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传统制造商

2024-07-16

中小型传统制造商(精选六篇)

中小型传统制造商 篇1

在出口跨境电子商务中, 虽然有众多贸易公司和第三方平台的介入, 但实质上参与的主体还是传统制造商。在当今的经济大环境的推动下, 传统制造商需要做出一系列措施和反应来面对跨境电商对于传统贸易模式所造成的冲击, 如何实施战略转型是传统制造商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1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和趋势

近年来, 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持续扩大。据资料统计, 2015年上半年, 中国的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万亿元, 同比增长42.8%, 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7.3%。其中出口占比达到84.8%, 进口比例为15.2%。而B2B交易在2015年上半年的跨境电商交易中占据绝大部分比例, 达到了91.9%, B2C交易只占8.1%。

2015年上半年, 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低迷的态势, 但是跨境电子商务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逐渐加入到跨境电子商务的行列。截至目前, 出口电商仍然是跨境电子商务的主流, 进口电商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上升比例不大。而导致其中B2B交易的占有很高比例的原因可能有两点:在国际性交易中, 企业和公司本来就是交易中的主要实体;我国参与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是传统制造商和贸易公司。

在未来, 跨境电子商务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快,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司也将参与到跨境电商中去。出口电商和B2B交易仍然会在整个跨境电子商务中占据主要地位。相信政府也会对跨境电子商务进行更好的管理, 并给予更多的扶持, 帮助我国跨境电商向更好的方向迈进。

2 出口跨境电商的现状

目前, 在出口跨境电商活动中, 以电商平台为主的活动占据主导地位, 以开设企业或公司独有网站, 或者是直接与客户以电子商务形式对接的所占比例较小。当前较为主流的B2B跨境电商平台是阿里巴巴国际站 (www.alibaba.com) 和中国制造 (www.made-in-china.com) 。而其中, 阿里巴巴国际站的用户数量, 特别是国外用户, 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开展出口跨境电商活动的公司和企业所将面临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因为他们不仅仅是同国内的同行竞争, 还需要面对来自国际同行的竞争压力。

由于廉价劳动力、人均成本、原材料成本等一系列经济上升的原因, 印度、越南等南亚国家在出口贸易的竞争优势逐渐体现出来。而近年来跨境电商平台上印度、越南等国家的制造商和贸易商的大量涌入, 增加了出口电商的竞争。虽然我国的出口跨境电商发展状况良好, 但是前景不容乐观, 在我国不断向前发展的经济形势下, 人均工资也在逐渐上涨, 对于开展出口跨境电商业务的传统制造商来说, 价格上的优势已经逐渐弱化。对于国外的采购商来说, 由于平台上供应商的增加, 他们面临的选择也越来越多, 也就会花更多的时间来对比并选择价格合适且品质优秀的产品。这也是当前国际出口跨境电子商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体来说, 国内的出口跨境电商正在蓬勃发展, 并以迅猛的态势不断成长, 而国际出口跨境电商的环境是严峻而残酷的。国内的出口商该采取何等措施在世界范围内立足, 还有待讨论和探究。

3 中小型传统制造商

3.1 传统制造商在我国跨境电商中所扮演的角色

传统制造商是我国跨境B2B电商的主要参与者。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制造商加入到跨境电商的行列, 所占比重明显增多, 成为我国跨境电商的主力军。他们的经营状况也会对整个跨境电商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2 中小型传统制造商面临的问题

由于全球经济的影响, 我国的制造业也遭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很多传统制造商因金融危机、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原因的打击, 被迫关闭工厂。在被关闭的工厂里, 中小型企业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而在目前,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3.2.1 定位

传统的中小型制造商,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 往往把生产做得很杂。例如一些五金产品制造公司, 只要是和金属有关的或者是用金属来制作的产品的订单, 通常都接下来。自己可以做的就做, 不能做的就委托给别的公司来做。在以前经济比较稳定, 跨境电商还处于萌芽阶段的时期, 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由于生产力的限制, 通常是以中小订单为主, 所以采用“广撒网”的横向拓展方式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这样的做法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虽然横向拓展业务对于订单数量的增加具有一定的帮助, 但是在当前的环境下, 此做法对于传统中小型制造商本身所造成的问题要远远大于其所带来的收益。跨境电子商务蓬勃的发展, 不仅带来了商机, 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如果继续采用“广撒网”的横向拓展方式, 将会逐渐丧失自己的竞争力。

3.2.2 管理

如果对于产品的定位很杂, 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管理这些产品信息。而现在中小型制造商的跨境电商业务主要依赖于跨境电商平台, 因为受企业规模限制, 业务员往往较少, 因此业务员将会花费大量精力在平台上处理这些产品信息, 从而降低其处理订单及开发新客户的效率。

3.2.3 价格

如果是自己公司可以进行生产的产品, 那么就可以很好地控制成本, 把控价格和利润。如果外包给其他公司来做, 对于价格就很难进行控制, 在计算价格的同时需要考虑“双重利润” (即本公司利润和生产公司利润) 。那么, 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 这样的价格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这也是目前采购商着重寻找制造商而非贸易公司的重要原因之一。

3.2.4 质量和效率

同价格问题类似, 自己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 可以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控制生产效率。而外包给其他公司生产, 虽然需要经过质量检验, 但是会影响到交货期限。因为生产效率自己无法控制, 可能出现对方交货延期的情况, 质量检验过后问题产品需要返回重做, 也可能会影响到自己本身的交货期限。

3.2.5 订单

在“广撒网”的横向业务拓展方式中, 一次性订单所占的比例较大, 因为产品定位的不专一, 没有特点来吸引和抓住客户。采购商通常倾向于更加专业和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商, 所以在进行过一次订单交易之后, 往往会流失客户, 失去后续订单。这对于中小型制造商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影响最大。

3.3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 包括质量管理、生产效率管理、库存管理、信息管理和生产安全管理。而很多中小型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很多中小型制造商被迫关闭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因管理不善导致内部出现问题, 从而丧失竞争优势, 无法承受经济上的冲击。

3.3.1 质量管理

虽然大多数中小型制造商都在做质量管理, 但是实际落实得并不到位。产品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订单, 而国外的采购商通常对于产品质量要求很高, 如果产品质量达不到预期, 采购商将会失去合作意向。

3.3.2 生产效率管理

目前我国中小型制造商的生产方式还比较传统。在生产环境、生产模式、生产时间不变的情况下, 员工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是有限的。而很多中小型制造商往往是通过延长生产时间的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 这样也会增加生产成本 (需要付员工加班费) , 可能还会导致员工因疲劳而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

3.3.3 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是企业运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目前一部分中小型制造商没有设置专人来进行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相对来说比较混乱, 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数据的存档录入, 这将对企业之后的运营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3.3.4 信息管理

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 也可以看成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供应链中, 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反馈是及其重要的, 特别是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 由于地域和时区的差异, 导致信息很难进行实时交互, 拉长了交易过程, 交易的不稳定性相对提高。中小型制造商在这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 在接收到信息之后, 经过很长时间才给出响应, 这样很容易丢失商机, 错过订单。

4 对于中小型传统制造商转型的建议

面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中小型传统制造商需要转变自身的思维模式和经营策略, 以此来适应时代的需要。那么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传统制造商究竟该如何转型?笔者给中小型传统制造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产品专业化

抛弃“广撒网”的横向拓展方式, 确定自己产品的定位。专业化是在产品定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缩小产品范围, 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产品, 构筑企业的生产专业性。在国际交易竞争中, 专业性的优势可以弥补价格的劣势, 采购商们宁愿花费更多的成本来寻找专业的供应商, 也不愿在“杂货店”浪费一分钱。

产品专业化模式在跨境电商的竞争优势相当明显, 专业的制造商能够更加容易地获取采购商的信任, 也能增加获得大笔订单的几率。产品范围的缩小, 并不意味着减小自己的利润范围, 而是由横向拓展转变为纵向拓展。从长远角度考虑, 在加深对产品的研究之后, 可以开发出更加快速和高效的生产方式, 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增加自己的利润空间。

4.2 信息实时化

信息传播是跨境电商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信息无法到达, 交易就不能继续进行, 所以对于信息的实时反馈是很有必要的。信息传播延迟和误差, 会在其交互过程中不断扩大, 造成类似于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情况, 从而影响到整个交易的正常进行。对于中小型制造商来说, 可以逐渐实行信息化管理, 不只是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 方便企业进行内部管理, 对跨境电子商务活动的展开也会起到一定的帮助。

4.3 生产专门化和品质优选化

在产品专业化的基础上, 这两点是比较好实施的。要实现对生产和品质的专业控制, 需要对产品有很高程度的认知和了解, 产品定位的专业性恰好可以满足这些条件。

生产专门化即企业对所要生产的产品特性、结构作出分析, 制定专门的生产方案, 或者制作专门的生产工具, 来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并对产品质量进行一定的控制。

品质优选化即对生产完成的产品进行严格质检, 对还未出货需要保存的产品提供优良的贮藏环境, 保证产品质量处于最优级别。

参考文献

[1]徐佳斌.浅议跨境电子商务[J].计算机与信息化, 2014 (11) .

传统制造向制造服务智慧转身 篇2

众所周知,随着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产品+服务”往往更能提升品牌力与客户的满意度。更为重要的是,产品制造常常是整个产业链中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且易被抄袭仿制,难以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而以“服务中心”取代“制造中心”,可望为产业链带来较快升值,能够以较少的成本帮助企业及客户实现更多的价值、功能与福利,传统的“多产多销”赢利模式也将由此让位于“少产多效”模式。

实际上,生产并不等于制造。制造包括生产和服务两部分,也就是说,制造=生产+服务。从“产业微笑曲线”来看,服务处于产业链利润的高端,而生产加工环节却处于低端。生产所创造的利润约占整个产业链利润的1/3,而服务所创造的利润约占2/3。在当今跨国企业的产业价值链条中,服务业已经占据了主导位置。IBM曾是一家老牌的纯硬件制造商,但如今已成功转型为“解决方案提供商”。2011年,在IBM的全球营收体系中,大约有55%的收入净利来自IT服务,其每年的利润增长率高达10%以上。苹果则是最新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功范例,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将硬件、软件和服务融为一体。苹果公司赢利路径主要有两种:一个是靠卖硬件产品来获得一次性的高额利润;二是利用网络商店和ipod组合,靠卖音乐和应用程序来获得重复性购买的持续利润,该部分利润占比高达58%。

当前在我国,制造服务业仍处于刚起步和较为新兴的发展阶段,但陆续已经有一些企业明确提出从传统制造领域向制造服务业转型。例如,近几年来,一汽大众、宝钢、武钢等大企业集团原有的信息化部门,逐步发展成为独立运作的专业服务公司,在IT服务、金融、物流等领域开展社会化服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时下,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变发展思路,尝试将制造业服务化,这种介于二产和三产之间的企业被称为“2.5企业”,并走上了由2.0升至2.5的转型新路径。

信息技术成为制造服务化助推器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如何转型?纵观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信息化技术能够创新研发设计的工具和手段,优化开发流程,加快产品的开发周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优化,提高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成都飞机集团公司为例,利用PLM、ERP等信息化手段,其新型飞机的设计周期已经从原来的46个月缩短为现在的15个月,让我们看到了信息化支撑我国传统产业改变的发展方向。

信息化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信息化手段使得企业物流与生产、采购、销售以及信息紧密结合,能够加速企业内部及企业间所有物流活动和所有商业活动的集成,从而提升产品流通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并大大降低成本,创造新的企业利润。2005年,世界知名的家电制造和销售厂商惠而浦将搅拌器组装业务外包中国,2011年又重新转回了美国工廠。因信息技术和设备革新,美国新生产线所有工序仅需6人,效率却提升了25%,利润骤升了30%。

目前,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已成为当前推动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兴企强邦的催化剂与助推器。“两化融合”为企业制造服务化深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企业制造服务化的发展也反过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与不断发展。当前,借助于“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相关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服务和产业都得到了快速、深入的发展。比如,CAD/CAM、ERP及ERPII、PDM及PLM、协同制造、网络制造、云计算、电子商务、制造业供应链与物流及零售业供应链的整合等信息技术被大量广泛应用,而业务外包、系统设备远程监测、系统维护与故障诊断、制造资源维护、数据管理、呼叫中心、后台服务等得到大量推广,而金融保险业、管理咨询业、信息服务业以及基于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协作等产业也同时兴起,推动着传统产业升级和优化。

加快传统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

如何让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过程中起到催化剂和增速器的作用?

一是加快关键性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从源头上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掌控制造产业链上的高额利润,主要是转移了传统制造业,不断推动着科技创新、信息化进步,始终掌握着关键性产业的核心技术,并借此推动制造业不断服务化。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信息化关键性技术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必须加快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芯片等关键性技术的自主研发,实现国产化、产品化、产业化。

二是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丰富加强企业管理软件建设并创新其内容与应用。企业信息化要重点向前端的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以及向后端的物流配送、品牌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延伸、推进。首先,需要企业信息化综合系统增加CRM的服务功能,或引进CRM系统,以便能在产品销售出去后进行全过程跟踪,解决诸如服务人员怎么考核、售后怎么维护等问题。同时,为适应制造业服务化,企业应大力引进ERP管理系统,或将现有ERP功能更好地扩充、引用,能提供相应的设备管理计划和库存管理等功能,以保证产品生产出来后在提供增值服务过程中能够得到合理计划与运营。另外,企业制造业服务化,还要求IT供应商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或定制系统,这就要求软件的架构要足够灵活、经济、便捷。

三是构筑集群式供应链业态,推进面向产业集群的信息化综合平台发展,打造支撑制造服务业的坚实环境。现代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但传统供应链从原始供应商端向最终客户端多层传递时,由于难于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使得信息扭曲并逐级放大(或递减),难于准确反应、掌控整个产业链库存,库存成本、物流成本就以令人难于想象的空间提升。当前,中国服饰企业高库存的困境就是由此造成的。这表明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信息系统虽已得到应用,但这种单核的供应链系统仍难以有效地解决“信息孤岛效应”。因此,在推进服务型制造时,单核的供应链系统就必须发展为多核的集群式供应链网络。集群式供应链是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之间的耦合,从而不但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多条平行、单链式供应链,同时还有跨不同行业企业的关联、竞争和协同。这种供应链网络具有大规模、高效益、节约资源、快速敏捷等优势,是典型的制造服务业所需。

而在发展方向上,制造业信息化也要将重心从面向单个企业的信息化向面向产业集群的信息化发展。产业集群不只有同一产业的一批企业,还有与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甚至可能包括多种产业。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模式也表现为从相对单一的信息系统演变为信息化服务综合平台,从强调无缝集成发展到耦合的协同,典型的如早期的ASP模式,近年的SaaS模式,现在最为流行的就是云计算服务平台。基于目前的技术及市场发展水平,服务平台较理想的信息化模式是采用服务总线架构,实现异构OA/CRM/ERP/SCM/CRM等多个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及共享合作。

当然,发展制造服务业,并不是单纯强调要从制造业转向到服务业,更不是要放弃制造环节去只做服务环节,而是要注重制造与服务的相互渗透,制造与服务的一体化,通过服务使制造增值,使制造更有品牌效应。这之中既要防止服务空心化,又要防止闭门造车,力求制造与服务的完美平衡。

中小型传统制造商 篇3

“长尾理论” (The Long Tail) 是由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 (Chris An-derson) 于2004年10月首次提出, 其核心思想认为, 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 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长尾理论”是对传统的“二八定律”的彻底颠覆。

“二八定律”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最先提出, 帕累托认为, 原因与结果、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不平衡的, 结果、产出或报酬的80%取决于20%的原因、投入或努力。常见的表现有:现有的产品或服务的20%创造了80%的利润、给公司带来80%利润的是20%的客户、20%的人手里掌握着80%的财富等等。二八法则是传统工业经济中普遍适用的法则。

“二八定律”作为传统工业经济中公认的企业法则, 经过长期实践检验, 是企业提高效率、实现科学系统管理, 在激烈竞争中制胜的一种重要手段。“二八定律”之所以能够长期生效的根本原因是, 由于传统工业经济是在资源稀缺环境下运行, 在资源稀缺条件下, 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 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 但当它超过一定限度时, 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 最终还会使产量减少, 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效应。由于边际效益递减效应, 资源与市场供应都是有限的, 在工业化条件限制的情况下, 只能用大规模的生产来满足消费者。

但是, 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制约企业向80%的小众提供服务的因素逐渐消失, 无论是企业发布信息还是消费者收集信息都极为便捷, 信息的发布、收集、处理与制作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都逐渐下降, 加之物流配送体系日益完善, 物流效率极大提高, 而物流费用则大大地降低, 同时, 随着消费者的个体意识的觉醒、消费理念更加成熟, 消费者不再热衷于追求热门产品, 而更加着眼于个性化的需求, 这也相应增加了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压力。上述一系列变化使企业有必要, 也有能力为80%的小众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从而颠覆了企业只能靠集中资源满足20%的大客户来获取利润的“二八定律”。

二、传统中小制造企业典型的营销模式

由于大多数中小制造企业研发投入不大, 创新能力不足, 其产品往往是模仿市场领导者推出的热销新产品, 对产品的功能、外观略作改变, 在某个不被强大竞争对手重视的细分市场上寻得一个栖身之地。企业也无力进行大规模广告宣传, 无论产品质量、销售价格、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等都无法与领导者相比。传统中小制造企业, 特别是消费品生产企业, 无论销售范围是全国还是区域, 其典型的营销渠道模式之一是采取区域代理制, 即在全国分几个区域寻找区域代理商, 每个代理商负责一个指定区域的产品销售, 企业则主要专注于生产领域。在这种情况下, 中小企业的产品销售主要依赖代理商, 大部分销售费用都是消耗在渠道环节中, 代理商掌握了销售渠道, 掌握了客户, 也就掌握了生产企业的生命线, 甚至有些企业已经到了看代理商眼神吃饭的地步, 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和代理商的关系。

在这种营销模式下, 尽管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但由于代理商资源限制, 如资金、人员、货架、配送能力等有限, 代理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通常只愿意经销最畅销热门的商品, 通过快进快出获利。而企业销售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代理商的管理和维护, 代理商就是企业现实的大客户, 维护好代理商关系保证销售渠道畅通就是销售部门的主要责任, 销售人员无暇也无力顾及终端客户。

除区域代理制外, 还有大量作坊式小企业采取原始的“前店后厂”模式, 这种模式在很多大型商品批发中心大量存在, “前店后厂”完全是等客上门、靠天吃饭的销售模式, 生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批发市场整体的客流量和店铺所处位置的好坏。

在传统制造业中, 每个行业都存在着大量采取上述营销模式的企业, 在大家都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 产品同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产品没特色、打不起广告、渠道也无法掌控, 企业只好拼命压低成本, 压低价格, 以低价应对竞争, 一轮竞争下来的结果就是:产品价格越来越低、质量越来越差、企业利润也越来越少, 在竞争对手和代理商的双重压力下很多中小制造企业都是举步维艰, 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很多中小企业也认识到这种营销模式的隐忧, 有些企业也尝试过改变, 如自建渠道, 但自建渠道意味着高额的费用投入, 加之企业管理水平较低、人员储备不足、新产品开发跟不上, 自建渠道成功率极低, 很多企业碰壁之后不得不又走回发展代理商的老路。

这就是目前中国大多数中小制造企业的生存现状。

三、网络经济时代, 中小制造企业如何调整营销策略

建立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之上的网络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在全球迅猛推广, 网络经济的兴起不仅开创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纪元, 而且带来了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 也为企业创造了一个新的经济活动平台, 给传统制造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网络经济时代对中小型制造企业来说, 最深刻的变化莫过于“长尾效应”取代“二八效应”, 成为指导企业制定经营策略和营销策略以赢得竞争的基本法则。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 大型企业抓住20%最重要的客户, 有利于集中企业资源优势, 发挥规模效应, 实现利润最大化。中小型企业在与大型企业抢夺这20%的重要客户时处于明显的劣势, 但传统经济模式下大众传媒的特点决定了企业针对个体消费者进行营销的成本非常高昂, 任何企业都难于承受, 针对个体消费者的营销在大众传媒时代甚至根本就是无法实现的。

但是, 在网络经济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成熟, 针对分众甚至针对个体消费者的大规模信息沟通不但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 而且费用还非常低廉, 这使中小企业有针对性地选择目标顾客实现精准营销成为了可能, 中小企业再也不必跟在大企业身后分食大企业的残羹剩饭了。而高效快捷的通信系统、物流系统也使中小企业可以直接将产品方便、快捷、经济的送达最终用户手中, 而不必再依赖中间商环节。在网络经济时代, 大规模制造和低成本生产并不一定会带来竞争优势, 面对消费者越来越强烈的个性化需求, 企业完全可以改变传统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模式, 采用柔性生产技术, 利用费用低廉的网络传播平台和各种即时交流工具与消费者实现一对一的实时交流和沟通, 了解消费者需求, 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服务。因此, 在网络经济时代, 中小型制造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调整营销策略, 从而避开与大型企业在同一个细分市场争夺消费者:

(1) 开发个性化产品。正是因为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大量存在, “长尾理论”才能够发挥效力。只有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产品, 中小企业才可能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提供个性化产品并不一定意味着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 也许仅仅只是颜色、外观的改变, 或者一些小小的功能改进都会让消费者心动不已, 关键是企业要肯用心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2) 尽量降低成本。个性化生产会增加制造成本, 不能采取大规模的物流也会增加运输成本, 如果不能在其他环节降低成本, 过高的售价将把大多数潜在消费者吓跑。如何在提供个性化服务和降低成本之间找到平衡是每个企业都需要重视的问题。

(3) 建立以网络营销渠道为基础的复合型销售渠道。传统的分销渠道是为大众营销服务的, 无法满足向小众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因此, 改造传统营销渠道是实现长尾效应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传统渠道的改造要善于利用日趋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 如B2B的阿里巴巴网, B2C的淘宝网、易趣网等, 或者采取企业自建网络销售平台的方式, 如当当网模式, 尽量缩短渠道长度, 甚至避开中间商, 采取直接销售的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与消费者零距离的沟通, 实现快速反应。作为对网络营销渠道的补充, 某些传统渠道也可以继续保留, 比如在中心城市有选择的布点开一些实体店可以起到提升产品形象的作用。

(4) 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传播交流工具, 通过多种传播途径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显然不适合作为针对小众顾客的传播媒体,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为实现企业与消费者一对一的沟通创造了条件, 在小众营销时代, 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传播工具和及时沟通工具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灵活方便、价格低廉的优势, 实现针对目标顾客的精准营销。

网络经济对传统产业带来的冲击已经越来越明显, 已经有无数中小企业发现了网络经济所带来的商机, 并已通过网络营销平台掘到了第一桶金。网络经济带给中小企业的机遇更多于挑战, 对于传统的中小制造型企业来说, 只要善于利用网络经济带来的便利, 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灵活机动的优势, 就一定会在网络经济大潮中取得先机。

参考文献

[1]、 (美) 克里斯.安德森 (Chris An-derson) 著.乔江涛译 长尾理论 [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06

[2]、杨娜.网络时代的营销新思维──长尾理论.特区经济[J].2008年第3期

重塑传统制造业 篇4

制造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强调了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对于引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中国制造2025,目的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而这个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也是“互联网+”的制高点。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的融合创新发展,以及以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为核心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成为产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方向,将引发新一轮制造业革命。

石油化工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一个传统产业,从我国的资源禀赋来看,我们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同时,我国炼油一次加工能力的开工率不足70%,已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炼化企业如何提质增效,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需要我们认真思考。通过智能化改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就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另外,还有一个约束石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安全问题。因此,正式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增加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了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安全环保搬迁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要深刻认识智能制造对石化等传统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是智能制造能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智能工厂建设,推动企业从生产方式到管控模式的变革,使企业具有更加优异的感知、预测、协同和分析能力,优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的提升。

二是智能制造可以提升危化品的安全发展水平。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形成智能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实现对可燃气体、有毒有害物质存储、运输以及废气、废水等污染物排放的自动监控,自动报警;通过关键设备的到期预警与预防性维修,提高石化设备的安全系数,最终把安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信息化、智能化在提高化工园区安全发展水平、保障危化品仓储安全方面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智能制造能够促进协同创新,提升中国制造整体水平。智能制造带动智能装备的发展,也带动了自主知识产权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化工装备一旦获得质的智能化飞跃,将为石化行业的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次在遴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过程中,突出强调了要采用国产设备。九江石化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这次智能化改造过程中,国产装备的比例达到95%以上。智能装备与流程工业的协同创新,将切实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推进智能制造的一项重点也是一项难点工作,就是标准化。

智能制造成就传统工业腾飞之梦 篇5

智能制造战略背景

工业的发展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的主导力量, 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要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 我国制造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 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 (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 的国家, 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 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 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需要实现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中国制造2025》提到“三步走”战略, 每一步用10年左右的时间, 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发展为制造业强国的目标。而《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

智能制造战略机遇

在当前阶段, 我国发展智能制造是非常好的机遇。

第一, 我国制造业拥有巨大的内需市场, 需求是最强大的发展动力;

第二, 我国制造业有着世界上最为完善的体系, 具备强大的产业基础;

第三, 我国一直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在制造业数字化方面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

第四, 我国在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已经形成独特的人才资源优势;

第五, 我国制造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已取得辉煌成就, 上天、入地、下海、高铁、输电、发电、国防等, 无一不显示出巨大的创新力量。

智能制造战略分析

我国发展智能制造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分析。

第一, 智能制造技术有望引起一场“工业革命”, 将影响全球制造业的格局;

第二,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的研发、制造、应用将成为国家科学发展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第三, 智能制造产业将成为全球制造业竞争的主角, 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产业的市场;

第四, 智能制造形成数万亿美元的市场, 将改变我们未来的工作、安全、生活;

第五,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 要成为制造业强国, 发展智能制造是不二之路。

智能制造战略途径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 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 是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 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征, 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今年, 工信部也启动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 试点示范项目要求实现以下目标:运营成本降低20%, 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 生产效率提高20%, 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 能源利用率提高4%。可见, 走智能制造的发展道路, 能给传统制造业带来惊人的效果。

通过解读《中国制造2025》, 其中涉及到智能制造的范围主要包括了设备智能化、生产智能化、供应链智能化和能源管理智能化四大部分, 通过四大部分内容的实施, 提高我国制造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

★设备智能化

在现代设备中, 借助新型的电子式互感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 愈来愈多地使用了自然语言识别与理解、图像识别与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规划、多信息传感与控制、知识的表示、获取与处理、推理与求解、专家系统、智能控制等技术, 使设备具备灵敏准确的感知功能、正确的思维与判断功能以及行之有效的执行功能而进行的工作。

★生产智能化

生产智能化的核心是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 (MES) , MES是一套位于上层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ERP) 与底层工业控制系统 (DCS) 之间的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可为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提供计划的执行、跟踪以及所有资源 (人、设备、物料、客户需求等) 的当前状态, 并可通过信息传递, 对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

MES能够为企业提供包括计划排产、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化验管理、操作管理、过程管理、底层数据采集分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管理模块。并通过计划优化、性能分析、效率优化和调度优化实现生产智能化。

通过生产智能化, 制造企业将会获得良好的效益, 产品不良率降低8%, 主机设备运转率提高1%~2%, 设备故障次数降低8%~15%, 设备检修周期延长10%~15%, 员工工作效率提高10%~15%。

★供应链管理智能化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借助互联网优势, 构建企业电子商务平台,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 面向全社会, 最大程度寻求社会技术、物资、服务资源, 提升供应商开发能力和客户购买能力, 实现从过去被动式的寻找供应商和客户向主动式的吸引供应商和客户转变, 改变传统的采购和营销模式, 实现供应链管理智能化。

☆采购模式的转变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 供应商、技术服务商通过在线报价、在线投标、在线谈判议价、在线竞价、在线竞拍、在线发布产品等方式, 快速响应企业采购需求, 同时, 融入供应商管理体系, 对供应商的服务、价格、质量等关键指标进行评价与考核, 向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基于电子商务模式的采购, 采购周期缩短40%以上, 采购及时率平均达到99%, 库存利用率能达到100%, 库存积压平均降低20%左右以及供应商履约能力平均提升10%~15%。

☆营销模式的转变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改变制造业传统的营销方式, 首先需要整合集团公司生产和销售的各个节点和流程, 使之满足电子商务的需要;其次以电子商务B2B模式磨合现有传统销售渠道业务, 提升劳动效率;最后直接面对终端用户, 实现电子商务B2C的模式, 产品直接送到用户指定地点。基于电子商务模式的营销, 可提高交易速度40%以上, 降低营销成本40%以上。

★能源管理智能化

通过能源采集、能源监控、能源预测、能源调度、能源统计、能源消费分析、重点能耗设备管理、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等多种手段, 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能源成本比重、发展趋势有准确的掌握, 并将企业的能源消费计划任务分解到各个生产部门车间, 使节能工作责任明确, 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利用能流网络图, 可以对能源四大过程的份额占比、收支损耗、利用率进行系统分析与直观展示, 并可以追溯至各个能源过程的底层数据。

通过对能源损耗数据的追溯和分析, 发现不合理的能源使用工序, 分析能源使用流程各个环节的利用效率, 优化能源的生产和使用效率, 可为企业改进能源管理、编制能源计划、分析节能潜力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能源诊断模型, 分析主要耗能设备能效状况, 为节能运行提供指导。通过能源管理智能化, 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据统计, 单个企业综合能耗能下降约3%。

智能制造战略蓝图

中小型传统制造商 篇6

现在中国推出改革开放30多年了, 中国经济已经显现了灿烂的成就。发展过程当中中国国内外的变化也不少, 跟着中国的经济环境, 针对外资企业的经营方式也需要变化。过去30年的中国国家政策:鼓励外资企业投资, 培养国内企业, 将来的中国国家政策:提升产业结构, 选分外资企业。

由于地理上的因素和经营成本的因素, 不少的韩国中小企业已经在中国国内经营不少年了。其中上当部分是中小的加工出口制造商。在去年在世界经济危机情况下, 不少的韩国中小制造商倒闭或缩小了, 不过, 现在生存的中小制造商当中不少的企业找不到生路。

中国出口的新局面

外贸出口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中国的出口额已经从1980年占世界第总额不到1%上升到2007年的8.2%, 仅次于德国 (9.4%) 和美国 (8.8%) 居世界第3位 (WTO) 。2007年出口额是12, 180亿美元,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7.6%.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5%.外贸出口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了, 通过经济统计来看, 中国出口每年波动一个百分点, 将影响中国18万至20万人的就业。

进入2008年以来中国外贸出口增幅放缓了。2008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出口10, 740亿美元, 增长22.3%, 增速比去年同期放缓4.8个百分点。同年的累计贸易顺差达到1, 809亿美元, 同比下降2.6%, 净减少49.2亿美元。

各产业所受影响不同, 当中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的利润低, 出口形势不乐观。首先, 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为870.8亿美元, 增长1.8%, 较比去年同期下降21.2个百分点, 鞋类出口220.8亿美元, 增长15.1%, 回落1.7个百分点, 塑料制品出口110.3亿美元, 增长1.6%, 回落8.4个百分点。

但是, 高科技产品所受影响较小了。2008年前三个季度机电产品出口6, 170亿美元, 增长24%, 占同期中国出口总值的57.4%, 比去年同期增加0.8个百分点, 其中, 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2, 562亿美元, 增长22.3%;机械及设备出口2, 009亿美元, 增长22.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 108亿美元, 增长20.6%。

外贸出口的放缓也造成国民经济增长趋缓, 商务部在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省份的调研结果显示, 2008年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形势严峻, 特别多数的纺织企业已经关门了。

中国总出口放缓的原因

国家的政策调整造成生产企业成本上升:2009年已经上调出口退税率, 但是, 之前出口退税率下调加剧了, 出口企业面对的压力, 在2006年和2007年两年时间内, 相关政策频繁出台, 出口退税率调整达到6次之多, 下调或取消出口退税的产品累计超过3, 000种。按新闻消息从明年开始再实行出口退税率下调。并且, 中国相继对于加工贸易有关的多项政策进行了调整, 在2006年和2007年两年时间内,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5次, 增补加工贸易禁止和限制类目录共计3, 300多个商品。

生产要素价格改革及其上涨对出口企业成本上涨存在影响:2007年中国调高了焦煤资源税税额, 同时还加强了对环境污染整治和节能降耗工作。这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受中国国内需求旺盛和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等因素也影响, 企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势明显加快。综合计算由于原材料和上游产品价格上涨, 中国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了20%至30%。并且, 2008年中国进一步健全最低工资制度, 通过实施新《劳动合同法》增强对企业职工的保障, 根据新闻报道, 新的《劳动合同法》会令劳动力成本上升10%到25%, 因此许多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措施关门了。

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 不少出口企业面临很大的经营压力:从2007年初到2008年9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到13%, 导致出口企业成本提高, 利润减少。根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12日发布报告说, 中国只有不到30%的出口企业能忍受4%以上的人民币升值幅度。近50%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企业所能忍受人民币升值幅度在2%以下。在2009年汇率是稳定了, 但是这次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后, 人民币升值话题继续提出来, 而已经专家们预测过2010年的1%到5%的人民币升值幅度。

外资近期撤离中国的原因

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大诱发外资撤出:中国经济对外需的依赖高达40%, 对国际市场动荡敏感, 出口下滑和储备增长停滞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在, 贬值预期上升。

随着国际市场萎缩和劳动力成本升高, 出口导向的外资开始撤离:本轮外资撤离珠三角地区 (韩国企业在山东地区) 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首当其冲, 2008年下半年, 由于劳动力和原料成本上升、订单和销售利润减少、未来盈利预期降低等, 外资非正常撤离的现象时有发生, 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使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那些本币贬值国家如韩国的投资者开始抽资, 尤其在实行新劳动合同法后, 加大了外资的成本, 促使许多以制造为主的外资撤离。

小结

韩国一些中小制造商向中国境内位移的现象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位移的中小制造商要在变化了的环境中谋求生存。但韩国的中小制造商生存环境并非易事, 要又涉及如何分析环境因素和生存方案。

摘要:本文综述了韩国中小制造商在中国的现状, 通过了解中国政府的宏观政策和中国经济的现状, 分析外资企业在中国经营环境变化, 并提出韩国中小制造商在中国生存方案的实现措施及对策。

上一篇:企业财务管理方法研究下一篇:绿色蔬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