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活动教学

2024-07-24

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精选十篇)

初中地理活动教学 篇1

一、初中地理操作式活动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通过适当实践操作, 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把握地理知识与技能,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在新课标下, 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手脑并用, 可见学生的外在实践活动与内在思维活动同样重要。对于地理而言, 其内容与生活、自然紧密相联, 并非单一思维, 而需学生手脑并用。同时, 地理学习是一个特殊认知与实践过程。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重视结果, 更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这包含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 如动手、动脑、动眼等。所以, 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需进行操作式活动教学, 让学生参加到实践操作中, 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操作, 从而形成知识, 提高能力。

二、初中地理技能操作式活动教学实践

在技能操作式活动教学中, 注重的是技能训练, 也就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其具体步骤如下:

1.明确地理活动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明确活动课题。这需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与能力等, 然后再确定本次活动的具体题目, 活动过程中的要求与方法, 以及本次活动需达到的目标等。在这一环节, 教师主要起着指导与启发作用,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将他们导入学习意境之中。其次, 对学生活动操作方法, 教师需事先加以指导, 明确要点, 突出关键点, 让学生能够明白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 并能积极独立思考, 让学生在心理上做好活动准备, 保证活动的方向性。例如, 学习完“等高线的判读”后, 教师可明确操作的课题——等高线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模型。第一, 教师方面。首先布置活动任务,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橡皮泥捏制高线地形模型, 并在纸上作出等高线地形图, 同时, 提出要求, 该模型应具有两个不同高度的山顶, 两个不同陡缓的上坡, 以及不同的地表形态, 如陡崖、鞍部、山谷与山脊等。第二, 学生方面。了解老师布置的任务, 即动手制作高线地形图及其模型, 积极思考, 感知内容, 并做好准备工作。

2.加强实际操作环节

这一环节是活动教学的主体部分与关键之处, 需要老师事先精设计划。在这一环节中, 需要学生根据活动内容, 利用所需知识, 开动脑筋, 设计最佳方案, 动手自主操作。而教师主要是进行指导与组织, 巡视学生操作情况, 纠正学生的错误, 点拨、启发学生思维。有必要的话, 还需个别辅导, 有效调控课堂秩序。如学生依据所学的等高线知识来设计方案, 制作模型:①将橡皮泥捏成山形, 仔细观察其形态;②在白纸上画出所捏制的山形, 需突出其整体姿态;③在橡皮泥上用彩笔画出等高线;④沿着等高线用刻刀切割橡皮泥。⑤用竹签或者钉子由山顶穿孔到底, 在每次画等高线时对齐孔。⑥把所切橡皮泥底端放于纸上相同位置, 依据其作出相应的地形图。⑦认真观察所绘地形图, 与橡皮泥的山形对比, 探究等高线特征及其地形关系。

三、注重作品展示与改进

在这一环节中, 先是学生展现制作的作品, 生生互评、互议, 改进作品。然后教师进行评价, 帮助学生纠正、改善, 并再次操作。在教师评价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展示成果, 教师需及时反馈与评价, 不单是评价结果, 更需评价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及时改善。其次, 调动学生积极性, 给学生改进机会。再次, 多样化评价方式。如教师评, 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 让学生于评价过程中学会承担责任, 努力改进不足之处, 同时, 教师需注重学生自评, 并对学生展开个体化评价, 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所得到的方法与技能, 公正公平地评价学生的成果, 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如在作出等高线模型与地形图后, 学生展示自己所制作的模型与绘制的地形图, 生生互评互议。然后教师选出优秀作品用投影仪向全班学生展示, 共同欣赏与借鉴。对于不成功的作品, 教师应分析其原因, 让学生及时改进后再次重新操作。

四、形成技能, 培养创造能力

这一环节, 要求学生把握相关的操作规则与操作方法, 将知识内化为技能。在实践活动中, 教师还需多多肯定与鼓励学生。当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后, 教师应予以肯定, 适时鼓励, 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初中地理活动教学 篇2

我国的教学模式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就导致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培养,而忽略了实践活动的组织以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又因为地理本身具备的实践性以及思维性的特点,教学过程中相关活动的缺乏就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但是新课标下地理“活动“栏目教学的`开展,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教师通过“活动”栏目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活动”栏目的实施策略

1.充分的活动准备工作

教师对“活动”栏目的教学可以通过组织主题“活动”进行开展。在组织主题活动时,教师首先要精心的挑选活动的主题,然后对活动方案进行仔细的设计,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活动的内容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并要富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教师在对活动主题进行选择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题目,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在不断的分析和思考中,增强对“活动”的兴趣。

2.自主性的活动形式

教师在对“活动”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后,还要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来安排不同的活动形式,如小组讨论、课外调查等等,不管是什么样活动形式,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自主性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参与度。

3.科学的评价方式

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对活动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哪些成功之处以及不足的地方。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多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增强。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中“活动”栏目教学的重点在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邓秋萍。初中地理活动栏目教学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03)。

浅析初中地理有效活动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地理;有效教学

一、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现状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地理教学活动建议。七年级、八年级共有活动建议27个共16类,具体为:地理观测、动手制作、运用地图、拼图游戏、模拟演示、参观体验、辩论活动、讨论活动、学习交流、角色扮演、献计献策、撰写小论文、乡土地理调查、地理知识竞赛、野外地理观察等。

二、初中地理有效活动教学的设计及实施要求

1.活动目标和教学目标具有 一致性

有效地理活动教学必须与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致。地理活动教学与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共同达成地理学科课程目标的实现。如果脱离了地理教学目标,那么地理课程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就不存在了。

2.活动教学情景设置要具有趣味性

有效地理活动教学中要引入一些有趣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活动教学的趣味性。如,学习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时,笔者就穿插了一个活动:我们惠安女子的服饰有什么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及惠安女子的生产生活有何关系?利用这类乡土气息浓厚的话题让学生去联系生活、深入生活去探究,学生兴致很高。

三、初中地理有效活动教学的内容设置

1.突出对生活的观察

“地理即生活,生活即地理。”将一些学生看得到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地理景观和地理问题纳入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不一定在一节课上完成,也可以是一个时段,乃至一个学期或一年。如让学生观看月相的变化,就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2.突出对基于难点的释疑

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地理知识难点可有效运用活动教学来解决。如,“34个省级行政区”的教学中有大量的概念、地名及其空间分布,这是个难点问题,其难度不在于“深”而在于知识点的“多”。以前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逐个说出省名,并且熟记简称,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兴趣索然,效果不佳。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效果会更佳。

3.突出对实践的延伸

20世纪初期,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这对于与实践关联度非常高的地理学科教育尤其重要。在地理课程标准中,义务教育阶段明确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其中,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具有创新价值。因此,野外实践活动内容是地理有效活动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可以选择跟当地有关联的一些教学内容进行活动教学。

4.突出对情感的体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不能通过空洞的说教,必须赋

予一定的知识情境,在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等,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关心我国国情及家乡的环境和发展,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形成全球意识,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有效活动教学的实施建议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活动教学,需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活动方案,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1.加强活动教学的目标定位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需要考虑该活动要落实什么地理知识,培养何种地理技能或地理能力,形成何种地理方法,实现怎样的情感体验,达成怎样的观念等,从而对活动教学目标加以正确的定位。一般活动的实施重在方法与技能的培养,引导正确的地理思维,形成科学的地理观念。

2.巧妙创设地理问题活动教学情境

创设活动教学情境的途径与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可通过教材、互联网、电视或报纸等途径提取生活中的热点地理新闻,还可以利用地图、实验、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形式创设地理问题情境。例如,在时区教学中可以创设以下情境:播放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精彩镜头,提出地理问题:(1)世界杯在哪个国家举行?该国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大洲?(2)本届世界杯的大部分比赛安排在北京时间凌晨举行,而我们看到现场的比赛场景大部分却是下午,为什么?

3.有效发现或提出地理问题

这往往是有效活动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能力,设计不同程度的地理问题。针对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针对中等程度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有关地理问题,或教师提出较为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针对程度稍差的学生,教师应当事先设计一些问题,且采用小步子,渐进性的问题呈现方式为宜。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梯度性、开放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将有效活动教学引向深入,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程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修养。

4.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在有效活动教学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分组制订工作计划、分组观测和检查、分组讨论与交流等合作学习。例如,结合学校组织学生到厦门“梦幻世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设计“认识和使用地图”的教学活动:(1)组织分组: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每组5个学生,选出组长,分发“梦幻世界”游乐项目分布图。(2)布置活动任务:任务一,讨论并找出从大门到本小组选定游玩项目的最近路线及行走方向,设计科学的游玩路线;任务二,根据图中的比例尺,大致估算本小组行走的距离和所需的时间;任务三,汇报本次活动小组是怎样辨别实际方向的,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还有哪些?(3)课堂上汇报交流,教师评价。

5.注重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

在有效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小组间互评。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其深入地参与活动教学,提高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引导与评价要合理、恰当。教师要对学生交流、表达的结果有所预设,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头脑,树立“地理即生活,生活即地理”的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地理资源,组织开展有效活动教学,巩固和应用课本知识,开阔视野,提升地理学习能力,形成科学的地理观念。

初中地理活动教学 篇4

一、以设计促效率

初中阶段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活动”栏目的设计是否科学,方案是否可行等,对于活动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的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教师要提前做好活动内容的设计工作,对于活动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和安排。教师可以将不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作为分类标准,将活动分为教师指导类、自主预习类、课堂活动类、室外活动类及社会活动类等不同类型。结合不同类型活动的具体特点,教师再进行相应的活动方面的设置。例如,在“中国的地理差异”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提问:“我国疆域辽阔,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什么把我国划分为四个地理区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一些地区划分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这些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之处。在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可以针对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人文特点等内容,对多种活动形式进行设计和划分,从不同角度入手,让学生对于这一划分概念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以兴趣带活动

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周边世界有着较强的认知欲望,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外界知识。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持学生良好的参与积极性, 让活动的开展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和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地理知识点丰富多彩,并且其中很多知识和内容都与我们生活的环境等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不同的热点问题和自然现象,让学生利用已学的地理知识进行解释,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多面性,鼓励学生更好地针对地理现象和问题进行发现、分析和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展示多种多样的语音视频和图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具体、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理知识。例如,在“认识省级区域” 的教学中,教师应将其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结合我们周边省份的环境特点和区域特征来展开相关的教学工作。对于某一个省份的风俗民情、地方特色进行展示,并且展开相关讨论活动,让学生们讲一讲自己曾去过哪里,有什么物产,有怎样的风俗民情。教师还可以配合多媒体课件,对于某一个省份的风土人情进行简单介绍,展示给学生们看。当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谈谈自己最想去哪个省,那里的气候、地理条件怎样,为什么想去等。这种组织讨论活动的应用,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和生动。

三、关注对活动过程的评价

以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评价方式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活动成果,这是片面的。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并且关注学生能否对自己的意见进行表达,能否倾听其他学生的想法和见解,以及内部的讨论、合作及交流活动的开展是否有序、有效。在学生表达和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要进行深入观察,确保学生的观点表述清晰明确,确保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节奏。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跟踪学生的活动全过程,对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合理调整活动,确保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在活动完成之后,教师要及时做好总结,通过对活动的全面归纳和总结,教师可以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对于学生自身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教师首先要做好鼓励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并对自己的意见进行表达,可以主动提出自己的学习需求,并且展示出在活动中所获得的成果。科学的评价过程,也能为教师提供更加科学、客观的教学反馈,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成效。

四、结束语

总之,“活动”栏目的设置,既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亮点,也是一个新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是当前课堂教学互动中的重要一环。“活动”栏目的教学活动,对提高学生地理思维水平,培养学生创新、合作及探究能力和意识发挥了强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积极的探索,不断对“活动”栏目教学的应用思路进行探究,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更好地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激发,凸显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成效。

摘要:初中地理“活动”栏目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及探究能力。在“活动”栏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活动设计促效率、以兴趣带活动、关注对活动过程的评价,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活动”栏目,创新能力,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孟惠.初中地理“活动”栏目教学探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20).

[2]宋洋.浅析初中地理“活动”栏目教学[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2).

初中地理活动教学 篇5

教研花开,馨香满怀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名师团队,送教下乡。

2020 年 9 月 18 日,在 XX 市教师发展中心张建斌老师的精心组织安排下,XX 市初中地理教师工作室在 XX 市 XX 中学举行工作室成果推广暨 XX 片初中地理教学评教学研讨会。

研讨会由 XX 中学教导处刘景辉主任主持,XX 中学 XX 副校长、西北各初中地理教师、XX 中学部分学科教师 30 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在紧凑的时间里分四个环节进行,参会教师在短短的一个上午观摩了两节教学示范课例、聆听了一个高效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并进行现场说课、评课、研讨互动交流。

环节一:

由工作室成员 XX 中学 xx 老师展示《中国的气候》研讨课。范老师的课例结合 XX 市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根据教学评一致性进行备课、编写教学设计和制作课件,同时利用现代教学软件希沃进行授课。整合挖掘教学资源,根据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的编排,教学思路清晰,环节完整,课堂结构紧凑,气氛活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一大特

色,学生积极参,敢于表达。

环节二:

由工作室成员 xx 中学 xx 老师展示《中国的气候》示范课,付老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准确精炼的讲解,优雅亲切的教态,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不仅很好地与学生进行了有效的互动,自然流畅的课堂节奏,贴近生活的授课模式,给听课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环节三:

XX 中学 xx 主任组织参会教师进行说课、评课和教学研讨。两位授课对课堂教学进行说课,听课教师进行点评研讨。各校教师代表积极地参与议课、评课和交流互动。认为

地理课也要与时俱进,重难点突破要讲究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地理课要上出地理学科的特色。大家从课堂环节的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等角度,相互交流、启发,授课老师在恳切的评课中明确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受益匪浅。

环节四:

由 XX 市初中地理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xx作《学案导学与活动探究课堂教学——基于目标的教学评一致性》高效课堂教学讲座。梁老师指出:课堂教学要重视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学法指导、活动探究和知识应用。明确学生学的是知识,教师教的是方法,会考考的是能力。做到教学生不会的,教不会

的学生。改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XX 老师进行工作室成果《初中地理学案导学与活动探究课堂教学》讲座

这次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专题讲座、教学研讨把工作室的教学理念、教学特色和教研成果,推广和辐射 XX 市各个学校,由点到面扩大影响力,推进英西北“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有效实施,加快学科专业人才的成长,充分发挥了 XX 市初中地理教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指导培养作用,为工作室培养成员和乡镇学校青年教师

成长提供展示、学习、研讨互动的平台。

初中地理活动教学 篇6

关键词:初中;地理;“活动”教学

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延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让学生记住地理知识,却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形式将知识记住,但实际上却根本没有完全理解其地理知识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师必须要改变这样的教学形式,并将活动教学形式有效融入到地理教学当中,让地理课堂能够“动”起来,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学生整体能力。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活动教学的重要作用

1.促进学生多方面地理能力的提升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受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在地理教学中只重视地理知识传授,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却被忽视,而对于地理话动教学来说,是比较倡导学生将已有的地理知识,有效的运用在地理实践话动当中,通过用眼睛观察、用心去思考、用手去操作的形式,这样能够有效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并且在地理话动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自主地思考,并根据活动内容来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与同伴进行合作,提高其团结能力。通过有效的活动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且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活动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操作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问题解能力等也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全方面能力的提升。

2.有利于学生获得地理知识

在初中校园中,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在教学中所选择的传授形式主要受知识的属性和类型来决定,在教学中陈述性地理知识的学习形式主要运用有意义的言语在进行教学,而对于地理技能性的知识、策略性知识以及情感性知识的学习来说,主要是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在初中地理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各种地理实验活动、地理计算活动、地理测量活动、地理模拟体验活动等,主要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主动探索意义,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地理知识,并获得具有意义的地理知识。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活动教学的主要组织策略

1.游戏竞赛活动

地理活动教学中游戏竞赛活动主要就是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通过有效的游戏活动来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这一形式多数运用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读图析图、政区拼图、查图比赛、地理知识竞赛、地理谜语竞猜等部分。例如,在学习“地形图的判读”中,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能够识别出山峰、山脊、山谷,以及能够判读坡的陡缓,并能够估算出海拔与其之间的相对高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查图比赛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地图来进行教学,并通过提问来让学生快速的找到所提出的内容,通过这种游戏比赛活动,能够为学生创设出活跃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在活动当中学习到地理知识,也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2.地理制作活动

所谓地理制作活动,就是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制作简单的地理模式、教学展板或学习用具等,在地理教学中地理制作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分析和理解地理知识,进而也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有效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简单内容,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知识,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未来良好成长。这一活动教学可以用等高线模型、乒乓球地球仪的制作中,通过简单的绘制地图、地理漫画、地形素描等形式,也可以开展地理板报和地理墙报等活动,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在讲授“地球的自转”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能够做地球仪的材料,之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讲授学生如何制作地球仪,并在学生制作地球仪时让学生了解地区自转的特点,进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也能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辩论演讲活动

在地理活动教学当中,辩论演讲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辩论活动,也可以通过发表自己想法开展演讲活动。在地理教学课堂上开展地理辩论演讲活动,能够为学生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能够有效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激发出来,也能通过这项活动教学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进而让学生更好的巩固和理解所学知识。并且通过辩论演讲活动也能有效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知识储备量,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自身价值的实现有效非常大的作用,也能增强学生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例如,在讲授“世界的气候”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现今世界气候的现状让学生进行辩论演讲,以“全球变暖主要成因”为演讲题目,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找相关资料来编写自己的演讲稿,之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演讲,通过演讲学生能够有效的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表达出来,这对提升学生探究能力有效非常大的帮助。

三、结语

初中地理教学时期是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地理基础的关键阶段,教师必须要提升对地理教学的重视,并有效运用活动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活跃的教学氛围,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能够“动”起来,并树立学生自信心,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未来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航.让初中地理“活动”教学“动”起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4:134-135.

[2]王文涛.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活动设计[J].当代教育科学,2011,12:57-59.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篇7

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 对中学学习、生活还不是很适应, 甚至对环境还不了解, 学习兴趣需要激发, 学习方法需要培养, 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 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和蓬勃的朝气与活力。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 有针对性地取题, 活动方式和目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 不能太难、太高, 学生无法达到;也不能太简单, 学生没有爱好。另外, 学生年龄还比较小, 活动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既与教学相关联, 又联系生活, 只有这样的方案才切实可行。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进行了如下几种类型的尝试。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 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这一特点决定了初中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 到大自然中去, 到社会实践中去。结合初一教材, 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实践活动方案。

1.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 指导学生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刚升入初中不久, 对校园比较熟悉但不够全面, 刚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 通过绘制学校的平面图, 可以很好地把二者结合起来, 既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又可以增强学习兴趣, 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2.在学习了《海陆的变迁》一节后, 指导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海陆变迁。课后组织学生分组找寻我们身边的海陆变迁, 因为是山区,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海陆变迁的实例, 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效果显著。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 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问题变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因此, 环境教育在中学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 这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平台。

1.结合重大的环保节日进行深入了解。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得到关注, 联合国和我国政府都确定了一些重大的环境节日, 如4月7日“世界无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11日“世界人口50亿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每一个节日来临, 教师都向学生具体地介绍它的由来和现实意义, 让学生搜集资料, 并探讨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都应该如何做。通过环保节日的宣传, 学生不但增强了环保意识, 而且开阔了视野, 丰富了知识。

2.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有很多都存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 能够意识到并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教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针对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如何处理这一问题, 我们设计了“生活垃圾, 你会分类吗?”的实践活动方案;学校周边小饭馆天天使用的一次性的筷子和餐盒数量惊人, 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发出了“自带饭盒, 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倡议等。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生活, 可行性强, 并且对学生的现在乃至将来都会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是我们进行环境教育比较典型的案例。

通过初一地理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运用地理知识的技能有了明显的增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明确, 具体意义有:

1.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地理实践活动对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为课堂上和书本上抽象的、孤立的知识提供极为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如绘制校园平面图可以使学生对地图的使用和绘制有深刻的熟悉。学习一切知识的目的都在于应用。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而看到地理知识的价值。

2.有益于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与发展。例如学生通过初一地理的学习, 熟悉气候、地形、交通、资源等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 并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到人们的居住场所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气候直接影响着房屋的形态和结构, 通过探究学习分析西亚热带沙漠里和严寒的极地地区人们居住场所的形态特点, 就是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3.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无论是采取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 在活动中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为了履行责任, 必须依靠自己的头脑和身体, 自主地思考和行动, 这就形成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活动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 人际交往的机会要比课堂上多, 即使是个人活动, 也需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交流, 综合活动实践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 学生的实践活动几乎没有或很少现成的资料, 所需数据、事实实例, 都要靠学生自己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这种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

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初中学生好动, 好奇心强, 好表现, 对地理课比较感兴趣, 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综合开展多种多样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培养学生地理兴趣、地理素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需要地理教师转变思想观念, 不断学习, 拓展知识面, 提高业务素质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实践活动,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丽.建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几个基本视角[J].地理教学, 2012 (8) :39.

初中地理活动教学 篇8

一、考虑实际, 精心选择“活动”内容

新教材中每一课后面都有“活动”, 大多数内容是结合实际的, 例如:如何根据交通图选择出地路线和交通工具?如何根据旅游图选择游览路线?如何根据天气预报安排生产与生活?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这是学习地理最终目标。

二、结合教学, 适当安排“活动”的时机

作为地理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活动”内容的教学跟其他知识的教学一样, 存在着一个问题, 即在什么时间进行“活动”是对教与学最有效的。可把“活动”按其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课前活动。

即把“活动”内容放在课前,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预习,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便于学生发现问题。例如: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让学生观察, 解释自西向东的含义;演示地球的公转, 并说明如何区别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 学生在课堂中对一些疑难问题理解较快, 做到活动与课堂讲解的有机结合。

2. 课中活动。

课中的“活动”可以及时巩固新学的知识, 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调节学习情绪, 有利于提高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第一节中活动1.“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其分布”。在讲授时, 可采用轮廓形象比喻法, 如广东省像一只大象, 黑龙江省像展翅飞翔的天鹅, 云南省像一只展翅的雄鹰, 福建省似长方形, 台湾省似纺锤状, 山西、江苏省近似平行四边形, 等等。

对于地理教材中只有结论而无知识过程的内容, 可设计小实验, 使学生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 变结论式为过程式教学, 例如, 在学习“降水的形成”时我利用实验模拟降雨的过程, 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探究, 讨论, 进而在老师的引导下, 得出科学的结论。实验如下:把盛着水的烧瓶在酒精灯上加热, 使之喷出蒸汽。在蒸汽的上方, 置一金属托盘, 盘里放一些碎冰块。水汽遇冷后, 饱和凝结成小雨滴, 降到地面。在演示实验时, 我边演示, 边启发提问。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动脑思考, 再经过消化, 得出降水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开发了潜能。这种“活动”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易懂, 学生兴趣盎然。

3. 课后活动。

这类“活动”一般内容庞大, 需要在课后做很多工作, 花费大量时间, 如制作地球模型、等高线地形模型、绘制校园草图、社会调查资料或信息收集等。

三、调动学生, 努力提高“活动”效率

1. 新型师生关系是“活动”效果的前提。

师生关系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众所周知。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用“真心”热爱学生和教育事业, 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要具有师生平等观念, 教学中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最后要有“细心”和“耐心”, 教与学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 没有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精神, 很难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 探索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

2. 形式多样的检查是“活动”效果的保证。

近年来, 由于划片入学,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加之受传统思想因素的影响, 虽然地理已纳入会考之中, 但地理学科仍摆脱不了“弱势学科”的地位, 不少学生自觉性下降, 厌学现象增多。所以“活动”内容的落实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 便会陷入形式主义。因而, “活动”内容的检查显得十分必要。结合实际情况, “活动”的检查形式是多样的, 如课前检查、过程检查、集体检查、个别检查等, 检查中一定要注意效果, 做到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但检查仅仅是一种手段, 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 学生的积极性是取得“活动”效果的根本。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源于学习的兴趣。初中地理新教材主要从学生生活中的地理入手, 传授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知识。“活动”为学生在这些方面提供了动手、动口、动脑, 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 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初中地理活动教学 篇9

本人从多年的教研员工作中, 感觉到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是:

1. 大多数教师感觉到复习课难上, 不知道怎样进行复习

有的教师像新授课那样复习, 总想面面俱到, 这样导致复习速度慢, 学生也感到厌倦, 结果事倍功半;有的教师复习时偏重题海战术, 复习课变成了“练习课”, 学生限入题海中没有提高;还有的教师在复习时注重知识的罗列, 让学生死记硬背, 忽视了地图和用图意识, 这样造成要识记的知识实在太多, 学生背了后面忘了前面。

2. 地理课堂因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导致效率不高

新课程改革虽然推行了近10年, 但是目前初中大多数地理教师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他们的教学理念, 课堂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主, 很少考虑到学生接受与否。尤其是在农村教师中, 这种现象极为普遍。本人在到学校视导的过程中, 常常听到老师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该讲的都讲到了, 只是学生不听、不学, 我们也没有办法!”殊不知, 你是该讲的都讲到了, 但是学生该学的都学到了没有?我们常常要求教师转变课堂上“让老师教为让学生学”的教学理念, 但是教师总是前怕狼后怕虎, 总认为: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能做得好吗?能学得到什么?到头来时间还耽误了, 害得教学任务也完成不了。正因为我们的教师有这样那样的顾虑, 所以新课程改革仍然不能从根本上实施, 教师是“穿新鞋走老路”, 表面上答应“是, 是, 我们要进行课堂改革”, 但背地里仍然是一讲到底那老一套路。教师这样的教学理念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 一节课下来, 做无用功的多, 学生真正得到的知识少, 地理能力也没能得到多大提高。

为此, 作为教研员的我很是束手无策, 总想找机会好好让教师见识一下真正的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课堂, 看看我们的学生其实是聪明的、可爱的, 是能够自己学习得很棒的。

二、一堂精彩复习课的借鉴之处

机会终于来了, 2012年4月26号, 我市八年级地理教师在吉首市民族中学举办了一次有关怎样进行地理会考复习的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教师共同探讨怎样高效地进行学业考试复习。

在研讨会上, 市民族中学刘萍老师提供了一堂精彩的复习课!她复习的内容是“了解地区 (一) ”。她的这堂复习课给其他教师带来了“柳暗花明”般的豁然开朗!刘萍老师的这堂复习课最大的亮点就是:什么样的复习才是高效的复习。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课堂理念, 符合新课改精神。纵观刘老师的整堂复习课,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1. 复习课目标明确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本堂课要复习的三个目标:

(1) 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南亚、西亚的位置, 并叙述其地理位置特点。

(2) 运用地图, 描述东南亚、南亚、西亚的地形区分布特点及地势特点。

(3) 运用图表叙述某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该目标是依据湖南省2012年地理会考考标制订, 紧扣考点要求。这样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堂课具体要学习的内容, 不会漫无目的地去复习。

2. 复习课贵在打破章节顺序, 让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并归纳出学习某一区域的方法与途径

学生通过教师以东南亚、南亚、西亚三个地区分别从哪些方面来了解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它的人文地理特征的提示上讨论概括出怎样学习区域地理。

学习区域地理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

(1) 从自然地理方面了解 (地理位置、组成、地形、气候、河流等) 。

(2) 从人文地理方面了解 (工业、农业、城市、人口、交通、文化习俗、资源等) 。

3. 引导学生把考点内容落实在地图上和教材文字资料中, 进行图文转换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事先就准备好的一张16开大的世界轮廓图, 并引导学生边看教材上的有关“地理位置”的文字资料边动手用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的粉笔, 在世界轮廓图上将这三个地区涂上不同的颜色。这样使学生手、脑并用, 进行图文转换。利于这三个地区在他们的头脑中树立一种空间位置概念, 便于掌握记忆。

4.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都应当以学生为主体, 时刻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把全班分成六大组, 结合课本上三个地区的地形图, 讨论分析这三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并派代表表述出来。

如, 东南亚自然地理特征:

(1) 地理位置与范围。学生从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第34页“东南亚地形图”中可以归纳出:东南亚地处亚洲东南部, 位于亚洲与大洋洲, 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置。并要求每位同学在发下来的空白世界地图上填出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等名称。

(2) 东南亚组成。同样的方法,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4页“东南亚地形图”, 从图中可以得出:东南亚由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并在发下来的空白图中相应位置填出这两部分的名称。

(3) 地形特征。从“东南亚地形图”的图例上可以得出结论:中南半岛上山河相间, 纵列分布;马来群岛上大多地形崎岖、平原较少、河流短急。

(4) 气候与农业生产。仍然以教材上第34页“东南亚地形图”为主, 引导学生看出东南亚所处的纬度范围大部分位于23.5°N至10°S之间, 属于五带中的热带。所以得出:中南半岛上主要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农业生产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 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 经济作物主要是热带经济作物, 如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让学生讨论分析得出:气候对某区域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对南亚和西亚的复习, 也是像复习东南亚一样让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归纳总结出来。学生掌握了学习某一区域的方法后也就不难从教材中归纳出它们的自然地理特征了。

5. 复习课重在课后延伸

这也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方法之一。教师在学生复习了东南亚、南亚、西亚这三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掌握了分析某一区域的方法后, 要求学生思考:“五一”假期即将到来, 你怎样让远方的朋友了解我们美丽的家乡———吉首?这时学生不难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思考:

(1) 从自然地理方面了解。 (1) 位置:位于湖南省西部。 (2) 组成:是湖南省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由老城吉首和与之相隔8公里的新城乾州两部分组成, 峒河和万溶江分别绕老城和新城穿过。 (3) 地形特征:老城地形峡长, 西面有健身坡, 北面有花果山, 峒河自西北流向东南方向。新城地形地势较老城开阔、平坦, 西面有长坡, 万溶江自西南流向东北方向。 (4) 气候特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这样的气候条件导致吉首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2) 从人文地理方面了解。教师要求学生课后作调查和资料收集, 下节课再作回答。

6. 复习课一定要有课堂检测, 目的是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堂课复习的内容

教师在教室后面黑板上出示了六道与本堂复习内容相关的练习让学生思考讨论, 并让各组派代表上黑板解答, 师生共同作当堂评析。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本堂复习内容的巩固。

三、精彩复习课的收获

从这堂复习课上, 全市教师受到启发很大, 知道自己将来的复习课要怎样去上, 同时在思想深处也受到很大的触动, 原来还给了学生的课堂也能如此精彩!在研讨会上, 教师七嘴八舌地谈了他们的感受与收获。我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复习课要目标明确, 回“标”归“本”

师生在复习时应以新课标或考标为目标, 以课本为根本。教师先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深入研究《2012年湖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做到对每个考点了然于胸、有的放矢。刘萍老师的复习示范课就明确地告诉了学生本堂课复习的三个目标。

2. 复习课要基于学生实际情况, 体现以学生为主

城里学校中有的学生基础好, 比如市一中和雅思实验中学, 而有的学校学生基础差, 比如市二中、市民中、市四中、市铁路中学。针对上述学生情况,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校, 教师觉得在讲的基础上还是要让学生动起来, 只有学生动手操作了, 他才能记忆深刻, 学习也很轻松。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校, 可以借鉴刘老师的复习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至于农村中学, 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比如说复习城市与人口时, 有的农村学校离吉首市较远, 有很多孩子长到这么大连吉首市都没到过, 如果教师与学生谈什么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太遥远了。这时, 教师就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

丹青中学的张佰豪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他就丹青当地几个村进行比较它们的人口多少, 再分析其原因, 这样学生简单明了, 便于理解, 也体现了以学生认知水平为主的复习课堂。总之, 由于复习课知识容量大, 跨度也大, 我们在复习时尽量做到把复习课变成一种“活动”课, 充分调动学生, 做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点燃学生学习激情, 让学生大面积参与, 优差生共同关注, 全面提高, 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3. 复习课要教会学生用地图, 看图说话, 图文转换

如果教师能这样坚持下去, 那么学生对于地图的运用、看图说话、图文转换等就很容易了, 学习地理也会很轻松, 地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刘萍老师的复习课堂自始至终都没有让学生离开过地图, 从她发给学生的16开白纸上复印的世界地图到课本上东南亚、南亚、西亚的地形图, 她始终引导学生把知识点落实在相应的图中, 并注意将图像与文字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灵活运用。四中的张绍祥老师在复习课中很是注重地图的教学, 他的做法是在每堂课的前5分钟时间里, 在一幅占了黑板版面三分之二的大教学挂图中复习课本上的相关知识。一中的宋文莉老师很受启发, 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地图的教学。

4. 复习课要始终贯彻新课程理念, 注重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地理教学的理念是, 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所以在复习过程中, 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生产实际的素材进行复习;关注当今时事热点与考查点的衔接进行复习;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复习。如刘萍老师的这堂复习课中就提出:“‘五一’假期即将到来, 你怎样让远方的朋友了解我们美丽的家乡———吉首?”学生通过对区域的复习, 掌握了要从哪些方面去了解一个区域的方式方法, 就不难向朋友介绍家乡吉首了, 这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表现。

5. 复习课中还要讲、学、练结合, 注重知识的落实

在复习课上, 一定要有相应的练习以巩固本节课复习的内容, 便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和转换。教师要根据学情精选习题, 选择内容新颖、覆盖面广、设问巧、质量高、具有典型性的试题进行必要的训练, 但反对题海战术, 忌重复相似题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练后评析”非常重要, 可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 教给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像刘萍老师的复习课上, 最后六道题目的用意也就在于此。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每堂复习课上都做几道习题, 并且能当堂做当堂讲解, 那么日积月累, 学生的练习量也就增加了, 解题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知识也会得到掌握。

初中地理兴趣教学 篇10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是保证学生学好新课的关键。针对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分散的特点, 在讲授新课过程中, 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讲授几个知识点的过渡及知识点的本身时, 通过各种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新疆的经济及特点”这个知识点时, 可以先介绍维吾尔民歌《我们新疆好地方》, 教师唱或请学生唱, 对比歌词讲新疆的经济和特产, 使学生的兴趣大增, 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较深刻。教师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觉得地理课兴趣盎然, 回味无穷,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直观形象教学, 引起学生注意力, 加深印象, 激发兴趣

中学生单纯好动, 接受知识能力强, 更易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教学时, 应尽量形象化, 增强感性认识, 引起注意力, 加深印象。如讲述“非洲气候类型”有关知识时, 我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勾勒出非洲轮廓图, 在轮廓图上用红色粉笔画出横穿非洲大陆中部的赤道, 用黄色粉笔画出南北回归线, 然后每讲一种气候类型, 就随手在图上相应位置用彩色粉笔画出, 当把几种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讲完后,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填绘非洲这几种气候类型, 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无误画出。通过读图、看图、析图, 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而是饶有兴趣的随教师一起活动, 注意力集中, 效果较好。

三、教师语言要生动有趣, 具有启发性

地理教学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 准确鲜明, 言简意赅。在语言运用上, 要注意生动有趣, 富有启发性。生动有趣就是内容具体、生动活泼, 富有感染力、吸引力。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兴趣, 激发情趣, 集中注意力, 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所学内容。如讲长江三峡时, 富有激情地朗诵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又如向学生介绍极光有关知识, 可绘声绘色讲述:“每当北极附近夜幕笼罩时, 在神秘莫测的高空会出现明亮光点, 随着光点变大, 光度也变强, 有时似火焰, 流向天际;有时如一片素云, 淡雅洁白;有时又如绚丽彩虹悬挂天空……这些变幻无穷、色彩缤纷的现象, 就是极光。”这些形象讲述定能极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趣。

四、教师要通过诱导和鼓励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使之增强自信心, 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需要通过教师精心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提出相应难度的问题, 让学生解决, 并及时鼓励表扬。当一个人看到自己进步时, 常会激起自信心, 会更加积极努力争取更大进步。为此, 教师应在学习中及时发现学生点滴进步并给予表扬鼓励, 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之向更高目标迈进。

五、理论联系实际,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教材所学知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可以成立兴趣小组, 观察天气, 记录气温、风向、雨量的变化, 也可制作地理模型, 采集地理标本;或者进行野外实际考察, 乡土地理调查;或者编排地理板报、组织地理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把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 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开拓学生地理视野。这样理论联系实际, 课本知识也就学活了, 使学生领略到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摘要:地理内容是比较枯燥的学科, 应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上一篇:安全生产受控下一篇:TTS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