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2024-07-25

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精选十篇)

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篇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6例, 女性2例, 年龄35~65岁, 平均年龄为51.3岁;肺癌5例, 瘤体约为2.5~6.0cm, 结核球2例, 支气管扩张症1例。

1.2 手术方式

其中右上肺切除1例, 右下肺切除4例, 左上肺切除1例, 左下肺切除1例。

1.3 切口长度及开关胸时间

腋下小切口组8例, 与同期进行的后外侧切口组23例比较:腋下小切口组的皮肤切口长度平均为11.5cm, 而常规组平均为33.5cm;腋下小切口组开胸时间平均为10min, 关胸平均用时为15min左右;而常规组开胸时间为20min以上, 关胸时间平均为30min以上。

1.4 手术结果

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术中出血量50~100mL, 术后切口疼痛较轻, 持续时间较短, 无手术死亡, 无术后切口感染, 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 外形美观, 当上肢自然下垂时, 前后胸部均看不到手术痕迹。8例患者均顺利出院。

2 手术方法

患者全麻插管后, 取侧卧位, 患侧向上, 作腋下弧形小切口, 前端起自3~4肋的腋前线, 后端止于7~10肋腋后线, 长约10~13cm, 并且根据病灶的位置选择相对应的肋间隙为切口, 通常为5~6肋,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肌层, 于切口中段切开一小口达壁层胸膜使肺塌陷, 向前后小心切开肋间肌, 用合适的张胸器放于切口中, 小心撑开, 注意不要撑开过猛, 以免造成肋骨骨折及血管破裂, 如感到切口过紧, 则可以适当切开前后肌肉。若为年轻患者, 因其肋骨弹性好, 大多不需要剪断肋骨, 可获得较满意的手术视野, 若为高龄患者则可根据需要, 主动剪断前口下缘的肋骨, 断端需牙整, 并用骨腊妥善止血, 术毕移开胸撑并仔细检查, 确定切口无出血后, 跨切口上下缘用粗线 (双7号线或10号丝线) 缝合3~4针, 用合拢器合拢后打结, 然后逐层缝合肌肉及皮下组织、皮肤。

3 讨论

3.1 腋下小切口的适应症

理论上腋下小切口可用于各种肺疾患的肺叶切除术, 但术前估计术中不致于遇到很大困难者更合适选用, 也可用于肺大泡、自发性气胸、血气胸, 也有报道用于体外循环心瓣膜手术, 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及美容效果, 比传统手术切口更易为患者接受。现在也有很多大医院用腋下小切口辅助电视胸腔镜进行肺部疾病的手术, 虽然切口可以更加缩短, 但费用昂贵, 一般患者难以接受, 同时合并有胸膜粘连者为禁忌症。

我们采用此切口进行多种肺部疾病的肺叶切除8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曾有报道胸腔严重粘连者, 需进行气管隆突切除成形术的也能在此切口下顺利完成。

腋下切口的优缺点:与传统的后外侧切口相比较, 腋下小切口除具备传统切口的优点外, 还有如下优越性:①切口小, 切断呼吸肌少, 术中出血量少、损伤小, 本组切口长约10~13cm, 与传统的后外侧切口平均短20cm以上;②术后疼痛轻, 病人易主动咳痰, 有利于肺的复张, 减少了感染的机会;③开关胸快, 由于切口小, 开胸平均为10min, 关胸只需绕肋缝合数针粗线即可;④切口隐于腋下不易显露, 具有美观作用。

注意事项:

(1) 在确定切口位置时, 应以病灶所在位置来定位, 即取病灶于体表, 正对的肋间为切口, 可活得满意的术野显露;

(2) 用胸部撑开器撑开切口时要缓慢、轻柔, 切忌粗暴、贪快, 以免肋骨断裂造成不整齐骨端刺破肺叶, 增加出血。因老年人肋骨脆性大, 建议主动剪断切口下缘肋骨后端, 再撑开张胸器, 但关胸时要将断端缝合固定, 可防止术后骨端摩擦疼痛及断端出血;

(3) 腋下小切口可用于大部分的肺切除术, 但不能完全取代后外侧切口, 对于体质差、胸膜完全闭锁粘连、肿瘤累及胸壁者仍主张选择后外侧切口;

(4) 麻醉时最好选择双腔管插管, 以减少术中的操作对呼吸的影响。

总之, 腋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是介于传统后外侧切口及电视胸腔镜之间的一种手术方法。它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满足了患者对美容的大部分要求, 又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对于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肺叶切除的效果及技巧。方法:对我院1999年6月~2006年12月小切口肺叶切除8例病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8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是介于传统后外侧切口及胸腔镜之间的一种亚微创手术, 对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及美容、手术效果有很好的体现。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篇2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炎;结石

[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3-80-0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手术质量和手术效果要求的提高,传统的胆囊切除术(CC)已经不再是良性胆囊疾病的首选术式。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因其创伤较小、安全、术后恢复快、痛苦小以及费用低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成为外科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之一[1]。小切口手术符合现代微创外科的要求且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因此得以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2011年1月施行的45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自2009年7月~2011年1月期间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术前B超、CT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确诊并符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45例患者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8~75岁,平均(50.2±5.4)岁;病程6 d~30年,平均(3.2±1.2)年。临床表现为伴有不同程度的右肩、右背部疼痛、右上腹痛或上腹剑突下疼痛以及呕吐、恶心等症状。经诊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8例(17.8%),慢性结石性胆囊炎24例(53.3%),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5例(11.1%),胆囊息肉8例(17.8%)。其中合并高血压8例,糖尿病6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准备,采取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实行全身麻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取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或者右侧肋缘下斜切口;切口长约5 cm;切口上缘距肋弓保持两横指的宽度,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及腹外斜肌腱膜,进腹后明确胆总管、肝总管、胆囊管,牵开胆囊前方组织,使胆囊底部暴露,自底部切开一个小口,吸净胆囊内胆汁、脓液及结石,以充分呈露胆囊三角区,注意周围脏器,顺序分离胆囊管、动脉组织,结扎胆囊管并悬提,再经由胆囊床将胆囊自胆囊底部开始全部分离,在距离胆总管约0.5 cm处切断并结扎胆囊管,提起胆囊,一边牵拉一边用电钩游离胆囊,切除胆囊。如果在术中发现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明,可以按照逆行法剥离到达胆囊颈部,并在直视的情况下继续解剖到达胆囊管后再予以结扎,切除胆囊。切下胆囊后以电凝止血,彻底止血后逐层关腹,根据患者要求选择缝合方法,术后视患者情况放置引流管。

2 结果

本组45例患者中有44例顺利完成小切口手术,1例因过度肥胖而扩大为常规切口。手术时间35~65 min,平均(42.5±5.5)min;术中出血量35~85 mL,平均(46.5±4.5)mL;全部45例患者均于术后18~24 h内进食流质饮食并下床活动;住院时间4~10 d,平均(5.4±1.2)d;随访3个月,均无切口感染发生,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3 讨论

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是以施行大切口的胆囊切除术,因其手术创伤较大,对机体干扰大以及术后恢复慢等缺点而逐渐不被人们接受。所以,当前外科医务人员更加注重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减轻患者创伤、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微创手术快速的发展已解决了这个问题,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应用[2]。但由于腹腔镜设备要求高,费用昂贵且要求手术医师经过专门的培训,在基层医院仍然得不到广泛的开展。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以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为基础,又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吸取其优点,它不但符合现代微创外科的要求,而且不需要昂贵的设备,还具有创伤较小、安全、术后恢复快、痛苦小以及费用低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3-4]。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比腹腔镜手术广,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类似[5]。但因其手术的切口较小[6]在术中显露的不够充分等原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降低并发症的关键是要严格准确的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对于胆囊息肉、慢性胆囊炎并结石、单纯性胆囊结石、非结石性胆囊炎、无上腹部手术史以及<48 h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均可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7]。但是在以下情况尽量不要选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腹部过度肥厚者;(2)有腹部复杂的大手术史者;(3)复杂胆总管二次手术或胆总管巨大结石者;(4)年龄大、病史长、病情复杂、胆囊粘连严重者;(5)伴有严重的多发病,尤其是肝硬化门脉高压者;(6)胆囊与胆囊管病变严重者(有明显难以处理的解剖或有严重胰腺炎者);(7)过度肥胖者,在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因过度肥胖而采用大切口。另外,胆道恶性肿瘤是绝对的禁忌证[8]。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另外,要保证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成功,手术医师以及助手不但要有丰富的胆囊切除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还要求在术中具备良好的胆囊切除应变能力。由于切口小,术野的显露不够充分以及术中操作较传统胆囊切除术困难,术者必须要有熟练而精细的操作技能,以规范的进行手术操作[9]。手术关键是对胆囊三角区进行正确处理,所以对胆囊三角区进行的分离结扎、切断等操作一定要在直视下进行。在三角区粘连、解剖不清的情况下,必须牢记“辩-切-辩”,认清“三管”之间的解剖关系[10]。总之,在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时,手术者必须坚持一切以保证患者的安全为中心的原则,坚决摒弃盲目追求速度、追求小切口的思想,保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而进行规范操作。

综上所述,在严格掌握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以及保证手术操作的规范的情况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玉昌,应永忠,马超武.普通器械肋缘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625例手术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48-149.

[2] 刘步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3):1027-1028.

[3] 唐晓荣.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37例报告[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25.

[4] 欧阳环.小切口胆囊切除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9):152.

[5] 杨朝恒,董玉海,贾光伟,等.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传统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J].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2004,27(7):29-30.

[6] 顾兴伟,金荣.小切口胆囊切除328例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9,5(7):62-63.

[7] 谢进喜.28例小切口胆囊切除的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11,6(5):471-472.

[8] 张景波,何立伟,周伟忠,等.直视微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61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9):559.

[9] 罗华立,李慧.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44-145.

[10] 黄玉海,杨萍,张奎林,等.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3):215.

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104例支气管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53例, 对照组51例。纳入标准:①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②临床分期为Ⅰ期;③符合肺癌根治术指征[2];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拒绝选择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患者;②随访丢失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步骤如下:①患者给予双腔插管、全身麻醉、健侧单肺通气。②按手术要求置患者于适宜体位, 消毒铺巾。③在腋中线第6肋间或第7肋间处作一切口, 切口长度约1.5 cm, 置入套管, 插入胸腔镜摄像系统。④在腋后线第7肋间或第8肋间处作一切口, 切口长度约1.5 cm, 该孔为操作孔。⑤在腋后线第4肋间处作一的切口, 切口长度约5.0 cm, 该孔用于放入残端闭合器、取出标本等。⑥通过胸腔镜器械对胸内组织进行分离、切除, 按传统方法游离结扎处理肺血管、支气管, 同时常规清扫肺门淋巴结与纵膈淋巴结。⑦采用胸腔镜进行胸腔探查, 解剖肺叶, 用切割缝合器处理肺裂, 用丝线间断缝合处理气管残端。⑧按常规开胸手术顺序探查、清扫各区域淋巴结。⑨想胸腔注水, 膨肺检查创面有无漏气。无漏气后, 采用吸引器吸净胸腔内冲洗液, 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胸手术, 具体步骤与传统方法一致。

1.3 术后辅助治疗及随访

所有患者在术后均接受2~7个疗程的化疗, 化疗方案为NP方案 (顺铂+长春瑞滨) , 或GP方案 (顺铂+吉西他滨) , 或DP方案 (顺铂+多西他赛) , 或PP方案 (顺铂+培美曲塞) 。两组患者的化疗方案、化疗周期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患者在化疗结束后再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 随访方式为门诊就诊、电话, 记录患者的复发、转移、生存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的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总时间方面比较,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远期疗效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复发率、转移率、1年生存率等远期疗效,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支气管肺癌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因此多数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了手术的机会, 尽管如此, 手术切除依然是支气管肺癌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通常情况下, 凡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灶局限在支气管、肺内, 无远处转移, 患者全身情况可耐受手术时, 均应给予手术治疗。

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支气管肺癌在临床上已经应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但是该术式的手术创伤较大, 给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3], 与目前的手术治疗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区别。后来,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成熟, 并逐渐应用于支气管肺癌的手术治疗。由该研究结果可知,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支气管肺癌时清除淋巴结数目、复发率、转移率、1年生存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说明两种术式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是一致的, 但是在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指标时发现,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总时间显著低于常规开胸手术的, 因此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创伤程度比常规开胸手术要小得多, 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此外, 在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该术式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 因此只要操作熟练, 在胸腔镜下行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是完全可能的。但值得注意的是,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Ⅱ期及Ⅱ期以上肺癌患者的远期疗效还存在一定的争议[4], 这是我们选择术式时需要注意之处。

参考文献

[1]Kushwaha RA, Verma SK, Mehra S, et al.Pulmonary and nodal multiple myeloma with a pleural effusion mimicking bronchogenic carcinoma[J].J Cancer Res Ther, 2009, 5 (4) :297-299.

[2]Wei YP, Wang YM, Yu DL, et al.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early-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Nan Fang Yi Ke Da Xue Xue Bao, 2010, 30 (11) :2485-2487.

[3]Xie YQ, Jiao HN, Guo QL, et al.Effects of etomidate infusion on serum cortisol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cal resection of lung cancer[J].Nan Fang Yi Ke Da Xue Xue Bao, 2010, 30 (5) :1047-1049.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80例临床分析 篇4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方法及优点。 方法:对2011年2月~2013年6月8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切口长度4~6cm,手术时间40~60min,平均手术时间45min,平均术后住院5天,无术严重并发生症。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直观显露术野便于手术操作的优点,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之一。

【关键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胆囊炎;胆石症;胆囊息肉

胆囊切除术是肝胆胰外科最常见的手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 具有创伤小、瘢痕小、痛苦轻、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1],选取2011年2月~2013年6月80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男27例,女53例,年龄26~85岁,平均年龄46岁。病史1个月~10年。全部病例均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而确诊。其中胆囊结石65例,胆囊息肉15例。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痛或上腹剑突下疼痛。

1.2 方法 常用的连续硬膜外麻醉,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多选用右上腹肋缘下斜切口,斜切口起自腹中线右侧1 cm,沿肋弓下2横指,切口长度视腹壁厚薄而定,一般为4~6 cm,体胖腹壁厚者6~7 cm。用1~2把血管钳夹住胆囊颈部,稍用力先向上拉挺胆囊颈部及胆囊管,同时稍向左外下牵拉,使Calot三角展开。用剪刀剪开胆囊颈和胆囊管前的腹膜,平行肝十二指肠韧带外缘切开腹膜,然后用血管钳夹住干纱布球(花生米)钝性剥离,推开肝总管、胆总管前和胆囊三角的软组织,可以显露肝总管、胆总管以及胆囊动脉。由于干花生米吸水,解剖关系看得更清楚。用剪刀剪开胆囊颈及胆囊管后的腹膜,用小直角钳在胆囊管和胆囊动脉之间的间隙分离,循胆囊管方向扩大间隙,若胆囊管内有结石,可用小直角钳夹住胆囊管,循胆囊管方向由下向上挤入胆囊内,同时也使胆囊管变长,以利随后的处理。当胆囊管与胆总管、总肝管三者关系明确后,用小直角钳在胆囊动脉和胆囊管之间的间隙穿过7号、4号丝线各一道,结扎,切断胆囊管。患者肥胖,术者的手不能伸入腹腔,可用深部打结器(像织毛衣的钩针)打结,也可用血管阻断钳和钛夹将胆囊管夹闭。在切断胆囊管之后,在胆囊管的后上方,Calot三角内分离,即可分出胆囊动脉。用处理胆囊管的方法处理胆囊动脉。在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切断之后,在Calot三角处靠近胆囊颈处分离胆囊与肝脏间的附着部分,即顺行性胆囊切除术[2]。待分出2 cm左右的距离后,改为逆行性胆囊切除术。移除胆囊之后,要仔细检查胆囊床,看有无出血和胆漏,必要时电凝止血或缝扎止血,胆漏处有黄染和轻度水肿,用小针细线缝扎。有时缝扎后还有小的出血,是肝脏的针眼出血,用干纱布压迫片刻即可控制出血,必要时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切口长度4~6cm,手术时间40~60min,平均手术时间45min,平均术后住院5天,无术严重并发生症。

3 讨论

胆囊切除术手术前,应对手术的难度和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其中病史、体征、常规化验和影像学检查是评估的重要依据。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伴急性发作时,随着B超的广泛应用,对胆囊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有更直观的了解。加之麻醉和手术技巧的提高,只要具备急诊手术指征,不管发病后几天,均可安全地施行胆囊切除术。

由于胆囊炎症有轻重的不同,胆石有大小的差异,解剖有多种变异,因此,在技术上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做相应的变更。胆囊动脉可于胆囊壁的不同部位进入胆囊壁,如胆囊动脉起点在肝总管后侧,肝右动脉隐藏在胆囊动脉深面,按常规分离时有可能误伤肝右动脉,导致肝组织缺血。应特别注意胆囊动脉的变异。当病人肥胖时[3],由于Calot三角内丰富的脂肪,给分离胆囊动脉带来困难,且肥胖病人组织脆,若局部有粘连或炎症时,不必勉强解剖胆囊动脉,解剖出胆囊动脉后亦以丝线先穿过结扎一道,不打死扣,不切断,直至将胆囊分离,判明清楚后再在靠近胆囊壁处切断,动脉的近切端应予双重结扎。有时胆囊动脉和胆囊管紧密并行,不易分离,可一并处理。对胆道解剖结构不清,或怀疑有胆总管结石,可行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靠近胆囊之胆囊管穿过4号丝线,结扎一道,结扎线牵引,胆囊管切个小口,插入输液用塑料管,用20%胆影葡胺经胆囊管造影。有时胆管的解剖很难确定,需要切开假定的胆总管,然后插入胆道探子,确定各种管道的位置。逆行性胆囊切除术 在一些外科医生是作为常规的,尤其是在小切口的情况下,切除胆囊多从底部開始。胆囊大部切除术受到一些外科医生的推荐,在分离很困难的情况下,切开胆囊,清除内容物,沿肝脏剪除到胆囊颈部,将胆囊与肝脏附着的部分留在原处,然后结扎胆囊管。将胆囊残壁的黏膜刮除或行电灼或用碘酊涂布,放置潘氏引流。这种方法较胆囊造瘘术可节省1次手术。

总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血管阻断钳和钛夹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夹闭,简化了手术操作。皮肤用薇荞可吸收缝线(4/0Vicryl)缝合,既美观,又不用拆线,缩短住院时间。绝大多数病人在术后3~6 d出院。但由于小切口的限制,不能进行全腹腔的探查,也不能完成很复杂的胆囊切除术是其缺点。当显露很困难,或手术需要做大时,要果断地延长切口,不要为小切口而小切口,这是提高手术质量,防止医源性损伤的重要措施[4]。近年来,有些医生开展切口小于3 cm的微创口胆囊切除术,但其安全性值得考虑。我们在临床的会诊中,已遇到因追求切口小而造成医源性损伤的严重病例,应引以为戒。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72.

[2]蔡福珍,丁健民,皋岚雅,等.小切口胆囊切除术7213例报告[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0,12(1):7-8.

[3]郑成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分析及预防.肝胆外科杂志,2001,13(1):3-4.

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4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 其中, 男性17例, 女性23例, 年龄49~72岁, 平均年龄为62.3岁。选择同期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25例肺癌患者为对照组, 其中, 男性11例, 女性14例, 年龄50~71岁, 平均年龄为61.4岁。所有患者均无肿瘤远处转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肿瘤分期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肺癌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方式。手术时患者取侧卧位。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方法为, 在患者第6或第7肋间腋中线作一长约1.5 cm的长切口, 将胸腔镜置入, 对胸腔进行探查, 明确病变部位、肺部塌陷情况等。若患者适合进行手术, 则在患者第4肋间腋中线增加8cm左右的辅助切口。沿肌纤维的方向将胸壁肌层钝性分离, 用电刀将肋间肌以及壁层胸膜切开, 胸廓牵开器置入使切口撑大。进入胸腔后, 使用卵圆钳将肺轻柔夹住并作牵引, 并用卵圆钳夹住折叠的纱布轻轻推压肺组织, 使视野暴露更充分。在直视下依靠电刀完成血管、支气管游离[3]。对离断的血管使用推结器进行结扎。肺裂广泛粘连时应以先处理血管, 切除的肺叶由小切口取出, 防止肿瘤细胞发生脱落种植。在直视或镜视下进行叶内、叶间、肺门以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为对患者作一长约25cm的后外侧切口, 将前锯肌保留, 在第5、6肋间进胸, 撑开肺部后进行肺叶切除以及淋巴结清扫。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置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痛觉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置管引流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而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痛觉评分情况,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痛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在临床已经逐步开展[4]。为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治疗的可行性, 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4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与同期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25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发现, 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置管引流时间与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而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痛觉评分明显少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具有较多优点: (1)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能完成解剖学肺叶切除。我院对肺癌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可以对肺血管与支气管分别进行结扎。对肺裂广泛粘连患者先处理肺血管, 继而在叶间肺动脉将肺裂分离, 可以显著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最后对创面进行紧密缝合, 防止漏气。 (2)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能完成系统淋巴结清扫。肺叶切除与系统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是可非小细胞静癌切除治疗的金标准[5]。我院对肺癌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也可以完成对肺门纵隔淋巴结的系统清扫。术后患者并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 具有出血量少、切口小、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根治性。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治疗肿瘤病灶较小的早期周围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能较好地完成肺叶解剖学切除及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 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摘要: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4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 选择同期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25例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等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置管引流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而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痛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治疗肿瘤病灶较小的早期周围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能较好地完成肺叶解剖学切除及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 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肺癌,治疗

参考文献

[1]张长弓, 巫正伟, 李高峰, 等.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44例临床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0, 23 (4) :335-336.

[2]赵晓菁, 罗清泉, 周允中.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 2006, 16 (5) :381-384.

[3]张临友, 杨鹏.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8, 35 (1) :46-48.

[4]龙浩, 林志潮, 林勇斌, 等.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与小切口肺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J].癌症, 2007, 26 (6) :624-628.

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胸部和头颅CT扫描、全身骨骼放射性核素扫描、腹部超声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直径均<5cm,排除患有心肺功能不全、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膜粘连以及转移病灶的患者。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1.4±2.6)岁;病理类型:64例腺癌,鳞癌26例;肿瘤分级:21例Ⅰa期,29例Ⅰb期,12例Ⅱa期,28例Ⅱb期。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以及肿瘤分级等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全身麻醉后双腔气管插管,取侧卧位,术中单肺通气,开胸后切除肿瘤并进行肺门以及纵隔淋巴结清扫。研究组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后双腔气管插管,取侧卧位,术中单肺通气,于患侧腋中线处第7或者第8肋间作胸腔镜观察孔,于腋中线至腋后线间接近病变处作一长约6cm的辅助小切口,观察是否发生粘连,并探查肿瘤的部位、大小、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是否发生病灶转灶,在胸腔镜下进行分离、止血以及缝合等操作,若发生肺裂或者肺叶粘连较重,可使用直线型切割闭合器进行处理,结扎肺血管,从辅助小切口取出切除的肺叶,止血后冲洗胸腔,并检查支气管残端有无漏气,所有患者均常规清扫肺门和纵隔淋巴结。

1.3 观察项目

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清扫淋巴结数目、住院时间以及发生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 (χ—±s) 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分析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基本一样,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分析

研究组出现1例肺炎,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出现3例肺炎,2例切口感染,2例漏气,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两组并发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采用胸部后外侧切口,但具有切口较大、损伤大、出血多以及肋间神经疼痛等缺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身体破坏性较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后遗症,难以适用于一些肺功能和身体条件较差以及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3]。而随着胸腔镜手术的发展,其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胸部疾病手术治疗,其切口小,不用切断肋骨,对人体的损伤较小,患者术中失血量相对少;采用双腔气管插管,不会对肺组织造成挤压以及牵拉等损伤,术后疼痛轻且恢复较快;在胸腔镜辅助下切除肺叶可以有效清扫肺门以及纵隔的淋巴结,选择切口位置时应利于术野的暴露和手术操作,切口要尽可能接近病变的位置,术中可根据患者病变的大小掌握切口的长度,以便方便处理肺叶血管以及支气管,胸腔镜协助下小切口可以直视并触摸病变,从而可以准确判断肿瘤的大小、活动度以及与周围的关系等情况[4,5]。

通过本组研究显示,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采用开胸肺叶切除的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基本一样,说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更大的优势。总而言之,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以及性价比高等优点,是一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 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基本一样,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一种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胸腔镜,开胸,肺叶切除术,非小细胞肺癌

参考文献

[1]黄健.全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 2012, 18 (18) :59.

[2]吴天机, 伍莳佐, 陈厚赏.完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17) :30-31.

[3]李剑荣.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2, 18 (35) :40-41.

[4]黄少先, 李卓毅, 陈立强, 等.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2) :57-58.

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南院行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214例, 均接受肺叶切除术, 术后病理证实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 术前肺功能无明显障碍, 无高血压, 糖尿病, 心肝肾功能障碍和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腔镜组 (160例) 和开胸组 (54例) , 腔镜组予以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开胸组予以开胸肺叶切除术。腔镜组男105例, 女45例, 年龄45~83岁, 平均 (65.43±12.63) 岁;切除肺叶分别为左上肺15例, 左下肺64例, 右上肺23例, 右下肺34例, 右中下肺14例。开胸组男36例, 女18例, 年龄46~83岁, 平均 (64.98±12.87) 岁, 切除肺叶分别为左上肺8例, 左下肺15例, 右上肺12例, 右下肺10例, 右中下肺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腔镜组行全胸腔镜治疗, 其手术过程简述如下:切口4个包括1 cm长的切口3个, 2~3 cm长的切口1个, 手术中无需将肋骨撑开, 手术中解剖肺门和叶裂内的血管和支气管, 并予以结扎切断, 纵隔淋巴结清扫至少4站。开胸组:采用第5肋间侧切口, 长约10~20 cm, 切断1根肋骨, 撑开肋间宽约6~12 cm, 所有均在直视下操作, 同样的方法切除肺叶及淋巴结清扫。

1.2.2 标本采集与检测

两组于清晨空腹抽取肘正中静脉血, 用乙二胺四乙酸 (EDTA) 抗凝后, 送实验室离心分取血清, 置-20℃冰箱保存待检。实验组抽取术前第1天, 术后第7天两次静脉血。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 采用武汉艾尔夫待定蛋白分析仪测定, 采用微量免疫发光法测定降钙素原 (PCT) 值,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肿瘤坏因子-α (TNF-α) ,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

1.2.3 术前、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估

肺癌症状量表 (lung cancer symptom scale, LCSS) 是用于特异性评估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工具, 它主要包括肺癌的6个主要临床症状 (食欲、疲劳、咳嗽、气促、咯血、疼痛) 和3个总的评估 (肺癌症状、疾病对正常活动的影响、总的生活质量) 。肺癌症状量表从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3个方面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别评估术前、术后第3个月的生活质量。LCSS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低。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淋巴结清扫总数, 术后引流时间, 住院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和治疗前后LCSS评分, TNF-α, PCT和hs-CRP水平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患者术中、术后项目比较

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开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两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和术后引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术前、术后LCSS评分、TNF-α、PCT和hs-CRP水平的变化

术后两组TNF-α、PCT和hs-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 LCSS评分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腔镜组TNF-α、PCT、hs-CRP水平及LCSS评分低于开胸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腔镜组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术中肺动脉残端出血1例, 漏气2例, 心律失常1例和肺不张2例,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75% (6/160) 。开胸组出现术中肺动脉残端出血1例, 持续漏气1例, 心率失常1例,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5.55% (3/54) ,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由于无需对前锯肌和背阔肌进行切断, 无需对肋间隙进行撑开, 故对机体的组织损伤较小, 尤其降低了对肌肉和神经的损伤, 减轻了患者术后的恐惧心理,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促进患者的恢复[4,5]。且微创手术是在放大视野下操作, 解剖更为精细, 降低了对组织的误伤, 止血相对更为确切, 淋巴结清扫更为清晰[6,7]。本组研究表明腔镜组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较开腹组明显降低, 而淋巴结清扫总数和术后引流时间无明显差异。由于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 肺功能保存好等优点, 与国内外研究发现类似[8], 对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 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相比, 淋巴结切除组数、个数相似, 局部复发率、生存率相似。同时本组研究还发现两种术式的并发症发生率接近, 说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 并不增加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9]。由于存在上述优点, 其术后的生存质量评分较开胸的明显提高, 故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

注:LCSS:肺癌症状量表;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PCT:降钙素原;hs-CRP:高敏C反应蛋白

开胸手术对机体造成较大创伤, 创伤使机体应激状态, 当应激量达到某个程度时, 均可以引起机体相关性的应激反应, 并且是全身性的, 包括应包括神经、内分泌、代谢和免疫功能等一系列的改变[10], 若处理不及时或者不当时, 会导致疾病的加重, 甚至影响预后, 最终导致死亡的可能, 故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已经被临床足够重视[11,12]。开胸手术后, 如果创伤过大, 引起机体的强烈的应激, 往往会导致机体的自身损伤, 出现全身反应综合征和脓毒血症, 故术后检测炎性指标尤其重要。PCT在正常人的机体中含量极低, 是降钙素前肽物质, 非激素类, 当机体出现甲状腺髓样癌, 小细胞肺癌和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血症及全身发生炎症时, 随着机体细胞因子TNF-α、IL-6的大量生成, 8~24 h内迅速PCT出现异常增高, 当病因除去后如肿瘤切除和炎症控制后, PCT水平出现明显下降, 故在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13,14]。CRP是体内急性期炎症反应的标志物, 是TNF-α及IL-1、IL-6等细胞因子刺激肝脏细胞及活化巨噬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 是一项敏感的反应机体炎症的指标, 而hs-CRP是比CRP更灵敏的一个生化指标[15,16]。本组研究表明治疗后, 两组的TNF-α, PCT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开胸组升高更为明显, 而LCSS评分出现明显下降, 而腔镜组的降低水平更为明显。说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创伤较小, 导致机体的炎症反应较小, 使机体的TNF-α水平降低, 从而达到降低机体PCT和hs-CRP的水平, 促进机体的愈合能力, 缩短住院时间。

摘要:目的 观察全胸腔镜和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性肺癌的疗效及其对肺癌症状量表 (LCSS) ,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 降钙素原 (PCT) 和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 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南院行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214例, 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腔镜组 (160例) 和开胸组 (54例) , 腔镜组予以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开胸组予以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淋巴结清扫总数, 术后引流时间, 住院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和治疗前后LCSS评分, TNF-α, PCT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开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两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和术后引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②术后两组TNF-α、PCT和hs-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 LCSS评分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腔镜组TNF-α、PCT、hs-CRP水平及LCSS评分低于开胸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③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 (6/160) , 开胸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5% (3/54) , 两组并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 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能降低机体TNF-α, PCT和hs-CRP的释放。

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 .1 对象与分组 收集2 009 年1 1 月至2013 年4 月在本院胸外科行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的Ⅰ期NSCLC患者202例, 其中接受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41 例, 设为肺段切除组;接受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161 例, 设为肺叶切除组。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见表1。

1.2 手术方法 三孔法普遍应用于全胸腔镜手术, 在主操作孔通常放置切口保护套。四孔法用于复杂肺叶或肺段切除, 增加的第二副操作孔位于腋后线与第5、6 肋间, 或靠近肩胛下线的位置。术毕在观察孔及第一副操作孔放置胸管。两组患者均根据国际规范进行胸腔镜下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需达到周边组织的“骨骼化”, 肺段切除需行第12、13 、14 组淋巴结清扫。

1.2.1肺段切除组 通常术前通过CT三维重建准确定位肿瘤位置, 必要时用Hook-wire定位钩在CT引导下定位[6]。术中肿瘤位置须通过触摸再次确认, 肿块位置确认后用电刀或氩气刀做切缘标记, 并通过鼓肺确认该切缘距离肿瘤至少2cm。如未达到2cm要求, 有必要做相邻肺段切除或肺叶切除。患者术中需完全解剖出要切除的肺段动静脉及肺段支气管后离段。通常肺段间没有明显分裂且段间肺组织较厚, 需选择适当的腔内切割闭合器离断。其中3例 (7.3%) 存在不同肺叶内结节而完成多肺段切除术。

1.2.2肺叶切除组 视术中具体情况采用不同处理方法, 使用较多的是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其他较普遍的包括序贯法[7]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表2) 肺段切除组术中发生大出血2 例 (4.9%) , 肺叶切除组发生7 例 (4.3%) , 均在胸腔镜下成功缝合血管止血, 未出现缺血、缺氧等并发症。肺段切除组出现术后并发症3 例 (7.3%) , 其中低氧血症2 例, 皮下气肿1 例;肺叶切除组出现术后并发症6 例 (3.7%) , 其中气胸3 例, 皮下气肿2 例, 大出血1 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别不大;肺段切除组术后总引流量明显少于肺叶切除组。

2.2两组术后复发或转移情况比较 术后中位随访期612天, 期间两组均无癌症相关死亡;肺段切除组复发1例 (2.4%) , 无转移;肺叶切除组复发3例 (1.9%) , 转移4例 (2.5%) 。

3 讨论

关于肺段切除是否等效于肺叶切除治疗I期NSCLC的研究最早追溯到1973 年[2]。1995 年第一个随机试验发表的结果提出亚肺叶切除局部复发风险是肺叶切除的3倍[7]。但有报道[3]提出, 只要选择病例适当 (IA及IB期的NSCLC) , 解剖性肺段切除在复发率和生存率方面完全等同于肺叶切除术。Okada等[8]人比较了解剖性肺叶切除、肺段切除及楔形切除术治疗肿瘤直径不超过2cm的Ⅰ期NSCLC患者术后5 年的生存率, 结果显示肺叶切除为92.4%, 肺段切除为96.7%, 楔形切除为85.7%。有研究[7]表明, 肿瘤直径小于2cm的患者中肺段切除和肺叶之间的术后生存率缺乏显著差异。上述结果均支持肺段切除术可作为治疗肺小结节的一种术式。

近年来, 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取得较大进展, 但很少应用于肺段切除术, 原因是其相对复杂的手术方法及认为可能增加术后漏气时间及局部复发率。本文结果显示, 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在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复发率方面差别不大。严格按照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标准选择病例是手术预后良好的主要原因, 而用CT及其他辅助技术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为肺段支气管和动脉的不同解剖关系, 不是所有的肺段都能顺利进行解剖性切除。可切除的肺段包括右上尖段和后端、右下背段、左上固有段和舌段、左下背段。下叶基底段是最难完成解剖性切除的肺段[9]。分离出血管和肺段支气管后, 可使用鼓肺和支气管镜引导等方法, 距肿瘤至少2cm是防止复发的安全距离[9]。本文结果显示, 肺段切除组复发率为2.4%, 可能与确定切缘时采用相对保守的方法有一定关系;肺段切除组术后胸引总量明显少于肺叶切除组, 可能与采用肺段切除后残腔相对较小和术后患者恢复相对较快有关;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别不大。

近几年, 对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在肿瘤根治及预后方面比较的研究有所增加。Schuchert等[3]报道, 电视胸腔镜下肺段切除及肺叶切除术治疗IA、IB期NSCLC患者的总体复发率相近 (17.6%∶16.7%) 。而Yamashita等[5]报道, 肺段或肺叶切除无论在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方面均较低 (局部复发率7.9%∶5.6%, 远处转移率5.3%∶5.6%) 。本文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复发率和转移率均低于上述报道结果, 可能与本组病例术后随访时间较短及胸腔镜技术的日臻完善等有关。

目前, 胸腔镜下双侧肺组织切除的报道较少, 其中大多数是双侧肺叶切除或双侧肺楔形切除。本组病例中, 3 例采取多肺段切除, 其中两例是双侧肺段切除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双侧均为原发灶) , 随访至今无局部复发和转移。本文不足之处在于相对较短的随访期可能影响复发率统计, 故后续研究将扩大样本量及继续跟踪随访。总之, 对I期NSCLC患者实施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术式, 尤其适合有肺叶切除禁忌或需要行双侧肺病灶切除的患者。

参考文献

[1]韦淑贞, 山顺林.非小细胞肺癌多学科治疗的新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 2010, 18 (4) :828.

[2]Jensik RJ, Faber LP, Milloy FJ, et al.Segmental resection for lung cancer.A fifteen-year experience[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73, 66 (4) :563.

[3]Schuchert MJ, Pettiford BL, Keeley S, et al.Anatomic segment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Ann Thorac Surg, 2007, 84 (3) :926.

[4]El-Sherif A, Gooding WE, Santos R, et al.Outcomes of sublobar resection versus lobectomy for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 13-year analysis[J].Ann Thorac Surg, 2006, 82 (2) :408.

[5]Yamashita S, Chujo M, Kawano Y, et al.Clinical impact of segmentectomy compared with lobectomy under complete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J Surg Res, 2011, 166 (1) :46.

[6]王玉涛, 赵晓东, 周成伟, 等.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低剂量CT引导Hook-wire定位临床应用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3, 20 (5) :365.

[7]Mahtabifard A, Dearmond DT, Fuller CB, et al.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lobectomy for stage I lung cancer[J].Thorac Surg Clin, 2007, 17 (2) :223.

[8]Okada M, Nishio W, Sakamoto T, et al.Effect of tumor size on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the role of segmentectomy as a type of lesser r e se c t i o n[J].J T h or ac C ar di o vas c Sur g, 2 005, 1 2 9 (1) :87.

阑尾炎小切口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篇9

【关键词】阑尾炎小切口切除术;适应症;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82-01

阑尾炎是外科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病,是多见的急腹症。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者有手术指证者常需要行阑尾切除术。一般取麦氏切口,长度约为6cm~8cm.。近年由于微创外科的发展,阑尾炎小切口切除术受到许多患者的青睐。我院从2010.3至2013.3共完成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106例,无明显并发症,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治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3至2013.3我院收治的106例阑尾炎患者,男,56例,女50例,年龄16~75岁,平均42岁。有转移性右小腹疼痛典型病史,压痛局限于右下腹,无腹肌紧张,中等肥胖以下,腹壁厚度较薄者,不选择肥胖病人,以利于手术中小切口的暴露。切口长度2.0~3.0cm,手术时间20~50min。

1.2 诊断标准 :(1)急性转移性右下腹痛,食欲明显减退,恶心、呕吐,发热等持续>6h。(2)患者多呈保护性姿态,如右侧卧、双腿稍屈、走路时腰弯向右侧等。腹部有局限性右下腹固定压痛或反跳痛、肌紧张等。(3)直肠指诊可在前右侧壁触及痛性水肿或肿块,或可触及肿胀的阑尾。腰大肌试验、闭孔肌试验有助于区别盲肠后位、盆腔位阑尾炎的诊断。(4)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1]。

1.3 手术方法:(1)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2)切口:自脐至髂骨连线的中外1/4交界处做该线垂直切口2.0~3.0cm。(3)体位:取平卧位或左偏15度。

1.4 手术操作: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顺纤维走向切开腹外斜肌腱膜,牵开腹外斜肌腱膜,显露腹内斜肌,依肌纤维方向切开腹内斜肌肌膜,后交替钝性分开腹内斜肌与腹横肌,切开腹膜,切开腹膜前用纱布保护切口,用拉钩将切口向两侧牵开。寻找阑尾:1右下腹网膜包裹处常为阑尾所在处,分离网膜常可发现阑尾;2显露回盲部,沿结肠带往下,在阑尾易出现部位可找到;3用食指探查回盲部周围,易触及增粗及变硬之炎症阑尾[2]或以术者食指沿右骶髂关节外动脉搏动,在该动脉搏动上行至骶髂关节前方手指受阻不能上行,是为小肠系膜根在后壁上的附着点终端,常能触及阑尾基底部。若上述方法寻找阑尾困难,则剪开盲肠外侧腹膜,将盲肠内翻即可显露盲肠后方的阑尾[3]。术中阑尾残端粘膜可用电凝烧灼处理。术后脓液培养加药敏,用稀碘伏冲洗切口,根据阑尾炎严重程度给予合理有效抗生素。腹膜连续外翻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及皮下组织1#丝线间断缝合,间断缝合皮肤3针。

2 结果

阑尾炎小切口切除术,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无剧烈疼痛。患者恢复快,卧床12~24h可下床活动,24~48h内恢复肛门排便、排气。切口愈合快,无严重并发症,4~7天出院。随访2年,无大出血、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残株炎及粪瘘发生。

3 讨论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是最多见的急腹症。阑尾切除术是常见的普外科手术,切口多取右下腹麦氏切口,切口长且感染及缝线反应多,术后因疼痛,影响早期下床活动,不利于肠功能恢复,腹部手术瘢痕过于明显。近年对阑尾炎患者采用小切口切除阑尾,降低了腹腔镜穿刺等引起的并发症。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采用小切口切除阑尾,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瘢痕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适宜推广的微创技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炎症较轻时也可以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以下优点:1)切口小,加以钝性分离,可尽量避免损伤腹壁中的血管、神经,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利于切口术后恢复,减少感染机会。2)皮下血管无需结扎,无线结遗留,因线结能引起异物反应,易引起感染,特别是污染切口。 感染后线结将影响伤口愈合,有时甚至形成慢性炎性窦道。3)切口在原有的McBurney切口偏外侧选取,结合手术床向左侧倾斜15度,往往術野下即是盲肠和阑尾,减少寻找阑尾难度。同时减少因显露阑尾致小肠及其他肠管干扰,甚至肠管浆膜层的损伤,减少肠粘连的发生。但当出现阑尾周围脓肿、异位及有回盲部肿瘤可能时,不可使用小切口,应改为麦氏切口。

参考文献:

[1] 张悦臣 外科疾病诊疗手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9::47-48.

[2] 曹献庭 手术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57.

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50例NSCLC患者为观察组, 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3~71岁;腺癌30例、鳞癌20例。另选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行常规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治疗的60例NSCLC患者为对照组, 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6~69岁;腺癌35例、鳞癌25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及影像学 (多排螺旋CT、MRI等) 、病理学辅助检查均已确诊为NSCLC, 且肿瘤直径未超过6cm, 主支气管、纵膈及胸壁未被侵及, 亦无远处转移, 机体能够耐受手术治疗, 术前未接受放化疗[2]。本次实验前所有患者均充分了解实验内容, 自愿参与, 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 实施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 全身麻醉后呈健侧卧位, 固定上肢将腋窝暴露, 腋前线7、8肋间做切口, 送入胸腔镜作为观察孔, 另在腋前线3、4肋间做切口作为主操作孔, 腋后线6、7肋间做切口作为副操作孔, 将操作器械送入, 术中在全胸腔镜下进行, 根据患者情况采取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 (47例) 以及肺支气管袖状切除 (3例) 。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操作原则与传统开胸术式一致, 先将肿瘤侵犯肺叶血管离断, 将支气管残端用直线切割器缝合, 切除肺叶装入标本袋中取出, 而后进行淋巴结清扫;肺支气管袖状切除在胸腔镜下实施解剖性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 而后连续prelen缝合吻合支气管并清扫淋巴结, 两种术式术中均需对支气管断端进行冰冻病理检查, 以确定切除范围是否合适。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治疗, 切口位置为第4、5肋间, 从后外侧切开, 切断肌肉、牵开肋骨, 直视下进行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两组患者术后病变及清扫淋巴结均需进行常规病理检查, 对手术效果及疾病分期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临床效果, 包括手术切口、出血量、术后疼痛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0~10分) 、并发症发生率、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淋巴结清扫数量, 并对两组数据之间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 术后疼痛轻、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附表。

2 讨论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 尤其在我国今年来工业化发展所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吸烟群体扩大, 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NSCLC在肺癌中具有较高的比例, 可达80%, 是临床肺部常见的恶性肿瘤[3]。Toyooka等认为, 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 尤其晚期患者多为75岁以上老年人, 其机体及器官的功能较弱, 受病情影响生存质量较差, 容易危及生命, 多主张在病变早期予以有效治疗[4]。

NSCLC主要为鳞癌、腺癌或未分化癌, 对于常规放化疗敏感性差, 临床疗效多不理想, 临床上对NSCLC患者主要采取早期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肺叶切除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是已经得到一致认可的临床经典术式, 可以将肿瘤侵袭部分予以切除并对淋巴扩散、远处转移进行有效控制, 具有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有报道认为可延长患者生存期[5]。以往临床上主要应用后外侧切口开胸行肺叶切除术, 但开胸手术对患者机体干扰及创伤较大, 术中风险高、术后恢复较慢, 尤其对于机体较弱, 肺功能差的老年患者等, 常因无法耐受手术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范围。

随着微创技术在胸外科的开展, 胸腔镜从单纯作为检查仪器应用逐渐成为开展临床微创术式的有效工具,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也逐渐成为NSCLC的主要临床根治术式, 国内外已有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展此技术。在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方面上, 相比传统的外切口开胸手术, 胸腔镜下微创术式有效减少了对肋间血管、肌肉的损伤及对胸腔内干扰, 术中出血少、更为安全, 且术野清晰, 借助于腔镜可将术野放大更便于术者对细微情况进行观察从而作出正确处理, 术后切口处炎症反应、疼痛较低, 机体恢复快, 便于患者早日活动并促进咳痰, 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 这使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更为安全可靠。

对于肺癌行肺叶切除术过程中, 淋巴结清扫的彻底程度直接决定了手术效果的成败以及远期预后,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清扫淋巴结效果一直是临床讨论的焦点, 也存在的一定的争议。何健行等的报道胸腔镜手术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13.41个, 与传统切口开胸清扫淋巴结数对比, 差异无显著性[6]。而本文显示在胸腔镜下具有与传统开胸一样的淋巴结清除效果, 这与胸腔镜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密不可分, 胸腔镜可以将局部进行放大, 使手术医师更为清晰准确的对淋巴结进行探查, 避免遗漏散落淋巴结或小淋巴结;同时其镜头能够调整方向, 可以到达胸腔内绝大部分位置, 甚至较为偏或狭小的角落亦可探入, 有效的增加了检查视野。

本文对我院开展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的临床情况与传统开胸手术情况相对比, 发现微创术式的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 术后疼痛轻、机体恢复较快, 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说明全胸腔镜手术有很好的安全性;同时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没有明显差异,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不高于对照组, P>0.05, 表明胸腔镜下微创术式并没有降低手术的彻底性, 具有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优势, 在具备腔镜条件的医疗机构, 专科人员经过一定时间专业培训, 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中明, 徐鑫.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对比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11) :62-63, 65.

[2]Li, Y., Wang, J..Comparison of clinical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clinical N0 and pathologic N2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thoracoscopic lobectomy and open lobectomy: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76 patients[J].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2012, 106 (4) :431-435.

[3]王雁冰.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 (13) :2033-2034.

[4]Toyooka S, Soh J., Shien K.et al.Sacrificing the pulmonary arterial branch to the spared lobe is a risk factor of bronchopleural fistula in sleeve lobectomy after chemoradiotherapy[J].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2013, 43 (3) :568-572.

[5]卜梁, 杨帆, 赵辉, 等.cNO-pN2非小细胞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初步体会[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1, 27 (8) :470-473.

上一篇:当代戏曲舞台下一篇:土壤有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