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用凝胶

2024-07-11

眼用凝胶(精选七篇)

眼用凝胶 篇1

本试验以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188和海藻酸钠为凝胶基质材料,以盐酸洛美沙星为模型药物,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考察不同浓度比例的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188和海藻酸钠经泪液稀释前后的胶凝温度,得到盐酸洛美沙星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最优配方,旨在对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实际生产提供借鉴和一定的理论参数,对眼用药物制备的研究和完善制剂工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材料

1. 1药物

泊洛沙姆407 ( 批号为WPED591C) 、泊洛沙姆188 ( 批号为WPMG557C ) ,均由德国BASF公司生产; 盐酸洛美沙星对照品( 批号为BW8029,规格为100 mg) ,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盐酸洛美沙星软膏( 批号为20140213,规格为30 mg∶10 g) ,购自黑龙江龙桂制药有限公司; 海藻酸钠( 批号为1302207) ,购自青岛黄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乙腈,色谱纯( 批号为20130127) ,购自天津赛孚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超纯水,自制。

1. 2主要仪器

电子分析天平( 型号为FA2104) ,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电热恒温水浴箱( 型号为DK - 98 - 11A) ,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数字酸度计( 型号为p Hs - 2C) ,杭州东星仪器厂生产; 高效液相色谱仪( 型号为Alltech3426) ,日本岛津公司生产。

2方法

2. 1盐酸洛美沙星温度敏感原位凝胶溶液的配制

采用冷溶法制备盐酸洛美沙星温度敏感原位凝胶溶液[5]。精密量取所需的超纯水置冰水浴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准确称量的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188、海藻酸钠,然后置4 ℃ 冰箱中保存24 h以上,直至得到澄清、无团块、分散均匀的溶液。将处方量的盐酸洛美沙星、苯扎溴铵、氯化钠加到优化后合理配比的泊洛沙姆溶液基质中,制备成含盐酸洛美沙星3 mg / m L、苯扎溴铵0. 01% 、氯化钠0. 5% 的盐酸洛美沙星温度敏感原位凝胶溶液。

2. 2温度敏感原位凝胶胶凝温度的测定

采用搅拌子法测定胶凝温度[6]。取待测溶液20 m L置西林瓶中,加入搅拌子; 在西林瓶的橡胶塞中间打孔并插入精度为0. 1 ℃ 的温度计,使温度计水银球完全浸入待测溶液中; 将西林瓶置低温水浴中,瓶内液面低于水浴面2 cm,开始搅拌,设定搅拌子转速为200 r/min,保持水浴升温速度为1 ~ 2 ℃ / min,磁子完全停止转动时的温度即为胶凝温度。

2. 3温度敏感原位凝胶与模拟泪液的合理配比

根据泪液的电解质组成,取2. 18 g碳酸氢钠、 6. 78 g氯化钠、0. 084 g二水氯化钙和1. 38 g氯化钾,用超纯水定容至1 L,用硼酸调节其p H值为7. 3。 根据参考文献[7]的报道,结膜囊内泪液的体积约为7 μL,每滴滴眼液的平均体积为40 μL,所以当滴眼液滴入结膜囊内后,会被泪液稀释,因此温度敏感原位凝胶与模拟泪液以40∶7的比例充分混合,按照2. 2中的方法测定胶凝温度,考察泪液稀释后的胶凝能力。

2. 4正交试验设计

选取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188、海藻酸钠作为考察因素,选用L16( 45) 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正交试验设计见表1。

%

2. 5凝胶p H值的测定

称取盐酸洛美沙星温度敏感原位凝胶2. 0 g,加新煮过的超纯水30 m L,超声溶解后在室温条件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Ⅵ 中的方法测定[8]。

2. 6盐酸洛美沙星含量的测定

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 250 mm × 4. 6 mm,5 μm) ,流动相为乙腈∶ 0. 020 mol / L磷酸溶液( 以三乙胺调节p H值至3. 3 ) = 25 ∶ 75,检测波长为287 nm,流速为0. 9 m L / min,柱温为25 ℃ ,理论塔板数大于3 000。以流动相为溶剂,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盐酸洛美沙星溶液,进样量为20 μL,测定峰面积。 以峰面积为纵坐标、浓度( μg /m L) 为横坐标构建回归方程。

2. 7盐酸洛美沙星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体外释药试验

采用无膜溶出法[9]考察盐酸洛美沙星眼用原位凝胶体外溶蚀释放行为。取最佳处方盐酸洛美沙星眼用原位凝胶2. 0 g置试管内,将试管置( 35. 0 ± 0. 5) ℃ 恒温水浴振荡器中,待样品形成凝胶后滴入2. 0 m L相同温度的模拟泪液作为释放介质,以60 r / min的旋转频率往复振荡。每20 min取出全部释放介质,补充已恒温的新鲜释放介质2. 0 m L,收集倾出液,将试管放回振荡仪中重复操作。取出倾出液按照2. 6中的方法测定盐酸洛美沙星含量,探讨盐酸洛美沙星眼用原位凝胶的释药机制。

3结果与分析

3. 1正交试验设计

理想的眼用凝胶在室温条件下为液体( T1≥ 25 ℃ ) ,在结膜囊内快速形成凝胶( T2≤35 ℃) 。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 第3,4,14组,即A3B3C1、A4B4C1、 A3B2C4比较相符; 由R值得出各因素的主次关系为泊洛沙姆407浓度> 泊洛沙姆188浓度> 海藻酸钠浓度; 由K值并结合实际情况得出最优组合条件为A3B2C3,按照所预测的4组优化处方各制备3批样品进行验证,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4组盐酸洛美沙星温度敏感原位凝胶样品T1、T2的实测平均值与理想的眼用凝胶在室温条件下为液体( T1≥25 ℃ ) 、在结膜囊内快速形成凝胶( T2≤35 ℃) 的温度值都比较接近,第3组和第4组海藻酸钠用量较多,第1组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408的药物浓度均比第2组小,考虑到实际情况, 得出盐酸洛美沙星温度敏感原位凝胶最优处方为第1组组合,即19% 泊洛沙姆407、1. 4% 泊洛沙姆188和0. 1% 海藻酸钠。

3. 2凝胶p H值的测定结果

按照盐酸洛美沙星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优化处方制备3批样品,测得p H值均为7. 16,人体结膜囊内泪液的p H值耐受范围为7. 0 ~ 7. 4,说明本试验所制备的盐酸洛美沙星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符合眼内局部用药的生理要求。

注: T1和T2分别为模拟泪液稀释前后的胶凝温度。

3. 3盐酸洛美沙星含量的测定结果

经测定,盐酸洛美沙星吸收峰与其他组分吸收峰的分离度均大于1. 5,保留时间适宜,在盐酸洛美沙星吸收峰的位置无吸收,证明辅料对测定无干扰,盐酸洛美沙星的回归方程为Y = 16. 138X + 13. 221, r = 0. 999 5,线性范围为20. 0 ~ 120. 0 μg / m L,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 , 符合含量测定分析要求。

3. 4体外溶蚀释药特性考察( 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盐酸洛美沙星温度敏感原位凝胶初期几乎未溶蚀释药,从20 min开始较快溶蚀释药, 120分钟时溶蚀释药接近80% ,至240分钟时基本溶蚀释放完全。

4结论

本试验所研制的盐酸洛美沙星温度敏感原位凝胶在模拟泪液中稀释前后均具有温度敏感特性,在结膜囊生理温度条件下经模拟泪液稀释,可完成由溶胶到凝胶的转变,即泪液稀释前在27. 4 ℃ 以下为自由流动的液体,经泪液稀释后在35. 2 ℃ 能够发生相变形成凝胶; 凝胶的p H值在人体结膜囊内泪液的p H值耐受范围内,符合眼内局部用药的生理要求; 盐酸洛美沙星温度敏感原位凝胶具有明显的缓慢溶蚀释药的特性,可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于完善眼用药物制剂工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摘要:为了制备盐酸洛美沙星温度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试验采用冷溶法制备盐酸洛美沙星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搅拌子法测定胶凝温度,正交设计-极差分析法优化盐酸洛美沙星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处方,运用无膜溶出法考察盐酸洛美沙星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表明:盐酸洛美沙星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最佳处方为19%泊洛沙姆407、1.4%泊洛沙姆188、0.1%海藻酸钠,优化处方在泪液稀释前后的胶凝温度分别为25.9℃、35.2℃,p H值为7.16,4 h基本溶蚀释药完全。在模拟泪液中,盐酸洛美沙星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稀释前后均具有温度敏感特性,凝胶的p H值符合眼内局部用药的生理要求,具有明显的缓慢溶蚀释药的特性。

关键词:盐酸洛美沙星,温度敏感眼用凝胶,泊洛沙姆,海藻酸钠,正交设计,极差分析

参考文献

[1]张翠霞,张文涛,王东凯,等.新型的药物传递系统:原位凝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4):459-461.

[2]金璐燕,李娟.泊洛沙姆407在制剂中的应用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9,17(3):231-234.

[3]徐蓓蓓,钱海滨,叶琼,等.新型眼部给药缓控释系统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1,24(5):3190-3191.

[4]申尊茂.眼科新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5]赵亮,魏岚.芦荟温度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的研制[J].中成药,2012,34(4):739-741.

[6]NANJAWADE B K,MANVO F V,MANJAPPA A S.Insitu-forming hydrogels for sustained ophthalmic drug delivery[J].J Controlled Release,2007,122(2):119-134.

[7]叶小翠,欧金来,洪宝贤,等.伊曲康唑阴道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中南药学,2014,12(6):551-556.

[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眼用凝胶 篇2

生物黏附给药是自上世纪80年代起渐渐兴起的一类药物制剂新剂型研究体系, 其宗旨是选择具有一定黏附作用的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为载体, 将药物应用于人体某部位的黏膜组织, 利用载体材料与组织黏膜间的附着力来促进药物的较长时间滞留和药效发挥[2,3]。眼部用药采用生物黏附给药技术方法将有利于提高药物在眼内的生物利用度, 促进治疗效果[4]。

本研究采用生物黏附技术、应用泊洛沙姆联合复合羧甲基化壳聚糖制备一种新型的眼用双氯芬酸温度敏感水凝胶, 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作用。研究时间2008年10月~2010年12月。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雄性健康家兔6只作为研究对象, 许可证号:2009-012。

1.2 仪器与试剂

双氯芬酸钠由阿拉丁试剂 (上海) 有限公司提供 (产品批号CAS15307-79-6) , 泊洛沙姆由西格玛奥德里奇 (上海) 贸易有限公司提供 (产品批号CAS9003-11-6) , 冰醋酸由成都金山化学试剂公司提供 (产品批号CAS64-19-7) , 羧甲基壳聚糖由山东奥康生物科技公司提供, (产品批号CAS83512-85-0) , 荧光素钠由阿拉丁试剂 (上海) 有限公司提供, (产品批号518-47-8) , 透析袋由温州鼎盛医疗器械试剂公司提供, 高效液相色谱仪由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旋转流变仪由美国TA公司提供, 型号AR G2/2000EX。

1.3 方法

1.3.1 水凝胶制备

以蒸溜水溶解羧甲基壳聚糖, 分别配置3种浓度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液, 浓度为:1×10-4mol/L、2×10-4mol/L、和3×10-4mol/L。取3支试管编号, 分别取3种不同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液2ml装入试剂瓶, 各试剂瓶内加入0.5g泊洛沙姆, 置于4℃环境内保存过夜。

1.3.2 溶胶、凝胶判定

取试剂瓶置于水浴中升温至37℃, 升温速度以1℃/min为宜, 观察溶液向溶胶或凝胶转变情况。将装有混合液的试剂瓶倒置, 如混合液呈流动液态则为溶胶状态, 如为不流动固体则为凝胶状态。

1.3.3 双氯芬酸水凝胶制备

将双氯芬酸钠分别溶于制备好的各2ml的3种不同浓度羧甲基壳聚糖溶液中, 配置成3种浓度的混合液:1.57×10-3mol/L、3.15×10-3mol/L和6.3×10-3mol/L。

1.4 观察指标

1.4.1 水凝胶流变学指标

应用流变仪, 恒定应力为4m N/m2, 恒定频率为1Hz, 升温速度1℃/min, 测定双氯芬酸水凝胶的流变学性能, 包括储能模量和耗损模量。

1.4.2 眼表滞留时间

双氯芬酸水凝胶的眼表滞留时间应用荧光素钠测定, 荧光素钠溶于水和泊洛沙姆/羧甲基壳聚糖溶液中形成浓度0.1%的两种混合液。向3只成年健康家兔眼内分别滴入两种混合液50μL, 左眼给药为双氯芬酸荧光素钠水凝胶, 右眼给药双氯芬酸荧光素钠水溶液, 两种用药浓度均为6.3×10-3mol/L, 滴入剂量50μL。双眼被动闭合10s。分别于用药后1min、3min和15min时进行裂隙灯蓝光拍照, 记录用药于眼表滞留时间。

1.4.3 体内药动学指标

选取雄性健康家兔3只受试, 分别于左眼内滴入生物黏附双氯芬酸水凝胶, 右眼滴入双氯芬酸水溶液, 浓度均为6.3×10-3mol/L, 滴入剂量50μL。双眼被动闭合10s。分别于用药后15min、30min、45min和1h、2h、4h、6h、8h进行抽房水20μL待测, 房水内加入流动相使蛋白杂质沉淀析出, 离心处理10min后, 留取上清液进行药物浓度测定, 测定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 。

2 结果

2.1 水凝胶流变学指标变化

羧甲基壳聚糖为生物黏附性多糖的一种, 可促进水凝胶的黏附性。对3种不同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液进行凝胶试验, 结果显示3种溶液凝胶化转变的温度均在24℃左右, 说明溶液中羧甲基壳聚糖的含量对凝胶化转变温度无明显影响。对浓度1.56×10-3mol/L泊洛沙姆溶液和浓度2×10-4mol/L羧甲基壳聚糖溶液分别加入双氯芬酸的比较结果显示, 两种溶液的凝胶化温度也均为24℃左右, 说明双氯芬酸的添加对溶液凝胶化转变温度也无明显影响。证实了双氯芬酸水凝胶有眼部适用性、安全性和温度敏感性, 当滴入溶液进入眼内结膜囊后, 随眼部温度升温, 超过24℃后向凝胶状态转变, 形成一种透明物质粘附于眼部, 从而使药物成分在眼部的作用时间延长, 提高用药效果。

2.2 眼表滞留时间

受试家兔滴眼后进行眼表滞留时间测定, 拍照结果显示, 应用双氯芬酸荧光素钠水溶液的右眼给药后1min结膜囊内可见明显的荧光呈环形围绕, 给药后3min, 荧光明显减弱, 说明大量水溶液被眼泪及眨眼作用而流失, 用药后15min已完全不见荧光部分, 说明用药已基本流失, 眼表基本无残留。应用双氯芬酸荧光素钠水凝胶的左眼给药后1min可见有较厚和广泛的凝胶附着于结膜囊内, 3min凝胶有部分流失, 15min后仍可见有凝胶残留于眼表, 附着范围超出眼球面积的1/3。说明双氯芬酸荧光素钠水凝胶的黏附力强, 眼表滞留时间较水溶液更长, 而其药效发挥也直接受到眼表滞留时间影响, 滞留时间越长药物的作用发挥越大。

2.3 体内药动学

受试家兔的前房内药物浓度测定结果显示, 应用生物黏附双氯芬酸水凝胶的左眼与应用双氯芬酸水溶液的右眼浓度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曲线, 两种制剂均于用药后45min达到药物浓度的峰值, 水凝胶为5.76g/L, 水溶液为2.5g/L, 用药后6h水溶液的浓度基本降至0g/L, 而水凝胶仍可达到1.12g/L, 水凝胶直至用药后8h浓度才降低至0g/L。在整个用药过程中, 水凝胶的药物浓度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水溶液。

3 讨论

双氯芬酸是一种强效的非甾体抗炎类、镇痛、解热用药, 对眼科非感染性炎症病变——如白内障、青光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5]。眼科应用双氯芬酸的药物形态主要为滴眼液, 但由于人体眼睛具有特殊性, 受刺激易产生泪液, 眨眼反应也是一种较好的自我保护机制, 因而当滴眼液滴入后, 短时间内即可随泪液流失, 眼表滞留时间短造成药物成分渗透角膜屏障作用小, 药效发挥和生物利用度偏低, 造成治疗效果有限, 甚至可能出现用药频繁过量等问题[6]。

生物凝胶的研究早在上世纪便已开始, 主要应用于局部黏膜性给药, 可起到延长黏附时间、促进药效发挥的作用, 对提高治疗效果有利[7]。眼部疾病基于眼睛的特殊性, 采用生物凝胶用药可能取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眼用温度敏感性水凝胶的作用机制在于:溶剂在常温下表现为液体形态, 当用于眼内治疗时, 随着人体生理温度逐渐升高, 到达一定的转变温度值时, 可由液态逐渐转变成为水凝胶状态, 具有较强的黏附力, 黏附于眼表, 从而延长药物滞留时间, 促进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提高[8]。

泊洛沙姆为一种温度敏感性较好的嵌段共聚物, 可形成水凝胶制剂而应用于临床的局部给药中。但泊洛沙姆水凝胶的生物黏附力有限, 达不到眼部用药需求, 且其溶蚀速率较快, 不利于延长眼部用药生物利用时间的目的的达成[9]。而壳聚糖则具有较好的生物黏附性, 在泊洛沙姆中加入壳聚糖可增强溶剂的黏附作用。羧甲基壳聚糖为天然高分子多糖, 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 具有较强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 还有, 羧甲基壳聚糖低毒性、低免疫原性, 目前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组织工程学等多个领域[10,11]。

本研究结果表明, 以温度敏感性较高的泊洛沙姆为基础的水凝胶, 加入高黏附力的羧甲基壳聚糖, 再加入抗炎药双氯芬酸, 均不会对凝胶转变温度产生明显影响, 因此用该方法制备的双氯芬酸温度敏感水凝胶具有较好的眼部适用性和安全性, 用药后可根据眼部生理温度逐渐由液态转变为凝胶状态, 黏附于眼表以提高药物利用度。对家兔左右眼分别滴放水溶液和水凝胶, 结果证实了水凝胶的眼表滞留时间明显延长。还有, 对两种制剂应用于房水内药物浓度的结果也进一步说明了药物形态的变化可提高药物的浓度保持, 进而促进药效发挥, 提高药物动力学水平。

当然, 目前该制剂尚无较为广泛的临床实践病例, 未来的研究仍需考察该方法制备用药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提高药物的利用度和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吴丽萌, 朱国婵, 陈光龙, 等.加替沙星热敏型凝胶滴眼液的制备与质量控制[J].中国医药导刊, 2009;11 (11) :1975~1976

[2] 王志钢.眼用凝胶剂研究进展[J].中国执业药师, 2012;9 (10) :33~36

[3] 王曙东, 刘文雅.凝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概况[J].中国药业, 2010;19 (21) :1~4

[4] 诸葛阳萱.生物黏附性眼用双氯芬酸温度敏感水凝胶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3;32 (10) :819~820

[5] 鞠凤阁.双氯芬酸钠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研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09, 1~57

[6] 顼佳音, 杨洪军, 熊欣, 等.常见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17 (2) :252~254

[7] 薛丰, U.Gianfranco Spizzirri, 平其能, 等.p H/温度双敏感水凝胶合成与释药性质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0;18 (3) :218~220

[8] 陈思, 丁平田.生物黏附制剂的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2;29 (2) :165~167

[9] 邓丽娟, 李桂玲, 李眉.注射用原位凝胶的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9;34 (9) :513~515

[10] 李晶晶.羟丁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水凝胶敏感性 (温度/PH) 与生物相容性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1~115

眼用凝胶 篇3

1 仪器与试剂

BS124S电子天平 (塞多利斯股份有限公司) , 8S-1磁力搅拌器 (上海司乐仪器有限公司) , ZRS-8G智能溶出试验仪 (天津大学无线电厂) , TU-18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泊洛沙姆407 (巴斯夫公司, 批号3578968) , 双氯芬酸钠 (宁波斯迈克化学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070816) , 其他均为分析纯。

2 处方与制备

处方: 双氯芬酸钠0.10g, 泊洛沙姆40 718g, 尼泊金甲酯0.05g, pH7.4磷酸盐缓冲液加至100ml。制备工艺: 将8g/ml的NaH2PO4溶液20ml和9.49g/ml的Na2HPO4溶液80ml混合, 制备得到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精密称取处方量的双氯芬酸钠和尼泊金甲酯, 先后加入缓冲液中溶解;将泊洛沙姆407在磁力搅拌下, 缓慢加入到预先已冷却至4℃的含有药物的磷酸盐缓冲液中, 继续搅拌使分散均匀。将配好的水分散液在4℃的冰箱中保存24h, 使泊洛沙姆407完全溶解, 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将所得溶液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 在超净台内分装成每支5ml。

3 质量控制

3.1 胶凝时间的测定

在一根薄壁玻璃试管中倒入2ml凝胶溶液, 将试管浸入 (34±0.1) ℃的水浴中, 并立刻计时。试管内液面在试管倾斜90°时不发生移动, 则停止计时。所记录的这段时间即为胶凝时间。结果见表1。

3.2 释放介质中含量测定方法

3.2.1 测定波长的选择。

精密称取双氯芬酸钠约50mg, 置100ml容量瓶中, 用人工泪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精密量取0.5ml, 转移至5ml容量瓶中, 用人工泪液稀释至刻度, 得到浓度50μg/ml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 在200~400nm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结果在275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见图1。

3.2.2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双氯芬酸钠约25mg, 置50ml容量瓶中, 用人工泪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0.12、0.20、0.28、0.34、0.42、0.50ml, 转移至10ml容量瓶中, 用人工泪液稀释至刻度, 得到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照分光光度法, 在27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以吸光度 (A) 对浓度 (C) 进行线性回归, 得到标准曲线方程。回归方程为:C (μg/ml) =-0.1053+31.315A (r=0.9999) , 浓度 (C) 在6~25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

3.2.3 回收率试验。

分别精密称取双氯芬酸钠约16、20、24mg, 置100ml容量瓶中, 按比例加入辅料粉末, 用人工泪液溶解定容, 0.8μm滤膜过滤。精密吸取续滤液0.5ml, 转移至5ml容量瓶, 用人工泪液稀释至刻度。高、中、低三个浓度各平行操作三组。275nm处测吸光度, 代入标准曲线计算测得量, 以测得量对加入量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2。

3.2.4 精密度试验。

将上述测定回收率的溶液在同一天内测定5次, 连续测定5d, 计算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紧密度。结果见表3。

3.2.5 释放度测定。

采用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中溶出度测定法中的小杯桨法装置, 释放介质为人工泪液150ml, 温度为 (34.0±0.5) ℃。将5ml泊洛沙姆眼用在体凝胶制剂加入到内径为1.6cm, 高度为3cm的圆柱形玻璃小瓶中 (操作时应避免产生气泡) , 置于温度为 (34.0±0.5) ℃的

恒温水浴中预热10min, 使得溶液完全形成凝胶, 取出小瓶并放入溶出小杯正中底部, 调节搅拌桨位于凝胶表面1.5cm高度处, 加入已恒温的释放介质, 立即启动溶出仪搅拌并计时, 转速100rpm。每间隔1h取样5ml (同时补充恒温新鲜介质5ml) , 用0.8μm微孔滤膜过滤, 弃去初滤液, 续滤液稀释后用分光光度法在275nm处测定吸收度, 按标准曲线方程计算药物浓度 (Cn) , 并用下式计算药物的释放量:Qn=Cn×150+Σi=1n-1Ci×5。用累积药物释放量对时间作图, 得到药物的释放曲线。结果见图2。

4 讨论

眼用凝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87例100眼角膜损伤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收治的学龄儿童患者, 根据病史、体征并进行荧光素染色和裂隙灯检查而确诊为眼表面损伤患者, 其中男58例, 女29例, 平均年龄 (10.8±1.5) 岁;

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按临床常规进行创面处理和抗菌消炎治疗, 托百士滴眼液4~6次/d;贝复舒眼用凝胶点眼3次/d, 托百士眼膏睡前1次。

1.3 疗效标准疗效判断标准分为治愈、好转及无效3项。

治愈:症状消失, 上皮缺损愈合或上皮糜烂消失, 荧光素染色阴性;好转:症状减轻, 缺损修复面积达30%-75%, 染色“+”或“++”;无效:病情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缺损修复面积小于30%, 染色如治疗前。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

对照组:治愈26眼, 好转20眼, 无效2眼, 治愈率52%:总有效率92%;

实验组:治愈33眼, 好转17眼, 无效0眼, 治愈率66%, 总有效率100%.

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见表1)

4 讨论

角膜损伤性疾病是一定面积的全层上皮包括基底膜的损伤, 常可持续1周以上不愈合, 形成持续性上皮缺损。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常可导致角膜溃疡或溶解, 甚至发生角膜穿孔, 严重者可影响视功能。传统的治疗虽然有一定的效果, 但仍不够理想, 贝复舒 (重组牛碱性生长因子) 眼用凝胶可有效治疗眼表面创伤性疾病, 为治疗眼表面创伤性疾病的首选药物。重组牛碱性生长因子是哺乳动物和人体组织中存在的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 其对多种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来源的细胞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它在角膜组织全层均有表达和分布, 当角膜出现损伤或外伤后, 局部的生长因子不能满足修复需要时, 适宜浓度外加重组牛碱性生长因子可以刺激角膜上皮细胞的增生及向缺损区移位, 使角膜上皮缺损区完全被细胞所覆盖, 并与基底膜紧密连接;此外, 它还可以促进基质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促进细胞外基质和胶质纤维的增生从而加快愈合口。重组牛碱性生长因子对角膜上皮细胞、角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角膜内皮细胞均有促进修复作用, 使角膜伤口能在短期内形成较多的纤维组织, 从而加快了角膜伤口的修复, 故增加了伤口承受压力的极限值。动物实验也观察到兔角膜内皮的修复主要是通过损伤区的周边正常内皮细胞的分裂增生、扩展移行来完成的。贝复舒眼用凝胶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新剂型, 其药物基质是新一代人工泪液卡波姆具有在眼表自动成膜的良好的流变性, 具有保护和修复的双重功能, 同时, 也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 并很好的消除了患者的异物感等不适症状, 因儿童的依从性相对成人较差, 为减少用药次数、增加治疗效果、减少不适感, 我们把贝复舒眼用凝胶应用到儿童胡角膜外伤治疗上, 临床研究表明, 采用贝复舒眼用凝胶治疗各种眼表面损伤, 用药过程中无局部刺激等不良反应, 安全有效且方便, 值得推广。

p<0.01

摘要:目的:观察贝复舒眼用凝胶治疗学龄儿童角膜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100眼儿童角膜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50眼, 托百士滴眼液及眼膏点眼;实验组43例50眼:托百士滴眼液及眼膏点眼同时加用贝复舒眼用凝胶点眼3次/d, 观察贝复舒眼用凝胶治疗外伤性角膜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26眼, 好转20眼, 无效2眼, 治愈率52%:总有效率92%;实验组:治愈33眼, 好转17眼, 无效0眼, 治愈率:66%, 总有效率100%.结论:贝复舒眼用凝胶治疗儿童外伤性角膜病变安全有效。

关键词:学龄儿童,外伤,角膜病变,贝复舒眼用凝胶,重组牛碱性生长因子

参考文献

[1]吴春芬, 李波.贝复舒与爱丽滴眼液治疗眼表面创伤性疾病的疗效对比[J].浙江临床医学, 2007, 9 (6) :763.

眼用凝胶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随机选取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性34例, 女性26例, 年龄在19~78岁之间, 平均年龄 (52.35±10.02) 岁。把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分别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6例, 女性14例, 年龄在20~7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4.62±12.35) 岁。观察组男性18例, 女性12例, 年龄在19~7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0.66±12.27) 岁。60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均为病毒性角膜炎, 发病时间在3 d~2个月之间, 平均发病时间为 (10.32±1.3) d。60例患者中患有树枝状角膜炎患者28例, 观察组15例、对照组13例;地图状角膜炎患者17例, 观察组12例, 对照组5例;圆盘状角膜炎患者15例, 观察组3例、对照组12例。60例患者中初发角膜炎43例, 复发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排除标准

病例纳入时排除以下病情患者, 患有盘状角膜炎患者、浅中基质角膜炎患者、上皮型角膜炎患者。排除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妊娠期以及哺乳期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采取更昔洛韦眼用凝胶 (国药准字H20050406) 进行治疗, 3滴/次, 3~4次/d[3]。连续治疗14 d。

1.3.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 使用1 000 000 U干扰素、2%的多卡因1 m L稀释或者溶解后, 注入到患者球结膜下, 注射之后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 1次/2d, 连治治疗14 d[4]。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疼痛减轻时间、溃疡角膜愈合时间[5]。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视力改善情况, 分为<0.1、0.1~0.5之间、>0.5。根据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判定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个级别, 其中痊愈是患者经过治疗后眼睛异物感、干涩感消失, 恢复知觉, 溃疡面得到愈合, 症状消失;显效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病症大部分消失, 病情明显好转, 充血显效减少, 有轻微刺激情况;有效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病症好转, 充血有效减少, 眼部有刺激情况;无效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病症没有变化甚至恶化[6]。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 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减轻时间、溃疡角膜愈合时间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 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 疼痛减轻时间以及溃疡愈合时间明显优于仅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进行治疗的对照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 具体情况见表1。

注: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 对照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体情况见表2。

注: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 观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体情况见表3。

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病毒性角膜炎是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的眼病, 主要发病时期为青壮年时期, 其发病率以及致盲率是所有眼科疾病中的首位[7]。治愈后当患者身体机能下降, 比如在经期、感冒或者发热、局部或者全身使用免疫制剂、糖皮质激素就会引发病毒性角膜炎的复发。有关研究证明, 病毒性结膜炎发病原因和患者身体免疫情况相关, 在免疫力低下时期引发患者调节系统紊乱, 从而导致病毒性角膜炎发生[8]。

目前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方式为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等, 由于此病有难根治特征, 因此在日常中只能及时预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是一种抗病毒抗苷类药物, 主要作用机制是更昔洛韦进入到遭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后, 已经被病毒释放的特异性胸苷激素在更昔洛韦的作用下转变为单磷酸更昔洛韦, 然后通过人体细胞激素酶逐渐转换为三磷酸更昔洛韦, 而三磷酸更昔洛韦的主要作用是将病毒抑制。但是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仅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效果较差, 不能很好的对患者治疗。

干扰素在是广谱抗病毒的有效药物, 可以保护任意靶细胞, 可预防人体内的病毒扩散。相关报道指出干扰素已经广泛应用在增强免疫力和抗病毒感染中, 使用大剂量干扰素注射治疗病毒感染患者可以取得良好效果[9]。但是仅使用干扰素治疗患者患者病情改善时间较长, 治疗效果不明显。

该研究发现, 观察组患者疼痛减轻时间为 (3.12±0.4) d、溃疡角膜愈合时间为 (5.2±0.4) d。观察组视力改善<0.1的为0例, 改善0.1~0.5有3例, 改善>0.5的有27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有关研究证明, 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咽部疼痛好转时间在3~5 d之间[10]。该研究结果和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该研究证明, 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有良好效果, 既避免了仅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的局限性, 有减少了干扰素治疗的范围限制。因此, 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疼痛减轻时间、溃疡角膜愈合时间, 视力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可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院随机选取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利用计算机软件把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分别30例。给予对照组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干扰素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疼痛减轻时间、溃疡角膜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为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 可临床推广。

关键词: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戴子娴, 张宏, 林妙英, 等.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09, 7 (6) :100-101.

[2]王淑玲, 许曼.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与阿昔洛韦眼液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7 (20) :53-55.

[3]景传宝.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与干扰素合用治疗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 4 (11) :218.

[4]张廷艳.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性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26 (10) :40.

[5]王勇.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5 (13) :633-636.

[6]徐明积, 陆慧, 刘志南.双黄连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 2014, 10 (3) :59-60.

[7]祝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干扰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7) :214-215.

[8]徐建晖.干扰素α-2b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32例[J].中国药业, 2013, 22 (5) :58-59.

[9]黎锦萍, 周沛辉, 郭娴吟.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 (3) :306-307.

眼用凝胶 篇6

关键词:更昔洛韦,干扰素,病毒性角膜炎

病毒性角膜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眼科炎症, 该病多是由于多种病毒侵袭患者的角膜, 造成角膜出现局部水肿、溃疡、充血等临床症状[1]。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毒性角膜炎, 该病具有病程迁延、致盲率较高等特点,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2]。因此, 如何有效地进行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此, 笔者采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干扰素二联疗法对病毒性角膜炎进行治疗,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接受病毒性角膜炎治疗的患者60例, 年龄25~57 (37.3±4.7) 岁, 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进行治疗, 3滴/次, 3次/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干扰素进行联合治疗, 即结膜下注射干扰素, 50万U/次, 1次/2d, 两组均连续治疗4w。

1.3 观察指标

分别以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减轻时间、角膜溃疡时间作为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价。痊愈[3]:治疗后患者异物感、干涩感等刺激性症状完全消失, 视觉恢复正常, 溃疡面完全愈合, 荧光素染色结果为阴性;显效: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充血症状基本消退, 略有刺激性症状, 荧光素染色结果由 (+++) 转为 (+) 或由 (++) 转为“极少”;进步: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 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减轻, 荧光素染色结果由 (+++) 转为 (++) 或由 (++) 转为 (+) ;无效:患者症状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 荧光素染色结果无明显好转甚至出现恶化。有效率= (痊愈数+显效数) /患者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等级计数资料进行Ridit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 见表2。

2.2 两组患者疼痛减轻时间、角膜溃疡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减轻时间、角膜溃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见表3。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 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病与患者的免疫状态存在一定相关性, 该病多见于青壮年时期, 其多由于病毒侵袭患者眼部所致[4]。更昔洛韦为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其作用机制为更昔洛韦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 与病毒释放的胸苷激酶磷酸结合转化为单磷酸更昔洛韦, 再通过细胞激酶作用, 进一步转化为三磷酸腺苷更昔洛韦, 从而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5], 更昔洛韦凝胶有效地改善了传统口服药物不良反应多、肝肾损伤严重的弊端, 通过局部给药增加了局部药物的浓度, 且减少了口服给药的药物毒性, 有效地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6], 再者更昔洛韦凝胶使用卡波姆作为基质, 一方面可稳定患者的泪膜, 改善干眼症, 一方面舒适性良好, 日夜均可使用, 有效地保护了角膜结膜上皮[7]。干扰素为一种调节免疫功能和广谱抗病毒繁殖的细胞因子, 其具有防止病毒扩散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从而可有效保护靶细胞[8]。干扰素的主要成分为糖蛋白, 其可与受体相互作用, 激发细胞形成新的m RNA, 从而生成多种效应蛋白, 发挥抗病毒作用。两种药物通过发挥协同作用, 有效提高了抗病毒效果。本次临床研究发现,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说明较之传统单种药物治疗,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干扰素治疗法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研究还发现,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减轻时间、角膜溃疡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进一步说明了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干扰素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总之,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干扰素疗法可有效提高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 对于改善患者的疼痛时间和角膜溃疡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挺, 高娜, 王玉娟, 等.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J].眼科新进展, 2008, 28 (4) :297-299.

[2]袁会勇.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干扰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分析与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18) :43-44.

[3]苏易云, 何月枝, 温天时, 等.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干扰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18) :53-54.

[4]古丽努尔·托肯, 刘雪清.回顾性分析本院用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1, 27 (6) :425-426.

[5]卢春富.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干扰素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11) :128-129.

[6]戴子娴, 张宏, 林妙英, 等.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09, 5 (7) :100-101.

[7]王琴.更昔洛韦、干扰素联合中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 20 (24) :129.

眼用凝胶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HSK患者50例,均为单眼,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李凤鸣主编的《中华眼科学》中HSK诊断标准诊断。按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38.6±4.7)岁;病程(6.2±2.2)d。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7.7±5.0)岁,病程(5.9±3.5)d。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HSK诊断标准;(2)性别不限,年龄在18~70岁患者;(3)均未应用过抗病毒药物治疗;(4)HSK活动期患者需复发2次以上方可进入本研究;(5)签署本次研究的患者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3)就诊前曾使用过免疫制剂者;(4)有角膜移植、屈光性角膜手术或其他眼手术史以及当时正配戴角膜接触镜者;(5)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商品名:丽科明,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406)2滴滴眼,每天4次;甲泼尼龙20mg球旁注射,疗程7d。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商品名:正大捷普,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7021119)2滴滴眼,每天4次,疗程7d。

1.5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眼痛、流泪、畏光、异物感、视物模糊等)与体征(睫状充血、角膜水肿、角膜浸润、角膜知觉等)及视力检测情况。

1.6 疗效评定标准[3]

治愈:刺激症状消失,充血消退,角膜溃疡修复,荧光素染色转阴,浸润、水肿消退,后弹力层皱褶消失,角膜后沉着物消失或呈色素性;显效:刺激症状及充血基本消失,溃疡修复,无特异荧光素着染,浸润、水肿大部分吸收,角膜厚度基本恢复,角膜后沉着物为色素性;进步:主观症状及充血减轻,溃疡缩小或部分修复,浸润、水肿减轻,角膜后沉着物减少;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病情不稳定或恶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2 视力

治疗前2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HSK是当前眼科临床常见的对视力有危害的病毒性眼病,在角膜病致盲中已上升为首位。多发于青壮年,其临床特点为多类型、难治愈、易复发,易损害视功能。目前医学界尚无特殊有效的预防手段,有研究显示既往复发间隔愈短预示着未来复发间隔愈短[4],因此,减少复发及改善患者的视力是当前治疗HSK的首要目标。

HSK发病原因主要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和自体免疫有关,多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多为复发。其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幼儿,感染后期病毒多在三叉神经节内潜伏,病毒染色体在细胞核内潜伏,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后病毒即活化,沿神经轴突逆行至感觉神经末梢,再扩散到眼表或角膜上皮细胞,导致复发感染[5]。故而使用抗病毒药物有利于恢复角膜内皮泵的完整功能。近来有研究表明,抗病毒药物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能更快控制病情,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这可能与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毒素作用,能提高局部胶原酶的活性,制止炎性反应对组织的进一步破坏,减轻水肿,防止粘连,减少瘢痕形成有关[2]。由于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较多,为了避免其不良反应又不影响其治疗效果,故提倡局部用药。

阿昔洛韦与更昔洛韦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二者同属2-脱氧嘌呤核苷的衍生物,可通过多环节来抑制疱疹病毒的复制。研究显示更昔洛韦对大多数疱疹病毒的活性均优于阿昔洛韦[6],可竞争性地抑制DNA多聚酶,而掺入到病毒与宿主细胞的DNA中,进而抑制DNA的合成[7]。近年来,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首选更昔洛韦[8,9,10]。本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和视力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确切,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海英.更昔洛韦与炎琥宁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4):507-509.

[2]许超.更昔洛韦联合加强龙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4,42(2):117-119.

[3]杨宝玲,金秀英,吴志洁.更昔洛韦滴眼剂治疗单疱病毒角膜炎137例临床研究[J].眼科,2000,9(5):297-298.

[4]No authors listed.Predictors of recurrent herpes simplex viruskeratitis.herpetic eye disease study group[J].Cornea,2012,20:123-128.

[5]苏易云,何月枝,温天时.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干扰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17(18):53-54.

[6]徐静静.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2009,18(7):42-43.

[7]罗伟荣,施新秀,夏冰.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51例[J].中国药业,2013,22(9):104-105.

[8]林体峰,薛圣游,卓文渊,等.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疱性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业,2011,20(13):53-54.

[9]古丽努尔·托肯,刘雪清.回顾性分析本院用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33(6):425-42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眼用凝胶】相关文章:

复方凝胶05-28

凝胶材料06-25

有机凝胶07-07

溶胶凝胶08-26

复合凝胶09-09

凝胶色谱法04-15

可注射凝胶05-06

智能水凝胶05-06

气凝胶材料05-29

磷酸铝凝胶07-15

上一篇:疯狂下一篇: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