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的几个要素

2024-07-03

事件的几个要素(精选十篇)

事件的几个要素 篇1

一、小品的主题

无论内容、结构, 还是表演形式, 小品都具有与现代社会同步的迅速、简洁、浓缩、审美的特性。它要求创作者深入生活, 抓亮点;挖掘材料, 升华主题;掌握新的表现方法, 艺术地再现生活中的那个“点”。本人参演的小品《超级诊所》以一位农村母亲来城市为女儿看病, 轻信医托而被领到黑诊所就医为戏剧的规定情境, 故事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和矛盾冲突, 但戏剧的创作和表演却紧紧抓住了深刻地反映生活, 真实地揭示人物这一原则和基础, 以朴实无华的表演、幽默、生动的语言, 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农民中一位老母亲对现代的城市生活的无所适从, 真实地描写了一位骗子冒充海外归来的医学博士后, 无所不用其极的用各种方法来骗取钱财的非法手段。

二、演员的表演

演员掌握了人物情感的节奏, 使剧情发展有序, 人物行动合理, 节奏分明, 加之形象鲜活, 语言明快幽默, 细节的真实、情感的细腻, 这是小品演出成功并得到观众普遍欢迎的重要保证和坚实基础。在这里, 生活、人物和细节真实的艺术力量得到一次很好的展现。使表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得到了观众的普通欢迎和高度的评价。

现在的一些小品创作和表演脱离生活、脱离人物、脱离对艺术形象的挖掘, 观众对小品的情绪正在淡化, 小品的创作和表演面临着危机。有的演员根本不懂什么是生活的积累, 什么是体验生活, 就敢于去表演, 去表现。还有一些人, 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物, 管他熟不熟悉, 原样照搬;有的编剧、导演竟然胡编乱造, 自以为是在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 实际上为重要的环节, 它牵动着戏剧小品艺术的起落兴衰。小品要忠于生活, 深化人物性格, 讲究细节真实, 小中见大, 小中见真, 小中见情。深刻地反映生活和揭示人物, 是小品创作和表演的坚实基础, 也是此项艺术发展的根本出路。

我国的戏剧小品从表现手段上看, 主要有戏曲小品、话剧小品、歌剧小品等。戏曲小品是以我国传统戏曲歌、舞、剧三位一体为特点的戏剧小品。话剧小品是以对话为主, 兼有动作的一种戏剧小品。这是目前最走红的戏剧小品样式。歌剧小品是以歌唱为主, 兼有对话和旁白。从戏剧小品的艺术效果上分, 我国的戏剧小品主要有喜剧小品、悲剧小品和悲喜剧小品。喜剧小品如《超生游击队》, 悲喜剧小品如《芙蓉树下》。悲剧小品目前还不成熟, 没有典型代表作品。从戏剧小品与其它艺术形式相结合上分, 我国的戏剧小品主要有哑剧小品、相声小品、电视小品、儿童小品。

三、把握个性生动的语言

戏剧小品成功的关键除了具有新颖、深刻的主题外, 最重要的就是小品语言。因为戏剧小品篇幅短, 演出时间短, 一般在30分钟左右, 甚至15分钟左右。人物也少, 背景简单, 这就要求戏剧小品的语言口语化、个性化, 极具魅力。

口语化, 有两层含义:一是讲标准的大多数人都能听懂的普通话。二是讲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目前戏剧小品的口语化以地方特色为主, 南方戏剧小品和北方戏剧小品的语言风格迥然不同, 但却能引起普遍共鸣, 其小品的口语化美感起了相当大作用。个性化, 是指戏剧小品里的人物语言要有个性, 是普遍中的特殊, 是生活中有的而又无法模仿的语言。

戏剧小品表演者需要有语言的技巧, 语言只有通过演员的感受和理解具体地体现出来。戏剧小品表演在语言的技法上首先要求台词声音的表现力。1.声音要大。语言、发声是戏剧演员从事舞台表演专业活动的重要工具。舞台上的语言、发声不同于生活中的语言、发声, 要求清晰响亮具有传送力, 使观众听清台词;还需要音质悦耳动听富有感染力。2.口齿清晰。一定要让观众听清楚你说的是什么。即便有时候为了刻画人物、让角色更加滑稽诙谐故意结巴、大舌头、或男女反串、装腔作调也要以能够以听清楚为准。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

课改中的几个要素 篇2

课改中的几个要素

课改必须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的基本原则。通过资料学习领悟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思维活跃发展,领会高效课堂不是做秀,而是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自主课堂主要体现“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长需要为本”的深刻内涵,体现以“教育激扬生命”的基本理念。

关于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强调切不可流于形式,我们大都采用先自学,再在组内交流自学的收获。然后由小组长到老师那抽签或者其他方式明确本组要汇报的内容,因为一一汇报时间上不允许,接着组长要对组员进行分工,确保小组成员在适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

机房管理的几个要素 篇3

关键词:机房;管理;要素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60-01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为信息技术的顺利实施提供稳定和谐的环境呢?由于各类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学生一人一机的条件还是不能完全的满足,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充分融合也只不过是教师的行为而已。鉴于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成为了学生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途径,那么学生的上机条件已经具备,完善的因特网也可以畅游了,关键的问题就是保证学生的上机时间,为此良好的机房管理才能保障这一切。

一、安装稳定的计算机系统

首先选择一套正版的系统软件,如Win98,Win2000等,然后选择一台性能好的学生用计算机,将硬盘重新格式化,操作系统安装在c区。系统安装完成后,修改桌面属性,如分辨率,桌面方案,背景等,再修改网络属性中的IP地址、DNS、网关等。再分出D、E两区,D区留给学生存放自己的文件,E区用来存放计算机常用的程序,如Win 98系统、office 2000、ghost程序、教学软件等。

二、安装常用工具软件

在小学,我们每班的人数都比较多,人多了当然水平就参差不齐了,所以安装的软件要多而不乱。在练习指法方面,可以安装一些小程序或者小游戏性质的,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信息课的兴趣,如金山打字通、弹指神功等。必要的工具软件也不可少,如OFFICE 2000、超级兔子、几何画板等。

三、做镜像

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步骤,对以后的计算机系统恢复有很大帮助。对已经安装完毕,运行正常的电脑,重新启动后按住F8键,进入DOS状态,运行E盘下的ghost程序,执行命令partition→to image,对C分区做镜像,镜像文件保存到E盘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以后计算机出现问题后,可以通过镜像文件进行恢复。

四、克隆

机房内的其他电脑主机全部拆开,取出硬盘,进行一次大工作量的克隆。虽然这次工作量比较大,但相对逐台安装而言,还是理想的选择。将拆下的硬盘连接到那台安装完毕的“样机”上(可以接在光驱插槽上)。连接好后,还要对两个硬盘进行检测,再进入DOS,运行E盘下的ghost程序,执行其中的关键命令DISK→TO DISK。在克隆时注意分清目标盘和源盘。当然克隆可以选择已经克好的电脑作为新的样机同时进行克隆。所有的硬盘都完成后,修改其网络属性中的IP地址。

五、教师机的配置

教师机在机房中处于管理地位,操作系统相对学生机而言要高一些,且最好要安装服务器版,如Win2000 Server 或Win2003 Server。 当然还需要安装相应的教学工具软件,比如,多媒体教室软件、杀毒软件等,此外还要有和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应用程序。

六、创建注册表文件

因为人多机少,很多电脑屏幕经常被学生改的面目全非,有的不堪入目,所以教师经常禁止桌面和其他程序的使用。方法就是在教师机上建立一个注册表文件,禁止桌面属性、控制面板、注册表的使用、E分区等,在每台电脑上都运行该注册表文件。当然相应的解除文件也应创建,方便教师的更改。

七、安装还原软件

虽然每台电脑上已经安装了镜像文件,但是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因学生的人为因素造成程序安装混乱,所以还要安装相应的还原软件,如还原精灵等,使每台电脑在重新启动后都能回到原来的最佳状态。当然,保护硬盘分区时,D分区尽量的放开,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还原卡的使用当然也能起到稳定机房的目的,但是经常出现和软件冲突的问题。根据我的使用情况,网络还原精灵的效果较好,它提供了还原、转储、信息传送、文件传输、注销、关机等特别实用特别好用的功能,确实方便了教学。

八、教学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1.显示问题

显示问题常见的有黑屏、屏幕扭曲、分辨率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检查办法有:电源、电源线、信号电缆的连接情况;通过显示器上的按钮来处理屏幕的扭曲、颜色、亮度、对比度问题;显示器本身出现问题。

2.启动问题

机房的电脑在一天天的使用情况下,经常出现无法启动一直处于蓝屏状态,或者出现其他的提示而无法进入Windows,常见的有disk error……等等。一般情况下,准备一张win98启动光盘(如果条件有限也可做一张98启动软盘,从软驱启动),在CMOS设置中设成光驱启动第一,进入DOS执行E盘下的ghost程序,运行其中的关键命令:partition→from image。恢复后,只要更改一下IP地址和用户名就可以了。

3.网络问题

机房内的电脑处于一个局域网内,如果从网上邻居中看不到其他的电脑,只能看到自己的,说明网卡没有问题,那么要做的工作有:检查hub的运行状况、网线连接状况(包括两端),一般出现问题的地方是水晶头,重新做一个换上。当然有时候可能是软件冲突问题,可以将网卡卸载了,重新安装驱动程序、修改属性即可。如果连自己的也看不到那网卡可能就有问题了,可以通过网卡的属性检测看出,只有更换网卡了。

九、加强对学生教育

学生机房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唯一途径,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必须遵循一定的机房管理规则。同时,教师要做好人文管理,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管理效应。对那些动手能力强、“调皮捣蛋”的学生,只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多与他们沟通,就可以让他们成为管理机房的好帮手,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管理机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造了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的良好条件。

十、教师及时管理

一般情况下,教师不仅负责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还担任着机房的管理工作,如果没有一节节的及时管理,问题堆积起来,恐怕要耽误的不是一个机位问题,而是很多学生宝贵的上机时间。所以,一方面我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机房的管理规定,最起码作到进入机房一定要对号入座,按机房管理要求做好检查工作并填写上机记录,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课后,要引导学生把鼠标、板凳、键盘归位;每天都安排值日生做好卫生、防尘等日常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上每节课时微机以及网络运行情况的监视,发现故障及时排除或汇报,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正常进行,不堆积任何可以解决的问题。硬件方面:及时检查记录各种故障现象,如元器件老化等,做好故障处理;网络方面:安装网络管理软件,提高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优质思想品德课堂的几个要素 篇4

一、和谐师生关系:构建“优质思想品德课堂”的根本前提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课堂教学的面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也是构建优质思想品德课堂的根本前提。其目标是为了实现师生双方的完美发展。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民主平等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时代特征。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关系,教师教书育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的尊严。只有在宽松、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中,师生才能挥洒个性,才能飞翔生命。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才能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去发现问题,积极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师导生本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

新课标追求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不以学生为本,学生的主体性就得不到发挥,师生关系就谈不上和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方向的指引者。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怎么样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怎么样,所以,课堂上教师不能误解学生的主体性,随便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无准备思考、无秩序讨论,自己则站在讲台不参与、不引导,最后随便总结完事,体现不出师生的互动与合作,以生为本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没有互动的师生关系谈不上和谐。因此,要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预设与生成的整合:构建“优质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途径

教学需要预设,就像人生需要策划一样。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多向、开放和互动的对话、交流过程。因此,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教学要求教师在对教材进行静态的弹性预设的同时,更要追求课堂现场的有效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必然缺乏教学的前瞻性,教学中难免产生较大的随意性,由此阻滞教学目标的实现;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则是完全按照预设的方案进行,使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活力受到抑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见,优质思想品德课堂是预设与生成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整合而成的结果。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最主要的就是要求老师灵活地创设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把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搬进课堂,通过学生的讲述、表演、讨论、辩论等活动的开展,模拟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激发思维,从而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起其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意识,唤醒学生的觉悟和上进心,使道德规范真正在学生心灵深处得到内化。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要把知识巧妙地嫁接在生活情境之中,让知识有机地融入生活,让教学回归生活。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标。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2.预留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优质思想品德课堂的标准,从学生角度来说,就是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必须有时间、有空间并有问题。否则,一个满堂灌的课堂是谈不上学生主动发展的。预留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是实施优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关键一步就是开放教学,给学生提出一个有开放度的问题,并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回答。使原先教学过程中的单向交往变成双向交往或多向交往,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态度与思维,课堂便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3.巧设探究路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体现出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求索,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新的组合,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思想品德课上巧设探究路径,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合作与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使学生的筛选能力和思辨能力得到提高,学会合作交流,学会分享探究成果。这就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自我发现、自我钻研、自我解决,从实际体验中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反思:构建“优质思想品德课堂”的根本保证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持开放的态度,时时刻刻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等的自我追问中改善自己的教学取向,提高教学效能。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应该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是否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思维互动、情感互动、心灵互动;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反思教学手段是否恰当;反思课堂举例是否贴近学生实际;反思在课前的预设中为课堂上的生成是否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反思课堂教学是否具有生成性;反思预设与生成是否脱节;反思课堂的结尾是否具有概括性、启发性、思想性、趣味性、鼓舞性,从而达到我们预计的目的。

摘要: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 作为思想品德课程教师, 在教学中应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下, 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强调教学预设与课堂动态生成的整合, 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构建优质思想品德课堂。

关键词:优质,民主,和谐,反思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实验稿) 初中

[2]胡金生、李博.论教学反思的情感性—以职业内疚为例.教育科学.2007年第2期

[3]纪德奎.我国课堂优质化研究.回溯与前瞻.育科学.2007年第5期

语文教学的几个要素 篇5

一、教师注重学生课前的预习指导,预习要求明确具体,安排好各个学习

小组的具体任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预习笔记,对预习收获和问题逐一登记,形成书面学习作业。

二、教师课前准备好相关内容的教案、课件、拓展资料等。

三、教师在预备铃响之前到达教室,预备铃响后,带领学生进行词语积累、古诗背诵、信息交流等活动,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四、制定的教学目标合理,方法灵活,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训练扎实有

关注语段赏析的几个“要素”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段赏析 关注要素

目前,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成为语文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语文阅读的初始为语段,无论是语段内容,还是蕴含的感情,都与其艺术构思息息相关,赏析语段是学生阅读理解及鉴赏评价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由此可见,在语段教学中,应从语段的内容与形式入手,关注以下“要素”。

一、文学意蕴,传递感情

鉴赏文学作品以理解文学意蕴为要务,解读任何作品终归于理解其文学意蕴。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生动的形象,进而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

在讲授苏教版语文《繁星》一课时,笔者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意、梳理文本思路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探究文章三次描写繁星的意境和感情是否相同。有的学生说“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怀里似的……”这些语段让他感受到了星光的温暖以及作者对繁星的眷恋;有的说“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这些语段,让他感受到繁星像朋友,作者渴望光明。有的说“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觉得自己是一个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这些语段,让他感受到作者的留恋、恬淡、闲适。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不同,再次诵读领略《繁星》永不消逝的华美意蕴,师生探究得出主客观条件不同,文学意蕴不同,传递的感情亦不同。至此,笔者再次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所学,展开联想,探究本文的主题,有的回答作者渴望亲近大自然,有的认为繁星寄予作者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有的说表达了去国怀乡的孤寂与愁绪,有的认为表达作者对故土乃至祖国的深情……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段赏析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仍存在牵强理解字面意思、曲解文意的现象,而关注文学意蕴,无疑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传递的感情,或者言外之意有效途径。

二、修辞运用,语言解读

语段的重要组成手法之一是修辞,正确解读语段中运用的修辞,是提高解读文学作品语言水平,也是提升文学语言审美性的一把钥匙。在作文写作中,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格且合理连缀成文,更能表情达意,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笔者设计了赏析题,即赏析“一个时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一句。学生抓住四个“是”纷纷回答该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笔者接着引导学生朗读,思考排比的妙处,大家一致认为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思考还有何妙处。有的学生回答该句运用了比喻,有的则抓住了时代一词,答出文学作品与特定的时代有关。学生通过掌握了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体会其生动形象地艺术效果,准确地解读了作者对文学的独到见解。

灵活运用修辞知识是赏析语段中关键的一环。因此,在赏析语段时,应摒弃单纯地文字层面的学习理解,让学生通过实践,灵活运用修辞这把钥匙准确解读文本语言,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段赏析能力。

三、文本章法,奇正相生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赏析语段,可以把握文本的章法技巧。一般而言,叙述性语段,引导学生抓住叙述顺序如何安排的,重点关注倒叙或插说现象是否存在,注意文本是否呈现奇正相生的框架模式,即文本按逻辑顺序,以某线索叙述的过程中,插入其他事情,文末归于以主要线索及事件上。从而避免平铺直叙,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于跌宕起伏的文本中,体会作者的隽永之意。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笔者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体会章法之美。如找出该文的线索,学生通过练习不仅找出明暗线,而且体会到两线交错将故事推向达到高潮的艺术效果。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朗读盼于勒、赞于勒的语段,学生充分感受到全家日夜盼望,母亲盛赞,恨不得马上见到“福星”。继而引导学生朗读遇于勒到躲于勒的语段,学生感受体会到到菲利普夫妇性格中冷酷无情,他们将亲人视为“贼”、“流氓”,“福星”化身“灾星”,对比鲜明,学生通过明暗线交错,跌宕起伏的独特章法,领略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关系。

而相对于议论性和抒情性的语段,可抓住表达方式及笔法,关注语段组织是直接,还是间接抒情,是批判鞭挞,还是歌颂赞美,是抑扬有序,还是曲径通幽。体会章法之美,赏奇正相生,同样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语段内容,把握文本主题。

总之,无论是文学意蕴,还是修辞运用,亦或是文本章法,都是赏析语段中不可忽视的要素。当然,提升语段赏析能力,非学生一朝一夕之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懈探索适合初中生学情的教学方法,才能师生合力共同推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浅论实现和谐教育的几个要素 篇7

一、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和谐教育是关键

社会需要和谐, 教育更需要和谐, 这是全社会的共识。教师上的每一堂课既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又要使每一名学生的才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展示, 与教师应该具备的和谐教育的理念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和谐教育的思想对于团结和凝聚学生, 提高他们的向心力和号召力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对于优化教育教学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应该自觉地实施和谐教育。

教师平时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有情感的生命个体。学生不是装东西的容器, 教师也不是摆弄东西的工具, 这早已被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公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经常反思, 不断总结, 教育的天地就会变得越来越广阔, 学校、教师和学生在这个和谐的气氛中就会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教师在和谐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努力培养和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 建设愉悦的班级氛围, 使学生的素养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和谐阳光的照耀。

二、爱和尊重是和谐教育的基础

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 它意味着一种付出, 是一种爱。教师要热爱学生, 关心学生, 为他们的快乐而高兴, 为他们的悲伤而难过。教师平时还要多与学生接触, 善于跟他们交朋友, 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教师就是要用自己的爱去影响学生, 用自己的爱去打动学生, 这是教育的原动力, 也是和谐教育的基础之一。

教育过程中光有爱是不够的, 还应该注意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所具备的基本权利———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维护他们的尊严, 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还应该体现在对学生独特行为的接纳与特殊需要的满足上, 使他们能够充分意识到和发现自身的价值, 体验到自己作为生命个体的尊严, 并享受由此带来的幸福感。

三、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桥梁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 教师相当于学生的家长, 具有绝对的权威, 学生只能无条件服从, 没有其他选择。而如今,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信息化风靡全球, 信息量急剧增大, 在这种条件下, 教师再想充当一名无所不知的知识的传授者, 已很难胜任, 教师的传统地位已发生很大变化。教师只能与学生共同学习, 共同研讨, 合作探究, 教师正逐渐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的点拨者和学习上的引路人。鉴于此,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融洽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 教师和学生可以互相切磋、平等对话, 教师既要发挥主导作用, 又要以关爱、平等的心态去引导和启发学生, 尽最大努力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在当代最新的教育理念下, 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沟通, 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感情上的联络, 多接触他们, 了解他们, 鼓励他们, 使他们在融洽和平等的环境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心智, 全身心地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中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教师也由此感受到学生激情的袒露和热情的迸发, 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

教师只要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以平等、理解、赏识的心态去对待每一名学生, 学生就会消除对教师的敬畏感, 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 他们各方面的才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

四、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是和谐教育的目标

我经常对学生说, 智力超常的学生很少, 智力低下的学生也不多, 绝大多数学生智力都差不多, 只不过表现出的能力不同罢了, 有的感知能力强, 有的记忆力好等等。因此, 在平时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和长处, 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体会到被赏识的感觉, 从而能够得到好的发展。

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善于了解和区分各个层次的学生, 使他们在不同教育方式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得到良好的教育, 能够健康成长。

简述混凝土施工的几个要素 篇8

1混凝土的配制

混凝土的配制有现场配制和预拌混凝土厂配制两种。现场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时, 除满足强度要求外, 还应具有较好的施工性。

1.1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所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 按公式计算, 当水灰比相等时, 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 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 水灰比大, 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 混凝土强度低;因此, 当水灰比不变时, 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温凝土强度是错误的, 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 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因此,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 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 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 当石质强度相等时, 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 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 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 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 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混凝土强度大。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 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 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子的影响, 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 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 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 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 保证混凝土配合比, 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淆。混凝土强度只有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 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养护, 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冬季要注意保温防冻害, 夏季要注意防暴晒脱水。

1.2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

混凝土标号是根据混凝土标准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值确定的。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均有95%的保证率, 低于该标准值的概率不大于5%, 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施工人员要千方百计的减少混凝土的变异性, 尽量使混凝土标准差降到较低值, 这样, 既保证了工程质量, 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运输设备应根据结构特点、混凝土工程量大小、每天或每小时混凝土浇筑量、水平及垂直运输距离、道路条件、气候条件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 应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 不产生严重的离析现象, 否则浇筑后容易形成蜂窝或麻面。2) 运输时间应保证混凝土在初凝前浇入模板内捣实完毕。3) 道路尽可能平坦且运距尽可能短, 为此, 搅拌站位置应布置适中。4) 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转运次数。5)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注后时间间隔应不超过规定的时间。5) 运输混凝土的工具应不吸水, 不漏浆。

3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质量控制包含两个基本内容:1) 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2)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 这是客观的, 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 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越高, 标准差越小。实际上控制标准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3.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 除满足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 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因此要实验室设计合理的配比, 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水泥控制强度, 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 石控制级配、含水率及含泥量等。

3.2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 按施工配合比施工, 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 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次, 要用重量比, 不要用体积比。最后, 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 这要求供料方提供两份同样材料, 一份提供给实验室, 一份给工地, 工地收料人员应按样本收料。

3.3加强原材料管理, 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因此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 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场。另外与原材料不符及时汇报, 采取相应措施, 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3.4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测定, 我们以28天强度为准, 为施工简便和质量保证, 我们一般做7天试块等, 以对混凝土强度尽量根据其龄期测定其发展, 以明确确定其强度, 保证质量。

3.5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防止离析, 混凝土从运输、浇筑入模过程中, 如操作不当容易产生离析现象, 影响混凝土的均质性。因此在运输中应防止剧烈颠簸、浇筑时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应超过2米, 否则应用串筒、斜槽等下料。b.正确留置施工缝, 浇筑时如因技术上或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施工, 且停顿时间可能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时, 则事先应确定适当的位置留置施工缝。由于施工缝不易处理好, 往往造成新旧混凝土结合较差的情况, 因而施工缝成为结构的一个薄弱环节, 故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的部位, 同时还要照顾到施工方便。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清除掉混凝土表面析出的疏松物质及松动的石子, 浇水冲洗, 先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一层, 然后再浇新混凝土。c.混凝土应分层浇筑, 为了使混凝土能振捣密实, 应分层浇筑, 分层振捣, 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d.连续浇筑, 浇筑时间最长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如果每层混凝土浇筑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则应留施工缝, 新老混凝土连接处应按施工缝要求妥善处理好。

3.6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自然养护是指在浇筑混凝土的当时当地的自然条件下采取湿润、防晒、防冻、保温等措施的养护方法。自然养护通常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开始, 如能掌握混凝土终凝时间, 在终凝后应立即开始养护。冬季混凝土的养护方法有蓄热养护法和加热养护法, 施工时根据加热混凝土采用的能源不同, 采用的养护方法就不同。

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应从各个方面控制混凝土质量, 以确保整个工程质量及建筑物的安全, 满足社会需求, 保证企业信誉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

[2]王赫.建筑工程施工手册[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彭圣浩.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几个要素 篇9

1 影响因素

首先, 移植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 大树树种和规格。树种包含了植物本身的特性, 树种的不同对生态环境因子光、水、气、热等局地小气候条件和土壤酸碱条件、海拔高度以及周边环境因子等的要求即水土也就不同。移植大树的规格可以分为胸径、树高、冠幅、树形、树相、树势和分枝点高度等, 这些因素可以判断大树的健壮与否。 (2) 移植时间。大树主要可分为常绿和落叶2个类别, 常绿树种对移植时间的依赖性不强, 一年四季差异性不大, 而落叶乔木在生长期与常绿树种同样需要大量吸收水分, 维持蒸腾作用, 但落叶乔木在春季萌芽前和秋季落叶后, 新陈代谢速率降低, 对水的依赖性减少, 对移栽有利。 (3) 定植穴和底肥。定植穴的深浅影响土壤透气性, 透气不好会造成烂根, 移栽失败。定植穴内施用一定数量的底肥, 十分有利于大树移植后的生长。

其次, 移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 大树的转运。转运包括挖掘、装车、运输和卸车等环节, 这个过程稍有不慎就会对大树造成损伤, 影响移栽成活率。 (2) 大树的定植。定植时土壤是否夯实, 水分是否浇足对大树后面的生长有着必然的联系。

再者, 移植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第一, 大树的固定。由于回填的新土和移植的大树根系尚未融为一体, 没有固定妥当的大树经不起大风大雨, 容易倒伏。第二, 水肥施用。由于大树进入新环境后根系尚未充分发育, 恰当的浇水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样, 肥料给予的方式也十分重要。第三, 林业有害生物。有害生物会对大树造成严重威胁, 移植的大树来到新的环境有可能遭到当地病虫害的危害, 从而使移植的成活率大大下降。第四, 对于四季分明的地区, 在气温较低的季节还会对移栽后的大树造成冻害。

2 对策

2.1 移栽前要素

2.1.1 因地制宜、因树制宜, 选择合适的树种

能够适应移栽环境生境的树种优先考虑。移栽时还应选择健康茁壮的大树, 有病有害的一律排除在外。

2.1.2 选择恰当的大树生长期进行移植

在常绿和落叶2个类别的大树中, 常绿树种在移植时应保证根系的完好和携带足够大的土球, 以避免蒸腾作用在移栽完成的初期对大树造成伤害。同样, 落叶乔木在生长期时需要的水分也很多, 因此在落叶大树枝繁叶茂时不适宜移栽。针对落叶乔木, 应当在每年春季萌芽前和秋季落叶后进行移栽。

2.1.3 定植穴尺寸应根据待移栽大树的根系大小合理开挖, 并根据树种和长势施用一定数量的底肥

定植穴一般为正方形, 边长比移栽大树根系土球的直径大30 cm左右, 深度大于土球直径15 cm以上。同时, 将土中的杂物, 如石块、砖头等清理干净。底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宜, 也可使用刚萌发的黄豆做底肥。其次, 移植过程所用的时间相对较短, 但其重要性却举足轻重。

2.2 移植过程要素

2.2.1 转运过程应着重保护土球的完整和树体免遭机械性伤害

在转运大树前, 不仅要设计好详细的大树移植方案, 确定各个方面的工作安排, 还必须准备好相关的机械设备、规划好行动路线, 转运前须安排专人对移栽地进行实地的距离测量, 安排合理的路线, 尽最大可能减少转运对大树的损伤。

2.2.2 大树定植的重点在于吊装和回填及水分的补给

吊装过程与转运一样, 需要注意避免损伤大树的行为发生。回填土可以采用种植用土加腐殖土混合而成, 通常采用的比例为七分种植土三分腐殖土。还应注意的是, 回填时应分层进行, 分别踏实, 直至填满。回填后, 应及时浇足水分, 尽快缓解大树因移栽造成的萎蔫状态。

2.3 移栽后管理要素

2.3.1 相对稳定的大树树体固定

该对策能避免疾风暴雨造成的树木倒伏, 提高成活率。因此, 定植后采用支柱支撑是十分有必要的。支柱的固定通常采用三角形支撑固定法, 支柱与地面夹角小于60°, 支撑的部位应在树高的三分之二处为佳。同时, 还要注意支撑部位放置保护垫, 避免损伤树皮。

2.3.2 适当的水肥施用周期

大树浇水应本着“干透浇透”的原则进行, 避免土壤长期水淹, 造成大树根部霉烂。定植后的大树, 可以适当施用有利于生根的肥料, 如生根粉等, 同时, 还应在后期管理中酌情施用少量的氮磷钾肥, 促进大树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生长环境。

2.3.3 移栽初期的大树易遭到病害侵袭, 因此应严防病虫害

应及时观察移栽后的大树, 发现病虫危害时应及时防治。

2.3.4 抗寒措施

冬季寒冷的地区应在上冻前浇透水, 并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培雪。这些抗寒措施既能够保持定植穴土壤的温度, 又能在春季土壤解冻时, 增加水分, 提高土壤含水量, 促进根系生长。

3 结语

砖混结构抗震设计需控制的几个要素 篇10

关键词:砖混结构,抗震设计,要素

0 引言

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破坏力强,不可预测,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较大的威胁[1],由于房屋倒塌而造成的人员损伤是地震造成人畜伤害的主要原因。房屋抗震性能无疑成为房屋设计施工的首要任务。在我国,长期以来以砖混结构房屋为主要建筑形式,其具有原材料易取、施工要求低、房屋建成后隔热保暖效果突出的优点,尤其是农村地区自建房屋大部分为砖混结构。据灾后统计,2008年汶川地震中,重灾区农村房屋倒塌占总倒塌房屋的82.1%。房屋一旦发生结构性倒塌,如果房屋内居民未能在房屋倒塌前及时逃出到达安全地带,后果不堪设想。在砖混结构房屋设计中,保证房屋在地震破坏下能够不发生结构性倒塌,防止房屋瞬间倒塌,使屋内人员能够及时逃生。这说明了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尤为重要。

1 砖混结构抗震设计思想要素

在我国发生的历次地震灾难中看出,房屋结构性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最大。砖混结构由于具有造价低、性能优越、施工方便的优点,在我国建筑历史中占有主流地位。在砖混结构中墙体是主要的承重件,而且在地震发生时墙体主要承受地震产生的应力[2]。墙体的承重能力对结构体的抗震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房屋的稳定性又是抗震防灾的首道屏障。在砖混结构抗震设计中要保证房屋能够“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生命安全重于一切,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思想应当保证,结构体在受到巨大突变应力的冲击时,即使部分结构体断裂、失效,房屋整体仍能够保持基本形状,结构体能够继续保证支撑应力,避免由于结构体受力件破坏而发生倒塌事故。

2008年汶川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灾区倒塌房屋数据见表1。

%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砖混结构建筑在灾害中发生结构性破坏导致房屋倒塌后果严重,在自然灾害发生时,造成破坏在所难免,但是生命最为重要,保证生命安全是房屋抗震设计的中心目标。

2 房屋抗震设计的原理

在房屋抗震设计时,要注意结构体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房屋支撑结构是由许多单一构件所组成的复杂结构整体,建设完毕后的结构体具有一定的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指具体结构单元在复杂的结构体中发挥其单独作用下不能发生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放大也可能是减小。例如,在某一建筑中某处承重单元并非是刚度越大越有利于结构体抗震设计,而是在一个特定的数值范围内才能在突发自然灾害中发挥效应,提高整体的抗震能力。对于建筑结构而言,部分结构体与整体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如果任意部分单独作用,很难发挥其在结构体整体中的作用,甚至失去作用;而结构体整体如果缺失某一构件则整体将失去一定的抗震能力,但是抗震能力的损失与构架设计能力相比大小视情况而定。

由于建筑结构可以按照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案,由相同的承重构件组成,而不同的组成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抗震能力又各不相同,所以在抗震能力设计时要根据房屋建筑的具体环境特殊要求进行构件的组合。在整个结构体中,构件的组成会使结构体产生整体性。当构件受到破坏时,整体结构抗震能力大幅下降则这样的整体性对抗震不利,使结构容易损坏,在灾害发生时容易失效。另一种情况就是当构件发生破坏时,利用结构体中各个构件的相互支撑作用,使整体结构能够保持支撑,不会导致房屋倒塌。

3 砖混结构抗震的设计注意要素

3.1 房屋的墙体抗震设计注意要素

在承重墙设计时要优先采用横墙承重体系,纵横墙共同承重次之。在墙体布置上要注意墙体尽量均匀对称分布,相同平面内最好对齐,且竖直方向墙体上下连续;当平面外轮廓起伏较大时,应对拐角处进行加固处理。当房屋出现错层情况,且错层高度差达到0.5 m时,应力计算按照两层计算,且对错层部位的结构进行加固。

房屋中局部构件及其局部墙体的尺寸极限见表2。

m

3.2 房屋的抗震设计环境因素

在房屋抗震设计中,一定要注意房屋建筑环境对房屋抗震性能的影响,要通过对建筑环境的实地考察来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案,防止房屋建成后受到环境影响使结构受损,从而导致在灾害发生时结构体部件突然失效。在考察时要注意建设工地的土质情况,以及水文分布地区气候影响,防止地基沉降。

3.3 房屋的抗震设计验算注意要素

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都是通过反应谱理论来确定房屋的抗震性能,即由结构体的固有自振周期和阻尼比与反应曲线共同求出地震对结构体系的作用。在抗震设计验算中墙体侧移刚度计算较为复杂,是计算的难点,下面着重讨论一下。首先,我们看一看无洞墙体的侧移刚度是如何计算的[3]。当验算墙体高宽比h/b<1时,墙体主要受剪切力作用,基本无弯曲应力,所以在计算时柔度δ=γ×h,经推导得:

δ=ξh/GA。

式中:γ——剪应变;

τ——剪应力;

G——剪切模量;

ξ——剪应力不均匀系数,ξ=1.2;

A——墙体横截面积。

最后,墙体侧移刚度,E为弹性模量,。

当验算墙体高宽比1≤h/b≤4时,同上,经计算,墙体侧移刚度。

4 结语

地震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原因就是房屋倒塌,地震的发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当地震发生时,房屋能够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在人员逃出房屋之前能够保证整体结构稳定不倒塌是保证人员安全的关键。在房屋抗震设计中需要控制好纵横承力件的数量比例、墙体的设计质量、容易倒塌部件的设计尺寸。合理科学的对房屋结构进行布局,提高房屋的整体稳定性,减小单一构件失效带来的结构体整体稳定性损失。在设计完成后的抗震性能验算中要准确的对房屋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王秋义.浅谈砖混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建筑,2008,34(36):83-84.

[2]梁兴文,钱磊.基于ABAQUS的混凝土损伤塑性本构关系研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8):95-97.

上一篇:教师语言知识课程下一篇:体育课程目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