) 关注融资融券的额度、期限、利率、费用、强制平仓的权限和方式及其他有关事项, 密切关注个人融资融券余额变化情况。控制好资金和持仓比例, 避免被强行平仓。 (3) 投资者应该根据股票自身的价格做出投资决策, 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判断能力来慎重选择, 规范自身交易行为, 把握好资金头寸, 融资规模不宜过大, 强化风险意识, 要及时止盈止损, 制定正确的投资策略, 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4) 当利益受到不公平、不公正待遇时, 可以向中国证监会及其他有关机构进行投诉, 要求对有关事件和问题进行调查处理。

参考文献

[1]陈家洪.融资融券呼唤“T+0”[N].经济参考报, 2006-11-14.

[2]刘中文, 李军.融资融券业务风险与控制研究[J].经济纵横, 2007, (3) .

[3]朱晓会.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及其控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9) .

[4]唐志军, 胡挺.融资融券交易带给商业银行的机遇、风险及应对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 2006, (11) .

[5]卢太平, 宋根苗.试论融资融券业务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J].当代经济管理, 2009, (1) .

浅谈融资融券交易风险及其防范 篇3

(一) 融资融券交易。

投资者向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交一定的担保物作为保证金, 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上市证券, 或借入上市证券并卖出的交易行为, 前者为融资交易, 后者为融券交易。与普通证券交易不同, 融资融券交易中投资者如不能按时、足额偿还资金或证券, 证券公司有权进行强制平仓。

(二) 融资融券交易的意义。

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创新, 对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意义重大。融资融券机制的存在, 首先, 它可以将更多的信息融入证券的价格, 使之更充分地反映证券的内在价值;其次, 融资融券交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大证券供求, 扩大交易量, 从而活跃证券交易, 增加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同时也有助于完善股价形成机制, 对市场价格波动具有一定的减缓作用。另一方面, 融资融券交易是证券公司产品创新之一。此外, 在我国现阶段, 融资融券交易还有利于改变证券市场“单边市”的状况, 方便投资者规避风险。

二、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

融资融券除具有普通交易所具有的风险外, 还蕴藏着更复杂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 亏损被放大的风险。

由于融资融券交易是以保证金为支撑的信用交易, 在交易过程中投资者可以利用融资融券业务的杠杆效应扩大交易筹码, 因而存在亏损被放大的风险。融资融券的杠杆效应一方面放大资金同时也放大风险。如投资者将股票作为担保品进行融资时, 一要承担原有股票变化风险, 二要承担新股票带来的风险。

(二) 被强制平仓的风险。

在从事融资融券交易期间, 券商为了保护其权益, 对投资者信用资产负债情况实施实时监控, 如果投资者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清偿债务, 或上市证券价格波动导致担保物价值与其融资融券债务之间的比例低于维持担保比例, 且不能按照约定的时间、数量追加担保物时, 将面临担保物被证券公司强制平仓的风险。在强制平仓机制启动的情况下, 强制平仓的过程将不受投资者控制, 投资者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平仓结果;同时, 如果平仓后投资者仍然无法全额归还融入的资金或证券, 还将继续被追索。

(三) 授信额度不能足额使用, 授信额度被调低或被取消的风险。

在融资的情况下, 由于证券公司融资总额规模受限, 存在授信给投资者的融资额度在某一时点无法足额使用的可能。在融券的情况下, 由于证券公司融券总额规模或证券品种受限, 存在授信给投资者的融券额度在某一时点无法足额使用的可能。

投资者在从事融资融券交易期间, 如果投资者的信用资质状况发生变化, 证券公司会相应降低对投资者的授信额度, 或者证券公司提高相关警戒线、平仓线所产生的风险, 可能会给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

(四) 因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而导致融资成本或融券费用增加的风险。

投资者在从事融资融券交易期间, 如果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调高, 证券公司将相应调高融资利率或融券费率, 投资者将面临融资融券成本增加的风险。

三、融资融券交易风险防范

对于融资融券以上交易风险, 投资者应采取

(一) 亏损被放大风险的防范。

由于融资融券业务放大了收益, 也必然放大风险。如果风险得不到及时控制, 亏损将相应加大, 甚至有可能造成投资全损或出现负资产的现象, 其后果不堪设想。对此, 就要求投资者在进行融资融券交易之前, 要对我国的融资融券业务规则有个全面的了解, 仔细阅读《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揭示书》, 与具有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签订符合规范的融资融券合同。投资者应根据股票自身的价格做出投资决策, 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判断能力来慎重选择。规范交易行为, 把握好资金头寸, 控制融资融券交易规模, 制定正确的投资策略, 有效降低风险。

(二) 被强制平仓风险的防范。

对于强制平仓, 证券公司履行的是发出通知的义务, 但投资者对自己信用账户资产负有谨慎、注意责任。因此, 为防范被强制平仓的风险, 投资者要做到:首先, 切勿满仓操作, 避免在市场大幅波动导致严重亏损时无法及时补仓;其次, 建议设立止损止盈位, 以免损失面扩大;第三, 持续关注维持担保比例指标;第四, 当接到证券公司追加保证金通知时, 应及时补足, 以免超过时间被强制平仓;最后, 投资者还应随时留意自己账户资产价值变动情况, 随时留意自己的手机、家庭电话、传真、邮箱等, 以防投资者的疏忽大意而延误补仓时机, 造成被强制平仓后果。

(三) 授信额度不能足额使用, 授信额度被调低或被取消的风险防范。

为防范授信额度不能足额使用, 授信额度被调低或取消的风险, 投资者应关注选择融资融券额度充裕, 授信额度较高的证券公司。在选择证券公司时, 一方面要考虑证券公司的资本充足率情况;另一方面要考虑证券公司可从银行融资的额度情况;同时应选择经营稳健、规范, 风控良好的券商, 以避免因授信额度问题产生风险。

(四) 因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而导致融资成本或融券费用增加的风险防范。

为防范因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而导致融资成本或融券费用增加的风险, 投资者在参与融资融券交易前, 应认真学习融资融券相关法律法规、掌握融资融券业务规则, 同时关注央行相关利率调控政策等信息, 充分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好财务安排, 合理规避各类风险。

投资者在参与融资融券交易时, 应当全面系统分析融资融券交易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 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融资融券交易发展规律, 积极防范和化解融资融券交易风险, 实现融资融券交易的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我国融资融券交易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时代金融, 2011 (07) [1]张华.我国融资融券交易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时代金融, 2011 (07)

[2]刘国霞.我国融资融券业务风险与对策初探[J]中国证券期货, 2010 (05) [2]刘国霞.我国融资融券业务风险与对策初探[J]中国证券期货, 2010 (05)

[3]徐大梅.融资融券交易风险及其法律控制[J]经济与法制, 2011 (09) [3]徐大梅.融资融券交易风险及其法律控制[J]经济与法制, 2011 (09)

[4]陈沁梅.防范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的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08) [4]陈沁梅.防范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的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08)

融资融券相关风险分析 篇4

一、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潜在风险

1. 券商的客户资源面临洗牌, 银行与券商之间、券商与券商之间将争夺客户资源。

一方面,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放在各存管银行里, 实行第三方存管, 券商基本丧失了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掌控权。而存管银行又要求参与证券质押贷款业务和平仓权。银行通过第三方存管客户交易资金, 轻易地掌握了券商的客户资源, 这就把券商的客户变成银行的客户了, 其实质就是商业银行可以抛开券商直接对客户进行融资, 而券商与客户的关系就会被边缘化了。另一方面, 允许少数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试点, 可能引起客户在券商之间的转移和争夺, 从而对其他未试点券商的证券经纪业务带来一定的影响。

2. 存在业务规模失控风险, 以及因业务规模失控引发的资金流动性风险。

券商为客户提供融资融券业务服务, 不仅能收到融资融券费用, 还能因放大交易量收到更多的佣金。券商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 就会尽可能地扩大融资融券的规模。这样一来, 就会造成业务规模失控的危险。而随着规模的盲目扩大, 其承担的各种风险也就越来越大。因业务规模失控也会引发的券商的资金流动性风险。券商开展融资业务的资金主要是自有资金和依法筹集的资金, 资金融出后, 可能会被客户占用一段时间。而券商的非自有资金通常是有期限的, 如若在其到期时还被客户占用, 而券商又不能及时获得新的资金来源, 就会产生资金流动性风险。

3. 由于客户违约产生客户信用风险, 券商对违约客户采取强行平仓可能引起纠纷风险。

在融资交易中, 证券公司将资金供给客户使用, 有可能面临客户到期不能偿还融资款项, 甚至对其质押证券平仓后所得资金仍不足以偿还融资款项。这样就产生了客户的信用风险, 最终这种风险会转移到券商身上, 而券商就会因此受到一定的资产损失。特别是在行情下跌的时候, 客户到期不能偿还融资款项, 券商就会对客户信用账户中的证券进行强行平仓。而当被平仓的证券在卖出后出现大幅反弹时, 证券公司与客户在平仓通知时间、平仓范围、平仓顺序、平仓时间等方面就有可能发生纠纷, 甚至会引起客户提起赔偿诉讼。

4. 受利益驱使而导致经营管理风险, 以及业务操作风险。

由于融资融券业务具有放大交易量的效应, 在巨大利益驱动下可能会出现券商非自有资金到期还被客户占用的情况, 而又缺乏足够的合法筹资渠道, 证券公司或其分支机构可能会出现非法融资行为。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时, 如果券商缺乏相应的内控制度或制度不健全、必要的信息技术系统或其功能不健全等, 都可能造成券商经营管理上的风险。而对技术系统的操作不当或发生平仓错误等, 还会产生业务操作风险。

二、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控制对策

1. 券商应建立科学的收益模型, 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政策。

证券公司应该通过建立科学的收益模型, 对融资融券业务和自营业务在不同市场行情中的收益进行比较分析, 得出最佳收益点。在最佳收益点上按比例分配可用资金, 并且对这两项业务进行分割管理。这样, 就能将有限的资金进行合理分配, 并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 制定完善的业务操作流程, 规范融资融券业务操作。

融资融券基本业务流程包括评估融资融券额度、进行融资融券、实时风险监控、归还资金证券、补足担保品或平仓等环节。券商应该严格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 制定融资融券业务每一个环节的详细业务操作制度和业务流程。这样就可以有效防范业务操作中的风险。

3. 加强对客户资质的审查力度并界定清晰风险责任的承担。

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时, 券商要对投资者的资金实力、资产来源、信用状况及过去的交易记录进行严格审查, 筛选出可以进行融资融券业务的客户, 建立一道有效的防火墙。与此同时, 还应建立授信额度的指标体系, 包括客户融资总金额与其净值的比例等。并根据该指标体系确定客户信用额度, 规定最低保证金限额和单个客户融资融券的最高限额, 防止信用额度过度膨胀。券商应与客户签订协议书, 把双方的权力和义务界定清晰, 并将风险责任进行细化, 明确平仓通知、平仓范围、平仓顺序、平仓时间、平仓时机等具体操作细节。

4. 提高对抵押资产的定价能力。

由于不同证券的质量和价格波动性差异很大, 将直接影响到融资融券的风险水平, 因此适合用于融资融券抵押的证券是有限的, 这就要求券商使用专业人才对抵押证券进行定价分析, 从而减少券商面临的抵押资产贬值的风险。

5. 通过技术手段对融资融券业务进行集中监控, 强化风险动态管理。

通过集中监控及时查询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客户信用资金帐户和信用交易账户的资金余额及变动情况、证券市值及其变动情况, 随时监控客户账户的质押比例、警戒线和平仓线等。而风险动态管理的关键是建立健全“逐日盯市”制度、“保证金追加”制度、“强制平仓”制度, 使风险降到最低。

6. 建立违规处罚制度。

证券公司应制定严厉的融资融券业务违规处罚制度, 对不按规定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不按制度和流程规范操作的、以非合规资金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部门和个人, 进行违规处罚。

综上所述, 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尽管存在潜在的风险, 但其风险并非不可控的, 关键在于券商的内控制度、合规制度等相关制度是否健全、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晓会: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及其控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

融资融券相关风险分析 篇5

融资融券业务推出至今已有6年, 在这6年里, 融资融券业务对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在此期间,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 融资融券业务也保持着平稳运行的态势, 其所具有的特征和风险并不显著, 但在我国证券市场逐步回暖之后, 融资融券也伴随着开始快速变化, 众多前所未有的事故和现象逐渐暴露, 也凸显出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的不足, 因此, 与时俱进地研究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融资融券交易现状

从2014年7月开始, 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回暖, 人气逐步恢复, 成交量不断增大, 融资融券余额也迅猛增长, 随后, 伴随着融资融券余额的变化, 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波动, 众多标的证券频繁出现极端涨跌幅, 即涨停和跌停, 并且日振幅也明显扩大。

从图1可以得出, 融资融券余额从2014年7月日的2600亿元增长到2014年9月15日的3600亿元, 历经54个交易日, 随后每增长1000亿元分别历经34、19、11、18、34、10、9、6、13、18和13个交易日, 最高至14869亿元, 而从最高位下跌时, 每下降1000亿元分别历经5、4、2、1和1个交易日, 可以看出, 融资融券余额在增长过程中呈现出先慢后快的特点并且在增长到一定数量到出现增长乏力的状况, 而在下降过程中, 融资融券余额呈现出明显的急速下跌趋势, 仅用数个交易日的下降便抵消了之前数十个交易日的增长。

从图2可以得出, 在大幅波动时期, 上海证券交易所日融资融券余额的均值约为7100亿元, 中位数为6680亿元, 反映了融资融券的规模大, 且在相对大规模时期持续时间长, 最大值为14869亿元, 最小值为2663亿元, 同样反映出融资融券余额也经历了一个攀升的过程。

综上, 在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3月24日期间, 证券市场较之以往振幅明显加大, 成交量大幅提高, 波动性显著, 同时, 融资融券交易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 融资融券余额规模大, 变动幅度大。因此, 在大幅波动时期, 券商要做好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管理必须充分结合这一时期的证券市场环境, 有针对性地识别这一时期融资融券交易所特有的风险, 以及所对应的应对措施。

三、融资融券业务中券商的风险识别

在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我国证券市场成交量和融资融券余额均处于较大的规模, 因此, 这一时期融资融券业务相较以往有着不一样的风险。

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 人们运用各种方法系统的、连续的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基于此, 本文将识别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

(一) 合规风险

合规经营是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前提法则, 除了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外, 仍需遵循相关管理条例和行业性自律准则, 而违规经营则会引发重大市场风险、遭受行政处罚和名誉损失。

融资融券业务作为券商重要的收入来源和利润增长点, 必然是各大券商重点开拓的业务, 而又由于融资融券业务所特有的风险性, 导致其无法向所有投资者开放, 通常个人投资者开通融资融券业务需要满足实际交易时间超过半年并且账户资金大于50万元这两个条件, 而在大幅波动时期, 由于市场火爆加之融资融券高达8到10个百分点的利息, 部分券商存在违规现象。其中, 以中信、海通等为代表的大型券商出现了违规为到期融资融券合约展期的现象, 而招商、广发等券商存在向不符合条件的客户融资融券的现象。

综上, 可以看出, 在市场成交量攀升交投火热时期, 面对高收益的融资融券业务, 部分证券公司会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 包括但不限于为不符合条件投资者开立账户、融资融券展期和违规提供资金便利等情况。

(二) 集中度风险

在金融体系中, 集中度风险一般指对单一债务人或债务群体的负债比重过大而带来的风险, 相对应的, 在融资融券业务中, 集中度风险具体表现为单只标的证券融资融券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重。

对于单只标的证券融资融券余额与其流通市值的比重, 我们选取2016年6月18日, 即融资融券达到峰值22730亿元这一天, 融资融券余额达到100亿元以上且其与流通市值的比重大于5%的个股, 得到如下表格 (单位:亿元) :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

通过统计, 在2015年6月18日, 融资融券余额达到历史峰值这一天时, 沪深两市当日融资融券余额超过100亿元的标的个股有20只, 其中, 有12只的融资融券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重在5%以上, 可以看出, 在融资融券余额整体高涨的时候, 部分个股出现了非理性的融资交易, 不论是从静态的当日余额来看, 还是动态的与流通市值之比来看, 这一时期, 融资融券业务的集中度风险已经极其显著, 以至于部分券商将中国平安、中信证券、兴业银行等标的股票剔除融资交易标的。

(三) 杠杆风险

融资融券交易是一种信用交易, 即可以自有资金或证券为担保向证券公司融出资金或证券进行交易, 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杠杆性, 其中, 融出资金价值与自有资金价值之比就是杠杆比率, 因此, 融资融券交易对于投资者的资金和市场波动都有放大作用, 具有明显的杠杆风险。

首先, 由于融资融券交易具有资金放大的功能, 因此对市场会形成“助涨助跌”的效果, 我们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 我国上证指数快速上涨至峰值并出现快速回落的阶段, 融资融券余额的变化情况, 如下图:

从图3可以看出, 融资融券余额在4月至6月经历了持续性的增长, 而从7月开始, 融资融券余额便出现了急促的下降, 其中, 7月6日、7日和8日融资融券余额分别较上一日下降7.14%、8.15%和10.45%, 8月24日、25日和26日分别下降5.92%、6.85%和4.5%, 而在融资融券余额增长的过程中变动幅度的最大值仅为2.05%, 此外, 在融资融券余额下降的这段时间里, 变动幅度超过2%的就有18个交易日。简言之, 融资融券业务因其所具有的杠杆性, 会加大市场的波动性, 尤其会加速市场的下跌。

四、融资融券业务中券商的风险控制

在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 我国A股市场大幅波动时期, 融资融券业务较之以往出现了新的变化与特点, 融资融券余额增长迅速、规模大并接近极限值, 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不合规, 标的证券融资融券余额的集中度过高, 以及杠杆过大。因此, 券商在新时期做好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风险预防

风险预防指的是, 在损失发生前为了消除或减少可能引发损失的各种因素而采取的一种风险处理方式, 以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 即防患于未然。

针对在风险识别中所提及的风险, 证券公司可从如下方面进行风险预防。

1.总部集中管理, 在融资融券业务的开通过沉重, 采取总部集中管理的方式, 将能有效地降低此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具体做法为:效仿个人投资者开立证券账户的方式, 通过互联网或移动终端向证券公司总部提出开通融资融券业务的申请, 录入证券账户、身份证等相关信息后由总部计算机自动完成评估, 如不符合开通条件则自动驳回开通申请, 如符合开通条件则借助互联网开展投资者教育和风险揭示等相关教育工作, 最终成功开通融资融券业务。

2.单一证券集中度控制, 在融资融券余额达到峰值时期, 有20只标的证券的融资融券余额超过了100亿元, 其中有12只标的证券融资融券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重超过了5%, 这表明在这一时期, 单一证券融资融券的集中度较高, 因此, 证券公司应当设立风险监控指标, 当指标达到公司相应数值时, 证券公司可以对投资者的相关交易做出限制。具体可从如下指标进行监控:单一证券融资融券金额占流通市值比重, 单一证券单日融资买入额度和单一证券融资融券金额占净资本比例。

3.场外配资清理, 场外配资具有资金规模大, 增长速度快, 杠杆高且难以监管等特点, 因此, 证券公司应当全面杜绝任何形式的场外配资接入。具体的实践方式为:证券公司不与任何互联网配资公司签署端口接入协议, 所有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均只能在证券公司营业部开立账户, 对于需要开立伞型信托类账户的信托公司, 其母账户下的所有子账户均需实名认证, 通过证券公司合规性考核后方可使用, 并且交易受证券公司监控, 且只允许分配给专业投资者使用。

4.标的证券动态管理。当前, 我国证券市场中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有896只, 但其中, 有103家公司业绩为亏损状态, 市盈率为负, 有的公司甚至连续两年亏损, 这类公司的股票仍然在融资融券标的之中。目前这种静态的可纳入融资融券标的的方式不利于融资融券业务的稳定开展, 反而会加大业务风险, 因此, 证券公司应当在交易所制定的标的范围之外根据各自公司风险预防要求, 拟定融资融券标的。

具体的内容可能包括:限制亏损股票的融资融券交易额度;限制价格连续偏离程度超过一定比例股票的融资融券交易;限制资产负债率超过一定比例公司股票的融资融券交易。

(二) 风险抑制

风险抑制指的是在风险发生时或风险发生后为减小损失的范围和损失的程度而采取的相应措施。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中的风险抑制即指融资融券业务相关风险发生后券商所能采取的相关措施。

可行的做法为, 在为个人投资者开通融资融券业务前, 签署债务追偿文件, 一旦发生出借资金无法按期全部收回的情况, 证券公司可按文件条款向投资者索取赔偿并支付资金利息。目前, 融资融券业务仅设立了预警平仓线和强制平仓线, 证券公司大都忽略了流动性这一问题, 在标的证券缺乏流动性的情况下, 强制平仓并不能保证证券公司出借资金的顺利收回, 而当标的证券价格低于一定程度后, 证券公司便需要向投资者追偿债务, 即融资融券出借资金应当以债务的方式出借给投资者, 从而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

(三)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指的是将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转嫁给他人的一种风险应对方式。对于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转移即将该项业务存在的相关风险及损失转移给他人承担。风险转移最常见的手段即购买保险。

证券公司也有为融资融券业务进行投保的必要性。具体做法为, 证券公司作为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 将融资融券业务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投保, 一旦风险发生, 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或行使代位求偿权, 这样可充分保证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安全性, 同时也避免了风险事故发生后追偿债务的繁琐。

四) 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也称风险承担, 指企业自身主动承担风险, 即以企业的内部资源来弥补损失。企业选择风险自留的原因包括风险的不可保性、自留成本低于投保成本等。风险自留的主要形式有将损失摊入经营成本、建立损失基金、成立自保公司等。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对于融资融券业务风险通常采取的是计提风险准备金的方式来应对风险事件, 如中信证券2015年融资融券余额为740.1亿元, 计提融资类业务坏账损失3.12亿元。但计提坏账损失不可事先扣除, 除非损失已实际发生, 因而计提资金是税后的净利润, 由于这一缺陷的存在, 证券公司对于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更适合通过成立专门的自保公司来应对风险。

目前我国上市证券公司的资本实力较强, 各项风险指标良好, 规模较大, 有成立自保公司的条件和必要, 同时, 自保公司又具有减少保险中间环节, 使保险成本降低, 收益增加的优点。因此, 对于资本实力较强的上市证券公司, 可以成立专业的自保公司, 为证券公司开展各类业务进行风险管理。

综上, 在新的时期, 融资融券业务表现出了新的现状, 出现了众多新的特点, 其风险也具有时代特点, 相应的, 券商对于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管理也应当与时俱进, 风险管理理念和模式也需要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沁梅.防范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的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1 (08) .

[2]刘建琴.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潜在风险及其防范[J].财会月刊.2010 (07) .

[3]刘嵩.基于证券融资融券交易风险的控制策略探究[J].时代金融.2013 (06) .

[4]沈玲琴.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控制初探[J].金融天地.2013 (06) .

[5]郑木林.我国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管理与防范[J].金融观察.2014 (12) .

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篇6

关键词:融资融券,国际经验,现状分析

两融业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重要的时间段。第一段为试点时期。在试点期间标的证券的范围比较小, 沪深两股共90只股票成为两融业务的标的证券。第二段为常规化阶段, 有详细的管理办法颁布, 融资融券业务规范化不断提升。但是同国际发达的融资融券市场相比, 我国两融业务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融资融券业务特点

(一) 融资融券是一种信用交易。

信用交易主要应当与现货交易进行区别。当投资者在进行现货交易时必须保证其持有的账户有等价的资金或证券。在进行买入或卖出的交易时也会付出或得到相应的证券或资金。而信用交易采用的保证金制度, 只需要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即可购买超过该数额的标的证券。投资者可以通过有两融经营资格的证券公司借入证券或者融入资金。

(二) 融资融券业务具有杠杆效应

正因为两融业务是一种信用交易, 其融资和融券的付出价值并不是对等的, 所以两融业务具有杠杆效应。保证金的比例决定了杠杆作用的强弱。这种杠杆效应的增加了市场风险。

(三) 融资融券业务改变传统证券公司与投资者关系

在普通证券交易时, 证券公司只有在投资者委托时方才进行交易。证券公司并不会对投资者买卖交易的行为负责。证券公司需要对投资者进行风险告知, 签署《风险揭示说明书》, 证券买卖所产生的风险由投资者自己承担。在两融业务中, 证券公司与投资者增加了一种借贷关系。证券公司需要审核投资者的资金规模, 评估投资者承担风险的能力。在进行交易之前, 投资者需要准备符合条件的担保金。

(四) 卖空机制

在我国的市场环境下, 许多上市公司的负面消息并不能被公众所获知。融券业务所带来的卖空机制, 使中小投资者自觉关注上市公司行为, 主动分析市场上的负面消息, 起到监督作用。

二、国际融资融券市场发展概述

(一) 融券业务与融资业务发展相对均衡

发达国家融资业务与融券业务发展相对均衡。根据其他学者研究发现, 融资业务与融券业务的比值通常情况下会大于1。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融资业务与融券业务的余额比波动较小, 且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 该比值的平均水平为2~4。这说明在一些融资融券市场完善的发达国家, 融资业务与融券业务的发展水平相当, 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

(二) 国际市场机构投资者参与度高

在较完善的国际市场, 股票出借方可以是资产管理公司、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银行等机构。由于有着多样的股票出借方, 融券业务的劵源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同理, 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可以作为股票的借入方, 这样保证了融券市场的需求旺盛。当供需基本达到平衡时, 融券市场健康平稳的发展。

(三) 国际市场标的证券范围广

由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出于税收优惠、套利或者提升资产组成结构等目的, 融资融券需求旺盛, 交易活跃。通常上市的股票或者ETF皆可作为标的证券进行交易。这些标的证券不仅包括投资者比较看好的大盘股票, 也包含中小盘股票。扩大标的证券的范围有利于体现融资融券业务的市场作用, 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分析便于找到一定的市场化规律, 提高市场效率。

三、我国融资融券市场现状

(一) 我国融资融券业务运行模式

2010年3月, 我国两融业务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我国的融资融券的机制主要采用的是一种专业化、单轨的授信模式。专业化授信是指存在单一或较多专业化、具有垄断性质的证券金融公司, 由该机构对证券公司提供标的证券和资金的转融通, 而证券公司只针对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业务。所谓的单轨制是指证券金融公司只为对证券公司提供转融通服务, 而并不直接向投资者进行转融通。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简称中证金融公司, 在我国只用中证金融公司可以进行转融通业务的证券金融公司。

(二) 我国融资融券市场发展情况

在飞速发展的融资融券市场中, 存在融资业务与融券业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我国, 融券业务要落后于融资业务。融资业务与融券业务的余额比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从2010年开始融券业务至今, 这个比值不断提高, 反映了这两者的差距也在不断加大。这种不平衡存在着潜在的风险。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 股市的波动可谓是惊心动魄。有些人说这与融资融券标的证券的扩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融资融券业务实行保证金制度, 这种“杠杆效应”扰乱了市场秩序, 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另一些人认为, 融券业务的卖空机制实际上是对标的证券的另一种约束和监督, 有利于维持市场的稳定。且此次股市的不正常波动并不能归因于融资融券的发展。因为在2012年底至2013年底, 融资融券业务也经历过一次高速发展, 同比增长超过300%。然而在这一阶段, 并没有出现股市的大规模波动。

在我国, 参与融资融券业务机构投资者较少, 主要以个人投资者和证券公司居多。这就导致融资融券业务的需求量有限, 对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从目前来看, 这一做法能有效的控制风险。因为我国股市还在不断优化, 仍存在一些监管盲区。选择相对保守的集中授信制度可以加强全局管控, 降低由于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风险。

经过4次标的证券扩容, 沪深A股标的证券近900只股票、15只基金产品, 大量的中小板块股票仍未包含在内。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融资融券的仍有很大空间。

四、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几点思考

(一) 协调融资业务与融券业务协调发展

在我国, 两融市场的发展还在初级阶段, 发展较迅速, 但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更加突显。监管部门可以有一些适当的政策倾斜, 促进融券市场的发展。融资业务与融券业务的巨大差距很难有效的发挥融资融券业务抑制股票风险、稳定股票价格的作用。

(二) 优化投资者结构

我国目前的投资主要还是证券公司和个人投资者。这一组合有一定的内在缺陷。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 逐步放开保险、基金、信托等机构投资者。由于我国现阶段两融市场还在发展初期, 仍以控制风险为主, 在鼓励更多机构投资的进入市场的同时要加强监管, 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首先, 应对机构投资的进入市场的风险进行评估。其次, 根据风险大小逐步准入市场。

(三) 扩大标的证券范围

扩容之后, 我国目前两融的标的证券包括沪深A股和15只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中小板块仍有发展的空间。融券业务所带来的做空机制可以更好对中小板块进行监管。

(四) 加强市场整体预警机制

融资融券业务的杠杆作用是风险的主要来源。如果有较好的预警机制就可以适当的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在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考量时, 50万元资金规模的规定经常被证券公司忽略, 一味的追求业务拓展而忽视了风险。这使得许多中小投资者在面临市场波动时被迫平仓, 造成损失。证券公司在拓展业务的同时, 应做好预警机制, 针对市场的波动及时通知投资者。通过专业团队对市场进行预判, 并定期对投资者进行风险防控介绍。在市场大幅度变动时, 仍要通过保证金水平进行调节, 提高保证金比例, 降低杠杆作用, 维护市场稳定。

参考文献

[1]陈晖丽, 刘峰.融资融券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公司盈余管理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4年第9期, 45-52

[2]代昀昊, 唐齐鸣, 刘莎莎.机构投资者、信息不对称与股价暴跌风险[J].投资研究, 2015年第1期, 50-65

[3]李迅雷.融资融券:在非议中前行[J].中国经济报告, 2015年第11期, 91-93

[4]梁建.借鉴国际经验推进我国融券市场发展[J].International Finance, 2015年第6期, 106-110

融资融券相关风险分析 篇7

国务院《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规定, 融资融券业务是指在证券交易所或者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进行的证券交易中, 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者出借证券供其卖出并由客户交存相应担保物的经营活动。融资融券交易需要投资者交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作为担保, 因此又称为信用交易和保证金交易。保证金既可以是货币资金, 也可用可充抵保证金证券充抵。在我国客户融资买入、融券卖出的标的证券一般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并经交易所认可的四大类证券, 即符合交易所规定的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其他证券。

融资融券交易包括融资和融券两方面内容。融资交易是券商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的一种交易。在证券市场上, 当投资者看好某只证券时, 认为此时购入该证券将获利而自己手中缺乏足够的资金时, 投资者可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通过向券商借入其余部分资金买进证券。融资买入证券后将其作为担保品存放于券商处, 待融资期满后, 投资者可通过卖券还款或直接还款的方式偿还融入的资金。投资者在这一过程可获得低价买高价卖的价差和所持证券的其他相关权益。融券交易则与融资交易相反, 是券商向客户出借证券供其卖出的一种交易。通过融券交易投资者也可获得高价卖出低价买入证券的差价收益。而券商在融资融券过程则以收取融资利息或融券费用为其直接收入来源。

二、融资融券业务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融资融券业务就像一把双刃剑, 对完善和促进我国够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融资融券业务也会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和挑战, 并且该业务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监管和控制将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一) 融资融券业务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有利影响

1、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增加市场流动性。

流动性是证券市场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前提, 市场流动性高才能吸引更多的不同的参与主体参与市场活动, 才能实现证券市场的功能。融资融券主要通过两条传导途径提高市场流动性:

一是融资融券改变了投资者的盈利模式, 弥补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单边市场缺陷。我国的证券市场属于典型的单边市场, 投资者只能做多不能做空, 这样的制度有很严重的缺陷。一般来讲, 投资者购买证券尤其股票是以期待证券价格上涨为假设前提的, 因此只有在上行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才可能投资获利。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具有做多做空的双重功能, 使得投资者的盈利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管市场将上涨还是下跌, 只要投资者能准确判断市场走势就可以获利。上行市场环境可采用融资方式获利, 下行市场环境则可采用融券方式获利。显然, 融资融券的双向交易机制能激发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并提高其参与度, 活跃市场交易, 提高市场流动性。

二是融资融券交易具有杠杆效应。投资者通过杠杆化操作可用少量的资产完成更大的交易量, 若投资成功则可扩大投资收益。我国融资融券的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50%, 那么理论上投资者最高可从事两倍于自有资产的杠杆交易。这种以小博大的杠杆化交易将直接放大市场交易量, 同时也将激励一部分风险偏好者为追求更高的收益而进行融资融券交易, 因此也能提高市场活跃度和市场流动性。

可见, 融资融券通过其特殊的双向交易机制、盈利模式和杠杆化操作活跃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放大市场交易量直接或间接提高市场流动性, 从国际资本市场来看也是如此。美国和日本融资融券的规模占证券交易金额的比重达到了16%-20%。我国台湾证券融资融券交易的规模则占到交易总量的20%-40% (见图1) 。我国由于融资融券业务开展较晚, 目前这一类似指标仍然很低, 仅从深市来看, 2013年2月25日到3月1日券商会员两融专用席位交易金额占会员总成交金额比例为6.79% (见表1) , 可见融资融券交易占比在我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随着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不断推进及转融通业务试点的开展, 融资融券交易必将为市场提供更大的交易量, 对提高市场活跃程度和流动性有很大促进作用。

2、融资融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股价暴涨暴跌, 稳定证券市场价格。

融资融券的双向交易制度, 使得股市同时存在多方与空方两种力量的较量,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股市暴涨暴跌。在一个没有卖空机制的市场, 当某只股票处于快速上涨期间, 投资者过度追捧该股票会造成股价进一步飙升, 而一旦股价下跌, 投资者由于缺乏可以对冲风险的工具可能会抛售股票, 从而加剧了股价的下跌。这是股市非理性地暴涨暴跌的重要原因。而在完善的融资融券制度下, 信用交易制度具有价格稳定器的作用。当市场存在过度投机现象导致某一股票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 理性的投资者认识到股票存在泡沫时将会借助融券方式进行逐利, 大量融入股票卖出从而使股价下跌。相反, 若某一股票大幅下挫股价被低估, 投资者可以通过融资的方式买入股票, 股票的需求增加从而促使股价回升。融资融券正是通过这种双向交易机制使股票回归正常价值, 平抑股市的波动, 稳定市场价格。

3、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有利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 同时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

中国金融市场要融入国际市场, 必须与世界接轨。我国金融市场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 在交易制度和交易品种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而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推出则是完善交易机制和丰富交易品种的积极尝试。从长远来看, 融资融券业务有利我国证券市场结构的优化、市场规模的扩大和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 实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相互对接, 资金良性循环, 提高证券市场的运作效率;有利于使我国证券市场成为一个具有做多做空机制, 两者相互制衡的成熟有效的市场。这些都将使我国证券市场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同时也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打下基础。

(二) 融资融券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负面影响

1、助长股市投机气氛和违规交易。

融资融券交易的杠杠效应扩大了投资者的收益, 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进行过度投机以小博大, 助长了市场的投机氛围。另外, 当市场缺乏有效监管时还有可能加剧违法违规交易的发生。特别是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的标的证券流通量小, 容易出现人为操纵证券价格和内幕交易, 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2、融资融券增加了证券市场的风险。

2.1融资融券加大了投资者的风险。收益与风险是相对应的, 融资融券在给投资者带了更多收益的同时也加大了其破产风险。融资融券针对的是单个证券, 单个证券尤其是个股的波动性大于指数, 具有较大的非系统性风险, 因而融资融券如购买股票一样具有较大的风险。同时融资融券的杠杆化操纵使得投资者面临的风险远大于现有资产条件下交易的风险, 当股价走势与投资者预测背道而驰时, 投资者则会出现更大的损失最终可能破产。

2.2融资融券使券商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前已述及在融资融券制度下, 投资者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 当标的证券价格变动不利于融资融券者的操作行为时投资者会出现更大的亏损, 券商也因此面临着更大的客户违约风险。虽然融资融券业务规则要求客户融资融券必须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我国规定的该比例不低于50%, 但这只能部分程度保证券商的利益, 当投资者违约时即使券商强制平仓处理担保物也不能完全弥补券商融出的资产。同时券商是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或转融通获得的资产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这些资产一经融出就要被客户占用一段时间, 这无疑会降低券商的流动性, 特别是当券商流动性和负债率相关指标出现不良变化趋势时, 由于这些已经融出的资产无法立即收回则会加大其流动性风险。

2.3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和集中度失控可能会引发整个证券市场危机。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 券商争为争取更多的顾客和获取更多收入而违规开展业务, 使得融资融券业务的规模过大、集中度过高并超过监管规定时, 可能会出现资产流动性不足, 净资本规模和比例不符合监管要求引发流动性风险。由于融资融券业务的资金和证券除来源于券商自有资金和证券外还来源于第三方, 券商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网络, 一旦券商的风险失控, 由于连锁反应可能会引发一场波及证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严重危机。

三、对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相关建议

为了更好地利用融资融券交易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 限制其消极影响或使其降到最低程度, 我国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 建立全国性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评级机构, 完善信用管理制度

融资融券交易属于信用交易, 客户和券商良好的信用对维护融资融券业务的正常发展和证券市场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客户信用级别是券商决定是否为其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先决条件, 也是券商给予客户授信额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建立全国性的客户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尤其将银行客户信用系统纳入其中, 有利于券商选择资信条件和财务状况良好的客户, 降低信用风险。另外, 券商的信用等级也极为重要, 券商的实力、服务、业务规范程度等也是客户决定是否在此开户进行融资融券交易的重要考虑条件, 顾客的选择必将进一步激发券商严格按照业务规则开展业务, 规范自身行为和增强自身实力。而目前我国评级行业发展仍然滞后, 信用评级的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和权威性存在较大的问题, 因此加快我国评价行业的发展, 形成自主品牌的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全国性的评级机构对我融资融券业务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积极意义。

(二) 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正确的投资决策需要建立在充分有效的信息基础之上, 通过健全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使市场形成强式有效的市场, 公布融资融券标的证券的实时交易信息及其它相关信息, 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或内幕信息造成的不同投资者损益不均现象, 营造一个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 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及时、全面和有效的信息, 避免投资者盲目投资造成非理性的市场波动和不必要的损失, 这对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和融资融券交易也很有必要。

(三) 加强对融资融券业务的监管

首先, 对申请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券商严格实行资格认定, 券商要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必须在净资产、信用条件、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达到相应的标准, 通过选择信用良好、内部治理规范和资本实力雄厚的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减少该业务中券商发生违约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可能性, 发挥实力雄厚的券商其应对风险的能力, 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其次,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健全相应的监管机构, 借鉴国际成熟市场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设置弥补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漏洞, 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最后, 对融资融券交易实严格的分类账户管理制度, 将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所获的抵押证券和资金与其他业务证券和资金分开管理, 在融资融券业务和券商其他业务之间建立防火墙:严格规范券商的业务操作和内部监控体制, 防止券商及内部工作人员挪用客户资金, 维护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的有序发展。

摘要:融资融券交易在国外发达证券市场早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交易制度, 是证券市场发挥基本职能的重要基础。我国由于金融市场发展起步晚, 市场不成熟和相关法规不完善, 融资融券业务一直没有推行, 直至2010年3月才开始在沪深市场试点, 2011年10月由试点转为证券公司常规业务, 2012年8月30日正式开办转融资试点。截至2013年1月1日, 两市融资融券余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76亿元。因而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开展及其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分析融资融券业务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同时为完善和有效利用融资融券交易以发挥其促证券市场发展的功能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融资融券,证券市场,券商,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课题组.新一轮市场化改革.人民出版社, 2010.[1]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课题组.新一轮市场化改革.人民出版社, 2010.

[2]马司鼎, 杨箐.融资融券业务对我国证券市场影响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1, (4) 84-85.[2]马司鼎, 杨箐.融资融券业务对我国证券市场影响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1, (4) 84-85.

[3]卢太平, 宋根.试论融资融券业务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J].当代经济管理, 2009, (1) :94-96.[3]卢太平, 宋根.试论融资融券业务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J].当代经济管理, 2009, (1) :94-96.

[4]刘中文.拓展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市场的影响[J].金融经济, 2007, (4) :53-54.[4]刘中文.拓展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市场的影响[J].金融经济, 2007, (4) :53-54.

上一篇:百年历史下一篇:震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