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政工作者

2024-08-19

基层民政工作者(精选九篇)

基层民政工作者 篇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党一直注重基层民政局的建设工作, 不断突出、强调其工作的重心和基础在基层, 作为党和政府政策的“直达车”, 民政局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主要是协助局领导处理日常机关工作, 承办局内机关综合性文件的起草和重要会议的组织工作, 负责民政系统的普法宣传、教育以及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组织实施;负责局内机关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处理;负责局内机关公文处理、保卫、保密等。因而其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一、办公室党务的现状与解决之路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多元文化的发展, 给基层组织带来了各方面, 多层次的深刻影响。然而, 尽管如此, 从民政局的办公室部门还是可以发现, 基层党组织存在以下诸多结构和观念问题:

1、从工作主体上来看:

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失调。虽然主要是年龄性别结构失调, 老党员多, 年轻党员少, 男党员多, 女党员少;但是除此之外, 素质能力结构失调等问题也相当明显。

2、从工作客体上看:

思想观念复杂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些消极落后思想沉渣泛滥, 不同程度地导致了农民群众出现了理想信念危机、精神危机和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等现象。

3、从党员干部思想变化上看:由重政治转向重经济, 由重官场转向重市场, 由重精神转向重实惠。

为解决办公室党务存在以上问题, 改善其现状,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2、改善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 创新机制抓载体, 与时俱进拓思路, 抓制度促落实, 突出一个“严”字;

3、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真正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是我们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加强改善办公室管理工作

民政局办公室的工作效率, 直接关系到民政局工作能否顺利、高效的开展。虽然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其办事效率, 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改善办公室的管理工作:

1、行政管理方面:

首先要加强督办督查工作, 保证其日常工作的效率;其次, 要做好办文组会工作, 认真处理好各类公文文件;再次, 要及时完成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最后, 是认真做好信访工作, 加强民政信息化建设;

2、改善服务职能:

服务职能是办公室工作的重中之中, 要实现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实现一般服务向优质服务、精品服务转变, 要满腔热情认真贯彻落实好“首问责任制”;

3、加大组织调研力度:

民政局领导决策直接关系到民政局各项工作的展开, 所以要提供切实可行、有新思路的对策和建议, 为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使机关工作效率更加高效、科学;

4、精简节约、透明公开原则:办公室的办公用品要做到严格遵

守勤俭原则, 减少开支经费;倡导节约型办公方式, 节约用电, 严禁公车私用, 提倡修旧利废。

三、创建文明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促进我国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高全民族精神文明素质,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从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我们必须从基层做起, 创建文明单位, 进而提高基层人员的精神文化水平。文明单位, 是一项综合性荣誉称号, 包含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明、生态文明等。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创建文明单位而努力:

1、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 作为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以培养民政局办公室干部的思想道德精神;

2、物质支持:

文明单位的创建需要加大经费投入, 大力加强科学教育文化建设和卫生体育事业, 以保证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健康水平, 从而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不仅如此, 文明的创建更需逐年增加投入力度, 形成良好的创建投入机制, 以创建名副其实的文明单位;

3、精神文明: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突出抓好“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努力营造全部门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

4、工作环境:

加强办公室工作环境建设, 创造优美育人环境。切实做好办公室建设的规划工作, 本着严格规划、管理的原则, 进行工作环境建设。一个优雅整洁的的工作区, 有助于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提高工作效率, 好的工作环境还将增强工作的创造性;

5、奋斗目标:

力图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较大幅度的提高干部思想道德素质, 使单位工作环境明显改观, 工作人员精神面貌和工作学习状态发生较大改善, 各方面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力争通过此举, 让整个民政局进入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行列。

结语:

记得江泽民曾说过:“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民政局主要基层民政工作总结 篇2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我区民政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民政工作宗旨,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和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全面推进我区民政事业的科学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

(一)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

1、城乡低保规范运行

(1)全面落实城乡低保普查清理扫尾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去年我局在全区范围内对低保对象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清理,由于各镇街适逢村委会换届,普查清理工作顺延至换届后开展至今年2月份全面结束,为了让广大城乡困难居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结合低保工作动态管理的要求,在春节之前召开了一次低保审批会议,对前期开展的普查清理工作进行认真仔细的审查审批,同时对一些家庭突遇重大变故、生大病等困难家庭及时进行审批,共审批城市低保新增对象224户409人金额76460元、取消1567户2267人金额518276元、调整34户净减5人净减金额3148元;新增农村低保对象530户914人金额148420元、取消574户1031人金额165520元、调整361户净减22人净减金额2780元。春节前及时将救助资金发放到位,有效地缓解了这些低保家庭的生活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2)全面开展低保信息数据录入工作。根据省厅《关于加快推广运用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的紧急通知》(皖民社字2015]44号)的精神,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将通知的精神转发至全区各镇街民政所,先后两次召开信息录入人员参加的业务培训会议,要求各地迅速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期完成信息录入任务。截止到10月底,低保信息录入工作已按时完成。

(3)及时发放低保资金。截止11月份,全区现有5624户、7461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发金额252.3万元,1-11月份共发放城市低保金2825.7万余元,全区月人均补差金额达340元。

目前,全区共有10834户、17946人享受农村低保,月发放金额329.5万元,发放补助资金3600.4万元,全区月人均补差金额183元。

2、城乡医疗救助予民实惠

修订城乡医疗救助方案。今年初,经区政府研究,修订并出台了《2015年XX区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方案》,今年继续进一步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将三类病种救助封顶金额分别提高到15000元、8000元和4000元。

今年1-10月份,城乡医疗共救助6060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103.75万元(含资助城乡困难居民参保35422人,资助参保资金296.99万元)。临时救助382户,发放救助资金198.26万元。

3、救灾救济及时有效

(1)做好冬、春荒救济工作。我区属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每年灾害时有发生。为做好冬、春期间灾民救济工作,今年年初,我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深入灾区农户家中调查摸底,掌握受灾群众家中缺粮和缺衣被情况,并制定冬、春荒救济方案,及时下拔冬、春救灾款415万元,救济灾民4.2万人。

(2)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工作。一是调整局生产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对灾后救助工作进行分工,由局班子成员分片包干联系,并责任到人;二是进入汛期以后我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规定值班人员严格执行值班纪律,24小时手机开通,值班时,不得擅自离岗,并认真做好电话记录,遇到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及时处理;三是与气象部门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每周雨情、汛情,做好早期预警工作;四是做好救灾人员培训工作。利用4月中旬全区民政工作会议之机,对各镇街民政所负责人进行了灾情统计上报和灾后救援工作培训;五是加强救灾物资准备。4月初,我局对以前使用回收的二手旧帐篷进行了清理,整理出可用救灾帐篷163顶,储备救灾应急棉被500床,并和“商之都”商场就方便面、矿泉水等一些救灾物资签定了意向性购买协议;五是及时开展新灾救助工作。7月23日,我区部分镇街遭受了洪涝灾害的袭击,全区25万人口受灾,受灾面积1.9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52亿元。灾情发生后,我局按照救灾工作要求,及时启动救灾应急预案,迅速组织群众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对受灾群众及时开展救助,确保群众“五有”。截止目前,我局已下报救灾资金210万元,救济灾民1.51万人。(3)深入开展农村住房保险试点工作。一是做好信息采集工作。为准确掌握参保农户户数,我局按照安徽省民政厅、财政厅、住建厅、安徽保监局《关于切实做好山区库区农村住房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民救字2015]53号)要求,于3月底,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池州分公司进行联系,按照文件要求,制定统计表格,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上报参保农户花名册,共统计参保农户13.5721万户,投入保费217.1536万元;二是签订农村住房保险协议签定。按照上级要求,我局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池州分公司在3月底签定了协议。保险期限自2015年4月1日起至2016年3月31日止,保险期限为一年;三是协作保险公司开展理赔工作。截止到10月底,有230户农房倒损获理赔,理赔资金59.8万元。

4、五保供养保障到位

(1)强化敬老院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敬老院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和督查力度,使敬老院管理进一步制度化和规范化。5月中旬我局对全区养老机构进行了安全管理大检查,6月上旬又会同区消防大队对各养老机构进行了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我们要求各养老机构严禁院民在个人的房间内私自使用电火炉,对院民屋内使用的电器线路要求做到统一控制,所有敬老院按照每25人左右设一间自助餐厅,确保用火、用电安全;对于院民人数超过30人的敬老院,要求在院内设立超市,以便院民不出院就能购买日常用品,减少院民出院的次数,最大限度的降低院民外出遇到的车祸、走失等各类安全隐患。10月下旬,转发了民政部、公安部《关于严格落实社会福利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十项规定、开展社会福利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镇街按照通知要求,对照安全管理十项规定,集中精力开展好专项治理工作,确保安全管理不出问题。

(2)加强动态管理。按照《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实施细则》要求,把好审核、审批关,对符合五保条件的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年初,对221名自然死亡的五保户进行了核销,同时,对符合条件的221名五保对象实行了五保。

(3)及时发放资金。全区现有五保户3645人,其中集中供养五保户1875人,分散供养五保户1770人。集中供养资金实行按月发放,分散供养人员年供养资金分上下半年二次发放。1-10月份,全区共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567万元。

5、孤儿救助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有序开展

按照《XX区孤儿救助办法》,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全部实行救助。截止10月底,全区有救助对象209人,其中分散抚养138人,集中抚养71人。分散抚养孤儿生活费救助标准为790元/人.月,集中抚养孤儿生活费救助标准为1190元/人.月。分散抚养生活补助费全部实行按月打卡发放,集中抚养孤儿生活费打到区儿童福利院帐户。目前,已发放1--10月生活救助资金193.5万元。

根据流浪乞讨救助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及时、有效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今年以来,共救助751人次,发放救助资金40万元。

(二)基层政权建设不断推进

1、全面完成主城区社区标准化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果

(1)明确目标任务。根据市创建办关于《主城区创建标准化社区工作专题会议纪要》2015](第1号)精神,结合创建要求和社区实际,我区已将主城区余下的杏花村街道杜坞、清风、长岗社区,清溪街道永明、翠屏苑、清溪、陵阳社区,马衙街道齐山、碧山社区,江口街道锦绣苑等10个社区作为2015年标准化创建重点社区,并确保全部达标,实现主城区标准化创建全覆盖。

(2)加强调研协调。社区办公及活动用房是创建标准化社区的一项基础性而又紧迫的工作,难度大、压力重,市、区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目前,9个社区办公用房已经改做升级达标,永明社区办公用房现正在紧张施工。

(3)强力推动。6月12日召开了主城区创建标准化社区工作会议,主城区7个街道的主要负责同志、分管领导、民政所长以及列入今年创建的10个社区的党组织书记参加了会议。会上认真回顾总结了2014年创建标准化社区工作,精心安排了今年的创建工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作重点,细化了工作措施,强化了创建责任。市、区分管领导带队,先后3次进行实地调研,现场解决问题,有力推动了创建进程,确保创建目标的实现。

2、启动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积极创建和美社区(1)确定工作目标。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厅2013]6号)、市两办《关于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池办发2014]22号)文件精神和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皖民基字2015]50号)的意见要求,今年省民政厅把我区列为全省第三批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县(区)。结合我区实际,2015年全区确定5个镇街和70个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2017年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积极探索城郊结合部农村社区、集镇中心村社区、传统农村社区等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努力培育独具特色、功能齐全的农村社区。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领导机构,调整了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负责城乡社区建设的规划、组织、检查和指导工作。各镇街相应成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协调机构。(3)制定工作方案。区两办印发了《XX区全省第三批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工作措施。并要求各镇街和村要从群众热切关注和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入手,围绕强化社区服务、管理功能,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3、完成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第三届换届选举工作,推进基层组织建设(1)精心谋划,制定方案。一是根据省、市要求和31个参加换届选举社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职数,明确候选人选配条件和要求。二是全面了解社区领导班子思想和工作状况。同时,开展社区干部任期离任财务审计。针对各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做到“一社区一策”。

(2)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及时启动城市社区换届选举工作,于7月29日召开了全区城市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和第三次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各街道主要领导、分管组织和民政工作领导、组织部长、民政所长、各社区负责人、区城市社区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全面部署全区城市社区第三次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对选举工作方法、步骤、程序和时间等提出了具体明确要求。同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提高他们依法办事和指导选举工作的能力。

基层民政工作者 篇3

关键词:高校 社会工作 民政工作 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强调构建以平等、协商和参与等特点为基础的新型社会治理结构。面对一系列全新的形势和任务,推动社会工作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而在社会工作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构建新型的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高校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不仅是构建新型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的主体,而且还为构建新型关系提供智力支持,进而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构建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新型关系,也成为了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关系

总体来说,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方面:

1.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区别。笔者认为,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概念上有区别。民政工作是指以国家行政力量作为基础和支撑,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落实,集中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而社会工作则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帮助他人的活动,是帮助他人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二是在学科划分上来说,民政工作从属于公共管理学,而社会工作从属于社会学。三是在所属范畴和领域方面,民政工作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而社会工作则从属于社会基础。四是从总体目标来说,民政工作强调化解社会矛盾,为政府和群众分忧解难,而社会工作更多强调的是自助助人和以人为本。五是从性质及内容来说,民政工作是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贯彻执行政府重要方针策略,并实施管理控制与公共服务。而社会工作则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强调实践特征,突出帮助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

2.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联系。一是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功能上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是以解决矛盾和问题作为基础,某些方面还可以形成互补。二是两者都突出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民政工作侧重宏观层面,而社会工作侧重微观层面。三是在工作内容来看,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都包含事后补救等内容,但是社会工作兼有事前防范内容。四是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方面,两者都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维护社会公众的权益。

二、新形势下构建新型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构建新型的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具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效提高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在新型社会治理结构之中,“政府—高校(专业机构)—社会组织”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高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构建新型的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高校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会更加突出,同时高校的社会工作相关专业也将充分发挥智力资源优势,积极为推动当地社会治理结构调整献计献策,从而更加有利于发展高校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2.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发展方向。当前,地方高校已经进入了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社会工作专业改革也面临着一些全新的要求。诚然,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要为社会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势必要遵循社会治理结构调整的要求。通过构建新型的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将会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3.有效提高地方民政工作总体发展水平。民政工作是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在加速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民政工作的方式、目标、措施等也需要加以相应调整。通过构建新型的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政府民政工作水平将得到长足的进步,更好地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而实现地方民政工作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三、现阶段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新型关系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新型关系构建的过程中,集中存在着下列几方面的主要问题:

1.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当前,很多开设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的地方高校,在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部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脱离实际,教学内容陈旧,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很多社会工作专业都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对专业学生社会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毕业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最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比较突出,就业渠道相对单一。

2.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地方民政工作联系不紧密。在构建新型的高校社会工作与地方民政工作关系的过程中,应当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民政部门之间建立联系机制。但是,在现阶段很多地方高校教学和民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甚至大量存在着“两条线”发展现象。地方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与民政部门既没有定期进行沟通和交流,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也没有机会进入到当地民政部门就业和实习,工作联系不够紧密。

3.民政工作发展得不到高校的有力支持。正如前文所述,为了适应社会治理结构转变的要求,民政工作必须要进行合理改革,但是现阶段很多地区的民政工作改革都没有得到当地高校强有力的支持。这种支持是全方位的,包括理论支持、智力支持、人才支持等。由于高校与民政部门并没有建立有机而紧密的联系,高校对于民政工作发展和改革的支持便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构建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新型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笔者认为,构建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新型关系,主要应当采取如下对策:

1.大力推动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体制改革。地方高校要大力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体制改革,根据社会治理结构调整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教学体制改革方向、任务、目标、措施和要求。根据社会治理机构调整的趋势培养更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民政工作者。

具体来说,在教学内容方面,高校要根据新型社会治理结构的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侧重加强对学生社会治理理论、治理方法和现代民政工作方法等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在巩固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的方法、目标及要求,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工作及民政工作发展需要的实践型专业人才。

2.密切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民政部门的沟通和联系。要在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民政部门之间建立沟通联系机制。一方面,选派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到民政部门进行实习,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提高民政工作水平;另一方面,民政部门在制定重大政策等过程中可以充分征求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工作沟通和交流,为建立新型的关系打好基础。

3.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智力优势。地方高校具有雄厚的教学科研人才基础和经验,可以为地方民政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因此,地方民政部门可以选派一些优秀的业务骨干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进修,接受最新理论的培养,树立现代化的社会工作理念。

参考文献:

基层民政工作者 篇4

一、引言

职业高原, 向来被认为是个体职业生涯的峰点, 不仅代表个体职业垂直运动 (例如工作热情) 的相对终止, 而且包括水平流动的停滞。职业高原期对于工作者来说并不是必然的, 但对于基层民政工作者而言, 长期处于一种职位, 横向、纵向的变迁的可能性极小, 故而他们的职业高原现象连年居高, 此现象说明民政部门和基层民政工作者这一相应群体亟需对此采取一系列有效而合理的措施。

二、基层民政工作者职业高原的四种原因

(一) 工作内容繁重

基层民政工作业务种类繁多, 任务较复杂, 社会不和谐因素相对较多, 服务对象 (弱势群体) 素质相对较低, 工作难度相对较大。随着新时期的发展, 民政工作内容中的新职能不断增加, 例如城市低保、社区建设、民间组织管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服务对象涵盖了农村村民、城市社区居民、各类社会团体的高级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婚殡当事人、涉外婚姻和收养的国际友人等诸多不同阶层。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公众对象服务事业。如此大众化的服务性质, 民政工作的繁重可见一斑。在身心疲惫的情况下, 工作人员难以产生进一步挑战工作的动力和热情。

(二) 工作交流少

民政工作交流方式包括内部交流 (轮岗以变换工作内容) 和外部交流 (领导干部与其他部门的工作交流) 。基层民政工作者岗位

(三) 职位晋升难

民政部门的组织结构扁平, 基层工作者一般只能在科员、办事员这两个舞台上走完“仕途”, 此即所谓“一进门定终生”。民政部门作为公共机关部门, 其工作性质迥然不同于企业部门, 具有很强服务性。但从现实上来说, 民政工作内容较单一, 民政工作者往往缺乏发展空间, 因而他们的职业成长速度相对过慢。长期的往复工作易使工作者产生心理倦怠。此外有些地方民政部门晋升标准不明确, 晋升规则欠公平, 使动作人员感到职业发展受到限制。此种情况下形成组织高原反应就不足为奇了。

(四) 薪酬制度欠妥当

受传统工作模式的影响, 工龄工资一直是我国事业单位的工资重点, 也是职工工资变化的重要体现。民政部门的工资制度一直采用原始的工龄工资薪酬制度, 也就是年功工资。它是按照员工的工作年数, 即员工的工作经验和劳动贡献的积累给予的经济补偿。面对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式, 这种工资体系在实际运作中已显弊端。比如说, 员工到达一定年龄 (一般为45岁) 之后, 劳动生产率开始出现下降, 但此时其工资却仍然继续上升。回头看就可发现员工年轻时得到的报酬低于他作出的贡献, 而年老时则相反。从客观经济学出发点看, 这种薪酬制度极不利于提升职工的工作热情, 没有热情的工作自然容易出现职业高原反应。此外民政部门中同样地工作, 仅因为编制的不同、所处科室不同, 其待遇也能有相当大的差别, 这也不利于提升工作热情。

三、基层民政工作职业高原现象的措施

(一) 社会待遇的转变措施

民政部门应该引入严格的绩效考核体系, 在内部优化薪酬制度, 建立明确奖惩制度, , 激发职业的上进心, 促进形成个人和集体良好的工作作风, 避免职业高原现象的出现。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 其关键是严格执行控制机制, 考绩不严格, 就会流于形式, 形同虚设。不仅不能全面地反映工作人员的真实情况, 而且还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考绩的严格性包括: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要有严肃认真的考核态度;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与科学而严格的程序及方法等。当良好的工作作风成为一种精神文化时, 很多工作矛盾将会得到改善。明确奖惩制度的要点是奖勤罚懒, 具体表现为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工作人员工作中展现的优点, 并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 让辛苦劳动者从精神上得到满足, 物质上得到适当补偿, 真正体现多劳多得。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工作人员养成积极向上的工作精神, 鞭策工作能力稍落后者。让其直面自身工作业绩。

(二) 组织管理的转变措施

首先, 民政部门应定期开展全面性的心理辅导工作, 比如座谈会, 与职工多交流多沟通, 这对于改善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十分有用。交流沟通不仅能增进领导与职工之间的感情, 更能深入了解职工们的心理, 生理状况, 从而改善工作环境, 减轻由于工作带来的疲惫感。其次, 要建立横向流动为核心的职业转换, 依据市场人才理论, 在合理范围内进行工作内容的调整, 避免出现个人主观职业高原的情形。民政组织部门可以通过有规划、有制度的安排具有鼓励政策的人才流动, 一方面使现岗位的员工不断丰富知识技能, 开拓视野, 另一方面也使内容高原得到某种程度上的稀释和化解。

(三) 个人工作态度的调整

作为国家民政服务人员, 民政工作者自身要认识到自身的工作价值, 多学习、多观察, 认识到工作不仅仅室为了晋升和金钱, 更重要的是工作本身的意义和自我价值的提升, 努力从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从个人方面要平和自己的身心状态, 才能更好的工作。此外还应加强自身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在职业高原阶段来临时积极面对, 理性分析, 深入归因, 找准自身短板和不足, 努力完善知识结构, 以过硬的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及心理素质以及过硬的业务素质作后盾, 扎稳脚步, 勇渡难关。

乡镇民政局基层民政事务工作总结 篇5

2015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民政局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围绕保障基本民生,发挥民政托底作用,取得了较好效果,为全县民生改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不断完善城乡救助体系,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水平

(一)从制度建设入手,严格规范低保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制定出台了《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最低生活保障民主评议办法》等制度,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低保审批管理的通知》,细化了具体的低保操作办法,严格入户核查、民主评议、审批等关键环节制度的落实。建立了长期公示制度,将享受低保人员在民政网和省厅统一发放的低保公示栏长期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积极与县编办协调,成立了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定编6人,新录用工作人员3名,积极开展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提高了救助的准确性和公信力。

(二)积极开展低保复核工作。组织镇(街、园、区)对辖区内已经享受和拟新增的低保对象严格按照个人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的程序,进行全面复核,凡符合低保标准的全部予以纳入,不符合低保标准、不按规定程序办理的一律不予审批,有效避免了“人情保”、“关系保”和暗箱操作行为。自10月1日起,城市低保由450元/人/月提高到480元/人/月,农村低保由2900元/人/年提高到3300元/人/年,全年为5500户近10000人发放城乡低保金3250多万元。

(三)加强五保供养工作。对全县农村五保对象进行全面核查,动员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入院集中供养,指导敬老院重点接收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和重度残疾人。积极争取资金368万元,用于10处敬老院改造,改善了敬老院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敬老院整体面貌。联合财政、消防等部门,开展敬老院、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安全隐患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全年为农村五保1466人发放五保金744.19万元。

(四)加强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全年为1535名医疗救助对象发放医疗救助金477.96万元,为800名临时救助对象发放临时救助金155万元,为23306户46849名冬春需救助人员发放冬春救助资金738.92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393人,发放慈善救助资金119.5万元。

(五)加强社会福利工作。认真落实孤儿(困境儿童)救助、城镇“三无”人员救助、低保老年人高龄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社会福利制度,其中组织对全县18周岁以内的社会散居孤儿开展了免费查体活动,“六一”儿童节期间组织开展了走访慰问困难儿童活动,为110名儿童发放慰问金1.1万元、面粉110袋。

(六)加强慈善募捐和救助。年内共募集善款1042.1万元;发放慈善资金95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6000多人。积极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救助”、“为生命续航”、“朝阳助学”、“爱心光明行”慈善救助活动,慈善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深入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政策,维护全县和谐稳定大局。

(一)严格落实优抚政策。结合“金民工程”优抚数据报送,加强重点优抚对象动态管理,建立了自然减员月报制度。根据国家省、市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调整的文件规定,及时下发了提标文件,加强调度督查,保证及时足额落实到位。认真做好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和慰问金落实发放工作,按照规定核实符合政策规定的72人,发放一次性慰问金36万。落实重点优抚对象的参合、参保、门诊、住院补助及医疗优惠、减免等医疗保障待遇,为优抚对象落实参保续费、门诊住院补助费120余万元。扎实做好2015义务兵家庭优待金、退役士兵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发放工作,6月底前全部落实到位,共向913人发放“两金”1763.88万元。

(二)积极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接收2014年冬季退役士兵和2015年春季转业士官343名,其中自主就业326人,安置17人,13人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率76.47%。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2014年冬季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设电子商务、电工技术、电焊技术、计算机维修、烹调技术专业培训班。举办退役士兵与企业、学校对接洽谈会,提供招聘岗位118个,现场达成就业岗位56个,培训意向136人,受到用人单位和退役士兵的欢迎。

(三)扎实开展双拥活动。春节、“八一”期间,县领导走访慰问了潍坊军分区、装甲八旅、县人武部、县武警中队、县消防大队等部队官兵,送去价值20余万元慰问金、慰问品。结合“进千村、入万户、察民情、解民忧”活动,开展“关爱功臣”活动,将优抚对象列入重点走访慰问对象。县级领导重点走访慰问了老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烈军属等优抚对象99户,发放慰问金9.9万元,并对我县7名部队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人员、54名荣立三等功人员和在“潍坊舰”服役赴亚丁湾巡航的2名现役军人进行了走访慰问。积极做好省双拥模XX县创建工作,先后通过了省市核查,并受到充分肯定。

(四)积极开展涉军维稳工作。与有关镇街、部门通力协作,不断完善复退军人维稳机制,深入细致地做好涉军人员稳定工作,注重从源头上化解不稳定因素,特别在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等重大活动期间,确保了全县涉军人员总体保持稳定。

(五)认真做好军休干部管理和烈士褒扬工作。坚持定期组织学习、走访慰问军休干部等制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不断提升军休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军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加强烈士陵园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对人民英雄纪念碑、陈列馆等建筑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充分利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开展祭悼革命烈士活动,三、深入实施“1161工程”,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继续积极组织实施“1161工程”,建XX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开展了委托经营考察、招标等各项运营准备工作。支持九山、寺头、五井、辛寨、嵩山等镇街新建集五保供养、社会养老于一体的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对现有10处镇街敬老院进行改造提升,逐步转型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就近就便提供养老服务场所。建成农村幸福院60处,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生活居住、日间照料、就餐、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成立了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居家老年人搭建1座“虚拟养老院”,使居家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老年公寓、养老院等养老机构,阳光爱德老年健康城、景福养老护理院建设进展顺利,辛寨瞿家圈养老社区等一批健康养生养老项目正在洽谈中。加强对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先后多次联合县消防县安监部门,对全县16家养老机构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限期进行了改正,有效保障了养老机构的安全运营。

四、全力推进基层民主,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基层民政档案管理要点及创新路径 篇6

一、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基层民政部门作为基层职能执行的重要机构, 对于基层民政部门而言, 它肩负着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责任。对于基层民政部门而言, 档案是其工作执行和开展的依据, 伴随着社会对民生事业关注度的不断提高, 基层民政档案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 在基层民政档案中, 有婚姻登记、教育培训、赈灾救济等多方面的档案信息, 如果民政部门不能做好相关档案管理工作, 势必就会影响到档案信息的利用, 不利于群众服务, 影响到群众的利益。现代社会里, 对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层民政部门要想更好地服务群众, 就必须加大档案管理的创新, 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

二、基层民政档案管理要点

(一)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

就当前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工作来看, 档案信息的记录、存储方式还比较传统, 如, 档案信息记录采用手工记录, 档案存储采用纸质的档案袋。而随着民政部门职能的不断深化, 民政部门的档案信息也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基层民政工作要求的需要, 现代社会里,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普及,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的人工管理逐渐转变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化管理。在现代化档案管理中, 民政部门应当进一步做好纸质档案的现代化转化工作, 对收集归类好的信息及时上传到计算机系统中, 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民政档案信息的共享, 从而不断提高民政档案的利用率。

(二) 制度化和标准化的档案管理。

随着国家对民生事业关注度的提高, 基层民政档案数量也会不断增加, 基层民政局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机构之一, 在这样的环境下, 基层民政部门应当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应当坚持与时俱进, 进一步加强对民政档案的管理, 要根据民政档案工作的需要, 不断建立和完善民政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标准, 以制度为依据, 推动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创新路径

(一) 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社会里, 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 对于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工作而言, 其要想更好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就应当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 积极地推行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一方面, 要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现代化档案管理基础设施, 从而推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另一方面, 要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 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 推动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从档案信息的记录、存储、调用全面的现代化管理, 利用计算机系统, 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模块, 如婚姻登记模块、教育培训模块等, 通过不同的模块, 建立相应的用户系统和管理系统, 从而更好地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二) 加强制度建设。

脱离制度的工作是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 对于民政系统档案工作而言, 要想更好地促进档案资源的利用, 民政档案管理部门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以制度来促进档案资源的更好利用。档案管理部门要根据档案工作来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针对不适宜的制度要及时清理, 以制度来约束行为, 要落实责任制, 将档案工作相关责任落实到档案人员的身上, 做到转入、借出、接收材料有记录, 查阅、借阅档案有登记等, 确保民政档案资料的安全。

(三)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

在基层民政档案管理中, 档案管理人员的作用十分重要, 基层民政部门要想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就必须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 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要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要加强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档案管理能力的培养, 为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培养一支专业的档案管理队伍, 为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四、结语

总之, 基层民政档案是基层民政部门工作执行的依据, 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机构之一, 要想更好地服务群众, 民政部门就必须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要围绕民政部门工作情况来进行档案管理, 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 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要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从而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摘要:民政部门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它是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执行的重要机构, 做好民政部门工作十分重要。而民政档案工作作为民政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工作的不断深入, 对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基层民政部门要想更好地服务大众, 就必须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本文就基层民政档案管理要点及创新路径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陈丽.社会保障档案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探讨[J].劳动保障世界, 2016 (14) .

[2]卢瑾.谈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J].办公室业务, 2016 (01) .

基层民政工作者 篇7

一、民政专业档案的内容

根据当前我国基层民政档案的种类划分,我们可以知道,我国档案的种类主要包括专门档案、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三种。专业档案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其与专门档案有着共同支持,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别。专业档案和专门档案指的均是在相同领域内的档案,而专业档案则强调的是从社会行业分工中形成的各项档案,它包含着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以及其他的一些档案等。

目前我国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有:福利彩票档案、乞讨人员救助档案、社会救助档案、殡葬服务单位业务档案、社会组织登记档案、伤残抚恤人员档案、婚姻登记档案、收养登记档案、行政区域界线档案以及地名档案等。基层民政专业档案是根据社会行业分工而形成的档案,因此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将出现新的专业档案类型。

二、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的形成标准

首先,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的形成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领域内。这里所指的是一定专业领域还包括几方面的内涵,第一,专业领域必须是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长期性。第二,专业领域要从属于社会范围内容,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和社会管理范畴。第三,专业领域应该规定的民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只有符合这三个条件,基层民政档案才符合专业领域这一标准;其次,基层民政专业档案必须是有规范结构形式、稳定结构名称的民政档案;其次,基层民政专业档案应要符合专业工作程序的规律,即形成文件材料、积累文件材料、整合文件材料以及文件归档等的规律;最后,基层民政专业档案根据档案内容和特点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档案管理方法。

三、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的管理措施

(一)健全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管理体制

基层民政专业档案是我国民政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的管理既要体现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的特色,又要结合国际档案管理体制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首先,民政部门人员在进行体制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档案实体管理体系的重视要坚持以基层民政专业档案业务部门为中心,辅助以其他相关的检查部门和技术指导部门,最后还要建立健全的责任制度,健全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管理体系;其次,民政部门需要完善相关的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管理工作机制,要对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的相关内容如业务规范、业务标准以及档案管理流程等进行明确的规定,让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按照规定进行档案管理。当然,在工作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的管理离不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支撑,要求线管部门人员能够为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提供。

(二)重视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管理中的细节问题

我国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管理的基本工作原则是坚持统一领导,坚持分级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和完整,加强基层民政专业档案对社会的适用性。具体来说,第一,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在国家档案局的带领下进行档案管理。无论基层民政专业档案在管理过程中所指定的业务规范、技术保准还是管理措施的规定,均需要以国家档案局的规定为基础,要坚决拥护国家档案局的统一领导;第二,要坚持按照专业和级别进行档案管理。档案管理中,级别不同,档案管理范围也就不同。对于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管理而言,基层政府和事业单位只需要对自己本单位和机关的专业档案进行综合管理即可;第三,要切实保证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的管理对于社会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求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切实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要将档案信息的时间、保管条件、归档要求等内容落实到位,保证档案的安全和完整;第四,档案的保管要充分考虑到档案资料的利用问题,要在便于保管的同时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不同的档案资料需要采用不同的保管和管理方法,例如部分专业档案具有动态的特征,因此保管时就要采用动态管理模式。这样可以方便随时对专业档案进行调度和利用,有助于加强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的利用率和对社会的适用性。

综上所述,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管理是国家档案管理和地方民政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的管理需要基层民政政府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管理机制。在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不仅要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还要重视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更好的提高基层民政专业档案的管理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张辑哲主编.档案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张璐.论专业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4(17).

基层民政工作者 篇8

基层民政工作点多面广, 业务多元, 单项业务关联不强, 急需建立民政管理服务标准体系, 形成管理更加科学、行为更加规范、运转更加协调, 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民政管理机制。

2011年以来, 国家民政部开展了民政范围管理标准化建设试点地区的活动, 东莞市东城区被确定为第一批民政范围管理标准化建设试点地区。东莞市东城区积极推进民政标准化建设, 经过两年来的努力, 依法管理民政事务能力得到提高, 为民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促进了民政工作的科学、创新发展。

2 东莞市东城区民政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标准化基础薄弱, 标准化意识有待加强

由于我国在民政领域开展标准化活动起步较晚, 目前已颁布实施的行业性的管理标准较少, 强制性标准较少, 推荐性标准又得不到重视。东城区长期以来主要依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进行民政管理, 工作人员对标准化工作很少接触, 存在认识误区, 以为只要依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就行了, 标准的作用不大。标准宣传渠道不畅, 标准发布信息零散, 标准执行及检查评估力度不够, 标准化意识在基层民政系统尚未普及。

2.2 现有标准适应性不够, 操作性不强, 管理法规滞后

国家民政领域标准体系的系统研究仍在进行, 某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前瞻性、规划性、配套性、个性化不足, 结构不平衡。而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需要考虑大部分地区的实际情况, 只能保证基本服务质量。某些法律法规出台年份较早, 条款比较笼统。在基层实际工作中, 要适应社会发展下新情况新问题, 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满足社会需要和群众需求, 需要制定本地区标准和规范, 细化和规范操作内容, 以适应基层民政工作的需要。

2.3 尚未建立完整的本地区民政领域标准体系, 存在很多标准空白, 不能满足本地区民政事业发展的需要

东城区目前主要应用政策文件、法律法规以及GB 17733-2008《地名标志》、MZ 008-2001《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等几个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民政管理, 在服务规范、运行管理、质量控制、服务及组织评价、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缺乏标准规范, 存在管理盲点和管理误区, 缺乏完整的本地区民政管理服务标准体系。

2.4 民政标准化专业人才缺乏, 人才培训体系待规范

东城区民政工作人员大多数未接受过标准化知识的普及和培训, 缺乏标准化工作的知识和技能。目前东城区缺乏既熟悉标准化专业知识, 又懂民政管理服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相应的专业人才培训体系还有待规范。

3 民政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思路

在广泛调研, 充分掌握民政管理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确定以社会关注度高、群众需求迫切的区划地名、敬老院服务、社工服务站、公墓服务、慈善服务为五大重点领域, 建立东城区民政管理服务标准体系。以东城区社会事务办、东城区敬老院、东莞市茶园山永久公墓开发有限公司、慈善服务中心、社工服务站等服务单位为重点实施对象, 以民政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和机构内部管理为重点部位, 按突出特色、注重创新、分步实施, 重点突破的原则, 开展民政管理标准化建设。

4 民政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方法及措施

4.1 广泛深入调研, 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首先, 广泛收集和研究各种民政文献资料, 具体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标准等;其次, 访谈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服务单位, 与基层领导、民政干部、服务对象进行座谈交流或电话访谈。组织业务骨干到杭州上城区、中山市养老院等先进地区和单位考察学习;再次, 跟踪各地民政工作动态。经过调研, 理清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服务功能、机构配套、岗位分布、各项文件制度, 总结先进经验, 找准存在问题, 掌握了管理服务现状和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 确定重点建设领域, 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4.2 成立领导机构, 建立标准化管理和推进机制

制定并颁布东城区文件《东城区民政范围标准化建设方案》、《东城区民政标准化管理办法》、《东城区民政标准化工作考核奖励制度》、《东城区民政标准实施检查的制度》, 成立了东城区民政标准化工作领导机构, 明确了工作机构, 职责、权限, 制定了标准化管理办法和相关推进措施。配备了东城区各部门民政标准化工作的专门人员, 明确了职责、权限。

4.3 加强队伍建设, 培养了一批民政标准化管理人才

在东城区五大领域相关部门和实体单位有组织有计划开展了各级标准化知识培训, 制订了短、中、长期的人才培训计划, 编制了东城区标准化工作手册等标准化培训资料。另外, 还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参加了省市级标准化高级人才培训班, 强化标准知识的学习掌握, 提高运作、指导和实务能力。形成了综合培训体系, 为民政标准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

4.4 构建了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全面配套、功能完备的东城区民政管理标准体系

对各类管理事项、服务项目、业务流程进行统一归纳、梳理, 遵循地方性、适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全面性原则, 构建了“标准全覆盖、管理到末梢”的东城区民政管理标准体系。针对各项服务及其管理, 均制定了严格而统一的操作规程及其系统配套的监督、检查、考核、激励、制作、处罚、应变规章细则标准。该体系由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 (含4个子体系) ;服务保障标准体系 (含4个子体系) ;服务提供标准体系 (含5个子体系) 组成。纳入该体系的国家标准51条, 行业标准19条, 东城区制定标准45条, 合计135条。

4.5 推进标准研制, 研制了一批对东城区民政管理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影响的支架标准

对民政工作关键技术进行了充分研究, 按急用先行的原则, 研制了一批东城区民政管理、服务、检查、评估、改进等方面的标准, 包含《民政工作行政审批 (核) 服务规范》、《敬老院个人生活护理服务规范》、《社工服务站管理规范》等总共45项标准。在东城区社会事务办, 注重顶层设计, 突出管理标准的制定, 在思想作风建设、机关管理、行政业务工作等三方面设定标准。在东莞市东城区敬老院等直属服务单位, 注重服务功能, 突出服务标准的制定, 在服务质量、服务运行管理、服务流程、服务操作、服务岗位及人员配置、服务评定等方面设定了标准。

例如:在东莞市东城区敬老院, 针对老人的起居、餐饮、清洁卫生、安全监护、委托代理、日常体检、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文化娱乐、沟通交流、集体互动活动等事项, 制定操作规程及服务规范标准。以标准化手段使敬老院突出家庭化建设特点, 打造人性化服务, 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4.6 推动民政信息化建设, 建设《东城民政标准化信息平台》

《东城民政标准化信息平台》给出了东城区民政管理标准体系内容。平台包含标准信息检索、通知公告、标准化工作动态、各地民政信息、政策文件、会员服务等6个栏目。

平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利用东莞标准信息数据库数据, 提供最新民政标准制修订信息、全国民政标准化工作动态信息等, 为用户提供更简单、及时、完整的服务。另外, 用户还可以在线阅览标准文本, 并进行沟通交流, 为用户及时了解民政信息、使用实施标准提供极大的便利。

4.7 借助国际通行的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实现制度手册化, 加强过程管理, 促进流程细化

借鉴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清理并整合东城区民政工作现有的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度、记录等, 梳理整合民政业务运行模块, 编写了东城区民政各部门和实体单位标准化管理工作手册, 确定了各部门职权, 确定了各项主要业务流程, 确定了各种岗位及其要求、职责和权限。手册覆盖各部门和单位经营服务的各个环节, 使操作方便易行, 规范流程, 加强监督, 避免失控, 是民政工作经验的结晶和宝贵的无形资产。

4.8 进行东城区民政管理标准体系的实施运行, 开展标准化示范建设

制定标准体系实施计划, 进行实施前的培训和准备。然后在东莞市东城区社会事务办及下属各实体单位全面开展标准体系实施工作, 按标准体系中的各类标准组织服务和管理, 在各部门、各服务环节实行标准化系统管理, 并运用P-D-C-A管理模式和方法, 实现对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在东莞市东城区敬老院、东莞市茶园山永久公墓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

5 民政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际成效

5.1 改变了管理模式和工作作风, 提升了行政办事形象

在行政办事部门, 从人员形象着装、用语、服务态度、服务环境设施、文明办公等各方面设定标准, 大到群众接待, 小到资料制作, 通过标准推进用心服务、公平服务和精细化服务, 体现人文关怀。有步骤地开展“三亮”、“三比”、“三评”、“三创”工作, 以公告栏等形式全面公示岗位职责、服务标准, 采取座谈会、实地访谈等形式认真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 以崭新的优质文明服务窗口形象服务于广大民政对象。东城区敬老院荣获市民政系统窗口单位“群众满意窗口”和“优质服务品牌”称号。

5.2 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了管理效能, 提升了民政管理水平

在东城区民政标准化建设中, 进行了总体业务集成、职能整合、组织结构优化, 带来环节精简、流程再造、信息集成, 再制定各项有效制度保障流程畅通运行, 改善了原有体制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效率, 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 提高了管理效能。地名管理功能不断增强, 区域界线管理工作取得有效进展。

5.3 以标准引领和创新民政服务, 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服务满意度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东城区以标准明晰服务内容, 优化服务程序, 创新服务项目, 拓展服务内容。不断研究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服务方式, 应用于实践, 总结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及时制定相关标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服务技术, 融入标准以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同时, 建立标准实施监督评价机制, 通过服务质量检测、监督、评价、改进, 定期对重点领域、关键部位的标准执行情况开展评估, 将群众满意度纳入服务评估指标体系, 使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满意度呈螺旋式上升。

东城区各社工服务站开拓二手物品转赠平台、蒲公英社区家庭服务平台和换物交换平台, 拓展了服务内容和方式。东城区慈善服务中心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慈善义卖活动, 对困难家庭和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受到群众好评。东城区敬老院以前仅凭日常谈话、目测、基本健康检查等方式, 对老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开展管理标准化试点以后, 制定了《老人健康评估标准》。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 等各种专业性测量用表为基本工具, 对老人总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级和专业性评估, 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供了坚实基础, 降低了老人护理隐患, 提升了专业化服务能力。

5.4 推进民政系统信息化建设, 推动民政工作向管理规范化、服务网络化、手段现代化方向发展

“东城民政标准化信息平台”为东城区民政管理部门、服务经营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提供了支撑服务的专业化平台。实现了民政管理服务标准体系的动态更新, 实现了网上沟通交流, 成为公众查询、职能部门管理、民政工作人员办公的资源库和交流平台, 为体系应用和推广提供了信息技术保障。

5.5 激发了基层民政人员标准化工作热情和智慧, 有效推动了标准研制

民政管理标准化建设调动了民政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发了工作热情。基层人员深刻认识到标准与日常工作密切相关, 积极提出标准制定项目, 编写标准内容, 参与标准研制。东城区制定的45项标准均来自于基层工作实践, 汇集了民政工作人员的集体智慧。提出了8项广东省地方标准申报, 其中《社工服务站管理规范》成功获批2013年广东省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立项。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和民政管理范围拓宽, 急需更新基层民政工作理念, 创新管理模式。文章在分析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民政标准化工作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民政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方法及措施, 并总结了东城区民政管理标准化建设成效, 为基层民政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标准化,民政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基层民政工作者 篇9

首先, 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民政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民政档案是民政部门履行职责的历史记载和原始凭证, 记载着救灾救济、救助、低保、优抚、社团、社区、地名等专门档案, 真实记录着民政部门肩负党和国家重托, 为社会民众服务的实践活动, 包括记述和反映民政工作的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保障中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纸质和电子文件材料。“以史为鉴, 可以明得失。“民政档案以其忠于事实的记录使其无论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还是在国民经济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人民服务”是党和政府始终坚持的, 民政部门是政府与人民群众零接触的部门之一, 被喻为“人民群众的组织部”, 在信息化社会人民群众对信息的渴求程度增加, 作为档案部门应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 积极创造条件, 对稳定社会与构造和谐社会有巨大的作用。

其次, 做好民政档案工作, 是提高民政服务能力的基础。档案资料工作是一种服务性工作, 民政档案的利用是民政档案工作的根本任务。2011年民政工作要点包括以下几点:减灾救灾工作、社会救助管理、社会福利事业、拥军优抚安置工作、基层民主和城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管理、区划地名工作、专项社会事务、社会工作、慈善事业、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民政服务能力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其中每项建设都离不开民政档案工作, 随着民政工作与社会生活越来越紧密, 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了解需求日益增多, 民政档案的服务性越来越突出。只要做好民政档案工作, 使得各项工作的进展都有据可依、可查, 才能更好服务群众,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 服务祖国建设。

最后, 如何做好民政档案工作。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做好民政档案工作。

第一, 加强人才建设。知识是第一生产力,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的素质不断提高, 做好民政档案工作首先要有从事档案工作的高素质从业人员,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档案工作专业性强, 档案工作有时是繁琐枯燥的, 因此对从业人员在职业理想与工作能力上要求较高。工作人员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安于本职工作, 既要掌握档案知识, 又要掌握民政知识, 对民政档案工作的历史与现状悉心钻研;要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只有不断加强学习, 才能不断提高履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提高钻研判断历史档案的准确性, 提高总结民政工作规律的前瞻性, 从而推动民政档案工作又快又好发展。领导要重视人才建设, 以民政档案专业人才为重点, 加强培训、考核、竞赛选拔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促进民政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 加强科技建设。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 注意民政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只有建立起方便有效的信息化平台, 才能更加便捷地服务群众。民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 也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力构建各种信息登记的平台, 提高档案管理和档案应用的现代化水平, 同时要注意信息安全, 通过建立信息安全防护和民政业务档案统计国家档案馆登记备份机制, 构建区域信息安全体系。在建设信息平台的基础上, 结合和利用档案系统、民政系统、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 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提高档案信息化应用。只有在档案工作中不断应用新技术, 才能推动档案服务水平的稳步提高。

第三, 加强标准化建设。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民政工作的性质、职能、管理方式等也都发生了变化, 这些变化也对民政档案工作产生影响, 如民政档案的归档范围、种类、管理方法等, 因此要尽快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民政档案工作机制。“无规矩不成方圆”, 民政档案要依法管理、分类管理、分级管理, 修订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完善以支架性标准为重点的民政标准体系。要建立科学健全的民政档案管理制度, 规范业务办理流程, 注重前段控制、提高办事水平, 全面提高民政大难规范化水平。提高档案的归档质量, 合理划分保管期限, 定期展开档案的期满坚定工作。只有做到各项工作流程清晰, 权责明确, 实现民政档案工作在新的形势下新的内容、管理方法与服务手段, 才能更好地方便人民群众。

民政关乎民生, 民政档案即是民生档案。民政工作中有许多和老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工作, 这些工作中形成的专业档案是民政部门服务百姓、服务社会的重要体现。民政部门应该创造各种条件, 使档案信息更多地、更便利地服务于百姓生活、服务于民政对象, 要统揽民政档案资料系统, 整合民政信息资源, 加强信息的交流和流动, 实现民政档案资料共享, 从而更充分地发挥稳定社会的功能。

上一篇:虚拟化的现实演义下一篇:语文教学的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