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症

2024-08-08

乳腺增生症(精选十篇)

乳腺增生症 篇1

1乳腺增生症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1.1 治疗方法

(1) 心理上的治疗非常重要, 乳腺增生对人体的危害莫过于心理的损害。因缺乏对此病的正确认识, 不良的心理因素过度紧张刺激忧虑悲伤, 造成神经衰弱, 会加重内分泌失调, 促使增生症的加重, 故应解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对心理承受力差的患者更应注意, 少生气, 保持情绪稳定, 活泼开朗心情有利于早日康复。 (2) 改变饮食, 防止肥胖。应少吃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 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 多吃粗粮, 黑黄豆最好, 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 (3) 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 保持性生活和谐, 可调节内分泌失调;保持大便通畅会减轻乳腺胀痛。 (4) 多运动, 防止肥胖, 提高免疫力。 (5) 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的美容用品, 不吃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 (6) 避免人工流产。产妇多喂奶, 能防患于未然。 (7) 自我检查和定期复查。 (8) 明确诊断, 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目前采用中药综合治疗, 有了突破性进展, 效果更为显著。如乳腺囊肿不论大小、时间长短, 用药后均在2周左右消失。对乳腺增生及时纠正内分泌, 肿块、胀痛、神经症状可消除;对急性乳腺炎患者用药后即可缓解疼痛。

1.2 预防乳腺增生的措施:

(1) 保持心情舒畅, 情绪稳定。如果情绪不稳定, 能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 出现孕酮减少, 使雌激素增高, 导致乳腺增生。 (2) 避免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面霜和药物。有的妇女为了皮肤美容, 长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面霜, 使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 久之可诱发乳腺增生。 (3) 保持夫妻生活和睦、生活规律, 能够消除不利于乳腺健康的因素。妊娠、哺乳对乳腺功能是一种生理调节。因此, 适时婚育、哺乳, 对乳腺是有利的;相反, 30岁以上未婚、未育或哺乳少的女性则易患乳腺增生。乳腺是性激素的靶器官, 受内分泌环境的影响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当“性”的环境扩大及性刺激的机会增多时, 则可促使“动情素”分泌, 造成雌激素增多而孕酮相对减少, 从而发生乳腺增生。 (4) 积极防治妇科疾病, 无疑是减少乳腺增生诱发因素的一个重要环节。半数以上妇科患者患有乳腺病, 最常见于月经周期紊乱、附件炎患者, 也发现子宫肌瘤患者, 从而使乳腺增生的发生率增高。

2乳房自检

操作步骤:脱去全身的衣服, 站在或者坐在镜子前面。仔细观察每一侧乳房的外观、大小、皮肤颜色或者乳头颜色的变化, 乳房是否有湿疹, 或者皮肤是否出现凸痕, 2个乳头高度的差别, 乳头有无出水。抬起一侧手臂看另一侧乳房是否像正常一样随之抬起。检查乳房上部与腋下结合部有无异常。双手举过头顶, 身体转向一侧反复观察乳房的侧面。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另一侧。双手平稳地放在臀部, 用力按压觉得胸部的肌肉紧张起来, 然后进行观察。上身前倾, 继续寻找皮肤的凸痕或皱纹, 乳房轮廓的变化或者乳头的回缩。身体平躺, 全身放松。先摸乳房, 再摸腋下, 用中指和食指的指腹, 顺着一个方向全面检查乳房。将右臂放在头底下, 胳膊下面的乳腺组织会移向胸部的中央, 使自检者更接近乳腺组织并更容易进行触摸。如果乳房很大, 需要在左侧的肩膀下面垫一个枕头。左手检查右侧的乳房, 触摸时稍微用点力。

触摸方式有多种选择: (1) 同心圆触摸:开始时沿着乳房外侧的大圆圈进行触摸, 同样用手指围绕着乳房画一些小圆圈, 逐渐向乳房中心移动直至到达乳头。 (2) 放射状触摸:在脑海中将乳房想象成钟表。从乳头向12点钟方向开始触摸, 然后再向1、2、3点钟的方向触摸, 并以此类推。直至将整个乳房都检查一遍。 (3) 上下触摸:将乳房想象成一系列垂直的“带子”用手指沿着每一条“带子”上下触摸。在围绕乳房进行触摸的过程中, 用手指画一些小圆圈。检查腋下时, 沿着锁骨的上部寻找有无肿块 (肿大的淋巴结) 。右侧乳房检查完毕后, 左手放在头底下, 按照同样的方法用右手检查左侧的乳房。

女性应每月乳房自检1次, 最好在每个月的同一时间, 以便进行比较。宜选择月经后5~7d, 此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 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乳腺的病变或异常容易被发现。

3易患人群及注意事项

3.1 6类女性易患乳腺疾病

直系亲属得过乳腺癌者, 患病率比正常女性高4倍;一侧乳房已患有癌症, 其另一侧患病的几率比正常者高10倍;月经来潮早或绝经晚的女性;不生育的女性;情绪不稳定, 工作压力大的女性 (如家庭气氛不温馨, 夫妇长期分居) , 容易受情绪影响或高度集中的工作者;不哺乳者。

3.2 注意事项

(1) 按时作息, 保持心情舒畅, 合理安排生活。患病期要注意适当休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过度疲劳。 (2) 保持乳房清洁, 经常用温水清洗, 注意乳房肿块的变化。 (3) 患者宜常吃海带, 有消除疼痛、缩小肿块的作用;多吃橘子、橘饼、牡蛎等行气散结之品, 忌食生冷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骨质增生症的传统治疗方法 篇2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不是骨质增生的首选疗法。当选用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较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

也称理疗是药物离子主要经皮肤汗腺导管口毛孔进入皮内或经粘膜、上皮细胞间隙进入粘膜组织,其生理治疗作用除电流作用外,主要由导入药物离子的药理特性决定,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充分发挥了药物的作用,但因导入药物为液体,易挥发,药效不持久,限制了该方法的治疗效果。

紫外线疗法

其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杀菌作用,消炎作用,止痛作用,促进伤口愈合作用,脱敏作用,促进维生素D3的形成,调解机体免疫功能等。

按摩与牵引

按摩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痛用作;牵引可减轻骨刺对局部神经、组织的压迫而起到暂时缓解疼痛的作用。适用于颈、腰椎骨质增生症。按摩与牵引完全靠外力的作用,只对局部进行治疗却忽视了对人体内整体地调节,因此,只能起到暂时的止痛作用,而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灸

针灸可通经活血并有止痛作用。可消除局部的水肿和炎症,但对骨质增生来说,针灸只能起辅助作用。

西药治疗

目前西医对本症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常采用对症处理,如疼痛时可服一些解热镇痛的药;麻木者可选用B族维生素类药物;关节肿胀有积液者可给予局部抽取积液或局部封闭等疗法。但实践证明这些治疗方法均不理想,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病情易复发。

中医中药治疗

乳腺增生症会癌变吗 篇3

乳腺增生症可分为三型,即乳痛症、乳腺腺病和乳腺囊性增生病。乳痛症和乳腺腺病的早期(乳腺小叶增生)不会发生癌变;乳腺腺病的晚期有少数女性可能发生癌变;乳腺囊性增生病也仅有约3%~8%的癌变可能性。

◎乳痛症:又称单纯性乳腺增生,以乳房的周期性疼痛为特征,多见于青年女性。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经前症状明显,经后缓解。做乳房触诊时,摸不到肿块,大多数为弥漫性分布的颗粒。乳痛症多有自限性,结婚怀孕后可自行缓解,而且不会发生癌变。

◎乳腺腺病: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常为一侧乳腺出现局限性肿块伴疼痛,亦可双侧发病。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多发生在乳房外上方。肿块较小,直径约1~3厘米,与周围组织界线不清。乳腺腺病的早期即为乳腺小叶增生,这时尚不会癌变,但乳腺腺病的中、晚期有1%的癌变率。

乳腺增生症110例临床治疗分析 篇4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托瑞米芬, 小剂量,消乳散结胶囊,治疗效果,雌二醇,孕酮,黄体生成素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主质与间质不同程度的增生及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结构异常, 既非炎性反应, 也非肿瘤[1]。乳腺增生症是妇产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 近年来就诊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多, 多见于30~50岁的中年妇女, 青春期及绝经后少见。乳腺增生症是由于卵巢功能失调, 孕激素不足, 雌激素占优势, 黄体期缩短, 使乳腺组织增生或复旧不全, 造成乳腺正常结构紊乱而发病, 部分中重度患者可由典型增生发展为不典型增生, 并有癌变的可能。常伴有疼痛或肿块,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2]。本文应用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 效果较好, 可显著改善血清激素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乳腺增生症患者110例, 均为女性, 年龄22~56 (39.2±2.8) 岁;已婚104例, 未婚6例;病程0.5~8 (6.2±1.9) 年;疼痛程度:轻度48例, 中度45例, 重度17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1) 症状与体征: (1) 乳房胀痛、刺痛或隐痛, 疼痛可放射到腋下、肩背部等部位, 连续疼痛3个月或间断疼痛3~6个月不缓解, 受月经、情绪的影响。 (2) 一侧或两侧乳房出现肿块, 有触痛感, 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明显, 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 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 部分患者乳头会出现瘙痒或溢液。 (2) 辅助检查:包括钼靶X线摄片, 穿刺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B超、乳腺纤维导管镜[3]。排除乳房恶性肿瘤、男性乳房发育症等。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 即托瑞米芬30mg (半片) , 餐后服, 每天1次;消乳散结胶囊每次3粒口服, 每天3次。所有患者均经期停药, 连续应用3个月, 治疗期间停服其他有关药物。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 比较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 (E2) 、孕酮 (P) 及黄体生成素 (LH) 水平。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乳房疼痛和肿块消失, 停药后1个月以上不复发。显效:治疗后乳房肿块最大直径缩小或肿块数量减少>1/2, 质地柔软, 乳腺自觉疼痛消失。有效:停药后乳腺疼痛减轻, 乳房疼痛未消失或加重, 肿块最大直径缩小或结节数量减少<1/2。无效:治疗期间患者疼痛症状无改善或有所加重, 乳房疼痛不减轻反而加重, 乳房肿块不缩小或增大变硬[4]。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1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痊愈49例 (44.5%) , 显效42例 (38.2%) , 有效14例 (12.7%) , 无效5例 (4.5%) , 总有效率为95.5%。治疗后E2水平低于治疗前, P及LH水平高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3 讨论

乳腺增生症是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 约占乳腺疾病的80%以上, 临床上以乳腺疼痛或肿块为主要表现, 并随月经周期呈周期性变化。动物实验证实雌激素能诱发乳腺增生, 雌激素受体作用于乳腺组织, 引起乳腺导管尤其是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使乳腺不能由增生转入复旧, 增生的细胞尤其是间质细胞通过雌激素受体系统使雌激素合成增加, 引起乳腺组织增生和细胞功能活跃, 导致乳腺增生[5]。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是由于下丘脑—脑垂体—卵巢—乳腺内分泌轴平衡失调, 雌激素分泌增多, 孕激素分泌减少, 雌激素过度刺激乳腺组织, 造成乳腺导管上皮和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 引发乳腺增生症[6]。

托瑞米芬为新一代抗雌激素药, 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后, 缓冲雌激素对乳腺的刺激, 调节雌激素、孕激素的比例, 不良反应少[7]。消乳散结胶囊是由柴胡、白芍、香附、昆布、夏枯草等16味中药组成, 其中柴胡、白芍、香附及牡蛎等中药均有软坚散结、疏肝解郁之功效, 临床上可有效改善乳房肿块、胀痛并伴有烦躁易怒、月经紊乱、胸胁胀痛等症状[8]。本文采用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 结果显示, 11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痊愈49例 (44.5%) , 显效42例 (38.2%) , 有效14例 (12.7%) , 无效5例 (4.5%) , 总有效率为95.5%。治疗后E2水平低于治疗前, P及LH水平高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 效果较好, 可显著改善血清激素水平。

参考文献

[1] 熊莉.托瑞米芬联合平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 2011, 32 (11) :2094-2095.

[2] 乔良, 孟庆榆, 代春梅.消乳散结胶囊配伍托瑞米芬联合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24 (4) :1519-1520.

[3] 郭艳, 宋宁, 梁志兵, 等.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结安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28) :52-53.

[4] 汪光云.消结安联合托瑞米芬与单用托瑞米芬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8 (23) :3282-3283.

[5] 独晓燕.消乳散结胶囊配合健康教育治疗乳腺增生症328例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 1 (35) :62-63.

[6] 何世坚.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20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09, 15 (15) :153-154.

[7] 曾亚军, 张超杰, 谭声义, 等.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中重度乳腺增生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 (5) :891-892.

乳腺增生症 篇5

中图分类号:R271.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2-0036-02

乳腺小叶增生症是妇女常见的一种多发病。统计表明该病多见于25~45岁女性。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消癖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12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25例中,年龄最大56岁,最小14岁,平均34.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 a,平均15个月;乳房单侧包块53例,双侧包块72例;月经周期性疼痛105例,无月经周期性疼痛20例。乳房包块多呈片块状、条索状,一个或多个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推之可移动,均伴有疼痛。全部病例经B超、红外线扫描或钼钯X线乳房摄片检查确诊为乳腺小叶增生症,排除乳腺纤维瘤、乳腺癌等其他乳房疾病。

2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都给予自拟消癖汤治疗。药物组成:当归、白芍、炒柴胡、郁金、八月扎、石见穿、路路通各15 g,穿山甲(吞服)、王不留行、青皮、炒香附、炒延胡索、益母草各10 g,山慈菇、白豆蔻(后下)、甘草各6 g。肝郁甚者加佛手、荔枝核、橘核各15 g;血瘀甚者加红花、三棱各10 g;兼郁热者加栀子、黄芩各15 g;兼气虚者加黄芪、明党参各20 g;血虚者加阿胶(烊化)、鸡血藤各15 g;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枸杞子各20 g,肾阳虚者加仙茅、仙灵脾各10 g。每日1剂,水煎2次混匀共450 mL,分早、中、晚3次服。用药时间为经后3 d开始,连续服用,每月18剂,3个月为1个疗程。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标准评定。治愈:1个疗程后乳房包块及疼痛消失,半年内无复发;好转:1个疗程后乳房包块缩小,疼痛减轻或消失,半年内偶有复发;无效:乳房包块及疼痛治疗前后无变化。

3.2治疗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后,125例中治愈56例,占44.8%;好转65例,占52%;无效4例,占3.2%,总有效率为96.8%。

4典型病例

苏某,女,43岁,教师,于2010年8月10日初诊。双侧乳房胀痛1年余,行经前加重3个月。患者近1年来双侧乳房胀痛、出现包块,每于行经前或情绪变化时疼痛加重,行经时少腹疼痛,月经色黑有块,伴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胸闷胃胀,舌质暗红有瘀点、苔薄白,脉细弦。查:双侧乳房大小正常、等大等圆、皮肤如常无凹陷,可触及多个散在片状包块,质中等,活动可,触痛明显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左乳外象限可触及3×2×1.5 cm包块。B超、钼钯X线乳房摄片检查均确诊为乳腺小叶增生症。中医辨证为肝郁血瘀之乳癖,给予自拟消癖汤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散结止痛。服药6剂后,疼痛明显减轻,精神、睡眠好转,再给予12剂连续服用。嘱其以后2个月经周期后3天开始服药。连续服3个月,诸症消失,双侧乳房包块消失,经B超、钼钯X线乳房摄片复查,双侧乳房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

5讨论

乳腺小叶增生症属祖国医学的“乳癖”范畴,其主要病机为情志内伤,冲任失调,气机不畅,肝郁气滞,肝脉血瘀阻滞乳络而成乳癖。自拟消癖汤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散结止痛等药物组成。方中炒柴胡、青皮、炒香附、炒延胡索疏肝理气,解郁散结;当归、白芍、郁金、益母草养血柔肝,调经止痛,八月扎、石见穿、山慈菇、路路通、穿山甲、王不留行化瘀散结,活血通络,白豆蔻、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如此配伍,随症加减,既能疏肝解郁止痛,又能活血化瘀、散结通络、调和冲任,对乳腺小叶增生症有较好疗效。

(收稿日期:2011-11-30)

乳腺增生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所收治的58例严重乳腺增生症病人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 病人年龄范围在34岁至5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5岁, 所有患者均为已婚已育女性, 且病程在1年至7年不等。患者增生部位为双侧增生42例, 单侧增生1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分别为29人, 且两组病人临床资料对比均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保守治疗, 即服用抗增生药物乳癖消, 每次5粒, 1天3次, 两月为1疗程。经期停药。试验组患者行皮下乳腺切除术治疗, 具体手术方法为:患者以仰卧位, 行全身麻醉, 双上肢外展70-800, 沿患者乳房的外侧边缘切开长约6cm至10cm的弧形切口, 在患者乳腺腺体表面之下的乳腺腺体浅层和深层浅筋膜之间, 电刀锐性切除增生部位, 但需将脂肪层的皮下部分保留。使用组织钳游离、牵拉皮下浅筋膜层至乳头部位, 将皮下浅筋浅层切开, 向上翻起乳腺腺体, 深层皮下浅筋膜的疏松结缔组织在胸大肌筋膜浅部位切开、游离, 乳腺腺体完整切除。分别切断结扎或缝扎此处血管, 手术部位使用细引流管实施术后引流, 皮肤切口行皮内缝合, 加压包扎手术切口。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 临床症状有了显著的缓解, 疼痛状况显著减轻, 增生肿块完全切除, X线片检查显示, 乳房无毛玻璃状或棉花团, 且阴影完全消失。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临床试验的数据经过SPSS17.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 两组病人之间的试验数据行卡方检验, 使用t检验计量数据, 若P<0.05, 则说明两组患者的试验数据之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病人经过临床治疗, 各项临床表现均有所改善, 两组病人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 (P<0.05) 见附表。

[n/%]

由以上数据对比可知,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患者试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这说明, 皮下乳腺切除术是更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的保守治疗。

3 讨论

乳腺增生症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女性乳房疾病, 其本质上是由复旧不全与生理增生导致的乳腺结构紊乱问题, 因而其临床命名不统一, 病理形态较多, 国内常成为乳腺增生症, 而国外通常叫做纤维囊性乳腺病。由于现阶段临床上对于乳腺增生症的病理诊断尚无统一标准, 且观察方法各不相同, 因而, 其诊断结果也会有所不同[1], 但对于以下的认识的公认的:第一, 在乳癌发病率方面, 乳腺增生症的患者发病率比无增生症的妇女高3倍左右。第二, 病理检查结果表明, 有30%的乳癌患者会有并发乳腺增生症现象[2], 由此可见, 两者之间关系较为密切。

皮下乳腺切除术治疗严重乳腺增生症, 术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且情绪显著好转, 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单纯的皮下乳腺切除术手术, 有助于保留患者的乳房基本形态和外表结构, 保证了皮下脂肪、皮肤、乳晕和乳头部分的完整性, 且手术切口十分隐蔽, 不影响美观性。不仅有助于消除癌变因素, 缓解肿块、疼痛等临床症状, 而且能够缓解患者的忧郁、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而且,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手术操作方法更加简单易行,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尤其是对于高危乳腺癌患者和长期药物效果不理想的患者。

严重乳腺增生症患者行皮下乳腺切除术治疗, 虽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但必须对各类手术适应进行严格控制, 不能将手术指征进行随意扩大, 从而为患者带来严重的损害。因此, 只有具备以下适应证的患者才可以接受手术治疗:第一, 思想负担沉重, , 造成严重精神压力且对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的患者。第二, 34岁至52岁之间, 且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患者。第三, 片块状乳腺体增厚部位或弥漫性结节状乳腺肿块部位, 有与周围结节质地不同的肿块, 症状加重的患者。第四, 有肿块且增生范围较大, 重度增生伴局限性多个或单个纤维状增生结节, 乳头有溢液和片块状肿块, 临床检查无法排除乳腺癌可能的患者[3,4]。但对以下几类人群可适当放宽手术指征:第一, 有结肠癌、肺癌、子宫癌等肿瘤病史的患者。第二, 有致癌因素存在, 免疫功能低下, 心理负担过重, 且长期易怒和精神抑郁的患者。第三, 长期受电离辐射的患者, 例如, 放疗科或放射科工作人员, 电脑工作者等。第四, 曾患乳腺囊性增生伴有上皮增生、乳管内乳头状瘤和乳腺纤维腺瘤的患者。第五, 已育未哺乳患者, 或是已婚未孕患者, 以及第一胎足月产在32岁以后或大龄未婚未孕患者。第六, 闭经过迟或月经初潮过早患者。第七,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

摘要:目的 探讨皮下乳腺切除术治疗严重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所收治的58例严重乳腺增生症病人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 每组分别为29人, 且两组病人临床资料对比均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试验组患者行皮下乳腺切除术治疗, 对照组行传统保守的临床治疗, 分析研究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临床治疗后, 两组病人的各项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 其中, 试验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0%;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仅为62%。两组病人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对于严重的乳腺增生症, 常规保守的药物治疗通常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且存在复发风险, 而皮下乳腺切除术不仅治疗效果好, 且不良反应少, 复发率低, 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皮下乳腺切除术,严重乳腺增生,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盈帆.保留乳晕及外下侧薄层乳腺瓣的男性乳腺切除术[J].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整形外科, 2010, 7 (8) :489.

[2]彭恒云.乳晕外缘切口经皮下隧道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 2010, 4 (3) :82.

[3]魏明.超声刀小切口行单纯乳腺切除术1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2 (5) :6254.

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症状及治疗进展 篇7

乳腺增生是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的增生性病变。它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1病因与发病机制

乳腺增生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明了。目前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黄体素分泌减少, 雌激素相对增多为本病的重要原因。主要类型为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 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也可发生在腺管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 伴乳管囊性扩张。此外, 尚有一种小叶实质增生的类型。近年来, 许多学者认为, 催乳素升高也是引起乳腺增生症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 激素受体在乳腺增生症的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一般认为, 神经、免疫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因素均可造成机体各种内分泌激素的失衡。人生存的外部环境、工作及生活条件、人际关系、各种压力造成的神经精神因素等均可使人体的内环境发生改变, 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进而使某一种或几种激素的分泌出现异常, 引起乳腺增生。

2临床表现

(1) 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 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 以一侧偏重多见, 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 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2) 乳房肿块: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 单个或多个, 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 亦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 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 (3) 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 为自发溢液, 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 (4) 月经失调:本病患者可见经期紊乱, 经期提前, 月经量少或色淡, 经潮期迁延、淋漓不尽, 可伴痛经。 (5) 情态改变: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 精神紧张或劳累加重, 情绪稳定或心情舒畅时症状减轻。 (6) 其他症状:临床上部分患者会伴有口苦、两肋作胀、不欲饮食、胃脘胀满不舒、大便干燥、失眠多梦等症状。

3治疗

3.1 中药

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中药有加味逍遥丸、逍遥散、小金丸、乳癖消、乳块消等。其功能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联合使用逍遥散 (丸) 和小金丸或乳块消片, 每天3次, 以疏郁调经、消结止痛, 可取得一定的效果。对乳痛症型、小叶增生型及不伴有纤维腺瘤样结节的纤维腺病型, 可采用口服加味逍遥丸或乌鸡白凤丸 (北京同仁堂制药厂生产) , 每天2次, 平均服用1周后乳痛症状消失, 平均服用2周后, 多数肿块缩小或消失。

3.2 维生素类药

能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维生素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A。有报道乳腺增生症患者血液中维生素A的含量显著降低, 另一方面认为维生素A能促进无活性的过氧雄烯酮及孕烯酮激素转变为有活性的雄烯酮及孕酮, 后两者可抑制乳腺对雌二醇的反应采用B族维生素、高蛋白饮食及益肝制剂进行1~3个月的保肝治疗, 以纠正高雌激素综合征, 对止痛散结也有一定疗效。维生素B6缺乏可致经前期紧张者的雌激素过剩, 治疗可用500mg/d, 疗程3个月。

3.3 非性激素类治疗药

碘剂 (碘化钾或复方碘溶液) :可减轻疼痛, 改善症状。口服5%碘化钾5ml, 每天3次亦有软坚散结和缓解疼痛的作用。甲状腺素:分析本病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失调有关, 故选用此药。夜樱草油:本药是一种前列腺受体, 用药后可致某些前列腺素 (PGE) 增加并降低催乳素活性。

3.4 性激素类药

此类药有睾丸酮、黄体酮、三苯氧胺、丹那唑、嗅隐亭等。

3.4.1 睾丸酮:

每周注射丙酸睾丸素50~100mg, 有效率曾达90%, 但停止治疗后可有50%复发。

3.4.2 黄体酮:

5~10mg/d, 口服, 月经末期5~10d应用。

3.4.3 三苯氧胺:

为合成的抗雌激素药物, 能与雌二醉竞争雌激素受体。具体用法:口服三苯氧胺10mg, 每天2次, 3个月为1疗程。效果:服药后一般7~10d乳房疼痛开始减轻, 用药后1~2个月经周期止痛作用达高峰。疗程结束后大部分病例乳房痛还会复发, 因而其不良反应为干扰月经, 表现为经血减少、月经推迟或提前。全部月经异常病例, 停药后经过2个月经周期均可自行恢复正常。部分病例白带异常, 其他不良反应轻微, 无需停药或特殊治疗, 均在停药后2个月内恢复正常。

3.4.4 丹那唑:

本品为一种从17乙炔睾酮衍生来的合成激素, 其作用机制是抑制促性腺激素, 从而减少了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刺激。用法:从患者月经来后第2天开始服用, 第1个月是100mg, 每天2次;1个月后改为100mg, 每天1次。疗程为5个月。效果:症状消失达90%。不良反应:月经紊乱 (主要是延缓) , 少见乏力、胃纳减退、面部座疮、恶心、体质量增加、毛发增多、声音低沉及转氨酶升高等。

3.4.5 溴隐亭:

本品属于多巴胺受体的长效激活剂。它通过作用在垂体催乳细胞上多巴胺受体, 释放多巴胺来直接抑制催乳细胞对泌乳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减少了泌乳素对促卵泡成熟激素拮抗, 促进排卵和月经的恢复, 调整了激素的平衡。本品对血中泌乳素的抑制作用很强。用法:首次剂量1.25mg/d, 每晚餐中服, 6d内渐加量至5mg/d, 分2次餐中服, 连续服3~5个月。效果:临床好转率达83.3%~98.7%。不良反应:恶心、头晕、呕吐、血压下降、困倦、腹痛、腹泻、小便困难及面部瘙痒和失眠。

3.5 辅助治疗药物

乳腺增生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来我院乳腺科门诊、胸外科门诊、蒙医外科门诊就医的乳腺增生症患者60例, 女性, 年龄20~50岁, 单侧乳房肿块伴疼痛15例, 双侧乳房肿块伴疼痛45例。病程最短3个月, 最长13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 (1) 年龄大多在20~50岁。 (2) 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 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 可与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 连续3个月或间断疼痛3~6个月不缓解。 (3) 一侧或两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 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 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 推之可动, 可有触痛, 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 (4) 部分患者乳头可有溢液或瘙痒。 (5) 排除标准:排除初潮前小儿乳房发育症、男性乳房发育症以及乳房良恶性肿瘤。

1.3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服用蒙药那木达奇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蒙药制剂室提供, 有效期两年) 治疗, 每次15粒, 一日2次, 15天为1个疗程, 用药3个疗程[3], 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2 结果观察

2.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治愈:乳房肿块或疼痛消失。好转:乳房肿块缩小疼痛减轻或消失。无效:乳房肿块或疼痛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本组60例, 经治疗痊愈20例, 占33.3%;好转38例, 占63.3%;无效2例, 占3.3%。总有效率96.7%。

3 讨论

乳腺增生是最常见的乳腺疾病, 多见于30~50岁的中年妇女, 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 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 在连续渐进的演变过程中可能发生癌变 (约占2%~3%) , 对广大妇女身心健康形成威胁。近10年来,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 乳腺增生发生率逐渐上升, 且趋向年轻化, 相应的乳腺癌的发病率亦趋增高。为此, 世界卫生组织在21世纪初提出了“提前干预乳腺增生”的战略思想, 已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乳腺增生病发病机制复杂, 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西医学认为乳房属性腺激素的靶器官, 受下丘脑-垂体-卵巢的控制, 由于某些因素使该性腺轴失调, 可导致黄体激素与雌激素的比例失调。黄体激素分泌减少雌激素分泌增多时, 不仅刺激乳腺实质的增生, 同时乳腺间质结缔组织过度增生是乳腺结构在数量、形态上出现异常。中医认为, 该病的产生, 多由情志内伤, 肝郁气滞, 使气血郁阻, 经络不通;或肾精不足, 水不涵木, 肝之疏泄失常;或肝肾不足, 冲任失调;或肝郁乘脾, 脾虚疾湿内结, 乳络受阻;或肝郁化火, 横递犯胃, 伤及血络所致。蒙医认为乳腺增生病属蒙医“妇血症”范畴的一种最常见的妇科疾病[4]。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某一处出现肿块, 疼痛、乳头溢液, 还伴有月经不调, 心烦胸闷, 失眠多梦等症状。蒙药那木达奇由白豆蔻、益母草、红花、木香、土木香、诃子、熊胆、牛黄等蒙药组成, 是一种治疗妇血病 (乳腺增生病) 的传统秘方, 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完善, 并根据«四部医典»的记载和蒙医“圣人”伊喜巴拉珠尔近代蒙医理论, 由受过系统蒙医药教育的现代传人将蒙药那木达奇配方进一步调整, 形成了完整的处方, 对治疗乳腺增生病具有独到的疗效。本研究临床观察总有效率96.7%, 疗效确切, 无明显毒副作用, 应用安全方便,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彬, 额都, 赵明, 等.蒙药乳腺-I号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的病理观察[J].吉林医学, 2008, 29 (2) :137-138.

[2]张彬, 额都, 任立群, 等.蒙药乳腺-I号治疗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的实验研究[J].吉林医学, 2009, 30 (6) :481-483.

[3]巴雅尔图.蒙药治疗乳腺增生病56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3, 12 (1) :15.

乳腺增生症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至2010年经彩超检查, 并手术及病理活检证实为乳腺增生症的110例患者, 均为女性, 年龄26~66岁。

1.2 使用仪器

东芝SSA-140、日立EUS-555型彩超仪, 探头频率8、10MHz。

1.3 患者

仰卧位, 在乳腺的各个象限作纵横扫查, 如发现异常回声区, 观察测量其大小、形态、部位、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有否钙化、衰减, 结节可否压缩变形, 与周围组织有无明显的逆向运动, 最后观察病变区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 并测其数值。同时扫查双侧腋窝有无淋巴结。

2 结果

在110例乳腺增生患者中超声提示乳腺增生病98例, 符合率89%, 不符合12例, 分别诊断为乳腺癌4例、纤维腺瘤8例。本组单发20例, 多发35例。

正常乳腺超声表现为结构清晰, 腺体层呈粗点、线状交替排列的稍强及稍底回声, 腺体内多为静脉血流。在本组检查中, 根据乳腺增生的对比按形态分为弥漫性与局限性, 按病理组织学分为单纯性增生、囊性增生、腺瘤样增生。

单纯性增生55例, 占50%。超声表现为乳腺腺体组织增厚, 结构紊乱腺体内可见散在分布的条状或片状等回声分布, 呈“豹纹征”, 横断面呈细筛状。

囊性增生39例, 占35.40%。其中误诊为纤维瘤8例。超声表现可见导管扩张, 腺体内可见散在分布的条状或片状囊性结节, 直径在4~20mm不等, 边界清晰, 壁较薄, 内部透声好, 彩色多普勒周边及内部均未见明确血流信号。其中单个结节15例, 多发结节24例。

腺瘤样增生16例, 占14.50%。其中误诊为乳腺癌4例。超声表现为乳腺组织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3例、椭圆形4例、片状6例、三角状3例的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结节, 直径在4~33mm, 内有纤细的强回声分隔光带10例。无明显包膜及侧壁声影、探头加压后易变形、与周边组织无明显的逆向运动12例, 7例CDFI显示结节周围边探及短棒状、细条状的动静脉血流, RI<0.7。其中单发结节5例, 多发结节11例。

3 讨论

乳腺增生按病理可分为小叶内或小叶间纤维组织增生, 也可为腺泡或导管增生。现将乳腺增生的超声分型与病理对照分析如下:

单纯性增生:小叶内、腺泡及末梢导管内上皮细胞增生, 层次增多, 是质地坚硬的乳腺组织, 主要以小叶间纤维组织增生为主。

囊性增生:乳腺导管上皮和腺泡不同程度增生伴中小管不同程度扩张, 形成大小不同的囊肿, 其内容物为淡黄色或透明浆液, 可伴有纤维瘤样结节, 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按王德延[1]诊断方案将此类又可分为5个亚型:囊肿、导管上皮增生、中小导管或乳头状瘤病、腺管型腺病、上皮细胞大汗腺化生。

腺瘤样增生:乳腺内导管或腺泡数目增多, 伴小叶内间质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形成结节, 晚期形成局灶性纤维化。

近年来临床通过大量的病例研究证实, 认识到多种类型的上皮增生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有相关关系, 两种疾病都与女性的雌激素关系密切, 具有同一种致病因子, 有囊性增生病比无囊相增生病的患者, 其乳腺癌发生率高达2~4倍, 有病理证实有20%~30%的乳腺癌并发囊性增生病。如果对乳腺癌的标本进行全乳腺大切面病理检查, 其并发乳腺增生病高达61.9%[2], 因此提高诊断乳腺增生症尤为重要。

如今介入性超声的发展, 在高频超声引导下粗针 (14~16G) 对乳腺结节的活组织学检查, 取材成功率达98%, 可以明确做出病理诊断者高达95%, 创伤小、安全性高、痛苦少[3]、诊断率高等特点, 提高了对乳腺增生症及其他乳腺肿块的诊断符合率。

参考文献

[1]范螂娣.肿瘤病理诊断学[M].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820-1823.

[2]傅西林.全乳腺大切片检查及临床应用[J].当代肿瘤学杂志, 1994, 1 (1) :25-26.

前列腺增生症及其现代治疗 篇10

据左维博士介绍:目前,国际上关于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机制研究颇多,但病因至今未能阐明,其基本的一点是前列腺增生必须具备睾丸存在及年龄增长两个重要条件,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激素的变化而导致前列腺增长的发病。前列腺壤、增生症的早期症状比较隐晦,随着下尿路梗阻的加重,症状逐渐明显。其主要症状有:①尿频,尤其是夜间小便次数增多,下尿路梗阻时,50%~80%的病人尚有尿急或急迫性尿失禁。②排尿困难,表现在排尿时间延长,排尿费力,尿流中断,排尿不净,严重时可出现尿潴留而需要导尿,甚至膀胱造瘘的患者也不在少数。③下腹部及会阴部有不适感,血尿,尿路感染,并发膀胱结石和肾功能障碍等。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癌的患者正在呈上升趋势。

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可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目前,常用的药物有菲那留胺、α受体阻断剂及植物制剂。药物治疗一般疗程较长,有些药物有性功能减退作用,病人服药3~4个月后可暂时使前列腺体积缩小,但停药后前列腺往往又会增大,症状易复发而且难以达到根治效果。民间还有用中草药贴敷,或通过肛门灌注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方法,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手术作为前列腺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已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的手术方法为开放式,即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和经会阴前列腺切除术。但因术中出血多、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较慢等缺点,已逐渐被其他的手术方法所替代。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是上世纪70年代前开始的前列腺腔镜手术方法,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该术式占前列腺手术的90%以上,在我国的各大城市的大医院中也已开展这一手术。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此术式开展的过程中因难以明确辨认前列腺的增生体与包膜的境界,很难将前列腺的增生体完全切除,从而导致腺体残留、术后复发率高的重大缺陷。此术式的并发症有出血、前列腺包膜或膀胱穿孔、尿外渗、膀胱颈或尿道狭窄、尿失禁等。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手术方法,如: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激光治疗、超声波治疗、热疗等,均因不能完全切除前列腺的增生腺体,而难以达到根治效果。

基于此,创造一种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又能完全切除前列腺增生腺体,并防止其复发的手术方法,就成了泌尿外科医生的孜孜追求。最新研究资料表明: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前列腺腔镜手术为经尿道前列腺剥离切除术。该术式由日本医科大学附属永山病院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平冈保纪教授首创,术中使用的一种特殊器材——前列腺剥离子,为日本独有专利。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验,1994年正式应用于临床,10年时间共做手术2000余台,成功率达到100%。作为平冈保纪教授的研究员,左维博士从1993年起即在日本医科大学附属永山病院泌尿外科教研室工作,几乎参与了全部手术,直到2002年回国为止。

据左维博士介绍:经尿道前列腺剥离切除术系在目前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基础上,在电切镜上安上前列腺剥离子这一特殊装置,剥离子就如同开放手术时医生的手指一样,灵巧准确的将前列腺的增生腺体(内腺)从包膜(外腺)上剥离,从而在分清界限的情况下安全、彻底的将前列腺的增生腺体切除。此手术具有创伤小、体表无伤口、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增生腺体切除彻底、防止复发等优点。

上一篇:不完美的道歉下一篇:管理塑品牌品牌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