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地区

2024-07-20

澳门地区(精选十篇)

澳门地区 篇1

关键词:澳门,综合酒店,多元化

2000年, 澳门特区政府确立了“以博彩业为龙头、以服务业为主体, 其它行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政策, 明确了以博彩为主要部分的综合酒店行业的重要地位。近年来, 综合酒店业的发展对澳门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 同时也促进了会展、珠宝、手信、航运及物流等相关行业的繁荣。澳门综合酒店行业整体状况持续向好, 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业特点

(一) 从重要性看, 综合酒店业成为澳门经济的龙头产业

澳门赌权开放以来, 综合酒店业在澳门总体经济中所占比重持续增加, 占澳门GDP比重的四成以上。其中, 博彩作为其中最主要部分, 行业增加值在澳门总体经济中所占比重持续增加, 为特区带来大量财政税收。

根据澳门博彩监察协调局2012年1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澳门2011年累计博彩毛收入达2678.67亿元 (澳门元, 下同) , 较2010年增长42.2%。2010年博彩税收687.8亿元, 较2009年同比增长50.5%, 在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加, 由2009年的65.4%上升21个百分点至2010年的86.4%。综合酒店业还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澳门从事博彩业的人员由葡京赌场时代的不到1万人, 数年间翻了数倍, 2011年, 综合酒店行业吸引就业人口超过10万人, 占澳门整体劳动人口超过两成。可见, 综合酒店业是澳门理所当然的龙头产业。

(二) 从博彩收入结构看, 贵宾厅收入占据较大比重

收入结构中, 贵宾厅主导博彩收入增长的格局依旧延续。澳门博彩监察协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1年第三季度, 澳门博彩业收入702.2亿澳门元, 其中来自贵宾厅的收入高达517.5亿澳门元, 占比达73.6%。根据图一显示的收入增速, 可以看出贵宾厅收入在金融海啸后急速反弹回升, 近两年虽增幅趋缓, 但是仍然快于中场以及角子机等收入增幅, 是博彩收入增长的主要带动力量。

(三) 从发展趋势看, 酒店业从单一博彩向会展、购物、休闲度假等多元化发展

澳门传统酒店经营以赌场加住宿的模式为主, 2002年“赌权开放”将综合酒店经营模式带入澳门, 以金沙集团为代表的外资博彩持牌企业大力发展品牌酒店、高档零售商场、会展、表演等非博彩元素, 为澳门综合旅游模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澳门博彩企业开始与世界博彩接轨。

(四) 从影响因素看, 综合酒店业对大陆自由行政策变化较敏感, 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小

澳门大学博彩研究所所长冯家超2011年4月接受访问时表示, “一般国民收入的1%到2%是用于商业博彩里面, 去年光是中国大陆就有35万亿人民币收入, 1%就是3500亿, 2%是7000亿。”因此澳门背靠大陆庞大的市场, 博彩收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可以说, 是大陆庞大的市场空间支撑了澳门博彩业的超预期高速增长, 因此澳门博彩业对外围经济的反应较小。

二、行业前景

2011年, 澳门博彩及综合酒店业延续高速增长趋势, 游客数量保持增长, 相关行业稳定前行。综合酒店行业在澳门“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定位, 以及粤澳合作全面展开的新契机带动下, 前景向好。

(一) 在中央及特区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行业发展保持活力

澳门未来发展成为“国际旅游休闲中心”的定位已正式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当中, 特区施政报告同样强调保持澳门优势产业的竞争力, 加快经济适度多元化进程的发展目标。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 加之澳门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使澳门对外的吸引不断增强。即使在经济增速放缓的2009年, 综合酒店业吸引的直接投资仍保持15%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 在连贯的政策支持和对澳门经济前景看好的环境中, 行业未来发展更具活力。

(二) 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部分企业开始规划新的发展项目

现阶段澳门博彩业竞争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六家持牌公司作为上市企业, 在政府调控政策指引和不断完善的法规监管下经营管理日益规范, 外资博企逐步将集团发展重点转向澳门市场, 投资市场对澳门发展前景也持续看好。基于对澳门市场的信心, 多家持牌公司开始规划新的发展项目。2011年5月, 项目投资总额达153亿, 总面积55万平方米的银河度假城开业, 成为年度亮点。威尼斯人五、六期工程预计2012年一季度开业。永利宣布在未来四年建成路氹地区的新酒店项目, 澳博也积极进行十六浦的三期工程和规划路氹项目。新濠集团也将之前发行募得的23亿元人民币用于收购Studio City项目, 使得该司在路氹城的可发展空间一举上升到全澳第二位。

(三) 粤澳合作的全面展开给澳门综合旅游业带来更多支撑

随着粤澳合作和横琴开发的全面展开, 多项涉及连接珠三角各主要城市的基础设施项目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港珠澳大桥、澳门轻轨、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等规划将在未来五年全面建成。同时, 特区政府与内地共同对会展、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大扶持, 将有利于增加澳门新的旅游元素, 届时便利的交通网络和澳门独特的休闲娱乐元素将会吸引更多不同层次的游客, 对整体行业形成良好的支撑效果。

三、行业面临的挑战

澳门综合酒店行业近年来发展快速, 成绩斐然, 为特区经济发展以及财政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要看到行业高速发展背后的隐忧, 博彩行业特有的吞噬效应造成澳门经济一业独大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面临挑战。

(一) 周边地区对澳门的竞争压力加大

新加坡圣淘沙名胜世界四家酒店已于2010年一月开业;而另一个滨海湾金沙项目, 注重的是会议展览, 以明确的市场定位带动新加坡旅游业进入新阶段。与此同时, 俄罗斯第一间合法赌场2010年1月开业;日本、印度准备建造带有博彩元素的度假村项目;台湾正就建设观光赌场进行规划;马来西亚云顶以传统博彩优势继续吸引东南亚客源。这些地区拥有各自独特的旅游资源, 同时交通和签证便利成为周边地区拓展中国客源的有利因素, 与澳门争夺亚太区游客市场。

(二) 行业多元化发展仍需过程

特区政府调控博彩业, 未来三年赌台总数不超过5, 500张, 较现时增长约一成多, 博彩业规模进入平稳发展阶段。虽然, 澳门综合酒店业目前已具备多元化发展的硬件条件, 澳门正向国际化休闲旅游城市进发, 但是经营利润仍以博彩收入为主, 非博彩收入贡献度较低, 一些会展、娱乐表演等非博彩项目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 需要时间和政策扶持才可做到真正的多元。

(三) 澳门综合接待能力有待提高

澳门地域狭小, 游客人数大幅增加对澳门的综合接待能力带来一定考验。随着澳门与珠三角地区进一步融合, 人流、物流压力会进一步增加, 因此澳门的交通网络、口岸、码头等基础设施仍需完善, 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北安客运码头扩建工程、准备兴建的澳门城市轻轨, 以及将来与珠三角城际轨道网络的互通, 港珠澳大桥等多项工程在未来几年陆续建成, 有利于澳门游客接待能力的提升。

(四) “码佣战”造成博彩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澳门博彩收入中, 有近70%依赖贵宾博彩收入。而澳门特有的“中介人”制度决定了赌场贵宾厅主要依赖中介人吸引高端赌客。赌权开放后, 各博企纷纷提高码佣吸引中介人带来高端赌客。但是贵宾厅“赢率”一般在2.7%-3%之间。以3%计算, 其40%约1.2%为税项, 余下为博彩收入。若贵宾厅提高码佣至1.3%, 则博彩企业的利润仅为0.5%。中介人佣金的不断攀升, 势必侵蚀博彩利润。因此, 特区政府于2008年召开6家博企联席会议宣布中介人佣金以1.25%为上限, 避免恶性竞争。

四、政策建议

面对上述挑战, 2012年特区施政报告围绕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区域商贸服务平台的目标, 提出了在保持和巩固博彩旅游业发展的同时, 推进经济本土多元和外延多元的战略。具体到综合酒店行业预计将适当调控博彩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同时加强培育和壮大博彩旅游业产业集群, 保持竞争力。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一) 适当调控行业发展速度和规模

澳门2011年博彩业的收人已达到2678.67亿澳门元早已超过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 成为全球博彩收入最大的赌城。但是澳门博彩业的发展, 需要考虑客源增长和城市承受力, 绝对不是“越大越好”, 拉斯维加斯曾经因为赌场供应过度, 整个博彩行业利润不增反降。因此, 中央和特区政府应该对澳门博彩业发展规模进行适度控制。综合考虑市场规模、游客的数量和消费意愿、内地社会的接受程度、澳门基础设施的承受能力、澳门社会的接受程度等制订规划, 审慎扩张从而促进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 培育和壮大综合酒店业产业集群, 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澳门政府提出的“以旅游博彩业为龙头、以服务业为主体, 其他行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 体现了培育和壮大综合酒店业产业集群, 走多元化发展道路的诉求。综合酒店发展模式的产生也正是因应这一发展战略而来。但是, 从“赌权开放”十年来的实践看, 博彩业的急速发展, 在有些方面虽然的确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 但同时也出现了博彩业同其他产业争资源, 从而抑制乃至扼杀某些产业的情况。综合酒店行业公司的收入结构中, 博彩比重一直在八成以上, 也充分说明了多元化道路的任重道远。特区政府应该进一步敦促六大博彩持牌公司履行招标合同的协议, 发展会展业及其他非博彩业的旅游项目, 积极推进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

(三) 加强和完善监管体制, 引导综合酒店行业健康发展

博彩公司由一家垄断变六家竞争之后, 传统的由博彩专营公司代行部分监管职能的“委托监管”制度, 已不可持续。政府监管, 是博彩产业健康运行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基础。由于历史原因, 澳门的博彩监管体制是一个相对松散的体制。随着市场结构由垄断向竞争的变化、以及由此变化所带来的行业大发展, 澳门博彩监管体制的薄弱环节逐渐显现出来。参照国际上经验, 理顺澳门的博彩监管体制, 完善澳门的博彩法律, 是当前澳门博彩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这项改革是一个涉及执照制度、赌业财产权制度、税费制度等领域的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

五、结语

总之, “赌权开放”以来, 澳门综合酒店模式的发展代表了澳门博彩业多元化发展的方向。行业的大发展也对澳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澳门经济的高速增长, 人均居民收入的提高, 社会文化面貌的改善, 国际地位的提高等成就的取得, 无疑都与赌权开放以及综合酒店行业的大发展密切相关。但是澳门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 还存在着许多障碍需要克服, 许多挑战需要面对。因此建议适当调控行业发展速度和规模, 培育和壮大综合酒店业产业集群, 坚定不移的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努力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从长远角度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加强和完善监管体制, 引导综合酒店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忠禄.《澳门博彩业:机遇与挑战》, 澳门:《澳门理工学报》, 2008;2

[2]王五一.“赌权开放”与澳门博彩业发展, 广东社会科学, 2011;2

[3]刘建豪.澳门产业结构优化及适度多元化[J].行政, 2006;2

[4]张向前, 澳门旅游业现状及发展[EB/OL].http://www.cnshu.cn/info/lyhy/117916.shtml, 2009;1

澳门地区 篇2

黄书尧

燕(山东省莱芜市羊里中学

27111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范围、组成、居民等基本地理情况。2.知道香港、澳门、珠江口、深圳、珠海等地的位置。3.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

4.了解港澳的经济特点,知道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交通中心,有发达的加工工业和旅游业。【能力目标】

能在图中迅速填出香港、澳门、珠江口、深圳、珠海等地。【情感目标】

1.通过对香港与内地实现共同繁荣途径的探讨,进行地理空间思维训练及现代发展观的教育。

2.通过香港、澳门位置优越、经济繁荣,回归后在大陆强有力地支持下发展稳定等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兴旺,祖国统一前景美好。【教材分析】

香港和澳门地区同台湾一样,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但从政治角度看两者又有区别,台湾至今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而港澳地区则是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建立了特别行政区。教材从地理位置、人口等方面入手,让学生了解香港、澳门两地的一般情况和经济特点,从而使学生对两地有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

香港和澳门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西两侧,面向海洋,背靠大陆,一直都是中国的领土。但是,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分别被英国和葡萄牙侵占。根据1984年和1987年中英、中葡政府的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在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分别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现行社会、经济制度50年不变,以保持香港和澳门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本节教材一开始即讲述了这一点,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

香港和澳门经济都较发达。尤其是香港,在国际交通、贸易、金融、旅游等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教材在对这些内容讲述后,着重指出,祖国大陆是香港和澳门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教学重点】

课前辅导学生收集资料,了解香港经济发展概况,思考香港继续发展面临的经济地理问题。【教学难点】

香港和澳门继续发展面临的经济、地理问题 【教学媒体】

香港和澳门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在中国历史上分别发生了什么大事? 答: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课件展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师设问)这是中国人民值得回味深思,值得骄傲庆祝的大事。为什么?(结合历史知识讲解)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历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把香港、澳门分别割让给英国、葡萄牙殖民者。现在,港、澳能够按时回归祖国,说明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教师讲授)香港、澳门就像两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我国东南沿海。(课件展示)香港和澳门概况对比

(学生活动)自学,根据课件提供的教学图及书中有关内容,完成课件出示的对比表(承转)香港在近百年的时间里由一个香料集散地,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国际化大都会,并且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课件展示)香港在世界上的地位

(讲授)因此,有人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在中国人眼里更是中华巨龙口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启发设问)这种巨大、迅速转变的基础是什么?(图片展示)香港海运图(学生讨论)(简要归纳)香港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特别是它的海上交通位置。是沟通日本、东南亚、大洋洲及西太平洋沿岸各国的重要港口。同时,位于香港岛与九龙之间的维多利亚港是与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并称为世界上三个最优良的天然深水港。

(课件展示)香港经济发展的优势

(设问)香港借助这种得天独厚的海运优势,在发展之初实行自由港政策,允许各国商品自由进出,不收关税。这样发展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讨论)积累了资金,提高了劳动者素质,提高在世界的知名度。

(教师启发设问)随后为适应国际社会经济的发展,香港在具备一定资金、技术等基础上,又采取了进口—加工—出口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的特点是什么?

(课件展示)香港经济的发展

(承转)香港在目前和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有没有面临的问题?(学生结合课前活动讨论)

(课件展示)香港经济未来的发展战略(讲解)香港面临外部严峻的挑战。

1.香港的腾飞,引起全球关注。特别是回归后的香港,更令人瞩目。就此而言,全球都是香港的竞争对手。但就当前而言,直接竞争者应是日本和其它“三小龙”。2.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不容许自己左右站出新的竞争者分庭抗礼。韩国:确保自己在亚太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台湾:实施亚太营运中心计划—六大中心。新加坡:实施亚太地区八大中心计划。

各国都在强化自己,削弱对方,这些都是对香港的挑战。(设问)在这个过程中,香港内部是否存在不利因素的制约?(结合课前活动展开讨论)(课件展示)香港经济的内忧(设问)在众多的不利因素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缺少发展空间。

(启发设问)香港要实现持续繁荣,就必须化解内忧,抵住外患,这个发展空间从哪找,才能使“明珠”更明亮呢?(课件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图(学生根据地图分析、讨论)

(简要归纳)同内地联合,共同繁荣。深圳是离香港最近的经济特区,发展潜力巨大。所以,可以依靠自身强大的资金优势,在经济特区发展。与珠江三角洲实行分工,联手发展经济。

(承转设问)提起澳门,同学们最了解它的哪一方面?(课件展示)澳门的发展

(简要讲解)澳门现在澳门的经济以旅游业为主(博彩业很重要)。同时也有成衣、玩具制造等加工工业。

(提问)但澳门与香港存在同样的问题。届时,澳门将怎样发展?(学生讨论活动)

(小结)它可以同香港一样,同内地联手,在珠海发展。形成澳门—珠海—广州发展轴线。形成包括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网络。(新课结束,复习反馈)【板书设计】

第六节 香港和澳门地区

一、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的领土

二、香港与澳门的对比(表略)

三、香港发达的经济——“东方明珠” 1.世界重要地位 2.加工工业

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 3.“明珠”更亮—香港发展战略

四、澳门经济及发展战略。典型例题

1.关于香港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港北临经济特区珠海市 B.香港位于珠江口西侧

C.香港东、南、西、北四边环海 D.香港北部与深圳特区相邻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香港的地区位置。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北与深圳经济特区相邻。香港由九龙、香港岛、新界三部分组成。香港西、南、东三面临海,北部与大陆相邻。

解答本题常见的错误是选B,思维障碍是对河流的东侧(左岸)与西侧(右岸)不能区别。纠正的办法是掌握判断方法:顺着河流的流向,左岸为东岸,右岸为西岸。【答案】D 2.香港对外贸易比澳门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香港由深水港,港口条件优于澳门 B.澳门自然资源们由香港丰富 C.澳门与广州之间没有铁路 D.香港人口多 【思路分析】 澳门地处珠江三角洲南端,原为渔港,在明代海上帆船运输时期,为我国南方对外贸易港口。到了明代,海洋轮船运输兴起,澳门附近海域水浅,国际贸易地位衰落,大大地影响了澳门经济的发展;而香港有天然良港,水域宽阔,是一个贸易自由港,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

解答本题常见错误是选B,纠正这一错误的办法是,一要了解香港和澳门都是资源缺乏的地区,二是要了解影响港口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港口条件。【答案】A 3.香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① 有丰富的森林;

② 有丰富的铁矿 ③ 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④ 有优良的海港

A.① ②

B.② ③

C.③ ④

D.① ④ 【思路分析】

澳门中乐团展示“澳门印象” 篇3

此次澳门中乐团有备而来,本场音乐会曲目做了精心策划,开场为关乃忠的《中国节庆》,节奏热烈,颇为喜庆,为整场音乐会的节日气氛定下基调。赵季平的《澳门印象》为委约而作,作品采取回旋曲式结构,开始弦乐部分快速奔跑,旋律流畅好听,随后不同的音乐主题出现,展示了澳门的流光异彩、万象更新。关乃忠的《澳门狂想曲》原为葡萄牙吉他与中乐队而作,中西合璧,既有南欧情调,又有广东音乐的旋律。本次演出中吉他的独奏部分改为柳琴代替,青年柳琴演奏家魏青担任独奏,同样别具风情。上半场结束曲目为刘长远的《抒情变奏曲》,这部作品规模宏大,气势震撼,旋律性很强。这部多年来压箱底的作品,彭家鹏无意中发现,觉得这样的好作品不演太可惜,于是这部优秀的作品才得以与观众见面。

当晚的演出吸引了首都音乐界众多大腕前来捧场,作曲家刘文金、唐建平、郭文景、徐昌俊等悉数到场。对于上半场的演出,笛子演奏家唐俊乔表示,自己曾和该乐团多次合作,对他们很熟悉也很有感情,当晚乐团的表现很精彩,彭家鹏的指挥很有激情,几个作品都很棒。笛子演奏家戴亚评价:“作品一流,乐队一流,指挥一流”。

下半场的作品同样很具分量。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成名已久,澳门中乐团的演奏大气、开阔,表现到位。《难忘的泼水节》是刘文金文革以后创作的作品,时隔多年本次又被澳门中乐团拿出来演奏,刘文金本人也有些惊喜,连连表示“没想到”,对于乐团的表现,作曲家表示“很成功”。

《源》是唐建平为马头琴和呼麦而作的协奏曲,那日苏担任马头琴演奏和呼麦。作曲家运用蒙古族音乐素材,巧妙的将马头琴和呼麦演唱融入到民族乐队中。绵长的马头琴声和呼麦响起,音乐质朴而苍凉,幽远而自然,一种源自心灵深处的感动油然而生。唐建平表示,这部作品色彩丰富,本次澳门乐团的演奏感觉很好。当晚观众的反应也证明了这一点,乐团及独奏家的表演赢得满堂喝彩。

音乐会压轴曲目是徐昌俊的《龙舞》,這首民乐合奏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打击乐,着重描绘了节日里喜庆热闹的气氛,与开头的《中国节庆》遥相呼应。当晚担任打击乐演奏的除了乐团打击乐声部首席庄杰派,还有中央音乐学院打击乐系主任王建华、中央歌剧院李聪农以及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马里等高手加盟。乐曲气势恢宏,演奏家的演出为作品增色不少。徐昌俊也表示,这次澳门中乐团演奏的《龙舞》,是该作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声部干净,音乐有张力,指挥在控制上处理得当。对于乐团的表现,关乃忠也表示,自己在香港中乐团时期就与澳门中乐团有过合作,当时乐团还经常向香港中乐团借乐师,此次澳门中乐团进京演出让人刮目相看,进步很大。

北京同行的认可,使澳门中乐团上下都很高兴。乐团总经理陶倍信告诉记者,从艺术角度来说,这几部作品都很有难度,比如刘长远和徐昌俊的作品都很难。为了准备此次演出,乐团排练很辛苦,从指挥彭家鹏到每一位乐手,大家都很努力。当天的演出乐团状态不错,能够表现这么好,自己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感激。陶总经理回顾乐团成立20年历史,肯定尤其是2003年以后,乐团进行了改革,聘请彭家鹏担任音乐总监,并且开始招聘全职乐师,辅以兼职乐师,组成了一个声部相对齐全的乐团。目前乐团共有19名全职乐师,他们成为乐团的核心力量,在各声部担任首席,并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团内部分非专业的兼职乐师提高个人业务,提高乐团整体演奏水平。乐团在举办各类音乐会的同时,也注意艺术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小学及大学等进行普及工作,扩大了民族音乐的影响,培养了一批民乐爱好者。

澳门地区 篇4

蒙古地区装饰图案被广泛运用在蒙古包建筑上, 装饰图案几乎附着在蒙古包建筑每一个组件上面, 如在天窗、天窗的盖毡、木顶棚、顶棚围毡、木墙面、墙面围毡、入户门和入户门帘上都有平面和立体的装饰图案。蒙古地区装饰图案, 蒙元时代即已运用广泛, 鲁布鲁克《东游记》谈到毡帐上的装饰图案时写道:“覆盖在烟筒周围的毛毡, 他们饰以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在门口, 他们也悬挂绣着多种颜色的图案毛毡, 他们把着色的毛毡缝在其他毛毡上, 制成树、鸟、兽等各种图案” (如图1) 。应用比较多的是吉祥图案, 龙凤与云纹交错生辉, 色彩艳丽, 对比强烈。蒙古包木门上, 描画和雕刻着优美的对称图案, 毡墙的边缘装饰二方连续的云纹、几何纹或卷草纹 (如图2) , 仍然采用对称的形式。天窗的窗棱上也要刻画连续的花边。椽子由于比较细, 表面涂着色彩鲜艳的装饰材料。大的蒙古包, 还设有盘龙柱, 盘龙柱上绘有各种盘龙的装饰图案。门帘多用犄纹、卷纹、回纹和寿字适合图案。上部的盖毡, 则多用云纹、变体盘肠图案, 或用红、蓝布料, 以贴花或刺绣手法, 制成各种图案。图案装饰的蒙古包不仅是一个值得欣赏的艺术品更好似朵朵彩云镶嵌在美丽的大草原上。

中原地区建筑装饰图案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 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 而且还可以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 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 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 绘制精巧, 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 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雕饰是中原地区建筑装饰图案的重要表现形式, 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 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

二、室内装饰图案的比较

蒙古地区室内装饰图案在史诗《江格尔》中这样描写道:在那洁白的毡房, 6012名勇士纷纷喧嚷:“要为江格尔建筑一座宫殿, 这宫殿要巍峨壮丽, 举世无双!……珊瑚玛瑙铺地基, 珍珠宝石砌墙壁, 北墙上镶嵌雄狮的獠牙, 南墙上镶嵌梅花鹿角。……祝福北方的人民奶食丰富, 北墙上裱糊斑鹿皮;祝福南方的人民肉食充裕, 南墙上裱糊梅花鹿皮。宫殿外面的四角, 镶上火镜;宫殿里面的四角, 镶上金刚……。”这是对蒙古贵族统治阶级室内装饰图案的一种概述, 而普通的蒙古建筑内部为了适应不断迁徙的游牧生活, 室内的装饰比较简单, 除由交叉成网状体的木制构架即墙体本身就起装饰作用外, 一般在蒙古包入门的正面稍左的墙面上挂佛像, 成吉思汗像, 左面墙上挂炊具以及一些妇女用品, 右墙面上挂弓箭、猎枪等男人们的用品, 顶棚即天窗的部位一般要刻画连续的花边。椽子由于比较细, 表面涂着色彩鲜艳的装饰材料, 地面一般不做如何修饰, 甚至有时连包内地面的草都不刻意除掉, 以便在迁徙后草场得以循环再生。

中原地区汉民族室内装饰图案与蒙古建筑的室内装饰图案相比显得尤其丰富且意义繁多。就顶棚概括起来一般分三类, 一为结构式顶棚, 即屋顶结构外露而形成的顶棚。这种顶棚明快大方, 在许多省区的明清住宅中均用此法。第二种是用粱秆扎架下面糊纸, 或细竹竿扎架铺敷芦席制成的“简易”顶棚即“顶格”, 使用者大多是黎庶百姓阶层, 普通家庭意欲覆顶装饰, 多以贴梁、边抹、本钓挂、棂子、板壁、糊纸、扎竹苇席等。此外, 还有以竹编织作顶棚的形式。

地面一般有石板、土地、木板和砖块四大类。以土为地, 是最原始和最普通的形式。在皇宫贵族的建筑室内地面上一般以铺设地面的材质直接为装饰, 比如, 做工十分讲究的金砖是一种大方形砖块, 通常以淋浆焙烧面, 大多用于宫殿建筑室内、宗教建筑室内、园林建筑室内以及达官贵族、富豪商贾的钟鼎阀阅之家的厅堂室内, 具有庄重、华美、大方、高雅的审美意象, 而民居室内铺地, 以三和土铺地, 既经济, 又简便可行, 颇得人们喜爱。木板铺地也是十分普通的形式, 明清遗存民居以木铺地比比皆是。一般略有经济实力者均以木铺地, 尤以铺敷于楼层上最为普遍。相比较而言青砖铺地也是十分普通的形式, 而且最富有中华居住文化特色。墙上装饰一般以挂贴为主, 有挂屏、挂镜、字画, 多成对成套陈列。有挂屏、挂镜、有对镜、四扇屏、八扇屏等。字画装裱亦有多项变化, 最普遍的是中堂、条幅、斗方、横批、一般住宅堂屋后壁多悬中堂一副, 左右联对一副是常用格局, 而东西壁则以横批对屏等装饰。

三、家具装饰图案的比较

蒙古地区人们喜欢盘坐于地上, 所以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凳子、座椅, 只有箱子、柜子和桌子三大类。为了适应游牧生活家具除必要的柜子、箱子、和桌子以外, 一般都可以折叠, 造型朴实、选材简单。家具装饰图案手法一般是在其中心画一团主体图案, 四角则配以卷草等多种纹饰;有些家具上则用浮雕、深雕、浅雕、回雕等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各种花纹图案, 比如牧民用的桌子、柜子都设计各种图案, 手法各异, 美观大方。又由于蒙古地区家具不讲究材质的优劣, 所以漆也成为一种主要的装饰手段, 并且为了给单调的生活增添色彩, 色漆均非常鲜艳, 图案夸张, 显示出贵族阶层的富贵相, 漆面斑斑, 那种丰厚的历史感觉让人回味无穷。与中原地区汉民族相比, 蒙古地区家具的装饰图案有很大的差异。中原地区汉民族传统的家具装饰图案讲求大气、富豪、威严, 体现高贵, 制作主要以雕刻为主, 装饰图案体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且精湛的工艺和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就连家具构件也兼有繁琐的图案雕刻, 如在家具的脚柱上加以雕饰, 或用吉字花、古钱币造型的构件代替脚柱。其次, 装饰图案的种类有花草、人物、鸟兽、还有纹样等, 而且任何一个画面, 任何一个图案的组合, 都必含有吉祥、富贵的寓意。创造出许多富有生活气息的吉祥图案。如“鹊上梅梢” (喜上眉梢) 、“五蝠捧寿” (五福捧寿) 等很受群众喜爱, 以至于延用至今。

中原地区汉民族的传统家具装饰图案之庞大、雕饰之繁丽、技巧之精湛堪称世界之罕见。与之相比, 蒙古地区的装饰无论是绘制还是雕刻都略显简单, 但有其自身的深厚、简练、粗犷的特色, 它不以华丽的纹饰、复杂的造型取胜, 而以匀称的造型、洗练的线条, 简而美的纹饰, 造成一种健美的艺术效果。

《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导学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会在两极地图上辨别方向

2、了解两极地区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3、了解两极地区丰富的淡水资源、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

4、了解两极地区是科学研究的宝地以及我国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增强南极地区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资源

2、两极地区方向判断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读图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播放图片导入新课

探究活动

一、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一)读图2-29,找出北极地区的位置及重要的地理单元

1、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冰洋被北美洲、欧洲和亚洲三大洲包围。

(出示图片,学生指出北极地区附近的大洋、大洲并在图中判断方位)

(二)读图2-31,找出南极地区的位置及重要的地理单元

2、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南极洲被太平洋、大西洋与印度洋所包围,与南美洲、大洋洲、非洲隔海相望。

(出示图片、让学生指出南极洲附近的大洲和大洋、判读方位)

问:一个建筑师想设计一个房子,不论那个窗户都朝北开,他应该把房子建在哪儿?

探究活动

二、两极地区的气候

生读课本P60-61,讨论完成下列各题

1、南极地区以冰原气候为主,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原因:两极地区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海拔高,表面被冰雪覆盖,反射了部分阳光。

2、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气温低。

原因: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陆地吸热快,放热快,温度低。

3、两极地区有大量浮冰,给船只带来巨大威胁,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冰盖融化,造成

海平面上升,给人口稠密海拔较低地区带来巨大灾难。(南极冰盖消融,全球海平面升高60M)

(出示材料P60,分条讲述极地气候,归纳特征。

指名完成导学案,并讲解“太阳高度角”、“南极冰盖消融”)

探究活动

三、两极地区的资源

生读课本P60、6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南极地区有企鹅、磷虾,北极地区有北极熊、北极狐,两极地区都有的动物是海豹、海象,总体来讲,两极地区动物种类多,数量大。

2、植物:南极大陆有800多种植物,主要是地衣、苔藓、淡水藻类。

3、矿产:南极洲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4、淡水:冰川被称为“固体水库”,地球上68%的淡水资源以冰雪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出示图片:南极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图)

探究活动

四、极地科学考察

学生阅读P64材料

读图2-

29、2-31,在图中找出阿蒙森—斯科特站,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 学生讨论:

1、为什么我国在南极建考察站都选择在2月份?

2、假若要组织一支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请你设计一条从中国上海出发,到南极中山站的海上航行路线。

了解保护两极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控制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有两大因素,那就是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即空气和海水在赤道带加热之后,分别从高空和海洋表面流向两极,在那里冷却之后,再从地表和洋底流回到赤道。也就是说,整个地球就像是一个热动力机,热源在赤道,冷原则在两极。两极对人类之重要由此就可见一斑了,因为它们掌握着全球气候变化的钥匙。

七、课堂小结

八、板书设计

澳门地区 篇6

浙江的近代改革始于鸦片战争,是龚自珍发出了第一个号声。而真正在乡村社会实行近代改革的则是在太平天国以后的瑞安县。孙氏兄弟以翰林身份回乡办学兴教,他们着眼处并非是“以夷制夷”的洋务思路,而是重建文化资源。他们在南宋永嘉“事功”学派的思想中发现了建设近代中国的思想养料,以此为号召,培养了一代新型人材,温州社会从此开始成为推动全国改革的思想策源地。

近代温州的“三杰”——陈虬、陈黻宸、宋恕既效力于乡邦,又都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变法改革志士。洪振宁先生说,温州人在传播中原文化的过程中又转化了传统的文化理念。这是非常妥当的见识。西方人有“大传统”与“小传统”之说,然而温州的文化传统非独是“小传统”,转化实是创新的过程,转化后的文化理念又形成了一个“大传统”。

宋恕的变法思想立足于乡村,他的“更西服”主张实宣告了中国文明向全球文明的转轨,经谭嗣同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功事”与“民主”相结合的近代中国的精神源流,到梁漱溟的“乡治”思想又一次显示了中国社会内在更新的活力。

新文化的观念先在一时一地形成,然后从近到远扩散传播,最终改换了中国的面貌,那么,我们要问,为什么是温州,而不是中国其他的地方?刘练军用“社会资本”的概念来说明,但从温州人想要自己的语言形式这点来看,在近代温州,已有了把指头握成一个拳头的社群意识,温州人很早就领悟了一种近代的生存方式——社群合作。温州人是通过近代观念的传播形成了自己的群体,这实是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一种资本。知识分子与民众的距离很近,官僚与社群也非统治与被治的关系。民众对宗教的需求可以得到合理满足,知識分子不以激进相标榜。我们发现,在现代化进程中,一种反现代化的文化保守主义反而成了现代化进程的前排兵。这就出现了本土化与全球化双向共进的当今课题。当今温州社会的新貌是近代温州发展的结果。

人类正在向信息社会发展,一种跨地域、跨国界的互动发展模式正在出现。文化是形成社群的要素,社群合作才是资本的来源,因此,可以说,资本主义是一种社群合作的文明,而把重点放在“文明”上,就是将主导21世纪走向的“知”本主义。能否把有形的资本转化为无形的文化,又以无形的文化去创造有形的财富,取决于温州人文化更新的能力。在大一统政治高压下,地方社会最缺乏的是对普世人权观念的体认,追求财富本身成了目的,于是,环境与外来劳动力成了获得财富的手段。

在亚洲经验中,自由化日本成了把发展的基础放在对人权尊重上的典范,在温州近代“三杰”的思想中可以找到前路的地图,需要一个社会共识——建立一个指导温州改革发展的信息开发与交流的机构,而这个机构要把基础放在对温州本土人文资源的研究与利用上。在封闭的政治与开放的社会中,温州能否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关乎全局。

澳门地区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1月对欠发达地区的成都和遵义以及发达地区的上海、厦门、北京等地的养老机构进行了考察,同时也对老年人及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1.2 方法

1.2.1 访谈法

运用目的抽样对老龄委官员1人、社保办官员1人、养老机构有关管理人员5人、老年群体4人(低收入2人,高收入2人)、中青年群体2人;从业人员2人,共计15人进行访谈。

1.2.2 问卷调查法

自行设计问卷包括:封闭式问题基本情况14条、生活情况9条、老年护理院认识12条和开放问题1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50份,回收率90%;有效问卷430份,有效率95.6%。其中男216人(50.2%),女214人(49.8%),年龄<44岁94人(21.9%),44~59岁102人(23.7%),60~74岁121人(28.1%),75~89岁100人(23.3%),>90岁13人(3%)。

2 结果

2.1 老龄化现状及特征

有研究表明[2],2005年贵州人口年龄结构已步入老年型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06.23万人,老年人口比重达到8.21%。如果以增加2个百分点左右来看:英国老龄人口从5.0%增长到7.0%用了80多年,瑞典用了40多年,亚洲的日本用了50年的时间,我国完成这一过程约为18年的时间,而贵州老龄人口比重从2000年的5.97%到2005年的8.21%仅用了5年时间。2000年,贵州人口老化系数居全国第24位,比全国低1.13个百分点,2005年反超全国0.25个百分点。从相关官方资料(见图1)可以看出,全国进入老龄社会10年,而上海、北京、成都、遵义则已经分别进入了31年、20年、9年、7年。以上数据突显出贵州老年比重陡然提高和老龄化发展速度超快的特征。

2.2 经济发展水平现状

欠发达地区“未富先老”的现象十分明显。与贵州省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虽然近些年贵州经济在整体上发展迅猛,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经济底子薄,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6.12%,居倒数第二位。2005年贵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 147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换算,刚刚突破1 000美元大关(而在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早就超过3 000美元),仅及全国2000年人均可收入水平,如果将城乡人口统一计算,贵州人均收入仅及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左右[3]。换句话说,贵州快速的老龄化进程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一特征,同时也是贵州人口省情在新时期的特征。由于地处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人们对养老机构收费也是一大顾虑。本次问卷调查显示,77.9%人只能承受500~1 000元的收费范围,有11.6%的人可接受1 001~1 500元的收费范围,仅有1.2%的人可接受1 501~2 000元的收费范围。

2.3 养老床位比例现状

虽然我国发达城市北京、上海的养老床位的比例离6%~7%的国际标准比例都还相差甚远,但是经济发展赶不上人口增长的成都市、遵义市的养老床位更加令人堪忧(见图2),特别是遵义市养老床位仅约为上海、北京的1/10,为国际养老床位比例标准的1/20。

2.4 养老模式现状

我国的养老模式有以下几种:家庭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其他养老模式,比如互助养老、以房养老、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异地养老、乡村田园养老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养老模式各有差异。

2.4.1 欠发达地区

贵州省各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老龄人口数量分布均存在较大差异。2005年65 岁以上人口农村高于城市0.32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全省每100名老年人中有65人生活在农村[4]。再加上地理环境恶劣、交通受限等现状,决定了其养老模式将有别于发达地区。通过实地考察发现,贵州养老机构少,规模小,基础条件薄弱;政府养老机构几乎达到每村一个,但是入住率低,运行成本高,效果差,有相当数量的社会福利设施被改变用途;民间兴办的养老机构极少,以市场推动养老工作起步较晚;养老机构的经营、管理层次较低,专业护理人员严重短缺,在优质生活服务、精神慰籍、医疗保障服务及康复等现代化养老理念方面非常欠缺;缺乏综合型养老机构和高端养老机构,极少城区实施了居家养老。

2.4.2 发达地区

目前在上海、北京、厦门等较发达地区,由于居家养老模式可以满足老年人既不离开家,又能享受到社会提供的各种养老服务愿望,深受老年人和子女的青睐。另外,一些民营养老机构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自然环境优越、旅游事业发达等条件下蓬勃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养老模式,为老人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异地养老、乡村田园养老等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满足不同层次的老人养老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发达地区,高端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机构不仅软硬件设施配备齐全,而且更注重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满足,能提供更舒适、更周到、更细致服务。一般情况下,新建养老机构都有3年的“寂寞期”,即被社会认可的过程。但是,调查发现,越是条件优越的高端养老院,入住率越高,充分显示发达地区高端养老机构的魅力。

2.5 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老龄化的加速导致国家和家庭养老负担加重,意味着人口赡养率上升,养老金支出占社会保障费用的比重快速提高,以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一系列巨大的挑战和压力。由于发达地区经济基础好,新农保的覆盖率较高,建立了稳定的筹资来源、财政补贴机制和相关制度等。贵州的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不成正比,家庭赡养率高、新农保的覆盖率低、养老金缺口大、城镇流动人口多、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难等因素导致社会保障体系不能发挥正常功效[5]。农村的社会保险除了沿袭上世纪50年代以来实行的农村社会救济、五保供养和农村低保户等面窄量小的模式外,其他保障形式只是在部分试点县市实施。

3 讨论

通过以上对欠发达、发达地区各种养老现状的比较分析看出,我省养老现状不容乐观。探索一条适合省情、民情的养老之路势在必行。

3.1 制定我省养老发展规划

一是要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制定《贵州省养老机构发展规划(2011 年-2015 年)》,对全省养老机构的布局定位、指标任务分解、建设(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和提升改造)时间安排等作出具体计划,逐年分步实施。二是大力发展为特殊老人(如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高龄老人)服务的护理型养老机构,以及需求迫切的中档养老机构。三是要继续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对居家养老设施的配套建设,也要有具体数量和质量的明确要求。四是建立适合贵州经济发展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如老年人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等。

3.2 整合资源提高床位数量

一是要通过整合有关职能部门的养老服务资源,增加养老机构床位数。民政部门、发改委、卫生主管部门、地方政府间应相互协调,由政府主导,联合各类社会力量,融入民间资本共同发展养老产业。二是要利用各街道、部门房产资源整合经营的契机,将零星房源整合,化小为大,化零为整,多渠道解决养老机构建设用房问题。三是对现有养老机构的改扩建,争取至2015 年机构养老床位比例接近发达地区的1/2。

3.3 提升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一是要继续重点抓好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健全养老机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居家养老工作机制。二是要加强对基层居家养老和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服务人员业务水平。三是要抓好老年人需要的特需服务能力的建设。特别是保健、康复等服务要充分利用当前医疗卫生改革,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逐渐完善的契机,整合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开展健康养生、护理、康复等服务,满足高龄老人和患有疾病老人的需求。

3.4 发展特色养老产业

贵州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应该充分利用贵州自然条件,运用市场机制设置旅游、休闲养老机构,开发养老上下游的产业,形成养老产业链。比如:养老食品、保健品、药品、用品等开发,养老房地产、养老旅游业等开发,使养老产业成为贵州的重要经济支柱。

总之, 养老观念的改变需要很长的时间。当前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并存的局面将在欠发达地区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同时,具有少数民族地区和山区特点的贵州省,应当考虑自然环境、经济和文化对养老发展的影响,积极促进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养老模式有机结合并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新.国际比较中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动特征[J].学海,2005(6):16-19.

[2]李旭东.贵州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对养老保险支出影响实证研究[J].西北人口,2010,31(6):87-92.

[3]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贵州人口发展研究(第二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103-112.

[4]贵州省人口普查办公室.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贵州卷)[M].贵州: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332-333.

澳门地区 篇8

一、澳门天主教堂介绍

1557年,葡萄牙人获准借居澳门,欧洲传教士接踵而来。至1566年,澳门已成为罗马教廷远东传教的重要基地。随之大量精美的天主教堂在澳门问世。澳门的天主教堂沿袭欧洲中世纪教堂的设计特点:位于高地之上的选址方式。通过对澳门历史建筑的考察,不难发现早期澳门最具代表性及影响力的建筑均为教堂。耶稣会作为罗马教廷早期来华传教的核心力量,在澳门教堂建设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澳门历史最悠久的三座教堂———圣安东尼堂、圣老椤佐堂和圣母望德堂,均为耶稣会所建造。代表天主教艺术在远东最高水平的圣保禄教堂(又称大三巴、三巴寺),亦为耶稣会的佳作。其后,罗马公教其他修会也在澳门建造了不同风格的教堂,最具代表性的是圣保禄教堂、圣安东尼堂和玫瑰圣母堂。

耶稣会在澳门建造的诸多宗教建筑物中,规模最宏伟、且最具代表性者当属圣保禄教堂。圣保禄教堂是耶稣会鼎盛时期的产物,不仅是澳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而且是其时远东最宏伟、最壮丽的教堂,据称当时仅次于罗马圣彼得主教堂。圣保禄教堂在《澳门记略》中有如下记载:“寺首‘三巴’,依山为之,高数寻。屋侧启门,制狭长,石作雕镂,金碧照耀,上如覆幔,旁绮疏瑰丽。所奉曰‘天母’,名‘玛利亚’,貌如少女,抱一婴儿,曰‘天主耶稣’。衣非缝制,自顶被体,皆采饰平画,障以琉璃,望之如塑。旁貌三十许人,左手执浑天仪,右乂指若方论说状,须眉竖者如怒,扬者如喜,耳重轮,鼻隆准,目若瞩,口若声。上有楼,藏诸乐器。有定时台,巨钟覆其下,立飞仙台隅,为击撞形,以机转之,按时发响。僧寮百十区,蕃僧充斥其中。”[1]705该堂始建于1563年,设计者是卡尔洛·斯皮诺拉神父。教堂坐北朝南,平面为拉丁十字。“立面形式是欧洲古典元素与东方装饰图案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特殊的装饰手法带有明确的‘叙事性’,目的是解释罗马天主教教义。教堂立面通过水平檐口分为五层,通过垂直柱子分隔九列。柱子从下到上,分别为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以及组合柱式。”[2]23另外,圣保禄教堂还融入东方建筑风格和元素,东西方建筑文化在此融会贯通、交相辉映,如教堂立面的处理手法超越教会要求。不仅采用中国文字,还出现众多陌生的主题,其原因在于耶稣会尊重中国文化的务实态度及其“本土化”的传教策略。因此,当时人们看到的是既是东方的、也是西方的,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圣保禄教堂。

始建于1558—1560年的圣安东尼教堂是澳门第一座教堂。该教堂建于今天的白鸽巢公园附近,位于澳门城北端,是当年葡萄牙人最早的定居点。安东尼是罗马公教圣人,澳门教徒尊称他为“婚姻主保”,因而,圣洁的婚礼多在此举行。于是,圣安东尼教堂又有“花王堂”的美称。据《澳门记略》记载:“北隅一庙,凡蕃人男女相悦,诣神盟誓毕,僧为卜吉完聚,名曰花王庙。”[1]7061844年,由澳门土生建筑师托马斯·达基诺主持教堂的改建工程,形成今天的教堂规模。教堂平面是拉丁十字,中间是跨度为15米的中厅,无柱廊阻隔,覆盖木制拱顶。“教堂立面左右对称,钟楼并峙,右侧是时钟,作报时用;左侧是铜钟,在教堂弥撒时鸣响。因为入口上面的唱诗席与教堂中厅的屋顶高低错落,所以在立面中间出现层次复杂的山花,这也是其独特之处。山花之上有巴洛克风格的漩涡和椭圆形装饰。”[2]32圣安东尼教堂因其工整对称的布局、华丽有序的装点、富于结构逻辑的立面处理而成为澳门众多教堂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玫瑰圣母堂被称为澳门历史上最漂亮的教堂。该堂由西班牙圣多明我修会所建,最初称圣多明我教堂。1587年,从菲律宾来到澳门的多明我修会,建造圣多明我教堂,作为其深入中国内地的传教基地。早期,该堂以木板搭建,非常简陋,故又称为“板樟堂”。《澳门记略》载:“有板樟庙,相传庙故庳隘,贫蕃析樟板为之,今壮丽特甚。”[1]7051828年,该堂重建,教堂装饰图案多模仿古老的西班牙风格。教堂平面为巴西利卡式,即一个中厅两个侧廊,中厅宽8米,侧廊宽3米。内部依然沿用“耶稣会教堂”的空间布局,侧廊两边带有多个神龛,祭奠天主教圣人。主祭坛典雅华丽,层叠的壁柱间隔扭曲的麻花柱,弯曲的线脚烘托折断的山花,形成华美的巴洛克风格。教堂外部形态与内部装饰皆古朴典雅,与澳门其他教堂迥异。玫瑰圣母堂坐落于澳门当年最繁华的街市———营地大街旁边。今天,其“前地”与市政厅广场相连,被认为是澳门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城市意象”。

二、澳门教堂建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沈玉麟在《外国城市建设史》中认为:“中世纪城市建筑的特点是当存在统一而强大的教权时,教堂往往占据城市的中心地位,教堂庞大的体积和超出一切的高度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教堂广场是城市的主要中心,是市民集会、狂欢和从事各种文娱活动的中心场所。有的城市还有广场,各种广场采用封闭构图,广场平面不规则,建筑群组合、纪念物布置与广场道路的构图各具特色。道路网常以教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形成网状的放射环道路系统。”[3]48这构成了澳门城市建设早期的葡萄牙城市文化大背景。

从当时葡萄牙的社会形态来说,明清时期澳门应是一个完全受宗教控制的地区,教会对城市的建设和布局规划具有决定作用。1583年,澳门被葡萄牙当局定名为“圣名之城”,这实际上包含两种含义:其一,从精神上说,葡萄牙在这里建立的城市是一座上帝之城,有许多教堂和忠诚的传教士,这个城市的人们对上帝无比忠诚。其二,从物质形态的建筑风格上说,澳门是一个教会建筑之城。

教堂对澳门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教堂建设是澳门早期城市规划的重要影响因素,围绕教堂、修院聚集起来的人群逐渐形成居民中心,就是所谓的教区教堂和堂区,这样构成城市雏形。聚居区内各种建筑布局疏落分散,但并非无秩序的建立居民点,而是依然受制于最基本的地理条件。澳门半岛为丘陵地形,可以建设与便于建设的基地地段并不多,因此形成了各种建筑往往呈团块式松散地聚拢在一起的状态。在这其中,重要的公共建筑如教堂往往占据最好的位置,成为整个城市的中心。

圣保禄教堂、圣安东尼堂和玫瑰圣母堂是澳门明清时期最为著名的三大教堂。从宗教文化对澳门的影响以及最初出现的建筑物、教堂的分布可以看出,最初澳门城市是由教堂区组成的。人们根据自己的信仰和贸易的需求,散居在教堂周围。16世纪时,澳门城内只有大约五组居民聚居区。当时居民区松散地聚拢在教堂等公共建筑周围,还没有形成街区的概念。至1607年时澳门已大致可分为两个教区,而到1632年澳门已经发展为五个教区,每处教区分属于一座教区中心教堂。至此,澳门已经有明确的城市分区。

澳门的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延续葡萄牙城市空间结构特点,表现为特有的一条主要“直街”的线形与不规则结构。教堂与教堂“前地”点缀其中,这恰恰是葡萄牙中世纪城市的标志。教堂和“前地”有助于规划澳门城市的布局,这种模式延续了葡萄牙人的筑城传统。“尽管早期葡萄牙人对澳门没有实施具体的城市规划,但仍承袭了葡萄牙中世纪城市模式———城市基本形成以花地玛堂、玫瑰圣母堂、望德堂、大堂和圣安东尼堂为中心的五个堂区,并以堂区为中心不断发展居民区。至今,澳门城市行政区划仍沿用这五个堂区,同时形成以圣玫瑰堂和水坑尾城门为主的商业中心。”[4]116

教堂“前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澳门城市街道。澳门天主教堂建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前地”空间。它是道路交叉点上的广场,作为舒缓交通、分散人流的中心点,形成澳门古代道路系统的结点状布局。这些道路结点分布松散自由而均匀,构成澳门古代道路系统的结构性框架。在完全依托地形、经由历史缓慢积淀筛选的情况下,澳门古代道路系统形成自身极为不规则却又极为合理自然的布局。同时,这些广场往往位于各大教区的中心,并直接与各教区的中心教堂连接在一起。广场本身往往成为各教区中心教堂的“前地”,这种广场处理方法带有西方城市的特点,然而又与典型的西方城市广场处理方法有所不同,形成澳门独有的特点。这种道路广场结合城市教堂的处理手法构成了澳门古代道路组织系统的一种特色。澳门古代城区内已经形成至少五处道路交叉广场。按地理位置区分,这五处道路广场分别是花王堂广场、圣安东尼堂广场、玫瑰圣母堂广场、岗顶教堂广场与风顺堂广场。这五处道路广场构成各个教区中心教堂的“前地”,并成为教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澳门天主教堂建筑与澳门城市开埠及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它们不仅构筑了澳门城市建筑的主体风格, 而且奠定了澳门城市规划的基本结构。今天的澳门, 仍然保存着地中海城市的特有风采。

关键词:澳门,天主教堂,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印光任.澳门记略, 续修四库全书 (第676册) .[Z].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2]许政.澳门宗教建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3]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澳门地区 篇9

关键词:扬州民间音乐,区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

扬州, 位于江苏省的中部, 因其风景秀丽、充满诗意的城市面貌享有着“竹西佳处、淮左名都”的美誉。在地理分布上, 扬州的东部毗邻盐城、泰州; 南部与镇江隔江相望;西部与南京相连; 北部与淮安接壤。因此, 在音乐文化的发展上, 扬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既可以推进自身的地方特色文化, 又可以将周边地区文化的精髓加以学习融合。同时, 扬州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界处, 便利的交通环境也为这座城市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区域音乐, 可谓是有区无域。有区, 由于行政区域的划分, 使得各个地区的音乐文化开始有了自身的特点并形成了固有的特色。无域, 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 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 为音乐文化的交流发展融合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扬州的音乐文化正是在保持地方特点的基础上, 从而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色。

一、扬州地区音乐文化的特点

扬州的音乐文化有着融汇南北、刚柔并济的艺术特征。鲜明的地方特色, 深厚的时代特征, 丰富的文化背景以及优美的音乐旋律, 无一不体现着这座文化古城的魅力。

( 一) 区域文化与音乐交融并蓄

扬州民间音乐是苏中地区乃至我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其中以地方戏曲———扬剧和地方小唱———清曲最具有代表性。

扬剧是江苏省地方剧种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它主要是发端繁荣于苏北、江南、安徽等地, 因此又名“维扬戏”。在传承了古老的“香火戏”和“花鼓戏”的同时, 结合了扬州民间小调、清曲, 从而发展起来, 给人以细腻典雅的感觉。

扬州清曲, 又名维扬清曲、广陵清曲、扬州小唱, 是一种流行于扬州城乡及镇江、上海等地的音乐形式。扬州清曲是建立在元代散曲的基础上, 吸收并改造江淮一带盛行的各种俗曲、民歌从而形成的一种极具地方色彩的曲种。扬州清曲无论是在音乐的曲牌、旋律、伴奏, 还是在唱本方面, 都给人以变幻多样的感觉, 其以抒情、细腻、缠绵著称的唱腔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扬州地区代表性的说唱音乐是扬州评话。扬州评话又称扬州评词, 是全国曲艺的主要曲种之一, 是一种流行于苏北和南京、镇江等地的用扬州方言来进行说唱、表演的古老曲种。扬州评话, 始于明, 盛于清, 流传至今。

谈及扬州地区的器乐文化就不得不提恬逸洒脱的广陵琴派。广陵琴派不仅保持着自身的固有特色, 而且更加注重内容的表现与感情的抒发, 配合跌宕多变、细腻活泼的节奏和指法, 形成了恬淡清雅、松活潇洒又不失奔放豪爽的恬逸洒脱的独特风格。

同时, 扬州也是一座多民族融合的城市。隋唐时期, 由于运河的开凿, 扬州成为了商务贸易的中心, 达到了经济、文化大发展的繁盛时期。正因如此, 促进了扬州及周边地区少数民族人民音乐文化上的交流, 并形成了一个多元的体系。

( 二)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地方音乐变迁

扬州自吴王夫差始几经兴衰, 直至汉高祖时, 建都广陵, 第一次将扬州带向了繁荣。而后隋炀帝开运河, 使扬州成为了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代时, 扬州是江南漕粮、淮南盐运中心和对外贸易交往中心, 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经济都会, 而经济政治上的高度繁荣也带动了音乐文化的发展。“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腰缠十万贯, 骑鹤下扬州”等, 更是生动地说明了人们对于扬州的向往。

先秦时期, 扬州的民歌与乐舞有了最初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随着嵇康《广陵散》的问世, 扬州的地方音乐出现了一次创作的高潮。

隋唐时期, 扬州的经济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音乐方面也是达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宋元时期, 苏轼、姜夔等大文豪对于推进扬州民歌的建设可谓是功不可没, 其创作的《蝶恋花》、《扬州慢》堪称经典。

明清时期, 扬州的地方音乐体系基本确立, 曲目也大多流传至今, 如耳熟能详的《茉莉花》就创作于明代。

民国时期, 扬州的地方音乐遭到了一些破坏。新中国成立后, 境况略有好转。尽管如此, 我们依然要面临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对其补救的问题。

( 三) 古今中外音乐的传承与借鉴

在历史上, 扬州的音乐文化有过发展, 也受过挫折。现如今, 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遭到阻碍, 现代音乐的多元发展开始显现。

对于传统的扬州民间音乐, 我们应该保留并传承其独有的韵味。例如, 扬州民歌《杨柳青》就是在原有音调内直接填入新词, 从而使传统既得到传承, 也赋予了歌曲以新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可以将传统与现代加以融合, 创造出新的特征。例如, 江苏民歌《茉莉花》, 其最初的采集地点就在扬州, 而后经过整理、改编, 最终形成了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曲调。1924年, 著名歌剧大师普契尼在其歌剧《图兰朵》中, 更是以《茉莉花》作为主要音乐元素, 经改编后的《茉莉花》就此登上了世界舞台, 几乎成为了我国的“第二国歌”。

二、扬州地方音乐文化的现状

( 一) 传承有缺失

对于传承过程中的变遗性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地避免。所谓变遗性就是变化与遗失, 在传承的过程当中, 我们难免会有遗忘和错误, 尤其是在音频收录工具不发达的年代。但是, 我们依然可以通过采风的形式, 多听、多记, 最大化地还原作品。

虽然现如今已经解决了收录问题, 可是, 就年轻一代的大多数人来说, 对于老一辈传承下来的许多剧目、唱段多已没有兴趣, 这就直接导致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存在明显的脱节。

1. 文献资料保存不完整

由于过去无论录音设备或记谱方式都不是很先进, 使许多民间传统音乐随着老艺人的离世而流失。而我们现如今的许多文献资料多是在与老艺术家们言谈笔记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 导致现有书刊存在着不全面性。

2. 传唱技艺传承有间断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在传唱技艺的传承过程当中, 许多因素导致了不可避免的间断, 例如传承者的缺乏、战争等。

3. 家族没落与技艺失传

自古以来, 民间音乐多是专供贵族及富商所欣赏的, 因此, 民间艺人们多将技艺作为家族之生计代代相传下来。后来随着朝代的更替、战争等, 这些艺人家族便失了生计并由此没落使得技艺失传。

( 二) 地方音乐发展环境变化

1. 文化传播途径不广

就拿扬州市来说, 传统易懂的扬剧只是定期地在剧场演出, 而不是通过新传媒业加以大力宣传; 对于清曲而言, 更是可以用“曲高和寡”来形容, 可以说只是少数爱好者的追求而已。

2. 学校教育的重视不够

在我们当下的音乐院校中, 存在着注重西洋音乐教学, 忽略民间音乐教学的现象。很多学生甚至在学习了四年以后都不能完整地唱出一首我们本地的民歌。因此这种现象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对扬州民间音乐应该继承和保护, 不能让属于我们扬州的民间音乐在不经意间消亡。

3. 流行音乐文化的渗透, 使传统的民间音乐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流行音乐朗朗上口的旋律使崇尚潮流的年轻人如中毒一般挂在嘴上, 相比之下传统音乐的曲调渐渐被年轻人遗忘。

所以, 理性地认清扬州音乐的现状, 并分析其多方面的发展趋势, 对改善扬州人民的音乐生活, 促进音乐教育事业发展, 繁荣扬州当代音乐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扬州音乐文化的传承路径试寻

( 一) 查找补全文献资料

现代化数字技术迅猛发展, 为民间文化的查找与传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由于各种历史原因, 许多的文献资料缺失。因此, 我们对民间音乐的学习和研究不应该被书中的信息所限制, 更应以民间为广阔天地, 并以调查的形式了解当地音乐的风格与特征。例如我们可以在课余深入乡间, 与民间艺人们深入交流, 用现代化科技手段, 记录原汁原味的扬州民间音乐。

( 二) 着力做好传统文化推广

现在的民间艺术越来越被人淡忘, 笔者做的市场调查显示, 现在群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致不高, 扬剧演出的观看率大大下降, 观众人群也大都局限于中老年人。我们要实现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民间音乐的发展, 首先必须要具备一个良好的艺术修养, 其次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推陈出新, 将传统融入时代元素, 努力发展大众文化。

( 三) 重视学校教育的文化传承

要重视学校对于扬州民间音乐的教育, 并将其运用到将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去, 将其运用到文艺团体和群众艺术社团的排练学习中去, 将其运用到社会业余音乐培训机构的教学中去, 从而使得扬州民间音乐得以传承, 让学生、市民甚至是外来人员更多地了解并喜欢上本地的音乐文化。因此, 当地政府的保护和发展, 以及对于此项文化人才的大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扬州人, 更应深入地学习探索扬州民间音乐文化, 尽自己所能地为其未来的传承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冯明洋.岭南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导论[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3, (3) :26.

[2]赵苇航, 宋建国, 靳鹤松, 成小全.扬州历史文化风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1.

[3]韦人.扬州清曲 (曲论卷) [M].扬州:广陵书社, 2006.

[4]肖常纬.中国民间音乐概述[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澳门地区 篇10

吴江地处太湖流域下游, 水网发达, 湖泊众多, 得水独优, 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吴江列入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的55个湖泊 (不含太湖) , 总面积108.4km2, 此外还拥有260余个非省保湖泊, 面积达48.2km2。湖泊是吴江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 对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吴江地区快速的经济发展正在逐步压缩湖泊的生存空间, 而这也正是东部平原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方面, 星罗棋布的湖泊将土地割裂地七零八落,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 制约了经济的展;另一方面, 经济的发展又带来了大量的污染, 严重破环了湖泊的生态环境。如何使得水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同步协调成为当地政府百姓密切关注的问题。

2 湖泊分类治理的提出

由于吴江湖泊众多, 河网纵横, 如果想眉毛胡子一把抓, 把所有的湖泊都一样处理那样显然是囫囵吞枣。因此, 需要把湖泊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显然, 这样的分类需要考虑到湖泊自身的形态、水体情况以及地理因素, 在吴江地区治理湖泊主要是为了解决湖泊保护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因此, 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湖泊与城市的关系。如果湖泊距离城市较远, 那么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较小, 换言之, 这类湖泊也不会受到太多人类活动的影响, 水质情况较为良好。因此, 针对这类湖泊政府只需要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无需进行过多的开发, 我们将这类湖泊定义为第一类湖泊。如果湖泊距离城市建成区相对较近, 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此类湖泊近期以完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 远期根据城市的发展及相关规划的要求, 适当发展养殖、景观、生态、旅游观光休闲等功能, 我们将其定义为第二类湖泊。如果湖泊位于城市地区或距离城市建成区较近, 区位较为优越, 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这类湖泊对城镇社会经济发展作用较为突出, 但受人类活动干扰较为强烈, 应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基础上, 发展其旅游观光、城镇景观、生态等功能, 我们把这类湖泊定义为第三类湖泊, 这类湖泊的整治情况是城市与湖泊能否相依共生的关键。由于第一类湖泊治理措施主要以保护为主, 因此就不举例细述了。接下来就主要针对第二第三类湖泊来谈谈其治理办法。

3 湖泊分类治理现状

3.1 开发初期的长漾

长漾与太湖一样, 是由海湾-泻湖演化而来, 即在高海面时, 整个太湖平原为一大的海湾, 随着海水退却, 残留海水仍于许多低洼处积聚, 因此在该地区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湖泊。长漾位于三镇交接的地方, 虽然其地理位置离城市较远, 但由于其狭长型的湖泊形状以及6.94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 使其影响范围较广。因此, 将其定义为第二类型湖泊, 目前开发利用主要以养殖等第一产业为主, 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此类湖泊近期以完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 远期根据城市的发展及相关规划的要求, 适当发展养殖、景观、生态、旅游观光休闲等功能。因此, 长漾近期功能定位为蓄洪和生态, 远期功能定位为蓄洪和景观。目前长漾的治理还有很多问题, 比如周围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周边居民生活经济等等问题, 所以采用保护优先、协调发展的原则, 长漾规划为开发性保护, 进行岸线调整、湖底清淤和生态湿地开发。

3.2 正在开发的莺脰湖

莺脰湖本是天然湖泊, 湖泊周围无堤防。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 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在湖泊周围局部段逐步兴建了圩堤。特别从上世纪50-80年代吴江市有关部门为解决水患, 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 至此上世纪80年代后湖泊形状基本固定。莺湖由于紧邻平望镇, 因此将其定义为第三类型湖泊, 区位较为优越, 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这类湖泊对城镇社会经济发展作用较为突出, 但受人类活动干扰较为强烈, 应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基础上, 发展其旅游观光、城镇景观、生态等功能。因此, 莺湖功能定位为蓄洪、航运和景观。目前莺湖旁建起的小九华寺、平波台、新世纪文化广场、新世纪大酒店、莺湖公园如五星连珠般形成了平望的商贸旅游中心。

3.3 开发完成的大渠荡

大渠荡虽然面积较小, 但由于位于城市中心, 四面被高楼所包围, 其开发治理的需求最为迫切。因此, 也将其定义为第三类湖泊。在吴江300多个湖泊中, 大渠荡是第一个完成整体开发的, 从一个野湖荡一跃成为城市公园, 这一成功转型昭示了湖泊“转型升级”的前景, 也成为了第三类湖泊治理的典范。2002年, 芦墟地区请了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来对芦墟镇进行总体规划, 还请来了美国弗莱明景观设计公司上海分公司来对大渠荡进行规划设计。公园规划设计理念是“自然生态的公共休闲绿地”,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游憩的需要。大渠荡公园为敞开式, 湖面东西长800米, 南北宽约400米, 湖中有生态岛。湖周围的绿化带设计的很有江南风韵, 与一池碧波交相辉映。湖岸的设计也不是一尘不变的, 南岸和西岸是混凝土构件护岸, 其上铺设木材、石材路面, 形成沿湖观景步道;北岸、东岸采用黄石、青石、卵石驳岸, 再恰当配置水生植物, 形成次天然的湿地景观, 为保护水质, 还设立了公园管理所, 负责平常的管理, 周边建筑的污水管全部接入市政污水总管网。大渠荡公园的建成, 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也为当地吸引来了不少的投资商, 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

4 治理中遇到的问题

4.1 污染问题

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排放比较随意。有些生活垃圾随意摆放在湖边, 一旦降雨, 就会随水流入附近水域造成污染。另外, 水生植物的泛滥也会造成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 出现大量死鱼的现象;在仲夏季节, 水生植物茂盛的水域由于强烈的光合作用, 使得水中CO2被大量消耗, 造成水体p H值升高, 也会造成死鱼现象。另外, 水草的大量生长还会限制水流的流动, 造成堵塞, 降低了湖泊的自净能力。针对水生植物过度生长有关部门必须积极打捞。针对水体的污染以及富营养化现象, 可以采用微生物分解的办法, 利用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 把水体的富营养化解决了, 水生植物也就不会泛滥成灾了。

4.2 水体流动问题

吴江地区城市的飞速发展并没有和湖泊河道的治理形成同步, 在城市规划初期, 往往是湖泊河道服从于城市的发展。道路的建设、楼盘的开发将一些小河流、小水塘或堵塞或掩埋, 使得之前水水相通的江南河网被逐渐割裂、孤立, 加之平原地区本身地势平坦的原因, 河流流速缓慢, 一旦有堵塞, 很多的水体都成为了死水。俗话说“流水不腐”, 水一旦停止了流动就和人停止了新陈代谢一样, 自净能力大大下降。

现在, 当地政府已经展开了“畅流活水”的工程, 旨在加快河道和湖泊水体更新速度, 解决目前河道堵塞导致水质退化的问题, 还有就是利用水利设施, 抬高上游河水位, 形成一定的水位差, 推动河水往城内河道流动。此外, 配合拆坝建桥、新建河道、疏浚淤塞等措施, 打通城区水系网络, 就能让城里的水也活起来, 从而改善城区水系的水质。从骨干河网的大循环、圩内外河湖互通的中循环, 到圩内河道的小循环, 该工程实施后, 会让全区河湖互为循环, 彻底解决水体不自流问题。

摘要:长三角地区湖泊具有密度大、分布广、碎片式分布的特点。布局就如同摔碎的一面镜子那么散乱。如果想要全部统一治理, 经济和工程方面的难度都较大, 并且不同的湖泊, 其开发利用的迫切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 需要将其进行分类治理。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湖泊,分类,治理

参考文献

[1]叶文虎, 魏斌, 全川.城市生态补偿能力衡量和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

上一篇:水性UV涂料下一篇:中国现代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