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技术

2024-07-26

电梯技术(精选十篇)

电梯技术 篇1

记者从组委会了解到,该届电梯展展览面积达4.3万m2,参展厂商超过560家,展览会在展览规模和参展商数量上和上届相比增加了约23%,和以往一样,德国电梯展览会组织方AFAG展览公司组织德国电梯协会及欧洲厂商组团集体参加了本届展会。在展览会上,各参展商遵从节能环保理念推出一大批创新型产品,把中国电梯的产品技术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除德国以外,日本、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电梯协会均组团参观。本届展会的海外观众大量增加,加上踊跃报名的国内观众,观众总数达4万人。

国家质检总局在展览会期间组织以节能和安全为主题的第二届《国际电梯论坛》,邀请国内外著名电梯专家研讨在电梯及扶梯节能和安全领域的最新进展。

由世界级专家组成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电梯及扶梯、人行道委员会、欧洲标准化组织电梯委员会和亚太电梯协会理事会在电梯展期间召开了为期5天的重要国际标准会议,除展览会主办方组织的活动之外,部分参展厂商也自行组织20多场技术交流及产品推介活动。

绿色电梯技术倍受青睐

目前国内电梯保有量已经达超过80多万台,但是节能电梯还占不到5%。面对这个惊人的数字,业界人士惊呼:电梯节能也应签订能耗军令状。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电梯企业要生产更节能、环保的产品入市。显然后者也是诸多电梯企业的想法,比如三菱。

在展会上,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广东菱电电梯有限公司、三菱电机上海机电电梯有限公司四家公司联合参加此次国际电梯展,共同构筑绿色的“三菱世界”。

以技术创新著称的三菱在此次展会上重点推介可变速电梯技术、电梯能量回馈技术等多项节能环保电梯技术。三菱电机作为一家有着广泛社会责任和技术优势的企业,进入中国之初就致力于环保电梯的研发和推广,不遗余力地推广绿色电梯技术。1982年,该公司成功地首次把交流变频变压(VVVF)控制技术应用到电梯上;1997年,该公司又首次把永磁同步(PM)无齿轮曳引技术用到电梯上;2004年,他们又开发了可变速电梯技术,从而引导了电梯产品向节能、环保领域的延展。

据了解,该公司此次在电梯展推出的两项技术在节能方面成绩显著,一是可变速电梯技术,一是能量回馈技术。与以往电梯相比,采用可变速电梯技术,可以最大提高速度达1.6倍,减少等待时间达12%,从而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

就传统的电梯而言,电梯空载和满载时,电机按照额定的转速输出额定的功率;而在电梯接近半载时,电机依旧按照额定的速度输出小于额定的功率,这就导致部分功率被闲置。而可变速电梯技术正是利用了电梯接近半载时,在额定的输出功率不变的前提下,利用电梯部分闲置的功率,将电梯的速度提高。该项技术根据乘坐电梯的人数、电梯载重量,通过负载检测装置,检测出轿内的载重量,然后根据轿内的载重量,选择对应的运行速度,成为可超过额定速度进行运行的世界首例新技术,改写了电梯额定速度不可变的历史。

而能量回馈技术可以节约电耗20%。这是一项充分利用电机的发电机状态所产生电力的技术。通常在电梯空载上行和满载下行时会产生许多能量。若不及时处理,会浪费许多电能。该公司采用了基于矢量控制的双PWM变压变频调速技术,通过高精确系统内核,利用轿厢侧与对重侧重量的不平衡,在二者之间较重一侧下行的过程中,将势能转化为电能,并将所产生的直流电通过多重整流,转变为绿色环保与电网电压相吻合的电能,回馈给电网,提供给小区及楼宇的其他电器的使用。

根据一台1350kg, 2.5m/s, 20层左右电梯实测数据,传统的电梯一周耗电826kw/h,能量回馈型电梯一周耗电625kw/h。除去两种类型电梯共同有的待机控制用功耗,能量回馈型电梯实际节能约为30%。

“电梯保镖”进入中国市场

电梯也和人一样,能够辨认正常的行为和异常的行为,从而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这不是假想——具备了正常行为学习系统和异常行为检测技术的“HERIOS Watcher”由日立电梯研发成功,并在此次展览会上首次亮相。

时至今日,电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给人们带来便捷、舒适的同时,如何更进一步保护电梯内乘客的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议题。

乘坐电梯的时间虽短,但电梯内一些突发事件也能威胁到乘客安全。目前,大多数电梯内都安装有摄像头,虽说能起到一定的监视作用,但其并不具备自身分析的能力,即电梯本身不能对正在发生的异常行为或突发事件进行即时的反应。

因此,日立所研发的HERIOS Watcher(智能行为识别系统)称得上是革命性的突破,其所具备的智能化和人性化更充分体现了“科技以人为本”的精髓。

据日本专家介绍,通过独特的画像识别技术,该系统能有效监控在电梯运行过程中施加不良影响的行为、犯罪行为或者电梯乘客突然病发等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做出应对,犹如称职的“电梯保镖”。例如,在检测出恐吓、暴力行为,以及造成电梯异常的剧烈运动时,电梯首先进行语音警告,如果行为持续,将使电梯自动停在最近楼层,同时发出报警信号,确保乘梯者的安全。

此外,该系统还具备另一项功能——检测“滞留”功能。与上述提到的暴力检测功能相反,此功能主要是检测乘客的长时间不运动状态。例如,当乘客进入电梯后,因突发疾病倒下或身体状况异常无法行动时,经过一定时间,电梯语音呼叫响起,呼唤乘客的同时发出警示,电梯运行到事先的指定楼层(譬如经常有管理人员巡逻的楼层)后自动停止运行,开启电梯门并待机,这样,乘客就能得到及时的救护。

电梯技术组织方案 篇2

1、电梯调试施工方案

电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已成为高楼大厦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其安全可靠性至关重要。电梯不同于其它商品,它在制造出来未安装以前仅仅是一个半成品,只有经过非常严格的专业安装和维护保养,才能实现它本身具有的特殊性能和安全可靠性能,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成品。

A、电梯调试程序计划

我公司的调试程序是严格依照执行**电梯公司调试规范的,具体调试程序如下:

①、项目经理作为安装现场地盘督导,在以下每一个安装环节前后,监督并要求安装队完成复核和自检自调:

(1)放样→(2)导轨支架安装→(3)校轨→(4)门头安装→(5)地坎安装→(6)主机安装→(7)轿厢安装→(8)对重架安装→(9)限速器、安全钳安装→(10)整梯盘车观察。

以上是调试前的预备程序。

②、质检员在以上程序的第(3)、(6)、(7)、(10)项完成时,到现场进行先检和机械调试。

这是调试的第一步。

③、调试人员在以上程序完成后,现场进行盘车和线路检查,然后进行电梯慢车调试。并将有关数据状况转发********工程总部。

这是调试的第二步。

④、总部调试员,到现场进行复核检查,督促整改未达标部分。然后进行电梯快车调试。并反复运行。

这是调试的第三步。

⑤、调试员对电梯进行试重(载荷)运行试验,并反复修改舒适感参数。直

至电梯在任何状态下均平稳安全舒适。前后大约三天时间。

这是调试的第四步。

⑥、在以上程序完成后,质检员对以上已调电梯进行内部质检、验收。所有的**质检验收标准均超过国家标准。

这是调试的第五步。

⑦、将以上完成厂检合格的电梯交国家电梯特检所检验验收,并达到合格。这是调试的第六步。

⑧、调试结束,可以将已拿到国家电梯管理部门合格证的电梯与用户办理移交使用手续。

附注:(1)由于本次招标电梯安装现场尚未具备,无法给出现场施工布置图;

(2)现场安全施工保障措施参见上述电梯安装施工方案。

(3)主要先进的安装调试仪器

JZC激光垂直接轨仪

振动测试仪

钢丝绳检测仪

B、电梯调试组织

调试条件

①、**电梯的一切机械和电气安装均由**专业人员负责,安装过程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工艺流程施工,每完成一项目工序,均由安装组长在质量自检报告中填写相关数据,并由该地盘的项目经理确认。

②、安装人员在完成机械及电气施工后,需根据调试前必须确认的12个项目分项进行确认,如供电电源确认、井道内无妨碍轿厢、对重运行物体的确认等等。全部确认以后,由安装部门向调试部门提出调试申请。

调试过程

③、调试人员到现场后,首先对调试条件进行确认,再对安装人员安装的机械和电气部分进行复检,并在调试报告中签名确认。如果发现质量达不到工艺标

准,立即发出整改通知,现场安装人员立即进行整改。

④、调试人员根据调试手册要求步骤进行调试:(1)试运行前检查和调整;

(2)低速试运行;(3)高速试运行前检查和调整;(4)高速试运行;(5)电梯功能测试。

调试人员组成我公司拥有一支技术精良、经验丰富、设备齐全的调试队伍。参加地盘调试的人员都具有专科以上的学历,均通过**电梯公司严格培训并通过考核,具有调试**电梯的资质,具有丰富的调试经验。

2、所遵循的标准的标准和质量保证

A.我方所遵循的电梯质量标准,如下:这些均是电梯行业所共同遵循的标准: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

电梯技术条件(GB/T10058-97)

电梯试验方法(GB/T10058-97)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T10060-1993)

**电梯安装调试工艺规范及相关资料图纸

电梯检验监督规程

特种设备安全监查条例

3、产品工作环境条件

(1)主机供电电压波动偏差:±7%;

(2)绝缘值≥0.5MΩ;

(3)海拔高度≤3000M;

(4)环境温度在10~40℃之间;

(5)环境相对湿度≤90%;

(6)抗震烈度八级。

4、产品验收标准和验收方法

(1)验收标准

《电梯制造与安培训安全规范》-GB7588-2003

《电梯技术条件》-GB10058-1997

《电梯试验方法》-GB10059-1997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10060-1997

(2)验收方法(分以下三步)

作为特种设备的电梯,在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有国家电梯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各省的特种检验技术学院(所)监督生产。

出厂前必须在工厂进行模拟运行试验、试运行合格方能包装出厂。

德国电梯新技术 篇3

磁浮技术服务电梯

这种被称为Multi的新型电梯系统其技术来源于曾被寄望于联通德国各大城市的磁悬浮列车。这种新技术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毫无疑问,面对越长越高的建筑,传统电梯技术已经达到极限——钢缆会因自重而断裂。新技术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和理论计算上,尚没进行任何载人测试。

类似翻斗提升机

在了解Multi技术前,有几个问题需要提前说明。比如Multi系统的电梯轿厢会在运行中稍作停顿,尔后一个交换器机关就会启动,将轿厢的垂直运动转变为水平移动。这种电梯的革命性突破在于,你几乎可以在一个电梯井中安装任意数量的轿厢,这种设计有些类似早已被禁止且几乎绝迹的翻斗提升机。

在纽约或亚洲大城市,摩天大楼的电梯轿厢动辄可以装下三五十人,而Multi的轿厢只能装八个人。轿厢本身也很轻,采用碳纤维加强的复合材料制造,优点是无需花费巨资研究大推力提升系统,多轿厢设计又缩短了等候电梯的时间。

(www.sueddeutsche.de)

(责任编辑:徐春芳)

新增电梯井技术研究 篇4

某沿海城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建于20 世纪80 年代,一直正常使用至今,现业主拟对该建筑进行改建。该房屋地上十层地下二层(含设备层),总建筑面积约13000m2,需要在建筑物东北角负二层至十层,U-(1/U)轴/1-3 轴范围内增设消防电梯1 部,新增电梯平面位置图如图1 所示,电梯截面尺寸如图2 所示。原结构地下室为箱性基础,采用放坡大开挖方式施工,其底板顶标高-5.05m,新增电梯基础底设计标高-7.20m,比原结构基础深2.15m。

2 问题的提出

新增电梯长5.1m,宽3.0m,深-7.2m,需要与原结构北侧外墙连成整体。由于现场施工场地狭小,且该地区地下水位高(约在地下-1.2m),则采用放坡大开挖施工,不具备场地条件;而采用钢板桩围堰施工,大型机械无法进入。因此如何在保证原结构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电梯井地下部分的施工,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3 地质情况

3.1 场地各岩土层工程地质条件

整个场地的地质条件分析:主要有:1填土;2粉土夹粉质粘土;3粉砂夹粉土;4粉砂;5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6粉土夹淤泥质粉土。各土质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层位较为稳定。具体地基土的物理性指标如表1 所示。

3.2 地下水情况

地下水类型为主要为赋存在松散沉积物颗粒间孔隙中的地下水,主要靠地表水、区域内存在水系以及补给,水量较丰富,排泄的方式主要为侧向径流及大气蒸发,水位变化受气候、季节的影响较为明显。勘探期间场地地下水静止水位一般在地面下1.2m左右(相当于1985 国家基准3.1m左右),随季节略有升降变化。据调查,场区历年最高水位为地面下0.7m左右(相当于1985 国家基准3.6m左右)。该水位可作为建筑物抗浮设计水位。

4 设计方案

根据该建筑地质情况,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及施工要求,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沉井法进行电梯井施工。

钢筋混凝土沉井法进行电梯井施工的方案解决了场地狭小不易于施工的问题。同时施工过程中采用水下抽砂,即通过调节沉井内部水位,使沉井内部水位高于外部水位产生压力差,可以保证抽砂过程中不对沉井外部土层造成扰动,确保了结构和施工安全。沉井兼做了电梯井外臂,其制作、浇筑都在上部进行,不仅易于施工,而且能节省工期和造价。

5 沉井施工

沉井施工过程如下:先挖除地表约2.0m厚杂填土,露出原土,在新增电梯井部位,放线、定位并浇注钢筋混凝土沉井(首次浇筑高度约为3.0m),因该沉井下沉就位后作为电梯井外壁使用,故定位必须精确。沉井浇注完成,待强度满足施工要求后,采用冲水抽砂法,使沉井下沉,第一段沉井下沉到位后,进行第二段沉井施工,直至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采用水下混凝土进行封底。沉井封底如图3 所示。

5.1 施工流程

(1)回填土层开挖;(2)基础平整、测量放线;(3)刃脚地基处理;(4) 新增基坑内制作沉井刃脚;(5)沉井制作;(6)沉井壁混凝土养护(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的70%);(7)沉井下沉;(8)沉井封底;(9)底板及隔墙浇注;(10)上部结构施工。

5.2 沉井制作

(1)基坑排水。根据现有情况在基坑外设置深井对基坑进行降水,保证基坑施工区域内地下水位低于施工面且不小于50cm。基坑积水、来自地表径流明水以及渗水通过设置在基坑四周的排水沟排入集水井,通过水泵将基坑内集水井中的水抽到地面设定沉淀池,经过沉淀一定时间后达到排放标准再进入市政管网将水排出。

(2)钢筋工程。施工中钢筋采用现场加工,主筋采用电焊搭接,钢筋直径 Φ14 以下的可采用绑扎。工艺流程如下:将钢筋表面水泥浆清楚→原结构施工缝凿毛处理→拆除原池壁中根部吊模→绑扎钢筋→组织钢筋验收→池壁模板工程→池壁模板验收→砼浇筑前准备→浇筑池壁混凝土→砼养护→拆除侧模→池壁侧模养护。

池壁钢筋工程中绑扎的关键步骤是控制好钢筋的搭接位置与搭接长度,同时按照设计要求控制钢筋顶部的高度及池壁内外层钢筋的间距,保证池壁钢筋整体稳定、牢固。

(3)模板工程。池壁模板工程:池壁模板安装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池壁砼成形后的质量水平,通过池壁模板的支搭高度与现场混凝土浇筑方式、模板的设计对使用模板的侧向刚度、强度、以及稳定性进行计算,使设计模板结构稳定,构造合理,便于安装与拆除,操作简便。正常厚度的池壁,模板顶板腋角以下0.2~0.3m。

(4)混凝土工程。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砼,砼振捣采取插入式振动器。在振捣留设洞口两侧混凝土时应适时的延长振捣时间,使底面模板处的混凝土能够振捣密实。

(5)施工缝的处理技术。传统作法中对于施工缝的处理方式通常采用留有凹凸缝,传统的方法施工时较为复杂并且其防渗效果常常不太理想,经常会渗漏现象。在本工程施工缝的处理当中采用自粘止水条,这种止水条的特点是遇水能够膨胀,膨胀率在1h后能够超过100%,而且抗水压大于0.8MPa,这种止水条还能够通过自身具有粘性的特点直接粘贴在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在有水时其体积膨胀进而堵塞施工缝及周围的毛细孔,达到防渗漏的效果,解决了传统做法出现渗漏问题。其主要步骤为:

1处理混凝土表面:清除宜松动的粗骨料和水泥浆,使接缝处表面清理干净,将模板润湿并清除积水;2粘贴止水条:将止水条通过水泥钉(每隔1m)固定在砼表面;3止水条搭接:靠止水带自身的粘性按照搭接长度50mm搭接;4止水条安装完毕:安装完成后应尽快浇筑混凝土,尽量避免雨水浸泡,注意在混凝土振捣时避免振动棒振动到止水带。

(6)脚手架工程。脚手架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步骤应从地面逐层往上搭设。在井壁内应采用满堂脚手架,井壁外侧采用双排钢脚手架其主要目的是作为操作平台。回填后的基坑土必须夯实,然后在其上放置木板,脚手架立杆支撑在基础上,确保支撑点牢靠平稳。脚手架的横杆间距为0.90m,立杆间距为1.50m,每隔7 根立杆设拉杆作为剪力撑,同时各排搭设步距为1.8m,脚手架分层铺设脚手板,并且脚手架的内、外侧挂好防护网,预防高空物体掉落伤人,水平每隔7m竖抽4m距离,采用一拉一顶固紧脚手架,拉固用 Φ6 钢筋。

5.3 沉井下沉

沉井下沉的施工可以分为3 步:

(1)准备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既保证沉井下沉工作有序进行。(2)拆除底模。拆除刃脚木模及素砼垫层前绘制详细的拆模流程图,施工时严格按图操作。先将刃脚木模及底部砼垫层对角、对称、同步抽除,及时在挖除部位填砂夯实,以利沉井稳定。(3)沉井施工工艺与相关技术要求。水力机械设备主要组成包括水泵、水力冲泥机、进水管路、水力吸泥机以及排泥管路。每套6 英寸水力机械包括:1 台6D型水泵,水力冲泥机1 台,其中水枪2 支,水力吸泥机1 台(管径 Ф150mm)及相应管路。排水下沉控制的关键点主要是沉井位移的控制和泥泵的排水能力,沉井下沉的奠基段作为初始下沉阶段尤为重要,该阶段不仅能检验检验第一节下沉的控制措施,而且又能验证沉井下沉方案的可行性。

冲砂时,一般选在控制线区域内锅底中央,冲挖一个的集泥坑(直径约为2.0~2.5m)。随后将水力冲泥机在各个方向冲刷通向集泥坑的水沟2~4 条(一般集泥沟的纵向坡度选择3%~5%为宜)。然后向四周开挖锅底,为了减少沉井外对覆土的扰动以及避免沉井突然沉降而造成较大的偏差等情况,故在沉井四周刃脚处尽量预留土堤(土堤宽度0.5~1.0m)。开挖锅底完成后,待沉井范围内泥面标高相同时,再均匀地对土堤逐层进行冲挖,首先应将四个角落处的土堤先冲除,然后再对四周的土堤冲除,最后是将中位点处的土堤冲除,使沉井达到下沉的目的。

对于各井孔格之间,如果沉井的偏斜情况较小,应最好同时进行冲挖,保持泥面相对在同一高程。如果沉井偏斜产生较大的增长趋势时,各井孔间的应根据沉井偏斜情况对开挖加以调整。

对井孔(格)离集泥坑较远的情况,在对沉井四角和井壁处土堤进行冲除过程中,泥浆有时流向集泥坑相对比较困难,这样就造成集泥坑和集泥水沟中泥砂沉淀,为了避免此种状况通常采用水力冲泥机进行反复搅动和冲刷。这种做法主要有2 种优点:一是搅动泥浆,把集泥坑冲深,同时清除堵塞在吸泥龙头上的杂物;二是能够使沉井最远处的泥砂冲至集泥坑。通过此种做法不仅能增加水力吸泥机的排泥量(沉井初期最为明显),而且泥土中经常混杂的建筑垃圾能够很快地清理出井外,所以采取上述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通常水压到6~8kg/cm2时,水力冲泥机的有效冲刷半径约为6~8m,一般情况下泥浆均可流至集泥坑内。如果要吸入较多的泥浆一般使水力吸泥机的吸泥龙头的网罩低于泥浆面约5~10cm。

如果吸泥管或吸泥龙头网罩内遇到杂物堵塞时,清除吸泥管或吸泥龙头的堵塞物也可用反冲法。该方法主要是关闭进水阀门,这样排泥管内的水体便倒流入井内,然后吸泥龙头及吸泥管中的杂物被冲出来达到清理杂物的目的,通常情况下该方法需多次重复。

5.4沉井下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主要采取的应急措施

5.4.1 沉井下沉

(1)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开挖深度不足,沉井有较大的下沉阻力;2在软粘土层中由于其他原因使沉井下沉停止并且停止时间过久,使其静磨擦力增大;3沉井发生倾斜,导致刃脚下部分土体挖除不顺利,形成较大的上面阻力;4出现坚硬土层,破土时困难;5壁外没有减小阻力措施或壁外采取的减小阻力措施遭到破坏,侧面摩阻力没有降低。

(2)主要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1适当增加挖土范围和挖土深度。2沉井下沉保证下沉连续,避免停止时间过长。如果出现其他原因致使沉井不得不停止时间较长,造成无法下沉,可以在井壁和土层间灌入触变泥浆或黄土,这样不仅降低摩阻力,而且土壁得到维护不坍塌使沉井四周的土层保持相对稳定。

5.4.2 流砂

主要体现在粉土层开挖时,如果出现井外地下水头较高,在一定水头的动力压力下,则产生流砂。

主要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对井外增加深井进行排水,如果无法降低井外地下水,采取向井内注水。

5.4.3 沉井纠偏

根据不同工程的土质情况及施工条件的不同,如沉井发现倾斜,具体情况应具体对待:(1)入土较浅发生倾斜:在刃脚或一侧采用人工挖土,在刃脚低的一侧保留较宽的土埂适当填砂。(2)入土较深时:采用排水法,在刃脚高的一侧排水使沉井下沉进而逐渐纠正偏差;纠偏位移时,采用的方法可使沉井向偏位方向倾斜,沿倾斜方向下沉,直到沉井底面中轴线与设计中轴线的重合或接近,再纠正倾斜,直到调整到容许范围内,除此之外还可采用井外射水,井内边除土边纠偏,以增加偏土压来纠偏。(3)沉井扭转:处理方法是在沉井的两对角除土,另外两对角进行填土,通过刃脚下形成不相符的土压力扭矩,从而使沉井在下沉进程中逐步纠正到位。所有倾斜偏差在下沉到距设计标高1m以上时,基本纠正好,然后谨慎下沉,在沉井刃脚接近设计标高50cm以内时,不允许再有超出允许范围的偏差。

5.4.4 沉井突沉

沉井下沉时,所穿越的土质比较复杂,这样有可能使沉井突沉。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开挖次序,在四周刃脚保留0.5~1m的土埂,禁止在施工过程中将刃脚下的土层全部冲空,施工中应将井壁外的土进行夯实,如果遇有较差的土质,可采取在井壁处填碎石,加大井壁摩阻力。

主要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在沉井与围墙部位,必须补充下陷的泥土,避免沉井下沉过程中对围墙产生破坏。

5.4.5 沉井下沉各阶段速度控制

(1)沉井初沉阶段。下沉深度0.3m以内,为了保证沉井形成稳定准确的下沉轨迹,应缓慢下沉,下沉速度应控制在0.2~0.5m/d,刃脚高差控制在0.2m内。(2)沉井中沉阶段。沉井较高,缓慢控制下沉速度,纠偏为主保证下沉过程中缓慢下沉,主要避免出现倾斜或突沉等情况。(3)沉井终沉阶段。距设计标高1.0m时,放缓下沉,以纠偏为主,同时应做到有偏必纠,速度控制在20~50cm/d。沉井穿越粉质粘土层,下沉至设计标高0.5m时,停止下沉24h,观测出预留沉降量后继续下沉至距设计标高还有0.5m,依据沉降量严格控制沉井下沉标高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5.5 沉井水下封底

(1)采用混凝土泵输,送至集料斗内通过导管向沉井内灌筑商品混凝土。(2)封底混凝土浇筑时要泵送对称均匀,分格浇筑,注意泵送顺序应先锅底后四周,封底完成后到混凝土达到强度设计值时,使井内外水位保持一致,避免封底混凝土承受水压力,如通过计算该沉井封底后能满足抗浮要求后并且水下封底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才能将井内水抽除,然后进行后续底板混凝土浇筑,待顶管工程结束,再进行下一道工序隔墙钢筋的绑扎及立模、浇筑保养等。(3)封底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由潜水员在混凝土顶面按照设计规定,采用水下定位装置按规定顺序进行预留插筋,确保在混凝土初凝之前施插完毕。(4)沉井水下封底浇筑顺序为首先锅底,然后四周。水下锅底整平→搭设浇筑平台→安置导管→安放砂包→储料→开浇→提升导管→浇筑结束→测量→顶面预留插筋→验收。

在整个浇筑过程中,应经常不断用测绳测量水下砼面上升情况,以及潜水员摸测扩散半径,同时通过导管上的刻度和测绳测得的水深,算出导管下口的标高,掌握导管下口埋入砼的深度。

6 结语

采用钢筋混凝土沉井法施工完后,对池壁尺寸进行检测,其垂直度,水平位置等均满足设计要求,不影响后续电梯安装施工。施工过程中对主体结构沉井周边柱沉降进行监测,主体结构未发生沉降变化。并且采用该方案施工比原计划工期提前约20 天,并节约了基坑支护的相关费用。该方案的顺利实施,为同类工程提供了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CECS 137:2002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电梯节能技术分析论文 篇5

关键词:电梯节能技术;分析

前言

据相关资料显示电梯用电量占高层建筑用户电总量的17%,由此也成为当前节能工作中的重点环节[1]。日前,西继迅达公司电梯产品顺利通过荷兰LIFTINSTITUUT节能认证机构的审核,被国际VDI授予A级节能电梯证书,成为电梯行业中的节能先锋,提高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电梯节能技术的应用成为电梯企业寻求自身发展的关键,各家电梯公司也纷纷将节能电梯作为抢占市场份额的竞争点。

一.永磁同步曳引机节能系统节能分析

电梯的运行是在电动机带动曳引机上下驱动来进行的。永磁同步曳引机是一种将无轴承技术与永磁同步曳引机相结合的研法而成的新型无轴承电动机。曳引机分为有轮与无轮两种,其中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无需减速箱进行减速。目前的大多数电梯通常将大扭矩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作为电梯运行的驱动。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低速大转矩的特性,体积相对较小但是运行平稳,能够避免频繁维护、节省能源,降低运行成本,成为当前电梯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有齿机曳引机通常使用蜗轮一蜗杆技术,为提高运行效率通常采用永磁同步电动机作为驱动,减速比例通常在35:2左右,相比交流异步电动机效率将电梯的效率提高10%以上,由此将永磁同步电动机作为有齿机曳引机电梯节能研究的主要方向[2]。此外,多极低速直接驱动永磁同步曳引机的出现改变了曳引机用电方式,提高了节能效果。与常规的曳引机系统相比,永磁同步曳引机系统可避免向电网中汲取无功电流,获取能量的方法较为安全,因而功率因数相对高。同时该系统不存在励磁损耗,因为运行过程中发热小,因而也不需要冷却风扇,减少耗电设备,其运行效率可以提高20%~40%。

二.变频器再生能量回馈技术节能分析

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机械能,电梯节能的方式可通过其产生的机械能加以利用,从而减少电梯从电网上汲取的电能,实现电能的循环利用。变频器再生能量回馈技术应运而生,实现了电梯运行过程中对电梯的节能,实现了电能的循环利用。该技术能对电梯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机械能进行转换,并将能量储存在直流母线同路的电容中,再结合有源逆变技术将能量转变为与电网同频同相的交流电。该技术对机械能的转化率至少为97%,能够为建筑物、电梯间的其他用电设备提供运行能源,从而实现电梯节能目的。此外,在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结合抗电器与噪声滤波器,频繁制动,增强电梯的节能效果。变频器再生能量回馈技术的运行系统产生的热量相对较少,因而无需空调散热,日常维护工作也相对地有所减少。变频器再生能量回馈技术可带来15%~40%的节能率,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当前,西继迅达公司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节能系统与变频器再生能量回馈技术进行电梯节能,电梯一天的用电量不超过4.6度,与普通C级能效电梯相比,节电率高达69.83%。因此,一年可为电梯用户节省的用电量约为4056度,如每度电0.5元的价格计算,一年就可节省2028元用电费用,获得较大节能效果,降低电梯运行于铭生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成本。

三.电梯群控技术节能分析

实现电梯节能,需要对电梯在运行过程中消耗的电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启动、加速及制动是造成电梯能源大量消耗的3个中间环节,特别是多台电梯的运行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大。针对于多台电梯的用户,可通过控制上述3个产生电能消耗的环节来实现节能目的。实现多台电梯耗电环节的控制可采用电梯群控技术,实现电梯系统的智能化运行,减少人为干预。当前电梯控制技术有并联控制、梯群程序控制及梯群智能控制三种有效的节能操纵控制方式。其中,并联控制将2台电梯控制线路进行并联控制。如两台并联的电梯无运输任务,一台基梯电梯会停留在基站,另外一台自由梯会停留在预先选定的楼层;当有运输任务时,停留在基站的基梯会向上运行,而停留在预定楼层的自由梯会下降至基站完成替补工作[3]。梯群程序控制的群控是由微机控制并统一调度。应用该技术的多台电梯使用共同的厅外召唤按钮,对多台电梯进行集中的排列进行统一的程序调度、控制。根据电梯的运行状态,该控制可分为四程序与六程序两种控制方式。其中四程序控制根据运输任务可分为闲散、上行高峰、下、上行平衡及下行高峰状态运行四种运行方式,系统可根据运行状态调整相应的运行控制方式。而六程序控制则比四程序控制多了两种状态,即为上行较下行高峰与下行较上行高峰两种运行状态。

四.共直流母线技术节能分析

在电梯节能中除了从曳引机创新、机械能转换及运行方式优化三个方面进行节能之外,还可对电梯电流母线进行创新,实现节能。共直流母线具有能量共享的特质,能够实现能量线上多台设备的电能共享。回馈装置、变频器、直流熔断器及直流接触器在运行过程中是并联的状态因而直流环节的储能容量相对较大,强大的直流电压源可有效控制直流电压产生的瞬时脉动,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与安全[4]。在电梯使用频率较高、运输任务重的建筑物中,通常会出现多台电梯同时运行的情况,为降低电梯对电能的消耗可应用共直流母线。其节能原理如下,将多台运行电梯其中的一台或着多台运行时产生的能量反馈至共同使用的那条母线上,利用直流母线的共享性能为直流线上的其它电梯提供运行的能量,减少电梯向电网中汲取电能,运用最小的能耗获取最大的电梯驱动能量。

五.结语

当前电梯节能可通过永磁同步曳引机节能系统、变频器再生能量回馈技术、电梯群控技术及共直流母线技术等技术进行节能,促进电梯行业的节能工作。但是节能要求会随着用户的需求而发生改变,为应对日益严格节能要求,当前的电梯企业应该不断地对节能技术进行创新。以节能为自身发展的目标,促进电梯行业的安全、稳定发展,满足生产、生活中对电梯运输的需求。

参考文献:

无机房电梯技术应用研究 篇6

摘 要:目前,电梯技术在现代楼层建筑中的使用非常广泛,电梯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工具。无机房电梯技术是目前电梯技术中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类技术,并且受到了广大用户和建筑企业商家的喜爱。无机房电梯技术对于电梯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本文就对无机房电梯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其核心技术做了简单的阐述,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无机房电梯;分类;控制系统;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8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147-2

0 引言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都将控制成本投入以及发展环保节能项目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电梯是各大高楼建筑的核心功能单元,也是其内部组成的重要部分,其专业技术也需要逐渐创新和提高。因此无机房电梯技术出现了,它不仅能够节省机房空间,还能改变和创新传统的电梯技术和观念。无机房电梯技术由于不需要占用电梯机房的空间,从而使其设计空间能够变得更加灵活简便。再加上智能设施的投入和使用,极大改善了电梯的使用效果和整体性,因而节约了大量的材料和资源,所以已经成为了未来电梯发展重要技术方向。

1 无机房电梯技术的概况及现状

无机房电梯技术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电梯技术,它从研发出最初的一代产品开始,到目前已被运用到了各大主流建筑中,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其可靠程度以及自动化控制的功能也在不断的提高。第一代无机房电梯技术的产品是将主机安置在井道内,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当主机处于箱体的顶部的时候,由其产生的噪声以及存在的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而目前的主流建筑都是将主机安置于导轨的顶端部位或者是安置在井道的最底部。由于无机房电梯技术的发展,它在电梯市场的竞争优势和占有率也在不断的提高,就目前发达国家的电梯使用情况来看,大概有三分之二的主流产品中都是使用的无机房电梯。而我国的无机房电梯发展也非常迅猛,因为其不需要占用机房空间,并且又非常环保节能,因此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推广和应用。无机房电梯如图1所示。

2 无机房电梯的结构及配置

2.1 主机的安置

一般情况下,无机房电梯的主机主要有四种安装的方式。一是将主机安置在井道的最顶部,这种安置方法其优势就在于其具有良好的平稳度,并且其调速器和主传动都非常可靠,再加上井道最顶部的空间很大,这就便于主机的维修调试。二是将主机安置在井道的最底部,这种方法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增加电梯的负荷重量,从而提高电梯运行的速度,并且其盘车的控制也更加简便。三是将主机安置在导轨部位,这种方法能够极大的节省空间,但是其缺点就是电梯的载重量和运行的速度会降低。四是将主机安置在轿厢的上面,另外再将控制设备安置在其外侧,这种安装方式的缺点就在于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并且在发生事故时不能及时的进行救援。

2.2 传动设计

一般无机房电梯中的主机传动设备的安装有三种:一是通过永磁电机的同步功能带动主机传动设备进行作业,这种方式的优势就在于其安装非常的简便,并且还能够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但是其缺点很多,例如制动停车比较难,常出现溜车现象以及自锁问题。二是钢带传动,这种方法主要就是通过电机的钢带来带动主机传动设备作业,其优势就是能够使得井道内的传动设备安装起来更为简单。但其缺点就是会减少主机的使用寿命。三是电机的直线传动,它能使电机的结构简便化,同时还能降低成本投入,提高其安全性能。但是其缺陷则在于其主要是靠摩擦力进行感应传动,一旦摩擦力变小,就会产生极大的缺陷。

2.3 电气传动

首先是安装控制柜,一般情况下,无机房电梯的主机与电气传动控制柜的距离最近,主要是为了方便线路的走向。另外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便于安装以及维修,另外在选择电气设备的元件时要结合井道的内部环境进行综合考虑,从而使得线路的布置能够更加方便。另外其外部的造型设计以及安装的方式也要相互适应,从而保证日常维护能够顺利进行。无机房安装过程井道平面图如图2所示。

3 无机房电梯的事故产生及应急装置

3.1 事故产生及应急措施

无机房电梯在发生事故时,其应急措施有:人工应急和运行紧急备用电。人工应急主要指的是使用分闸扳手或者是启动抱闸释放开关,从而依靠机械设备来控制的传动装置,使得轿厢能够继续移动,直到被困人员被救援出来。紧急备用电一般就是使用蓄电池来进行紧急供电,通过手动按钮将事故轿厢移动到安全的楼层,从而将被困人员解救出来。

3.2 无机房电梯的分类

首先是西继迅达电梯,这类电梯是人工应急装置中最重要的方式,一旦电梯发生断电或者是其他问题,其都能够使用人工应急装置使抱闸打开,依靠重力的作用,从而将轿厢移动到电梯开门的位置,完成紧急救援。其次就是蒂森电梯。它是将主机安装在底坑,但是其所形成的救援空间比较窄,工作人员也不能够快速打开抱闸,从而使救援变得极为困难。然后就是三菱电梯,这种电梯的应急设备极为简便,只需要将砝码放到轿厢上,让其自行下移。但是缺点就是其使用的数量难以确定。最后就是日立电梯,这种电梯的主机以及抱闸的设备都被安装在了底坑,其操作的方法就是手动开启抱闸的装置,然后拉拽引绳,从而使得轿厢能够移动到电梯的开门处。但是这个过程比较费力,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

4 总结

综上所述,无机房电梯技术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且已经成为了电梯产品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再加上其具有比较紧凑的结构,因而在井道内部进行方便的安装,这不仅极大的节省了电梯的占用空间,还能够降低建筑楼层的装修成本。但是无机房电梯在目前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例如噪声严重和处理故障困难等。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加大研究的力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技术水平和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吴瑞林.关于无机房电梯设备安装技术要点的探讨[J].

山东工业技术,2015,10:169.

[2] 杨洋.无机房电梯技术与发展研究[J].科技视界,2015,

26:120+260.

[3] 张玉.无机房电梯技术的分析与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6:180+256.

[4] 魏琦.无机房电梯技术与发展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

05:109.

[5] 黄健勇.浅谈无机房电梯技术及发展[J].机电技术,2011,

电梯节能技术探讨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电梯在高层建筑物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之而来的是电梯能耗的不断增加。据统计, 电梯用电量已经占到建筑物总用电量的17%以上, 远远高于照明和供水等对电能的消耗, 因此电梯能耗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 可大大降低电梯能耗, 提高电能利用率, 进而提升电梯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应用电梯节能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电梯控制需要有电机拖动负载运行, 而电梯负载是由载客轿厢与配重装置等系统构成, 可以看作位能性负载。电机一侧为载客轿厢, 一侧为配重, 电机运行过程中拖动两边的物体, 从而发生电能和机械位能的相互转换。当载客轿厢重量超过配重重量时, 电机拖动负载向上运动过程中, 电机做功, 从而将电能转换为机械位能;当电机拖动负载向下运动过程中, 负载重力做功, 从而将机械位能转化为电能。当配重重量超过载客轿厢重量, 电梯下行时电机做功, 会将电能转化为机械位能;电梯上行时重力做功, 机械能也会进行释放, 如果没有对这部分能量加以利用, 机械位能会转化为电能。

当电梯载客轿厢重量和配重重量不平衡时, 都会发生机械位能向电能的转化, 这个过程会对电梯控制的变频器造成影响, 转化后的电能会在变频器滤波电容上进行累积, 由于电容储能容量有限, 容易累积过电压, 当累积超过电容容纳值的极限时, 容易导致变频器损坏, 进而导致电梯不能正常工作。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通用做法是在制动单元外部添加大功率电阻, 从而使多余的电能被功率电阻消耗掉, 电能转化为热能, 但是这种做法也存在着如下问题:浪费能量, 大量电能转化为热能被消耗掉, 系统电能利用效率降低;限制控制系统制动性能提高, 电能向热能的转化需要时间, 从而使得简单的能耗制动不能有效消除快速制动所产生的泵升电压, 容易引发设备损坏问题;电阻发热严重, 容易增加额外的能源消耗, 而转化的热能会导致环境温度上升, 使得电梯机房温度升高, 引起电梯控制系统可靠性降低, 为了降低电梯控制系统温度, 使电梯系统正常工作, 需要采取安装降温设备等措施, 但是这样也会带来降温设备的电能消耗, 从而加剧电梯能源耗费量。

电梯节能技术通过将机械位能转化的电能循环送回电网加以利用, 来有效防止电容累积所造成的变频器损坏;同时此技术无需采用电阻发热原件, 因此使得电梯控制系统的温度下降, 从而节省用于降温设备的能源消耗, 达到节能目的。

2 电梯系统能耗分析

作为一种以电动机为主要动力的垂直升降系统, 电梯能耗主要存在于控制系统、传动系统和拖动系统3部分中。为了有效降低电梯能耗, 有必要对电梯这几部分的能耗状况进行分析, 最终根据其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电梯控制系统负责对电梯运行的实时控制, 由控制柜、操纵装置、变频装置、位置显示装置等组成。控制系统能耗主要集中在变频器的功率模块中, 由于变频器要频繁进行开通关断操作, 开关过程中功率模块会产生一定的损耗, 损耗大小由系统工作电流决定。同时由于滤波器中电抗、电容等器件的存在, 变频器的滤波器也会产生一定的损耗。

电梯传动系统由曳引机构成, 曳引机由电脑系统进行控制, 为电梯运行提供动力, 因此传动系统能耗主要为曳引机损耗。曳引机损耗可以根据其工作效率来进行判定, 同时曳引机的损耗也随工作速度和负载不同而发生变化。

电梯拖动系统负责对电梯加速、稳速、减速运行状态的控制, 其性能的优劣会对电梯的性能指标产生影响。电梯拖动系统能耗主要集中在电机的工作能耗, 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能量损失。对于直流拖动系统来说, 能耗主要集中在直流电动机工作过程中的摩擦和磁通量损耗;对于交流拖动系统来说, 能耗主要集中在异步电动机绕组铜损耗、电动机工作磁场的铁损耗和摩擦、阻力等引起的机械能损耗。

3 电梯节能实现

为了有效降低电梯能耗, 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改进:提高电机驱动系统的运行效率, 通过采用变频器调速取代传统的调压控制调速技术, 提高电机运行效率;将负载机械能通过能量反馈装置转换为电能, 使电能回馈再生使用, 有效降低电动机和负载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网电能。根据电梯的实际运行状况, 本文提出了如下节能措施:

3.1 电梯群控技术

电梯在启动、加速和制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电能, 因此可以通过电梯群控技术, 对电梯系统进行智能分配, 有效减少电梯系统的停靠次数, 提高运输效率, 达到节能目的。电梯群控技术基于计算机平台对多部电梯进行控制, 同时引入智能控制算法, 控制算法首先采集信号对楼内具体状况进行判定, 进而根据控制策略对单个电梯输出控制信号, 及时调配每个电梯的运行状态, 实现对电梯系统运行的最优控制。目前常用的群控算法主要有专家系统算法、模糊控制算法、神经网络算法和遗传算法等。结合几种智能控制算法的优点, 可较好地解决群控系统控制目标的多样性和系统本身固有的随机性、非线性。

3.2 变频器再生能量回馈技术

采用变频调速方式运行的电梯在平稳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机械位能, 随着电梯逐渐达到目标楼层, 电梯运行速度逐渐减慢, 会释放一定的机械能。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 可以对电梯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机械位能加以利用, 因此可以采用变频器再生能量回馈技术。再生能量回馈技术将电梯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机械能进行转换, 并将转换的能量储存在直流母线回路的电容中, 进而通过有源逆变技术将其逆变为与电网同频同相的交流电反送回电网, 为其他用电设备供电, 从而达到节能目的。通过引入再生能量回馈技术, 可以有效降低电梯能耗, 节能16%~40%。同时, 电梯运行速度越快, 载重越大, 提升高度越高, 回馈能量越多, 节能效果越明显。

3.3共直流母线技术

电梯使用频率较高时, 往往会有2台或者多台电梯同时投入运行, 因此可以引入共直流母线技术, 将其中的一台或多台电梯发电时产生的能量反馈到共同使用的母线上, 连接在直流母线上的其他电梯就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能量, 从而减少从电力系统中消耗的能量, 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共直流母线电梯控制系统一般都是由变频器、直流接触器、直流熔断器、能量回馈装置组成, 其比较鲜明的特点是电动机的电动状态和发电状态可以能量互享, 另外直流母线中各电容组并联后使整个系统中间直流环节的储能容量成倍加大, 构成强大的直流电压源以钳制中间环节直流电压的瞬时脉动, 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4结语

通过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引入节能技术, 采用电梯群控技术、变频器再生能量回馈技术、共直流母线技术等对电梯的运行进行控制, 可以有效降低电梯的能耗, 缓解国内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 对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重大意义。

摘要:从电梯节能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出发, 对电梯系统的运行能耗进行分析, 重点介绍了电梯群控、变频器再生能量回馈、共直流母线控制系统等电梯节能技术, 为电梯节能技术的实际运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电梯节能,控制系统,传动系统,拖动系统,节能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帆.浅谈能量回馈型节能电梯的推广意义.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9)

[2]吴馥平.电梯与建筑风格关系的探讨.机电工程技术, 2002 (1)

[3]陈铭.变频回馈节能技术在电梯中的应用.襄樊学院学报, 2010 (11)

[4]吴永仁, 管德赛.电梯节能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建筑节能, 2010 (1)

[5]谢毅.采用标准化推广电梯节能技术.大众标准化, 2010 (S1)

[6]缪步升, 彭金声.推动电梯节能技术发展.建设科技, 2009 (2)

[7]谷川, 李昕咛.电梯的节能技术.品牌与标准化, 2010 (18)

[8]洪勇东.电梯节能改造探索.宁波节能, 2009 (6)

[9]苏绍辉.能量回馈节能技术在电梯节能中的应用.企业导报, 2011 (11)

电梯技术发展及其趋势 篇8

1 智能化技术

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为高楼大厦的智能化提供了条件。作为智能建筑物中的重要交通与运输工具, 电梯的技术和发展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另一方面, 若电梯与智能大厦中的其他自动化系统形成联网, 如与楼宇控制系统、消防系统、保安监控系统等, 这样智能电梯就能更好的为居民与用户提供更高效、更优质、更安全舒适的服务。

电梯的智能化主要是体现在其系统架构、系统控制与系统信息共享方面。所谓智能电梯, 是指利用身份识别技术 (如指纹电路、IC卡、密码、视网膜等) 使轿厢内管制人员出入特定楼层, 并且具有时间-空间分区管制的智能化控制系统。智能电梯应用何种身份识别技术手段, 应与该楼的管理水平与技术相结合综合考虑, 从而实现与整个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相连接, 依托系统的整合进一步实现电梯的安全与智能化管理。

智能技术的高级应用还体现在电梯群控系统。随着大型、高层化建筑的兴起, 大厦内部配置多台电梯已是常态, 这样多台电梯局部/个体运行效率与电梯群的整体运行效率之间就涉及到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因此, 科学合理的电梯分配与调度在电梯群控制系统中必须考虑全局运行效率优化的科学问题, 兼顾系统服务质量和能耗。电梯智能群控系统, 与网格技术类似, 将电梯群与计算机作为系统节点联系起来, 充分利用与扩充系统的软硬件资源的计算、存储、管理与控制能力。在智能电梯群控系统中, 常常被采用的技术主要包括:基于黑箱理论的模糊控制、基于推理引擎的专家系统、智能优化算法 (粒子群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技术、模拟退火算法, 禁忌搜索等) 、网络化技术、电梯交通配置CAD、物联网技术等[1]。上述技术的发展必将推进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 而电梯的智能群控系统也必将在深度与广度上实现更高层次的系统协同与整合。

2 远程监控技术

电梯故障中, 困人故障一直是电梯使用与运行的一大安全隐患。在上世纪80年代, 便有在轿厢中安装摄像和通讯设备构件电梯监视系统, 从而便于被困人员与外界联系。但是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在于点对点的电梯与大楼通信。事实上, 在解除困人故障, 尤其是重大困人故障中, 与专业人士取得必要的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远程监控技术弥补了传统摄像头监控的不足与缺陷。电梯远程监控技术 (REMS) 是指某个空间/区域中安装多部电梯后, 对这些电梯实现集中式远程监控, 并通过后台系统对电梯的使用、运行与维护数据资料进行统一管理、更新、统计与分析、故障诊断及救援[2]。

当前, 国外一些大型电梯公司对自己的电梯系统, 都配套了相应了电梯远程监控系统, 如美国TLM奥的斯电梯的远程监控系统;德国蒂森克虏伯电梯公司的TE-E (TELE-SERVICE) 型系统;日本日立公司的HERIOS&MAS系统等。国内也有许多公司重视电梯远程监控系统, 如前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Prospect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等。远程监控技术不仅服务于电梯乘客, 同时也为维修中心提供便利.通过远程监控与实时数据采集, 维修中心可以实时监控电梯的运行, 搜集电梯运行状态和故障数据, 从而减少了维修的成本和时间。

3 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目前应用的场合为电梯安装。电梯安装过程中放/对线耗时且费力。利用蓝牙技术可以使得电梯安装周期缩短30%以上, 并可降低安装成本;对于客户而言, 也可省时节流。此外, 还可以免去布电缆线的繁复。

4 绿色技术

绿色电梯是未来电梯发展的总趋势这也符合国家十二五重点发展规划以及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著名的电梯专家Peters将电梯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要素分为: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产生废弃物和为产生电力而排放的CO2以及电梯运行的噪声污染等[3]。Peters进一步阐述绿色电梯的发展应该综合考虑高效的能源驱动、有效的轿厢照明、无效力的减少以及优化调度与计划来进行研究。绿色电梯的内涵主要体现在“节能/环保”。

4.1 环保

电梯的环保意味着对电梯进行设计的持续改进, 不断研发具有环保、无噪、无电磁干扰等特点的产品, 还应考虑无环境污染的轿厢装潢材料。例如西子奥的斯绿色环保Ge N2电梯。

4.2 节能

节能也是绿色产品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降低电梯能耗的措施是一项重大工程, 需要从系统论、方法论与控制论的视角来研究与解决。目前研究的主要电梯节能技术包括以下几点。

(1) 驱动系统的效率提升。

电梯的电动机驱动耗能占总耗电能7 0%以上, 研究不同的驱动方案以选择高效的电机驱动, 具有很大的节能效果。目前, 驱动系统的效率提升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选择高效率电机;二是采用变频器调速器。

(2) 能量反馈。

节能向“生能”的研究着眼点的转变, 不仅是对节能深层次的认识, 更是一项极具挑战的研究。在电梯运行过程中, 空载 (轻载) 上行或者满载下行时电动机由需要消耗电能转为发电状态, 将再生的电能反馈给电网可以大大降低电机能量消耗[4]。此外, 风能、太阳能向电能的转换也不失为电梯外部能源补充的既可行又经济的方案。

(3) 电梯构造的改进。

电梯的设计与制造成本也极大的制约着电梯的发展。研发低廉、高性能的电梯材料以及电梯设计的轻量化研究也将是电梯研发的一个重要趋势。

符合时代发展与需求的电梯不仅需要新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与通信技术, 还需要新型的设计方法学与材料。唯有电梯的设计与制造方、电梯使用方以及电梯运行相关监管机构共同努力探索, 才能使我国的电梯技术飞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德文, 付国江.电梯群控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2]徐行健.多电梯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9.

[3]http://www.chinajnzz.com/news/shownews_23721.htm (中国节能建筑网) .浅谈绿色电梯的含义及发展方向[EB/OL].2010.

对于电梯节能技术的探究 篇9

我国现在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极其迅速。房地产行业的兴起带动了电梯行业的发展, 高层楼房内都装有电梯, 虽然电梯的使用十分的普及, 但在我国的建筑中使用节能电梯还是比较少见的, 原因是我国建筑行业还处在发展阶段, 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 电梯在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建筑节能这一环节, 在电梯的制造和检测过程中的重视程度不够, 都是造成电梯不能节能减排的重要因素。面对这一问题, 我国的电梯制造企业也在积极的寻求办法, 希望能通过改善技术来实现电梯的节能减排。近几年在发展过程中,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的节能减排技术, 在这一技术改革浪潮的推动下, 我国的电梯行业现状有了明显的提高, 电梯企业对节能减排这一环节加强了管理力度, 对节能技术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随着社会和企业的不断努力, 我国的电梯行业有了很大的转变, 节能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 但在其他方面, 电梯行业的发展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不过电梯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只有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 对技术不断进行改良、加强对管理方面的监察力度, 在高层建筑中尽量使用节能电梯, 增加电梯的节能环保意识, 才能在今后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2 电梯节能的几个途径

实现电梯节能,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电梯的节能环节进行分析和探讨, 内容如下:

2.1 制造环节的节能

电梯的节能主要途径是提高曳引机拖动系统的运行效率, 曳引机是电梯的主要的动力设备, 采用节能曳引机能够有效减少能耗。目前, 永磁同步曳引机具有节能、高效、低噪音、低成本等优势。永磁同步曳引机较之蜗轮蜗杆异步曳引机能有效减少电路损耗35%以上, 采用低频供电可直接带动电梯运行, 实现无机械传动, 大大提高传动效率, 传统的异步机通过蜗轮蜗杆传动, 传动效率不足55%。综合计算, 同步机比异步机的总传动效率高出20%。

目前, 在我国正在使用当中的电梯中, 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的不足10%, 大部分是旧装电梯, 需要经过整改改造才能进行切换, 具有很广的发展空间, 新装电梯应首先考虑新型的永磁同步曳引机。

2.2 电梯结构设计

电梯在工作过程中, 还有一部分的能量损失, 这一部分的能量主要是在克服空气阻力时消耗掉的, 消耗能量的多少随着电梯运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空气的阻力越大, 能量消耗的越多, 因此, 再设计过程中, 除了要考虑能量相互转化的消耗还要考虑空气阻力对电梯节能设计的影响。可以在保证电梯运行安全的前提下改变电梯轿顶和轿底的形状, 通过对形状的改变减少空气阻力对能量消耗的影响, 利用电梯在工作运行过程中风速的大小, 改进电梯的内部结构, 将风能有效的利用起来, 节约能源, 解决电梯内通风等问题。

2.3 电梯配置管理潜力挖掘

除了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还要考虑管理方面的问题, 因为实现电梯的节能减排不仅要考虑技术方面的问题, 还要从管理的手段上来实现, 合理的对电梯的方案进行配置。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这些高层建筑中电梯的配置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就我国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使用情况而言, 真正节能的电梯安装少之又少, 大多数电梯都存在这样那样不同情况的能源浪费。如我们工作中的大型写字楼中, 就配有多部电梯方便人们的出行, 虽然电梯数量的增加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但在很大程度上都出现了无效耗能的现象, 这是因为大型写字楼中有很多部电梯会出现同时运行的情况, 很多电梯的功率远远小于配置主机电动机的功率, 这一情况的出现就会导致电梯在运行过程中能量的损耗大大增加。

2.4 加强运行管理减少待机时间

电梯在不使用时, 是处于一个待机状态的, 包括照明系统、通风系统、控制系统、显示系统等, 虽然没有使用, 但电梯的很多部件仍处在工作的状态。这样的待机状态对能量的损耗较大, 因此减少能量的损耗势在必行。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操作, 当电梯处于停止状态下, 自动地让电梯进入休眠状态, 减少电能的耗费。

另外, 需要加强电梯的日常管理, 根据电梯使用的实际环境, 制定一个合理的节能方案。例如在下班或节假休息日, 将多余的电梯处于停机状态, 减少电能的浪费;在人流高峰期, 增加电梯的运行数量, 人流低峰期将部分电梯锁上;部分单位还可以采用双单层运行的方式来节约能源, 减少电梯的待机时间, 降低能量的消耗。

3 电梯节能市场潜力巨大

(1) 面对新的形势, 很多企业都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了电梯节能的技术创新方面, 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通过技术改革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让企业更加致力于开发环保节能的新型电梯, 不但开发出了一批具有市场价值的节能产品, 还让整个电梯企业的生产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过程, 因此电梯制造的市场空间巨大, 很多节能的电梯产品应运而生,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 众多的电梯节能技术得到了肯定和推广。推动电梯节能工作有序、快速发展的动力主要是对市场经济的正确认识。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 不同的电梯在完成相等运送量时的耗电相差较大, 最显著的差距可达到8倍。因此可以在电梯内安装一个能量回馈器,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将电容中储存的电能有效的回送给交流电网中, 供其它用电设备的使用, 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节电率可高达20%以上。目前我国所采用的新型能量回馈器内均采用电压自适应控制, 这种装置的好处在于无论电网中的电压如何变动, 只有当电梯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输送回到直流回路电容器中, 才能及时将电容器中的储能回送到电网中, 这样就能解决原有能量回馈的缺陷, 不仅能够有效的节约电能, 还可以提高输入电流的质量, 因此, 在现有的电梯中改造加装能量回馈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 开展电梯节能降耗刻不容缓

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 人口数量巨大, 能源的消耗也是非常大的, 但是能源的利用率却非常的低, 这就会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 出现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损耗, 因此, 节约能源是一件大事, 每个人都要在生活和工作中节约能源, 建设新型能源节约的国家。目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很多高楼正在逐渐崛起, 高楼中的电梯数量也在逐渐的增多, 据统计我国在用电梯约91.7万台, 每年新增电梯均在15%以上, 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节能电梯推广使用最多的国家。目前, 市面上主要的新型节能电梯技术主要是永磁同步电机、制动电能回馈等节能技术, 新技术的应用, 单机可节电约30%左右。同时随着我国对电梯实行节能审查和监管后, 加大了电梯管理的力度, 对传统的高耗能电梯进行改造后, 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关于电梯节能工作的相关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 电梯逐渐走入了民众的生活中, 并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 但我国电梯的节能意识还比较薄弱, 电梯在工作运行中出现的能源损耗等问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造成资源的浪费。例如, 在很多的大型写字楼和酒店中, 一般都是多部电梯同时运行, 就算是两个人也会选择同时乘坐不同的电梯上楼下楼, 这就会造成能源的损耗, 节能意识较差。因此, 在我国要实现节能电梯的广泛应用, 光改造技术是不够的, 还要加强人们日常出行乘坐电梯的环保意识, 加强全民节能意识。

要实现电梯的节能损耗, 让节能工作顺利的进行, 还要从政策的具体落实方面进行, 让电梯生产企业的专业技术和产品规格得到相应的标准要求, 从新建筑的节能电梯的使用, 到旧电梯的节能改造进行全程的监控, 真正实现电梯的技术改造节能。

参考文献

[1]卢炜.电梯节能技术的应用探讨[J].能源与节能, 2013, 04:58~59+108.

[2]李敏.电梯节能技术探讨[J].机电信息, 2013, 12:110~111.

[3]吴永仁, 管德赛.电梯节能技术在医院的应用[J].建筑节能, 2010, 01:63~64.

[4]高浩.电梯节能技术应用探讨[J].机电信息, 2012, 03:91+93

[5]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处.电梯节能技术应用与展望[J].2009.

[6]黄声华.电梯节能项目实施介绍[J].中国电梯, 2006.

[7]陶鹏.节能电梯再生能量馈网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0.

电梯电气驱动技术的研究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电梯在我国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据不完全统计, 2013年我国的电梯数量已经接近300万台。电梯在人们的生活中, 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近年来城市化的进程不断的加快, 高层建筑不断的增加, 电梯的使用率和利用率都在上涨。电梯电气驱动技术是电梯运行的重要保障, 驱动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电梯的使用效果。作为能耗较大的电梯来说, 对电梯的电气驱动技术进行研究, 一直是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

1 电梯电气驱动技术的发展概述

电梯的运行过程中, 电气驱动系统是整个电梯的运行控制系统, 不论是电梯的启动、加速、减速、稳速等运动, 还是电梯运行的平稳度和舒适度都受到电气驱动系统的直接控制。在老式的电梯驱动系统中, 主要的驱动方式有以下几种:

1.1 交流双速驱动系统

这种驱动系统主要是利用三相交流感应电动机定子, 采用两个不同极对数的绕组方式。这种交流双速驱动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线路简单, 但是相对来说耗能较大, 乘坐的舒适度较差。

1.2 交流调压调速系统

这种驱动系统是由晶闸管的交流调压器供电, 在调速方面的性能比较好, 但是在调控的过程中, 对转差功率的消耗较大, 相对来说, 调速方法的效率比较低。

1.3 变频变压调速系统

变频变压调速系统是一种相对来说, 与前两种比调速水平更加稳定、高效的调速系统。相比来说驱动控制的设备体积更下, 质量更轻。

2 电梯电气驱动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2.1 交流电梯的适用范围将会增大

在电梯的运行中, 由于交流单速和双速电机都不能实现速的连续调节,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 达不到良好的舒适度和楼层精确度, 所以只是在相对楼层较低的电梯系统中使用。从电机的统一理论看, 任何的电机都是由电机转换装置来实现电梯能量的转换, 在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中不管是机械变流还是电子变流, 对其达到的功能结果的要求是一样的。通常情况下, 电子变流要比机械变流更加稳定, 更加接近理想开关的性能。因此, 在今后的发展中, 电子变流装置将会逐步的取代机械变流装置, 这是电梯电气驱动系统的必然发展趋势。当我们采用直流电机系统进行运转时, 都是需要进行机械变流的, 这可以说是直流电机的一个重要缺点, 也是直流电机最终会被交流电机取代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使用的过程中, 为了更好的实现调速的目的, 电气通常要进行几个的变流才可以实现, 每一次的变流都可能要采取机械或者电气的方式来进行, 这就更加显示出了交流电梯的优越性。

2.2 同步电气在电梯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同步电气在电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在采用了永久性磁铁的同步电机变频调节系统后, 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永磁性材料价格便宜、性能稳定, 在同步电机的应用中, 主要是看磁铁的剩磁强度, 现在我们已经研制并使用了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 与过去的材料相比, 它的性能更加稳定、价格更低, 这也为永磁同步电机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保证。

同步电气控制的方便性更是比异步电气优越的多, 它的磁场的幅值恒定无需进行控制, 磁场的位置还可以根据转子位置检测得到精确的数据。通常情况下, 当电机的气隙磁场分布为正弦波的时候, 称为同步电机;当电气的气隙磁场分布为矩形波的时候, 称为直流电机。正是因为磁场的幅值和位置稳定, 所以说直流电机的调速更加方便。永磁同步电机的功率系数更高, 同时能源的利用率也更加的好。

3 电梯电气驱动技术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3.1 电梯电气驱动技术更加高效节能

现在的电梯电气驱动技术, 通常采用多极低速直接驱动的永磁同步曳引机, 无需庞大的机械传动效率仅为70%左右的蜗轮、蜗杆减速齿轮箱;与感应电动机相比, 无需从电网汲取无功电流, 因而功率因数高;因没有激磁绕组没有激磁损耗, 故发热小, 因而无需风扇、无风摩耗, 效率高;采用磁场定向矢量变换控制, 具有和直流电动机一样优良的转矩控制特性, 起制动电流明显低于感应电动机, 所需电动机功率和变频器容量都得到减小。

3.2 电梯运行平稳、噪声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生活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电梯作为现代人生活中一项经常使用的工具, 它的舒适度是影响电梯使用的一个重要标准。舒适度的好坏, 其实主要体现在电梯的运行平稳度和噪声大小这两个方面。现在的电梯电气驱动技术下, 由低速直接驱动, 没有风扇和涡轮、蜗杆等噪声, 声音分贝一般在5~10分贝, 大大降低了噪音污染。

3.3 电梯更加节省建筑空间

随着电梯电气驱动技术的不断发展, 没有了过去的庞大减速齿轮箱, 采用更高性能的钕铁硼永磁材料, 电机的体积更小, 质量更轻, 整个电梯更加的节省建筑空间。

3.4 电梯的安全系数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在现代电梯的使用上, 由于电梯电气驱动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梯的使用寿命在不断的增加, 相比以前, 安全性能也更加的可靠。在整个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中, 由于性能的稳定性, 维护的费用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

4 总结

随着电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对电梯电气驱动技术的研究也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电梯电气驱动技术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想法和意见, 为我国电梯电气驱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利借鉴。笔者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的电梯电气驱动技术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海仙, 陈福民.电动汽车的电气驱动技术及其发展[J].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0, 12 (11) :152-156.

[2]王苏华.新型电梯曳引机驱动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 2011, 41 (20) :210-213.

[3]陈芬, 张兴军, 郑少华, 等.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内钙离子检测及细胞驱动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 2013, 23 (13) :130-136.

[4]朱立萍, 吴明龙.大运量、长运距带式输送机中间驱动技术的研究[C]//21世纪高效集约化矿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15 (16) :160-163.

上一篇:深化课堂改革下一篇:现状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