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战略

2024-09-06

地理标志战略(精选八篇)

地理标志战略 篇1

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国家富强、地区发展、行业振兴、企业强大的重要动力,民族地区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刻不容缓,其中,“地理标志是中国知识产权的长项”[1], “尤其在西部地区,许多产品及其具有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可以开发的资源非常多”[2],地理标志战略应该是民族地区谋求区域快速发展的突破口。然而,目前民族地区地理标志战略的保护令人堪忧,而且地理标志本身涉及的市场失灵问题也无法依靠市场个体的力量解决,所以在民族地区地理标志战略的制定实施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同时,基于政府的失灵以及地理标志的私权属性考虑,也要求其他相关主体联动参与到地理标志战略的制定实施中。

1 民族地区地理标志保护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保护现状

目前民族地区地理标志的保护现状令人堪忧,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受保护的地理标志数量较少。从来自中国工商总局发布的“中国已注册和初步审定地理标志名录(截止2011年12月31日)”以及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地理标志保护规定》实施以来批准的地理标志名录(2005年7月至2009年6月)”可以看出,民族地区之中,新疆受保护的地理标志是最多的,总共有42项,但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地理标志和质检局通过的地理标志产品中,有3项是重复的,分别是阿克苏核桃、阿克苏红枣和哈密瓜。而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地理标志名录,浙江一个省注册的地理标志数量就是144项,与内蒙、西藏、新疆、宁夏、广西等地受保护的地理标志总和差不多。

第二,已注册的地理标志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上,不涉及农产品的深加工,没有能够追求更高的产品附加值。以广西为例,广西受保护的地理标志所涉及的产品有柑橘、芒果、金桔(鲜水果) 、柿子(鲜水果) 、柿饼、金桔、芋头、罗汉果、椪柑、油茶、茉莉花茶、猪、活鸡、梨、大米、鲜板栗、牛(活的)、牛肉干、脐橙、阳朔金桔、天等指天椒、忻城金银花、玉林香蒜、梧州龟苓膏、广西肉桂、坭兴陶、梧州腊肠、融水糯米柚等,基本上属于农田种出来什么就卖什么的状态,很少进行深层次的产品开发。

第三,已注册的地理标志没有走进一步的深化品牌发展之路。如地理标志数量相对较多的新疆自治区,其驰名商标仅有13件,涉及地理标志的只有1件就是库尔勒香梨,内蒙古驰名商标数量有24件,但没有一个驰名商标涉及的是地理标志(数据来自中国驰名商标网)。这种现象可能引发的糟糕后果便是注册了地理标志,推出了饱含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产品,但由于受众知晓度不高,也难以在市场上进行大力推广,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受保护的地理标志数量少的原因,老百姓没有从地理标志保护中获取多少实实在在的利益,自然无心关注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问题了。

1.2 原因分析

拥有丰富的地理标志资源,但民族地区却没有能够因此实现经济社会的相应发展,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2.1 地理标志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人们文化知识水平不高,一方面有些人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地理标志,就算听说过这个词,也不能理解地理标志背后的价值所在,更无法预见地理标志战略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普通老百姓甚至是地方领导干部对地理标志认知的欠缺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地理标志不受重视,所以也就不会有很多的人希望以地理标志带动产品的销售,更别说通过地理标志走特色名优品牌之路,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丰富的地理标志资源没能够进行很好的挖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1.2.2 保护地理标志的法律冲突

依我国现行法律,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和质检总局均有权对地理标志产品予以保护和管理,此外,农业部还于2007年出台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请、使用、监管作出相应规定,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管理权限的冲突和碰撞直接引发的便是不同所有人之间权利的冲突。那些带有原产地因素的产品究竟是以证明商标保护,还是申报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如果是农产品,还涉及农业管理部门的申请登记,不同的注册程序产生的效力有什么区别?谁的效力更高?企业和行会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3]

1.2.3 已获得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缺乏严格的质量监督

产品的生命在于质量,而一旦缺乏监督,则产品的质量难以维护。地理标志产品因为产地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生产加工工艺,通常都具有优良的品质,但现实中不乏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的劣质产品流向市场,使得已有的优质地理标志产品受到严重影响,“公地悲剧”在地理标志产品中也愈演愈烈,如“金华毒火腿”事件,重庆“石蜡火锅底料”事件等,给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同时也给地理标志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公地悲剧”是地理标志产品利益共享导致的,更是缺乏严格产品质量监督的结果。

1.2.4 各种侵权行为严重

地理标志产品因其良好的品质能给生产经营者带来经济利益,一些不法商贩为利益铤而走险,冒牌产品泛滥,比如不是鄂尔多斯生产的羊绒却冠以“鄂尔多斯”品牌[4],再比如,享誉全国的新疆“和田玉”,是举世公认的优秀地理标志产品,但是全国范围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5], 更有甚者将品质优良的地理标志产品冠以其他品牌加以销售,不管是假冒还是反向假冒行为,都严重侵害地理标志产品利害关系人以及消费者的利益,也给地理标志产品带来极大损害。

2 市场失灵、国家干预主义与政府主导地位的确立

2.1 市场失灵

“知识产权是从市场中产生的,也只能在市场中存在”,但市场却存在失灵。失灵,即意味着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经济学家传统上把效率作为市场的目标或衡量标准,若市场达不到效率,就会出现市场失灵,工人失业、经济周期波动、污染、垄断等现象统称为市场失灵[6]。市场失灵则社会公平无法得到保障,宏观经济无法有效实现稳定,信息不对称与垄断也无法避免,负外部性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公共产品更是无法有效获得提供[7]。所以尽管市场孕育了知识产权,给知识产权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但却不能为知识产权的发展添加足够的动力,民族地区地理标志发展遭遇的法律缺失、侵权严重、质量监督不严等问题也非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解决的,当市场失灵无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时则需要其他主体的干预。

2.2 国家干预主义

在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亚当·斯密提出,经济发展应由“看不见的手”来指挥,政府只需要充当“守夜人”就行,这种主流思潮主导下的政府是“弱势政府”,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凯恩斯提出国家应该干预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发展,这个时期的政府比较“强势”,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石油危机、债务危机以及苏联东欧国家剧变相继发生,许多国家提出小政府、强市场的观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又开始青睐市场[8],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世界经济再次面临危机,各国政府不约而同的选择强力干预[9]。从经济理论发展的路径可以看到市场与政府的博弈,而此消彼长也是市场与政府博弈的必然结果,不管两者博弈的将来走向如何,但是从这个博弈中至少可以看出一点,那就是当市场失灵时需要政府的干预,民族地区地理标志发展中遭遇的地理标志不受重视、相关立法不完善、地理标志产品缺乏质量监督、权利保护有待加强等问题呼唤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适度干预。

2.3 政府主导地位的确立

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地理标志战略的制定中。“因为政府是合法的政策制定者,拥有丰富的政策资源,可以从整体和全局出发,根据国内外形式作出政策规划,引导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良性发展” [10]。政府有能力组成专班进行地理标志战略的制定,确定地理标志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以及战略措施。

政府的主导地位还体现在地理标志战略的实施中。首先,政府应该在推动地理标志立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目前地理标志的多头管理现象,应该制定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法,而且民族地区在地理标志保护立法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地实际进行针对性的配套立法,通过完备的立法明确相关问题,使地理标志保护有章可循。其次,政府还应该加强地理标志行政执法体制建设。现行行政执法权配置模式效率低且执法力度弱,执法难度大,并且还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地理标志行政保护作用的发挥,地理标志行政执法应该实行集中化配置,行政执法权的集中化配置,一方面可以推动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的分离,强化地理标志行政管理的公共服务功能,另一方面独立出来的地理标志行政执法体制可以有长足的发展空间,为地理标志行政执法提供坚强的组织后盾,而且地理标志行政执法权的集中化配置,还有利于促进地理标志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协调发展,提升地理标志保护的整体水平。[11] 再次,政府还应该针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现实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如通过人才培训的方式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经营者的技术涵养,为地理标志产品走一体化标准化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和人才基础;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农业补贴的方式,加大对地理标志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为其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制定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合理制定有利于民族地区地理标志产品销售的政府采购政策,将地理标志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扩展地理标志产品的销售平台。最后,政府应该采取一定措施为地理标志战略的制定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比如可以每年的世界知识产权日为基础,确定地理标志宣传周,大力推广宣传知识产权文化的基本理念,为地理标志战略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举办并参与重大知识产权活动,增强人们的知识产权意识的同时,也可以在活动中推广当地的特色知识产权产品,提升知识产权产品的社会影响力。

3 政府失灵、地理标志私权属性与其它主体的联动参与

3.1 政府失灵

“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经济衰退的根源”,从这个著名的诺斯悖论可以获知,政府可以对地理标志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可能对其构成严重的障碍。因为政府也会失灵,政府失灵主要体现为政府决策失误,政府低效率,寻租引发的腐败,反映在地理标志领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对地理标志相关信息认识不足,加上往往凭长官意志决策,政策供给不取决于市场需求,从而导致政府决策失误[12];第二,目前我国地理标志的管理保护由国家工商部门、质监部门以及农业部门来进行,典型的多头执法、政出多门,再加上缺乏对政府、官员严格科学的制约、考核机制,必然会降低政府效率;第三,政府在有关地理标志公共政策资源上拥有垄断性的权力,受利益的影响,政府官员必然会出现“政治创租”和“抽租”或者被动寻租问题,权力垄断导致寻租,寻租则必然导致腐败[13]。

3.2 地理标志私权属性

关于地理标志权是知识产权组成部分的命题基本无人质疑,但是地理标志权公私之争却由来已久,有学者主张地理标志权乃公权,因为地理标志权利主体的集体性淡化了权利的私有性而强化了权利的公共性,只有将地理标志定位为公权,才能解决品牌寄生和株连现象[14],也有学者认为对于地理标志这种集体财产,应当通过赋予私权的方法来保护[15],只有明确地理标志的私权属性,在此基础上的制度设计与安排也能更具有合理性[16]。大陆法系根据公私法的划分将权利也分为公权和私权,公权即人们在政治领域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权利,私权即人们在私人事务方面的权利,公私权的划分其实质是公益和私益的划分[17]。现实中因为立法模式的不同而相应赋予地理标志权不同的属性,采专门立法保护的国家中,地理标志属于国家或国家职权机构所有的公权或私权,而采用商标法模式的国家将地理标志作为私权,由同业协会或生产商协会所有[18]。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关于地理标志的权属定性并不明确,但笔者以为,地理标志属于私权,理由如下:第一,仅仅因为地理标志的使用权主体具有集体性即认为地理标志乃公权,理由不充分,公权维护的是公共利益,而我国现行法律并没对公共利益予以明确界定。我们可从公共与利益两方面来界定公共利益,利益,在《辞源》中的释义为“好处”或“功用”,即指能满足人们物质或精神需要的事物。对于公共的概念,在早期就是以利益效果所及之范围也即以受益人之多寡的方法决定,只要大多数的不确定数目的利益人存在即属公益,所以是强调数量上的特征。后来,德国学者纽曼提出对国家社会有重大意义的目的——国家任务作为论定公益概念的要素。他提出的这个判断要素,是将判断公益的标准由主观公益的纯粹数量(受益者)标准转为偏向质方面的价值标准,这被纽曼称为“客观公益”。所以单纯因为权利主体的集体性或者群体性并不能必然推导出此种权利的公益性;第二,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重公权轻私权的传统观念使私权长期以来没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受传统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私权往往受到公权的威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应随意扩张公权利的范围,对公权的认定应该谨慎;第三,地理标志使用中所存在的品牌寄生和株连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监督,地理标志标识的使用管理以及双重品牌来加以解决,并非只有将地理标志定位为公权才能解决。

3.3 其他主体的联动参与

政府失灵需要矫正机制,地理标志的私权属性决定政府不能过多干涉,所以作为地理标志战略主导者政府并不能完全垄断一切事物,而是在政府之外,还应有其他主体参与到地理标志战略的制定实施中,这些主体主要包括生产经营者、社会中介组织、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

生产经营者是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销售者,也是地理标志的使用者,是市场竞争的核心力量,作为生产经营者,应该更新观念,加强地理标志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强地理标志管理和保护意识。针对前述地理标志中所存在的“公地悲剧”,相关生产经营者除了使用地理标志外,还应该使用自己注册的其他商标,以示区分,把可能受“公地悲剧”影响而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而且生产经营者应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拓宽地理标志的使用范围。

社会中介组织在此主要指的是行业协会以及地理标志代理服务机构,它们是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可以承担起不需要政府承担或者政府无力承担的职能,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并不成熟,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扶持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与完善,真正做到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分开,抹去社会中介组织的行政色彩,使中介组织在地理标志战略中做到自律,发挥其强大的内部服务功能和外部服务功能、沟通功能以及维权功能。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地理标志战略的推广实施离不开大批有识之士,而高校在该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无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地理标志不像专利那样直接涉及技术的创新,但地理标志产品的一体化开发及产品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所以地理标志战略的制定实施中,高等院校以及有关科研机构扮演着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撑的重要角色。

地理标志战略是知识产权战略下民族地区振兴经济的必然选择,民族地区政府是地理标志战略的制定者也是实施者,主导地位不可动摇,但同时生产经营者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也应该加强,而社会中介组织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地理标志战略中的推动作用也不容质疑,民族地区政府通过地理标志管理和保护等行为,运用政策配置、环境保障等手段,引导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进行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鼓励支持生产经营者培育发展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

地理标志 篇2

湖北“枣北黄牛”成地理标志商标

近日,湖北枣阳市黄牛养殖协会申请的“枣北黄牛”、“枣北黄牛肉”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标志着该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了零的突破。出产于枣阳北部的黄牛,体型结构匀称,皮薄坚韧,毛短光滑,骨骼粗壮,肌肉发达,黄牛肉肉质细密紧致,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当地久负盛名,市场前景广阔。(图1)

陕西“铜川大樱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日前,“铜川大樱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核准注册。铜川处于渭北北方水果最佳适生区,适宜樱桃生长。目前,铜川大樱桃种植面积已突破3万亩,挂果面积1.4万亩,产量1.1万吨。据介绍,为了保护铜川大樱桃产业的良好发展,便于开拓市场,市政府决定为铜川大樱桃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图2)

山西“红山荞麦”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认证

日前,含“硒”量位居世界榜首的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红山荞麦,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审核,成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据介绍,红山荞麦是平鲁区以阻虎乡红山村为主、自行培育的辐射全区特有的荞麦品种,是平鲁区小杂粮的“龙头”产品。2010年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平鲁区红山荞麦协会申请对红山荞麦农产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图3)

植物新品种

云南昆明增6个梅花植物新品种

近日,黑龙潭公园和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培育的“锦粉”、“清馨”、“丽云宫粉”和“碗绿照水”等六个梅花新品种获得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据介绍,黑龙潭公园“龙泉探梅”梅园在中国四大梅园之一,品种近200个。2003年1月,以梅花专家陈俊愉为首的梅品种国际登录权威对其中9个梅花新品种进行了鉴定定名和国际登录,目前这些品种已被南京、武汉、青岛、无锡等的几大著名梅园引种、推广。

4

非遗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香江

地理标志战略 篇3

一、地理标志产品的概念及特征

在国际上,WTO项下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即TRIPS协议)等明确将地理标志与专利、商标及版权归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序列。我国的《商标法》也在历次的修改中逐步引入了地理标志保护的内容,并将其定义为“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从上述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地理标志产品具有如下特征。

1.强大的地域性

地域性是知识产权的特征之一,作为重要的知识财产的地理标志产品必须将其限定在特定的保护范围之内,作为重要的地理标志产品的所有权人以及生产来源地经营者才能使用该产品标志。

2.显著的集群性

地理标志产品作为货物的主要来源,能为生产来源地的企业与个人所使用,只要该产地所生产的产品符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就可以使用同一地理标志,并且在该区域范围内不止一个或多个生产者进行生产比如,“哈尔滨红肠”的生产只要符合《哈尔滨红肠质量规范》的标准,都可以称为“哈尔滨红肠”,这表明地理标志产品有显著的集群性。

3.与原产地的综合环境密不可分

地理标志产品必然与源产地的特定地理区域环境密切相关。地理标志产品及受自然环境影响以及技术与人文因素影响。这里的自然环境十分重要,有些地理标志产品受当地的气候、水、日照等地理环境影响极大,如五常大米;而技术与人文因素多指具有独特性生产工艺、技术等,如一面坡酒花的生产。

二、黑龙江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作为重要无形资产的地理标志,能为黑龙江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地理标志产品是一个地区象征性的“名片”,对提升地区知名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是,一旦缺乏必要的监管和法律保护,便会产生恶性竞争及仿冒伪造情形的发生,并严重干扰市场秩序的运行。

1.推动黑龙江省的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并促进黑龙江地理标志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地理标志是重要的知识产权,其产品具有良好的质量品质和良好的声誉、口碑,以其浓郁且独特的黑龙江省地方色彩,最大限度地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为此,地理标志产品不仅具有本身的销售价值,而且附加价值更为广阔。能为当地扩大销量和市场份额,并为商品生产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可能会比其他同类产品的价格高,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如“得莫利炖鱼”的知名度和价格要远高于其他同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黑龙江省地理标志不仅可以提高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也可有效防止外国竞争者冲击、挤压国内市场。在黑龙江省,绿色有机产品带来良好的市场声誉,为本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2.基于维护黑龙江省地理标志产品市场秩序的需要

地理标志是一种特殊商品的标志,也就是一种特殊的商标。基于其特定的品质与声誉,黑龙江地理标志产品在消费者中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购买该类型的产品。但在实践中,在生产领域,黑龙江以外区域的生产者为了谋取私利,尽一切可能破坏当地地理标志产品这一优势,从而破坏了受商标法保护的利益平衡模式。这对已经赢得市场的黑龙江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商、制造商是不公平的,有可能削减更多的高品质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因此对特定的拥有地理标志产品的竞争对手尤其不利,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因此,为了维护一个平衡利益的市场秩序格局,我们必须建立更严格的法律制度来保护地理标志。

三、黑龙江省地理标志产品法律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1.黑龙江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层次及存在问题

首先,国际保护。地理标志的国际法律保护主要有三种模式:商标法保护模式、保护模式是特别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模式。

美国的商标法律保护模式,它是对地理属性的特殊商标保护。主要将之作为一般的禁令地理标志和作为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并对于扰乱市场的行为给与严厉制裁;法国的特殊的法律保护模式,它指的是地理标志或原产地的具体立法的得到充分保护的;日本则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模式,通过地理标志的使用不正当竞争法恶意竞争的规范产生的。

其次,国内法保护。在国内法层面,大致可分为三种基本形式。一是以立法的方式加以保护。我国自1995 年便以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制度加强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并于2002 年将其列入《商标法》加以保护。二是通过注册集体商标、认证标志进行保护。三是行政手段的特别权利保护。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与农业部也都以行政方式严格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审批和使用的管理。

再次,黑龙江省地方的法律保护。黑龙江多以地方法规、规章和行政手段加以保护,如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哈尔滨红肠质量规范》。此外,黑龙江省各地为了保护自己的地理标志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如前置认证、政府服务等方式。

2.黑龙江省地理标志产品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黑龙江省已经建立了较为严格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但地理标志保护的现行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使用法律术语不统一。“到目前为止,在多部法律和规章中出现了地理标志、原产地标记、原产国标记、原产地域产品等多个术语,这些都不便于注册申请者和消费者。”这种情况不仅在黑龙江省,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有。

首先,法律冲突问题。我国《商标法》在制定过程中已经规定含有地理标志注册商标仍是一般商标。此后,国家质检总局也将地理标志产品应用于一些产品的保护之中,农业部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也有规定。但这些方式可能会导致消费者认知状态的混淆。此外,黑龙江地方出台的一些标准虽然严格保护了地理标志产品,但是却也因为与上位法冲突或含混而处于尴尬境遇。

其次,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控制体系的缺失。地理标志产品应该是高品质的产品,生产和加工应符合相关程序和标准。生产地理标志产品的企业应注意产品的特点和质量,而不应盲目扩大生产而忽视质量。然而,黑龙江有许多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在国家对地方产品没有严格和明确的质量规范的情况下,没有遵循严格的质检标准,忽视了地理标识产品的固有特点和产品质量。

再次,地理标志国际保护的缺失。在以往,黑龙江省的产品多以国内销售为主,所以保护地理标志的范围大多框定于国内市场。而且中俄边贸的火热也未使黑龙江省清楚地认识到地理标识产品被侵害的严重局面。如俄罗斯的许多黑龙江地产特色产品被外国或其他省份的生产商仿冒,缺乏相关知识的俄罗斯消费者很难加以辨别,因此对黑龙江省地理标志产品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四、黑龙江省地理标志产品法律保护的对策

1.保护模式的选择

我们前文所提到的地理标志产品的法律保护包括商标法保护模式、特别法保护模式、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在这些模式中黑龙江最为适用于特别法保护模式。这是因为黑龙江属于传统的农业大省,幅员辽阔,物种丰富,产品多样,加之近年来中俄边贸日益活跃,所以在地理标志产品上黑龙江省可获取巨大的利益,因此特别法保护模式更适合。该保护模式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强大的公共权力,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全方位保护地理标志。强调了地位和地理标志的作用,从而使内容和保护形式都比较可靠,并形成地理标志产品法律保护有力的保障。

在黑龙江省不宜于采取商标法保护模式还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因为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相对被动,多是侵权后的事后补偿性保护,并对使用范围较广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不够具体。至于商标法保护模式还存在诸如地理标志和商标不得转让出售、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10 年的限制的等缺陷。因此,单一的商标法保护模式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2.完善立法

首先,完善《商标法》。我国《商标法》中的业已生效的第10 条对于地理标识的保护有缺陷的,它应该禁止的被注册和使用商标的范围扩大,而不应当仅限于县市的名称。这是为了防止将来再注册为商标,通用名称导致商标和地理标志之间的冲突。根据《商标法》第16 条的规定,“禁用”并不适用依据善意取得但会误导公众的商标。但是何谓“善意取得”,法律并没有规定。因此,应在修改《商标法》后,对《商标法实施条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修改补充,要明确界定“善意”的标准,并且严格规范这种的使用。

其次,制定适用于黑龙江省的保护地理标志的条例或法规。适用于黑龙江省的保护地理标志的条例或法规应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地理标志和产品、地理标志和通用名商标、地理标志和地理登记申请、监管机构定义和撤销程序、使用和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监督外国地理标志产品在我国的注册和保护、新的法律和旧的法律和其他法律等有效管理的地理标志特异性识别的融合。

再次,加强对黑龙江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在黑龙江地理标志国际保护的领域,我们可以学习俄罗斯等国家的经验,积极在俄罗斯等申请地理标志、注册地理标志,提升产品专用标识管理;国外监测机构的不当注册地理标志在国际市场密切委托他人监视或滥用的行为,同时积极采取法律措施来保护地理标志带给我们的利益;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条约和双边或多边协定的缔结,促进国际地理标志的保护。此外,保护在国际谈判中的地理标志,并积极参与是非常必要的。

摘要:地理标志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而地理标志产品以其代表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可信的经济价值,促进着本地经济的发展。在黑龙江省,如五常大米、阿城大蒜等都有很高的地理意义上的信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许多不法商家为了追逐物质利益而假冒黑龙江地理标志产品进行牟利,这种做法严重损坏了黑龙江省地理标志产品的信誉,阻碍了地理标志产品的健康发展,给黑龙江省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在全球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的大背景下,加强黑龙江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理标志产品,黑龙江省,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1]毛姗姗.我国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兼论《商标法》第三次修改草案[J].中华商标,2012,(7).

[2]魏丽丽.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立法选择[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袁杏桃.论我国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J].齐鲁学刊,2009,(2).

[4]张宇冰,郭鹏.TRIPS协议下我国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4,(2).

[5]柳励和.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设计[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6]李安云,应晓跃.WTO与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之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06,(7).

地理标志权的考量 篇4

一、从法理学角度分析

1. 可以说地理标志是一项受到限制的无形财产权, 由某商品所在的地理区域内的企业或个人共有。

一项独立的权利应该享有专有独占性, 所有权人可以排他使用该项权利。地理标志则只能由某一特定地域范围内的经营者共有。在这里对权利的适当限制是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而导致该非物质化的知识产权被弱化。地理标志是一项集体权利, 标记着集体智慧的生产成果。由于地理标志与商品或服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等密切联系, 该区域内其他具有相当生产水平和质量标准的商品或服务都可以使用该地理标志, 如金华火腿、西湖龙井、北京烤鸭等等。

2. 每一项权利都有特定的权利客体, 而权利客体是权利所指向的对象。

一种权利之所以是该权利而非他权利, 乃在于其客体的特殊性。在某一具体客体上只能存在一种具体的权利, 如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智力成果或知识产品。如果承认地理标志权的存在, 那么该权利客体就为地理标志, 而地理标志亦是商标权的保护对象, 商标与地理标志就是一种种属关系。在此种情况下, 将地理标志划定为地理标志权的权利客体显然易在逻辑上出现混乱。

3. 在智力成果上的权利的一般具有一定的存续期间。

如发明专利是二十年,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是十年, 而且期满需要续展, 如不续展, 期满则会失去效力, 商标局可以注销其商标。而地理标志不具有时间性, 它与特定生产者紧密相联, 为一种无法定消灭事由的永续性权利。

4. 权利的本质就是所有权人可以依自己之意思表示行使权利。

根据德国学者萨维尼与温德夏特的意思支配说, 权利的本质是意思之支配, 即权利为个人意思所能自由支配的范围, 意思为权利之基础, 无意思即无权利。地理标志由于其特殊性, 权利人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思将其任意转让。

二、构建独立的地理标志权存在的障碍

1.我国现行商标法通过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的方式来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 若确立地理标志权, 其与以地理标志为保护对象的商标权难以协调。商标是知识产权的子权利, 地理标志是商标的其中一种, 即商标的外延及于地理标志。如果以地理标志权来保护地理标志, 则其权利内涵就与商标权的外延发生重合冲突, 产生种属关系的混乱。

2.知识产权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其制度设计以工业社会的特点为背景, 而地理标志则更多的是传统社会的产物, 与本土社会的自然环境有着紧密联系。其创造的成果往往是不特定的多数人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很难将成果归于某个个体, 而且受地理环境影响很大, 创造成果也难于批量生产。地理标志本身的特殊性使得用知识产权的一般框架来构建地理标志权将难以避免产生水土不服的问题。

3.地理标志的知识产权属性是通过地理标志本身的非物质性特征及由此决定的保护方法体现出来的, 而不是通过其“权利”属性体现出来的。商标可以虚构臆造, 但因其具有法律应当保护的利益, 所以法律保护商标权。而地理标志必须是真实存在, 不能虚构, 它与标示商品的特定质量或特色密切相关。

三、笔者对地理标志权独立性的认识

地理标志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但笔者认为不必设定独立的地理标志权。作为一种知识财产, 地理标志因为蕴含商品生产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而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这种价值在知识产权体系内以商标权来保护在现在来看是可行的。地理标志与商标均为生产者或经营者使用在商品包装或容器上用以识别商品来源, 是商品内在信息的传播载体。但地理标志的来源指示功能, 与商标相比更为特殊。商标指示的是不同生产者提供的同类商品或服务, 而地理标志除了标示商品来源, 还表示了商品的质量和特点。此外, 比较权利主体、权利属性、保护期、构成要素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地理标志相对商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这种独立性并未足够大到可以让地理标志独立成权。笔者认为地理标志是在使用上作为补充商标的识别功能而存在的。一件商品上, 除了商标、商号外, 往往还有商品特有名称、产品外观、商业角色、证明标记、地理标志、域名等符号中的一种或几种。尽管商标具有强烈的识别力, 但靠它还不够。人们买茅台酒, 可能还不知道其“金轮”或“飞天”商标, 而其商品特有名称“茅台酒”却家喻户晓。尽管在理论上商标、商号等标记的界限泾渭分明, 但在现实中, 如在同一瓶贴上的各种标识, 却让人难以分清是属于商标还是其他标记 (尤其是在使用未注册商标的情形下) , 而且若类似商品上都使用相同的地理标志, 其最终还是要回到商标中来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易健雄:地理标志与“地理标志权”考辨.《法学杂志》, 2007年第6期

论地理标志的商标保护 篇5

所谓地理标志, 是一个专业性的法律术语, 从TRIPS协议和我国《商标法》中可以看出关于地理标志的定义基本上是相同的, 即地理标志是表明某一种商品来源于一成员地域内, 或此地理内的一地区并且该产品的特定品质、信誉或其他特征, 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的标志, 或者说是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我国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资源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我国对于这些宝贵资源的保护意识却相当落后。虽然我国1984年加入《巴黎公约》, 但直到WTO运行前后, 我国才真正开始实施对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制度, 由于起步较晚, 我国对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所以加强地理标志的商标保护工作迫在眉睫。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现行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是以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保护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主, 同时多种立法分散保护的一种松散结合体, 这种保护现状与我国地理标志资源大国的国情和利益极为不符。因此, 借鉴国外保护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 对我国地理标志现行保护制度进行重构是当务之急。只有建立了统一协调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 才能有效地保护我国丰富的地理标志资源, 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基础上, 进而实现其社会和文化价值。

在西欧国家, 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已经建立成了一套相对较完善的制度, 完善的保护制度使地理标志尤其是原产地名称在这些国家的经济领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文化意义。地理标志被纳入TRIPs协议以后, 地理标志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尤其是那些地理标志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意识到地理标志保护对本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竞争优势的积极意义。地理标志所具有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意义, 特别是地理标志产品已在欧洲国家显示出的巨大价值, 不仅是地理标志保护必要性的有力支撑, 也是各国法律制定的有益参考。

二、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基本现状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05年6月7日发布的部门规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8月17日发布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于2005年7月15日废止, 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01年3月5日发布的《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和《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中关于地理标志的内容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不一致, 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为准。据此, 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二是经过修改的原产地标记管理制度。

三、我国现阶段完善地理标志保护的措施

从我国制度现状与立法成本出发, 我国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方案总体可以分为:第一, 以修改和完善现有的《商标法》为主, 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农业法》等部门法进行修改为辅, 使其相互配套衔接, 以适应地理标志保护的需要;第二, 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总结, 整合各部门法中的相关条款, 在《商标法》之外制定专门性的法律保护制度, 对地理标志进行全面系统的保护。

具体的修改步骤如下:

1、《商标法》的修改。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 对于较高知名度的地理标志则可以借鉴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目的为防止淡化;第二, 将地理标志规定为在先权利, 这样他人可以住址地名以外的地理标志注册为普通商标, 用以弥补地名禁用的缺点;第三, 根据TRIPs协议的规定, 立法前的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可以共存但必须有条件的限制;第四, 借鉴欧盟立法, 明确规定“使用管理规则”法定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 使其具有与欧盟申请中“产品说明书”同样的法律地位, 既是申请人明确其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依据, 也是据以判定地理标志侵权的工具;第五, 还应规定对使用管理规则进行实质审查。

2、对于历史原因导致的已注册商标与地理标志冲突问题的解决, 应区分不同情况对待。

首先, 比如前几年的“金华火腿”案, 虽然其已注册为商标, 但其所有人不在金华市, 其商标权的取得也与当时的行政命令有关;而金华市的企业仍将金华火腿作为地理标志在使用。在这种既不能将该商标宣布无效也不能撤销, 又不能否认“金华火腿”是地理标志这一事实的情况下, 笔者认为应当按照TRIPs协议的规定, 允许二者并存, 同时对该普通注册商标在转让和许可方面进行限制。如果允许转让或许可给金华辖区外的企业使用该商标, 必然会使消费者产生误认;其次, 对于“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和“泊头”鸭梨等已经注册为商标的地理标志产品, 因其长期由一家企业作为商标使用, 且已被消费者熟知, 消费者已将其与特定的企业联系在一起。对于这些成为驰名商标的地理名称来说, 笔者认为应继续以商标形式存在为宜, 不适合再将其扩大进行地理标志保护。

3、统一、规范地理标志用语, 建立全面的保护体系。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2款规定禁止经营者伪造产地;第九条规定禁止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产地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违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角度出发, 禁止伪造、冒用产品的产地, 并规定了相应的制裁措施。上述法律规定并未对“产地”作出界定, 笔者认为应当明确为“地理标志”。诚然, 不是所有地名都能构成地理标志, 只有某商品的特定质量、声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某地理来源相关联时, 该地名才构成应予保护的“地理标志”。但实际上, 对一般地名的伪造或冒用并不会在消费者中造成混淆或误认, 因为不承载特定商誉的地名无法对消费者产生购买指引, 从而无法为行为人带来额外利益, 因此行为人亦无必要予以伪造冒用。实际上, 通常是代表商品特殊品质的地理标志才成为伪造冒用产地的侵权对象。因此, 笔者认为应当将上述法律中的“产地”, 以及《商标法》第三条第三款关于证明商标定义规定中所称“原产地”, 统一为“地理标志”, 这不仅是在立法上规范、统一用语, 防止法律概念的交叉和模糊, 更有利于形成以《商标法》为主, 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辅的, 全面保护地理标志的立法模式。

4、全面禁止地理标志的虚假表示行为, 有效制止地理标志侵权。

我国《商标法》第十六条规定: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 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 误导公众的, 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可见, 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制度主要是从禁止权角度规定的, 但笔者认为上述规定仅限于商标, 禁止范围过窄。按照TRIPS协议的要求, 成员国为利害关系人提供的法律救济手段中包括:不论他人以任何方式在商品的称谓或表达上, 明示或暗示有关商品来源于一个非真实产地的地域, 并足以导致公众对商品来源误认的, 利害关系人有权制止。因此, 禁止的范围应当包括以任何方式在商品的名称或表达方面明示或暗示商品来源于并非其真正来源的地域的行为, 具体表现为:禁止假冒商品地理标志、禁止不当用作商品名称或称谓、禁止不当用于商品包装装潢、禁止在商品说明中直接或间接牵扯某一地理环境因素、禁止不当注册商标等虚假表示并足以造成消费者误认的行为。在这方面完善规定, 才能有效制止实际中大量存在的各种地理标志侵权行为。

参考文献

[1]田芙蓉.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

[2] (澳) 刘雪涛译.信息封建主义.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5.

“梁平柚”地理标志商标通过初审 篇6

近年来, 梁平县把梁平柚作为特色产业经济和农民增产增收的支柱产业来培育, 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 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使梁平柚的品质大为提高。目前, 梁平县种植梁平柚树0.72万公顷共540万株, 年产鲜果4万余吨, 产值上亿元。为进一步做好对梁平柚这一特色产业的保护, 帮助柚农增收致富, 梁平县特别加强对“梁平柚”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

据了解,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 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 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行做法。通过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与保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 有效地保护优质特色产品和促进特色行业的发展。同时,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标杆, 带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农产品价格普遍比同类产品价格高出20%至90%。

“胶州湾蛤蜊”成为地理标志 篇7

日前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渔业部门获悉,2010年4月份农业部正式向城阳区颁发了“胶州湾蛤蜊地理标志保护登记证书”,至此城阳区“胶州湾蛤蜊”地理标志申报工作全部完成,从此城阳产“胶蛤”将受国家保护,别的地方的蛤蜊都不能再叫胶州湾蛤蜊。

根据农业部日前发出的公告显示,胶州湾蛤蜊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青岛市城阳区五个街道:红岛街道、河套街道、流亭街道、上马街道、棘洪滩街道共111个社区。青岛市民所熟知的红岛蛤蜊、双埠蛤蜊都包含在内,这意味着,除了上述地域外,今后其他地方的蛤蜊一旦再傍名胶州湾蛤蜊,相关部门可根据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规定进行查处。另外城阳区也将采取多种措施,例如为蛤蜊加贴标签、在水产市场设专卖点等,规范“胶蛤”的品牌运作。

我国家禽地理标志发展现状研究 篇8

一、申请家禽地理标志的必要性及意义

1.保护地方家禽品种资源。我国地方家禽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是生物遗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禽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满足未来不可预见需求的重要基因库。而且,我国地方家禽品种特性各异,有珍稀矮小、高产蛋力、药用、竞技、生产特异产品及适应特定生态环境,这些特性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息息相关。然而,由于国外良种的引入和盲目的杂交利用导致我国少数地方品种的灭绝和濒临消失。例如,已经灭绝的有太平鸡、临桃鸡、武威斗鸡等,濒临灭绝的有北京油鸡、浦东鸡、灵昆鸡等,因此,我国家禽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任重道远。根据TRIPS协议中对地理标志的定义①可知,地理标志的保护对象为某一特定区域内的产品。因此,地方家禽品种资源申请地理标志,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对珍贵资源进行了有效的保护避免其灭绝,而且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保障家禽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给市场的运行造成严重影响,作为产品质量的唯一知情者的生产者处于优势地位,会把所销售的产品以次充好,最后导致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地理标志可以作为买卖双方的信息沟通渠道,以表明产品具有可归因于其地理来源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征,而这些产品特征有些是无法通过观察感知的,有些特征即使是经过使用也无法确定。家禽产品,尤其是家禽的加工产品,从外观和口感上有时很难对其营养成分的含量等等因素做出区别判断,禽肉、禽蛋由于营养含量高、价格较低、美味可口等因素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而且需求量逐年快速上升,2011年中国肉鸡消费量达到了1302万吨,比2010年增长4.52%,人均约9.8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5公斤,增长率为5.3%。因此,申请家禽地理标志为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安全健康的家禽产品提供了一条可靠的途径。

3.形成品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地理标志本身就是一个品牌,因此,一旦地理标志和优质或拥有地方特色的家禽产品相结合,就会产生品牌效益,从而增加家禽产品的附加值。于是品牌商标的价值就会借助市场这一途径转移到家禽产品中去,进而增加了相关企业、养殖户以及当地的财政收入。比如,“宁海梅林鸡”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后,产品附加值提升了3倍左右,企业销售利润提高了200%多。2009年农户每公斤养殖利润平均为2元左右,2010年(取得地理标志的第二年,1999年取得地理标志)达到2.39元,增长幅度达到18.2%。2010年,全县累计发放宁海梅林鸡600余万羽,实现销售额1.6亿元,带动农户增收1380万元。在我国80%是农民,通过申请地理标志的方式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助力新农村建设。

二、我国家禽地理标志发展现状分析

(一)家禽申请地理标志现状

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批准从1996年开始,从1996到1999年为起步阶段,然后从2000年到2005年是一个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审批工作已经比较成熟。家禽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注册的数量、创造的产值、申请地理标志的积极性呈现出一个快速增长的趋势。

1. 畜禽蛋类地理标志数量的变化情况。

从北京中郡世纪地理标志研究所课题组进行的三次全国性质的地理标志调研报告可以看出,在第一次调研报告(2005年)中,畜禽蛋类的数量为27件,第二次调研报告(2010年)中,畜禽蛋类的数量为163件,产值为654.90亿元,经过三年的时间,第三次调研报告(2013年)中,畜禽品类达到了324件,产值总规模为1123.43亿元,产值平均规模为3.47亿元,可见,畜禽蛋产品的数量以及产值规模增长快速。

畜禽产品的数量大大提升以及达到如此的产值规模,说明商标总局、质检总局和农业部都加大了地理标志的工作力度,社会对地理标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地理标志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协会、企业、政府的关注和重视。

2. 家禽地理标志注册情况。

目前,质检总局、农业部、商标总局3个部门接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注册,地理标志可以在其中一个部门注册,也可以在两个部门注册,或者三个部门全部注册。

通过对三部委的网站对家禽地理标志注册资料进行汇总,截至2013年11月20日,经统计,家禽地理标志在商标总局注册76件,在质检总局注册42件,在农业部注册59件,在商标总局和农业部共同注册的有5件,在质检总局和商标总局共同注册的有12件,在质检总局和农业部共同注册的有1件,在三部委全部注册的有2件,据不重复计算,共注册有家禽地理标志155件。在各部委注册的比重如图1所示。

3. 我国各省市家禽地理标志现状。

通过对各省的家禽地理标志进行比较分析,从图2可以看出,鸡类地理标志拥有量最多的4个省(或直辖市)分别为重庆、四川、广西、江西,数量依次为10个、9个、7个、7个;而河北、吉林、内蒙古、北京、天津、上海、西藏、甘肃8省没有鸡类地理标志。

从图3可以看出,重庆、四川、湖北、浙江、湖南、福建拥有的鸭类地理标志最多,有4个;而江西、云南、宁夏、黑龙江、山西、海南、陕西、青海、新疆、内蒙古、北京、天津、上海、西藏、甘肃15个省(或直辖市)鸭类地理标志处于空白状态。

从图4可以看出,广东、浙江、四川、湖南鹅类地理标志位于前四名,分别为4个、4个、3个、3个。而广西、云南、宁夏、湖北、河南、黑龙江、山西、海南、陕西、青海、新疆、河北、吉林、北京、天津、上海、西藏、甘肃18个省(或直辖市)鹅类地理标志处于空白状态。

从图5可以看出,家禽地理标志总量上前三位的是重庆、四川、浙江,分别拥有16个、16个、11个,而北京、天津、上海、西藏、甘肃5省(或直辖市)在家禽地理标志总量上处于空白。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单个类别的鸡、鸭、鹅的数量,还是在总量上、数量差别都比较大,说明我国家禽地理标志申请数量分布不均匀。

4. 各类别家禽地理标志现状。

截至目前,我国鸡类地理标志数量87个,鸭类地理标志数量43个,鹅类地理标志数量25个,所占比重如图6所示。

(二)消费者认知现状

为了了解消费者对家禽地理标志的认知情况,于2012年7月份进行了家禽地理标志产品消费者认知调研。本次调研选择在北京的16个区县的超市、社区、农贸市场等地点进行一对一的方式调研,调研对象的年龄跨度及比例、职业类别分布、学历分布等基本能够代表北京居住人口的分布情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此次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81份。

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的居住人口生活的环境、文化素质、收入水平决定了其对家禽地理标志的认知与我国其他省市相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因此,也可以通过此次调研结果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消费者对家禽地理标志的认知水平。

1. 受访者对家禽地理标志的了解程度。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受访者有97.56%的人知道我国有“地理标志”家禽产品,2.44%的人不知道我国有“地理标志”家禽产品,这说明随着地理标志进程的日益推进,成效还是很明显的。

继续对“知道我国有‘地理标志’家禽产品”的受访者进行家禽地理标志认知程度调查,其中,“完全不了解”占8.22%、“不了解”占39.90%、“一般”占46.06%、“比较了解”占5.65%、“非常了解”占0.17%,其中了解的占到了52.42%,主要集中在“一般了解”程度,而“不了解”占到了39.90%,不了解的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家禽地理标志的了解程度。

2. 受访者了解家禽地理标志的途径。

通过分析,选择最多的是电视广播,比例为27.65%,其次为报纸杂志,比例为16.54%,前两者总共为44.19%;网络占13.38%,可见大众媒体依然占的比例较大。

3. 受访者对家禽地理标志的支付意愿。

当被问及能接受家禽地理标志产品的价格比非地理标志家禽产品高多少时,36.75%的受访者接受的区间为“40%~50%”,25.60%的受访者接受“30%~40%”,两者占62.35%,12.74%的受访者接受“10%~20%”,10.23%的受访者选择“20%~30%”,10%以下与50%以上比较少,分别为8.4%和6.28%。”可见,消费者能接受的差价区间为在30%~50%。

(三)科研现状

从中国知网以“地理标志”为关键词进行查询,2013年共有1659篇文献,其中最早涉及地理标志的文章发表于1985年,1篇,2002年发表数量首次过百,为114篇,2007年过千,为1157篇,这说明国内对于地理标志的关注在不断加强。但通过对相关的文献阅读分析发现,目前主要是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这一整体进行研究,专门研究家禽地理标志的文献很少,家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应该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专门化更深入化的研究,以促进家禽地理标志产业更好的发展。

三、问题及建议

虽然我国地理标志起步比较晚,但是由于我国丰富的资源、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已申请的家禽地理标志产品在市场运作中的良好表现,使得我国家禽地理标志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以下是结合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的建议措施:

1.深入开展家禽地理标志资源普查,调动申请地理标志的积极性。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自然禀赋在中华大地上孕育出了多样性且品种丰富的家禽资源。就目前申请家禽地理标志的情况来看,存在申请数量不多,有些省(或直辖市)家禽地理标志处于空白状态,地理标志资源分布不平衡,我国家禽地理标志的申请工作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北京油鸡是北京市特色农产品,也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鸡种,以外貌奇特、肉质优异而著称,有“中华宫廷黄鸡”的美称,但是目前处于濒危灭绝状态,而北京家禽地理标志却处于空白状态。地方政府应当组织进行深入的调研,充分发掘当地的特色家禽品种,并鼓励对其积极申报,以更好地保护优质的地方家禽品种。

2.注重家禽地理标志的后期保护工作,避免地理标志资源浪费。申请家禽地理标志只是对家禽保护的一个基础和开端,但并不意味着只要申请了地理标志就能够有效地对该品种进行保护并带来可观的收益,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政绩,宣传不够以及产品经营者对使用地理标志产品标识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家禽地理标志“重申请轻保护”的现象,对地理标志资源造成浪费。政府应该在家禽地理标志的后期保护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授权使用地理标志的的企业进行严格筛选,并监管其使用情况,并保障家禽的食品安全,同时政府也要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帮助龙头企业打造品牌效应,解决企业在使用地理标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养殖户、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

3.扩大宣传,提高家禽地理标志的认知度。在对北京市消费者进行家禽地理标志认知调研得出的数据显示,一般了解家禽地理标志的占到51.14%,根本就不知道家禽地理标志的占到2.44%,通过北京市的这组数据可以推测,目前全国水平上对地理标志的认知度会更低一些,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人不了解家禽地理标志。对家禽地理标志的认知程度的高低是申请家禽地理标志、保护家禽地理标志、消费者接受家禽地理标志的基础,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推介会、专题讲座、印发宣传册等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知识普及、品牌推介,提高家禽地理标志的社会认知度以及品牌维护的自觉性。

摘要:文章在文献查阅、数据收集、资料整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家禽申请地理标志的重要意义以及目前家禽地理标志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家禽地理标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得到地方政府、相关的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以及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以促进我国家禽地理标志的申请,对我国家禽行业提供有力的保护并促进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

上一篇:地铁土建下一篇:预测模型推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