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类上市公司

2024-07-22

银行类上市公司(精选十篇)

银行类上市公司 篇1

一、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结构的特点

银行的资本结构通常用负债资产比率或负债股权比率来定义。狭义上的银行资本结构,即股权资本或债权资本各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又称之为股权结构或债权结构。

1. 权益资本主要由股本和资本公积构成

2. 内部融资能力相对较弱

从表中看出,这几家银行的内部融资能力相对较弱,他们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权益资本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其中只有深发展银行和兴业银行所占的比重稍高,分别为26.9%和24.7%,其他几家上市银行的比例都低于20%。

二、上市银行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我国上市银行的股权集中程度较高。从股权集中情况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极高,而且大股东之间持股比例相差悬殊,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达到20%以上,而第二大股东平均持股普遍低于10%,根本无法与第一大股东相抗衡。从前述五家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分析发现,上市银行的股权仍集中在前十大股东手上,发生的变化不大,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深发展银行和华夏银行均为27.59%。在一股一票和简单多数通过的原则下第一大股东在公司的股东大会上对公司的重大决策及在选举董事上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相应地也就控制了公司的经营方向和公司的实际运营。

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实际上处于大股东的超强控制状态。这种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不仅与现代股份公司产权主体多元化相背离,而且使产权多元化的股东制衡机制被极大削弱。从上市银行来看,大股东利用自己的控制地位把上市银行与自身利益相联系在一起,通过关联交易,侵蚀上市银行利益,并最终损害其他中小股东利益。

其次,流通股的比例有待提高。一个有效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公司股权的可流通性,只有股权是流通的,潜在的股权竞争者才有可能通过市场收集行为来达成对上市公司的控制。但是在我国股票市场上,三分之二的股份是不流通的,较小的流通股比重使得二级市场收购控股几乎成为不可能,而法人股和国家股的协议转让是低效率的。从上述五家上市银行看,虽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流通股的比例上升幅度较大,主要体现在浦发银行的50.66%和深发展银行的46.01%。但另外三家银行的变化非常小,华夏银行只有3%,而兴业银行和工商银行则几乎没有发生改变。上市公司整体资产流动性的缺陷导致目前资产重组、企业并购的成本很高,公司控股权市场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为此,我们要积极推动现有的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通过完整的战略设计,在保证市场稳定、市场效率及市场公平的前提下,尽快使非流通股向流通股转化。

银行类上市公司 篇2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二、组织机构代码证

三、贷款卡及有效的年审决定书

四、税务登记证(国税和地税)

五、环保许可证/批准文件、进出口资格证书或其他特殊行业经营许可证(如有)

六、法定代表人、财务主管身份证

七、公司章程、验资报告

八、税务、海关、外管、质检、环保等评级和信用记录情况、企业取得的各项荣誉证书(如有,请提供相关证明批复或文件)

九、经审计近三年财务报表(含现金流量表)及最近期月份的财务报表

十、近半年的结算账户流水(含公司在各银行账户和用于公司经营结算的个人账户流水)

十一、近半年的水、电和纳税情况

十二、公司基本情况简介资料(如企业概况、经营情况、主打产品、内部组织机构、借款需求情况、与我行的业务往来等)

十三、公司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财务主管简历

十四、企业及自然人股东查询银行征信的授权书(银行提供格式)

十五、同意借款的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银行提供格式)

十六、法定代表人、股东会(董事会)预留签名卡,公司预留银行印鉴卡(银行提供格式)

十七、如授权办理请提供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资料及签字样本(银行提供格式)

十八、抵(质)押物资料:

1、抵(质)押物权证复印件

2、抵押土地的出让合同(协议)及土地出让金缴纳证明

3、共有人同意抵押声明书

4、贷款卡及有效的年审决定书[如抵押人为借款人以外的公司,还需提供抵押人的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公司章程、同意提供抵(质)押担保的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

银行类上市公司 篇3

关键词:银行间债券市场 主承销商 行为方式

证券承销,是指在证券一级市场中,证券发行人借助证券承销机构发行证券的行为,它是投资银行重要的业务领域之一。主承销商是指负责指导与帮助发行人完成债券发行,并在债券存续期内牵头其他市场中介机构一起监督债券发行人履行相关业务的金融机构。

银行间债券市场自1997年建立以来至2012年,市场发展迅速,2012年全年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已达2.91万亿元,是1998年的近400倍。随着债券业务的快速发展,受限于人力物力,原有的非市场化的审核方式和效率等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为顺应这一变化,主管部门对银行间债券市场主要发行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券种实行了注册制。在注册制下,管理部门的审核以形式审核为主,主承销商承担培育、选择、推荐,以及监督企业履行有关承诺的职责。在此背景下,银行间债券市场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其支持实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功能,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承销商的行为。因此,有必要研究主承销商的承销行为特征,并引导主承销商推荐企业的行为,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健康平稳发展,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主承销商行为目标分析

从总体上看,主承销商参与银行间市场是为了获取收益,在具体形式上,又体现为获取即期收益和获取远期收益两个方面。

(一)获取即期承销收入

在金融机构中,目前能担任主承销商的是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这两类机构都有获取债券承销收入的动因。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随着银行业务竞争的加剧以及资本监管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一直在努力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通过多年来的转型,中国银行业的中间收入在其总税前利润中的占比已大幅提高。从过去几年的实践来看,受市场及政策环境的综合影响,商业银行中间收入中的一些项目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如在2008年期间,由于股票市场大幅下跌,商业银行代理个人基金业务收入大幅下降,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业务也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2012年,受政策及市场环境双重因素影响,商业银行的担保及承诺,以及部分个人理财业务收入有所减少;而在过去的几年中,商业银行包含债券承销业务在内的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则持续稳步增长。

从证券公司来看,其中间业务主要是代理买卖证券业务、证券承销业务,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基金管理和基金销售等几项。这几项业务收入主要由股票和债券市场决定,现阶段我国股票市场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反应较为灵敏,发行量和成交量波动较大,证券公司与股票市场相关项目的中间业务收入的波动性较大,因此,相对较为平稳的债券承销收入在证券公司总收入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二)增强市场声誉,获取预期承销收入

目前,在中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中占主体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已实现了市场化发行,其他各类公司信用类债券的发行管理也向着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在此条件下,主承销商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一是在选择和推荐企业方面,主承销商由过去的不承担企业准入甄别到需要培育、选择和推荐企业;二是在企业发行债券的规模、定价和方式上,由以前的监管部门全权规定变为由主承销商和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协商确定。随着主承销商职能的增强,以及金融市场中主承销商一般比投资者拥有更加充分的信息,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认购主要依赖于主承销商的推荐。此时,良好的市场声誉是主承销商持续获得承销收入的重要保障之一。

面对投资者认购决策方式的转变,在证券承销活动中,如果主承销商所推荐的企业及相关其他渠道不能履行与债券发行相关的义务,主承销商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先以多种形式代其所推荐的企业履行兑付义务,以维护自身的声誉,再向未履行兑付义务的企业进行追偿。另一种是投资者不再认购该机构承销或推荐的证券。

在第一种情况下,主承销商有可能无法追偿到其先行代为兑付的资金,直接给其经营带来损失;在第二种情况下,主承销商将可能无法继续参与主承销业务。这两种情况分别会给主承销商带来当前和未来的损失。为避免损失,主承销商有动力以其最擅长的信息搜集和处理手段,搜寻并推荐其最熟悉的企业来发行债券。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主承销商行为方式分析

(一)银行间债券市场主承销商行为方式的理论分析

对主承销商行为目的分析显示,其行为目标是收益最大化,主承销商从事主承销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其最擅长的信息搜集和处理方式。根据这一假设,将主承销商获取信息的便利情况进行分解,从理论上分析,主承销商的行为方式主要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大型主承销商更倾向于选择信用评级高、单只债券发行规模大的债券发行人(Allen N. Berger,Gregory F. Udell.A,2005)。二是不同性质的主承销商倾向于选择与其有类似性质的发行企业,如国有背景的主承销商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国有背景的发行企业。三是主承销商更倾向于为其总部所在区域的发行企业提供主承销服务。(Petersen和Rajan 1994,Berger和Udell 1995, Degryse和Van Cayseele 2000)。

(二)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主承销商行为偏好分析

为统计分析主承销商的承销行为方式,本文选择了从2005年到2013年第一季度期间,所有在债券市场公开发行的公司信用类债券,样本包括中期票据、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剔除数据不完整的项目后,共余下6160只债券(数据来源是万得资讯)。在所获得的数据基础上,本研究根据研究的要求和数据的特点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对数据进行相应处理。

1.对信用评级结果进行近似归并

由于不同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品种有着不同的评级体系,为了能够进行对比分析,需要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将其结果进行近似归并。200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公布,对信用评级的原则、程序等进行了规范。根据《指导意见》,银行间债券市场长期债券信用等级划分为三等九级,符号分别为:AAA、AA、A、BBB、BB、B、CCC、CC、C。银行间债券市场短期债券信用等级划分为四等六级,符号分别为:A-1、A-2、A-3、B、C、D。从该《指导意见》对不同的信用评级的描述来看,短期债券信用等级A-1所对应的债券还本付息能力最强,安全性最高,能近似对应长期债券信用等级的AAA,A-2还本付息能力较强,安全性较高,能近似对应长期债券信用等级的AA,A-3所对应的债券安全性较易受到不良环境变化的影响,能近似对应A等级;B级所对应的债券有一定的违约风险,能近似对应长期信用债券BBB级,C级所对应的债券违约风险较高,能近似对应长期信用债券的BB级,D级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能近似对应长期信用债券的CCC、CC和C级。若对每一个信用等级用“+”、“-”符号进行微调的,省略其微调符号,将其并入对应的基础信用等级中。

2.对其他几个问题的说明

一是以前述的理论基础为依据,本文选取了单笔发行规模、债券信用评级、发行人的控股人性质和区域等变量来分析主承销商的承销行为方式。二是如果按所有的省级行政区划进行区域划分,会导致数据过于分散,影响分析结果,为此本文采用了国家统计局对东中西部进行分类的方法,将区域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是从数据的预处理情况来看,单笔债券发行规模在5亿元、10亿元、15亿元等数量点的情况比较多,根据这一特征,本文以这些数量点为分段点,对单笔发行规模进行分段。四是根据前面的理论基础,本文将主承销商分为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交通银行。对以承销团方式进行主承销的债券,我们以其排名第一位的主承销商作为区分依据。

在以上数据归并及分类的基础上,本文根据相关数据,得出如下表1所示的主要分析结果。

表1:银行间债券市场主承销商所承销公司信用类债券特征的统计分析

Panel A: 政策性银行担任主承销商的公司信用类债券特征(共305只)

1.单笔发行规模(亿元)100亿以上50-10040-5030-4020-3015-2010-155-100-5

占比(%)1.39 4.18 3.34 7.52 11.70 6.13 17.27 31.75 16.71

2.债信评级AAAAAABBBBBBCCCCCC

占比(%)64.95 35.05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3.发行人性质中央

国有企业地方

国企集体

企业民营

企业中小

企业外资

企业中外合资企业

占比(%)28.33 55.28 0.28 8.89 3.33 0.56 3.33

4.区域东部中部西部

占比(%)55.92 17.63 26.45

Panel B:国有商业银行担任主承销商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分布特征(共1720只)

1.单笔发行规模(亿元)100亿以上50-10040-5030-4020-3015-2010-155-100-5

占比(%)6.62 7.08 3.57 7.13 13.24 7.48 16.24 24.08 14.56

2.债信评级AAAAAABBBBBBCCCCCC

占比(%)81.22 18.43 0.00 0.35 0.00 0.00 0.00 0.00 0.00

3.发行人性质中央

国有企业地方

国企集体

企业民营

企业中小

企业外资

企业中外合资企业

占比(%)41.83 38.86 0.61 13.21 0.92 1.84 2.71

4.区域东部中部西部

占比(%)75.56 12.60 11.83

Panel C:股份制商业银行担任主承销商的公司信用类债券特征(共2397只债券)

1.单笔发行规模(亿元)100亿以上50-10040-5030-4020-3015-2010-155-100-5

占比(%)0.53 2.75 1.73 4.62 11.08 8.00 22.11 41.57 7.61

2.债信评级AAAAAABBBBBBCCCCCC

占比(%)78.12 21.80 0.00 0.00 0.00 0.08 0.00 0.00 0.00

3.发行人性质中央

国有企业地方 国企集体 企业民营 企业中小 企业外资 企业中外合资企业

占比(%)20.48 61.08 0.45 12.10 1.34 1.78 2.78

4.区域东部中部西部

占比(%)66.46 17.03 16.51

Panel D:城商行与农商行担任主承销商的公司信用类债券特征(共260只债券)

1.单笔发行规模(亿元)100亿以上50-10040-5030-4020-3015-2010-155-100-5

占比(%)0.00 0.66 0.66 0.99 3.64 6.62 12.91 32.78 41.72

2.债信评级AAAAAABBBBBBCCCCCC

占比(%)80.38 19.62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3.发行人性质中央

国有企业地方

国企集体

企业民营

企业中小

企业外资

企业中外合资企业

占比(%)25.97 55.19 0.32 10.06 6.49 1.30 0.65

4.区域东部中部西部

占比(%)88.24 7.19 4.58

Panel E:证券公司担任主承销商的公司信用类债券特征(共1478只)

1.单笔发行规模(亿元)100亿以上50-10040-5030-4020-3015-2010-155-100-5

占比(%)1.77 2.85 1.36 2.99 12.43 16.30 32.61 26.97 2.72

2.债信评级AAAAAABBBBBBCCCCCC

占比(%)29.01 69.84 1.15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3.所有权性质中央

国有企业地方

国企集体

企业民营

企业中小

企业外资

企业中外合资企业

占比(%)15.01 79.14 0.41 3.33 0.95 0.48 0.68

4.区域东部中部西部

占比(%)60.19 20.18 19.63

数据来源:wind

(三)统计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发现主承销商在债券承销过程中的行为差异:

一是从单笔发行规模来看,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较大,其资产规模与其担任主承销商的单笔债券发行规模大小成正比,与理论假设相符。但在证券公司承销的债券中,单笔发行规模较大债券的发行占比也相对较大,这可能是因为尽管证券公司资产规模小,但资本金与其资产相比较大,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因而单笔发行规模较大债券的发行占比也相对较大。

二是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更倾向于选择具有AAA、AA和BBB级信用评级的发行人,其中只有国有商业银行选择了具有BBB级信用评级的债券发行人;证券公司更倾向于选择信用评级为AAA、AA和A级的企业。这与文献中相关理论研究的结论存在差异,笔者认为其原因可能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阶段我国债券市场中的发行人等级总体较高,区别不大;二是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大,且具有广泛的分支机构和客户基础,能广泛选择包括一些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且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强。

三是从债券发行主体的企业性质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商业银行更多承销了中央国有企业所发行的债券,其他三类机构更多地承销了地方性国有企业所发行的债券。与其他类型的承销商相比,城商行为中小企业承销债券的比例最高,这一结论与理论研究中地方性商业银行倾向于服务本区域的结论基本相符。

四是从地域特征来看,与其他类型的承销商相比,政策性银行承销西部地区债券发行的占比最大,这可能是由于政策性银行的大量业务位于西部地区,从而更了解西部地区企业。其他各类主承销商对地区的选择也都基本上与这些机构接触该地区的程度多深相关,呈现相应的地域特征。城商行承销东部地区债券发行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各类机构,这与其业务范围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的特征一致。

完善我国主承销商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统筹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的政策方针。深化债券市场层次,优化融资主体结构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手段。由于相关市场管理部门并不擅长于了解企业以及信息不对称,完成这一使命需要依托于主承销商发挥更大的作用。从以上理论与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存在信息搜集与处理方面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主承销商会选择其相对熟悉的信息搜集与处理方式来甄别发行主体。基于此,本文初步提出完善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主承销商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1.使银行间债券市场主承销商成员多样化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不同主承销商的承销意愿之间存在差异。为此,丰富的主承销商层次就成为优化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主体结构的重要条件。城商行的主承销行为更具有支持地方经济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特征。因此,可以依据地方性金融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承销经验和能力、分销渠道和客户基础这三个方面的综合实力,来稳步增加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担任主承销商的比重。

2.完善主承销商的考核机制

在放宽入口的同时,应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可以包含以下方面:一是考核主承销商承销的债券余额与其资本金或经营利润的比例,将主承销业务可能带来的风险控制在其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二是考核主承销商开展主承销业务以来,对其所担负义务的履行程度和行为的合规性。

3.营造更为公平的制度与竞争环境

建议在主承销商成员多样化的基础上,营造更为公平的制度与竞争环境,以促进主承销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更优的市场层次,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注:1.本文仅为个人研究,不代表所在单位观点。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责任编辑:印颖 夏宇宁

参考文献:

[1]时文朝.公司直接债务融资研究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Allen N. Berger and Gregory F. Udell.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 Firm Finance.The Journal of Business,July,1995,Vol.68,No.3,351-381.

[3]Allen N. Berger,Gregory F. Udell.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795, December 2005.

[4]Hans Degryse,Patrick Van Cayseele. Relationship Lending within a Bank-Based System: Evidence from European Small Business Data.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0,Vol.9,No.1.

[5]Jeremy C. Stein.Information Production and Capital Allocation: Decentralized Vs. Hierarchical Firms[M].2002.

[6]M.Faccio.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6,96,369-386.

中国银行类上市公司财务资料分析 篇4

对银行财务资料进行分析的目标是为了全面、客观的评价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为财务控制和财务决策提供基础, 为银行的发展作出较好的决策。然而因为财务分析主体是一个多层次构成的体系, 所以, 各主体与公司的利益关系不同, 进行财务分析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 财务分析的目的、内容和结果也不尽相同。

当前财务资料分析中, 大部分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即了解公司的偿债能力、资产周转状况和盈利能力, 进而通过对形成原因的分析, 决定如何进行财务控制和财务决策, 使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本文通过对中国目前八家上市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财务资料的收集, 运用两种分析方法对银行的财务资料进行分析。笔者希望能够推陈出新, 在对银行财务资料分析的同时有所进步。

二、传统会计指标分析

综合已有的研究文献, 本文选取的指标体系由能够反映银行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增长能力、现金流动性、资本支出能力和偿债能力的综合指标构成。在模型中这五种能力将分别通过五个指标来体现: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净利润现金含量、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资本充足率。

在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净利润现金含量和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四个方面,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表现要优于国有商业银行。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增长动力、流动性都要普遍比国有商业银行好。但是在资本充足率方面, 国有商业因活动表现则略胜一筹。资本充足率是指银行自身资本和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 代表了银行对负债的最后偿债能力。资本充足率较高, 则说明银行的偿债能力较强。取该指标近三年的平均值可以发现, 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全部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银行偿债能力较大, 对于投资者来说风险较小。由此可见, 国有银行确实比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雄厚, 国家的支持较多, 偿债风险较低。

三、EVA方法的应用

1.EVA估算模型简介。EVA传统测算模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估算企业价值 (EV) 。EVA是一种形式特殊的企业剩余收益 (RI) , 剩余收益指的是从会计收益中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下面利用剩余收益和财务管理中的企业价值的计算公式推导EVA估算模型。假设企业在t期的股息为Dt, 资本成本为WACC, 企业账面价值为Ct, 则企业在t期的会计利润为Pt、剩余收益RIt分别为:

企业在0 时期的价值EVO为:

EVA是一种特殊的RI, 故我们可以将上式中的RI换成EVA, 但由于其特殊性, 在变换公式的同时, 必须要对EVA进行相关会计调整, 变换为EVA估算企业价值的模型:

2.EVA中的引入因素。EVA价值管理体系与传统会计指标评价体系的基本区别在于, 传统会计指标评价体系只是单纯从会计指标出发来评价企业, 而EVA价值管理评价则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来评价企业价值, 在考虑到资本机会成本的基础上, 指导企业管理者以最小的成本来创造最大的财富。EVA传统测算模型可以表述为:

EVA=NOPAT-WACC×C

其中NOPAT为税后净营业利润, C为资本成本, 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两部分, WACC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从上述EVA的基本计算公式可以看出, 只有当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大于资本成本, 即大于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之和时, EVA才为正数。这时, 企业股东的价值才能增长, 因此企业的价值才能够扩大, 由此能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富创造的情况。EVA的计算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变量:税后净营业利润 (NOPAT) 、资本成本 (C) 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WACC) 。 (1) 税后净营业利润。税后净营业利润是指在不涉及资本结构的情况下, 公司经营所获得的税后利润, 即全部资本的税后投资收益。

NOPAT= 息税及摊销前营业利润+ 股息收入-EVA所得税- 折旧+NOPAT调整事项

在保证对结果不产生影响的前提下, 本文在计算NOPAT的过程中, 只进行了两项调整:加上非营业收入, 减去非营业支出。这样就得出了八家银行三年的NOPAT。 (2) 资本成本。资本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和使用资本时所付出的代价, 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其中债务资本就是指债权人提供的短期和长期贷款, 对银行来说主要就是客户存款, 而股权资本就是所有者权益。

C= 债务资本+ 股权资本。 (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资本成本体现的是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概念, 资本成本率则反映了股东和投资者对投入资本所要求的最低回报率。公司资本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债务资本融资和股权资本融资, 因此公司的资本成本主要体现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WACC) 的计算。

WACC= (债务资本成本率×债务占总资本比例) × (1- 税率) + (股权资本成本率×股权占总资本比例) 1债务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指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债务, 债务资本成本是指税后成本, 反映债务融资的边际资本, 我国上市企业债务融资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 故税前债务资本成本率可以参考5 年期贷款利率:债务资本成本率= 税前债务资本成本率× (1- 税率) 2股权资本成本率。股权资本成本率 (Re) 反映的是普通和少数股东权益机会, 一般采用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 即:

Re=Rf+β× (Rm-Rf)

Rf为无风险利率, 在此以央行公布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Rm为市场平均报酬率, Rm-Rf则表示风险溢价, β 表示企业股价相对于整个市场的风险指数。

3.EVA测算结果及分析。在假设各家银行的现金流稳定的前提下, 根据财务报表中各项的说明和我国对会计准则的规定, 具体计算EVA时拟设以下条件: (1) 2010 年—2012 年企业所得税为25%。 (2) 在NOPAT的计算中, 为了简化过程, 本文只进行营业外支出和营业外收入两个科目的调整。 (3) 本文拟以5 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来估计无风险利率, 当前Rf=3%。借鉴国内知名学者刘永涛先生对证券市场系数 β 的研究, 估计我国金融行业 β系数为1.089, 风险溢价为4%, 计算得出的股权资本成本率在2010 年—2012 年不会发生变化。

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WACC:1股权资本成本率Re=Rf+β× (Rm-Rf) =3%+1.089×4%=7.356%。2债务资本成本率:银行的主要融资来源于一般居民的储蓄, 故将其融资成本看作各银行当期的利息支出, 即税后债务资本成本率= 利息支出/债务资本。3债务资本占总资本比例= 债务资本额/ 总资本占用额。4股权资本占总资本比例= 股权资本额/ 总资本占用额。

四、结论及建议

1.结论。通过两种方法的分析发现, EVA展示出了一种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评价结果。EVA在传统指标难以描述银行未来的发展状况时, 可以很好地显示其补充作用。EVA不仅考虑到了易于被忽视的股权资本成本, 而且更能从长远角度分析银行未来的发展前景。结果显示, 各家银行的EVA都是负数, 这说明在貌似良好的银行经营环境下, 其实大多数银行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透支资本。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情况要好于国有商业银行。引入EVA分析方法尤其对以下三类人群有重要作用。

管理者:对银行的管理者来说, EVA数值为银行确立了长远的发展目标。管理者为了稳住股东长期持有本银行的股票, 不能一味地只顾眼前利益的利润, 应该多挖掘一些不损害或少损害银行股东资本的利润。它使得管理者通过这一个简单的EVA数值就能够评价出银行近期发展的态势, 并为将来的发展作出决策。对他们来说, EVA的出现能够有效地解决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 在对银行的经营发展方面会确定好更加一致的目标。管理者为银行实现的EVA增值越多, 股东的收益也就越多。此时, 管理者同所有者之间关于利润指标的纷争和利润包装已经失去意义。因为实际上EVA已经使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达到了统一, 这就会促使管理者像所有者那样采取行动, 既能增加股东财富又能少损害股东利益, 使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

股东 (大股东和小股民) :大股东是银行的大额持股者, 小股东是银行的小额持股者。为了有效地增加股东的财富, 激励银行的投资者关注自己在公司的财富增长情况, 采取何种指标来作为银行的财务目标正是关键所在。由于单一的会计指标很难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因此我们需要确立一种由许多指标共同构成的会计指标体系。但是众多指标的确立可能又会出现企业发展与经营决策不协调等问题。而EVA评价体系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它可以将企业的多个目标紧密的联系起来。EVA就是一个数值, 如果是正值, 说明该银行发展较好, 数值越大越好, 直观地激励股东长期持有该银行的股权;如果为负, 则说明该银行存在透支股东资本的问题, 负数越大问题就越严重, 是否需要长期持有该银行的股票, EVA数值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银行存款者:存款人将剩余资金存入银行是为了获取利息收益, 如果某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足, 则说明其偿债能力较差。但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能反映该银行的长期发展潜质, 因此引入EVA数值可以充分反映该银行资本利用率情况, 如果EVA数值是正值, 且该数值越高, 说明该银行发展前景越好、偿债能力越强, 存款人无需担心该银行被挤兑的问题。

2.建议。 (1) 将EVA纳入银行财务资料评价体系。EVA作为一种新兴的财务方法, 在国内还未得到大范围的运用。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和排名对比可以看出, EVA在传统指标难以描述银行未来的发展状况时, 可以很好地显示其补充作用。这样的评价体系也符合当前所寻求的“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商业银行更加合理地规划其未来的发展。除了将EVA纳入商业银行外, 还可以逐渐扩大其适用范围, 使EVA逐步进入到央企、国企、民企等企业的财务分析中去。 (2) 优化资本结构。EVA价值管理体系要求上市商业银行强化资本成本意识, 注重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来降低资本成本。由于EVA将资本成本的概念引入了对业绩度量的考虑范畴之内, 对银行而言, 在补充资本金的各种渠道中, 就需要考虑融资成本, 将融资成本最小化作为选择融资方式的条件之一。对上市银行而言, 需要结合资本质量、筹资成本、发行周期等因素, 确定合理的筹资渠道和方式。通过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 可以优化融资结构, 并进而为后续的价值创造和市值最大化创造良好基础。 (3) 建立基于EVA的绩效考核机制。基于EVA的绩效考核体系, 能使银行各层级的员工都为企业所有者即股东着想, 使他们从股东价值增长的角度长远地开展工作, 并根据价值创造的贡献而获得相应的报酬。在EVA奖励制度下, 银行员工为了给自身谋取更多利益, 唯一途径就是为股东创造更大的财富。通过这种方式就实现了员工利益和股东价值的统一。银行员工创造的EVA越多, 获得的相应奖励也就越多。以EVA增加作为激励报酬的基础, 正是EVA体系蓬勃生命力的源泉。

参考文献

[1]陈凯.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评析与财务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 2012 (6)

[2]方文俊.浅议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框架与方法[J].中国证券期货, 2012 (4)

[3]林文杰.EVA价值管理体系及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 2012

[3]陈凯.经济发展与国有银行利润效率[J].上海经济研究, 2011 (10)

[4]吴晓云, 王峰.银行战略群组的新业务战略对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 2012 (9)

[5]简泽.银行债权治理、管理者偏好与国有企业的绩效[J].金融研究, 2013 (1)

[6]樊彩霞, 刘欣华, 刘小军.新编会计学原理[M].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7]黄达.金融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8]Greene W.H.Econometric Analysis[M].7th Edition.New York University, 2011

银行类上市公司 篇5

1、申请个人二手房贷款的借款人条件

(一)年龄在18岁以上65岁以下、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收入证明、无不良征信记录、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借款人已经支付了符合规定的首付款;

(三)贷款年限加借款人年龄不超过65岁;

(四)借款人的职业和经济收入稳定,具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如:老师、律师、医生、国家公务员、大型企业正式员工等。

(五)有贷款人认可的有效担保;

2、申请个人二手房贷款须提供的资料

(一)借款人身份证、户口簿或有效居留证明以及婚姻状况证明的原件/复印件;

(二)借款人收入及财产证明(如工资卡、存折、存单、税单、有价证券、房产等);

(三)财产共有情况;

(四)家庭月收入情况;

(六)购房合同原件;

(七)购房发票(首期款)原件及复印件;

(八)贷款银行存折原/复印件;

(九)贷款银行和担保公司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3、按揭申请办理流程

买方提交按揭申请

银行批复

与银行签定《借款合同》

产权过户

办理抵押登记7个工作日

放款

4、提前还款流程

(一)提前还款须准备的资料

1)房屋产权证明

2)申请人身份证及共有权人身份证

3)《提前还款申请书》《他项权利登记申请表》

(二)提前还款流程

申请人向银行提出提前还款申请

银行内部审批并出具剩余房款单据

申请人将剩余房款打入银行还款存折

申请人填写《他项权利登记申请表》在银行盖章后将所有资料递交到房地局7号窗口

↓3个工作日

6号窗口领证

5、按揭税费有那几种?

1)、印花税:5‰

2)、抵押权证费:组合贷款200,公积金贷款100

3)、评估费:300-500/单,50万以下300,50-100万/500,100万以上0.1%

4)、保险费:保险利率0.52‰*贷款年限

5)、按揭代办费:300-500元/单

6)、抵押登记费:贷款额的2‰

7)、工本费:20元

8)、担保费:1500元/笔,贷款额超过10万的超出部份按5‰计算

6、什么是住房公积金

银行理财:结构类产品当关注 篇6

从收益率来看,虽然只有不到1%的产品到期未能兑现预期收益率,但8000余款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到期收益率(年化)仅有2.84%,仅略高于2010年两次加息后2.7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

2011年,抗通胀仍是不变的理财主题,挂钩大宗商品在内的结构性产品发行量会增多,其挂钩对象的风险类型和所在地域也将更为广泛。

债券与货币类产品依然是主力

随着银信合作理财业务尤其是信贷类产品的监管从严,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逐渐成为信贷类产品的替代者。2010年12月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已占据市场7成以上的份额,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绝对主力军。此类产品设计简单,易于理解且产品风险较低,几乎都能兑付预期收益率,颇受投资者青睐,成为众多投资者资产配置中低风险类型资产不可或缺的选择。可以预见,2011年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仍将保持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上的优势地位,全年市场份额预计将超过50%。

稳健性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望上涨

2010年我国CPI指数上涨迅速,预示着2011年我国仍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种种迹象表明新的一年市场将充斥着对加息的预期。

对于银行理财市场,存贷款利率上调将直接促进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上涨,特别是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信贷类、票据资产类等稳健性产品将体现得尤为显著。从历次利率调整的影响来看,这些稳健性产品均会呈现跟随效应。2011年在市场加息声中,以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为主的稳健性理财产品的发行预期收益率有望进一步上涨,将增强此类产品的吸引力。

中高端理财创新空间充满想象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高端理财领域不断开拓,私人银行、贵宾理财、VIP客户及财富管理等字眼频频亮相各大商业银行,银行“嫌贫爱富”心理愈发强烈。

2010年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针对高端客户发售及专门面向私人银行客户的理财产品共计2784款,占发行总数的28.05%,产品款数和市场份额均较上一年度呈爆发式增长。

富裕人群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普遍较高,高风险理财产品对于此类客户比较合适。监管层政策法规也印征了此观点。2009年7月银监会规定银行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境内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同时不得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份,但是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高资产净值客户不受上述限制,商业银行投资于股市的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目前投资门槛普遍在20万元以上,面对的多为中高端理财客户。

2010年72号文鼓励银信合作业务中信托公司自主投资,并且引导信托公司发挥其投资范围广泛、运作模式灵活、创新空间广阔的优势,在新兴产业领域开拓发展。银信合作模式正好为中高端理财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主要体现在投资渠道的多样化。目前的中高端理财产品不仅局限于股市,且在艺术品、实物黄金、高档酒等高端价值实物上均有所涉及。

由此可见,2011年中高端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与规模都将强劲增长,同时中高端理财产品的创新将充满想象,灵活多变的投资渠道让人耳目一新,结构化产品设计与直接投资的运作模式更为丰富多样。

期限选择:依旧宜短不宜长

银行二次加息消息发布后,投资日期仅为数天的短期甚至超短期理财产品有望成为市场热点。财汇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2月26日央行二次加息起至2011年1月4日,各家银行已经发行了257只理财产品。其中超短期理财产品总计84只。如果按照预期收益率来看,最高年化收益率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6%、5.5%、5%。在47只期限少于30天的超短期理财产品中,有超过35只产品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超过3.55%,占总数的61.4%。如农行“金钥匙·安心得利”理财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5万元认购门槛,期限2天,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3.40%。

目前,银行新发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普遍高于加息前,特别是一些信托产品和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上调明显。加息通道开启后,很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都会随着利率的调整而变化,应尽量选择投资期比较短的理财产品。一旦加息,便于转而购买收益更高的新发产品。相比之下,长期投资意味着锁定了之前相对较低的收益,而无法分享到加息带来的利益,绝非明智之举。

结构性产品有望获益于

充裕流动性

受各国政府宽松经济政策尤其是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2011年全球货币流动性泛滥的问题依然不可小觑。此种背景下,货币推升出来的资产价格泡沫化问题将继续引人关注。大宗商品市场将成为这些流动性资本的“获利场”,大宗商品价格将可能继续遭受推动。

大宗商品受到市场资金关注后,挂钩于大宗商品及其相关资产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也将受到投资者的注意。若将结构性理财产品粗略地划分为看涨型和看跌型两类,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多设计为看涨型。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将利好挂钩于黄金、原油、农产品、贵金属等商品及相关资产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同时银行也会根据实际市场需求而加大对该类产品的研发和推出。

随着各商业银行以债券类为投资对象的银信合作产品发行量不断增加,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余额不断增加,分母不断做大。融资类业务中的信贷类产品发行量可能出现回升,虽然不可能重演2009年占据银行理财市场半壁江山的历史,但发行绝对数量的增多,还是提供了相对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机会。此外,部分信贷类产品在说明书中明确了加息情况下会相应上调收益率的条款,量不太多但收益率较高的信贷类产品仍会受到青睐。

普益财富分析师方瑞表示,2011年全球市场的主导因素将是经济持续复苏和流动性充裕。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会表现出资产价格的继续上涨,包括股票和大宗商品在内的风险资产的价格被推升。在这种情况下,挂钩于股票的结构性产品发行量可能增加。

银行类上市公司 篇7

各国金融体系不可否认的最重要的主体之一即为商业银行。当经济不景气在全球蔓延的同时, 面临着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巨大压力情况下, 我国的金融体系面对的是日益严峻的考验。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和经营有了更高的要求———使商业银行不得不持续调整其经营观念, 不断寻找新的管理方案, 在金融风暴中不断提升自身运营能力。资产是银行的基础, 好的资产对于银行的运营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对于银行资产状况的分析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已经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如[3,4,5]。

本文搜集了5家国有银行 (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 以及其他11家商业银行 (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 的半年报, 选取股东权益率, 资本充足率, 存贷比,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资产总额, 净利润这6个影响指标, 由于这些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所以采取可以对指标进行降维的因子分析, 并利用因子得分进行聚类, 将这16家上市银行分成两类。

1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简介

因子分析由Charles Spearman提出, 因子分析属于多元统计中降维的一种统计方法, 它的目的就是要减少变量的个数, 用少数因子代表多个原始变量。因子分析是通过对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 找出能表示原始变量的少数几个因子, 使得少数因子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然后根据相关性的大小将原始变量分组, 使得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 而不同组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低。

因子模型如下:设Xi, (i=1, 2, …, p) 为p个变量, 若:

称 (F1, F2, …Fm) 为公共因子, 是不可观测的量, 它们的系数称为因子载荷阵。εi是特殊因子, 是不能被前m个公共因子包含的部分。且该模型满足:cov (F, ε) =0, 即F与ε不相关;

因子得分的计算:假设选取了n个因子F1, F2, …Fn, 因子得分计算方法是:用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做权数, 对每个因子进行加权, 然后加总, 即, λi为第i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分层聚类分析的思想是:最开始时, 将每个样品独自聚成一类, 假如有n个样品就有n类, 把距离较近的两个样品化为一类, 聚成n-1类, 再把剩下的最近的两类化成一类, 聚成n-2类, 这样下去, 最后合并为一大类。

2 上市银行资产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

本文参照相关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各个银行2013年半年报中的有关资产的指标确定了如下指标体系:X1-股东权益率, X2-资本充足率, X3-存贷比, X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X5-资产总额, X6-净利润。选取的样本为五家国有银行和十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2.1 因子分析及其结果

从表1看出, 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为92.765, 伴随概率P<0.01, 说明相关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性差异, 同时KMO值为0.521, 表示各个变量间有较强相关性, 适合建立因子模型。

从表2中看到前两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1.690%, 因此选取2个主因子进行分析。

使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 得到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表3) 。令主因子分别为F1, F2。由表可见, X1, X2, X4在第一个因子上载荷较高, 所以F1可表示资本的充足性, 称为“充足性因子”。同理, F2中X3, X5, X6在第二个因子上载荷较高, 所以F2可表示资产利润, 称为“利润因子”。

利用表4可以得到因子得分函数:

在计算因子得分的基础上, 根据其方差贡献率与两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之比对得分进行加权汇总, 得到各商业银行综合得分公式:

根据综合得分对样本排序得到表5:

由表5各个银行的综合得分可得出以下结论:1) 建设银行在充足性因子F1上得分较高, 说明其资本充足性较好。其资本充足性高的主要原因是获得政府注资使得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2) 中国银行在利润因子F2上得分高, 说明其利润获得的能力较强。而综合资本充足性和盈利能力来讲, 也是建设银行在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方面做得最好。总分F的排名既取决于充足性因子的得分高低也取决于利润因子。F1是商业银行衡量资产的一个核心指标。它既量度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否妥当, 又反映了商业银行在经受坏帐损失风险的同时能正常营运、盈利的能力。所以资本充足性越高, 商业银行所能承受违约风险的能力就越好。尽管从利润的角度看, 高的资本充足率意味着商业银行在开展资产业务时的资本的支持数量相对较多。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 首要原则就是安全, 盈利性是后来才考虑的问题。因此虽然各商业银行资产状况并不平衡, 但其总体情况受资本充足性影响非常大。

2.2 对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

对因子得分进行分层聚类, 由图1分析, 根据充足性因子和利润因子可以将样本银行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

第二类:中国民生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

第一类中主要是5家国有银行和中信银行, 第二类是其他10家商业银行, 这主要是因为国有银行的资本支持数量相对较多, 再加上妥善的经营管理, 相对来讲自然比其它银行经营绩效更好。因此才能归为一类。

3 结论与建议

(1) 增加银行资产流动性

中国银行业现在所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流动性风险问题, 流动性风险是由于存贷款期限结构失配而形成的。2002年起新经济周期开始以来, 银行的中长期贷款所占的比重急速上涨, 原来为商业银行所用的流动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的修改。于是, 如何针对流动性缺口进行融资, 如何为了获得较高的流动性而开展投资等等成为银行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加强资本充足率的监管

近几年, 为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国家也在积极采取措施。虽然依靠国家的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其中主要是国有的5大银行, 但是总体来看仍不乐观。商业银行要想提高资本充足率可以通过增加资本和减少风险加权总资产来实现。

(3) 优化资本结构

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将风险分散。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 外资金融机构逐渐进入我国银行业, 使商业银行加速了在制度以及管理上的改革和创新。引进机构投资者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商业银行间相互持股。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 各个金融机构可通过证券机构的投资基金等间接持有商业银行股份。

参考文献

[1]朱建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2]米红, 张文璋.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M].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0.

[3]王一栋.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上市银行面板数据分析[J].商业经济, 2012.

[4]江涵, 翟晓东.商业银行资产状况的因子分析——以国内部分上市银行为例[J].现代商业, 2011.

银行类上市公司 篇8

随着内部控制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 以及公司高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识的深入, 致使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2011年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主板100强中银行类的上市公司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共计三家, 占总上市银行总数的18.75%。受监管严格的金融保险业仍居于所有行业之首, 其中金融保险业中的内部控制指数的前10强中的上市公司中就有8家是银行。从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实可见, 银行类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都要优于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

虽然银行类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都要优于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 但是由于现时的货币政策, 资金的供需关系一直处于一种不乐观的形势之中, 这就成为了银行职务犯罪的主要动因。例如:2011年中行内蒙古分行案、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等多起犯罪案发生。所以, 加强内部控制、严守风险底线、提升服务水平、助力实体经济才是银行业发展的硬道理。因此, 以2010 -2011年共计15家银行为研究样本, 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分析探讨银行类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内部控制有效性以及公司绩效三者的关系。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无论是现实企业还是学术界都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从关注极少转变到了重点关注, 并且有了一定的研究的成果, 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的理论分析、内部控制的评价主体、内部控制的评价对象层次以及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等方面。理论分析上:李晓燕、田也壮 (2008) 吸取国外的先进理念, 以《企业财务通则》为理论基础, 结合中国的国情, 将内部控制评估的标准和内部控制的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 建立了适用于我国的内部财务控制有效性的评估标准。评价主体: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主体是指谁需要对客体进行评价。何芹 (2005) 从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师、管理层三个不同的评价主体出发, 对内部控制评价目标、范围、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 研究的主要贡献是提出评价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林钟高、王书珍 (2007) 为了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量化的研究, 故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 (ICI) 来评价, 但文章中存在一定的不足, 即忽略了像是企业文化等这样影响内部控制的重要的因素的作用。陈汉文等 (2010)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模型, 并对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董美霞 (2009) 以中国联通公司为例,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建立了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韩传模、汪士果 (2009) 在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引入层次分析法, 进而建立基于风险导向和示意结构的内部控制递阶层次模型, 为整合单项控制措施的模糊评价结论提供理论基础, 并可以直接为企业自评和注册会计师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方便快捷的新工具。

研究资本结构和公司绩效文献很多:张红军 (2000) 以1997年12月31日以前在沪、深上市的385家发行A股的公司为研究对象, 股权集中度和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徐莉萍、辛宇、陈工孟 (2006) 都通过实证验证了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业绩存在正相关关系。郭春丽 (2002) 以1997年上市的207家公司为研究对象, 并选取该公司的2000年的数据为样本, 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但是, 施东晖 (2003) 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 研究结果却显然不同, 二者之间存在的是U型关系。然而于东智 (2002) 采用1997-2000年全部上市公司的数据资料为研究样本, 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 对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业绩之间存不不存在倒U型的关系, 取决于股权集中的衡量指标, 若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来表示的股权集中度, 那么两者之间不存在倒U型关系, 若以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衡量的股权集中度, 那么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综合现有的研究结论发现, 由于业绩衡量指标的差异和股权结构内生性导致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研究结论。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 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保障公司的财产安全, 减少财务舞弊事件, 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银行类上市公司的特殊性, 所以内部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银行业非系统风险的发生的概率, 同时也可以提高公司应对系统风险的能力。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Hl: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内部管理监控系统, 其作用的发挥与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股权配置紧密相联。通过学者们的大量研究, 可知股权集中度和公司绩效之间存在以下几种的关系:正相关、倒U型关系和U型关系等。结论的矛盾主要因为选用的研究样本不同, 采用的方法不同, 衡量变量的指标不同等。因此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适度的股权集中还是有利于提高公司业绩的, 但Lambert等 (2006) 通过研究发现, 股权高度集中会助长内部人控制行为的泛滥。这就说明过高企业的股权过于集中, 会出现“大股东掏空” 行为。综上分析可知股权适度集中可能会使内部控制更易于做出决策, 但是过高的股权集中度也可能使内部控制易于形式, 实质却失去其监督的功效。因此建立如下假设2:

H2a:内部控制与股权集中度显著正相关。

H2b:内部控制与股权集中度显著负相关。

巴塞尔委员会于2006年2月在其发布的《加强银行的公司治理》中强调:“当银行股权结构不透明或制衡银行内部人或控股股东的不当行为或者影响的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时, 公司治理将面临独特的挑战。委员会无意暗示控股股东的存在是否合适。实际上, 控股股东能够成为银行有益的资源。”股权集中度过高时, 大股东对于公司的内部控制具有决定权, 存在着通过对制度设计、执行甚至监督机制的操纵以攫取私人利益的动机, 进而影响到公司绩效。同样, 股权集中度较低时, 内部控制的监督制约功能得以很好发挥, 对于全体股东往往具有更大的约束力, 能够激励管理层勤勉尽职, 大股东以权谋私的可能性较小, 继而可以提高公司绩效。基于以上缘由, 本文提出假设3:

H3:内部控制、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存在传导关系。

4 研究设计与数据选取

4.1 样本选取

本文选用截至2011年12月所有在我国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上市的银行共16家为研究对象, 手动从新浪财经网和各家上市银行网站上收集其公司的年度审计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董事会公告, 监事会公告, 公司规章制度、关联交易披露, 重大事项披露报告等定期和临时的资料数据。

经过整理, 剔除公司财务数据披露不全的样本公司及在相关指标上出现极端异常值的样本公司, 最终本文选择了2010 -2011年共计15家银行的数据。其中2010年14家, 2011年15家。

4.2 变量定义

基于前述假设, 设置各自对应的变量。见表1。

4.3 研究方法

本文根据假设建立联立方程如下:

ROA=α0+α1Cindex+α2Size+α3Lev+ε (1)

CR=α4+α5Cindex+α6Size+α7Lev+α8Growth+ε (2)

ROA=α9+α10Cindex+α11Size+α12CR+ε (3)

5 实证结果及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经过整理, 来源于新浪财经网和各家上市银行网站的2010-2011年的15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共计29个, 具体各指标描述统计结果如下:

5.2 相关性分析

通过变量自相关矩阵, 可以看出银行类上市公司规模越大其内部控制有效性往往越高。其次, 银行类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 股权集中度就越高, 并且股权集中度高的银行类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就很好, 这说明大股东有绝对的控制权, 内部控制更易于做出决策。

5.3 回归分析

通过建立联立方程, 研究内部控制、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结果如下:首先观察内部控制指数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结果可见在显著性为10%的显著水平上, 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根据表4可见内部控制水平平均每提高1%, 银行类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就会平均增加0.001%。

注:**表示在10%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表示在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R21是式1回归拟合度。R22是式2回归拟合度, R23是式3回归拟合度。

其次, 内部控制水平和股权集中度在5%水平上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系数为0.008, 这与吴益兵等 (2009) 年的结论正好相反, 对于银行类上市公司来说, 资本集中度高会使银行类上市公司更有利作决策, 这也说明了银行类上市公司有着异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殊性。再次, 若不考虑内部控制和公司规模的影响, 银行类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 其显著水平为5%。与此同时, 在该显著水平的基础上, 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指数从0.00001上升至0.000014, 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指数与公司绩效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由于模型拟合度越来越好, 这说明股权集中度是内部控制和公司绩效的中介变量。

6 研究结论

本文借鉴厦门大学内部控制课题组研究的先进思想, 选择不足30样本容量的银行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来探索内部控制, 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证检验可知资本集中度是内部控制水平与公司绩效的中介变量。由此说明银行类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高, 易于作决策, 较好的提高了内部控制水平, 这也正是为什么银行类上市公司高绩效的原因之一。但本文有不足之处, 在于内部综合指数是引用的, 而不是从内部控制的关键五个要素出发, 选择银行业上市公司的特征指标进行的分析, 所以构建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指标是以后该研究的继续。

摘要:以2010-2011年共计15家银行为研究样本, 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分析探讨银行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内部控制有效性以及公司绩效三者的关系, 实证结果发现:资本集中度是内部控制水平与公司绩效的中介变量, 并且证明内部控制水平和公司绩效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 望该结论能够为我国银行类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并为监管层制定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内部控制,股权集中度,公司绩效

参考文献

[1]李晓燕, 田也壮.持续改进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有效性标准的研究—基于组织循环理论的分析框架[J].会计研究, 2008, (5) .

[2]何芹.内部控制评价的比较分析[J].财会通讯, 2005, (11) .

[3]林钟高, 王书珍.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 2007, (4) .

[4]陈汉文.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 (2009) :制定、分析与评价[N].中国证券报, 2010.

[5]董美霞.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2009.

[6]韩传模, 汪士果.基于AHP的企业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J].会计研究, 2009, (4) .

[7]张红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及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 2000, (4) .

[8]徐莉萍, 辛宇, 陈工孟.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J].经济研究, 2006, (1) .

[9]郭春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J].经济管理, 2002, (6) .

[10]施东晖.转轨经济中的所有权与竞争——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 2003, (8) .

[11]于东智.转轨经济中的上市公司治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银行类上市公司 篇9

关键词:保本收益,理财产品,现状,问题

一、理财产品近年发展概况

近年来, 随着金融理财观念的更新, 全球金融服务的互相渗透, 使得中国也刮起了一股“理财”热浪。第一阶段:2004年8月之前。2000年9月, 中国人民银行改革外币利率管理体制, 随着该政策的出台, 外汇理财产品开始迅速发展, 并在以后的时间里一直处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主导地位, 但就整个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而言, 没有形成各家银行相互竞争的格局。第二阶段:2004年—2005年。这一阶段是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研发的摸索阶段, 这一时期没有明确的监管制度, 产品也相对简单, 主要以本外币债券及货币市场类为主, 2005年开始有商业银行尝试推出信贷资产类产品, 为客户提供了期限较长、收益率较高的固定收益产品。第三阶段:2005年—2007年。这一阶段监管机构明确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制度规范, 理财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在这一时期, 商行也加强了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紧密合作, 产品也由固定收益向浮动收益市场扩张;在全球金融市场泡沫繁荣和政策鼓励的大背景下, 结构性产品、证券投资类产品大量发行。第四阶段:2008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理财产品的研发和销售陷入低谷, 大量产品遭受亏损, 投资者损失惨重, 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开始回归理性, 对理财业务的发展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监管部门也加大了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提示和管理力度。第五阶段:2010年至今。2010年以来, 理财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步入正轨, 市场进入快速且稳健的发展时期。危机发生后, 中国政府出台的扩内需、保增长的措施, 再一次催生了理财市场的繁荣;通过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回顾可以看出, 我国的银行理财产品时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的一个缩影, 始终受到经济环境和监管要求的影响, 历经了先发展、后规范, 发展和规范并举的过程, 在新的监管要求、市场机遇和客户需求面前, 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着转变经营模式、创新产品设计、拓宽投资渠道等新课题, “创新—监管—再创新—再监管”的博弈将重复、动态地演绎下去。

二、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类型

对一些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的投资者来说, 即风险厌恶者, 若希望不亏本, 则应该选择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 就目前市场而言, 有三类比较适合投资者购买的保本收益类产品:人民币固定收益型产品、人民币结构型产品以及新股申购类产品。固定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就其实质来讲, 是以期限、收益等为关键要素设计若干产品, 并通过集合到的客户资金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央行票据等, 以此获得收益并反馈于客户的金融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也被称为结构性存款, 是最近几年逐渐兴起的理财概念, 它是指通过某种合约, 在客户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加入一部分衍生产品结构, 将理财收益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参数挂钩, 例如汇率、利率、债券、一篮子股票、基金、指数等。新股申购类产品的运作方式就是每当有新股发行的时候, 银行便募集资金集中申购, 新股上市后立刻套现, 并将本金和收益打回投资者账户。

三、北京地区银行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市场调研结果

(一)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回收的400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 基本情况如下:有178位男性, 占样本的45%;有222位女性, 占样本的55%;有47人在21—30岁之间, 占样本的11.75%;有153人在31—40岁之间, 占样本的38.25%;有169人在41—50岁之间, 占样本的42.25%;有31人在51—60岁之间, 占样本的7.75%;有11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 占样本的2.86%;有80人月收入在2000—5000元之间, 占样本的20.00%;有165人月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间, 占样本的41.43%;有144人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 占样本的35.71%;初中及初中以下有22人, 占样本的5.5%;高中或中专有38人, 占样本的9.56%;本科或大专有225人, 占样本的56.3%;本科以上有115人, 占样本的28.64%。以上比例基本符合样本控制要求。

(二) 被调查者对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情况分析

在400个被调查者中, 37%的人目前持有银行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 63%的人未持有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从被调查者的满意度来看, 有79.5%的人认为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在收益、风险等方面一般, 其次有9%的人认为很满意, 有7.25%的人次之, 认为不太满意, 最后有4.25%的人感觉非常不满意。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 被调查者中有78%的人进行过投资, 投资方式主要为银行储蓄和银行理财产品, 其次为债券、保险、股票、基金, 投资黄金、不动产、艺术品、文物及其他的人数相对较少。在全部的投资方式中, 银行储蓄占25%, 银行理财产品占21%。绝大部分人对投资持保守态度, 属于风险厌恶型, 大部分被调查者的投资结构单一, 投资品种有限, 投资金额较低, 这一现象与我国属于高储蓄型国家的特征相吻合。因此我们可以认为, 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市场还是比较有发展潜力, 但仍需要商业银行努力发掘潜在客户, 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并且, 持有者与未持有者几乎均占一半, 人数上没有明显差距, 说明银行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已经为大众所知。此外, 大多数人在实际购买后认为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差强人意, 仅有不到1/10的人感到满意, 还有一部分调查者对该种理财产品有颇多的不满。由此可见, 虽然银行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已经比较普遍, 但是在产品设计和实际操作上离投资者的期望还有比较大的距离。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 26%的被调查者倾向购买保本、收益固定的银行理财产品, 56%愿意购买保本、收益不固定的产品, 而可接受不保本、收益不固定的银行理财产品的人最少, 仅占18%。被调查者愿意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期限主要集中在1年以内, 其中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占19%, 1-6个月的占50%, 6个月-1年的占24%。而1-2年的仅占6%, 2年以上的仅占1%。因此, 为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倾向, 银行应多投入期限为1-6个月的理财产品。被调查者每月投资占其收入的比例在30%以上的仅有9人, 占总人数的2%;163人投资比例在10%-30%之间, 占总人数的41%。这说明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对大部分投资者还不具有特别强的吸引力, 大多数人对这一类产品持保守态度。

(三) 被调查者对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收益预期分析

被调查者对银行保本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主要集中在3%-5%。被调查者中, 有16%的人对银行理财产品能否获得预期收益很有信心, 8%的人没有信心, 71%的人半信半疑, 还有5%的人不在乎。

对银行理财产品获益抱有信心, 16%是一个比较可观的数字。我们认为, 暂且排除不在乎和没有信心的人, 还有71%的人对银行理财产品获益半信半疑。如果银行能够做进一步努力, 将这71%的消费者视为潜在客户, 提高这一部分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心, 使消费者心态由半信半疑变为完全相信, 将很大程度上扩大银行理财产品的消费市场。

(四) 被调查者的风险类型及态度

被调查者在投资中对于风险, 有23%的人偏好低风险保值增值, 22%的人偏好高风险高收益, 但是占据大多数的还是中等风险中等收益, 比例为55%。

银行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属于中低等级风险的理财产品, 尽管收益不算很高, 但是比较符合消费者的风险偏好, 所以不必为其风险不高不能很好地吸引消费者而担忧。但是从被调查者风险偏好的比例来看, 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与中等风险的理财产品相比较, 有一定的劣势。总之, 银行设置不同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 要根据不同风险偏好的消费者有针对性地设置并推广, 从而达到产品最优化。

对于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所存在的风险, 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A, 也就是为了避免风险, 索性选择不进行银行理财;2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B, 也就是为保险起见只选择储蓄作为理财方式;5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C也就是可以接受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所存在的风险, 但是必须保本;1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D, 即为了获取较高收益, 即使本金损失也可接受。所以不难看出, 大部分被调查者要求投资的银行理财产品保本。

(五) 被调查者对银行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投资心理

被调查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的顾虑因子, 程度由小到大为政策变化、不保本、投资风险大、起始金额高、自身对产品认知程度低、预期收益率低、流动性差。这些顾虑因素给银行设置理财产品和推广理财产品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被调查者在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时的困扰, 程度由高到低为:B-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复杂, 难以理解;D-对银行及其产品市场的相关信息了解不及时, 难做决策;C-购买时, 不知买入多少合适;A-缺乏专业常识, 不知如何选择;E-无法判断产品的可靠性;F-其他

了解了消费者的这些困扰, 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对消费者进行有针对的解答, 消除消费者的疑惑, 增强消费者的心理安全感, 有利于银行更好地销售其产品。

被调查者对理财产品的发行方关于理财产品标的物的关注情况为, 20%的人从不关注, 27%的人不怎么关注, 21%的人关注度很高, 32%的人仅在购买理财产品是稍做了解但之后并不会十分在意。可见, 大部分投资者对标的物并不十分关注, 主要原因可能是对国债、金融债券、央行票据等标的物并不十分了解, 因此, 一方面投资者要丰富与此有关的知识, 另一方面银行要认真履行银监会的要求, 通过所投资对标的物的情况做到及时披露, 发布通告, 引导投资者加强对这方面的了解。

被调查者对不同特征的理财产品的倾向程度由高到低为信用风险小、起始金额低、收益率高、存期短、附加增值服务、购买人数多、新增产品服务, 其中后三者对投资者的影响较小。因此, 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信用, 提高信用等级, 减小信用风险, 让顾客对投资理财提升安全感。其次, 银行可在设置理财产品时注重收益与存期, 以此更好地吸引理财消费者。具有附加增值服务和新增产品服务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较小, 这比我们的预期低很多。这两种服务看起来新鲜、充满活力, 实际上并不实用。所以, 我们建议银行不需将太多精力放在附加增值服务和新增产品服务上, 这两种推广不仅耗费成本, 还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目前商业银行与投资者存在的问题

(一) 商业银行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迅速发展的同时,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表现如下:

1. 理财产品与服务同质化严重, 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我国金融业仍然实行分业经营, 在该体制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空间受到极大的制约, 大多数中资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仍然是围绕组织存款进行的简单组合, 理财服务仍停留在咨询、代销产品与提供简单投资建议等浅层次上。而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包括投资规划、合理避税、遗产管理、资产管理等多项功能, 不仅能提供顾问型理财服务而且能够依照客户的理财需求进行委托投资理财与深层次服务。

2.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营销盲点。

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对本行理财产品销售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个人理财产品销售人员资格考核与认定、继续培训、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不完善。因此在理财产品的销售环节中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 存在对客户的利益造成潜在威胁。就目前而言, 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营销过程中用带有诱惑性、误导性的言语渲染预期收益率, 刻意淡化产品设计上的固有缺陷和投资存在的市场、利率、汇率、操作、流动性等风险。使公众对风险与收益缺乏正确认识, 很难对个人理财产品的选择保持理性。

3. 缺乏高质量的复合型专业理财人才。

个人理财业务要求理财人员不仅要了解银行的各项产品和功能, 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各方面相关知识, 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但是, 长期以来的金融行业分业经营使国内的复合型人才匮乏, 制约了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个性化理财服务能力。

(二) 被调查者个人理财行为存在问题

1. 个人理财能力不足、投资收益不佳。 (1) 投资理财方式保守、组合单一。目前, 许多普通投资者的理财行为是比较保守的, 只选择了银行储蓄这种收益较低风险较小的理财方式;大多数投资阿和的投资组合是比较单一, 选择银行储蓄、保险的人占了绝大多数。 (2) 个人理财行为存在心理偏差降低投资效率。1) 心理偏差的存在使投资者的理财行为显出盲目性与非理性。有不少个人投资理财行为还存在诸多明显的心理偏差, 并且这些偏差对个人的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例如可能由于过度自信和从众心理因素的影响, 一些人选择了不适合自己资金状况的理财产品;或者由于投机心理或保守主义因素的影响, 投入过多的资金用于投资或不愿投入资金投资等等。这些非理性的心理偏差导致被调查者在投资时不能做到理性的判断和选择。2) 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降低了投资效率。一定程度的过度自信、知识幻觉、从众心理等偏差可能会促进其进行积极的投资理财行为, 但这些因素影响如果过高则可能会导致投资过度而带来过高的风险。相反的, 保守主义、损失厌恶和时间偏好则对投资理财的活跃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可能会导致个人的理财投资过于保守, 仅限于储蓄一种投资方式, 不敢进行理性的投资实践。因此, 由于心理偏差的影响, 投资者的收益会相对减少而损失则更易越来越大, 导致投资的效率降低。

五、对商业银行及个人投资者的建议

(一) 对商业银行的建议

1. 增强产品差异化程度, 提高创新能力。

在宏观政策环境没有突破的背景下, 主动求变, 通过增加产品差异性的途径, 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开展业务。具体的差异化途径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产品设计基础资产的差异化, 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 将基础资产由原来的金融债、央行票据拓展到企业短期融资券、一般性金融债等, 利用目前境外代客理财的政策放宽契机将资产组合的基础资产延伸到境外股票和结构性产品等等;二是期限多样化, 合理配比收益率, 实现多样化的流动性选择基础上的期限收益最佳搭配;三是人民币资产与外币资产结合, 引入外币理财产品, 实现本外币产品联动。在不同的风险水平上打破固定收益的管理实现收益浮动化和产品系列化;四是严格分层化服务。按照资产总额、偏好和生命周期等变量对客户进行细分的同时也应该对理财经理进行分层, 不同层次的客户指定不同级别的理财经理提供服务, 实现以不同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2. 梳理产品线, 完善产品功能, 提高产品质量。

对现有的理财产品, 应继续完善、巩固和提高, 这些后续工作作为产品创新的一部分, 与研发新产品同样重要。首先是对现有产品进行功能改进, 增加一些有市场需要的新功能, 减掉一些不必要的附属功能, 使产品更具有针对性。其次还可以对产品的价格、包装、营销等方面进行改善, 提高产品的增值服务功能。最后是优化业务流程, 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议推行客户经理制, 由客户经理负责产品营销, 并跟进后续服务, 同时将客户的意见及对产品的满意度等信息及时反馈到产品研发部门。

3. 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不完全。

商业银行实际上是在以自身的信誉作为支撑, 发售介于基金和资产证券化之间的理财产品, 形成事实上的固定收益理财。作为投资人仅需要关心银行到期能否足额兑付本息的信用风险, 因为这种风险没有得到充分披露, 银行因为顾忌自身形象, 只能通过内部管理来消化这种风险。目前的状况是, 一方面套利空间在缩小, 另一方面银行在通过价格战来提高竞争力, 当风险度超过银行的接受能力以后, 银行不得不对套利模式的负债业务重新审慎和反思。

(二) 对个人投资者的建议

1. 丰富理财经验, 充实理财知识, 尝试多样化投资。

建议个人投资者积极学习投资理财经验, 尝试多样化的理财方式,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也同时避免保守主义。与此同时, 还要更多的了解资本市场中的风险, 学习如何应对风险, 增强自己的风险抵御能力, 这样才能够创造更多的收益。

在资金充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建议个人能够将平时用于消遣娱乐的支出节省下来一部分投放到金融机构中去, 多做一些投资理财的尝试, 最好能在投资经验较丰富的人的指导下, 根据自身的条件、能力、素质, 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进行个人理财, 这将会产生良好的投资回报, 获得较丰富的投资经验。

2. 在投资过程中保持头脑清醒, 理智决策。

个人要有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要能够正确判断和认识自己的现有的理财能力水平, 避免过度自信, 做出冲动缺乏思考的决定;还要保持自己思维的抗干扰能力, 能够独立做出理性的判断, 避免盲目从众, 选择适合自己本身实际情况的理财产品进行投资理财。并且, 要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 增加自己的理财知识的学习, 避免投机心理。

参考文献

[1]张垿.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现状调查及实证分析[J].中国商界 (下半月) 2010 (6)

[2]丁姣.论资本市场中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收益比较[J].现代交际:下半月, 2011 (12)

[3]李鹏.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 (9)

银行类上市公司 篇10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负债、表内资产, 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成了9类业务:支付结算类业务、代理类业务、银行卡业务、担保类业务、交易类业务、承诺类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和其他类中间业务。

其中代理类业务包括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金融机构委托、代收代付等, 虽为传统基础型业务种类, 但在目前分业经营的监管要求下, 因其发挥着银行网点众多的优势, 客户数量庞大, 从而成为目前中间业务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数据统计显示, 2010年上半年各行代理业务收入合计295.7亿元, 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最高, 达到23%。

代理类中间业务平台 (简称“平台”) 即提供银行与第三方机构进行代理类业务合作的系统平台。平台支持代理类产品客户签约、日间交易及日终清算等功能。

现有平台或单个产品系统存在较多不足, 首先没有将产品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其次各系统之间同质化现象明显, 且接口规范混乱, 造成开发、运维资源浪费, 客户信息分散, 无法交叉营销等。因此需建设一套功能更加完善、接口统一、流程可配的中间业务平台, 以适应发展需要。

二、平台建设目标

(一) 高可复用

目前代理类中间业务多以按产品单独建设为主, 每个产品都有一套完整的前中后处理流程。但通过分析, 各产品业务流程之间具有非常高的同质化现象, 例如银证通与银期通都具有签约、转账、冲正功能, 且各交易处理要素基本相似。如此单独开发会造成成本增加、资源浪费, 且每个产品单独建设会造成新产品上线周期长, 不利于业务的快速推广。

故新平台应该具有高可复用性。将产品之间同质的接口要素、业务流程进行提炼, 形成规范的处理单元, 使其在多产品中复用。新产品上线时, 可通过复用已有处理单元, 然后稍加配置, 即可快速投产。

(二) 流程可配置

平台在高复用的基础上, 应具备灵活的流程配置能力, 以适应同质化之外的特殊功能。代理类业务产品之间虽具有非常高的同质性, 但仍存在差异, 主要体现在业务流程方面。因此平台设计上应将单元原子化, 且缩小颗粒度, 然后通过灵活的流程配置功能组织原子单元, 使其满足特殊产品的要求。

(三) 访问关系清晰

平台关联系统较多, 各功能模块之间关联关系也较密切, 因此应使访问关系清晰化。例如一个新产品A上线时, 希望使用平台已有的清算功能L, 这时只需A向统一的注册中心提出请求L的请求即可, 而无需单独与L进行关联。所有关联关系均由注册中心统一维护并实现, 而非系统之间直接交互, 使关联关系清晰明确。

(四) 客户信息汇总

原有系统针对单个产品建设, 客户信息并没有做到有效汇总分析。但可以看出, 客户信息的汇总可以提供客户经理进行交叉营销。通过分析信息, 可以看出当前客户购买了哪些产品, 然后发掘客户潜在的需求, 并向其主动推销其他产品或产品组合。

三、平台功能架构

图1展示了新型平台的架构情况及其他系统的关联情况。其中平台分6个部分, 分别为平台前置、产品中心、客户中心、流程中心、运营中心、平台服务总线, 通过防火墙与第三方机构系统或行内系统进行连接。下文将分别对平台6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 平台服务总线

服务总线使用SOA技术进行构建。SOA是一种软件系统架构, 在这种体系结构中, 所有功能都定义为独立的服务。这些服务带有明确的可调用接口, 使用者可以按定义好的顺序调用这些服务来形成业务流程。

平台从高可复用及插件式的设计角度出发, 将其中所有业务都封装成细粒度、可重用的公共服务, 并将这些服务定义确定的服务接口。服务接口中的字段定义由总线服务治理规范进行统一管理, 维护服务也先由治理中心进行审核后方生效, 做到规范有序。

所有系统都仅与总线相连, 然后由总线实现与其他系统的链接。总线提供路由功能, 外部数据接入时, 首先通过接口中定义的产品代码来决定路由到哪个产品服务器进行处理, 平台内部的数据流转也由总线上维护的访问关系表来实现。

(二) 平台前置

平台前置提供接口转换功能, 使得外部接口的变动对平台内部透明化。前置系统统一将外部差别的接口转换成内部以交易分类的交易因子。

代理交易类中间业务产品种类较多, 但交易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将产品共有交易进行归类后可以看出, 产品中基本都包含转账类、查询类及签约类等交易。因此可将同质化交易接口进行整合, 在内部以统一的交易因子代替原有不同的接口规范。

对同质化交易的接口字段进行合并同类项, 并包容特性字段后可形成交易因子。以银期、银证、银商3个系统为例。3个系统签约类交易接口源如图2所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可以使用签约交易因子替代上述3个接口, 如图3所示。

原有需62个字段的3个不同接口统一为仅34个字段的签约交易因子, 如此可大大简化原有接口, 且屏蔽不同的规范。接口中涉及的字段由服务总线进行治理, 定义时首先选择总线中已定义的字段。

交易因子的使用, 可有效屏蔽平台外部系统较复杂的现象, 提高新产品的接入速度。

(三)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负责处理具体产品日间联机交易, 按产品进行单独部署。

产品中心定义为交易 (Process) 及执行 (Action) 2个主要单元。Process代表业务单元或交易, 比如转账交易;Action即业务实际步骤, 完成具体的逻辑处理。Process本身不能运行, 具体交易的运行是依赖定义好的流程模板对Action进行统一调度完成的。

两个单元之间为多对多对应关系。一个Process可以包含多个Action, 一个Action也可用于多个Process中。Action的设计应尽可能缩小颗粒度, 特别类似于日志记录、异常处理、安全控制或信息校验等功能, 应尽量单独模块化设计, 使其可在多Process中复用, 减少开发维护工作量。

以签约Process为例。其中包含5个基本的Action, 分别为信息验证Action、开户信息登记Action、发送客户中心登记Action、返回公司处理结果Action及日志记录Action。伪代码表示如图4所示。

其中信息验证Action、返回公司处理结果Action及日志记录Action还可在其他Process中复用, 做到高可复用性。

(四) 流程中心

流程中心提供业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交易逻辑的流程配置, 配置信息通过Template单元来体现。不同产品中类似的交易有可能前序和后续流程一致, 如此则可定义一个流程, 流程相同的交易共同引用该流程即可。对于特异化的交易, 可单独定义流程。

流程单元中同样允许进行条件控制, 通过状态来决定Action之间的前后次序。对于简单的交易, Action之间是顺序继续的;对于条件控制的流程, 则在配置中需定义状态以进行控制。图5为一个条件控制流程的配置情况。

从图5中可以看出开户信息登记执行时, 如果发生失败情况, 流程则直接跳转到“返回公司错误信息”一步, 而不再执行发送客户中心登记的操作。

流程中心为产品中心及运营中心提供流程信息的查询服务, Process中只定义Template的ID号。运行过程中通过查询获取流程信息, 然后按定义流程对Action的调度。

(五) 运营中心

运营中心负责日终清算对账处理。与产品中心类似, 该模块也是通过Process及Action单元进行处理, 并且通过查询流程中心的Template单元进行资源的组织。

架构上相异之处为配置了一台专用的FTP服务器, 用于与第三方机构交互对账文件。代理类中间业务运营一般分为清算及对账2部分, 清算部分各产品处理要素基本相似, 可通过交易因子传递数据, 然后通过配置Template对Action进行逻辑调度。对账部分涉及的格式可能比较多, 出于简便考虑, 可使用文件形式进行交互, 各产品将清算结果按特定格式形成文件, 然后通过FTP服务器进行传递。文件方式可有效避免接口的多变, 从数据库中选择所需的字段, 然后拼接成文件即可。

(六) 客户中心

客户中心汇总平台的客户信息, 主要包括签约信息、资金信息等。通过信息汇总, 可将客户所有购买的产品及资产统一分析, 而不是单独每个产品。目前银行系统中一般存在如OCRM等的客户信息分析系统, 但它是针对全行设计的, 维度较粗, 无法产生有效的结论数据。而客户中心是提供在OCRM基础上专门针对中间业务产品的汇总分析功能, 通过分析客户的年龄、购买过哪些产品、在银行所有的资产规模等, 发掘客户潜在的需求, 然后由客户经理向客户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营销。例如代发工资客户很有可能成为银证业务或者黄金延期业务的客户。

四、总结

服务总线及平台前置提供了规范化的功能, 总线将所有功能都封装成服务并进行统一管理, 而前置将原来混乱的接口转换成内部统一的交易因子。在规范的基础上, 产品中心、运营中心及流程中心通过Process, Action及Template单元的运用, 使每个交易都可通过流程的配置对功能资源进行管理、调度, 使平台具有高复用、高配置的功能。客户中心在OCRM的基础上提供了针对中间业务产品的汇总、分析功能, 满足了客户经理的需要。

在中间业务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转型下新的利润增长来源的情况下, 构建新型中间业务平台可以降低开发及运维成本, 缩短新产品投产周期, 并为客户经理提供更加精确的分析, 可完全满足中间业务发展的需要。

摘要:本文针对代理类中间业务提出了新的平台设计方案, 方案从高可复用、流程可配置等角度出发, 将平台以服务总线、平台前置、产品中心、流程中心、运营中心及客户中心6个功能区进行构建, 降低了开发及维护成本, 统一了接口规范, 缩短了产品上线周期, 满足了中间业务产品发展需要。

关键词:金融科技,中间业务,SOA,接口规范,流程配置

参考文献

[1]倪旭.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相关问题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9.

[2]蒋波.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基于2010年半年报数据[J].金融观察.2011.5.

[3]林小平.商业银行柜员产品营销的策略探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0.2.

上一篇:ERP原理与应用下一篇:校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