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间借贷分析

2024-08-07

农村民间借贷分析(精选十篇)

农村民间借贷分析 篇1

关键词:西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民间借贷

一、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民间借贷现状及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描述

本文数据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西部民族经济研究中心于2014 年5 月开展的“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2014 年7、8 月,13 支调查小组分赴12 省进行入户调查,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共搜集6 000 份问卷。

本文选取了被调查农户中,在过去一年里有过借入款经历的农民样本2 095 个,剔除无效样本79 个。其中,汉族占到了40.17%,少数民族占到了59.82%。本文重点对汉族及占比较大的少数民族(在选取的样本中,样本个数大于等于10 的少数民族)进行了分析。

(二)民间借贷现状分析

1.农户的资金需求大,借款对象以亲戚为主

在6 000 份样本量中,有2 067 户在去年一年(2013 年1月1 日—12 月31 日)内借过款,而只有393 户存在借出款的行为,农户资金需求量远高于供给量。

表1显示,农户的借款对象以亲戚、朋友为主。

%

如表2 所示,农户借款特点为:金额小、期限短。借款金额主要集中在10 000—50 000 元,占比达到了47%。如表所示,农户借款的期限主要集中在3 年及3 年以下,占比达到了78.35%。但是仍有14.4%被调查的农户借入款的期限为“无限长”。

%

%

2.利率较低,但不免存在高利贷现象

如表4 所示,总体来看,借贷利率均以0%为主。调查数据显示布依族、傣族这两个民族的借贷利率为0%的比例低于50%,而极端值即年利率高于50%的出现在了哈尼族及回族这两个民族中。

%

3.借款用途形式少

如表5 所示,被调查的农户借款用途主要用于基本生活开支、教育、医疗、修建房屋及生产经营。总体来看,教育占的比重最小不到10%,医疗次之,修建房屋、生产经营及生活开支占据较大的比重。在被调查的所有民族中,基本生活开支占的比重最大的是回族达38.31%;苗族的教育开支占的比重最大的为彝族达20.94%;医疗所占比重最大的是维吾尔族达41.18%;修建房屋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土家族达43.33%;生产经营所占的比重最大的是傣族为45.61%。

%

4.担保比例小

如表6 所示,被调查的农户中借入款时,多于75%的农户没有进行担保。剩下接近15%的农户中,以房屋担保、第三方的担保以及土地担保为主要的形式。这充分地体现了农民对于风险的认知较低,没有意识到这样资金借出将极大地增加风险性。

%

(三)变量与模型选取

采取调查样本中,过去一年有过借入款经历的2 016 个农户样本作为模型的数据。

本文研究的因变量为被选进样本的农户过去一年的收入情况,因变量为过去一年里借款的金额数,目的在于探究民间借贷对于农民收入增长有多大的影响。对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回归分析。将模型设定为:

模型中的u为随机误差项,即包含了除x以外的其他的影响因素。

现在我们在5%的显著水平下原假设为借入款的金额对农民没有影响,即:

使用统计软件STATA12 对数据进行回归,具体的回归结果如下(表7):

注:系数后面的“***”,“**”,“*”分别表示模型在1%,5%,10%的水平下显著

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借入款金额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我们可以有理由拒绝原假设,也就是说,在5%的显著水平下,借入款的金额对农民的收入有影响。

因此,加上系数的模型为:

我们可以初步解释模型:当借款金额增加1 个单位,农民的收入可以增加0.24 个单位。

二、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民间借贷的正负效应分析

(一)正效应分析

1.有利于当地农民收入的增加,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在上述的模型中,我们容易地得出结论:农民的借款金额与农民的收入呈正相关,也就是说,民间借贷是有利于当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而且,如表5 所示,在所有借入款的农户中,有23.59%的农户将借来的资金用于生产经营上这将会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2.可以满足当地农户多方面的融资需求

由于商业银行对于客户融资用途有着明确的限定,前面分析的农户资金用途方面中,将资金用于基本的生活开支占有大量的比例,这样的农户,一般是家里的劳动力不足,收入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花销。他们去银行贷款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此外,利息的支出也将会是一项新的负担。若直接向村民们借款,这些顾虑就都没有了。

3.民间借贷使得农户融资更加灵活便利

不受时间与金额的限制,不用办理繁琐的手续,省去了来回的路程,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的农户来说,语言障碍不可忽视。

(二)负效应分析

1.债权人风险大,权益得不到保障

其一,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农户借出的资金已经很长时间了仍然没有收回。简单地从借出款的期限来看,有将近14%的农户借出款的期限为“无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债权人的风险。其二,在民间借贷中,农户的担保意识差,有超过75%的农户在借入款时没有进行担保抵押,从而使借出款农户的风险增加。

2.民间借贷存在高利贷的现象,增加融资农户的负担

虽然,在被调查的农户中,大部分的利率较低,但是,也不免在一些地区存在高利贷的现象。这使得一部分民间借贷者靠着放贷取得非法高额利润又同时给借入款的农民增加了相当大的负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同时高的回报必然也会吸引其他借出款的农户这样做。

3.由民间借贷得到的收入得不到监管,同时损害国家利益

民间借贷所形成的收入导致的税款的流失,这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存在的,西部农村地区也是不例外的。正如彭翠菊所说的,民间借贷不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登记,不受工商税务部门的制约,管理缺乏规范性,而又正是因为游离于国家监控之外,其经营活动又非常活跃,造成税款难以征收。

三、对策与建议

(一)在西部农村地区发展小范围的社区经济资助合作

建立小范围的经济资助合作中心对于解决农村借贷是合理的,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更加方便了农户的资金需求。在农村地区,村民们之间相互比较熟悉,社区经济资助合作中心利用这一优势,很容易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这种模式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灵活地调整借贷规模、期限及利率等借贷要素。

(二)建立相对应的法律规范来约束这一行为

民间借贷这种非正规的金融发展模式只要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良性健康地成长发展,国家应当承认这种模式并予以鼓励和支持。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规范民间借贷的行为。因此,如果能够尽快出台就民间借贷的金额、期限、用途、利率等具体事项的规定,不仅仅可以以法律的形式保护借贷双方的利益,同时又可以做到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避免民间借贷朝着高利贷这种趋势畸形发展。

(三)落实农民在生产生活、医疗、教育方面的政策

农民们借贷的资金有较大部分用于生产经营、医疗及教育方面,因此,国家致力于解决农民的这些基本的问题就可以有效控制民间借贷的规模。我国有关农民生产经营、医疗及教育方面的政策有很多,但是有的却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农民们更是享受不到他们应有的政策。

参考文献

[1]李华军.西部农村民间借贷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2]肖维.西部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2.

[3]李宗荣.西部农村金融问题与制度创新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5.

[4]黄健英.论少数民族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J].学术探索,2009,(1):38-43.

[5]孔晗.民族地区农村民间借贷成因、特征及影响——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4):37-40.

[6]石丹林,欧阳姝.我国农村民间借贷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武汉金融,2006,(6):27-28.

农村民间借贷问题研究 篇2

农村民间借贷问题研究

摘 要:农村民间借贷是典型的需求诱致性的金融制度变迁过程。通过对郑州农村民间借贷的实证调查表明,民间借贷已不仅仅是农村正规金融的补充,掌握农村民间借贷的运行机制对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乃至整个农村金融市场建设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村;民间借贷;郑州;农户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03-0064-02 随着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加强,银行信贷逐步趋紧,农村的民间借贷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需要引起高度关注。随机抽样调查了郑州的300户农民,进行研究。 一、调查结果 (一)现状 1.借贷规模。300户农民中,287户有借贷关系,其他13户曾经有过借贷关系;借贷发生率95.67%。借入总额209.3万元,借出总额187.05万元;借贷总额396.35万元,平均每户13 211.67元。借贷较普遍,规模较大。借贷资金的来源可分两种:一是正规金融(主指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二是非正规金融(主指发生在亲戚、朋友及农村其他形式的借贷行为)。农户通过非正规金融借入的资金占农户借款的81.73%,是农户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 2.供需主体。资金供给方即放款人的成份较为复杂,有村干部、在城里打工的职工、退休的干部、年纪较大的普通农民等,甚至还有正规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资金需求方即借款人成份单一,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 3.利率较高。借贷资金的价格为利率,受借贷资金供需影响大。且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拉动了利率上涨。民间贷款的利息都是按月计,月息有1分、1.2分、1.5分、2分、3分等不等,甚至有4分、5分、6分的。月息在1分~1.5分之间利率水平借贷数占借贷总数比例最大,为36%,其次是无利息,占25%。因很大一部分民间借贷发生在亲戚朋友间,有互助性质,或以其他方式(如互相借贷)弥补了利息;人们已普遍接受了市场的观念,使用资金支付利息已被认可,所以月息在1分~1.5分的借贷活动较为频繁。但月息1.2分和1.5分相当于年息14.4%和18%,远高于同期银行借款利息。 4.借贷用途。所借贷的资金用于生活用途的占比例很高,在农户借贷资金用途上第一位是盖房子;第二位是婚丧嫁娶;第三位是子女上学。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资金用途比较多样,且分散。二是农业生产性资金需求量不大。养殖和种植的农业生产性资金的借贷总额仅占借贷资金总额的12.4%。三是出现了非农业生产资金需求。运货是发生在非农业生产领域的资金需求,占11.2%。四是生活性资金用途比较多。盖房子、婚丧嫁娶、医疗费、子女上学,都是为弥补农村生活开支而产生的借款;养殖、种植(购买化肥、农药、种子等)、运货,均是因生产所产生的借贷活动。生产性资金仅占借款总额的23.6%,生活性资金约占借款总额的.77.4%。 5.借贷时间。时间从几天、几月、半年、一年到长达几年不等,根据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和还款能力而定。若借款是用于生产,短期内是不易收回成本的,资金周转时间长;若只是生活开销,暂时周转,时间就较短。农村民间借贷贷款人的抗风险能力弱,多接受的是较短期的贷款。很多借贷发生在亲友和邻里之间,碍于情面,借款人一般还款较快,借贷时间较短。但一年内的短期借贷,通常借贷数额不大。根据调查,一年内短期借贷占借款总额的41%,农户数占总农户数的2/3。长期借贷虽只占1/3,但借款总额占到总借贷总额的59%。 6.借贷合约。所调查的郑州农村地区的民间借贷活动规范化程度不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民间借贷活动产生的地理空间范围较小,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血缘性,民间借贷活动往往发生在亲朋好友、同村的邻居之间,建立在借款人的声誉基础之上,凭借借款人的信用作保证,即使有借条也没有正规的借款合同;二是大部分的民间借贷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多是自发性的。 (二)原因 1.供小于需。(1)供给分析。1)正规金融机构的供给。农村信用社目前成为中国农村地区唯一的金融机构,但由于其机构设置、经营机制、产权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加上历史遗留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资金供给乏力。2)非正规金融的供给。广大城乡居民的巨大资金构成了民间借贷的供给。国家一再采取刺激消费的政策,但储蓄率依然居高不下。与居民巨大的资金财富相对应的是民间投资渠道的狭窄。趋利动机驱动下,巨大的民间资金构成了民间借贷的供给。(2)需求分析。1)需求总量分析。随着农业发展,农业资金需求增加。调查发现,郑州农村近年来金融融量严重不足,农村金融的缺口还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整个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需要大量的资金。2)需求结构分析。农户个人需求。由于通货膨胀,农民手中货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增幅有限。加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形成一些种养专业户。无论生活还是生产对资金的需求都大量增加。乡镇企业、农村个体私营者需求。资金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融资渠道非常单一,只能通过银行贷款。但贷款门框不断提高,抵押难、担保难成为许多中小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乡镇企业、农村个体经营者随着企业的发展正亟待升级换代,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资金必不可少。 2.信息不对称。(1)逆向选择。农村民间借贷市场,资金供需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供给方处于信息弱势。供给方把需求方的生产经营情况、产品利润以及还贷意愿搞清楚是相当困难的,存在较高的信息成本。所以,供给方很难区分开不守信用的高风险的借款农户和信誉好的低风险的借款农户,易出现逆向选择,使农村民间借贷市场成为高风险贷款农户汇集的地方,造成农村民间借贷市场低效益。(2)道德风险。指需求方在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供给方效用的行为。一是需求方违反借款协议,私下改变资金用途。二是需求方隐瞒投资收益,虚报利润额,逃避偿付义务,非法转移资金,恶意违反合同规定。三是需求方获得资金后,对资金使用效益不负责任,致使借入资金受损。道德风险行为使供给方的风险增加。 3.结构洞理论。农村民间借贷结构洞的存在扩大了风险。目前农村民间借贷已出现新特点:农民通过借贷中介(结构洞)的借贷活动增多。与农民相互间的直接借贷相比,存在着中介的借贷活动涉及的主体范围较大,风险也随之扩散。通过借贷中介发生的借贷,更易引发借贷纠纷甚至暴力讨债事件,是监管部门应重点监管的领域。根据结构洞理论,存在结构洞的农村民间借贷,贷款者不会碍于“面子”而不与借款者签订契约。借贷契约的签订,为监管机构对农村民间借贷的监管提供了可能。由于中国金融管理部门没有对这一领域实行监管和规范,导致农村民间借贷纠纷频繁发生。 二、促进郑州农村民间借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资金供求促进市场发展 1.加快金融市场化进程。农村民间借贷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农村资金供求存在缺口,而缺口的出现又是央行对利率实行管制的结果。若利率实现了市场化,资本价格将会根据资本供求自动进行调整。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资金供求缺口,缓和资金供求的矛盾,抑制那些不规范的民间借贷行为。 2.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加大小额信贷投放力度。利率市场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即使实现,也不能完全消除资本供求缺口,即市场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在资源配置方面可能会失灵,正好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二)不完全信息论促市场稳定 1.农村民间借贷逆向选择的治理。利率的提高可能降低而不是增加需求方的预期收益,所以供给方应在相对低的利率水平上拒绝一部分贷款要求,而不能在高利率水平上满足所有需求方的借款申请。 2.农村民间借贷道德风险的防范。农村民间借贷是农村的普遍现象;也是农村发展经济的不可缺少的融资渠道,放贷方有必要建立乡规民约,并公布于众,营造良好的民间借贷环境。放贷方也可对受贷方适机宣讲,建立民间借贷上的诚信关系,减少道德风险。借贷双方都要学习相关法律,自觉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是设计放款控制措施。放贷方要建立起各环节的操作办法和程序,对上门借贷方全程把关。二是采取放贷监测风险预警机制。依据风险程度高低决定放贷金额、利率高低和期限;不搞信用放款、人情放款,只搞抵押借贷和质押借贷;鉴于受贷方的道德风险发生在借贷合同签订后,放贷方必须对借贷方的生产经营跟踪监测,及时收集分析借贷方的经营情况和风险程度,用约见谈话提醒受贷方提高经营效益。如此放贷方才能改变自身在借贷过程中的信息劣势。 (三)从结构洞理论促市场监管 1.尽快明确监管主体。目前,中国没有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负责民间借贷活动的监管,农村民间借贷法律和司法解释对规范民间资金市场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力,经济生活中大量的民间借贷活动亟需专门法律来规范。对民间借贷进行监管,必须明确由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同时出台专门的农村民间借贷法律法规,为监管提供依据。 2.建立信息监测平台试点。建议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立农村民间借贷信息披露平台,对民间借贷中介基本情况、资金投向、利率水平、借贷期限、借款形式、抵押或担保形式、借款偿还等情况进行监测,减少因借贷契约不规范、基本情况不明确等因素引起的纠纷。待试点实施一定时间后,根据试点的监管效果,逐步扩大推广范围。 3.加强对借贷中介的管理。农村民间借贷中介占据大量的结构洞,从借贷活动中获益,目前缺乏相应部门及法律法规对这类中介进行规范和管理。有必要指定专门的机构和出台专门的法规,对农村民间借贷的中介实施严格监管。 4.鼓励建立自治组织。建立农村民间借贷自治组织,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在农村地区统一使用固定形式的契约,使农村地区借贷契约规范化;二是利用农村民间借贷自治组织协调民间借贷的一般性纠纷;三是利用民间借贷自助组织减少暴力讨债事件发生。政府应在资金、人力等方面支持农村民间借贷自治组织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罗丹阳.中小企业民间融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 王曙光,邓一婷.民间金融扩张的内在机理、演进路径与未来趋势研究[J].金融研究,,(6).[责任编辑 陈丹丹]

农村民间借贷分析 篇3

关键词:农村民间借贷;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

一、农村民间借贷的发展

农村民间借贷在农村一直存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农村民间借贷资本,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一股不可回避的资金力量。经过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了农村,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金融机构还没有从亏损中走出来,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的增长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使得金融体系存在漏洞与空白,给了民间借贷可乘之机。中国农村活动着的民间资金有

0.9-1.4万亿元,据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研究报告,我国农民来自非正规市场的贷款大约为来自正规贷款机构贷款的四倍,《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通过对一个村子里的125户农户进行调查,58%的农户表示现在的资金紧张,16.8%的人认为非常紧张,而69.6%的人认为当地信用社贷款不方便,贷过高利贷的

64户中,57.8%的农户是因为无法从当地信用社贷到款。

二、我国农村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中国传统借贷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有困难总是习惯于向亲戚、朋友、街坊四邻求助,造成民间借贷长久不衰,而由于农村金融信贷信贷的不完善,银行对信贷管理的加强,手续繁琐、贷款的供需矛盾突出,使得人们更倾向于民间借贷,同时由于农民对银行的存款利息回报不满意,更愿意冒较大的风险获取高额利润,但是民间借贷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中国经济金融的稳定。

(一)农村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农村的金融秩序。农村的民间借贷,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大多是自发行为,不利于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很容易破坏农村金融的秩序,增加农民的成本负担,也使得农民的投资有很大的风险,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由于民间借贷的存在,造成了农村信用社效益低,影响农村信用社有效组织农村储蓄资源。农村信用社与农村民间借贷相比,在竞争中处于弱势。两者相比,农村民间信贷冲击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导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经营压力不断增大。

(二)农村民间借贷风险大,容易造成死账和引起债务纠纷。农村民间借贷大部分是发展在亲戚、朋友之间的,依靠情谊发生的借贷关系,债权人考虑情面,没有获取明确的证明手续,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发生了借贷关系,结果往往是债权人不能按时获得利息,甚至不能收回本钱,而债务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钱偿还,从而引发双方的债务纠纷和矛盾。现在很多农民成了个体经营者,因此融资成为重要问题,以前农村民间的借钱还钱都没有利息,而现在的月利率都在5%-8%,高出银行利率几倍,过去的一般借钱都是在以月作为期限,而现在主要以年为期限,以方便资金的周转和有效地利用。有些由于管理不善,导致企业破产,对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三、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的措施

农村民间借,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中国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使中国经济走向多元化和市场化发展,但是农村民间贷款有其盲目性和不稳定性,使得资金流向不明确,利率偏高,干扰中国的正常经济秩序,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进行规范,对农村民间信贷加以引导、规范,使其规范化、法制化。

(一)要正确引导农村民间借贷资金的流动。相关部门要广泛宣传民间借贷的有关规定,正确引导农村民间借贷资金的流动。要增强农民的风险意识,增加农民的理财观念,普及理财知识,这就要求相关金融机构的专业人才去农村进行讲座,帮助农户了解民间借贷的利弊,了解农村的金融体系,同时,也要出台相关的制度条约规范农村民间借贷的市场和秩序,国家也要重视民间借贷这种融资手段,既看到它存在的必然性,同时也要关注其不规范和带来的负面影响。鼓励农村民营资本参与金融投资,引导农村民间金融进入正规金融领域。针对资金供给结构性失衡和农村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现实,应有步骤地向民间资金开放正规金融体系,拓宽民间资金投资范围,鼓励农村民营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金融投资,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体系。

(二)建立利率定价机制,遏止民间借贷中的投机行为。要使农村民间借贷更好的发挥积极作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建立民间借贷利率定价机制,确定合理的利润空间。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民间借贷的高利息要与其承担的风险相对应。为此我们要结合利率市场化和民间借贷风险分布来分析,根据借款主体、借款用途、借款时间长短来确定他的风险和收益差别,通过自行设定贷款利率,以充分发挥利率在资金配置中的作用,使资源配置更有效率。同时,通过建立预警机制,规范利率定价,遏止出现“高利贷”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赵勇.民间借贷的风险防范机制[J].中国金融,2012年第5期

农村民间借贷存续发展的博弈分析 篇4

关键词:农村,民间借贷,存续

民间借贷, 是指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借贷行为。在农村地区, 民间借贷也有较大发展, 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

1农村民间借贷发展原因

第一, 农村正规金融贷款手续繁杂、贷款条件苛刻, 促进民间借贷。由于农业经济存在特殊的自然、经济属性, 金融机构会加大对农业贷款的审核、监督力度。贷款手续的繁杂、条件的苛刻会迫使部分贷款人不得不向民间借贷取得贷款, 这就为民间借贷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 农村闲散资金增多, 加上民间借贷交易成本低的优势, 促进了民间借贷的发展。随着收入的增长, 农民手头可支配资金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大。同时, 信息搜集和加工成本低、灵活的贷款催收方式和特殊的风险控制机制等优势促进了农村金融发展。

第三, 民间借贷多数是基于亲情和友情之间发生。两者的关系就决定了民间借贷相对于正规金融机构来说存在较小的违约和道德风险, 这会促进民间借贷的发展。

2农村民间借贷存续发展的博弈分析

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主体参与者分为政府、正规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机构、农户;其中民间借贷是非正规金融的一种主要形式。

假设:参与主体都是理性的。

(一) 政府与民间借贷的博弈

政府与民间借贷的博弈, 政府的行动可以分为管制和不管制, 民间借贷的行动集合为经营和不经营。假设政府管制的成本为C, 民间借贷促进农民与企业生产给当地政府带来收益为P, 民间借贷给当地政府带来的风险为R, 民间借贷规模为W, 借贷利率为r, 民间借贷遭受政府打压时损失为L。如果政府管制, 则经营 ( (-C, Wr-L) , 不经营 (-C, 0) ;政府不管制, 则经营 (P-R, Wr) 不经营 (0, 0)

可以看出民间借贷的最优策略是经营, 不管政府是否进行管制, 民间借贷都会进行, 当民间借贷选择经营时, 只要其为当地政府带来的利益与风险之和小于政府管制所付出成本时, 政府就会选择默认, 否则, 将对民间借贷行为进行严格管制。

(二) 农户与民间借贷借款时发生的博弈

假设农户有资金需求, 农户仅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或从民间进行借贷。农户仅从民间借贷和从正规金融机构借款;若农户选择从民间进行借贷, 民间借贷组织是否选择贷款。这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 首先是农户先选择融资途径, 然后是机构判断是否进行贷款。

假设T表示农户从民间借贷的成本, S表示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的成本, 一般我们认为从正规金融机构借款时手续更加繁杂, 因此S大于T, 正规金融机构利率为i, 当农户选择向民间借贷组织进行融资时, 只要借贷的利息收益大于所承担的风险, 民间借贷组织就会选择贷款。农户在选择融资渠道时, 将会对比-Wr-T与-Wi-S的大小, 显然r大于i, S大于T, 两者无恒性关系, 一般农户融资特点是小额、短期, 农户向正规机融机构借款时手续繁杂, 且可能因为缺乏其规定的抵押、担保而无法及时获得贷款, 因此农户更倾向于民间借贷。

(三) 农户与民间借贷还款时发生的博弈

由于道德风险, 农户在借贷行为的最后有还款和不还款两种可能, 在农户不还款时, 民间借贷组织也有惩罚和不惩罚两种措施。假设用I表示借款人不守信所带来的损失, G表示民间借贷组织对农户惩罚追回的部分损失, 农户与民间借贷还款时发生的博弈可以写为:农户不还款时, 民间借贷机构惩罚 (-I-G, -W-Wr+G) 不惩罚 (-I, -W-Wr) ;若农户还款 (-W-Wr, W+Wr) 。

当农户不还款时, 民间借贷一定会对其进行惩罚, 农户在还款与不还款之间选择时, 对比-I-G与-W-Wr, 短期内来看I+G小于W+Wr, 但是长期来看, 民间借贷一般都具有地缘性, 农户不还款后会影响其信用, 在其生活的地区可能造成连串效应, 影响其以后贷款的获得, 因此, 从长期来看, 不还款的损失要更大, 因此两者的纳什均衡为 (还款, 不罚) 。

从民间借贷行为的整个博弈过程来看, 民间借贷有其存续发展的空间。在一个过程中, 不管政府是否对民间借贷行为是否管制, 只要有利可图, 民间资本就会进入市场, 在第二个博弈过程中, 只要农民认为从民间借贷的成本小于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成本, 就会选择民间借贷, 这给民间借贷带来了发展空间, 最后, 一个理性的农户从长远利益分析, 不会选择赖账。这样民间借贷整个博弈过程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民间借贷也会不断发展。

3建议

第一, 引导农村民间借贷正规化。首先通过放松金融准入制度, 将民间资金吸引到新的金融组织中来, 以便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对其实施有效监督;其次, 通过吸纳民间资本人股的方式使原先运行地下的社会闲散资金吸引到合法的投资轨道上来。

第二, 促进农村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联接模式建立。通过垂直联接模式来发挥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比较优势。其典型表现是民间借贷从正规金融取得贷款, 然后将其贷给具体的借款人。

参考文献

[1]钟小玲, 韦群, 黄传军.农村民间借贷持续发展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 .

民间借贷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篇5

我国的民间借贷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到现代跨越的时间已经非常久远了,但是直到现在我国的民间借贷市场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待开发的金矿。投融贷根据目前的市场可以看出来民间借贷对企业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但是如果政策不完善不去加以过滤就会出现很大的风险。在中国的金融发展过程中,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民间借贷)平行发展,充分说明正式金融与民间借贷关系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也存在互补关系。这种互补关系表现在:在民间借贷中,由于交易主体常常是具有血缘或地缘关系的个人或企业,贷款人对借款的经营状况、还款能力、信誉和道德品质比较了解,长期沉淀下来的免费信息,使民间借贷具有较低的交易成本。但随着交易金额或交易范围的扩大,民间借贷必然面临与正式金融机构同样的信息问题。在当前的广大农村地区,大量的融资需求具有一次性、短期性、分散性和低产出的特点,这些融资需求无法人正式金融关系中得到满足。而民间借贷具有方便快捷、借贷双方信息对称、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发挥着正式金融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民间借贷与正式金融之间存在一种互补、并存的关系。

另外,当资金需求者无法从国家银行系统及原有的金融格局中得到有效满足时,民间借贷则有效缓解了资金的供需矛盾。民间信用的活跃程度往往与一个地区金融服务发达程度成反比。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既定的融资需求量,由正式金融与民间借贷共同完成。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决定了资金短缺是一种常态,也意味着正式金融无法满足所有的资金需求,正式金融不能满足的资金需求则为民间借贷的发展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空间。从中短期发展趋势看,紧缩的货币政策将直接作用于正式金融的发展,间接地对民间借贷产生影响。从利率看,目前中国对利率体系中重要的存款利率仍实行管制,政府制定利率政策时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对贷款人进行政策扶持,相应的存款人的利益受损。因而在正式金融市场,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及资金使用偏好抑制了资金供给,助长了资金需求,两者的缺口为民间借贷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基于正式金融与民间借贷的互补与替代的关系,在抑制正式金融发展的同时,中国适度从紧的金融调控也促进了民间借贷的扩张,短期内民间借贷仍呈扩张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既然抑制其发展成为不能,我们更应理性对待日益的民间借贷市场,冷静分析民间借贷市场各主体的利益关系,促使其规范运作,努力将其对金融秩序的消极影响、对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

民间借贷中的风险分析 篇6

【关键词】民间借贷  风险  分析

一、民间借贷的含义

民间借贷主要指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借贷行为,其主要被分为民间个人借贷与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在我国经济市场中,民间借贷在服务中小企业、活跃金融市场、繁荣地方经济以及改善地方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民间借贷长期脱离政府监管范围,民间融资具有隐蔽性、随意性等特点,易引发各种欺诈、犯罪行为,增加了整个金融行业的风险,影响了社会经济秩序的发展与稳定。例如,近几年发生的温州老板跑路事件就充分暴露了民间借贷的高风险特征,防范民间借贷危机已迫在眉睫。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借贷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因此,民间借贷风险已不是局部地区问题,而是演变为了群体性的国家金融事件,处理不慎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宏观发展。为了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我们应深入探索减小民间借贷风险的有效措施,清楚认识风险根源,对症下药,这样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民间借贷的效应分析

(一)正面效应

民间借贷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应正视它的正面合理性。首先是它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有效补充正规的金融机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资金市场供求严重失衡,民间借贷的存在有效缓解了这一紧张状况,民间资金的注入使得中小企业得以发展壮大。其次是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促进了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民间借贷组织弥补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空白,及时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金融服务水平。最后是促进了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民间借贷是金融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它顺应时代的需求,其创新更具可操作性。

(二)负面效应

有正面效应必然存在负面效应,一方面民间借贷导致了大量资金流出银行体系,加之金融活动大多在金融监管之外,因此虽然表面上扩大了资金供给,但其干扰了金融市场的信号,影响了央行的决策。另一方面民间借贷会引发自发性的负面效应,虽然其手续简单、不拘形式,但这种信任基础较低的活动极易侵害债权人的利益,一旦债务人失信出现逃债行为,债权人将会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导致企业资金的恶性循环,民间借贷利息一般较高,企业经营效益不好的情况下,高利息负债只会雪上加霜。如果企业到期难以支付债务,也许还会通过引进更高利息负债还债,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将会严重制约企业今后的发展。

三、民间借贷风险成因

(一)金融体系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完善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银行体系,银行贷款过多的倾向于国有大型企业,而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却很难获得贷款。银行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在贷款管理权限上收回了很多基层网点,收缩了县域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中小企业由于找不到担保人,不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最后只能依靠风险较大的民间借贷机构。同时垄断领域的高标准使得大量民营资本脱离国家整体规划,无序存在于股市、赌场以及民间借贷等虚拟的金融市场,金融资金配置率低下。

(二)宏观经济政策与实际经济需求不匹配

近几年,我国实体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融资成本增加、融资渠道狭窄等因素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亟需宽松的货币政策刺进经济发展,但我国货币政策偏紧,国家一直强调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同时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严控银行信贷规模,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等也出现了明显减少的趋势。此背景下,中小企业不得不求助于民间借贷组织。

(三)金融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几乎是空白的,首先是民间借贷的适用法律比较落后,合法与非法的界定模糊不清,民间借贷的市场准入、业务经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更是一片空白。其次是缺乏明确的监管部门,民间借贷处于不审批、不监管、不控告的三不状态。成立借贷组织也仅仅只办理工商登记,导致借贷资金趋于隐蔽化。最后是借贷监管措施单一简化,可操作性差,由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来看,我国的民间借贷监管措施十分简单,规章制度可操作性差。

四、民间借贷存在的风险

(一)借款人的信誉和偿还风险

这主要取决于借款人的资产状况,如果借款人没有足够的资金,还款能力可能不足,应及时加强戒备。即使借款人具备足够的资产还应考虑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信誉问题,如果经常出现拖欠货款行为,则很容易引发经济纠纷。因此,借款前应充分调查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在综合考虑其资产能力与信誉基础的情况下,订立相应的书面收据等资料,以保日后出现经济纠纷时可以合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二)借款用途的合法性风险

借款时还应考虑借款是否合法,虽然将钱借出去了,但借款人将借款用于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那么这种借款行为就是不合法的,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加之非法集资的风险一般较高,很容易出现血本无归的现象,因此应谨防非法集资行为,借款前事先约定好资金用途的合法性,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资金使用风险。

(三)担保人资格风险

借款活动中不可避免的要找担保人担保,因此选定担保人时一定要注意其是否是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具备担保资格。一旦担保人不具担保资格,担保行为就是无效的,日后出现经济纠纷时也不能作为担保凭证。现实中有很多案例就是这种情况,约定借款时间到期后,债务人没有及时将款项归还债权人,当找到担保人时才发现其不具备担保资格。因此发生借贷行为时一定要找到具备资格的担保人,不可滥竽充数。

(四)追讨欠款的合法性与时效性风险

一般而言,我国的民间借贷有一定的时限要求,双方约定时间归还本金利息,如若借款人逾期不还,追债行为就会产生,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协商以及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很多的借贷机构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催债,而是通过恐吓等不法手段进行催债,最后不但没有保护自己的权益还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同时,也要注意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问题,借款人出现逾期不还行为,出借人应在借款之日起两年内,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民间借贷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改善宏观环境,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资金市场的供需失衡是导致民间借贷组织活跃的直接原因,消除民间借贷的风险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便是改善我国的宏观环境,规范民间借贷组织的借款行为。首先应加强金融体制的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信用体系,确保金融监管的适度性,同时加强信贷担保机构的建设。其次是确保借贷机构的金融地位,打破正规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由根本上解决资金失衡问题。最后是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步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部分原因也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企业应改革内部不完善的制度体系,争取更加符合金融信贷的要求,从而可以由正规金融渠道取得贷款。

(二)加强民间借贷的自身规范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借贷将会有更大的金融市场,如果一直放任其发展,也许会产生更大的消极作用,因此规范民间借贷机构的自身建设已成为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加强民间信贷组织的自身建设首先应要求其提供合法的信用保障,如第三方、担保等等。其次是及时清理高风险、高危害的高利贷违法组织。再次是积极宣传民间信贷的利弊,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使人们更加理性的选择是否进行民进借贷。最后国家还应积极引导民间信贷行为,及时纠正轨道偏差,以确保其发挥合理优势。

(三)法律遏制民间信贷负面效应

一方面应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丰富人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还应切实依法办事,通过严格执法来遏制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现实中我们应切实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债权、加强债务人的财产权利、打击放贷人的不正当行为以及严惩债务人的逃债行为。通过法律手段消除民间借贷的负面效应重点在于通过强制手段保护贷款人与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法律才可以在不干预借贷行为的基础上确保借贷双方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同时消除了其负面效应。

六、结束语

通过分析,相信大家对民间借贷行为已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现实中,民间借贷行为在一些不发达地方仍然存在,我们应理智对待这种行为,要尽量规避其风险,发挥其优点,以致达到效用的最大化。民间借贷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经济活动,它既可以满足履行快捷,资源充足的条件,也具备一定的风险。因此,只有在进行合理引导、保护好民间资本市场、及时控制借贷风险的基础上,民间借贷行为才可以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雪净.民间借贷的风险分析及化解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2]张强.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风险分析及其法律规制[J].金融纵横.2013(01).

[3]周孟亮,蒋文华.我国民间借贷的风险防范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9).

农村民间借贷问题与对策 篇7

农村民间借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银行和信用社信贷的基础形式;二是官方借贷相对私人贷款。通过历史研究和实地调查的结果表明, 在现在中国的民间借贷历史悠久丰富,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 改革开放以来, 民间借贷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得到相对应的发展。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民间借贷活动范围广。

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 直接影响农村经济体系的改变, 导致农村经济形式多样化和农村民间借贷也随之多样化的发展。

2、民间借贷形式很多。

一是口头约定式。这主要是指亲朋好友、同乡邻里之间以口头约定的形式进行的借贷;二是简单约定式。这说白了就是借贷双方写一个书面的借条, 但有的时候会加一二个中间的担保人, 仅此而已;三是高利贷型。有些条件比较好的农民将闲置的资金放给那些急需要用钱的农民, 但利率会比银行的要高一些, 从而来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

3、民间借贷针对的个体比较多样。

由于个体商业和工业贷款在商业银行贷款遇到了非常严格的审批问题, 并且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村信用社贷款不能满足其资本需求, 这导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基本很难在正规金融机构借到钱, 因此民间借贷主要以农村的独自生产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和农村办实业的私营业主为主。

4、民间借贷靠得就是信用。

大多数借款人向放款人写一个借条, 然后放款人签个名或者盖个章就可以了, 最多就是加个担保人, 这样就可以借到相应的钱了。所以, 这种借贷完全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借贷。

二、农村民间借贷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缺乏。

一直以来, 农村民间借贷的案例就有存在, 但最近的几年里, 农村民间借贷的经济纠纷案例越来越多, 并且大有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在我国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地方尤为突出。导致这些民间借贷经济纠纷案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没有一部完整的针对民间借贷的法律出台来保护和解决民间借贷的问题, 使得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得不到法律的规范和保护。

2、监管及预警体系不健全。

我国民间借贷监管体系至今还不健全。我国农村民间借贷跨区域性很强, 区域性特征很是明显, 这就使得我国没有办法监管到所有区域的农村民间借贷活动;其次是我国没有现成的法律来对农村民间借贷行为进行规范, 这也就在无形中加大了政府对农村民间借贷的监管力度。

3、资金流向难以控制。

目前, 一些农村地区的民间资金主要流向农村和县城以及城镇的一些私人生产经营企业, 因为这些私人企业本身从正规银行贷款难且贷到的钱也比较少, 这些私人生产经营企业生产成本高、利润低, 且资金周转不开, 这就吸引了大量的农村资金的进入。这些农村民间借贷的出借人只想到了能够得到很高的回报却不知借贷本身就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 搞不好就会导致严重的民间借贷经济纠纷。这些农村民间借贷资金的流向很难控制, 这些借贷活动可以排除一些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 这就进一步弱化了政府的调节功能, 尤其是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调控。

4、农村民间借贷异化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民间借贷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其为社会经济增长作出贡献的同时, 也出现了不少变异了的不良现象。首先, 高利贷的利率持续走高。据研究显示, 目前我国的民间借贷利率绝大多数高于2~4倍基准贷款利率, 有些甚至高达月息7%~8%, 这已经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高利贷认定标准, 不在司法保护范围之内;其次, 为洗钱活动提供途径。民间借贷随意、隐蔽, 而且借贷方式简单、手续不规范、自愿成交, 加之民间借贷市场的资金性质与来源不明, 借款人也不能彻底了解资金的真实情况。所有这些特点都为洗钱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三、农村民间借贷问题解决对策

1、农村民间借贷地位合法化。

对于农村民间借贷要从法律来加以肯定和使之合法化。只有对农村民间借贷合法化才能让它更好地发展和壮大, 这样才会充分发挥农村民间借贷在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通过地位的合法化, 也可以进一步的对农村民间借贷活动进行监督和保护。如果农村民间借贷一直处于“地下状态”, 不仅加大了监管的难度而且也是缺乏相应大的法律来对借贷当事人进行规范, 从而保护双方的利益不受到任何的损失, 从而使得我国农村民间借贷朝着合法化健康化方向发展。

2、要对农村民间借贷加强监管。

我国农村民间借贷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无序发展是民间借贷的弱点, 转变为管理是要求政府应持的态度。对放贷组织和个人借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旦发现有问题, 会严格管理必要时会依法取缔。

将政府监管和行业监管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设计, 使民间借贷组织可以通过规范达到合法化。可向原有的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 针对一些民营借贷机构进行合法下的有效监管。要通过建立有针对性的农村民间借贷监管体系进行监管, 主要监管的是借贷的规模、利率、资金的来源等, 同时还要监管资金使用结构, 使得那些无法纳入正常监管系统的民间借贷也可以得到有效的监管。

3、加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

在我国, 农村借贷要么去正规的银行进行借贷, 要么就是通过农村民间借贷的形式进行借贷, 因为农村正规银行机构的贷款利率要远比农村民间借贷的利息低, 所以大部分借贷还是选择正规银行, 这就使得正规银行机构发生赖账、死账的情况常常发生, 只有那些信用好的借贷者能基本保证贷款的收回。对此, 我们亟需建立人人都讲诚信的原则, 而如何来建立这种诚信原则呢?这就需要把个人的所有信用信息进行累加, 包括个人的所有好的坏的信用信息, 这些信用信息会被所有的金融机构所共享, 这就是所谓的征信体系建设, 征信体系的建设不仅对各个正规银行机构有好处, 也适用于民间借贷活动。由于目前农村的人均文化程度不高, 法律意识淡薄, 导致农村征信体系无法开展, 这也进一步说明要加快农村征信体系建设。

4、加强农村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联合。

在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很难从正规银行得到相应的贷款来发展自己的农业生产, 而那些正规的银行又在不断地退出农村, 这就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加受到资金来源的困扰, 而农村民间借贷是一个不错的资金来源, 但民间借贷还没有合法化,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一下, 把农村民间借贷和正规银行联合起来, 既可以降低银行的借贷风险, 也肯定了农村民间借贷的合法性。

参考文献

[1]陈柳钦.中国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路径选择[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9.7.

农村民间借贷分析 篇8

关键词:农村民间借贷,高利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措施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农村民间借贷作为我国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且在我国的金融发展历史中存在了很长的时期,但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农村民间借贷的利率不能超过人民银行所规定的相关利率,而当前我国农村借贷往往呈现出非正式性、高利率、利率弹性大的特点,因此,从这个层面上去分析农村民间借贷高利率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民间借贷问题的处理乃至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农村民间借贷高利率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农村借贷的长期存在,可以为那些无法在正规金融机构借到资金的人提供了良好的借贷渠道,同时,它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那些以小成本获得资金需求者的福利,因而农村借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农村借贷的不断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涌现出各种问题,且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多半是由高借贷率所引起的,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诸多不良的影响。

首先,农村民间借贷的高利率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分配,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农村民间借贷的高利率、高利息回报,会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觉得这是一种取得正常收入的重要渠道,是一个难得的发财商机。在这一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之下,不少农民把放贷取得高利息作为他们谋生的一种主要手段,把借贷取得利息作为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因而,不少农民放弃农业生产劳动或者尽量少地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贷方市场出现了不少的闲置劳动力。在贷方市场出现闲置劳动力的同时,借方市场中的劳动力必须拼死拼活地劳动才能足以偿还贷方的本金及其高昂的利息,这就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分配不均的不良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如果将农民通过民间借贷高利率所取得的收益减去法定利率资本自动增值的收益以及规避民间借贷风险所需提高的利率收益,那么剩下的这一部分就是农民通过民间借贷高利息所获得的额外收益,而这部分额外收益是没有办法通过资金的形式转移给另一部分人的,因而导致了不公平现象的发生,极其不利于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农村民间借贷的高利率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一方面,不管借方是企业还是普通的个体农户,借贷的高利率会很大程度地引发高机会成本与有效收益率之间的矛盾,从而使不少企业和个体农户的资金积累受阻。由此可以看出,在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借贷利率的升高,企业或个体农户的资金积累就会越来越慢,其经济规模就难以扩大,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因此,农村民间借贷的高利率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规模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农村民间借贷的高利率还会引发消费滞后和边际消费倾向的降低。农村民间借贷,虽然借方需要承担起非常高的资金风险,但是由于其有着非常高的利息收入,因而吸引着不少个体农户将其资金放贷出去。农村的民间借贷,一般情况下都是贷方将资金贷给自己熟悉的人,因此,这极大地降低了贷方所需要承担的资金风险系数,借贷双方,对借方而言,这种方式的借贷是安全的、可靠的,从而吸引着更多的个体农户将其资金用在放贷上。但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个体农户而言,其资金都是有限的,在资金一定的情况下,个体农户用于放贷的资金增加了,那么用于消费的资金就相应减少了,农村不少用于放贷的资金都是农户通过减少当前消费而得到的,因而,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农村消费滞后现象的发生。我们来举个具体的例子,借方是一家企业,贷方是普通的个体农户,如果企业和个体农户之间没有发生任何借贷活动,个体农户没有把资金放贷给企业,那么个体农户有可能会将这一部分资金直接用于消费,那么也不会有消费滞后这一现象的出现。而如果企业和个体农户之间发生了借贷关系,那么个体农户原本直接用于消费的资金真正进入资金流通领域的时间就要滞后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想象,个体农户成功地将资金放贷给企业需要一定的时间,企业成功地从个体农户那借来资金到资金全部使用完毕又需要一段时间,因而用于放贷的这一部分资金从放贷到真正进入流通领域的周期是这两段时间之和。当个体农户尽其所能地将钱用于放贷,那么必然会导致个体农户的边际消费倾向降低,而当这个农村长期的消费低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那势必会对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带来各种不良影响。

二、规范农村民间借贷高利率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从思想上提高对农村民间借贷的合理性认识。农村民间借贷的高利率会造成农村劳动力的不合理配置、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以及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但是,不能单一地认为农村民间借贷就是不合理的、有害的,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农村民间借贷拓宽借贷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其次,积极地发展民间借贷从而有效地消除民间借贷的高利率。农村民间借贷本身带有一定的进步性,民间借贷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的发展,它可以有效地对农村金融市场进行调节,减低整个农村金融市场的整体利率,从而有效地杜绝农村借贷高利率的发生。

再次,农村金融市场应该尝试着打破垄断的局面,适当地为农村金融市场增加一些竞争性因素,通过发展商业性金融与合作性金融、正规的银行金融与非正规的农村民间借贷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以此来提高农村资金的有效供给。

最后,应该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法律保护与法律监督,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村的金融市场环境,为农村民间借贷高利率的规范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市场监督环境。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相信可以有效地规范农村民间借贷的高利率,从而有效地规避农村民间借贷高利率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不良影响,提高农村民间借贷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结语

农村民间借贷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两面性的作用,一方面,合理的农村民间借贷利率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民间借贷的高利率,会造成农村劳动力的不合理配置、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以及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因而,我们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以规范农村民间借贷的高利率,从而有效地发挥农村民间借贷对农村经济社会的积极影响,规避农村民间借贷高利率对农村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晓艳.农村民间借贷高利率形成原因及规范对策[J].经济问题, 2010 (8) .

[2]简佩茹.农村民间借贷的形成机制和外部性影响分析及监管[J].财政监督, 2008 (6) .

[3]孔晗.民族地区农村民间借贷成因、特征及影响——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4) .

民间借贷SWOT分析 篇9

(一) 经济通胀促使人们寻找货币增值渠道。

如今物价普遍上涨, 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受到了物价上涨 (含房价) 的压力, 据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公布的统计数据, 2013年共有61.6%的居民认为物价高, 难以承受。火上添油的是人民币储蓄利率却降到了历史低点, 进入了“负利率”时代。人们理财工具种类较少、投资操作技术难度高, 更重要的是收益率低, 而运作原理和本息取得方式近似于高利贷的民间借贷更易为大众所接受。

(二) 借贷市场需求刺激民间借贷规模变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截至2013年3月底, 郑州市纳入的正规81家担保公司统计, “期初担保数额达到203亿元, 期末担保数额达到225亿元;新增数额60亿元, 该市担保行业总资产为117亿元, 流动资产为113亿元”。上百亿的资金证明了担保市场需求旺盛。借款人因资金周转或扩大再生产急需资金, 向正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贷款, 申请周期长并且往往需要几倍于借款额的抵押物。因此, 往往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企业如不能及时获得资金, 轻则造成经济损失, 重则破产。民间借贷凭借其门槛低、放款快等特点, 可以帮企业解燃眉之急。改革开放30多年, 社会中的多元化经济主体不断发展, 家庭可支配财富不断增长, 资本的增值特性等因素为民间借贷市场的井喷式发展提供了土壤。

(三) 金融风险意识淡薄使民众易被暴利欺骗。

由于广大民众的风险意识淡薄, 他们不能够真正了解民间借贷运作原理, 很容易被表面化的暴利假象所吸引欺骗。过去民间借贷利率没有硬性约束, 利率高低往往有担保公司自行决定, 再加上一些公司类似于传销的宣传模式, 非法吸收民间资金。

二、民间借贷SWOT分析

(一) 优势分析 (S)

第一, 相较于传统银行金融, 民间借贷大大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交易成本、抵押品、借款手续上具有较大优势。一是民间借贷交易方式灵活、手续简便, 交易成本也因没有银行中的官僚行为而降低;二是资金快速到账, 大大提高了资金运作效率;三是可供居民选择的投资理财产品非常贫乏, 我国有着上千年的节俭储蓄传统, 造成社会闲置沉淀资金数额惊人。在资本特性驱动下, 大量闲置资金希望投向具有高额投资回报的民间金融市场。在我国, 由于传统借贷主要服务于带有较浓“计划”色彩的国有经济成分, 而广大的个体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带有新兴市场经济色彩的非公有经济成分却几乎得不到传统借贷的支持。民间借贷应非公有制经济的资金需求而生, 它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民间借贷的存在, 相当一部分资金就几乎不可能流入新兴的市场经济领域, 没有这部分资金的支持和推动, 非公有制经济的成长势必受阻, 经济体制的转轨也必然远远滞后于改革的目标。从这个角度看, 民间借贷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为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发育创造了条件。民间借贷还解决了农村市场对资金的大量需求。目前, 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生产组织依然保持着传统农业的特点:经营规模狭小、劳动生产率低、资金盈利低, 因而农户的收入水平一般不会很高, 抵抗意外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弱, 若遇天灾人祸导致农业歉收, 或家庭礼仪支出过多, 纳税负担过重, 又或是农副产品销路不好等, 农民都极有可能陷于入不敷出的境地, 再加上自身积累能力的不足与近年农地收益的持续下降, 导致农民在生活与生产等方面举债不可避免。在传统途径无法满足农户资金需求的情况下, 民间借贷适时地出现。解决了农村市场的大量的资金需求,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 民间借贷与正规借贷相辅相成, 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两翼齐飞”。如今, 中国的非公有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保持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所需的资本支持有很大的一部分来源于民间借贷, 与服务于国有经济的正规借贷一道, 成为中国经济这架高速起飞的飞机的两只平稳有力的翅膀, 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两翼齐飞”,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总量。

(二) 劣势分析 (W) 。

首先, 民间借贷由于不受现有金融体系监管, 可能影响国家金融政策的执行, 抵消宏观调控效果。例如, 当企业无法从银行体系获得资金时, 就会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融入资金, 而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肯定远远高于同期银行利率, 导致中央银行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等金融政策手段失去原有威力, 甚至失效, 削弱了国家运用利率杠杆调控资金供求关系的能力, 从而影响国家货币政策全面有效的贯彻实施。再如, 当政府出台一系列引导投资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控措施或信贷限制政策、货币紧缩政策、环保政策时, 民间借贷的趋利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冲掉国家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其次, 民间借贷可能增加金融风险, 影响金融市场秩序。目前, 我国民间借贷承担着大量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不愿负担的、风险较大的次级贷款。如果大量资金往来都发生在传统金融之外, 会造成资金的系统外循环, 干扰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行。受民间借贷高收益的诱惑, 有些贷款人可能会设法先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取贷款, 然后违反贷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进而从中赚取利率差额。这种投机型的民间借贷方式给传统银行带来了无法预知的风险, 其后果极有可能是破坏了全社会的信用环境, 使得确实需要贷款发展生产的企业难以从传统渠道融资;最后, 民间借贷缺乏法律约束监管, 易产生社会问题。例如, 我国现行金融法律规定将贷款利率超过国家银行同类贷款利率4倍作为判断贷款企业违法的根据, 但在实践操作中, 由于民间借贷存在诸多隐蔽性, 很多超额利息在借款时就已经被扣除或直接反映到借款本金中, 借款合同中根本体现不出超出银行同类贷款利率4倍的痕迹。因此, 实践操作中无法依据合同内容来判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同样也无法真正起到遏制超额利息的作用。另外, 由于法律监管执法体系的不完善, 一旦债务人无法偿付债务的情况出现, 债务人常常会潜逃, 这种完全依靠债务人自身道德水平的资金借贷模式对债权人的本金造成极大的威胁, 严重影响和谐稳定。

(三) 机遇分析 (O) 。

国家正在多策并举促进广大农村加快金融改革。目前, 一线城市是借贷融资平台的主战场, 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农村借贷融资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估计未来5年,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逐步健全, 广大农村居民对互联网技术的认知逐步提高, 将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普惠程度, 释放农村市场的巨大需求潜力。中国农村消费市场是世界经济版图上少有的亮点, 但这个巨大的市场潜力真正释放, 重要的依托之一是加快融资向农村拓展。例如, 互联网融资使城乡居民面对同一个消费品供给市场, 互联网金融使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全国、全世界的消费品。近年来, 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纷纷将业务向农村加快拓展, 正是看到了农村巨大的消费潜力。

(四) 挑战分析 (T) 。

民间借贷急需建立一套类似于传统金融借贷的监管体系, 有政府专门成立的机构监督民间借贷公司的日常运作, 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 扶持合法诚信经营的借贷企业, 打击取缔非法集资, 其中如何监督管理、建立诚信体系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孙正成.温州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研究——对瑞安250农户家庭的调查分析.西部论坛, 2012.4.

[2]胡金玉.民间借贷两面性及其规范发展.大观, 2014.5.

[3]孙正成, 虞玲云.民间借贷研究综述.华北金融, 2012.6.

[4]吴昀科.我国影子银行业务风险控制分析.新经济, 2014.34.

民间借贷的民法问题分析 篇10

关键词:民间借贷,民法问题,解决措施,借贷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资本的运作也在不断地加快, 除了向国家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 一些企业和个人也进行着民间贷款。作为传统的借贷方式, 民间借贷不仅仅刺激了资本的流通, 还刺激了经济的增长, 帮助部分企业和个人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更好地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 现有的民间借贷存在着一些漏洞和问题, 影响着民间借贷的发展。

一、民间借贷的概述

( 一) 民间借贷的含义

作为传统的借贷方式, 民间借贷是借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影响着资本的流动和经济的发展, 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民间借贷的主体主要是普通公民, 所以民间借贷与民法密切相关。所以, 民间借贷出现的问题, 大部分都是民法问题, 因此研究民间借贷的民法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想要研究民间借贷的民法问题, 首先要明确民间借贷的含义、定义范畴。对于民间借贷的含义, 国内外专家有着不同的观点。大部分国外的学者认为, 民间借贷并不是正规性的金融活动, 将其定义为人与人之间的金融活动。而我国学者认为这是一种不受国家金融监管的民事法律责任行为。

虽然国内外对于民间借贷的具体定义并不是十分相同, 但是大致可以将民间借贷定义为民间自发产生的金融行为。民间借贷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 也是目前最为常见的融资方式。

根据民间借贷的基本内涵和性质, 民间借贷可以被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亲友之间互助的借贷行为, 是非商业性的借贷方式。第二种是通过相关金融机构、有金融机构性质的非金融机构或有闲置存款的个人发生的信贷行为。第三种是商业信贷, 具有一定的土地性质。第四种则是商品性质的商业信贷。此外, 还可以依据是否具有盈利性将民间借贷分为盈利性放款与互助性放款, 还可以依据是否有抵押将民间借贷分为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

( 二) 民间借贷的形式

从民间借贷的基本内容入手, 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基本形式。第一, 通过人脉网、关系网、朋友圈进行的亲友之间进行的借贷, 这种借贷方式的款项来源一般都是亲友的家中积蓄, 一般来讲, 借贷期限较短, 数额较小, 且利息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且, 在一般情况下, 这种借贷方式并没有明确的还款期限的规定。第二, 与贷款相结合的一种借贷行为。第三, 利息数额十分高的借贷行为, 俗称高利贷。这种借贷行为, 一般借贷时间较长, 金额需求较大, 且利率通常高于银行的利率。

( 三) 民间借贷的基本特征

第一, 相对于官方的借贷行为来讲, 民间借贷较为自由, 手续简便, 没有正规金融机构那些复杂的程序和严格的要求。民间借贷也没有固定的流程, 甚至没有固定的利率范围, 借贷的利率完全由双方协定。

第二, 民间借贷的标的物以货币为主, 这是由该行为的主要功能决定的。缓解资金压力或者进行资金的周转, 这是人们融资民间借贷的主要用处, 因此, 标的物一般都是货币。当然, 这里的货币不仅仅限制于人民币, 还有外币、国债、有价证券等。

第三, 民间借贷的对象主要是自然人和非金融机构组织或是自然人, 虽然借贷双方是非正规的金融机构, 但是也是受国家法律保护和约束的。

第四, 借贷的资金主要是民间的生活积蓄, 是非金融机构或自然人的自有资金。

第五, 民间借贷的基础是个人信用。由于民间借贷的特殊性, 主要是亲朋之间进行借贷, 所以借贷的基础是对对方资料的了解, 这样可以降低一些还款风险。

二、民间借贷存在的民法问题

( 一) 民事立法的缺失与矛盾

与民间借贷相关并能用于解决纠纷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借贷意见》。只有这几个法律与民间借贷相关, 然而作为监管、约束民间借贷的法律, 仅仅这些是不够的, 而且法条分散, 没有专门针对民间借贷的法律, 一旦产生纠纷, 可以依据的法律出自不同的部门法, 有可能出现多原则性的规定, 使得纠纷更加复杂, 难以解决问题。没有统一的准则加大了执法的难度。同时, 由于时代快速发展, 漏洞也越来越多, 立法中并没有针对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新, 落后的法律体系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民间借贷, 无法满足民间借贷对于法规的需求。

其中有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与《借贷意见》这两部法, 在针对民间借贷的相关内容有所冲突, 虽然我国有上位法优于下位法这一指导原则, 但是从生活实际出发, 从实践来看, 还是《借贷意见》更加贴近民情, 符合民间借贷的客观规律。

( 二) 利率问题

由于民间借贷的利率没有固定的范围, 常常是由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最后确定的, 所以利率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

国家金融机构对于民间借贷的利率有着明确的规定, 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范围, 限制了利率的水平。然而, 近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分迅猛, 对于民间借贷的需求也大幅度上升。强制性的上限约束干预了民间借贷市场化的进程, 不符合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 抑制了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这些法规与违背了公平原则和公民的主观意愿。当事人双方有权利对借贷的利率进行自我调节, 这是出于借贷双方自愿意识的行为, 借贷双方作为行为主体, 自愿承受风险或还款压力。然而与民间借贷不同, 我国法律对于正规的金融机构十分宽容, 限定民间借贷利率超过四倍属于违法行为, 而正规金融机构收取利率在四倍以上就是合法行为, 这种不平等的态度严重的违反了公平原则。

( 三) 借贷合同问题

民间借贷的借贷合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民间借贷行为常常发生在亲友之间, 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借贷行为, 所以常常没有规定还款时限, 增加了民间借贷的风险。一旦发生了无力还款或不愿意还款的行为, 合同上如果没有约定的还款时间, 就加大了追款的难度。我国的《合同法》有着明确的规定, 合同合法的必要条件是双方必须符合订立合同关系, 如果不能达成有效的合同, 就无法明确双方的债权关系, 也无法顺利的进行维权。合同有效, 才能达成正常的债权关系。民间借贷合同中主要有金额认定、还款时限、担保效力以及诉讼时效等问题。合同作为借贷双方发生关系的凭证, 与双方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在一些民间借贷的案件中, 会出现诉讼时效的问题, 由于合同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诉讼时效, 借款人与贷款人对该问题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一方认为时效已过, 一方认为时效未过, 增加了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的难度。所以, 在撰写民间借贷合同时, 应加上诉讼时效, 增强合同的法律效力, 减少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的难度, 节约人力、物力、时间。

同时, 大多数的民间借贷合同内容不规范, 用语歧义, 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借贷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旦发生纠纷, 公民无法很好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完善民间借贷的法律制度

上述分析显示出, 目前我国的民间借贷存在着诸多问题, 然而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重要的借贷形式, 关系到人民群众最切实的根本利益, 影响着民间经济的经济运转, 一旦发生问题, 就会发生复杂的法律纠纷。所以, 解决民间借贷的民法问题迫在眉睫, 这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民间借贷中的民法问题应该从法律入手, 从制度入手, 只有从法律入手才能完善民间借贷的制度, 才能切实的解决民间借贷的民法问题。

( 一) 明确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

想要解决民间借贷存在的民法问题, 首先要从法律的角度, 来明确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 给民间借贷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没有明确的定义就很难让民间借贷行为规范化, 导致民间借贷的风险加大。用法律来对民间借贷进行约束, 可以使民间借贷流程趋向正规化, 能够促进民间借贷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有以下几个解决措施。

第一, 要加快民法的完善进程。民法作为我国的大法, 是保护人民安全、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法律依据, 也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法律依据。

第二, 通过立法直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让民间借贷行为规范化, 正规化。从立法的层面更好地约束借贷双方的行为, 通过金融监管来限制民间借贷, 减少问题的发生, 降低民间借贷的风险。更好地监督民间借贷, 引导民间借贷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三, 要通过立法来防止民间借贷所引发的经济犯罪行为。要确立适用于民间借贷的刑事处罚和民事处罚, 来更好地解决民间借贷引发的经济犯罪行为。

( 二) 采取灵活的利息政策

针对民间借贷的利息与利率, 国家应该制定较为灵活的利率政策。更加公平的对待民间借贷, 遵循借贷双方的意愿, 但同时又不能全面放开约束。对于民间借贷来讲, 资金的用途也是很多的, 国家可以根据资金量、资金用途的不同来制定不同范围的利率上限。针对于生产经营性的融资借贷, 国家可以上调相应的利率上限, 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的融资进程, 这样还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自用消费型的融资, 可以对上限利率进行下调, 可以避免不法分子谋求不正当利益, 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在进行利率的制定时, 应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 根据借贷双方的实际情况, 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 所在地区的发展水平来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和计算。

制定灵活性的利率政策可以减少法规对民间借贷发展的约束, 促进民间借贷更好更快的发展, 进而增加社会经济活跃度, 促进国家经济全面发展。同时还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切实的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切实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 三) 防范民间借贷合同风险

对于个人信用方面, 目前我国并没有建设一个完善的信用体制, 也没有出台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所以, 对于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民间借贷来讲, 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尤其是对于无抵押的、纯信用借贷的民间借贷。针对这些风险, 提出了以下三个有效措施。

第一, 要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制, 完善和健全相关立法。还要采取公证制度, 这样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少民间借贷的风险。还可以完善合同, 减少合同的漏洞, 更好地避免风险。

第二, 在进行民间借贷行为时, 要撰写规范的借贷合同, 并且明确还款时间。还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 在撰写民间借贷合同时, 应加上诉讼时效, 增强合同的法律效力, 减少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的难度, 节约人力、物力、时间。在进行撰写借贷合同时, 要用规范的语言和文字, 避免歧义。要重视书面合同, 这是民间借贷的凭据, 一定要妥善保管, 按照正规的流程进行签字, 在结算收回欠款时也应及时终止和完成合同。

第三, 在签订合同时, 要标明借贷双方的责任范畴, 明确双方的利益关系, 写明相关的责任和义务, 并注明违约的事项。只有在合同上严格书写出来, 才能使双方当事人更好地履行合同, 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四、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民间借贷也在飞速发展中, 为了维持经济平稳发展, 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就要解决民间借贷中的民法问题, 让民间借贷有法可依, 使民家借贷规范化。这样才能加速民间经济的发展, 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并为民间借贷发生的法律纠纷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 能够更加公平的处理相应的问题。这样才能让民间借贷更好地发展, 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颖.民间借贷若干疑难民法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 2012.

上一篇: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下一篇:舆论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