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输液器

2024-07-16

医疗输液器(精选九篇)

医疗输液器 篇1

1 医用橡胶塞

医用橡胶瓶塞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尺寸的橡胶类弹性体制品,广泛用于抗生素瓶、生物药品瓶、喷雾药剂瓶和输液瓶等药用容器口的密封。由于该类胶塞大部分可直接接触药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2年颁布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标准汇编”中规定了胶塞穿刺力和穿刺落屑等检测的内容和方法,以保证药品的卫生和安全。其检测方法如下:

(1)取10只被测胶塞和10只已知穿刺力的胶塞分别装在与其相配的输液瓶上,每只瓶中注入半瓶水,盖上铝盖封口,放入高压蒸汽消毒器中在121℃±2℃下保持20 min,降至室温,取出。

(2)将符合图1的穿刺器装在穿刺装置上,将输液瓶放置于穿刺装置中,使胶塞中心能受到垂直穿刺。设置穿刺器以(200±50)mm/min的速度,按先被测胶塞再已知穿刺力胶塞的顺序交替穿刺胶塞。记录刺透胶塞所施加的力。所有胶塞被穿刺一次后试验结束。

根据标准规定,穿刺被测胶塞所需的力最大不得过80 N,平均值不得过75 N,穿刺过程中不应有胶塞被推入瓶内。具体试验见图2所示。

2 医用软塑包装袋

医用软塑包装袋在医药行业使用非常普遍,根据使用领域不同,可分为采血袋、输液袋等。为了保证此类包装具备良好的使用性能,国家针对不同形式的软塑包装袋的制定了行业标准。以医用采血袋为例,国家标准GB14232严格规定了医用塑料血袋在结构尺寸、材料、外观、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生物性能等方面的要求。由于采血袋的应用环境具有极大的不稳定,使用过程中随时会受到外界力量的挤压,因此外加压密封性试验是一项重要的检测内容。

具体测试方法为:血袋充入pH值为5.5-6.5的蒸馏水至公称容量,置于离心杯内,在温度4oC和37oC条件下各经5000 g离心作用30 min,再在23±2oC环境下,将采血袋置于两平板之间,衬上蓝色石蕊试纸,通过驱动机构及测量系统缓慢加压100 kPa,保压10 min,应无水印。挤压试验如图4所示。

3 注射器

如今注射器是大小医院治疗病患使用最频繁的医疗器械,其外形也历经几代变革。九十年代以前,无菌塑料注射器已在全世界普遍使用,虽然成本较低,但有使用不便、不耐酸碱和污染环境等缺点。九十年代初,一种新的药品包装形式出现,它同时具有储存药物和普通注射两种作用,并且采用了兼容性和稳定性良好的材料,相比传统的“药瓶+注射器”的方式,此种形式的注射器操作方便,降低了潜在的污染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从生产到使用中所耗费的人工和成本。这种药包形式即为“预灌封注射器”,目前已得到了广泛的生产与应用。

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如若整体注射器各组件性能较差,装配不合理,从而造成部位泄漏,不仅会损失一个注射器,更会浪费内部存储的药剂。因此,为了有效地加强对药包材产品的质量控制,便于药品生产企业的使用,国家编写了《预灌封注射器组合件质量标准》,严格规定了预灌封注射器各组合件性能标准。

“针头护帽拔出力”是针对针头、护帽的检测项目,主要是为了确保针头与护帽的拔出力在合理的使用范围内。若力值过大,会对操作者使用注射器造成困难,且在用力拔开的同时可能会影响周围人员安全;若力值过小,使用前任意环节的外力都有可能造成护帽针头意外脱离,从而污染针头和针剂。

图5为针座-针管-护套组合示意图,若进行“针头护帽拔出力”测试,需将预灌封注射器的针头护冒和注射针管安装在连接有测量装置的驱动机构上,然后以(100±5)mm/min的速度,进行拉拔试验。标准规定针头护冒的拔出力应在4~30 N之间。

“针管与针座连接力”主要是检测针管和针座的粘接强度。这一检测的意义在于通过对针和针座粘接强度数据的探知,把握合理的粘接参数,降低拔出针管时针座与其发生脱离的可能性。该项测试将注射针安装在连接有测量装置的驱动机构上,然后以(100±5)mm/min的速度,在不小于22 N的拉力下(拉力按针的规格0.3~1.2 mm由小到大为22~69N),进行注射针管的拉拔试验,不锈钢注射针与针座间不得松动或分离。试验见图6所示。

“活塞滑动性能”是指在推动推杆时,活塞滑动的启始力和活塞持续滑动的持续力值。该项测试用于评价活塞滑动的难易程度。由于注射器操作者多为女性,力量较小,倘若此项测试力值过大,一方面导致操作者无法进行注射,另一方面造成操作者推动推杆时用力过猛,药剂瞬间进入患者静脉,严重的话会产生安全问题。该项测试是将预灌封注射器利用特定装置夹持后,连接有相应测试装置的驱动机构以(100±5)mm/min的速度推、拉芯杆并自动实时记录所需力值,具体装置如图7所示。标准要求活塞滑动的起始力和活塞持续滑动的持续力应符合表1中所列的规定。

4 安瓿瓶

安瓿瓶是指一种密封的高质量玻璃小瓶,瓶颈较细,瓶身略粗,用于盛放注射针剂和口服液等。使用时,一般采用双手或借助砂轮、锯掰器等辅助物品折断瓶颈。据资料显示,医护人员被玻璃割伤占医疗锐器伤种类的第一位,为54.4%。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医护人员没有严格遵循开启类似玻璃制品的工作规范,另一方面是安瓿瓶自身折断性能不佳、瓶体易碎或瓶颈不易折断,无法使用。因此,折断力是安瓿瓶的重点检测项目。

该项检测先按装置特定的试验工具,如图8所示。取试样一支放置在下方支撑器具上,使瓶颈与上方试验器具中心垂直。设置试验速度,试样参数等,点击“试验开始”自动测试。试验结果会以曲线图和试验报告的形式呈现,并可通过USB接口进行数据传输。

医疗输液器 篇2

一、引导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真实信息,特别是既往就医过程中是否出现过诸如输液、输血的不良反应,这是医护人员关注、询问的一个重点,患者及家属应该主动提醒医护人员予以注意。并提供当时详细的症状表现、处理情况,尤其再次输血、输液的患者,家属要做好陪护,随时提醒医护人员,保障患者安全。

二、针对患者的疾病及病程,临床在需要使用输血治疗前,应详细告知输血的目的、操作方式和可能的风险,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输注血液的来源、保存及检验方法以及进行输血前检验的目的和必要性等;

三、患者及家属同意进行输血治疗,应取得其知情同意并签字确认,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

逢病必输液成医疗陋习 篇3

输液成了“首选手段”

国庆长假的一个上午,笔者走进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见所有的座位上都坐满了输液的人。一名只有6岁左右的小姑娘,她的病其实问题不大,只是轻微腹泻,配点药口服便能解决问题。但是,小姑娘的家长偏要缠着医生为其女儿输液,认为输液比口服药品效果好。随后,笔者又走进了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这里输液的人更多,除了输液室里坐满了人,连走廊通道上也有躺在病床上接受输液的患者。

目前多数国家的医院输液比例占住院病人的45%左右,我国有些医院的比例则高达90%以上。毫无疑问,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输液国家。专家认为,70%用于医疗目的的注射是不必要的或是可以通过口服途径给药代替的。

据业内人士透露,过去在医院输液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因为这些人群中心脑血管病人占很大的比例,另外还有一些体质虚弱者也在接受输液治疗。然而,如今输液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在50岁以下中青年人不断加人输液队伍的同时,儿童也成了输液的“主力军”。其实,很多人根本不需要输液,属于滥用输液。

输液是把“双刃剑”

有关专家指出,别以为生病输液后就能“万事大吉”。殊不知,输液是把“双刃剑”,也有其不利于病人的一面。

(1)输液有副作用或引发并发症的可能。李老汉最近到外地农村儿子家小住,突然胆囊炎发作,儿子家隔壁的村医务室医生给他输液止痛。然而,没多久李老汉出现寒战,继而体温升高,伴有头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幸亏马上用救护车送到县中心医院才抢救过来。事实上,输液中的发热反应是较常见的一种反应,主要是输液器具或药品中有致热原性物质,若救治不及时,可能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惨剧。

(2)药液中存在微粒污染。微粒指的是药液中肉眼观察不到的小颗粒杂质。微粒进入人体后,不能被机体吸收,将伴随人一生,在医学上称为“微粒污染”。较大的微粒可以引起血栓、静脉炎、肺内肉芽肿、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滥用输液的直接后果就是抗生素滥用。青霉素发现距今已有70多年,人类平均寿命也因此延长了10年之多。但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不断增加,现在人类进入“耐药时代”或“后抗生素时代”。专家说,如果耐药菌株泛滥,感染性疾病会越来越难以控制,当细菌耐药速度超过抗生素研制速度,人类就会又回到没有抗生素的“黑暗时代”。这并非危言耸听。临床证实,以前一个轻微感染的病人,每天打3支青霉素(每次1支)就够了,现在的剂量估计是那时的10倍。

抗生素滥用还会造成人体内菌群失调。健康的人体内,正常的生理性细菌占绝大多数,有害菌极少,维持着人体的微生态平衡。若长期滥用抗生素,就会引起体内菌群失调,致使有害菌大量繁殖,而正常菌种被抑制或杀灭,会加重病情或者出现新的病变。 另外,抗生素滥用会出现过敏反应,引起毒性反应,易致儿童永久性耳聋等。

改变用药观念

鉴于滥用输液的危害性,专家提出,医生和患者都应该改变用药观念。“能口服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输液”才是临床合理用药的原则。

专家强调,依据病情采用适当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是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如果病情轻微或处于平稳控制阶段,或需要长期使用药物,一般宜采取口服给药或肌注给药;病情紧急或严重的情况下则仍需要快速的静脉输注治疗。

重力输液器用作泵用输液器的评估 篇4

随着电子技术及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输液泵等新型医疗器械在静脉输液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其精确的流量控制及实时监控功能,不仅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理论上也能显著提高静脉给药的安全性。

然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3 年及2014年发布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年度报告中,来自输液泵的报告数量连续2 a位居有源器械的第3 位及第2 位[1,2]。另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 年7 月29 日发布的输液泵不良事件通报,输注流速异常的报告占总报告数的43%[3]。可见提升流速的准确度对保障输液安全至关重要。

在临床应用中,输液泵需要和输液器配合使用。除了输液泵自身的机械精度外,输液器的性能也是影响流速的重要因素。各品牌输液泵的使用手册均强调了输液器对流速准确度存在显著的影响,并建议采用与输液泵兼容的泵用输液器,然而泵用输液器高昂的售价阻碍了其普及应用,各级医院使用普通重力输液器替代泵用输液器的现象非常普遍。

普通重力输液器用作泵用输液器是否安全可靠,本研究将输液泵与不同的重力输液器配对后进行流速检测,比较各种输液器的性能差异,以探索重力输液器用作泵用输液器的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测试仪器和材料

(1)测试仪器采用美国FLUKE公司的IDA-4 Plus型输液设备分析仪[4]。

(2)检测对象为我院用量较大的4 款输液泵。利用分层抽样法, 抽取TE -135 型输液泵3 台、LP2000-P2 型输液泵1 台、SY-1200 型输液泵1 台、Infusomat fm 871944 型输液泵1 台。

(3)输液器分别选用市场占有率较高的A、B、C、D品牌的一次性重力输液器。同一品牌的输液器选取相同型号相同生产批号的样品用于测试。每一次测试均使用一套新的输液器。

(4)检测介质统一采用蒸馏水,实验室温度基本维持在25 ℃恒温。

1.2 引用标准

GB 9706.27—2005/IEC 60601 -2 -24:1998;JJF1259—2010《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校准规范》[5]。

1.3 检测方法

(1)输液泵未作调校的检测。不对输液泵的出厂校正系数做任何调校,将各种输液器正确安装在TE -135、LP2000 -P2、Infusomat fm 871944 型输液泵后直接进行检测,流速分别设置为25 和100 ml/h[6],测量时间为4.5 h,每隔0.5 h记录该时段内的平均流速,并在检测结束时记录总的均速。

(2)输液泵调校后的检测。以SY-1200 型输液泵为测试平台,按照厂商提供的校准方法,分别对各种输液器调校流量校正系数后再行检测,数据记录方法同上。

1.4 统计学分析

(1)借鉴单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的原理,将所选出的3 台TE -135、1 台LP2000-P2、1 台Infusomat fm 871944 型输液泵组成测试对象,维持外部环境基本恒定,将4 种品牌的输液器作为处理因素分别开展测试。若试验数据满足ANOVA的分析条件,则利用ANOVA的原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若试验数据不满足其应用条件,则采用秩和检验,对试验数据做出分析评价。

(2)本试验选用25 及100 ml/h 2 种速率。单从一般经验判断,输液速率越高,输液器管道的疲劳度将提高,磨损将增加,流速的稳定性可能会下降。本试验对每种管道在2 种流速下的稳定性指标求标准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以探索其中的变化规律。

(3)使用SPSS22 软件,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设定 α = 0.10 的检验水准,对数据作描述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2 检测数据及分析

2.1 调校前的测试数据

本次测试中,不对输液泵的内部校正系数进行调整,各输液泵的校正系数均为出厂默认值,分别使用A、B、C、D 4 种不同品牌的输液器来完成测试,检测数据见表1~4。

2.2 调校后的测试数据

本次测试中,以SY-1200 型输液泵为测试平台,针对不同的输液器分别进行调校,调校后的测试数据见表5。

2.3 测试数据分析

2.3.1 流量准确度分析

调校前与调校后分别进行了40 次和8 次测试,其误差分布情况见表6。

注:— 表示因临床科室取走输液泵,测试中断

注:— 表示因临床科室取走输液泵,测试中断

注:— 表示因临床科室取走输液泵,测试中断

注:— 表示因临床科室取走输液泵,测试中断

从表6 的数据可以看出,调校前,误差不超过10%的数据有17 组,所占比例为42.5%;误差超出10%的数据高达23 组,所占比例为57.5%。调校后,误差不超过5%的数据有5 组,所占比例为62.5%;误差在5%~8%之间的有3 组,所占比例为37.5%,且调校后的误差全部小于10%。

参照本研究所引用的标准,被检输液泵的流量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被检设备生产厂家在产品技术手册中公开称述的准确度[7],见表7。厂商公布的误差范围是采用专门的泵用输液器进行测试所获得的数据。而调校前的测试数据表明,4 种输液器管道均无法全部满足3 种型号输液泵的流量精度要求,误差值见表8,部分输液泵的流量误差甚至超过了40%。

利用调校前的测试数据比较各种输液器输液精度的差异,等价于分别将每种输液器在相同测试条件下(例如均在设定流速为25ml/h时)的总均值相加后再求均值,然后比较各个均值 μ 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8]。尝试用ANOVA来分析。假设:(1)H0:μA=μB=μC=μD;(2)H1:μA、μB、μC、μD不全相等。首先利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在设定流速分别为25和100 ml/h时,对应的P值分别为0.354 和0.921,均大于0.10,说明原始数据满足应用ANOVA的条件。接下来进行ANOVA分析,结果见表9,P值均小于0.05,说明不同输液器的流量准确度存在差异。

为了进一步分辨出哪些输液器的流速进度存在差异,利用SNK(student-newman-keuls)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见表10。从该表中能直接看出A、B输液器的准确度存在统计学差异,而C、D输液器的数据在2 种设定流速下均出现了交叠,须结合专业知识判断。进一步的判断如下:流速设定为25 ml/h时,B、C 2 种输液器的流速准确度无统计学差异,A、D 2 种输液器的流速准确度也无统计学差异,即 μA≠μB,μB=μC,μA=μD;流速设定为100 ml/h时,C、D 2 种输液器的流速准确度无统计学差异,即 μA≠μB,μA≠μC,μC=μD,μD≠μB。以上判断在后续的进一步研究中,有待增加样本含量后重新进行检验验证。

2.3.2 流量稳定性分析

图1 是每种输液器在调校前的测试中方差分布的箱线图。理想状态下,流速在各个时间点是一致的,即方差为0。但实际中,流速波动是不可避免的,波动越小越接近理想状况。从箱线图来观察,箱体越窄越好。从图1 中可以直观看出,当设定流速从25 ml/h提高至100 ml/h时,部分品牌的输液器流速均值的方差所对应的中位数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且箱线图的箱体呈现出变宽的趋势,说明随着输液速率的提高,输液器的流量稳定性可能会发生改变。

注:SPSS在绘制箱线图时,将判定为异常值的数值排除在外,并标注★

为准确判断流速的改变是否会影响到输液器的稳定性,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来进行验证。首先建立假设:(1)H0:μ=0,即调整流速前后输液器流量稳定性未发生改变;(2)H1:μ≠0,即调整流速前后输液器流量稳定性发生改变。A、B输液器的P值均小于0.10,流量稳定性的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C、D输液器的P值均大于0.10,流量稳定性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1。

结合专业知识判断,B输液器的流量稳定性发生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但其2 组标准差的数量级最小,是所有参与测试的输液器中流速稳定性最好的;A输液器在低流速下流量稳定性较好,在高流速下流量稳定性显著下降,不适合用于需要较高流速的场合;C、D输液器的流量稳定性虽未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但其2 组标准差的数量级较大,数值分布较离散,流量稳定性较差。

3 讨论

以上各款参与测试的输液器均为合格产品,上述测试数据不宜作为选购重力输液用一次性输液器的评判依据。本研究的测试数据表明:

(1)直接将普通重力输液器用作泵用输液器时,流速出现较大偏差的可能性极高,且随着输液流速的提高,流速的稳定性很可能变差,难以保证输液安全。

(2)单一型号的重力输液器难以满足多个型号输液泵的流量精度,而各型输液泵的流速调校方法也大相径庭,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应合理评估购置输液泵及输液器,科学管控在用输液泵及输液器的型号。

(3)将普通重力输液器作为泵用输液器前,必须针对具体型号的输液泵进行针对性的调校,在流量误差检测合格且稳定性较好的前提下,方可用于临床。

本研究属于探索性研究,试验阶段搜集的数据量较小,得出的部分结论有待后续增加样本量后重新进行检验验证,在下一阶段的试验中,将有针对性地对其予以完善补充。

各个品牌的输液泵均有该品牌专用的输液器,但其高昂的价格严重阻碍了临床上的推广应用,使用普通重力输液器作为泵用输液器的情况非常普遍。在这种背景下,医院质量管理部门应不断学习更新相关专业知识,持续提升质量安全意识,强化对使用科室及器械管理科室的风险管理,组织协调相关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输液器选型测试,筛选出性能符合要求、安全可靠的输液器产品,以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2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年度报告发布[EB/OL].(2013-04-03)[2015-03-01].http://www.sfda.gov.cn/WS01/CL0205/79538.html.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年度报告(2013年度)[EB/OL].(2014-05-07)[2015-03-01].http://www.sda.gov.cn/WS01/CL0438/99420.html.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通报(2011年第4期)关注输液泵、注射泵输注速度异常的风险[EB/OL].(2011-07-29)[2015-03-01].http://www.sda.gov.cn/WS01/CL0438/64377.html.

[4]邵蕾,杨坤,乐莹,等.专用输液泵管路临床应用价值的评估[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2,36(4):302-303.

[5]于树滨.医用输液泵、注射泵质量控制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0:4-8.

[6]刘丽琼,张平,朱琼.输液泵临床应用风险及管理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6):96-98.

[7]GB 9706127 2005/IEC 60601-2-24 1998医用电气设备第2-24部分输液泵和输液控制器安全专用要求[S].

自控输液器 篇5

第六届中国国际发明展金奖;

徐凯敏同学荣获“首届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荣誉称号。

目前,医院里使用的普通输液器由插针、储液器、流量调节开关、过滤器、导管和注射针组成。其工作原理为:打开流量调节开关,液体在大气压作用下,由自身重力输液进入体内血管中,液体流量快慢由流量调节开关中滚轮逐步压紧导管来控制。这种输液器在输液时容易出现两大问题:1.产生回血;2.在更换药瓶时,因先前疏忽使再次输液中的药液夹杂空气而引起医疗事故。所以,目前输液器会对病人和医务人员造成心理压力,在输液过程中,病人要有家属陪伴看护,万一产生回血或夹杂空气以及输液滴完,就要马上叫护士处理,特别是老人和小孩输液,看护的人更是小心谨慎。

为了避免医务人员和家属在为病人输液过程中不必要的担心和因疏忽而造成的医疗事故,我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发明了一种新的医疗器械——自控输液器,该输液器能避免回血产生、阻隔空气输入,操作也方便、简捷,具有独到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本发明的创新点是:将储液器设计成球包与滴液包2个组成部分,在球包内放置一个针阀,用由聚乙烯制成的小针阀来控制输液,结构简单,同时安全方便。本发明的技术要点是:在插针、储液器、流量调节开关、过滤器、导管和注射针连接中,将储液器设计成球包与滴液包2个组成部分,上部分为球包。在球包内放置一个针阀,针阀是一个两端半球形圆锥体,针阀外表面光滑致密,针阀小头一端朝下,储液器下面部分是滴液包,储液器中间连接管上有一个喇叭口,该喇叭口的内表面光滑致密,其锥度与针阀锥度匹配,针阀在球包内滑动自如。使用时,挤压球包,使药液流入并充满球包,针阀被浮起。再挤压滴液包,使滴液包内有一定量的药液,药液在大气压作用下输液开始。

在输液过程中,因液体的流动,针阀无法与球包上端内孔接触。当药瓶低于人体高度时,针阀上端半球面就顶住球包上端内孔,从而控制输液管内药液倒流,即避免回血产生。当药瓶中药液输空时,球包内液体慢慢减少,液面逐步下降,针阀也随之下落,刚进入储液器中间连接管时,因液体流动引力,将针阀吸入,此时,针阀与连接管上喇叭口内壁紧密贴合,从而阻隔空气的输入。

本发明在设计上以人为本,避免了医务人员在为病人输液操作过程中不必要的担心和因疏忽而造成的医疗事故。目前,输液器被广泛使用,它的安全性更是是非常重要。

医疗输液器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4月收入我科的肾病病人共113例, 其中年龄最大84岁, 最小5岁。

1.2 方法:

静脉输液时将病人分两组, A组病人使用北京伏尔特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精密输液器, B组病人使用普通输液器。首先病人住院后给予静脉输液知识宣教, 对使用精密输液器及普通输液器由病人选择。记录观察两组病人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变化及输液后穿刺静脉的疼痛感。

1.3 静脉输注中成药后穿刺静脉对比:

A组73例, 疼痛、发热、寒战等输液反应均未发生。B组40例出现穿刺静脉疼痛、红色条纹各2例;疼痛、发热、寒战1例。

2小结

目前临床静脉输液中, 中成药类注射液应用很广泛, 由于中药提纯工艺的欠缺, 中成药类注射液中存在大量的不溶性微粒。高度质精密过滤输液器专门用于截留药液中小于人体毛细血管的不溶性微粒, 对病人的安全用药问题有着重大意义, 把住药液进入人体的最后一道关。

参考文献

[1]刘伟等.贝朗Dialog血液透析机的质量控制[J].医疗设备信息, 2002, 10:30-32.

[2]肖娟玉 TINA 1000 血液透析机故障分析与维修[J].中国医疗设备, 2008.3:121.

[3]杨炎.血液透析系统的原理及发展[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1, 5:288-291.

医疗输液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在门诊输液室治疗的患者300例,男152例,女148例;年龄20~78岁,平均(52.4±2.7)岁;疾病类型:发热64例,过敏78例,肺炎81例,消化性溃疡出血77例。依照使用的输液器,分为普通输液器组和精密输液器组,每组150例,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普通输液器组患者在门诊输液室接受治疗时,采用普通输液器进行静脉输液,精密输液器组患者静脉输液时采用精密输液器。输液前,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准备工作,并在输液期间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期间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调查两组患者对输液器的满意程度,并分别于两个时间段中各抽取门诊医护人员20例,调查其对输液器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输液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门诊输液室中应用精密输液器后,输液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使用普通输液器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及医护人员对输液器满意度比较

经调查可知,精密输液器组150例患者对输液器满意度评分(96.7±3.1)分,20例医护人员对输液器满意度评分(95.9±2.4)分;普通输液器组150例患者对输液器满意度评分(89.6±3.3)分,20例医护人员对输液器满意度评分(88.5±2.6)分。精密输液器组患者及医护人员对输液器满意度评分均高于普通输液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精密输液器组相比,*P<0.05

3. 讨论

3.1 门诊输液室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

门诊治疗患者时,最为常用的给药方式即为静脉输液,输液治疗患者均在门诊输液室中进行,便于护理人员统一护理管理。门诊临床中,一直困扰着医护人员重要问题之一为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存在,一旦输液相关不良反应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如患者及家属不能理解医院,极易引发医患纠纷,不利于医院的良好发展,因此,门诊治疗患者应尽量避免发生输液相关不良反应[1]。环境污染,护士配药及加药过程中产生的不溶性微粒等均可引起输液相关不良反应,除去这些因素,输液器的质量如比较差,也可能会增加输液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

3.2 精密输液器可减少输液相关不良反应

通常,门诊输液室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所采用的输液器材料多为一次性,普通输液器、精密输液器为两种主要的输液器。普通输液器利用纤维素滤膜过滤药液,精确孔径分级并不能进行,当使用量超过一定时,或者药液为酸碱性时,纤维会产生脱落,导致不溶性微粒大量生成,形成自污染[3]。普通输液器过滤微粒时,微粒直径在5μm以上时,可以有效过滤掉,但直径如果不超过5μm,将无法过滤掉微粒,机体中进入微粒后,非常容易损害人的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而且血管会被输液微粒直接阻塞,形成血栓,影响组织的氧供应,肺组织中进入微粒后,肺内形成肉芽肿,减少血小板数量,引发水肿[4]。精密过滤输液器采用核孔膜过滤药液,具有双层过滤介质、较强的纳污能力,滤孔规律、均匀,可实现高精度的过滤,异物脱落问题并不存在,且具备比较小的药物吸附性,严格分级孔径,微粒直径不超过5μm时,可实现有效过滤,提高进入人体的药液纯度,从而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减少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此外,患者静脉输液时的药物为含钾溶液、甘露醇、阿奇霉素等刺激性药物时,会导致患者产生输液疼痛,而采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后,可有效的减少刺激性药物对患者输液静脉血管的刺激,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3.3 精密输液器可提升护理工作效率

采用普通输液器时,气泡经常出现在输液管中,为了促进输液管排气,护理人员需要经常挤压或轻弹输液管,这对护士的其他工作产生影响,而精密输液器可自动排气,即过滤药液时,空气会自动排出,因此在输液管中并不会形成气泡,护士避免了手动排气的工作。实际上,精密输液器是以普通输液器为基础,将自动止液装置增设在滴斗内部,在该装置的作用下,漏斗药液出口自动封住,避免空气进入,防止空气栓塞的发生,更换药液时,输液通道可自动关闭,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提升患者对输液的满意程度,而且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可显著提升。在本研究中,门诊输液室中应用精密输液器后,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率明显降低,且提高了患者对输液器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门诊输液室临床中应用精密输液器后,提高了输液器的过滤精度,减少因输液器引起的输液相关不良反应,提高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性,提升患者对门诊输液治疗的满意程度,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蒋海英,张洁.儿科护理人员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的使用现状调查[J].医疗装备,2014,11(12):141-142.

[2]刘慈花,许宇静,陈晓彤,等.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与普通输液器的对比临床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5,23(4):348-349.

[3]梅永玲.精密输液器减少输液反应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18(18):196,215.

[4]黎丽芸,孙宏慧,谢银均,等.精密过滤输液器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21(17):3368-3369.

智能输液器设计浅析 篇8

1 设计方案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智能性输液器应运而生。此型输液泵因其输液速度准确均匀,调速快捷简单,可以显示积累量,具有障碍报警等优点而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通过对目前常见的医用输液泵的优缺点及影响输液泵脉动大小主要因素的分析,选择DG-1盘状蠕动泵,并进行了结构改进;选择步进电机作为输液泵的驱动电机,为缩小整体的体积,将步进电机的驱动电路、按键、数码显示管和报警电路集成到一块单板上。硬件电路采用C8051F005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利用集成芯片L297和L298对来驱动步进电机,并设计了驱动电路。通过按键控制步进电机的转速和转数实现对输液速度和输液量控制。步进电机与输液泵之间通过橡胶连接头实现连接,可缓解输液时由步进电机振动引起的脉动。

分在析常用的气泡探测器特点的基础上,针对输液管气泡检测的具体要求,选用超声波气泡探测器传感器进行气泡检测,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原理性的分析和论证。设计了超声波换能器的结构和信号处理电路,能够实现二重气泡监测功能。

通过控制键盘和数码管显示,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对输液器进行参数设置;电源监测和报警提示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温度补偿功能减轻了药液温度过低时给输液者带来的不适;参数设置记忆功能显示了系统设计的人性化特点。

为力求得到准确的、实时的数据,并且控制液滴数和预设值的起始误差在3%的范围内。由于具有步进电机进给的非线性数据,所以只能经过几次的电机进给角度得到一段时间内实际的滴数,再和预设值相比较,控制在误差范围内。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测得电机转角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滴数。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设定预设值,假如起始值输入每分钟100滴,设定测试时间的范围为30秒,如果实际得到只有60滴,而此时步进电机的转角为30度,那么加大步进电机的进给角度为60度,得出实际的滴数,假如得到110滴,那么逐渐减小角度,若得到90滴,就再加大进给角度,经过多次的调试,得到再测试时间范围内的稳定实际数值在和预设值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则此方案可行。因为测试时间较短,一个储液瓶滴完大概要一个小时左右,远远大于装置的测试时间,一点不影响正常病人药液的输入,故可以忽略。此计算方法简单明了,容易实施。

2 结论

此种智能输液器操作简单方便易掌握,病人可以在输液期间自由活动,消除了病人由于长期卧床或静坐给身体带来的不适,也可由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的情况自行调节输液器导致液体滴速过快或过慢造成的身体损伤,提高工作效率,如高血压、心脏病、休克等危重病人在输入不同药液时,可根据医嘱及时调整输液速度,便于病情观察记录,输液过程中,如果管内有气泡,针头阻塞或划出血管,输液泵会出现报警功能,便于护理人员及时处理,也可大大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此方案控制原理简单,具有实现功能全,整体造价经济,易于操作,对外界环境要求不高,但总体性价比较高的特点,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梁维明.黄劲.输液速度自动测控系统[J].广西科学学报,2002,18(4):211-217.

[2]陈宇珂.窦建洪.微机控制试营业泵系统的实现[J].医疗设备,2000(12):5-7.

[3]王志红.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4]张淑兰.闫峰.静脉输液临床应用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1,16(9):572.

[5]王国辉.智能医用输液泵及其应用[J].世界医疗器械,2002(3):32-35.

医疗输液器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 4个月~1.5岁200例头皮静脉输注的患儿, 其中男患儿116例, 女患儿84例, 并均为血管情况较差、较胖的患儿。

1.2 方法

(1) 两人配合法:助手排出输液器中的气体, 关闭输液器流量调节器, 并在关闭的输液器流量调节器以下的部分反折。另一名护士选好静脉消毒后穿刺, 在针头的斜面完全进入皮肤后, 助手迅速松开反折部分, 如穿刺成功则回血迅速。 (2) 单人法:排出输液器中的气体, 关闭输液器流量调节器, 选静脉消毒后, 左手的食指与中指之间挤压输液器滤器以上输液器流量调节器以下的适当部位。或用小指或无名指夹住反折后输液器末端, 右手穿刺。当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肤后, 左手松开输液器反折部分, 穿刺成功同样回血迅速。这只是简单形成负压的两种方法, 可根据自己的操作习惯, 只要使输液器的流量调节器以下大约在输液器末端滤器以上约10mL范围内稍加挤压, 针头斜面进入皮肤后停止挤压或反折, 此时负压已经形成, 当你穿刺进入血管后则回血迅速。

2 结果

经此方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200例患儿, 穿刺成功192例, 未成功8例, 有回血但滴注过程中有外渗现象, 重新第二次穿刺。用负压方法护士能及时准确判断穿刺是否成功。准确掌握进针长度对血管损伤小, 患儿疼痛反应小。特别对腹泻、高热各种原因引起末梢循环差的患儿, 有时穿刺成功也不见回血, 影响穿刺成功的判断, 避免了判断失误造成的穿刺过度。

3 讨论

保护血管是静脉输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

我院使用的是江西三鑫医疗器戒集团生产的只适用于重力输液用的一次性输液器, 靠瓶内液体的重力作用将液体输进血管内, 所以, 一次性输液器内液体有一定的压力, 高于血管内压力时, 即使穿刺在血管内也不见回血, 特别是将流量调节器关闭位置过低时, 更易出现不回血现象, 挤出输液器下段管内少量液体, 降低了输液管内液体压力, 使血流容易回流。

形成的负压不可过大, 经过反复临床验证, 挤出输液管液体量在0.1~0.3m L左右的液体, 穿刺回血量适中。形成负压过大, 必然挤出液体过多, 一是浪费药液, 二是回血量大。会误以为进入动脉血管。另外此方法在其他或成人周围静脉穿刺也适用。如休克、大出血等以循环血量不足造成的末梢循环不良者, 能准确判断穿刺是否成功, 避免判断失误造成反复多次穿刺血管, 保护了血管,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摘要:目的 探讨输液器末端形成负压在小儿头皮输液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两人配合法和单人操作法。结果 利用输液器末端形成的负压, 护士能及时准确地判断穿刺是否成功。结论 避免因判断失误造成反复多次穿刺血管, 保护静脉, 减轻患者的痛苦。

上一篇:性格缺陷下一篇:网络财务报告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