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医院设备管理

2024-08-24

二甲医院设备管理(精选十篇)

二甲医院设备管理 篇1

1.1 一般资料

2010-2015年我院设备维修记录统计表、维修记录单。

1.2 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研究范围针对设备维修的时间、频次、金额、数量, 医疗设备分类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的分类与设备具体功能相结合的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我2010-2015年设备维修共计303次, 维修金额总计265.6万元。年维修金额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维修频次2010-2012年逐步增高, 2012-2015年逐步降低。见表1。

2.2 维修原因分析

(1) 按类别分类统计维修费用:电离辐射类130.6万元 (49.17%) 、诊断监护类70.8万元 (26.66%) 、其他类24.3万元 (9.15%) 、实验室设备类14.9万元 (5.61%) 、医疗消毒类13.1万元 (4.93%) 、输送体液类7.5万元 (2.82%) 、能量治疗类4.4万元 (1.66%) 。电离辐射类与诊断监护类设备维修费用共计201.4万元, 占总费用的75.8%。 (2) 按照科室分类统计维修费用:ICU 1.5万元 (0.56%) 、急诊科1.6万元 (0.60%) 、妇科1.8万元 (0.68%) 、中医科1.9万元 (0.72%) 、体检科2.3万元 (0.87%) 、内窥镜2.4万元 (0.90%) 、康复科2.6 (0.98%) 、手术室麻醉科4.1万元 (1.54%) 、其他4.6万元 (1.73%) 、神经内科5万元 (1.88%) 、综合内科7.2万元 (2.71%) 、眼耳鼻喉科8.5万元 (3.20%) 、外科11.4万元 (4.29%) 、供应室11.4万元 (4.29%) 、口腔科12万元 (4.52%) 、透析科12万元 (4.52%) 、检验科14.3万元 (5.38%) 、功能监察科31万元 (11.67%) 、放射科130万元 (48.96%) 。放射科、功能检查科、检验科、透析科、口腔科设备维修费用共计199.3万元, 占维修总费用75.0%。

3 讨论

大型医院设备使用周期长, 务必重视平时的维护管理[1,2]。我国医院大多为国家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 对于医院的设备配置需要按照等级医院配置标准。以本院为例, 2013年是大部分设备使用的第六年, 也是国家规定的医疗设备准许报废年限, 2013年全年设备维修共计84次, 是五年来维修频次的波峰, 维修频次的增加将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 同时设备整体运行的安全风险将显著提升, 由此建议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设备运行五年后, 应重视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及质量控制, 以确保医疗安全, 对不能达到要求的设备进行及时报废。2014年与2015年维修频次逐步回落, 与购置新设备报废旧设备有关。

设备的维修费用从2010年开始上升, 2013、2014、2015年出现激增, 与大型设备出现报修有关, 大型设备基本为进口设备, 技术垄断造成维修与管理费用居高不下[3], 建议医院应根据大型设备使用频度, 在采购环节就将后期的维保内容加入到合同内, 以保障医院的切实利益。

根据设备种类分析, 电离辐射类设备数量不多, 但维修金额巨大, 仅此一类就占维修总金额的一半, 医院设备科应重点关注放射科、核医学科等科室。监护诊断类设备也是医院设备维修的主要方面, 占总维修金额的26.7%, 此类设备使用频度高、分部广、易受环境影响等特点, 基本涵盖了医院各临床和医技科室, 同时此类设备测量的数值是与患者的病情诊断、用药剂量等直接相关, 要重点关注维修的及时性与维修后的计量问题, 尤其是B超、监护仪、心电图机等国家强制检测设备, 需将设备维修与设备计量联合, 才能达到真正的质量控制, 这将是设备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科室维修费用排序, 排名前五均为高度集成化设备比例大的科室, 这些设备自行维修不易解决问题, 同时还容易造成维修延误或二次损害, 也给下一步维保带来较大难度, 应在设备使用过程中重点关注。可设立重点科室专人管理制度, 专人联络厂家人员, 避免频繁更换维修人员导致对设备不熟悉、交接不流畅的问题。

从发展历史上来看, 设备维修管理发展历史可分成事后维修阶段、预防性维修阶段、生产维修阶段以及状态维修阶段[4], 一般设备使用四年后损坏率逐步上升, 提示我们设备的风险等级也随着使用时间逐步上升, 同时提醒设备科、总务科、财务科等职能科室应该根据医院预算情况, 提前准备购置新设备, 才能根本解决设备维修频率高、风险大的、开机率低等一些列问题。

关键词:医学装备,维修统计,维护时机

参考文献

[1]王西民.我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2) :109-110.

[2]李莽峰.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 2010, 7 (1) :45-46.

[3]谢锦黔.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大家健康, 2014, 8 (1:) 388-389.

二甲医院设备管理 篇2

2017年10月,等级医院评审专家组对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评审验收的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反馈,提出了整改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认真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普通条款C:

C、4.18.2.1输血科与临床科室诊疗需求相称(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8.2.1必备基本设备:2℃-8℃标本储存专用冰箱(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1医院感染管理(5)纳入医疗考核指标(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2)医务部门主要负责人①知晓岗位职责(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2)医务部门主要负责人②履行工作记录(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11)其他部门的主要负责人①知晓岗位职责(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11)其他部门的主要负责人②履行工作记录(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以下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熟知所管辖部门院感特点(1)分管院领导(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以下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熟知所管辖部门院感特点(2)职能部门负责人(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以下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熟知所管辖部门院感特点(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以下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熟知所管辖部门院感特点(4)临床监控小组成员(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重点科室1(1)以下人员熟知本部门、本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①医生(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重点科室1(1)以下人员熟知本部门、本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②护士(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重点科室1(1)以下人员熟知本部门、本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③工勤人员(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重点科室2①医生(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2重点科室2②护士(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2重点科室2③工勤人员(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重点科室3以下人员熟知本部门、本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①医生(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重点科室3以下人员熟知本部门、本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②护士(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重点科室3以下人员熟知本部门、本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③工勤人员(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普通科室1①医生(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2普通科室1②护士(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2普通科室1③工勤人员(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2普通科室2①医生(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2普通科室2②护士(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2普通科室2③工勤人员(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2医技科室①医生(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2医技科室②护士(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2医技科室③工勤人员(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3.1有以下现患率调查资料(1)现患率调查实施方案(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3.1有以下现患率调查资料(2)调查表及分析资料(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3.1有以下现患率调查资料(3)调查方法符合规范要求(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3.1有以下现患率调查资料(4)每年调查一次(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3.1开展的监测项目(1)包括《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的全部项目(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C、4.19.3.3下列相关人员知晓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1)分管院长(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3.3下列相关人员知晓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2)职能部门负责人(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3.3下列相关人员知晓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3)医务人员(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4.1新生儿科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非手触式水龙头(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C、4.19.5.1临床科室1:医务人员知晓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落实情况(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5.1临床科室2:手卫生措施多重耐药菌控制落实情况(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5.1临床科室2:医务人员知晓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落实情况(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5.1临床科室3:医务人员知晓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落实情况(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5.1临床科室4:医务人员知晓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落实情况(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5.1临床科室5:医务人员知晓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落实情况(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5.1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的相关资料(此项工作药械科持续完善)C、4.19.6.2重点部门1(1)医师知晓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C、4.19.6.2重点部门1(2)医师知晓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耐药率(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C、4.19.6.2重点部门2(1)医师知晓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C、4.19.6.2重点部门2(2)医师知晓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耐药率(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C、4.19.6.2重点部门3(1)医师知晓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C、4.19.6.2重点部门3(2)医师知晓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耐药率(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C、4.19.6.2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统计分析资料(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C、4.19.6.2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分析资料(此项工作持续完善)C、4.19.6.2微生物监测种类分析资料(此项工作持续完善)C、4.19.6.3制度的落实及知晓情况(1)医师知晓Ⅰ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此项工作药械科以完善)

C、4.19.6.3制度落实及知晓情况(2)品种选择正确(此项工作持续完善)C、4.19.6.3制度落实及知晓情况(3)用药时机正确(此项工作持续完善)C、4.19.6.3制度落实及知晓情况(4)术后应用时间正确(此项工作持续完善)C、4.19.7.1重点部门1(6)相关人员知晓消毒隔离制度(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7.1重点部门1(7)相关人员知晓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方法(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7.1重点部门2(6)相关人员知晓消毒隔离制度(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7.1重点部门2(7)相关人员知晓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方法(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7.1重点部门3(6)相关人员知晓消毒隔离制度(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7.1重点部门3(7)相关人员知晓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方法(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7.1重点部门4(6)相关人员知晓消毒隔离制度(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7.1重点部门4(7)相关人员知晓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方法(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7.1重点部门5(6)相关人员知晓消毒隔离制度(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7.1重点部门5(7)相关人员知晓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方法(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7.2设施设备定期检测资料(此项工作设备科持续完善)C、4.19.7.2消毒剂浓度、有效性监测资料(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7.3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知晓规范(此项工作已落实)

C、4.19.8.2向自治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上报的监测资料(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C、4.20.1.1透析室设备(9)至少具备1台能够上网的电脑(此项工作正在申请)

C、4.20.1.2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具备一定透析护理工作经验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此项工作未完成)

C、4.20.1.3透析室设备(9)至少具备1台能够上网的电脑(此项工作正在申请)C、4.20.2.2透析病历有病历书写培训与教育记录(此项工作未开展)

C、4.20.2.4透析人员对紧急意外情况的处理预案相关人员均能熟练掌握(此项工作已落实)

C、4.20.3.1针对医院感染紧急情况(1)处理预案(此项工作已落实)C、4.20.3.1针对医院感染紧急情况(2)定期演练记录(此项工作持续完善)普通条款B B、4.19.3.1对数据来源、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的(1)追踪和分析的资料(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B、4.19.3.1对数据来源、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的(2)总结与反馈资料(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B、4.19.3.1对数据来源、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的(3)对存在问题督促整改资料(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B、4.19.3.3演练脚本内容包括(1)医院感染暴发确定(此项工作已完善)B、4.19.3.3演练脚本内容包括(2)医院感染暴发指挥系统(此项工作持续完善)B、4.19.3.3演练脚本内容包括(3)重点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演练(此项工作持续完善)B、4.19.3.3演练脚本内容包括(3)重点人员医院感染暴发演练((此项工作持续完善)B、4.19.3.3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演练(1)效果评价报告(此项工作已完善)

B、4.19.3.3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演练(2)对存在问题改进的相关资料(此项工作已完善)

B、4.19.3.3对上报疑似或暴发事件的核查资料(此项工作持续完善)B、4.19.5.1微生物实验室方便查询(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B、4.19.5.2相关部门和临床科室的沟通资料信息通报渠道畅通(此项工作持续完善)B、4.19.5.2相关部门和临床科室的沟通资料对存在问题分析及反馈记录(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B、4.19.5.2相关部门和临床科室的沟通资料持续改进措施记录(此项工作持续完善)B、4.19.6.2职能部门、药事管理组织联合对细菌耐药(1)监测资料(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B、4.19.6.2职能部门、药事管理组织联合对细菌耐药(2)干预资料(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B、4.19.6.2职能部门、药事管理组织联合对细菌耐药(3)干与措施资料(此项工作持续改进)B、4.19.6.3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此项工作持续改进)B、4.19.8.2专人负责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B、4.19.8.2专人负责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1)专职人员操作熟练(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B、4.19.8.2专人负责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2)信息经过审核(此项工作持续改进)B、4.19.8.2专人负责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3)监测资料真实、准确(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B、4.20.2.4针对意外情况及并发症(1)演练记录(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B、4.20.2.4针对意外情况及并发症(2)每月有总结分析(此项工作持续改进)B、4.20.2.4针对意外情况及并发症(3)改进措施(此项工作持续改进)核心条款B B、4.19.3.2科室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自查(2)专科ICU②对自查中存在问题的总结、分析(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B、4.19.3.2科室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自查(3)新生儿科①自查资料(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B、4.19.3.2科室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自查(3)新生儿科②对自查中存在问题的总结、分析(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B、4.19.3.2科室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自查(3)新生儿科③改进措施(此项工作持续改进)普通条款A A、4.19.1.2数据或实例体现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有成效(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A、4.19.1.2临床科室1数据或实例体现临床科室对本部门医院感染与预防与控制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有成效(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A、4.19.1.2临床科室2数据或实例体现临床科室对本部门医院感染与预防与控制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有成效(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A、4.19.3.1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此项工作未开展)

A、4.19.3.1信息系统能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及分析(此项工作未开展)A、4.19.3.1监测结果对决策提供支持作用,并取得效果(此项工作未开展)A、4.19.3.3对存在问题改进及成效追踪的相关资料(此项工作持续完善)A、4.19.5.1微生物实验室可以进行耐药模式分析(此项工作未开展)A、4.19.5.1微生物实验室可以进行同源性分析(此项工作未开展)

A、4.19.5.2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支持微生物实验室报告系统能够及时向临床科室报告信息的快捷获得(此项工作未开展)

A、4.19.5.2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支持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信息系统能及时查询多重耐药菌检测结果的快捷获得(此项工作未开展)

A、4.19.5.2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支持临床科室信息系统能及时查询多重耐药菌检测结果的快捷获得(此项工作未开展)

A、4.19.5.2定期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此项工作持续完善)A、4.19.6.2多部门对细菌耐药情况联合干预措施(此项工作持续完善)A、4.19.6.2效果评价资料显示工作有成效(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A、4.19.6.3住院病历记录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医嘱符合规定≥95%(此项工作持续完善)A、4.19.7.1重点部门1(2)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落实到位(此项工作已完善)A、4.19.7.1重点部门2(2)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落实到位(此项工作已完善)A、4.19.7.1重点部门3(2)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落实到位(此项工作已完善)A、4.19.7.1重点部门4(2)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落实到位(此项工作已完善)A、4.19.7.1重点部门5(2)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落实到位(此项工作已完善)A、4.19.7.2以下部门联合对持续改进的情况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记录(1)设备管理部门(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A、4.19.7.2以下部门联合对持续改进的情况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记录(2)药事管理部门(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A、4.19.7.2以下部门联合对持续改进的情况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记录(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A、4.19.8.2本单位的监测结果与自治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区医院感染监测信息比较分析(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A、4.19.8.2数据或实例显示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持续改进有成效(此项工作持续改进)A、4.20.1.2每年对医、护、技人员履职能力评价(此项工作持续改进)A、4.20.1.3布局与分区完全符合相关规定(此项工作持续完善)A、4.20.1.3设施设备配置完全符合相关规定(此项工作持续完善)A、4.20.2.1信息系统支持血液透析质量监测(此项工作未开展)A、4.20.2.1系统能够追踪和分析相关数据(此项工作未开展)A、4.20.2.2落实改进措施(此项工作持续完善)A、4.20.2.4追踪与成效评价(此项工作持续完善)A、4.20.2.4数据或实例体现持续改进(此项工作持续完善)A、4.20.3.1数据或实例体现持续改进有成效(此项工作持续完善)核心条款A A、4.19.3.2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系统(此项工作未开展)

A、4.19.3.2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系统(1)医院感染信息系统能定期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及分析(此项工作未开展)

A、4.19.3.2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系统(2)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对医院决策提供支持作用,取得效果(此项工作未开展)

二甲医院设备管理 篇3

【关键词】县级二甲医院;护理带教工作;问题;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509-02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护理操作技能,胜任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她们今后的工作与发展[1]。随着医学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护生的层次及来源学校较多,然而目前大中专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这给医院临床实习教学与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2],也增加了医院护理安全隐患,新护士胜任工作的时间延长。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严把实习质量关,是医院教育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县级二甲综合医院临床护理实习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9~11月,在笔者所在地区随机抽取4所县级二甲综合医院的4名护理部教学负责人、20名带教老师、32名护生为访谈对象 。访谈的主要内容有:个人的基本信息,每年医院所接收护生的数量及学历情况,带教老师的概况,目前带教工作及护理实习生存在的问题,相应的管理对策等。访谈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7~48岁,教学负责人及带教老师信息:副主任护师6人、主管护师7人、护师11人;学历:本科8人,大专14人,中专2人。护理实习生的信息:本科生2人,大专生12人,中专生18人。

1.2 资料收集与分析 :采取电话访谈方法,预先拟定访谈提纲,访谈时向谈话对象讲明目的及方法,承诺自愿、保密的原则,并如实记录访谈的内容。采用开放式的提问,使用适当的语言和不加评判的态度,充分鼓励访谈对象表达自己的感受。访谈的时间选在工作比较清闲或下班时,及时整理访谈笔记,录入计算机作为原始记录,反复阅读访谈记录,整理、分析、提炼访谈主题。

2、 护理带教工作及护理实习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带教老师素质良莠不齐,缺乏正规培训 医院每年接洽的护生多,需要的带教老师多,带教老师大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资培训,教学方法随意性大,部分带教老师临床经验不足,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有些老师知识结构老化没有及时充电,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2.2 带教老师工作忙、任务重,对临床实习带教工作认识不足 县级二甲医院普遍存在护理人员缺编现象,床护比没有达到1:0.4,而使得护理人员非常忙,要完成岗位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动作还要快一些,现在的病人及家属要求又高,稍有不慎怕引发纠纷,如果学生不太能干、学习又不主动,老师们往往自己动手,给学生的操作机会就少。有些老师认为带教是一件附带的事情,没有意识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发展护理事业延续的一种需要,也是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一种方式。

2.3 护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自我管理能力弱,学习不主动,护理操作技能不熟

练 县级二甲医院护生以3年制中专生为主,她们相对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护理书写能力及临床工作适应能力较差,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组织纪律松散。不能调整学习方法,不会主动学习,只是跟着老师机械的做事,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遇到问题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现在病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病人不愿意让护生操作,护士长及带教老师怕病人不满引发护理纠纷,只有在病人及家属愿意的情况下才能让护生操作,使得护生操作机会较少。

2.4 护理理念不明确,重输液、注射操作,轻生活护理实践 护理实习生没有用心体会“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护理理念,不能用理念来指导临床工作,实习中只是机械地完成护理操作。对输液、注射等治疗性操作学习积极性高,对基础护理项目如晨晚间护理、协助病人洗漱、翻身、进食等没有兴趣,认为做好治疗性操作有成就感、生活护理低人一等,对护理工作的内涵没有正确认识。

2.5 护患沟通能力较差,护理安全意识不强 护生刚走出校门,社会阅历浅,不善与人交流,特别是面对病人及家属提出问题时更不知如何交流。另外病人的需求不断提高,许多病人拒绝护生为其治疗,对护生有一种排斥,使得护生更加不敢、不愿和病人交流。护生和病人沟通时不注意保护性技巧,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易让病人抓住把柄。职业防护意识差,对标准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自觉采取标准预防措施,特别是当发生针刺伤或皮肤粘膜被血液体液污染时不能及时规范处理。工作中遇到挫折时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容易产生对护理职业的厌倦感。

2.6 病情观察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差 很多护生不知道如何去观察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时只是机械完成老师交给的一项任务,当患者生命体征异常及病情变化时不能准确判断,不知道病情的严重性,不知道下一步应立即如何处理,缺乏评判性思维能力。

2.7 实习时间缩短 护理专业本就是一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现在就业单位往往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实习表现的好坏对就业的影响不大,护生的实习积极性不高。实习的中后期,护生面临择业、各种考试,把很多时间发在找工作、应付考试上,还有些学校为了执业考试提前几个月结束实习,使本来有限的实习时间更加不足,导致新护士就业时大多数不能胜任工作,仍需对待护生一样来帶教很长时间。

2.8 带教老师给护生写的出科成绩及评语不真实 有些带教老师没有按照护理部及科室的带教计划对护生进行出科考试,有些老师打人情分、分数偏高,有些老师打评语时没有针对护生的实习表现如实评价,只讲好话,没有点评不足。

3 管理对策

3.1 规范带教制度及科室教学管理,落实分层管理 护理部专人负责教学管理,每年护生来院前组织护士长及各科的护士长及教学组长开会,学习学校提供的实习大纲,将大纲的内容吃透,根据大纲的要求及医院的情况制订护理教学带教计划,护理部将带教计划下发给科室,科室根据护理部的计划及科室的情况制订科室带教计划上交护理部,对护生授课安排表纳入科室带教计划,在实施中有记录可查。护理教学实行“护理部教学总负责人-护士长或教学组长-带教老师”三级管理体系。对护生实行分队、分组层级管理,队长和组长由实习同学投票民主产生,队长管理组长,组长管理组员,要求管理者掌握每位被管理者情况和通讯方式,组长每周一次向队长汇报本组实习情况,队长每月召集组长开座谈会,每月一次向护理部书面反映本队实习情况。

3.2 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拔与培养 带教老师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临床知识,还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文修养、合作及协调管理能力,成为护生学习的榜样[3]。护理部要求各科室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资历、工作和带教能力、沟通能力等选拔带教老师,本科生要求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老师带教,大中专生要求护师以上职称的老师带教,选出的名单报护理部审核通过。平时鼓励带教老师自学,请有资历、丰富带教经验、热爱带教事业的带教老师传授经验,提供院外培训、进修机会,提高带教老师素质。制订带教老师综合考评方法,向护生进行对带教老师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给评选出的优秀带教老师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表现很差的带教老师将取消其带教资格一年,通过优胜劣汰不断优化带教老师队伍,使带教工作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性氛围。

3.3 规范临床护理教学,提高护生综合素质(1)做好护生岗前培训,严格落实请假制度 上岗前对护生进行3~5天集中培训,内容有医院概况、护理理念、护士礼仪、劳动纪律、法律法规、院感知识、职业防护、护理核心制度、学习方法、目前的医疗政策及形势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发放书面资料,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规范并落实请假制度,一般情况不准请假,特殊情况要请假者要有书面请假条,请假条上要有组长、队长、护士长的签名,超过3天需学校批准,请病假者要有二甲及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书。(2) 做好入科培訓 护生入科后,由护士长或教学组长集中介绍科室概况:环境、人员情况、科室专业特点、护理理念、科室规章制度、各班次的主要职责、带教老师的特点等,强调查对制度落实的重要性,让护生尽快适应护士角色。(3)注重实习期间理论和技能的培训 科室每周一次小讲课,由护士长、教学组长、教学骨干授课,内容有专科护理操作、专科仪器的使用、专科常见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专科药物知识、健康教育、护理书写等,随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每月科室针对典型案例组织护理教学查房1~2次,提前两天通知护生查房的病例,查房过程中向护生多提问,以促进学生查房前多看书、多查资料。通过查房巩固护生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护理部每月组织一次全院护生的多媒体授课,内容有护患沟通技巧、优质护理的内涵及开展情况、护理书写、健康教育的方法、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三基知识等,授课中采取互动方式,提高护生听课的兴趣和注意力,以确保达到授课的目的。注重操作技能的培训,护理操作室向护生开放,轮流安排操作能手进行指导,出科考核的护理操作80分为合格,未及格者要补考。(4) 实习的中后期,加强护生综合素质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教育的过程是协助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并促进价值及行为形态的形成[4]。实习的中后期,每个护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负责1~2个病人,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的护理均由护生完成,包括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执行医嘱、专科护理、病情观察、护理书写等,培养护生的责任性和主动学习精神,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对护生多鼓励少指责,得到病人点名表扬的护生,护士长或带教老师要在晨会上或公众场合及时表扬,以促进护生工作的积极性。对护生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带教老师要耐心指出并纠正,特别是一些原则性问题绝不姑息。实习的中后期,还要注重培养护生的病情观察能力及护患沟通能力,要求护生跟随老师参加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抢救,过后及时讲解观察要点和抢救经验;让护生参加护患纠纷时的沟通现场,学习老师的沟通技巧,感受现场的气氛,平时多向护生讲解科室护患沟通案例,提高护生解决问题及护患沟通的能力。(5) 突出人性化护理,加强护理安全意识教育 带教老师在工作中时刻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护理措施人性化,工作中关心、体贴、尊重患者,尽量满足病人合理的要求,为护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带教老师对待学生要人性化,关心、爱护学生,关注她们的心理感受,当护生遇到挫折时,老师要及时的开导学生,帮助她们正确面对挫折。经常强调“三查八对一注意”的落实,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护理安全的目标达到零缺陷、零投诉。

3.4 护理部定期召开教学及实习工作会议 : 护理部每季度召开一次教学及实习工作会议,要求全体护生、护士长、带教组长参加,向护生了解实习带教情况,征求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强调护理临床实习对今后单独工作的重要性。护士长及带教组长相互交流带教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进行分析,指导并完善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习后期,如护生找到工作要去面试,通过正常请假程序后准假。

3.5抓好出科考试和出科小结 :考核是检验带教和实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可以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刻苦钻研精神。护理部一是要求各科在实习生出科前必须落实出科考试,考核的内容主要以专科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护理操作项目年初时护理部安排好每科必考2~3个不同的操作,出科评语要根据护生平时工作能力、服务态度、组织纪律等如实做出评价;二是要求各科室在实习生出科前,召开实习小结会,征求学生对教学安排和带教意见,总结实习效果和经验,以更好地进行下一轮实习,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3.6 院校联盟齐抓共管:学生来院实习时和学校教学负责人签订实习时间合约书;加强同实习生所在学校的联系,定期将实习生的情况反馈给学校,对个别存在问题较多或违纪现象严重的,随时和学校联系;做好学院老师来医院联络工作,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医院、带教老师对她们的关心和爱护。

4 小结

笔者所在地区的县级二甲综合医院接收的护理实习生的学历层次多,人数多,且以中专生为主,另外面对新时期医疗体制的改革及社会的发展,要求护理人员要具有多元化的高素质,这对带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目前县级二甲医院护理带教及护理实习生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其关键是规范教学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护理教学队伍,带教老师不断充电提高业务水平,加强人文素质修养,增强带教意识和能力,强化护生的护理服务理念,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及工作能力,为医院输送合格的、优秀的护理人才。同时,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也得到提高,护理质量更上一层楼,病人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唐承,唐锦承,丁丽丽.加强医院实习管理经验探讨.新疆医学[J].2010,40:105-106

[2]杨晓晴,左卫华.浅析护理实习生的现状与管理对策.中外医学研究[J].2011,9(10):55-56

[3]陈士芳,任丽芳,王晓辉.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素质及带教工作满意度的调查[J].2011,26(11)64-66

二甲医院用药资讯室工作的调查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对咨询室2011年1月至6月详细登记的工作进行逐日统计, 去除无效信息, 排除主观上所做的一切工作, 以患者要求客观所做的日常工作为准。若同一患者有多重要求以首次服务项目或重点服务项目为准, 不重复统计。用药咨询包括与疾病相关的药物治疗及饮食禁忌。导诊包括介绍患者到门诊科室和亲领患者到门诊科室, 以便学习观察。

2 结果与结论

在每日的工作中用药咨询仅占总工作量的22.4%, 开药品占15.5%, 开检验单、看检验单占16.2%导诊占20.2%, 量血压7.1%。结果见表1。通过以上结果可得结论:用药咨询室可兼顾开展与用药咨询相关的工作。

3 讨论与体会

3.1 二甲医院的药学服务应以满足患者不同要求为目标

凡是到用药咨询室咨询的患者, 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专业知识的服务, 更多是想以最低的成本、简捷的途径治疗疾病, 特别是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就是为了开药而来, 便捷取药是他们的目的, 若不满足, 便不再来咨询, 甚至还会引发服务矛盾;还有不愿做检查的患者来咨询的目的就是想先开点药吃吃试试, 若有效下次还来, 还可能推荐其他患者来;还有的是为了开检查单、测血压, 若均以不属自己的业务范围而推掉, 将使用药咨询服务的影响力大打折扣。我们在保证患者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同时开展相关的服务, 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按患者要求开药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患者快速缴费的需求, 而不是为了作为处方备查。这样既不违反《处方管理办法》, 亦有利于开展用药咨询业务。不然在基层纯粹的用药咨询服务之路会愈走愈窄, 上层管理者不妨先允许基层医院开展药学服务时多做些探索性尝试, 待积累一定经验后再做具体的规范。

3.2 药学人员从事用药咨询时要培养药学思维、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药学思维的培养要依赖扎实的《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完善。看《内科学》是为了对比、运用、检验所学知识, 是为了能正确选择、组合、配伍药物;、读《诊断学》是为了能正确解读化验单、检查报告单, 也是为了更好的选择药物;学《护理学》是为了能正确为患者测量血压, 也是为了更好的与患者沟通, 有利于用药咨询的开展。在提供药学服务时, 要学会综合运用药理、药动学知识解决问题, 不断丰富、完善药学思维, 提高服务水平。

3.3 最能体现药学服务价值的咨询是:能为患者推荐所需药品并能被患者接受, 且能收到反馈信息

二甲医院医疗设备购置考察论证制度 篇5

1、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过程按«医疗设备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办理,经设备管理委员会讨论,确实需要考察的遵照制度执行,不需考察的直接进行可行性论证。

2、根据使用科室医疗设备购置申请,设备管理委员会讨论认为资料不足须考察后再论证的,应提交分管院长批准,由分管院长组织使用科室,药械科的人员及相关专家进行考察。

(1)考察期间应多方收集信息,参观实物,走访用户,考察内容包括仪器品牌、生产厂家、性能、价格、诊疗收费情况、售后服务、厂方所提供枝术资料、外观及配件供应情况。

(2)考察结束后应提交考察报告,交分管院长组织设备管理委员会进行论证,做出论证报告交院长批准,同档次设备至少提供两种型号供选择。

(3)考察报告,论证报告交药械科存档。

二甲医院设备管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共200例被诊断为医院感染。其中男116例, 女84例;年龄70~85 (76.2±5.8) 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与我国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中相关描述相符合, 经我院痰、血、尿及其他分泌物等培养及其他辅助性检查, 医生确诊。

1.2 方法

对本次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临床医生与护理人员针对病例进行探讨, 对导致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进行探究并制定对策。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类型详见附表。

3 讨论

患者出现感染因素具体如下: (1) 心理因素。老年患者出现感染后会有多种临床症状出现, 诸如咳痰、咯血以及胸痛等, 这些病症都会有强烈的生理痛苦, 而病程延长使得患者心理承受巨大压力, 对于治疗的预后效果没有足够的信心, 因此恐惧、悲观以及焦躁等负面情绪会随之出现,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住院具有长期性以及反复性等特点, 加上生活自理能力衰退, 这些都使得负面情绪被扩大, 对于治疗不能积极主动配合导致防止效果不突出, 因此出现医院感染概率较高。 (2) 生理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上呼吸道带菌率大约占据所有患者的15%左右[3], 老年患者需要特殊照顾不仅因为体质虚弱, 且本身伴发有各种基础疾病, 疾病复发率极高, 在多次治疗后免疫功能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相对于其它人群呼吸道受到真菌侵入的概率更高, 导致肺部感染出现。患者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药物, 体内病菌出现了变异, 对抗生素类药物有了强大的抵抗能力; (3) 环境因素。老年患者陪护较多, 探视频率高, 这使得空气污染严重。医院对患者应用医源性治疗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 使得患者自我防御能力减弱, 因此真菌定植感染概率升高。对患者的护理措施存在不足, 食物污染、手污染以及呼吸器械感染等都提高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诱发概率。

从本次研究中可见二甲综合医院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出现院内呼吸系统感染概率最高, 占所有被诊断为医院感染患者的67%, 相对于其它患者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 。本次研究针对感染因素制定预防措施, 具体如下[2]: (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和老年患者主动沟通, 对于患者倾诉的内容要仔细倾听并有所重视,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给予帮助, 对患者的疑问进行全面仔细的回答, 这有助于缓解因为疾病未知性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告诉患者应该保持开朗向上的心理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同时主动配合履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2) 防止药物滥用。对于抗生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 抗生素使用泛滥是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重要因素。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病原学检查, 抗生素使用要在药敏试验结果基础上进行, 用药时间要短避免正常防御机制受到破坏, 降低感染疾病出现概率[3]。

摘要:我院属于二甲综合医院, 2010年1月2012年12月呼吸内科收治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200例,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相对于其它感染疾病类型, 呼吸系统感染是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感染, 占所有统计人数的67%。相对于其它系统感染有显著差异性 (P<0.05) 。经过对症治疗之后多数有明显好转。老年患者相对于其它患者由于自身身体机能处于衰退的时候, 对于病毒及其他病原体抵抗力较弱, 需要了解出现感染疾病的高危因素并制定防范措施, 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呼吸内科,感染因素,措施

参考文献

[1]曹淑钧, 房玉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10, 21 (5) :162-163.

[2]文春芳.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探究[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11 (7) 155-156.

二甲医院设备管理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某二级甲等医院2004-2008年病案室归档病案, 并按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原则, 以住院病案首页住院主要诊断进行统计分析。

1.2 分析方法

统计描述7种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年度住院例数占住院总例数比例。

2 结果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某医院2004-2008年共收治住院病人56 076例, 其中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和糖尿病等7种慢性病12 473例, 占住院病人总例数的22.2%, 7种慢性病年度住院例数占年度住院病人总例数的比例在20.9%~23.2%之间。

就分析的7种慢性病, 按年度住院例数占年度住院病人总例数的比例排序, 5年来, 某医院恶性肿瘤始终处于首位, 脑血管病始终居第二位。

从7种慢性病年度住院例数来看, 某医院收治的各病种绝对数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糖尿病。如2004年度收治的糖尿病病人75例, 2008年达337例, 是2004年的4.49倍。

*:指缺血性心脏病

3 讨论

某二级甲等医院为皖东地区唯一一所以肿瘤医院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统计结果表明:5年来, 该医院7种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年度收治住院例数占年度住院病人总例数的比例在20.9%~23.2%之间;按年度住院例数占年度住院病人总例数的比例排序, 恶性肿瘤始终处于首位, 脑血管病始终居第二位;且各年度收治的各病种住院例数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糖尿病。

统计结果提示:我院做为皖东地区唯一一所肿瘤医院应以肿瘤防治为重点, 应根据住院需求和病种的结构, 调整科室设置, 加大投入, 增设床位、人员, 关注人才培养和新技术的引进, 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3]。

控制慢病, 预防是唯一出路[4]。针对慢病采取高技术治疗对策, 在发达国家中已被广泛实践过, 实践证明, 这种做法不仅要耗费巨额资源, 而且收效甚微。应充分发挥医院在预防慢性病中的重要作用, 借助医院的场所和医务人员的权威性, 在临床实践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慢性病防治知识教育, 相比较其它措施, 对于提高居民的慢性病防病意识, 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具有明显优势。

同时, 为体现医院发展的社会责任, 结合医院自身特色, 积极组织医务人员深入社区[5],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咨询, 把健康人群及亚健康人群纳入服务范围, 针对社区重点人群给予恰当的健康体检, 做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6]。

参考文献

[1]李建芬.2001-2003年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 2006, 23 (2) :189.

[2]孙仁峰, 李亚东, 张兵, 等.东北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病例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 2006, 23 (5) :475.

[3]杜春花.2000年-2007年我院老年住院患者死亡病例分析[J].中国病案, 2008, 9 (11) :37.

[4]马红武.近5年恶性肿瘤住院病例的分析[J].中国病案, 2007, 8 (7) :40.

[5]赵晓娟, 任月红, 张雅琼.142例脑出血病例统计分析[J].中国病案, 2008, 9 (3) :36.

二甲医院设备管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自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三年间在我国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20名, 平均分成两组, 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60名患者, 患者基本情况见表1。

经过对上表进行统计学分析, 我们发现这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没有明显差异, 因此具有很高的可比性。

1.2 使用设备

对照组使用西门子SPIRIT双排螺旋CT机, 使用MEDRAO vom600c高压注射器;实验组使用西门子6排螺旋CT扫描机并且使用Aw4.2后处理工作站。

1.3 检查前准备

所有患者检查前一律除掉扫描区域内的所有金属物, 并且在检查前6h停止饮食, 扫描腹部及盆腔的患者在检查前口服白开水一杯或者使用800~1000m L的浓度为2%~3%的碘水对比剂作为胃肠对比剂, 在患者接受腹部扫描前半小时口服, 盆腔扫描前四小时口服, 确保在进行CT扫描时膀胱处于充分充盈状态。所有接受扫描的患者必须在检查前接受碘过敏检查, 在静脉注射1m 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15min后没有异常反应后才能进行CT扫描。接受检查前必须由家属签字。

1.4 检查方法

所有接受检查患者均采取仰卧位在SCT检查床上扫描头部、胸部、腹部及盆腔定位像, 采用高压注射器以每秒3m L的速度将非离子型碘比乐370注射入患者经脉。对比剂总量为80~100m L或者根据体重每千克1.5~2m L的比例进行注射。头部扫描时延迟时间为20~30s, 扫描层厚度为3mm, 螺距为1.3, 电压120k V, 电流150~180m A。胸部、腹部及盆腔扫描均采用螺旋方式扫描, 扫描条件为电压130k V, 电流160~200m A, 扫描层厚度6~9mm, 螺距1.2~1.7。扫描后图像传至工作站, 利用后处理软件进行分析重建。

1.5 统计学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 数据处理行校正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经过两组扫描结果对比, 实验结果见表2、表3。

经过统计学处理, 两组P<0.05, 因此两组的总体有效率有明显差异。由此可以看出, 6排螺旋CT在临床扫描应用中效果明显好于双排螺旋CT扫描。

3 讨论

“排”是指的CT扫描机探测器的阵列数, 一般来说排数越高的CT扫描机其探测器宽度也就越宽, 在一次扫描完成的宽度也就越大。排数越多的CT扫描器其扫描速度也就越快, 目前来说, 一个64排的CT扫描器可以实现周转0.33s, 一次心脏扫描仅需8~10s的时间。从理论上来说, 在临床扫描应用中的螺旋CT扫描器其排数越高越能达到最好效果。在扫描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探测器工作的间隔, 同时可以降低噪声从而为提高CT成像的质量和纵向分辨率提供帮助。目前来说, 广泛运用在我国二甲医院的螺旋CT扫描机具有快速数据采集分析的优势, 能够满足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身体各部位进行大范围不间断扫描的要求, 而且随着CT探测器排数的增加扫描结果形成的影像信息也更加清晰稳定, 从而为提高CT成像功能奠定基础。

在我国二甲医院中使用6排螺旋CT进行临床扫描具有极为突出的优点。简单来说, 这种6排螺旋CT是以成熟的医学技术和高性能的医学部件为基础的, 同时还很大程度上对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了融合和改进, 能够满足在短时间内对大范围的薄层进行容积扫描的工作任务, 在实际医学临床工作中能够进行多平面重建、3D重建以及血管造影的工作, 在临床应用上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和丰富的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立体影像。这一技术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6排螺旋CT大幅度地提高了时间分辨率。在双排CT扫描环境下, 由于扫描速度较慢, 扫描时间过长, 患者的屏气时间也随之增加, 但是患者由此引起的较大幅度的胃肠蠕动以及心跳等都可能使CT扫描影像信息出现重影。而使用6排CT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点。此外, 6排CT还能实时观察不同的器官在正常以及病态情形下的不同组织供血情况和微循环现象, 这就为实现多期扫描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二, 二甲医院中使用6排螺旋CT在临床中进行扫描可以有效提高空间分辨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 对比于双排螺旋CT, 6排螺旋CT在扫描范围上实现了大范围的突破。扫描范围的扩大同时带来了更薄的扫描层厚度。这样就使得扫描结果经Aw4.2后处理工作站处理后能够将图像清晰度大幅度地提升。

此外, 6排螺旋CT的使用大幅度地减少了患者对比剂的用量。由于6排螺旋CT的扫描速度更加快速, 对比剂的注射速度也随之增快, 到达靶器官的时间也就减少了。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患者在接受扫描前的总体用药量大幅度减少同时还可以保证血管更为明显清晰的对比度。

但是, 6排螺旋CT在带来大量好处的同时也给扫描检查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首先来说, 扫描层厚度变薄以及扫描范围的扩大给患者带来了放射剂量的增加, 对患者的身体存在一定不利影响。其次就是每位患者扫描图像清晰度和数量的增加也给大容量存储介质的使用带来了更大的要求。此外, 由于二甲医院的患者大都不具备较好的经济条件, 但是6排螺旋CT扫描费用较高, 对患者是一种负担。

综上所述, 在本研究的研究过程中, 患者接受6排螺旋CT扫描能够在头部、胸部、腹部及盆腔等部位的扫描过程中都能呈现较好效果, 相比于双排螺旋CT的扫描效果, 6排螺旋CT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客观和全面的患者病灶图像, 从而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总之, 在我国目前二甲医院中使用6排螺旋CT能够有效地增强扫描检查效果, 提高患者病灶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因此, 在二甲医院中推广6排螺旋CT临床应用有很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汉忠, 王元银, 冯中华, 等.双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二甲医院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 2011, 13 (9) :3154-3155.

[2]王巍.多排螺旋CT与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研究[J].机械临床杂志, 2010, 10 (29) :54-55.

[3]李松年, 唐光健.CT检查技术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55-67.

[4]阮君, 刘小玲, 阮慧.6排螺旋CT在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9 (6) :94-95.

二甲医院设备管理 篇9

关键词:消渴丸,二甲双胍,血糖水平,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目前是临床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是引起自身代谢紊乱的直接病因。临床上90%以上属2型糖尿病[1]。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率出现递增趋势,且肾病、心血管疾病、眼病等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因此,控制血糖水平是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重中之重。鉴于此,为了探讨消渴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是否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发病率,笔者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40例,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6~63岁,平均(49.1±4.2)岁,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9~67岁,平均(52.4±3.3)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3个月,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降糖药物的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具体见表1。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2010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诊断标准[2]:(1)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致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表现)加随机血糖(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测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2)空腹血糖(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7.0mmol/L(126mg/dl);(3)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符合上述任意一项即可;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若两次均达上述标准者任意一项即可。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气阴两虚证主证:口干舌燥,气短乏力。次证:口渴多饮,多食,五心烦热,口苦,少气懒言,失眠,便秘。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细弦。

1.3 纳入标准

(1)符合2型糖尿病西医诊断标准者;

(2)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未用其他方式治疗或服用其他药物者。

1.4 排除标准

(1)1型糖尿病患者;

(2)服用本药过敏者;

(3)合并各种感染及肿瘤患者;

(4)合并心、肝、肺、肾、造血系统功能不全者;

(5)年龄<36岁或>67岁患者;

(6)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精神障碍患者;

(7)低血糖及高渗性昏迷患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饮食控制、运动、戒酒),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服用消渴丸,10粒/次,3次/d,饭前温开水送服;盐酸二甲双胍,0.5g/次,3次/d,饭后服;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二甲双胍,0.5g/次,3次/d,饭后服,若血糖控制不佳则逐渐增加剂量,最大至100mg/次,两组用药期间,均停止一切内服药及其它治疗方法。两组均连续服药3个月,观察疗效。

1.6 观察指标

1.6.1 结局指标

在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外周血采集的血清进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变化。

1.6.2 安全性观察指标

密切观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等项目;观察治疗期有无药物过敏及精神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1.7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临床指导原则》[3]: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0mmol/L或比治疗前下降40%以上,餐后2h血糖<7.8mmol/L或比治疗前下降4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所好转,空腹血糖<7.0mmol/L或比治疗前下降20%~30%,餐后2h血糖<11.1mmol/L或比治疗前下降20%~30%;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改善,或症状加重,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当结果为P<0.05时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均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血糖指标变化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FPG、2h PG、TC、TG、Hb AIc水平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糖指标变化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疗效评价(见表3)

注: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02,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观察

治疗组服药2周后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观察几天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腹胀,4例患者出现下肢水肿,但可耐受,不影响治疗继续服药。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心、肝、肾、血管系统等异常情况,均无低血糖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发泄紊乱性及进展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若长期血糖控制不佳,随着病程的进展,极易发生急、慢性并发症,使临床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显著升高[4]。因此,寻求一种既可以降低血糖又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是患者共同的期盼,同时也是临床医师共同的研究目标。

中医学认为,2型糖尿病归属“消渴症”,糖尿病三型中最多发的为气阴两虚型,也是其形成的最终状态,故其治疗重点在于养阴生津,补气养血,平衡阴阳,达到阴阳脏腑相对协调的作用[5]。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减轻气阴两虚证症状,无毒副作用,无低血糖发生,胃肠道及水肿症状也较轻,并能改善患者体质。消渴丸中生地、天花粉养阴清热生津,葛根升气生津止渴,黄芪养阴益气补肾,山药、五味子配合加强养阴生津之功。此外,消渴丸中存在格列本脲,其意义主要是通过对肝脏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使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降低,并能防治血管病变,由于其剂量的个体化、精细化使血糖水平控制更加理想。现代研究表明,消渴丸不仅可以降血糖,还能降血脂,可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防止2型糖尿病并发的心血管、脑等病变发生。白丽红等[6]报道将消渴丸运用于70例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观察疗效。结果发现中药消渴丸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治疗疗效突出,患者满意。

盐酸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药物,属于胰岛素的一种增敏剂,可增强糖的摄取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增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耐受能力,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另外通过抑制肾脏和肝脏的糖异生作用起到控制血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体重的双重作用,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能控制血脂水平及大大降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7]。但由于其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多,因此,在本研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观察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并体现其优劣互补的作用。本研究中,治疗组采用消渴丸+盐酸二甲双胍方式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对其血糖水平检测分析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FPG、2h PG、TC、TG、Hb AIc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3个月,治疗组FPG、2h PG、TC、TG、Hb AIc水平分别达(8.43±0.96)mmol/L、(6.23±2.12)mmol/L、(5.78±1.08)mmol/L、(2.29±1.16)mmol/L、(5.85±2.14)mmol/L,比较分析发现治疗后的血糖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PG、2h PG、TC、TG、Hb AIc水平达(8.51±1.17)mmol/L、(8.54±0.29)mmol/L、(6.57±1.28)mmol/L、(2.71±1.05)mmol/L、(8.27±1.71)mmol/L,结果发现明显比治疗前降低,随着疗程的延长,通过分析还发现治疗组治疗后血糖水平降低比对照组治疗后血糖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其总有效率可达92.5%。这些均说明消渴丸+盐酸二甲双胍在调节和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能提高患者依从性,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这与刘春英[8]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如果将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戒烟和消渴丸+二甲双胍联合起来治疗2型糖尿病,更能体现中西医结合优劣互补、相得益彰的优势,其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2型糖尿病患者信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建军.消平丸联合瑞格列奈片强化血糖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4):1035-1037.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01):81-117.

[3]陈名道.胰岛β细胞的“糖毒性”、“脂毒性”与“糖脂毒性”[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5(1):5.

[4]段世双.格列美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153-154.

[5]孙健,孙青.调糖降糖汤治疗Ⅱ型糖尿病231例[J].陕西中医,2011,32(4):423-425.

[6]白丽红,丁丽,邹宇.中药消渴丸用于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治疗疗效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2.55-56.

[7]金波.盐酸二甲双胍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12):1318-1319.

二甲医院设备管理 篇10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A医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病例资料较完整的T2DM患者510例,其中男290例,女220例,年龄16~87岁,平均(56.67±13.87)岁。病程0~42年不等,平均(11.20±8.02)年,最短3 d,最长42年。选择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B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病例资料较完整的糖尿病患者355例,其中男195例,女160例,年龄34~78岁,平均(52±15.56)岁。病程0~34年不等,平均(12±9.54)年。

1.2 方法

记录两家医院住院T2DM患者出院时是否应用二甲双胍(包括各种剂型),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情况,未选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原因。

1.3 T2DM诊断符合

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所采用的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及分类标准[2]。除外以胰岛素治疗为主的1型糖尿病、分型未定的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肝功能不全指血清转氨酶大于正常上限值的3倍,肾功能不全以eGFR≤60[mL/(min·1.73m2)]为界。

1.4 统计方法

数据输入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表格录入,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例数的构成比的差异应用χ2检验,均数表示应用表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①A医院510例T2DM患者出院时降糖方案中含有二甲双胍的为395例,占总患者人数的77.45%,选用其他口服药者70例,以阿卡波糖最多,占总患者人数的13.73%,无口服药者45例,占总患者人数的8.82%,其中5例通过饮食和运动可使血糖控制良好,糖化血红蛋白在6.4%左右,余40例全部单用胰岛素治疗。510例T2DM患者出院时方案中含胰岛素者共有297例,其中联用二甲双胍的共有237例,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的比率为79.80%。B医院355例患者出院时降糖方案中含有二甲双胍的为262例,占总患者人数的73.80%,选用其他口服药者55例,以磺脲类最多,占总患者人数的15.49%,无口服药者38例,占总患者人数的10.70%,其中共7例未用药治疗,5例通过饮食和运动可使血糖控制良好,2例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期间,余31例全部单用胰岛素治疗。355例T2DM患者出院时方案中含胰岛素者共有201例,其中联合二甲双胍的共有145例,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比率为72.14%。见表1。

②A医院二甲双胍联用其他口服药的患者共有249例,联合最多的为α-糖苷酶抑制剂,共111例,药物主要是阿卡波糖;联合磺脲类的有77例,包括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喹酮等;联合格列奈类76例,主要为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联合DPP-4抑制剂29例,主要为西格列汀和沙格列汀;395例使用二甲双胍方案中联合应用胰岛素的共有237例。其中46例为3种口服药联合。B医院二甲双胍联用其他口服药的患者共有176例,联合最多的为磺脲类有86例,包括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喹酮等;其次格列奈类50例,主要为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共25例,主要是阿卡波糖;联合噻唑烷二酮类15例,主要吡格列酮;262例使用二甲双胍方案中联合应用胰岛素的有145例。无3种口服药联合病例。在分别与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DPP-4抑制剂及噻唑烷二酮类联合应用方面,两家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aP<0.05。

③A医院患者中,未应用二甲双胍的共有115例,其中45例无口服药,分析原因是主要是肝肾功能不全,占64.44%,其次是不耐受,包括胃肠道反应,以腹泻、恶心、腹痛为主要表现,另有皮疹等过敏表现,其他原因中有2例原因不明,2例患者拒绝应用,1例胰岛素量应用较小。70例选用其他口服药组中,主要原因是肾功能不全,占50%,其次是不耐受,表现为胃肠道反应、过敏等,第三为其他原因,其中高龄者7例(年龄≥80岁),消瘦者(体重指数≤18.5 kg/m2)5例,原因不明者3例。在B医院无口服药物组中,不耐受及其他原因所占比例较A医院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其他口服药组,肾功能不全较A医院降低,其他原因较A院升高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包括高龄、消瘦、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病人认为二甲双胍有肝肾毒性拒绝服用等,医生对二甲双胍益处认识不足出现选择偏移也是其原因之一。见表3。

3 讨论

2014年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指出:如无禁忌症或不耐受,二甲双胍是治疗T2DM的首选药物和药物联合中的基本用药,且应一直保留在T2DM的治疗方案中[1];上面两家医院的使用情况也说明了二甲双胍在T2DM治疗中“基石”地位;其作用机制除了我们熟知的抑制肝糖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和减少脂肪合成改善胰岛素抵抗外,还有减少小肠内葡萄糖的吸收,改善胰岛素敏感指数,提高胰岛β细胞对血糖的应答,升高GLP-1水平等[3,4],基于二甲双胍的多种降糖机制,其有良好的降血糖能力,同时还可与多种口服药及胰岛素联合,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本文中A医院联合最多的为阿卡波糖,与患者体重普遍超重有关,两者联合可进一步降低体重,B医院联合最多的为磺脲类,与纪立农等在中国大中城市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治疗患者药物使用调查分析中所报告的一致[5]。二甲双胍可改善糖尿病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共同土壤”胰岛素抵抗,具有大血管保护作用[6],在张金鹰等189例糖尿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研究中,二甲双胍组较非二甲双胍组1年心功能有明显改善,生存率明显提高,是目前唯一被2013AACE指南推荐的心血管获益证据的降糖药。该文中有部分患者合并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而放弃二甲双胍,我们需重新认识。该文中患者出院治疗方案中放弃二甲双胍的主要原因仍是担心二甲双胍的安全性,在李萌、纪立农的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安全性报告指出:在合适剂量的二甲双胍低血糖发生风险低,无肝肾毒性,且与乳酸酸中毒的风险增高无关,因此二甲双胍是安全可靠的降糖药,甚至有研究提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冠心病可能从治疗中获益。该文中肝肾功能不全放弃应用二甲双胍所占比例最高,需多次检测肝肾功,如血清转氨酶恢复后仍可应用,肾功当eGFR>45mL/minl.73m2,可监测使用。对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分型待定患者,仍可根据病情应用二甲双胍,中国1型糖尿诊治指南支持T1DM在应用胰岛素前提下联用二甲双胍,可降低患者血脂,减少胰岛素用量,但两家医院在此类患者中均放弃应用二甲双胍。有胃肠道反应患者可从小剂量用起,大部分仍可耐受,还有高龄、体重低、冠心病不是二甲双胍的禁忌。综上在该研究中放弃二甲双胍的患者中仍有部分可以使用,从而达到临床获益。该研究虽然病例数量有限,但望通过该研究再次提高我们对二甲双胍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使用率,使更多患者临床获益。

注:a P<0.05。

参考文献

[1]母义明,纪立农,宁光,等.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8):673-679.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5-8.

[3]Lupi R,Del Guerra S,Tellini C,et al.The biguanide compound mefformin prevents desensitization of human pancreatic islets induced by hing glucose[J].Eur J Pharmacol,1999(364):205-209.

[4]Cho YM,Kieffer TJ.New aspects of an old drug:mefformin as a 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enhancer and sensitizer.Diabetologia,2011(54):219-222.

[5]纪立农,吴晶,陈颖丽,等.中国大中城市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治疗患者药物使用调查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9):736-738.

上一篇:初中语文生态课堂下一篇:锅壳式燃气热水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