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味道

2024-07-30

历史的味道(精选四篇)

历史的味道 篇1

现今的科技, 已经达到了今天刚推出的新品, 明日即可以找到大量仿制品的程度。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没有其独特一面, 就会在仿制大潮中, 迅速崛起后, 更加迅速地被淹没。已经回想不起来有多少曾经的知名品牌, 成为了现在的二线产品。

但是, 总有一些经典是无法复制的, 比如, 我国享誉世界的名酒茅台、五粮液等。2009年, 中国白酒产量达到569.3万吨, 茅台酒也创出历史最好成绩, 年产量达到2万吨。在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全球上市公司500强企业排行榜中, 贵州茅台榜上有名, 列全球500强企业第363位, 在全球饮料行业排名第九位, 成为中国饮料行业唯一上榜企业。其实不仅仅是国人, 包括日本、加拿大等国的厂商, 因为这些中国名酒的超卓口味以及它在世界上令人惊叹的人气, 都想模仿这个产自中国的酒水。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 似乎没有哪个模仿品的味道敢和真品媲美, 是什么样的秘方难倒众人, 使国产名酒长盛不衰?

历史的味道

要说明这个问题, 就要先了解一下中国的酒的历史。这些国产名酒从发明至今, 已经历了由家庭院落到辐射方圆百里的作坊, 再到工业生产扩展至全球每个角落的巨大变迁。中国酒类企业的工业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白酒可以分为酱香型和浓香型, 简单地说, 以小麦为主制曲的酒叫酱香型的, 其他的是浓香型的。中国的白酒中几乎只有茅台是酱香型的, 其他的大部分都是浓香型的。人们为什么会喝茅台?茅台是酱香型的酒, 在酱香茅台酒当中有200多种香料, 其中有100多种到现在还搞不清楚是什么东西, 泸州老窖和五粮液中大部分的香料也是秘而不宣的。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 中国是酒的故乡,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 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 是属于物质的, 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茅台酒也只能在贵州茅台镇这个地方生产, 据说周总理给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下达了一个任务, 叫他复制茅台。据说当时方毅副总理带了一批人把茅台酒的所有流程工序和设备, 甚至制酒的老师傅都带走了, 连茅台酒厂的灰尘也装了一箱子带走, 据说那里面有丰富的微生物, 是制造茅台酒所必需的。这批人在附近找了50多个地方, 最后在遵义找到了一个山清水秀、没有工业污染的地方, 把茅台酒的流程工序全部展开, 用当地非常纯净的水, 利用灰尘中的微生物重新制作, 一共进行了9个周期、69次实验, 最后直到1985年宣布失败。

为什么失败?因为茅台酒不能离开那个地方, 离开了那个地方, 微生物就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微生物造出来的酒就是不一样的酒。后来周恩来总理特批这种酒叫珍酒, 这个酒也不错, 但它不是茅台。

另外, 日本人的学习模仿能力向来堪称可怕, 他们把景泰蓝带到日本去仿制, 做得非常好。这次他们看上了我们的五粮液和泸州老窖, 于是又来偷。泸州老窖和五粮液靠酒窖里面的泥巴制酒, 他们就买了一块窖泥带回日本, 尽量仿造五粮液和泸州老窖。这个窖泥里面不知道有多少种微生物, 用这些出国的窖泥在日本造出来的酒完全不是一个味道, 因为这些微生物到了日本水土不服, 大部分都死了, 后来搬回中国, 尤其是搬回四川省后马上就生龙活虎, 很奇怪的微生物, 别的地方就是无法复制。

事实上, 其本国也有名酒的外国人应该能想到, 身为中国“国粹”的五粮液, 其特殊的地理、温度、菌群条件, 深厚的文化底蕴, 悠久的历史沉淀以及庞大的群众热爱度, 都是它立足中国, 傲视世界的基础。这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 都是来源于中国人的历史和血脉, 又怎能是仅有区区百年的近代科技文明可以模仿的呢?

行业的本质

一个好的产品可以成就一个企业,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家, 就一定要彻底了解这个行业的本质是什么。茅台、五粮液酒为什么能卖得好?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 不能脱离历史和地理, 这就是酒的核心。那么要如何让消费者去买, 尤其是在经济萧条的时候。

历史这个核心是不能改变的, 我们所看到的好酒, 包括洋河、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茅台等, 都是有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它一点一滴教会了人们所有知识, 国粹名酒师从历史, 一口气醉倒了千年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只有靠历史不断的积累才能找到这种香料, 而且这种香料一定只有这个地区才会出产。比如洋河大曲把过去的单粮改成了多粮, 再比如从杂粮酒演变来的五粮液, 经过千百年修炼技艺成熟, 所谓五粮液就是指用五种粮食酿制而成, 其中有一种是荞麦, 后来发现荞麦的味道有点苦, 所以改成了小麦。“陈氏秘方”的出炉使得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黄金分割搭配奇巧, 终于完美萃取五粮精华。

不管怎么样, 所有酒厂的研发都必须围绕着历史所赋予你的这些微生物群进行。如果历史给你的微生物是这些, 你就只能在这些微生物的身上做研发, 你不能离开这个工厂, 也不能离开这些微生物, 因为这些微生物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所有酒厂的研发都必须在历史和地理的基础之上进行才有价值。

今天市场上的国产酒, 如果没有茅台、五粮液这样的大家支撑, 大部分产品只能算是散兵游勇。像茅台这样有着几千年积淀的品牌更是后生们难以望尘所及的, 单单酿造工艺的传承就难望茅台酒项背。然而, 现在白酒的成功, 不单单是品牌和品质的成功, 而且必须善于作秀, 善于通路运作。就拿茅台酒来说, 品质和品牌的美誉度是无庸置疑的, 然而茅台酒的价格却使它曲高和寡, 国酒的身份将它套牢, 轻易动弹不得。即便如此, 如果茅台酒敢染指中档白酒, 那么它国酒的形象将大打折扣, 品牌的无形资产也会萎缩, 正是这样的困惑使得茅台酒这样的大家无法像其他产品一样放开手脚。

阳春白雪, 下里巴人。文化都能有高低之说, 酒也就有了三六九等, 无论怎样去评判, 国粹名酒这样顶峰的无限快感独享起来也并非易事。举个无关白酒的例子, 劳斯莱斯是车中至尊, 它一直是顶级车的典范, 可以说, 劳斯莱斯这个品牌如果一直走高端路线, 也许它可以存活200年, 但如果它一时受不住诱惑, 生产了T型车, 那么它只能活两年甚至更短。茅台酒这样的高端品牌也一样, 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 即使生产了中档酒品结果也可想而知。绝对牌伏特加是国外的顶级白酒品牌, 它卖的就是品牌文化, 即无法复制的品位。没有哪个伏特加品牌可以模仿绝对牌, 所以绝对牌才是消费者心目中绝对的伏特加, 经年不变, 难以超越。

把握住行业的本质, 优秀的消费类企业就不太会发生太大的变故, 这些酒类大家酿酒的人换了一代又一代, 上百年了还是一样的配方, 一样的味道, 有超级稳定的业务, 可能没有很多企业一时的风光无限, 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 饮酒这种文化消费, 品味的不仅仅是中国千年传统文化与酒文化的完美结合, 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的厚重积淀, 中庸和谐的儒家风范。

记叙类话题作文:历史的味道 篇2

历史的味道总爱独自走在清晨的湖畔,感受湖水的温柔;总爱独自倚在黄昏的窗台,欣赏夕阳的余晖;总爱独自靠在深夜的摇椅上,欣赏月光的皎洁。

最爱独味历史,每每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一)烟雨桃花潭

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李白立在船头,就是那种江南特有的小小的梭子船。汪伦在岸上,唱着一首据说很久以前就有的送别歌。在他们身边,江水悠悠地流着,桃花灿烂地开着,小雨牵肠挂肚地下着。李白再也忍不住了,一首《赠汪伦》就顺口说了出来,也就这样平平仄仄脍炙人口地流传千载。

那天长地久的友谊--自然是甜的。

(二)血洗**亭

一身盔甲,令所有对手溃不成军。但,你挡得住面前的攻打,却经不起背后的谋杀。一块中原大地般宽厚的背脊针针见血地负起了母亲的叮咛与沉雄的神舟:“精忠报国”。你醉心于把战表化作捷报,却不曾注意,金銮殿一个不露声色的檐角,已勾勒出**亭的雏形。亭内,是?一个人的狂笑;亭外,是全天下人的痛哭。屠刀下落,宏文顿成断章。

精忠报国,换回的是屠刀下落--苦。

(三)唯我独清

他,有一个颗忧国忧民的`心;他,有一颗坚贞不屈的心;他,有一颗高风亮节的心。他为了心中的梦想九死一生而无悔,一曲千古绝唱在坎坷中吟成。因此,他成了人们心中高悬的日月,烛烛光焰永远照耀后人。便举世皆浊的世界没有他栖身的净土。他带着忧国忧民的哀伤;带着旷古未有的悲凉;带着千古未有的遗恨,绝望地沉入了汩罗河。因此而千年悲泣。因此而万古流芳。

忧国忧民,换回的是无情江水--涩

历史的味道 篇3

关键词: 历史教学 讲授法 历史味道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通过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阐述规律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方法。讲授法的优势在于,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教师合乎逻辑的论证,巧妙地设疑置疑,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等,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但讲授法的弊端显而易见,一旦操作不当,如讲授过多,专注知识目标,缺乏逻辑性、思辨性等,教学就容易进入满堂灌、注入式的深渊。在当前课程改革中,传统的讲授法作为“旧教育传统的残余”成为许多人口诛笔伐的对象,备遭指责,其主要原因是讲授被我们用得太多、太滥、太单一、太机械、太乏味。那么,传统的讲授法能否扬长避短,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呢?下面笔者结合历史教学的实际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讲授法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讲授要惜言如金

即讲授要省时简洁。所谓惜言如金,一是要控制好讲授的时间,讲授不能太多太滥。课堂上有的老师唯恐学生听不懂,理解不透,介绍知识唯恐不全面,讲授面面俱到,翻来覆去,不厌其烦,占据课堂的全部阵地,不断地向学生发射知识的炮弹,成为课堂语言的霸主。在教师的语言进攻下,学生缺乏对知识反馈的时间和空间,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压制,到头来只能是教师精疲力竭、苦不堪言,学生了无兴趣、昏昏欲睡。因此,讲解首先要控制好时间,能不讲绝不讲,能少讲绝不多讲,要留下适当的空白,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思维架起腾飞的彩虹。二是讲授的语言要简洁,不拖泥带水。历史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语言习惯。讲授要精练,不烦琐,需要简时,画龙点睛,一两句传神,只言片语而百意尽明。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在平时注重加强语言的修养,在课前对教学语言进行锤炼,推敲语句,斟酌详略等,做到既不烦琐,又不过分简略,恰如其分地表达所要讲解的历史知识。

二、讲授要以点带面

即讲授要有针对性,要讲到点子上。讲授占用的时间不能过长,因此,讲授应在“点”上下工夫。在讲授的过程中善于抓住实质和关键,讲在点子上,以点带面,用精练的语言解决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谓讲在点子上,就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现实社会中的热点、焦点。对确立的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师要在讲授中适当地补充材料,从时间上加以保证,将其讲深讲透,从不同层次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关键点。针对现实社会中的热点、焦点,教师应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认识、理解或把握重大现实及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创新精神,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养成关心社会、关心现实的习惯。

三、讲授要有声有色

即讲授要有激情,讲授的语言要通俗、明白、有趣味性。历史课的讲授与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历史学科研究的领域之大,涉及面之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能触及许多的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这些都是无法再现和实验让学生逐一直接感知的,缺少感性认识,无法形成真实的感性材料,无疑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障碍,因而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和有趣的历史教学语言,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有趣,就会使学生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体验,为学生提供观察、想象、思维和记忆的良好条件,学生才能在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讲授的引导下迈入知识的殿堂。

此外,教师的讲授应该充满情感,富有激情。教师饱满的精神,可以振奋学生,课堂伊始学生便能很快进入角色,呈现出良好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浓烈的感情,高昂的情绪,富有情感的语调都可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的投入,带动学生思维的快速运转,使其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历史,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历史,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四、讲授要科学严谨

科学知识的表达,要求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历史教学的思想性和科学性是紧密结合的。历史知识自身的科学属性,就自然决定历史教学语言的科学与准确、严谨与规范。要反映过去事实的客观真实性,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信息,这是讲授的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讲清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教学语言要严防表述的随意性,不能为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任意夸张或做任何臆断,从而对学生产生误导,误人子弟。同时,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通过加强对课文的概括,用简洁、正确、科学、规范的语言传授知识。

五、讲授要循循善诱

即讲授要具有启发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纲要强调课堂教学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强调课堂教学要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问题。

讲授与启发式教学不应该是一对矛盾,讲授应该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途径之一。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习态度是否积极,不完全取决于课堂形式,而是取决于形式是否能激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需要。因此,历史课的讲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运用启发式的语言,一方面向学生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另一方面有目的、有意义地将所授的历史知识内容进行置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随着情节的发展去思考什么,怎样思考,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使他们的思维活动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展开,步步深入,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具体的史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得出结论,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个过程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多种能力的途径。

六、讲授要相得益彰

即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互配合,交替使用。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已成为一股洪流。顺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坚持教学方法的开放性,讲授就需要扬长避短。讲解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传播的信息量大。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也存在师生交流较少的弊端。课堂上教师从一而终的单一的讲授很难抓住学生,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能自始至终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而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状态、教学任务,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综合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之相互配合,最优结合,以整体优化,优势互补,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呈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对于讲授法,只要合理地、科学地运用,就可以使教学向着素质教育、深化改革方面健康发展,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军.历史教学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2]季红利.历史教学应“讲”艺术.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4.

[3]赵亚夫,主编.齐渝华,石蔷,编著.历史教学课例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历史的味道 篇4

一、“历史”的味道

历史性题材的课文均根据典型的历史事件故事或典型的人物故事进行改编。教学此类课文时,我们要让学生触摸“历史的真实”。

首先要让学生对历史故事有个整体的了解。语文课文中的历史人物、故事仅仅是一个片段、一个侧面,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可让学生了解前因后果。其次,要让学生感知真实的人物形象。还原历史上人物的真实性格特征,谨防学生受电视电影等商业文化的负面影响,产生“误读”现象;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丰富的人物形象, 谨防片面理解。如《三顾茅庐》中,学生仅仅体会到张飞的莽撞,但其实在《三国演义》中张飞不仅仅有莽撞的一面,还有心细的一面,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走进《三国演义》整本书中, 去寻找,去发现。

二、“语文”的味道

在学习的目标指向上,不仅要弄清文章讲了什么,还要弄清文章是怎么叙述的?如《三顾茅庐》第3自然段有这样的景色描写:“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 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教学时就应该引导学生去研究这个句子,这不仅仅是个比喻句,把山冈比喻成卧龙,而且也隐含着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也正如这卧龙,静静地等待时机,等待明主。

在学习的方式指向上,要让历史性题材课文发挥其文体功能,选择与其文体特点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

三、“文化”的味道

1.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历史性题材课文中蕴含着很多历史知识,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风俗人情有不少描述。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中“太尉”“发配”等字眼,均有特定的历史内涵。如“躬身施礼”,指把身体弯曲行个礼, 是古代一种类似鞠躬的礼节,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也指弯下身行礼,常表示臣服或恭敬,这涉及宋代礼仪。这些都需要让学生去了解。

2.引导学生对话历史人物。一是引导学生对历史故事人物进行自己独特的评价,二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例如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对谈迁两次写《国榷》的行为进行思辨,在思辨中去感受谈迁在逆境中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了解古人面对人生坎坷和挫折的言行,树立正确的挫折观,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总之,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辨中传承传统的优秀文化,建构自我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品位,做有文化根基的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历史的味道】相关文章:

有关描写秋天味道的作文:我的秋天是什么味道的07-27

年轻的味道05-22

“太阳”的味道04-13

麦浪的味道04-23

成长的味道05-06

过年的味道05-18

忧郁的味道07-06

家的味道08-16

咖啡的味道05-08

厨房的味道05-09

上一篇:思想道德素质考核下一篇:图像编码