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体育器材

2024-07-23

危险体育器材(精选七篇)

危险体育器材 篇1

学校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的警觉心态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将祸端归咎于应试教育,这给人感觉应试教育如同一个“出气筒”,罪过归因都找它。取消理由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不是在长跑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之间想方设法找平衡点,而是彼此间互推责任,推脱的背后是惰性思维在作祟。

其实,长跑、双杠、铅球等体育项目与健康并非水火不容。要说意外伤亡,别说参与长跑,就是散步、坐在教室、睡在寝室里都会发生意外。中小学校园出现长跑猝死的问题有太多偶发因素,与体育运动并无必然的逻辑关联。不能因为偶发的猝死就全盘否定体育运动,就如同不能因为鱼有刺,容易刺喉,就拒绝吃鱼。埋怨学习任务太重,更没有理由斥责教育体制,让它背负你的惰性之过。

我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马约翰说:“过去就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没有健康的体魄怎么工作?”毛泽东在大海中“胜似闲庭信步”的冬泳情景让我们记忆犹新吧,温家宝打篮球身姿矫健、投篮时一气呵成的身影让我们历历在目吧。试想日理万机的领导人尚且挤时间去运动,我们学生还好意思叫喊没时间锻炼呢?再说,只要你有决心去锻炼,我想生活中无处不可运动。与其找一千个理由不长跑,毋宁找一个理由去长跑。

危险体育器材 篇2

提交材料说明

1、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行政审批表;体育局网(下载表格)

2、游泳场所体育设施国家标准说明性材料;(下载表格)

3、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行政申请表;(下载表格)

4、营业执照复印件;

5、卫生许可证;

6、循环、过滤、消毒、吸底设备合格证明;(无证明提交近期游泳馆水质监测报告、单位提交:保证合格承诺书。

7、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8、房屋 建筑施工竣工验收备案表;

9、房屋所有权证明;(协议书使用说明)

10、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

11、救生员、教练员证复印件;(游泳培训申请书)

12、各种管理制度及安全例会、隐患排查记录各一份(近期);

13、游泳馆必要图片说明;(泳池、水深标志、救生台、救生 用品、急救用品、游泳人员须知、救生员教练员公示栏、警示牌、注:提交各种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例会、生产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2、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1、深水游泳合格证验证制度、2、溺水抢救操作规程、3、溺水事故处理制度、4、救生员定期培训制度、5、治安保卫、6、安全救护、7、卫生检查、8、设备维修、9、人员服务岗位责任制度)书面材料。

浅谈航空器材危险品库房的建筑规划 篇3

关键词:危险品;危险品的分类;航材危险品仓库的建筑设计

目前国内民航运输企业的航空器材(简称:航材)仓库内存放着大量的危险品,其中包括:爆炸帽,航空电池,机组用氧气瓶,化学氧气发生器,救生滑梯,油漆,粘接胶等等。如果按照国际航协(简称:IATA)关于危险品运输的分类,这些航材可大致分九类。

第一类,爆炸品;如:爆炸帽。

第二类,气体;如:机组用氧气瓶,机上手提灭火器。

第三类,易燃液体;如:油漆。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质和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物质;如:有些固体粘接胶。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如:化学氧气发生器。

第六类,毒性与感染性物质;如:有些油漆,清洗剂,粘接胶。

第七类,放射性物质;如:氚应急信号灯。

第八类,腐蚀性物质;如:航空电瓶,有些粘接胶。

第九类,杂项危险品。如:救生衣,救生滑梯及救生船。

其中有些航材是有多重危险性的物质和物品,如有些化工油漆既易燃又有毒,甚至还有腐蚀性。

一、航材危险品库房的选址及设计

上述九类危险品航材,按储存保管条件来讲,可以分做下面五大类来设立专属库房分开保管储存。

第一大类毒性类航材及化工品库房(危险品第六类)的选址及设计。首先,贮存这类危险品的建筑物不得有地下室或其它地下建筑,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750米2,单个防火区分不超过180米2,与其他厂房间距要达到12米,与主要道路间距要达到10米,与次要道路间距要达到5米。其次,仓库构件的耐火等级均为一级。第三,仓库选址应在当地常年风向的下方位。第四,仓库内的电器设备:如灯具,火灾探测器,冰箱,空调,机械排风设备等均应为防暴电器。安装,维护、检测均应满足《防暴电器设计、安装、维护、检测与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实用手册》的要求。第五,仓库需要有防雷设计。第六,仓库要有恒温恒湿设备及静电导除设备。第七,室外要有泄露物质应急处置点及消防设备。第八,从业人员要有相应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鞋、防护手套及防护眼镜等,并需要进项上岗培训及持证上岗。

第二大类爆炸品及易燃化工品(危险品第一类;危险品第三类;危险品第四类以及危险品第二类中的2.1项易燃气体。)的库房选址及设计。通常人们把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五类。其中甲类储存物品:主要依据《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一级易燃固体、一级易燃液体、一级氧化剂、一级自燃物品、一级遇水燃烧物品和可燃气体的特性划分的。

乙类储存物品:主要是根据《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二级易燃固体、二级易燃液体、二级氧化剂、助燃气体、二级自燃物品的特性划分的,这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仅次于甲类。

而航材中的油漆,清洗剂,粘接胶等化工品大部分都是甲、乙类物品。

首先,甲类物品库房,其耐火等级,一般不应低于二级,宜为单层,这样做有利于控制火势蔓延,便于扑救,以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出口,发生火灾时,是疏散出口,又是扑救的进入口,也是排烟排热口。由于火灾时温度高,浓度大,烟气毒性大,而且威胁上部库房的安全。因此,这类物品库不准附设在建筑物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其次,甲、乙、丙类液体库房,应设置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遇水燃烧爆炸的物品库房,应设有防止水浸渍损失的设施。

再次,库房或每个防火隔间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宜少于两个。但一座多层库房的占地面积不超过300m2时,可设一个疏散楼梯,面积不超过100m2的防火隔间,可设置一个门。

第四,这类物品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m。

第五,库区的围墙与库区内建筑的距离不宜小于5m,并应满足围墙两侧建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要求。

第六,仓库应设置消防车道。如果一座甲、乙、丙类厂房的占地面积超过3000m2或一座乙、丙类库房的占地面积超过1500m2时,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如有困难,可沿其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或设置可供消防车通行的且宽度不小于6m的平坦空地。

其他要求,与第一大类毒性类航材及化工品库房的选址及设计的第四、五、六、七、八点相同。

第三大类不易燃压缩气体(危险品第二类)库房的选址及设计。

这类物品对温度比较敏感,一般不宜被阳光直射。应选择存放在通风良好、避免光线直射、干燥、房屋举架高的库房来储存。搬运时,应轻搬轻放,防止钢瓶受损。

第四大类腐蚀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危险品第八类;危险品第七类;危险品第五类)的库房的选址及设计。

这类物品也需要隔离存放,并且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对温度也比较敏感。应单独建立库房,与其他航材区别储存。

首先,应设置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避免腐蚀性物质污染其他物品。

其次,室外要有泄露物质应急处置点。

第三,从业人员要有相应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鞋、防护手套及防护眼镜等,并需要进项上岗培训及持证上岗。

第四,不同类别的物品存放,要有所区隔,危险类别的表识要清洗明了。

第五大类杂项危险品(危险品第九类)库房的选址及设计。这类航材中有救生船、应急滑梯、救生衣等,危险性比较低。但这类物品中一般都有气瓶等危险物品,所以还是应与其他普通器材隔离储存,以避免次生危害。

这类物品应选择存放在通风良好、避免光线直射、干燥、房屋举架高的库房来储存。一般不应堆放,搬运时,应轻搬轻放。

二、综合危险品库的规划与设计

在综合危险品库区里分别设立了毒性类航材及化工品库房,爆炸品及易燃化工品的库房,不易燃压缩气体库房,腐蚀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库房及杂项危险品库房。该仓库选址在当地常年风向的下方位,并且与其他厂房间距达到50米以上,与主要道路间距要达到10米以上,与次要道路间距要达到5米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是危险品库房,故而在库区内未设有人员的办公区域。这个综合危险品仓库还有如下的特点,来满足安全生产规范。

首先,贮存这类危险品的建筑物是均是一层单体的独立建筑,未有地下室或其它地下建筑,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750米2,单个防火区分不超过180米2。

其次,仓库构件的耐火等级均为一级,每个单独库房的安全出口数目为两个。

再次,库房内设置了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及防止水浸渍损失的设施。

第四,各物品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小于10m。

第五,库区的围墙与库区内建筑的距离不小于6m,并满足围墙两侧建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要求。

第六,仓库设置消防车道。

第七,室外有泄露物质应急处置点及消防设备。

第八,不易燃压缩气体库房,腐蚀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库房及杂项危险品库房是高度达10米的单层建筑,满足通风良好、避免光线直射、干燥、房屋举架高的储存条件。

第九,仓库内的电器设备:如灯具,火灾探测器,冰箱,空调,机械排风设备等均为防暴电器。安装,维护、检测均满足《防暴电器设计、安装、维护、检测与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实用手册》的要求。

第十,仓库有防雷设计。最高建筑顶端有避雷针。

第十一,仓库要有恒温恒湿设备及静电导除设备。

第十二,从业人员上岗时穿戴有相应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鞋、防护手套及防护眼镜等,并进项上岗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有理由相信,在设计和选址上充分考虑安全生产规范的危险品库房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国家财产的损失,实现安全生产。(作者单位: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沈阳维修基地)

参考文献:

苏州市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现状分析 篇4

《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定义是“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危险性大的体育项目”。应当至少具备以下特点之一:(1)存在参与者身体受伤害风险的运动项目;(2)避免危险发生,参与者必须要有较为熟练的技术,如滑雪、跳伞等;(3)强烈的身体对抗和击打,如职业拳击;(4)高速运动的活动,驾驭者必须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如赛车;(5)自然灾害多发,气候恶劣,如登山、户外探险等。在国际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的极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有:赛车、速降滑雪、低空跳伞、徒手攀岩、登山等;危险性次高体育项目有:游泳、滑雪、潜水、滑翔、户外攀岩、拳击、户外探险、搏击、 蹦极等。目前,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还是地方性法规,都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专业性强、技术性高、危险性大的特点形成了共识。

2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发展现状

2.1我国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发展状况

我国第一个与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相关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是2004年5月l日实施的游泳场所(GB19079.1-2003)。此后,国家体育总局又组织力量制定了13项从GB19079.2-2005至GB19079.142005国家强制性标准,分别是卡丁车、蹦极、攀岩、轮滑、滑雪、滑冰、射击、射箭、潜水、漂流、滑翔伞、热气球、动力滑翔伞。200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实施行政许可管理。2013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第17号令公布了《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了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申请条件和审批程序,明确了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加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管理、保护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参与者合法权益的责任,规范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中各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2013年5月1日,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联合发布第16号公告,将游泳、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潜水和攀岩明确为第一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

2.2苏州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发展现状

在国家未明确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目录之前,苏州主要是依据苏州市地方性体育法规(2007年1月1日,由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苏州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认定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并对其监督管理。根据《苏州市政府转发市体育局关于实施苏州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的意见的通知》(苏府 〔2007〕54号),苏州确定的第一批危险性大、专业技术性强、安全保障要求高的体育经营活动项目有:游泳、拳击、摔跤、柔道、跆拳道、 射箭、武术、攀岩、摩托艇、摩托车、汽车(卡丁车)、轮滑等,苏州高危体育经营项目主要集中在游泳、攀岩和潜水3个项目,全市数量分别为:游泳场所260家(市区140家)、潜水1家、攀岩10家。

2.3苏州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市场监管状况

2.3.1组织健全,提高认知

为加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管理,1997年苏州正式成立了体育市场管理处(正科级事业单位,10人编制),重点负责全市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管理,此外还担负着体育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资格鉴定、体育市场管理法规的执行、体育经营项目和经营活动开办条件审核等工作。同时在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体育服务窗口配备2名专职人员,接受市民的相关申请事项。为加强高危体育项目的管理, 保障工作顺利开展,苏州各县级市、区体育部门增加了体育市场管理职能机构,确定专职人员从事该项工作,重点负责全市高危体育项目的管理,专配执法车辆与执法专项经费,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体育市场管理网络。

2.3.2结合实际,完善管理

2007年始,《苏州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对在苏州范围内开展高危体育项目的行为进行规范,赋予体育行政部门的监督权和处罚权,继而又出台《苏州市经营性游泳场所管理规定》《苏州市经营性攀岩场所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制定了许可审批、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的工作流程,市人大常委会还开展全市性专项执法专项检查和现场督查,有力促进了体育高危项目的依法管理工作,积极营造了依法管理体育市场的浓厚社会氛围。

2.3.3严格准入,重管审核

在《行政许可法》实施以前,体育行政审批或许可事项中包含 “体育经营活动审核”,即对体育经营活动(包括营业性的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体育健身、体育康复、体育技术信息中介服务以及有偿体育技术培训活动等)实行体育经营合格证制度以及前置审批制度。换言之,想要从事体育经营活动,就必须先办理体育经营许可证,证件审批下来后,才能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 这样,才能获得营业执照。2014年7月苏州市人民政府把高危体育项目审批纳入了行政许可。与工商部门积极沟通,严格把关,慎重审核,层层把关高危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的发放,推动高危体育项目管理走向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

2.3.4加大职鉴,持证上岗

随着苏州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全市的体育从业人员数量急剧增多。为提高他们的专项技能、规范行业标准、严格持证上岗,苏州先后组织了全市范围内游泳救生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跆拳道、健美操、体育场地工、网球、健身教练)等体育从业人员的培训和鉴定工作。截止2014年底,苏州市共有2800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其中涉及高危项目的有救生员1729人、游泳教员1314人。每年对从事高危体育项目工作人员进行复训年审,成绩合格颁发有效期为一年的“从业上岗证”,并实现了所有持证上岗人员信息在网上公示,便于方便市民监督查询。

2.3.5强化监管,合力推进

苏州体育和公安、卫生和工商等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每年联合召开全市游泳场所开放工作会议,就安全、卫生和从业人员等和各游泳场馆签订《苏州市游泳场所安全开放承诺书》,暑期高峰期间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同时通过明查和暗访的方式开展卫生、安全等专项检查。每年开展市级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在20项次以上,其中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检查不少于5次,对存在问题的场所开具整改通知书并在媒体上通报,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罚。 2013年,苏州将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建设高危体育项目经营场所综合监管平台,对市区98个游泳场馆安装了监控联网,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和管理。

3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监管的建议和发展方向

3.1加强相应法规建设,形成政策法规体系

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建议进一步细化制定由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地方性、行业性法规、条例与标准,完善由协会、俱乐部和部门规定、实施的规章制度,形成一个完整有效可操作的高危体育项目政策法规体系,为推行新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提供法律保证。

3.2大力推进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许可制度

《国家行政许可法》明确界定了行政审批的范围,对于百姓的行政审批带来了好处,但该法同时也规定了6类例外事项:其中直接涉及人身生命安全的危险,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联系或危害国家政治稳定的,且是通过其他方式不能解决危害性的体育事项。建议对开展这些直接关系参加者生命健康安全的高危性体育项目活动施行行政许可制度,符合《行政许可法》设定行政许可事项的条件。

3.3研究完善高危险体育项目目录,制定和修订高危体育项目配套标准

国家对高危体育项目管理的重视,可以通过出台的一系列条例法规来体现。然而,要想最大程度上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接下来就应该根据具体体育项目特点来制定强制性标准。在经营许可审批上也要做到严格把控。如此,才能适应人们越来越喜欢挑战专业性强、危险性大的体育项目这一现实情况。

3.4严格实行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注册制度

在己推行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项目中规定,从业人员必须提供相应项目(工种)从业人员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实行年度注册制度。建议在短期内培育出一支能够更好地为高危体育发展服务的专业队伍。这支队伍必须要有高度的道德观念、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过硬的专业技能。

3.5加强资源整合,创新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体育市场执法制度,做好各级体育市场执法机构、人员配置和经费保障等措施,实现对高危体育项目监管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根本性转变。建议加强整合政府、部门、社会和媒体等资源,充分发挥体育市场监管的导向作用,逐步建立体育行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行业协会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管理体系。

危险体育器材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教室内的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培养幼儿远离危险的意识。

2、鼓励幼儿大胆的在集体面前大声讲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的方法。活动准备

图片、红色圆形粘贴纸、动物玩具若干。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导入课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1、由公鸡进医院导入课题,教师表演小公鸡在叫小朋友起床的时候从窗台上掉下来的情景,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师:小公鸡从窗台上掉下来怎么样了呢?

幼:摔伤了住医院、流血、小公鸡死了、鸡妈妈在家很着急等。

师:那小公鸡到底伤的怎么样呢?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往医院里打个电话,由幼儿拨打电话号码,医生阿姨接电话并回答幼儿的问题。

幼:小公鸡好了没有,还流血么?

医:小公鸡的伤口已经不流血了,我用纱布已经给他抱扎好了,小朋友请放心。小公鸡到医院时疼的直喊妈妈,小朋友可千万别学小公鸡从高处往下跳。?/font&师:刚才小朋友听了医生阿姨的话,小朋友应该怎么做?

幼:不从高出往下跳、也不从桌子椅子上往下跳。

师:小公鸡过几天就出院了,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看小公鸡好吗?

2、突然一只小猴子从小朋友的头上掉下来,被小朋友发现了送到老师的手里,我连忙问小猴子怎么了,小猴子说:“我在摘桃子的时候不小心抓住了电线掉地上了”。

师:小猴子在摘桃子的时候让电线电在地上差点进医院,电很危险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浪花班那里最危险? 幼:插电的地方最危险、不能从椅子上往下跳。

师:小朋友真聪明插座最危险,附故事《小猫不见了》通过故事让幼儿知道电的危害性,同时教育幼儿不用手指摸插座,让幼儿知道电的危害性。

3、通过图片让幼儿观察找出图片中危险的地方并用红圆点贴出来。

4、引导幼儿用小圆点标出教室内最危险的地方,幼儿积极性很高,插座、椅子、桌子、门等都贴上了小圆点。

活动延伸

浅析危险犯中的危险 篇6

关键词:危险犯的概念;学说分类;危险理论

一、危险犯的概念

危险犯是指以危害行为具有造成一定后果的客观危险状态作为犯罪构成必要条件的犯罪,判断危险犯既遂的标准是行为人所实行的危害行为是否达到了足以造成一定后果的客观危险状态。

从处罚依据的角度定义危险犯的学者认为,所谓危险犯并不要求实害切实的发生,只要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了实害发生的危险性,即可构成。从犯罪成立的角度定义危险犯的学者认为,危险犯只要求实施了一定刑法设定的行为进而引发了刑法规定的一种危险状态就可成立的犯罪。从犯罪既遂角度定义危险犯的学者认为,行为人的行为尚未造成实害性的结果,但是已经造成了一种实害性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即告既遂的犯罪。

二、危险犯的分类

依据危险的性质不同,危险犯可以分为具体危险犯和抽象危险犯两类。抽象危险犯的危险侧重于行为无价值理论,主要强调的是行为的危险性,而具体危险犯的危险则强调法益于危险境地的现实状态,反映了结果无价值的思考。

在具体危险犯的客观构成要件中,构成要件要素除了特殊情况下的“危险结果”外,还必须具有“危险行为”,以及“危险行为”与“危险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具体的危险犯要求行为人针对行为客体实施了“制造法所不容许的风险”的行为;制造了一种相当的,不被容许的,侵害风险意义上的,具体结果的危险;并且应当就该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存在。抽象危险中的“抽 象”一词是对于危险的一种形式性设定。具体分为以下学说:

(1)纯粹主观说。纯粹主观说认为应该以行为人认识到的事实为判断基础,来确定危险的有无。其中宫本英修是纯粹主观说的代表。他的学说是以其主观主义刑法理论为依据的。其不是是着眼于犯罪的客观事实,而是将犯罪行为看作犯罪人危险性格的代表。他同时认为,刑法规范应以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为评价对象,而不是以客观行为为评价对象。只要行为人认为自己的行为有危险仍实施该行为的,就是危险犯。

(2)主观危险说。主观主义的危险理论建立在因果关系条件说的基础之上。根据因果关系条件说,任何行为只要与结果之间具有无前就无后的关系,那么前行为就是结果发生的原因。在主观危险论者看来,存在就是必然的。侵害发生与否是被客观条件决定的,那么也就没有所谓危险存在的余地了。以因果关系条件说为基础构建的主观危险说的观点来看,侵害结果未发生即其发生的条件不具备,在没有充足的条件的情况下,侵害结果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3)具体的危险说。具体的危险说,也称新客观说,其基本观点是,以行为当时行为人特别认识到的事实以及一般人可能认识到的事实为基准,从客观的见地作为事后预测,判断有无发生结果的危险如果判断存在具体的危险。

(4)客观危险说。相当因果关系的客观危险理论建立的基础。相当因果关系说的创立者克里斯认为要严格区分“客观的可能性”与“主观的可能性”,并用相当因果关系来说明客观的可能性。如没有该行为,其结果在是否仍以同一方式发生,来确定其行为与结果间因果关系之存在与否。另外,克里斯基于偶然因果关系和必然因果关系的区别,对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论赋予“相当性判断”的基础。个人只对结果的必然因果负其责任。

对于危险犯中的“危险”的认识,德国旧刑法第 31 条第 3 款规定:“公共安全是指对于单独个人之身体、生命予以危险,或惹起他人财产之重要物品价值之危险,或使其灭减违反公共福利者。”虽然此定义为公共危险罪而设,但德国学者常将其作为刑法对 “危险”一词含义的规定。木村龟二也曾给“危险”下定义,一定是个危险的定义,因为危险有多种多样的含义。危险以存在的可能性为前提的,除了代表一种状态外,更是一种人们站在一定立场上,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的判断。而我国刑法中虽然没有关于“危险”概念的规定,但是在分则“危险犯”构成要件的规定中经常会使用“危险”一词。

三、危险状态的判断标准

对于危险犯中的危险的判断标准,存在着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以行为人的认知水平为标准进行判断,即行为人主观上认为有危险时就是有危险,行为人主观上认为没有危险时就是没有危险。第二种观点主张,应当以一般人的认知水平即科学法则为标准进行判断,科学法则认为该行为具有危险时就是有危险,科学法则认为该行为没有危险时就是没有危险。

对其判断标准,我国学者也存在诸多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对危险状态的判断应采取科学标准说,即以有较高科学知识的一般人的知识水平,而不是以一般人的知识水平作为判断危险的标准有的学者认为,判断的标准通常是科学的因果法则,但根据科学的因果法则判断为不具有侵害法益的危险,而从公民的法感情来看需要进行处罚时,则以一般人的認识为标准进行判断。

笔者认为,对于危险犯中的危险应做合理理解,客观判断学说更符合我国的现状,可作为参考标准。而对于危险的判断标准,应以一般人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作为依据,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有危险。

参考文献:

[1]舒洪水.危险犯中的危险状态的判断标准,法律科学,2012年第5期

[2]郑明伟.论刑法危险犯中的危险,华东政法大学

[3]木村龟二.刑法总论(M)东京: 有斐阁,1978

[4]王志祥.危险犯研究,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5]陈航.对危险犯属于犯罪既遂形态之理论通说的质疑,河北法学,1999

作者简介:

危险体育器材 篇7

从体育教师的抱怨和校长的“锦上添花”之说谈起:近些年, 由于工作的原因, 笔者有幸能经常与大、中、小学一线体育教师见面、交流、谈心, 在讨论与互动之中, 一方面可喜地看到和感受到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确实在深入地向前推进, 学校体育被更多地理解与认同, 对宏观形势给予充分肯定之外, 体育教师的改革热情高涨, 并在改革中表现出的创造性也令人充满期望。与此同时, 在讲课和与体育教师的讨论中, 又确实经常感受到不少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担忧、不满, 甚至是埋怨等消极情绪。

在与中小学体育教师接触或讲课提问的过程中, 体育教师普遍存在深深的抱怨, 他们经常对笔者讲:“潘老师, 你不要做我的工作, 我们体育人都想把体育做好, 只要能把校长、家长、局长的工作做好了, 就OK了”。言下之意是, 学校体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几乎都是外因所致——领导不懂、不重视体育;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时间等条件得不到保证;体育教师地位偏低、不能同工同酬;学生调皮捣蛋、不能吃苦耐劳等等, 不一而足。总而言之, 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存环境不好, 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是受害者, 问题似乎与体育教师没有关系。情况果真是这样吗?

有一次, 笔者在江苏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讲课, 与体育教师讨论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时提出:首先要争取领导支持, 赢得学生喜欢与参与等。引用当下的一句俗语就是体育教师要将校长“摆平”。接着又请教师各出奇招和谈自己的经历与体会, 其中一位中学的体育教研组长发言说, “我们与学校校长的关系是很好的, 但是谈到一些实质性问题时我们又感到非常困难。我们是外国语学校, 学生基本都住校, 每天早晨我们组织早锻炼, 学校记0.5标准课时 (每课时40元) , 其他学科教师感到不服气, ‘体育教师蛮舒服的, 早晨往操场上一站, 就是0.5课时。’在这种情况下, 校长站出来说, 你们不要不服气, 你们一年365天, 不管风吹日晒, 只要你们站到操场上来就帮你们也记0.5课时工作量。这些不能不说校长是理解体育教师的辛苦, 是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但是另外一方面, 校长又对我们体育组的教师说:‘体育组的各位同仁, 你们在我们学校是锦上添花的学科, 而不是雪中送炭的学科。不是做雪中送炭的事, 而是做锦上添花的事。’”

笔者当时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就从校长的这两句话谈起:一是说明不能一概而论——校长不重视体育、歧视体育和体育教师;二是校长认为学校体育是锦上添花, 实际上的潜台词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是要代表学校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比赛, 就是要帮学校取得名次与荣誉。’这一说法是要推敲的, 说明这位校长对学校体育认识的不全面与不准确。但这一观念不是这位校长脑子里先天就有的, 而是我们体育人教给他的, 因为校长也曾经是我们的学生, 校长对体育这样的认知是体育教师教给人家的。体育教师在论述体育时, 异口同声说体育的本质是比赛, 而比赛最重要的追求是获取优胜, 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对体育的认识与看法是有必要重新进行审视的。”

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种危险”

笔者认为,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两种危险”:一是教育对体育的忽视;二是体育对教育的游离。这“两种危险”从不同的角度危害着我国学校体育的正常开展。

对于危害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第一种危险, 体育人有着非常深切的感受和认同, 但是对第二种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危险却认识不到或不够, 尤其需要引起体育人的关注与思考。

危险一:教育对体育的忽视

(一) 教育对体育的忽视表现

1.体育课程的“小三科”地位

在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 在理论上德、智、体、美、劳等都是教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都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体育认知的深化与全面, 对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进一步加深。

2007年4月2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 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 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体育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 使广大青少年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 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 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开会研究讨论青少年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问题, 并颁发了专门的文件, 这种关注与重视甚至到了令其他学科教师嫉妒的程度。但是在教育实践中, 在目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不同的地区和学校, 不同程度地存在学校体育的理论地位与实际地位的落差, 如有些地区和学校都未能做到按照国家的基本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

在教育界内部就有许多人没有摆正德、智、体、美之间的关系, 注重智育而轻视体育, 认为开展体育运动既花钱还不“安全”, 不少同志甚至提出取消为强化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身体素质水平而设立的中招体育考试, 这些都为学校体育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体育教师被不公平地对待

体育教师在职称评聘、待遇、评优和评奖等方面确实存在被不公平对待的问题: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往往被打折, 甚至有的是其他教师的一半;体育教师在职称评聘以及评优、评奖时往往被作为“小三科”而旁落;有些学校为教师配备手提电脑时, 体育教师成了被遗忘的对象等等。

3.学校体育没有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研究与对话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绝大多数的素质教育研究与实施、综合教育改革研究与实施、校长教育思想与实践著作中鲜见关于学校体育的内容, 学校体育事实上已成为教育的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似乎成了与教育没有什么关联的“独立大队”。如2006年出版的由教育部与中宣部、人事部、社科院、团中央组织的200多位专家组成的素质教育调研组撰写的近52万字的调研报告中, 提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不超过5处, 没有1处专门叙述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共同的关注——素质教育系统调研》,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在素质教育系统调查中几乎没有关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体育的研究实在是有些遗憾, 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体育被忽视的事实。

(二) 原因的初步探讨

1.重文轻武的历史文化传统

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重文轻武的现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自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以来, 崇文抑武的价值观逐渐成为主流价值观, 并持续影响着中国社会, 宋、明以后更是出现了“羞于武夫齿”的文化现象, 文弱之风盛行, 正如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国力弱, 武风不振, 民族之体质, 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这种重文轻武的思想在现代化、城市化的背景下似乎有它进一步生存的理由。

2.应试教育的现实逼迫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影响和独生子女“输不起”的思想, 加上大、中、小学办学水平条件极大的不平衡, 从幼儿园开始的择校和中学以上的应试压力持续不减, 中小学生成了“伏案时间最长、牺牲休息最多、脑力劳动强度最大”的一群人 (未成年的、正在生长发育的人) 。“素质教育轰轰烈烈, 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依然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不少教师和家长眼里, 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 如果还有其他心思, 只能被视作“不务正业”, 这种思维定式不仅使学生在连续的紧张学习中体质下降, 更容易诱发孩子的叛逆心态和不健康情绪。

从2005年6月开始, 教育部与中宣部、人事部、中国社科院、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联合进行了素质教育系统调研。调研表明,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然未能有效扭转。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对全国部分大、中城市中小学校和农村县中学的调查, 35%的校长、37%的教师、58%的中学生认为负担“比较重”或“过重”, 其中高三学生早晨6点前起床的有34%, 晚上11点半后睡觉的超过40%。假期补课现象仍较为普遍, 一些城市的调查显示, 80%的小学生都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奥赛班、兴趣班、考级班, 而且往往是至少上两个班。越来越重的升学压力, 让城市学生成了家中最早去挤公共汽车、夜里最晚睡觉的人, 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最辛苦人群”。而许多农村学生则要在繁重的学习之余, 承担一定的农业劳动, 合理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同样无法保证。在升学压倒一切的背景下, 校长、家长、学生本人也只能以牺牲体育为代价来换取考试分数。

从1985年开始至今, 我国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 结果显示, 最近20年, 青少年体能素质在持续下降, 其中包括学生的肺活量、速度、力量等都在持续下降, 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一倍;眼睛近视的比例更不容乐观, 初中生接近60%, 高中生达到76%, 大学生甚至高达83%, 也就意味着, 现在的10个大学生中, 还找不到两个视力良好的人!

3.独生子女政策和“倒宝塔”式的家庭结构导致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基本国策地颁布, 独生子女政策在城市得到了很好地贯彻, 外婆、外公、祖父、祖母四位老人, 父亲、母亲两位中年人, 一位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结构比较普遍的存在。在这种“倒宝塔”式的家庭结构中, 独生子女成了“小宝贝”、“小皇帝”、“小太阳”, 加上中国传统的对子女过度的溺爱, “含在嘴里害怕化了”、“抱在手里害怕摔了”,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和避免体育影响文化学习, 不少家长选择了尽量不让孩子参加体育, 尤其是各种激烈的体育运动。浙江省金华二中一位男生因为母亲禁止其看足球、踢足球, 一时冲动弑母案就是一个极端的实例。

4.未能正确实施的体育给一般人留下了不良印象

半军事化体育的遗存:一些学校的体育课常常用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时间进行遵规守纪的操练, 甚至用强迫性训练作为对不遵守纪律学生的惩罚手段, 如“罚跑××米”、“罚站××小时”等。这样, 体育不仅失去了它特有的魅力, 而且成了学生恐惧的“魔鬼”;体育不再成为强身健体的使者, 而成为摧残人性的工具。

“放羊式”甚至“放鹰式”教学:在部分学校是“一个哨子两个球, 学生教师都自由”的“放羊式”, 甚至“放鹰式”体育教学, 既无指导, 又无管理, 学生从体育课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上与不上一个样, 给人以体育课只是随意玩玩的印象。

竞技化的体育和成人化的体育造就了不少的体育失败者。在学校体育中, 将竞技体育运动的规则、场地、器材、要求等都不加改造, 直接用于中小学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之中, 很多学生根本无法进行这样的运动, 很多学生在运动中不断获得失败的体验, 会产生“体育属于刘翔、姚明等有天分的人”、“我不是搞体育的料”等消极感受。

(三) 出路

1.重新认识人, 确立身心并重、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观

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幸福、身心健康。“教育不应忽视人的任何一种潜能;记忆力推理能力、美感、体力和交往能力等。” (摘自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

“今天的文化价值幸而和天然的重视身体健康结合在一起了;人们重新欣赏他们的身体, 把它当做生命力与体格的和谐、美感享受、自信心、个人表现与情绪体验的基本源泉。” (摘自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认为:“我也觉得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健康’和‘体育’。实际上体育不仅使人身体强壮, 而且也是强心之育, 是规则之育, 是合作之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健康人格自然要以健康体质为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认为, 应该把‘身体好’确定为教育的第一目标。”

国家督学、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认为:“如果我们不重视孩子们的身体素质, 如果他们不能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如果他们没有‘身体第一’的意识, 那就不仅仅是影响当前的学业, 影响青春期发育的问题了, 势必会殃及一生。落实‘健康第一’, 还要改变过去仅仅把教育当成铸造经济建设工具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如何以人为本, 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言, 把培养真正幸福的人当做我们的职业追求, 是从根本上解决忽视体育的关键。每一个生命, 都应该活得精彩;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成为最好的自己。如果是这样, 我们就没有必要为了某些功利的目标而让孩子们付出牺牲健康的代价。”体育教师只有真正将学生的健康与幸福作为一切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属的时候, 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才是不可动摇的。

2.培养合格体育毕业生

学校体育的对象是学生, 他们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体育?怎样感受与体验体育?学校体育给他留下了什么?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对学校体育的认知、态度、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 只有培养更多的会玩体育、懂得体育、喜欢体育、参与体育的人, 学校体育确实对他们地成长具有很好的作用和重要性, 且他们把体育作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的时候, 这些未来的父亲、母亲、领导, 也包括教育局局长、学校校长肯定会选择支持、理解体育。教育局局长、学校校长也曾经是经过体育教师教育、培养的, 今天的成功是学校体育播下的种子, 将决定着明天收获什么果实。今天收获的不少苦果难道与昨天的播种没有关系吗?确实值得体育教师好好深思。

3.改善体育与体育教师的自身形象

体育教师的形象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学校体育的成效,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的地位确立、价值认同。一代宗师马约翰, 其正直、勤奋、敬业的人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清华学生自发地捐资在清华园为马约翰做了一个铜塑像, 表达了学生对马约翰老师的怀念与纪念。在马约翰积极倡导和身体力行的影响下, 清华大学的“每天锻炼一小时,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和大学生。马约翰不仅成为学生的体育老师, 而且成为学生的人生楷模。钱伟长在回顾自己的大学体育与人生关系时不无深情地说:“六十多年来,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 马老师的教导使我有勇气承担风雨, 有毅力克服困难, 有意志不断战胜自我, 今天还能坚持为祖国服务, 战斗在教育科研岗位上。缅怀马老师的教诲, 铭心不忘。” (平越等文, 钱伟长体育思想初探, 《体育文化导刊》, 2003年第7期)

在当年的杭州师范学院, 李叔同是音乐和图画教师。本来图画与音乐教师在当时是学校教职员中地位最低的, 因为在人们眼里这两门学科根本无法与英文、国文和算术相比。但在李叔同任教期间, 情况恰恰相反。据丰子恺描述, 当时学生学习图画、音乐比任何功课都勤奋, 下午四时之后, 不但满校都是琴声, 而且图画室里也不断有人在练习石膏模型与木炭画, 那光景简直就是一所艺术专科学校。当时, 同在学校任教的夏尊先生则感叹图画与音乐“几乎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丰子恺先生认为这一切源于李叔同先生极其认真、严肃、献身的教育精神。而夏尊先生的看法似乎更全面, 他认为一半是源于李叔同先生在音乐、图画方面非同一般的雄厚实力, 一半也由于李叔同先生的人格感化力巨大。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确实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所批评的“今之所称教育家, 多不诺体育。自己不知体育, 徒耳其名, 亦从而体育之, 所以出之也不诚, 所以行之也无术, 遂减学者研究之心。夫荡子而言自立, 沉湎而言节饮, 固无人信之矣。其次, 教体操者多无学识, 语言鄙俚, 闻者塞耳。所知惟此一技, 又未必精, 日日相见者, 惟此机械之动作而已。夫徒有形式而无精意以贯注之者, 其事不可一日存, 而今之体操实如是。”这些现象在当今的少数体育教师身上还能见到一些影子, 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校体育的声誉, 也给学校体育带来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危险二:体育对教育的游离

(一) 体育对教育的游离表现

1.少数风光无限的运动员代表了体育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应该具有学校教育的基本特性:全员性——面向全体学生, 一个也不能少, 全体学生都有相应的机会和发展的可能;教育性——是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合适的教育和发展, 是为了实现教育的追求。但是在学校体育实践中, 不仅仅在每年或几年一度的各级各类校际运动竞赛中看到现代奥运会的身影, 即使在一年一度或每学期的学校体育运动会上, 在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 促进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洪亮口号和大旗下, 基本都是采用了奥运会的简版模式——正规的项目、正规的场地、正规的器材、正规的规则、正规的裁判等, 采用精英式的比赛模式来开展全员性、教育性的体育, 就如同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刘翔一样, 再好的愿望也只能是愿望, 且只能是无法实现的愿景。

学校体育口口声声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但是实际上, 各级各类学校运动会上, 真正的主角只是风光无限的运动员, 他们成为学校体育运动会的主角甚至是独唱或独奏演员, 每个年级与班级为了本身的荣誉与尊严大声地为这些英雄欢呼喝彩, 很多人都以为这就是学校体育, 这就是重视学校体育和学校体育水平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志。

事实真是如此吗?否!少数人干, 多数人看, 甚至是与多数人不相干的学校体育竞赛使很多的学生都觉得自己不是搞体育的料。这样的学校体育能为教育做出多大的贡献是需要打上问号的。一位曾经到日本访问过, 并实际观看过日本小学运动会的教师这样反思国内的学校运动会, “一到运动会来临之际, 班级里那些腿长、身轻、力大的种子选手就会像明星般受到全班同学的瞩目。可是, 将近五分之四的学生则因为自己没有那份才能而退避‘三舍’。教师们总是想方设法把全班同学‘绑’到运动场上, 为本班运动员加油鼓劲, 期望形成一种团队精神。可在很多学生的自我意识中, 运动会只是运动员的事, 自己不过是个看客而已。” (引自《江苏教育》2001年第22期, 第43页) 这一现象恐怕不在少数, 值得反思。

2.“达标与考试”——手段成了目的

为了促进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提高中华民族儿女的身心素质, 国家制订了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这一标准的本质是通过每一位学生进行相关运动项目水平的测定, 使每一位青少年都能清楚地了解自己与同龄学生的健康差异——长处在哪里?短处在哪里?如何通过有效的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体能水平。它本来是作为促进学生了解自己体能状况、积极从事体育锻炼的手段而被采用的。

遗憾的是, 学校方面在认识和实施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上出现了偏差, 将达标从手段变成了目的——达标式的体育成了评优与升学的敲门砖。

同样, 体育课成绩评价本来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学会体育、喜欢体育、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发展的手段, 但是, 目前在学校体育中确实存在一定程度上以达标取代体育课的情况。为了使体育课的考试所谓“更为科学、合理”, 教师将体育课成绩的评价简单地交给了秒表和皮尺, 将本来充满人情意味、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育运动变成了一个个互不相干的单个动作。而且, 在体育课考试过程中为了显示客观公正, 不管学生本身的体能、体质健康水平和基础, 一概铁面无私, 用一杆尺、一块秒表和一样的标准加以衡量与评价。正如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达标本是国家关于学生运动能力和运动水平的标准, 是对学生的一种期望。而有的学校把达标等同于体育, 把体育仅仅局限于达标训练, 使体育成为达标的应试教育, 致使一些难以达标的学生, 放弃自己感兴趣、有特长的运动, 而全力投入为达标的努力中。事实上, 学生的体质与体能状况是大不相同的, 有些根本不需要努力就可达标, 有些反复训练也难以提高成绩, 达不了标。这样, 本应是展现力量、令人精神松弛、令人焕发朝气与活力的体育课, 竟然会招致学生厌烦乃至恐惧, 这就毫不为怪了。”这样的体育课给人一种印象——体育课就是测验与达标。既然体育课就是测验与达标, 而达标又是评优与升学的“敲门砖”, 那么, 一旦进了门, 这块砖就不再需要了, 因此完全可以丢掉。初三中考体育前, 运动场上人声鼎沸, 一测验完就停掉课外体育活动, 甚至停掉体育课的现象就是写照。体育课脱离了教育的本质追求, 脱离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目标, 退化成为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分离的肌肉的训练。

3.少年儿童体育成了成人体育的翻版

很多小学都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就知道这是一所小学, 因为它有学校的重要标志——运动场, 可能是非常正规漂亮的, 也可能是不够正规漂亮的;运动场的一角, 会有一排或一个漂亮或不漂亮的篮球架, 几乎都是3.05米高度的篮球框;走进体育器材保管室可以看到或多或少成人标准的篮球等。走进很多小学或中学都可以看到非常漂亮正规的田径场, 不少校长和体育教师都会不无骄傲地说学校是按照标准的田径场要求建造的, 甚至还包括了3000米障碍跑、链球投掷场地等等, 这些还是不少学校创品牌、迎评估、达星级不可或缺的硬件。这一切似乎都习以为常, 但是认真细想一下, 3.05米高度的篮筐、成人规格的篮球是给小学生用的吗?小学生适合用这样的器材进行运动吗?标准的田径场对中小学生有意义吗?这样的标准场地是广大学生所需要的吗?3000米障碍跑设施和链球笼学生用过吗?学校为什么要建这样的设施?场地器材是为学生而建的吗?这不是为学生而建的, 而是为竞技运动而建的, 因为竞技运动才要求这样正规的场地器材。这种见物不见人的体育游离了教育的宗旨与理想。

(二) 游离的原因

1.对体育的误读或不全面的解读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的近现代学校体育有一些特殊的历史背景:一是与此同时我国的学校在引进学校体育时, 不是首先引进体育课, 而是课外运动竞赛, 选手体育、锦标体育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二是我国的体育课首先是从军操开始, 具有明显的半军事化训练的色彩, 这些历史的印迹至今还有所体现。

2.体育工作者的知识与技能的制约

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这么多年来为学校体育培养了一大批服务于中小学体育的专门人才, 为我国的学校体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 毋庸讳言, 体育教育专业中确实存在着明显的体育学科和竞技运动为本的倾向。

3.对忽视体育、歧视体育的强烈反抗情绪

为什么在强化学校体育的时候不但没有更好地促进体育, 实现教育目标, 反而是体育与教育渐行渐远呢?

为什么要设置中考体育?最简单和直接的回答就是——用应试体育的方式来对付应试教育。你在学校教育中不是不重视体育吗?你不是宁可牺牲学生健康也要考上好学校、好专业吗?学校教育就用体育考试的方式来对付你。中考体育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占一定的分数, 你能不重视?笔者认为,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 针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和办学思想不够端正的实际, 采取强化体育的方式——中考体育是有其必要性的。正如笔者在江西景德镇讲课时, 一线的体育教师说:“无论如何要坚持中考体育, 不然我们就可能下岗了!”

现在有不少同志从中考体育中得到启示, 提出要将中考体育延伸到大考体育, 笔者曾经与不少体育教师讨论过这一问题, 不少体育教师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只要将体育列入高考, 还有谁能轻视体育?还有谁轻视体育教师?只要有了这个杀手锏, 学校体育就一切OK了!”

事实真是如此吗?

中小学的12年体育真就是为了学生在高中毕业时考及格运动的单个动作和让所有学生的跑、跳、投都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吗?假如我国的中小学12年体育就如此走下去, 将得到什么结果呢?真是需要三思而行。

(三) 出路

1.全面认识、正确把握体育的真谛

精神科学的创始人狄尔泰认为人是整体的人, 是“有意志、有情感、有想象的存在物”, 在“人这一整体事实中”, “精神生活与人的心理——物理 (灵与肉) 生命统一体完美融合”。任何一种活动, 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 而不只是局部的、某一方面的参与与投入。

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因为, 培养什么样的人决定着教育用什么去培养和怎么去培养。

“体育目的在于发展身体文明和使人体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它包括‘学习运动’和‘在运动中学习’, 是唯一把重点放在身体、身体运动和身体发展上的教育经历。”“体育基本上是关于肌肉、神经和反射作用的训练。但是体育应该越出这个范围, 还把重点放在竞争精神的价值以及体力训练与品德修养的关系上。” (摘自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要实现全面发展, 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织, 使这几方面的教育呈现为统一的完整过程。教师和教育者最主要的本领和艺术在于他每时每刻都能清醒地把握住这种和谐发展的实质。”

苏霍姆林斯基将学生的个性比喻为“极复杂的合金”, 他认为:“在少年时期, 解剖生理过程与精神生活以及意识形成是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并且十分深刻地反映着一个人的未来, 从而使体育已经不可能仅仅局限于锻炼身体与增进健康, 它涉及到像培养道德尊严、建立纯洁与高尚的感情和相互关系, 具有生活的目的、确定道德与审美的准则, 以及对周围世界做出评价与自我评价这样一些人的个性方面的复杂问题。”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多面性——对提高道德、智力、情感和美感方面的需求与爱好——都取决于身体的发展、健康与劳动的协调一致”。“良好的健康和充沛旺盛的精力, 这是朝气蓬勃感知世界、焕发乐观精神、产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意志的一个极重要的源泉。”

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认为:“教育构成的分解, 不属于学校教育具体工作的分类, 更不应该把作为学校工作人员职能分工的基础。全方位教育不排除教师之间的分工, 但不应称之为每育的分工。”教育的最大奥秘就是所有的教育实际上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作为体育人也应记住这一基本的教育奥秘。只有体育人在自己的全部体育活动中都记住自己的教育使命与追求, 体育对教育的游离就会逐渐变为体育与教育的融合。

2.转变体育教师的观念、改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

要想实现体育对教育的融合, 一方面要转变体育教师的体育观, 充分认识与理解体育的教育价值, 切实担当起教育者的使命;另一方面, 体育教师要更好地学习如何在体育中体现、渗透教育和如何在教育中体现体育的相关知识与能力。体育教师不仅姓体, 他更姓教。所以, 体育教师应首先是一位教育者, 应具备比较广泛而深厚的教育者所具备的视野与理解力, 学习与学生沟通和交流, 并学会引导和鼓励学生的本领。

3.创设有利于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体育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改变体育对教育的游离最重要的是要反映在体育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互动之中。体育教师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全体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自我发展与完善的环境与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在体育中体验到奋斗、协作、快乐、健康与成长。关于体育课与学生体质健康的关系,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2006年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有很深刻的阐述, 她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是一个社会的、教育的、家庭的、体育的因素的综合。它不只是体育课程的问题, 但是体育课程确实应该更好地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应该身体力行, 首先应该为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能做出最大的贡献。但是仅仅靠两节体育课或者靠三节体育课去解决学生的体能问题是不太可能、也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学校的体育课程必须坚定地面向这个目标, 服务于这个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 应将有效增强学生体能与让学生体验体育的乐趣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体育中没有恐惧、没有自卑、没有焦虑, 使学生在奋斗与进取、竞争与合作、坚持与成功中感受体育、体验体育、享受体育。虽然这只是一种理想, 甚至这一理想过于理想化, 但是体育教师还是应在通往理想的路上不懈向前。

以上是对危害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两种危险”进行的初步的理性探讨, 对学校体育进行形而上学的思考, 追问学校体育的价值与意义, 错误在所难免, 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只有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的追求和目的具有明确的认识与理解时, 才有可能有效地实施学校体育。世界太大, 个人却很渺小, 个体不能改变世界, 但是, 笔者相信, 体育教师能够改变体育课堂。而要改变体育课堂首先要改变教师自己——广大体育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完善。

正如斯普兰格指出的那样:“只会教身体活动, 除此以外什么都不懂的体育教师是不会使我们感到满意的。当然, 只会自己运动而不会教人运动的体育教师更糟糕。在我们眼里, 体育教师必须代表他们所肩负的文化使命的灵魂和意义。”

上一篇:影视作品创作下一篇:电子政务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