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社会学和网络分析

2024-08-19

结构社会学和网络分析(精选五篇)

结构社会学和网络分析 篇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阅读网络文献。网络文献这种信息载体内容丰富,信息涵盖量大,便于下载携带,检索途径多,更新迅速,方便获得最新的网络文献[1,2,3,4]。网络文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怎样从众多的文献中检索出符合自己需求的文献成为研究的重点。该文以教育类网络文献为研究对象,应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5,6]方法对网络文献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当前教育领域中哪些作者居于主导地位,引领着整个教育领域的发展,以及他们的研究热点,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2 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2.1 数据的收集

论文收集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上一段时间内在线首发教育文章为研究数据,如表1所示,按照浏览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由于数据量较大,表1只列出了浏览量大于1500以上的文章数据。浏览量大的文章,一般是比较受欢迎或读者比较感兴趣的文章,相应的作者也会因为此文章而成为这个小领域中的关键人物。由于论文主要研究浏览量高的文章的作者的合作情况,所以在筛选数据时,删除了没有和任何人合作过的作者。

2.2 数据的预处理

论文采用邻接矩阵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如果作者之间有合作关系,则相应的矩阵元素上的值即为合作次数,如果没有合作关系,则矩阵元素上的值为0。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矩阵如表2所示。表示合作关系矩阵是对称矩阵,也是一个自反矩阵,由于文章作者较多,矩阵较大,表2只显示了一部分数据。

在表2中可以看出,张青玲,梁茵,王书昭,石忠博这几位作者共同完成了一篇文章,这四个作者之间两两都有合作的关系。所以在矩阵上显示出来,就是一个有16个元素的矩阵,矩阵元素都是1。李雪梅和李文远这两位作者,合作过不仅仅一次,在所收集的数据中,他们合作了两篇文章,因此在矩阵中相应的元素值为2。

3 网络文献结构分析

3.1 网络文献结构

论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7]对所收集的数据及预处理的合作矩阵进行分析处理,从社会网络分析角度分析网络文献结构。

利用收集的数据经过软件处理得到图1所示的网络文献结构图。在图1中,正方形节点和圆形节点分别对应合作关系矩阵的行和列,连线代表两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连线越密集,说明这些节点与周围节点关系比较密切,与周围节点都有关系,从图1中可以看出以下作者周围的连线是很密切的:王炳章,范小振,王书昭,谢德银,游阳明,王立华,张学龙,说明这些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比较紧密,他们合作的频率相对于其他作者要高一些。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张小向没有与其他作者合作,被孤立在一个角落里。

从图1中还可以看到结构洞,说明这些作者都倾向于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和其他作者合作,没有跨出很大,与更多的作者合作,这也说明作者倾向于在自己的领域或者与自己研究相近的领域活动,其他领域则很少踏入。

3.2 网络文献结构属性分析

论文对网络文献结构的中心度属性进行分析,以说明教育领域研究现状。

1)点度中心度

点度中心度(Degree)是指图中节点的度数,即该节点与其他节点关联的边数。点度中心度的测量是为了了解跟这个节点有直接关系的节点的个数,可以了解这个节点是处于核心位置还是处于边缘位置,点度中心度越高,说明这个节点在网络中越可能处在核心位置,点度中心度最高的节点是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通过分析软件分析后得到如图2所示的中心度分析结果。图2是根据点度中心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从图中2可以看出,点度中心度较大的作者有:王书昭,游阳明,王立华,范小振,谢德银,王炳章,张学龙。点度中心度越大,说明跟这个节点有直接联系的节点越多,具体到作者,说明与这个作者合作的其他作者比较多。

2)紧密中心度

紧密中心度(Closeness)是依据网络中各个节点间的紧密程度或者距离而进行测量的中心度指标,其基本的计算方法是将某一节点与其他节点间的距离加和后求倒数。节点的紧密中心度越高,则说明它与其他节点的距离越近,在整体中就越处于核心位置,传递信息或实施行为时就越少依赖其他节点。

图3是紧密中心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结果,一般紧密度越高,说明这个作者与其他作者的关系越亲近,不需要通过其他作者就可以跟另外的作者有合作的关系。在图3中,该紧密中心度没有求倒数,所以紧密中心度越大,表示的是这个节点与其它节点距离较远,即这个作者与他人的关系不亲密,这个作者与别人的合作关系没有那么密切,不经常与别人合作或者该作者要与别人合作,需要通过很多其他作者。从图1中看出作者张小向是一个孤立的节点,而在图3中,排在第一位的正好是作者张小向。

3)间距中心度

间距中心度(Betweenness)是衡量网络中的节点在多大程度上作为节点间媒介作用的评估指标,其基本计算方法是计算其他节点相互联系时有多少条关系是通过该节点的。间距中心度越大,说明这个节点处在很多节点的关键路径上,很多节点之间取得联系都要经过这个节点,那么这个节点就同时控制多对节点的信息交流。

图4是间距中心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结果,间距中心度越大,说明该作者所能得到的信息就越多,其操纵信息流通的能力就越大。从图4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位作者的间距中心度较大:王书昭,李雪梅,李文远,游阳明,王立华,范小振,谢德银,王炳章,张学龙。而在之前的点度中心度的测量中发现,这些作者的点度中心度也很大,说明这些作者与其他作者合作较频繁,与其他作者合作关系比较密切,而且这些作者也起到很好的桥梁的作用,其他作者要合作,需要经过这些作者,这些作者控制信息的权利较大。

点度中心度,间距中心度,紧密中心度测出的数据结论都是一致的,王书昭,李雪梅,李文远,游阳明,王立华,范小振,谢德银,王炳章,张学龙几位作者,不论在点度中心度的测量中,还是在紧密中心度,以及间距中心度,都显示这些作者合作比较频繁,联系比较紧密。但这些作者与其他作者的合作还是很少的,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个图是比较疏松的,说明整个教育领域的部分作者之间很少合作,或者即使有合作,也是合作关系频繁但范围较小,仅仅与其他几位作者有较紧密的合作关系。

4 结论

论文通过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部分教育领域的文献的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将作者关系抽象为邻接矩阵,对网络文献的网络结构、中心度进行研究,分析出目前教育领域作者合作关系的研究现状,有助于研究学者今后更好地合作。

摘要:以浏览量大于1500的教育类网络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网络文献结构,从点度中心度,紧密中心度,间距中心度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当前热门文献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领域内研究人员在不同研究方向中的合作。

结构社会学和网络分析 篇2

德育与青少年的社会网络结构:嵌入性分析

用新的学科方法观照德育实效性问题可以获得新思路.社会网络理论认为任何制度的运转都嵌入于更大的制度、结构之中,青少年社会网络的总体效能不等于其各部分效能之和,而是大于或者小于部分效能之和,要使总体效能大于部分效能之和,关键是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由此观点视之,德育是嵌入于青少年的社会网络结构的.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是在平衡的或非平衡的、单向的或双向的、随机的或有序的社会网络结构中形成的,其社会网络结构的诸多方面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因素,因此,统合各方面的力量,建构益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的社会网络结构,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作 者:罗建平孟利艳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河南新乡,453007刊 名: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PKU英文刊名:FUJIAN TRIBUNE(A ECONOMICS & SOCIOLOGY MONTHLY)年,卷(期):20074(10)分类号:G641关键词:德育 社会网络结构 嵌入

结构社会学和网络分析 篇3

关键词:关联数据 社会网络分析 共词分析 Ucinet SPSS

中图分类号: G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5-0129-04

关联数据(Linked Data)概念由“万维网之父”Tmi Berners-Lee于2006年首次提出[1]。 关联数据是语义web的主题之一,描述了通过可链接的 URI 方式来发布、分享、连接Web 中各类资源的方法。关联数据通过网络把以前没有关联的相关数据链接在一起,允许用户发现、关联、描述并再利用各种数据,因而自关联数据提出以来便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和快速的发展,BBC、纽约时报、美国国会图书馆等都纷纷加入到关联数據的出版发布之列[2],关联数据也日益成为国内学术界的关注热点。因此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共词分析方法,通过关联数据领域作者合著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和关键词共词聚类分析,了解我国关联数据研究团队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和内容结构,以期为后续研究与实践的开展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来源库,以“关联数据”或“linked data”为检索词在主题字段检索,检索时间是2013年4月10日,剔除重复和非相关文献后得到有效学术论文117 篇。

1.2 数据处理工具

在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数据处理是十分重要的步骤。使用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刘启元开发的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tatistical Analysis Toolkit for Informetrics,SATI)。该软件通过对期刊全文数据库题录信息的字段抽取、频次统计,进而生成共现矩阵。生成的共现矩阵可以直接导入Ucinet和SPSS软件进行处理分析[3]。

1.3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生成作者合著网络和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来分析关联数据领域的作者合著关系及学科的研究热点;运用共词聚类分析法生成共词聚类树状图来分析关联数据研究论文的主流研究领域的结构及其关系。

2 构建共现矩阵

将从CNKI中导出的Endnote格式的文献题录信息导入 SATI 软件,分别选取作者和关键词字段,进行抽取和频次统计,构建高频作者合著共现矩阵和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保存为 Excel文件,便可直接导入Ucinet和SPSS进行处理分析。

3 高频作者合著分析

3.1 高频作者合著网络分析

打开 Ucinet 导入 Excel 格式的高频作者共现矩阵,利用Ucinet软件集成的可视化工具Netdraw绘制高频作者合作关系网络图,通过K-cores分析,将所有节点分类,选择 Transform—node attribute editor 添加节点的大小和连线的粗细对网络进一步调整后,得到高频作者合著网络图谱(见图1)。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作者,节点越大代表著者的频次越高,节点之间的连线粗细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强度。图中最大的团体是上海图书馆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为合作机构下的刘炜、夏翠娟、张春景、赵亮、钱国富,在该合著网络中频率达到最高。该团体以刘炜和夏翠娟为代表围绕国家社会基金项目“关联数据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和“《资源描述与检索》的中文化及其应用研究”对关联数据发布技术及其实现、开放应用协议、RDA进行了研究;四川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为合作机构下的范炜、方安、洪娜和邹庆围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关联数据中潜在知识关联的发现方法研究”对生物医学关联数据研究、语义管道技术、词表资源关联化、术语服务进行了研究;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合作机构下的的李春旺、黄永文、刘媛媛和邓兰兰等人围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我国数字图书馆集成融汇方法研究”和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利用LOD实现数字图书馆中数字资源与知识内容关联揭示的技术方法研究”对关联参考服务、对象共指问题、关联数据应用的体系框架、关联数据资源集相似度计算方法、Web数据关联创建、信息检索服务和注释服务等进行了研究。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作者合著网络图谱整体联系稀疏,网络中大多数节点之间没有连线,关联程度非常小,表明目前关联数据领域还没有形成一支成熟的研究队伍。

3.2 网络密度分析

网络密度可以用来度量网络成员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一般来说,密度高的网络信息沟通性较强;而密度低的网络常信息不畅[4]。利用Ucinet软件得到高频作者合著网络密度(见图2)为0.0097,这是一个相对偏低的密度值,网络连通性不好,这也印证了在前面作者合著网络分析中的结果。说明作者之间的合作程度低,作者之间不能很好地进行深层次的知识构建,不利于我国关联数据研究的快速发展。

3.3 高频作者合著中心性分析

中心性是社会网络分析中的重点之一,它反映了行动者在其社会网络中所处的地位及权力影响。

3.3.1 点度中心性分析

本文使用点度中心性来测量作者在网络中的重要性。作者点度中心性越高者,表示其在网络中与较多的作者合作,在网络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从而可以认为其具有核心作用。利用Ucinet进行点度中心性分析得到点度中心度排名在前10位的作者(见图3)。一般情况下,频次较高的作者与其他作者合作的机会更多,因而普遍点度中心性也较高。通过分析可知,张勇、邢春晓等的点度中心性较原先频次排名有较大幅的提升,说明这些作者具备相对其频次排名有更高的影响力;而范炜、刘炜、黄永文等的点度中心性较原先频次排名有较大幅度的回落,说明这些作者发表独著的频率高。由图3可见,张春景的点度中心性最大,其次为夏翠娟,表明这些作者与网络内其他作者的知识交流更加频繁,在关联数据作者合作网络中具有核心作用。

nlc202309030515

3.3.2 中介中心性分析

中介中心性排名较高的人往往是处于结构洞位置的人。结构洞是社会网络分析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的意义在于处于结构洞位置,说明他们掌握了更多的学术资源,更具有学术创新力;其次处于结构洞位置对于他们迅速提高自身声望具有重要作用[9]。本文利用Ucinet进行中介中心性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看出,李春旺的中介中心性最高,其次是范炜、刘炜、夏翠娟和张春景,表明这些作者在整个网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往往是连接多数作者的核心人物,他们对于关联数据的研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4 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打开 Netdraw 软件,导入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并用K-cores分析,得到基于节点在网络中作用大小的图谱(见图5)。从图中可以看出网络中节点最大的正方形占据网络核心地位,说明语义网、图书馆、RDF、URI、数据网络等是关联数据领域的核心关键词,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其他研究领域都是围绕着这些核心展开的。同时利用Ucinet进行中介中心性分析(见图6),得到的大部分也都是这些关键词,更加充分说明这些关键词在网络中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在中介中心性中前十位中的本体、SKOS、SPARQL和术语服务也可说明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从关键词共现网络来看,除了核心关键词以外,其它的节点联系较为松散,说明关联数据引入我国时间很短,发展还很不成熟,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研究主题。

5 高频关键词共词聚类分析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关联数据研究的主题结构,本文采用共词聚类分析方法对关联数据研究的内部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将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导入SPSS11.5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得到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树状图(见图7)。聚类结果显示,国内关联数据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六大主题:开放数据和关联开放数据研究;知识组织系统研究;书目研究;关联数据基本理论研究;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整合研究和关联数据发布研究。

(1)开放数据和关联开放数据研究。包括关键词开放数据、信息组织、开放政府数据、关联开放数据、用户模型和互操作。开放数据是一种哲学理念及实践,要求数据可以被任何人自由获取,没有来自版权 、专利或其它机制限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中日益丰富的具有异构、无序、多元特点的海量信息资源使网络信息组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开放数据能与现代信息组织的关键技术关联数据、语义网、云计算等相结合而成为网络信息组织的有效实践。开放数据在信息组织中的应用朝两个方向分别发展:公共信息服务领域(政府、科研组织等)的数据开放与信息透明制度方面的应用、商业领域的应用[5]。在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领域中,美英等国先后开展了开放数据的实践应用。

(2)知识组织系统研究。包括关键词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术语服务、本体、数字图书馆、NKOS、SKOS。主要涉及词表资源关联化、知识组织规范研究、術语服务和知识序化等研究。2008年国家图书馆启动的“国家图书馆知识组织标准规范”项目是国内图书馆界首次对网络环境下知识组织系统的设计、构建和应用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编制[6]。

(3)书目研究。包括关键词FRBR、关联数据集、RDA、SPARAL、关联服务和元数据。主要对书目数据关联化、书目数据发布、编目规则RDA和FRBR进行了研究。关联数据是今后书目数据获得开放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能够使 RDA 编目的数据直接以机器可理解的方式发布、链接和利用。

(4)关联数据基本理论研究。包括关键词RDF、URI、D2R。研究涉及关联数据发展背景、定义、基本原则、实现机制以及关联数据在当前国内外的应用现状等研究。

(5)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整合研究。包括关键词信息聚合、本体映射、图书馆、信息技术、数据网络、信息资源、知识服务和数字资源整合。对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联数据在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聚合中的作用、应用和基于关联数据的馆藏资源聚合模式研究。同时也有涉及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方面的研究。

(6)关联数据发布研究。包括关键词语义网、Dbpedia、数据发布、电子政务、知识组织和知识发现。主要围绕关联数据的发布基础、技术和实现方式展开研究,尤其通过实例进行关联数据发布的研究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热点,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Berners-Lee T. Linked Data-Design Issues[EB/OL]. [2009-02 -18]. http: //www.w3.org/DesignIssues/Linked

Data. html.

[2]黄永文.关联数据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5):1-7.

[3]刘启元,叶鹰.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1):50-58.

[4]张利华,闫明.基于SNA的中国管理科学科研合作网络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4):39-45.

[5]李佳佳.信息管理的新视角-开放数据[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10):35-39.

[6]王军,卜书庆.网络环境下知识组织规范研究与设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4):39-45.

作者简介:陈兰兰(1968-),女,塔里木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结构社会学和网络分析 篇4

关键词:中国,社交网络产业,SCP分析,产业结构,企业行为

一、社交网络产业的概念界定及产业范畴

社交网络 (SNS, socialnetworkingservices) 的概念起源于社会网络研究者提出的“六度理论”, 即最多通过六个人中某个人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社交网络是以“互动交友”为基础, 基于用户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活动等, 或者用户间真实的人际关系, 以实名或者非实名的方式在网络平台上构建的一种社会关系网络服务, 属于目前社会化媒体中较为主流的一种形式。作为一个社会化网络平台, 社交网络目的是为了“节约社交时间和物质成本, 获取高速、有效的信息”。它依靠特定的功能诉求, 把特定的用户群体聚集在这个平台之上, 实现社会关系超越时间、空间差异的虚拟延伸, 由此一系列社交网站构成了愈发兴盛的社交网络产业。

互联网具有强交互性的特点, 它颠覆了传统媒体中内容提供者和接受者的传受关系, 由单向转变为双向。尤其在Web2.01时代之后, 论坛、博客、SNS、微博到现在很火的微信等社交类网络应用的快速成长, 使互联网的交互性、自媒体属性愈加凸显, 受众的参与、反馈能力愈发增强。社交网络服务提供给用户一个互动平台, 可以分享和消费各种类型的媒体信息。而实名制社交网络可通过映射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使用户可以借助个人联系, 与真实好友分享信息和内容。广告主也可以利用好友间“口口相传”的广告模式, 根据用户偏好、访问记录及其他互联网活动更有目的地投放广告。社交网络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利用他们的用户群, 包括在线广告、在线游戏、社交商务及其他互联网增值服务。

根据用户使用社交网络的目的, 以及各社交网站的定位, 社交网络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 综合类社交网络

综合类社交网络即社交参与者为了维系已有朋友关系或结交新朋友而参与的社交网站。目前, 以腾讯社区 (包括腾讯朋友和QQ空间) 、开心网、人人网等为典型代表。由于综合类社交网络的用户普适性, 综合类社交网络目前仍然使用最广。

(二) 垂直服务类社交网络

垂直服务类社交网络是参与者具有具体社交目的而参与的社交网络。目前, 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婚恋交友类社交网络:社交参与者双方以达成恋爱或婚姻关系为目的而进行一系列活动的社交形式, 如世纪佳缘、百合网、珍爱网等。二是商务交友类社交网络:社交参与者以建立、拓展与工作相关的人脉为目的而进行活动的社交形式, 如优士网、若邻网、经纬网等。

二、产业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是指在特定市场中, 企业与企业间在数量上、规模上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

(一) 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 是用来表示具体某个产业或市场中买者或卖者具有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近几年来, 国内SNS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 特别是通用账号的广泛应用使得用户日益集中到几个顶级的社交网站中, 尽管行业经营者的数量在日益减少, SNS行业的用户规模依然在不断增长。CNZZ测评结果显示, 2008年可归类为SNS中文站点约有480家, 呈现少数站点占据大量用户的情况, 绝大多数用户都集中在不超过10家的主要站点中, 它们共占据了大约82.5%的总体行业访问用户, 社交网络市场集中度高。仅市场份额排名前五位的传统社交网站就占据市场超过80%的份额, 说明我国社交网络市场呈现高度集中化和垄断竞争的特点。

统计数据部分援引知名网站建设公司 GO-Globe 趋势信息图表, 部分援引网络数据

(二) 产品差别化

产品同质化是指社交网络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在形式上有差别, 但其内容价值等却实质上趋同。近年来, SNS的快速发展并不仅仅是由于网民旺盛的需求, 更是由于这类网站的建站技术简单, 进入门槛和成本低, 造成了SNS网站同质化倾向严重。同时, 由于我国社交网站的兴起源于国外社交网站Facebook的成功, 因此, 国内大多社交网站也一直没有摆脱模仿Facebook的痕迹, 无论从产品表现形式还是具体的操作方式都大同小异。虽然如人人网和开心网都有抢车位、种地等应用, 且用户数量巨大, 但实际愿意付费的用户很少, 且用户黏性日趋下滑。开心网自2008年5月份推出以来, 便几乎完全复制了Facebook“好友买卖”和“抢车位”两个组件游戏, 虽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极好的收益, 但是从长远看来一味抄袭最后亦将导致中国的SNS网站缺乏自身特色, 很容易被他人所取代。

2010年后, 随着微博和微信的相继出现, 中国社交网络进入“微时代”, 对传统社交网站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但是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社交网络的形式。而随着相似品牌的出现、模仿, 我国社交网络产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又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无论是综合类还是垂直类社交网络都存在大量拥有同样功能的社交网站或应用, 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 因此, 推出独特而创新的服务是主要竞争手段。

(三) 行业进入壁垒

由于社交网络产业主要建站技术比较简单, 没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在我国现阶段, 进入社交网络产业主要有以下壁垒:首先, 用户向新浪、腾讯、人人等网站集中势头明显, 其他社区网站面临压力, 用户流失量大;其次, 如前所述, 我国社交网络存在产品同质化高的情况, 导致用户流失和市场前景黯淡, 对再进入的企业形成壁垒;再次, 社交网站自身定位和盈利模式不清晰也是我国社交网络市场主要问题, 对于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压力很大;最后, 随着政府对互联网市场在技术和用户隐私管理方面更严格的规制, 对部分潜在进入者也形成了壁垒。

(四) 市场需求的增长率

随着进入者增多, 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行业开始平均利润率下降, 我国社交网络市场规模未来几年仍会不断增大, 但增长率则会保持平稳下滑。2012年我国社交网络用户规模突破4亿, 预计2014年社交网络用户规模将会达到5亿左右。从增长率上来看, 未来几年中国社交网络用户规模的增长逐渐趋于平稳。互联网新增网民不断增多, 为社交网络用户的增长提供了可能。但就整体市场而言, 用户数量进入到平稳增长的时期, 意味着社交网络用户占互联网网民的比例基本稳定, 而新增网民将成为社交网络用户基础扩大的重要来源。

(五) 产业弹性及其他

SNS由于具备更广泛的应用功能, 因此其生存和发展的“弹性空间”更大。在经历了5年的热潮之后, 中国的SNS社交网络在2010年遭遇到了一个低谷———随着用户新鲜感的逐步丧失, 新用户增长缓慢、老用户流失加速, 许多中小型SNS步履维艰。2010年6月22日, 文化部出台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方法》规定从2010年8月1日起, SNS游戏运营商必须具备不低于1000万元的注册资金等条件, 更使得一些中小型SNS网站难以为继。但随着营销模式的创新和用户付费需求挖掘带来市场规模的增长, 2011年, 社交网络市场进入平稳发展的时期。一方面, 厂商营销模式的不断创新使得整体产业在广告收入方面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另一方面, 基于用户人际关系网络而进行的应用开发帮助厂商在用户付费需求挖掘方面不断推进。由此可见, 社交网络产业弹性还是比较大的。

三、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结构影响行业内企业的行为。受我国社交网络产业高度集中化特点的影响, 目前我国社交网络的市场行为多以竞争性为主, 淘汰掉营运能力不足的小网站。

(一) 价格行为

社交网站因属于传媒产业领域, 所以也必然带有传媒产品市场的中“双边市场”的特殊性。社交网站普遍采用不对称定价的价格行为, 针对受众方面采取交纳一定的费用后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任意使用服务且多为制定低价以保持用户黏性, 针对广告主方面则是采取灵活的收费形式且多为制定高价。目前我国社交网站收入主要来源于增值服务、社交游戏、广告收入三方面, 在早期以广告收入为主, 现已转为以增值服务和社交游戏为主。

1.产品收入

我国社交网络的产品策略主要针对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而言。

个人用户指无特殊商业目的, 以个人身份注册的用户, 网站主要向其提供基本网络服务, 如日志、相册、分享、娱乐等, 也提供增值服务如页面装扮、特殊头像、特殊礼物、游戏应用道具等。普通用户通过付费形式获取更多更专业的服务, 而名人用户可以通过代言宣传等享受免费的网络服务。在中国SNS市场中, QQ空间无疑是SNS增值服务模式的代表, 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 为用户开发各种虚拟道具及服务, 源源不断地产生着小额付费。有数据显示, QQ空间在2008年的收入就已达到10亿元人民币。

机构用户指无直接商业目的, 以企业或者单位身份注册社交网站的用户, 如媒体、公益团体等。社交网站向机构类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传播渠道, 以扩大其影响力。而此类机构用户基本不与社交网站涉及收益流 (商业目的明确的企业用户, 统一列于“广告主”范畴, 于下文详述) , 而是通过向社交网站贡献内容换取社交网络服务。

2.广告收入

根据《第一财经周刊》报道, 2010年, 开心网仅广告一项就收入超过2亿元。在开心网的广告收入中, 大多以“植入广告 + 品牌账户 + 硬性广告”的组合形式出现。其中植入广告和品牌账户占其广告收入的2/3, 剩下1/3来自于硬性广告。

可以看出, 社交网络广告仍将持续快速增长, 有些垂直领域的细分社交网站可以通过与商家分成来实现盈利, 广告仍将持续快速增长的理由如下:

(1) 广告收入来源更多。近年来社交网站开放平台, 带来了更多广告收入来源, 形成三大收入来源, 即社交网站上的广告收入、社交游戏中的广告收入和社交网络应用上的广告收入。

(2) 社交网络的广告效益显现。随着社交网络用户的规模与成熟度的提高, 用户与广告商之间在社交网络这一载体上的互动交流的磨合期已过, 更多广告商已认同社交网络广告的效应, 未来会加大投入。

(3) 社交网络的细分趋势。垂直类社交网络的兴起与发展也为广告主找到自己特定的用户群打下了基础, 分析用户行为投放精准广告也将会成为必然的趋势。

虽然广告收入多样且未来仍能持续增长, SNS网站广告营收能力依然远低于人们的预期。伴随着SNS兴起, 网络广告也受到广泛关注, 但自2009年起中国的SNS网站用户数量增长速度大幅减缓, 其广告点击率也极低。另外, 对于很多想要出售产品和服务的广告主来说, SNS网站这一不确定的媒体环境跟他们所熟悉的传统、有秩序的网络广告环境不同, 广告商无法准确地知道SNS网络中人群具体的身份以及他们的需要, 同时还可能受到潜在网民的攻击, 这些都让广告主感到无所适从。随着企业不同方面需求的增长, 社交网站也推出了不同的功能, 如以高端商务人士为目标客户群的一些SNS网站则是实行会员收费制;发展第三方插件应用, 并与第三方开发者分成;为企业发布有关问题的调查, 并按回应的人数收费等。根据CNNIC公布的数据, 2009年SNS社交网站的营收上, 约80%的收入来自广告销售, 15%来自于会员增值服务收费, 而5%来自于其他收入。而到2011年随着社交游戏的兴起和增值服务的多样化, 社交广告的份额仅占18%, 而增值服务和社交游戏分别达到53.6%和28.4%的份额。

广告的营收能力直接影响整个网站的营收能力, 而伴随着网络产品定价策略的多样化, 社交网络的经营者今后将继续保持价格竞争行为以排挤对手抢占市场份额, 而由于互联网虚拟产品边际成本近乎为零, 因此价格歧视、掠夺性定价、限制性定价的价格策略即可任意使用, 这无疑也影响了SNS网站的营收能力。

(二) 产品行为

由于竞争性行为, 各社交网站必然为了攫取更大的利润或扩大自身市场份额以领先对手, 而进行网站设计研究和创新。

2010年6月30日, 百度低调成立社会化网络事业部, 并开始招聘SNS方面技术、产品方面的人才, 这意味着SNS成为百度未来发展的重点业务, 且不排除百度推出独立SNS的可能性, 而目前百度贴吧附属的群组、hi百度等功能已经看出百度的SNS业务正逐步发展。

而对于已经存在的社交网站则将重点放在了增值服务和社交游戏开发上。如开心网、人人网相继推出的农场游戏、QQ空间推出的一系列装扮空间道具、微信应用游戏“天天爱消除”“打飞机”等, 大多数社交游戏用于提高用户忠诚度并吸引新的用户, 而增值服务则以小额收费的方式实现营收。

(三) 组织行为

目前, 国内社交网络产业竞争性组织行为特点不是很明显, 并且仅有的几例典型案例也多为非社交网络企业并购社交网络企业。2013年4月29日, 阿里巴巴以5.86亿美元收购新浪微博18%的股份, 而新浪也允许阿里巴巴在未来按事先约定的定价方式将其在微博的股份比例提高至30%。其中原因在于, 新浪多数收入来自其网站和微博的网络广告, 而中国的网络广告增长放缓已经让投资者为新浪担忧, 致使新浪股价在之前的12个月下跌15%。而百度也表明了将收购更多社交网络资产的想法。可以看出, 今后社交网络产业的并购整合将更多通过“外力”推动, 而这也促进了社交网络和其他网络媒体的融合。

四、结 论

由于社交网络产业发展晚、以模仿国外模式为主且缺少国内相关政策的引导扶持, 目前其尚处于高度集中化、垄断竞争的情况, 产品同质化倾向明显, 市场整体绩效近几年也表现平平。但是随着网络资源的整合, 竞争性企业行为的推动以及其他网络巨头的介入, 产品差异化趋势日渐明显, 我国社交网络产业在未来将会迸发出新的活力, 迎来新的增长。

参考文献

[1]李林容, 王立新.社交网络的发展趋势[J].编辑之友, 2011, (7) .

[2]艾瑞咨询集团.中国社交网络市场研究报告[R].2012.

[3]易观.SNS行业分析报告[R].2010.

[4]李林容.社交网络特性及发展趋势[J].新闻界, 2010, (5) .

结构社会学和网络分析 篇5

关键词:科技产业,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热点

科技产业又称为高新技术产业,是指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先进技术应用于产业运作中,其特征具有“知识集聚性和技术创新性”。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旧金山的硅谷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科技产业的聚集地,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绝大部分国家的科技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8年,北京中关村成立了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被称为“中国硅谷”,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共创办了114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产业最初起源于电子行业,其后随着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生物、医学和新材料等各个行业开始逐渐被注入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过创新、研发及融合等过程,被广泛地应用于更多行业,形成全新领域。同时,学术界也涌现了大量研究科技产业的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整理、统计和分析可以帮助了解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等问题。国内对科技产业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目前发表的文章多数是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科技产业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如对核心期刊、机构、基金和作者等内容进行分类、总结、研究,但对新的历史时期科技产业相关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缺乏系统的总结分析。

科技产业具有高增长率、高风险、高效益、高额研究开发费用、高附加值、强烈的出口导向和国际分工、对其他行业辐射带动大等特点。加快科技产业发展作为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作为一项关系国家发展的战略任务,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也制定了政策,大力推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努力推动由科技产业大国走向科技产业强国,在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基于自身资源条件,集中优势力量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助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是一条有效路径。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科技产业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以此作为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基于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将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研究科技产业的文章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及共词分析,全面了解20多年来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并对目前研究科技产业方向的主流学术作者进行简要分析,展示其核心思想及合作团体,多视角分析科技产业的研究热点及趋势。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选取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科技产业”为主题,在高级检索中选取核心期刊及其文献资料,将无关键词、会议通知、专利及报纸等删除,共检索1 560篇文献(截至2014年年底),将得到的数据导入EXCEL及SPSS等软件进行分析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社会网络分析法。

社会网络分析法是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也是一门与心理学、人类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相关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研究方法,已具有70多年的历史[1]。合著作者分析是一种研究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作者共同发表同一篇文献,研究作者之间的关系的方法。而社会网络分析法主要是运用网络具有相关性的联系分析网络的属性结构、研究数据之间的关系。

1.2.2 关键词共现分析法。

共词分析法的思想源于文献计量学中的引文耦合与共被引概念,即当两个关键词能够同时出现在同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主题的同一篇文献时,表示这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2]。假如两个关键词在多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多,表示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越强。通过运用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将科技产业领域按这种“距离”进行划分,从而整理出该领域的学术热点、研究范式及结构。本文运用SATI软件通过对机构、关键词、作者等指标生成共现矩阵,然后利用UCINET及SPSS进行处理。

2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2.1 论文合作者分析

2.1.1 论文数量情况。

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共检索文献量1 560篇(截至2014年年底),结果显示,1990—1995年,研究科技产业的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尤其以1993—1994年最为明显,从26篇上升到55篇文献,1995—1999年和2008—2012年间文献量略有下降,而从整体上看,文献量呈稳定增长态势发展(见图1)。

1988年,我国成立了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政府层面到民间组织都开始逐渐注重先进技术的应用,同时,大量的国外技术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涌入国内,加之这一新兴的科技产业领域刚刚兴起并被社会各个阶层广为关注,促使1990—1994年间研究科技产业的文献量迅速上升。从图1中可以看出,1990—2014年的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科技产业至今仍处于研究热点时期。

2.1.2 作者研究方向。

在一定时期内,同时具备两个要素就能够代表该时期学术研究的主流:其一,作者的研究方向是趋于稳定的;其二,具有持续影响力的文献[3]。通过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在高级检索中以“科技产业”为主题,获知最早发表有关科技产业的文献是1984年周伯年在《中国金融》期刊上发表的《大力开拓科技产业经济》。文章指出在银行领域内,银行应推行的信贷制度有利于科技产业的发展。很多学者以科技产业为研究方向,持续做着科技产业方面研究,如:隋映辉教授研究科技产业的发展模式;陈柳钦教授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张鸿教授研究农业科技产业;刘焱教授及王俊清教授研究高校科技产业相关主题……

2.2 高频关键词的确定

由于高频关键词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某一领域的学术热点,本文针对所选取的文献资源导入SATI中进行字段抽取、频次统计等处理,得到关键词的高低频,之后参考Donohue于1973年提出的高频词与低频词界分公式

[4],结合本文的实际需要,最终确定词频≥16的关键词,形成33×33的共词矩阵(见表1)。

2.3 共词分析

2.3.1 构建矩阵。

共词分析发主要包含聚类分析、多为尺度分析等分析方法,以上两种分析对数据的结构要求不同,因此,本文运用Ochiia等值系数法将关键词共现矩阵转化为相关矩阵及相异矩阵,构建相关矩阵的原理是A、B两词的Ochiia系数=(A、B两词同时出现的频次)/(A词出现的频次×B次出现的频次)[5]。如表2所示,行和列相交的数值越大,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越强,反之越弱。经过分析计算,相关矩阵所得到的数值较小,为减小误差并利于进一步研究,相异矩阵通过1-相关矩阵来获得。如表3所示,与相关矩阵相反,行和列相交的数值越小,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越强,反之越弱。

2.3.2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也叫分类分析或数值分析,是一种探索性的分析,也是对关键词共现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将所获得的数据以独立的方式体现出来,从而精确地观察出每一组数据的特征,进而可以清晰、直观、集中地进一步分析[6]。本文运用表3相异矩阵导入SPSS进行聚类分析,经过分析处理得到聚类树状图。如图2所示,关键词之间越接近,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包含、依附等关系,这种情况可以合并为一体,再通过对聚类树状图进行切割分析,总结初步可以分为四大类:高校科技产业、科技产业、科研单位及评价体系。由于部分类别过于繁多且集中,具体需要通过多维尺度来进一步分析。

2.3.3 多维尺度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法是一种为了研究多维空间的数据,试图通过降到低维空间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同时又保留数据间最初关系的分析方法[7,8]。本文运用表3相异矩阵导入SPSS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经过分析处理得到多维尺度分析图谱。如图3所示,关键词之间越接近,表明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越强,从而清晰地体现关键词之间的关联程度。综合聚类分析及多维尺度分析表明,近年来学者主要通过4个角度对科技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分析:高校科技产业、科技产业持续创新、政策性科技产业及科技产业评价体系。

2.3.4 知识图谱分析。

虽然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能够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范式及结构等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明晰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网络可视化分析可以进一步实现该目的。利用UCINET-NETDRAW软件,将共词矩阵导入UCINET中进行分析处理,得到高频词概念网络图谱(见图4)。

从图4中可以明确地看出以科技产业、高校科技产业为核心,其次是创新、科研成果、科技政策等,科技产业是以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前提,融入高新技术,实现资源最优化,促使经济社会资本增长,从而加快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步伐。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在以遵循世界经济活动和国际某些规则的背景下,科学知识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提高和科技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各国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现如今,科技产业的发展已经趋于白热化,国家间的竞争已变为以科技实力为主题,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已成为国家间的共识。

3 结果分类讨论

通过相关研究,从4个方向对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研究趋势展开讨论。

3.1 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期,“高校科技产业”一词逐渐兴起。根据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查询,早在1989年,张酉水在《研究与发展管理》期刊上发表的《高校科技工作发展思路探讨》中就阐述了高校科技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至今为止,高校科技产业仍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关主要的研究有:原长弘[9]分析了高校科技产业的研究主题及其历史演进,逐年综述了1994—2002年我国学者对高校科技产业的研究主题;綦开军等[10]认为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模式包括自主孵化型、联合开发型、技术导向型和企业导向型,并分析了其主要障碍和发展趋势;杨忠泰[11]分析了高校科技产业参与社会经济大循环的必然趋势,指出要实现高校科技产业与高校教学、科研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必须实现高校科技产业的社会化;谢辉[12]提出从转化科技成果、依托科技成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调动产业职工的积极性几个方面推进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刘霁堂[13]结合中国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4个阶段———高校科技产业酝酿、高校科技产业创建、高校科技产业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理论形成,分析了中国高校科技产业组织形式的演变过程;梁燕等[14]以十五省市对比为例,对广东高校科技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胡爱红等[15]提出要构建科技产业化服务体系,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王利清等[16]分析了高校科技产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程家旗等[17]指出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背景下,高校科技产业要面对经济新常态,履行新使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科技产业是在高等院校的背景下,依托高等院校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高技术产业。该产业经历了崛起—发展—成熟等阶段,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创新发展阶段,对社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创造出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且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充分利用高校的高端人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目标,也是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21世纪是信息、知识、技术等融合为一体的经济时代,知识凝聚性和技术创新性的科技产业已经被很多国家视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科学的知识、技术、成果等因素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科学技术将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于产业运作中,充分运用技术、信息和知识等资源,全面增强产品的高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作为科研中心的高等院校开始逐渐进入社会各阶层的视野范围,从而占据重要的社会地位,成为21世纪经济时代的发动机。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产业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科学水平和推动社会科技进步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2 科技产业持续创新发展研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科技也开始逐渐迈向全球化,科技创新能力更是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主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一五”规划都提出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立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由于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促使在国民经济中,科技产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根本性、主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但是,目前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科研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和高端人才队伍匮乏等方面,因此,增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完善科技产业的发展战略,从根本上改变科技产业大而不强的现状,更好地将科学技术和科技产业相融合,从而实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倍增效应和支撑作用。

科技产业创新的主要研究有:傅首清[18]以中关村海淀科技园区为例,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与科技产业生态环境互动机制;曾丽君等[19]对科技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协同发展进行了系统动力学研究,指出政府、金融资本、科技中介机构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功运作,对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杨珺等[20]对全国31个区域科技成果孵化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5类区域发展道路的科技产业孵化器运作模式;李颖[21]构建了初端、中端和高端3个层次的科技产业与金融结合的路径,指出高端路径是两者完全融合,同时存在于一个实体内部,这是科技产业与金融结合最高效的路径;周鲁柱[22]分析了低碳科技产业投资视域下产融结合的内涵和价值,从社会、法制及政策角度提出了低碳科技产业投资的宏观支撑系统建设策略;吕超[23]指出尖端科技产业自主创新人才战略管理是我国尖端科技产业自主创新系统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解学梅等[24,25]指出科技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与持续创新生命周期之间具有关联性,基于集群周期的路径锁定,探讨了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演化的内在机理以及集群周期和持续创新周期演化的关联模式。

科技创新直接获益者是企业或组织,实施者是科研人员队伍,一般情况下,国家不直接参与科研创新的过程,但国家会通过间接的方式颁布法规条例来影响科技创新活动,促使科技创新活动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以科技创新为背景的科技产业将会取代传统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将具有先进性、创新性的元素融入到传统产业运作中,发展成为新兴科技产业。近年来,科技产业已成为各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科技创新亦成为各国政府组织开展的主要活动。

3.3 政策性科技产业发展研究

1988年,邓小平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胡锦涛也指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科学知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和主要环节。如今,习近平也指出“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逐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科技产业发展,如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政府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和《国家产业技术发展指南》等条例。可以看出,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程度。

在学术领域,不少学者也在研究有关科技产业的政策条例。主要的研究有:张永安发表的《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分类与政策工具挖掘》、《集群科技政策全要素关键路径及企业响应效果研究》及《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机理研究》等;林怡等[26]分析了科技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指出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改善科技产业的金融支持环境,并提出政府导向下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证券市场和风险投资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制定发展规划等建议;吕瑞欣等[27]研究了促进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范柏乃[28]分析了人才政策在科技产业中的实际功效及变化趋势,对科技产业人才政策提出了建议;吴小芳等[29]结合广东省情况进行了科技产业信息可视化分析;隋映辉[30]从市场需求导向角度描述了科技领先的市场特征,讨论了政府对科技产业市场需求潜力的影响;王吉发等[31]以葫芦岛市泵业园区为例分析了科技产业园区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步骤;刑晓玉等[32]指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新型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应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亚洲新金融秩序和外交政策等因素。

近年来,政府多次以无偿资助的方式来支持科技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技产业的发展,但在以无偿资助支持科技企业的同时,政府也会将无偿资助的资金转为企业入股,这样在不获取红利的前提下,还可以参与企业的决策且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尽可能留住更多的科技企业。

3.4 科技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不少学者以研究对象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主题,关于科技产业方面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不在少数。早在2002年,黄敬前、杨广青发表了一篇有关科技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根据构建的标准、目的和对象等不同来进行设置。例如,首先设置一组有关科技产业发展情况要素等评价指标,其次设置一组有关科技产业结构优化因素等评价指标,最后对以上两者进行分析、总结。

相关主要的研究有:党兴华等[33]把平衡计分卡引入科技产业的评价,构建了公共财政支持科技产业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吴小节等[34]构建了一套界定区域科技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东莞市31个行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为科学界定区域科技产业提供参考;刘杨等[35]构建了高校科技产业评价体系;解学梅等[36]在分析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系统要素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探讨了其内在发展规律和政策依据。

指标体系主要是对研究对象以抽象的形式、系统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概念模型,总结研究对象的各种影响因子,通过指标体系的方式体现出来,论证研究对象的现状、趋势等基本情况。由于科技产业涉及较多的影响因素且这些因素还具有不稳定性等问题,还需将其标准化,才能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4 结语

上一篇:国有独资企业下一篇:广播音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