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2024-07-25

森林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精选十篇)

森林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篇1

1.1 森林经营的概念

森林经营是各种森林培育措施的总称。森林培育措施即从宜林地上形成森林起到采伐更新时止的整个培育管理措施, 包括森林抚育、林分改造、护林防火、病虫防治、副产品利用、采伐更新等各项生产活动。

1.2 森林经营的分类

1.2.1 生产性经营。

生产性经营的目的主要是生产木材、柴炭等各种林产品, 如用材林、薪炭林、竹林、经济林等的经营。生产性经营中有掠夺经营与永续经营之分, 也有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之分。

1.2.2 生态性经营。

生态性经营的目的主要是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改善人们生产、生活的环境条件, 如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风景林、自然保护区等的经营。中国森林资源人均数量少, 木材供需矛盾较大。就上述经营方式而言, 显然, 生产性经营中, 由掠夺经营向永续经营转变, 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以及生态性经营均符合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

2 可持续发展概述

2.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 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 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 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可以概括成3方面的内容: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2.2 森林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1992年,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中首次提出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观点, 即森林资源和林地应当采取可持续方式进行经营管理, 以满足当代和子孙后代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方面的需要。但是, 迄今为止, 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公认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一般而言, 有以下几种观点:国际热带木材组织认为,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为达到一个或多个明确的, 特定的经营目标经营永久性林地的过程, 这种经营应考虑在不过度减少森林内在价值及未来生产力和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不会产生过度不利影响的前提下, 期望森林产品和服务连续不断的生产。联合国粮农组织森林资源部认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一种包括行政、法律、社会、技术以及科技等手段的行为, 涉及天然林和人工林, 它是有计划的各种人为干预措施, 目的是保护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各种功能。

3 森林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1 森林经营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自然环境基础脆弱, 而庞大的人口压力、传统的发展模式又对自然环境包括森林环境造成了重大、持久的压力, 对森林环境造成了冲击和破坏, 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坚决克服部分地方在经济建设上舍得投入, 而在森林经营上无所作为的倾向, 要切实把森林经营放到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 促进森林经营事业与各项经济建设协同共进。

3.2 森林经营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以人为本, 需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 森林经营也在创造自然和谐, 宏观上可以理解为逐步影响和诱导决策管理行为和社会风尚, 微观上可以理解为逐渐诱导人们的价值取向、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因此, 在森林经营活动中, 建立经营活动与自然环境在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和秩序上的持续与和谐, 赋予经营活动富裕、健康、文明的高效目标, 开发其整体、协调、循环的生产能力, 通过对森林经营活动进行技术更新、体制改革、观念转换和能力建设, 使其成为保护生存环境、保护生产力、保育生命支持系统的经营活动, 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3.3 森林经营与生态文明

森林经营不仅仅是简单的植树、绿化工作, 而是通过科学规划、工程建设、综合管理其组装成包括生物、物理、经济和社会环节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生态经济系统经营。

从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角度讲, 森林经营对环境起着控制和缓冲作用, 因此, 通过森林经营活动, 也可以创建人与自然环境间高效和谐的生态关系。可以利用森林经营本身运用生物竞争、共生和自生的生存发展机制, 提高森林质量、增加资源数量, 挖掘林地潜力、发挥森林功能;逐步将森林抚育试点工作向全面森林经营拓展, 将森林工作经营得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充分调动各类森林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加强资金投入, 做好商品林经营工作, 依靠森林经营主体推进森林经营。

参考文献

[1] 刘铁岩.森林经营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J].绿色科技, 2011 (1)

[2] 杨馥宁.森林文化与森林可持续经营关系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

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2

现如今,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已经不只是一个产业,更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现在的林业已经不在狭义、封闭式的产业,已经是全球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林业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由有效的促进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是实现林业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可持续;发展

1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及特点

1.1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

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是在森林经营过程中,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和在生产能力得到维持,主要就是以利益的可持续性为基础条件,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产品,使森林可持续经营强调的森林生态系统自我维持的持续性和长期的利益可持续性一致下经营,产出合适的产品,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要对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合理经营,以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确保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1.2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特点

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有生产能力和再生产能力持续发展,森林的经济效益有持续性、稳定性,森林资源培育和森林资源利用有机的进行结合,其中还有决策多样性和过程导向性。

1.3可持续性的概念

可持续性就是指决定事物可以久存的属性、特质或者是状态,可持续性有经济的、生态的和社会文化的不同解释,可持续性是人类福利在无限时段内可以维持可接受的状态。可持续性就是描述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概念,主要就是为了保持生物多样性不下降,生态资本保持生态系统潜力的概念,是可以保持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可持续性可以分为弱可持续性和强可持续性,弱可持续性就是总资本存量在时间上是非下降的状态,对于强可持续性是国家关键性自然资本存量不下降的一种状态,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可持续性是保持社会和文化体系的稳定,尤其是对保护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但是可持续性的最基本内涵都是保持自然资源与环境存量不变。

2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必要性

森林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今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还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森林的需要越来越大,但是人们却对森林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认识,不均衡的发展导致资源消耗很大,现在人们对森林与环境、森林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传播也越来越快,现在的森林资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使得森林生态系统可以获得最大的效益,这就需要不断的控制和调整森林资源系统,目前我国由于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的浪费、环境压力越来越严重等问题,怎样促进和控制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国必须要走一条符合我国和地区特点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道路。

3森林可持续经营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作用

在林业的建设中,工作者要有效的将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于林业发展中,对于现在的林业经营模式是很难达到森林持续经营的,而且由于现在的人口增加迅速,过去的老路已经我发适应现在的需求,可持续经营森林成为林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可持续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不会有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如果没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其他条件,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很难实现。现在我国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建立了一些很大的林业工程,有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理念的天保工程,还有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这些工程为基础实现了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可持续经营是一些重要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依据,在这些工程中,森林可持续经营充分的体现和发展,并且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合理经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有效的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中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保障了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4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发展趋势

4.1中国森林与林业的现状

由于现在森林资源的总体数量不足,可以使用的资源十分的少,导致结构失衡,林产品供给能力较低,由于现在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粗放,技术水平十分落后,使得林地生产力和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使用效率很低,产业化水平低,产业结构、规模、布局不尽合理,林业综合实力弱,已经无法适应现在人们对林业需求,我国现在的森林资源十分的匮乏,而且我国的林业发展是比较慢的,不能满足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由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森林和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由于现在自然、社会经济十分复杂,而且基础设施条件的薄弱,资金不足,森林经营技术和模式的制约,另外还有森林、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这些都是我国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4.2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对可持续发展一词的提出,传统的森林经营被森林可持续经营所取代,现在的林学不断的现在多学科综合的森林可持续经营学方向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表示林业科技向着集约经营的农业科技靠拢,基础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信息科学等向着林业科技领域渗透,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的发展是一种社会行为,这就要求社会的参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综合性学科,会关系到温室效应、全球碳循环、大气臭氧层变化等,其中会涵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领域、防治荒漠化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领域,其中会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法律、人类学、人权等学科领域,森林可持续经营就表示林产品加工行业现在转化利用,耐久利用、循环利用、洁净生产、生物技术和高新技术方向转变,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方向和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严重,国际的社会借着一定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各国的行为,国际的法律法规是强制性的手段,主要表现就是发达国家为了制约发展中国家,推动环保问题的法律化,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新的义务,现在全球性的国际环保法律法规不断的出台。对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支撑体系要进一步的完善,这其中包括森林资源与环境的检测体系、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森林资源规划与管理体系、林业生态保障体系、森林与林业政策、法规的保证体系,及加强公众在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中的参与。

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向社会提供木材及林产品,以促进经济的繁荣,随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森林资源实行可持续经营,并且可以充分的利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切先进成果,推动林业不断的发展,是可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最佳途径,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论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篇3

关键词:森林分类经营 可持续发展

1 森林分类经营的意义和目的

1.1 森林分类经营的意义

1.1.1 森林分类经营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可避免经营者只顾个人利益、眼前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后代人利益而乱砍滥伐森林,使森林出现不稳定因素。确保森林能够正常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1.2 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和有效的传统的科技相结合,把林业发展成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和事业。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充分依靠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优化客观,大幅度提高森林的生产力水平,从而把林业发展成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和事业,满足社会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1.3 为森林资源产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对森林资源无偿占有和开发,将森林资源经营由事业型转变为经营型,通过经济手段实现森林资源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1.1.4 促进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林业产业化。调整林业的产业结构、林产品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改变过去单纯以营林和木材生产为主体的生产模式,这是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

1.2 森林分类经营的目的

1.2.1 为使林业能够顺利地发展,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同时又能保证持续地为社会提供木材、林产品和各种服务。

1.2.2 把以生产木材主体的产业转移为森林的多功能利用并把森林的环境功能放在主导地位上来考虑的产业和事业。

1.2.3 制止和控制不合理的采伐,削减采伐量,使森林类型的稳定性得以巩固,维护了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了区域生态平衡,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

1.2.4 采用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采取集约经营方式培育森林,以追求高产出。

1.2.5 根据森林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经营、全方位培育、保护和开发利用。

2 森林分类经营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森林分类经营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林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能通过无限制扩大经营范围来实现,只有通过对林地资源充分有效的合理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才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这对国有林场的发展尤为重要。现国有林场的经营规模已基本确定,因此,走外延的发展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不现实的。

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其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来经营森林。将森林划分为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商品林是以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追求的是投资的经济效果,其经营行为完全是一种商品性生产行为,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因此,对于商品林经营不宜采取太多的行政手段去管理,而应由企业根据市场作出选择。而生态公益林则是以提高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为主要目的,追求的是森林生态公益功能,而生态公益功能则不可能直接体现为经营者经济效益。因此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以总体功能最佳为指导,协调经营行为,理顺经营与受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才能保证其经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林业分类经营其实质是林业经营的集约化与细分化。通过分类经营,可使经营对象整体功能发挥最佳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营发展与资源利用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3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

3.1 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长期以来,林业受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产出投入比低,不能实现正常的投资回报等因素影响,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而成为粗放经济的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经营部门经营自主权有限,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是服从计划而不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实施经营,林业不能彻底走向市场。

实施分类经营,可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商品林的经营,使林业部门能够选择经济效益好的经营对象来经营,从而使商品林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同时,在有较高投资回报后,亦可吸引社会生产资源流向林业部门,部分解决林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

国有林场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后,其商品林经营完全属企业生产行为,一切经营活动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有利提高国有林场的经营积极性,亦可避免林场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盲目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2实施分类经营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

生态公益林的主体功能是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这种效益的受益主体往往不是森林经营者,这就形成了受益者不经营不投入,而经营者主体投入不受益的矛盾。在分类经营不能有效实施的情况下,国有林场的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成为林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经营对象。由于没有产出,林场不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有效经营。因此,在未实施分类经营的情况下,由于不能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权益与责任关系,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不可能实施有效的经营,大大降低了防护效益。

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明确了责、权、利关系,利用宏观调控能力,有效解决生态公益投入,可使其不再成为经营单位的经营负担,有利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护,使其生态防护效益得到时最大限度发挥。

3.3森林分类经营是国有林场林地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林地是国有林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由于受经营管理水平限制,一方面是林场为了维护林地所有权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另一方面,林场对有限的林地资源利用效力低,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对现有林地科学规划,按森林主体功能划分经营类型,同时在商品林经营中大力发展高效林业,可以有效解决国有林场林地利用效力低下问题。

林业经营与森林生态发展对策 篇4

1.1 评价指标思路

森林生态系经营为世界林业经营的潮流及努力方向, 其目的在提供森林可持续经营时基本原则与方针, 期盼能以生态方法, 融合人民的需求及环境的价值, 以达成国有林场及草原地的多目标利用经营, 使国有林及草原地呈现出多样、健康、具生产力以及可持续的生态系。然而如何能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及森林生态系的环境进行现况的了解与评估, 进而给予林业政策上参考改善的依据, 即必需建立良好的评估指标。当前世界各国均对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进行探讨及研究, 其早在1992年里约地球高峰会议时, 即已受到重视,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更在1995年批准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工作计划, 其目标在于促使各国决策者于公元2000年以前得以采用可持续发展指标, 并发展出自己的国家计划;致使各国不断推出其可持续指标的系统, 而当中除指标的选取及建构外, 指标间纵向的连结理论更为重要的一环, 它可提供指标间的关联性, 并可给予指标在提供政策上的明确参考。

1.2 指标体系构成

第一, 经济性准则与指标。一是生产与消费, 包括林产品总蓄积量、非林产品年总产值占国内总产值GDP百分率、非消费性使用的森林价值。二是林业投资, 包括森林生态保育的投资、新科技及技术的投资、生态系经营施业投资、林业行政支出。三是劳动, 主要是指林业劳动力;四是林业经济制度, 包括木材自给率、林业商标推行率、林业特殊的会计及课税制度评估、林业补助与奖励支出。

第二, 社会性准则与指标。一是文化, 包括林业相关原住民传统惯俗的保存及恢复、森林文化的传媒成效、森林土地利用状态。二是科技与教育, 包括新科技的研究与构建经费、人才的培训与教育绩效、长期监测系统的经费与回应机制、林产品回收程度、科技及人才的国际交流。三是公众参与, 包括公众参与林业决策过程的比率、林业非政府组织数、森林志愿工人次增加率、社区林业推动比率。四是林业社会制度, 包括根据反馈机制生成的林业政策数、森林生态系经营最适办法评估、林业法规违规件数、林业正向的政治能量的投入成长率、经费使用的监测机制评估、社会大众对林业观感的改善。

2 推广林业经营与森林生态发展的科学研究

2.1 可持续林业生产试验研究

一是林业资源生产技术研究:选育优质林木新品系、生产优良种苗;运用生物技术生产二次代谢物、研发药物, 开发多用途林产品及商品化平台, 提高林产品经济价值。二是林业经营技术研究:进行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策略研究;应用遥测技术评估人工林生产力的空间分布结构;分析短伐期经济林对国产木材市场供需及进口替代情形。三是树木健康管理及树木保护研究:研发树木医学新技术、建立树木医疗体系, 利用智能信息技术, 建构树木保护信息系统;进行森林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四是城乡生态维护的研究:探讨混农林经营在不同环境状况下的变异性, 建立相关科学基础资料和模式, 提供政策参据。五是林产资材多元化技术研发:开发国产木、竹材多元化材料、友善环境的运输系统, 进行高附加价值林产品研发;制定国产制材规格与品质等级,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2.2 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经营利用

一是自然资源经营与利用:开发节能与高效率生产技术, 有效利用疏伐木资源, 并举办收获作业实务研习;进行造林地不同树种、坡度、林分密度等不同疏伐作业方式研究。二是生态系监测与经营:研发光达及合成孔径雷达在森林资源调查、崩塌地及防灾监测技术的应用;构建符合MRV要求林业活动温室气体清册编制机制, 推估森林碳汇效益;普查森林型湿地分布、复查高海拔草原样区资料、检视气候变迁对生物多样性风险与脆弱度评估及相关调查监测资料。三是野生物保育与管理:办理全国濒危物种危害程度分级及防治效果成效评估, 建立物种管理机制、野生动物疾病监测、风险评估及可行性管理措施;建立入侵种贸易监测及即时预警系统。四是生物多样性研究与应用:加强野生物保种及基础分类相关研究, 持续国家生物多样性监测及报告系统推动;强化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产业化, 活络生物多样性环境教育及科普推广。

3 小结

总体而言, 森林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以其复杂的系统结构、丰富的物质生产能力和强大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 成为人类自身及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经过对国内外多年林业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与思考, 人们必须认识到只有全力推进现代林业建设, 实现林业可持续经营才是惟一的出路。为此必须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保育与经营。一个多样化、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是缓解森林资源所承担的巨大压力, 实现林业新时期战略任务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 杨建红.张掖市生态环境问题与林业发展战略的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06 (4)

森林可持续经营战略及对策 篇5

摘要:在世界范围内,如何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已经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本文根据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及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将森林划分为天然林、公益林及人工林,同时,描述了以上三种森林的质量状况,简略分析了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并从高新技术的使用及参与森林资源数据库建立、有的放矢,综合提高、全民参与机制的建立、建立土壤数据库,、生物技术在林业领域的应用及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面对森林可持续经营战略及对策做了相应阐述。

关键词:森林可持续发展;天然林;公益林;人工林

森林被喻为地球的“心脏”,每天约消耗掉39.9亿吨二氧化碳,泵出27.9亿吨氧气;森林就像一个天然的屏障,竭尽所能的减少如二氧化硫、有害菌及微生物、噪音、粉尘等对人体的伤害;同时,还担负着环境气候的调节、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维持物种丰富度的生态责任;除此之外,它还为人类提供木材、药材、果类、草料等生产生活材料。然而,近25年来,全球森林面积消失了1200多万平方公里,比中国领土面积还大近三分之一。地球已经开始“心力衰退”:气候异常、物种减少甚至有的可能已经灭绝、水土侵蚀及水土流失等现象愈发突现„„。如何保证森林在维持自身小系统和大循环平衡的前提下提供人类必须品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讨论研究的热点,而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及焦点已经上升到亟待解决的新高度[2]。

森林可持续经营定义:就是为了获得森林在质量和数量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的同时持续地满足人类所需的产品和服务而采取的经营措施[3,4]。

1.中国森林现状

1.1 中国森林覆盖率变化

森林资源第八次清查数据显示,我国森林面积总体是呈现出数量和质量双增长的阶段。

[5]虽然如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却一直在遭受着巨大的破坏,一是因为我国是农业发展国,为了满足农业生产,以毁灭林地方式进增加农业耕地面积;二是我国是封建君主社会,历代君王及权贵都会首选大径级有价值的木材兴建土木;朝代更替,耗用大量原始森林制造冷冰器。据中国林学会回推分析,到2000年前的汉朝时期,森林覆盖率已经降到50%以下,而到明末清初时,森林覆盖率已经下降到21%【6】;三是近代历史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日两国的战争、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也耗损了大量森林。70年代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6%。从古至今,虽然历朝历代也有对森林进行过保护,也进行了营林,但终究经验不足,认识不深,森林的缓慢增长难敌森林破坏的进度。1.2 中国森林质量概况

中国森林质量总体较差,本文根据森林的生境脆弱程度,将森林划分为天然林、公益林及人工林。

我国现有天然林分布不均,破坏程度高,北方大径级高价值的林木已经所剩无几;南方则以中低产林改造为“合理”借口,将可触及的天然林或是皆伐或是择伐,导致除了远不可达的林地之外,人力可及范围内的天然林基本都遭受了破坏。最终,影响和降低了整个天然林的生态作用[7]。

公益林作为保护脆弱生境的天然屏障,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旨在对公益林进行保护及开发。但目前,法律及保障措施都还不健全,很多距离村庄近的公益林被盗伐;补偿机制只针对数量补偿,没有进行质量补偿;公益林中天然林占比少,树种少,组成简单,有些地方没有根据适地适树原则选择乡土树种,导致造林不成功。再者,我国公益林经营管理粗放,没有根据其功能进行适宜的经营措施,同时也缺少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当下,我国公益林承担的生态和社会功能已经超出了自身创造的能效。如何通过合理的经营措施来迅速提高公益林的综合效益,是比扩大面积更实际和更突出的问题[8]。

人工林作为近十年来林业发展的功臣,为我国的林业及林业产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快速发展之下的环境生态等问题就暴露了出来:采伐周期短、纯林面积过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变弱[9]、经营方式粗放,采伐方式单一,基本是皆伐、清山整地方式不佳,导致土壤养分只有输出,而后果就是不停的施肥以维持表面地力、过分注重生长量,而忽视环境的自然演替,导致人工林内生物多样性锐减、植被群落类型少、土地退化、土壤板结,病虫害越发严重。以上的情况带来的经营结果就是人工林的单位面积产量越来越低,而且,由于长期单一树种循环种植,导致树种的抗逆性减弱。会影响干形、及通直度,最终导致材质差。

2.可持续经营战略及对策

10]2.1高新技术的使用及参与森林资源数据库建立[

如今,世界各国在林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投入都有所增加,林业领域所使用的高科技也越来越多。都致力于节省人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人为干扰、提高森林的生态作用及产量。在调查和监测方面,有通过对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来对森林进行资源判读、林木树高模型建立、生长量调查等[11];随着无人机的产生,林业调查中,如火灾监测、森林资源调查、伐区调查、森林结构、病虫害等监测等都已广泛使用无人机;在外业调查中,全站仪、MINI超站仪、三维激光测树仪等高精仪器的不断改进和更新,为外业调查提供了便利。但由于以上技术还不够成熟,还不能达到林业工作者要求的程度,比如遥感影像数据成像过程中干扰情况去除、无人机续航、全站仪体积大、重量高、精度有限、MINI超站仪中心位置的变化会引起误差变大、没有输入功能等问题有待解决[12]。目前,针对国内森林资源方面的数据库还没有建立起来[13]。想要实时监测和提取某森林的信息情况也还没有实现,因此,在未来林业可持续发展中,高科技经营必然替代粗放经营模式,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北斗、高分三号的分辨率都非常高,可达到1m。如此高精度的数据,完全可以满足全国范围内林业资源数据库的建立。该数据库一旦建立,那么,森林资源监测就会24小时进行,与GIS结合后,不仅可以呈现实时森林动态图,还可对森林动植物、生态环境、土壤、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森林质量进行对比监测。以达到林业信息一体化,为林业管理者提供造林、经营、管护、采伐决策支持,同时,也为较正我国当前的林权证提供数据保证。也为未来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14]。森林资源数据库的建立耗时大、工期长,但受益面广、是一劳永逸的工作。2.2 有的放矢,综合提高

针对当前我国天然林、公益林、人工林的问题,要从经营技术和管理方法、科技投入、健全法律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林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能。

天然林现在是全面禁止采伐。这样一来,天然林基本就被边缘化了,只要没有人去乱采伐就行。但实际上,对于当前我国天然林质量如此差的现状,放任不管是不行的。要进行适当的人为干预,对此,要对天然林进行全面勘查,这就需要借助森林资源数据库的帮助。将天然林根据质量标准划分等级,根据等级区别,将质量最差的天然林由近及远进行清理采伐,伐去死的、病的、差的植株,补种优势树种或乡土树种。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标准、配套法律,防止出现早些年的中、低产林改造时,将好的天然林当成差的以谋取利益。当然,要进行这一巨大工程的前提是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天然林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却是势在必行。在天然林经营过程中,利用GIS及程序设计语言,开发可视化目标数林分作业辅助设计系统[15],同时建立天然林林地档案信息,并制作出每株树的位置图以统计林分,模拟系统可进行树种标记、非保留木采伐及更新标记,为天然林经营提供决策支持。

对于公益林,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安全成为时代主题。如何营造稳定的、健康的、合理的生态林成为关键。我国的木材需求量大,木材供应严重不足,如何使公益林在满足生态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供木材产品也是重要课题。首先要提高公益林质量和数量就要拉大缓冲区,增加横向和纵向补偿,使公益林自身造血。同时,科学种植,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及草本,实现生态系统稳定均衡,以达到人们赋予该公益林的生态作用。其次,要增大树种结构,根据公益林所处位置和承担的功能不同,进行不同的经营管理措施,如补植、去病株、促根、矮化、去枝丫、施肥、防火等,优化景观以达到优美及独特性[16];再次,加强和规范法律,减少偷伐盗伐及自我毁林及烧林现象;最后,我国对于公益林树种的遗传改良方面研究当前还是较少的,要加强针对多功能防护树种的研究,尤其是加强乡土树种抗逆性及新品种的培育,加强引种驯化实验,提高遗传多样性的探讨理论研究等,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公益林树种基因窄化问题,推动公益林快速、可持续发展[17]。我国人工林的发展迅猛,但问题重重。就轮伐期问题来讲,在原产国澳大利亚,桉树轮伐期相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长的,浆材最早皆伐年龄在10年,最晚20年;锯材最早皆伐年龄 为25年,最晚为45年[18]。根据经营需求,浆材在种植过程中不进行间伐,而相反,为了获得大径材,锯材一般都会进行两次间伐。澳大利亚桉树采伐时,以获得浆材为主的林木平均蓄积量为206.5立方米/公顷,以获得锯材为主的林木平均蓄积量(含间伐蓄积量)为499立方米/公顷。而中国桉树,除广西钦州某公司的桉树是以制浆为主,其他大部分公司的木材则是为了做锯材,但皆伐年龄基本为5年,皆伐时的平均蓄积量115立方米/公顷,明显低于澳大利亚。两国的林业发展状况说明,澳大利亚为了更合理的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及地力,采用了长轮伐期经营方式,而国内为了利益最大化,采用有赚即采的经营模式。

对于轮伐期的问题,有学者表示,桉树在中国生长期如果延长,即会空心。对此,为什么在原产国不会,在中国会这个问题值得深思。是不是品种问题?会不会是一种病?也可能是经营管理问题„„总之,经营期需要延长是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因此,应该加大科研投入,找到和解决增大轮伐年龄的症结。对于当前我国木材资源匮乏的现状,一刀切的将采伐年龄提高到十年或几十年,是非常不现实的,但循序渐进这一原则是可行的。另外,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采伐作业的指导、监督和验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乱伐及过度伐的查处,同时,取缔非法收购窝点及加工场所

[19]

。在南方,人工林种植范围虽在营林规划里有明确规定,超过35度的坡度不可以种植人工林,但综合前几年的外业调查来看,40度以上的人工林经营都是常有的事。因此,规范种植也是未来人工林发展必须要做的事[20]。根据我国南方山地的特点,在坡度较大,山体2/3以上的部分种植乡土阔叶树,营造近自然林,山体以下种植人工林,进行一山两经营,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及起到对林地内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作用。同时,在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可以考虑林下种植,如草药或者禾本植物,以增加土地利用率,实现多功能林业及近自然林的协同发展。再次,加强调研和科研,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一旦有新品种,就会一股脑的种植新品种,不考虑实地情况和立地条件,导致造林不成功。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立地条件等建立林业科学研究产业基地,找准品种,适当营造,以观后效,如不适宜则及时调整,像美国罗斯福防护林的建造一样,在种植中校正修改,改造自然的同时顺应自然才会得以成功。2.3 全民参与机制的建立

林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环境可持续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林业资源在改善人们生活居住环境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广大人民群众同时也是林业资源间接和直接的受益者,也是林业建设的主力军

[21]

。要动员全民参与林业发展的主流中来,让人们认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增加全民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做到全民参与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在公共宣传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切身体验环境优美带来的生活享受,从根本上转变“与我无关”的观念。二是民众参与政策决策。在制定有关林业政策法律时,能听从广大民众代表的心声。三是从教育角度,提高全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加强林业基本常识。四是实施森林认证。森林认证过程是公众参与的过程,进行森林认证本身可以提高林木的附加值,也增强了企业的知名度,树立了企业形象,同时,提高 了林业单位的经营水平。2.4 建立土壤数据库

根据研究角度不同,有人将土壤定义为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促进动植物生长、维持环境水平、保护生物健康的能力[22],也有人认为土壤健康问题不单纯是土壤本身,还应纵观地上植物的健康[23]。可见,土壤的健康状况与林木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在当下,全社会对木材的需要日益加大,如何维持土壤地力显得尤其重要。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高对土壤的监测、管理与利用,是林业信息技术发展的有利佐证[24]。我国尺度较详细和功能较齐全的1:100万的土壤数据库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建成的[25],并利用GIS,将土壤属性与空间数据图斑合理连接,进而实现土壤空间与属性数据库的连接[26-27],但不足之处在于,没有长期跟踪的数据与之对比。因此,在建立森林数据库的同时,补充土壤数据,只有不断的进行内容添加及更新,才能不断的完善土壤数据库。再次,建立土壤处理实验室,并优化处理方法及降低测定费用。我国没有土壤测定标准的实验室,只有根据客户需求简单测定的土壤检测机构。因此,应该建立实验标准,为土壤规范化检测和评价做依据。也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2.5 生物技术在林业领域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林业领域的使用可以有效缩短培育周期、提高繁育质量和速度、增强抗性等,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目前,林业领域对抗病、抗虫、抗除草剂及木质改良方面转基因技术研究正在进行,并有了突破性进展[28];分子标记技术在基因定位方面的应用等也在进行,并将在遗传鉴定、优良品种定向培育与培养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9]。因此,大力发展生物工程如细胞遗传变异及染色体倍性理论研究等在林业中的应用,加大基因工程及分子遗传领域的经费投入都是生物技术工程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将会为我国实现林业集约化经营和培育做出巨大贡献。2.6 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什么样的森林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森林,对于这一问题,当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统一的令人信服的量化标准和评价方法。近年来,我国学者在景观和林分尺度建立了很多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从森林生态系统活力指标、森林生态系统组织结构力指标、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与抵抗力指标、森林生态系统交通指标、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指标和林地环境指标[30-33],但绝大多数成果停留在建立标准和指标体系上。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可持续评价方法是林业可持续经营过程中,经营质量和经营效果评测手段,是制定和调整经营计划的依据,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研究适合我国当前情况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简便易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3.结论

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作重而道远,需要根据中国环境脆弱程度的实际情况重新划分林种,再根据林地类型采取适当的经营措施及管理手段,有效利用高科技如3S与生物技术等的辅助及支持,建立完备的森林与土壤数据库系统,以便全面掌控林业资源信息,同时也为未来的科研和决策做技术支持。加快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

参考文献

浅析森林调查设计和森林可持续经营 篇6

关键词:森林;调查设计;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65-1

经营森林调查设计是森林生产经营主要依据,也是林业经营的科学分析依据。森林调查工作做的好坏,关系到科学合理的保障森林调查设计质量的前提,这一点也是提高林业生产作业的基础条件。

1 提高森林调查设计的策略

1.1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提高森林调查设计工作,就必须学懂森林调查的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要对相关文件、规程不断学习,认真理解,熟练掌握和运用主要内容要。所以,森调工作专业队伍及相关部门,要经常对森林调查工作人员进行考评,使其自觉地学习,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提高森林调查设计队伍的业务水平,建立高素质的森调队伍。

1.2 实行规范的森林调查方法

第一,严格要求小班区划,把系统内的林木种类及经营措施相似的林区,面积约为l0hm2,归为一个小区划。第二,对小区划所在地的地形、面积准确实测,特殊地形要多次测量,不能进行模糊性的测量。第三,不能目测检尺,做到每木都检尺,准确的调查面积区划内的株树、蓄积等因子。第四,统一规范样地设置,每个小班按要求设置样地。第五,严格按照规定规格确定才伐木,杜绝采大留小、采好留坏等现象发生。第六,要实测实调、严禁估数虚填。第七,设计资料需准确规范。

1.3 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

目前,国家林业各部门都特别重视森林调查工作,并作为重点工作项目来抓,所以,增加了森林调查行业的资金投入,森林调查队伍也都配备了卫星定位,满足了准确调查定位的采伐区、样本地的定位要求。检尺也由以往的卡尺,改用围尺,每株树木的胸径测量误差都减小,所测的蓄积和株数精度都达到设计需要。

2 森林可持续经营分析

2.1 天然林的培育

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天然林是可再生资源,也生产各种林、副产品,也使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还提供了许多文化、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保护、经营和利用天然林资源,从物质上保障了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对森林经营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保持并扩大天然林资源优势,还可以使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遏止了环境和生态的恶化,使林业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

2.1.1 更新和保护 由于天然林具有自然更新和演替的能力,所以我们可以加以利用,用人工更新和促进辅助天然林的自然更新。林区内如果具有更新潜力的灌木或乔木,就要对林区封育,降低人为的干扰因素,利用林木自然更新的能力使林区森林得到恢复;林区内的植被分布不均时,要进行人工的补种;如果林区内的植被密度过大,影响了种源的更新,也要进行人工促进更新;林区内的重要物种和乔木植被,要尽可能的进行保护。防止人为的或其他因素而取代天然次生林或原始林区或。

2.1.2 经营 重视对低效林区的改造和抚育天然次生林,整合用材林的林木构成与树种构成,增加林区树木的质量和生长力,使森林生长周期缩短。在低效林的改造中,要保留生长良好的林木,对较好的林区要通过诱导形成针阔混交林;对地形土质较差的地区要防止改造低效林。此外,用封山育林、合理采伐等有效措施,改良林木质量和结构,提高林木生长力。通过对森林抚育,优化林分龄组结构、树种结构和密度结构等,诱导形成天然次生林构成,稳定森林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更。

2.1.3 利用 在对用材林进行采伐作业时,要考虑到环境因素。采伐作业要尽可能小的影响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包括动物栖息地、林下植被、水资源等,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壤压实。伐区采伐剩余物清理要考虑地力的维持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留灌木资源。在采伐前,要标记主要的树种并注意保护,在特定的面积区域内要保留主要树种和老龄林木,合理搭配树种,使面积区域成为天然林更新的种源,还可以提供给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在采伐过程中,对部分有大树枝的活立木或有树洞的林木要适当保留;尽可能对珍贵、珍稀的树种资源进行保留。

2.2 人工林培育

由于天然林和次生林的日益减少,所以人工林在森林资源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解决目前木材需求的主要举措便是大力发展人工林。

2.2.1 规划 规划中的造林,势必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和当地景观,所以,造林要考虑把不同树种、类型的天然林和人工林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面积内使树种的配置组合多样化;组成合理的林分结构。

2.2.2 树种和苗木选择 根据立地分类信息和经营目标,选择合适的树种类型,才能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注重传统育苗技术,研究生物制剂、稀土等在育苗技术上的使用,增强苗木质量,培养出优质的苗木。

2.2.3 经营 造林区域内,要注意保持稳定的生态环境,因此要保存非林木植被,这样就可以保持对地表的覆盖和土壤的肥力。尽可能的降低化学药剂进行除草,提高人工除草率。同时,建立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化学物质对森林的损害,科学的对森林进行管理。

2.2.4 利用 控制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以保持森林对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功能。此外,应该注意采伐中对土壤影响,要调整经营策略和措施,这样才能实现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3 结束语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凋、可持续的发展,是党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可持续发展是新的发展观,并深入到各个领域。把可持续发展的里边运用到林业和森林资源发展中,指导森林调查设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保护和有效利用森林资源,逐步走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林海.对目前森林调查设计质量一问题的讨论[J].林业勘察设计,2005,(3).

[2] 张景民.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开展林业森调工作[J].林业科技情报,2009,(41).

[3] 郭群,陈亚非.浅谈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J].经营管理, 2010,(6).

林业经营与森林生态发展对策研究 篇7

广袤的森林自古以来就是绿色的生态屏障, 对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影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建设生态文明。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就是要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 加快转型发展, 实现林区管理者从“砍树人”到“种树人”到“护林人”的转变, 林区产业实现从“独木支撑”到“多业并举”的转变, 从而把森工林区建设成为生态良好、产业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林区。

2 林业经营与森林生态发展目标

林业合理经营与森林生态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改善环境, 维持生态平衡

要通过合理规划和经营林区, 保证林区森林生态平衡, 从而实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改善林区的气候环境, 保证生物多样性, 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 保证社会需要

从社会发展上来说, 林业资源是人们生活与生产品制作的重要原料, 因此, 应保证林业资源的质优量足, 能够更好更持续地为本林区林产品辐射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多种林产品, 不断地满足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各种产品的需求。在当地林区, 要做好林业合理经营, 还应该包括提供各种就业机会、增加人民收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等目标。

2.3 促进经济发展

从经济发展上来说, 主要是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来获得人们生活所需的各种林产品, 进而带动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而促进当地林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除此之外, 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合理规划与经营, 还能促进与森林生态系统密切相关的水利、旅游、渔业、畜牧业等产业的发展, 提高地区总体的经济效益。

3 制约林业经营与生态平衡的因素

3.1 森林管护难度大

由于森林内包含的生物资源比较多和非法砍伐、狩猎等情况较多, 导致森林管护难度比较大。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 由于管理部门所要管护的范围比较大, 远远超过了当前管理部门的管护人力承受范围, 再加上我国在管护上投入的经费过低、管护条件比较艰苦、某些林区涉及到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纷争, 这更加加重了管护难度。

3.2 林业资源开发缺乏科技含量

由于林区条件差、薪资薄等各种原因, 一直以来林区都缺乏专门的科技人才从事林业资源开发利用, 尤其是林业开发所需要的高科技人员更是缺乏, 再加上林业基地内缺乏比较先进的科研设备, 导致很多科研无法顺利进行, 长此以往, 自然导致林业开发基地缺乏科技力量, 也无法吸引外来资本对林业资源保护的投入, 必然导致林业资源开发科技含量低, 开发不够深入高效, 无法充分挖掘林业资源的开发潜力, 造成极大的浪费。

3.3 林业资源产业化水平较低

由于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 国家严厉禁伐天然林资源, 导致部分以木材加工为主的林木企业已停产甚至转产, 林业开始向生态林和经济林的建设转变。这一措施尽管在短时间内使林业资源得到了保护, 林木覆盖率有所增加, 但过低的产业水平导致无法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经济格局方面, 由于配套产业规模较小, 缺乏市场环境等原因, 缺乏品牌效益, 导致整个林业的经济产值远不如预期。同时, 在林业资源所有权上还存在着产权不明、股权不清的状况, 以及遗留的许多林业资源历史问题, 这也对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造成一定影响。

4 实现林业合理经营与森林生态发展的有效对策

4.1 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

生态是林区的最优资源、最响品牌和最大的后发优势, 是林区发展的根基和林区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 要做好林区合理经营, 首先就是要做好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工作。

(1) 加强更新造林的工作力度。大力发展多树种、多林种、多形式、多层次造林, 科学安排好树种比例。从有利于森林和提高林分质量出发, 坚持适地适树, 统筹安排, 结合当前气候条件状况, 积极营造不同树种的混交林。在坚持搞好常规造林的同时, 根据现有能力, 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

(2) 做好防治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鼠害工作。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鼠害对森林资源具有重大危害, 应进一步加强森林防护体系建设。首先,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杜绝一切火灾的发生, 保护森林的安全。其次, 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森林病虫种类多, 发生面积大, 损失严重。防治森林病虫害是保护森林的重要措施。第三, 积极防治鼠害。鼠害对森林的危害日益严重, 因此不仅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方法防治鼠害, 还要在灭鼠的过程中防止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发生, 只有这样才能使森林防护工程起到切实的作用。

(3) 做好森林砍伐破坏管理。林区经营管理人员和林区周边居民应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森林的关系, 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 严把采伐源头关。森林采伐应严格执行按程序进行, 做好采伐设计、伐中检查、伐后验收工作。要加强对木材运输证制度的执行与监管, 坚决杜绝非法采伐木材进入市场, 把住木材流通关。强化木材加工管理, 严厉打击并取缔非法木材加工点, 对生态公益林, 坚持以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导, 原则上不得采伐, 应采伐的坚决控制好采伐强度和采伐方式。

(4)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模式。森林分类经营是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基础, 它依据森林的主体功能和经营目标的不同, 统筹规划开展集约经营, 有利于提高林地生产力, 更好地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具体来说, 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不同, 相应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 分别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运营新型林业经营体制和管理模式。这是对森林使用价值的一次重新认识, 具体是对重点生态公益林实施重点保护, 禁止所有天然林、人工林的采伐。对一般生态公益林可进行适当抚育经营。商品林本着“选择优等地块, 集中连片, 便于管理、运输, 生产加工一体化”的原则, 从而实行集约经营。

4.2 做好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

(1) 充分开发林区的林业资源, 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林业科技队伍, 切实做好林业建设与发展的科技支撑工作。加快林业资源培育开发的技术含量, 加快建设具有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的林业产业, 尽可能让森林发挥多层次、多效益的作用。同时, 林区多具有非常丰富的非林业资源, 如林果资源、野生动物资源、野生植物资源、人文地理资源等, 因此, 要认识到非林业资源内容的广泛性, 多管齐下, 在养殖和种植上面开展多项经济开发活动, 注意其深度和广度,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

(2) 林区具有非常丰富的林下资源, 应加大对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 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进行承包经营。除国家已设置矿业权、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明令禁止的区域外, 将林下资源全部承包给林区在岗职工, 明确责任权利, 理清管理关系, 真正使资源定主、管理定责、职工定心。要制定相应的林下资源经济发展规划, 根据资源实际和发展基础, 根据林区实际情况进行相关产业的开发, 各级领导应明确包保责任和发展目标, 实现独具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3) 林区大多具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应充分发挥林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发展旅游业, 把旅游业作为林区转型支柱产业实施强力推进。要进行科学规划, 构建旅游业科学发展的总体框架。要做好精心建设, 结合当地地域、生态、民族、自然等因素进行景区景点建设, 打造全国文明的旅游景点。要积极实行市场化运作, 整合优势旅游资源,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 组建相应的旅游公司, 按照市场要求进行开发和经营。要办好旅游业, 还必须做好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应根据需要加快建设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 最大限度地缩短旅游景点与世界各地的空间距离, 方便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能够更加方便地游览林区独特的原生态自然风光。

5 结语

森林资源的合理经营, 可促进生态发展, 在国民经济上是一项利国利民、影响深远的重大工程。要做好林业资源的合理经营, 相关人员和部门应切实从实际出发, 合理考虑, 长远布局, 统筹经验,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做到保护、开发、创收的有机结合, 使得森林资源能够得到保护, 林区经济能够实现发展, 并能为今后的发展积蓄能量。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双丰收, 做到保护和发展的统一。

摘要:指出了随着我国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被破坏, 人们对森林及生态系统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和全面, 森林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和价值。在越来越多的林业实践中, 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林业经营和森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经营。结合森林生态经营目标对如何做好林业经营与森林生态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议。

关键词:立业经营,森林生态发展,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初颜君.生态视角下森林培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及策略[J].农业与技术, 2012 (11) .

[2]樊红君.东北天然林区可持续经营对策及展望[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2 (6) .

[3]崔莹, 王桂媛.论森林资源管理与可持续经营[J].民营科技, 2010 (6) .

论生态森林工程与可持续经营 篇8

森工作业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最大的人为干扰因素。如果森工作业与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不和谐, 势必造成森林生态环境破坏, 影响森林可持续经营。这一结论已经为我国和世界各国林业发展实践所证明。因此, 分析和研究森工作业对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 探索一种生态型的森工作业模式和作业技术, 保持森林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从而促进和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 森工作业对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 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因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在不间断地进行, 生物个体也在不断地更新。在自然条件下, 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种类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直到使生态系统达到成熟的最稳定状态为止。

当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的最稳定状态时, 它能够自我调节和维持自己的正常功能, 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的干扰, 保持自身的稳定性。但是, 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调节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定限度的时候,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本身就会受到损害, 从而引起生态失调, 甚至导致发生生态危机:

1.1 对生产者的影响。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包括乔木、灌木、蕨类、苔藓和地衣, 它们能利用太阳能把简单的无机物质制造成有机物质。

大面积、高强度森林采伐, 减少以乔木为主的绿色植物, 尤其是在生态基础比较脆弱地区的森林采伐, 导致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在我国北方林区, 由于一度盛行皆伐, 然后是大面积营造速生丰产林——落叶松纯林, 加之市场经济调节, 一些阔叶树种的种群数量和质量大大减少, 有的甚至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森林过伐造成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一是减少了森林群落类型, 二是因森林生境的破坏, 使动、植物种类随之消失或被迫迁移。

1.2 对消费者的影响。

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它们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种类繁多。

大多数野生动物以森林为生存栖息地, 它们与森林相互依赖。过度的和不合理的森林采伐会导致野生动物失去家园, 它们面临的唯一生路只有迁徙。毫无疑问, 区域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与质量会随着采伐面积的扩大而呈幂指数型锐减。因此, 近20年来, 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如挪威、瑞典、美国等在森林采伐中对保护鸟类、小动物、大型流动性动物等方面都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目的在于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1.3 对分解者的影响。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 它们以死的动植物为食, 可将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质, 被生产者所利用: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如果没有它们, 动植物尸体将会堆积成灾, 物质不能循环, 生态系统将毁灭;分解作用不是一类生物所能完成的, 往往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各个阶段由不同的生物完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主要分布在森林土壤中, 对森林土壤肥力和森林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很大影响, 由于过度采伐森林, 造成水土流失, 势必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从而减少分解者, 对生态系统平衡将构成较大的影响。

1.4 对森林的非生物环境的影响。森林的非生物环境主要指光、热、大气、水、土等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森林作业对林地土壤产生影响。在森林作业中, 人畜、机械和木材在林地上运行, 以及修建集材道、运材道、装车场和伐区楞场等, 对林地土壤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 (破裂和压实) 。一是土壤破裂后, 在较强的雨水冲刷下, 尤其在皆伐陡坡伐区, 容易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甚至被雨水冲刷成深沟;二是压实的土壤, 其密度增大, 土壤穿透阻力相应增大, 影响土壤中养分、空气和水分的传输, 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此外, 被压实的土壤降低了对地表水的渗透能力, 土壤持水能力下降, 加大了地表径流程度, 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另外, 大面积的森林采伐对区域气候调节、防风固沙均有较大的影响。

总之, 森林工程作业对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只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将会使这种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不造成森林生态失凋或生态危机, 为森林可持续经营创造条件。

2 实施生态森林工程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保证

2.1 生态森林工程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生态森林工程是森林生态与森林工程的有机结合。它是以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经济学理沦为基础, 以发挥森林多种效益、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森林工程。它首先强调的是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使森工作业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 在有利于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 大力培育和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效益。由此可见, 生态森林工程能够改变过去单纯从森林中收获木材, 发挥森林经济效益的做法, 树立森林生态效益第一位的思想, 使森工作业与森林生态保护、森林可持续经营有机结合和协调, 从而达到对森林资源的建设、保护和管理, 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永续利用,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缓解林区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

2.2 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相适应的生态森林工程技术。

森工作业技术对森林可持续经营既可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又能起到消极的负面影响。实践证明, 生态森林工程技术将对森林可持续经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2.1 生态性规划设计。

森林资源在开发利用之前要进行森林调查和规划设计。在林业企业总体规划设计和伐区调查设计过程中, 要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第一位的思想观念, 在保证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发挥森林生态功能, 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符合当前和长远利益的规划设计, 使规划设计符合生态要求。

2.2.2 生态性采伐技术。

森林采伐直接干扰甚至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实践证明, 采用“工业式采伐”, 实行“单一木材生产”, 走“大木头挂帅”的林业发展道路, 造成森林生态环境破坏, 导致“两危”的发生。经过近20年的研究, 生态性采伐技术主要包括采伐方式的确定、采伐量的控制、采伐树木的确定、控制倒向的伐木技术、降低伐根等。这些技术对避免或减少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生态森林工程的核心作业技术和措施。

2.2.3 生态性土木工程作业技术。

森工作业要建设装车场或楞场、集材道、运材支岔线、机库、工棚等设施, 进行必要的土木工程作业, 势必影响林地生态环境甚至造成破坏。因此, 在森工作业的工程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 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因土木工程施工而造成森林生态破坏。

2.2.4 生态性迹地清理、采伐剩余物利用与森林更新技术。

采伐迹地清理、采伐剩余物利用要考虑生态保护和森林更新, 为森林更新创造条件。

采伐要与更新相结合, 在采伐前要确定好更新方式、更新树种和更新技术措施, 使森林更新跟上森林采伐, 保证更新速度和质量, 为森林可持续经营创造条件。

2.2.5 生态性森林工程组织管理措施。

除了采用生态性森林工程技术措施外, 还要结合当前的林业管理体制, 改革和探索生态性森林工程组织管理模式、体制和机制, 从而保障生态性森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从发挥森林资源多种效益的角度, 研究森工作业对森林生态系统平衡、森林培育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 寻找符合森林资源建设、保护和开发利用要求的生态森林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 对森林资源的建设、保护与管理、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森林工程技术的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森林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篇9

1.1 森林经营认证

对于古永林场森林资源的经营认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来对森林资源进行认证, 包括国家方面的法律法规, 森林的归属权, 当地的社区以及劳动者的权利, 森林的经营方案, 森林的生产, 生物多样性保护, 环境的影响, 森林保护, 森林的监测等。从古永林场近些年的经营和发展来看, 古永林场在2013年以前属于国有企业, 森林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古永林场所采取的经营方式为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2013年6月以来古永林场由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变更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保证与腾冲市木材加工龙头企业组成较为完整的供应链, 基本实现了森林资源的生产、加工与销售的整体供应链。

1.2 木质林产品得到规范持续生产

满足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目标之一。古永林场木质林产品生产, 严格遵照森林经营方案要求, 对达到设计收获水平的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等商品林进行采伐利用。森林采伐前, 严格按照森林认证要求进行采伐作业设计, 采取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生态采伐方式。按照经营规模, 明确森林区划与经营布局、伐区范围、合理的年采伐量。严格执行采伐作业技术规程, 尽量减少对保留木、下层植被和土壤的破坏。对保护溪流岸边缓冲带、母树或关键物种等采取保护措施,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伐区作业的各个环节进行记录, 为继续开展经营活动提供信息。对采伐、集材、森林更新环节进行检查、验收和评价。对采伐作业人员实施必要的劳动保护, 购买工伤保险, 进行岗前培训, 持证上岗。按照森林认证要求, 规范了林场森林采伐作业。

1.3 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古永林场的可持续发展一部分是利用自身的部分盈利, 一部分利用国家财政的支持来不断的进行一系列的改造和发展, 积极发展培育乡土树种, 在保证古永林场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也使得古永林场的生物的多样性得到了保障。古永林场近几年持续的发展为古永乃至整个腾冲市和云南省的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使得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森林经营方面近些年古永林场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 从近些年古永林场的发展也可以看出来。但是对于古永林场现阶段的经营来看也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 比如作为一个国有企业来讲, 古永林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国家财政的支持, 没有积极探索新的可以促进发展的机制和体制。另外作为古永林场获得的经济效益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木材上, 由于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借助多种的经济作物甚至是某些动物的养殖, 因而作为古永林场来讲经营产品的种类和模式都较为单一, 因而作为企业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森林发展的前提下可以借助多种方式的林下经济, 只有经济利益得到了保障那么才能够反过来继续促进古永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并且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对于保证林下生物的多样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4 产销监管链认证

对于古永林场森林资源认证另外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木材的产销监管链的认证, 对于木材产销监管链的认证主要是针对木材的生产、加工、销售一直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一个过程。对于云南省古永林场来讲近些年来引进了多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树种, 这些树种每年可以为古永林场带来很大一部分的经济收入。目前古永林场的木材的产销链主要就是遵循着古永林场生产木材, 然后通过简单的加工直接将木材卖给腾冲市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因而作为古永林场来说所提供给市场的往往是最为初级的产品, 这些初级的木材产品的附加值比较少, 也较难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这也是目前古永林场森林资源产销监管链认证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个主要的问题, 作为古永林场来讲由于目前主要产生经济效益的就是木材, 缺乏木材的深加工技术, 或者是加工家具或者是其他产品等, 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这是古永林场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很关键的一个途径, 在同样的木材产出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比原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另外作为古永林场来讲生产的过程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在森林生产的过程中实际上要兼顾森林资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因此为了保证古永林场整个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完善性要对古永林场所种的树种和植物进行统一的规划, 使得古永林场的发展能够兼顾多个方面的效益, 能够在保证一定经济利益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保证古永林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

2 古永林场可持续经营对策

2.1 积极推进机制改革和转型

目前影响古永林场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体制方面的问题, 林场属于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享受事业单位待遇。古永林场管理着20万亩的可再生资源和林下可发展资源, 没有分红机制, 缺乏积极上进工作的激励,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林场的发展受到较大的阻碍。另外古永林场目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国家财政的支持以及古永林场自身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可通过引进多种形式的民间资本或者合作企业进行合作开发,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林场的发展。

2.2 科学规划、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古永林场的发展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注重发展过程中的生态效益, 其中经济效益是古永林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作为古永林场的相关管理者需要对古永林场的经营的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 除了作为主要经济项目的木材之外还要大力发展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及生物的养殖,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保证了古永林场生物资源多样性的同时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

2.3 非木质林产品的合理开发利用

在维护森林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 尊重当地居民开发利用非木质林产品的传统习惯, 加强对非木质林产品的培育、研究和开发。充分利用森林环境, 开展有目的的非木质林产品人工培育, 首先查清非木质林产品资源的类型、分布、存量、再生能力等基础数据, 制定培育、采集、收获方案。同时记录非木质林产品采集、生产水平档案, 通过非木质林产品的培育、开发来为林场创收。

2.4 开发森林旅游

森林游憩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娱乐、休闲、环境教育需要。抓住腾冲建立旅游示范区及桥头堡建设的机遇, 围绕森林林区优势, 依托琅琊山自然景观、三岔河大水库、后甸温泉、杨梅园、各营林点建设, 着力规划申报古永林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项目为林场发展创造新的活力, 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2.5 完善产销链条

目前古永林场的产销监管链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 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因而导致从木材的生产到木材的加工和销售以及最终的环节之间衔接存在一定的问题, 可以通过结合信息化的平台和手段将木材的加工以及销售的中下游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

3 结语

将森林资源认证理论应用于古永林场的经营问题分析过程中, 通过利用该理论对古永林场进行森林资源的认证, 发现古永林场在可持续经营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认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古永林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方案, 对古永林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彦辉, 张星耀, 张守攻.我国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2 (3) .

森林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篇10

1 森林调查

森林调查的别称是森林资源调查, 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到森林调查是对林业用地的自然属性与非自然属性资源进行调查, 其主要包括森林各种资源状况和森林经验条件还有未来发展方向与目标等方面的调查。

有一个地方叫做百山祖, 又名万里林, 其意是指连绵的百山之祖和万里延绵的茂密森林。此地地理条件优越, 但却地处偏僻, 曾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 但由于森林调查的得当, 使得百山祖现在的经济条件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1976年百山祖在森林调查中发现了百山祖冷杉1999年森林调查发现重新出现的华南虎等等都为百山祖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如今的百山祖已经兼得了全国1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一, 种质基因库,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一系列称号。

1.1 森林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1.1.1 以国家大区和省作为对象做的森林调查称为“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简称为“一类调查”。其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所调查区域中森林资源的宏观情况, 作为制定或者调整林业规划、计划、方针政策等方面的依据。

1.1.2 以森林经营的行政县和乡镇或者相当于县和乡镇的单位以及企事业单位作为对象的森林调查称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简称“二类调查”此调查的目的是作为企事业单位森林区化, 制定森林经验方案以及县级林业区划的依据。

1.1.3 以企业生产作用设计等而进行的调查, 称为“作业调查”, 简称“三类调查”, 其主要目的是调查将进行生产作业的地域。方便了解该生产地域的各种资源状况和生产条件等内容。

1.2 森林调查现存的优势

目前, 国家各林业部门对森林调查工作都特别重视, 将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因此给予了森林调查工作足够的方便, 对森林调查行业增加了大量的资金投入, 还给森林调查队伍都配备了卫星定位装置。满足了采伐区和样本地的准确定位要求。测量工具也得到了相应的更新, 让测量更加准确, 减少了每株树木的胸径测量误差, 蓄积和株数的精度测量数值也达到了设计要求。

1.3 森林调查中还有不足

1.3.1 森林调查工作人员的素质还要提高。

想要提高森林调查工作, 就必须让工作人员首先懂得森林调查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基础知识, 同时要认真学习并理解、掌握以及运用相关规程、文件的主要内容。因此, 林业相关部门要经常对森林调查人员进行考评, 督查他们在这方面的学习。以建立一个高素质的森林调查队伍。

1.3.2 规范调查方法。

要严格进行小区划分, 并且对小区内的地形、面积、株数、蓄积等各种因子进行准确实测, 严禁模糊性测量和估数虚填, 特殊的地形等更要进行多次测量, 以取得准确数值。此后在资料设计等方面也要进行准确规范。

2 森林经营

合理的森林经营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和核心内容, 其决定了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水准和效果。合理的经营要在不断满足各方面对林业的需求的前提下, 同时要不断优化森林结构, 林业产业的结构, 实现林地的持续生产力以及森林的再生产能力共同发展。

澳大利亚的森林经营就相当的成功, 澳大利亚的天然森林达到了14937万hm2, 人工林197hm2, 人均森林拥有量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达到了很高的经济价值, 其林业产品的价值每年达214亿澳元, 对全国GDP贡献率达到0.6%。结合澳大利亚的森林经营, 我们又该怎么做呢?下面给出了我的一些想法。

2.1 把森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随着国家经济和技术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要让以单纯的采伐利用木材为主的林业企业单位把重心转移到充分发挥森林生态与社会效益上。把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密切的联系起来, 让生态效益创造经济效益, 以经济效益促进生态效益。

二者有着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如果忽视生态效益而过于偏重经济效益, 或许会在短期得到一定的经济报酬, 但是因环境的破坏, 这种做法将损失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

2.2 合理选择采伐方式

在森林的经营中, 要结合实地的情况, 合理的选择林木的采伐方式, 幼龄林与中龄林要以培养为主, 主要采伐病腐木、弯曲木、霸王树等一些树木, 本着伐劣留优, 间密留疏等原则, 促进林木的健康成长。对近熟林, 以育林封山为主, 让专人巡护, 防止森林火灾和病虫灾害。对成熟林部分, 要实行设计主伐政策, 主要采伐成熟和没有生长前途的林木, 以保证其他林木的健康成长。

过度采伐的危害相当严重, 会使森林的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 失去部分相应的生态成分, 如2010年八家子的过度伐木, 只注重经济效益, 忽略了森林的生态环境的保护, 使得洪涝泛滥, 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近亿元, 而想要恢复却得要几十年时间。这样的教训是如此的深刻。

2.3 加强管理, 保证生产单位严格执行森林采伐文件

随着对森林采伐的重视, 森林采伐方面的文件也相应形成, 那么如何让生产单位正确执行就成了一个重要因素, 有时生产单位为了利益而不按文件规定采伐, 采伐不应该采伐的林木, 甚至进行超强度采伐, 而这也是这些年来森林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林木采伐的监督力度和奖惩措施就成了一个必要手段。以实现在保护生态效益的前提下, 达到合理采伐, 并兼顾林木经济效益的目的。

2.4 天然林的培育

天然林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 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生产出各种林、副产品, 使得生物的种类更加多样化, 同时还提供许多环境、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因此天然林资源的保护, 不仅可以保持资源优势, 还能得到生物种类的多样化, 保障了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使林业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天然林有着天生的自我更新和调节能力, 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加以辅助, 用人工的方法辅助天然林的更新和演替。如遇到林区内出现有更新价值的林木, 可以对林区进行封育, 把人为干扰的因素降到最低, 尽量使天然林能够用自己的自然更新和演替的能力使林区得到恢复。林区中出现某些区域植被分布不均时, 可以进行适当的人工补种;而如果林区内某些区域出现植被密度过大, 进而影响到其他林木的正常生产和种源的更新, 要进行适当的人工修理, 以促进其他林木健康生长和种源的更新;还有林区内的乔木植被和重要物种, 要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 防止一些人为的或其他方面的因素干扰而破坏了原始林区和天然森林。

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好的发展观, 已经深入了各个领域。森林影响到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 其意义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 因此林业方面的工作单位以及企事业都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并落实到工作中, 以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群, 陈亚非.浅谈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J].经营管理, 2010 (6)

上一篇:政策转型下一篇:数学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